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爱在公元前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神话;祭祀;竞技;哲学;柱廊;花卉
中图分类号:TU98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7-0179-01
一、古希腊文化背景
(一)古希腊的文化发源以及美学产生
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化源于爱琴文化。爱琴文化开始以克里特岛为中心,称为米诺斯文化,在公元前2000-1400年间,曾经辉煌一时。直至公元前12世纪,由于多利安人入侵,爱琴文化衰落,爱琴海地区的繁荣景象也开始黯淡下去。古希腊由众多的城邦组成,但却创造了统一的古希腊文化。希腊的艺术辉煌成就根植于深刻的人本主义精神,这种精神也是整个希腊文明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古代希腊,人成为衡量一切事物的尺度,人们既不会为了某种虚幻的精神境界或而牺牲世俗生活的乐趣,也不会为了追求奢侈豪华的物质享受而终日忙碌、丧失自我,他们崇尚一种精神与物质、理智和情感相协调的、合乎人性的生活。这种民族心理与文明特点深刻地影响了园林的设计。
二、希腊园林类型
(一)早期的宫廷庭园
在《荷马史诗》中已有对园林的描述。在它所述及的“英雄时代”,强大的迈锡尼文明似乎已经消逝,希腊艺术借取东方的经验,形成自己的建筑与装饰风格。荷马时代的一些大型住宅便使人想到亚述时代的殿堂。《荷马史诗》中描述了阿尔卡诺俄斯王宫的富丽堂皇景象:“宫殿所有的围墙用整块的青铜铸成,上边有天蓝的挑檐,柱子饰以白银,墙壁、门为青铜,而门环是金的。门两旁还有几只巨大的狗,其中一只是金的,其余是银的,……大厅两侧摆放着整木座椅,地上铺着当地妇女织的精美的地毯……”
(二)宅园――柱廊园
公元前5世纪,希腊人开始追求生活上的享受,兴建园林之风也随之而起,不仅庭园的数量增多,并且开始由实用性园林向装饰性和游乐性的花园过渡。花卉栽培开始盛行,但种类还不很多,常见的有蔷薇、槿、荷兰芹、罂粟、百合、蕃红花、风信子等,这些花卉至今仍是欧洲广泛应用的种类。
(三)公共园林
在古希腊,不仅统治者、贵族有庭园,由于民主思想发达,公共集会及各种集体活动频繁,为此建造了众多的公共建筑物。同时,也出现了民众均可享用的公共园林。
1、圣林
希腊人同样对树木怀有神圣的崇敬心理,相信有主管林木的森林之神,把树木视为礼拜的对象,因而也在神庙种植树林,称为圣林。起初圣林内不种果树,只用绿荫树,如棕榈、悬铃木等。在著名的阿波罗神殿周围有60-100米宽的空地,即当年圣林的遗址。以后,在圣林中也可以种果树了。在奥林匹亚的宙斯神庙旁的圣林中还设置了小型祭坛、雕像及瓶饰、瓮等,因此,人们称之为“青铜、大理石雕塑的圣林”。
2、竞技场
由于当时战乱频繁,而打仗又全凭短兵相接,这就要求公民有强壮、矫健的体魄。这些推动了希腊体育运动的发展,运动竞技应运而生。公元前776年,在希腊的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运动竞技会,以后每隔四年举行一次,杰出的运动员被誉为民族英雄。因此大大推动了国民中的体育运动热潮,进行体育训练的场地和竞技场也纷纷建立起来。
3、文人园――哲学家的学园(Academy)
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等人,常常在露天公开讲学,尤其喜爱在优美的公园里聚众演讲,表明当时的文人对以树木、水体为主体的自然环境的酷爱。如公元前390年,柏拉图在雅典城内的阿卡德莫斯(Academos)园地,开设学堂,聚众讲学。在公元前330年,亚里士多德学堂又常在此聚会。以后,学者们又开始另辟自己的学园。
三、小结
古希腊艺术在雕塑和建筑上存活得最为成功,许多异教神的雕塑在早期基督教时代被摧毁。当大理石被焚烧,石灰生产出来,这是大批量的希腊大理石雕像在中世纪的不幸命运。 绝大部份的希腊建筑物没有存活,他们都是在战争中被掠夺抢劫,用于建筑材料或在希腊的许多地震中被摧毁。只有少数的庙宇,如雅典的帕提农神庙幸免于难。作为希腊人创造的世界5大奇迹,只有部分存活下来。但是仅仅是这些残存的遗址也是给后人的宝贵而巨大的精神财富。足可以见证了在那个辉煌的时代一个曾经灿烂的文明绝对不会被人们遗忘,而会成为当代的园林建筑景观汲取养料的最好遗物。
参考文献:
兜里MP4里传来的那些动人音符陪伴我走过那段寂寞的课余时间,在每次放学后带起耳机将音亮调到最高一个人独自享受音乐给人的震撼的年代里,生记硬背着那些歌词,期待着有一天能和朋友一起去KTV大胆地一展歌喉。虽不至获得满堂彩,但也能廖以慰藉。在我的眼里,他是华语乐坛为数不多才华横溢且具有原创实力的歌手。当一切尘世的喧嚣都已被那优美旋律抛却脑后时,心里顿时有一种理性的宽容正在悄然而生。
我对自己说,如果出道五年的周杰伦还跟当年一样稚嫩,你难道不会去怀疑这种清纯的真实性吗。是啊,我说,人都会长大,即使他是周杰伦。可是有时还是忍不住回想起,02年那个宁静的冬日午后,电视上周杰伦头发卷卷的样子。
周杰伦一个让歌坛为之震撼的神话,似乎是不可逾越的。他站在高处,不论你是否喜欢,亦或是无意识地抵触,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在一段时间里你听过他的歌,而在这漫长的时光洗礼和考验中他所具有的才华和荣誉已不再容许谁在去否定和质疑。周杰伦已经代表了我们这一个时代,如果后人要追溯我们这个年代的音乐,周杰伦,已被牢牢久久刻在岁月的印记里。不过回头看,我更喜欢的还是他音乐里那种浓郁中国风带来的亲切感。因为,我同样是华人。
去年的广州玩家见面会上,官方请来了和杰伦面容酷似的玩家现场K歌表演,给现场带来的狂热气氛,很快,第2天就占据了各大游戏论坛主页,可谓轰动一时。话说到这里,我不禁想问,假杰伦是不是一种投石问路的方式?在回头看《梦幻西游》推出“点亮最爱那颗‘星’开启梦幻明星路——明星&美女玩家代言大评选”活动中周杰伦又以高票登顶,回到今天周杰伦本人真正成为《梦幻西游》代言人的时候,我不由想到这是不是水到渠成。
在不久前周杰伦接受了娱乐采访时,在主持人问到关于外界传言要代言《梦幻西游》时,周杰伦直言“这已经不是秘密了,我本身也是很喜欢玩游戏的,虽然有点年纪了,内心还是像小朋友那样。代言的这个游戏当然可以理所当然玩,不怕妈妈骂,当然妈妈也不会管我了。希望小朋友玩归玩,还是要注意课业。现在,广告拍摄已经结束,很顺利,相信不久大家就会看到。”
梦幻西游一款运营非常成功且拥有超高人气的游戏,且一直保持网游市场霸主的地位。周杰伦,亚洲流行乐坛最具革命性与指标性的创作歌手,有“亚洲流行天王”之称。前者在网游市场连续六年保持着第一的位置,后者连续六年获得了最高销量国语唱片。这两者之间似乎让人看到了他们的共同之处,注重原创,勇于创新,敢于突破,保持行业第一。最主要的特点是双方都一直蕴涵和保持着那份浓浓的民族气息。
然而作为国内游戏史上最大牌的代言人,官方也正和这位天王巨星展开了全面的合作。续宣布将开启“无与伦比”大区以及以周杰伦经典歌曲“兰亭序”命名的服务器之后,又在暑假来临前在游戏内植入卡通Q版的杰伦形象,以及“超时代”玩法包括周杰伦NPC、日常任务、副本任务等等,还有梦幻西游和杰伦合作的“超时代”全国巡回演唱会。我想在不久的暑假里还会有更多类似的线上和线下活动将一一展现在玩家面前。
关键词:黄金分割;法则;茶空间;设计
1黄金分割的概述
1.1黄金分割的溯源
黄金分割是一个数学命题、历史的悬案更是神秘而美丽的数字比例。早在公元前20世纪到前16世纪的史前巨石柱上就记载了关于1︰1.618比例的黄金矩形的运用。另有证据表明黄金分割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由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及其学派发现的。黄金分割的起源难以考究,但这个看似简单为人们所熟知的数学比例关系,一度被披上神圣的面纱,捧上了艺术的神坛。中世纪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开普勒(Kepler)指出:“几何学中有两件瑰宝,一是毕达哥拉斯定理,一是黄金分割律”,他宣称黄金分割是造物主赐予自然界传宗接代的美妙之意。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将其称为“神圣比例”。文艺复兴的艺术家们如获至宝的研究,并将神圣的比例运用于艺术作品中,使得该时期的艺术水平达到空前的高度。而在自然界中,黄金分割还存在于人体与动植物的各种比例和成长方式中,如鹦鹉螺的螺旋线与黄金分割正方形的比例惊人的相似,松果和向日葵的螺旋线包含着近似于黄金分割的比例,鲑鱼的身体上也存在着黄金分割的关系等等。这些自然生物生长所蕴含的看似巧合的黄金比例或许正是自然之美的密码。
1.2黄金分割的理论研究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对于美丽的事物表现,人类是趋之若鹜的,这是天性使然。对于这种本能的现象,西方的学者是用理性的公式和数字去诠释它。19世纪后期德国的心理学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Fechner)研究了人对黄金分割矩形具有的特殊美学属性产生的心理反应。经过实验发现,普通矩形的边长比例近似于黄金分割率,即1︰1.618,这样的矩形为大部分人所青睐。事实上,黄金分割自产生起就成为了一条美学定律,并被广泛运用于音乐、绘画、平面设计甚至在空间设计中,并推动和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2茶空间与黄金分割
2.1茶空间概述
茶空间设计广义上来说是包括对饮茶的空间内诸多事物的设计与规划,通过创造好的饮茶氛围和意境,以达到较好的品茗感受,即茶“境”。茶空间是在茶器和茶席的基础上形成的。器之美追求物之层面对于美的追求,席之美建立于器与席之间的组合关系。而境却更倾向于精神层次的诉求,它囊括了自然景物(人造景物)、器物、席、参与人员等诸多要素。这也许就是宋时文人雅士喜爱在风景秀美之处摆上茶席,三五好友或泼墨,或抚琴,或焚香,或品茗,享受自然风光的同时感受心境的升华。在整个过程中,人们为达到美的体验,最大限度的美化器与席,本能的改造下,使其与黄金分割比相契合。时至明清时期,茶人更重品茗雅趣,讲究情景交融,对环境的追求也不仅限于自然美景了,更向往“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的幽静之处。为此,文人雅士甚至自己建筑茶室,以供闲时雅聚,细品佳茗。此外,文人雅士们还将名人字画挂于茶室,赏玩之物置于架台,插花于室而借窗外之景,这些都构成了欣赏品鉴的因素,为品茶的茶境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沿袭至今,是现代茶室及茶空间设计的前身。现代茶境在尊重传统的同时,更注重审美。因此,黄金分割比率也应用于茶境空间设计中。
2.2茶空间设计与黄金分割关系
在现代建筑和室内空间设计中,黄金分割比在潜移默化中运用其中。现代建筑中,追求简约的设计理念,许多建筑设计师和室内设计师都在一面将建筑和室内空间简约到极致的同时,也将各种比例体系的方法发挥到了极致。密斯凡德罗设计的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礼拜堂就是黄金分割的典范。此建筑的正面以黄金分割(1︰1.618)设计的,并整齐的分割成5个黄金分割矩形。而该建筑的室内设计同样也运用了黄金分割比。从顶视图看,就是一个完美的黄金分割矩形,并用黄金分割划分室内空间区域。以此为借鉴,茶空间的设计也可以用黄金分割比例,将茶空间设计的素雅且极具美感。现代设计风格的茶空间以其简约而空灵的建筑美给茶人以更多的茶境空间。以此类空间为例,吊顶高度和墙面长度可呈黄金分割矩形或无理分数比例动态矩形。这样的茶境空间简单素雅,为许多台湾及日本的茶室所青睐,给人“至简”之美。从设计心理学角度来分析,简单而理性的茶空间设计能让品茶者不被空间内杂乱的事物干扰,更有助收敛思绪,而将注意力集中于安静的品茶。如台湾著名的茶境空间食养山房,在设计中,处处流露出黄金分割比例的魅力。例如食养山房的这个处于路上,类似于隔断的小茶寮,简洁大方,接近黄金分割的比例,茶桌正好作为黄金分割的截断处。茶空间的分割布局也非常重要。如果茶室空间不大,茶席和茶桌面积与茶空间的大小比例可以呈黄金分割比例,即S大面积:S全面积=S小面积:S大面积=-1︰2。如果茶室空间较大,为了避免茶空间过于空旷冷清,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分割成大小不同的区域,如展示休息区,品茗区等。根据客人的多少,合理规划展示区与品茗区的空间大小。如食养山房的茶室设计,将茶室用玻璃及台阶将大空间隔断为两个空间,一间作为茶室,一间作为参观展示区。(如图3、图4、图5)当然,如果空间足够,也可根据需要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再分割出大小不同的几间茶室。这样的空间不仅有比例之美,更有大小节奏之美。茶桌、茶席等的摆放也要考究,可以对称摆放,即放置于房间中轴处,虽然这种空间设计适合对称的空间格局,但会略显单调和压抑,因此,用黄金分割比例规划茶空间的设计不失为一个好的设计思路。将茶席摆放于中间略偏一些的位置,这让参与者感到放松和平静,更为有助于关注品赏,而非拘谨于空间中。(如图)同时,茶席的位置居上,让茶艺表演者背墙而坐,心理上更有安全感,表演时能更为放松。品茶者人数较多,因此处于茶席下方面积较大区域,不会拥挤,更能放松品赏。例如食养山房茶室内的设计独具匠心,茶室的背景墙近似黄金分割矩形,黄金分割的中心处是一幅字画。其实,在茶空间设计中,还有许多可以在设计时利用黄金分割原理的细节。如墙面与窗户的大小,以及开窗的位置及数量,也可以用黄金分割的法则仔细考量。
2.3茶人与茶空间的黄金分割关系
人们发现,在舞台表演中,演员如果站在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会让台下的观众感觉匀称,而且声音的传播效果也是最佳的。茶艺表演和舞台表演本质相同,因此,在茶艺表演时,表演者最好于茶桌的黄金分割点处。如果表演的空间较大,比如大型的舞台,那么茶桌最好至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表演中可坐于茶桌中间。这样在给观众介绍茶品及茶文化等内容时能够更清晰,也给观众和谐的视觉感受。更重要的是,当表演者处于黄金分割点表演时,能够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至自己的操作上,更能突出茶的内容。如图茶艺师处于字画与玻璃窗的黄金分割点处,茶具处于黄金分割点附近,这样使得观众的焦点聚焦于茶和茶具上。(如图8)
3黄金分割在茶席设计中的灵活运用
茶器、茶席也是茶空间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席的设计中将这三个部分与黄金分割比率巧妙组合,形成美的和谐统一。三者协调配合,而达到饮茶时的最佳意境和茶文化的视觉审美。值得补充的是,黄金分割的重要性需要理性看待。第一,黄金分割的运用并不是茶空间设计的唯一方式和标准,一些茶空间设计并非完全按照黄金分割的比例,但依然是优秀的设计。第二,黄金分割在茶空间设计中并非一家之言,其设计因素还包括了色彩理论;点、线、面的构成理论;人体工程学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共同构筑了茶空间设计的理论思想,既不可单独强调黄金分割的重要性,将黄金分割的作用及重要性无限夸大。更需认真对待它与其他理论的关系,如茶空间设计中色彩搭配中的黄金分割比,主色调所占面积与二三级色调所占面积的比可以根据黄金分割比例设定(即S大面积:S全面积=S小面积:S大面积=5-1︰2)。如人体工程学在茶空间设计中的运用也非常广泛,例如茶席的设置应该方便取物,因此,在考虑到黄金分割位置时,还要考虑取水更方便,距离窗更近的地方。这需要将人体工程学与黄金分割比例结合起来研究。第三,黄金分割的形式很多,有诸如椭圆黄金分割,三角形的黄金分割,各种有理和无理的黄金分割矩形,它们有时以形状出现,有时以比例出现,有时以数列出现,合理及灵活的运用才是茶空间设计的关键。
4结语
黄金分割也具有局限性,无法解释和分析所有的茶空间设计,因此在设计中不可死板的遵守这一规律。但是,通过研究黄金分割与茶空间设计之间的关系,可以让设计师在茶空间的设计中有的放矢,通过黄金分割的创造美的理论为基础,让茶空间更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而在营造良好的饮茶氛围。
参考文献:
[1]李玉杰.茶器、茶席、茶境的现代设计美学构建[D].南京林业大学,2015.
[2]刘明华.说说茶道插花[J].中国花卉盆景,2013(01):28-29.
[3]金伯利•伊拉姆.设计几何学:关于比例与构成的研究[M].李乐山,译.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葡萄酒香里的幻想之城
圣艾米利永位于波尔多右岸,是法国波尔多红葡萄酒产区最有特色的古城之一。这里的葡萄酒极其香醇,曾被路易十四封为“神酒”。这里也是最近热映影片《将爱》的外景地。早在公元8世纪,这里曾是一位隐修士的神秘天地,这座中古时期的石头小城至今还保留着那种超脱的气质。在某家的酒窖里,还摆放着一排“Ausone 1849”的葡萄酒,瓶子上的灰尘已结成了一层硬壳。岁月仿佛从未走远,从未离去,还完好地保存在瓶子里的芳香之中。
葡萄田园里永存美好岁月
从圣艾米利永小站下车,四周静悄悄的。只有在晨间阳光中的葡萄园和一个小牧场里的3匹马,那马儿在悠闲地吃草。往上行走,两旁是私密的庄园,门口是一块金属牌子,光可鉴人。四周依然是寂静的,庄园的入口处没有大门,里面的院落也看不到人。前面的路变得很窄,两旁是庄园的矮墙,通过矮墙远远地看见钟楼的尖顶和在缓坡上伸展开来的葡萄田地。
圣艾米利永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不仅因为它的古迹保存完好,自然也因为它的酒香怡人。我们去到的“LeGaffeliere”酒庄内,十几个亮白金属制作的、高十几米、直径两米多的专业大酒罐排成了两列。人工只是一边将空瓶放在灌装机台子的入口,然后另一边再把在灌装机上装满了酒、自动插好了瓶塞儿的酒放到专门的铁丝筐里,基本上没有什么技术。酒罐和装罐机都是很现代化的,估计是电脑控制。这家酒庄共拥有5000多公顷葡萄园,分布在圣艾米利永的4个地区。我们看的这块地是“中年地”,葡萄秧都在四五十岁的水平。小伙子说,葡萄秧和人一样,中年时最壮实,所以产出的酒是最好的。可以看出在每垄葡萄架之间有些天然的肥料,比如我们看见了细碎的马粪。工作人员介绍说,为了保证葡萄酒的质量,要剪枝,让营养尽可能地集中供应那几束最茁壮枝权。
古旧的山城,看上去干新导如同布景。这里地处丘陵地带,在小城的最外一圈是舒展的葡萄田地,中间一层是私家庄园,而在最里面的才是小城,中间的大部分房子处于一个低凹地带,1600多常住人口就住在这幻想之城里。中午时分,穿过一道古旧的门廊,走过甬道,来到了一个清雅的回廊,这就是修道院回廊。我沿着城里的回廊陧行,边走边端详,每个细部都看起来很有味道,精致而有年代感。回廊在14世纪曾重修过一次,保留了原先的罗马式风格,至今仍是一个漫步与沉思的绝好场所。离开回廊,走到小广场上,一座钟楼引领着人的视线。钟楼建于12至15世纪,高133米,比波尔多的圣米歇尔教堂略低,是周边地区的第二高的建筑物了,沿着Rue du Clocher前走,不远处右手边就是Tentre de 1a Tente。这是一条麻石路面的坡道,向下通向一个小广场,两边有一些餐厅和卖工艺品的小店。仿佛是一个幻想之城,这里是安静和喧闹的分界处,一个卖艺的长发帅哥站在路口,拉着手风琴,悠扬的乐声就在午后回荡着。
果实与阳光的礼赞
阳光下的这座石头小城,焕发出十分温暖的色彩,这种石头是当地一种发亮的石灰岩。我眺望着小城内外,遥想着历史的传说。在公元8世纪,一个叫艾米蓝(Emilian)的布列塔尼教士,由于躲避宗教上的纷争来到这里。当时这里还是一座无名的小村庄。他在度过安好的一段时光之后,在后来决定远离尘世,在此地一座叫圣艾米利永的小山上当隐修士,一生以做善事为荣。艾米蓝于767年1月6日去世。
在城外的Saint-Sulpice de Faleyrens,有着5米高的城墙,在16世纪时,法国国5EHenri de Navarre凭借着护城河,曾在这里避难。据说路易十四也来这里躲避过纷乱。而今,圣艾米利永司法区(Juridiction de Saint-Emilion)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区域面积有7800公顷,其边界是在1289年由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确定的,他当时也是这个阿基坦地区的公爵(Ducd’Aquitaine)。圣艾米利永的酒庄是在其后的时间来沿着这个边界外发展起来的,现在有5400公顷,一共有700位葡萄种植者。
游览车从乡间公路上环城而游。在我的镜头里,太阳就在那些整齐的葡萄田里的上方,构成光与影的交响,这是大地,果实与阳光的礼赞。广阔的田野上漂浮着一层薄雾,圣艾米利永此刻美如仙境。
漫行爱尔兰,百利甜酒的故乡
百利甜酒的故乡爱尔兰,风景总是有种魔力,让人在游山玩水的同时还被莫名感染上一身情绪。
快乐蔓延,想唱就唱吧
爱尔兰首府的克莱夫顿大街既普通又不平凡,因为恐怕没有哪条街聚拢的街头艺人比这更多。你看,弹吉他的刚在目光中消失,敲鼓的就又出现在眼前。不要以为这只是节假日才会出现的精彩和热闹,其实不分寒暑冬夏,也不分工作日还是星期天,总能看到街头艺人籽快乐的情绪传递。曾获得奥斯卡最佳音乐奖的电影《曾经(Once)》就把故事放在这条街上,钢琴女和吉他男的爱情传奇在音乐的流淌中潜移默化地发生。
克莱夫顿大街除了为街头艺人提供了一个接一个无形的舞台,街边林立的爱尔兰咖啡馆也能把快乐情绪升级。因为传统爱尔兰咖啡是在咖啡里面加入威士忌,两杯下肚,马上就有-一种微醺的热感。
豪情蔓延,在那辽远的山野上
我们从都柏林一路往南,汽车走上一条乡见小路。繁华妖娆的都市风情很快被一望无垠的乡野景色取代。那黑白相间的奶牛,顶着茅草帽子的村舍,以及色彩随光照强弱变化的山涧溪流,一下就把尘事杂念隔绝脑后。梅尔・吉普森应该也是被这风景吸引,决定把《勇敢的心》的外景地从苏格兰搬到爱尔兰。无疑他的决定十分英明,无论影片中冷兵器时代的战场还是静谧祥和的村庄,都能让观众有入戏感觉,从这个角度来说,爱尔兰的乡野风景也可以算半个主角。
当地人告诉我,酒是爱尔兰的日常语言,人们喜爱在各种欢乐的时刻品尝浓滑的百利甜酒。生产百利的Hayden农场位于“爱尔兰花园”威尔克郡,自1865建立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专门为百利甜酒提供所需要的新鲜奶油。有趣的是,农场里的奶牛都有其“护照”以确保其纯正的血统,它们享受着极高的待遇:挤奶前都会听一段音乐,因为只有在欢愉的心隋下才会产出最优质的牛奶,从而能提炼新鲜的奶油。新鲜的爱尔兰奶油、纯正的威士忌、天然香料、巧克力彼此融合,最终成就的百利酒,既保持了奶油的天然新鲜和丝绸般的顺滑口感,又达成了与巧克力和酒精的完美融合。
考夫镇,弥漫再见的忧伤
汽车离开中部山峦农场后继续向西南开行,此行目的地叫做考夫镇。考夫镇以前也叫皇后镇,是为了纪念曾在此居住的维多利亚女王。镇子里有一座博物馆,由原来的老火车站改造而成。这也是爱尔兰的火车所能抵达的最西边,所有列车开到这里都要折返。而车上乘客显然不是为了到这边城小镇参观,他们要从这里转乘渡轮,去往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19世
纪中叶,大约有100万爱尔兰人背井离乡,他们卷着本就不多的行李,扶着老人领着孩子,乘火车来到考夫镇。
爱尔兰有个传统,就是在人去世之后的第一天要举办一个仪式,亲朋好友都来守灵喝酒聊天,直到天明。可在当时这种仪式却不是为死人举办,而是为了给那些远走他乡的人送行,即是宣布他们的永远离开,不会回来。第二天一早,通常还会有亲朋把这一家送到码头,对他们来说,再见就是再也不见。
索蒙塔纳:岁月是最好的酿器
西班牙很多酿酒庄主融入十足的想象力和动力,将原本商业气息很浓的传统酒庄参观变成更富参与感的“迷你酿酒见习”过程。在索蒙塔纳,很多酒庄还是家族拥有,因此担任专业品鉴指导的就是庄主和酿酒师本人,这样的旅行体验告诉我,时光,就是最好的酿器。
索蒙塔纳(somontano),它的地名拆解开就是“山地脚下”的意思。公元前2世纪起就出现了葡萄种植,但是栽培技术成熟于19世纪中期。离这里不到一英里的地方是一个数世纪以来法国修道士的休习庄园。附近的山伫立在橄榄树、柏树和杏仁树之间,被一座芳草花园包围着。山顶上有一座ltalianate庄园。Vinas del Vero庄主由此改建成酒窖来储存精选的葡萄酒。导游陪伴我们的参观忽而到了华彩乐段:灯灭了,门突然被甩开,在我们面前的是满是酒桶的酒窖,枝状的大烛台照亮了整个环境。这个酒窖保留着自然岩石被挖掘的痕迹,最初是牧羊人休息的地7io我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相机,拍摄下这个令人难忘的画面。
【关键词】关雎;给所爱;审美风貌;对比
作为文学语言中最玄妙的情感表达方式,诗歌在情感赋形化的文学写作中,已然成为了反映特定时代情感和地域精神取向的艺术结晶;而作为诗歌永恒主题的情感表达,爱情更是中西方诗歌追寻探秘的历久弥新的主旨。在中国,最早的爱情诗被收集在《诗经》中。该作本称《诗三百》,是中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共三百零五首。汉代以后,国人誉其为“五经”之首,遂名之《诗经》,对中国诗歌文化的发展影响甚远。《诗经》文本书写所采用比兴手法,在艺术表现上为后代作家提供了学习爱情诗写作的范本。其触物动情,运用形象思维进行艺术写作的比兴手法,塑造了鲜明的艺术形象,营构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成为后世诗歌的发展的滥觞。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明显地表现出对《诗经》起兴手法的继承。这使得比兴的运用,形成了我国古代诗歌含蓄蕴藉、韵味无穷的艺术特点。而爱情诗《关雎》作为《诗经》之首,采用简洁的四言体的语言,以现实主义手法,呈现现实生活,以妥帖的修辞和高尚的语词,显示出作品庄重的思想和诚挚的情感。因此,孔子评价《关雎》是“乐而不,哀而不伤”的杰作。在西方,最早的经典爱情诗作当属于古希腊女诗人萨福的《给所爱》。该作产生于公元前七世纪希腊古风时代的个性抒情艺术氛围。作者萨福被柏拉图称作“第十个缪斯”,是世界上第一位有据可查的女诗人。其《给所爱》采用一种不同于以往任何诗作的第一人称,描写人类深挚的爱与美的情感。描写爱情的痛苦、妒忌、失恋,感情真挚、风格朴实。作为独唱诗人,萨福用七弦琴伴奏诗歌吟唱这首诗。古希腊“七贤”之一的梭伦,听到萨福吟唱的作品时感叹道,“只要我能学会这一首,那么死也无憾了”。虽然萨福留诗九卷,然而因其诗歌抒发个人情感,中世纪的基督教会认为这有悖于伦理观,故被当作禁书烧掉,因而只有极少数诗歌留存后世,且多为残篇。但是,《给所爱》作为其中较为完整的一首,以形式上三长一短的表达方式,显现出“萨福体”的艺术魅力,也使欧洲诗歌文学形成了一种以自我建构来进行主体情感表达的书写传统。因此,分别代表中西方最早爱情诗的《关雎》与《给所爱》,在中西诗歌发端处,便蕴藏了丰富的精神价值与思想内涵,在相同的爱情主旨下,于爱情观的表现、情爱表达方式上,于音韵手法和抒情方式上,却又显现出文本写作之迥然有别的艺术态势。
一、审美观念的诗性表征:爱意取题相同而情恋对象有别
《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类。《关雎》是周南地区的民间歌谣,属于“风”这一类反映风土民情的诗歌。其描写的是民众普遍的爱情取向,即异性之恋的情感生活。作品描写了一位男性的“君子”爱上一位采摘荇菜的年轻“淑女”并努力追求的情感经历。这一爱情故事首先描写君子对爱情的渴望,然后展示其焦虑和沮丧的情感动向,接着再现种种求爱的努力尝试,最后借景生情,烘托君子收获爱情时的喜悦场景。诗歌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雎鸠”即鱼鹰求鱼,象征男子向女子求爱。在这一美好恋景中,“雎鸠”把“君子”的目光吸引到了“淑女”般的好姑娘身上,凝视着远处劳作的姑娘倩影,爱慕之情油然而生。“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d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中,“流”、“采”和“d”三个展现女性优雅体态的类似动作,表明姑娘的优美身姿早已深深印在君子心里。意指君子已被姑娘深深吸引,因而“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形象地描绘了该男子对爱的渴望和“求之不得”后的焦虑和沮丧。于是用尽心思取悦该姑娘――“琴瑟友之”。之后的“钟鼓乐之”则描写在梦中君子把心上人高兴地娶回家的喜庆场景,抒发出爱情圆满的喜悦和幸福。《关雎》感情热烈真挚,形象地道出了劳动人民内心朴素的异性相恋的情感愿望,吟唱出一曲人间夫妇纯洁而合乎儒道的情诗恋歌。
然而,此时,处于异域文化中的《给所爱》,描写的却是同性之间的爱恋,即一个女诗人对另一个女子的真挚爱恋。该诗是一首献给新郎新娘的新婚颂诗,是萨福唱给一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女学生的爱情诗,坦率地流露出一位女诗人对一名女学生的同性之爱。希腊古风时代,萨福为年轻女子开办一所学校,专门教授她们诗歌、艺术和化妆等,在她们结婚离开时送给她们满满的都是爱慕的诗歌。而这样的同性之爱,尤其是师生间的同性之爱在当时的希腊文化中非常普遍。《给所爱》的同性之爱的表达,使得这样的主题在古希腊文学和其后世艺术传统中留存很多,如若柏拉图式的爱恋一样贞洁,却无关乎性道德的规范。因而这些大胆描写爱情的诗歌不但未遭禁止反而广为传颂。
与《关雎》中“君子”与“淑女”结合组成家庭这一美满结局体现周人尚德、理性的婚恋爱情观相比照,《给所爱》中的爱情却着实令人伤感。诗人一开始就赞美新郎,把他比作天神,然后描写诗人的嫉妒和悲痛。“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好比音乐。”当诗人凝视着她心爱的女孩与她的未婚夫聊天,诗人身上对爱的渴望完全展现出来:“听见你笑声,我心儿就会跳,/跳动得就像恐怖在心里滋扰;/只要看你一眼,我立刻失掉/言语的能力;”、“舌头变得不灵;噬人的感情/象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我周围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头脑轰轰。”(周煦良译),显然她的嫉妒令她失去了视觉、听觉、思考和说话的能力。这种极具戏剧效果的第一人称兼第二人称式地直白而情感真挚的抒情白描出诗人看到心爱之人与其未婚夫在一起时的身心剧烈反应。而这一表征内心极度的痛苦的身体语言最终让她发疯和陷入象征性的死亡。诗的末句“我周身淌着冷汗;一阵阵微颤/透过我的四肢;我的容颜/比冬天草儿还白;眼睛里只看见/死和发疯。”这里描写的死亡意象给读者留下无尽感伤:那种让人痛苦的同性之爱,毋宁死的悲壮情景总让人联想到萨福因失去“法翁”的爱而跳海自尽的传说。因此,可以说,从荷马史诗中出生高贵、英勇善战的“英雄”到萨福的直率大胆、热烈奔放的“自我”,表明《给所爱》塑造的栩栩如生和独特个性的人物形象,体现着以个人为中心,追求个性发展和现世享受的西方文化的渊源。
二、审美表现的形式创造:情感基调相同而抒情方式迥然
中西方诗歌语言皆生动形象,爱情诗丰富的情感内涵表达都离不开修辞手法的运用,但是对于表情的修辞方式的选择而言,中西诗歌的修辞书写却截然不同。现代诗人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诚如毛先生所言,就中国诗歌而言,《诗经・关雎》中爱的表达采用中式的委婉含蓄、托物寓情的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所谓“赋”,是铺陈其词的意思,也就是作家对事物直接描述。“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在事物的形象关联中,体会寓意精微的相似之处。“兴”,就是联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物触景生情,因物起兴。该诗开篇就用“比兴”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用雌雄水鸟相向合鸣的自然景象联想到君子向淑女求爱的美好愿望。而“雎鸠鸟”在水中嬉戏,一唱一和比喻和谐快乐的男女爱情和婚姻。从艺术写作的角度看,显然是要读者从象征男女结合的“鸟鱼”意象,自然过渡到对男女爱情的接受和向往。接着用女子采摘荇菜这一社会生活现象的三组连贯动作“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左右d之”兴起男子对该女子的爱慕追思之情,以及求婚心切男子由于“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寤寐思服”、“辗转反侧”,赞美女子的勤劳和男子对情感克制的美德。最后男子在梦中“琴瑟友之”,即与姑娘琴瑟相吟,描绘出一幅和谐相爱的美好情景;“钟鼓乐之”敲锣打鼓把美丽姑娘娶过来,梦中实现美好愿望的喜悦心情和快乐情景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与《关雎》所代表的中国诗歌含蓄委婉地表达爱恋不同,萨福在《给所爱》中对于爱的倾诉直接而又深情,毫无粉饰。诗人用富于戏剧效果的对话方式、简单直接的风格直抒胸臆,诸如“恐怖”、“噬人”、“雷鸣”、“死”和“发疯”等刺激性词语描绘诗人的被情爱所控而导致的近乎疯狂的状态。虽然一些地方,对于极致化的情感体验,也采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抒发诗人内心浓烈的情感,却激情澎湃而不含蓄蕴藉。该诗一开始就妒忌性地把“他”比作快乐的天神;而目的是为了倾诉:与新郎之快乐相对的是“我”的嫉妒和悲痛的心情。作为这种修辞化的情感表达,诸如,听到“你”的声音,“我”心跳得像是“恐怖在心里滋扰”,看你一眼就无法言语、头脑一片空白且面如死灰;“噬人的感情,象火焰一样烧遍了我的全身,我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雷鸣,头脑轰轰”等。诗人对于身体反应的夸张表达和热情似火烧遍全身的比喻,进一步强化了情感彭发的疯狂爱恋,凸显“出我”此刻内心的绝望和疯狂。在对“我”对“他”和“你”这样单向度的三角关系处理上,诗人在诗的末尾毫无掩饰地直白,心上人“你”嫁作他人妇,“我”心无他恋,只剩下“死和发疯”。《给所爱》的这种形式创造,最大限度地呈现了西方文化崇尚身体美与身心感受的直白表达,展示了自然状态的人性之美,唯美率真而情感热烈。
三、审美体验的音韵谱写:音画意味相同而韵律节奏相异
中西方诗歌在语言的音韵选择和形象画面的意义承载两方面,通过音画同感的方式,让音韵和画面相结合,从而赋予诗歌巨大的艺术张力,来提升诗歌的音韵美并展示诗歌的爱情主题,给读者带来多重审美感受。然而两首诗歌中差异性的音韵手法的选择,使两部作品的音韵旋律风格相去甚远。
《关雎》符合周礼的节数,其音韵整齐而温婉,可以说音韵如君子,斯文与品质彬彬。从音韵之美的艺术角度来看,《关雎》是一首紧凑而精致的、具有民歌特色的四言诗;每四字一行,吟诵起来都富于悠扬婉转的音乐感。尤其是文中大量使用重叠拟声词,使声音韵律的描写生动逼真,令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诗歌起始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关关”这一拟声词的发音,既是鱼鹰叫声的模仿,又是重言的使用,如同民间乐队打击乐发出的器乐之音,这极大地增强了该诗语言的节奏感。同时,双声叠韵字的使用,也有效地增强了诗歌音乐的绵延韵味。如“雎鸠”、“参差”是双声,“窈窕”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语词的发音使本无拘束的爱情,获得了音韵规整的礼节,从而实现了情意、节制、音乐三者的完美契合与动态平衡。“窈窕淑女”在诗中重复了四次,“参差荇菜”重复了三次,这让诗歌读来琅琅上口,韵味悠长,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拟声传情的生动性,表达了主人公深切的爱慕之情,给读者留下余音绕梁的审美共鸣。由此,《关雎》的这种诗歌形式的音韵谱写,对魏晋时期的骈体文和唐代的律诗形式书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而《给所爱》是一首典型的萨福体四行诗,每四行一节诗,且前三行每行十一个音节每行五个音步,第四行半行五个音节。如“他就像//天神//一样//快乐//逍遥,他能够//一双//眼睛//盯着//你瞧,他能够//坐着//听你//絮语//叨叨,好比//音乐。”这样有韵律的诗歌听起来欢快明亮。这种富含元音的诗行被冠之于“萨福体”。萨福这种诗性地表达爱情的方式被欧洲著名诗人贺拉斯、庞德等学习运用。《给所爱》运用了首字母押韵、谐音和短句重复,尤其是希腊语连词的重复使用,让连词发音本身悠长的声音,形成一种类似吟唱仪式咒语的韵律感,音调高亢昂扬而美妙;随之诗歌爱情的倾吐也激情似火而肆意喷发。
概而言之,上述中西两首古老的爱情诗,反映了古代诗歌追求爱情的自由体验和诗歌创作的朴素的审美风貌。《诗经・关雎》展示了华夏先民对爱情和幸福婚姻的勇敢追求,奠定了中国诗歌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萨福的《给所爱》真实热烈地描摹人类纯洁自然的爱恋情感,为西方诗歌文化开创了个体化抒情的审美历程。因此,两首诗分别从不同维度,合力展示了人类情感文明和诗歌文化的多样化的审美风貌。
参考文献:
[1]刘毓庆.关于《诗经・关雎》篇的雎鸠喻意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2004,41(2):71
[2]Sappho Is Burning [M].Chicago:U of Chicago P,1997
[3]经本植.中国古典诗歌写作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174175
[4]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北京文物出版社,19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