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防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青年的努力,只有对这些成长中的青年进行良好的、系统的国防教育,才能进一步做国防教育的裂变式传播,才能保证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另外,开展良好的国防教育也是选拔和任用下一代优秀军官的必经之路。因此,在高校开展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国防知识的普及,保证国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国家选拔优秀军官奠定基础。社会主义的健康良性发展,离不开军事思想过硬的青年。青年是社会发展创造价值的源动力,只有青年人的思想意识积极向上,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是健康的,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先进的军事科技理念为依托,国家的发展才稳健。[3]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国防教育,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水平,也能够为我国国防工作的发展提供保障。国防教育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教育,主要面对本国国民进行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以及本国军事现状与问题的教育。通过学习,可以使广大学生在迈入社会以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维护国家利益,从大局着手参与工作、生活。面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能够以民族的利益为主,并做到团结他人,共同抵御外敌,增强新生一代的团结和凝聚力,提高青年整体素质。
军事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高校国防教育现今已得到普及,每一个高等院校都设立了国防教育课程,但是效果并不显著。在高校国防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国防教育虽然是一门必修课,但是,其重视程度仍然很低。课程形式单一,授课方式死板,考试模式过于陈旧,使得学生们无法真正地感受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对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国防教育的目标很难真正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以一门必修课的形式出现,多数高校却没有真正专业的老师授课,通常都是由其他老师代讲,或是外聘老师,教师对课程的掌握程度及兴趣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接受效果。且国防教育教师缺乏系统的岗位培训,一半教师无专业职称,加上教师间年龄差距很大,授课方式也不统一,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这种畸形的发展模式对于从未接触过国防相关知识的高校学生来讲,不仅无法真正掌握相关国防知识,更会引起学生的消极学习态度。这些都是导致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发展存在瓶颈的重要原因。[4]
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至今仍没有一套统一的教材,对于高校国防教育的科研非常有限,授课模式单一,课程内容肤浅。课上老师的讲解多照本宣科。在无本可照的情况下,一些教师便自己出教材,没有规范,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没有把关,质量难以保证,这种散漫的教课形式,不仅不会让学生领会到国防知识的重要性和魅力,还会让学生产生消极情绪。[5]我国的高校国防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的课堂上,高校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没有完备的信息与资源库,造成学科内容死板单一,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对于教师的深造也没有加大力度,使得师资水平一度停留在原始状态。未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军事理论的环境。对外交流也很少,各高校闭门造车,对于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思想教育领悟不透彻。现如今,我国高校的国防教育未能很好地成为国家为普及军事及国防知识而搭建的学科平台,而仅仅成为了高校为应付国家政策而执行的一种学科教育,到学生那里,便很自然地成为了应试的一门小课程,无须过多的钻研与学习,只要能够及格便达到目的。而高校对于学生成绩的要求通常仅为“60分万岁”,所以,各学生们只需在考试前下下功夫,便可顺利过关。对于国防与军事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达到一种自发性与创造性的目的。
高等院校国防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对于其国民思想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是一个民族的必修课,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方式。对于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国家来说,加强军事国防教育更为重要。高校的军事国防教育不能仅停留在军事理论与国防理论的层面上,要深入探析我国所处的时局环境,居安思危,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使其真正自发性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其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军事理论与实践中来。[4]国防教育的经费应做到及时与充足,其来源除了国家的财政拨款外,还应有学校的支持,确保国防教育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和完善。军事视野下的国防教育必须立足当今的军事大环境,学校教学应充分应用新媒体等手段,让学生及时地了解军事情况与我国国防所面临的问题。加强高校间的往来,各高校可以定时举办交流沟通的军事竞赛。做好各项基础设施的合理配置,建立沟通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们能够自主的、真正的融入到国防教育的氛围中,真正体会到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国防能力。[6]
国防教育的课程不应是散漫零乱的,应该按照学生们的课程整体情况做相应的部署。国防教育的课程应该做到有的学、有的考,不仅学生如此,教师也是一样。内容方面要做到完整,不得轻易减少课程内容与课时,其中第一学期主要是军事理论课和军事技能训练,通常军事理论课为36学时,军事技能训练不少于14天。学校必须按照相应的要求与标准去执行,并严格执行考核,对于成绩不合格的,进行二次考核。近些年,高校对于教师的应聘要求越来越高,但对于军事国防教育领域,仍然存在严重的把关问题。高校对于军事国防教育教师的招聘必须严格把关,由受过专业知识技能训练的人来任教,学校应定期对专业教师进行考查,以保证国防教育的师资水平,这是开展国防教育的最根本前提。[7]
[关键词]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途径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巨大变革时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们的利益观念大大增强,社会群体的价值取向与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形成强烈反差,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引导作用。加上和平时期人们很难意识到隐藏在莺歌燕舞表象下的斗争暗流,社会群体的国防意识、国防观念的淡薄化趋势不断增强,这样,高校国防教育长期以来都得不到足够重视就显得顺理成章了。而国防教育体系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如军事理论课与军事技能课的组织实施力度的不平衡、军事理论课从授课机制到考核体系的不健全等等使得学生从根本上忽视其重要性,这又从另一面使得国防教育一直停留在简单化、形式化的层面。
根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军事理论课教学大纲》等有关文件的精神,高校必须把国防教育课与德育课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际上,军事理论课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方式。但一个不争的现实是:相当一部分普通高等院校对军事理论课根本未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么把课时予以最大限度地压缩,要么把本该小班授课的形式改为大型讲座,将军事理论必修课与讲座混为一谈,从而使得军事理论课教师无法将知识完整系统地向学生传导;而由于一系列传统的、现代的声音、文字、图像、影像等教学手段无法运用,使中学阶段从未接触军事理论知识的大学生们更觉抽象乏味,学习积极性无从提高;更有甚者把军训看成国防教育的全部,认为军事理论知识教育可有可无。所以,如何探索出一条促进国防教育课学科建设的新途径以改变军事理论课在高校的角色定位,如何进行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以增强军事理论课的实效性,成为军事理论课教学者们面临的头等大事。为了使高校国防教育持续稳定地向前发展,并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探索出增强国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立法,逐步完善法规体系
高校国防教育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是一项影响21世纪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国力的、且涉及面宽又无直接效益的复杂工程。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体系,必须制定可操作性的法规,用法律的形式规范各级主管部门的行为,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权利及义务,这样才能把国防教育真正落到实处。目前,涉及高校国防教育内容的法规主要有:《国防法》、《国防教育法》、《教育法》。这些法规为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但都不是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专门性法规,而用于指导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试点工作的通知》、《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尽管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并不是正式法规,各高校在执行的过程中往往出现偏差,很难统一。因此,建议国家立法部门尽快出台一部《高等学校国防教育法》,规范高校国防教育的性质、内容、目的及必要的教育经费保障等,使高校国防教育朝着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体制改革,逐步完善组织领导机构
要加强和规范高校的国防教育,就要建立和健全从国家教育部到高等学校各级行政部门相应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建议在国家教育部、高教委设立国防教育司,省、直辖市教育厅及高教工委设立国防教育处,各普通高等学校设立国防教育部(暂由原人武部组成,可以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的形式),下设两个教研室即军事理论教研室和军事训练教研室。军事理论教研室负责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与实施,军事训练教研室负责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军训教官的来源可以与当地军事主管部门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储备具有较高军事素质的学生军训教官。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上而下的严密的国防教育组织领导机构,以及国防教育保障实施机构,保证高校国防教育有效的开展和实施。
三、把国防教育纳入高校教学体系,确保教学保障经费
高校教学主管部门必须依据《国防教育法》、《高等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及《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将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课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计入总学分,凡军事训练课和军事理论课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取得学籍。教学保障部门还必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保证高校国防教学计划的顺利完成,因为随着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已很难适应时展的需要,高校国防教育必须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设备,才能在军事理论课教学中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复杂的内容简明化,历史的内容时代化。目前,教育经费的缺乏,是制约高校国防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多渠道培训机制
一、目前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
(一)对高校国防教育认识存在偏差
目前,部分高校领导对国防教育重要性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目标不明确,对有关军事教育的任务、培养目标,军事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以及面向未来进行教育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不深刻,从而导致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功能在高校的教育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部分高校尚未把它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只是简单地把军训当作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全部内容,认为学生进行了军训就是接受了国防教育,学校的国防教育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有的高校领导甚至认为,国防教育是军分区、人武部、军事院校的事,国防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军事人才应由军事院校培养,地方普通高校能简单地搞一点军训,开设一点军事理论课便可以了,没有必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虽然全国普通高校都要求开设军事训练课和理论课,但是还有很多高校没有设立“军事教研室”等专门的职能机构,有的高校虽有,却有名无实,只是挂了一个牌而已。部分高校没有专职的军事教师,每年需要开设军事理论课时,都是临时从部队院校聘请教师前来上课,导致在教学效果和教学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大部分院校国防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实施,为“教”而“教”,其综合教育功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事实上,高校的国防教育应当与其他课程一道担负起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精神的任务,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优良道德品质和高尚精神境界。
(二)国防教育师资队伍信息化知识储备不足
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人才建设的关键是教师,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一方面要有相当学历,有一定的军事工作和军事生活经验,懂军事,熟悉理论,军事素质较高,另一方面必须具备相应的信息意识、信息素质和信息教育能力。但各高等院校从事国防教育的专业教师多数是“半路出家”或是干部担任,还有一些学校是由人武部的干部直接担任,他们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相对于其他领域的教师专业素质来说显得理论素质偏低。再加上工作多是兼职,受到知识结构、学习和工作条件的局限,对大学国防教育理论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能主动适应当今世界信息化发展趋势,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对高校国防教育带来的机遇与挑战,缺乏积极应对的办法和措施,因而处于被动状况。事实上,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需要军事教师对信息和信息技术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及时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动态,掌握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和技术,并及时补充到教学过程中;具有积极主动地挖掘信息、搜集信息和运用信息能力,掌握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处理手段;预测信息的前瞻性,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并能自如地把各种信息工具运用到教学工作中,扮演好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领航者的角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
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内容缺乏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信息化内容缺乏。各高校使用的国防教育教材内容相对于现代信息战发展趋势而言,尚存在不足。随着科学技术发展,信息战全面影响着现代战争,使军队的体制、作战思想、作战手段、作战方法、作战保障和作战准备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因而传统的军事理论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部分内容显然不太适应形势的发展,应该对现用教材中的军事科技章节的内容进行调整,不断增强有关信息战的新知识、新内容,特别是科技成果在军事领域的成功应用等。二是信息化内容教学缺乏体系。对于信息化战争的了解,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喜好,根据时事新闻进行讲授。但这种渠道显然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不能向学生充分、及时地介绍各种信息化战争背景下的国防理论、国防学术、国防科技的最新成果及发展动向,难以向学生传授最先进的国防理念、世界武装力量发展方向、未来战争的可能面貌等等。而只有在教学具体内容上广泛涉猎装备、战术、谋略、战法、军事思想、高新科技、新概念武器、国际军事形势、我国国家安全形势等,才能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国防课程的学习,培养他们关心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意识和兴趣。
二、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高校国防教育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对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作用;随着高技术武器在战场的广泛运用,战争形态正由机械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转变,这一历史性的巨大变革,给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军事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各国不仅在军事理论,作战理论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在国防力量结构和军队编制体上正向现役部队逐步减少,后备力量逐步增加;士兵逐步减少,军官逐步增加;指挥军官逐步减少,技术军官逐步增加;普通士兵逐步减少,技术士兵逐步增加的方向发展。国防后备力量正成为发达国家国防力量的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正为发达国家推进军革的重要措施。我军要实现推进信息化强军战备目标,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将成为我军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有雄厚的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要完成我军信息化建设这一历史任务,必须重视和加强高校国防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把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发展。
(二)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时代培养国防后备力量的需要。
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完成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实现我军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人才是关键。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造就国防后备力量,为国家军事斗争准备进行人才储备,推进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时代国防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和主要途径。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可以贴近国防建设现代化发展的需要,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要相符合,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主力军,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为军事斗争作充分准备。高等院校的教学基础好,有丰富的智力资源,是培养国防力量需要人才的最理想环境,在积极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我军推行的依托国民教育优势,培养国防人才的军队院校教育改革的国防生制度,正是高校国防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地方院校招生规模大,学科专业齐全,课程体系完善,师资力量雄厚。这为我们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队人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大批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进入军队,将会对军队建设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对促进地方院校的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也有重要意义,信息时代军队需要大批专业人才,特别是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很大程度上要依托国民教育,在高校国防教育中注入信息化的内容,是现代国防教育的基本要求,通过信息化国防教育的作用,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信息化战争形态条件下现代国防意识。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一方面,能够在国家进入战争危机状态下迅速动员起来,投入到战争之中,另一方面,平时这些具有一定国防高科技知识和现代国防意识的专业人才毕业后,可以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军队,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
(三)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建设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不言而喻信息素质是当代大学生素质结构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要担负起培养符合信息时代素质要求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国防教育的信息化无疑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引导他们勤于学习、富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时代新人。高校国防教育,主要以理论教学和军事训练为主。在教学方面,由于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它不仅是综合国力的较量,也是科技实力的较量。军事科学是一门范围广博、内容丰富的综合性科学,它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技术科学等众多学科,而军事科学教育围绕信息化战争进行,传授现代军事高技术知识,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事高技术充分体现了创新思维的成果和应用,推进和实施国防教育信息化,让学生学习和借鉴新军革的理论成果,有利于学生开拓思维,拓展视野,使他们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其忧患意识、爱国意识,并使其智力、心理得到协调发展。在军事训练方面,主要是集中一定的时间,对大学生强制性进行队列、射击实战、以及体能等方面的军事技能训练,其目的就是要通过亲身体验,使他们感受到部队严明的组识纪律、雷厉风行的生活作风、不畏艰难的吃苦意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观念,锻炼健壮的体魄,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并掌握基本的军事技能。这样,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练就其健康的体魄,丰富其人格修养、情感意识和道德素质。
三、拓展高校国防教育信息化途径
(一)加强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正规化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是搞好大学国防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是教学第一线的组织和实施者, 如果没有一支坚强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教学质量就难以提高。国防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可以实行“择优选调”,“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即主要从高校国防教育战线从事教学工作有丰富经验和相当水平的教员中选调, 以他们为教学骨干。另一方面, 对目前的军事课教师进行再教育, 如借肋驻地军校力量举办学习班, 脱产学习等, 提高他们的军事素质。其师资队伍建设还必须加强领导, 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 督促和激励教师进取, 做到政治上爱护, 思想上帮助, 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 尽可能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 以解后顾之忧。同时, 制订出中、长期国防教育教师培养规划, 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省市、高等学校三级教师培训制度, 有计划、有目的地培训中青年教师。方式上可以采用在职深造、短期培训、交流学习等多种手段, 开阔视野, 提高教学科研的综合能力。
(二)建立国防信息网,充分利用网络为国防教育服务。
互联网络已成为广大民众接受各种信息及思想观念的重要渠道。省军区应当建立本省国防信息网,借助网络平台发挥本省军事教育资源为高校国防教育服务。国防教育信息网可以将优质军事理论课程制作成网络课程形式,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利用驻地部队军事资源和高校优质课程的优势,打破高校各自为战的孤立局,面破解高校寻师无门的难题,还可以使高校之间国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形成强强联合的局面。高校国防教育建设则要主动借助网络平台,在校园网上开设国防教育专栏,建立国防教育新的阵地,这对提高国防教育的时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可以利用国防信息专栏开展集信息浏览、图书资料、虚拟网站、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多项内容的国防教育活动。国防教育网络化必将成为国防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最有效、最现实的选择,不但满足了信息化教育所需,而且不需大量的重复投资,可最大程度地利用相关设备、资源的规模效应;还可以把国防教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全民的国防观念,有利于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浓厚氛围。
关键词 高校 国防教育 心理战教育
(一)高校开展国防教育的意义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学生的人数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机会。高校在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方面,具有许多绝对优势:学生是经过统一考试挑选出来的优秀学子,同时高校也是青年人最集中的地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为了加强国防后备力量的建设,并增强广大青年的国防观念、民族意识,要求必须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育,为此还制定了有关法律。实践证明,国防教育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二)国防教育应重视现代心理战教育
现代战争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取得战争的胜利不在于从肉体上消灭多少敌人,而在于从精神上、心理上征服对手,从而使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心理战的教育。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局部战争中,心理战的样式会越来越多,作用也会越来越大。此外,在实行心理战的同时,还要进行防敌渗透和策反的宣传,以维护本国民众的心理安全,这实际上是对国民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见,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战教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而国防教育则必须承担起这个任务。
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心理战在战争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国民的心理素质对于未来局部战争的影响。通过调查发现,现在的高校大学生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渴望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国家必须重视高校国防教育中的心理战教育,制定相关教学大纲,并组织专家编写适合高校学生的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心理战知识的掌握。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有效地抵制一些西方国家敌对势力的渗透。
(三)着眼国防心理战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由于心理科学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现,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多次局部战争的实践表明,心理战已构成了军事战斗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高校的国防教育,应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传统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筑牢其科学理论基础,坚定其革命的理想信念,从而自觉抵制某些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弱化”等政治图谋。要教育学生充分认清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充分认识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从而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和坚定的政治信念。在国防教育的课堂中,教师要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不怕苦、不畏死的英雄气概,从而在精神上做好战斗的准备。这样,他们才能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谱写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的新篇章。此外,在现代的高技术条件下还要充分运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工具,加大对学生的宣传教育,积极创新具有我国高校特色的心理战教育。
(四)国防教育要加强心理战教育的队伍建设
2001年,我国为高校的国防教育专门下发了文件,要求普通高校必须在2005年全部开设国防教育课,并针对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根据现代心理战的发展趋势,高校国防教育应抓住军革的机遇,加强心理战教育队伍的建设,为我国的国防经济建设服务。
【关键词】大学生 国防意识 现状 途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27-01
当今国防形势正在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进程不可逆转,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不可阻挡,但天下仍不太平,地区冲突时有发生,非战争军事行动和非军事行动战争相互交织。高校应从国家战略全局高度出发,加强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当代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分析
当代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总体上讲,他们明白国防的重要性,也知“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一些大学毕业生,投笔从戎,为国防建设特别是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意识受到了冲击和挑战,国防意识不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对世界形势的复杂性有所了解,但认识不够。
当今世界形势虽然在总体上趋向缓和,但我国面临国防形势不容乐观,表面上的歌舞升平实际掩藏着很多国家不安定的因素。“三股恶势力”制造的分裂、恐怖事件,如新疆“75事件”等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和民族的团结。某些国家不时地释放“中国”损害中国形象,试图以“和平演变”战略阻止、延缓中国的和平崛起。很多大学生对国家的安全形势发生的变化有所了解,涉及国家安全、民族安危的大事在他们心中却变成了党的事情,国家的事情,就是不关自己的事。造成这种情况,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责任,长期和平的国家环境造成了整个社会国防意识观念普遍低下,大家都已淡化了战争意识和危机意识。
2.国防知识掌握不够,国防意识淡薄。
在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中发现,有的大学生认为初高中已参加了军训,大学开展军训实属多余;有的认为军事理论课对以后找工作没什么帮助,学校没有必要将军事理论作为必修课开设。大部分学生不知道我国有《国防教育法》、《国防动员法》等基本法律,不知道防空警报的不同含义,不知道“全民国防教育日”是哪一天等基本知识。成长在和平年代的大学生对中国的国情缺乏了解,对维护民族的权益和安全认识比较幼稚,表现在国防意识上,不关心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对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所发生的重大变化认识不够。没有充分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问题,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而是一个由政治、经济、军事、科技、信息、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安全问题所构成的综合性的是维护国家、安全和民族意识形态的重大问题。
二、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的主要途径
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其培养与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高校在培育大学生国防意识过程中,应该在国防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渠道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1.加强高校国防教育,树立大学生的“大国防”观念。
现代国防是“大国防”,是全民的国防。“大国防”既包括保卫祖国安全的思想,也包括为了国家安全而积极进行祖国建设的思想。新形势下的高校国防教育应当是一种“大国防教育”,不仅仅是军事教育,还包括与军事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有关的教育活动。高校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
2.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国防意识,提高国防软实力。
国防意识的提升,既要靠灌输,又要靠实践。大学生正处于意识形态成型的关键时期,高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激发大学生的国防潜能,从而更好地让他们关心支持国防建设。在学校内建立国防社团,通过校园内的宣传栏、报刊栏、广播台、校园网等设施,向广大学生宣传贯彻《国防教育法》等法律文件精神,介绍国内外形势,使广大学生身处其中、耳濡目染,从而增强他们的国防知识和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大学生军事夏令营,让大学生到军营参观学习、观看军事演习,提供大学生接触军人、了解军队的机会。定期邀请军事院校或部队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讲课、开讲座,让广大学生及时了解当今形势变化,主动关心国家安全,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增强国防意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从而提升我国未来的国防“软实力”。
3.建立“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使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成为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有国就有防。在新的国际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许多国家都把国防意识作为社会公德大力培植,并建立起学校、社会、国家、家庭和军队“五位一体”的国防教育体系。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的中立国家至今已有近200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瑞士拥有非常完善的地下掩体,而且里面有水和食物,有的还具有三防措施。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国民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国防意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威慑和战胜敌人的精神力量,培育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应成为一项永久的国防系统工程,从各级政府和领导到各行各业,都要把保卫国家和民族安全利益作为重要职责和“第一勤务”。我国正在建立由国家、军队、社会、学校和家庭构成的“五位一体”国防教育体系,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国家有关要求将国防教育纳入教学计划,并将其列为必修课,使大学生受到系统的国防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爱军尚武和爱国奉献精神。同时加强全面国防教育的舆论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网络等传播媒体,加大对国防教育知识的宣传力度,使大学生依法接受国防教育,牢记法规赋予的责任和义务,使大学生在日常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使国防成为每一个公民的首要和本能意识。
参考文献:
[1]周树昌,韩伟.国防与国防观念[M].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0.
[2]戴旭.C形包围内忧外患下的中国突围[M].文汇出版社,2010.
[3]吴温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4]周学益,孟庆瑞.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状况分析与对策[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7).
一、营造国防教育浓厚氛围
要充分认识国防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把开展国防教育作为重要职责,纳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进一步强化国防教育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基本设施建设等重点工作,促进国防教育工作在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的轨道上更上一个新台阶。要进一步推动国防教育创新发展,以以弘扬爱党爱国爱军精神和双拥光荣传统为主题,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军爱民、民拥军的浓厚氛围。要提高人们对国防教育的思想认识,从营造浓厚氛围入手,扎实做好国防教育各项工作,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科学性。
二、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认真贯彻落实《国防教育法》,结合国防教育的特色,采取有效措施将国防教育列入企事业单位教育计划,并结合业务培训和文体活动开展教育,力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搞好企业国防教育不能唱“独角戏”,必须发挥方方面面的力量和优势,协力营造浓厚氛围。为使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国防教育融入企业职工思想工作之中,这样既妥善解决了教育与生产之间的矛盾,又能使国防教育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深化,企业尝试将爱国主义精神、革命传统、国防法律法规、战备知识等教育与生产经营形势相结合,使无形抽象的理论传授变得鲜活起来,受到员工欢迎。
通过推进国防教育进企业宣传教育活动,既宣扬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激发了公民爱国热情,营造了全社会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也增强了全民国防观念和忧患意识。
三、加强高等院校大学生国防意识
高等院校国防教育是国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加强国防建设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等院校中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大量储备高素质人才起到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充分发挥高校校园广播、校园网络、文化长廊、校园橱窗等平台,宣传国防知识、开展时政教育,构建起立体式国防教育宣传阵地。每年在9月18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在大、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日”宣传活动,向广大大学生们发放国防教育宣传资料,接受相关国防法规咨询,使学生们从思想上认识到加强国防的重要性。为普及高校国防知识,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除开展“国防教育法”咨询活动外,组织开展国防形势报告会、国防教育有奖征文、主题文艺演出等活动,营造良好国防教育氛围。 建立了“三库一室”,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全校学生普及国防知识,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强化该校学生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弘扬和培育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各高等院校以国防教育资源为载体,为广大学子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国防教育平台,切实做到广大同学能够了解国防,重视国防,努力学习,做好本职工作来支持国防,加强国防意识。
四、广泛地深入开展全民国防教育
党的十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历年来,为巩固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贯彻落实《国防法》、《国防教育法》、《全民国防教育大纲》等法规为主要内容,突出教育重点,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有效地增强了广大公民的国防观念,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关键词】思政教育 实践教学法 国防教育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10-0035-03
【Abstract】The article expound the academic thereunder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Secondly the article analyse the function of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for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of vocational college. And then, the article also offer some ways 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method for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of national defense Vocational College
一、高职院校运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理论依据
实践教学法是指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系统的教育教学规律,结合受教育者的特点和社会发展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多种有益的实践活动,进而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的教育教学实践途径和组织形式。将实践教学法引入高职院校的国防教育中主要有以下依据:
1.高职院校运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哲学依据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哲学依据。哲学认为,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物质是第一位,意识是第二位,物质决定意识。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将这个观点贯彻到认识论中,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该认识论强调人的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实践是联系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桥梁。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从实践中获得,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认识的结果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最终达到更好实践的目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观点。判断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国防教育是指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注1]由此可知,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有效地开展高职国防教育就必须紧扣实践。离开实践谈论开展高职国防教育和增强学生的国防意识无异于缘木求鱼。
2.高职院校运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
教育学中的基本原则和相关理念是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教育学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实践教学法体现了教育学的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任何教学方法都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能有效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国防教育中运用实践教学法就是贯彻启发性原则的生动体现。高职院校在国防教育中运用实践教学法要求教师从“教师主动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简单二元对立模式中解放出来,实现“一个转变”。即从“单向教学模式”向“互动教学模式”转变。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单向主体教学为师生共同演绎思考的双向主体教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参与热情,通过师生互动等方式,让参与者接受教育,获得启发。
(2)实践教学法体现了教育学的主体能动性原则。主体能动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其能更好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主体能动性原则是要将学生“要我学”的想法转变为“我要学”的观念。实践教学法倡导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彰显个性特点,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运用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等多种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考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正确的观点和看法,最终将学习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国防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简单地让教师将相关知识“满堂灌”给学生,而是希望学生通过主动地学习,发自内心地认同国防对于公民、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从而切实增强国防意识,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实践教学法显然是贯彻主体能动性原则的生动体现,有助于国防教育目的的实现。
(3)实践教学法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我国正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在于坚持以人为本。将这一核心理念运用在教育上则是要突出“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种教学理念与过去“以书为本”的教学理念截然不同,它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活动的中心是学生,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应该围绕学生展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符合当今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潮流。实践教学法主张通过让师生共同参与实践活动,让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自身特点和需要,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进行教学。这种方法将过去“教师要教学生什么”转变为“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教什么,怎样教”。从这层意义上说,实践教学法正是“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学方法上的重要体现。高职国防教育着眼于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国防观念。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就要坚持以学生为导向,运用实践教学法,提高国防教育的教学质量。
3.高职院校运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依据
当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是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的现实依据。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忽视对学生自身特点的研究,教育缺乏针对性;课程内容设置局限于军事理论和军训,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等。实践永无止境,认识也永无止境。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应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和完善,否则收效甚微。实践教学法可较好的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因此,应该积极探索如何将实践教学法更好地运用到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去。
二、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1.实践教学法能顾及高职学生的特点,使国防教育更具针对性。
高职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主要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职业性、技能性和实用性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特点,这就决定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一般本科高校的学生有一定的差异性。明确高职学生的自身特点对更好地开展国防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高职学生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高职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较为薄弱。高职院校的生源一般是没有达到普通高校分数线的普通高中毕业生和中专、职高、技校的“对口生”。他们的基础普遍较薄弱,学习难度较大。其次,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自卑与逆反兼有,脆弱与浮躁并存。由于学历层次的原因,高职学生与本科生相比容易出现自卑心理。这种自卑感往往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和浮躁的心理。再者,高职学生在行为上呈现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的特点。高职学生经历了高考的“独木桥”,觉得十分“疲惫”,入学后有一种“熬出头”的感觉。这些使得高职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为缺乏竞争意识和学习热情,生活作风散漫,没有时间意识、集体观念等。
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有效。实践教学法一改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生动直观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习。这种方法避免了“从理论到理论”的问题,降低了高职学生的学习难度,使其能更愿意主动地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其次,实践教学法强调团体合作精神和与人共事的能力,这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因此,将实践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院校国防教育中可以顾及学生特点,使教学更加有的放矢。
2.实践教学法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国防教育更具实效性。
国防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空洞的理论讲授很难使学生明白国防的重要,更难以达到增强国防意识的目的。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是高职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拓展。实践教学法是将高职学生的国防教育认知转化为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教学的相关活动不断增加对国防的了解,从而认识自我,找到个人与国防的结合点,逐步使自己成为推动国防教育社会化的一员。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法能弥补理论教学的不足,使国防教育更具实效性。
3.实践教学法能及时更新教育内容,使国防教育更具时效性。
当今世界风云变幻无常,世界格局不断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国际国内形势日趋纷繁芜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与国防的联系日益紧密。国防教育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原有的军事理论课和军事训练,而应根据实践中出现的新课题、新情况及时补充丰富。实践教学法强调人的认识应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要将最新的教学内容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使学生能及时更新已有的知识,做到与时俱进。
三、高职院校运用思政教育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中的几种方式
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要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国防教育氛围,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当前高职院校运用实践教学法开展国防教育可考虑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1.组织模拟军事对垒游戏比赛
模拟军事对垒游戏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战争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全局观和求胜欲。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进行游戏,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组织模拟军事对垒游戏比赛的过程中可以聘请校外的国防教育专家将人民战略战术、军事战争史等相关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模拟军事对垒游戏比赛中。这样可以使学生活学活用,得到更大的收获。
2.参观国防教育基地
国防教育基地是高职院校开展国防教育的宝贵资源,应该充分利用。参观国防教育基地可通过以下几种形式开展:第一,在重大历史纪念日组织学生进行主题参观活动。结合“九一八”、“纪念日”、“纪念日”等纪念日开展参观活动。参观地点的选择应与纪念日主题相关,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国防强大的重要性。学生在参观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国家的繁荣富强与国防力量的强大休戚相关。第二,利用课外活动的形式开展参观活动。可以考虑利用“春游”、“秋游”等形式带学生到军事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地参观。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第三,开展参观主题的征文活动。让学生在参观各类国防教育基地后撰写心得体会,学生将心得体会上交以后进行评比颁奖。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学生无目的地参观,使学生在整个参观活动中留心观察、认真思考。另一方面,征文评比活动还可以激励学生多听多问多想。在努力搜集材料撰写征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主动了解我军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人民从建军以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建立的伟大功勋以及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做出的巨大贡献,切实感受“人民才是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加深对“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建军宗旨的理解。
3.建立与国防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
学生社团是高职院校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有效形式。高职国防教育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这一形式予以开展。高职学生来源广泛,往往多才多艺,活动参与积极性较高、组织能力强。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应大力鼓励在广大学生中建立如国防教育协会、军事爱好者协会等社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以开展社团活动为载体,推动国防教育实践教学的全面开展。与国防教育有关的学生社团应聘请相关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在指导老师的引导帮助下,积极主动开展如国防知识竞赛、军事理论主题演讲等活动。在高职院校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军事科技的发展、先进武器装备的研发,特别是现代战争的神奇的力量和发展抱有极大的兴趣。针对这部分学生,高职院校可以组建军事兴趣小组,开设军事知识讲座,拓宽高职学生的军事知识面。除此,学校还可让学生社团利用有线电视播放国防题材的影片等宣传国防教育。总之,学生社团多形式的开展国防教育系列活动,有利于巩固高职国防教育的持久开展。
4.举办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
英雄模范对学生可以起到正面激励的作用。在高职院校举办英雄模范事迹报告会可以让学生与英雄模范“面对面”的学习交流,使他们对英雄模范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不管是在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平凡奉献的和平年代,人民都涌现出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这些英雄模范人物曾鼓舞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是我军的宝贵精神财富。给学生和英模提供一个直面交流的良好环境,有利于广大学生了解和学习英模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报告会结束后要教导学生把学习英模的崇高精神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体现出来。
5.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校园文化作为高职院校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校园文化不仅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风气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对高职学生国防意识的形成和巩固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高职国防教育实践教学可以依托校园文化开展,将国防教育的内容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实现寓教于乐,使校园文化建设与国防教育实践教学活动形成良性互动。要将国防教育内容贯穿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首先,要利用校园文化的公共舆论阵地加强宣传教育,从不同侧面向高职学生灌输国防知识,宣扬英雄人物,使高职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其次,积极开展“国防主题文艺”活动。国防文艺的最大特点是寓教于乐,运用内涵丰富的文艺形式来影响和启迪大学生的思想。通过“唱响军歌”、“舞蹈比赛”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国防教育,收效会更大。
6.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实践教学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一日千里。以计算机、互联网为代表的经济、信息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网络信息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高度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为高职国防教育的实践教学带来了机遇。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发展高职国防教育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必然选择。为此,高职院校可以建立与国防教育实践教学的相关网站,提供网络视频给学生点击收看。另外,要充分利用网络传播速度快和交互式的特点,拓宽国防教育的空间和领域,将国防理论、军事装备、国防法规、国际安全局势等内容上传到网上,提高国防教育的效果。同时,高职院校可以通过QQ、MSN、飞信、BBS论坛发帖等形式开展广泛的网上交流与讨论,针对热点、难点问题对学生进行引导教育,以达到及时释疑解惑的目的。最后,必须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对相关信息进行及时的监控,强化“守土有责”的阵地意识,把正确的国防知识传递给学生,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注 释
1 吴温暖主编.高等学校国防教育[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13
参考文献
1 石防震.浅谈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原则的构建[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8):171~172
关键词: 大学生 国防教育 励志教育 载体选择 载体运用
大学生是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为什么要对天之骄子——大学生开展励志教育呢?当前,有少数大学生存在理想信念模糊,没有奋斗目标;价值取向扭曲,缺乏自我认同;对人生没有信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奋斗精神,等等,甚至还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当然,原因多方面的,但归根究底是没有远大志向,缺乏励志目标。高尔基说:“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1]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励志教育是高校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过系统、科学的教育,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成就动机,培养大学生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较为系统全面地培养大学生的成功品质,激发大学生潜能的教育。[2]励志教育具有三个基本特性,即思想性和崇高性的结合,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结合,主体性与示范性的结合。其中,教育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的把握和运用上;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在对教育的形成和发展的自觉意识和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3]教育的示范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他人的思想、行为等对受教育者产生一定影响的特质。
首先,励志教育历来十分受重视。我国古代的尚志理论注重人生志向的确立与坚持。古圣贤们十分重视立志。孔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4]孟子在《文说》中强调人贵立志,“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其次表现为意志,强调人要以顽强的意志坚持和实现自己立下的志向。孔子十分注重坚志,“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5]西方国家也重视大学生励志教育。近20年来,风靡全球的成功学教育就是一个例证。
新时期,我国大学生励志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诸多不足。目前,大学生励志教育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对大学生励志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高校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轻视励志教育,在专业人才培养上有明确的要求,对励志教育的要求却很模糊。可以说是,讲教书,忽略了育人;讲授业,忽略了传道。尽管大部分高校开展了励志教育,但也存在走过场的现象。二是大学生励志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首先,在教育内容上,不能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热点问题给予及时、准确的解答。其次,在教育方法上,不能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类别、入学生源差异、家庭环境和性格特质等特点,开展励志教育。最后,在组织形式上,往往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不是启发式的互动教育,缺少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因此,大大降低了励志教育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选择
载体是任何教育活动的客观存在。开展大学生励志教育同样离不开载体。选择什么载体,反映教育者对教育主客体现状规律的认识程度。在励志教育中,载体的选择运用直接决定或影响着励志教育过程展开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如果载体选择恰当、运用合理,就能促使各要素之间良性互动,使励志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则会使各要素互相制约,影响其作用的发挥。
由于国防教育的特殊性,使得国防教育能与大学生励志教育建立起有效关联,形成完美的结合体。其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内容上具有相同性,都包含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等等;二是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是人生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三是在功能上具有同一性,都能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持科学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爱国热情,培养民族自强和艰苦奋斗精神。国防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备受广大教育者的青睐。
国防教育是众多具体载体构成的系统载体。各种具体载体之间存在一些差异,体现一定的特质,所承载的内容,彰显的功能也有所不同。在选择载体时,应考虑励志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形式等要素,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首先,紧扣励志教育的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载体,实现教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如,培养大学生的意志,选择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就比革命传统教育载体更恰当。其次,注重载体的可操作性,对那些不能被教育主体所运用的载体必须摒弃。例如,战争是彰显成就意识的最高手段。但我们不能为了让大学生体验自我成就感,而发动一场战争,也不能组织一次军事演习。最后,科学认识载体,有效把握载体的形式和特征。每一种载体都有其短长,要准确地掌握各种载体的特点和适用条件,根据教育主体自身的特点与教育内容、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以选择运用。
三、大学生励志教育的载体运用
在大学生励志教育过程中运用的革命传统教育载体、革命传统教育载体、军事技能教育载体、军事理论教育载体、国防教育活动载体等,具有其他教育形式无法替代的价值与效果。
[关键词]学生军事类社团 军事理论课教学 促进作用
[中图分类号] G45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06-0110-02
现阶段,高校学生社团已经成为学校培养高素质、高质量专门人才的有效手段,成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不可或缺的专门途径。在各类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的同时,军事类社团也以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成为学生社团中的新兴力量。军事类社团以其鲜明的国防教育特征,培养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全面丰富了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内容,对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有着促进作用。
一、高校开展学生军事类社团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无论何种类型的军事类社团活动,无不包含着爱国主义思想情感、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的内涵。学生通过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可以和其他同学在一起,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增强爱国主义意识,培养良好的民族责任心和革命英雄主义等高尚的情操。同时,在全体军事类社团成员的共同信念的鼓舞下,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相互感染,将认同感过渡到荣誉感,由荣誉感升华到对国家国防建设的责任感。[1]
(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认识国防,提高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自觉建设国防的意识
首先,社团成员通过各种爱国主义活动的组织筹划、参与社团各方面的活动,可以加深对国防的认识。在一个社团内,每个成员都是社团的主人,他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亲身参与活动的各个环节,通过这样的亲力亲为,更有利于他们全面认识国防。其次,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通过对社团活动的筹划和实施,可以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充分挖掘、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这样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自觉建设国防的意识。
(三)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坚定可靠的国防后备力量
近几年,部队依托地方高校选拔培养后备军官的工作已经在一些重点大学开展试点,选拔培养的范围和数量也将进一步扩大。高校军事类社团由一群喜欢军事历史、爱好武器装备、关心国际国内军事格局、渴求国防知识的热血青年组成,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立志献身国防、报效祖国,他们是后备军官最合适的选拔对象,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坚定可靠的国防后备力量。
二、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效果的促进作用
(一)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是补充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
现代军事理论课教材内容是按照2007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重新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编写的,根据新大纲的要求,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分为五个方面,包括18项教学内容,学时数为36学时,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2]但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大,各高校大量缩减了基础课教学学时数,军事理论课也面临着压缩课时的挑战。真正能够依照大纲开满36个学时的高校非常少,大多数是把军事理论课堂教学与军事技能教学相结合,或是把军训期间的国防电影、形势政策报告以及入学教育等纳入其中,才能勉强达到36个学时。[3]教学内容多,教学时数少,单纯靠教师课堂上讲授军事理论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而学生军事类社团通过开展活动正好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是补充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效方法。
(二)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是创新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
军事理论课具有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涵盖知识丰富等特点,使得课程内容比较枯涩难懂,难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出现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也很累的现状。[4]学生军事类社团通过开展一些趣味性强的活动来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知识的兴趣,同时还关注国内外最新军事军情动态和大学生关心的热点时事话题,可以极大地丰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内容,成为创新军事理论教学的有效途径。
(三)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是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拓展
现代高校军事理论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缺乏教学器材和模具,甚至有些地方高校仍停留在“一根粉笔,一张嘴”上,教学方式单一。[5]学生军事类社团可以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与军事理论教学相结合,把国防教育活动与军事理论知识学习相结合,把爱校、爱家活动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还可以依托学生军事类社团,组织学生走进军营、参观军事训练,进行现场教学。这样,依托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的平台,使军事理论课教学既生动形象,又富有哲理,从而提高了军事理论课的吸引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拓展了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方式。
三、进一步加强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促进作用
(一)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的指导
与负责高校社团管理的教师相比,军事理论课教师拥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准确地把握当前时事政策和热点话题,这使他们在管理和指导社团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军事理论课教师参与学生军事类社团管理,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团管理机制,避免社团活动的盲目性,有利于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对接,进一步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6]
(二)加强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与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的有机结合
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是对军事理论课堂教学的实践和补充,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因此社团活动内容要有机结合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内容在社团实践中深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军事理论课教师也要积极探索使学生社团活动与军事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挑选与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密切相关的热点话题,采取讨论、调查等方法,让学生自主调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三)加强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建设
一是加强对社团骨干的培训,社团干部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社团活动的质量,通过系统、科学的培训,让社团骨干了解社团工作的基本原则、方法、管理技巧和领导艺术等,切实提高社团骨干的政治觉悟和业务能力。二是加大社团活动经费的投入和硬件设施建设的力度。社团未来的发展如何取决于对社团建设投入的多少,高质量的社团活动必须要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和设施,要有充足的社团活动经费,这样才能让社团得到良性发展,才能发挥学生社团应有的教育教学功能。
四、结论
作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有效组织形式,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不仅培养了大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感,而且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方面,可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开阔他们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他们关注最新军事动态和国际国内时事热点,有效巩固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总之,在国际国内形势日益复杂的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军事类社团活动定会成为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补充,为丰富和完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拓展教学方式做出应有的贡献。
[ 注 释 ]
[1] 许峰.高校学生社团活动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37-38.
[2] 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Z].第十六条,2007.
[3] 黄栋.论地方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0):182-183.
[4] 伍国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探讨[J].才智,2012(22):293-294.
[5] 姜延波,苗禄权.学生军事理论教学方法初探[J].国防,2004(1).
[6] 李宣庆,王丽娜,王雪,李广场.高校专业性学生社团实践对本科教学的启示[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116-118.
[收稿时间]2014-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