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养殖业市场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养殖业市场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养殖业市场研究

第1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学生职业能力

一.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现状

(一)职业化教育定位不明确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是以职业化教育为目标的高等教育,同普通高等理论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然而一些高职院校对于自身市场营销教学目标定位不足,没有突出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特点,致使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出现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尴尬现象,高职院校的职业化优势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学生的职业能力更无从谈起。因此,高职市场营销定位不明确是引发后续教学过程出现偏差的重要原因,需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二)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高职院校毕业学生职业能力低下与其单一化的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也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市场营销类对于应用实践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学科,仅仅通过传统的传教式的讲授模式是远远不够的,学生不可能真正体会到市场营销真实情况,学习的被动性也比较明显,学生的职业能力往往都是由简单的笔试卷子来反映出来的。这种单一的教授过程与评价模式与现实客观的市场营销情况都是极其不符的,同时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反馈,同样不利于教师进行后续课程和教学过程的改进。总之,教学手段和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对于高职市场营销教学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师资队伍建设缺失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其作用不容忽视,当前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具有专业化营销经验的教师比例严重不足,这与我国教师的进出制度有一定的关系;其次,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亟待提高,这主要由于市场营销专业随着市场发展变化需要进行不断自我充电和学习,仅靠原有的知识结构是不能满足教育教学的发展的。因此,作为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施者,克服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也是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

二.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研究

(一)做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目标定位,突出其职业教育特征

高职院校有别于传统的高等院校,既需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知识技能,同时也要突出其职业化的能力培养特点,从而实现社会用人需求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无缝对接。同样的,对于高职院校所开设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也必然需要契合高职院校职业化的培养目标,这是创新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基础,当然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同样是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由此可见,要创新高职院校教学过程适应现代化人才发展需求,应紧密围绕在应用和实践技能这两个关键点上,并以此构建相应的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具有适度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兼具灵活的应用技能,这就是所谓教学目标定位。总之,做好其教学目标定位对于后续课程体系设计以及教学过程具有积极的指导性作用。

(二)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

教学模式的创新对于提升教W质量和教学效率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现象比较明显,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比较低,这市场营销类对于实践技能具有较高要求的专业教学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因此,应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实践应用技能的有效提升。可以借鉴当前流行的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以后,提升实践课程比重,通过真实的企业实践过程,使得学生能够体验到未来工作的实际情况,并对照自身的差距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除此之外,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也有利于用人单位进行人才的选拔,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由此可见这种培养模式是一种双赢的培养过程,可以进行借鉴。创新教学模式不局限于简单的校企合作,还可以以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市场体验等形式丰富教学模式,用真实客观的现实条件锻炼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并将之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职业能力。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奠定坚实师资基础

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方面,首先,对于市场营销类教师应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使其能够掌握具有前沿和深度知识技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几本教材的理解上,通过学习优秀的营销案例不断的拓宽自身教育视野,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其次,可以聘请专业的市场营销工作人员进行兼职教育,这类人员理论水平或许有所欠缺,但是其丰富的职场经历和营销技能往往是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难以实现的,通过专业的市场营销人员的讲述,能够以其真实的成长经历加深学生对于学科认识,并且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充电和提升,使学生能够更加向着“职业化”方向靠近。除此之外,可以将教师进行轮岗实践,互相听课等形式,发展自身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积极的进行改正,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对于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

(四)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机制,注重学生职业应用能力的合理性评价

传统的纸质类型考试形式往往侧重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而对于学生真实的营销应用水平和职业能力评价不足。因此,要切实反应学生职业综合应用水平,除了传统的应试形式以外,还应不断丰富评价方式,例如以模拟营销过程、营销案例综合分析、综合性营销案例的设计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综合性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学生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课堂表现、营销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都融入到具体的考评内容之中,使得市场营销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能够更加准确和直观的反应出学生真实的职业能力,为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和培养侧重点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另外,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信息化学习工具的应用、多媒体影音视频的运用都对于营销课程的高效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本文在此就不一一的进行介绍了。

综上所述,要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应首先应做好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定位,使后续的教学和评价过程有明确的指导依据;其次,应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加强,针对市场营销类教学较强的实践应用特征,采取校企合作等模式进行重点加强,同时通过教师队伍水平的不断提升或者聘请专业的营销人员进行师资队伍的扩充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师资基础;最后则是教学评价的创新,改变过去唯分数论的单一化评价过程,通过多元化考核、日常性考核真正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职业水平。

参考文献:

[1]夏韧. 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并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策略[J]. 雪莲,2015,26:88.

[2]于翠翠.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教学改革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探讨[J]. 时代教育,2016,04:89-90.

[3]孙颖慧.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能力研究[D].云南大学,2015.

[4]禹化颖. 创新高职市场营销教学 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J]. 西部皮革,2016,04:212.

第2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校中厂;物流管理;综合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6)12-0082-03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最终应体现在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综合职业能力是从业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的综合体现。具体到物流人才的综合职业能力,应包含物流领域中具体岗位涉及的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和社会成长力。其中,岗位专业技能就是学生在任职某一岗位所需要拥有的操作技巧或基础能力。如快递收派员岗位,需要掌握快递单填写、物品包装、信息处理等。岗位方法能力是指学生在任职某一岗位或相关岗位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及其有机结合,如仓库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职业素养和价值观是指在一个或相近的一组岗位有的思考问题的方式与意识,如在操作岗位中的职业道德意识、客服岗位中的协调沟通意识、市场岗位中的成本意识等。社会成长力是学生在接受职业学习与实践训练中积累的社会生存与发展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不断迎接新挑战的能力,如从收派员转岗到仓管员或主管等新岗位时能迅速调整并适应的能力。

一、校中厂是高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具体实施模式

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实训实践平台、体系。从国内外实践来看,校中厂是高职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具体实施模式。东莞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是广东省高职教育重点专业(在建)。2013年4月,经过近两年的筹备,专业与顺丰速运(东莞)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创建了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工厂”――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速递中心(以下简称“速递中心”)。

速递中心既是顺丰速运东职营业点,同时又是专业速递实训室,具有校企共建、学生自营自管、校企双重指导的特点。其场地及基础设施由学校建设提供,业务有关设施如运营操作设备及阿修罗操作系统由顺丰提供。速递中心日常管理及运营包括团队建设、市场开发与宣传、HR管理、日常业务管理、质量监控等都由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成立的学生团队负责,与业务有关的事务接受企业业务、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同时接受学校的行政领导和具体管理。校中厂成立后,在其经营运作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实训、实习一体化。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真实环境建设,通过直接面向市场的物流操作与运营管理,为学生提供一个既在校园之内又体现了企业化市场化运作的实训环境,起到了实习基地、实训场所、教学平台、师生服务中心的多种作用。

二、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实践

“校中厂”成立后,如何运营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训教学功能,有效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校中厂运作的关键。“校中厂”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成果,既有企业要求,又有教学要求,这决定了在其运行与管理中既要按照市场化运作,体现企业的生产性属性,又要遵循教育规律,发挥实训基地的教学作用。

(一)在制度建设和环境设置上体现校企双重特性

速递中心既是企业营业网点(门店),同时也是专业实训教学基地,从业人员既是企业员工,同时又是学生,在经营运作上必然是既要服从企业管理要求,又要遵守学校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成立之初,校企双方经过多次沟通讨论,在参照企业运营要求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具体实际,建立了一整套的速递中心(实训室)管理制度,如日常运营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值班制度、账务统计制度、办公用品使用与管理制度、业务质量监督制度、企业人员协调制度、指导教师管理制度等,保障了速递中心的顺利运营。

从工作环境设置上,按照企业标准运营模式,在室内文化环境、操作设备、工作流程、实训员工工服工卡等方面设置了具有企业化真实工作氛围的快递营业厅,配置了顺丰专线网络、企业操作管理系统(顺丰阿修罗系统)、顺丰巴枪系统、多媒体电脑、电视机、传真机、验钞机、发票机、电子台秤等先进的快递业务操作设备。同时,规划设置了具有培训、会议、日常办公等功能的办公室,配备了校园内部网络、企业考勤系统、安防与监控系统、打印机、复印机、文件柜、多媒体电脑、笔记本电脑、移动硬盘、数码相机、投影仪等现代办公设备,为运营团队开展活动提供了真实的职场环境。

(二)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及学生共同参与校中厂管理

在组织架构上,采用扁平化矩形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在实训学生团队中经自愿报名、成员投票及教师把关的方式选拔出骨干学生担任店长、部长等核心职位,负责速递中心具体运营事务。在运营指导上,选派两位教师及顺丰点部经理、主管组成指导团队,实施校企双重指导(如图1)。

(三)理实一体、岗位轮换、日常运营与项目管理相结合进行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速递中心由以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为主组成的运营团队负责运营管理,设置了综合部、市场部、运营部、人力资源部等部门,设置了店长、部长等管理岗位及质控、财务、统计、资产管理、招聘、考核、市场开发、内部培训等技术岗位,同时还根据每日运营需要设置了值班组长、收派员、客服代表、仓管员等业务岗位,实施班组轮值制度,由人力资源部长根据课表调整人员值班时间,合理安排实训与理论学习。

运营团队成员实施“岗位见习”轮换,每一位学生都在承担一个业务岗位的同时兼任一个管理或技术岗位,并不定期进行轮换,使其完整掌握速递物流运营与管理的最基本的技能、技巧,培养其专业技能和岗位方法能力。

业务岗位工作内容与顺丰运营点部完全一致(包括上门收派件、巴枪操作、客户服务、数据交换、发票缮制、钱款交接等)。通过每一天具体的业务操作,潜移默化地在语言交流、书面表达、数字运算、自我约束、团队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等方面强化了学生的岗位方法能力与职业素养。

管理及技术岗位方面,定期召开会议,监控日常运营情况,规划团队建设项目,不定期实施人力资源管理项目(包括人员招聘、培训与考核)、市场宣传与推广项目(迎新宣传及不定期的企业业务宣传)、运营质量监督与控制项目、对外交流项目、内部文化建设项目等,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见表1)。

这种将日常业务操作、点部运营管理与相关项目管理相结合的复合性、综合性实训方式,对于培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提升其专业技能、岗位方法能力、职业素养及社会成长力水平,均产生了良好效果,参加实训的学生在物流知识、业务操作、沟通表达、团队合作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提升,得到了企业的高度认可。

四、物流人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上的成效

将职业能力培养与现实企业的运营实践相结合,在开展正常企业业务操作的同时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学生在岗位认知、岗位业务操作、岗位轮换、岗位管理的过程中强化了专业技能,实践了专业理论应用;在不同岗位不同角色的转换中培养了自己的岗位方法能力;在工作中受到了合作企业先进企业文化的熏陶,切实感受到了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氛围与职业要求,有效提升了职业素养;担任各层次管理岗位,团队合作,保障速递中心的顺利运营,培养了一定的社会成长力及经营管理能力,有效提升了个人的综合职业能力水平;在实训的同时也初步积累了真实的企业工作经验,为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已有三届该专业学生600多人次参加了综合职业能力实训,日常业务操作累计收派件7万多票,日均收派件100票以上,接听拨打电话日均30次以上,服务师生上万人次。培训业务骨干(指参加各届速递中心管理运营团队的同学)共计120多人,为校企合作订单班输送了100多名学生。专业就业率近三年一直在99%以上,毕业学生的企业平均满意度达90%以上。学生参加专业技能竞赛,先后获得了四个国赛一等奖、一个国赛二等奖、八个省赛一等奖、四个省赛二等奖的好成绩。

参考文献:

[1]王建永,凌红,张高勋.高职院校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内涵、现状与实践[J].成人教育,2011(11):38-39.

[2]王军锋,谢一风,江民鑫.高职物流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研究[J]. 职教论坛,2012(30):47-52.

[3]陆勤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管理机制的探索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7):61-62.

第3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自从2011年10月“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获批以来,在不到4年时间,湖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5亿元以上的项目共153个,总投资2059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35个。2013年11月首届湘南承接产业转移投资贸易洽谈会在郴州举行,投洽会上衡阳、郴州、永州三市共计签约项目49个,项目总投资614.8亿元,引进资金602.6亿元。其中,郴州市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352.6亿元,引进资金352.6亿元。2015年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国家高新区政策,定名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郴州高新区集聚企业有470多家,形成了有色金属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拥有郴州战略性新兴产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多个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器。2014年,郴州高新区完成技工贸收入1081.8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工业总产值596.65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实现高新技术产值418.28亿元,同比增长35.6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76.5%。2015年,郴州高新区将实施以创新为主线的“第三次创业”,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高效益、更高质量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建设成为在全国有影响、湖南省一流、引领郴州新型工业发展的现代化园区。据测算,未来5年,湘南三市高技能人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量达15万人,每年新增需求量在5万左右。目前湘南三市承担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职、中职学校也只能满足1/8的需求,人才缺口大。同时,中、高职院校发展不协调,中职学校基数大、高职院校数量少,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实力,难以满足转移产业对高层次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

二、“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地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湘南地区高职教育除了数量难以满足转移产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外,在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目标定位、教学理念、师资要求等诸多质量方面,也不能适应“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要求。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在专业定位上,以“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郴州经济结构变化发展需要为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导向不明确。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地方高职院校还未完全摆脱高职教育的旧观念,与企业主动合作意识差;企业也很少在技术管理支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向学校提出实际要求。例如,郴州虽然有10多家大型企业和70多家中型企业,却很少有企业与本地高职院校实质开展订单培养技术技能营销人才。未来5年,郴州技术技能营销人才预计每年新增需求量在4千左右。至2014年底,郴州承担技术技能营销人才培养的4所地方高校(1所应用型本科、1所高职院校、1所技师学院和1所电大)每年的毕业生却不足400人,即使100%就业,也只能满足1/10的需求。除了数量上的缺口,示范区建设还非常需要地方高职院校培养输送大量合格的技术技能营销人才。

2、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上,满足承接产业转移所需人才知识创新不够、专业能力不强。能说、会写、善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为了适应“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需要,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当具备经济、管理、法律和企业生产经营财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水平,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具有开阔的国内国际视野,具有强烈的开拓创新精神等。但目前湘南的地方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内容传统陈旧,课程体系老套乏新,专业教材理论远远落后于市场营销的实际发展。

3、在产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上,密切度不够甚至流于形式。市场营销专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很高,实践教学和实训实习应不低于50%的比重。但是由于产学结合度不够,校企合作开展得不充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数量少、条件差,实践类课程学时少,专业教学实训内容安排少,学生实践能力差。

4、在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上,缺乏市场营销实践经验是专业课老师的通病。市场营销专业的教育教学需要有一支既有实践经验,又有专业理论背景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从学校到学校,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不强。

三、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结合郴州高职教育在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工业自动化、建筑楼宇和旅游酒店管理、财务金融、商贸物流管理等教学资源实力,郴州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在机械与汽车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分别开出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网络营销等专业和专业方向,尝试跨专业实行“技术课程和营销课程融合”(简称“技术+营销”或“营销+技术”)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旨在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突出市场营销与工程技术相融合,课程设置强调双专业的双基础课程和双核心课程,学生在修读通识类课程、市场营销和工程技术专业基本或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根据志向选择在工程技术或市场营销专业方向进行深入学习。目前这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主要有两个版本。

1、T2M模式。此模式采取“技术+营销”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技术人才的营销能力。在工科专业(如汽车维修)开设“1.5+1.5”复合型营销专业(如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在高职三年学制期内,一年半的工科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后,后一年半在市场营销专业进行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使得高职院校工科专业学生既懂技术,同时又具备营销管理能力和素养。

2、M2T模式。此模式采取“营销+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营销人才的技术能力。在市场营销专业开设“1.5+1.5”融合相关工科课程的复合型营销专业,在高职三年学制期内,前一年半在市场营销专业接受营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后一年半进行工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使得复合型市场营销专业人才不仅具备应有的营销管理能力和素养,同时还有较强的工科技术背景。

四、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在“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中,为了满足承接产业转移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湘南职业教育以承接产业转移为办学导向,以产业调整、发展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依据。郴州职业技术学院正在探索实践的市场营销专业“技术+营销”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措施放在重新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和重构课程内容,拓宽学生专业能力本位,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

1、确立“技术+营销”市场营销专业定位,服务湘南承接产业转移人才需要。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业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商品经营、销售管理、售后服务等岗位工作。营销知识要与所在产业销售的产品技术特点相结合,营销人才既要懂营销,又要了解营销产品的基本生产技术。因此,市场营销专业应增设与湘南地区支柱产业、重点承接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相适应的专业方向,如房地产营销方向、汽车营销方向、旅游酒店营销方向、网络营销方向等。

2、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技术背景的营销人才。根据“技术”与“营销”融合的人才培养思路,不减少通识课程在总课时中的比重,按培养不同产业营销人才的要求,增设相应的工科(技术)课程,拓宽营销核心课程,开发新业态营销课程,强化专业实训实习实践,使学生知识结构逐渐趋于文理渗透、兼容并蓄,从而实现营销理论与方法适应产业产品属性,真正培养出“技术”与“营销”相融合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3、构建能力本位教学体系,注重营销专业学生创业创新能力培养。围绕能力本位,在融合相关产业产品营销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传统与现代的教学手段上进行创新。完善高职学分制,鼓励跨专业选修课程获得学分,设立实践学分;倡导讨论式学习,注重案例分析,培养创新思维;尝试文工课程交融,形成技术与营销相结合的宽口径培养模式,满足学生创业创新需要。

4、完善实践能力培育体系,探索校企合作实践育人。利用实验实训手段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重建新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训室(如“商务谈判实训室”、“营销策划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等)。改进实训课教学方式方法,重视专业模拟实训教学。与企业联合建立实训实习基地,加强实训实习基地教学,为能力培养提供新的实践环境。带领学生开展市场调查,鼓励学生参与教师横向科研课题研究,提高理论运用与实践能力。

第4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市场需求 商务英语 职业导向 人才培养

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试行)的培养目标中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阔的国际化视野、合理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管理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跨文化交际与沟通能力,能在国际环境中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金融、外事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这为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明确了目标和方向。然而,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显然与此差距较大,不能够满足市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

一、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

1.培养目标不够明确。虽然我国《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要求》中对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有明确指出,但多数独立院校由于自身专业发展有限,加之学生本身综合素质不高,导致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向不明确,目标模糊,针对性不强。

2.课程设置与实际脱节。独立学院培养市场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决定着其课程开发应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然而很多院校选用的教材老化,内容不能反映当代社会经济发展最新动态;在授课内容的安排上缺乏新意,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类型单一,重语言轻商务,两者知识技能严重脱节,课程体系建设缺乏有效操作效果。

3.教学方法过于守旧。一些院校仍采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的专业特色不够突出。许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课堂讲授,练习商务英语主要依靠对话或者角色扮演等传统方式,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导致商务意识和技能薄弱。

4.教师素质亟待提高。目前我国独立院校商务英语教师大多数是语言类专业出身,很少具有国际商务学习或工作背景,致使他们的教学往往可能只是注重英语而忽视商务能力。因此,教师更应通过多种途径推动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以有效满足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求。

二、以市场需求为职业导向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商务英语专业本身特点及现存的问题不难发现,独立学院如想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发展水平,培养适应时代的复合型人才,应当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认真分析当前市场形势和与商务英语专业关系比较密切的行业特点,并结合自身院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保障商务英语课程满足学生商务英语学习和未来职业需求,注重商务英语的职场适用性,重点培养其实际应用能力。

第一,用行业需求指引学生树立未来方向。商务英语专业要根据就业市场对人才的要求合理地设置课程,让学生了解行业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行业对从业人员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需求。研究表明,社会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的需求较大,尤其是商务英语口笔译及外贸从业方面。而大部分学生的理想岗位倾向于社会地位较高,形象较好的管理工作。这种差异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个人职业需求与社会需求部分脱节,学校应该引导学生准确、客观定位毕业后的工作岗位,以便他们毕业时更顺利地找到工作,提高毕业生一次性选择就业岗位成功率。

第二,根据市场的职业需求,改善现有课程体系。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特点设计符合自身发展出路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普通院校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理论课,实践课和综合素质类课程培养体系,但其中比重分配各校都有所差异。独立学院学生相对普通本科院校来说英语语言基础一般,所以在课程开发上更应有其特色,在低年级时应加大夯实语言功底的课程配比,打好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同时提高商务英语知识及文化素养。高年级需要着重强调学生对职业的敏感性及倾向性,因此商务技能实践的比重要重点加大。这就要求学院从市场出发,加大商务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资金等投入,积极诉求多方的支持,进而建立起本校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基地、商务英语仿真实训基地等,更要加强与市场企业的合作,努力建立以企业为依托的校企合作的教学为式,进而为商务英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第三,加强师资力量在商务英语专业建设方面的投入。就商务英语教师而言,应加强商务知识学习和商务经验积累,寻找机会到涉外公司实地体验、参观或工作,熟悉所教课程的业务。这样,商务英语教师就能在课堂上将教学内容与国际商务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避免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国际商务知识欠缺、国际商务概念运用不当等现象,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就院校而言,应制定商务英语教师培养计划,包括外派教师到国内外商学院学习相关国际商务知识,或派送教师到其他院校跟随有经验的商务英语教授做访问学者。

三、结束语

本文主要探讨了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现存问题,并从市场需求的职业导向角度提出了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方向,如用行业需求树立方向,根据职业需求改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力量建设等,期望能推动独立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良性发展建设。

参考文献:

第5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外资悄然游入养猪业

外资首次渗透厦门养猪业,由美国艾格菲集团主导的百世腾,日前已悄悄地收购厦门银山猪场。而在包括福州、南平、龙岩在内的生猪三大产区,目前至少有6家养猪场已被其收入囊中,这意味着国际资本正触及我国农业产业链的深处。

其实,有意涉足养殖业的国际资本并非高盛一家。2007年10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优势资本”向内蒙古塞飞亚食品有限公司注入了5000万元。塞飞亚是一家以肉鸭繁育、养殖加工为主体的新型生态农业企业,近期,即将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与此同时,大型养殖企业上海宏博集团有限公司在把融资需求抛向市场后,短时间内就收到了德意志银行等近百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意向。

不久前在一个投资洽谈会上,新加坡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德兴明确表示,他在寻找中国“产子业”的投资机会。在新加坡,“产子业”的意思就是养殖业。

去年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就高调表示未来的3至5年他将投资40亿至50亿元,在全国建立100个左右的养猪合作群体,每个群体年产15万至30万头猪,形成真正的养猪集群。

中信证券农林牧渔行业分析师毛长青:现在养猪可能不是好时候。猪肉是最大的农产品之一,粮食总产值8000亿,猪肉产值也差不多有七八千亿。我觉得他们来养猪不是什么坏事,这个产业本身就比粮食市场更放开,种粮要土地,土地是限制较大的,而养猪对场地要求不高。从整个养殖结构看,国内规模养殖比例不高,正在从以散养为主、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模式,在逐步走向规模化,这个过程中外资参与没有什么,不可能影响到国内安全,猪肉最终还是取决于市场价格。

重新认识养殖业价值

在许多人看来,养猪又脏又累,是“老土”的行业。当媒体报道“大学生回家养猪”、“研究生回家养猪”等新闻时,多表示奇怪,透出惋惜。然而,高盛等国际资本渗透中国养殖业,却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行业没有高低贵贱,养殖业在为民众提供美食,而且这个以往的冷门产业蕴涵着巨大的财富。

中山白石猪场场长余丽芳则表示,外资如果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饲料、销售渠道和养猪一起掌控的话,国内养猪企业和养猪户将很难生存。

据百世腾的上市保荐人、美国纽约国际资本公司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明介绍,目前中国一般农村家庭养猪平均在每户3头左右,而发达国家一般是每户3000头,这表明养猪效率是有很大提升空间的。百世腾看中的就是这养猪效率提升所带来的高额利润。但是,不同于普通的收购模式,百世腾牧业与养猪企业签订的却是收购生猪的协议和租赁协议。也就是说,养猪场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仍归原企业主所有,而百世腾只是承包了“养猪”场,专注于养猪这个环节。至于猪的屠宰、销售,目前还是维持原有猪场的渠道。

百世腾承包养猪场确实是目前生猪养殖中的一种新模式,这也说明目前中国养殖行业急需大资金的介入。

据了解,随着建材、饲料和人工费用的增长,加上环保压力和土地供应偏紧等原因,部分中小规模养猪场已经捉襟见肘。福建养猪场愿意出租场地给百世腾也反映了目前中小规模养殖企业的无奈。目前建一个有500头母猪的养猪场,总投入要700万元左右。此外,大多养猪企业资金不雄厚,因为缺乏抵押物又很难从银行贷到款,一旦出现自然灾害或是市场状况不好,面临巨大风险。

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链存在一个严重不对等关系:上游的饲料行业已形成规模化的企业运作模式,但下游的养殖仍然是以农户为主的散户式养殖,导致饲料行业的发展遇到销售瓶颈,为此饲料企业若要取得突破,必须向下游的养殖行业扩张。

上海大龙畜禽公司董事长汤卫平认为,养殖业在国外与工业已经没有区别,而中国也在向工厂化养殖发展。现在,国家鼓励工厂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养猪已经开始脱离脏乱差。而且现在养猪利润较高,一头母猪一年可产出20头苗猪,毛利率一般可达30%,品牌特种猪的利润甚至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一倍。

一头猪仅赚100多元

然而,来自国内家庭养户和专业养猪场的消息证明,自今年第二季度起,受饲料价格大幅上涨和生猪收购价格下跌的挤压,目前国内养猪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仅在10%左右。

李鄂湘是生猪生产大省湖南省汨罗市的一个养猪农户,家庭年产猪20余头。李鄂湘算了一笔细账。去年初,由于农产品价格还没有涨上去,如果不计算人工和资金的时间成本,养猪的前期成本包括饲料等都很低,成本共计在900多元。而猪价却不断走高,到去年底今年初时,良猪的收购价格每百斤达800多元,一头两百斤左右的生猪可以卖1600~1700元。扣除成本,养一头猪的收益可达800元左右,收益率确实可达90%左右。

不过,自今年第二季度开始,由于生猪价格下跌,而饲料价格不断上涨,养一头猪的毛收益只有100~200元了,利润率下降至百分之十几。

李鄂湘表示,目前一头200斤的生猪的销售收入大概在1400元左右,养猪成本却上涨到1310元左右,利润率只有10%左右。

中山三乡镇的白石猪场是一家国内闻名的养猪场,其场长余丽芳表示,与家庭养户不同,养猪企业的利润是按时期计算的。家庭养户某批次的生猪利润率达到90%是可能的,但是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要计算资金成本和人工支出,而且利润率是在某个时期平摊的,很难达到90%的。今年第一季度好的时候,利润率也只在40%左右,而目前养一头猪的收入也就100~200元。

余丽芳表示,由于目前信息传递快,养猪业规模化,反应快,有一些地方的养猪场为了预防风险,已经开始宰杀母猪了。另外,目前进入养猪行业的资金较多,不排除出现不同以往的情况,可能不会出现很深的低谷,而是维持比较平稳的过程。

她表示,养猪业周期通常为3~4年,目前是顶峰过后的下滑期,如果按照历史经验,低谷大概会在1年多到2年后出现。2006年4~5月是养猪业的低谷期,当时生猪价格每公斤只有6元多,现在每公斤涨至14元多。

防范外资操控

有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生猪市场缺口约为4亿头。在农产品价格上扬,特别是猪肉紧俏,养猪业经济效益走高的情况下,国际资本欲染指养殖业也就不令人奇怪了。业内人士透露,目前西方一些国家的养猪业处于抑制状态,许多发达国家已将养猪列为淘汰性项目,再加上当地劳动力成本高,许多国外资本开始转向发展中国家来发展养殖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与市场研究室主任曹建海分析国际资本开始青睐中国养猪业的原因时说:“一是国内市场庞大,还可以供给国际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二是中国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猪肉的生产成本容易控制;三是价格上涨空间大,便于包装上市。”

高盛养猪,让我们对养殖业的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上海因土地资源、地租级差和环保要求,没有大力发展养殖业的地域空间,但是如果把视野放宽,到异地农村发展养殖业,将上海作为市场基地,那么发展空间还是很大的,投资者可以把握住这样的机会。

第6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关键词:林下经济; 农民: 增收致富

1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南乐县紧紧围绕种植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经济林建设,因地制宜地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果业等复合经济模式。目前我县发展林下经济近3.2万亩,其中,林牧2.2万亩,林菌0.5万亩,林药0.2万亩,林菜0.2万亩,其他0.1万亩。由于林下经济是一个新兴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中还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

1.1 规模总量不大,缺乏龙头带动 近年来,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和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1.2 资金制约因素大 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初期就受到限制,致使全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1.3 市场组织化程度低 由于缺乏专业协会,养殖和种植户的市场信息不灵通,在种养品种选择上存在盲目性,在产品经营中,大多数只有等待收购者上门或零售,效益得不到保障。

1.4 管理水平低 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养殖方面,养殖户大多采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1.5 群众认识理解有偏差 一是农户普遍认为林下种养与普通种养没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普通种养;二是部分农户对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扶持方式和优惠政策等内容认识不够,缺乏参与热情;三是有的农户思想不解放,怕吃亏、怕赔本,畏首畏尾,对发展林下经济持怀疑观望态度。

2 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

根据“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原则,我县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表现在:

2.1 气候优势 我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量大,秋季晴和日照长,冬季干旱少雨雪。光辐射值高,非常适宜发展林下经济。

2.2 林地空间优势 目前,全县林地面积4万亩,其中适合发展林下经济面积达到3.2万亩,并且绝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优势。随着上级部门对林业种植的重视程度及退耕还林政策的落实,林地面积将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贡献率也日益凸显出来,林地优势更加明显。

2.3 政策优势 近几年来,濮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林下经济,并把它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项目,在财政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决定每年拿100~200万元,支持林下经济的发展,并提出“百万亩速生林林下经济基地”的建设目标,对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方面予以重点倾斜,以此夯实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物资基础。南乐县为抓好林下经济发展,成立了林下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并在县林业局设立了专门办公室,县政府明确表示,对发展林下经济达到一定规模的乡镇给予适当资金补助,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财力支持。

2.4 效益优势 利用林地资源,在林下综合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据调查,近几年,濮阳市五县二区结合各自的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林下经济的不同模式,如南乐县张果屯乡的林鹅模式,亩养鹅1000只,一年养四茬,亩年效益可达2万余元,近德古乡的林下种植双孢菇,每亩林地有效种植面积300 ㎡,全年按3茬计算,每亩纯收入1.5万元,是单纯种粮或种树效益的数倍甚至10倍以上,取得了显着的效益。

3 发展林下经济的建议?

林下经济作为生态、高效、循环经济,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结合南乐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全县林下经济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 扩大宣传,营造氛围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新闻媒体,通过技术讲座、科普宣传等方式,对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技术模式和成功典型进行全面、深入、广泛的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通过算对比账、算效益账,展示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与优势,引导群众转变观念,激发广大群众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情。

3.2 培育龙头企业,示范带动 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鼓励种植户、养殖户搞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尽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产业格局。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金融支持等优势,培育种养大户,促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专业化林下经济发展龙头,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林下经济。

3.3 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适销对路的林下经济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完善林地发展规划。根据农业企业和产品市场情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优势,突出产业发展建设重点,把规划做得科学合理。

第7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每当提起创业时的艰辛,作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的于畅就有无限的感慨。于畅出生于农安县合隆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自幼心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无论干什么都想争第一。1994年,刚刚从农安师范学校毕业的于畅,在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下,他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毅然放弃了教师这个当时在人们眼里旱涝保收的“铁饭碗”,主动下海经商,开始了自主创业的生涯。自主创业,说起来容易,可当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是一条崎岖坎坷的路。创业之初,首先摆在于畅面前的问题就是选择哪一个行业进行发展。经过一系列的市场调查,于畅在父亲的支持下,选择了饲料行业。发展的项目确定了,但在一无资金、二无经验的前提下,要在当时饲料生产厂家林立的市场中立足,谈何容易!然而,于畅并没有被困难所吓倒。无资金,他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又求亲告邻,千方筹措;无场地,他就租借了别人闲置的院落;无经验,他虚心请教,向市场学习,向高手学习。为做好营销工作,他吃的苦、受的罪,现在想起来都后怕。就这样,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吉达饲料厂建成并投产了。办厂初期,由于企业规模和产量都很难与大企业抗衡,在市场竞争中如何生存,并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一道严峻的课题摆在年仅22岁的于畅面前。通过对一些成功企业的调查,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基础。所以,从建厂的第一天起,他就将“诚实做人,守信经商”作为办厂的宗旨。正是凭借这样的人生信条和经营理念,他大胆探索改变传统饲料产业的经营方式,从企业正式投产开始,他主动联系养殖大户,与养殖农户订立诚信合约,把自己的产品先无偿的提供给养殖农户,帮助养殖农户解决购买饲料的前期投资难题和畜禽的后期销售风险,在养殖农户有了自己的收入后,再交付购买饲料的款项。正是这种大胆的“诚信经营战略”,使企业从一起步便与养殖农户建立了互信互利,忠实可靠的合作关系,既推动了农户养殖业的发展,也使自己的企业不断地发展壮大。现在“诚实做人,守信经商”已经成为吉达饲料公司独具特色的经营风格和企业文化。

吉达饲料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中站稳了脚,并在当地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的利润也逐年增加,于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挖到了他的“第一桶金”。但是,于畅并没有满足,他要的不仅仅是使自己身边的市场,他要把吉达饲料推向全省乃至全国。于是,新的一场战役打响了,在于畅的带领下,经过吉达饲料厂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经过六年的拼搏,吉达牌饲料不仅在吉林省市场中打出了一片天下,而且在辽宁省、黑龙江省和都拥有了自己的市场份额,占据了一席之地。

面对运行良好的企业和逐年增加的利润,于畅并没有满足于已经取得成绩。此时的饲料市场的激烈竞争时代已经尘埃落定,大起大落已经不存在了,只有微观的调整还在继续。如何为企业发展选择新的突破口,成为此时摆在于畅面前新的课题。通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于畅发现,现阶段饲料生产企业和厂家都采取了同一种销售模式,即厂家—销售商—农户。对于厂家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使企业减少经营风险,市场维护工作做得也比较容易,而且可以降低销售成本。对经销商来说,“厂家—销售商—农户”的销售模式可以保障自己所经营的品牌在一个区域内的独占性,保证自己所获得利润。在调研中,于畅感到,“厂家—销售商—农户”销售模式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习惯了这种销售模式,在没有大的市场波动的情况下,想在这种销售模式下打开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于畅在思索、在探究。在回顾吉达所走过的道路时,于畅突然被企业创立初期所采取的“诚信经营战略”模式点醒。于畅想,传统的销售模式中,经销商是连接厂家与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也正是因为这种桥梁和纽带的作用,经销商才成为传统销售模式中不可缺少的遗患,这也是经销商获得利润的基础。如果抛开经销商,由厂家直接与农户打交道并分享经销商的利润,这样不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吗?于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振奋,他认为自己终于找到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当于畅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的时候,听到的却是一片反对的声音。家人认为,企业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了,只要继续做下去,总会有壮大的一天,何必在另辟蹊径,搞不好会将已经取得成绩都赔进去。厂里的员工也劝于畅,如果直接与农户打交道,不仅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而且必将放弃一大部分已经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市场份额,这样必然是得不偿失。面对家人的质疑和员工的劝说,于畅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如果满足于现状,那只能是“小富即安”,根本就谈不上发展和壮大,企业的发展在于创新,只有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才会得到别人没有得到的发展机会。

有了明确的目标,于畅开始为转变销售模式做准备,进一步开展深入的市场调研。但是,调研的结果却表明,于畅的想法所面临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当时从事养殖业的农户中,绝大多数是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的,规模小,对饲料的需求数量也不是很多,而且承受市场风险的能力很弱,一旦出现不可预知的危险,就只有“破产”,而养殖农户的“破产”就意味着企业直接销售给他的饲料将血本无归。即使养殖成功了,如何将养殖的畜禽销售出去变为实实在在的钞票,也是一个养殖农户很难逾越的障碍。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确实让于畅费了不少的心血。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和深入研究,于畅提出,由吉达根据养殖农户的实际情况,依据互信原则,为养殖农户无偿提供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和无息贷款帮助养殖农户扩大养殖规模,不需养户投资,提供并负责回收和销售养殖的畜禽,待养殖农户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共同承担养殖风险,在养殖农户盈利之后再逐步还清贷款。这一想法,不仅让知道这个消息的养殖农户们觉得不可思议,就连于畅的家人和厂里员工的心中也充满疑虑。

说干就干。2002年,于畅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将吉达饲料厂更名为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公司的业务由单一的饲料生产、销售扩大为饲料生产、销售和畜禽回收、销售。这次企业的更名和公司业务的增加,让很多觉得不可思议的养殖农户看到了希望,他们纷纷找上门来,要求与吉达合作。面对这一张张渴求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面孔,于畅却冷静了下来。此时公司的资金有限,如果对每一个前来寻求合作的农户都给予支持,那么就成了“撒胡椒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鉴于这种情况,于畅一方面对前来寻求合作的养殖农户们说明情况,另一方面则积极选择典型准备加以扶持。

哈拉海镇是农安县的肉鸡养殖基地,年均出栏肉鸡约500万只。过去这个镇养殖农户一直与德惠市的德大公司合作,近年来由于饲养德大肉鸡利润减少,所以大多数养鸡农户,自己购鸡雏、饲料,自己找市场销售成鸡。这样就出现鸡雏、饲料成本高,成品鸡销售困难等现象。通过市场调查,于畅很快获得了市场信息,经过认真分析和准备,他满怀信心地进入哈拉海市场,开始了他“公司+农户”的第一块试验田。此时,家住哈拉海镇头道沟村的农户赵延春进入了于畅的视线。赵延春家世代务农,因为前些年粮食行情不好,家境比较困难,而发家致富的想法却一直没有断过,只是因为缺少资金的支持,一时间也难以摆脱困境。听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于畅总经理想提供资金帮助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消息后,赵延春就主动找到于畅,诉说了自己家的情况和希望摆脱贫困、发家致富的想法。于畅被赵延春的诉说感动了。于是,赵延春成为了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帮助扶持的第一个签约养殖农户。于畅为赵延春无偿提供了优质、低价的鸡雏、饲料,不需要他投一分钱,待成品鸡出售后,再统一结算。在于畅的支持和帮助下,赵延春不仅当年就还清了欠款,而且当年就获利四万余元。

第一炮打响了,于畅决定根据公司的情况再选择十户养殖农户进行扶持和帮助。就这样,十户、二十户、五十户、一百户……。于畅的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扶持和帮助的农户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养殖农户在于畅和吉达的帮助下走上了富裕的道路,他的“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于畅还先后协助养殖农户与内蒙、黑龙江几大肉鸡冷冻厂签订了回收合同,解决了农户无资金养鸡、养成鸡销售困难等难题。很多养殖农户都说,是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给他们提供了第二次发展的机会。为更好扩大市场,于畅还定期派技术人员到养殖农户中,解决养殖农户经营困难,对养殖赔钱的用户,实行减免政策。几年来,被减免的用户有二十多家,最多的减免金额达到万元以上。这一系列的做法,不但使企业开拓了市场,也受到广大养户的认可和好评。现在,与吉达签约的养殖农户达到1000多户,从业人员达到1000多人。随着“公司+农户”经营模式的推广,于畅的企业也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现已在农安县的靠山、万顺、合隆、德惠市的郭家、九台市的营成子等乡镇建立了办事处,年收购和销售肉鸡1000多万只,实现产值近2亿元。

二、富而思源,回报社会,扶危助困彰显殷殷赤子情

于畅始终认为,企业是社会的企业,企业的发展是政府和社会支持的结果,企业的发展是为了社会,只有真情的汇报社会,企业才能赢得社会的信赖和支持而不断发展壮大。所以,于畅一份强调自己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做一名社会真情回报者。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定位以后,于畅在于养殖农户的接触中,他被农民那种纯朴善良的本性所打动,同时也为如何带动广大农户共同致富而焦虑。为此,他决定向100多困难农户提供资金支持,用于建鸡舍及购买养殖设备。许多养殖农户在他的扶持下,迅速脱贫致富。哈拉海镇金大房子村农民王保英2003年得到吉达牧业发展有限公司11000元的无息贷款支持,至今已经获利10万余元,不仅还清所有外债,而且另有存款。哈拉海镇韩大营子村农民张春和2005年得到吉达公司15000元资金支持,目前已全部收回成本,开始获利。2002年至今,于畅总计为困难养殖农户提供无息借款100多万元,平均每户1万多元。

对于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于畅深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方式的艰辛,也知道现今农民的生活水平急需提高。为此,他竭尽全力帮助他们改善“靠天吃饭”的现状,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渠道。他最初将厂址选在合隆镇,就考虑要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为农家子弟提供就业机会,现在全厂几十名员工,基本都是附近的农家子弟。同时对于一些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农民,他大力进行养殖扶持,不但为他们无偿提供技术服务,还以较低的价格出售饲料,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农民养成的畜禽,尽自己最大能力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在禽流感疫情爆发期间,为了弥补1000多户公司养户的损失,于畅在肉鸡市场价2元的情况下,以2.6元—2.8元的保护价回收,宁亏公司不亏老百姓,公司直接损失100多万元。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农安这片热土给了他创业的机会,作为农安的一份子,他也愿意为家乡贡献自己微薄之力。1998年在全国人民抗洪救灾的关键时刻,他主动捐款5000元,支援灾区建设。2003年在全国人民抗击非典疫情战斗中,他又拿出5000元送到抗击非典指挥部。用他的话说,我的事业成功,是党和国家政策带来的,在党和国家有困难时,我有责任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2001年冬季取暖来临之季,他得知农安县德彪小学的锅炉年久失修,满足不了学校的供热要求,全校的师生们一直都在冰冷的教室里坚持学习。为此,他心急如焚,自筹资金,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校购买了一台新锅炉,并请最好的施工队,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安装,及时地改善了师生们的学习条件。于畅经常讲:虽然我的企业规模有限,但我本人十分愿意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作的。

于畅为社会做的贡献,牢牢的记在了人民的心里。2000年,于畅当选为农安县合隆镇工商联执委、“个体协商会”的副会长;2002年,他又被推选为农安县政协委员。当选为政协委员后,于畅在感到光荣的同时,更感到了责任的巨大。为了履行好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职责,于畅积极学习相关的法律和规定,并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为发展当地经济和解决民生问题献言献策。于畅常说:既然人民选择了我,那我就要为人民负责。在担任政协委员期间,于畅积极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听取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并据此向农安县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先后提出了《关于在302国道农安段设置减速带的提案》和《关于减轻农民负担,降低动物检疫费用的提案》,充分履行了一名政协委员的职责。在积极献言献策的同时,于畅还和同一小组的政协委员一起开展扶危助困活动,积极捐资帮助贫困户,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三、超越自我,立足长远,争做时代弄潮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为弄潮儿提供了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就对每一个经营者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了世贸组织的一员,改革开放自此又掀开了新的一页。于畅清醒地认识到,作为一名年轻的企业经营者,还能满足于现状,一方面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经商”,另一方面,不要有拼搏于更广阔市场的雄心与气魄,用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和挑战。面对日益完善的现代市场,他深深感受到自己现有的知识水平远远不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抓紧时间学习相关知识给自己充电。为此他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企业管理、市场研究与经济理论方面的书籍,并且研究了国内外著名企业家的自传,借用他们的成功经验,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改变了以往私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方式,不断地吸收人才,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手段。现在,企业在坚持正常的生产经营外,还与沈阳波音公司合作,专门聘请一批博士、硕士生等高级人才,进行后续产品的研制和开发。为了搞好产品销售,更好的占领市场,他聘请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各办事处的经理和业务员。更有一批专业的畜牧兽医师和饲料方面的专家队伍,专门为养殖农户排忧解难。在经营企业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科学,尊重科学”,使企业不断从小到大,而他自己也在发展企业的过程中,努力的使自己成为一名既有商业头脑,又有丰富学识的现代年轻企业家。

第8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大家好!

乡长竞职演讲稿名叫,业助理工程师。今天我有幸来这里是参加竞选乡长职位的。面对大家,我想讲两点:第一点,向大家汇报一下这次参加集中调研的体会;第二点,讲一下在乡长这个职位上我将如何履职。

首先,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这次参加集中调研的体会:这次,我到参加集中调研,主要任务是在认识了解同时也确定了一个调研主题——即关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思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带领一万两千九百多勤劳淳朴的人民在经济建设核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上取得可喜成绩。农业发展初步形成了食用菌、锥栗、无公害蔬菜三大农产品基地,乡镇企业方兴艾、各项事业长足发展,社会治安稳定,人民生活在实现基本小康得基础上,正向宽裕型小康迈进。所有这些,都为乡今后发展奠定了坚实得基础。通过一天得集中调研,加上以前对感性认识,我就如何增强乡经济发展后劲作了初步思考,认为乡发展经济必须重点抓好四项工作。

一是壮大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加强食用菌、锥栗、无公害蔬菜这三大农产品得质量安全宣传,充分利用农村社会服务联动网得信息资源,加强市场研究,通过注册农产品品牌整合生产要素、培养营销大户及农产品经纪人队伍,组建专业营销公司,引导种植大户向经济实体转变,把三大农产品扶上规模化、集约化、市场化的发展轨道。

二是做活库区经济这篇文章。要积极引进客商,开发休闲避暑旅游项目,同时要加强与水库业主的协商,大力发展库区养殖业。

三是立足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要依托现有竹木加工厂和根雕厂,充分合理地开发竹木资源。大力扶持竹木资源深加工、高山种球、花卉开发等项目。

四是唱响边贸这场大戏。特别是梨洋村边贸活动十分活跃,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引导和规范运作,努力建设乡长竞职演讲稿县第一以食用菌、木材为主地边贸市场。

这些肤浅地思路,有待我就任乡长职位后进一步的深化,我恳请大家提出指导。

接下来,我讲第二点。

如果我有幸当选为乡乡长,乡长竞职演讲稿将如何履职:

首先,我将把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在学习内容上,我将侧重于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理论和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论述,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认真学习领导科学和农业农村政策,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确保学习与工作两不误。在学习方式上,我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农业农村工作第一线,了解乡情,吃透乡情,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第二,力足职责分工,当好乡两委主要领导的助手。一是摆正位置,严格服从乡两委成员分工决定,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党的农业农村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乡两委的工作部署,自觉接受乡人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二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在乡党委、政府的集体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讲团结、讲大局、讲工作,讲风格,实实在在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三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诚心诚意与农民兄弟交朋友,虚心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确保分管工作都能做到顺乎民意,贴近民心。四是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想办法、重服务、勤协调,认真实践江总书记关于“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论述”,努力促进经济繁荣和农民增收。

树立浓厚的项目经济意识,做到勤想、勤跑、很落实,切实协助乡两委主要领导抓好分管的主要工作。

第9篇:养殖业市场研究范文

重庆直辖十五年来,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三农”工作重中之重,以统筹城乡为纲、保供增收为要、现代农业为重、夯实基础为先、科技创新为魂、改善民生为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农村经济总量由1996年的491亿元增长到2011年的237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287亿元增加到84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479元增加到.6480元,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87万人,农村贫困人口由366万下降到20万人。

凸显特色,优化农业发展布局

根据全市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遵循分类指导原则,着力培育三大特色区域。

一是主城近郊都市农业集中区。发挥主城8区区位优势,依托城市、接轨城市、服务城市,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乡村旅游、农科工贸等服务型农业,果蔬等设施农业,花卉苗木等园艺农业,打造主城的果蔬园、花卉园、后花园和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农科研发、教育培训、贸易服务中心和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渝北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九龙坡农科贸易城、北碚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加快推进,建成北碚静观、九龙坡白市驿等一批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和巴南区南南线、北碚区静观线、渝北区沙坪线等花卉苗木基地。

二是渝西地区现代农业示范带。在渝西渝中14个区县,突出“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建设优质农产品保供基地。大力推进潼南、南川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长寿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荣昌为核心的国家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培育一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打造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循环经济示范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和农业机械化综合示范基地,基本形成潼南、铜梁、壁山等渝遂高速公路沿线优势蔬菜生产带和以涪陵榨菜为重点的加工蔬菜产业带。

三是“两翼”山区特色农业基地。围绕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利用山区资源的多样性,以林下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掘闲置资源的增收潜力,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坚持绿山与富民结合、开发与保护并重,在三峡库区重点发展柑橘、特色蔬菜和生态渔等,在武陵、秦巴山区突出重抓草食牲畜、高山蔬菜、中药材、林果、烤烟等,初步建成长江三峡柑橘产业带、全国主要中药材产区和一批农产品供港基地。健全链条,探索农业发展新路径

一是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实施“135”产业发展规划,稳步提升粮油产业,突出壮大蔬菜、柑橘、生猪三大支柱产业,加快发展中药材、草食牲畜、林果、生态渔业、烤烟等区域特色产业,支持各区县因地制宣培育1~2个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二是着力构建安全的生产链。编印种养殖业行业标准181个,建成16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建立粮油、水果、茶叶等标准化基地970万亩。实施蔬菜、生猪、乳业等安全农产品骨干产业链建设,在287个镇乡建立了农产品监管服务机构,8个区县建立了蔬菜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累计认证认定“三品一标”2734个。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监测合格率100%,蔬菜、本地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达97.4%和100%,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居全国前列。

三是着力构建灵敏的需求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市场分析和市场预警,引导农民围绕市场种田、调整结构挣钱。建立了市级农业数据中心、粮食数据中心、区县信息平台和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设立300个遍及各区县的农产品市场价格采集点和产地价格采集点,组建了一批市场信息和生产信息采集员队伍、市场信息分析师队伍和信息服务专家团队。加强对农民的市场信息服务,开通了12316“三农”服务热线,农村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覆盖10万农户,“农业手机报”等信息服务产品用户达100万户。

四是着力构建快捷的供应链。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打通农产品流通快速通道。“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城区标准化菜市场全覆盖,成立了重庆农畜产品交易所,成交总额突破50亿元。建成全国首个生猪批发式电子竞价市场和中国(荣昌)畜牧产品交易市场。建立了网上展厅和网上农产品销售对接平台,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农产品经营网点940个。推进“农超对接”、“农校对接”等,引导市内大型超市、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到“两翼”建农产品基地96个。2011年农产品对外贸易额4.19亿美元,是直辖之初的7.9倍。

转变方式,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一是提升科技化水平。建成国家柑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种猪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4个国家级平台,蚕桑学、柑桔学等6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和特色食品等10个市级工程技术中心。推进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发展,每万名农村人口拥有农业科技人员在西部处于领先水平。

二是提升机械化水平。积极探索丘陵山区农机化道路,全力普及机耕,大力发展机收,努力突破机插秧。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05年的7.4%迅速提高到30%,连续6年年均增幅3个百分点以上。

三是提升规模化水平。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流转面积770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38%。大力扶持适度规模经营,累计建成各类畜禽规模化养殖场6.2万个,发展种养大户5.6万个、农村经纪人4.8万个,生猪、奶牛、肉鸡规模化率分别达到64%、77%和78%。建成10个国家重点产粮大县、24个生猪调出大县、501个专业特色村基本形成了蔬菜“三大产业带”、三峡柑橘产业带和江津花椒、合川生猪、涪陵榨菜、石柱辣椒、丰都肉牛、秀山金银花和土鸡等规模化产区。

四是提升组织化水平。实施“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试验项目”,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农民联合合作,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3403个,1/3的农户加入合作社;发展农村新型股份合作社817个,作价入股土地70万亩,统一经营土地92万亩。夯实基础,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突出基础先行,以水利为重点,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开工建设大中型水库52座。基本完成2200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了1200万城乡居民饮水安全问题。近五年改造中低产田土455万亩,开发整理土地317,万亩,新增有效灌面92万亩、节水灌面62万亩,耕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39万亩了实现了乡通畅、村通达两个100%目标,行政村通畅率达60%。实施农网改造面97%,改造一户一表120万户。在425个村开展农村信息化示范,市、区县、乡镇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148.5万户,占适宜农户的42.4%,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和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示范村674个。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