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

第1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横向科研;经费

【中图分类号】 G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115-2

横向科研经费是主要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已成为学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承担的横向科研项目呈现大幅增长趋势,承接横向课题、从企业获得研究经费的数量与层次,反映了学校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整体的研究能力,是高校水平的标志和综合实力的体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能够执行国家相关政策和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横向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也有少数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或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或已有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诸多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针对当前高校在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以促进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横向科研工作健康发展。

一、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的问题

(一)与科研活动无关的支出比重大。横向科研经费中列支的费用主要包括出租车费、车辆通行费、餐费、通讯费、燃油费、商场购物等业务费。这些费用既有在完成科研项目中实际发生的费用,但也有列支了诸如日用品、文化用品、礼品等大量与科研和教研无关的费用,且支出比例偏高。

(二)科研立项不真实,虚增科研经费收入。一些项目在与委托方串通造假。利用签订虚假合同,先立项打入资金尔后又以购置设备、材料费、赶工费等名义返还,虚立项目。个别高校立项不真实,根本没有实施过科研项目,而是通过资金“账面旅行”的做法虚增科研经费,具体手法是要求下属单位以横向科研项目名义上缴科研基金,作为学校科研事业收入,随后,学校再以“下拨科研项目经费”名义返还。

(三)利用虚列票据套取资金。相对于纵向科研经费,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在一些高校比较松散,一些项目组负责人没有横向科研经费也是国家经费的公共属性概念,甚至认为横向科研经费都是项目组或个人的资金,于是在报销横向科研经费所中,不能据实列支,出现了大量的虚假票据报销现象,这里的虚假票据,既有票据本身即是假发票票据,通过非法渠道购买的假发票,也有发票为真、但具体业务事项为假的情况。如利用火车票、飞机票、住宿发票、餐费发票、商品销售发票等报销套取现金,直接形成账外账。

(四)虚假编制劳务费名单套取科研经费。由于一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劳务费提取比例规定不一,有的学校甚至严格禁止在职教师领取劳务费,一些项目组为将劳务费的比例范围内的科研经费全部领取出来,以学生勤工助学费或外聘人员劳务费名义提取劳务费,通过虚增人员人数,降低每人领取劳务费的标准,同时为了避免个人所得税,有的甚至每人每次控制在税收起征点800元。但实际上这些劳务费并未付给这些学生,而是套取出来后由项目组统一支配使用,其中部分归项目负责人个人所有,部分分配给科研团队其他人员,未再按照个人实际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横向经费转入关联公司。一些项目组负责人借协作科研之名,将结题不结账,结余资金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科研经费转入与项目负责人有直接经济利益关系的关联单位,或通过签订“合同”或以购买材料为名变相将科研经费转入自己公司实际上横向项目并无真实科研内容,

(六)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控制不严,存在流失隐患。按照有关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但有些学校部分用科研经费购买的固定资产却未计入学校资产账。些费用并未计入学校资产账,未办理资产登记和领用手续,因此被个人长期占有。

(七)结题不结账,结余资金用于非科研项目开支。科研经费资金长期沉淀。有些科研项目因实际发生的设备购置费、材料费、制作费、差旅费等科研费用要远低于所取得的科研经费,支付给科研人员的人工费又有一定比例限制,因此,一些项目实际已完成,但账上仍有不少经费结余,无法结题。这种情况在一些建筑设计、软件设计、人文研究等以人工成本为主的项目上表现更突出。

二、原因剖析

(一)高校过度行政化。高校行政化的结果是直接影响了“教授治校”“专家治校”目标的实现,最求高校科研经费的“GDP”指标的横向比较、追求大学综合水平的排名,直接导致了一些高校为科研而科研、同行相互攀比,多度指标化。对教师的晋升考评除了教学外,主要是科研经费、科研成果,由于教学是软指标,衡量起来不如科研这个硬指标来的快和显现。因此拿科研项目、争取科研经费成为衡量一些学校和老师追求的目标。用脱离实际的指标来引导学校科研工作,本身违背科研工作的规律,是造成横向科研经费混乱的主要原因。

(二)管理制度不完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使用混乱,是国家经济计划经济条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产物。对比较,纵向的科研经费仍然是执行传统计划经济下的高校教育经费主要是国家财政拨款,支出也较为单一,相关配套管理法规比较严格,都是在国家财政严格控制下进行的,较为规范。但横向科研经费是高校收入的来源结构与支出结构由“单一性”趋向“多元性”的结果,横向科研经费的收支多元化、名目繁多、评估考量较难,国家相关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出台滞后,一些高校为了给予科研项目组“宽松”环境,防止横向科研经费旁落,至今没有出台本校的横向可样经费管理办法,导致一些横向科研经费套取手段“法无明文不为罪”,一下违规套取方式司空见惯。在制度层面缺乏针对性法规规章约束,产生的“横向科研经费乱象丛生。

(三)管理不够精细化。“重收轻支”是一些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粗放的普遍现象。为了追求科研经费到账额度,有的学校横除了通过采取奖励措施,还采取层层下达学校横向课题任务指标。出现一些“为到账经费而到账经费”的“各显神通”的现象,但是学校作科研收入入账后,一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精细化管理不到位,在提取管理费和代扣税金后,就不再过问和干涉,科研成果放任自流,造成学校知识产权丧失或流失而无人问津。一些学校的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对横向科研合同实质性审查不严、对虚假票据报销、填报劳务费名单真实性缺乏监管,对科研教师加强横向科研经费合同签订、报销培训不足,项目组负责人财务知识掌握不足,主观认为横向科研经费属于自己项目组的理应所得,当项目预算与实际支出发生较大差异时,不惜明知故犯或寻找临界点,不据实列支,最终导致项目成本失实、项目经费滥用,影响项目绩效评价,甚至违反财经制度,套取横向科研经费占为己有。

(四)监管缺失乏力。当前的横向科研项目大多实行项目组负责制,项目组负责人拥有相当经费支配权。有些课题负责人独断专行,科研经费支出往往由课题负责人自己说了算,适成经费开支混乱。为防止挪用经费现象发生,一些科研院所在财务报销时进行了严格审核。财务部门要求一些科研项目支出要具体细化到项上,发票要求明细,财务报销实行逐级签字制度。高校横向科研经费依托与企业、公司签订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等合同获得。合同一般对经费支付方式、支付时间进行约定,而少见对经费的预算、开支内容、使用进度作出约定。科研人员只要按合同条款提供服务,企业按合同规定及时拨付经费,双方便相安无事。企业无需知晓经费使用情况,高校无需提供经费使用情况报告。即使税务部门来访也只是走过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缺乏有效的综合监督机制。

三、对策建议

高校横向课题经费管理所存在的系统性问题,大学的政策导向、项目负责人的认识水平以及大学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范围等因素均造成了大学横向科研经费监管的漏洞,需要通过系统的办法来加以解决,这既涉及政府宏观政策的调整,涉及学校的管理主体地位和主体责任的确立,也涉及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和加强制度执行力等各个方面。例如一是要从国家管理层面去行政化,真正实行教授治校、专家治校,在体制和机制上给高校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二是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并确保科研经费专款专用,要建立由大学主导,相关职能部门协同,分级管理的模式,进一步明确高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系室都是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三是进一步完善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措施,明确管理费提取比率、劳务费据实列支、资产设备监管、外协合同实质性审查等条款。四是严格落实科研项目责任制。进一步明确科研、财务、采购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严格落实责任制;五是加强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预算和支出管理,严格审批权限,确保支出真实,加强过程控制;加强资产管理,严防国有资产流失。六是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违纪行为。加强审计、严肃查处各类科研项目造假、转移挪用科研经费以及偷税漏税等不法行为。七是创新优化管理模式。如建立以成本为中心的财务管理模式,确保横向项目经费的支出更加合理、透明,为项目的财务决算和绩效考核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创新横向科研项目期末管理机制,建立科研成果技术价值的审定机制、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的管理机制,建立基础保障机制,解决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完善绩效评估制度,对科研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和评价,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

参考文献:

[1]王辉.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几点建议[J].会计之友,2011,(6):125-126.

[2]荣晓峰,刘琳.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J].山西财税,2012,(11):42-43.

[3]陈启蕴,王萍.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科技资讯,2012,(36):230.

第2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纵向科研 经费管理 问题 成因

在我国,高校的科研经费一般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两大类。纵向科研经费是指高校承担国家、省、市和地方各级政府的科研任务而得到各级财政部门拨付的科研经费、基金类课题经费以及学校预算安排的科研专项经费、科研配套等;横向科研经费是指学校接受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或个人委托承担科研任务而取得的科研经费。要管好用好科研经费,完善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使国拨纵向科研经费使用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

1.1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健全,缺乏统一、规范的科研管理制度,项目管理与经费管理相脱节。大多数高校的科研处负责项目申报、立项、结题验收、成果鉴定等科研管理工作,关注的是项目的级别和到账经费的多少;科研经费一般归口到校财务处管理,财务处本身业务量大,根本没有精力收集、整理具体科研项目的信息,加之观念上存在一些误区,认为科研经费只是一种代管经费,只进行简单收支核算,不参与科研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工作,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容易造成脱节;项目负责人则认为实行课题负责制,科研经费是自己争取来的,上缴完学校管理费后自己理所当然地可以支配余额,任意划拨科研经费,不按项目预算范围与内容使用经费,出现经费使用不当和超支等现象。学校管理制度的不配套、不完善使得科研资金的综合使用效益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1.2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

目前高校财务是根据教育事业费的会计制度来审核科研经费,并按教育事业费的核算模式进行简单的收支核算,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科研经费的特性,也无法对科研经费的管理与使用进行监管。科研管理部门对经费到位后的使用主张宽松,不加制约,不能为财务部门提供完整的科研项目信息;财务部门缺乏与科研部门以及项目负责人沟通的平台和信息共享,在不熟悉科研项目的运作过程的情况下监管科研经费的的使用;项目负责人对项目预算的法律意识淡薄。不按预算开支,不合理开支时有发生。

1.3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使用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渠道广、项目类别及名称繁多,经费分类划分困难,有时同一项目从不同渠道均获得资助经费,而经费使用情况要分来源渠道上报,给科研课题的财务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及会计软件功能的局限性,项目的分层次管理和分级上报也很困难;科研经费的负责人多数对财务知识不是很清楚,往往不能按财务制度的要求报账,使财务人员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既要考虑实际情况,又不能违反财务制度,从而给财务核算工作增加了难度。

1.4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预算存在问题

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存在的问题:一是编制“弹性预算”。弹性预算是一种有意夸大科研经费预算金额的行为。项目负责人上报的预算金额不是项目所需要的真实成本,而是在真实成本的基础上预留一定的空间和余地。二是编制“粗放预算"。大多数项目负责人都不是财务人员,缺乏科学的预算知识,加之有些项目负责人认为经费预算没有必要细化,编制项目预算时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表现出项目预算编制的随意性。三是编制“虚假预算”。虚假预算即虚报开支,将一些与课题研究无关的费用计算在内,以套取科研经费。

1.5 高校科研全成本核算难以实施

高校科研项目的成本费用主要由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协作研究费用构成。其中直接费用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可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工费、设备费、差旅费等;间接费用指难以直接计入课题成本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费、水、电、暖费等;协作研究费指由外单位承担部分协作及加工的费用等。全成本核算应将科研项目消耗的所有资源成本纳入项目的成本核算中。但实际上科研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从教育事业经费中支出;按规定科研收入计提一定比例的管理费,管理费的一部分是用于支付学校垫付的水电、折旧等费用的,但所提的管理费却成了科研管理部门的日常开支;高校的教学科研活动交叉进行,不能明确划分其用途,往往是用教学材料来作科研项目的实验,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课题费混用,造成科研项目的成本难以准确计量。

1.6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

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失控。在高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下,存在着科研管理部门、二级院系、资产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多头管理现象,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处于多头管理又都不管的状态;财务账只反映科研资产的金额,设备处只负责购置科研设备的数量、品名、规格;科研设备的利用率财务处不清楚,不知道科研设备的购置、利用是否合理,从而造成科研设备重复购置和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科研资产验收入库的手续也不完备,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都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动时,由于没办理资产交接手续,可以随意带走;还有的科研人员为了逃避国有资产的监管,将购置的国有资产设备拆分成材料、消耗品等开具发票,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

1.7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存在问题

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缺少必要的审计监督。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较多,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课题经费要纳入学校统一核算,但由于这部分经费牵涉到学校及某些个人利益,管理的阻力很大,更谈不上监督;政府审计部门也很少对其进行专项审计,学校内部监督制度也不健全,科研经费管理部门很少过问经费使用情况及效益,使经费管理缺乏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

1.8 高校纵向科研经费管理中结余资金问题

科研项目完成后,课题结题不结算。多数高校科研项目在通过验收、完成结题后,未将剩余经费在财务部门进行结算而继续用于其他支出。结余经费不结算,使财务部门无法对项目研发过程中发生的经费进行成本归集、分析与效益评价,表现在每年的财务报表中已通过验收的项目仍然有余额,不能客观反映学校目前实际的科研情况。多数高校科研经费实行指标卡管理,个别单位经费卡管理不严,结余经费数额不清,有的项目负责人手中持有好几个经费卡,时常有经费使用中互相串用的现象。

2.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

2.1 高校中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过于宽松

科研经费报销中出现违纪违规的现象,既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许多学校在科研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在课题制下,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除扣去管理费,剩下的经费全由课题组自行支配,缺乏对科研过程尤其是经费使用的监督与管理。许多高校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多报项目、多争取项目,制定的科研经费管理政策都比较宽松。如为了充分调动从事科研工作的教职工的积极性,许多院校在科研经费到款后学校只提取少量科研管理费,而没有对科研工作进行细致的成本核算,对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了多少经济效益并不关心。一些高校认为科研经费为预算外经费,无需从严管理,而只要课题经费能进学校就行,至于学校通过科研工作取得多少经济效益不够关心。不少高校科研所用的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管理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都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 支出预算与经费开支不一致

国拨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中对支出预算的要求是本着量入为出、实事求是的原则编制预算表,并规定了预算表中应包含成本收入和支出项目,但在科研经费的使用中仍存在经费开支与支出预算不符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国家财经制度方面,由于制度对科研经费的人工费、资产购置费、通讯费等范围存在限制,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时的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此外,高校的科研项目多为基础性和前瞻性研究,具有不确定性,加之物价上涨、工资上调等原因,易发生价差,导致经费支出增加。国家或项目归口单位专项审计不及时,学校审计部门日常监督也不够,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二是对科研经费的监督本应是各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然而,科技部门“重立项,轻跟踪",财务部门“重决算,轻预算",审计部门人员编制不足等问题,造成项目经费使用缺乏全程的跟踪监督。

2.3 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一般情况下,高校对科研经费购入的固定资产都能纳入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但对固定资产购入后的使用和项目结题后的资产移交、清理,高校却缺乏相应的制度约束。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的规定:“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即科研项目在结题后,应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并办理移交手续将固定资产移交给学校。但因为缺乏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和移交制度,很多固定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而固定资产无法统一调配使用,则难以避免重复购买和建设,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2.4 高校普遍上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大多数高校很少进行成本核算,高校更多的是注重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效应。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学校的成本意识淡薄造成的。由于高校是事业性质的单位,很少进行经营活动,所以一般不进行成本核算;对科研人员在学校从事科研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如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电话费等小额费用,并未进行认真的考虑,往往均在事业经费列支,而这些费用汇总后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挤占了学校正常的公用经费,也无法反映科研经费支出的真实情况,使科研经费的成本核算不准确。

2.5 制度不全、责权不明形成资金结余

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责权不明确。科研项目经费的委托方认为科研经费的管理权随着经费的转移由委托方转移到受托方,而受托方则认为对课题经费缺少自,认为经费是课题负责人中请到的,使用权在他们自己,想怎么用就怎么用。从管理者到课题负责人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使得一些制度和规定执行不力。高校没有真正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结余经费的管理在一些高校成了真空地带,变成了课题组的自有资金,经费使用随意性很大。形成结余经费原因主要是:职能部门在结题结算过程中缺乏对项目合同的协调监督、课题组在项目完成后极少主动申请结算。形成结余经费的具体原因:预算结余。立项时的预算往往不能全面反映执行过程中的全部费用。 (2)核算结余。高校科研经费核算制度不完善、不规范,没有进行成本核算,结构不合理。 (3)政策性结余。绝大部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政策宽松,对高校固定资产、仪器设备的使用等只是提取管理费,用教育经费购置科研设备,使得本应购置科研设备的经费部分结余下来。(4)非正常结余。由于科研活动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课题负责人在使用经费过程中,人为减少项目成本,挤占、挪用教学经费、尤其是实验材料,造成不正常的结余。(5)重复结余。目前国家科技管理体制尚不完善,研究人员可以从不同的来源渠道获取重复资助,从而造成科研经费结余。

3. 高校完善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3.1 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学校科研、财务等部门、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学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负责编制科研项目经费预、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项目负责人应自觉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结账手续,并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有效性承担经济与法律责任。科研部门、财务等部门和项目负责人实行“三位一体、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3.2 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各高校要针对当前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完善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应针对当前纵向、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纵向、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在制度中应明确规定科研经费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使用办法和审批手续等,对科研项目经费中的人员费、评审费、管理费等也要做出相应的规定,使财务管理人员及科研人员做列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觉遵守有关的财经规章制度;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也有利于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沟通和理解,减少财务人员和科研人员在报账过程中的矛盾。

3.3 强化纵向科研经费的预算管理

科研项目立项的关键是合理编制项目预算,实事求是地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核算课题本,这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基础。从国际上在科研项目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来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有效手段就是经费预算管理。科研项目经费预算管理主要由项目组成员根据项目实施的需要对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及编制,结合经费估算和预算的方法技术制定合理的项目预算,是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项目确定不等于确定经费,我国科研项目经费管理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科研项目经费的预算管理,借鉴国外经验,实行根据项目计划任务编制项目全额预算,经过评估和审核后确定经费。因此,科学编制预算在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是构建科研经费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健全全面成本核算制度,

高校应加强对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管理。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是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组成部分,各高校应通过逐步建立和完善全面成本核算制度,来确定项目管理费、人员经费、业务费等支出的合理水平。其中,项目管理费可根据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规定的比例由学校安排使用;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没有明确规定的,由学校制定管理办法予以规范,但目前项目管理费提取比例最高不得超过项目经费总额的10%。提取的项目管理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人员经费、业务费等其他各项支出,各高校应根据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的要求据实列支,不得预提。

3.5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目前,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各高校应根据学校实际,制定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有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结账手续。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结账。

3.6 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学校使用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形成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属于国有资产,应纳入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资产的处置和使用(包括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应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不得以任何方式隐匿、私自转让、非法占有或谋取私利。各高校要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管理和保护,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执行。

3.7 高校应建立具有统一控制力的监管体系。科研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特别在宏观层面上,应强化其适应性与回应性管理体系,通过法律规范逐步完善,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在科技管理部门内部,按照现代管理体制设置,遵循权力制衡原则,决策、执行与监督部门相互独立,并在其内部形成闭环控制系统。在这种个过程中,注重审计的重要作用,从合规性传统审计向合理性绩效审计转变,实行定期审计与随时审计相结合的方式。其次,是科研承担人所在单位的监管,这是科技经费监管的基础。加大财务监管力度,将课题经费作为校内部门经费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审计、专项检查、绩效考评等手段及时了解课题经费使用情况;对各部门、单位的课题经费管理加强指导,加大财务、审计监管力度。

参考文献:

[1]金云美,《高校课题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事业财会 2005(6)P57-58

[2]陈维忠,《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商业经济2005(3)P66.67

[3]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M],教财〔2005〕

[4]陈少杏,《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 2007(24)P176-177

[5] 王正勇,祝慧洁,边丽丽.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控制对策研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

第3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经费;财务管理;问题;对策

科研是我国高校的职能之一,高等教育在近几年的蓬勃发展不断促使各大高校不断获得不同来源、不同方面的科研项目,其科研经费也持续增加,经费金额不断创新高,其在高校收入中的比重也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就目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来看,在获得巨额经费的同时,如何高效使用科研经费,使经费的利用率最大化是一件影响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科研事业的健康发展乃至高校在教育体系中的整体发展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不完善

1.预算控制力度不够。预算在科研中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而且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预算编制者对预算编制的知识和财务会计知识了解不够透彻,对预算编制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样编制出的预算往往不具备可行性和科学性。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很难做到执行与预算的一致。

2.成本核算制度不规范。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制度的不规范主要体现在科研人员经费和间接费用计提不合理。通常科研项目负责人是由高校内教师担任,其在编制上属于事业单位,然而科研项目中的人员经费则是根据科研项目规定执行,即工资性支出不能纳入成本,这是相互矛盾的,其最后的成本是无法完整的表现出来。

(二)科研资产管理不到位

1.固定资产利用率低。据国家教委的有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的设备、实验室、仪器有约20%以上处于闲置,而那些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最高的仅仅只有15%,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70%甚至250%的利用率水平。

2.无形资产保护不足。高校无形资产经常会出现产权不清晰的现象,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再对科研无形资产不够关注,将会致使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和形成的无形资产浪费严重,甚至侵权事件。

(三)经费结题不结账现象普遍

对于纵向课题,国家及地方的相关科研管理办法对已结题的项目结余经费如何使用规定不够明确;对于横向课题,对方合作单位签订合同时也没有明确规定结余经费的使用。这使得科研经费结题不结账可能性越来越大。

(四)科研经费监督机制不健全

科研人员对内部审计的作用不理解,对审计工作的范围及内容缺乏认识,从心理上就已经排斥审计,使审计工作难以展开。高校内部审计在客观上表现为独立性较差,在高校科研费管理上,高校内部审计所发挥的监督作用有限、力度不够。

(五)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科研人员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缺乏足够重视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乱象。对不同来源渠道的经费,学校也会给予不同的重视程度,纵向科研经费有较完善的专项管理办法,因此学校就会较为重视些,相比较而言,由于国家甚至企业目前尚无明确的规章制度或要求对横向科研经费进行约束,对这种来源的的财务管理意识就会较淡薄。

二、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对策探究

(一)树立财务管理思想,创新科研经费制度

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指导思想直接关系到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我们应时刻谨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按照有关规定办事,努力创建一个宽松、和谐、健康的科研环境,树立规范、适度开放的指导思想。高校中主管科研经费的部门应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中去,从实际出发,注重交流与协作。

(二)启动问效问责体制,强化经费审计管理

我国高校急需科研经费的管理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问责制度,建立一套完备的问责体系。明确各相关部门在行使职责时所担负的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高校内部审计应配备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审计队伍,采取日常监督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时对科研经费的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及资源配置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并通过经常性审计,将监督关口前移,变事后审计为事前经费来源合法性、合规性审计

(三)制定结算管理办法,统筹安排结余资金

在纵向来源的科研经费上,科研项目形成的结余经费,应首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予以返还,对于国家财政退还的结余资金,可以将其进行重新分配,可用于培育新课题或购买用于课题研究的设备仪器。对于横向来源的经费,严格按照合同的规定实施结题结账,对于严重违反结余资金管理办法规定的科研项目,应立即收回剩余科研资金,交由学校管理层统筹安排。

(四)实行信息共享制度,构建网络交流平台

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利用高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创造性的构建一个网络信息共享平台,项目负责人、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可以在这个信息共享平台中将信息交流贯穿于课题立项、经费到账、日常支出以及项目结题等阶段。科研工作者在这个平台中可以随时查询科研资金的动态流向,掌握科研项目的实施进度,严格控制科研预算金额。

参考文献:

[1]卿文洁.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探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67-70.

[2]钟灿涛.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深层原因与对策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6:100-104.

第4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科研课题项目经费管理

高校是我国开展科学研究的一支重要力量。科研经费收入是指高校通过承接政府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项目取得的纵向科研收入和为企业、事业单位服务取得的横向科研经费的收入。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趋势,科研经费已成为高校重要的资金来源之一。科研经费收入占学校总经费收入比重的高低,也是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1科研经费管理的现状

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绝大部分高校能根据财政部、教育部等部委的要求,加强管理,合理使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但从近几年审计、检查的结果看,也有部分高校对科研经费管理重视不够,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制度执行不严格,致使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正常的科研工作。当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1科研经费支出不规范。

高校科研经费普遍没有进行预算管理,不同渠道来得经费主要是设项目号,在代管科目使用,报销内容不明确,票据种类繁多,与科研活动无关的内容很多,但真正属科研项目使用的不多,如日用品、招待费、礼品等等居多,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工资等支出不计入科研成本,而是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1.2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支出的不合理限制

由于国家现有管理办法对科研经费的一些正常支出存在限制,使得本来合理的支出内容在现阶段无法据实列支,导致申报科研经费预算时该包含的内容不能列入,支出预算无法准确制定。如科研项目立项审批部门认为,高校从事科研人员的工资来源于国家给高校的财政拨款,不应计入科研项目成本。可实际情况是国家并没有单独给高校核拨科研人员经费,而是依据高校在校生人数和综合定额标准核拨经费,这样核拨的经费数额仅支付教学人员的工资及学校的水电暖等运行维持经费都不足,根本没有能力支付科研人员的工资。。

1.3资产管理不善

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入账,有的固定资产即使入账了,却公私不分。还有的科研负责人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购置的物品不是学校资产而是个人用品,与学校没有关系。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版权、软件等自创的无形资产尚未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科研管理部门只对部分专利进行记载,没有对全部的无形资产进行管理,学校没有将科研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入账管理,其价值的确认没有规范处理,形成浪费和流失。

1.4无形资产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高校财务对无形资产基本没有账务处理,而由校科研部门掌握资料,主要有专利权、著作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这是一笔可观的财富。目前有些高校对这部分的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比较弱化,自我保护的宣传力度不够,造成无形资产在不知不觉中流失,给学校带来的是经济损失。

1.5成本效益意识淡薄,没有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经费核算主要体现在科研课题的经费核算,科研人员从选题、定题、研究直到课题结束,大多数高校没有进行项目的成本核算,无人考虑科研成本的高低。科研人员成本效益意识淡漠,造成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高成本,丧失了市场竞争力。科研成本核算仅仅是科研课题发生的直接费用,其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如从事科研所用的房费、水费、电费、固定资产使用费、科研人员的工资、奖金等几乎没有在各课题中分摊。各科研课题的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只好从高校的事业经费中支出,从而造成各高校每年的事业经费全部花光或略有超支,而科研经费总有结存。这样,科研课题的研究成本并没有得到真实的反映,并在某种意义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

2加强科研经费管理的措施

科研经费是高校开展科研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如何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成为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当前高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文件和发改委、科技部、科学院、教育部、基金委以及一些相关部委,上级部门对高校科研拨款除给学校相关部门下发文件等,根据上述文件和有关精神,我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2.1加强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是横向渠道还是纵向渠道,均是学校收入,必须全额纳入学校综合预算编制中,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课题编号、专款专用。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凡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因此,学校资产部门应有权调配仪器设备,在学校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避免重复购置,妥善安排实验时间,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达到资源共享,既满足科研需要又能满足教学需求。科研人员在进行科研过程中,在原有设备基础上,自行试制成新的设备或购买零配件完全自制设备,对这种自制设备要及时请专家评估,促使设备保值增值。从事科研使用的房费、水电费等支出应计入科研成本,而不应该在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2.2加强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

结题不结账是高校科研项目结余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我认为: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有关财务规章和财政部结余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先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明确课题结账的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科研项目结束或通过验收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财务部门已结题课题的相关信息。原则上,项目负责人应在结题六个月内根据学校制定的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办理项目经费的财务决算工作。对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办理结账手续的科研项目,学校有权按照校内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进行处置。科研项目结余经费,不得留归项目组成员所有、长期挂账,严禁用于发放奖金和福利性支出。

2.3规范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管理

除科研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中另有规定外,凡是运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与学校用其他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一样均属于学校的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高校还应加强对科研成果等无形资产的管理和保护工作,除项目管理办法或项目合同另有规定外,科研成果推广应用、转化转让应由学校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成果转化法》和《高等学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规执行。未经学校允许,泄露学校的技术秘密或者擅自转让、变相转让科技成果的,应依法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同时在科技成果转化成收入后,从中给予科研人员一定奖励,以此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潜力,更好地为高校服务。

结论

综上所述,为解决高校科研经费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尽快建立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制度,明确采用作业成本法计量科研项目成本,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同时,各高校要建立健全科研经费管理责任制,根据国家的管理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完善学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这样,才可能达到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提高科技贡献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和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

[2]邓敏韩玉启“基于课题制对高等学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的问题研究”

第5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 高校; 科研经费; 多级管理; 模式

国家科研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加大了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的难度。规模庞大的科研经费在管理与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造成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使用效益不高等现象。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也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积极探索新的科研管理模式,更好地为高校科学研究服务,是对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一、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难题

(一)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要求不统一

高校科研经费来源层次多、涉及领域广,不同类型的项目管理办法所允许开支的范围也不尽相同。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科研业务费、实验材料费、仪器设备费、实验室改装费、协作费等5项;国家社科基金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资料费、数据采集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交流费、设备费、专家咨询费、劳务费、印刷费、管理费、其他支出等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管理办法中项目经费允许使用的范围为:图书资料费、数据采集费、调研差旅费、设备购置和使用费、会议费、咨询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出版费、管理费、其他费用等11项;三类管理办法中费用的明细科目各不相同,又各自要求独立核算。管理制度不完善、口径不统一,致使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操作性并不强。如此多的管理办法给高校科研、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科研管理人员与财务人员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中常常会感到困惑。

(二)科研经费预算编制不科学,过程监控不严格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遇到的主要难题表现为,科研经费预算编制随意、可操作性差。项目负责人在申报项目时,主要精力用在提高项目质量上,以确保获得批准。而编制经费预算只是申报材料中的一个附带内容,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认为预算的编制仅仅是争取项目经费的需要,致使科研经费预算并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

项目获得批准后高校财务部门只是收到经费,没有科研经费预算的备案也无法掌握科研项目的开展进度。项目负责人对经费的使用具有绝对的支配权,从而削弱了财务管理的约束力。在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了解项目预算的具体内容,对于科研经费支出的合理性、真实性难以界定,无法作出准确的判断,科研人员套取资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以致在项目结项审计时总有专家对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支出提出质疑。

(三)科研经费项目管理与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相脱节

高校现行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是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结项、合同管理;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监督;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经费的预算和决算,并按规定使用经费。科研管理部门则重于科研项目的项目数和成果数,一般不掌握项目经费的使用情况和项目的业务状况。财务部门则重于经费的会计核算,一般不了解项目的预算明细及进展程度。高校管理部门间时常只从部门角度出发开展科研管理工作,而项目的业务质量及状况在管理上处于无部门监管的真空状态。

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出现的所有这些难题,往往在项目完成验收时,特别是在审计的过程中才会集中体现出来。尤其是没有按规定程序报批预算的调整以及科研经费的实际支出与申报预算不符等。使结项工作不能顺利进行,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科研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基本思路

(一)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

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制订一套操作性强的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明确规定科研经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进一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安阳师范学校(以下简称“学院”)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并建立以院系为主,管理部门为辅的科研经费审批制度。审批制度要求下放审批权至院系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并且规定科研项目的业务管理归属院系。由院系来管理科研业务,可以促进院系教学和科研人员的项目申报积极性。以往所有的科研报销签批手续,都必须通过科研管理部门,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方式未免过于滞后,如果科研管理部门在经费管理上采取一放到底的作法又过于粗放。科研经费审批办法中明确规定,科研经费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所在院系领导审批的审签程序,其中科研经费重大金额支出和出国(境)须经科研管理部门和分管校领导审批。科研经费审批制度的重大改变,简化了财务审签程序,只要在科研经费预算范围内的支出,只须项目负责人和院系领导签批就能到财务部门报销。新的科研经费审批办法解决了科研项目业务管理的部门监控问题,同时也大大缓解了科研人员找领导审批,科研经费签批程序多、报账难的问题。

(二)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

高校科研管理工作中长期以来存在的一系列不规范的问题,随着科研经费的快速增多而日益突出,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满足科研管理的需求,应采取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来创新科研管理模式。建立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既可以改变当前管理模式中财务人员报销无依据、研人员支出随意、支出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又有利于加强财务预算的约束力,严格控制科研经费的开支范围、标准,解决了高校科研经费预算执行不力的难题。

高校财务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制度规定,从学校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财务核算软件设置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的账套来进行分级管理。科研经费多级管理财务核算体系采取纵向经费执行预算控制,横向经费执行比例控制的办法。具体的建账程序:在财务核算系统中,对每一项科研项目经费设置项目明细代码。一级代码为科研项目的属性代码,即纵向经费或横向经费;二级代码为部门代码,即每个项目的业务管理学院;三级代码为项目代码,即项目的具体名称;四级代码为预算分级代码或比例控制代码,即项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或横向经费中需要比例控制的明细科目。

以学院纵向经费项目为例:学院取得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是《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资助总额15万元。财务部门根据收到的经费和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以及国家社科基金委批复的项目预算,在财务核算系统中为这个项目建立经费使用代码。一级代码:纵向经费;二级代码:文学院;三级代码:元代文学格局与走向研究;四级代码就要依据预算中的支出明细科目设置8个不同的代码: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1万元、会议费1万元、设备费1万元、专家咨询费1.2万元、劳务费0.8万元、印刷费0.5万元、版面费等其他支出4.5万元。对项目经费的金额控制设置在第四级代码中,当科研人员办理报销业务时,财务核算人员只需对票据的支出方向进行核对。票据核实无误财务核算人员录入会计凭证,当该项目所报销的资料费总额超过5万元时,财务核算系统会提示费用已超支,不予通过并自动停止经费使用;如费用未超支系统会自动记账完成报销手续,项目经费的明细结余或超支一目了然。

如果是横向经费,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第四级代码也可以是有控制比例的明细科目。如学院科研经费支出与审批办法中规定,劳务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燃油费、过路过桥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以及业务接待费不得超过总经费的5%。财务部门只需要控制这三项内容,其他经费只要在总经费指标内就可以支出。

这种多级管理模式代码的设置,使每一个项目从立项到结项在财务核算系统内都有一个完整的、独立的核算流程。当项目完成结项时,按照真实的财务数据编制科研项目决算报表,其数据与项目申报预算口径一致,可以直接作为科研项目审计数据使用。

这样可以保证科研经费按申报预算使用,实现了事前控制;科研经费在财务核算系统中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通过批准微调个别明细科目的支出指标,实现事中控制;在项目完成后通过财务核算系统及时准确做出决算报表,为科研经费结项审计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并为科研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这就实现了事后控制。

科研经费多级管理的财务核算体系既实现了部门之间的“齐抓共管”,又使“预算管理”和“过程管理”变成现实。首先,它符合科研经费管理科学化和精细化的要求。其次,财务核算系统中的科研经费多级管理模式为财务部门与科研人员之间搭建起实时沟通的桥梁,经费执行情况又可以通过校园网平台上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最后,财务人员借助财务核算系统极大地简化了会计核算手续,最大限度地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

(三)加强队伍建设,配备专职科研财务人员

在科研经费管理新的形势下,要求财务工作人员除了具备娴熟的财务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各类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中关于经费的使用要求,以及科研项目预算编制、项目结项程序等。新的复合型财务人员应运而生,那就是专职科研财务人员。科研财务人员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进行全过程跟入和监控,指导科研人员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以保证预算从编制到执行、再到调整的规范性;引导科研人员合法、合规的使用经费,从源头上防止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充分发挥财务工作对科研工作的强有力支持。

(四)制定配套的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办法

国科发财字【2005】462号文明确规定“严禁课题结项后不及时进行财务结算,长期挂账报销费用。”高校财务部门作为科研经费的资金管理部门应与科研管理部门合作,当科研项目完成并通过验收后,科研管理部门及时给财务部门发出相关信息。财务部门在财务核算软件中加入项目结项结经费的限制时间,分情况办理结项经费的相关手续。如果是国家有相关规定的项目,科研结余经费按原经费来源渠道退回,对其他科研结余经费应转入学校的科研发展基金,用于弥补学校自主课题的科研支出或申报科研课题的前期研究支出,以此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发展是高校科研永恒的主题。高校科研管理不要把目光仅仅放在管理部门,而是全方位、多视角地看待高校的科研管理工作。认真分析当前科研经费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和寻求解决的办法,对科研经费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以确保科研经费合理、科学、高效的使用,以此提升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韩卓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浅探[J].财会通讯,2011(32).

[2] 兰莹.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2(2).

第6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 横向科研经费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c)-0230-01

1 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内部控制制度与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根据学科门类的不同分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体科研项目管理则由学校相关行政部门承担,如人文科技处,科技产业处或科技开发中心等。而会计核算有的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核算,有的由学校资产经营公司甚至直接下放给校办企业核算。相关职能部门也针对性制定了管理制度,但有的制度往往是定性内容多、量化指标少。管理部门重点是保证足额计提管理费及对项目成果的管理,而对内部控制和经费开支的内容不完整、标准不明确、操作程序不细化。甚至存在个别条款与上级文件精神不一致。而横向科研经费来源的多样性使部分高校对不同科研项目采用不同的管理与核算模式。管理的不统一,制度的不完善,核算方法的不一致,导致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缺乏刚性支撑。

1.2 横向科研项目预算编制和决算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横向科研项目普遍存在重立项申报轻预算管理。预算仅是为了满足项目负责人取得项目,并没有做到由职能、财务和课题组共同参与可行性论证,编制预算。从而造成预算与结算偏差较大。经费预算不能全面、真实地反映成本。横向科研经费预算不细化,支出中费用超预算比例,部分实际支出与预算项目名称不符,造成“题未结、钱用完”超预算现象。也有的申报时尽量将预算做大,而成本支出相对较少,造成结余经费较多。有的在结题前突击花钱,使得结题时财务决算数据与预算和实际支出数据不符、不真实,甚至结题不结账。把结余经费长期挂账。

1.3 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支出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部分高校横向科研经费指标与工作量、评定职称和津贴直接挂钩,部分横向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动用个人资源从校外企事业单位获得的非财政拨款经费,因此认为应该由项目负责人来支配使用。有些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在支出报销审核时也没有像纵向科研经费报销审核时那么严谨规范.因此经费支出时就存在支出范围和内容不符合规定,部分原始凭证与课题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存在审核不严,不是研究期间的差旅费也给予报销。甚至有的非该研究项目的发票也在其中列支。部分用横向科研经费购置设备时,不经过学校招标采购程序,实行自行采购。不按学校固定资产验收程序办理,所购资产没有纳入学校资产管理轨道。

1.4 横向科研项目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部分高校把横向科研项目放在科技开发公司或校办企业核算,未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存在会计制度和会计核算不一致现象。部分高校对横向科研经费未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有的高校把应计提的横向科研项目管理费放在往来账户核算,没有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部分高校将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或公务卡结算的业务直接采用大额现金结算;有的高校把支付临时工、学生的劳务费直接打到课题负责人账户上,存在套取现金现象。个别横向科研经费支出手续不合规,项目资金到帐后,扣除应该交纳的税金和管理费,其余由项目负责人用统一领据领取现金。项目活动普遍存在随便占用学校资产和无偿使用学校实验场所、仪器设备、水电费,不能准确核算资源使用费等现象。

2 加强高校横向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思考

2.1 健全和完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制度

高校管理者从思想上应该高度重视对横向科研经费的管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和地方性政策文件精神,对学校现行制度文件进行梳理,把与上级文件冲突或不相符的条款进行删除或修改,健全和制定一套既符合国家规定,又能结合各高校实际情况,操作性强的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经费开支管理细则。

2.2 强化和细化横向科研经费预算管理

经审计调查,现在一般综合性高校每年获得的横向科研经费至少有上百个项目,到帐资金少的几百万元,多的上千万元。因此各高校要加强横向科研经费的预算。在编制预算时,应加强各职能部门间协作与配合,由学校财务部门人员参加,协助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真实、合理、有效的经费预算方案。同时,要加强对经费预算执行全过程的跟踪,采用定期分析、中期检查、结题结帐等方式严格对预算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项目管理费和资源使用费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确保横向科研经费收支的真实、合规、有效。

2.3 加强横向科研经费支出规范化管理

(1)高校应结合学科门类的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出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横向科研经费支出细则,严格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规定,严格经费审批和财务报销审核程序,严格执行开支范围和内容。坚持把经费支出控制在预算规定的比例内。严格执行《现金管理条例》等财务制度,防止套取现金、虚报冒领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逐步完善横向科研经费成本核算制,加强结余经费的管理。高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科研经费全额成本核算制,按规定提取项目管理费,准确计算资源使用费,防止盲目挤占学校资源,增加教育事业支出。科研项目结题后,科研管理部门应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对无限期延长并不办结账手续的项目。经审计后,财务部门有权按照校内管理办法予以强制结账。

2.4 规范横向科研经费的会计核算

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来源渠道,均应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应把放在科技开发中心或校办企业管理与核算的横向科研经费收归学校财务统一管理与核算。统一会计制度,会计核算方法,加强会计基础规范化建设,建立对横向科研项目从预算、立项、收支、结题、决算各过程的合规性、完整性、合理性的会计审核和核算的监督机制。

2.5 强化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

经审计调查,目前在横向科研经费结题时,上级和各校审计部门都没有要求实行审计审签制。高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高校取得的各类科研经费,不论其资金来源渠道,均为学校收入,必须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集中核算。因此,对横向科研经费也必须建立正常的审计监督制度,并要求各职能部门支持和配合审计部门,对横向科研项目实行审计审签制。强化对横向科研经费的审计监督力度,注重审计质量,发挥审计对横向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的监督评价功能。

参考文献

[1] 陈小俊.浅议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对外贸易,2011(20):358-359.

第7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高校;政府;成果转化;政策建议

引言

在创新高校产学研创新体系中,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主体作用、高校联合科研机构在研究中的引领作用;使高校及科研机构成为“产学研”的重要基础作用和生力军作用,建设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区域创新体系和社会化、网络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在实践中走出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产学研道路。

以经济建设为出发点,政府主导下,通过联合、共建、融合等多种方式加强高校与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构建高校同企业“产研分工、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推进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形成高校科技创新的新特色和新亮点。

一、健全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

(一)改革科技成果鉴定办法

打破现行的成果鉴定办法重学术价值、轻应用价值,重研究、轻推广的评价标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成果转化的需要。

(二)改革大学实力评估办法

改革现行的大学办学实力的评估办法,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数量及产生的经济效益作为高校科研能力的主要评价标准之一,真正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21世纪高水平大学的特别职能之一。

(三)建立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认定及备案制度

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政府给予资助的,可以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承担单位。将企业与研究单位签订的技术开发项目作为成果转化进行预审备案,并追踪转化情况。

(四)完善人才培养引进制度

复合型人才流失是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为此应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联合兴办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的综合性社会服务机构,按企业化运作,从事人才交流,孵化培训一批既有扎实的工程专业技术知识,又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专门人才。推荐和引进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所需的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新技术人才,以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人才需求。

二、发挥监管职能,优化转化环境

(一)加强信用环境建设

要严厉打击不遵守科技合作合同的企业,进行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并建立企业信用等级数据库,定期予以,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信用环境,同时政府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成立知识产权法院,加强《知识产权法》的实施检查与监督,今后在知识产权维权案件中,将更多地由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部门共同参与,除了民事、行政审判,更注重刑事审判,通过加大刑事手段的利用,提升威慑性,使知识产权维权更有力。避免高校在实施成果转化过程中技术流失以及可能出现的知识产权的权属纠纷,强化高校知识产权的保护。

(三)明确分配

要明确落实高校的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政策,尤其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监控,消除高校的顾虑。

(四)规范成果价值评价

建立权威的科技成果的价值评价机构,消除高校与企业在成果价值认定方面的分歧。

(五)注重技术许可管理

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应用研究项目,具备转化条件的单位以合理的条件请求技术所有人许可实施时,经论证考核后发挥调节作用,必要时适当缩短强制许可期限。

三、完善转化体系,转变服务职能

(一)加强中介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的功能性建设。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中介的技术扶持力度,提高其项目孵化能力;建立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提高其投融资能力;搭建成果转化信息网络平台,提高其信息共享能力。积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非盈利中介机构,以优惠价格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服务。

(二)提高技术供需平台服务能力

经调查,74.19%的企业认为技术供需信息平台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同时有22.58%的企业根本没有关注过技术信息供需平台。为提高技术信息供需平台的服务能力,要进一步疏通高校和企业的沟通渠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需求分析机制,精准把握科技成果转化方向。与机构化的公共服务平台充分融合,使信息充分畅通,充分交流,促进科技成果的充分转化。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加大力持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及其设置企业需求的开放课题,鼓励和支持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在满足正常教学科研需要的前提下,探索将高等学校重大仪器设备以租赁费、使用费等方式入股科技型企业等新模式。

(四)加大税收减免力度

在科技成果转化政策需求方面,政府应该加大税收减免扶持力度。应进一步加快落实国家对于大学科技园的优惠政策。地方税务部门对大学科技园自用及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孵化企业出租场地、房屋以及提供孵化服务的收入免征营业税。在有关税收政策尚未出台之前,知识产权作价入股所产生的所得税能由财政垫付,以解决科技企业初创阶段的生存问题。

(五)完善金融风险投资体系

建立财政部分出资、银行资金参与的政策性风险投资基金。同时,积极支持、鼓励建立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通过招股、发行债券等方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广泛吸纳居民投资、社保资金和引进外资,以建立规范运作的商业性风险投资基金,最终建立以商业性为主导的风险投资体系和投资机制。

(六)明确高校与企业的两个主体地位

高校是知识创新主体,提出成熟或先进科技成果是它的责任和义务;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受体,成果转化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以向高校主动提出技术成果需求和产品需求为目标。在两者融合的过程中提升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相应的特长。

四、加强课题管理,适应市场需求

市场风险是影响企业吸纳高校科技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应改变以往的项目立项方式,以市场应用开发前景为导向,提高企业在高校科研项目中的参与度,从源头上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风险,提高企业吸纳高校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一)把好项目立项关

任何应用型科技项目的立项,必须要求实施人中至少应包括一个企业,企业参与项目研究可以以技术人员参加或按比例追加研究经费,企业、高校和主管部门共同确定成果知识产权的行使方法。

(二)把好项目结题关

任何应用型项目必须以在企业的中间实施作为结题的条件,或至少由一家企业提出工艺应用性或经济效益报告。

(三)把好项目评审关

要求项目评审、实施、鉴定等各环节与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以该项目是否适宜工业化生产、能否取得预期的经济社会效益作为评审、鉴定的重要指标。通过强化企业的作用,提高高校科技成果的市场适应性,有效调动高校与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成立专项资金,完善经费管理

(一)提高科研经费投入比例

要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政府应努力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使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比例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比例。提高高校的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占高校科研经费中的比例。

(二)设立成果转化专项资金

政府应当设立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用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的资助、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扶持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以及奖励等。

(三)调整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很多企业没有获得过政府科研基金的支助,因此提高横向科研项目经费支助力度势在必行。建议根据国家有关科技项目资金管理的政策,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调整横向科研经费管理办法,鼓励科技人员承担重大和重点横向科研项目,对重大和重点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使用给予政策性优惠和支持。

(四)改革人事考核制度,建立成果转化机构

由于高校科技成果种学术水平,轻市场前景,导致研究成果与市场需求脱节,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针对这一现状,为提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提升高校科技成果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提出如下四点建议。

(1)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机构

建议高校成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等,负责校内外科技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科技成果和企业需求信息的搜集与沟通,负责组织学校相关单位或研发团队开展成果转化活动,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产生的技术股份的管理等相关工作。

(2)鼓励教师和科研人员从事成果转化工作

鼓励高等院校科研人员兼职从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与成果转化,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工作,转让职务科技成果的收益主要用于改善科研条件和奖励科学技术人员。有条件的高校还可单独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对科技成果转化有突出贡献的教师及科研人员。

(3)将科技成果转化纳入人事考核评定指标

鼓励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在职称晋升上单独下达指标。对教师知识产权转化比例提出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在教职工考核和绩效发放上予以体现。

(4)改革职称评定考核制度

在职称推荐中,增加成果转让、成果服务及成果产业化等权重,并将科技成果是否成功转化作为该研究人员职称评聘定的重要依据。在年度考核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各单位、各部门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之,要加快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合理吸收国内外其它高校的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针对高校和企业实际,大力发展地方经济,实行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观念转变,进一步加强科技管理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优化转化环境、完善转化机制,积极稳妥地发展风险投资业和中介服务业,形成经济与科技的良性互动、企业与高校的良性互动、学校与科研人员的良性互动,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的良性互动。

参看文献:

[1] 陈国顺. 湖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D]. 湖北:华中农业大学,2006

[2] 徐鹏杰.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与启示[J]. 经济研究导刊,2010,(23): 239~241

[3] 钟鸣. 日本科技中介机构及其法律[J]. 全球科技经济望,1999,(5): 58~59

[4] 李玉清,许朗.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6,(4): 128~131

[5] 邱晓军.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与对策[J]. 理论学习―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1999,(6): 33~34

[6] 张孝远.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与对策[J]. 甘肃社会科学,2003,(3): 151~155

[7] 刘庆贤,陈善忠,黄为民.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难点及对策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03,25(2): 23~25

第8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绩效 激励机制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业绩。当前理论界对“业绩”的概念并未统一,“业绩”一词多在企业中使用。有学者认为业绩、绩效和效绩可以统一为业绩,业绩是指经过努力而完成的事业或建立的功劳,这一事业或功劳的取得包含着“做、执行、完成”过程中行为的效率和效果。作者认为对于高校教师具体来说,业绩指的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产生的教学成果、科研成果、学生的素质水平以及外部影响力等诸多能体现其教学效果和质量的代表性成绩。

业绩评价。国外学者对高校教师的业绩评价大多是以教师个人的工作成绩为中心进行的评价。国内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师绩效评价”是对教师角色活动现实的(已取得的)或潜在的(还未取得但有可能取得的)价值进行评价的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教师工作业绩评价”是指对进行教师评价的主体运用一定的方法、收集、整理关于评价客体的某些信息、资料,并用一定的客观标准和价值标准进行判断和评价。

作者认为高校教师的业绩评价是指高校管理者(领导层)根据特定目的,依据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一定时期内教师的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判断的过程。

激励。激励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创设满足职工各种需要的条件,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这一定义说明激励是通过影响人们的需要或动机来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的行为,有目的性的动态性的过程。

二、西南财经大学教师业绩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的评价指标

科研成果。科研成果的评价与奖励主要包括:一是教师发表科研论文、专著,主要考核依据为论文的影响因子,如是否被SCI、SSCI、CSCD等收录,是否是中文核心,被他引的次数等。英文期刊的评价依据国际公认的JCR《期刊引证分析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按照学科分类体系,根据收录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大小排序情况进行分级评价。中文期刊的评价依据采用CSSCI(2012-2013)版本。自然科学版为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与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联合开发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专著根据近六年内被SSCI、SCI 和CSSCI、CSCD期刊他引次数情况进行认定。二是承担的科研项目,指各级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级别主要依据课题的经费而定。纵向课题分为A级(50万及以上)、B1级(20至50万)、B2级(5至20万)。横向课题具体划分为A级(300至500万一般课题、500万至700万重点课题、700万以上重大课题)、B1级(100至300万)、B2级(50至100万)。三是科研成果奖励,主要依据是科研级别、科研质量、获奖级别等。

表1 论文奖励细则

外文A刊 外文B刊 《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经济研究》 其它中文A刊 中文B1刊

奖励金额 10万 5万 5万 2万 0.5万

表2 科研获奖奖励细则

教育教学成果。西南财经大学对教师教育教学的评定主要包括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奖励情况。主要包括本科教学质量、教师指导的学生获奖情况,教学成果的认定以正式批文和正式出版教材为准,并依据奖励或项目级别、影响程度而定。

表3 教育教学类成果奖励标准

社会服务成果。社会服务成果及奖励,主要包括被评教师在国内外的社会、学术团体、从事应用对策研究,如咨询报告、调研报告和政策建议等,再根据其成果的服务质量、级别等进行分层奖励。

三、结论

可以看出《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工作业绩评价及奖励暂行办法》中的评价体系是比较完善的,根据分类分层设计,各个方面都有较为清晰明确的规定,使人一目了然。考虑到暂行的新的评价方案与现行的旧方案同时并存,特设立了三年的过渡期,使所有的教师可以去更好的了解适应新方案。

但是这个评价体系侧重于考核教师的科研学术成果,忽略了教师个人素质、人才培养、教师评价反馈等方面,在教师教育教学方面,也没有提及教学过程的评价,比如说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教学工作量、教学方法等。

所以说,今后西南财经大学教师工作业绩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立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全面的考核教师绩效,避免只看学术而忽视其他,以更好的激励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第9篇:高校横向课题管理办法范文

“科研经费管理使用混乱,违规现象突出。”2014年7月,中央巡视组对复旦大学的点名批评,将“科研腐败”这个中国学术界经久不衰的话题,又推到了舆论的前台。这一话题的背景,是至2013年底,中国的科研经费已经位列世界第二。但与之相对,则是中国科协的相关报告显示,从全国来说,资金用于项目本身的比例仅40%。

一、科研腐败原因

行政化审批与中国式公关

近年来,国家向科研领域投入的经费逐年增加。《2012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社会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投入首次突破1万亿元。科技部调研室主任胥和平也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估计到2015年全国科技研发投入经费不会低于1.5万亿元。”

“经费跟着项目走”,这是圈内公开已久的“秘密”。

以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的规定,“基金管理机构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和专家提出的评审意见,决定予以资助的研究项目”。换句话说,申请人科研经费的取得是建立在科研项目通过审批的基础上的。

记者了解到,科研经费分为纵向科研经费和横向科研经费。纵向科研经费来源于财政拨款,是指从政府部门(包括政府背景的基金)获得的课题经费;横向科研经费则是指从企业、社会机构处获得的课题经费,主要是通过承接企业、社会科技项目、开展科研协作、转让科技成果、进行科技咨询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科研收入。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在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中,纵向课题、经费往往具有更大的含金量,比如,有的高校、科研机构评职称,明确要求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这种经费来自政府,代表政府对研究人员的某种“肯定”,学者获得课题,不仅是个人的“荣耀”,也是学校的办学业绩。

选哪种项目申报也是有学问的。北京某高校一位不愿具名的H教授告诉记者,高校教师申请经费的指向性比较明确,都比较偏爱于优先申请纵向经费。但纵向经费因有成熟的预算管理,劳务开支比较低,横向经费因此也并非一无是处,其价值往往在于“能搞到一笔钱”。国家科研经费的增加给科研项目的申请者带来了源源不断的资金动力,谁都想要“分得一杯羹”。于是如何能让申报的项目成功立项、通过审批,成为申请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跑关系”拉拢项目评审专家组成员的申请者不在少数。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曾对媒体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参加某项目评审会,周六下午刚接到通知,周日上午手机里就收到6个陌生人发来的短信:“请多关照”,“欢迎来我校做学术报告、考察交流”……华东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唐安国教授谈到,一些项目经费成为申请者行贿的来源,有的至少拿项目经费的10%“打点关节”,一般一个专家的回扣为项目申请费用的2%至5%。大部分科研项目要求申请者为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职务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人员,但也有一些项目的申请者可以是企业,如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申请者为了增加“命中”几率,开始向申报机构求助,这些机构通常承诺“专业指导包装”、“顺利通过”。

宿星(化名)是江苏常熟某企业管理咨询公司的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专门负责帮助企业申请高新项目。他告诉记者,在他经手申报的项目里,基本上都向科研经费的主管单位领导“打点了”,“我们一般都在申请经费里多写金额,等经费批下来了,多余的部分给领导送去”。在宿星看来,他们公司在申报方面“做得不错”得益于“送得出去”,他认为这是能申请到经费的“最大学问”。

投向不合理、报销有漏洞

“项目能不能通过,其实在申请的时候我们心里也差不多有数。经费批下来以后,怎么花也是个问题。通常批到的经费在项目结题时都有结束,很少有人会把剩余经费交回,因为如果剩余经费超过一定比例,会影响以后的资助额度。”H教授这样对记者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俞金尧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曾谈道:“现行科研经费管理,在项目立项时,一些环节设置过于死板太过强调预算执行力,也使科研人员在每年特定的时间中突击花钱,用虚假发票或虚构科研活动来报销未实际产生的科研经费,套取国家和集体财产。”依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自然科学基金委将项目资助经费拨至项目依托单位,项目负责人按资助批准通知的要求编写项目研究计划与经费预算,资助经费根据批准额度由项目依托单位向项目负责人逐年拨付。

项目依托单位,是指在自然科学基金委注册为依托单位的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机构和其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开展基础研究的公益性机构。依托单位的其中一项职责是跟踪基金资助项目的实施,监督基金资助经费的使用。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在资助范围内的经费包括研究经费、国际合作与交流经费、劳务费和管理费。这也是一般纵向科研经费资助的范围,但是这些资助范围尚不能周延项目中的一些必要支出。俞金尧认为,目前课题经费可以支出的项目不够开放,出国学术访问或参加国外学术会议的费用、从国外购买图书资料的费用等不能从课题费中支出,促使一些科研人员违规虚假报销课题费。

同时,他认为,科研人员在工作中的智力和体力付出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在项目经费中还不能提取相应的酬劳,让一些人打上了科研经费的主意。一名来自中科院化学所的博士张飞(化名)告诉记者:“每个人每月发的劳务费是有上限规定的,实际帮老师做课题的同学一般是三四个人,为了拿到更多的劳务费,我们会要来师弟师妹的银行卡号报给学校,把劳务费打到他们的卡里,然后取出来再交给老师。”

怎么“虚假报销课题费”?回答这一问题的

关键词 是“找发票”。

发票从何而来?张飞这样说:“有时候在买实验器材、复印资料的时候,开面额高于实际金额的发票,只要给卖家把税点的钱出了就行,他们也愿意。对于实在开不了发票的事项,就只能买发票了,我们一般是去离学校比较近的人大东门买,那里有很多抱小孩的妇女在卖发票。”记者实地调查发现,从地铁四号线的人民大学站地铁口到该校东门的路途中,地面上“刻章办证发票”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沿路抱小孩的妇女也很多,她们会对过往的行人吆喝:“办证吗?要发票吗?”记者找了一位年龄较大的妇女询问,她说,“放心,我的发票绝对真,我每天都在这,有假你来找我,找我办发票的学生可多了。你要什么发票都能开,开一张500元,想写多少面额都行。”有了这些“职业开票人员”的存在,对于找发票的学生来说“省了不少劲”。实践中,“找发票报销套经费”是通常路径,也有一些项目负责人“偷梁换柱搞经费”。H教授透露:“一些既有横向课题又有纵向课题的老师,他们会利用这种优势‘偷梁换柱’,比如在纵向课题中编制虚假合同报销横向课题的设备购买费用,在横向课题中列支纵向课题的劳务费。”

二、乱象如何治理

谁该来为科研乱象负责?

高级知识分子确实应该为我国科研经费的流失承担一定的责任,不过责任却不全在他们,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目前在很多大学的教师基本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但他们的工资基本都在几千元,大学普遍都是在大城市,而几千元的工资在大城市生活显然并不容易。所以老师们选择的挣钱的方式大多数都是申请科研项目,然后通过科研经费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活;并且申请科研项目也是职位晋升的通道,这就逼得他们不申请也得申请了。有时候要使用经费,但填报项目上却有严格的规定,因此他们只有想一些其他的办法了。只是这些办法是不符合规定的。

我国的很多管理方式都是采用的行政管理的方式,比如学校、事业单位、公司等等,但实际上很多地方并不适合行政化的管理方式,就比如科研经费,科研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一个确定未知的可能性的过程,也许在今天的研究中我发现了什么,明天就需要展开新的研究课题,这些都是未知的,但科研经费的管理却要严格填写《项目预算表》,并且还是事先的,人如果能预知未来那他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了,填写《项目预算表》明显是逼着科研者作假的,这样反倒给一些只为套取科研经费的人提供了便利。

科研经费乱象不仅仅是高级知识分子贪得无厌的责任,也不只是管理机构管理过于严格的责任,而是在顶层设计上存在一些漏洞,而要弥补这些漏洞仅靠高校教师或经费管理机构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在顶层设计时将科研机构的管理方式设计得更加完善,既要“严格管理”又要激发“科研活力”才是遏制科研经费乱象的根本。(《荆楚网》)

呼唤分类统筹和顶层设计

一条鱼病了,可能是鱼的问题;生病的鱼越来越多,那就是水的问题。

教育部将2013年确定为“教育经费管理年”,组织75所部直属高校开展科研经费管理自查自纠,自查发现1377个项目存在违规问题,涉及资金3693.9万元。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郭大成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我国科研经费的间接成本机制,并制定专门针对我国大学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的制度。2011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布《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对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有关规定进行了调整,重新将课题经费分成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

《通知》的出台在完善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方面实现了突破,对承担单位消耗的间接成本予以补偿,规定增加绩效支出也使工作一线的科研人员能获得相应的补偿。但有学者认为,科研经费间接成本适用范围仅限于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并未考虑科研机构的类型与特点,绩效支出由于国企受年薪制、事业单位受工资总额限制,部分单位将绩效支出弥补事业经费不足,导致无法发挥绩效支出对一线科研人员的激励作用。

从近年来的科研经费贪污案件看,有机会在项目中“占得便宜”的项目负责人往往都是有一定学术地位的专家。那些在教育科研一线的讲师,即便项目申请到了经费,也有尝不尽的“苦衷”。上海交通大学一名讲师就曾在其微博中写道,“每天忙到半夜2点睡觉,拿的是三千多每月基本工资;好不容易申报成功的课题,科研经费还要经过学校学院的双重克扣,要用经费买台电脑都要经过异常繁琐的层层审批,不得不妥协从学校物资处高价买人5年前的过时机型”。

这种学术待遇的不平衡亦是普遍现象。郭大成认为,从现行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讲,片面强调课题负责人负责制的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科研人员与所从事科研劳动之间的关系,使得本应从科研工作中获取报酬、体现劳动价值的劳动与收获之间的自然关系被人为剥离。异曲同工,俞金尧也呼吁,从制度上认可科研工作的特殊性。在科研经费申请成功后,其用途应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科研经费实际支出,另一部分作为“智力补偿费”发放给科研人员。熊丙奇认为,改善科研经费乱象,从根本上政府部门必须转变管理方式,退出行政评价,让位于学术评价。不应该把项目、课题作为评价学术成就的指标,应通过完善年薪制,切割研究人员薪酬与课题经费的关系。

提高科研人员待遇的呼声很高,改革科研经费的配置领域也倍受关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张晓强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发改委将“积极研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企业的比例的措施”。张晓强谈到,目前中国财政科技支出给企业的仅占15%,发达国家达30%以上。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低,大量的科研成果不能转化为应用技术,应加快构建“由企业牵头,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支撑,各类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