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信息化;现状;不足;发展趋势
0引言
医院的职能和影响力正在随着社会的变化逐渐增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自上世纪末开始逐渐的推行,大致经过了局域网、信息系统和远程医疗等阶段,随着当前公共卫生事件的增多以及社会对健康和卫生的重视,使得医院信息化开始快速发展,医院的管理效率不断提高,医院对医疗信息的利用率也在提高,因此信息化开始成为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推动了我国医疗力量的发展和进步,因此对医院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意义重大。
1 医院信息化概述
医院信息化特指医院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医院各项业务整合与管理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构建医院局域网络和医疗行业之间的网络共享来实现医院内部、各个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以及业务协调,从而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当前的远程医疗技术就是基于医院信息化进行了新型医疗手段尝试,已经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医疗卫生事业地位的提高,医院在社会上的影响正在迅速扩大,因此医院信息化不可避免的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医院信息化能够降低医院管理成本、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消除医患之间沟通的障碍、提高就诊透明度,有利于规范医疗卫生事业的运行,因此有必要从医院财务管理、医患矛盾、医院业务管理、医疗器械管理、药品管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全面的分析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2 我国医院信息化现存缺陷
2.1 投入方面
我国在医疗卫生事业方面的投入在逐渐增加,但是与国际先进医疗水平的国家相比,医疗卫生事业投入占GDP比重并不高,同时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占医疗卫生事业的比例更低,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国家资金投入。
2.2 标准化建设方面
中国HL7委员会正在进行HL7CDA概念宣传与基础培训,以及进行一系列中国HL7CDAImplementation的编写,从有标准到认同标准,最后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这是一个过程。而中国电子病历可检测可认证的标准还未出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我国医院信息化所处阶段
医院信息化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信息系统阶段、临床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局域医疗卫生服务阶段,国际上医疗技术较发达的国家正逐渐由第二阶段向下一阶段过渡,我国大多数医院属于第一阶段在层次标准和观念上都与国外存在着极大的差距。
2.4 我国医院信息化还有其他一些不足之处
此外,我国在医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还暴露了其他的一些重要问题,比如医院信息化研究领域的专业人才匮乏,缺少专业性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研究进展慢;比如各医院及医疗行业领导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得许多项目无法顺利的开展;我国网络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医院信息化过程中需要面临严重的网络安全隐患问题。这些问题也都需要得到解决,才能保障我国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 国外医院信息化的借鉴之处
当前国际医院信息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和韩国。美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最主要特色在于标准化的推广,美国严格执行医院信息化网络的各项标准,实现了标准化通信和医疗数据的标准化共享,使得医疗用品、医院管理、器械、药品等都能够在全美国医疗系统内部顺畅的流通;英国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得益于大量的财政资金支持,英国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医院信息化研究和产业化建设;韩国的医院信息化则主要体现在剔除医院对医疗资源的限制效果,更多的将医生作为医疗系统的主体,通过医生调动医疗资源在系统内的分布,而不是通过医院人为的控制优质医疗资源区域性使用,这样可以提高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程度。
4 医院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4.1 医院信息化为医院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支持
从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能够提取出与决策和管理相关的信息,为决策提供参考用现有的数据信息总结出医院的发展规律,帮助院领导展望医院的发展前景。为领导的决策提供更加准确和清晰的数据保障促进医院的全面进步,从经验型管理向科学管理过渡美国的医院更倾向于通过计算机程序处理分析信息他们认为通过计算机对医学信息数据的处理比人脑更可靠,客观数据的可靠分析能够做出科学的医疗决策和管理决策。
4.2 医院信息化应为医学科研提供支持
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尤其是分子生物学和循证医学的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明显,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并在国际上迅猛发展,已逐渐从一个医学研究的理念演变成为一种新的医学研究模式,转化医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实践的桥,梁转化医学的发展可以使基础医学的研究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使基础研究的成果及时转化为临床应用中,从而更好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基础科研工作者要求明确所研究疾病的患病率和相关信息了解疾病的致病/保护遗传及环境因素,以便找到治疗或生物标记物以及相应药物的疗效等,因此信息化建设中电子病历应该更加灵活和适于科研数据的导出分析。
4.3 医院集团化对信息标准化的影响
信息标准化和规范化一直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瓶颈,医院信息标准化是利用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对医院信息的产生、识别、获取、检测、转换、输出等信息技术进行系统化规范化的处理。医院信息标准化主要是指某一医院内部医疗信息编码的统一,比如:药品编码电子病历数据结构等信息的统一,进而应用医院电子信息交换标准(HL7标准)、数字医学图像通信标准(DICOM)、医学术语标准化(SNOMED)等积极构建数字化医院。
5结语
从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来看,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尝试信息化管理后,大多数的医院都开始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研究,并逐渐的建立了一些医院内部、区域性医疗网络内部的医院信息化管理网络,而这些网络的出现也确实提高了区域医疗卫生事业的整理服务质量,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首先是发展不够均衡,各地区之间的医院信息化水平差异较大;其次是各医院信息网络的标准不统一,因此难以在现有的基础上直接进行全国医疗网络的搭建。这些都成为阻碍我国医院信息化全面展开的主要因素,因此需要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医院信息化管理成果,尽快的实现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的标准化、广泛化、均衡化,从而提高全国医院的信息化水平和数据共享程度,提高我国医院信息化整体水平,服务我国医疗卫生事业。
参考文献:
[1]董建成.我国医院信息系统现状及原因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04):228-230.
[2]刘雄飞,陈金熊.加强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院现代管理水平[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09):552-556.
【关键词】铝行业;发展趋势;战略调整 ;信息化
当前,铝行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同质化产品市场竞争态势加剧,行业迎来寒冬,如何把握行业发展趋势,转方式调结构,这对铝行业发展战略尤为重要。在我国特殊的和能源状况下,催生了科技创新的进程。在异型阴极结构电解槽、新型结构导流槽及高效节能型电解槽大范围推广应用之后,又开发出大容量电解槽磁流体优化设计技术,使电解槽的磁场平衡进一步优化。西部地区新建产能中,大量铝行业采用了各类新型变断面阴极钢棒技术,较好地改善铝水平和垂直磁流体比例关系,减少铝液波幅,为极距降低提供空间。同时,提高电流密度,加强保温,在阳极上开沟、打孔等节能降耗试验等取得较好效果。 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铝行业在国际上的技术水平,信息化势在必行。
一、铝行业在信息化的下的现状
随着铝行业和信息化的结合,我国的铝行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主要集中在意一下几个放方面:(1)设计的创新。设计创新是技术创新和设备创新的总称,是铝行业进行加工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铝行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信息化条件下,设计创新以计算机辅助为设计核心,形成了技术与设备互相融合的生产信息平台。通过此信息平台实现设计更加符合国际标准,在生产过程中解放人力和设计的水平和质量,减少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铝行业的竞争力。(2)管理创新。艺管理创新设计流程创新和组织创新。流程创新的内涵是信息化的应用能够使创新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参与到设计与工装设计过程中来,并且从结构的性方面,及时准确地对以上设计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而,提高生产的效率和管理的水平。模拟创新首先虚拟现实材料热加工的过程,运用各种不同的参数用以比较优化设计方案,以保障大件制造的一次性成功,避免浪费。组织的创新,在信息化条件下,创新面临业务流程再造(BPR)的需求,组织结构向扁平化、网络化、虚拟化、柔性化等方向发展。体来说,数据库、网络、通信技术可以突破劳动分工的束缚,铝行业需要根据这种所处的特定阶段和环境变化,适时对工艺创新组织结构进行调整或重新设计,使其与信息技术环境相适应。
总的来说,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对创新的促进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铝行业工艺创新在信息化条件下设计创新、理创新都有各自的特点。铝行业应该转变思想,逐步引导信息化条件下的工艺创新向以下四个方面发展:(1)智能化工艺创新,利用信息技术改进的工艺技术,能够实现从简单到复杂、从单机到系统、从人工到机器加工的转变,对工艺流程的控制实现质的飞跃,因此智能化的工艺创新必然是发展的趋势(2)绿色工艺创新,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和信息传递机制,了解国内外绿色工艺创新的最新动态,并通过计算机辅助等信息化技术建立节省、避免或消除对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态工艺。
二、铝行业信息化技术发展存在的问题
1.铝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极不平衡
主要表现在国有重点铝加工铝行业和较大地方铝加工铝行业信息化建设普遍优于地方小型铝加工铝行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型铝加工铝行业已实现了生产监测、运输系统监控、工业电视选铝厂集中控制、安全监测监控、电力调度等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连接,可在业务部门实时显示生产和经营信息,成为铝行业生产管理不可缺少的根本设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而对于一些地方小型铝加工铝行业而言,其信息化建设比较落后,首先是没有更多的资金来上信息化项目,而且由于人员素质较低,即使上了相关的信息系统,工作人员也无法操作使用。
2.铝行业的人员素质相对偏低
对于多数铝加工铝行业而言,在财务管理等几个业务系统实现了电算化以后,铝行业信息化还基本上停留在数据处理和一般事务管理阶段,仅仅是使计算机操作代替了从前传统的手工处理过程,应用系统虽然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没有对铝行业的管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应用水平长期徘徊在孤立的业务系统应用阶段,难以取得突破。尤其缺乏高水平的铝行业管理人才和信息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员流失使本来就很缺乏的信息技术人才更加匾乏,本来就很薄弱的信息化工作更难开展,有的甚至停顿或瘫痪了。
3.信息化建设缺乏信息规划
信息是铝行业最重要的之一,开发信息既是铝行业信息化的出发点又是铝行业信息化的归宿。在信息化给铝行业带来变化的同时,有一些弊端逐步展露出来,不同的系统、不同的应用、不同的技术平台,将铝行业陷在信息难以全面流动的“信息孤岛”之中,这是没有对信息很好规划,其应用底层没有一个很好扩展的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的结果。
三、我国铝行业信息化未来发展趋势
根据铝行业“十二五”发展思路的要求,未来的五年中,信息化技术在铝行业信息化建设中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1.铝加工安全生产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铝加工自动化安全生产监测监控和管理系统与标准体系研究将更加深人,并从三个方面得到提高。首先,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建设,;其次,生产作业系统的监测监控和管理,包括节能减排、产量监控等;最后,就是对各级各类铝行业的安全生产信息的联网,以实现铝行业和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生产管理部门与国家相关部门能够随时查看这些安全依据。
2.铝行业信息化建设与根本信息资源建设同步
铝行业铝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不仅是信息根本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而且是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的再造。信息技术本身和基于信息技术所带来的知识技术对铝行业管理与发展的提升与创新,对铝行业铝行业产生深层次上的优化与升级。在推进铝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要的是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铝行业各种信息资源为铝行业服务。在建立计算机网络和开发应用系统的同时,铝行业信息资源的规划、收集、整理和建设必须同步进行。
3.信息化高技术人才的培养
铝行业信息化是一个管理问题,在推进铝行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最根本的资源是人,因此不仅需要一批优秀的信息技术、管理人才,而且需要一大批信息化素质较高的应用层人员。培养铝行业自己的多层次的信息化人才是铝行业信息化成功的根本。
四、结束语
铝作为我国能源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在当前大力倡导绿色生产、低碳节约型能源结构化理念的前提下,的信息化建设将会从本上提高铝铝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运用信息技术,将会大幅度提高铝铝行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做到各种资源合理有效的配置。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化建设将会给铝铝行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 R197.3;F2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173-03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信息化数字时代,信息化改变了一个单位的管理模式、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医院也进入了信息化数字时代,医院的信息系统要求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处理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能够安全可靠的技术支持。在医院的经营活动中,利用计算机和医院内部局域网等信息技术传输各种数据,如利用就诊卡进行挂号、看病和交费,避免许多重复项目的录入,并达到患者信息的多方共享;医院利用一卡通,使就诊患者的挂号、划价和收费同时执行,即患者在划价的同时进行收费,费用由计算机自动汇总,医院内部信息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之间能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它还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相关的信息,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包括决策支持在内的技术支撑,接诊医生利用就诊卡从内部信息网中可调阅出就诊患者的各种检查记录和结果,使医生能以最全面的信息快速判断出就诊患者需要治疗的最佳方案,使患者缩短了诊疗时间、提高诊断水平,减少患者看病的等候时间,同时也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减少许多重复检查的项目,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为医院远程会诊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并对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产生良好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简便、快捷,切实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但是同时也使人对计算机系统的依赖性逐渐增强,为某些应用程序中的差错提供了重复运行的空间,导致在特定方面发生错误或违规行为[1],如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应用程序若有错误或被人为篡改,计算机就会按错弊程序处理所有的业务,错误的后果将会给单位带来灭顶之灾,所以任何单位不能忽视监控职能,应该加强网络监督管理工作,构建一个与网络化环境相适应的适时监控机制和方案,重视单位内部审计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审计和监督功能,由内部审计人员及时评价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实现信息技术的综合性、全面性、多方位控制,使医院在经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1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审计实践应用计算机技术到逐步向审计信息化发展,但是现实审计现状情况是,计算机信息审计从深度和广度都受到主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同时要建好医院的网站,要明确目标受体[2]。
1.1 主观因素是审计人员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层次不齐
大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只会简单的操作计算机,仅会使用简单的办公软件,仅停留在文档编制、数据加工等简单操作,根本达不到完全实现医院信息化审计的水平,内审人员因为计算机操作水平或信息化知识有限,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分析、判断能力不强,使得医院内部审计人员不能或不敢去尝试利用计算机进行财会审计、风险管理审计和内部控制制度基础审计,医院信息化审计属于“摸着石头过河”。随着医院内部管理的信息化发展,打造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内部管理平台,是医院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3]。
1.2 客观因素是审计软件和硬件的发展不全面
目前我国医院内部审计中还没有开发专门针对医院信息系统审计信息软件,没有可使用的工具和技术。没有专门的审计软件和程序,内部审计人员想使用也无从下手,一般的应用是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和利用审计软件或模块计算机辅助技术,但是目前我国审计实践中对医院信息系统审计的诸多工具和技术还没有完全加以应用,还是一个真空地带。
1.3 医院领导不重视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医院领导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医疗业务和经营管理上,对医院内能创收的临床一线和医技科室比较重视,忙于抓医院的业务收入,想尽各种办法吸引更多患者来医院看病就医,即注重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对其他一些辅助科室和后勤、行政科室因为不能为医院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而关注不够,对医务工作者医院都有硬性规定定期到上级医院脱产进修学习新的医疗知识和技术,而在医院各类信息系统建设和使用中,很少考虑到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认为不值得为内部审计部门投资,能保证一般性的监督、检查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更多的人、才、物的支持,没有创收就属于消费;单位领导或上级审计部门的内部审计协会也重视来够,没有投入信息性价比建设资金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只能是纸上谈兵。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也是内部审计领域的一场变革,应该引起上级业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关注,可以研究专门的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专用软件,即专用的医院信息系统审计软件,定期组织培训和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通过脱产和自学的形式对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系统学习,最好有专门的文件规定在3年或两年中必须有3个月以上的专业脱产学习时间,才能系统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为内部审计信息化打下坚实的基础,或是通过参加培训班的形式让内部审计人员到相关院校系统学习都是掌握计算机水平,内部审计人员应努力提高计算机应用技术,以此开展医疗机构内部各项审计业务工作。这样即改变传统审计滞后的局面,又降低了审计风险[4]。只有这样,内部审计人员的信息技术才能明显提高,才能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评价和鉴证功能。
2 医院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各个行业都建立了会计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医院信息系统审计的重点将是对医院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审计,对医院内部信息系统网络的开发和运行效率进行审计,认证信息系统的可靠性。
医院的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及相关的和配套的设备、设施和网络构成的,按照医院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等处理的人机系统[5]。根据卫生部的要求,医院的信息系统必须符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的相关要求,并符合卫生部相关的卫生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并按照政府的要求,支持卫生信息的区域共享和交换。
2.1 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HIS系统,可以在医院内部联网的基础上达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并搭建有中间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为了保护医院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必须规范医院的信息系统管理,保证合理利用系统资源,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由于对医院的运营环境和运营方式比较熟悉,可以对内部网络信息系统的合规性、数据处理的正确性以及网络生成的各种信息进行验证。医院内部的HIS系统是否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是否实行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信息安全采用身份认证、数据库和运行系统实行权限控制,保证数据的使用控制,并且能够保护就诊患者的隐私不泄露,使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运行维护做到规范化管理,保证医院内部业务的连续性。医院定期对运行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每月制订报表,送领导批阅,并反馈给全院各科室传阅[6]。
医院内部信息系统内必须有挂号收费管理系统、药品管理系统、血库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财务管理与成本核算系统、病案管理系统、办公OA、患者的咨询服务系统等,内部各子系统之间能通过集成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共享[7];信息系统在医院内部是否能够连续、系统、准确地采集、存储、传递相关的信息,能否更好地为医院管理、临床医疗和服务提供技术支持,能否及时自动生成各项相关的统计报表,并且能具备与基本医疗保障系统、卫生行政部门等系统的信息交换条件。
2.2 检查医院的信息系统是否实施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
为了保证医院内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医院还必须具有防灾备份系统,实行网络运行监控,有防止病毒入侵的各种措施;具有冗灾设备、UPS设备、防雷设备、网管系统、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设备,以保证医院内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安全。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定期对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查检;检查操作权限是否实行分级管理,信息安全是否采用身份认证、权限控制(包括数据库和运用系统)、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2.3 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必须实行信息系统操作权限分级管理
为了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所有信息不外漏,定期检查医院内部的信息系统即医院的信息平台能不能良好运行,医院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系统,是否能为临床提供服务,医院内部是否形成以患者为中心的信息集成平台,可以建立多个临床信息的消息集成系统,使电子病历可以共享与集成其他系统产生的患者诊断与治疗信息,为患者信息的横向交流和远程医疗提供支持,满足医院内部临床需要,能够提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
2.4 加强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
加强对专职技术人员监管管理,定期检查其工作日志、必须有完整的技术档案,并有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文档管理记录;必须有系统信息变更、配置管理的制度和相关记录;并有完整的日常运行维护记录和值班记录,并且能够及时处置安全隐患,必须有信息系统运行事件(如系统瘫痪)相关的应急预案,各部门各科室都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1)定期检查医院内部是否备份医院信息系统所有的数据,包括全部患者的费用信息和医疗信息。(2)是否制订医院《数据备份方案》,并按照要求做到逐条认真操作。(3)定期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检查,并做恢复试验,以确保备份数据的安全可靠,并定期对数据进行整理。(4)是否对服务器每天进行仔细检查,客户端登录和访问数据库是否正常等,如果系统发现异常情况,是否马上进行了处理和检查。(5)医院内部是否严格遵守保密制度和信息系统管理规范,做到各种口令不外泄。每次对服务器进行操作时,认真做好登计;医院内部的数据备份磁带是否做到异地存放;医院网络管理必须准备两个以上数据库备份,并且存放在两安全的地方。
现代内部审计从财务审计向经营审计和管理审计发展;从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发展;从手工审计向计算机审计发展;从帐项基础审计向风险导向审计发展[8]。信息系统审计是建立在审计人员能熟练掌握计算机系统应用的基础上,由于审计软件的审计自动化程度高,由此对多方获取的无纸化的审计证据的梳理与判断的难度增大了,而审计人员的更需要有较强的判断力[9]。
所以医院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有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努力学习和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系统审计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各种信息系统审计技术手段,创造条件,在加快内部审计自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积极应对信息化带来的挑战,不断发展信息系统审计,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强核心竟争力[10]。
[参考文献]
[1] 黄作宾.信息系统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121.
[2] 王振东,魏冰玉.医院网站设计思路及前景展望[J].中国医院管理,2007,24(2):63-64.
[3] 宫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和架构[J].中国审计,2013(1):55.
[4] 李芳.医疗机构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8):74.
[5] 钱勇.浅谈医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J].现代医院管理,2009,21(9):11.
[6] 宋建敏,陆涯林.信息服务中心在医院优质服务中的作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6):25.
[7] 卫生厅.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S].2012:174.
[8] 蔡春,车宣呈,陈孝.现代审计功能拓展论[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6:128.
[9] 黄作宾.信息系统审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278.
>> 浅谈物流行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策略 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 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新疆铁路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信息网络平台构建对物流行业影响分析 物流行业“物联网”信息化应用的业务研究 浅析苏州市物流行业信息化现状及对策 浅谈通信运营商在物流行业信息化领域的发展机遇 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展望 新时期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 钢铁企业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浅议物流信息化建设 新时期铝行业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船舶行业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研究与建设 浅谈教学信息化平台建设 物流行业SWOT分析 构建物流企业信息化平台 新百电器 信息化物流平台全景解析 物流信息化: 连锁零售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饶国政,冯志勇,张丽,聂旭飞.基于本体的物流行业知识库的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9):2734-2737,2740.
[3]田青,白卫东.物流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10(1):96-98.
[4]曾玉霞.国内物流行业信息化建设情况初探[J].学科探索,2007(3):48-49.
[5]赛迪集团.2008年中国物流行业信息化发展的五大趋势[J].信息与电脑,2008(1):37-38.
[6]林软耘,黄晨,顾建王.物流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前景[J].产业经济,2013(2):299.
关键词: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技术
从社会环境来说,现代经济的发展主要以金融为中心,金融市场是否安稳的发展对于经济和国民生活有着重大的影响。而金融市场是一个高风险的投资,证券市场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最具高风险的投资,同时又兼具高收益的特征,因此吸引许多人对证券市场的投资,这对于证券公司如何做好内部审计是一个难题。另一方面,从技术层面来说,计算机技术也在不断的更新发展,在信息化的社会中,人们享受着各种各样便利的资源,证券公司的内部审计能否利用好计算机技术,对于促进审计的信息化发展也是一大挑战。所以,我们就从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和信息化等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一、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必要性
国内的证券行业无疑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充分的行业之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程度特别高,其中内部审计信息化对防范和化解证券公司面临的风险方面,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构建全面风险管理体系中,内部审计就是其中一道重要的防线。证券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自营业务亏损的市场风险、操作失误带来的操作风险、交易对方不履行与公司的合约而带来的信用风险、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和市场的流动性风险以及法律风险等。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是对公司经营活动全过程的监督,可以防范和化解风险,加强内部控制,保障证券公司长期稳定发展。在证券公司整体信息化的新时期,加强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强烈的现实必要性。
二、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高,管理观念上出现偏差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带动许多传统的行业改变思维,在狭路逢生中获得新生。因此,越来越多的经理人重视IT产业的发展,推出许多战略性的计划。对于证券行业也不例外。企业负责人把大多的精力投身于各项业务的发展与创新,致力于新产品的研发与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内部审计的发展,出现了审计部门与其他部门信息沟通不畅,审计业务的内容、数据繁杂,缺乏整体的统筹等问题。在审计系统软件的建设中,由于受到物质方面的局限,只能通过现有的软件,甚至是手工进行工作,跟不上IT技术的迅速发展的步伐,在原地停滞不前。
(二)在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立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
当今信息化发展如此之快,内部审计协会对于证券行业的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还没有出台一份正式的审计规范。就目前而言,内部审计信息化还没有做到规范化和标准化。从公司的组织管理层方面来说,虽然企业管理人员拥有发展内部审计信息化的想法,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难题,受到了各种各样的阻力,他们对此的做法更多的是建设口号,虽然喊得热血沸腾,但是,一旦落实在具体的事件上,就不见有任何有效的举措。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还存在一个尴尬的局面,就是目前人才市场上缺乏综合型的人才,不仅需要兼具审计知识同时还要对计算机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人才难题始终是制约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在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公司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可能还会出现新的审计风险。数据对于证券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而对于数据的保密性是证券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企业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借助计算机技术,而计算机技术一个发展的弊端就是会面临信息安全性的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审计的过程中,维护证券业务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是阻碍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一道把门关。
三、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建设与现状
(一)证券公司的信息化建设
证券公司十分的重视信息化的发展,积极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证券行业的进步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实践中,利用计算机领域云计算、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等新的计算机技术的革新,与证券公司的业务情况相结合,由传统的“电子化”模式转化为“信息化”的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证券公司的业务数据难题。证券公司在管理模式上进行了创新,建立了证券的客户交易系统、OA(办公自动化系统)、MIS(管理信息系统)等多个实用的软件系统,实现了证券企业运转各个环节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智能化,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效益,也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风险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
在现代社会,计算机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普及率不断提高,应用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宽。在医疗、娱乐、体育等事业的建设上应用十分的广泛。在财经应用方面,会计逐渐改变传统的记账方式,开始了信息化的应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发展、财务管理软件的应用也渐渐由单一的单机记账方式转向网络系统的管理,各项业务的开展也通过网络展开,逐渐朝无纸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国家也在不断的推广和支持内部审计信息化建设。在一些如电力、保险等行业开始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的试点,以宁夏电力公司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来说,内部审计发展依托于中电普华信息公司开发的一体化审计的综合管理系统和审计作业两个大的平台,通过审计软件的应用,更加科学的进行内部审计的编制,提高现代审计的工作效率。经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电力公司的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企业内部信息化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审计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建设出现了雏形,一体化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组建和完善了财务的收支网络,还加强了金融机构、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是重视内部审计的办公环境,提升了硬件设备的配置。为了推动信息化的发展,配备了配置较高的电脑设备,提高办公的效率。还有一方面是在对审计软件系统的开发上有了进展,审计的作业辅助系统、综合管理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和企业EPR相配合,推动了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
四、证券公司内部审计的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李金华作为一个审计长,他曾经在不同场合的重要演讲上,多次强调了“审计信息化建设是审计系统一场深刻的革命,是未来审计的主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发展方向,不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我们将失去审计资格”。我们可以深刻的认识的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已经是现代审计的一个重要的方向。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首先需要与企业资源计划(EPR,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协调一致。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证券公司的发展走向了智能化,包括了电子数据处理系统(EDPS,elec⁃tronicdataprocessingsystem),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supportsys⁃tem)信息资源管理(IRM,informationresourcemanagement)等多个系统的应用。因此,要进一步推动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需要与企业的应用系统高度协同,实现数据采集、交换的无阻碍性,才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证券业务发生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更好的实现数据的分类和筛选,形成一个有用的信息,这就急需借助于新兴的IT技术的发展。将利用IT技术实现审计数据的采集、记录和审核的一体化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在证券公司审计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将先进技术真正的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会大大的提高审计工作的效果和效率。在一个迅速变化的时代,唯有观念的不断更新才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做一个真正的前行者。转变审计办公的思维方式,有利于审计技术和模式的创新。内部审计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在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前提下改造传统的审计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内部审计的转型,推动内部审计的现代化发展。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显然已经不是对传统的审计业务的简单扩展,信息技术如今已经成为企业最具有价值的一项资产。对于内部审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不仅要重视,更要落实基础实施到位。
参考文献:
[1]焦学文.证券公司内部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及趋势[J].审计&理财,2014,05:44-46
[2]汪军.国内外证券公司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与趋势比较[J].职业圈,2007,06:12-13
[3]吴旭芳.我国证券公司的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研究[N].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0,05:37-38
关键词:日本;教育信息化;战略
中图分类号:G5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12月26日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报告中指出,要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同时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了要提高建设有效共享、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国家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公共服务平台等教育信息化重大项目。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实现国家信息化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以邻国日本的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提高我国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日本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
(一)日本信息化发展现状。日本的信息化教育起步于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产业社会向知识经济社会的转型,日本等发达国家率先步入以信息技术为载体的全球化时代。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的长期不景气,使日本政府更加确定信息化的发展是带动日本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即日本政府确立了IT立国战略,旨在提高本国的信息产业化。
2005年日本基本实现了建设世界上最先进IT国家的目标,2010年基本实现了建设无所不在网络社会的目标。2009年日本互联网人口达到9,408万人,占总人口的78%,比1997年的7.2%提高了70多个百分点。就信息化的综合水平而言,根据日本总务省对西方七国、“金砖五国”以及韩国、新加坡、瑞典、丹麦、澳大利亚、奥地利、荷兰、加拿大、瑞士、西班牙、新西兰、芬兰、比利时和葡萄牙的综合评价,日本信息化的综合评价仅次于韩国,高于丹麦、瑞典和美国,排名第2位。其中,日本的IT技术的普及和利用水平低于韩国、美国、加拿大、瑞典和新加坡,排名第16位,该指标中日本的家庭和个人排第9位,企业排第8位,政府排第18位;日本IT基础设施建设低于丹麦、新加坡、韩国、瑞典和瑞士,排名第8位,该指标中日本的有线上网设施建设排第7位,无线上网设施建设排第11位;日本IT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高于韩国、美国、瑞典和荷兰,排名第1位,该指标中日本的网络先进性排第1位,网络安全性排第4位,网络兼容性排第1位。(表1)
(二)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早在1985年,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和教育课程审议会就组织实施了“信息化社会进程中教育发展方向”的专题调查,并阐明了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确定了21世纪日本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同时在1987年的报告中提出,教育必须为迎接信息化时代而积极实行改革,强调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之一,并且把教育与信息化的关系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充分发挥教育在社会信息化中的作用;二是把信息化发展的成果应用于教育、文化和研究等活动中,报告还将教育信息化的内容概括为将新的信息手段应用于教育活动、有计划地培养主导信息化的新兴人才、培养信息运用能力和促进教育设备的信息化四个方面。表2是日本近20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演变历程。(表2)
(三)日本教育信息化取得的成效
1、日本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根据日本文部科学省终身教育政策局参事宫的调查,截至2010年3月末,日本36,380所公立学校的计算机总台数为256万台,与2006年相比,学校数量减少了1,238所左右,计算机数量增加了25.3%,其中用于校务的计算机增加了106.7%,达到70万台,用于教学的计算机增加了9.2%,达到186万台;每所学校平均的教学用计算机台数为51.2台,利用每台教学用计算机的学生人数平均为6.8人。2010年日本小学学生在课室里使用电子课本,10所试验学校的小学生每人获分一台平板电脑,课室里安装互动式黑板。这些数据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与2006年相比,均有了很大的提高,说明日本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2、日本未来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2011年3月,日本国家信息技术战略部署出台了一份翔实的“教育信息化愿景”报告,此份报告对日本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作了详细的规划,表3是此份报告具体内容。(表3)
三、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日本高校信息化教学计划的普及。早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日本高等教育信息化就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2001年日本政府制定《e-Japan战略》后,各大学也纷纷制定信息化教学战略,2005~2010年期间,日本制定信息化教学战略计划的大学从61.6%增加到66.6%,其中国立大学制定信息化教学计划的比率最高,高达77.9%,这些大学制定的信息战略内容最多的为“计算机、网络的配备以及利用的计划”,共有467所,其次为“确保信息安全的计划”,共有396所,其他信息战略的内容包括校内信息体系集中化、教育信息化、信息业务改善和培养信息化人才等。
(二)日本高校IT课程的普及。20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日本大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课程内容为计算机程序语言与数据处理技术。20世纪八十年代,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日本的大学在管理、经济专业也开设了信息教育课程,但是教育内容仍然以专业内容为主。20世纪九十年代,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普及,于是信息技术课程便成为大学必修课程。目前日本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包括专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两种,其中专业教育可以根据各大学的专业特点设置各种课程,2001~2005年日本全国大学IT相关学科的硕士毕业生从14,808人增加到16,831人,博士毕业生从1,663人增加到2,163人,分别增加了13.7%和30.1%;普通的信息教育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学习和掌握与IT相关的基础知识等,2009年已有94.2%的大学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其中国立大学高达100%,信息课程教授最多的内容为“校园网的使用方法”,其次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其他的教学内容包括信息安全、信息库的使用方法和信息检索等。
(三)日本高校信息化教学的普及。20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大学的信息化教学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信息化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卫星通信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利用校园网,使学生学习有关课程;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材讲义和科研成果等全部在校园网上公开,使学生能够自由利用,等等。校园服务的信息化水平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校园服务的信息化主要包括:建立电子账户,使学生及时方便地与学校各个部门沟通信息,相互联系;学校的作息时间、各项活动和有关通知等全部在校园网公布;在校园网公布就业信息,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在远程教育方面:2006年日本在国内外开展远程教育的大学共有109所,占全国大学总数915所的11.9%;2009~2011年期间,日本共有23万大学生和1.4万研究生接受了远程教育,并将远程教育的模拟传送改为数字传送,逐步提供了基于BS模式的远程教育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远程教育画面的清晰度;据相关资料统计,截至2011年已有83所日本大学及3所中国大学加盟TIES远程教育平台,其中教师用户1,158个,学生用户70,198个,课程讲义1,794门,视频课程10,270门,课件资源37,906个。
(四)日本高校校园网的普及。在校园网普及方面,2010年日本99.2%的大学配备了校园网,其中国立大学和公立大学的配备率为100%,私立大学为99.0%。大学校园无线网络的普及率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006~2010年,日本大学校园网无线网络的普及率从59.5%上升至77.1%,其中国立大学高达94.2%。在校园网普及的基础上,校园网的网速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2005~2010年期间,1Gbps以上的网络从66.2%上升至82%。
(五)日本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日本大学的图书馆也向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各大学普遍建立了电子图书馆,电子图书和电子期刊的数量迅速增加,为教学和科研活动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1999~2009年间,日本大学图书馆的电子期刊由63,991种增加到2,866,702种,增加了近43倍之多;电子杂志的种类,平均每所大学由98种增加到3,752种,增加了37倍之多。2005~2009年日本大学图书馆用于购买电子杂志的经费,由9,075百万日元增加至20,841百万日元,增加了1.3倍。
四、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一)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特点。日本在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值得我国参考与借鉴:
1、完善的法制是日本实施教育信息化的有效保障。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政府首先进行了法律上的准备,颁布了《IT基本法》,并制定了一系列前瞻性强、持续连贯的发展规划和计划,基本形成了以《IT基本法》为核心,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主要内容,以《版权法》、《知识产权基本法》和《违法和有害信息对策》等为有益补充的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法律上保障了信息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以项目、计划来引领日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日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一个主要途径是在全国实施“100校联网计划”、“新100校联网计划”和“儿童网络计划”等教育信息化重点推进项目,以项目引领、推动日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并且政府对这些项目和计划配有专项资助。这不仅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还可以调动学校和地方资助、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是一项非常有效的推进策略。
3、日本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并举。日本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充分体现了由国家牵头,企业和社会共同参与的特点。IT战略本部在制定战略、执行战略中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IT战略本部的本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副本部长由主管国务大臣担任,成员包括其他所有的国务大臣和内阁总理大臣任命的民间有识之士,是一个横跨政府各部门的非常权威的领导机构,在内阁官房建立了IT办公室,各都道府县也建立了各自的信息化负责机构,配置了信息化责任官和副官。因此,这样一个强有力的信息社会建设领导体制的形成,对充分发挥政府推进信息社会建设起到了主导作用。日本企业同时也抓住全社会发展IT产业的机会,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未来的发展紧密结合,实现了双赢的效果。“教育信息化愿景”报告中还特别指出日本NTT通信公司和富士通研究院两家企业负责实地调查研究,他们除了向每位在校学生提供一台平板电脑外,还为参与本项目的学校教室提供交互式黑板,同时配备无线局域网。
4、日本开展大范围的师资培训。教师是信息化教育改革的关键,为了加大对教师、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保证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日本政府建立了培训制度,采取国家和教育委员会培训、校内研修、大学培训、研究团体和企业培训五种培训方式,对所有教师进行地毯式培训。经过长期、多层次的培训,日本教师的信息素养与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二)日本教育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1、日本政府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日本的经验表明,政府是一个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应由政府制定发展战略、设立目标,并把国家战略、规划转换成为效益、成果。日本首相直接倡导并亲自推动本国信息化建设,使日本信息化发展具有强大的政治保障。与此同时,日本政府又在国家层面设立了强有力的相关机构,负责管理、实施信息化教育。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下,日本教育信息化取得了飞速发展,并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2、日本政府充分发挥协会和研究人员的科研支撑作用。在推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将协会和研究人员视为推进IT革命的智慧源泉和强大动力。日本的国家教育信息中心、教育技术振兴会和计算机教育开发中心,特别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保障教育信息化科学有序发展、政策咨询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日本高度重视信息伦理道德教育。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上广泛的应用,日本社会各界充分意识到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如不加强信息伦理道德教育,则很难抵挡信息化社会的消极影响。因此,日本在新世纪的教育课程改革中,在学习指导要领中明确把培养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纳入到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这为信息伦理教育的有效实施起到了指导和规范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Introduction to Country ICT in Education Profiles(2011).
[2]刘昌黎.现代日本经济概论[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3]日本文部科学省.文部科学白书.平成22年版[R].2011.8.30.
[4]田慧生,田中耕治.21世纪的日本教育改革——中日学者的视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服装行业;现状;瓶颈;信息化;中国特色
[中图分类号] F407.8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6)09-0117-02
[作者简介] 付珊,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服装教学及科研工作。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目前我国服装行业的现状及瓶颈分析
作为“永不衰落的产业”――服装产业的发展前景是极为诱人的。据国家权威机构最新统计数据,2005年,我国服装企业近3万家,年销售额3000万以上的占30%,有9000余家,比2004年底增加了320家,而1000万以上营业额的也近2/3。这些有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服装产量达63.74亿件,其中梭织服装为30.10亿件,针织服装为33.46亿件。
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底,我国服装厂星罗棋布,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423013人,服装布产量328.28亿米,同比增长19.22%,工业总产值 (现行价)1254.90亿元,同比增长20.24%;销售收入1204.64亿元,同比增长 19.34%;产销率97.85%;出货值416.18亿元,同比增长13.90%,内销占销售产值比重66.11%。
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我国服装行业分布明显呈产业集聚地状态,主要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而最集中的地方是浙江(占55.05%)、江苏、福建、广东、山东、上海沿海六省市,总产量占全行业份额突破90%,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76%,实现利润占全国的90%,市场和效益区域分布集中化趋势明显。产业集聚模式各有不同,主要有:以产品专业为主的服装特色地区;以大型出口企业为中心的服装出口基地;大城市打造服装文化时尚之都等模式。还有一些以出口为主的集聚地,是在原来“三来一补”方式基础上形成的以服装为轴心的产业链。
在如此壮观的服装业规模中,大部分的服装企业都遇到了库存高和畅销品补货难的困境,受产品积压影响甚至毁灭在库存上的服饰品牌数量越来越多。许多服装企业都各展其招,如加大营销力度、招商力度、经销商奖励等,但仍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高库存和补货难的问题。品牌经营者对此束手无策。一方面,企业既要考虑快速迎合市场需求,又要保证企业的赢利性,尽可能减少断款、断色、断码现象出现。另一方面,又苦恼于商品的大量积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盈利和发展,甚至导致品牌消亡。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五点:一是消费者需求变化快。由于服装企业是高波动性、多季性、受时尚文化影响很大的行业,消费者的服饰品味和文化鉴赏力等时尚变异节奏也逐年加快,滞后的服装企业产品开发和生产模式难以快速响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二是市场信息处理能力不足。对销售及市场动态的信息采集、分析、归纳、共享处理能力和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营销渠道信息资源的优势没有发挥。三是企业的市场需求预测能力差。不准确的预测导致滞后的补单、补货及生产速度、库存的无序和持续的增加。四是营销和产品的命中率低。传统的推动式营销和赌博式产品开发的企划模式,使产品难以迎合现时代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口味,而产生库存。五是供应链环节协同能力弱。传统经营模式的供应链管理环节中,在开发、采购、生产、配送、销售等环节的部门间不协调、从采购到产供销无计划、低知识含量的配送管理及运作,错失了大量的市场销售机会。
以上五个方面的问题最终在企业内部形成急需的原辅料难以采购、生产不及时,终端卖场上表现出来的就是配送不及时、严重的断款、断色、断码等畅销品补货难和滞销产品不断增加导致产品积压。从深层来看,原因就是由于服装企业消费市场需求变异节奏日益加快,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不确定性增强,而服装企业的决策层对时尚趋势缺少时尚“感觉”、缺乏高效率的内部资源整合和与外部资源(如供应商、分销商、商、承运商)的协作能力,导致企业无法快速响应市场,等到问题严重时,就产生了经营者感到的被动式管理的瓶颈现象。
二、打破瓶颈――信息化的引进
自有品牌企业要经营得好,有四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价格、产品质量、营销、渠道。这四个因素中,大多数服装企业前面三个因素都能应对,而最后的渠道的管理则是瓶颈现象的形成之处。经营者们已从各种途径了解到:信息技术的支持是打破瓶颈的最佳出路,特别是供应链的管理。为了防止一方面专卖店断码缺货,而另一方面分公司和工厂的仓库库存又增加的现象出现,就必须将专卖店、分公司和工厂的库存信息集成。
为了加强采购和库存控制,服装企业需要提高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要能够精确地跟踪原材料、加工流程和最终产品。此外,为了保证现金流量和投资回报最大,就要使运作达到最优化,这就需要来自产品和分销两方面的财务信息。实践已经证明,对市场需求和供应链的有效控制可以帮助企业简化复杂程度、监控现金流、避免过度扩张及开工不足。通过以上这些,企业就可以得到高的资产回报率。可见,面对越来越高的运作成本和日渐变薄的利润,掌握来自客户订单和产品两方面的集成的财务信息是何等重要!一旦企业掌握了这些集成的财务信息,他们就可以轻松地知道企业的运作正处于什么状态,下一步该怎么做。
懂得了信息化的重要性,服装行业的经营者们开始引进信息技术。
三、我国服装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服装企业就经过了产品产量、产品质量、生产成本的竞争。进入 21世纪,产品的市场竞争已转变为服装企业对市场响应速度、服装产品品牌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竞争。而竞争的核心就在于服装企业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理解和追赶,也就是服装企业要将信息化作为重点来抓。
据统计,服装企业对财务软件和 CAD设计软件的应用相对来说比较普遍,而ERP系统的应用比较少,且自行开发和购买的比例相当。也许他们有一套最基础的财务软件或是一套进销存系统来管理企业的物流,但许多中型甚至大型服装企业的运作都没有使用MRP(物料需求计划)或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预测、生产计划、采购管理,更不用提通过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来集成业务与财务流程。
像上述企业所拥有的这些计算机系统很多是他们自己开发的。刚开始往往是因为急需管理居高不下的库存,而不得不花很长时间开发了库存管理系统,接下去,进货有了问题,再开始编写采购系统……而这些子系统往往是独立的模块,形成了信息的孤岛,无法与购买的财务软件集成。
四、服装行业在新世纪的信息化发展之路
服装企业的发展道路一般是:在创业初期不需要大型专门化设备,可在较少的资本投入下运行,有一定积累后就会首先应用CAD先进设计软件、投资各种先进剪裁设备,此时,资本会快速繁殖与扩张,然而很快会发现效益与成本难以提升,计划、物控、生产与迅速扩大的生产能力严重不适应,大量矛盾尖锐暴露。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努力探寻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如果继续在扩张设备、扩张厂房上找出路,而不去解决先进设备、先进设计与落后信息化的基本矛盾,无疑是本末倒置。
信息化在新世纪的发展之路就是:必须立即走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推动服装企业ERP管理普及化。服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设备现代化+企业信息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新诠释是:信息化的高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建立企业内部信息化高速公路是迫在眉睫的重要战略。
五、走有中国特色的服装信息化之路
中国的服装业信息化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一些大企业只会花大价钱购买国外优质的硬件,这是对信息化肤浅的、物质的认识。因此,笔者认为,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之前,首先,要对信息化有个完整的理解。完整的信息化包括三部分,即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产品流通过程的信息化;整个企业管理的决策信息化。其中,我国服装企业在产品流通过程中的信息化程度相对较差,网上订单,网上支付基本是零状态。
其次,笔者认为,中国服装企业的经营者们在引进信息化时,应根据现状,先完善企业生产构成的信息化、自动化,等到这些比较成熟后,再实施一套全面集成企业各个业务流程的ERP系统。 ERP最早是从西方发达国家传入我国的,一个真正的服装ERP系统的核心标志是具备以下服装业的核心功能:强大的服装研发、样板管理功能;打办理、批色跟踪功能;服装BOM自动生成功能;强大的服装工艺、工序、工艺流程管理功能;强大的计划物控功能;强大的智能排产排程功能;强大的剪裁、缝制工资管理功能;严格、灵活的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物控功能;从坯布、采购、生产、工序、成品严密全过程质检控制功能;服装工票条码生成与扫描功能;包装配货计划功能、准确的成本核算与分析功能等。
第三,企业实施服装ERP系统后,要尝试将此系统逐步与企业门户网站建立无缝集成,从而实现真正意义的中国服装企业信息化发展的新世纪之路。
参考文献: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2160)
(Chongqing Water Resourses and Electric Engineering College,Chongqing 402160,China)
摘要: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系统的应用是实现工业化社会的基础,也是工业化社会构建源源不竭的动力,更是实现工业化社会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电气工程的自动化程度也在逐渐的提高,电气工程自动化是各种智能系统得以运转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自动化生产线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是生产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也是促进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当前电气自动化发展态势以及对电气自动化的展望趋势,最后对我国电气自动化提出几点建议。
Abstract: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its automation system are the basis to realize industrialized society, and it´s also the inexhaustible impetus and effective way to build industrialized socie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automation leve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is gradually improving, electric engineering automation is the basic guarantee for the operation of various intelligent systems, and also a prerequisite for automated production lines, it is not only the basic conditions which are required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but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of promoting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prospect of electric automation,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for electrical automation.
关键词 : 电气自动化;展望;建议
Key words: electric automation;prospect;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TM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4-0084-02
作者简介:陈璐(1982-),女,重庆人,讲师,研究方向为电气自动化。
1 当前我国电气自动化的发展态势
1.1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 电气自动化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同时,电气设备的种类呈现出异样化、多样化。而这些技术含量较高的电气化产品,则需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所以,时代之所需,此类学科的科研机构已然在全国各地普遍始建。随之,科研队伍也逐步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壮大。由此可见,急速发展的电气自动化对社会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2 电气自动化技术与IT平台结合的必要性 IT技术与电气自动化技术的结合成为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导向,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更进一步提高和加大了电气自动化的技术含量。一方面,系统在具体数据处理方面向着纵深方向发展,采用诸如传感器、控制器、仪表等等仪器对实际生产中的数据进行存取,另一方面,信息技术横向扩展到自动化设备系统之中,并且渗透到各种产品的层面,使生产商使用标准浏览器来存取财务和人事等管理等方面的数据。不仅如此生产商还利用信息技术准确、全面的监控生产,从而掌控生产的全过程。
2 现代工业化的发展离不开电气自动化的支持和配合
现代工业生产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使设备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呢?首先,要确保生产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实现。电气自动化技术是实现高科技现代生产的前提和基础,利用各种自动化设备,监控整个生产过程,确保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可以说,电气自动化的进步推动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对于传统产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现代电气自动化的展望趋势
3.1 系统开放化 电气自动化的技术核心,那就是,系统结构与外界的接口、系统与外界网络的连接。电力系统运动技术、信息管理、调度自动化等方面是主要的技术体现。而信息化技术的电力设备设计、制造和计算机仿真技术等方面,现代电气自动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网络和通信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信息技术在电气自动化中的巨大作用。
3.2 结构通用化 就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而言,生产商家企业的网络结构可以同不同厂家生产的软硬件产品数据进行正常化交换,且能基于硬件平台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如此就意味着在硬件方面自动控制与管理平台之间建立了接口,方便了电气自动化和办公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
3.3 产品创新化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电气自动化生产商家务必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强化生产产品的科技含量,加快科技创新,特别是重大科技项目的创新,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目前我国大型国有电气自动化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高端高科技产品极少,中小型项目的实施普遍采用国内生产的产品。电气自动化商家要提高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更新技术和制造工艺,实现生产产品创新化。
3.4 生产安全化 现代电气自动化今后的发展态势是:自动化安全系统和自动化产品将会成为未来的一个亮点。我国电气自动化生产商家已经运用了将安全控制系统和非安全控制系统集合在一起的技术,提高了用户的安全指数,减少了用户人力、财力的浪费,由此证明我国的电子自动化朝着多系统集成一体化的趋势和走向发展。与此同时,首先从安全等级最高的应有领域入手,逐渐蔓延到其他安全等级低的领域。并且努力的进行电气自动化安全防范系统的研发。
4 几点建议
4.1 强化技能培训 我们在实际工作当中,往往忽略对直接接触控制的设备人员的培训工作,尤其在设计、安装系统时,认为操作人员直接面对设备,进行培训时会比较容易,而且当场培训操作人员掌握的会比较牢靠。因此很多生产设别厂家直到要安装系统或者系统运行的时候,才着手对操作人员的培训。这种做法其实是不正确的。在系统设别安装之前就应该开始对操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让工作人员对操作设备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此才能对设备故障及原因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一旦发生故障,工作人员可以及时的找出故障,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4.2 提高产品质量 现代电气自动化生产商家务必要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拓展产品的功能,进行新产品的开发和研制,只有如此企业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目前有一些企业已经研发出了具有通信功能的自动化产品,而且功能良好,通信模块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可靠性,方便与控制网络连接。
4.3 革新技术 革新技术是促进电气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生命。电气自动化商家要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努力寻求技术差距,总结经验,对于先进技术加以吸收和利用,全面地把控该项技术的科学内涵,切合社会实际和行业特征,挖掘市场需要,转变时展观念,调整发展新思路,如此,才能进一步实现技术的现代化、国际化和全球化。
电气自动化程度的高低是反映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反映着人民生活是否进入现代化。该项技术的运用已经延伸到各个行业和领域,从家庭的开关设备到航天飞机的研制,都离不开它。在未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将会更加重要。
参考文献:
[1]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2).
[2]谢常华.电气自动化的发展[J].企业导报,2010(11).
[3]李红文.我国厂用工业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08).
[4]孙晓辉.电气自动化的发展现状与在机械采煤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0(19).
摘要:随着信息网络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应用十分广泛,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催生了网络时代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道路,推动了信息技术发展的浪潮。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会计信息的标准化、知识化、智能化发展。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行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了会计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进而提出了我国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希望可以推动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关键词 :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思路
随着国家会计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大大提高了我国会计管理工作水平。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会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理论,为会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提供指导。在煤炭行业会计管理工作中,会计信息化标准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下面笔者对我国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发展工作进行详细的探讨。
一、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水平不足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虽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仍然不足。煤炭行业在会计信息化发展中,仍然没有十分明确的范围,而且煤炭行业的生产系统复杂多变,企业经营链条、管理方式比较复杂。而且当前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水平较低,管理方式较弱,信息管理与会计系统未能实现无缝对接,这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
(二)会计信息化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
目前,我国煤炭行业会计管理水平较低,会计管理信息化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导致煤炭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较弱。会计信息化发展缺乏明确的参考标准,导致我国会计管理工作不能从需要角度实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信息共享,更难以建立比较明确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影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三)会计信息化系统发展与经营管理信息化不协调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我国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目前许多煤炭企业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已经研发了多种信息化管理系统,例如生产计划管理、销售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企业管理工作水平。但是企业煤炭会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较慢,其与煤炭行业精英管理信息化不对称,影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发展。
二、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应当具备的主要内容第一,推动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合法性。我们在制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中,必须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信息化标准体系,这样可以法律保障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执行。
第二,推动会计信息数据安全性。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密工作,会计工作内容保护了商业机密。在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时,我们需要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通过技术手段保证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保护商业机密。
第三,财务管理工作先进性。会计信息化建设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推动会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我们打造一种高层经营管理理念,推动企业财务预算管理、成本管理、资产管理工作的一体化,从而提高我国财务管理工作的先进性。
三、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基本理论及设计思路
(一)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基本概念
标准化是指为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从而建立可以共同使用或重复使用的实际关系,从而处理已经存在或可能存在的问题。标准化概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日常管理水平,提高了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成为企业发展的最佳方案。它成为近代企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会计信息标准化是指为在会计信息化范围内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水平,获得最佳秩序,经过协商一致制定并由管理机构批准,从而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相关的会计活动准则。推动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设,可以为我国煤炭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依据,指导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煤炭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会计信息化标准化体系建设,需要我们科学评价现有的会计信息化体系,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具有前瞻性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准则,为未来会计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几个角度开展会计信息化工作:(1 )前导层。会计管理的前导层负责构建目标和体系定位,它要求我们详细了解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发展定位,根据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性质及发展需要,建立企业完善的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模型。(2)规范层。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规范性,规范会计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化标准体系,缩短财务管理工作程序,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3)结果层。结果层要求我们对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化框架,确定标准明细表,从而规范我国框架结构图,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水平。它对我国修订计划和制定会计发展报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推动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议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理论研究
在推动会计信息化体系建设时,我们应当加强对信息化标准体系的理论研究,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完善的企业发展规划纲要,并且应当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按照国家关于《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等文件的要求,扎实推进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工作,从而提高我国煤炭行业的会计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部门协调,推动会计行业的发展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信息化技术在企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同一企业部门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导致企业部门间存在不协调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指定煤炭行业会计信息化建设准则,指定系统完善的参考标准,推动该标准在会计财务管理行业的发展。同时,根据财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发展需要,我们需要丰富信息技术实践授课经验,从而提高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水平。
(三)吸引人才,注重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中,我们需要培养会计信息专业化人才,为企业发展打造一支专业化的会计信息管理队伍,通过人才培养与信息技术的建设,提高我国企业财务信息管理工作水平。同时,我们要借助互联网的发展契机,科学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改善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方式,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利用互联网挖掘社会会计信息资源,服务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推动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财政部.财会[2012]4号.关于地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企业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的通知[EB], 2012.2.28.
[2]孙凡.从会计信息化的一些基本特征看我国会计信息化标准制定[J].财会月刊,2010.4; 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