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教学观念落后,重视程度不够。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对乡村小学的影响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或“砍掉”音乐课的现象就是不可避免的了。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而且在农村小学,镇、校一级的基层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且本身艺术素质低,所以凡是认为教不好“主课”的老师就去教音乐,音乐教师当然就低人一等,于是纷纷改行,使本来就缺乏的音乐教师就更加缺乏。
2、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目前在乡村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仍有一定数量的民办教师发挥着较大的作用。由于没有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的真正意义上的专任音乐教师,学校的钢琴民办教师不擅长弹奏,上课不用,长期闲置,只成了学校创品牌验收的办学硬件摆设。由于民办教师一般没有接受过正规培训,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
3、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学生坐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课,受课桌、凳子、学习用品等影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活动空间受到束缚,有时需要练声、唱歌,全班学生站起来都很困难。更重要的是,在原来的班级教室上音乐课,发出的声响,势必会影响到其他班级上课。可见,没有专用音乐教室会有许多不便。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影碟机、投影仪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4、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在财政收支方面比较困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就显得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在这种情况下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也就没有更多的财力去添置音乐教学设施了。更不要说引进优秀的专业音乐教师,就算是引进来也没有什么用。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二、关于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改革的对策
1、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应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尤其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激活思维,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推向深入。严格按照《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让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把欢乐和美的感受还给孩子们,让每一个孩子确实拥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同时,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全局战略的高度即从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使音乐课成为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音乐教师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首先,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这部分师资力量作用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现有师资的适度使用,既不能滥用,也不能放任。其次,面对农村专业音乐教师不足的情况,学校应该用优厚的待遇引进专业的音乐教师,如果经济有困难的地区和学校也可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音乐教师素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质量;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7-041-01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教学一直在不断改革都是为了学生、学校、社会等充分肯定音乐的美育功能、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作为音乐教师应不断反思,努力提高音乐教学质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都面临着新的挑战。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的紧迫性与必然性,对音乐新课程的理解、运用以及对提升音乐课的教学质量极为重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最关键的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好奇和求学的积极状态下,这样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的兴趣, 使他们很快进入 "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 引导者和协助者。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胜、好玩,虽然他们的知识面和联想力还不够丰富,但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特别是自我表现欲望非常强。当聆听一段欢快的音乐时,高年级学生面呈喜悦,低年级学生则是手舞足蹈地动起来。动是低年级学生的突出特点,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把更多的想象空间留给学生,让其发挥主观积极性和参与教学的主动性,这样学生才会获得审美的愉悦性。
二、培养学生的识谱情趣
识谱知识的传授本来就是音乐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如何能把歌曲唱好、唱准、唱会,进一步理解歌曲,掌握好乐谱是很重要的,学生必须要懂得乐谱知识。可见,乐谱对于唱歌来说一定是关键的关键了,所以我们完全可将枯燥无味的、难学难记的乐谱知识编成有趣的儿歌,要他们唱好唱会,从而激发他们最大的兴趣。如教学五线谱我们可编成如此的儿歌:张开左手掌,手心向外翻;五个小手指,犹如五线谱;四个手指空,就是四个间;从下向上数,一二三四五;好像上台阶,越上音越高。这样易于学生动手动脑,朗朗上口,易懂易记。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又比较幽默地收到事半倍功的良好效果。天真活泼的小学生最易于感染,他们的好奇心很容易激发,但我们必须要有情有趣地触动他们的心灵,让他尽快产生爱学爱唱的主动性。让他们开口会唱,倾耳会听,养成能歌善舞的好习惯,丰富自己的生活,陶冶自己的情操。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所以接触的事物和生活阅历较少,所以在音乐赏析和意境感悟时会比较困难,由于缺乏实际生活经历所以很难产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影响教学水平。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情况,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创设适宜的音乐教学情境为学生在理解音乐与生活经验之间架起一座想象的桥梁,消除音乐与生活之间的隔阂,促使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挖掘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最终产生情感的共鸣。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或者学生所喜闻乐见的绘画、诗歌、故事等生动形象的形式为学生创设多方位的音乐情境,丰富学生想象力。例如,在第一册课本中有一首名为《玩具兵进行曲》的曲目,这是一首管弦乐,对于在生活中很少接触管弦乐的小学生而言理解起来会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引入教师所创设的音乐情境,以这首曲目为背景音乐,让学生一边侧目倾听,一边关注故事情节的发展:从前有一个小孩他有很多的玩具,每天晚上玩具们都会趁小孩睡着后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借助学生喜欢听故事的心理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让学生的思路跟着故事的情节而动,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将自己想象成玩具兵跟着音律而动,让学生在享受创编动作乐趣的同时,丰富想象力,提高音乐素养。
四、在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音乐教师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用渊博、专业的知识去“征服”学生,用音乐美的旋律去净化学生的心灵,进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格。如教学生唱《游击队歌》的时候,我先引导学生了解了有关这部电影的大致内容,接着用多媒体给学生放了其中的重要片段,加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接着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唱起《游击队歌》,使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学生积极要求学唱这首歌。通过学习,学生与这首歌在情感上得到了共鸣,也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善于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以使得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形象化,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的有声、有色、有形以及生动有趣,更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音乐学习兴趣。当学生看到屏幕的内容以后乐于了解到作者作品的创作过程以及创作故事,让学生触景生情,进入音乐意境。小学生是活泼好动的,形象化、具体化、新颖的东西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好奇心理。而一些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够将文字、图像等直观的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他们更乐于接受又唱又跳的歌舞学习形式,利用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把音乐中的乐理知识、节奏放在多媒体演示中,能够帮组学生从厌倦的学习情绪中解脱出来,唤起孩子们参与音乐练习的激情,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
总之,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教学质量的方法与策略还有很多,只要我们广大音乐老师坚持不懈地对音乐教学进行探索与创新,就一定可以创造出更加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促进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其它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儿童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教学方法,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五线谱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5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重要性
音乐反映了人类的生活。音乐有利于智力的开发,可以激发我们的思维,提高我们的语言能力,丰富人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当我们还在摇篮之中的时候,就常常听一些摇篮曲和其他节奏欢快的优美音乐,收音乐的熏陶,孩子上了学以后,越来越多的机会接触音乐,课间活动也伴随着美妙的音乐,在人的幼年时期,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增加音乐教育,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日常活动,还增加了孩子们对美的认知,增强了孩子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智力,提高孩子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能力。所以音乐在学生的小学时期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循序诱导,抓住学生学习兴趣
艺术活动可以加强人与人的交流,包括学生,可以让我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由于音乐的节奏和律动以及舞蹈动作的安排会使人类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能使人发自内心的感到快乐,可以激起学生的的创造性和了解这个世界的兴趣,学习和他人之间的交流,首先我们要采取活泼的教学方式,激发幼儿对于音乐的兴趣,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比如讲故事、绘画、语言、动作、舞蹈、语言、选取对于合适的教材,在低年级的音乐教育中可以采取愉快的游戏活动,高年级可以引导学生记忆音乐的旋律,让他们体验音乐的内容,学生在在听音乐的过程之中培养音乐的听觉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选择内容的多样化
我们老师在音乐的教学过程之中要选取不同的音乐素材来对学生进行音乐的教学,同时注重学生的可接受性,当然,音乐选材中生活性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学生。光听音乐并不感兴趣,因此只忙着做自己的事,对音乐置之不理。活动中加上故事、模仿、游戏、乐器模仿等形式后,孩子们都兴趣高涨,立刻参与活动中。因此,音乐的选材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你选一些小学生理解不了的音乐,那么他们自然提不起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老师选择的音乐要贴近学生的世界,让还是有了解和学习的欲望。
三、音乐欣赏———幼儿美育的关键途径
音乐鉴赏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要想让学生们走进音乐的世界,就必须让他们了解音乐。在学生小学阶段,对音乐还没有完全的认知,所以老师们的责任就是通过音乐鉴赏让学生来认识音乐。老师将适合小学生欣赏的音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放出来,让学生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世界,让学生们全身心得到放松。让学生们慢慢的去了解,认识音乐的美妙,知道音乐能够使人愉悦,因为学生们只有自己沉浸在这个音乐世界的时候,才能用心体会音乐。实践远远比说教让人学到的东西多。
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能力
音乐欣赏是一门艺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难集中,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也比较差,如果选取一些单调乏味的歌曲就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小学的音乐活动中,歌曲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但是难以表现各种体裁和风格的歌曲,教师在乐曲的选材上受到了局限。音乐欣赏往往可以弥补其他音乐活动所选曲目在风格、体裁及艺术手法上的不足,让学生接触大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能提高学生的音乐品味,开阔学生们的音乐视野,充实他们的音乐生活。通过音乐欣赏,提高孩子们对于音乐的品味和鉴赏能力,增强孩子综合能力。
五、结语
小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音乐这件事上,所以这就给老师带来了严峻地考验,老师要用自己的教学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游戏中让小学生来学习音乐,也可以举办小型的歌唱比赛,让学生们快乐的学习音乐。小学生在听唱看的实践中体验音乐,并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的全过程,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表现自己,结合图片的展示,语言的讲解,以及动作的表演等等一系列形式帮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像和联想,从而领略体验到音乐的精髓。充分发挥故事在学生音乐欣赏中的作用,让音乐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总的来说,在学生的小学阶段,音乐的教育能够给学生的带来很大的益处,让学生们增强了对这个世界的美的认知,对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能力也大有好处,能够从小提升学生们的气质,甚至有可能挖掘某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音乐最重要的是能给学生们带来快乐,让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享受音乐热爱音乐,最后让音乐真正服务于我们。
作者:曹越飞 单位: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章连启.音乐教育教学经验———中小学音乐教师丛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2]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
[论文摘要]本文从实证研究的角度,对通化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做了定量分析,反思了目前高师音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高师音乐教育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2001年7月,我国颁布并实施了《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这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这项重大的改革中,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师承担着不可替代和义不容辞的义务与责任,他们是开展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力量。高师音乐教育是基础音乐教师培养和培训的主要渠道,高师音乐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基础音乐教师素质的建构。在新课标实施多年的今天,研究高师音乐教育如何适应“新课标”要求下的基础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市场的需求、改变传统专业化的培养观念,以及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教学策略等,无疑更具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一、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教育质量现状
1.教师音乐专业知识不全面、知识结构失衡。调查中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毕业时由于受所学专业及爱好的限制,在音乐的某一领域很有特长,或在声乐方面、或在器乐演奏方面、或在理论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但偏科现象比较突出;还有的音乐老师在音乐教育教学、音乐教育心理学、新课程标准方面的知识明显不足,对国内外教育思想及相关学科知识特别是姊妹艺术知识、艺术之外的文化知识、民族民间音乐知识等方面明显薄弱,知识结构失衡,不能更好地胜任一线教育教学工作。
2.音乐教师专业基本技能和教学技能参差不齐。调查结果表明,部分音乐教师虽然具有基本的音乐理论和技能,具有某方面的音乐专业特长,但实际教学水平却很有限。如在与教师交谈的过程中,一位教师这样告诉我们:“一支歌,我能唱好,能处理好换气、换声、声带的控制及高低音的处理,但是如何让学生学会这种方法、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这方面的技巧,我却不知道用什么教学方法”。
3.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在音乐教育中的运用与普及程度不够。音乐作为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人文素养、审美情趣为一体的学科,掌握、运用多媒体方法进行教学是非常必要的。然而调查表明,有60%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从来没有用过多媒体教学方法进行音乐教学,有27%的教师也只是在上公开课时偶尔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而平时很少或根本不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方法。这说明现代信息技术方法在中小学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普及,一些教师还不能够熟练地运用这种方法进行教学。
4.音乐教育的专业化倾向违背了基础音乐教育的规律。在音乐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上,由于受师范专业教育的影响,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鉴赏与理解;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重音乐课程的辅德价值,轻音乐课程的审美价值,从而漠视音乐教育在开发潜能、培养创造力、完善人格及美化人生等诸多方面的独特作用,也导致了在音乐教育教学实践中,音乐课程审美性和艺术性的丧失。
5.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运用新课程标准。在当前实际教学中,很多音乐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理解得不透彻,也不知道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而只是过分地强调学生学习的结果,忽略他们对音乐体验的过程和参与态度。教师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成绩时,主要是看他们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与水平,即仅仅重视音乐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忽视对学生音乐感受力及表现力的培养。
总之,大多数音乐教师都具备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一定的教育实践经验,基本能够根据课本的要求安排、组织一些音乐活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一些音乐教师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教育教学观念及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而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当前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定位不准,即在培养目标上与现行的中小学音乐教育要求还没有接轨。
二、反思目前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高技能化的培养模式。音乐师范院校教育分科过细、专业性过强。当一些已毕业或在读的师范生被问及所学专业时,大部分回答的是:我学的是钢琴专业、我学的是声乐专业,而很少有人说我学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从上面的问答,可以看出,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概念还不是十分清楚,也比较模糊,这和我们音乐师范教育专业化的培养是分不开的。其结果就是淡化了音乐师资队伍的教育职业意识,形成重技能、轻理论、片面追求单一技能提高的学习导向,培养出的部分教师专业技能单一,知识面较窄,导致教师人文素养和知识结构的严重失衡。这与音乐教育对教师教学素质全面化的要求是相悖的。
2.课程设置和内容比例等不尽合理。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音乐学科本位,门类过多,追求单科课程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窄、专、深的课程体系,从而使课程之间缺少横向联系,缺乏互相渗透和整合,课程结构比例失调。只注重专业知识,忽视综合文化知识,就会使文化课程形同虚设,无法起到真正提高文化素质的作用,导致学生的人文素质较低。这种以专业音乐院校教育模式办师范音乐教育的做法,难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而与学生将来就业要求不相符合的发展趋势无疑也是对学生前途的一种误导。
3.教学沿用专业院校的方法,没有师范院校特色。在教学中,由于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向专业音乐院校看齐的现象,使学生在专业思想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上偏离了师范院校音乐教学目标的方向。他们只重视对选修、主修课,及唱、奏技巧的学习,而对其他科目的学习不重视,致使学生从事音乐教育的实践能力较弱,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4.为基础教育服务的观念不牢固,不能与音乐新课标的需求相适应。高师音乐教育存在着严重的与基础音乐教育相脱节的现象。高师音乐教育忽视来自基层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声音,没有及时地调整和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的优秀音乐教师创造条件。特别是在课堂教学、课外辅导、节目编排等方面的能力及相关知识的掌握,与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毕业生到了教学岗位后才发现,由于在学校所学知识和所掌握的能力不够全面,而无法胜任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学工作。由此可见,高师音乐专业教育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瓶颈,直接影响着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学质量与水平,影响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几点构想
1.发挥高师音乐教育的引领,建立以地方高校为依托的音乐师资培训基地。作为音乐教师培养基地的地方高校,应在当地各市县建立培训基地,积极干预中小学和社会音乐教育,发展非全日制成人音乐教师教育,为当地在职中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有效的业务培训。对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在专业理论、技巧上进行培训外,还要开设音乐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法等有关课程。结合实际,采取案例教学法、问题教学法、课堂调查法等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思辨性的教学方法,让学员在观察、体验中增长教学经验,在评价、质疑中反思各种教育现象,在调研、讨论中将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使其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步提高。通过熟悉教材、分析教材、课例研究,加深在职教师和“准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对当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高师音乐教学模式应呈现多元化。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要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建立适合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具体地说,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多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自我讲解、相互辅导、共同提高,使学生在边做、边学、边练的过程中掌握知识。要致力于把音乐教学作为各种感性体验、探索、发现和认知的手段,从而挖掘和培养学生的内在潜力和综合智能。二是专业教师应到基层学校去挂职锻炼,这样有助于了解基础音乐教育,了解当前中小学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教师。三是要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走出校园,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实习和教育观摩实践,参加社会上组织的一些有意义的音乐实践活动,进而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四是要把专业教学内容与情境相结合,把教育原理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进行情境教学、案例教学,让学生从入校学习开始,就面临作为一个未来基础教育的教师所应接受的种种挑战,在思想上牢固树立起作为一个现代合格的人民教师的专业思想。
3.以适应基础音乐教育需要为出发点设置音乐专业课程。在课程地设置和安排上,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既要考虑适合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需要,又要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要针对“新课标”内容中的四大“教学领域”和学生实际,以及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设置课程。要改革不适应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突出学生学习领域内容的整合性和综合性。基础音乐教育应多以活动课为主,要适当增加一些应用型技能课的时数,如即兴伴奏、乐队编配常识、舞蹈编导等,以丰富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课外艺术活动的组织能力。
4.高校音乐教师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新的教育观念是推动教学创新和改革的基础,具备新的教育观念、新的教育方法和新的教育技术,是新时期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素质的主要标志。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应彻底改变那种把音乐教育仅仅当做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狭隘眼界,真正把音乐教学作为自主学习、交流和探索音乐艺术的过程。要注意搜集教育信息,了解代表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观念、研究成果和教改思路,要主动更新现有的专业知识,改进陈旧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5.立足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需要,体现师范性。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要坚持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专业教育教学要紧紧围绕基础音乐教育的要求进行不断的研究,及时对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进行合理的调整,做到教育教学能够适应基础音乐教育及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要求,真正体现出“师范性”,并在实践中找出与基础音乐教育要求的差距,从调查中了解基础音乐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明确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制定具体措施,使高师音乐教育教学真正服务于基础音乐教育,成为基础音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坚强后盾。
6.积极构建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教育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师音乐专业教学目的、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培养合格基础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实际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是高师音乐专业“师范性”的象征。针对目前高师音乐专业在学生即将毕业的前一学期安排仅一次实习的方式,对此,要积极地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即要将学生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学生入学到毕业学习全过程的始终。包括教学基本功训练、教育调查、教育见习、模拟教学、教材教法研究、教学实践、教育实习等活动,还包括课内教育实习与课外教育实习、校内教育实习和校外教育实习、有形教育实习与无形教育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习方式。这些实习方式以其“长期性”为最大特点,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尽早地进入教师角色。如果这种实习方式能够真正在高师音乐专业教育教学中实施与推广,将对基础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7.培养学生多媒体网络教学能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多媒体和网络的发展为教育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改革,还要培养学生把传统技能与现代教学技术融为一体、协同互补以及应用开发利用cai教学课件等能辅助教学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通过电脑网络学习音乐的边缘学科知识,为未来基础音乐课堂教育教学的现代化技术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8.充实、完善教材体系。针对目前教材中缺乏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内容介绍的问题,要鼓励高师音乐教师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基础音乐教育教学实际对现有教材进行拓展与整合。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各种音乐教育资源,建设富有地方文化特点和校本特色的音乐课程。不断地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培训,使教材能更适合基础音乐教育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荣达,从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谈音乐教师继续教育[j],四川音乐学院学报,2001,(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 情感教育 情境教学
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本必修课,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阶段。学生通过音乐教育逐步形成对音乐的认识和喜爱,从而养成对音乐的积极态度,并由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方面能力的和谐发展,完善个人修养。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情感教育为着眼点,讨论“以情引人、以情动人、以情育情”的音乐情感教育功能。
一、小学音乐教育与情感教育
所谓情感,它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对人施以教育的力量。情感教育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高度,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前辈学者曾总结指出:音乐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品质,它集合最严格的理性形式与最鲜活的情感情趣,以理性化的情感表达感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教育就是审美教育,情感教育,它关注人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的教育,旨在促进个体和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1.情感教育促进音乐教育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
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在音乐的情感体验中可以得到最为充分、最为深刻的情操陶冶,正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音乐教育以美的音色、美的节奏、美的和声、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通过对健康向上的音乐作品的演奏、欣赏等教学活动把学生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境界。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程环节,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尽可能多地发掘音乐中的各种情感因素,通过鲜活的、直观的方式感性地引导学生学习音乐、融入音乐,从而通过体验得到思想的净化与提高。例如,在教唱《小雨沙沙》这首歌曲时,教师应当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从而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万紫千红的春天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从而懂得种子的成长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2.情感教育是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
审美性是情感教育的一个特性,换句话说,情感教育天生具有美育功能,在音乐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将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从单纯的知识传递与获得的过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审美功能性的音乐教育活动。教师以音乐本身为审美本体,通过运用美的手段、美的教学语言、美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与联想,综合外化和内化因素,自然而然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认识、理解、鉴别甚至创造等能力,从而完成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即美育的过程。情感教育就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刻板的“应试教育”而导致的学生枯燥乏味的知识学习生活,通过教师的审美化的教学,使得教学过程充满活力,高质量地完成知识传递和情感发展的任务,达到“情、智”的和谐统一。
3.音乐教育的情感教育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
社会化理论认为,只是在个体对社会价值、社会秩序、社会主流观念内化吸收,才能完成其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笔者认为,“社会化”的重要前提就是培养个体间共同的社会价值观,并建立社会性的情感纽带。实践证明,音乐教育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大局意识和合作观念。
音乐教育中情感教育的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促使学生对周围的学习、生活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形成独立的个性与人格。
二、小学音乐课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课堂教学
“境”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情”是一种精神的烘托,只有有“情”之境,才能使物质因素有了情感色彩。因此,当“情”与“境”相互交融,“情境”也就形成了。情境是音乐教学中“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音乐教学中的情境应该将“物质”和“精神”融合一体,形成融洽、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探求音乐知识的内涵,从而使得学生获得真正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授《草原牧歌》时,教师先播放一段介绍内蒙古风光的MTV,让学生直观感受草原地区的风土人情,配以歌曲旋律带领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蓝天、白云、牧场、羊群,草滩、鲜花、、雄鹰、骏马,激发学生对内蒙古民歌的热爱之情,从而带动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
2.整合资源,运用多样化教学手段
新课程改革强调开发和创生各种课程资源,注重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劳动歌》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听、唱、创、赛、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游戏指导学生学习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劳动歌》讲述了7个小矮人在矿井劳动时场面,教师在教学中播放演示课件,引导学生与小矮人一起劳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使枯燥、抽象的欣赏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穿衣服、叠衣服的比赛,突出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将音乐教学与实践生活紧密结合,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
3.巧设提问,引导学生参与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使你的学生看出和感到有不理解的东西,使他们面临着问题。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了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临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师生的连续问答中揭示教材的内在联系,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例如,在歌曲《嘀哩嘀哩》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和无限欢乐的心情。教师可以设计几个情景问题,如“春天到底在哪里呀?”“春天是什么样的感受?”等等。问题情境的创设,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这样既能激发学习兴趣,又使问题情境具有可接受性和探索性。
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情感交流
情感教育的成功性是指情感教育要创造条件保证每一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都有成功的体验,从而能够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评价,产生积极的自我接纳,它可以促进学生好好学习音乐的愿望。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要相互尊重,全面发展,以获得成就感和生命价值的体验。师生进行相互交流与互动,加强情感交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结语
正如孔子所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音乐教育对于个人来说相当重要,而情感教育在音乐教育中举足轻重,它可以促进对学生情感品质的培养,是实施美育的最佳途径并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应该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方法,以期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理等.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大出版社,2000.
一、更新教育理念
小教音乐专业的师资队伍由原中师的、高师的音乐专业教师,新分来的音乐硕士、博士等组成,他们大都由传统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要进行教学改革,适应新的教育模式,就必须面对更新观念的挑战。就拿传统的“师徒相授”的钢琴教育模式来说,它有便于师生交流、因材施教,学生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但也有长年累月形成的门户之见,名利之争之弊,造成教师争学生、争考分,不能公平公正地评价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育质量,甚至干扰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为此,有些学校明确提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革除传统教育的弊端。本着这样的理念,钢琴教育之路就会更加宽阔。例如让擅长于某个领域、类型的不同的教师分别担任一批学生不同阶段、不同类别的课程,既有利于教师的深入研究又有利于学生“博学多采”,而且符合大众教育的精神。有利于培养较大批量的优秀钢琴教育人才,提高整体的钢琴教学质量。
此外,教师要不断更新钢琴教育理念,在涉及风格、意境、个性、神韵以及多种表现方式等有关艺术素养的培养、教育领域里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产生一批“专家型”的教师和较系统的教学法,有效地改变目前钢琴教育领域里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知识、技能范畴,开发学生创造潜能,也促使师资队伍步入终身学习、不断提高的轨道。
二、完善教育质量评估机制
“学以致用”是教育改革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在整个教改过程中,关于“所学”与“所用”的争议一直没有停息,它们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笔者认为从社会需求出发,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但也要正确认识实用性,避免实用主义。避免实用主义,就是说在我们的钢琴教学中,不论从曲目选择、演奏技术、流派风格、音乐解释、传授手段等各个方面,都应考虑到时展的实用性,学生个性和能力发展的前瞻性,考虑到对学生自身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如果认为“大众教育”可以降低要求,认为当前小学音乐课用不上的教学内容“不实用”,就可以砍掉的做法是不全面的。因此,我们应该具有超前的质量意识。
1.体现小教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小教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不同于中师的普及性教学,也有别于高师的专业化教学,它的特殊性体现在教学过程的阶段性、教学目标的师范性和教学质量的综合性几个方面。
教学过程的阶段性。由于教育背景的不同,传统的、现代的、丰富多彩的钢琴教学方式造就了现有的各式各样的教师,不论怎样的音乐院系,几乎找不到教学方法一模一样的钢琴教师。他们对不同阶段教学进度的把握和要求可能不尽相同,但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不同阶段的教学进度、教学内容应该相对统一,而对一些特殊的个体,应该允许出现超常规的现象。
教学目标的师范性。小教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目标的表述可以有多种方式,但基本内核离不开师范性。它要求突出训练学生具有准确的理解能力,丰富的表达能力(包括口述与演奏),高度的协作能力(包括伴奏、合奏)和运动自如的组织教学、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教学质量的综合性。小教音乐专业钢琴课教学质量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至少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素质、学生素质、人文环境的综合;二是音乐理论、音乐史、演奏技能技巧等知识和弹奏技能的结合;三是综合文化素养和音乐表现能力的结合。
2.科学规范教学评估手段
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现行高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科的质量检查方式方法是否合理,质检结论的可信度、准确度是否可信,应该再仔细研讨,使之更规范化、合理化。传统教育中,衡量一个学生钢琴学业的优劣,主要是看结业分数,以考试成绩一锤定音。毕业成绩单上标明“钢琴85分”说明什么?说明技术程度吗?这位学生可能相当于车尔尼849水平,也可能相当于肖邦音乐会练习曲程度;说明理解、解释能力吗?他可能对古典、浪漫派小品解释得合情合理,但可能对中国乐曲的理解一塌糊涂;同样,这个85分也不能说明视奏能力、协奏能力、复调思维能力、曲体组织能力以及音乐教育专业最为重要的钢琴教学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有不少同行曾对现行考核方式的弊端及其对学生造成的误导表示担忧,提出分级评分、分类考察等方法。我们应加强和同行们的交流、探讨。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出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方向钢琴学科的系统、规范、有效和易于操作的质量检验方法,得出较为全面的质检结果。
三、完善教学手段
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合理继承。如对待钢琴个别课是否沿用的问题,就应该慎重。面对高校扩招后师资力量不足,经济指标和课时挂钩等问题,一些学校逐步减少,有的甚至停止这种教学方式,此做法实属不得已而为之。小组课、大课对于钢琴教学有其重要作用,但是它毕竟不能完全代替“一对一”的个别课形式,而是应当不同的授课形式相互依存,互补互促。共性的问题共同讲解,可以在大课和小组课上实现,个性的特点单独讲解,则可在个别课上完成。在钢琴教学方式上,不单“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有足够的理由存在下去,其他常规的教授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情境法等教学方法,也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和运用。
合理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是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在钢琴教学中,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室,进行即兴伴奏训练、视奏训练、集体的技术训练就非常有效。
即兴伴奏训练。和常规音乐教室相比,利用数码钢琴教室进行即兴伴奏教学与训练有很多优势。不同的伴奏织体(柱式和弦、远距离大跳、分解和弦、琶音等)讲授结束后学生可以同时进行编配实践练习,戴上耳机,互不干扰。可以利用数码钢琴的多人合作功能,进行四手、八手的集体编配练习,培养师范学生的合奏、协作能力。作业检查形式活泼多样,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在演奏观摩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视奏训练。视奏能力的培养是高校音乐专业的一个软肋,我们的许多毕业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低下,造成了教学工作和艺术实践的不便和遗憾。如果利用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室的优势,有助于解决视奏能力培养的问题。例如:可以在钢琴教材中有意识地编入视奏专用材料或在即兴伴奏、钢琴集体课的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视奏训练;也可以开设专门的视奏课,有专门的教材、教学步骤和达标考核措施。
演奏技能的集体训练。就是根据教学进度,按学生的技术程度分组、分班,以手指技术、手腕技术、手指站立技术、跑动技术等为不同的技术目标进行训练。教师可以运用数码钢琴教室的功能(集体指导、个别指导、分组练习、数码录音等),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如果学生的课外个别练习放在数码钢琴教室进行,并随时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指导和帮助,就能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完善知识能力结构
面对高师音乐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从事小教音乐专业钢琴学科的教师,学识、人品、知识技能要求之高,是我们终生追求不尽的。我们只有不断更新知识,终生学习,才能跟上音乐教育改革的步伐。
那么,在哪几个方面需要知识更新和学习呢?
一是教育思想,教育技能。面对扩招后师生比例逐渐扩大的现实,教师必须在钢琴教育学、钢琴教育心理学、钢琴教育美学等领域潜心研究,使自己获得一针见血地发现问题和深入浅出地解决问题的技能。
二是现代教育技术技能。逐步学会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工具的能力,能够使用多媒体、电子资料查询和管理,能够使用数码钢琴集体教室、多媒体电子音乐教室等辅助工具,减轻自己繁重的体力、脑力劳动负担。
关键词:音乐教育 课程设置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47-01
1 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定位问题
音乐自古以来就是陶冶人们情操的艺术形式,作为中学类学校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构建和谐的素质教育教学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学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应该有怎样的定位呢?笔者认为中学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艺术素养,净化学生心灵,升华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其次,应在音乐课教学中引入德育教育内容,开展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音乐内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最后,就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以及自主的学习精神,在教学中我们要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总之,中学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不仅仅培养学生在艺术方面的造诣,更是在音乐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培养、提高的过程。
2 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当前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2.1 存在的问题
在目前国内的很多中学类学校,升学率的高低仍然是评价这个学校优劣的标尺,音乐教育课作为一门完全的副科根本无法与数理化、英语、语文等与升学考试息息相关的学科进行比拼,虽然《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已经颁布与实施,但在很多学校能真正落实到位的却是屈指可数。
即使能正常开展音乐教育课程的学校,也存在着“专业化”和“非艺术化”的误区。“专业化”误区―― 我们都知道,中学类学校的音乐教育课程是属于普通的音乐教育,是通过教学及生动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但中学类的学校不是培养音乐家和音乐人才的地方,所以教学中不能硬性的灌输音乐知识;“非艺术化”误区―― 音乐教育属于艺术教育,教学中就应该围绕艺术教育开展,但是在现今的很多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并不像一门艺术课,而更像一门语文课或者数学课。用语言代替了音乐欣赏,有的中学类学校音乐课变成了自习课,有的直接就换成了语文课、数学课来教学。
2.2 存在问题的原因
造成音乐教育课存在诸多问题的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的应试教育造成的,在一切以“成绩”高低来衡量人才的环境下,除了爱好音乐的学生想靠音乐实现价值外,其余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两耳不闻音乐声,一心只读数理化了”,这就造成了学校对音乐教育课的忽视,任课教师对音乐教育课的责任感降低,学生对音乐教育课的不重视。
3 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想要解决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只能一步步进行落实。具体应有以下几方面。
3.1 加强领导,切实提高对最好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视
只有领导重视,各种教学设施才能到位。还要加强对音乐教育课程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和家长认识到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要性,继而支持音乐教育课程的开展。
3.2 加强对中学类学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
因为多年来多音乐教育的不重视性,很多中学类学校的音乐教师或者年龄偏大,或者属于兼职教师,这就需要我们对音乐教育的教师进行补血,只有教师素质提高了,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加入。
3.3 加大对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必要的教学设施和仪器设备都需要进行投入,这样可以改变教学的落后现状,提升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兴趣。
4 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找到了正确的方法,就要针对方法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第一,中学类学校聘请年轻的优秀音乐专业教师到校任教。正所谓“鲶鱼效应”,通过新的年轻的师资血液的注入,促进原有的音乐教学师资队伍的活力。
第二,将现有教学设备进行升级。音乐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科目,现有的一些教学设备已经无法满足教学的要求,必须要更新。
第三,营造校园音乐氛围。利用休息时间,播放适合校园类的歌曲,组织校园音乐艺术文化节,举办校园歌手比赛,营造校园音乐氛围。
第四,让音乐教育走进家庭。对一些有音乐天赋的要进行鼓励,并联系其家庭进行更好的教育;号召家长为孩子报考一门乐器学习班,增加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五,选取适合的教材。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艺术鉴赏的课程,也是一门素质教育和爱国教育的课程,音乐教师不仅仅要在新教材上下功夫,也不能忽视了在授课过程中爱国主义教材的选取。
5 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尤其是现代的教育越来越需要气氛活跃、充满生气、充满创造性和娱乐性的教育方式,而对一个中学类学校学生的塑造,也需要“德、智、美、体、劳”全面的发展,音乐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对中学类学校音乐教育课程的重视,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以,作为中学类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音乐教育课程,必不可少。
参考文献
[1] 张娜.中小学在职音乐教师培训课程设计探索[J].新课程研究,2009(157):17
[2] 毛立园.中小学音乐教师课程评价方式探索[J].成功(教育),2010(11):54.
[3] 潘璐璐.中学音乐教学设计理论探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4):118.
[4] 沈晓妮.中小学音乐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33):194.
[5] 黄光明.新课程是时候对中学音乐教育教学的探讨[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2):20-21.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国家标准》要求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要尽量把音乐教学过程设计成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音乐活动,包括音乐鉴赏活动、音乐表现活动、音乐创作活动等,同时将有关的音乐基本理论知识内容融进音乐活动之中。因此,中小学音乐教育需要的是宽专业、厚基础、一专多能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音乐教师。
长期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重点放在对学生声乐、钢琴的技能技巧训练上,而作为音乐教师教育应有的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课外辅导能力的培养严重弱化。因此,导致在学生学习心理上存在着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非专业课程的现象,在实际运用能力、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能力上都较为薄弱。一个现实的问题是,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应聘中往往败于普通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与演奏演唱能力却不被用人单位看好,甚至学生毕业后由于执教能力差强人意而无法胜任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工作压力。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折射出高校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缺憾:单方面追求专业技能而忽略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重视专业技能学习,忽视教学基本技能的形成;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的认知空白等。
笔者曾就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状况做过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0.41%的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缺乏清晰的认识,有17.77%的学生根本不清楚,只有23.97%的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方向。而且被调查的三个年级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对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音乐教育专业观念的教育和教学技能培养十分必要。
如何提高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内容。
一、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为了突出音乐教育专业的师范性特色,研究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更好地强化学生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需要创新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课堂教学技能培养模式。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必须建立在正确的专业思想和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实践效果。在加强音乐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理念、音乐教育专业思想等内容逐渐渗透入课堂教学之中,强化学生的教师教育意识,从而促使其转变观念,将教师教学技能的学习作为专业学习内容之一而加以重视。
其次,将微格教学模式引入音乐教学法课程教学体系,以音乐微格教学为基本手段,探索适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新途径,从根本上扭转音乐教育“表演专业化”的倾向。针对“音乐教学法”课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教师素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音乐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方法技能,形成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学目标,开展多途径的专业实践活动。
第三,在专业技能教学中加强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学法等内容的教学指导分量,逐步使音乐教师教育与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相衔接。
第四,音乐教育专业课程结构要充分体现师范性。构建音乐教育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调整课程结构,逐步突出师范性专业特色、实践性强的课程设置。在加强教育理论课程教学的同时,增设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书法、语言训练等课程,或者增加课时,从而保证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落实。
二、建立“理论学习——技能训练——教育教学实习”三位一体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学生角色向准教师角色的转化,需要构建一个实践平台。
一是构建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的特色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中保持并加强与师范性相关的课程教学内容。如增强声乐、键盘课程教学法分量,充分利用微格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歌唱、演奏教学能力的训练;教育心理学、音乐教育学概论、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合唱与指挥、即兴伴奏、音乐微格教学实训等课程,强调课程内容间的融合、贯通,逐渐形成一套符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要求、科学合理的音乐教育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是鉴于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见习、实习难以落实的现状,在坚持走出去的同时,进一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将中小学教学一线的优秀音乐教师请进大学课堂,通过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学生作报告、实际授课并进行音乐教学指导,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学习音乐课如何教学,加深对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三是利用音乐微格教学模式,对毕业班学生进行教学技能专项训练,满足学生毕业教学实习和将来教学工作的需要。同时,音乐微格教室还能满足学生专业课的实践表演等需要。在音乐教学法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按照音乐教育专业“一专多能”人才培养方向,实行音乐教学法分级教学标准,对学生进行包括音乐教学设计技能、语言技能、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演示技能、提问技能、变化技能、结束技能等基本教学技能训练。
四是认真做好毕业生的教学实习工作。毕业实习是培养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点环节,根据现实状况可以采用分散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灵活解决毕业生实习学校问题。学生需要完成的实习任务包括:(1)音乐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2)教学实习;(3)教学实习报告与总结。
三、尝试专业教学与教学法结合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也应该成为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导向。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以基础教育阶段国家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尺度,创新专业课堂教学模式十分必要。通过变革专业课教学,使学生既能懂得如何唱、奏,又能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把学过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同时锻炼提高学生的“教学”能力。
一是在键盘演奏、声乐演唱教学中强化音乐教学技能成分。乐器演奏、歌唱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线,音乐教师必须掌握娴熟、自然流畅、富有音乐表现力的演奏演唱技能,并能够在教学中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征,选择适当的范奏和歌唱进行教学。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公开课教学活动。实施公开课教学活动旨在解决教学和教学思想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意在给每位教师和同学提供互相学习、不断思考、学术争鸣的机会,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正确的结合,达到教学相长,相互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氛围的目的。通过公开课教学展示给学生不同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的教学课例,便于学生模仿学习,扩大学生专业学习范围。
三是充分利用好电子琴这一具有特色的教学工具,在器乐技能提高的同时,可以将教学内容扩展到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关的领域。教学内容可以包括:(1)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放在重要的位置,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2)基本应用教学技能:电子琴演奏、歌曲伴奏、电子琴合奏、和弦编配等。(3)音乐创作:利用电子琴独有的多音色、多节奏、多伴奏等功能,进行音乐创作和乐器编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音乐创造能力。(4)合奏: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是难得有参加乐队的经历,电子琴的合奏就会使学生对乐队有直接的感受和认识,并从中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互相谦让、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以及团结协作的精神。(5)电子音乐应用技术:了解、熟悉音序功能、录音功能、MIDI制作等功能运用,除加强课堂教学外,更有利于课外开展的文艺活动,以及培养电子琴所涉及到庞大的商业音乐产业的人才。
四、开展教育实践教学与艺术实践活动相结合
为了增强学生的教学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将课堂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在教学中,相应加大艺术实践环节的比重,重视培养学生将理论学习能力转化为实践教学能力。
一是加强教学实践,实现理论联系实际、专业能力转化为应用能力以及学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为提高教学能力提供平台,使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实践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在就业中提高竞争实力拓展途径。如课堂教学实习、课外活动实习和社会普及音乐教育实习。
二是注重对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搞好理论课、专业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教学,将一部分可以分割的知识点、教学点纳入第二课堂。充分利用艺术教学实践场所和设施,认真做好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各类演出,如院际、年级、班级的专业交流汇报,音乐知识竞赛、晚会、歌咏比赛、主持人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音乐创编与演出活动,为提高学生专业理论学习兴趣,很好地开拓音乐教育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实践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