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市场规模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市场规模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场规模研究

第1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网民规模 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 网民覆盖人数比例 市场占有率 回归分析

引言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逐年增长,电子商务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更加显现;电商网络零售市场规模的逐年增长使得电商主体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由此“十二五”规划把发展电子商务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作为政府,如何在既有经济技术条件下促进消费,提升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是经济问题研究的重点,也是政府决策的核心问题;电商企业是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中的主力军,提升电商企业的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就是提升整个国家的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作为电商企业,如何科学预测电商网络零售市场容量,分析自身市场地位,制定市场发展的合理决策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根据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学科相关理论知识,我们知道网民规模的增长有助于促进网络零售交易额的增长,企业网站点击率的提升有助于企业销售额和市场占有率的提升,但具体量化关系缺乏解释。本文针对以上问题从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和电商企业市场占有率两个角度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测和决策模型,明确了各经济指标之间的量化关系,对政府和电商企业的科学合理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学者任丽丽、陆秋君(2013)在基于模糊线性回归的电子商务交易额预测中基于Coppi等的研究,对电子商务交易额数据为因变量进行预测,选取对电子商务交易额影响较显著的网民数、CN域名数、网站数、国际出口带宽四个指标为自变量建立回归方程,从清晰输入、模糊输出角度出发,讨论回归模型的结构,考察对电子商务交易额的拟合预测。李荣霞(2006)在网络环境对我国电子商务影响的定量分析中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网民数和电子商务交易额之间建立了统计模型。纵观国内外相关研究,关于网民规模与网络购物用户规模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较少,对电商企业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与电商平台网民覆盖的比例的研究也仅仅停留在理论研究的范畴,并没有对其进行量化实证研究,本文利用回归分析对以上两种关系做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量化和考证了各个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印证了经济理论的科学性。

网络零售概述

(一)网络零售的定义

网上零售是企业或个体指借助B2C网站或C2C平台向个人或家庭提品或服务的销售行为。网络零售包括所有针对终端顾客的电子商务活动,这里的顾客主要指普通的个人或普通的家庭,并不包括生产性顾客(谢人强、田娴,2010),所以可以认为网络零售就是指借助互联网向个人消费者零售商品或服务(李永发,2013)。

(二)网络零售市场相关理论基础

基于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可以知道,网络零售市场规模受网民规模以及购物网民规模的影响,同时也与企业的市场规模有关。网络规模增大,购物网民规模也会增大,网络零售市场的规模就会变大;同时在电商企业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各个电商企业的网络零售规模增大,整个社会的网络零售规模也会随之增大,网络零售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也会变大。为了进一步明确这些理论描述的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利用回归分析法对上述经济变量进行进一步分析。

我国网络零售交易规模发展现状

(一)网络零售规模逐年增加

根据表1数据,2012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1.3万亿元,2013年达1.9万亿元,同比增长46.2%。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逐年增长。剔除掉2007年以前的不平稳数据,以2007年作为基年即自变量时间x=1,用Excel做简单回归分析得到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随时间变化的二次方程为:y=0.0525x2- 0.1281x+0.1502,R2=0.997,拟合度较好,根据方程推测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约为2.48万亿。

(二)网络购物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逐年增加

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例是衡量电商企业对消费促进作用的重要指标。根据表1数据显示,2005-2014年我国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即网络购物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随时间逐年增长,用Excel软件进行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增长关系方程:y=0.0013x2- 0.003x+0.0038,拟合度R2= 0.9973,拟合较好,y代表网络购物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x代表时间年,以2005年为基年即第一年,后续年份按照自然数顺序逐次类推。可见电商对社会消费的促进作用逐年增强。

(三)网络零售交易额与购物网民规模相关分析

通过Excel软件对表1中2005-2013年购物网民规模与网络零售交易额数据绘制直方图。从图1可以看出,购物网民规模与网络零售交易额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

分别建立它们的变量,令y=网络零售交易额(万亿),x=购物网民规模(亿人),用Spss20.0首先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两变量之间的Pearson Correlation为0.972,sig为0.000,显然相关。进行曲线回归分析:通过幂函数回归分析,发现其R2为 0.995,非常接近于1,拟合度较好,方差sig为0.000。各估计参数显著性如表2所示,各项分析指标满足回归分析要求。

根据表2,网络零售交易规模与网民规模之间的关系可用方程:lny= ln0.21+ 2.006 lnx,其方程曲线如图2所示,根据图2可发现网络交易规模的增长要远快于网民规模,网民规模的增长对促进网络零售交易规模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互联网发展现状

(一)网民人数和网络购物人数逐年增长

1.我国网民规模持续增长。根据表1数据,2005-2013年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举措的推进和城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互联网普及率(网民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逐年上升,网民规模也逐年增长。 2013年我国网民规模61758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提升到了45.4%。

因为表1中2009年以前的网民发展趋势不平稳,所以剔除掉,用Excel对2009-2013年的数据进行简单回归分析,得出网民规模的预测方程:y = -316.71x2 + 7638.9x + 31287,拟合度R2 = 0.9988,拟合较好,y代表网民规模,x代表时间年,以2009年为基年即第一年,后续年份按照自然数顺序逐次类推预计2014年我国网民人数约65719万人。

2.网络购物用户规模逐年攀升。随着我国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商务应用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快捷方便、不受地域限制,选择范围广,方便快捷的特点深入人心,加之支付、物流等网络购物环境日趋完善与成熟和电子商务企业众多的促销活动的吸引,网络购物已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万千消费者购买产品的首选消费方式,网购不再是年轻人的专属,越来越多的大龄网民也加入到了网络购物这个大群体中。

根据表1数据显示,我国网络使用率(网络购物的人数占总网民人数的比率)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了48.9%,相比2012年增长6个百分点。购物网民数量达到了30189万人,这表明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动力基础网络购物用户规模正在不断壮大。

(二)网民规模与网络购物人数的相关性分析

用Excel软件对表1中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和网民规模数据绘制直方图,如图3所示。可看出网络购物用户人数和网民规模之间存在相关性。设变量Y代表网络年购物人数(万人),变量X代表年网民人数(万人),用spss20.0进行相关性分析,两者之间的Pearson Correlation为0.967,sig为0.000,相关性较为显著。通过二次曲线回归分析发现其R2为0.998,非常接近于1,sig为0.000,拟合度比较高。所以选择了该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根据分析结果,其方程为:

Y=4091.497-0.197X+ 0.000009906X2

用spss20.0绘制的该模型方程图,如图4所示。从图4可看出,该方程的拟合情况较好。证明该模型方程可大致反映网络购物用户和网民规模之间的关系,可见随着网民规模的增加,网络购物用户的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B2C企业网络零售市场占有率与电商平台相关性分析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中B2C交易规模达6500亿元,在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的比重达到35.1%,较2012年的29.6%增长了5.5个百分点。从增速来看,B2C市场增长迅猛,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B2C市场增长68.4%,远高于C2C市场30.9%的增速。随着竞争的加剧,个人网商在质量、服务、信誉方面的缺陷,将会使其市场份额逐渐降低,甚至淘汰出局,加之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将会加入B2C电商群体的行列,B2C市场将继续成为网络购物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预计到2017年,B2C在整体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中的比重将超过C2C,达到52.4%(张向丽,2014)。

可见电商企业市场零售额是整个网络零售市场交易额的主力,研究B2C电商企业市场零售额对研究整个电商市场具有指导意义,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和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获得表4 的数据。用Excel绘制相关数据折线图,如图5所示。

从图5发现B2C购物网站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分别与总覆盖人数比例和日均覆盖人数比例呈线性相关状态,建立它们对应的变量,根据spss20.0进行Pearson Correlation分析,B2C企业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与总覆盖人数比例以及日均覆盖人数比例的相关性数据分别为:0.978、0.971.显著性均为0.000,可见变量之间明显相关,结合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与总覆盖人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如表5所示。

根据回归分析结果,sig值都小于0.05,所以满足模型方程:

B2C企业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 0.779*网站总覆盖人数比例-0.133

另外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与日均覆盖人数比例之间的关系因常数项T值显著性检验sig=0.451,大于0.05,不能通过而被放弃,这点与前面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应。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与总覆盖人数比例之间呈正相关关系,B2C电商要尽可能通过各种方法提高购物网站总覆盖人数比例才能提高网络购物交易市场份额占比。B2C电商的用户占有率决定了其市场占有率。

预测模型总结及相关建议

(一)预测模型总结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得出如下三个主要经济模型:

模型一:lny= ln0.21+2.006 lnx

{y=网络零售交易额(万亿),x=购物网民规模(亿人)}

模型二:Y=4091.497-0.197X+ 0.000009906X2

{Y=购物网民规模(万人),X=网民规模(万人)}

第2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家庭农场;规模经营;适度规模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200

1引言

家庭农场的概念是在2013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被正式提出,并明确指出在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家庭农场将是主要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即主要劳动力来自家庭成员,主要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的生产经营,取得的农业收入是其家庭收入主要来源的一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2012年年底,我国家庭农场已发展到877万个[1]。尽管其发展势头强劲,但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农民而言,家庭农场仍是一个新鲜事物。本文则有针对性地对国内外关于家庭农场规模效应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希望能对各地实践和家庭农场的良性发展有所帮助。

2适度规模经营

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经营,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大背景下,选择能够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最高资源利用率的规模效益最佳点。由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农业生产要想取得最佳效益,就必须先让土地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国内外关于农业规模效应的研究多从土地规模入手,研究其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3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

31国外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研究

311农业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呈负相关关系

1962年Sen提出,在印度扩大农场规模,农业综合效率即全要素生产率是提高的,但单产却是下降的,呈现出“IR 关系”。Roumasset在对俄罗斯、印度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农业发展进行研究时发现农业的规模经营不能使农业生产力得以提高,二者呈反向关系。NSRandhause以印度200个农场为例,得出农场规模显著负相关于土地生产率的结论。Berry & Cline、Carter、Heltberg通过调查巴西、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家庭农户,得出规模与效益负相关。

312农业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呈正相关关系

1964年Sen首先对自己提出质疑。1968年Rudra修正了 Sen 之前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肯定了 Sen 的怀疑。Enke在研究秘鲁、泰国、孟加拉国等国的农场时发现随着规模扩大,生产效率会得以提高。Ngwainmbi和Deolalikar认为在技术水平较高的条件下两者是正向关系。

313农业规模与农业生产效率存在着其他关系

Seckler研究认为,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或负相关。Helmberger总结二者为“U”形关系[2]。瑞丁杰等在研究菲律宾的农地规模和农业产出效率之间的关系时也得出二者不是绝对的正向或反向关系。

314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才更有效率

Hall和Le Veen发现在加利福尼亚中等规模农场最节约成本。Anne Booth和RMSundrum认为只有适度的经营规模对应着最高单产。Herdt发现047 hm2是孟加拉国家庭农场的最优规模。而在Hoque的研究中,283 hm2是孟加拉国农场经营的最佳规模。

32国内家庭农场的规模效应研究

近几年,国内不少学者也投身于对家庭农场适度规模的研究中,力求为农业实践提供理论依据。但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跨度大,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影响了相关研究的普适性。

321定性研究层面

中国学者多数是站在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经营能实现最佳效益,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这一立场上的。朱立志指出不能片面追求大规模家庭农场。李应中发现规模扩大和经济效益间不是绝对正相关。万宝瑞也强调家庭农场应采取适度规模,以避免大规模的粗放经营和小规模的生产要素闲置浪费。黄祖辉提出土地实现规模化经营对粮食种植类的大宗型家庭农场比较重要。伍开群提倡不雇工时的规模最适合。朱启臻和黄建新等人为家庭农场的规模设定了上、下限。朱启臻设定下限为刚好满足家庭消费时的收入需求,上限为其他因素一定时,使家庭劳动力发挥出最大潜能的界限;黄建新等将其下限设定为农户收入与打工收入相当时的规模,而上限设定为亩均收益最大时对应的经营规模。此外,郑风田认为在土地流转比例地区差异性较大的情况下,因地制宜是确定家庭农场规模的关键。马跃提出应把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作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衡量指标,并指出“度”要随着条件的变化而调整。

322定量研究层面

党国英在对平原地区的家庭农场进行分析时提到,大田作物类种植20 hm2效益最好,而蔬菜类的种植面积不宜超过2 hm2。曹东勃提出667~20 hm2是平原地区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所能承受的劳动强度范围。刘维佳认为辽宁地区传统阶段的家庭农场面积在667 hm2以内效益最好;农业机械化初级阶段的家庭农场,规模应控制在667~6667 hm2为宜;进入农业机械化较高阶段,6667~200 hm2为最适规模。于作富等提出黑龙江地区平均规模为1232 hm2的家庭农场经营效果最佳。农业部提出在北方一年一熟地区,667 hm2为适度规模,而在南方一年两熟地区最适规模为333 hm2。顾海英提出在南方粮食生a型家庭农场经营规模应在10~15 hm2;蔬菜类家庭农场应在1 hm2左右;而园艺类农场把控在10~15 hm2较好。

张晓萍等认为浙江嘉兴海盐县的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应以667~2667 hm2为标准,而蔬果和养殖类家庭农场以2~667 hm2为标准。罗艳研究安徽省金安区家庭农场时发现,840 hm2为合理规模。冯昕测算出虎林市家庭农场应把规模控制在11333~12667 hm2。黄新建等以江西省水稻种植类家庭农场为例,提出473~1000 hm2为当地适度规模。高阔等[3]调查发现鄱阳湖水稻种植类家庭农场在779 hm2生产效率值最大。张祖桥认为荆州市大田水稻种植类家庭农场的经营规模在1333~3333 hm2区间,农业生产是有效率的。白士天等探讨出14~36 hm2是延边州水稻种植类家庭农场的适度规模。韩苏等通过对浙江省果蔬种植类家庭农场分析得出:小规模的经营面积在133~2 hm2综合效率值最高;中等规模的在467~667 hm2或8~10 hm2效率最高,大规模的则在2667~3333 hm2。王玲娜等测算出1516 hm2为浙江省果品种植类家庭农场的最适规模。

4研究述评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不同时点、地区和种植结构的家庭农场,甚至不同的测算方法其最适规模是不一样的。要确定合适的“规模度”就要综合考量各类因素,既要与当地经济社会条件、劳动力转移情况相适应,又要与农业机械化程度、经营内容、技术水平等相协调。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希望能为各地实践提供参考。各地可通过环境等因素的差异性分析,适当调整其最适规模,实现规模经济,从而避免因标准失当破坏了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机制,动摇了农村的稳定局面,阻碍了“三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骆乐从国外农业经济DEA的应用谈我国家庭农场经营效益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5(1):360-362

第3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瓦斯超限 运移规律 数值模拟

综放工作面开采强度大、生产集中,使采煤工作面瓦斯涌出表现出了强度高、数量大和极不均衡等特点,同时综放工作面由于采高较大、走向长度较长、推进速度较快,因而往往形成较大面积的采空区,在顶板周期来压时,常造成工作面及其回风流瓦斯超限,对安全生产构成了极大威胁。本文通过对工作面及其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为矿上采取有效的瓦斯治理措施提供依据,使综放工作面充分发挥其优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产高效。

一、矿井概况

新阳井田以山西组、太原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南部采区开 采 太 原 组 9-10-11#煤,煤层总厚度平均10.25米,煤层结构为1.71(0.64)7.90,属复杂结构煤层,稳定可采,煤种为瘦煤。新114工作面地质构造简单,为一向斜构造区,其产状为走向由南西变为南东,倾向由南东变为北东,工作面走向长1465m,工作面倾斜长200m,工作面平均推进速度2~4m/d,顶板管理采用全部垮落法。

二、采场瓦斯运移规律分析

1.U型通风工作面倾斜方向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工作面瓦斯浓度沿倾斜方向变化规律是:采面瓦斯浓度从进风侧至回风侧逐渐增大。进风侧到采面中部范围内瓦斯浓度变化不大;采面中部到回风上隅角瓦斯浓度增加较快,尤其是靠近回风侧40m范围内瓦斯浓度较高,上隅角和回风巷则成为整个工作面的高瓦斯浓度区域。

2.U型通风采空区瓦斯浓度分布规律

瓦斯从下隅角往其采空区对角浓度逐渐升高,离工作面越远浓度越大,越靠近回风侧浓度越大。在回风侧采空区深部和废弃回风巷附近的采空区形成一个高浓度瓦斯区,此区域也成为治理瓦斯工作中采空区瓦斯抽放的理想地点。

3.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的有两个区域

分析模拟结果可以发现工作面可能发生瓦斯积聚的有两个区域:

3.1工作面上隅角附近

此区域为U型通风一源一汇形式的最大弊端,特别是周期性的顶板移动时,容易造成上隅角瓦斯超限。实测数据表明,该综放面瓦斯绝对和相对涌出量分别比周期来压前增加了44% 和54%,来压期间,工作面上部6~8m 范围瓦斯浓度达1.2%,即上隅角瓦斯超限。下面从模拟的结果中分析上隅角积聚的原因。其瓦斯集聚的原因为:

3.1.1回风上隅角附近是整个采场的漏风汇,在采空区漏风流的对流扩散作用下,采空区内瓦斯不断地经由此处流出,使上隅角瓦斯浓度明显高于工作面其它部分。

3.1.2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采空区靠近上隅角附近有一个低压中心,在此区域附近的气体流动速度慢,风流紊动作用小、漏风流与煤体的对流传质系数小,导致采空区和煤壁涌出的大量高浓度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使高浓度瓦斯在上隅角循环运动聚集在涡流区中,形成上隅角局部瓦斯集聚。这是上隅角瓦斯集聚的主要原因之一

3.2采煤机附近和支架后部区域

本次模拟的是均匀释放瓦斯,但是在实际中采煤机采煤和支架放煤都是相对集中的。在采煤和放煤过程中,采煤机、支架后部区域会有瓦斯的集中涌出,对整个采面来说,表现为瓦斯涌出的不均衡性。

三、结论

通过以上瓦斯运移规律研究,可总结如下瓦斯治理方法:

1.在U型通风下,在煤层瓦斯含量不是很高,但回风巷或上隅角瓦斯偶有超限时,可通过均压通风或上下隅角吊挂风帘堵漏等措施,即可满足要求。对于局部的瓦斯超限,则可通过增加局部通风设备,稀释风流加以解决。

2.在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且U型通风已经不能满足通风要求时,视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程度,可选用不同的通风系统。当煤层自然发火危险性较低时,可采用U+L型、Y型通风系统;自然发火危险性较高时,U+I型通过适当的尾巷负压调节,可以达到既降低采空区自然发火危险性又保证回风巷和上隅角瓦斯不超限的效果。

3.以上方法本质上都是通过风排瓦斯解决超限问题,但对于高瓦斯工作面来说,采用综合的瓦斯抽采方法是最理想的治理瓦斯超限的手段。根据很多矿的综放面抽采经验,在正常回采期,瓦斯抽采率可达到80~90%,再搭配合理的通风系统,瓦斯超限可以从本质上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丁广骧.矿井大气与瓦斯三维流动[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6: 77-80.

[2]周世宁.瓦斯在煤层中流动的机理[J].煤炭学报,1990,15(1) :15-24.

第4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演非常规突发事件;基元;能力分配;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F123.16;C931 [文献标识码] A ?眼文章编号 1673-0461(2012)07-0024-05

一、引 言

非常规突发事件是指前兆不充分,具有明显的复杂性特征和潜在次生衍生危害,破坏性严重,采用常规管理方式难以应对处置的突发事件[1]。近年来,我国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频繁:2003年SARS蔓延;2005年禽流感发作;2008年发生震惊世界的特级“汶川”大地震; 2009年HINI流感遍布全球;2010年发生“玉树”地震及大连油管爆炸事故等等都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的正常生活。2007年1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法》,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将突发公共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2]。根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概念可知,各类事件都具有发生突然、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大等特点,因此需要及时进行处置。并且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发生并非单一,经常伴有次生和衍生灾害的发生,如2005年吉林石化分公司的爆炸产生的事故发展成为污染松花江的环境污染事故,最后影响到俄罗斯,成为跨国环境污染事故[3];2008年5月12日汶川强烈地震使山体崩塌,形成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等。这些事件影响效果也不亚于源事件,也应密切关注。

近年来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研究越来越多,无论从理论角度还是从实践的角度都有了一些成果,Merle Jacob[4]研究表明,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发生机理的认知将极大地影响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控制效率,认识其次生、衍生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也将有助于我们构建有效的应急管理模式。文献[5]认为应急响应在连续时间线上由三个不同的阶段组成,分别是:事件发生前的准备阶段,包括为事件发生所做的计划、培训等;事件发生时的处置阶段,主要指经过响应对突发事件进行消减直至消灭;事件发生后的整理工作,包括整理文件资料、重建修复等工作。Rui Chen等人认为在每个阶段的生命周期都包含五个要素:工作流、资源、信息、决策和响应。在实施过程中,资源的有效合理的分配对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处置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应急管理中经典的资源选址研究包括P-median、P-center问题[6]和覆盖问题[7],主要集中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救护车的选址或交通遇到困难时的路径选择问题,在此之后,又有很多学者将模型进行改善,使之能更有效的应对非常规突发事件。国外学者Sheral,i H.D.[8]针对同一个服务区内可能会同时出现两起或多起突发事件从而造成应急设施不能满足救助需求的情况提出了“救助的机会成本”概念,并在此概念基础上建立了救助车辆布局模型以实现“机会成本最小”;Jamil[9]等人综合运用排队论建立了考虑时间分布的资源布局模型。在流程模型方面,Sunjae Lee[10]等人提出了一种状态驱动法(state-driven approach),将面向服务的业务流程与业务规则合并, 是对BPEL4WS(Business Process Execution Language for Web Services)流程的一种补充。Petia Wohed[11]等人研究了UML(Unified Modelling Language)控制流程的基本模式,并将其与YAWL (Yet Another Workflow Language)进行比较等。考虑到处置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时效性和动态性,本文将基于能力的分配(Capability Based Allocation)模式[12]融入到多事件实施应对流程中,建立基于能力分配的多非常规突发事件实施流程模型,从而达到处置时间缩短、降低成本的目的。

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对实施应对的活动基元进行描述,建立相关活动要素基元模型并识别其关联关系;第二部分将基于能力分配的思想引入非常规突发事件应对活动中建立非常规突发事件基元实施流程模型;第三部分用实例对该流程进行分析,证明其可行性;第四部分对文章加以总结。

二、相关活动要素形式化描述

1. 人员分配过程涉及的活动要素

在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实施流程中包括几个关键活动要素:到达、分配、执行、完成、退出。见图1:

图1 突发事件应对过程图

在执行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也可能导致行动的中止或失败,见图2:

图2 补充的突发事件应对过程图

2. 相关活动要素基元描述

基元[13]是指系统中不可再分的,最小的独立的实体。在应急管理领域中,活动基元用来表示应急救援实施过程中能够实现一定活动目标或达到一定目的,能够改变客观事物系统的状态,在管理范畴意义下不可再分、不变的最小活动单元。在非常规突发事件中经常伴有次生和衍生灾害,因此本文将分配活动基元用如下三元组表示为:

Kij=(Nij,Sij,Oij)

第5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 急诊;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

作者单位:250200 山东省章丘市人民医院急诊心内科 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对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以其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高、复发缺血事件低、效果确实、合并症少等特点在各大医院广泛开展。常规介入治疗是由门诊或急诊科接收患者,收心内科启动,但耗时较长。本研究中由有资质的的急诊科心血管医生直接启动导管室行PCI,并与常规治疗模式进行对照,对其临床效果作初步的探讨与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07年1月至2009年9月的急诊AMI患者共236例,就诊时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129人,男78例,女51例,对照组107例,男65例,女42例。研究组由急诊心血管医生启动,联系导管室,行急诊PCI术;对照组由接诊医生联系病房医生,以急诊病房导管室的模式启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及心肌梗死部位无差别。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嚼服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1],氟伐他汀40 mg[2]。由鞘管内注入肝素10000U,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心肌梗死罪犯血管,球囊扩张后置入雷帕霉素洗脱支架。术后常规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阿司匹林100 mg/d长期服用,氯吡格雷75 mg/d服一年,氟伐他汀40 mg/d至少一年。首先,观察近期(住院期间)两组疗效的差异,12个月后随访,观察有无典型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检查,观察有无缺血性STT变化;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梗死部位心肌厚度及LVEF。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 χ2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从就诊到应用球囊开通IRA的时间(进门球囊时间,doortoballoon time, DBT)为3917±853 min,对照组为9113±2568 min,两组有明显差异(P

表1 两组患者近期(住院期间)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

(n=129) 对照组

(n=107)

罪犯血管开通 125 97 P>005

TIMI3级血流 118 86 P

LVEF 058±012 492±011 P

心源性死亡 3 4 P>005

平均住院天数 61±16 87±21 P

表2 两组患者发病12个月时随访结果

研究组

(n=129) 对照组

(n=107)

再发心肌缺血 4 11 P

再发心肌梗死 5 7 P>005

心源性死亡 3 9 P

室壁瘤或室壁变薄 6 13 P

LVEF 063±013 051±011 P

3 讨论

尽早开通IRA,使心肌得到有效灌注,能够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和明显改善患者预后。急诊PCI血管开通的越早,患者的获益就越大,这就要求尽可能缩短心肌梗死患者血运重建前的等待时间。而我国医院现有的体制多为急诊室病房导管室模式,病房心内科医生根据病情通知导管室行急诊PCI,在此过程中造成了患者诊治的延迟,使DBT延长。我院尝试应用绿色通道模式,急诊科制定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制定急性心肌梗死诊疗常规流程,设立专门的急诊心血管介入医师, AMI患者来院后,直接由急诊心血管医师接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直接送往导管室行急诊PCI术,节省了不必要的会诊时间,使 DBT明显缩短。 初步研究我们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尽管研究组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无明显提高,但缩短DBT可以更容易达到TIMI3级血流,住院期间心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因为血管开通更及时、更理想,损伤和坏死心肌少,进一步缩短了住院时间。1年后随访可以看到,研究组再发心肌缺血的比例和心源性死亡的比例明显降低;而且因为当初开通血管及时、完善,心室重构轻,明显降低了心室重构的发生,也更好的维持了远期心脏功能。提高患者对AMI的认知,尽量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同时提高急诊室医护人员的诊治水平,决定了患者能否得到及时、合理的诊治;而改变医院运行模式,减少诊治过程中不必要的时间耗费成为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

参 考 文 献

第6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根据艾瑞咨询即将的《2009-2010年中国数字音乐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8.2%,与08年相比增速略有下降;09年后,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将持续平缓增长态势,2011年整个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元。艾瑞咨询分析认为,受行业环境影响,中国数字音乐市场将进入新一轮的调整期,但整个数字音乐市场规模仍将在调整中平稳增长。

0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17.9亿元,增速略有下降

艾瑞咨询最新研究显示,2009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17.9亿元,同比增长8.2%;与08年相比,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的增长速度略有下降。艾瑞研究发现,无线音乐收入占到整个数字音乐市场收入的90%以上;2009年,无线音乐收入增速放缓直接导致整个数字音乐市场增速的下降。一方面原有的主要无线音乐业务进行成熟期,增速放缓;另一方面,电信运营商出于3G业务竞争的需要,加强无线音乐业务的规范和管理,将挤压无线音乐服务商(即SP)的收入。

多因素作用,数字音乐市场调整中平稳增长

艾瑞咨询研究数据显示,与09年相比,2010-2011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呈现平稳增长态势,2011年中国数字音乐市场规模将达到21.5亿元。艾瑞分析认为,未来两年数字音乐市场规模的增长主要有下列因素作保障。

用户使用在线音乐内容习惯的养成

九成以上的用户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音乐内容,远高于传统的CD、磁带和新兴的移动互联网渠道的用户使用比例。用户对在线音乐服务的强烈需求,使得在线音乐服务商能够通过提供音乐服务获取直接用户付费、广告收入等直接或间接得收益。

无线音乐服务的潜在用户规模巨大

手机用户、尤其是手机网民都是无线音乐服务最为主要的用户。目前,中国市场上手机网民的用户规模不断增加。2008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达6.4亿,比2007年增长17.2%.2009年,中国的手机用户规模继续增长;截止2009年第二季度,我国的手机用户已达到6.9亿人,预计年增长率超过10%.与此同时,2008年我国的手机网民也已超过1亿,规模也在高速增长。

电信运营商重视无线音乐业务的发展

2009年中国移动加强中央音乐平台管理,中国电信推出“爱音乐”平台,并与手机市场厂商合作推出音乐手机,中国联通也推出手机音乐业务。随着3G业务竞争的展开,无线音乐成为三大运营商发力的重点。

第7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宏观调控;市场规模;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7)04 ― 0077 ― 03

一、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发展现状

房地产行业是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具有很强的联动效应,房地产业的规模扩张,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但当房地产业过度扩张致使市场过热时,可能会导致投资过度集中,房价迅速攀升。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我国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从2000年的4984.05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95978.85亿元,15年间增长了近20倍,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1.79%。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房地产业的发展需要建立在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基础上。当市场规模的过度发展导致房价过高时,政府需要采取措施加以限制,消解投资过热的现象,使房价水平回落到合理区间。本文从政策作用机制角度出发,分析我国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规模的调控影响,根据实证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影响房地产市场规模因素的文献综述

目前对影响房地产市场规模因素的研究主要侧重房地产市场规模与地区人口发展的关系,房地产市场规模与城市化的关系,房地产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等方面。

在房地产市场规模与地区人口发展因素方面,龙奋杰、吴公牛2003)利用我国31个大中城市2000年末的数据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证明直接影响房地产投资的人口因素中暂住人口对房地产投资的重要影响〔1〕。何薇、章恒全(2014)选取经济、社会、政策机制等三方面的驱动因素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证实人口发展对房地产投资存在显著的驱动作用〔2〕。

在房地产市场规模与城市化因素方面,赵朋(2006)从理论上分析了房地产投资增长的两种效应对城市化水平影响,并通过一般均衡模型证实了房地产投资与城市化的正相关关系〔3〕。张立新、秦俊武等(2014)利用1998-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层面上,其他影响因素一定时,空间城市化和资本城市化对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影响远大于人口城市化〔4〕。

在房地产市场规模与经济增长因素方面,黄忠华、吴次芳等(2008)采用1997-2006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证明全国及区域层面房地产投资能够引起经济增长,并且相互影响〔5〕。潘涛、李敏等(2015)利用2000-2011年全国31个省市财政支出、房地产投资和经济增长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6〕。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发展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从我国产业发展的环境来说,政府宏观调控不可忽视。要全面总结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影响因素,则需要结合对政府宏观调控作用的分析。

三、房地产市场规模主要政策作用机制

政府应对房地产规模过度扩张时,主要运用金融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手段,调节相关的市场需求状况、土地获取渠道、资金融通渠道,将行业的投资发展速度维持在合理程度,保证房地产行业的产品及价格能够贴合民生需求。

在市场需求状况中,购房者的需求受信贷税率等政策调控的影响。政府可以通过金融政策对个人住房贷款的投放量和额度进行调节,调控房地产企业的回笼资金量,影响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规模。在税收政策方面,政府通过实行差别化税率,放宽首套房征税额度,提高二套房等的征税额度,以此挤出投机性需求。购房者消费资金是房地产企业后续运转资金的重要来源,通过政策调节购房者需求,可以起到控制房地产企业开发投资规模的作用。

在土地获取渠道,一般有“招拍挂”的方式〔7〕。为防止大型房地产企业过度囤积土地,政府通过调控土地供应量、用地途径,抑制土地储备过热。另外,房地产开发企业还会通过兼并重组来扩充土地占有量,实现规模化扩张。针对这种情况,政府通过制定并购重组规范来调控房地产行业的并购行为,合理分配土地资源。

在资金融通渠道,房地产企业融资主要来自银行贷款。一方面,政府运用信贷政策调整银行贷款利率、额度,调节整体融资环境,使房地产行业的融资规模合理化,防止资本过于集聚在房地产行业;另一方面,加强对融资来源的监管,限制非法渠道的资金进入房地产业融资范围,保证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

四、多重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市场规模的实证分析

结合上文,我国政府为实现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宏观调控目标,运用了税收、土地、金融等主要政策对房地a业的投资规模和发展规划进行引导性调控,保证房地产业市场规模的合理发展。接下来对政策影响房地产业市场规模的效果进行实证分析。

(一)变量数据的选取及单位根检验

本文收集了2007年到2015年的全国性季度数据,原始数据均源自中国建设银行网站以及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本文采用Eviews 8.0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8〕。

政策方面,房地产税收政策调整选取全国房产税收入(简称PTR)进行表示;土地政策选取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简称LPQ)作为政策变量;金融政策选取1-5年中长期贷款利率(简称LIR)作为变量。本文选取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资完成额(简称RI)代表房地产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为了消除变量数据的异方差性,变量中的比率指标均乘以100,再对所有变量取自然对数,增加数据的稳定性,接下来的模型论证均采用经对数处理后的数据。

采用ADF检验法对4个变量展开单位根检验,判断各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检验得知,4个量均为一阶单整的数据,可以假设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接下来对这些变量展开协整性检验。

(二)协整性检验

本模型的构建涉及到4个变量,因此采用Johansen检验法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

根据表2内容所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LnRI、LnPTR、LnLPQ、LnLIR四个变量之间存在着2个协整关系,这说明了房产税收入、土地购置量、中长期贷款利率与房地产投资额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经济关系。

将变量在检验中的协整系数标准化,可以得到如下方程式:

方程式体现了变量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即房产税收入和土地购置量对房地产投资额产生正效应,而中长期贷款利率则对房地产投资额起负效应。并且根据方程,房产税收入对房地产投资额的助推作用即影响系数最大,土地购置量次之,中长期贷款利率的影响作用最小。

(三)格兰杰因果检验

结合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结果,4项变量指标均为一阶单整时间序列,并存在协整关系,因此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显著性水平取10%,滞后期取1-4,检验结果如下文。

据检验结果的F统计量和P值,对于PTR,仅在滞后1期时,PTR是RI的格兰杰原因;对于LPQ,在滞后1-4期时,LPQ是RI的格兰杰原因;对于LIR,仅在滞后4期时,LIR是RI的格兰杰原因。

也就是说,在相对较短的时期里(滞后1季),上一季房产税收入与土地购置量是影响当季房地产投资发展的因素;在相对较长的时期内(滞后4季),房产税收入、土地购置量、中长期利率三者与房地产投资额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影响。结合上文的协整方程式,从长期来看,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都影响着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并且政府在信贷等金融方面的调控会抑制房地产规模发展,而短期来看,政府在税收、土地方面的调控对房地产规模发展的效用更为显著。

五、政策建议

实证表明,政府宏观调控能够对房地产市场规模起到相应的调节作用。其中,税收政策和土地政策能在短期内实现一定的调控效果,也存在着长期效应;而结合金融政策,可以长时间的维护政策目标,起到理想的政策效果。

由此,本文从税收政策、土地政策、金融政策等宏观调控方面出发,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完善税收政策,适当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在弥补保有环节税负空缺时,应减轻流通环节征税额度,促进住房资源的合理流动,以保证房地产开发与存量周转相结合,使市场规模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同时,在房地产业发展过程中,若出现投资过热现象,政府应适当取消土地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减少投机行为产生的便利条件。

第二,合理规划土地供应,实现土地的有效供给。政府应加强土地供应规划,注意与城市规划结合。合理供应住房建设用地同时,根据住房市场的去库存分化现象,进行分类调控,结合现状提升一二线城市土地供应量,减少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量。并根据当地供需状况扩大相应住房建设用地供应计划,以最大限度的实现政策目标。

第三,灵活运用利率杠杆,加强监管房地产企业的资金周转。政府应加强银行融资监管力度,对开发商项目贷款按低中高档类型住房进行区分,对于中低档住房实行利率优惠政策,对高档住房提高利率,并按情况扩大差别力度。同时,结合房地产业的发展现状分类调控,采取诸如提高一线城市信贷首付,降低三四线城市的首付比例等措施,提高政策调节的针对性。

〔参 考 文 献〕

〔1〕龙奋杰,吴公.城市人口对房地产投资的影响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09):65-70.

〔2〕何薇,章恒全.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房地产投资驱动力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4,(02):274-278.

〔3〕赵朋.房地产投资波动与城市化关联性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6,(10):37-40.

〔4〕张立新,秦俊武.城市化与房地产开发投资区域差异―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J〕.当

代财经,2014,(11):103-110.

〔5〕黄忠华,吴次芳,杜雪君.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全国及区域层面的面板数据分析〔J〕.财贸经济,2008,(08):56-60,72.

〔6〕潘涛,李敏.政府支出、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15,(03):138-144.

〔7〕吴振华,蒋红.房地产市场主体行为对土地价格的影响实证研究〔J〕.价格月刊,2015,(11):

第8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关键词:

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14-01

1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

房地产市场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是用于从事房地产交易活动的场所,包括房屋的销售、租用、抵押、典当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是指以房地产企业为主体,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交换具有房地产特征的产品或服务的场所,是房地产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房地产市场是指全社会所有房地产交易关系的总和。从空间意义上说,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供给与需求双方交换房地产商品的场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市场是指全社会从事房地产经济活动关系的总和。具体而言,房地产市场是房地产商品交换过程的统一,是将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建设与房地产消费三者相连接的纽带,是使房地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得以实现的经济过程。

2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

(1)我国房地产市场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和自身的均衡程度上均有待提升。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秩序状况还有待改善,需要提升自身的均衡程度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东、中、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以及自身的均衡程度上都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其中,中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秩序状况是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中最好的。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过大和商品房施工面积与商品房竣工面积之比过高,是导致我国房地产市场秩序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2)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还没达到最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东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高于我国整体水平;中、西部两个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均低于我国整体水平;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是三个地区中最低的;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的优秀率要高于中部地区。资金投入过剩是造成我国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没能达到最优的主要原因。

(3)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合理程度较低。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实际与合理规模之间的偏差较大,市场规模的合理程度有待提升。东、中、西部三个地区中,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合理程度是最高的,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规模的合理程度是最低的。未来能够提供给房地产开发企业所使用的土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是造成我国房地产市场规模合理度偏低的主要原因。

(4)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需进一步提升。

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状况有待改善,中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要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最低。市场秩序状况不佳是降低东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健康程度的主要原因,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和市场规模合理度较低是导致西部地区房地产市场健康指数评价排位靠后的主要原因,市场规模的合理程度偏低是造成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状况欠佳的主要原因。

3 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市场秩序的优劣、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高低和市场规模的合理与否对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具有重要影响,现对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控制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房地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合理比例的房地产投资有利于推进房地产业经济的增长,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如果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GDP中所占比例过高,则会造成供给过剩。从前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我国房地产投资在GDP中所占的比重较高,甚至有些城市的房地产投资增长率己经高于当地的GDP增长率,这会造成投资过度,从而形成房地产泡沫。对房地产投资进行控制,将有利于抑制投入过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进而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程度。政府部门应严格审核房地产企业的资质,对房地产投资额进行限制。

(2)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政府部门应对房地产市场的资源所有量进行审核,根据审核结果制定相适应的房地产市场资源投放调控措施,科学地配置资源,降低房地产市场的资源投入冗余,以提升房地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3)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高房地产市场规模合理度。

土地供给面积对房地产市场规模具有重要影响,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未来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其整体逐渐较少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为了使未来的房地产市场能够持续获得可供开发的土地,现阶段应该节约用地,提升土地的利用效率。

(4)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房地产市场规模。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决定市场需求,市场需求直接影响市场规模,而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消费者购买能力的直接体现,决定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发展空间,是影响房地产市场规模的主要因素之一。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超规模发展是由于居民收入有限,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扩大房地产市场规模,减少房地产市场超规模发展的现象。

参考文献

第9篇:市场规模研究范文

0903互联网经济市场继续较快增长各细分行业均保持不同程度增势

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达202.4亿元,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16.9%,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艾瑞咨询认为,09Q3中国互联网经济市场规模增长迅速,主要得益于互联网各细分行业均保持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其中,网络广告和网络购物市场增长最为迅速,09Q3市场规模分别为57.4亿元和11.6亿元,环比增速分别达26.2%和24.1%。宏观经济和企业发展状况的持续好转,使得广告需求得以释放,并且带动了居民消费快速增长,这是网络广告和网络购物市场09Q3快速增长的宏观层面原因。

由于Q3是传统的招聘淡季,网络招聘行业09Q3的环比增速仅为4.7%,远低于09Q2的9.6%。而由于外贸出口的持续低迷以及某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B2B电子商务行业09Q3的环比增速为9.6%,较09Q2的环比增速有较大下滑。受益于史上最长的国庆黄金周假期等因素拉动,09Q3旅行预订市场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环比增速达到了10.8%。

以个人付费为主的网络游戏行业从09Q2的12.1%的高增长回落至09Q3的6.3%。艾瑞咨询分析认为,网络游戏市场经过2007年的调整之后,主流收费方式改为以道具收费为主,并且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期,该市场规模总量大但增速已相对平稳。09Q2的12.1%的较高增长主要得益于二季度永恒之塔、诛仙2、剑侠情缘OL3的开服。

网络购物市场份额持续上升 网络广告市场份额再次扩大

艾瑞咨询发现,尽管三季度是网上购物淡季,但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规模继续保持较高增速,其在互联网市场规模中的占比也从09Q2的5.4%继续提升至5.8%。艾瑞咨询认为,宏观经济的持续向好,网络信用、支付、物流等体系建设的日渐完备,以及网民对于网络购物的认识度、参与度不断提高,未来其市场份额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网络广告市场份额从09Q2的26.3%反弹至09Q3的28.4%,这是继08Q3以来,网络广告市场份额第二次上升。艾瑞咨询认为,网络广告三季度市场份额再次扩大,主要由于宏观经济和企业运营状况的持续复苏,使得被经济危机所压制的广告需求得到继续释放,进一步带动了网络广告的发展。另外,以新媒体为代表的视频网站媒体价值进一步获得广告主认可是品牌网络广告市场快速增长的主因,其中视频及富媒体广告环比大幅增长47.8%,三季度品牌网络广告市场规模环比增长31.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