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

第1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数字出版 复合型人才 国际合作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243-03

当下,因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科技和出版融合得更为紧密,也彻底改变了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方式,数字化阅读正颠覆着传统纸质的阅读习惯。针对阅读习惯的改变,数字出版也成为各个出版社发展的大势所趋。

在投身数字出版市场的大潮中,作为出版行业最稳定、最具活力、最有市场的一块“蛋糕”,儿童读物的出版数字化一直是各个传统出版社争夺的焦点。特别是到了2012年,还被确定为“中国少儿数字出版发展年”。但是纵观近几年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发展之路,却并没有呈现出如许多业内人士预期的那种火爆,反而发展得不温不火。

因此,作为数字出版行业最具潜力的儿童读物出版,有必要从理论的角度对其近年的发展之路进行思辨性的审视,对其数字化之路面临的困境进行认真分析,从而破除发展的障碍,找到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转型之路。

一、数字出版,儿童读物的转型之路

所谓数字出版,其定义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百度百科给出的定义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存储技术、显示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之上,融合并超越了传统出版内容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

现阶段,数字出版已经从“涵盖互联网期刊和多媒体网络互动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博客、在线音乐、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在线教育、互联网广告等多种内容与载体形式研究延伸到移动技术、数字平台、网络运营等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更广阔更开放的领域”①。

数字出版甫一开始,就以便捷性、互动性、传播广泛性、低价性等优势,在中国出版版图上占据了重要位置。据《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公布的数字显示,在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在我国已经上升到213亿元,2007年达到362.42亿元,到了2008年,产业规模更是达到了530.64亿元。比较2009年和2006年,短短三年期间,数字出版的产业规模增长了3.75倍,平均每年的增长率超过了55%,增长速度远在其他产业的增长速度之上。{2}

而在数字出版兴起之时,儿童读物的出版在中国正以稳健的姿态朝前发展。以2000年作为分界点,我国的儿童读物出版发展势头良好。有数据显示,每年我国儿童读物的出版数量已经达到了4万多种,占全国图书出版总数量的五分之一,增长速度每年更是以两位数的方式递进,超过了整个出版行业的增长速度,而在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上,也形势喜人,每年销售种类有八万多种,销售总额达到60多亿元,超过了文学类书籍,坐上了中国出版业第三把交椅。

如此诱人的出版市场,也吸引了全国超9成的出版社参与进儿童读物的出版,有数据显示,目前有540家出版社参与儿童读物的出版,而全国的出版社总数仅仅是570家。

一边是儿童读物市场的高速发展,一边是数字出版的异军崛起,在此背景下,基于对传统儿童读物出版市场和数字出版的分析,多数圈内人士纷纷看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甚至一度有人断言,随着数字出版的兴起,会在短期内蚕食传统儿童读物的出版布局。

因此,众多出版社相继投身儿童读物的数字化工程,建立网络平台,建立作品数据库,开发APP儿童应用,打造电子书运营平台等等,在数字出版市场纷纷抢占自己的阵地。

固然,数字版的儿童读物能全方位调动少儿获知世界的方式,改进获取知识的方式,但是鉴于人才缺乏、平台瓶颈、盈利模式不成熟等不利条件的束缚,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并没有表现出预想的强劲。

互联网时代需要互联网思维。面对地球村经济下的市场竞争,目前发展状态下的中国儿童读物的数字出版行业理应更新观念,加强合作,加强融合,发掘内容,创新形式,从而促进数字出版的长足发展。

二、挖掘内容,掌控产业格局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的儿童读物出版社顺应数字出版趋势必然是出版社发展壮大的必经道路。而要在数字出版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占据主导地位,拥有自己的主导话语权,出版物内容的精彩还是发展的正道。

当前,各个出版社的数字化之路无非走的是两种途径。一种是出版社成立新媒体部,全权负责内容编辑,开拓数字出版市场;另一种途径则是与网络技术公司合作,出版社提供出版内容,网络公司提供技术支撑,共同开发数字市场。

这两种方式利弊分明。前一种投资巨大,短期内看不见效益回报;后一种,传统出版社位于数字出版产业链条的最末端,单靠版权分成,盈利也是微乎其微。

在这种情景下,不论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还是对于数字出版方来说,内心都清楚,精彩内容才是主导数字出版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才是竞争的王牌。虽然多数出版社采用第二种方式来推进数字出版之路,但是鉴于盈利不明显,版权纠纷繁复,各个出版社参与度并不高,从而多数还是宁愿选择把自己出版社最精彩的内容通过传统纸张出版推向市场。

而要破解此问题,在完善版权意识的同时,则要打破传统儿童读物出版社和数字出版方的门户之见,在利益的分配上寻求最佳合作点,激发各方挖掘自己的优势,共同呈现精彩内容。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说,要依靠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深厚的编辑资源、作者资源,挖掘最精彩的创作内容,创作最有创意的少儿故事;而对数字出版方来说,则要提供充分、先进的技术支撑,丰富儿童读物的外在形式,开发适合儿童的应用程序,给儿童读者提供全方位的视觉、听觉感受,从而拓宽儿童读物的销售市场。

归根结底来说,不论采用第一种方式进军数字出版,还是采用第二种方式参与数字出版,内容还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持久动力。不论对于电子书、手机阅读,还是APP、点读机,内容才是支撑事业前进的核心。

而在深刻挖掘内容占领数字出版市场方面,一些起步较早的出版社已经摸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典型意义。

作为一家拥有丰富内容资源和雄厚作者队伍的儿童读物出版社,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进军数字出版这一领域初期,便找准定位,依托自己多年积淀起来的丰富内容资源,以全媒体新技术为手段,立足于“阅读教育服务”,将自己擅长的低幼教育作为切入点,开发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互动式教育产品,为孩童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方案,对即将升入小学前的儿童进行深层次的能力开发。

主体内容开发完成后,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与网络公司进行合作,出版社提供内容板块,依托网络公司的技术和平台,将自己的拳头产品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等媒介,送到千家万户,从而使出版社的优质内容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三、国际合作,提升产业规模

数字出版浪潮不仅仅是我国各家出版社需要面临和应对,同样,国际上各个国家的出版社也必须积极适应和拓展数字出版之路。

在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发展道路上,不是哪一家出版社依靠自己独立的力量就能完全融入“浪潮”,而理应将国际间以及地区间的合作与交流列入发展规划,不仅学习国际先进的创作理念和优秀的数字技术来弥补自身发展中的不足和欠缺,更要将中国目前形成的优秀的儿童读物通过网络媒体等介质推向世界,形成品牌。

当前,凭借我国丰厚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的儿童故事通过数字化技术也走了出去,儿童读物数字出版在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发展迅猛,成绩有目共睹,但也面临内容同质化等现象的困扰,原创力欠缺也日渐表现明显,特别是传统出版社出版的郑渊洁、杨红樱等儿童作家创作的作品有很大的制约因素,在数字出版转化方面存在欠缺,而这点就需要我国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化过程中积极与国际进行交流和学习。

以《爱丽丝漫游仙境》为例,此前,因为美国导演蒂姆・伯顿执导的3D电影《爱丽丝漫游仙境》的热播,从而引起人们对英国“爱丽丝”小说的关注。

作为英国的经典儿童读物,“爱丽丝”小说拥有独立精彩的内容形式,适合各种载体的呈现,在转化为数字模式的过程中,能提供丰富的内容,从而实现与数字出版的无缝化转换。因此,我国的传统出版社在编辑儿童读物的过程中,就应刻意去观察作家的作品是否集奇妙的幻想、奇特的画面、经典的故事等等于一身,只有这样,在数字出版时,才会无障碍转化,便于进行多媒体开发,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具有独特性和吸引力的、适合儿童口味的数字产品。

而在国际上具有如此成功模式的作品不在少数,如《哈利・波特》系列,不仅具有图书、电影等表现形式,还开发了食品、玩具等衍生产业。以此为参照,我国的出版社也迈出了相应的前进步伐。美国一游戏公司开发的《植物大战僵尸》进入我国后,在少年儿童中刮起了一股旋风,吸引了他们的游戏乐趣,利用这个契机,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在取得官方正式授权后,出版《植物大战僵尸》系列图书,将电脑游戏与传统出版相结合,利用网络游戏的热潮来促进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出版之路,培养了儿童的阅读习惯和良好品质,得到了家长及教育界的广泛认可,也可谓在数字出版上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国际合作之路,给其他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上的探索提供了借鉴。

四、拓展渠道,形成盈利模式

虽然数字出版是出版行业的转型方向,但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数字出版市场的前进仍然受困于盗版猖獗、盈利途径模糊、消费习惯制约等等的困扰,从而造成盈利效果差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传统出版社投身数字出版的积极性。对此,积极拓展渠道、寻找适合的盈利模式成为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燃眉之急。而电子书包的建立不失为在盈利模式上的一种积极的探索。

所谓电子书包,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技术,涵盖教育内容、移动终端和服务平台,主要针对中小学生的移动教育解决方案。该产品融合了数字出版、互联网、多媒体、电子阅读器等前沿技术,将打造全新的教育内容出版和服务产业链。③

而在电子书包上做的比较突出的当属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作为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旗下的一个子公司,新雅文化事业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儿童读物的出版,为了应对数字出版潮流,该公司积极拓展渠道,开发了“新雅电子小书包”。该小书包为彩色绘画本,针对儿童的教育特点,集合了中英文发声,存储了几十本优质图书,声画合一,配有容量16GB的储存器,不仅能收藏图片等内容,还支持音频文件、电子书等内容的下载,丰富了儿童的阅读体验。

以电子小书包为开端,该公司依托数字内容平台,还开发出电子书包更多的功能,诸如付费在线课程等学习资源,或者下载小说、歌曲、游戏等娱乐资源,在提供多种特色服务的同时,从而实现多种途径的盈利。④

除此之外,传统出版社依托自己多年形成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可以在数字出版方面做出诸如打造数字平台、进行网上学习培训、手持无线电子杂志开发等,从上到下、从点到面,拓宽盈利渠道,积极寻求合作,从而形成基于原有图书出版基础上的完整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条。

五、吸引人才,注入发展动力

具备优秀的专业人才是一个产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作为一个新型的产业,数字出版当然也不例外。它不同于以往纸质书的出版,也不同于传统出版已经形成的固有模式和流程。它对人才的要求也更加严格,面对这个新型行业,网络技术公司了解技术却不懂内容,传统出版社清楚内容却不懂技术,因此,既懂技术又知道内容的、既懂出版模式又知晓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成为数字出版产业急需的人才。

此前,就有业内人士表态称,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的人才和管理人才奇缺,困扰着数字化进程的提速。如今,包括儿童出版社在内的传统出版社把数字出版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予以重视,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上也更为积极。

在人才的培养上,各个出版社有意储备人力资源,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长远目标来建设,制定相应计划,开展学习与合作,开展技术讨论和讲座,提高学习的主动性,让员工充分意识到数字出版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识到数字出版时代编辑的作用和价值,让每一个编辑具备数字出版时代的特性,成为兼具各项本事的复合型人才。

而在人才引进上,各个出版企业都依照按需引进的准则。最近几年,国内许多高校都相继开设了数字出版方面的课程,培养的目标也是基于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各个出版社会根据自己出版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根据不同的岗位需求,去招聘一些相应的人员来充实到自己的人才库。

综上所述,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内容同质化、盈利模式模糊、专业人才缺乏等因素阻挡不了传统出版社融入数字出版的潮流,更阻挡不了儿童读物数字出版的前进步伐。如今,各个传统出版社应结合自身优势,发挥数字出版长处,走出一条具有各家出版社特色的数字出版之路。

注释:

①傅强.数字出版:新的革命[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4)

②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2010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2010.7.21

③刘超.数字出版带动传统出版业升级转型.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 .7.17

{4}刘珊珊.传统少儿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分析.现代出版,2011(8)

参考文献:

[1] 齐宝.APP儿童应用盈利还是难题.中国图书商报,2012.7.6

[2] 崔立,赵欣,白玫.出版商务周报,2011.12.15

[3] 李广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现状及问题分析.现代出版,2011.9.12

[4] 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新闻出版总署,2010,8

第2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一、我区数字化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在数字化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各行业、各领域多点开花,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智能智造发展方面基本情况。

在智能智造方面,主要调研了吉通机械、金冠电气等2家企业,基本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升级。吉通机械引进了5条自动化冲压生产线,6000平方米的厂房30人管理就可实现年产值6-10亿元,人均年产值达3000万元,并且实现了人员零安全事故。此外,还引进15条全球最先进的铝锻、铝铸锻智能生产线,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化智能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金冠电气通过引进1条德国通快钣金柔性加工生产线,缩短了生产周期,提升了产品质量,从而实现了成本最小化、效益最大化。同时,引进了智能自动立体料库系统,实现所有生产数据由中心服务器管理,生产全过程数字化控制,有效提升了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二)数字政务方面基本情况。

在数字政务方面,“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服务审批平台现有入网审批事项714项,其中702项为“只跑一次”事项,占全部事项的98%。651项事项实现全城通办,37项事项可跨地域受理,网上办事大厅可受理510项,手机办事大厅可受理204项。创建“政企互动平台”20个,及时解决企业提出的疑难问题,并通过平台转发惠企惠民政策30余项。实施“并联审批”和“N证联办”,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90分钟,88项工程建设类项目审批全部完成对接、即将实现一网通办理。“一窗受理”“一站式”办结模式基本建立,区政务服务中心铺设审批网络专线45条,对接政务外网3个,办事企业和群众只需通过“网上办事大厅”进行申报,无需再到各部门进行审批。

(三)城市管理方面基本情况。

在城市管理方面,我区主要建设了智慧交警系统、智慧城管系统及智慧综治系统,智慧城市管理雏形基本形成。智慧交警系统通过网络监控平台、视频采集系统,利用无线传输技术,实现了在线报警、在线定损、在线定责、在线报险等创新服务模式。智慧城管系统通过整合现有各类信息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重点加强市场商圈、南北出入口等重要区域的视觉管理,实现了从动态巡查到日常监管、从末端处罚到源头治理、从被动响应到主动防范,着力让城市管理无死角、监管无盲区。智慧综治系统在前几年投入的基础上,2019年又投入1800万元,新增了600个视频监控点位,其中50个监控点位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向城市感知智能化迈出了极具意义的第一步。

(四)民生福祉方面基本情况。

在民生福祉方面,基本实现了生活缴费、生活服务线上办理的智慧生活模式。从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水、电、气等方面入手,通过安装智能终端,利用物联网卡稳定传输,将用户相关数据实时回传,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同时,开发了线上缴费接口,用户可以远程缴费,方便了居民生活,基本实现了城市智能物联。此外,通过手机APP软件,实现社区信息采集、社区事务管理、社区调度等功能,重点实施“1+N”行动模式,即建设一个数据中心、N个服务模块,主要包括家政服务、社会救助、退休人员认证、农合办理等50多个模块。

二、我区数字化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近年来,我区数字化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实施了多项举措,切实取得了明显成绩,但与贵州等地区相比,仍然存在着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解决,想要高质量快速发展,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一是缺少规划引领。从我区数字化发展现状看,各单位各部门“各自为战”“烟囱林立”现象普遍,都在建设各自领域的数字化系统,数据还未真正实现共享、开放,“数据孤岛”现象明显,未能实现统筹全局、协调有序发展。二是发展资金不足。受经济发展形势影响和企业综合实力制约,虽然有些数字化建设项目得以实施,但更多的项目缺少启动资金和金融扶持,仍处于设计调研阶段,进展较为缓慢。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基础设施是支撑数字化建设的基石。由于我区的数字化建设起步较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与加快数字建设的迫切需要不相适应。四是缺少专业人才。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政府、建设智慧城市对我区乃至我省来说,都属新生事物,特别是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而目前我区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匮乏,强化人才培训和引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解之题。

三、关于加强我区数字化发展工作的几点建议

数字化发展是当前的时代命题,数字经济建设也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结合我区“数字政府”“智慧城市”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突出顶层设计,确保数字化建设统筹推进。数字化建设任重道远,做好顶层设计是关键。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数字化建设领导小组,高位统筹解决数字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数字化建设提供有力组织保障。要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引领带动作用,聘请权威机构,结合区情实际,高标准编制《数字双阳2020-2025总体发展规划》,科学确定我区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和工作措施,为我区数字化建设指明方向、提供遵循。

第3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1 我国电视新闻传播未来的发展趋势

1.1 传播方式向网络化发展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技术和电视新闻传播相结合,联系越来越紧密,两者之间的界限越来越小。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将在40年之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用户。人们与网络接触越来越多,人们获得资讯的方式大多以互联网为主。随着电视新闻传播技术的发展,电脑的普及,很多广播电视台借助网络,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电视网络直播,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新闻资讯,人们不仅可以获新闻文章和视频,获得资讯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北京奥运会,人们不仅可以通过电视看到直播,而且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看到奥运会实况。

而且,电视网络传播越来越个性化,也增加了与观众的互动。很多电视台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总是第一时间将世界、国内发生的新闻放在显眼的位置,同时设置不同的界面,在不同的界面和位置滚动最新新闻,方便观众阅读。而且有的观众可以借助这些平台将自己身边的信息已最快速度发送到网上。这种方法被很多电视台使用,在增加电视台点击率的同时,也提高了电视台的关注度。

1.2 普遍运用数字化技术

目前很多电视台在录制、发射播出和接收过程中普遍运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技术以其快捷、方便等特点被很多电视台所使用。数字化技术将声音和图像进行编码,形成数据处理文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使声音和图像更加形象和逼真,开辟了电视新闻传播的新天地。在处理影音文件时,可以利用非线性编辑系统。这样处理后,信号处理链路基本不会受外界因素的干扰,音频的传播方式达到广播的级别,而且数字视频压缩的比例也大大减小,达到无压缩级别。这样的电视台的声音和图像有了质的提高,而且目前电视台主要是通过卫星方式传播信号的,经过数字化处理后,信号传播速度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

1.3 电视频道专业化、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线电视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有线电视的普遍,人们家里的电视频道数量越来越多,中央电视台、省市卫视,甚至县级电视台都可以看到。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000多万,庞大的用户数量孕育了专业的电视频道,比如某些城市的旅游频道,主要是关于旅游方面的;科教频道,主要是关于孩子教育问题的。而且随着人们对新闻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新闻频道应运而生,我国就有几十个新闻频道,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 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发展的应对措施

2.1 发展社会经济

经济的飞速发展是推动我国电视新闻传播的主要推动力,发达的经济是电视新闻发展的基础。因此,电视新闻传播在发展过程中,要注重打好基础,经营好主业。同时也要注重发展影视制作和网路传输等产业,要做好宣传工作,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形成品牌产业。比如我国知名电视台江苏卫视,江苏卫视注重打造自己的品牌,《非诚勿扰》、《一站到底》等节目深受观众喜爱。再比如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等节目都是注重宣传自己的品牌,在国内电视台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同时,电视台要转变思想,要学会相互学习,借鉴其它电视台的经营方法,拓宽经营渠道,要利用多种资源,发展多种经营,改变传统的方法,改变原先只是依靠广告费推动电视台发展的思维。

2.2 注重增强传播效果

电视新闻传播工作者要注重研究传播的规律,虽然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需我们需解决,而且与国外同行业相比,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不理想。因此,在新形势下,面对快速发展的电视新闻媒体,我们首先需要加强在这方面的实证研究。我国电视新闻传播在这方面研究并不深入,而且对那些实质性问题并没有取得突破。比如电视新闻传播的市场分析、市场定位等问题。而且有的学者并没有深入思考我国的具体国情,在借鉴国外经验时,不顾实际情况,盲目照搬,缺乏实质性操作,并不会对我国电视新闻传播产生积极的影响。其次,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要发展符合大众口味的节目,要以观众的需求为导向。观众作为电视新闻传播的推动者,在发展电视新闻传播工作中起着积极的作用,同时观众也会制约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因此必须要了解观众的需求和想法。在增加电视新闻传播交互性的同时,也要注重把握观众的心理需求。要发展电视新闻传播的个性,使电视台更符合人性,更贴近生活。要增加与观众互动,建立健全电视台的反馈制度,可以通过街头采访、问卷调查等方式与观众沟通。

2.3 树立竞争意识,提高自身竞争力

电视新闻传播发展过程中要树立“大媒体”意识,面对国内媒体业竞争日益残酷的发展趋势,为了占据主动权,[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在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电视新闻传播必须要树立竞争意识,增加发展的紧迫感。因此,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向专业化新闻频道发展,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建立一种真正意义上的24小时新闻直播频道,为社会、为观众提供最专业的新闻资讯。而且,电视新闻传播要注重培养各式人才,比如记者、编辑等。对于我国而言,国内众多媒体中只有中央电视台拥有这样的实力,开展24小时新闻直播。同时面对我国部分新闻频道名不副实的问题,未来发展过程中要避免时效弱、新闻重复等现象。

3 结论

总而言之,为了推动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我们要结合实际,针对未来发展的趋势找出正确的对策。要壮大经济实力的同时,要增强传播的效果,同时也要树立“大媒体”意识,增强自身竞争力。在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充分了解观众的想法,加大宣传力度,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机电专业;创业教育;课程模式;三级联动;学徒试点

G712.4

当下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高校发展获得更多自主性,教育规划越来越注重实际需求,专业教育和经济发展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面对当下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人才荒”的双重困境,高校开始大力提倡创业教育以缓解紧张局势。在此种大背景下,应用型机电类专业教育也开始引进创业教育,并致力于课程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的积极探索和构建。

一、应用型机电专业创业教育的基本现状

在传统观念中,应用型机电类专业教育的技能性很强,此类人才毕业后的走向主要是企业厂矿等单位,创业者甚少。目前应用型机电类专业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理解比较浅显,尽管他们有多种渠道可以获知创业知识,如创业课堂、大众媒体、家庭影响等,但总体来看,大部分学生对创业并不十分了解。与其他专业相比较而言,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相对比较薄弱,甚至是落后的,一些高校甚至没有开设相关课程,也没有提供创业教材。在创业教育形式上,一些课程教师自身并没有创业经验,只是借助一些案例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真正有用的创业知识。此外,校园环境缺乏创业氛围、大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创业课程不成体系等,都是当下创业教育遭遇的常见问题。

二、创业教育的课程模式构建

(一)创业素质教育与机电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

创业素质教育与机电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模式,实质上是一种新型的产学研产物。当下专科机电教育探索出一种“1+0.2+1+0.8”四段制人才培B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实习,分两次实施,二年级0.2(2个月)和三年级0.8(约8个月)。[1]这种模式同样适用于本科应用型机电专业教育,其核心在于边学习专业技能,边参加实训,这有利于学生提前感受企业氛围,感受创业熏陶,及时了解自身情况以调整专业学习计划,为创业素质的形成与专业技能提升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创业教育的理论教学也应同步增加比重,积极开设相关实用性课程,如“机电类职业生涯规划”“机电创业心理学”“机电营销学”“机电就业与创业指导”“机电创业实训”等,真正将创业教育和技能培育结合起来,强化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

(二)创业意识教育与机电类专业群建设相结合

所谓专业群是指专业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知识点要求相近,岗位技能要求类似,即要求一定数量共同的实验和实训设备,培养目标相近或者重叠的专业都可以归为同一专业群。[2]机电类专业群建设,可以实现机、电、光、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集成化发展,推动传统机械制造走向智能型道路,一方面满足制造业提升“含金量”的需求,一方面满足应用型机电专业发展的需求,全面适应市场,这一模式能使高校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建设核心专业,在提高教学竞争力的同时,降低教学成本。创业教育与专业群建设的结合,有利于学生实现专业互补,此种形式不但可以“校―企”合作展开,也可以联合不同院校开展“校校―企”的共同合作,创建校企合作群,使学生在辅岗实习的过程中学会整合技术力量,体验多种企业经营模式,感受市场的需求变化,启发创业意识,掌握多种实用技能,使自己成为更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

(三)创业方案规划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有机结合

从实际情况来看,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大多流于形式,相较于理论层面的创业案例分析而言,大学生更倾向于创业机遇与环境分析、人际沟通技巧、市场分析与营销等的学习,而且他们普遍期望拥有真实创业经验的人来授课。针对这一需求,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引导学生从事创业方案规划,使大学生在拟定创业方案的过程中,对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模拟分析和解决,既能强化创业意识,又使其形成一定心理预期,避免盲目创业。

(四)优化创业课程,构建实践主导型课程模式

目前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课程模式不合理,在课程结构中,专业课占据重大比例,理论课满堂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不到位,此类课程模式难以引导学生拓展知识结构,导致人才技能单一。还有些学校过于注重实操课,学生本就缺乏理论指导,因而在创业操练中体验到的失败总是多于成功。当然,前文提及的创业课程开设较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缺乏整体性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导致学生很难学到有用的创业知识和经验,使创业教育缺乏实效性。基于应用型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特征和需求来看,我们主张构建实践主导型的创业教育课程模式,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创建“教、学、练、创”一体化的模块化教学平台,联合学校、企业和政府的资源优势开发创业一体化教育课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创业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带队的创业课题,以综合能力为考评标准选拔优秀人才参与企业科研团队的项目开发,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应用专业特长,在企业氛围中领悟创业精神。

三、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一)校企政府“三级联动”

基于当下高等教育的大形势来看,构建“国家制定教学质量、学校修订培养方案、企业构建专业人才评价体系[3]”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已经成为推动创业教育走向实践的有效途径。对于应用型机电类专业来说,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把学生推到企业中,令其在经营氛围的感受中激发创业意识,更需要基于这一专业固有的复杂性、技能性等要求,将学生培养成高标准的人才。在联动体系中,政府应发挥自身连接学校和企业的桥梁作用,及时将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传达给学校,使专业教育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开展,有目标性地引导学生树立创业意识,积极进取。

(二)学徒试点式实践教学

学徒是传统工学结合的产物,现如今这一形式在和创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融合下,得到了拓展和革新。现代学徒试点教学相较于传统师傅带教的模式,更系统化,流程和操作要求也更加规范化。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到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计划、拟定师资配备标准、确立带教单位、配备实践设施,再到教学监控、反馈和评价,这一系列环节始终都能使学生受到全面保障。创业教育的全程渗透,是学徒试点教学的难中之难,其关键在于如何拟定完善的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除了考虑常规要求外,还需要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其中,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从而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4]

(三)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

上文建议优化创业教育课程,但对于提升创业教育的实效性而言,仅从课程模式构建入手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持续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体系,使其发挥出更大的创业指导作用。伴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课堂被搬到线上,数字化教学因其自主性、开放性、交互性和可重复性成为各种专业教学的新型手段。应用型机电类专业的创业教育,应关注两个基本点,一是培养应用型机电人才,二是提供优质的创业指导,而数字化教学体系的构建可以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当前高校的网络设施已经普及,各个高校可以发挥共享精神,依托网络云端共建一个创业教育教学大课堂,如此一来,这个教学体系不但拥有最全面的创业教育素材、师资力量、就业创业资源,而且还能为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最广泛的交流和切磋平台。这一大型创业教育教学体系还可以为不同教学科研团队提供交流渠道,使优质资源实现跨学校、跨地区甚至是跨国家式的共享,令更多师生共同受益。

(四)建设学校外实践基地

在创业教育中,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是必须的基本手段。对于应用型机电类人才来说,校外实践基地是非常难得的学习和锻炼资源,学生可以从中发现诸多实际问题,通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的过程,提升社会认知能力和积极创新的意识。此外,校外实践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这些素质都为创业教育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遵循三点基本原则,一是稳步拓展,无论地域还是企业规模,逐步扩大合作范围;二是保障纵横联系,合作实践应落到实处,深入社会,避免形式主义;三是加强创业教育,以客观案例引导学生理性对待创业。

在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当下,大学生不再执着于就业,大胆尝试创业。同样面临着窘迫就业形势的应用型机电类专业人才,也开始走向创业之路。大学生创业可以创造就业机会,缓解当下社会的就业压力,拉动经济增长,但是能否创业成功却是一道难题。作为一个受到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成功潜力是无限的,但这需要在专业教育的过程中贯穿卓有实效的创业教育,才能使其避免盲目创业,提高成功概率。

参考文献:

[1]林敏,吴文浩.农业机电类专业创业教育研究――以江苏牧院为例[J].考试周刊,2016,(93):150-151.

[2]陈伟珍,邓歧杏.机电类专业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11):31-32.

[3]王俞淞,王斌.浅谈机电一体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西部皮革,2016,(12):171.

第5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客家文化;数字科技;创新设计

1前言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台湾“客家委员会”(HakkaAffairsCouncil)于2001年成立。由于客家族群在台湾多元化社会结构中相较闽南与外省族群系处于弱势的地位,面对族群文化逐渐消失与社会多元文化之挑战,当局及非营利组织对客家文化保存和客语的传承,投入相当多的资源与努力,2010年通过的客家基本规定,让客家文化推动有法源基础,通过制度化设计展现客家政策成效。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全球热门的产业,如何建构具有丰富文化和创意内涵的社会环境,并运用科技与创新研发、健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育,以及积极开发岛内外市场,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宗旨。然而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定位较为特殊,俞龙通(2009)指出,客家文化产业在过去一直未受到重视,在相关的产业计划中不见客家文化产业的影子,因为客家事务的主管机关属于客委会,客家文化创意产业相关事宜归属客委会。虽然客委会成立于2001年,但客委会发展的计划目标有阶段性的区分,计划的涵盖面虽然广泛,也兼顾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于客委会政策是扶持与繁荣客家经济,通过客家特色产业辅导计划等政策方案,鼓励企业从事客家产业、改善现有客家产业体质,并结合客家文化内涵,运用创意加值、技术加值及服务加值等方式,协助业者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客庄产业发展。为此,本研究通过客委会与新北市客家事务局的案例分析,了解数字科技与产品创新设计等如何应用于客家文创产业的经营策略。

2文献探讨

2.1数字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应用

文化创意产业纳入台湾发展重点计划,表明台湾经济发展面临转型的殷切,已经是全岛的共识。在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与产业的关系日益密切,文化是需要花钱投资的产业,而产品也可以通过文化的加值成为产业。对产业而言,文化加值创造了产品价值的核心;对文化而言,产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动力。今天,企业面临“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如何结合文化发挥设计创意,以“设计在地化”营造产品特色,这一波“市场全球化”的挑战将是未来台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和提升设计产业竞争力的首要课题。至于数字典藏的文化创意加值,把典藏文物的原始“资料”加以分析整理,让它成为有意义的文物“信息”,这是推理的能力;把信息再加以整理归纳,形成有用的文化“知识”,这是学习知识的方法;把相关的知识加以灵活运用就形成人类的“智慧”结晶,这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整个过程是创意学习的教育目的。就文化创意加值而言,第一个阶段是如何把原始的“文物数据”,赋予意义,经由“信息加值”,成为有用的“设计信息”;再经由分析归纳,通过“知识加值”,变成可用的“创意知识”;最后,则经由灵活运用的“创意加值”,形成有价的“智慧财产”。如果再结合现代信息科技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相关技术,可以通过数字典藏形成数据库,甚至扩充为“设计知识库系统”;再经由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系统,作为“设计学习转换”的媒介。最后,则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系统,直接完成创意产品的设计。

此外,就实际的执行面而言,根据图1的下方虚线所示,也就是连结数字典藏、创意加值、研发设计与商品化的一贯过程,再配合经营模式的典藏加值构想、市场分析、经济效益、商业模式与营运的可行性等,形成既分工又在共同的架构下,整合技艺、创意与生意达成经济美学的成果,三个层次与不同阶段的关系。架构为基础,配合当局提出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计划”,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典藏创意加值,将文化创意转换为文化创意商品设计的模式。也就是以设计产业链管理的概念,整合文化创意、加值设计、生产制造,乃至营销通路的设计产业,达到以“文化加值”的故事化,以“设计加值”的艺术化,与以“创意加值”的商品化,将“数字典藏”的文化转换为文化创意商品的目的。

2.2数字科技在客家文创产业的应用

数字文创的定义,源于信息与传播所结合的新领域,其名称曾经多次演变,早期称为“信息与传播(C&C)”或“多媒体(Multimedia)”。Media一词本身就具有多元的意涵,再加上“多”似有多此一举之感,乃回归“数字媒体”一词,但赋予了更丰富的内涵(平面+视听+互动的媒体)。由于“数字媒体”的制作过程包括完全不同的工具制作与内容制作两部分,为强调其内容而非工具部分,故语汇又变迁为“数字内容”。而近年为再次突显数字内容在产业、经济上的价值与地位,又发展为“数字文创”一词。所以,数字文创是一种“数字科技+新媒体+新创作+新服务+更多新可能”,形成一种跨领域的新观念、新作品、新产业、新生活方式。谭文杏(2013)指出,传统的框架让客家文化与生活中的人们产生距离感,许多与客家研究相关的丛书或文献都不离客家历史根源、文化特色或族群特性的描述;客家文化脱离不了客家美食与山歌、采茶戏,或青一色的农村生活与祭祀活动等;此种现象可能是一种窄化、刻板印象,甚至容易造成非客家人对客家人的扭曲与误解。现代的客家需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中找到平衡点,兼顾“传统”与“创造”,从贴近人民生活的题材下手,以幽默轻松内容取胜,还原当下文化氛围,让语言自然呈现,才能让客家突破多元文化的冲击,成功吸引各族群目光。

而随着4G时代的来临,多媒体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科技日新月异,充斥在每个时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再现影像社会的视觉文化。客委会结合客家符号与象征,借由影像与声音(文字)传递客家新意象给客家与非客家族群,逐渐改变多数人对于客家的认知与想象,进而亲近客家。而依据客委会于2015年5月公布的“2014年度施政绩效报告”,客委会文创产业推动成果具体事迹体现在:补助地方及民间社团办理“推动特色文化加值产业发展计划”,补助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创意改造客家传统市场及建设客家产业交流平台等工程、完成“客庄区域产经整合计划-台3线”,并继续推动“客庄区域产经整合计划-六堆”,完成“2012至2014年客家产业创新育成计划”“台3线”及“六堆”2区、创新办理“客家特色产业辅导计划”、办理“2013—2015台湾客家特色商品网络商城暨营销推广计划”、办理“‘客家美食HAKKAFOOD’认证餐厅第2期辅导计划”、办理“2014—2015年度参加会展暨观光旅游展计划”、参加“2014台湾伴手礼名品展”及“2014台北国际观光博览会暨伴手礼展”等成果。

3数字科技的应用

3.1客家委员会应用数字科技

客家委员会自2008年来致力于推动许多施政工作,针对客家人自我文化认同及尊严的提升、客家刻板印象的改观、客家语言传承及推广环境的整备、客家文化艺术的传统保存及创新推进等。客委会在其官方网页成立休闲产业馆,提供客家文创商品售卖渠道并且增进能见度;此外,也设立了空间聚落馆,致力于提供客家文化园区及生活环境营造。为促进客家文化发展,客家委员会在2015年首度举办了“客庄青年新创事业竞赛暨媒合辅导计划”,向69个客家文化重点发展区从事客家相关产业的20~45岁客庄青年,提供辅导与营销协助。在当局的大力推动及地方团体的支持下,客家文创商品近年来能见度提高,商品内容也不断推陈出新。客委会客家文化发展中心于苗栗客家文化园区举办“客·响——客家典藏,文化发响”数字典藏成果会,正式公开近年来通过各种调查累积的客家数字典藏资源;更借由最新数字科技规划各种展示区,盼民众能通过亲身体验,了解数字典藏计划的丰硕成果。

而客家文化发展中心近年来进行多项数字典藏计划,至今已完成约95000笔的数字化图文件及后设数据,包含在台湾摄影史上具有影响地位的邓南光等31位客籍摄影家完整影像作品、六堆及桃竹苗地区重要客家家族收藏之珍贵古文书、全岛11所客家文物馆舍馆藏民俗文物、与客家相关的故宫文献、总督府档案及时代古籍,以及35座列入古迹历史建筑的客家传统建筑3D影像等,都将能通过“典藏管理系统”、“客家文物联营网”及“客家传统建筑数字影像网”查询并浏览相关数据。总之,“客委会”积极推动各项数字典藏计划,如“数字典藏与数字学习科技计划拓展台湾数字典藏计划——数字台湾客家庄”,系以“客委会”为中心,汇聚产、官、学及民间组织力量,整合“客委会”与各界在过去、现在及近期内针对台湾客家文物、客庄文化资产、图书文献、影音数据方面所进行的数字化典藏与数字内容开发计划,通过数字化科技,永久典藏及保存客家具有稀缺性、重要性、代表性及濒危性的文化资产,有助于呈现台湾“多样性”的总目标。以此同步发展数字学习、文化产业、旅游观光、影音媒体等产业,并深具经济价值数字内容加值应用产业的重要基础,彰显台湾客家文化独特性并扩大其影响力,成为数字时代台湾与海外客家族群所依归和凝聚的“数位心灵原乡”。

3.2新北市客家事务局应用数字科技

新北市客家事务局成立了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以都会客家为经营主轴,以文化创新为中心价值,园区内展览及活动皆以创新为目标推动客家文化。至2015年,新北市客家文化园区办理了多项木雕、纸雕及客家手工艺品制作体验,其文物数字典藏体验,民众能通过网页在线互动,认识客家历史文物,从厨具、生活用品、纺织品到乐器等,每个子项目中皆有图片及文字说明。新北市客家事务局积极推动各项客家事务,如办理客家特色活动、推广客家产业、建设新北市客家文化典藏数据库、制作新北市29区客家文化巡礼数字影音纪录片等,在推广客家文化与推广客家产业上不遗余力,设立新北市客家网络电台,举办新北市客家桐花祭、客语魔法学院等活动。面对新北市客家族群逐渐福佬化、隐形化的问题,新北市客家文化典藏数据库有助于民众了解新北市拓垦开发史、迁移族群的人口组成、认识客家艺术文物典藏品、方便游客查询客家美食、文创商品与客家景点,分布在新北市各区的客家社团也可通过此平台寻求相关资源与交流学习。新北市客家文化典藏数据库系统保存、推广客家文化相关出版品、影音、民俗、文创纪录等数据,并以平易近人的陈述方式呈现各馆内容,内容包括客家渊源馆、民俗信仰馆、语文馆、达人馆、文创产业馆、观光美食馆、社团馆、数字馆等丰富资源。

文创产业馆的“客家特色产业”包括服饰、工艺、美食与生活用品等,按产业性质可区分为“时尚风华”、“巧夺天工”、“食饮天下”、“精致生活”等。搜罗客家相关文创商品或产业信息,记录了各商家的历史脉络与产业特性,亦清楚推荐其从创意产出的商品,延续了客家的文化与精神。总之,新北市客事局借助信息科技建设“客家数字馆”平台,将客家文化园区内所收集的资源,通过网络及云端科技的概念,将软硬件数据整合成数字典藏的数据库,使客家文化推广不受时空的限制。客家数字馆收藏的客家相关出版品包含音乐戏剧、历史文物、图书、展览专刊等。出版品部分包含《新北好客都》(季刊),客家人文及客家历史,展览专刊等皆以电子书方式提供民众在线阅读,在音乐戏剧部分包括客家八音、民谣、童谣、说唱艺术及相关音乐创作,互动方式则以提供影音档供大众欣赏。其余相关典藏品及文物则以照片方式,呈现在客家数字馆平台。

4结论

客家委员会与地方客事局等客家机关为提升客家产业经济及客家特色商品之市场竞争力,结合民间各种客家特色商品厂商,积极发展有效的产业思维和创新创业观念。此外,应用数字科技与网络技术,将可鼓励与促进客家特色商品的创新概念与创新研究,不仅能创造客家产业多元商机,深化创业育成服务,厚植客庄产业培育成果,以塑造客家文创产业发展,提升客家特色商品能见度,开创客家文化产业新价值。虽然目前客家文创产业应用数字科技,仍然只是林荣泰、林柏贤(2009)提出的“融合文化、美学经济促成美学设计新兴产业整合架构之关系”的客家数字典藏、创意加值、研发设计与商品化过程。未来如何通过客家数字典藏创意加值,以设计产业链管理的概念,整合客家文化创意、加值设计、生产制造,乃至营销通路的设计产业,将客家数字典藏的文化转换为客家文创产业,是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2012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年报[R].台北,2013.

[2]王健全.2005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研究及年报汇编[R].台北,2005.

[3]余龙通.文化创意产业与客家族群发展:以客家桐花祭为例[A]//江明修,丘昌泰.客家族群与文化再现[M].台北市:智胜文化,2009:49-73.

[4]林荣泰.文化创意,设计加值[J].艺术欣赏,2005,1(7):26-32.

[5]林荣泰,王铭显.台湾设计产业发展现况与愿景之探讨[J].艺术学报,2008,4(1):49-69.

[6]林荣泰,林柏贤.融合文化与美学促成文化创意设计新兴产业之探讨[J].艺术学报:表演类(革新版),2009(85):81-105.

[7]林荣泰,范成浩,洪天回.区域文化特色应用于产品设计初探——台湾庙宇文化应用于手机设计之个案[J].艺术学报,2005(76):157-175.

[8]客家委员会.客家委员会03年度绩效报告[EB/OL].

[9]陈定铭,陈桦洁,游靖宇.“政府”与客家社团协力指标之析探[J].行政暨政策学报,2012(54):41-82.

[10]陈定铭,邓佳青,黄伃君.从族群经济观点析探客家文创产业之创新特色与经营策略.2015台湾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系所联合会,台湾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台北市,2015.

[11]覃文杏.客家新意象的想象与形塑:以“客委会”形象广告为例[D].新竹:台湾交通大学,2013.

第6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2006年的夏天,网络视频和手机视频给网民提供了更多的精彩和惊喜:超过八成的网民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杯的赛场资讯,超过三成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观看视频节目。以世界杯为契机,网络视频正在逐步拉进与网民的距离,并开始影响他们的生活。

在中国,超女、芙蓉姐姐和胡戈为代表演绎了“草根明星”不同寻常的成名之路。在美国,以为代表的宽频网站的总访问量在过去三个月里疯涨164%。此次世界杯则成为推动中国网络视频产业内容创新和营收攀升的催化剂,搜狐、东方宽频、新传等都从世界杯网站上获取了不菲的广告收入。随着2008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临近,中国视频产业热度必将再次升温。

技术先行:P2P流媒体趋于成熟

P2P作为一种典型的网络传输方式在过去几年内得到快速发展,其模式与面对面或通过电话交流类似。首先它真正地消除了中间商;其次,它的改变了互联网现在的以大网站为中心的状态,重返“非中心化”,并把权力交还给用户。

P2P技术最初被应用在文件交换领域,随后下载共享和电子杂志中也使用到该技术。目前它已经成功应用在网络视频领域。该技术可以实现共享流资源,减少服务器压力,有效提高在线视频的流畅度,成为网络收看直播节目(体育比赛、大型活动)、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理想选择。该技术已经被成功运用在点播领域。根据青娱乐的数据,日前该网站用户日点播的视频节目量已经超过500万部次。另一方面,中国庞大而迅速增长的宽带网民人数为该市场培育了厚实的基础,宽带上网比例已经超过60%。

内容多样:传统内容vs.个人娱乐

网络视频的出现一方面给网民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视频节目,而且其自身在终端普及率、使用率、地域性和互动性等方面的优势也成为快速成长的重要原因。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网民关注,提供何种内容资源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目前在网络视频领域内,传统内容还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个人娱乐内容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阶段。根据艾瑞的研究发现,网民使用P2P流媒体收看的节目类型中,电影的比例最高,占到77.7%;其次是电视剧和综艺节目。

对于习惯了传统电视节目的用户而言,从众心理远远大于分众心理,体育、电影和电视剧节目依然是百看不厌。以传统内容为主的搜狐宽频、东方宽频通过此次世界杯在网络流量和广告收入两方面都获得了丰收。在个人娱乐领域,网民通过在线浏览视频、拍摄视频和视频等环节记录和分享周围人的生活,这种原创内容对于网民有一定的吸引力,也对拍摄者有一定的技术要求。除了以上两个领域,服务于企业用户的网络视频产品也具有一定的市场空间。

定位差异:搜索/社区/门户齐上阵

网络视频节目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互联网的多媒体资源,满足了网民多方面的需求。借鉴互联网成熟的运营模式,以视频为核心,该产业衍生出了视频搜索、视频分享社区、视频门户和视频广告等多个细分市场。

以openV为代表的企业通过引入antomony的非结构化信息搜索技术进入国内视频搜索市场,通过与国内主要电视台、唱片公司达成内容合作协议给网民提供视频搜索服务。

搜索的出现是基于庞大的信息量和科学的分类,现阶段对于视频搜索而言则是通过内容授权的合法方式快速增加视频文件资源。以Tvix为代表的视频分享网站则是通过征集网友原创内容和共享来实现,并自动分析网站用户行为特征,以此为依据向网友提供适合的推荐和关联内容,使网站以自适应的形式最大程序的满足用户体验。该方式与openV有异曲同工之妙,最大限度地降低无关视频对用户的干扰,提高用户体验。

青娱乐则以“网络视频门户”的定位和“娱乐视频节目”的内容在“非传统”领域内谋求更大的发展。门户的定位需要有门户的资源和流量,在这个方面企业仍需要整合更多资源和提供更好服务。除了以上三类企业,在视频领域内最主要的盈利方式――视频广告也成为部分企业定位的基础。通过掌握视频广告的技术和部分媒体资源,通过给广告主整合的广告服务来谋求发展。

种种现象都在表明,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盛夏期”。在技术层面,图象质量和编码技术以及相应的标准也都趋于成熟,而且即便有任何的争议,但还没有影响到大众层面的使用;其次在网络层面的各项属性,包括带宽、QoS、存储等各项技术依然保证了大多数网民的正常使用,当然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除此之外,在内容的服务模式和定位方面,网民自然形成的各种需求人群已然比较明晰,因此业界的各类厂商但凡捕捉到这些需求特征后,也都纷纷推出相应的服务。仅世界杯期间,各大基础网络运营商、各大设备类厂商以及各种内容服务提供商等就相继推出了形形的服务项目。

由此可见,当前国内的网络视频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内容多样和定位差异也为不同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在尝试这种新颖的服务模式。面对商机无限的视频市场,新的运营模式和投资机构纷纷加入,加速了中国网络视频产业的发展。

・业界动态・

Sinfor SSL VPN应用于陕西省图书馆

日前,深信服科技推出的基于IPSEC/SSL二合一一体化系列网关,应用于陕西省图书馆,实现了网络办公、远程图书浏览、检索等一系列数字化图书的管理和应用。 (张)

东软NetEye再获殊荣

根据赛迪顾问最新的“2006年第二季度中国网络安全产品市场分析报告”显示,东软NetEye获得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品牌和防火墙双项排名第一的成绩。 (刚)

思杰凭SSL VPN收入增长最快

近日,根据Infonetics研究公司报告,该公司旗下产品Citrix Access Gateway是过去12个月中SSL VPN市场上增长最快的产品。同时,思杰公司在过去4个季度中创下了146%的平均收入增长率。 (李)

凹凸科技荣膺创新奖

近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的“全球金融发展论坛”上,凹凸科技一举荣膺 “十大金融科技企业创新奖”,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刚)

中国万网登陆青岛

近日,中国万网登陆青岛,在青岛设立分公司,期望发挥10年积聚的企业E化经验,促进山东企业的网络化建设。 (刚)

锐捷网络助力国家职业化教育工程

近日,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锐捷网络联合推出的2006年度“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领域师资培训项目”拉开帷幕,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隆重举行。 (李)

第7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记(以下简称记):近几年,小成本影片的高票房与高性价比势头良好,众多的投资商也纷纷开始投资影视,您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孙立军(以下简称孙):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形势,要从全球电影市场来看,特别是从中国电影市场上看全球市场的走向,“好莱坞”式似乎成了一个标准,在告诉大家好莱坞有哪部大片,哪部电影票房获得了大丰收。在国际电影奖项中,与戛纳、柏林等相比,奥斯卡获奖的分量对电影人来说则显得越来越重,这说明好莱坞的制片模式已基本稳定。

此外,国外影片的票价是其人均收入的0.2%的标准,也就是观众花7.9美元就可以看到一场电影。我们现在的商业电影,特别在大城市,票价多从80到120元人民币不等,相比之下票价要高很多。可以看出,电影在美国可能是“快餐”,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盛宴”。因此,用票房的成绩去评价一部电影,要考虑很多方面的东西。美国的电影工业是个产业,并且已非常成熟,就像一辆“大货车”,即便是刹车的时候,它也会随着惯性继续往前走。中国的电影产业刚刚起步,如果过于依赖好莱坞模式,必然是一种不“和谐”的发展。

再者,大片制作需要投资人、明星,需要一个庞大的市场支撑,中国电影一年产500多部,只有100部左右可以进入院线,而100部里不到20%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票房过亿的就更少。如能保证票房过亿的创作,就导演来说,有些导演,如陈凯歌、张艺谋等知名导演等的平均年龄接近60岁或以上;明星方面,如一线明星,年龄也在30岁左右或以上,如果按照好莱坞模式,国内电影市场的创造力和市场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不够完备;有的年轻导演或创作者虽然也非常有才华,但他们缺乏有力的财力去支撑其拍摄大片,比如“中国好莱坞”式的大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像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找到大投资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因此,小成本影片诞生,有了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记:这样说似乎小成本电影是电影人创作的一种必然,一定要有这样一批小成本电影去释放创作者的激情,这时一些好的作品就会出来,那它是否会影响观众对大片的消费?

孙:小成本影片偶尔一部过亿,或说性价比好的时候,就是“黑马”现象,有时就是一种必然。当观众走进影院,其诉求是一定要看好看、值得看的电影。国人在面对像《变形金刚》《功夫熊猫》等国外大片或国产大片的时候,都要拿上百元去看,甚至在影院门口的停车费还得花上一百,请女朋友或家人吃饭再花几百,最后等于是带着1000元去看了一场电影,这样一种观众的消费心态决定了对想看电影的期待性,好比一辆奔驰车100万元和一辆奇瑞车卖80万元买哪辆的问题,多数人会买奔驰车,因为那是“大手笔制造而成”。所以,好莱坞大片有市场,就是当观众拿着100元进行选择的时候,更多人情愿加20元看美国大片,因为省着的20元看一个小成本影片似乎并不合算,这样的消费环境慢慢就演变成一种尴尬的现象:小成本影片如何实现小制作而获得大收益的平衡问题。

记:在这种情况下,观众对有些小成本电影的存在意义认识不够,我们应该给其创造什么样的环境?

孙:小成本电影的存在意义很大,不是在如今,从100多年前电影诞生的那天起,小成本影片就对未来的电影产业有着深远的意义,因为它是创业者梦想实现的舞台。北大方正、联想、微软最初都是由小公司华丽转身后成为了国际知名的大公司,这是一个客观和正常的自然规律。现在“小”不意味着未来“小”;此外,要给小制作影片以良好的空间,让观众不必一味地通过票价的调剂才被满足观影的欲望和可能。所以,把所谓的黄金时间给商业片而忽略文艺片,表面上是为了市场的发展,为了票房和庞大的资金回流,发展下去只会断送中国电影的创造力,让年轻的电影人缺乏更多的机会。

记:作为制造电影的电影人的素质建设或多或少地影响着电影的发展,作为电影创作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孙:对电影创作者来讲,应该集创作者、市场营销者为一体。其次,要耐得住寂寞,不过于思考所谓的市场,应把每个创作者自身的才华展现出来。如果都按照市场的要求去拍摄大片,也就没有小成本制作。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必须坚守自己的阵地,创作出能够代表自己水准的艺术作品,在顺应市场、政策需要的同时,拍摄忠于观众的影片,从而为营建公平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电影市场创造条件,这是每一个电影人应有的责任。

记:电影是一个时间性特别强的专业,作为专业电影教育院校,在新的电影市场条件下,有什么新思考?

孙:北京电影学院在“十二五”期间规划要做几件事:第一是拓展新校园,也就是让更多的有梦想、有理想的年轻人能够来到北京电影学院享受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构建一个人才的金字塔,并适度地在保证教学和人才质量不下滑的情况下稳步提升,对有些专业扩大规模教学,给学生更多的机会。

其次,深入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发展,紧密地和市场对接,让老师和学生拍一些主流的电视剧,给师生更多的实践机会。

再次,完善国际化、请进来、走出去的教学方式。在好莱坞报的评价中,北京电影学院在全球艺术院校的排名是前三名,但还有很大差距,与国际上优秀的院校进行战略性合作,课程交换、学历教育及教材、师资流动等,可以使北京电影学院的电影教育保持世界一流的水准,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最后,加快研发研究。数字化的今天,除了好莱坞模式外,未来电影还需要发展,据目前的有些数据显示,国内的银幕数超过好莱坞,在5年以后,票房总量也将远超好莱坞,到了那个时候,电影未来的走向就要从理论研究、技术研发方面去掌握,也就不是传统的胶片拍摄、胶片放映,而是数据化、云计算、智能化的一些东西。

记:数据化、云计算、智能化都是电影技术发展的结果,而无论如何,电影还是要顺应市场的需求,在电影教育教学中,如何去实施和实现这些技术的应用?

孙:未来的数字技术发展,比如3D的出现已经不同于以往的家庭影院,这种电影的特殊性和原来的唯一性不存在了。我们可以研究继黑白电影、有声电影、彩后出现的交互式的电影,即第三代电影的概念,它可以有效地改变目前一些格局,不是好莱坞式的院线制,而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院线,比如现在的游戏产业产值远大于电影产业的产值,这也是基于一种国情去创作的一些新产业,因而要紧扣技术发展的脉搏。毕竟是因为技术的发明才有了电影艺术,随着数字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如何抓住这一机遇需要思考,对于培养电影人的专业电影院校来说更要在这方面做深入研究。

记:技术发展与电影教育之间是否有特别突出的问题,体现在哪里?

孙:电影教育的目的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地爱电影,而不是好玩。真正的爱应该是无私的,有“私”字就不能叫爱,而没有私的表现就体现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如何坚守,这要建立在付出的基础上,付出后才能索取,这是从精神层面上讲的。

在内容层面上,要研究大制作影片和小成本电影的共同规律。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要知道如何传递价值观、传递一个电影的艺术,电影作为商品在拍的时候应该有计划、有规划,不是无序的,要把握好市场和创作的关系。

电影作为艺术,离不开艺术片,无论长短,也不应该用市场票房去评价它。电影人的责任是服务观众,要尊重市场规律,还要让其产生良性循环。所以,在大学期间给学生灌输这样的理念,学生才能够明确自己的所学。

记:从电影市场主导模式到电影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包括目前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个重要的背景――电影教育的大环境,而学院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对未来电影教育的发展会起到怎样的作用?

孙:在很多国家也存在这样一种问题:有的人并没有考上电影学院,但因为爱电影,始终不渝地在学习,最后通过各种机遇抓住了,有才华的电影人就出现了,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任何人才的成长都需要方方面面的因素:先天素质、自身条件,外加个人的努力。有些学生不爱听讲,但他可能通过其他方面的积累学习,最终展示出个人的特点。所以,在人才培养方面,没有哪个大师一定是在大学培养出来的。因此,学院电影教育应更加灵活、适应性强,更多考虑不同学生的不同爱好、特点。

而相对于成功的电影人来说,不管是通过社会的学习还是学校的专业教育,两者在艺术表现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区别,这可能涉及到学校教育赋予一个人的东西不同。比如演员,学校培养的演员可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在社会上成长起来的演员相对比较单一;如摄影师,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成为摄影师的人并不多见,电影学院的摄影系、导演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人才的成才率还是比较高的。专业电影院校培养出的人才的特点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说,社会环境与学校的教学环境对专业电影教育非常重要。

记:现代电影技术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观众饱尝到“视觉盛宴”的,但在这背后的问题也体现了出来,只注重技术表现,在内容上缺乏内涵,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故事性,这样的影片有时却占据着主流或多数,这是否体现了当代电影发展和教育方面的某些不足?比如教育思维引导方面,学校该怎样弥补?

孙:任何教育都要首先打好扎实的基本功,这个基本功应与时俱进,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基本功。在电影创作中,没有良好、扎实的基本功作为基础,何来创意?如再具体到动画的制作,它需要大量投资、有市场分析,以及有一批动画制作人配合好创意去实现。所以,基本功是良好的基础素养的必备条件。

对一个懂得创造、富有梦想和理想,追求创造至上、有创新思维的学生,大学生活仅是其重要生命旅程中的一段,社会才是他们实战的真正舞台。要让学生有强烈的吸收营养的渴望,培养他们具有“海绵”般的能力。

记:从电影市场运作模式到电影教育,您认为我们的发展方向在哪里?

孙:中国电影教育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发展:首先,中国的电影市场应该是世界上最大的。下一个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中国未来的电影市场潜力巨大,电影教育也应抓住这个机遇,培养引领电影产业,甚至引领世界电影产业的优秀人才等。

其次,强调内涵式发展,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不仅要有勇于探索的力量和能力。抓好内涵式的发展,不是培养成百上千的“张艺谋”,而是要有优秀的创作团队去实现优秀的创作,比如优秀的制片人等,都是要培养的人才。

第8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领域的政府部门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宏观管理和履行服务职能。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战略环境

(一)推进**农业领域信息化的历史机遇

人类进入了21世纪,信息技术的应用受到世界各国的广为关注,农业领域也不例外。

世界农业信息化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发达国家的农业信息化已形成了从农业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完善的农业信息体系。美国农业信息化强度高于工业,农民使用计算机记帐,预知天气、指导种植和营销。日本20世纪90年代初建立了农业信息服务全国联机网络,集成了气象情报系统、专家系统、市场流通系统等。农业信息化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实力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这一切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城市信息化建设为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信息港主体工程已基本建成。宽带信息网络工程、**信息交互网工程、**国际经贸电子数据交换网工程(EDI)、**金卡与收款系统工程等都已建成。**农业信息化可以依托全市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

**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尽快实现农业信息化。**农业要提高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走向全国的服务能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平衡能力,都需要农业信息化的支撑。

(二)**农业领域信息化发展的不利因素分析

郊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大投入。郊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心城区相比有一定的差距,难以满足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农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目前**市郊不仅信息化人才的总量相对较少,而且层次分布也不平衡,特别是既懂农业又熟悉信息技术的人才紧缺,如何吸引人才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

农业信息技术普及应用难度大。农业是弱质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的推广普及有很大难度。

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还没有形成。在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竞争主要集中在信息服务的创新上,从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到的健全的农产品信息服务体系要尽快建成。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农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国际趋势相吻合,与大都市目标相适应,与农业现代化相配套,要根据**市信息港建设的总体部署,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以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为核心,以推动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为重点,努力构筑信息农业新高地,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二)发展目标

贯彻实施“科技强农,信息先导”战略,坚持“统一规划,分步推进,各方参与,资源共享”的原则,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年,围绕农业信息服务、农产品安全监管、农业科学决策、农业电子政务等方面,完善和优化农业信息应用体系框架,以典型引路,重点突破的方式加快建设进度,为全面推进农业信息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主要任务

1、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以创新农业服务功能为突破口,完善**农业网的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提高“**农科热线”的智能化水平,建设好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全国农民提供服务。

2、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扩大档案农业信息系统应用范围,逐步实现地产农产品的全覆盖。研究各类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的评估体系,开发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系统,做到农民守信用,市民食放心。

3、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开发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加强对地产农产品的效益分析。开发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智能分析系统,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4、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充分利用市统一开发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开发并整合农业各类信息资源,建设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对农业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5、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探索网上信息服务与网下实体服务的融合机制,依托行业协会、科技推广部门、乡镇农业部门、行政村委会等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让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

6、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从网上办事、政务公开着手,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加强政府与百姓的沟通。加快机关内部办公业务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实施对传统业务流程的再造,促进政务信息的交换与共享。

7、推进信息技术的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要结合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特点和应用要求,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基层信息员的普及培训,营造农业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方案

(一)推进“三网”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

行动依据

1、**农业正在推进三大转变: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生产型向生态型转变、从提品型向提供服务型转变。目前重点推进具有都市农业特点的农业功能创新。对内,强化生态功能;对外,强化服务功能;正在构筑物流、会展、科技、信息、农产品检测认证等五大服务平台。

2、市农委已创办了服务全国的信息平台。“**农业网”创办三年,今年进行了第6次改版,新版**农业网开设了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业科技、政策法规、农业会展、农业标准化、放心农产品等栏目,重点增加国外农业政策、科技、教育、进出口统计与分析等信息,为中国农业与国际接轨服务。日前注册会员达9000多人。同时,建设了科技兴农、生物基因、城市森林、**种业等10多个专业网站。“**农科热线”由农业科技部门、推广部门和信息管理部门联手创办。通过电话咨询、专家坐堂、网上直播、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服务农民。自**年8月开通以来,已累计接到咨询电话7000多个,帮助全国农民排忧解难,深受欢迎。“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网络工程已启动,市农委、市教委、市信息委、市妇联、市农林局已联合发出《推进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的通知》,市有关教育部门已开始远程教育的课件开发,郊区各区县已着手乡镇教学点的建设。

3、国际上农业信息技术已经由试用期进入应用期。而我国近几年网络发展迅速,各地农业网站已有2000多家。但农业信息应用和用户受益度还有较大差距。网上教学、网上购物都未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大多数农产品供应商只在网上简单信息,很少进行网上订货或网上交易。

目标

至**年,**农业网要建成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平台、网上会展平台和物流平台,并办好“**农业网英语版”,中文版让农民了解世界农业;英文版让世界了解中国农业。“**农科热线”要扩大服务领域,既要办好人工服务的农民热线,又要办好为市民服务的语音信箱。“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要开发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资源,为全国农民服务。

行动

1、完善“**农业网”的服务功能。“**农业网”要配合**农业服务全国的物流、会展、科技、信息、检测认证五大服务平台建设,突出市场拓展、科技咨询、会展服务、标准示范四大功能,重点办好海外之窗、市场分析、农科热线、农业标准化、法律法规、农业会展、放心农产品七大主栏目。

2、精心办好“**农业网”英文版。“**农业网”英文版已于**年8月开通,重点推出农业领域投资环境、投资政策介绍,**农业园区、龙头企业及其特色农产品推介;开发国际农产品供求平台、电子订单等业务流程。要不断完善英语网站功能,吸引海外农业企业了解中国农业,投资中国农业。

3、“**农科热线”完成服务平台升级。升级后“农科热线”在保持现有人工服务方式的基础上,开发为市民服务的养花、养鱼、养宠物等语音信箱,提高“热线”的智能化水平,为广大农民和市民提供更全面、更快捷、更方便的服务。

4、建成“郊区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采用卫星网络将10个区县的100多个乡镇和部分重点村联网,各远程教育收视点安装“智能卫星接收机顶盒用户终端设备”。**年网络基本建成,开展教学。同时,开发远程教学课件,重点为劳动技能培训和农民创业培训。

(二)推进档案农业和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

行动依据

1、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农产品安全广受关注。特别是欧盟等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在农产品安全方面制定了大量的技术指令,一方面从源头上严格控制本国食品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农产品设置技术壁垒。如荷兰、丹麦等国,农场的每一头奶牛自出生之日起就有自己的“信息档案”,事无巨细都有记录。而我国这方面还比较落后。为了让市民吃上放心菜、放心肉,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根据《**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的要求,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度,市农委于**年开始探索建设档案农业信息系统。

2、**“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市畜牧办、市蔬菜办、市兽医卫生监督管理所及有关IT企业合作建设,并列为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目前,已开发了养猪场、蔬菜园艺场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已有200多家规模猪场、30多家蔬菜园艺场成为应用单位。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光纤改造,24小时信息在线输入与查询,市外入境的畜禽产品运输车辆情况、货物情况、道口检查情况全记录在案,把好了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第一道关。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系统**年7月初正式上网推出。阿强牌鲜鸡蛋是上网的第一个产品。市民根据购买的每盒鸡蛋中的“身份查询码”,就能上网追根溯源查到这盒鸡蛋的生产过程和各项质量指标,使消费者直接参与食用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年7月,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档案农业信息系统”荣获“市优秀信息化应用项目”。

3、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创建信用经济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需要;也是应对WTO,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农业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建立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的信用管理,提高农产品安全生产经营的诚信度。**档案农业信息系统为农产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创造了一些基础条件。

目标

至**年,基本实现地产食用农产品生产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市境道口外来禽畜产品实现24小时在线监控,并建设预警系统;**品牌农产品实现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建成食用农产品安全诚信评估体系和征信系统。

行动

1、推广和完善食用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通过各农业行业协会的管理,逐步将**的猪、禽、蛋、奶、菜、瓜果的产销全过程信息动态采集录入数据库,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广品牌农产品网上身份查询和超市消费者防伪检索信息系统建设,实现食用农产品产销的可追溯性。

2、完善“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在市境道口畜禽管理信息系统稳定应用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建立外来畜禽产品安全的预警系统。同时,在市有关监管部门建成多媒体大屏远程控制系统,实现入境畜禽产品安全的可控性。

3、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征信服务系统。整合农产品安全检测、监测和执法部门的信息资源,在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网络基础上,开发建设食用农产品安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包括诚信档案记录子系统、诚信综合评估子系统和企业诚信分类管理子系统。从而营造农业行业“重食品安全,守行业信用”的社会氛围。

(三)推进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根据农业部“金农工程”的实施要求,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以充分发挥中国加入WTO之后,政府提供信息和经济调控的作用。美国农业部已有一套健全的市场信息服务系统,定时农产品市场信息。**农业要为全国服务,建设“农产品市场分析系统”势在必行。

2、目前市农委已探索开发了农业数据仓库,有国内外农产品价格系统、**农产品进出口数据、“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等。“菜篮子”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蔬菜、畜牧和水产3个子系统,由市农委信息中心与市蔬菜、畜牧、水产等政府主管部门共同建设,实现计算机远程联网。**的蔬菜、畜牧、水产品生产、良种繁育、市场行情等经济信息数据可及时传输和查询。系统内已有3年多的“菜篮子”数据积累。**年度该系统推广至郊区各区县相关部门应用。

3、**农产品消费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对全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又有口岸优势,农产品出口的潜力很大。但到目前为止,**还缺少农产品信息采集、加工处理、实时的健全的信息体系,对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不利。政府农业主管部门应抓紧建设,为农业企业和广大农民提供服务。

目标

至**年,完成农产品数据集成、行情分析、信息系统的开发,建成主要出口农产品智能化的数据平台和分析平台,加快农产品产销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行动

1、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采集系统。定期采集海外农产品价格、全国主要省市农产品价格、华东六省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主要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及相关信息,并及时。信息采集平台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协会、国外农业网站等多种渠道,建立起农业信息提供协作支持机制。

2、建设种植业经济运行及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在全市种植业生产基地建立1200个信息采集点,根据种植业生产茬口采集信息,开发建设农产品生产成本和绩效评估等经济运行数据库,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农产品市场信息智能分析系统。通过开发智能分析软件,对各类农产品数据进行智能分析。首期工程开发**主要出口蔬菜品种在日本和美国市场的进口价预测、可能进口量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供求平衡及风险分析等。该系统还可以让用户选择数据源,应用分析预测技术,进行远程自助智能分析,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直接服务。要不断扩大出口农产品分析系统的应用范围,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辅助中国农产品走向世界。

(四)推进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

行动依据

1、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国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综合集成,已普遍一体化地为农业系统管理服务。“**农业GIS应用系统”的建设是《关于推进**郊区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的主要任务之一。市信息办已将该项目列为**年全市GIS建设三大重点领域之一,是一项重在提升政府管理水平的应用项目。

2、**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年刚刚起步。已研究了“**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框架。在市统一开发的基础数据平台的基础上,建成了统一的开发环境,包括全市城市遥感栅格数据、全市“三线一区划”数字地图等,为农业GIS项目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奠定了基础。

3、**农业GIS应用系统建设起步较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应用水平和本市其他领域的应用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必须加快该系统的开发建设进度,提升**农业管理与科学决策水平。

目标

至**年,建成森林、畜牧业、蔬菜、花卉、水产、土壤环境管理GIS应用系统,开发专家辅助决策系统,实现农业各类现状信息的空间化和可视化管理,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行动

1、**农业GIS应用系统专业子系统建设。一期工程以生态农业建设为突破口,完成三个子系统开发:一是林业分布现状和林业规划动态管理系统;二是畜牧生产分布现状和畜禽养殖业的分区布局(禁止养殖区、适度养殖区、控制养殖区)动态管理系统;三是化肥农药面源污染控制动态监测系统。**年上半年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下半年启动蔬菜、花卉、水产管理GIS应用系统建设。同时,完成“GIS农业专业版本”的集成,以便与市其他各部门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2、**农业GIS应用系统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研究农业领域信息系统标准体系的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信息分类编码的规范、空间数据总体框架结构的规范、数据分层与文件命名的规范、基础地理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专题信息属性项和属性表结构的规范等,以促进农口各部门开发GIS应用系统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提高农业GIS系统的建设水平。

3、建设**农业GIS应用专家系统。系统应用有深度,如畜牧系统中:移动GIS在畜牧业疫病防治中的应用、畜禽场与周围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畜牧业发展趋势分析、畜牧业发展规划GIS辅助决策技术等。林业系统中:规划动态管理子系统、病虫害监测子系统、防火预测分析子系统、森林景观分析与保护决策功能、遥感分析子系统、森林三维场景的模拟。农田污染控制系统中:**农田化肥农药的污染控制分析、**农田化肥农药污染控制评价分析模型库建立等。

(五)推进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

行动依据

1、为了使广大农民切实感受到信息化带来的各种便利和实惠,使信息化更加贴近农民,贴近生活,根据国家农业部《关于做好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农村信息员队伍建设工作的意见》[农市发(**)11号]的精神,**年市农口有关部门和各区县农委就着手创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年首批51家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挂牌。

2、**已初步建成了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市农委信息中心负责全市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的规划、指导和管理;各区县农委信息中心负责本区县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指导和管理;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各负其责,做好本区域、本行业的基层信息服务。

3、郊区各区(县)在互联网上均建设了一个具有独立域名的农业网站,编写了本区县网站信息摘要简报“一刊”,定期发放给基层农业部门和农民。

4、目前,因资金短缺,人才缺乏,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还不健全,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滞后,信息服务的内容还不丰富,信息服务的效果还不显著。

目标

至**年,建成郊区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健全服务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强化服务效果,建成各类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100家以上。

行动

1、健全**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组织网络。在巩固**年建设的51家基层信息服务站的基础上,探索和丰富基层信息服务内容与服务手段,不断扩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年市级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建设数量扩大至100家,扩大农村信息“上网落地”服务的覆盖面。

2、探索农村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内容。各行业协会信息服务站做好本行业信息的采集、、传递工作,建立并负责本行业专业网站信息筹集与维护;组织本行业档案农业信息系统的设计、数据采集和分析,利用信息网络加强行业管理。区县农委信息服务站要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运行与管理,负责本区县农业信息员培训工作。区县农技推广部门和镇级信息服务站要做好本区或本乡镇的农业科技信息采集和传递工作,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民。

3、村级信息服务站要建设村务公开信息系统和村务管理信息系统。“村务公开信息系统”提供查询村务规定、村干部分工、规划目标、办事指南、财务状况等方面信息服务。村民还可以自已输入意见和建议。“村务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人口管理信息系统、社务管理信息系统、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村务管理制度查询系统、党群管理信息系统等五个子系统,促进村务管理信息化。设立村基层信息服务站信息服务栏,为本村农民提供信息服务。

4、推广网络调研模式,实现科技文化知识普及。网上网下联动问卷调查,开展各类教育既便捷又高效。通过调研,一方面了解基层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普及。**年3月,市农委信息中心与郊区10区县农业信息部门联合开展“沪郊农民需要什么样信息服务”的调查。年底将开展政策普及教育网络调研。今后每年根据农村需要开展农科知识普及等网络调研活动。

5、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服务档案管理模式。市农委信息中心已开发了服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各基层信息服务站将本站的服务信息,包括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效果输入系统,建立基层信息服务站的服务档案,以促进各基层信息服务站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六)推进农业领域电子政务建设

行动依据

1、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电子化以及信息开放共享等,已是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政府可以通过网络来提升办事效率,提供广泛、全面、便捷的信息资源共享,提供高效的便民服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子政务建设,已建设了市政府各部门统一参与的“中国**”门户网站,转变政府职能,为百姓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府服务。

2、近年来,市农委根据市政府要求,从整合资源、健全制度着手,系统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年7月开通了“**农委政务网”,突出网上办事和服务百姓的功能。开设了“沪郊概览”、“投资指南”、“为民服务”等栏目。建设了**农委系统政府网上行政服务系统,共有27项为民办事项目,已在网上运行的有10项,还有15项**年10月底完成开发进入试运行。项目申报者、农业企业和农民可以在网上进行业务查询、申报、登记、表格(资料)下载等政府服务。同时,开发了“主任信箱”、“公众监督”、“投资热线”栏目,使政府与百姓网上面对面。为了网上办事正常运行,市农委专门发文,明确了工作制度,要求网上办事回复迅速,当日处理,隔日反馈。

3、为了提高机关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农口各政府部门加强了办公自动化应用。市农委机关局域网已开发了“中外农业信息”、“参阅资料”、“领导讲话”等15个信息栏目,开发了适应14个处室业务的117个业务流程。为了加强领导之间、处室之间的沟通,网上专门开发了“领导工作动态”和“处室工作动态”栏目,使机关工作互通有无,增强了整体合力。目前,有60%的机关工作人员通过网络在线办公。

4、农口系统政府网上办事虽已起步,但由于要改变传统工作习惯,增加硬件投入,因此在推广应用上难度较大。再加上电子公章等技术问题,还不能实现所有流程网上行。要真正建设高效的电子政务任重道远。

目标

至**年,通过网络实现农口系统各部门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健全网上办事的运作机制,树立责任政府和服务政府的良好形象。机关内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完成农口系统政务流程的信息化改造。

行动

1、推进基于公务网和机关局域网的办公业务应用。按照**市公务网建设的统一进度,认真完成农口系统公务网建设,建立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制约的统一平台。重组优化市农委等农口政府部门的工作流程,完善已开发和运行的机关局域网系统,通过普及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电子办公能力,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配合农业部做好全国卫星指挥系统**联网工作,并认真开展信息服务和应用,切实提高农口系统各部门工作效率。

2、推进农委系统网上办事和服务的应用。要精心办好“**农委政务网”,完善网上办事功能,提高为民服务的质量。市农委系统各单位、各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现有27项网上办事项目,**年底完成软件开发,通过培训要加快推进网上办事。要根据百姓需求,不断开发便民服务项目。要完善农口电子政务的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切实改变政府工作人员的传统工作习惯,以方便公众为前提,提高办事效率,真正做到政府工作好坏让百姓评价。

第9篇:数字化教育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文化产业 演出市场 边际效益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的文化产业迎来了堪称“拐点”的重大转折。在2010和2011的两年中,在宏观经济逐步企稳的背景下,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亮眼的领域(见表1)。

文化产业能够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有利因素,本文将结合一般生产函数Y=AF(K,N)逐一进行解释。

(一)产业发展政策的指引作用—F与K

第一是产业的重新定位。2009年7月,国务院通过并颁布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此文件标志着我国已经将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改革开放的经验表明,作为战略性产业,其发展过程必将受到更多产业政策的支持,有利于其实现短期内的快速崛起。

第二是产业发展具体实施方针。文化部首先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振兴文化产业进行了总体部署。包括商务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我国进出口银行等在内的各大政府部门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并且汇同、文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管理局等部门开展联合调研,共同研究制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在当时货币政策宽松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可以通过发展文化产业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在看到这一历史机遇后,各部门的联合行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启动的资本支持。

(二)文化体制改革的推动作用—N

文化体制改革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而其改革方向也与我国渐进式改革相同,那就是建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合理的市场体系构建有助于挖掘各种不同企业的机制优势,进而为人才的培养提供平台。文化体制改革实质是通过解放人才达到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三)相关技术创新带来的提升作用—A

科技的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对于我国的文化产业而言,此时要想实现后发优势,必须重视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数字新媒体就是在3G技术的大力拉动下出现了多业联动的发展态势,受到经济危机时期消费者替代性选择的影响,与网络相关的各类服务,包括视听、阅读、财经、电子商务、游戏、休闲娱乐、远程教育等等,均可成为文化产业传播的有效媒介。为文化企业形成较为成熟的网络商业运营模式,进一步优化和提升行业发展水准、拓展新媒体产业领域和空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演出市场

(一)市场地位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4年印发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演出市场既是文化产业内容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演出具有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其概念内涵有着很多流派和众多的解释。但综合而言,作为一种综合艺术,演出市场应该包括以下几种艺术表现手段:以剧本形式出现的文学;以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化妆为主要体现形式的造型艺术;戏剧演出出现的各种音乐形式,包括音响、插曲、配乐,曲调、演唱等等;以演员为媒介的表演艺术。

因此,演出市场则是为上述艺术表现手段提供传播媒介,同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向消费者提供可以满足其相关需求的信息,最终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现供需双方的对接,同时还实现提供者与需求者双方利益的实现。

演出市场集视觉、听觉、触觉和思想感化为一体,是体验经济在现实生活中的最佳体现方式。伴随着我国社会的经济繁荣、政治稳定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演出市场无疑将形成整体活跃和繁荣的格局,同时,由于演出市场包含的内容范围广,品种和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社会影响广泛,它的繁荣实际上已经成为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的一个最具影响力和最为明显的代表之一。

(二)市场特征

第一,演出市场具有很强的区域特性。地区文化、地段特征等区位特定因素对演艺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第二,演出市场呈现多元化市场格局。我国演出市场呈现各种所有制形式和各类文艺表演形式多元共存的市场格局。第三,演出市场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演出产业链还不成熟、演出市场分配机制还不完善、演出国有院团改革还不彻底,演出产业化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第四,演出市场收益模式较为单一化,以票房和商赞为主。票房收入和商业赞助是演艺产业主要收入来源,衍生品收益、版权收益等辅收入在演艺产业整体收益中的地位将随着演出市场的扩大而逐步提升。

演出市场的规模与市场分析

2010年我国演出市场总值达到108亿元,高出同期我国电影市场,根据国家电影局的数据(见表2),同期电影票房收入为101.72亿元。可见演出市场中蕴藏的巨大发展机会。

(一)专业演出市场呈现出跨区域与区域内垄断的市场格局

跨区域专业演出市场经营的典型企业当属中演院线和保利院线,前者在广东采取演出商进行运作的松散加盟模式,目前已有近30家单位加盟。后者则以统一标准、直营管理为主体,在2010年新增5家剧院,形成将近20家剧院的规模。目前这种跨区域经营的模式仍处在探索阶段。与此相对的是五大省际联盟和省内演出联盟发展的格局。前者以东西南北的方向为依据,主要包括了北方剧院联盟、西部演出联盟、东部剧院联盟、长三角演出联盟和珠三角演出联盟,后者包括安徽演出联盟和江西演出院线联盟等。

这样的市场格局出现绝非偶然,它是基于我国文化在历史发展变迁和地理区域上分布差异所造就的。一方面,市场化的经济改革衍生出市场化的经营文化,使得演出市场在向西方发达经济体的模式转变,如中演和保利所采取的水平化市场运作模式;另一方面文化差异的存在又使得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必须尊重传统。演出市场所提供的消费品与消费者需求偏好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宣传的边际成本呈现快速下降的趋势,则演出的边际收益就会因边际成本的下降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因而在传统文化上相同或近似的地区更容易出现剧院演出联盟的经营形式。

(二)实景旅游是文化经济之间融合发展的新模式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出现不同产业间相融合进而共同发展的情况。实景旅游是传统演出业与文化产业的层—旅游业,二者共同融合进而衍生出的一个全新市场。2004年3月,世界上第一台以自然山水为舞台的表演剧《印象·刘三姐》在桂林阳朔公演。随后,这种借力创意,通过先天自然风景资源与后天创意产业结合的新生产方式逐步成为我国旅游行业的新增长点。在旅游业因此获益的同时,演出市场中的参与者也获得了突破传统院线媒介的机会,这将成为今后演出市场和文化旅游发展创新的突破口。

(三)多元化市场主体应对多元市场

首先,许多我国民营文化企业在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历练后,已经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力量。其次,对于那些刚起步、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的中小民营文化企业而言,做好细分市场的研究工作则至关重要。大部分国内外演出商把目标市场定位在一线城市,而二三线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则形成了一个真空地带。而这些真空地带的文化需求普遍具有针对性强、偏好固定的特点,加之长期缺乏有效的供给,这无疑给了众多中小民营文化企业一个极好的差异化营销机会。

(四)大型场馆演唱会—繁荣背后尚存隐忧

大型场馆演唱会一般出现在一些一线和大型城市,演出会在满足消费者视听感觉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演出会也同样暴露出严重的问题。突出问题是高票价。高票价的原因在于两点:一是演出经纪公司引进运作项目的这个过程,由于环节过多,最终造成了演出项目成本偏高,票价增高。二是一些演艺明星为突出自身的市场价值,刻意在商业演出中使用最高票价作为定价基准的市场策略,以此为其造势并形成人为性的市场效应。这种人为性的造势与炒作,不仅严重的影响了市场秩序,而且给票价的下降及回归到合理空间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对演出市场未来改革的展望

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加快体制改革。截至2010年11月15日,我国343家国有文艺院团已完成或正在进行转企改制,并通过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组建了46家演艺集团。体制改革已经走出了第一步,展望未来:改制后的国有演出机构应该与众多的最新民营演出机构合作,在演出市场整条产业链上发挥各自的优势,对资源进行充分整合,唯有如此,我国的演出市场才能实现全面发展。

着力演出市场的产业融资问题。目前,我国文化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资金缺乏。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由于缺乏固定资产进行抵押贷款,面临着与我国其他中小民营企业一样的融资困局,这直接限制了企业未来的发展。应通过资本市场为中小文化企业进行长期战略性资本金支持,同时应以此为依托,再由商业银行为其提供市场营运的各种资金支持。在2010年9月30日,丽江旅游以2.1亿元收购印象旅游51%股权,成为国内“演艺第一股”;同年12月9日,以旅游演出项目为主营业务之一的宋城股份正式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这两家演艺企业的上市,实现了演艺产业上市企业零的突破,并为国内演艺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融资发展模式。

对“一小”的关注。近年来,社会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在文化领域中,既能够为儿童启蒙教育形成引导,又能在互动中增加亲子感情的儿童剧类产品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但剧目创作成为儿童剧发展的软肋,剧本稀缺成为儿童剧供给的瓶颈。同时在儿童剧的制作过程中高科技的运用也应得到关注。所以,更应该充分重视儿童的品味,以简单的故事素材为基础,大量运用数字化制作科技手法,以全新的表演方式让儿童去聚焦人类所追求真、善、美。

加快走出去战略。长期以来,文化贸易逆差严重,这一方面反映出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不足,另一方面也直接反映出对文化产业重视不足。在当前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宏观形势下,在各相关部委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所有参与者的共同努力下,中华文化的崛起与对世界文化的引领之势必将到来。作为对外文化交流的排头兵,演出市场的各参与方应积极借鉴美、欧、日韩等国家的经验,拓展自身的经营思路,培育具有国际水平的演出团体,力争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郝涛.民营企业:面向基层 走中小型演出之路.2009/7/13/09:21.文化传播报.info.audio.省略/2009/07/13092178712-2.shtml

2.2010年演出市场统计与分析.2011/1/26/19:35.北京演出协会省略/w30125.jsp

3.范淑敏.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大众文艺,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