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财务风险量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风险量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风险量化

第1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其财务风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二是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三是财务收支风险。

1.财务预算管理风险。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其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是预算管理,如果预算编制内容不够完善和全面,预算执行缺乏规范性与合理性,将会导致相关数据和政策缺乏科学性和准确性,资金使用和各项支出缺乏计划性,降低资金使用率,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不科学的预算编制。目前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方面缺乏监督,预算编制缺乏严密性,导致专项资金难以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出现闲置现象,难以落实滚动资金支付模式,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率。二是不规范的预算资金管理。对于预算资金而言,其操作尺度和定额标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在资金预算编制环节中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以及较强的主观性。虽然资金具备相应地分配基础,但是其与实际存在差距,导致内部分配不均。

2.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部分事业单位由于缺乏健全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做假账、公款炒股、公款私用私存等违法违纪现象出现,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存在风险。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利用国家收费许可的空间进行应收款,,导致财务管理控制作用难以发挥出有效作用,严重危害了单位和个人的权益。

3.财务收支风险。

财务收支风险主要两个方面:一是财务支出风险。部分事业单位缺乏严谨的财务管理制度,难以清楚界定项目支出和基本支出,无法做到专款专用。同时经费管理存在不足,导致公费旅游与公款吃喝等现象泛滥。二是经营风险。由于事业单位在实验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投资过大,导致其对外投资的资金缺乏,出现财务风险。事业单位无法正确辨识商务信息的内容,导致信息在便捷性、时效性以及真实性等方面难以正确判断,出现支付风险。此外,事业单位的经营收入包括现金收入和转账收入等多种形式,其在实际账款收回过程中无法到位,甚至出现坐收坐支现象,不利于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管理措施

1.强化财务风险识别。

由于事业单位在运行过程中,其会面临各种财务风险,如操作风险、发展风险、资产运营风险、财务收支风险和预算管理风险等,因此必须要对这些风险进行有效分类。同时事业单位要加强辨识各种风险对财务风险的影响以及其暴露的情况,首先要分析风险,计算和估计财务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并预计财务风险对组织管理活动产生的影响,降低损失。其次要计量风险,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损失幅度大小和损失频率高低进行综合考虑,促使风险能够具体量化,从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实现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2.加强财务风险管理控制。

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工作时,其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存在财务风险,任何环节出现失误,都将会导致事业单位面临财务风险。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贯彻落实相关的财务制度以及法律法规,采取财务风险预警手段,加强财务风险控制,有效预防财务风险的出现。一方面要强化风险意识和财务管理。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严格与否取决于其内部控制及财务管理的强弱程度,加强财务风险管理,能够优化整合财政资源,构建科学的财务防控体系,确保预算的平衡。此外,由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财务风险指数,因此事业单位必须要加强财务人员风险管理意识,对其进行专业培训,确保其能够对财务风险具有清晰全面地认识,提高其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与水平。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要落实财务风险防控管理,强化制度建设。事业单位应从财务管理制度以及法律法规等方面出发,对财务内部管控制度加以完善和健全,强化财务收支和预算风险防控,从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控能力的提升。

3.优化财务风险的评估和测量。

事业单位要想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必须要优化测量财务风险的大小,借助财务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以及数字方法,量化处理相关的财务风险的大小,并科学分析财务风险数据。同时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模型以及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财务风险因素,确保财务风险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结语

第2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电力企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性能源企业,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力企业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稳定密切相关。例如,2007年、2008年两年电煤供应紧张导致电煤价格猛涨,2008年初严重的南方雪灾,都使得许多电力企业遭遇严重的困难,盈利水平急剧下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给电力企业带来了诸多风险,如投资风险、财务风险等。而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经营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完全消除财务风险及其影响是不可能的。一旦电力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将会破坏经济的发展,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灾难,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合理地分析和评价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更好地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就显得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引入模糊综合评价方法,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新思路。

二、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电力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如资金、技术高度集中,公共服务安全性等。正是由于它的这些特点,使得电力体制的改革给其带来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风险,本文从内、外两方面因素分析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

(一)外部风险 具体如下:

(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因为自然力的不规则变化,产生的现象所导致危害物质生产、经济活动、生命安全的风险。如台风、旱灾、覆冰、水灾、冰雹、强降雨、泥石流、火灾、地震等自然现象,往往造成大范围内电力设施严重损坏,使电力企业损失惨重。例如,2008年的南方雪灾和汶川地震都给电力企业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使得电力企业步履维艰,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

(2)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指政府出台的和企业经营相关的各项财政和金融政策。由于电力企业需要承担社会责任,它必须满足国民经济整体利益,所以必然面临政策性的财务风险。例如资本市场的汇率变动、利率调整、财政税收政策等方面产生的风险。政策性风险对电力企业影响比较大,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发展规模的扩大,电力企业的负债较高,尤其是银行贷款的比例较大,电力行业的资产负债率已经超过了70%,严重影响了资金成本。所以,政策性风险势必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经营状况。

(二)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

(1)支付风险。支付风险主要是指现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不能支付到期债务的风险。电力企业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电费收入,而形成电力企业支付风险的主要原因是电价低、电费回收难。电费难回收是长期困扰电力企业的一个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数额巨大的电费收不回来形成了坏账,使企业现金流量减少了,资金周转也受到了影响,从而降低了企业经营效益。

(2)资本结构风险。资本结构风险是指负债与所有者权益比例失调,具体表现在负债资金在资金构成中占主导地位,从而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加大。一旦电力企业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信誉将受到影响,严重的会导致破产。电力企业的负债结构也不合理,短期债务比例(尤其是银行短期借款)过高,使得企业的还款压力很大,资金周转不灵,进而影响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3)资产风险。资产风险包括资产结构风险和资产质量风险。资产结构风险,主要是指速动资产比率失调、流动资产与固定资产的比例失调等;资产质量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造成资产利用效率低,如长期闲置的存货与固定资产、三年以上应收账款、长期亏损的对外投资等。资产风险是电力企业面临的很普遍、危害性也很大的风险。

(4)投资风险。由于近年来,电力供过于求和竞价上网机制的推广,必将带来投资风险的增大和投资回报率的降低。一方面,在投资决策时,财务部门缺乏对投资项目财务风险的专业判断,使得投资回报率低。另一方面,电力企业所投项目涉及的环节多,资金需求量大,使得电力企业面临的投资风险不断加大。如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要求、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等都会直接影响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5)垄断经营引起的财务风险。由于长期封闭的计划经济和电力行业垄断经营,使得电力企业的职工思想观念滞后,竞争意识、市场意识、风险意识等普遍淡薄。电力企业还没有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市场经济管理理念。这些因素导致电力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弱化,甚至还有个别企业对成本费用控制的概念一无所知。

(6)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实施不到位,使得制衡机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造成的风险。内部控制风险主要与电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度不够有关。在失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企业管理人员就很容易发生诸如假公济私、挪用公款等不道德行为,虽然这些行为不易被轻易察觉,但对企业的危害是巨大的。

三、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构建

针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状况,构建如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一)建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电力行业的特点,结合本文对电力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分析,本文建立了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多风险因素的递阶层次分为二层,目标层为A;准则层为B={B1,B2};指标层为B1={C11,C12},B2={C21,C22,C23,C24,C25,C26}。通过这个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可以反映电力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本情况。

(二)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风险评价评语集V={V1,V2,V3,V4,V5},其中,V1,V2,V3,V4,V5分别表示指标的评语,对应的财务风险程度分别为“低”、“较低”、“一般”、“较高”、“很高”五个等级。

(三)确定风险评价指标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可以在因素结构复杂、缺乏数据的条件下较好地确定每一层、各个指标的权重。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递阶层次分析模型,构造风险因素判断矩阵,各判断矩阵中因素间的风险比较可通过1~9标度法加以数量化;其次,运用AHP计算方法,将得到的判断矩阵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再按行相加,得到的权重向量即为所求的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最后,将具有满意一致性的判断矩阵对应的特征向量各分量作为各风险评价指标对上层的权重。

(四)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对照各风险评价指标制定的评语等级标准,得到模糊评判矩阵R, R=(rij)m×n,其中rij是专家对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五)进行多因素模糊综合评判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由评价因素的权向量wi,因素Bi的模糊综合评价矩阵Ri,可计算得:Di=wiRi( i =1, 2)。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根据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可得到隶属矩阵:R=D1D2。

最后,可得到最终综合评价结果:Q=WR。

将评语集V中的风险程度进行量化处理,用量化的值作为最终评价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指标。

四、实例分析

本文以某电力企业为例,运用以上确定的研究方法,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评价。

(一)建立模糊评价集 建立的评价集为V={V1,V2,V3,V4,V5}={低, 较低, 一般, 较高, 很高}。

(二)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以表1电力企业财务风险层次分析模型为基础,根据AHP法确定每一层指标间的相对比重,计算出通过了一致性检验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如下:

(三)建立模糊评价矩阵 根据表1构建的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和电力企业的财务状况,经专家按上式评价集对各指标进行评价, 统计整理得到模糊判断矩阵如下:

上面模糊综合模糊评价的结果表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有19.625%的可能性低,22.95%的可能性较低,25.15%的可能性一般,20.375%的可能性较高,11.9%的可能性很高。为了反映该电力企业的综合财务风险,根据最大隶属原则得出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将上述评语集V的风险量化值为G=(1,2,3,4,5)。也就是说,最终的评价结果越接近于5,财务风险越高;反之,越接近1,风险越低。最终的综合评分如下:

该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综合评分为2.81975,说明该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一般。

五、结论

本文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分析,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为电力企业更好地衡量与预测财务风险提供了科学依据,从而更好地控制与防范电力企业的财务风险。由于影响电力企业财务风险的因素很多,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合理确定这些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更加科学准确地对电力企业财务风险进行评价,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参考文献:

[1]张惠贞:《试论电力企业财务风险控制和防范》,《中国市场》2010年第7期。

[2]胡永宏、贺思辉:《综合评价方法》,科学出版社 2005年版。

第3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关键词:并购财务风险 价值估值风险 融资风险 支付风险 整合风险

购对于企业来说,既是发展扩张的机遇,也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企业能否合理评估并购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并有针对性地应对与控制,关系到并购的成败。本文通过分析并量化并购财务风险,希望帮助企业正确认识风险,降低并购失败的概率。

一、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

风险具有不确定性,可能带来超额回报,也可能带来巨额损失,机会和危险并存。企业并购是一项繁琐的活动,存在多种风险,比如环境、政策、财务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财务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还款能力下降,投资者预期收益满足不了其要求水平的风险。本文所说的财务风险不是单纯由债务引起的,而是贯穿于并购的全过程,包括目标企业选择风险、价值估值风险、融资风险、支付风险和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综合对风险和财务风险的理解,并购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整个并购过程中,价值估值、融资方式、支付手段、整合的决策给企业未来带来财务损失的可能性,企业对并购预测的价值与未来实际价值可能产生严重偏差。它囊括了综合性、动态性、可控性、补偿性的多重特性。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与成因

结合并购财务风险的概念界定,可将其划分为四大类风险,包括价值估值、融资、支付和整合风险,这四类风险相辅相成,密不可分。

(一)目标企业价值估值风险。在企业并购过程中,对目标企业定价的合理性关系到并购的成败,过高估计会导致并购成本过高,进而引发不合理的融资结构,带来融资风险;抑或由于未来目标企业的盈利能力达不到预期值,而带来现金流不足,导致企业难以弥补并购成本。因此,目标企业价值估值风险是由于并购方没有对目标企业未来的资产价值和获利能力做出合理的估计导致并购成本过高,使企业难以承受,带来了财务危机。

对于价值估值风险的成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目标企业的财务报表有漏洞。报表对过去交易事项的反映与并购企业对未来的预测存在偏差,而且管理层也有操纵报表信息的可能性,隐蔽消极信息。(2)并购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不完善,导致价值评估不准确。目前的评估方法有净资产账面价值法、现金流折现法等,主观性较强,易造成偏差。(3)缺乏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的中介机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并不是很健全,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的金融服务公司数量有限,而且评估中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弱,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

(二)融资风险。并购需要大额的资金,内部资金一般达不到需求,需要外界资金的支持,所以并购资金的来源需要内外部相结合。内部融资没有偿债风险,但是使用内部资金的机会成本较大。外部融资中的权益融资会带来股权稀释的风险,而债务融资又会带来未来归还本金的压力。企业能否及时筹措到资金,以及如何做出正确的决策、合理分配资金来源的比例至关重要。因此融资风险是指企业并购过程中能否筹集到充足的资金来满足并购需求以及筹集资金来源方式的比例分配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对于融资风险的成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1)融资渠道选择不合理,每一种资金来源均有各自的风险,不能合理分配不同资金来源方式的比重,可能会加大风险。(2)融资的资本结构不恰当,企业没有合理地安排权益和负债的比率,以致财务风险增加。(3)融资的资本成本过高,任何一种融资方式都有资金成本,不合理的安排会导致融资成本过高,加大并购成本,引起未来难以弥补并购成本的危机。

(三)支付风险。并购过程中,支付的方式有多种,可以考虑现金支付抑或发行新股,抑或两者兼具。每一种方式均有各自的优势与风险。现金支付方式下,不会带来股权稀释的问题,但是现金规模可能会限制并购的规模,而且存在机会成本,可能带来流动性风险;此外,目标股东收到现金需要缴纳税款,增加了税务负担,有可能使并购行为受阻。股票支付可能会导致股权稀释,分散管理权。混合支付方式是两种及以上方式的综合,一般情况下不能一次性完成,可能会有中断,缺乏连续性。因此支付风险是由于并购方选择的支付方式给企业带来的资金流动性降低和股权稀释的可能。

对于支付风险的成因可以概括为:(1)企业流动性资金比例较低,企业无法樽什增加或者负债减少提供资金保障,进而导致经营损失。现金支付方式下,资金流动性降低,可能会引起财务危机。(2)股权被稀释,股东权益受损。股票支付方式下,股票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导致股权被稀释。

(四)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企业并购流程结束后,并购后的整合也非常重要。每个公司在人力、文化、制度等方面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并购后能否在这些方面很好的整合,关系到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整合风险范围很广,如企业的资金、人员等各类资源都需要整改,因此也就带来了与各类整合资源相应的风险。整合风险是指并购双方在交易完成之后,能否将人才、战略、组织、文化凝聚在一起,如果并购过程中的潜在风险累计达到某一个风险水平,因某一事件的发生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起到主导作用,就会带来财务损失的可能性。

对于整合风险的成因可以概括为:(1)人力资源整合不善。能否对目标企业的员工进行合理的安置非常重要,应该关心如何留住人才。(2)战略整合不善。能否将并购双方的战略进行统一、达到共同的目标很重要。(3)组织机构整合不善。如果机构整合不考虑经营的复杂性,职能分工不明确,集权分权不适宜,会影响企业未来的经营业绩。(4)文化整合不善。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源,会影响员工的心理和行为,进而影响有形资产的使用。如果并购后企业文化价值观念不能达到统一,可能会引起分歧,降低员工的凝聚力,降低企业的生产效率。

三、利用层次分析法量化并购财务风险

利用层次分析法,将企业并购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以具体的数据更直观地反映风险的大小。

1.设定评估标准,将风险划分为五个等级,然后将每个等级赋予分值,分值的大小可以结合专家咨询法。专家可以利用企业的各个具体评价指标与行业均值的偏离程度进行打分,衡量风险大小。

2.结合并购财务风险的分类和成因,先建立层次结构,划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对于第一层次,它的含义是评估并购财务风险的大小,即最终评估目标。对于第二层次,具体划分为四类风险。对于第三层次指标的选取,考虑的因素较多,一般情况下,层次结构中分析体系的层次数量的多少不受限制,但是每一层下的具体指标数量不宜过多,因为数量过多会影响两两元素之间的重要性比较。其次,结合我国为了综合考察国有企业财务绩效,从盈利、负债、经营效率三个方面制订的一套权威的指标体系,体系中的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应收账款总周转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等。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同一层次指标选取数目不宜过多的要求及国家制定的权威指标评价体系,综合指标计算的便利性及科学性,具体的指标选取如图1所示。

3.为方便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先把准则层的指标利用专家咨询法进行重要性排序,然后对于第三层次中归属于同一个上一层级的指标进行重要性排序。建立好层次结构图之后,设立判断矩阵,采用1―9比较标度的方法,比较两两因素的重要性,进而确定权重。

由于每一层次的权重确定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举例说明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各因素的权重确定方法。根据专家进行的两两因素比较的重要性判断得到判断矩阵B:

结合判断矩阵的比较标度,可知角线处每一个值为1,按对角线对称的两个值互为倒数,比如B12=1/(B21)。得到判断矩阵后,依据和积法求出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具体步骤为:(1)将矩阵B的每一个列向量都进行归一化,归一化是指同一列向量中的每一元素分别除以该列向量的和,比如B11/(B11+B21+B31+B41),从而得到新矩阵。(2)将新矩阵的每一行相加,得到n行一列的列向量。(3)将n行一列的列向量进行归一化,得到一个新的列向量W=W(W1,W2,W3,W4)T,从而得到权重值,记为W1―W4。另外为了保证准确性,要进行一致性检验,需要计算指标CI=(λmax-n)/(n-1)的大小(λmax为根据判断矩阵得出的最大特征根)。该指标如果小于0.1则通过检验,否则需要将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4.通过上述方法,最后一个步骤的结果汇总如表3所示。将确定的风险分值与计算出的权重填列在表格对应的空白处。最后一列为专家根据风险评价标准进行打分的分值。准则层和指标层各因素对应的权重通过上述步骤得出,最后利用加权平均的数学方法计算并购财务风险的大小,具体计算出四类风险的分值以及最终目标层并购财务风险的分值。

四、结论

企业并购是帮助企业扩张发展的手段,也是一项充满风险的复杂性活动。并购活动要顺利开展,需要企业正确评估财务风险,并及时应对。本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可以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并购财务风险;对类别和成因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地认识风险,结合成因有的放矢。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的结合使用,可以帮助企业将具体的四类财务风险以及综合的财务风险进行量化,根据估计的每一类风险的大小有侧重地采取应对措施,对于企业并购的顺利进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研究主要侧重于理论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的介绍,缺乏具体的案例分析。而且在层级结构设立的第三个层次指标的选取上,也存在不足,只是选取了几个代表性的指标,需要进行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汤晓华,陈宜.如何防范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J].商业会计,2009,(01).

[2]商广蕾,李妍玮.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动态控制系统研究[J].商业会计,2010,(19).

[3]李金田,李红琨.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经济研究导刊,2012,(03).

第4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关键词:高职学校;财务风险;评估;预警

一、高职学校财务风险的内容

我国的高职学校,多是由原有的中专或者教学机构合并等方式扩大经营的,区别于普通本科高校,它的职业性更强,对于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对于学生的培养成本相应也较高。高职学校在扩大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导致资不抵债等现象发生,使得财务风险隐藏在高职学校的各项管理工作中。近几年,特别是教育系统改革的过程中,高职学校不断发展扩大,但是也偶有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管理不利、风险意识不强等现象随之而来,对高职学校的教学、科研、发展等各项工作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高职学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一)收入能力下降和银行贷款等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的收入来源主要有财政预算、学费收入、科研经费等几项,前两项都是与学生数量相关的,最近几年,学生就业效果不好、适龄学生留学、考生人数减少、本科院校录取门槛降低等因素均引起高职学校生源减少,直接影响财政和学费收入,导致收入面临风险。高职学校为了维持经营和发展,转向银行贷款,甚至大型的基建与大宗采购等都依靠银行贷款这个单一的融资渠道,贷款缺乏理性,高职学校在办学经费紧张的同时面临高额的贷款利息,常常产生银行贷款利息按期无法支付等风险。

(二)内部控制缺失与管理不善导致的风险

高职学校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细化,细节欠斟酌,对于具体内容偏离实际,或不够严密,太泛泛,或流于形式,高职学校将通用的内控模式套用于自身时,未能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自身因素与时俱进的进行修正和调整。如在经费使用上,缺少有效监督和管理,未能给予真正实施开展工作以有效性的指引。在大型基础建设方面,可行性分析不够精细,盲目扩建。在资产管理上,教室、实验室等资源闲置,设施设备管理维护不善。在采购环节,受高职学校自身经营性质局限,在大宗设施设备与图书采购环节缺少阳光采购机制。在预算控制的制度方面,或预见性低,或内控执行力度差,缺乏有效性。

(三)在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上缺乏系统性

高职学校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就是指在对风险情况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后识别风险类型及等级等信息,对风险损失量化,确定量化指标,明确各种财务风险的预警指数和临界值,设计风险预测模式和预警流程的系统机制。多数高职学校都未设定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风险源排查不彻底,已存在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不完善的模块,财务风险管理工作表面化、形式化,给各项工作留下风险隐患。

三、高职院校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思路

(一)合理拓宽经费等收入渠道

高职学校应从资金管理上加大力度,在筹资融资上,积极探索更有效的方式,增加校企合作定向培养、社会力量联合办学,融资租赁等多种方式,降低银行贷款等融资的比率,此外,要加强对银行贷款的管理,对银行贷款的数额、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要有系统的规划。在科研项目上争取早日落实生产,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效益。对于有条件的高职学校可以将食堂、闲置公寓开展社会化经营,也可以将闲置的教室、场地积极对外出租,获取营业外收入。高职学校也可以根据师资规模、社会就业岗位需要等情况适时开展面向社会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职称的靠前培训,从多种途径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改变单一依靠贷款的局面。

(二)加强预算与资产管理相关工作

随着我国高职学校的整体发展,对高职学校的科研项目也越发重视,因此,如何切实有效的开展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确保费用不被挪用、不被浪费很有必要。高职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科研经费控制制度,确保资金合理运用。在经费的具体使用上,要尽量提高使用效率和效益,注重投入成本与生产效益的比重关系,特别是对于大型基本建设方面,要加强好基本建设的可行性分析,避免无度的债务扩张模式。预算管理对于高职院校讲,是根据其自身实际情况及需求对高职院校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予以优化、考核,对资产分配的过程进行管理,对内部资金运用给与科学预算。加强预算管理,确立预算管理的地位,坚持收入支出统一划入预算机制的管理模式,同时将高职院校取得的各项科研经费进行统一管理,落实专款专用政策,具体费用开支做好项目统计与独立核算工作,建立明确账目管理方式。在二级院系独立核算的过程中,定期对高职学校管理机构申报预算及资金的利用情况,既放权,又很好的集权,做到二级院系的财务活动在高职学校的可控范围内操作。在高职院校的资产管理过程中投入现代化控制手段和技术,科学开展控制措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开展资产动态管理。根据不同资产的性质,进行分类管理,形成系统化的资产管理体系,将资产管理纳入到高职院校的整体管理体系中,不断开发资产使用价值,对生产和科研等过程中形成的无形资产要加大保护力度,并确立无形资产的归属地位,避免资产流失。构建现代化信息系统平台,强化信息共享的职能,监督资产管理制度具体实施,通过加强资产模块的管理,有效的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产利用效率。

(三)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

目前很多高职学校尚缺乏财务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即使有的高职学校有相关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但是不够量化,更多侧重于定性分析和凭借经验得出结论,而且也尚未应用信息系统来从事风险评估与预警工作。

本文认为高职学校在建立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时首先要对财务数据进行准确分析,资产负债表、资金计划、各时段预算、银行流水、贷款使用明细等都是可以分析的原始资料,在此基础上,设置相关量化风险指标,如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收益能力指标和校办企业投资风险指标,具体可以选择有代表性的资产负债比率、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以及资金周转率、应收账款和账龄等指标,在分析方法上可以用综合指数法、模糊数学方法等,同时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应以信息化管理系统为前提,实现科技化、自动化的管理,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以及对指标的设定、预警、风险信号发出等充分运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对各类风险源的监控上应综合静态与动态的功能,为各种财务风险的规避、防范、转移和抵御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是要为高职学校各类财务风险损失实际降低提供手段和方式的,需要全校共同认真对待,系统的设计、运行、修改、完善都要依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反复验证和修订,同时注意系统完善的投入要考虑成本因素,应以科学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为前提,充分考虑系统投资的效益。

四、结束语

高职学校的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在内部控制与管理上,要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做好现金流的管理工作,在资金使用上执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加强信贷资金及贷后管理工作。在构建财务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上应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加大动态管理技术力量,确保风险评估及预警机制更科学有效,对财务风险防范、预测和财务危机的应对上要科学及时。总之,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修正的管理过程,高职学校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才能保证高职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景静.基于模糊评价法的高职院校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分析[J].商业会计,2013:80-82.

[2]冼永光.高校财务风险预警指标的建立及运用[J].企业经济,2011(3):165-167.

第5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1.1构建高等学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用途

1.1.1信息收集它通过对与高校发展建设相关的政策信息、内外部运行环境的变化信息、高校本身的各类财务和会计核算信息的收集、分析比较,判断是否预警。

1.1.2风险预警通过对与高校运营相关联的大量信息的分析比较,财务预警系统在出现可能影响高校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预先发出警告,提醒高校财务管理者早准备早预防,规避风险或减少潜在的风险所造成的现实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1.1.3风险控制当高校财务存在潜在的财务风险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及时寻找出导致潜在的财务风险的根源,从而使高校管理者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制定有效的措施,减少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把财务风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1.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条件

1.2.1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只有具有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才能向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全面的、准确的、及时的信息,这些信息既包括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信息,又包括与高校运行相关的行业、市场数据。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信息主要来自高校所使用的财务软件,以及国家统计局、教育统计数据库等。

1.2.2协调好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与财务管理、会计核算之间的关系高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的健康运营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财务预警系统应当与财务管理系统、会计核算系统保持和谐的合作关系,实现数据共享。

1.2.3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高校经济活动的正常运行、正确的财务决策都需要有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保障。风险预警系统对于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从风险评估和控制、单位治理结构与组织建设控制、业务层面权责控制等方面,为高校强化自身管理,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提供政策保障。

1.3建立财务预警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1.3.1客观量化原则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应能反映影响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主要因素,且具有客观性,所关注的问题能够量化识别。

1.3.2系统性原则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所选择的分析指标应具有代表性,并保证风险评价系统的完全性,各指标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补充。

1.3.3实时性原则高校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实时地采集信息,分析信息,判断信息,及时发出预警。使高校能够及时预防风险,尽量减少或避免风险带来的损失。

1.3.4动态完善原则高校财务风险的评价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任务,只有坚持动态完善,根据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和会计核算的变化不断地逐年加以修订,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高校的财务风险总体水平。

2高等学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1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财务风险的分类及来源

2.1.1负债风险伴随着国家对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教育产业化思想的提出、终身教育观念的建立、教育投资观念的转变,以及从2000年开始的全国高校大规模的连续扩招,都对高校的基础建设和办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费投入不足与高校事业发展对资金的需求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高校债务的规模和随着高校的规模性发展快速扩张,因举债办学而产生的财务风险也随之而来。债务风险成为了高校筹资的主要风险。

2.1.2财务总体失衡风险准确、合理、细化编制部门预算,控制预算有效严格执行,科学合理配置学校资源,节约支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同样是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高校在财务核算支出结构中日常性、偶发性支出庞大,财务支出预算约束软化,高校学生欠费而导致预算收入无法完成,都会给高校带来流动资金断流的危险,出现流动资金短缺的风险,进而造成财务状况总体失衡的风险。

2.2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2.2.1负债风险评价指标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反映高校资产总额中债务筹资的比重,体现了高校资产对债权人的长期偿还保证能力。比率越大,说明高校资产中自有资本所占比例越小,债权人所要承担的财务风险就越大,资产对债权人的保障程度就越低。一般认为,高校的资产负债率超过20%就会出现较大的财务风险。

(2)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流动资产-存货-预付账款)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是用来衡量高校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用以衡量高校短期债务到期以前,可以将资产变为现金用于偿还负债的能力。一般说来,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越高,说明高校资产的偿债能力和资产的流动性越强,反之则越弱。一般流动比率为2、速动比率为1被视为正常。

(3)偿债率偿债率=当年偿还债务本息支出/当年事业支出总额×100%,偿债率是高校当年偿还债务本息支出与当年事业支出总额的比率,是用来衡量高校当期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大小的一个指标。对于一所高校来说,该指标超过10%则说明债务还本付息压力较重,超过15%则说明债务还本付息压力非常严重,高校存在较大债务风险。

2.2.2财务总体失衡风险评价指标

(1)预算执行率具体包括:预算收入执行率=本期实际收入总额/本期预算收入总额×l00%预算支出执行率=本期实际支出总额/本期预算支出总额×l00%财政专项拨款执行率=本期财政项目补助实际支出/本期财政项目支出补助收入×l00%预算执行率反映高校预算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提供数据参考,以便于高校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有效控制各种日常随意性开支,增强预算的严肃性、有效性和执行性。

(2)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公用支出/事业支出×100%公用支出比率反映高校公用支出结构,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投入到学校事业发展方面的资金越大。该比率一般不应低于50%。

(3)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占年末流动资产的比重=应收及暂付款(/学校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该指标反映了高校资金使用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指标数值越大说明高校财务管理水平越低,财务风险越大。

(4)现实支付能力现实支付能力=期末货币资金/月均支出现实支付能力指标是指高校期末货币资金结存数与月均支出额的比值,该指标反映高校货币资金可供正常运行周转的周转月份数,用来预测高校近期正常的支付能力。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学校月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2.3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方法

第6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

1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理论涵义

大量案例表明,陷入经营危机的企业很多是以出现财务危机为前兆的,对防范财务风险来说,一个较新的概念就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一个风险控制系统,它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会计资料为依据,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等进行分析预测,以发现中小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并在危机发生之前以财务指标数据的形式向企业经营者发出警告,督促企业管理当局寻找导致财务风险的原因,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简单地说,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充分应用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设置并观察一些敏感性财务指标的变化,对企业或集团可能或将面临的财务危机实现预测预报,同时通过信息系统的运作、分析、预报信息,做出及时有效处理的一种预警系统。

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功能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监测功能、诊断功能、矫正功能和免疫功能。其中前两项功能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后两项功能则属于其衍生功能。

2.1监测功能

对风险预先做出警报和防范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基本功能。监测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的跟踪,将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同企业预定的目标、标准、计划进行对比,对企业经营状况做出预测、找出偏差,进行核算和考核,从而找出产生偏差的原因或存在的问题。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作准备并采取对策。当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出现之时,能够提出警告,提醒企业经营者早日寻求对策,避免风险的发生或减少损失的程度。

2.2诊断功能

诊断功能也是预警体系的重要功能之一。根据跟踪、监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技术、企业诊断技术找出导致企业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以及企业运行中的弊端及其病根所在。

2.3矫正功能

通过监测和诊断,判断中小企业财务上存在的问题,找出病根后,就可以对症下药,及时更正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或过失,使企业经营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一旦出现财务危机,经营者就能够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下去。

2.4免疫功能

也就是预防功能,通过预警分析,中小企业能系统而详细地记录财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处理经过、化解危机的各项措施,以及反馈得到的改进建议,作为未来类似情况的参考借鉴。这样,中小企业就能将纠正偏差与过失的一些经验、教训转化成企业管理活动的规范,避免同样或类似的错误再次发生,不断增强中小企业自身的免疫能力。

3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构建

3.1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可行性分析

企业要采取任何一项措施,都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更不能缺少可行性分析。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健康运行,离不开企业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和诚信的企业文化的强力扶持。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是风险预警系统建立后能够有效运行的前提。诚信的企业文化是风险预警系统得以预报真实财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保证。

(1)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经过多年市场竞争的洗礼后,其管理者已意识到加强内部组织管理对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性。管理者们有的通过加强自身学习来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有的引入职业经理人,对企业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有的企业更是通过导入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来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由此可见,一个相对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已初步建立。这一切都将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有效运行提供保障。

(2)企业内部信息化已比较广泛应用。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经广泛通过信息化来改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小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内部管理,为其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提供了及时传递预警信息的平台。

(3)诚信企业文化已确立。我国中小企业打造“以诚信立业,以诚信经商”的企业文化有助于提高预警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而确保预警决策处理的科学性。

3.2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建立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中小企业规避财务风险的有力措施。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3.2.1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确定预警范围

中小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前提是要明确财务风险的成因和类型,以确定预警范围。从我国中小企业所处环境和企业自身的情况来看,其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筹资风险,也就是企业在收不抵支的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及时偿还债务本息的风险;二是现金流量风险,也就是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因此,对于我国中小企业而言,所需防范的主要财务风险是筹资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当然也不能忽视对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担保风险、价格风险和汇率风险等的控制和防范。

3.2.2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实现筹资风险预警

中小企业要通过建立一套指标体系进行筹资风险预警。筹资风险预警要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独特的发展特点和财务风险的现状,通过分析有关财务指标来进行。一般说来,可以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资产运营能力、企业发展潜力和财务结构5个方面来建立预警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指标虽然可以预测筹资风险,但是企业发生筹资风险主要是由于举债导致的。对于我国中小企业来说,股权性融资方式往往受到限制,因而大多使用债权性融资方式,其债务资本所占比重较高,所以在运用上述指标分析预警的同时,还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比对,只有后者小于前者,才能保证到期归还本息,实现财务杠杆收益,避免大规模举债所引发的风险。同时还应考虑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标主要有资产留存收益率、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中小企业只有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才能提高承受财务风险的能力,促进自身平衡稳健发展。

3.2.3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加强现金管理,实现现金流量风险预警

现金是企业最重要的流动资产,即使是盈利企业,如果没有足够的现金支付,也可能陷入财务危机。受经济环境影响较大的中小企业,自身的筹资能力往往较弱,资金使用受缺乏现金预算和有效管理等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形成现金流量风险。为防范该风险,中小企业应通过编制现金流量预算,合理调度资金,加快资金周转,加强现金管理等途径来实现短期财务风险预警。

为实现现金的动态管理,中小企业应将现金流量、预期未来收益、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由于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因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不确定性而发生各种各样的情况,所以,现金流量预算与实际情况之间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为了保证预算制度的有效实施,中小企业应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不断调整执行偏差,以确保预算目标的实现。另外,现金管理只是一种行为,最终还要体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中小企业应特别注意诸如现金持有比率、现金短缺率、经营现金比率等现金状况预警的敏感指标,以便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状况和程度。

3.2.4结合企业的实际状况设立预警指标的临界值

财务预警系统的临界值,是指企业正常运作情况下,有关指标不能突破的数值或临界区域。临界值是判断财务风险的数量标准,临界值的确定是预警系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由于中小企业所处的行业不同,即便在同一行业其经营规模也不同,其财务风险预警的临界值自然也会不同。所以,财务风险预警临界值的确定,不能简单以某行业“平均值”来代替。在确定预警临界值的过程中,企业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企业的历史水平、同行业的平均利润水平、行业内优秀企业的现有利润水平、企业自身的长期规划目标等,据此确定出适合于本企业自身特点的临界值。另外,在确定临界值时,还要体现政策性和科学性,要关注整体性和协调性,要保证可调性和稳定性。

3.2.5预警信号报警与处理机制

在日常财务风险管理中,企业应定期或动态地将预警指标与临界值进行比较,如果预警指标临近或突破临界值,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通过改变财务系统的控制参数和变量,及时调控企业的财务资源分配,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异常变动状况得到控制,从而使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动可以始终运行在合理的置信区间内。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财务风险报警系统来实现对警情的预报。在预警指标超过临界值的情况下发出警报,通知到有关部门和个人。报警方式可以多样化,如用指示灯:红——巨警;黄——中警;蓝——轻警;绿——无警等,也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示危险的程度。财务风险警报发出后,企业就应立即发出财务风险控制指令,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如果企业的财务风险始终很大,就会威胁一个企业的生命。企业要想摆脱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就必须预先制订预处理方案,从而削弱风险带来的消极影响,甚至可以杜绝或避免类似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3.3中小企业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配套措施

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为企业危机的预防提供了保障,但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起来以后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采取以下配套措施来完善和确保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

(1)树立风险防范观念,强化风险预警意识。树立风险防范的观念和意识是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所以,中小企业高层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强化风险预警意识,加强风险管理,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观念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保持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警惕。

(2)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实施。财务风险预警是以准确真实的内外部信息资料为基础的,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一方面能保证企业管理的有序化、财务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另一方面又能为预警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让企业高层管理者及时掌握真实可靠的财务活动信息,并对收到的预警信号做出相应的对策,将财务预警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我国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如成本核算、财务清查、财务收支等基本制度不健全,或者基本制度虽然健全但未认真执行。因此,为保证风险预警系统的真正实施,中小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构造全方位的内部控制体系,堵塞漏洞、消除隐患、防范风险、审慎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有效运行。

第7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本文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作为企业公司治理的一个重要部分,从财务危机的定义入手,.剖析了我国企业公司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一、财务危机及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概述

(一)财务危机

“财务危机”(Financial crisis)又称“财务困境”(Financial distress)或“财务失败”(Financial failure)。国外学者对之有不同的定义。比弗(Beaver)将破产、拖欠股利、拖欠债务界定为财务危机。奥特曼(Altman)将财务危机定义为“企业进入法定破产”。罗斯(Ross)等则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定义企业的财务危机:第一,企业财务失败,即企业清算后任无法支付债权人的债务;第二,法定破产,即企业或债权人向法院申请破产;第三,技术破产,即企业无法履行债务合约付息还本;第四,会计破产,即企业的账面资产出现负数,资不抵债。从定义上来看,他们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集中关注企业的资不抵债,都是从现金流,而不是会计流的角度来下定义的,差别只在于是否将违约视为陷入财务困境的标志,在实际研究中经常混用。

(二)财务危机预警系统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定义尚属探讨阶段,主要有三种代表性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财务信息数据为基础,以财务指标体系为中心,通过对财务指标综合分析,及时反映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变化,并对企业各环节发生或将可能发生的经营风险发出预警信号,为管理当局提供决策依据的监控系统。

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对企业在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实时监控的系统。 此外,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危机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或其他利益相关者或是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这一观点比较全面的涵盖了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工作过程和功能。笔者赞同第三种观点,也是以此为基础进行论述的。

二、我国企业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现状

我国财务预警系统的建立和应用还不是很完善,目前财务预警系统只注重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统计、财务指标的筛选、检查和财务模型的计算分析等一些量化的方法进行财务管理,在财务预警系统的应用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1.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不能有效整合

目前,虽然许多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大多企业的财务预警系统往往自成体系,或仅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仅仅利用会计信息而很少利用其他的业务信息,这种缺乏业务信息支持的财务预警信号的准确性不高,时效性也较差。

2.忽视了定性方法在财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财务风险评估是测量、判断财务风险大小的活动过程。当前,比较常用的财务风险评估模型主要有单一指标模型、Z 分数模型和F 分数模型等。这些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经典数学评价方法。经典数学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精确性,而财务风险高低实际上是一个模糊概念,单一的定量分析可能与现实相矛盾。现代企业管理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这些非量化因素对企业财务风险评价的影响越来越大,忽视定性方法和非财务指标,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不准确。

3.忽视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

完整的财务状况一般包括:企业资产质量及规模状况、资本结构状况、盈利状况以及现金流量状况。目前财务预警模型在变量选择上,应用最多的是资产负债率、营运资金负债总额、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这些变量均来自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用来评价企业的资产质量、资本结构和盈利状况,而现金流量指标的运用较少,忽视了对企业现金流动状况的评价,从而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

4.警示功能单一

完善的财务预警系统应具备信息收集、预知风险和控制风险三种功能。当前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主要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监测分析,找出与企业财务状况有关的指标,与事先设定的临界标准比较,以发现财务危机的征兆,即财务预警系统主要是发现问题、预示风险,却不能控制风险。

三、对我国企业公司建立现代财务预警系统建议

1.增强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无论是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还是个别上市公司的财务危机,其发生和蔓延都与利益相关者的风险防范意识的薄弱有关。因此,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是完善上市公司财务预警系统,最大限度防止财务危机的发生,以及保证预警系统有效运行的前提。

2.力求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及时。

财务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基础上的,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完整和及时,直接关系到公司财务预警的质量,并影响财务预警系统职能的发挥。这不仅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严格遵守“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作假账”的职业道德,还要求公司有完善的内控制度。内控失效将导致信息失真,从而使财务预警分析变得毫无意义。

3.协调财务预警系统与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企业公司是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应考虑不同子系统的数据传递和各子系统对各种数据的不同要求,实现公司数据共享,使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从而建立以财务为中心的信息集中、反馈系统,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

4.完善社会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社会评估机构还不健全,权威性的民间评估机构甚少,且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应加强对社会评估机构的管理,提高评估人员的技术、责任和素质,使企业公司能借助社会评估机构所作的权威性结论,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做出客观评价,从而进一步完善本公司的财务预警系统。

参考文献

[1] COSO制定.方红星等译,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2]周春生,企业风险与危机管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田高良,上市公司财务危机实时预警管理机制探讨[J],会计之友,2004(1)

[4]贾明琪,上市公司财务困境预警系统模型及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8(5)

[5]胡文萍等,企业财务分析技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第8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关键词】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

随着经济的发展,信用交易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经济手段,企业处于一种信用交易的链条中,其生产经营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不断加大,包括物资公司在内的企业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预警便成为一个尤为重要的问题。

一、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内涵与作用

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是指根据物资公司的财务特征,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对企业财务可能面临的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前发出警告,帮助企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有效的化解或者降低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建立和完善财务风险预警体系,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保障物资公司财务安全,通过构建全面、可操作的指标体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物资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测,并及时的做出评价,可以有效的挖掘出企业财务方面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高了财务安全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各项战略的顺利实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战略性的活动必须有财务支持,而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则可以帮助物资公司合理的安排各项资金,一定程度上提高资金的保障水平。

二、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设计

参考裴玉(2006)等研究所提出的财务风险预警指标,本文认为,财务风险所包含的不应该局限于财务领域,还包括企业的筹资能力、市场信誉等内容,因此,可以从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两个角度来设计预警指标体系。

(一)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主要包括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的指标,在具体的运用当中,根据物资公司的实际情况,需要将这些指标进一步细化,并根据公司数据的可获得性等进行处理,以便保证预警指标体系的正常观测。当然,对于个别短期数据难以收集但又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采取季度、半年度的方式来进行观测,这样就可以构建一个相对完善的指标体系。

(二)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指标既包括物资公司内部管理指标,也包括公司与关联企业关系的评价指标,其中内部管理指标主要反映物资公司的管理状况,可以从内部决策的程序是否科学、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完善、物资公司领导者的领导水平等方面来考察,与关联企业的关系主要用于反映物资公司在可能遭受财务风险时,关联企业遵守合约的可能性。

由于非财务指标多为一些定性的指标,在进行预警时需要有效的转化为定量的指标,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借用评语集{1,2,3,4,5}={差,较差,一般,较好,好}来对上述指标进行评价,以此来进行量化。

三、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构建

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看可以借鉴管理评分法等定性分析方法,也可以借鉴Z得分模型、PLM模型、Logit回归模型、神经网络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考虑到便于操作以及定性指标定量化处理的需求,可以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与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法进行集成,具体的预警过程如下。

(一)构建预警指标体系并对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本文的各种指标都是正指标类,因此可以利用二次抛物偏大型分布来进行处理,以Xmax、Xmin分别表示某指标X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i表示实际值,则在Xi小于等于Xmin函数值为0,Xmax等于Xmin函数值为1,否则等于[(Xi-Xmin)/(Xmax-Xmin)]2。

(二)构建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对于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各项指标,可以采取线性递增函数来表示模糊矩阵中的隶属度,以rij表示因素i获得第j(1<j<5)等级评价隶属度,在这里,可以用线性递增函数来更为精确的进行描述,当Xi小于等于Xmin隶属度为0,Xmax等于Xmin隶属度为1,否则等于(Xi-Xmin)/(Xmax-Xmin)。这样计算出来的rij就构成了一个模糊矩阵。

(三)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风险预警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风险预警,实际上是将上述评价的各种因素指标看作是输出该指标最终评价值的非线性映射,因此,输入值就是各指标的5个评价值,隐含神经元也可以设为5个,输出为[0,1]之间的代数值,得分越高表示财务越安全。当然,在具体的运算过程中,可以利用软件编程如VB编程的方法来进行运算,这样可以提高运算效率,防止出错。

同时,在进行神经网络运算之前,还需要财务专家等参与评价来构建一个样本集,这样便于形成一个相对权威的样本供神经网络学习,便于下一步预警结果的计算。

四、完善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考

完善物资公司财务风险预警体系,需要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注重参与预警分析主体的选择和预警过程的控制,注重预警结果的运用。

(一)注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

首先,要注重定性分析,财务风险的产生不一定来自于物资公司内部,还可能来自于宏观环境的变化,因此,要高度重视从宏观的角度,从公司制度的角度来分析各种可能引起财务风险的因素,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风险预警。其次,要注重定量分析,要不断的完善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评价方法,提高预警的及时性与科学性。

(二)注重参与预警分析主体的选择和预警过程的控制

首先,要注重预警分析主体的选择,不仅要吸收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到预警分析中,还要吸收物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一定数量的财务管理专家参与到预警分析中来,避免分析结果的片面性。其次,要注重对预警过程进行控制,这包括对预警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解释,为预警分析提供准确的原始数据等,以此来提供预警的准确性。

(三)注重预警结果的运用

推动财务风险预警,就是要为物资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因此,要高度重视预警结果的运用,财务部门在进行预警分析的基础上,要通过形成完整的预警分析报告,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公司决策参考。

参考文献

[1]裴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体系分析[J].特区经济,2006(6):340-341.

第9篇:财务风险量化范文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发展,一些知名的大公司、大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其重要原因是这些企业内部财产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同时,也说明当前时代经济背景下,财务风险的产生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加强市场经济下企业对自身内部财产风险的管理,制定有效地财务风险监管系统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财产风险的定义、特征、分类及具体表现加以具体分析,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了一些相关企业财产风险管理措施,以期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关键词 财务风险 管理 定义 特征 分类 表现 措施

一、财务风险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1.财务风险的定义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指在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活动中,存在种种客观的难以控制的因素,使企业的实际收益状况同事先预期的收益结果相背离,从而是企业蒙受或多或少的损失。财务风险按其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内部的各种财务活动在种种难以预计和控制的因素的影响下,而产生的各种与预算结果有差距的现实结果,从而使得企业蒙受各种各样的损失。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内部的各项活动之中,是企业各种风险在财务上的集中表现。

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与企业筹资方面存在的风险。企业的借债一方面可以满足企业自身对流动资金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也相应地增加了企业还本付息的经济负担。所以,这种狭义上的财务风险是只针对负债经营的企业而言的。

2.财务风险的特征

(1)客观存在性

企业的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其主要体现在企业可实现的预期目标和无法实现的预期目标的存在,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主动去探究财产风险存在的种种客观原因,进一步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2)全面性

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中,同时,甚至在资产配置、资金筹集以及收益积累等活动财产风险也无刻不在。

(3)不确定性

企业的经营是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的。虽然有些风险可以提前预测并加以控制,但因为财务活动中各种因素不是事遵循一定规律的,根本就不能事前估计风险的大小。由于企业经营手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就使得风险的存在有不确定性。

(4)风险机遇并存

企业在遭遇风险的同时也同样在等待机遇。风险与机遇是并存的,企业的决策可以为企业的以后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加强财务风险控制管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财务风险带来的损失。

(5)可控性

财务风险虽具有不确定性,但是它的发生并不是无迹可寻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以往类似事件的相关统计资料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结合一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对财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时间、程度等进行预测.并制定措施加以控制。

二、财务风险的分类及具体表现

1.财务风险的分类

(1)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筹集资金成功后并不能按着预期的目标取得资金的相关收益,从而,就无法按着规定履行合约条例,同时,也是资金供应者预期的获益结果得不到满足,也进一步导致企业内部财务的管理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主要表现筹资风险主要表现为成本过大、利率太高、债务清还期限设置不合理而最终造成企业的财务危机。

(2)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是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投资者因各种原因而发生经济损失,从而导致的投入的资本不能收回,及造成预期收益受损的可能性。投资就必然产生风险,如果预期的收益回报率越高,就意味着该项投资的风险也就越大。

(3)回收风险

回收风险,是指由于资金转化的时间和具体金额数目的不确定性而导致风险产生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企业产品在售出后,经历了一个从成品资金向货币资金的转化过程,这个转化过程在时间上和金额上的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这就是资金回收的风险。

2.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1)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着资产负债率过高、银行贷款较多的情况,这说明企业对银行的具有太大的依赖性,从而造成企业资本结构的极度不合理。就因为企业这样过分地依赖银行,当支付危机出现时,一方面,不仅使企业自身失去信誉而同时也加大其财务风险得发生率,另一方而又因逾期借款的产生而使的企业融资成本的进一步加大。所以,资本结构的不合理必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并进一步导致偿付能力的下降,结果,财务风险顺势而生。同时,企业资产的负债率过高会使企业承担高额的利息风险,最终还会造成企业会企业资不抵债,面临破产的危险。

(2)企业赊销比重大,应收帐款缺乏控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中买方市场占主要地位,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这产品滞销的现象。这就使得部分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产品销量,采用赊销的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最终导致企业的应收帐款急剧增加。同时,因为在赊销的过程中,企业对客户的信用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只顾赊销,而造成应收帐款的失控,相当一部分的帐款无法收回,直至最终成为坏账。这样就严重影响了企业资产的正常周转。

(3)企业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不高

从财务角度来说,所谓的库存即指企业的各种资产,也指企业的负债。之所以说它是资产,是考虑到它在以后的某一时刻可以转变成企业的收入。说它是负债,是因为它也是企业资源的一部分,库存越大,企业的现金流动性就越差,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企业的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还是相对较大,而且还拥有大量的积压存货。存货的周转率,在占用企业大量资金资源是,还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经费去保管这些库存,导致企业费用的上升,而利润则相对下降。长期的库存积货,企业还要随时承担物价下跌及保管不善所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4)企业决策失误导致财务状况恶化,盈利能力下降

由于企业的财务决策缺乏相应的科学依据,就会因为投资的判断失误而导致企业最终的投资收益率低于企业最初的筹资成本,进一步导致企业财务状况的继续恶化,甚至还会威胁到企业到期债务的偿还,这就相应地增加了企业静态风险发生的概率,最终财务风险将会顺势而生。通常状况下,企业财务决策的盲目性是产生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措施

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企业在增强财务风险防范意识的同时,还要采取适当的手段,建立财务预警系统,提高企业控制风险的整体能力,从而达到避免风险、提高企业效益的最终目的,使财务受风险影响产生的危害降到最低。

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财务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企业财务风险的处理不到位,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建立相应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1)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大部分企业将现金及其流动作为本企业的理财对象,短期内,企业的运行,并不完全依赖其盈利情况,而是现金的持续周转。预警的基础是企业利润的存在,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其现金流量的净额一般大于该企业的净利润。对现金流量的准确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相应的预警信号。为了能准确地编制企业现金流量的预算,企业应将各目标加以综合,并将预期的收益及现金流量等项目通过数量化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企业全面的现金流量的预算。

(2)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构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的预警系统。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率的高低,企业的发展潜力方面要选择企业的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增殖率作为估算目标。并通过功效系数法综合地对企业进行评价,对选定的每个指标规定相应的几个数值,计算各类指标的功效系数,同时,还要运用加权几何平均得到的平均数做为综合功效的系数,来量化企业的财务状况。

2.健全内部控制,加强资本管理

(1)合理调动使用资金,存货保持合理水平

企业应加强对存货的管理,要尽可能地压缩过时物资的库存量,加大产品的销售力度,合理地调用资金。企业一定要保持适当的存货比例,这对于企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极为重要的。

(2)细化应收帐款管理

当前时代背景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信用交易的大量存在使得各企业的应收账款比例持续升高。应收账款的管理不周,就会造成资金的流失。所以,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与管理,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应收账款体系,要注重对客户财务状况和资信状况的评估,签订合同时要谨慎,定期地对账龄进行,紧密追查还款情况,制定合理的收款政策,控制财务风险的产生,进一步减少坏账带来的损失。

3.适度负债,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负债比例过高将会导致企业的财务风险,所以,企业要合理的安排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负债比例具体做法有:

第一,正确把握负债的比例,一定保证企业的息税前利润率大于负债成本率。

第二,适度地利用财务的杠杆作用,控制其负作用的产生。

第三,合理安排企业的资本结构,保证资金成本的最低化。

4.建立完善的科学决策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财务决策机制,提高对财务风险的防范能力,深化风险的管理理念,针对企业整体资金的运营情况,制定出科学的、完善的财务管理措施,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技术、资本等有机地配合起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总体上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必要的管理和控制。

参考文献:

[1]周丕娟.论企业财务危机管理.当代财经.2007(7).

[2]季小杰.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方法.财务与会计.2005(7).

[3]金锡万.企业风险控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彭韶兵.财务风险机理与控制分析.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5]黄本尧.期权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6]王彦庆.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商业经济.2010(2).

[7]朱然.现代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财会研究.20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