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教学手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交际工具;语言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外语教学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几个重要阶段,最初,我们重视语法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将语言中的语法知识要点传授给学生,学生被动接受。这一方法造成了大部分学生语法知识掌握良好,但语言交际运用能力较差。随后,我们摒弃了语法教学,转而实施语言知识的传授,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这五方面的语言能力作为重点。然后我们意识到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努力地尝试各种不同的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教学法等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能力。我们越来越接近语言的核心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计算机越来越普遍的英语于外语教学领域,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多媒体教学方法在各个方面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多媒体在外语教学中成了大中专院校的共同选择。然而,这一教学方式有时未必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开始了反思。上海大学的冯奇教授首先在对比调查中发现该校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效果不明显,自主式多媒体网络教学班的成绩反而低于其他模式的教学班(冯奇,万华,2002:148)。
多媒体教学的正确定位是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很明显,它是一种教学手段,是利用一些先进的文字,图面或动画视频和声音设备为教学提供服务的。其技术的确有先进的一面,但是教育技术不等于教学效果。梅家驹先生在《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一文中说:"我们对教育技术的定位不宜提的过高,范围扩得太大,因为它决不可擅自抢占别人的位置,越俎代庖的顶替人家的工作。"(2001:16-17)
那么,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怎样才能扬长避短地运用多媒体为教学服务呢?
首先,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充分遵循教学规律,把握一定的原则。第一,要把握切入多媒体课件的时机。精彩的多媒体课件和音乐并提出相应问题,从而起到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因此,可以在课程的导入部门切入与课程内容密切结合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此外,在进行某些枯燥抽象问题的讲解时,可辅助以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第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要和教学内容结合并且以恰当的形式表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课件应有的辅助教学的意义。第三,对于简单易懂的知识,并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的帮助,否则,只会浪费时间;而起过多的使用课件,还会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如何把教材的难点和重点辅之以图文,声音和视频并以最佳效果表现出来。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时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外语教学模式。无论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到什么阶段,教师的基本功能都不能忽视并且无可替代。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只是给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多媒体外语教学中,除了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水平和课堂操控力之外,教师还应该设计精彩的课件并具备良好的设备操作和调控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服务。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可见,无论何时,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永远是首要的。如何更有效地安排课堂内容和组织学生充分参与到语言活动中来,这才是外语教学研究的本质和重点所在。
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中,还应坚持中小班教学。以中小班作为授课单位,便于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操控,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动态;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中小班授课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更多的得到老师的关注和指导,这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事实证明,大班教学即不利于课堂活动的展开,也不利于师生交流,难以保证课堂纪律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因此,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时候,应该考据到这一点。
建立多媒体网络自主学习体系。依赖于多媒体的外语课堂尽管有诸多弊端,但是多媒体先进的硬件设备及配套的网络功能却给外语课堂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为学生建立一个便捷有效地自主学习的平台和师生沟通渠道,作为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强化师生交流的补充。
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多媒体教学必将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柱。但作为教师,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应该更好地让它为教育教学服务。所以,我们既要研究多媒体技术对教育发挥的作用,也要深入探索它给我们带来的观念上的冲击和将引发的变化,预见并降低不适当利用多媒体技术带来的负面效应,让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冯奇,万华.大学英语多媒体教学思考[A].蔡基刚,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思考论文集[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梅家驹.教育技术的定位于错位[A].余伟康.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实务论文集[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3]孟臻.反思多媒体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6,(6).
[4]王芳,吴淑坤.对多媒体教学的反思[J].今日湖北(理论),2007,(2).
[关键词]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 方法手段
影视艺术教育是以电影、电视艺术品为教育媒介,面向普通观众和受教者,以区别于影视的制作教育而纳入素质教育的一种教学定位。影视艺术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两种方式,学校教育又分为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小学影视教育两个层次和培养影视艺术制作者(专业教育)、影视艺术欣赏者(普及教育)两个目标。
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历史发展形态和我国影视艺术发展形态基本吻合,目前的现状是:影视艺术教育的社会教育弱于学校影视艺术教育,而学校影视艺术教育中的大学影视艺术教育又弱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大学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普及教育又弱于专业教育。针对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重中之重是要构建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体系的前提下.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以期实现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目标。
一、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的主要特点和教学目标
对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析、明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一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影视艺术中的教育,这主要是指影视艺术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一是通过影视艺术作品内容来进行教育。主要指作品本身所具有的审美教育功能。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最突出的特点是综合性和实践性。影视作为工业制作艺术、大众消费艺术,从创作到制作都体现了集体的智慧,其中包含有成百上千个程序,包含有数百个职业和各种艺术门类。培养大学影视艺术制作者、创作者的影视艺术专业教育,要注重教育的实践性,强化教育的实践环节。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则承继了影视艺术专业教育的综合性,弱化了其实践性,并突出地显现出:既不同于娱乐性、游戏性,也不同于审美性的愉悦性;课程目标不重求深而重求广,教学内容、教材结构具有综合性;超越了所属“美育”学科范畴,成为“文化教育”学科,具有人文性由于其文本的经典性,体现出课程的经典性:和其他课程相比,更注重教育过程等特点。可以说,大学影视普及教育课程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它是愉悦性和审美性的统一,是科学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经典性和现代性的统一,是信息性和教育性的统一,是一门综合的艺术教育课程。[1]
根据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的基本特点,结合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形势。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如下:使大学生在欣赏解读影视作品的同时。去了解、理解影视艺术的特性、影视语言的特性;在趣味盎然的影视作品观赏过程中,提升审美期待,提高审美趣味,丰富审美知识,提高审美能力,陶冶审美情操,激发审美感情。
要实现这个课程目标,教学改革是关键因素之一。它包括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诸方面。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
二、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的基本标准
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的、由一整套教学方式组成的操作策略,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与手段的总称。它是联结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也是影响教师威信、师生关系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重要原因。它具有实践性、双向性、多样性、整体性、继承性的基本特点。
任何教学方法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服务的。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不同,就应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历、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情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与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对象的知识能力和思想水平,促进其健康向上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体现着教师的智慧,标志着其教学艺术水平的高低。
一般说来,最优化的教学方法应具备如下条件:一是能否被接受者在理智方面、情感方面认同。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参与程度、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较好地体现出教学的民主性。三是克服了每种类型方法的局限性,在功能、效果、手段等方面呈现出经过优化组合后的综合性。四是高效果与高效率的统一。五是符合美的规律和原则,能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注意寓教于乐,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具有审美价值。
教学手段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传递教学信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他们学习兴趣,为感知、理解、记忆知识创造条件的物质载体。它主要包括语言(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和教学工具(普通教具和现代化教具)两大类载体。教育手段与人类文明的演绎历程亦步亦趋,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传统的面授到今天现代化技术投影[幻灯]、录音、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的开放型、超时空教育,教学手段已经迈向现代化,处于传统的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共同为教育教学服务的状态。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必须服务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应当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给课堂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三、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基本的教学方法有:(1)课堂讲授法。这种方法也可以说是万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学校教育的“大众法”。这种方法以教师为主体,同时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启发教学、谈话式教学等促进双边活动。(2)现场观摩法。这种方法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由理性思维转向对感性形象的认识,也可以说由以教师为主体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和属地的影视制作机构联合,酌情组织学生代表到拍摄现场观摩二是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影视剧制作现场花絮的记录片。(3)实验实践法。这是由以教师为主体真正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主要有:一是根据课堂讲授内容,有选择地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主要是节假日)拍摄DV剧;二是组织学生到影视拍摄基地参观考察三是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撰写影视鉴赏文章,提高学生查阅资料、分析问题和论文写作能力。(4)考试检验方法。这也是常见的传统的方法,主要加强基础知识和基 本技能的考核,采用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理论测试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的综合的教学方法主要有:(1)问题式教学法。强化求疑意识,注重知识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5个方面: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提升为问题把应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学生拿到问题后则明确本次教学的目标、学习目的,教师根据问题类型、难易程度等决定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提出问题;老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简单、清晰、明了的总结,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实践证明,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和建立,使学生能自主、充分和有效地学习。(2)作业式教学法。强化参与意识,实行师生互动,注重知识的深刻性。其做法是:教师将下一个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通过师生双方协商,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就某部影视剧申报发言主题,然后,学生进行广泛的观赏。组织好书面分析材料,届时在课堂上作专题发言,课堂中60%以上的时间由学生主导。师生角色互补互换,学生报告,教师和学生点评,及时展开讨论,将学习引向深入。(3)话题教学法。强化创新意识,注重知识的建构性。“话题”指的是影视艺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问题等。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主讲。然后提问,就某一话题让学生谈见解,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如对当下影视界热点话题的讨论,比如影视制作的特技;港台影视和大陆影视以及其他地区华语影视作品之间的差异等等。(4)综合方法论教学法。教学方法的综合性,强化学生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其做法是,对于影视发展史中的现象和影视作品,运用多种角度和多种方法。如文化学、社会学、符号学和比较法、还原法等进行阐释。(5)学术研究法。由学习到实践,强化大学生知识学习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课外兴趣课题活动中,比如。影视剧欣赏写作,DV拍摄,撰写带有学术研究性质的论文,支持学生组合申报校、院级课题,甚至吸收学生参加本课程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级的规划课题研究或教改课题等。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主要有:(1)影视欣赏室。这是一种新型的、多功能教室。它的基本配备是:有一间能容纳一个大班的学生上课的专用室,有陈列橱窗,有投影仪、收录机、放像机、电视机、电脑,并配有相应的教学资料软件;影视欣赏室大体可归纳为几种类型:影视剧历史图片、资料展示室(复制的即可)影视音像及文字资料、教具陈列室;影视多媒体专用室等。影视欣赏室的出现对教学现代化的推进有着功不可抹的作用,特点是:它的整体环境能够给大学生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良好的条件;能够方便大学生对影视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它最大的效能,不仅影视艺术普及教育能利用,中文专业的文学课、历史专业的文献课,甚至思想政治课等都可以利用,既能成为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场所,也能成为本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影视欣赏课件。课件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分析,教学活动结构及界面设计等环节,而加以制作的课程软件。课件是从教学活动出发,与课程内容有着直接联系,能够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一定的改变,它能把课程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用软件的方式实现出来,但缺失了很多课程的内涵。现在常用的影视欣赏课件有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和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多媒体影视欣赏课件是以多种媒体的表现方式和超文本结构制作而成的课程软件,是一种运用课件制作软件制作的可以在电脑上演示的能配上一些图像、声音、动画等,它可以在电脑上操作,图文并茂,既生动又形象,又可以免去上课时的粉笔书写的麻烦;网络影视欣赏课件,就是应用于网络环境的课件,主要通过网络表现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等。此外,现在不少电视台的影视艺术专题、专栏节目,比如中央电视台的“影视同期声”等,可以作为特殊的影视欣赏课件,复制下来,供大学生学习用,这种课件可称之谓“影视欣赏电视课件”。
四、大学影视艺术普及教育最优化教学方法、最有效教学手段实施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育 素质养成 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191
1 音乐教育在国内高校开设的现状
目前,国内设置音乐专业的高校主要集中在综合性院校和师范院校,课程设置主要集中于选修课,开设时间仅限于第一至第二学期,学习的内容和时间均非常有限。另外,根据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394名学生中,90%的学生表示喜爱音乐,其中,喜欢通俗歌曲的占78.53%,认识简谱的占48.5%,认识五线谱的仅占3.5%。可见,国内普通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在对大学生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开展音乐教育迫在眉睫。
2 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素质养成的作用
2.1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道德体系的构建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建设工程,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工作和生活,更能促进大学生道德体系的建构。音乐的陶冶对于人们道德素质的养成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曲《国际歌》,激励着战争年代的仁人志士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一曲《义勇军进行曲》,鼓舞着新一代热血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为革命献身。欣赏与聆听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学生直面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锻炼他们奋发图强、积极进取的精神,培养他们勇往直前的坚强意志。由此可见,在大学生道德体系构建中,音乐教育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2.2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情意素质的培养
音乐是表达人们内心情感的一门艺术,每个优秀的音乐作品背后都包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与内心世界,蕴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与生活写照,通过跌宕起伏的旋律、独立变幻的节奏、美妙悦耳的和声,把欣赏者带入另一个世界。学生可以在音乐的旋律中洗涤心灵,感受责任,坚定对未来的信念。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情意素质的良好媒介,无论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情感的培养还是自身综合素质提升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3 音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当美妙的音乐通过人的听觉器官传入大脑皮层,刺激大脑神经中枢时,人体便会产生多种有益的生化物质,起到加强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改善情绪状态等作用。如,在演奏器乐的过程中,当学生因为不熟悉谱子、动作练习太少而导致乐曲的演奏得断断续续时,如果老师能够多鼓励学生,将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为其将来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打下扎实基础。此外,在类似“大合唱、乐队”等音乐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各自特长和技能进行分工,使他们各负其责、各尽其职,通过活动中的不断调整与配合,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人际交往能力和对陌生环境的适应能力等。
3 在大学生素质养成过程中实施音乐教育的途径
3.1 教育理念多元化
在教育理念方面,在上世纪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首次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概念,随着“多元文化”在音乐教育领域的推广,在音乐教育过程中渗入多元文化为其本身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学校在制定音乐教学目标时,要转变传统的单一音乐教学目标,将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渗透到教学目标中去,通过多元化的音乐教育拓宽学生视野,实现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独立、终身地进行音乐学习,能够从音乐学习中获得美感体验和审美修养。
3.2 教学内容丰富化
在教学内容方面,可以精选富有欣赏价值和教育作用的音乐作品,把民族音乐的教学内容、世界各族文化的介绍、内容健康且水准高的流行音乐等纳入教学内容中,把音乐教育当成文化普及的一部分,让学生在审美的享受中得到熏陶,引导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另外,可以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通过即兴创作和指导性命题创作等形式,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赋予作品新的意义和内涵。总之,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可以提高学生在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实现音乐与文化的有机结合。
3.3 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教学手段方面,目前国内大学的音乐教育主要是教师的一味的讲解和灌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在音乐教育的课堂上采取讨论和实践的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理解力和感受力,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感受音乐的独特魅力。此外,还可以信息技术作为音乐教育手段的突破口,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其协作、探索和创新能力,并使之个性得以全面发展。总之,音乐教育要在教学手段上实现以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4 教学成效实践化
在教学成效上,高校可以把音乐教育的成效运用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各种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把文艺活动深入到学生所在的系部、班级、寝室,通过广泛培养学生的艺术才能使音乐教育达到普及化的目的。学校可以组建艺术团、合唱团、器乐团等社团,由音乐老师担任社团指导老师,不定期地开展各类文艺演出、合唱比赛、歌手大赛等,为热爱音乐、有艺术才能的同学提供展示的舞台,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这些文艺活动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综上所述,音乐教育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它对学生个性发展、学生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积极营造一个拥有音乐美感的素质教育环境,为学生今后踏上社会奠定基础,真正实现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庆权.音乐欣赏课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作用[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8).
[2]周姝.论音乐欣赏在高职院校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关键词:小学英语;新课标;“任务型”教学;多媒体教学;激励手段
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正在我国教育领域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顺应新课改的历史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呢?下面,我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对上述问题展开细致的分析与归纳。
一、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
地位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提倡教师采用“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以此充分吸引与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当中,促使学生认真思考、广泛合作,自发、主动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从而实现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大幅度提高与进步。”这无疑为小学英语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与发展方向,因此,我将这一先进教学理念灵活融入了日常教学实践当中。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完Unit 5 Where Is My Ruler?“Where is ...”这个句型之后,我便要求学生两两合成一组,利用身边的常见学习工具完成“一问一答”的对话演习。如此一来,不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完成任务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他们还在不知不觉中深刻掌握了“Where is ...”,in,on,at等介词具体的英语知识点,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真正主体地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开阔学生的英语视野范围
相较于“粉笔+黑板”的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具有非常突出的优势特点,其一,可以储存大量的教学信息,扩宽学生视野范围;其二,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生动、直观、形象,有利于打破课堂教学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种种限制,便于师生双方在教学活动中的良好互动。鉴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诸多优点,其被广泛运用到了小学英语教学领域。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资源,以此作为扩宽学生英语视野范围、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重要渠道。”
我在自身的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就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多媒体设备的先进性与便利性。如,在教学Unit 6 At the Zoo这部分知识时,我首先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依次播放了狮子、老虎、猴子、天鹅、大象、长颈鹿等动物的幻灯片,并为每张幻灯片上的动物各自配备上对应的英文名称。这样,一方面,充分调动了学生浏览这些幻灯片的探究兴趣及热情,有利于他们真正将自身融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又切实加深了对于每种动物英语单词拼写的印象与记忆,真正有利于提高本章内容的教学效率及质量。
三、重视激励与肯定的重要力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幸福感
第斯多惠说:“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
醒、与鼓舞。”《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灵活运用评价这一重要手段,给予学生充足的激励与肯定,以此满足学生的成功感,促使他们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与力量。”
这就要求小学英语教师认真分析小学生独特的心理学习特点,恰当而灵活地采用激励性评价这一先进教育模式。我在英语课堂上会格外注意激励与肯定性语言的使用,如,Very good,Well done,Good job,Wonderful,Great ...等都是我的口头禅。这些正面语言的使用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良好信心,有利于学生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与观念;与此同时,更有利于推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融入英语具体知识的学习环节当中,为营造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优良学习氛围以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起到了非常大的帮助。
总之,新课标的实施推动着小学英语教育事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新课改的先进理念,并积极灵活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学实践当中,如此方能不断充实英语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体会到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多媒体 日语教学 辅助工具 应用
一、应用多媒体日语教学的教改实验
1.对象及教学安排
从2006年秋季学期开始,我部分班级《二外日语》教学中进行多媒体教改实验,实验对象为2004级一年级学生,实验班级的课程安排是每周4学时,每课时45分钟,每单元8课时,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版标准日本语》教材。上课的课堂多安排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当时多媒体教室配有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音响等先进的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的自制
根据《新版标准日本语》教材的内容及课堂教学的需要,我们制作了每一课的教学课件,课件上除了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解释、演示以外,还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了相关的日本的风土人情、社会人文、地理概况等的介绍。课堂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软件提供的有利因素,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教学模式。
3.课堂组织步骤及方法
课堂组织步骤与教材一致,分会话、听力、阅读和写作。会话课教学先向学生介绍与话题相关的基本句型,以及相关的背景文化。然后让学生按所设计的情景进行对话。听力训练充分利用多媒体创建的语言材料,做到视听结合,使学生身临真实的语言环境,采用软件提供的多种听力训练形式进行操练。在阅读文章的学习过程中,免去了教师写黑板的辛苦,也给学生提供了清晰的画面,教师可以把枯燥无味的词汇、语言点用软件上设计的内容及图表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写作课的学习也是如此,各种应用文体的教学都很直观,学生可以根据软件提供的文体做模拟套写练习。由于多媒体教学中教学软件完善的设计,有些练习可以由学生在课后拷贝,自己找时间上机自学。
4.课堂教学组织实例
教学内容:《新版标准日本语》初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京都のはきれいです。
第一步,组织教学。教师打开电脑,安装多媒体课件,一副京都红叶的图片出现在屏幕上。
第二步,新课导入。提问:皆さんは京都というところを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京都は何が有名か知っていますか、をたことがありますか、京都のをたことがないんでしょうね。教师说:今日の授を通して、形容(2)の活用形及びの勉のほかに、皆さんと一に古くて、静かで、きれいな京都へ行って、そこの美しさを感じましょう。
第三步,讲授新课。首先让学生阅读课件上设计的「新しい,教师提问:これらのは全部形容(2)です。彼らの特として、言い出せますか。前の形容(1)とどのような区があるのでしょうか。学生这时会大声朗读单,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已思考出问题答案的学生很快举手,一会儿,很多学生都扬起脸,表示理解,再让他们互相讨论片刻,他们很快就发现二类形容词与我们在第九课学习的一类形容词的差别与联系,这时候,老师根据学生的反应讲解二类形容词的活用及各种时态。
第四步,课文理解,根据学过的语法及句型,学生很快便能掌握课文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表对日本古都――京都的认识,并且介绍自己故乡或者旅游过场所的样子,注意对景物性质状态的描写,学生积极性很高。
第五步,巩固练习。教师将准备好的与本节内容有关的重点句型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样例写出自己的造句。教师选出几个进行评讲,指出问题并布置课后作业。
二、实验结果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验,我们发现: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日语的积极性比在普通环境中学习的积极性要高,也提高了学习效率。我们将外语学院学生的日语期末成绩和与其他学院日语二外期末成绩作了对比,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班级成绩明显要高出按照传统模式教学的班级。在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的日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提高了,近几年,日语国际交流基金等级考试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三、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优势
与传统的“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日语教学模式比较,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的优势是毋庸置疑、无与伦比的。
第一,多媒体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和数值于一体,能将相关结果综合地展现在屏幕上,给学习者以多种感官的刺激。有专家认为,“语言训练的最佳效果往往取决于是否能让学习者的五官都能主动地参与进去”,这就是说,五官的积极参与是学习取得“最佳效果”的前提。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形成对学习者多种感官的,这对于帮助学生记住所学的日语知识、技能,提高他们学习兴趣以及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都是有利的。
第二,多媒体使日语教学内容的导入形式跳出了文字表达的局限,从而使其变得更主动、更丰富、更轻松。如丰富的图像、生动的情节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丰富的网络资源让学生可在信息的海洋里自由冲浪,选取相关的文化信息,为语言的学习形成深厚的背景。
第三,日语教学往往需借助图式的作用,而多媒体辅助日语教学能引导学习者将头脑里的知识和课文里特指的情景信息联系起来,建立起新的图式。这些新的图式的建立,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把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并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理解作者意图,掌握课文文章的精髓。
据了解,5月30日,山西大学副教授白平从太原抵达北京后,便与他的律师王德怡取得联系,二人前往国家图书馆调阅了清人张吉午《康熙顺天府志》一书的微缩本,对已挑出的错误逐字进行比对,全部核实了一遍。经过整理,白平在阎校本《康熙顺天府志》一书中新发现错误70处,继而再次向法庭增加诉讼请求,将奖励要求由62万元变更为69万元。
阎崇年:没有过悬赏广告
2010年6月2日上午9时许,备受关注的阎崇年“挑出一个错,奖金1000元”的“悬赏门”案件在北京市亚运村法庭开庭审理。但是“悬赏门”的主角之一阎崇年并没有亲自到庭,其律师称,阎崇年近期身体不适,“毕竟是个70多岁的老人了”。
当天,挑错者白平与阎崇年的人进行了庭前证据交换。
在证据交换中,阎崇年的律师这样解释“一字千元”的由来:阎崇年从来没有委托任何媒体发表过悬赏广告,所谓“挑错给酬金”的说法,只是阎崇年与“一字千元”作者――《北京晨报》记者刘婷之间聊天时的约定,并不是针对广大读者的悬赏广告。
2009年9月9日,《北京晨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的4位记者前往阎崇年家喝茶时,聊起了阎新近校注出版的《康熙顺天府志》。谈及此书已经校勘了12遍,阎崇年还要再请专家协助校注。就这样,引出了此书出版后还可能有错误的话题。《北京晨报》记者刘婷开玩笑地说也要帮阎崇年挑错,阎当即表示欢迎。
刘婷开玩笑说,若挑出错误,要阎崇年付款1000元作为酬谢。
当时,阎崇年认为刘婷根本没有时间去读《康熙顺天府志》,也就笑着答应了这一要求。此番聊天之后,以上4家报纸各自发稿,介绍此书,但并未造成多大影响。阎崇年发现刘婷将二人之间的约定登在报纸上。由于怕影响刘婷,所以没有深究。
但是,半年之后,学者任炳却借“挑错给酬金”一事,专门在《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京城学界正气――赞阎崇年先生的勇敢之举》,再将“挑出一处错,奖金1000元”推到一个新。北京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研究员阎崇年的儿子阎天说:“这个作者宣称阎崇年曾经‘公开声明’,这四个字却是他最先提的,后来被白平硬安在阎崇年身上;这篇评论连我父亲的姓都写错了,非常不严肃,一看就靠不住,却被白平当成了‘信赖’悬赏存在的根据。”
阎崇年认为,白平先生正是受以上宣传影响,没有核实真伪,滥用诉讼权,令其陷入不必要的诉讼纠纷之中。
“我父亲先是‘被悬赏’,后又‘被炒作’。他一直没有正面回应,是觉得白平进行人身攻击、金钱勒索,唯独和‘学问’不沾半点边。”阎天说。
白平:不忍心再挑下去
“悬赏广告是闲聊,是玩笑,只针对一位记者”,面对此说法,白平回应:“请4位记者到家中喝茶,是阎的一场公关宣传活动,是想保持出镜率与热度。”刘婷记者的文章见报后,阎崇年为什么不要求澄清,给予更正。
白平的律师王德怡,是北京合川律师事务所的律师。他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负责任的。“没人质疑就是悬赏,有人质疑就是针对记者一个人的玩笑?”
悬赏广告的证据提交过后,便是对白平挑出的错误证据的提交与质证。阎崇年的人以不变应万变:目前的错误均为白平一家之言,是否构成错误,没有第三方的认定,暂时不能认定为错误。应当由法院委托一家机构予以认定。
“咱不说句读,咱说错别字,那还需要专家去认定吗?”白平的另一位人赵海当庭陈述理由:“语言发展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没有标准,那每年的高考古文的标准答案是咋出来的?”
“我真不忍心再挑下去了!”走出法庭,白平感觉这事有些可笑。但是,他更希望阎崇年能站出来,与他进行直接交流沟通解决此事。
“为什么我狠狠抓住不放手?” 6月7日,白平说,他“较真”的原因在于:“这本书错误多、质量差,对大众是一种欺骗,我要用张扬的方式提醒大家注意;再者,名人也不该乱说话,滥用媒体资源,从中不当得利。”
事件发展至今,如果不是白平将阎崇年告上法庭,想必阎崇年也不会对其“挑出一个错,奖金1000元”的言论当真,而且即便是到了法庭上,阎崇年的表现似乎也没有把他大作中的错误当真。白平也并不是为了奖金而,他说,“我是读书人,从教的30年,一直踏实做学问。我就是想让他知道什么是读书人!”这其实只是维护一个知识分子最起码的那点学道尊严。
《北京晨报》记者:报道没有问题
据了解,对于阎崇年《答辩状》中提到的“并没有公开悬赏”,《北京晨报》记者刘婷表示“一切以报道为准”“报道没有问题”。
另外还有两位记者也曾到阎崇年家中聊天。其中一位记者回忆说,以当时的语境和阎崇年说话的语气而言,“悬赏”不像是开玩笑。另一位记者则表示已经记不清楚了。
背后的思考
阎崇年如果认为媒体误解了他的意思,应当及时澄清事实,为何不置可否,任人以讹传讹呢?
阎崇年解释说,本想要求予以更正,但考虑到不要影响刘婷本人,就采取了息事宁人的态度,没有继续追究。这样的解释恐怕无济于事,迁就了媒体,却不代表公众不会拿“千金买错”的悬赏令当真。
事实上,白平教授也不是一开始就要告阎崇年的。本刊上期采访白平时,白平就表示过,他是抱着凑趣的心态买一本书翻看,没想到发现了多处错误。但他将问题反馈后,始终没有得到阎崇年任何答复。白平表示,他为了获得应有的平等对话的权利,才将阎崇年告上了法庭。阎崇年至少应该拿出诚恳的态度和白平进行平等对话。
阎崇年的行为让人想起了宋祖德。宋祖德在博客上大放厥词,终于被较真的谢晋遗孀告上法庭。就在案子进入审判程序的关键时刻,宋祖德突然改口称有关文章不是他写的,是“黑客”陷害他。可惜打官司不是儿戏,岂是你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的?最终,宋祖德还是老老实实接受判决,履行了赔偿、道歉等法律义务。
阎崇年为什么也像宋祖德一样,都被人告上法院了,才忽然宣称自己没过“千金买错”的悬赏广告?这无异于跟公众开了个玩笑。也正如白平教授所指出的,因陷于诉讼,阎便企图将责任推卸给记者及其所在的媒体,这实际上是在愚弄公众的智商和理解水平。就算最终法院判白平败诉,或由刘婷及其所在的媒体承担责任,事情也未必能轻松了之,阎崇年的做法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阎崇年的所作所为只能证明,如此简单的信条要实践起来也是很困难的。很多人以娱乐的心态看待此事,白平似乎也被当作了堂吉诃德式的喜剧性角色。其实,这也正是当今社会的可悲之处。已经视学人的道德堕落为常态,并对任何道德斗士的行为不抱任何希望。无论是学风的堕落还是匡扶学风的努力,均遭到了一致的否定。这种现实对白平这样的读书人来说相当不公平。
【关键词】“90后”; 时代特征;心理特点;对策
目前,“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他们生长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有着不同与以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理念,他们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但又有一定程度的叛逆心理和淡薄的道德意识。这对于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教师来讲,面临的是更多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其特有的思想行为,探讨影响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他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发挥作用。
1. “90后”大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分析
1.1集体主义欠缺,自我意识强
由于“90 后”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而且成长的环境相对较好,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起来,生活自理能力较差,进入大学后,有部分学生不适应集体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行我素,不考虑他人感受。不少学生在学习上形成了“以自我成才”为中心的习惯,在生活上自私自利不懂得贡献和分享。他们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只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正如有的学者这样定义他们:“我们不需要别人来定义,我们是自己,我们只做自己,我们只能被自己左右。”[1]
1.2擅于接受新鲜事物,但缺乏辨别能力
“90 后”大学生可以说是电脑、网络和各种电子产品陪伴下成长的一代。他们从小就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和咨询,这种获得信息的习惯,使得“90 后”大学生拥有较同年龄段更丰富更多样的知识体系,具有创新精神,他们接受新事物应用新事物的能力远远强于前期的大学生。但是由于在接受信息来源时缺乏过虑和指导,使得“90 后”大学生在吸收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资讯的同时,也会受到一些西方思维和社会上的各种不良思想的冲击。 “90后”大学生缺乏取精去糟的能力,在处理信息时常常全盘接收,导致“90 后”常常做出出人意料的行为举止,甚至有些“90 后”会做出违道德和有损社会风气的行为。
1.3个人能力强,但道德意识淡薄
“90 后”大学生物质生活环境优越,许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有时会将自己没有实现的愿望全部寄托在孩子身上,他们对孩子从小时便开始扔入,给孩子报各种学习班、培训班,孩子长大后都能歌擅舞,多才多艺,个人能力非常出色。但是,在现今的大学校园里,经常出现学生上课吃东西、玩游戏,不尊重老师,与老师擦肩而过都不打招呼,形同陌路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90 后”大学生对父母态度也十分恶劣。显现出他们极其淡薄道德意识。
1.4受挫折能力差,叛逆心强
“90 后”大学生没有受到过太大的挫折,他们的受挫折能力差,加之有些学生有些大学生孤僻自闭、不愿意和人说话,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还有部分学生,虽然家庭经济条件不错,但从小到大都是在父母的看管下成长起来,他们不喜欢和父母交流,有很强的叛逆心理,不喜欢别人的约束。
2.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
2.1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使学生融入到组织中来
“90 后”大学生因其个性张扬,好奇心强,对于加入学生组织有极大的兴趣,并且对学生组织的各项工作有着很大的热情。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学生组织的力量开展一系列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让“90 后”后大学生在各级学生组织得到锻炼,通过学生组织的工作使得“90 后”大学生能够增强团队的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懂得贡献和分享的意义,消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
2.2加强网络健康教育,抢占信息教育制高点
“90后”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较强,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习和使用网络,通过网络手段教育和引导学生。要充分利用网络丰富性、交互性、隐蔽性的特点,在网络设立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扩大网络信息中优秀内容的影响,过虑掉不良信息,用先进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的制高点,让网络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战斗堡垒。
2.3强化感恩意识,注重德育培养
育人先育德。对“90后”大学生德育观的强化与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过程存在一个盲区,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达不到教育目的。就这要求辅导员要注重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要采用理解、宽容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言传身教,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2.4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由于“90 后”大学生自尊心强,叛逆情绪易发,因此应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我们应及时有效地给予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矛盾和心理障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并将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学科融入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和品德训练,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使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 “90 后”大学生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代,他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他们的特征,有的放矢。同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还应不断努力,继续深入了解“90 后”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引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创新局面。
关键词: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四个结合
作者简介:周晓阳(1953-),男,湖南祁东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唐文(1987-),女,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当代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培养研究”(课题批准号:XJK012BDY005)、衡阳市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构建雁城市民生态文明素质培育模式研究”(课题批准号:2010-HYSKJJ-ZHONGDIAN-01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210-02
为了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必须优化教育方法,克服传统教育方法的片面性,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结合起来,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只有做到了这“四个结合”,才能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
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1.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正式开设专门的必修课或选修课而进行的课堂教育。[1]显性教育具有公开性、正规性、系统性等特点。通过生态文明意识的课堂显性教育,可以集中地向大学生系统传授生态文明理论,使他们全面深入地掌握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美学、生态科学等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水平,丰富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增强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自觉。
所谓“隐性教育”,是指课堂正规教育之外其他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其具有隐蔽性、非正规性、多样性等特点。[1]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隐性教育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利用校园文化活动、校园生态环境、大众媒体、第二课堂等各种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的非正规的、隐蔽的、分散的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隐性教育可以对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持久的影响力。[2]
2.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紧密结合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各有其优势与不足。显性教育的目的明确,具有正规性、直接性、系统性的教育优势,但也有单一化、灌输性、呆板性等教育弊端,单纯开展显性教育,其教育效果往往不够理想。而隐性教育具有间接性、多样性、持久性等教育优势,但也有非正规性、复杂性、目的不够明确等弊端,单纯依赖隐性教育,也不可能完全达到生态文明教育的目的。因此,必须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在对大学生开展系统的生态文明理论显性教育的同时,加强生态文明的隐性教育,从而克服这两种教育方式的弊端,更好地发挥二者的优势,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各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存在两种倾向:有些高校片面强调显性教育,忽视了隐形教育,不重视课堂之外的生态文明教育活动;有些高校则片面强调隐性教育而不重视显性教育,连一门专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程都没有开设。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都不利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开展。必须克服这种错误倾向,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1.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理论教育”,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概念和判断,借助一定的推理形式而进行的系统知识的传授活动。理论教育具有逻辑性、抽象性、系统性等特点。首先,理论教育是由概念、判断和一定的推理方式构成的,具有逻辑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逻辑性,发挥理论逻辑的力量,让大学生掌握生态文明理论的内在逻辑,增强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次,理论教育不是具体的事实陈述,而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阐述,具有抽象性。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中,必须突出重点和难点,解决大学生对生态文明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问题,以提高他们的理论层次。最后,理论教育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传授,具有系统性。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理论的系统教育,以提高他们的生态文明理论水平。
所谓“实践教育”,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受到深刻教育,以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创造能力。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和自觉能动性等特点。首先,实践教育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生态文明理论见之于现实,使之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其次,实践教育具有社会历史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总结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经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客观规律。最后,实践教育具有自觉能动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实践教育可以发挥大学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创造能力。
2.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有机结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的基本原则,也是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基本方法。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基本原则,才能增强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
目前在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一是片面强调理论教育的作用,而否定实践教育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课程,但很少组织大学生开展生态文明实践教育活动,使理论脱离实际,犯了唯理论的错误。二是片面强调实践教育的作用,而否定理论教育的作用。一些高校虽然组织大学生开展了一些生态文明社会实践活动,但没有开设专门的生态文明课程,使生态文明教育缺乏系统的理论性,犯了经验论的错误。因此,必须把生态文明的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以理论指导实践,又以实践来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克服唯理论与经验论两种错误倾向,全面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创造能力。另外,还要克服“两张皮”的现象,注重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在生态文明理论教育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把理论教育同解决实践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在生态文明实践教育中,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注意用实践经验来检验、丰富和发展理论,要求大学生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社会调查报告。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相结合
1.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以书本为载体,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与练习为主要活动方式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凭借一本教材、一本教学参考书、一支粉笔、一张嘴,即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课堂教学,开展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的理论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依赖于教师的传授和点拨。传统教学手段具有教学成本低、便于随机应变、利于双向互动等特点和优势。首先,传统教育具有教学成本低的特点。这种教学手段花费精力小,投入经费少,节省了教学成本,有助于提高教育的经济效益。其次,传统教育手段具有随机应变的特点。采用这种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情况变化,临时采用措施,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突发性事件。最后,传统教育手段具有双向互动性特点。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发挥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优势,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开展个性化教育,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所谓“现代教学手段”,是指采用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把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电影机、VCD机、DVD机、计算机等现代教学器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新型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包括多媒体、网络、QQ群及电子邮箱、手机等教学手段。现代教学手段具有高科技性、生动形象性、内容丰富性等特点和优势。首先,现代教学手段具有高科技性。它采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现代教育手段操作能力。其次,现代教育手段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可以将抽象的内容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影像展示出来,以增强教学的感染力。最后,现代教学手段具有内容丰富的特点。现代教学手段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大量的教育内容传播给学生,包含信息量大,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
2.传统手段与现代手段的相互结合
传统教育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各有其优势和特点,但也有各自的不足,这就要求在生态文明教育中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克服各自的不足,以提高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
采用现代多媒体与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方法既能发挥多媒体、黑板板书各自的优势,又能克服它们各自的缺点。如:多媒体具有信息容量大的优势,但也具有学生记忆不深刻的缺点,而这一不足恰恰能通过黑板板书来弥补,因为黑板板书停留时间长,从而能起到突出重点、难点的作用。而黑板板书只能对所学知识作静态、平面地展示,这一不足又可通过多媒体来弥补,多媒体能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于一体,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因此它能够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兴趣。再如:现代教学手段虽然具有高效性的优势,但它不利于师生双向互动和情感交流,而传统教学手段可以弥补其不足,有助于师生情感交流,开展个性化教育。因此,在生态文明教育中,必须把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手段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效果。[3]
四、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1.他律与自律的内涵与特点
所谓“自律”,是指通过自我约束、自我调整,把言行控制在社会道德、法律及制度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自律也叫“自我教育”,具有自主性、自觉性、自控性等特点。首先,自律具有自主性的特点。学生在自我教育过程中,能够发挥自主性。在他律过程中,学生只是一种被动的教育对象,而在自律过程中,学生却成了独立性的主体。通过生态文明的自律,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主性。其次,自律具有自觉性。学生在生态文明自律过程中,必须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生态文明的自我修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自律具有自控性的特点。通过生态文明自律可以使大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觉选择与调整,以保证自己在道德与法律制度的规范内活动,防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发生。
所谓“他律”,是指他人对自己进行的教育。他律包括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与家庭教育等,具有外在性、互动性、强制性等特点。首先,他律具有外在性特点。教育者从外部把教育内容灌输到受教育者头脑中去,使受教育者的思想发生变化。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学校教师、社会团体、家长都要发挥好他律的作用,相互配合做好生态文明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受到良好的生态文明教育。其次,他律具有互动性特点。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必须做到双向互动,才能提高教育效果。在生态文明的他律过程中,必须做到双向互动,才能使教育双方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尤其是在课堂教育中,更要注重师生的双向互动,提高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实效性。最后,他律具有强制性特点。无论是学校教育、社会团体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受社会法律制度的约束,具有强制性。学校教师、党团组织、家长都应按照法律制度和组织规定,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使他们树立生态文明观念,成为生态文明的合格建设者。
2.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
在生态文明教育过程中,必须做到自律与他律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体现了内因与外因辨证统一的哲学原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自律是生态文明教育的内因,他律是生
态文明教育的外因。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的关键在于自律,自律在培养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当然,他律是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学校教师、社会团体和家长的教育,大学生仅靠自律难以真正树立起生态文明观念。因此,应当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在自律的基础上加强他律,在他律的前提下加强自律,使生态文明观念内化为大学生生态文明素质,并外化为生态文明行为,使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够成为生态文明的合格建设者,自觉地为建设“美丽中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杨世宏.对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2).
[2]王艳.高校环境伦理教育的若干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4).
关键词:定向免费医学生 人文素质 教学创新
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医学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高度结合的科学体系,尤其是在人文精神日益凸显的时代,高等医学教育培养出的应是既有医学知识也有人文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人文素质课教学是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阵地,只有重视和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并不断创新人文素质课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扎实、技能高超、素质全面的合格基层医疗卫生人才。
1.创新教学理念,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理念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理念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两种,
通过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两种教学理念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应试教育教学理念是以考试为指挥棒,以考试成绩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现成的知识,造成知识结构单一和“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通存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素质教育教学理念则以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为核心,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医学教育也不例外。当今中国,尽和党和国家大力倡导和实施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各级各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仍然没有实质性的根本转变。
2.创新教学过程,实现从单向传授向双边统一的根本转变
关于教学过程的观点有很多,从传统与现代的视角来看,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传统的单向传授和现代的双边统一两种观点。
单向传授是指课堂教学自始至终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教师所传授的内容也都是书本中的现成知识,没有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和探索,压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难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双边统一则注重师生的双面交流,它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能启发学生如何理解、掌握、运用和创新知识,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把教学当作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学过程在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创造性地开展学习、认识活动,以获得品德、智力及良好个性等诸方面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3.创新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
教学手段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来划分,可以划分为传统和现代两大类。
传统教学手段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表格、挂图、标本、模型等,具有历史悠久、形象直观、概括性强、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和经济实惠等特点。传统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现代教学手段是以电教设备为主体的各种教学工具,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类。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三个方面的显著特点。一是多功能化。如电化教学手段具有记录、储存、控制、传输和再现等功能,还可以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需要进行信息的加工编辑。二是形声性。现代教育手段主要是用图象和声音表现教学内容,可使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过程声情并茂地全部展现在学生面前,比传统教学手段更形象生动、逼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尤其是教学软件可以多次复制,反复使用,长期保存,具有大容量、高速度、高效率、高质量等先进性。现代教学手段的上述特点,使它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对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的对比分析可知,二者既各具特色,又各有所长,但从总体来看,现代教学手段比传统教学手段更符合教学规律,更有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技能训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为培养定向免费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就应创新人文素质课的教学手段,实现从传统教学手段为主向以现代教学手段为主的根本转变,既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点,又要大力推广和采用现代教学手段,并使之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教育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如何把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成合格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新课题。值得指出的是,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探索和努力。本文仅从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素质课教学的视角,对向定向免费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旨在能够引起抛砖引玉的效应。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项目编号03-114-137)资助。
参考文献:
[1]曾昭轰,卢晓中,舒邦华,等.大学教学理论与方法[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1年.
[2]孙英梅,姚凤海,马丽娟,等.医学学科的人文向度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复旦教育论坛,2004年04期.
[3]陈培刚.关于医学院校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2年01期.
[4]孙英梅,岩磊,张,等.现代医学教育中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J].卫生软科学,2002年04期.
[5]刘震雄,孙盈盈,黄裕新,等.论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西北医学教育,2005年05期.
[6]李雁.医学院校人文社科教育的现状及比较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作者简介:
谭宗梅(1962-),男,赣南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