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现代企业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企业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代企业研究

第1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危机;企业形象;现代企业

1引言

现代企业组织在经营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企业组织形象受损、企业美誉度大幅度下降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给企业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导致企业的破产。因此深刻领会企业危机管理的真谛,掌握危机管理的基本方法、及时调整企业战略可以帮助企业摆脱公关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就变得尤为重要。

三鹿集团由于奶粉事件而破产,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到企业是可能由于公关危机事件而死掉的。长久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区,那就是:组织形象是一种储备,储备的越多企业往往在危机来临的时候就可以损失形象而度过难关,知名企业往往不会由于一两件危机事件而被公众抛弃。但是,我认为,越是知名企业,越容易由于企业形象危机而被市场淘汰。

在公共关系学里,经常会用组织形象四象限图来研究组织形象如图1:

图1

我们可以看到在途中企业处于B区域为最佳。此时企业的知名度最高,美誉度也是最高。而当企业处于D区域为最差,此时企业美誉度最差,但是知名度却很高,属于臭名昭著的地步。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研究会发现,当企业处于B区域时,也就是高知名度、高美誉度的区域,企业如果经营不慎,突发事件导致企业美誉度下降,那么企业的高知名度对于企业就变成了灾难。企业形象直接由B变成了D。比如康师傅的水源危机,由于消费者质疑康师傅的包装上所写的选用优质水源,而康师傅有无法解释优质水源的来历,导致企业的诚信问题被媒体所关注。最终由于企业的高知名度而形成企业的诚信危机。

因此,现代企业一定要重视危机管理,同时越是知名企业越要把危机意识作为经营哲学中重要的一环。

2危机管理相关理论

2.1危机管理的概念

企业公关危机管理其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危机管理主要是指当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如何利用企业自身原有的影响力,发挥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动性,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重新塑造形象。而广义的公关危机管理则是指企业的公共关系人员在危机意识的指导下,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对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公关危机事件进行有效的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的全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狭义的公关危机管理其实仅仅包括了控制和协调处理两个部分。

2.2危机管理的流程

这样我们发现,危机处理应该遵循着预测、监督、控制、协调处理这个程序。我们把这四个过程分为两个部分:(1)预测、监督(危机发生前);(2)控制、协调(危机发生后)。

但是其实很多做营销的人都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危机事件后进行介入,帮助企业摆脱危机,重塑形象。但是三鹿事件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公共关系部门仅仅是在危机出现后才介入干预的话,往往效果很差,甚至企业也会陷入破产的境地。

3危机管理的方法

3.1案例分析

那么,如何科学的进行危机管理呢?先讲述一个故事。先秦道家及兵家著作《鹖冠子•世贤第十六》中有“魏文王问扁鹊”的故事:

卓襄王曰:“愿闻其数。”(庞)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邪?’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镵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闲而名出闻于诸侯’”。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卓襄王说:“希望能听听您的教诲。”庞暖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过魏文侯问扁鹊的事吗?魏文侯曾经问名医扁鹊:‘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呢?’扁鹊答说:‘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排第二,我最差。’魏文侯又问:‘那么能不能说说原因呢(为什么你最出名)?’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着重于人的神情,在病灶还没有形成的时候就把病除去了。由于人们不知道他能在事先就铲除病因,因此他的名气仅限于我们家里,无法传出去。我二哥给人治病,在病情初起之时就把人治好了。因此人们以为他只能治治一般轻微的小病,而他的名气也只限于本乡邻里之间。像我扁鹊这样治病,在经脉上穿上针管来放血、用上苦口的汤药、拿草药在皮肤上热敷等,是治病于病情危重的时候,人们都看到起死回生,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万事在于预防。要善于见微知著、防患未然,如果只是在“病情”显露时再“下猛药”、“动手术”,即便治好了也会元气大伤、寿命打折。企业管理也是如此,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应该放在预防和监督上,要建立起完善的危机预警系统。

3.2危机预防系统的构建

(1)组建公关危机管理小组。

众多成功企业的经验告诉我们,成立危机小组是企业对违纪进行科学预测与决策、防止危机最终发生的最有效途径。

小组的成员主要有企业决策人、公共关系主管、生产、质量监督检验人员、市场营销人员、人力资源部门主管、企业法律顾问、企业宣传部门、企业客服人员。

小组的主要作用在于建立公共关系危机信息管理系统、快速准确搜集企业内外部各种不利信息;全面、准确筛选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分级别预测;及时报告企业决策层,督导相关企业部门解决问题。

(2)对危机进行预测。

企业同时还应当对危机的发生进行预测。包括预测危机发生的概率,危机发生的规模;同时还要对危机进行分级。

①轻微级:企业由于人力不可抗拒的原因而导致消费者利益和企业利益受损。比如地震、火灾或洪水等;

②一般级:由于企业自身原因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比如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问题导致媒体;

③重大级:由于企业的自身原因导致消费者利益受到巨大损失。比如由于产品或者服务的重大质量问题导致消费者死亡。

(3)进行模拟危机训练。

模拟危及演练可以帮助企业树立危机意识、及早做好危机的应对工作、培养危机管理小组应对危机的能力。其主要步骤包括:

①组织专人对近期发生的相关企业危机时间进行搜集,编辑成册、或者在企业的内部刊物上进行刊登;

②聘请公共关系专家对企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帮助其树立危机意识;

③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模拟危机实战演练,帮助相关人员熟悉危机处理流程。

4结论

在现代的信息社会里,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越来越多的受到社会的关注,如何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防止企业出现危机事件,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危机管理,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第2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转型方向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一、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一)成本管理。成本管理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成本的核算、分析、决策和控制等一系列科学管理行为的总称。目的在于调动全员,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对企业运营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要求系统全面、科学合理,对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成本管理发展回顾。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了解了外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先进理论;另一方面得益于“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的实施,接触到了外国先进的企业成本管理实践。上述理论和实践对加强成本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我国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如在成本计划方面,设计并实施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成本计划指标考核体系和编制方法;在成本计算方面,创造性地借鉴前苏联机械行业使用的定额法,初步解决了成本的日常控制问题;在成本控制方面,针对不同的费用项目,采取了不同的控制方法。

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形成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目前的成本管理方法已经暴露出多个问题,主要表现为企业成本意识淡薄,成本管理观念较弱,成本管理的思路狭窄以及流程单一,单以降低消耗、节约费用考虑,侧重对产品成本核算,不注意所耗成本能得到的市场价值,不注意提高质量和功能。

二、我国现代企业成本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全员意识不强,工作局限于财会部门。企业全员对企业成本以及成本管理的认识和态度构成企业全员成本意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很多企业的全员成本意识淡薄,存在生产与成本脱钩的现象,成本管理工作全部落在企业财会部门,管理部门单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管理的重点放在了生产销售环节,片面追求高产量、高销售而忽视了成本管理;另一个原因是除财会部门员工以外的员工对于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理论缺乏,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培训学习。

(二)全局观不强,注重短期忽略长期。在很多比较重视企业成本管理的企业中,其成本管理工作也是注重短期效应而忽视长期效应,缺乏全局观。注重短期效应主要表现在:只重视某一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如生产性企业只关心生产环节的成本控制,对于销售、管理环节很少关注;只重视某一个阶段的成本管理而不考虑较长一段时间的成本问题,如在采购生产线或技术时,考虑当前的成本控制导致购买的生产线或是技术水平一般,而先进的设备技术因成本过高而落选,最终由于技术的快速发展而导致频繁更换设备和技术,最终造成长期成本过高。

(三)管理对象传统。传统成本管理的对象是最终产品或是服务,往往都是由财会部门根据生产环节的数据进行成本的核算。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对象应该包括产品、人力、管理、销售成本。导致成本发生的因素分为结构性和执行性成本动因。结构性成本动因包括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人力资源、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设计、与供应商及用户的联系等。全面成本管理就需要将这两种成本动因全部纳入成本管理对象中,否则极容易造成结果偏离实际。

三、现代企业成本管理转变方向

鉴于以上成本管理存在的不足,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传统成本管理进行变革,以期推进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发展。

(一)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战略成本管理最早于20世纪八十年代由英国学者肯尼斯・西蒙兹提出,他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这一视角对战略管理理论进行探讨,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的信息”。九十年代以来,对这一思想与相关方法的讨论日趋深入,日本和欧美的企业管理实践也证明了这是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

综合来说,战略成本管理是指站在全局角度,以企业价值长期最大化为目标,同企业的管理战略相匹配,管理人员运用多种方法工具,分析成本形成的动因,提高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系列经营管理活动。

从应用上看,企业成本管理向战略成本管理转变需要做到以下两个层面:一是树立全局观念,改变传统上只重视内部生产环节的做法,加强对供应和销售环节的重视,同时必须将企业的外部竞争考虑进来。这对于处在开放性、买方市场环境的企业而言尤其重要;二是认真分析,找准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灵活应对。结构性动因与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因此根据战略适时调整企业的管理结构是非常必要的;执行性动因的主导在于人,因此在成本管理上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员工在成本管理方面能动性的高低决定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实际执行情况的好坏。

(二)引入目标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核算,综合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保证企业成本、利润乃至总体目标达到所期望的水平,以最少的成本开支,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的利润和成本规划方法之间的差异,体现在出发点不同,目标成本管理出发点在市场,由市场决定成本,而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出发点在企业产品自身。目标成本管理则从市场价格出发,结合目标利润率为某特定产品确定可接受的最高成本,之后的产品与流程设计都是为了保证成本控制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为实现目标成本管理,企业首先要做到在产品投入生产环节之前的设计开发环节就立足市场,明确产品的功能、产品的成本和利润;其次要做到采用价值工程等有效方法使得产品的实际功能和成本满足事前设定的目标。同时,目标成本管理并不完全意味着计划的一成不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也是必需的。

(三)强化成本管理的激励、绩效考核。日常管理中,成本管理在我国很多企业的仅仅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在进行激励或是绩效考核时,成本管理水平很少会被纳入其中,即使有很少一部分企业将其纳入,应用范围也仅仅限制在财务人员和部门,很少向企业全员各部门扩大。

在成本管理过程中引入激励、绩效考核有利于调动企业全员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有利于成本管理意识的提升。各个部门从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提高成本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这些措施切合部门实际,收到的效果将远远好于财务部门所制定的措施。同时,本部门成本管理的水平将影响到本部及其员工的实际收入情况,所以控制成本的措施实施起来阻力要小得多。

四、结论

理念传统、管理理论和方法制约是影响当前我国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对此我国企业需要及时做出调整。本文针对这些问题,立足于现代经济、市场环境,提出现代企业成本管理应该向战略成本管理模式转变、引入目标成本管理方法以及强化成本管理的激励、绩效考核三个改革措施。旨在通过这些变革,探寻持续降低成本和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作者单位:中石油四川凉山销售分公司)

主要参考文献:

[1]丁庭选,郭玲玲.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9.

[2]聂小蓬,贺五一.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06.3.

第3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经济审计 研究探索

一、企业经济审计的概念

(一)企业经济审计的概念与内容。

企业经济审计是由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遵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对企业资源利用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3E)进行综合监督、评价,并通过评价结果的优劣,提出针对性措施和对策,以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的经济监督活动。

经济学上讲,任何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这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就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直接目标”。其内容主要有:经营目标审计、计划执行审计、 企业管理职能审计、经营活动审计。

(二)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必须立足于企业的未来,改进企业未来经济活动和提高未来经济效益。客观来讲,企业经济审计是企业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然,应对剧变的市场经济环境的必然,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必然。

首先,企业经济审计的开展,是促进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这就要求,现代企业充分利用经济审计优化企业资源结构,在熟悉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管理情况的基础上来开展经济效益审计,从而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促进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其次,我国转变经济体制,转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对现代化企业来讲,环境的剧变,引起审计职能随之发生变化。企业经济审计的主要职能,由纠察错误和防止为重点,转变为加强企业经济防护性和建设性为主,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核心,必须围绕企业的战略核心开展。现代企业必须规避风险,整合一切现有可利用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经济效益。

二、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企业经济审计意识。

虽然,诸多企业在开展经济审计过程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不断取得新进展。但,严格来讲,我国的多数企业并没有从意识根本上重视企业经济审计,只是当做一种流程和形式,更是出现许多思想意识上的偏颇。这些偏颇,往往将会导致审计活动中的诸多偏差。

(二)企业经济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就目前而言,企业经济审计项目仍然是没有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体系,存在审计局限性,审计综合性成效难以实现。企业经济审计的内容,仍然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远远不是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所要做的。存在着到底开展什么项目的效益审计?效益审计范围延伸到什么程度?等诸多企业经济审计范围问题,对企业经济审计职能造成很大的局限性。

(三)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不合理。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审计人员专业性差,审计队伍结构不合理,造成审计人员专业能力与企业需求相矛盾。目前,企业经济审计人员大都是财务专业,缺乏专业化的审计知识与技能,造成企业经济审计难以深入。

(四)经济审计与企业需求相矛盾,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企业经济审计的效果与企业需求不吻合的矛盾已经突现。在企业经济审计过程中,尽管也能够发现存在许多的漏洞、问题和不足,而且也能够提出诸多改进建议和对策。但实际情况表明,审计效果利用不得当,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没从根本上得以改变与改进,同样的问题屡见不鲜,审计效果难以实现。

三、完善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措施

(一)提高意识,转变观念。

首先,企业管理者必须重新认识企业经济审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流程化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加以重视。其次,负责企业审计人员在开展经济审计工作时,也要转换观念,将“查出问题、追究责任”的观念转变为“找对策、提良策”的观念,并且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避免为研究而研究的理论模式,通过审计实践提炼理论,再利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

(二)完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拓宽领域。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应科学合理的分为综合效益指标和基础效益指标两大类。综合效益指标主要包括:税后净利润指标、净增加值指标、用相对值反映的指标、社会贡献率指标。基础效益指标主要包括:收益性指标、成长性指、稳定性指标、定性指标。在完善企业经济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明确的职责分工;更重要的是能进一步拓宽审计领域,达到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及审计工作科学性的目的。

(三)优化人力资源,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现代企业经济审计的前提,即是提高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于企业来讲,多数审计工作人员最初都是以会计师的身份进行培训的,精通的只是会计业务;而企业的经济审计不单单是局限于会计核算。作为专业审计人员,必须精通掌握审计、财会、企业管理、工程、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对企业来讲,也必须调整内部审计人员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和方式,有效的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增强竞争意识,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以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使其适应现代企业经益审计的要求。

总而言之,现代企业经济审计是一个较为宽泛而又与时俱进、不断变化发展的概念,现代企业在管理中一定要重视经济审计,发挥它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独特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小平.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经济效益审计[J].魅力中国,2011,(6).

第4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摘 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都是绕着经济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开展的,而所有的经营活动都最终通过资金活动体现出现,可以说资金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血液,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其对企业生产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此,本文将对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对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的控制和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所启示。

关键词 现代企业 资金风险 财务管理

一、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代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风险主要是指营运资金不足等问题给企业的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管理上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增加了企业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说来,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财务信息失真

由于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工作上的不够规范,使得相当多企业的财信息不完整、不透明、不及时的问题大量存在,这就导致企业的领导者以及决策者难以获得最真实有用的财务信息,并在第一时间真正掌握企业的资金状况,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企业资金风险规避措施,可能会因为财务信息的失真而做出错误的资金管理决定,从而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不利影响。

(二)缺乏完善的资金监控体系

从整体上看,现代企业的资金风险主要来自于存货风险、应收账款风险、现金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等,这就要求企业必须针对各种资金风险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管理措施。但是,对于现阶段的很多企业而言,在资金运作的很多环节都缺乏强有力的监控措施,即使有的企业设置了相应的资金监督管理岗位,也常常会因为资金监控体系上的缺陷,难以实现对资金风险的有效规避和消除。例如,有的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决策约束机制,常常会造成在重大投资上的失误,导致企业在资金管理与控制上的重大损失。

(三)资金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

现代企业的资金风险隐含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要想从根本上进行消除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资金风险控制措施来降低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很多企业在事前缺乏对资金风险的有效分析与预测,未能充分认识到企业资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常常给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采购工作时资金不充分、在生产时投入与产出比的不科学以及销售工作中应收账款不能及时回收等,在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企业资金链的断裂。

(四)资金利用率低

目前,企业内部资金分散与的资金集中管理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企业财务资金管理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尤其是对于很多大型集团企业,子公司多头开户的现象已经非常普遍,这就增加了资金管理与控制上的难度。与此同时,有的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显得过于随意,忽略了自身的财务状况和发展目标,降低了企业资金利用的有效性。此外,有的企业库存和欠款所占比例较大,流动资金周转缓慢,这也是导致企业资金利用率低的重要因素。

(五)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

为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企业资金的风险水平,现代企业需要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很多企业过分强调资金的收付控制,存在着重核算、轻管理,重事后核算、轻事先事中控制等问题,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浮于形式、流于表面,难以实现良好的资金风险管理效果。

二、现代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控制对策

(一)加强对现金的状态监控,规范企业业务流程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现金需求量的变动比较频繁,企业要想持续保持充裕的现金供给量是很难实现的,加上企业经营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现金风险具有显著的客观性。对此,企业首先要执行严格的预算制度,尤其是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要及时调整和平衡企业的资金收支,确保现金支出安排的合理性;同时,企业应当规范现金业务流程,建立严格的内部审核及牵制制度,尽量规避或减少企业现金管理中疏忽大意、疏于防范、资金收支差错以及资金被挪用等风险。

(二)加强同往来企业的信用管理与协作

对现代企业而言,加强同往来企业之间的信用管理与协作能够有效规避各类经济纠纷的发生,降低企业资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对此,企业的销售部门一定要对信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多加强同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信用政策;对于采购部门而言,需要重点考察供应商的信用状况,最好是能够同企业建立长期的稳定合作关系,保证材料采购的质量和稳定性,对采购固定资产等大额的往来款项要利用信用证等担保付款方式。

(三)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

为了确保企业资金风险管理的水平,现代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资金风险控制制度,尽量将各种风险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避免因为资金风险转变为现实而造成经济损失。一方面,企业应当坚持资金的统一集中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资金风险预先控制制度,加强对企业资金活动的分析、评估,确保企业资金收支的平衡。此外,企业还应当建立货币资金支付方式的管控体系,有效规避电子汇总、网上银行、电子交易等新型资金支付手段带来的各种资金风险。

(四)强化库存管理,加快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

为了将企业的存货数量控制在合理化的水平,避免企业存货对资金量的过大占用,企业采购原材料的数量一定要根据企业的产生订单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灵活的制定,成品库存数量则应当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和生产计划进行科学的制定,即从原材料的采购环节一直到成品的销售环节都采取严格的存货管理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资金的占用量。此外,在库存管理过程中,要做好防尘、防盗、防火、防潮、防损等工作,避免库存产品损坏而带来的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五)制定科学的应收账款管理政策

首先,企业应当对客户的资质和信用状况进行深入调查,根据客户的商业信用确定最大的信用额度,建立严格的赊销审批制度,这样可以有效较低坏账的发生概率;其次,企业应当制定与应收账款管理相对应的绩效考核制度,提高应收账款经办人员在工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企业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和资金状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赊销方针和结算方式,确保应收账款的回收效率和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企业资金管理中的风险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引起的,企业必须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变资金管理观念,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资金风险采取有针对的控制措施。同时,企业要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与职能,加强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建设,尽量规避或减少企业资金风险的发生,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薛瑜.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积极防范财务风险.江南论坛. 2012(2):43-44.

[2]潘丽静.浅议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与风险管理.中国总会计师. 2012(5):94-95.

[3]北京九恒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集团企业高效管理 资金管控是关键.上海国资.2012(5):88-89.

[4]景明秀.基于风险管理的石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分析. 财经界.2012(10):221.

[5]陈永明.浅谈企业资金管理与控制.商业会计.2012(14):87.

第5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 财务会计模式 研究

一、前言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企业制度,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企业面向国内外市场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的一种机制,它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模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一种会计模式受制于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网络经济时代和新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在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而传统的会计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和人力资本为管理中心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然导致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转变。

二、企业传统会计模式缺陷分析

传统的会计流程是独立于业务流程之外,它是会计人员以单位货币为计量工具。在会计核算的前提下,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及审查。当企业经济业务活动发生后,会计人员根据原始凭证进行记账、编制。会计人员基本上不涉及业务方面的工作,仅负责业务方面的单据流转和记录。因此,在传统会计模式下,会计人员对成本核算管理、应收款项、固定资产等方面存在很大制约,会计人员的工作缺乏灵活性,按部就班,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缺乏参与管理决策,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未得到应有重视。这里除受到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会计人员本身能力素质限制外,还和企业整体环境及企业领导的现代意识有关。而电算化会计只是将传统会计核算流程的计算机化,并加以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及数据仓库管理,它只是发挥计算机的数据统计和记忆储存功能,未充分认识到网络知识经济对现代会计模式转变和企业经济增长转型的重要作用。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稳定性,造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增加,使企业决策层对企业数据的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会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和共享性是企业内部决策必不可少的,而传统的财务会计模式显然不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财务会计模式的转变

1.从简单的会计核算转向参与企业管理,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

企业经营决策正确与否,对企业发展起重要作用,甚至决定企业的生存与毁灭。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经济信息核算中心,应积极参与企业的各项决策,将重点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测、过程控制,通过建立市场信息反馈机制,搜集、帅选市场信息,做好市场预测,并利用现代管理方法进行监测、分析,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各种参考数据及建议,更好发挥会计部门参谋作用。第一,利用各种核算的经济数据参与企业投资决策,从经济效益角度做好企业项目的可行性分析,第二,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分析企业各种产品的边际成本和效益,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通过市场分析参与企业营销决策,通过计算市场份额和资金回笼率,制定相关的激励销售措施,以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另外,参与企业的决策分配,正确处理国家、企业和职工三者的关系。

2.建立多元化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模式

会计目标是整个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属于定向机制,要求会计在特定的经济环境下应达到的预期效果,会计目标的设定和确认取决于社会需求和企业在自身经营能力内能达到的目标。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会计目标有三个,第一,会计工作也要合理的组织企业资金运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准则,控制好资金流动规模和流动方向。第二,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及相关债权人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第三,平衡和维护社会投资者、相关债权人及本单位内部的利益。

3.会计人员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创造价值

网络知识经济的冲击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企业管理思维、企业信息化建设等产生重大影响,社会市场面对知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及服务越来越多,而如何使用知识产品及从事服务工作,取决于个人能否把丰富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财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企业必须拥有人力资本,才能适应新经济时展需要。而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会计人员的技能更为注重,多元化的会计人员更应从知识和创新方面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中,不断获取知识信息。在知识时代下,知识更新快,会计人员只有跟上形势,勤于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并将所学知识转为技能。现代会计面临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建设、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信息知识等无形资产的创新,不应该停留在传统的会计核算监督工作上,而要运用所掌握知识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为企业创造市场经济价值财富,提升企业竞争力。

4.建立经营管理型的现代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

虽市场经济发展推动企业财务会计向现代转型,但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会计工作仍停留在算账和报账的形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现代企业的会计管理模式应在基本财务工作的基础上,本着合理、先进和高效原则,积极开拓新领域,充分发挥现代财务职能,建立新型的财务模式。目前企业实行的会计管理主要由三种模式,第一是分散型的管理模式,即会计人员及会计业务由各责任单位负责人进行管理,建立会计系统。第二是交叉型管理模式,会计业务是由会计部门管理,而会计人员则由单位来领导。第三是统一型管理模式,将会计人员和会计业务统一到企业会计部门,一并管理。现代会计管理既要重视内部管理,也要重视人本管理,以满足企业内外部经济机制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任香芬.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模式的发展趋势浅析[J].理论研究,2008,(07)

[2] 吕慧.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与会计管理模式[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07)

[3] 仲丛文.谈对现代会计模式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5)

第6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分销;渠道建设

0.引言

分销渠道的建设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其主要起着桥梁的作用,在两端连接着企业与市场,分销渠道也是一种与顾客进行有关企业产品的沟通媒介,为企业的销售人员完成销售任务奠定基础,因此分销渠道对于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分销渠道建设好可以促进企业获得较好的市场经济效益,也有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胜地位[1]。

1.分销渠道的分类

1.1直接渠道与间接渠道

企业的直接渠道主要是指在企业的分销活动中是没有中间商参与进来的一种分销行为,企业直接将自身生产的商品销售给客户或者是消费者。间接渠道主要是指在销售过程中一般会让中间商参与进来,由中间商完成分销的环节,也就是说制造商生产完商品以后,其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时,在这个过程中会经过一个个中间商,完成商品的销售任务。

1.2长渠道与短渠道

在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如果商品只是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就将商品从制造商那转移到了消费者中,这样的分销渠道就叫做短渠道。所谓的长渠道主要是说商品从制造商那到达消费者中经过了一个以上的中间环节的话,这样的渠道就叫做分销的长渠道。

1.3窄渠道与宽渠道

所谓的窄渠道主要是指在商品的销售过程中,一个区域或者是一种商品只有一个中间商行来完成销售任务的话,这样的分销就是窄渠道。换言之,宽渠道就是在分销过程中,一个区域或者是一种商品由多个中间商对于同一商品进行销售。

1.4单渠道与多渠道

如果制造商在分销商品时只采用了同一种类型的渠道进行销售的话,这样的分销渠道就叫做单渠道;如果制造商在分销商品时根据消费者在层次上以及区域上的的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类型的分销方式就叫做多渠道[2]。

2.分销渠道的作用

2.1供需匹配

分销渠道可以对市场上的供需进行有效的匹配,这就是说在买方市场中制造商是按照市场上的消费者实际需求来生产与供应商品的,这样供需矛盾减小,仓储压力也下降,提高了商品的流动效率。

2.2商品促销

企业通过分销活动可以更好地为消费者收集适宜的商品供应信息,为消费者提供较好说服力的供应物以及资料,促进商品的销售。

2.3利于谈判

分销过程中,建设分销渠道有利于让双方在商品的价格以及其他的相关协议上达成一致,较快地完成所有权或者是商品的持有权的转移。

2.4订货职能

建设分销渠道,有利于制造商与中间商之间的沟通,方便分销商及时快速达成订货协议,促进商品的流通。

2.5利于融资

分销渠道的建设有益于企业快速销售商品,制造商根据分销商以及市场的供应需求信息进行生产活动。企业在生产中需要大量资金,分销渠道建设后有助于制造商较快收回商品款项,发展下一轮的生产活动,促进企业的融资,保证生产时资金充足。

2.6风险分化

企业在生产销售中建设分销渠道,分销商承担着相应的分销风险,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分化了企业的风险,分销商提供的商品供应信息也可以帮助企业确定生产任务以及生产的方向,适应商品市场的需求,减少了企业的风险。

3.现代企业的分销渠道建设

3.1提供给消费者需要的服务水平

在分销渠道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对消费者进行较为透彻的研究以及进行市场的调研活动,掌握不同层次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及期待的服务水平,企业结合自身生产的产品进行设计,主要是对消费者关注的收货时间、供货大小、产品信息以及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进行分销渠道的建设,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

3.2灵活调整分销目标

现代企业建设相应的产品分销渠道主要是为了销售商品,将商品进入流通领域快速销售出去,完成销售任务获得经济效益。在分销过程中企业需要依据市场的需求灵活调整分校的目标;企业如果分销不明确的话,需要的分销过程中注意收集市场以及分销商反馈的信息及时确立企业的分销目标;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分销目标。例如,在某企业中主要是生产日化品 ,在渠道建设中企业的市场调研员需要及时对市场信息进行分析与总结,收集企业的分销商反馈的信息,完成市场调研活动,将信息整理并反馈给领导层,让领导层依据市场信息灵活调整日化企业的分销目标。随着日化产品市场的竞争激烈程度加剧,企业需要依据自身的产品以及市场上的竞争对手的优劣势来确立企业的分销目标,因为日化产品企业在分销中没有明确的分销目标的话,其竞争力也是较弱的,对于市场也不够了解。此外,某日化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还需要不断研发新的产品,增加新的分销目标来巩固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3]。

3.3建立一体化的分销与供应模式

随着现代企业对于公司效益以及效率要求的提高,分销渠道的建设也需要进行提高与完善。现代企业建设一体化的分销与供应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企业将分销商与供应商结合在一起,对于双方关注的价格以及营销的策略等进行规范化,统一市场,将分销与供应一体化的模式在结构上进行优化,减少物资的浪费,降低了成本支出,提高多方的经济效益。供应商统一价格以及优惠政策进行供货,企业完成商品的生产,再将商品统一价格以及优惠政策分销给中间商,提高了产品的生产与销售的工作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建立统一的一体化的分销与供应模式,也间接对于供货市场以及分销市场进行了规范,有利于企业的生产活动,降低了生产的成本,避免了恶性的价格战,营造和谐健康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4.结束语

现代企业的分销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物流行业的物品流通效率,需要加快物流行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此基础上现代企业需要依据分销的类型以及企业的产品性质建立多种分销渠道,促进企业的产品销售,企业的分销渠道建设完成后还需要企业对分销渠道进行维护与完善。

【参考文献】

[1] 张莉. 现代物流企业分销渠道体系的研究[J]. 物流技术. 2012,(17):138-140.

第7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特征

中图分类号:C27 文献标识码:A

1概述

对于许多现代企业来说,以前那种利用线性趋势外推法就能归纳出基本、上升和下降情形的战略规划方案已经过去了。现在,现代企业面对的是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这就要求必须创建一个直到不久以前还难以想象的“灾难情景模式”,并将维持现金供应的任务整合到企业战略规划之中。与过去的做法相比,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将不得不考虑更多的变量,并且需要更多的决策者参与。此外,企业还需要更加重视测评--这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下,确认何时需要对企业战略进行快速调整的唯一方式。最后,对新的或不同寻常的情景模式的关注不应该掩盖相关的长期趋势,或忽视重要的现有战略的价值。

2 现代企业所面对的商业环境决定了现代企业战略规划的特征

2.1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宏观目标规划,它是对企业全局的一种总体设想,它的着眼点是整体而不是局部。它是从宏观角度对企业的未来做一种较为理想的设定。它所提出的,是企业整体发展的总任务和总要求。它所规定的,是整体发展的根本方向。因此,企业的战略规划总是高度概括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对长期目标的规划。它的着眼点是长远的未来。战略规划是关于未来方向、情景的设想,它所设定的,是企业全体职工通过自己的长期努力奋斗而达成的对现实的一种根本性的改造。战略规划对企业的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企业的战略规划,企业的发展可以更加的顺畅。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整体性的要求。虽然它规划的是未来,但与现在也是紧密相关的;虽然它着眼于整体全局,但并不能排斥局部。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总是对现实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综合反映。科学的战略规划虽然总是概括的,但它对人们行动的要求,却又总是全面的,甚至是相当具体的。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一种长期目标规划,它在较近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是稳定不变的。战略规划既然是总任务、总设定,那么它就应该是相对固定的。这样,企业职工的行动才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大家对目标的实现才会有清晰的掌握和实现的动力。

现代企业整个战略规划涉及的是企业发展的总的格局和问题,关注的是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益。现代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越是多变及高度不确定,战略规划越是需要具备宏观性、长期性、全局性、相对稳定性。

2.2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需要实事求是的进行情景规划。在高度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情景规划的优势愈发明显,没有一种基本情景是被认定基本发生的,因此,需要根据假定情景来制定规划,并且高度关注多种情景发生的潜在推动因素。当前普遍存在的不确定性使情景规划变得更加复杂:发挥推动作用的变量数目以及可能结果的分布范围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例如,考虑一家工业供应商的困境,它不进要受到商用和住宅房地产业的严重影响,而且也有许多政府客户。对于这家企业来说,最重要的不确定因素包括:商业信贷和抵押贷款市场的发展方向、土地价格、税收,以及政府经济刺激计划的开支,政府扶持或鼓励的行业政策。其中每一项不确定性因素的不同结果都会使这家企业的发展路径产生极大的差异。而情景规划的核心,为多种不确定性情景而构思多重战略规划,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现代企业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信息收集、整理、不确定性情景预测,以及针对不同因素、情景而制定的严密的战略规划。

2.3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具有可检验性。为了对企业管理的活动进行准确的衡量,战略目标应该是具体的和可以检验的。战略目标必须明确,具体的说是指将在何时达成何种结果。目标的定量化是使目标具有可检验性的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战略目标难以数量化,时间跨度越长、战略层次越高的目标越具有模糊性。此时,应当用定性话的词语来表达其预期达到的程度,一方面要求明确战略目标实现的时间,另一方面须详细说明工作的特征。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的战略规划意义显得就更为重要。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企业的发展战略,新的时期,企业的战略规划就要站在新的角度,不断的开拓创新,始终保持战略规划的可检验性,都将对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帮助,使他们更有可能制定出能引导自己企业度过经济动乱时期的战略规划。

2.4 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有灵活性,避免僵化。规划战略的灵活性与其所具有的长期性及稳定性是不矛盾的。强调战略规划的长期性并不等于排斥根据客观情况的发展对战略规划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和修正。而现代企业的战略规划应具备的可校验性是其灵活性的前提,只有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具体且可校验,企业管理者才能根据客观发展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

纵观手机行业巨头诺基亚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其兴衰与其企业的战略规划是息息相关的。20世纪80年代末,诺基亚的高管层意识到数字通信领域的一场巨变即将到来,在其之后的20年里,诺基亚表现出了强大的战略灵活性。重组部门,手机业务与网络业务分离,各成立新的部门;当GSM市场初期启动时,诺基亚陆续剥离传统的纸制品、橡胶和化学制品及计算机业务;当竞争对手认为在全球建立子公司是新兴市场上获取机会的唯一方法时,诺基亚在研究如何在不损及规模经济和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让产品适应不同的本地化需求。总而言之,诺基亚的战略规划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公司层面,还体现在业务部门层面。公司层面的战略灵活性使资源流动变得更加容易,但它仍然要求企业保持领导力的统一,在这一阶段,企业保持着很高的战略敏感度。而在近几年,面对苹果公司的崛起以及安卓系统手机的挑战,诺基亚固守塞班系统,直到2011年才反应过来。没有保持其战略规划灵活性,反应迟缓,延误时机,是诺基亚近年来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2.5 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应打破部门“封地”,实行对话机制保持战略敏感度。现代企业规模化以后,打破部门“封地”成为企业管理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现在企业的战略规划要求公司高管不再只囿于自己的“封地”,而是需要为公司的整体成功付出努力。现代企业往往对核心业务过度关注,使企业错过新的发展机遇。实行公司成员对话机制,能满足战略与灵活性的不同需求。例如每年举办动员活动,消除员工因成功所带来的自满情绪,激励每位员工在应对运营问题时能把目光放得更远。

参考文献

第8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 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制度;风险。

企业内部审计,指的是通过企业内部的审计部门,对企业内部控制及各种运营项目的评价、审查、监督,从而确定企业运营项目的效益性与合法性、企业财务资料的正确性与真实性、企业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内部审查也是企业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风险,指的是审计部门在进行企业的内部审计时,由于一些无法确定的因素或是不恰当的意见,而导致审计结果与客观事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使审计主体遭受被审企业责任人的指控或是损害企业的经济利益。企业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与控制,从而提高经济效益。以下本文就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进行阐述,由此论述企业内部审计制度的必要性。

一、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能力较差:

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不仅是产品、理念、价格上的比拼,同时也是人才间的竞争。企业审计人员,其专业素质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优劣。然而,部分企业内部的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理论水平较低、业务技能较弱,往往是由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改签而来,审计部门缺少专职人员;一些审计人员,无法快速掌握现代技术措施,没有将电算化应用于审计工作中。此外,难免有个别的审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利用其职能、权利而获取非法利益,从而无法保证审计质量与效果。

(二)企业的内部审计体制尚未完善:

目前,我国部分的企业并未完善其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制,同时也缺乏一定的风险意识。企业在进行一项经营活动时,内部审计部门往往未能预先制定计划方案;而事中采用的审计程序存在缺陷;事后缺少审计复核与审计底稿。此外,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的过程中,往往没有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符合性测试、审计调查,由此无法有效识别重点审计对象,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关键审计事项的遗漏。在审计底稿的过程中,一般只对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事项进行记录,倘若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缺乏经验,从而可能将其判断为正确事项而不列入审计底稿。现代企业所采用的审计体制,一般难以针对内部审计工作展开外部调查。

因此,对于内部审计过程中的一些违规事项,往往难以取证、确认。

(三)内部审计对象越发复杂:

近些年,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社会信息化的程度明显提高,而现代企业的运营项目越发复杂化、多样化。由此,传统的财务会计内容,已经无法适应当今的会计核算业务需要,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难度日渐提升。由于现代企业运营项目种类的丰富、数量的增加,从而造成企业内部各有关部门会计信息资料的增加,其中难免掺杂一些虚假、错误、残缺的会计资料,其将导致审计失察的几率升高。此外,企业内部审计还是一个分析投资方案的过程,研究其可行性;审计部门不仅要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同时还需评价企业的管理效果、运作效率等,而随着审计难度的加大,审计人员往往难以明确审计结论。

二、现代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一)企业内部审计具有约束力:

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企业、单位充分享有运营、生产的自主经营权,其是依法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独立发展、盈利与亏损自行承担的商品经营、生产组织。

企业若要实现自我经营,需加强企业自身的约束力、完善相关约束机制。企业内部审计,其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的内部审计监督,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内部的相关部门履行受托经济责任,还能有效的监督这些部门履行受托经济责任的情况,从而避免了企业资产流失、财务核算失真、责任人违法乱纪、内部管理失控等问题的发生。

(二)内部审计是企业发展需要: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在市场经济下,审计环境越发复杂,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现代企业若要从中求得生存、发展,只有提升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对市场走势进行实时的研究、分析,在充分了解、掌握市场需求后,及时、准确、积极并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措施。为此,企业可以经济效益为调整核心,调整产品结构、加强内部管理、提高生产技术等。因此,由于各个部门经济责任内容的增多,现代企业进行内部审计,能够有效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生产技术、降低项目成本。

(三)企业控制、管理难度的加大:

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任何经济活动,均需以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为根据,规范其经济行为。然而,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其规模日渐壮大、经营范围不断扩展,而一些企业还设立了众多分支机构、经营地点越发分散,由此加大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难度与跨度,为保证监督、执法的有效性,企业进行内部审计工作至关紧要。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企业都无法保证其经济活动能够获取利益,一切经营项目均带有一定的风险。现代企业必须顺应市场要求、适应审计环境,开展有效的内部审计,充分了解、掌握市场走势,最大限度规避经营风险,由此不仅能够提高经济效益,同时还将提升企业自身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唐新,闫立新。现代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3)。

第9篇:现代企业研究范文

关键词: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会计内部控制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之所以加强会计内部控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具有较高的真实度和可靠性,对资产的安全予以良好的维护,这是企业强化内部控制最为理想的手段。此外,会计内部控制还可以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予以有效的监控,将风险消灭在萌芽之中,以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一、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涌现出了诸多的企业,而随着各企业的同时涌现,使得竞争进一步加剧,各企业只知道和外界竞争,对自身内部管理工作完全的忽视,最终导致会计内部控制难以健全完善,在内部管理方面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未得到全面解决。

(一)缺乏现代管理意识

当前,有部分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者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意识,所以,在进行会计管理工作过程中所采用的方式极为不规范,而且对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具有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只关注企业实际利润,从来未根据企业发展需要将传统管理制度进行必要的整改。此外,企业财务部门的工作分工不明确,未编制相匹配的制度对内部决策者及财务经办人员行为予以有效约束,最终导致他们同时担任多个职能,这不仅严重阻碍了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规范性,而且还导致会计工作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极为不利。

(二)内部审计监督、考核、奖惩力度不够

内部审计制度对于会计内部控制有着监督和检查的作用。现阶段,仍有部分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贯彻落实的不到位。具体体现在企业对内部审计机构具有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其的独立性较弱,并且内部审计机构工作者的素质尚有待提高,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存在,对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三)财产清查制度不够完善,致使会计信息失真

现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缺乏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并且,也未编制一套健全的财产清查制度或者编制的制度缺乏完善性,结果他们对自己实际财产情况全然不知。还有部分企业制定的内部审计完全流于形式,内部审计工作者的素质高低不等,审计工作有待规范,企业未全面管理财务会计,大大削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度,经营效益不但没有提升,还呈现出了下降的趋势。

二、加强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具体措施

我国现代企业会计内部控制主要目标是:强化监督力度,保证会计内部控制的顺利运行;开展内部审计,做好事前监督、事后控制、事后处理工作;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不断增强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保密程度。

(一)强化监督力度,保证会计内部控制顺利运行

在监督方面,要求财会工作者不仅要实行自我监督,还要委派专业的人员对其进行监督,并且,还需外部的审计监督。主要监督的事项是对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完善性实时监督,从而保证会计信息具备标准规范性;监督会计账簿,目的在于防止会计工作者制造虚假账簿行为的发生;监督企业实物与款项,目的在于让企业充分的意识到编制健全的财产清查制度具有的重要性。如果监督过程中发现账簿记录和企业实物、款项间不相符,应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责任人予以处理;凡是和规定的财务收支情况背道而驰的,应第一时间进行制止并处理。

(二)加强内部审计,做好事前监督、事后控制、事后处理工作

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经济监督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审计职能的执行、企业管理的强化、经济效益的提升等十分的重要。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的最终目的主要是进一步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资料、财务收支,以确保其的真实度与可靠度,保障企业财产安全稳定性。进行事前监督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有效监督和检查会计内部控制中的各项制度、具体实施情况和措施,从而推动会计内部控制更快更好的运行。事中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会计业务中违法行为的发生,使企业不会发生巨大的损失。事后处理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最后的审计结果和问题的处理方案,递交给决策者,以供其参考,助其有效处理发生的问题,唯有如此,企业会计内部控制才会是完善的,才能够推动企业持续健康的快速发展。

(三)提高会计工作者综合素质

在加强企业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时,会计工作者的素质是极为关键的。所以,企业应编制一套完善的方法,不断提高财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企业必须编制一套详细的聘用标准,以业务能力水平高的人员为首选,同时,还要聘用道德观和价值观好的人员。实际培训时,除了要在规定时间里对其业务进行培训外,还要对他们的职业道德观进行必要的培养,另外,还要对其工作情况、道德品质等各方面予以全面的考核,从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增强企业管理人员的内部会计控制意识

企业管理者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构建和运行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非常有必要提高企业领导者对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现代企业应始终遵循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要切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以打消部分人在制度面前的种种特权,凡是不按照制度办事的人员,不管其什么职位,不仅要予以批评教育,还要根据相关规定处理。另外,企业领导还要树立起会计法规意识,充分认识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自觉在相关法律规定范畴内办事。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制度的构建工作,同时,还要全面贯彻落实,带头坚持制度规定,要切实把会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实到实际中去。

(五)不断增强企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保密程度

当前,随着先进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会计信息处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的应用大大减轻了会计工作者的劳动量,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并且,会计资料在收集、整理、传输、反馈过程中准确度有了很大提高。不过,会计电算化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信息失控、数据安全保密性差的缺陷,进而导致责任不明、推卸责任等问题的发生。所以,应加强控制会计信息系统,将计算机核算软件安全性全面提高,不断增强企业会计信息保密度,防止发生信息泄露而破坏到实体信息。

三、结论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企业要想全面贯彻落实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首先需要企业加强管理,制定新的有效的管理手段,构建一套完善、切实可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并且,企业还要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实际经营过程中编制与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新会计内部控制措施。唯有如此,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才会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才会更加的规范,会计违法犯罪行为才不会发生,从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另外,企业还应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理论研究工作,总结会计实践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构建相关理论与方法体系,将会计在现代企业内部管理中具有的功能作用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程继勇.关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几点思考[J].中国总会计师,2009(12).

2.孙志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策[J].辽宁经济,2008(11).

3.胡伯根.浅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企业导报,2010(7).

4.夏云雨,谢子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相关问题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9).

5.赵玉红.浅议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J].财经界(学术版),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