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国外贸易风险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国外贸易风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国外贸易风险

第1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外汇风险;三要素;国际贸易;影响因素职称网

职称网

一、 引言

作为经济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企业,在其对外经济活动,特别是国际贸易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在国际范围内收付大量外汇,如应收帐款、应付帐款、货币资本的借入或贷出等,这就可能造成企业拥有大量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者是债务,而这些涉及外币的资产、债权和债务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周期或者是在贸易活动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或兑换,以便结清债权债务并考核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最终利润和成果。也就是说,本币是衡量企业对外经济活动效果的共同指标,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所发生的外币收付,均须在一定的时期或国际贸易周期结束后与本币进行折算,以便结清相关的债权债务,并衡量其国际贸易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其外汇风险类型也主要涉及的是交易风险,这是对企业国际贸易活动影响最大的外汇风险类型,所以,本文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分析正是围绕交易风险进行。

企业国际贸易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与汇率紧密相关。可以说,只要存在汇率波动,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管选择何种外币币种进行结算,都无法从根本上避免外汇风险。自从浮动汇率制度实施后,人民币弹性明显增强,汇率波动幅度显著加大,变动频率也明显加快,而且,由人民币与世界各主要货币的汇率走势可以看出,没有哪一种外汇汇率不存在波动。因此,外汇风险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同时,随着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的不断复苏,世界各国之间针对汇率的博弈也越来越频繁,各国贸易争端和摩擦也接连上演,导致外汇汇率的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汇率的走势和预测也更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格局,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不可避免地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外汇风险,如果不进一步加强外汇风险管理观念和增强外汇风险管理技能,企业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必将遭受巨大的汇率损失。因此,在汇率市场化环境和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幻的过程中,加强对外汇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对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十分重要,而分析和认清企业国际贸易所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控制的前提,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 外汇风险的三要素

根据外汇风险的定义,需要从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理解:第一,外汇风险是由于经济主体持有的以外币表示的资产、债权或债务,发生了不同货币之间的折算或兑换而产生的。如果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都是以本币表示的,不涉及汇率,也就不会因汇率变动而带来外汇风险。第二,外汇风险是由于不同的时间点,汇率不同而导致经济主体持有的资产、债权或债务折算或兑换成本币后的价值发生变化。如果折算和兑换是在同一时间,或汇率不发生变动,那么就不涉及汇率变动,也不会产生外汇风险。第三,外汇风险是因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而给经济主体带来经济损失的可能性。汇率变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外汇风险是否发生是不确定的,风险发生的时间是不确定的,风险程度是不确定的,发生后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导致的经济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即有损失的可能也有收益的可能,并非必然。

根据这种理解,外汇风险常常被认为由三个要素构成:本币、外币和时间。本币是衡量一个企业经济效果的价值尺度,外币是衡量一个企业国际贸易商品价值的经济指标。本币和外币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要素,两者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价值风险,没有外币和本币的兑换关系,也就没有外汇风险的存在。有了本币和外币之间的折算和兑换关系还不一定构成外汇风险,外汇风险的存在还必须有时间差异。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直接要素,构成了外汇风险中的时间风险。在确定的时间内,本币和外币存在折算比率,这种折算比例可能发生变化,从而产生外汇风险。时间的长短对外汇风险的大小有直接的影响:时间越长,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大,外汇风险就较大;反之,时间越短,汇率波动的可能性和幅度就越小,外汇风险相对就较小。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把本币、外币和时间作为外汇风险的三个构成要素并不完全恰当,或者说这三个要素并不完全相互独立,而是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并不能直观地反映出外汇风险的构成实质。其实,从直观地角度,可以将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分为: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头寸指的是外汇暴露头寸,是没有经过风险对冲的头寸,也称为敞口头寸;时间指的是外汇暴露时间,是头寸暴露的时期;汇率波动指的是本币和外币的折算比例有一定的变动。

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构成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缺少任何一个要素,外汇风险也就不存在。外汇暴露头寸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基础,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面对的外汇风险,即不直接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权决定,而不由其拥有的以外币表示的债务决定,而是由债权债务相互对冲后的敞口头寸决定,如果经济主体的债权债务完全对冲,不存在敞口头寸,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暴露头寸正相关:外汇暴露头寸越大,相同时间、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外汇暴露时间是外汇风险存在的前提,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拥有的外汇暴露头寸,如果没有暴露时间,如对外贸易过程实行一手交钱,一手交物,不存在外汇暴露时间,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外汇风险暴露时间也显正相关:时间越长,则在此期间汇率波动的可能性越大,相同头寸、汇率相同波动率下的外汇风险也可能越大。汇率波动是外汇风险存在的核心和关键,经济主体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如果汇率是没有变化的,如处于固定汇率制度的环境下,不存在汇率波动,也就不存在外汇风险。显然,外汇风险与汇率波动也显正相关关系:汇率波动率越大,相同头寸、相同时间下的外汇风险也越大。

外汇风险的存在由头寸、时间和汇率波动这三要素决定,外汇风险的表现形式也是由这三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外汇风险的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可由图1表示。风险暴露时间决定了外汇风险的基点,而外汇风险的大小由风险暴露头寸和汇率波动决定,同时,汇率波动又决定了外汇风险的方向:是亏损还是收益。在图1中,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左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亏损;如果汇率表现为波动朝右边,则外汇风险的外在表现为获益。

三、 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

企业在国际贸易过程中面对的外汇风险主要是交易风险,同样,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也是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与这三个要素息息相关。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是由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说,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内容和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汇率波动主要是由国与国之间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等经济、政治、文化因素影响,同时还要受国际性危机的影响,总之,汇率波动不仅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也是国与国之间博弈的结果。因此,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是复杂、多方面的,也是不受企业影响的,但却对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因素也着重从分析汇率波动的影响因素。 1. 经济增长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深层次因素。经济增长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不同的经济增长率,对物价、利率、利润率等经济变量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而导致国家的生产、消费、投资等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从而影响到本币的需求,促进本币汇率发生变化。同时,经济增长率差异,也对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的提升产生差异,经济增长率国家,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提升也要快些,随着其经济实力的增强,该国货币的国际地位也得到提升,其货币币值也趋于坚挺。因此,经济增长率的差异通过对国内经济运行状况产生差异而影响到贸易和资本流动,从而影响到国际收支,进而影响外汇供求变化,最终对汇率的长期走势产生影响。2. 利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短期因素。利率差异在一定条件下对汇率波动的短期影响很大。一方面,利率差异对资金特别是短期资金流动的影响十分明显:在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利率较高的国家,对国外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高,国外金融资产内流,汇率趋升;反之,则汇率趋降。另一方面,利率差异还通过贸易项目影响汇率:利率高的国家,不仅其国内居民消费的机会成本高,而且资金利用成本也高,导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下降,这样,国内有效需求总水平下降,促使出口增加,进口缩减,从而增加该国的外汇供给,减少外汇需求,使其货币汇率升值。但是利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短期的,一国如果仅靠高利率来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就容易引起本国货币汇率高估,从而被市场投机者所利用,造成严重的本国货币贬值风潮,所以,仅靠高利率维持本国货币汇率坚挺的效果是有限的。

3. 通货膨胀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长期因素。通货膨胀率差异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长期多方面的。一方面,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通货膨胀率差异会使各国黄金价格变动程度不一,使各国纸币所代表的实际价值的变动也不相同,从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一方面,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货膨胀率差异也使各国的物价变动程度不一,各国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变动也不相同,打破了国际市场上原有的供求平衡关系,使各国的进出口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对本币和外币需求的变动,进而造成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发生变动,产生汇率波动。另外,通货膨胀率差异还通过货币价值的变动影响到实际利率的变动,从而通过利率的变动来影响汇率波动。

4. 国际收支差额是影响汇率波动的直接因素。汇率波动是各国国际收支差额最直接的表现。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顺差,就会引起国外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增加及国外货币供应的增加,从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上升。反之,当一国的国际收支出现巨额逆差,就会引起国内对外币的需求增加及本国货币供应的增加,进而造成该国货币汇率的下跌。

5. 外汇储备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间接因素。外汇储备差异并不直接影响汇率波动,而是对汇率波动间接产生影响。外汇储备是一国拥有的对外清偿能力,也是其对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标志。外汇储备高的国家,潜在的外汇供给能力也很高,市场对该国货币的信心也相应会增加,该国货币也会坚挺。而且,该国对外汇市场的干预能力也很强。同时,该国政府也能通过外汇平准基金,大规模地投放外汇,迅速改变外汇供求关系,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这就是说,外汇储备差异通过对外清偿能力,外汇市场干预能力和维持汇率稳定能力的差异影响到市场信心,从而改变资金流动,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6. 法律文化差异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特别是在国际贸易法律法规方面的差异、企业和社会信用的差异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国际贸易合同的遵守,国际信用欺诈等差异,从而影响到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未制定反信用证欺诈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些发展中国家也从保护本国利益的角度出发,在贸易方合理全法的追收货款过程中,由于文化、法律方面的差异,主观或客观地实行法律歧视或无理拖延等保护主义政策,助长了信用欺诈者的气焰,这无疑会改变市场对其贸易的信心,从而影响到该国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进而影响到汇率波动。

7. 政府干预是影响汇率波动的政治因素。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也是影响汇率波动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由于汇率波动对一国国际收支、国际贸易、资本流动等有着非常明显的影响,而这又势必波及到国内的生产、投资、价格等,所以各国政府对外汇市场进行或明或暗的干预,从而影响汇率变动。政府主要是通过汇率政策、贸易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汇率进行直接可间接的干预,这种干预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有的是短期的,有的是长期的。

8. 突发事件是影响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因素。突发事件主要包括全球性金融危机、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大地震、骚乱等全球性或地区局部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这些突发事件有来自政治层面的,有来自经济层面的,也有来自社会层面的;有可能是全球性的,也有可能是地区性的。不同性质的突发事件对汇率波动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如政局动荡必然引起本币贬值,引起汇率波动;如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争端会导致各国政府应用国家强制力,通过行政手段对涉外经济进行干预,从而给国际贸易及对外投资等活动造成很大不确定性,进而影响汇率波动。

除了以上因素,影响汇率波动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市场投机因素、心理预期因素、企业信用因素等,这些因素或直接、或间接、或长期、或短期对汇率波动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当然,所有这些因素并不都是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有的还通过影响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如全球金融危机等突发事件不仅通过影响汇率波动来影响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还通过影响企业国际贸易订单的签订、执行,特别是使企业国际贸易订单款项无法按预订计划进行回收,从而影响到企业国际贸易的外汇暴露头寸和外汇暴露时间,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因此,企业在规避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时,需要科学全面的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具体影响,从而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

四、 结束语

汇率波动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存在于企业的国际贸易活动中,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然无法避免外汇风险。因此,企业的国际贸易必须直面外汇风险,必须要科学全面地分析影响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策略。本文正是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在对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外汇风险的三要素:外汇暴露头寸、外汇暴露时间和汇率波动。并用图表的形式展示了这三要素与外汇风险表现形式的关系。接下来,针对这三要素,从经济增长率、利率、通货膨胀率、国际收支差额、外汇储备、法律文化、政府干预、突发事件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这些因素对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影响。希望能帮助企业认清影响其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的所有因素,从而能采取科学的防范外汇风险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周海.国有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外汇风险管理. 中国金融,2010,(18):80-81.

2. 张云,刘骏民.人民币国际化的历史趋势与风险应对探析.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3):65-70.

3. 郭树华,王旭,吴松谚.人民币“汇改”、汇率风险与利率关系实证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10,(3):182-186.

第2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外汇风险;国际贸易;防范

我国汇率机制改革始于自2005年,发展至今已整整10年了,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汇率是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的重要指标,人民币汇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国际贸易平台的运行环境,对外贸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1]。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我国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压,加之我国汇率弹性不断增强,使得外贸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也随之加剧。就简单的理论而言,人民币汇率上升1个点,就相当于我国出口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成本提升了1个点,必然会削弱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于国外来说,价格上涨了,对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就会相应减少,出口规模受到严重影响,无疑给外贸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构成巨大的威胁。面对当今国际贸易的整体环境,为保证外贸企业在国际贸易平台中不断的发展,就需要对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进行分析与预测,以便依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1.外汇风险的概念及其种类

1.1何为外汇风险

所谓外汇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因汇率的变化使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面临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由于外贸企业主要从事进出口业务,业务核算过程中涉及不同货币的相互兑换,汇率波动自然就成为外贸企业必须面临的风险因素,汇率的波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为一国的经济实力、国际收支、通货膨胀以及整体政治、经济的发展环境,这些因素有些会使企业遭受外汇损失,有的也会使企业获得外汇收益。但由于我国尚处于发展中国家阵营,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加上国际贸易中,当前以美元为流通货币,人民币汇率波动不断加剧,外汇风险不断增大,成为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首要风险。因此,外贸企业预防和化解外汇风险尤显重要,企业只有积极采取防范措施,才能保障自身长期稳定的发展。

1.2外汇风险的种类

外汇风险种类较多,基本上可概括为5大类:交易风险、折算风险、经济风险、外汇买卖风险及外汇储备风险。下面就这5种风险进行简要阐述:

1.2.1交易风险

交易风险就是企业在交易结算过程中,由于外币和本币的比值发生变化而引起的亏损风险,换句话说,企业在进行外贸交易时,普遍都是以外币计价成交的,交易过程中,由于外汇汇率的改变使得实际获得的本币现金流量减少或实际支付的本币现金增多而产生的亏损。该风险主要产生于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具体账目表现为以外币计价的未结算的应收或应付款项、预收或预付、期货交易、远期承兑汇票、国际投资及国际借贷等。

众所周知,时间是外汇风险的构成要素之一,国际贸易过程中,无论采取即期支付还是延期支付方式,都会经历一段时期,而此期间汇率是不断变化的,从而给贸易商带来了结算风险[2]。举例说明,一家贸易公司出口价值10万美金的商品,合同签订时汇率为1美金=7.3元人民币,出口方按照合同价格就可以收到73万元的人民币,由于货款要1个月后才能收到,倘若收款日汇率为1美金=7.2元,那么出口方收到的10万美金就只能兑换成72万元人民币,无形中就损失了1万元人民币。

1.2.2折算风险

我国会计法规规定,我国企业需采取本币就企业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及财务内容进行核算。折算风险是指外贸企业就外币债权、债务进行会计报表处理时,在折算成本币计价过程中所面临的风险。在折算过程中,由于不同时期资产、负债的评估情况各异,导致损益不同,加之汇率变化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就会产生一定的评估风险。譬如,我公司作为一家外贸企业,于2014年12月初购进一台设备,价值为10万美金(含税费),此时1美金=7.2元,我公司应付账款72万元人民币,2014年12月底财务报表出具时,此时汇率为1美金=7.3元,资产价值在报表中反映为73万,比购入时价值多出1万。这就是折算时汇率与购入时汇率不同所造成的评估过大风险。

1.2.3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汇率的不可预料性使得企业未来收益可能发生变化的风险。经济风险只是对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的预期评估,是外贸企业进行整体市场规划的一个过程,也是企业预测能力的体现,预测结果准确与否都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销售、市场开发及筹资等战略性决策的展开。

1.2.4外汇买卖风险

外汇买卖风险是在外汇买进和卖出过程中产生的,该风险表现为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行为,通过汇率波动赚取差价利益。该风险为从事外汇买卖交易企业的最主要风险。

1.2.5外汇储备风险

为弥补应付外币收支需要,外贸企业都会储备一定的外汇,在外汇储备持有期间,如果储备货币的汇率发生变动,引起外汇储备价值发生损失,就会形成外汇储备风险。为有效规避这一风险,外贸企业应当适时依据汇率变动和支付需求,随时调整结构,将企业损失降至最低。

第3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国际经济贸易;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进入新时期后,国际贸易已经融入一体化浪潮中。与此同时,各国也面对了更剧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企业,如果要在剧烈竞争中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位置,那么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防控外贸风险,在此基础上确保国际贸易的实效性。在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风险中,外汇风险构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贸风险,这样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从而推进外贸的持久和稳定进步。妥善防范外汇风险,有利于提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杜绝外汇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根源

从现状来看,我国在外汇市场这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在本质上,市场机制只能支持本币与外币的互相转换,而并没有上升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汇市场。在欠缺完善机制的状况下,外汇市场就很难杜绝多样的外汇风险,同时也无法保障参与其中的企业安全。具体而言,外汇风险来源于如下层面:

首先是兑换货币。受到一体化影响,全球都表现出频繁的交易状态。在各个地区间,进行外贸的前提都是需要兑换货币。这是由于各国具有差异性的会计制度和货币类型,因而只有通过兑换才能顺利交易并且实现结算。在国际市场的正常交易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如果可以凭借同种货币来完成交易,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杜绝外汇风险。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经过货币兑换之后,外汇风险就表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

其次是结算类型的多元化。当前国际形势下,外贸经济正表现出频繁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结算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为了适应形势,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选择多样的结算种类,例如汇兑或者赊销等。然而如果选择了这些类型的结算,那么将会人为延长结算用时。同时,各时期的外汇汇率都处在不停的波动中,与之相应的本币和外币也都在不停的变动,这种情况导致了更高的外汇风险。处于发展中的国内企业仍欠缺外贸经验,因而导致较低的结算管理水准,在交易中隐藏了较高的汇率风险。

第三是波动的汇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首先就要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外汇汇率。这是由于,外汇汇率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今的市场波动状态。假设汇率是恒定的,那么参与外贸过程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摆脱风险困扰。但是,汇率时刻都在波动和变化,因而富有多变的特征。在汇率改变时,货币兑换也会因而受到影响,企业在这个时候将会面对较高风险。

二、外汇风险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干扰

外汇风险会造成兑换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流程都会消耗较长时间,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双方交易和制定款额等各个步骤。在贸易进程中,各阶段的汇率都处在波动中。对于买方而言,应当根据这个时期的汇率来付款,这时就很难避免兑换货币的损失。如果汇率增大,那么买方付出的款额成本也会相应增多,买方因而就会承受损失;如果汇率下降,卖方就会由此遭受损失。依照国际贸易准则,提前结汇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现状也导致了资金不能及时结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汇风险可能会降低企业整体的业务量。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不断下降的对外贸易总量很可能根源于外汇风险。在汇率波动时,业务量也会随之波动。从出口的角度来看,如果本国汇率升高并且产品价格提升,那么外贸企业通常就会承受下降的销量损失,这是由于国际市场中此类产品的整体需求正在缩小。与之相应,进口企业如果遭受了价格上涨和本币贬值的影响,则会被迫付出更高的贸易对价。由此可知,业务量与汇率的浮动是不可分割的。

外汇风险还会带来账面损失。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就在于账面管理,会计账簿因此构成了外贸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账面体现为外汇或者本币的形式;在编制报表时,企业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种类型的货币,然后表述为本国货币的方式。只有明确了会计账目,企业才可以顺利进入后期贸易中。受到汇率影响,不断变化的账目很容易导致账面损失。这种状况下,企业亟待全面防控各种类型的汇率风险,确保自身不会遭受强烈的汇率风险干扰。

三、防范风险的具体途径

国内企业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来改变国际经贸的外部环境,但却可以选择适当的措施来防控风险。对于外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首先调整自身,在此基础上确保适应能力达到最佳。对于汇率而言,企业有必要加强关注,随时预测不同阶段的外贸汇率波动和变化。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为了防控外汇风险,就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完成交易。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于产品价格予以适时的调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防控过大的风险冲击。详细而言,在国际经贸中防控外汇风险可以选择如下的措施:

1.完善结算方式

企业在完成结算过程中,应当选择最符合自身的一种结算方式,这是因为结算方式与外贸风险具有紧密的联系。为减少整体的外汇风险,企业有必要适当提早或者推迟完成结算的时间。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贸企业需要追踪查看本币汇率的浮动情况。依照汇率变化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式用来完成结算。对于外汇的汇价而言,外贸企业也应当予以精确的估算,在估算和预测的基础上才能适当调整收取的外汇费用,调整支付外汇的时间。通过全方位的结算方式调整,就能在本质上减轻外汇风险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例如在某次业务中,企业发现短期的计价货币汇率正在不断升高。为了应对现状,企业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内延长交付货币的结算时间,通过合法方式来延长收汇的期限。这样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也防控了汇率升高的风险损失。

2.适当进行融资

在外贸交往中,融资的过程应当是不可缺少的。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双方通常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解决目前面对的资金困境,顺利完成资金周转。对于融资环节中的风险防控,企业如果能提前获得融资款额然后用于结算汇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这部分款额。通过这种改进,企业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汇风险,还能保护自身利润。某些小规模的外贸企业通常运用出口押汇的信用证方式,对此还可以借助保理业务的措施来缓和融资压力。

3.谨慎选择结算的货币

企业应当明确的是:货币结算很容易导致风险或者埋下贸易中的隐患。因此,外贸企业都需要谨慎选择费用结算的货币,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选择本国货币用于款额的结算。企业如果选择了本国货币,就能避开外汇风险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法选择本国货币用于结算,这时就应当优先选用国际认可的通用货币种类,例如美元和欧元等货币,选用普遍性较强的货币有助于防控风险。

四、结论

在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构成了不可缺乏的经济成分。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机制,有利于保障综合实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来,外汇风险在较大程度上干扰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减损了外贸企业应得的利益。作为参与国际经贸的对外企业,有必要对于外汇风险给予更多的重视,探寻最适合自身的风险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贸风险过程中,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的外贸目标,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机制。企业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贸管理水准,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绝风险威胁,从而服务于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月,谢源虎.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05-106.

[2]王怀军.国际经济贸易中潜藏的外汇风险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67-69.

[3]周咏絮.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国际经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4(17):14-15.

[5]杨澜,张忠慧.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6(Z1):62-63.

第4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一、国际贸易风险管理问题

1.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对贸易风险的识别、防范和控制是企业在国际贸易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对其经营规模的拓展,贸易量的提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我国很多外贸企业对于多外贸易的风险管理意识淡薄,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盲目的扩展国外贸易市场和资源,抬高贸易成交量,忽视了对国际贸易风险的防范,导致其难以维持稳定可持续的发展。2.没有完善的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机制。要保证国贸易管理的有效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贸易风险管理机制,但是从我国众多对外贸易企业的调查分析来看,大部分对外贸易企业没有健全的贸易风险防范机制,即使部分企业建立了相关的防范组织,但是组织形式相当落后,难以与瞬息万变的国际贸易市场保持高度的协调性。其次,很多企业将贸易风险的管理依托于外销人员的监控,这就对外销人员的整体素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外销人员没有及时识别贸易风险,则外贸企业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损失。3.风险管理手段落后。我国外贸企业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企业风险管理手段相比较为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信用管理手段缺乏有效性,企业对客户资信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经常会出现客户利用假票据的现象。第二,企业对风险情报的收集手段较为落后,对市场上的经济、政治情况等没有充分的了解,对客户的经营、注册、业务实施等没有深入调查,导致贸易风险发生,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国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改进策略

1.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提高国际贸易风险管理效率的基本要求是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及时的识别风险的类型和风险发生的原因。第一,要完善商业情报网络,外贸企业要与行业之间的相关企业保持长久的合作关系,联合收集商业情报,及时的获取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信息,做贸易风险的防范。第二,要积极的拓展风险的调查渠道,例如,通过境内银行、驻外领事馆等获取重要贸易风险信息。第三,建立贸易风险的语境机制,将一系列的贸易指标用来预测企业对外贸易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且对银行、投资者等经济活动的主体的风险偏好进行分析,设定风险警戒线,做出适应性的决策。第四,对外贸易企业要定期的组织开展贸易风险防范的培训,切实提高外销人员的贸易风险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风险预控意识。2.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首先,外贸企业在对外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经营产品的类型越来越多,所以经营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加强企业对外经营的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抵挡各种风险的侵入。所以对外贸易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对各个项目流程、以及参与项目部门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及时识别,明确各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具体职责,监督其按照既定的制度展开各项工作任务。其次,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对外贸易企业要监控对外经营中的各种风险因素、风险事件、风险损失等,防止风险事态的扩大,减少国际贸易风险造成的损失。最后,要完善风险快速反应机制,如果企业对于一些突发性的风险没有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就会面对风险的时候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建立外贸风险快速反应机制的组织领导机构,预备数套风险处置预案和计划,对领导机构中的人员进行分级、分工,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3.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风险转移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际贸易货物的运输时间较长,在运输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风险隐患,企业可以通过购买货物运输保险,将部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身上,防止因运输风险造成的较大损失。第二,可以购买国际保理业务,该业务主要是为买方客户提供付款的条件,这样外贸企业更为容易获得国外订单,加大产品的出口,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国外客户因拒绝付款而造成的财务危机。第三,银行保函,外贸企业可以要求进口方向银行申请延期付款保函,如果进口方不能及时的支付款项,可以由银行代付,降低贸易风险。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何规避国际贸易风险,提高际贸易风险管理的技术手段,是企业对外发展的关键,对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企业不能及时的识别潜在的贸易风险,控制贸易风险对自身发展到来的影响,不仅会对自身的经济效益造成较大的损失,甚至会带动国内、国际整个贸易市场动荡,所以外贸企业要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保证风险信息收集的有效性,完善管理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创新风险应对手段,及时转移风险,增强企业对抗各类风险的侵袭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大江.面向双重风险的我国企业国际贸易外汇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0.

[2]邹博威,郎丽华.基于风险管理视角的国际贸易物流创新分析[J].物流技术,2012,31(21):115-117.

第5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国际贸易;中小企业;机遇;挑战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03-03

1 前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异常活跃的市场主体之一,它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经营方式灵活,在促进我国经济增长、解决社会就业问题、增加出口等方面均具有着既独特又关键的作用;同时,在改革开放程度的深化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国必然会有数量巨大、规模不等、行业各异的中小企业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并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生力军。虽然在国际贸易中中小企业的知名度、资源支配能力以及核心竞争力等要弱于大型企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小企业必然能够在国际贸易舞台之上大放异彩。在人们的印象中,大型跨国企业才是国际贸易的主角,而整体实力要弱于大型跨国企业若干等级的中小企业不具备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与大型跨国企业一较高下的资格,但是基于网络通信技术的电子商务获得了迅猛发展,消费个性化的趋势也是越加明显,小批量、多种类的生产方式日渐流行,在以上这三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中小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当中,不仅增强了自己的经济实力,而且也实现了经济增长、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增加了出口额。这些经验证明了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当中的强大生命力和独特的竞争优势。为了促进中小企业自身发展、大力培植外贸型中小企业,需要分析和探讨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相关见解。

2 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必要性分析

(1)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加宽广和丰富的市场空间与市场资源。

在没有进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前,国内市场的对外开放只能算是一种有限度的开放,国际市场竞争的残酷性显然没有波及到国内的中小型企业。但是进入WTO之后,我国的国内市场便成为了一个真正开放的国际市场之一,不但有不少的大型跨国公司关注并开始进驻中国市场,数量众多的国外中小企业也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这无疑加剧了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更是增大了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压力。然而国内的中小企业也可以借助这个机会“走出去”,获得比中国市场更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能够利用全球范围的资源来组织生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时代,中小企业想要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需要培育自己的产业技术体系,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对于技术创新而言,资金扶持非常关键,所以需要采取各种综合措施来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资金扶持力度。

(2)能够为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的完善提供借鉴。

世界市场中的竞争是异常激烈的,有时甚至是残酷的。参与国际贸易时,国内的中小企业必然要面对高强度的市场竞争压力,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中小企业必须要对自己进行一系列的强化和改善,采用更加科学的管理模式,建立更加合理的企业治理结构,最终通过这些措施不断提升中小企业的世界竞争力,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参与世界贸易给我国的中小企业带来的转变是异常显著的,例如,非常多的中小企业依靠承接加工任务逐渐站稳脚跟,但是这种过于重视培养加工能力而忽视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的经营模式几乎让所有的中小企业均处在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导致我国不少中小企业进入了“干最多的活,挣最少的钱”的窘境。尤其是产品同质化趋势日趋严重的今天,我国的中小企业再采用以上经营模式绝非长久之计。实践证明,通过参与到国际贸易中,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眼界会更加开阔,会有更强的动力和充分的能力摆脱处在产品价值链低端的不利局面。在新的历史形势下,企业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和服务能力,显然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快地获得国外客户的青睐。参与国际贸易活动让中小企业能够在与国际企业进行对比的过程发现自己更多的不足,并通过合理的借鉴和学习来完善自己的管理模式和治理结构。

(3)能够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生产规模与更高的产品质量提供机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一段时间,但是仍然处于不断趋向于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它不能够为我国的中小企业提供规范的市场环境,也让我国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些陋习,例如,不重视产品质量、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等。但是欧美发达国家有着数百年的市场经济发展历史,其国内的中小企业在诸多方面超过国内的中小企业。通过参与国际贸易,我国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与这些国外企业和国外市场环境打交道的机会。国外厂商严格的质量要求会不断鞭策国内的中小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和管理制度,同时为了使产品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通常会依靠规模效应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因此,我国的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在取得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充分提高了它们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为中小企业获得更大的生产规模与更高的产品质量提供了机会。

(4)能够为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提供机会。

在国际贸易当中,我国的中小企业不可避免地要与国外的企业进行合作。这种跨国合作不仅有可能会为中小企业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更加会让中小企业深刻认识到贸易风险、贸易壁垒等国际贸易当中比较常见的问题。长时间的合作与交往让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产生重大的转变,例如,国外企业非常重视的效率观念、诚信观念、服务观念以及效益观念等,会让我国的中小企业逐渐成熟和稳重起来,同时也可以起到净化国内市场的作用。例如,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市场机制不完善以及众多不良思想的影响,使得不少中小企业均缺乏“诚信为本”的理念,虽然可能会获得短期的利益,但是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同时,质量观念不强也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没有可靠的质量,则我国的中小企业便根本不可能在国际市场当中生存下去。总体来看,参与到国际贸易当中去,对于转变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和思维方式而言非常重要。

3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机遇。

第一,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生产力水平的大幅度提升让我们进入了过剩经济时代,过剩的产能虽然为我们提供了异常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也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市场的竞争程度。激烈的竞争让统一领域当中的中小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市场空隙越来越小,利用传统方式进行市场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选择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以及营销创新等方式来开发新市场,优势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中小企业不仅需要面对国内同行的竞争,更加需要应对国外工行抢占市场,通过创新来提升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也成为中小企业面对国内外竞争的最佳选择之一。但是外贸经营权的开放无疑又给众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更多的商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越加明显,中国经济、中国市场和世界经济、世界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随着市场边界的日益模糊,中小企业除了继续巩固国内市场之外,也允许它们去开拓潜力更大的国际市场,获取更多更大的商机。从长远角度来看,企业融入到国际市场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为了获得更好的发展前景,非常有必要实现市场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当中去。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中小企业真正地争取到巨大的市场和无限的商机。

第二,能够更加直接地借鉴和学习国外同行的先进模式和经验。国内的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的过程中,与国外同行进行竞争和合作的机会均会大幅度提升。直接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让国内中小企业更加生动地感觉国外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方式、管理模式等,这些必然会给国内中小企业带来冲击,使其在竞争和合作中自觉地进行变革以便使其符合国际市场的要求。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不仅是经济贸易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和提升自身实力的过程。例如,在国际贸易过程中,中小企业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企业的先进技术、管理模式、企业战略、营销方式、市场拓展策略等。

第三,国际电子商务让企业获得新的获利模式。21世纪就是信息化时代,以因特网为代表的网络通信技术获得了飞快发展,利用网络进行商业贸易的活动已经普遍化,并形成了一种新颖的贸易模式,即电子商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模式也具有非常之高的普及度,相对于传统的贸易方式,国际电子商务模式显然省略了更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企业的额外开支。中小企业的规模通常比较小,生产和管理方式比较灵活,所生产的产品种类也比较多,但是通常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低端,绝大多数的利润被多个中间商获取,因此,不但在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交易成本,更是降低了交易效率。较长的贸易周期对于追求资金周转速度的中小企业而言显然并不合算。因此,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提升交易效率非常关键,国际电子商务模式显然能够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国际电子商务模式,中小企业能够获得与国外企业和国外客户进行直接交流的机会,由于没有省去中间环节,中小企业的产品获得了更大的价格优势,进而提升了企业产品的国外竞争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同时,国际电子商务模式也让国外贸易的过程更加直接和稳定,也能够获得更高的企业利润,这些对于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

第四,有利于与国外企业建设良好的长期贸易关系。我国在没有正式开放外贸经营权之前,中小企业如果想要进行国际贸易,则必须要和国内外的贸易公司合作并以其为中介,才能够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因此,国内的中小企业为了争取到进行国际贸易的机会,往往展开了恶性竞争,良好的市场竞争秩序被破坏,使许多国外企业捞到了大笔好处。但是这一现状随着外贸经营权的正式下放得到了解决。中小企业之间不再需要利用恶性竞争来获取进行国际贸易的机会,良好的贸易秩序也随之建立。外贸经营权的正式下放让我国的中小企业能够自主进行外贸活动,国内的外贸结构也随之合理化,在此背景下,不少的国内中小企业与众多的国外企业建立了友好的长期合作关系,这有利于我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当中站稳脚跟。

(2)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

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理念守旧,管理模式落后。管理理念守旧、管理模式落后是目前限制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和扩大经营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更是在参与国际贸易时的最大挑战之一。目前我国许多中小企业均是家族式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崇尚传统的个人集权与行政命令式的管理理念,既没有落实现代企业管理的相关制度和机制,也没有企业权力分配和监督的制衡,管理模式比较落后。这样的局面直接导致我国众多的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时没有一定的战略规划,更加没有深刻认识到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的激烈性和长期性,不仅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加需要企业大量的智力投入。例如,在开发国际市场的潜在客户以及对国际市场进行调研方面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富有策略性的营销方案(推广方案)等。管理理念守旧和管理模式落后直接形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被动应对的局面。

第二,未能深刻认识国际贸易的风险性,尤其是没有制定任何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方案。由于过分高估国外贸易伙伴或者国外客户的诚信水平,我国不少中小企业在与国外贸易伙伴或者国外客户签订合同之前没有对他们的合法性、诚信等级深入的调查,使不少国外诈骗分子乘虚而入,最终蒙受了本可以避免的损失。就其原因,主要就是我国的中小企业没有树立国际贸易风险意识。除此之外,我国中小企业未能深刻认识国际贸易风险性的典型表现之一是在参与国际贸易之前没有认真研究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国际贸易法律,或者是没有聘请该方面的专门人才,一旦出现贸易纠纷或者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的问题,缺乏必要的应对方案。

第三,我国中小企业外贸产品的附加值过低,并且产品结构缺乏变化性。导致我国中小企业国际贸易竞争力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外贸产品的附加值过低,并且产品结构缺乏变化性。过于单一的产品类型会使自己的国际市场限制在某个特定的区域,一旦出现竞争者便会疲于应付;过低的产品附加值会严重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最终使自己的产品沦为“鸡肋”。综合来看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于中低档服装以及纺织品等档次较低、附加值较低的产品类型上面。同时,这样的外贸产品结构也非常单一,在国际市场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今天,其产品竞争力日益受到人们的质疑。另外,限制我国中小企业发挥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便是在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方面显然落后于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这不仅让我国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核心竞争力,继续徘徊在价值链的最低端,而且更加不能够树立起自己的品牌,获得品牌效应。

第四,我国中小企业未能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提出及时的应对策略。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平衡性以及对信息获取的轻视都让我国的中小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时很难做出及时的正确的反应。这种反应的“延迟”不是导致我国的中小企业错失商机,就是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

4 结语

国内的中小企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贸易的竞争当中,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际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机制的日益完善,中小企业必然能够在国际贸易舞台之上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尹栾玉.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对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启示[J].高校理论战线,2008,(11):154-155.

第6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体系

一、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现状

(一)我国新兴产业贸易摩擦向制度与体制层面蔓延

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重大影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产业成为贸易摩擦中新的聚焦点,各国在均在争夺国际市场,其贸易争端问题愈演愈烈,已从单一范围的产品逐渐转向整个产业,且聚焦于制度和体制层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以保护知识产权、外资企业投资环境、汇率制度和政府补贴、国有企业体制等方面问题为由挑起贸易争端,限制我国新兴产业贸易的出口。

(二)我国新兴产业遭遇贸易壁垒的形式发展为各类新型贸易壁垒

随着新型贸易壁垒的出现,贸易壁垒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传统的贸易壁垒逐渐让位于新型贸易壁垒,更多的国家倾向于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壁垒,形式上从单一的产品发展为对某类产品设定系统的贸易壁垒。过高的准入门槛使得竞争力较弱的企业失去出口市场上的优势。这些企业如果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创新技术则会大大提高其投入成本,难以良性发展,因此面临较大的生存危机。

(三)我国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集中在新能源等产业

近年来以光伏为代表的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各类光伏企业既具备价格上的优势又占据较大国际市场,对欧美等国家的光伏企业产生了较大影响。新能源是全球第三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欧美等发达国家为赢得发展的先机,阻碍我国新兴产业价值链不断攀升的局面,继而对我国新兴产业设置贸易壁垒。

二、新兴产业贸易壁垒体系的构建原则

(一)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路

预警体系是预先告知某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告知相关人员做好防备的工作系统。预警是度量某种情况是否偏离预警线从而发出预警信号,包含了预防和控制两层含义。具体可以先探究影响贸易壁垒的各种原因,分析其产生与进口国宏观及微观各类经济指标的内在关系,评价和预测这些指标及其发展趋势,然后通过建立并完善新兴产业产品进出口预警体系,对国外政策法规、技术标准、相关行业发展动态等方面全面跟踪,并对国外贸易摩擦带来的风险及时准确预测,将预测结果提供给警示机构,同时帮助出口企业采取措施,有效避免和降低贸易风险。

(二)新兴产业贸易预警要有战略性规划,着眼于整个产业链

我国目前现有的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存在不少问题,预警机制服务内容重复建设,服务内容基本趋同,一般包含案例查询、法律法规资讯,信息不足。同时,预警系统的服务水平整体不高,信息渠道获取途径仅来源于国际贸易组织,预警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各个预警体系也不统一,缺乏资源共享。因此,新兴产业贸易预警系统的建立不能仅沿用一般的贸易预警系统,应当在借鉴当前贸易预警体系的基础上,战略性地进行设计,从整个行业层面来构建,并关注上下游产业间的关联和影响,以保证整个行业健康良好地发展。

三、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指标设计

根据贸易壁垒的形成原因,进口国的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经济因素均会影响其贸易政策。新兴产业贸易壁垒预警又不同于宏观经济或微观企业经营状况预警,其产生是因为进口国想保护本国产业,并带有政治经济因素,因此预警指标体系应设置经济、贸易、政治等宏观层面的指标。此外,贸易壁垒的出现也涉及产业链上各级产品,其影响范围从单类产品到整个行业,所以预警指标需要分不同层面、不同级别。

(二)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指标的筛选方法

首先,经专家咨询,确定初选指标,然后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可量化的数据指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筛选,定性指标用专家评分法(Delphi)筛选。

对于可以定量描述的宏观贸易指标的选择,可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例如,描述进口国与我国贸易状况的指标有某进口国的总进口额及增长率、总出口额及增长率、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的贸易依存度、进口国向我国的进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出口额及增长率、进口国与我国的贸易差额及增长率、进口国对我国的贸易依存度等。可将某段时间内我国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数据通过SPSS软件的主成分分析筛选出相互独立的几个指标。

对于不可定量分析的宏观政策指标,可用专家评分法来选择。如反映进口国贸易政策变化的指标,这里涉及产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评价,有国际政治气候、进口国基本贸易政策、进口国外交政策、进口国国内政治形势、对我国的贸易态度、进口国媒体对我国态度、进口国国内相关利益集团影响程度等。通过专家评分,对各指标所得分值的算术平均值大小排序后筛选出简化指标。

(三)新兴产业贸易壁垒指标体系框架

本着尽可能全面和具有针对性的原则,本文选取了以下4个方面在内的一级指标,并包括9个二级指标及若干个三级指标。其中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变化是其引发贸易争端的关键因素。这里不仅要关注产业现在的竞争能力,而且要考虑到其未来发展潜力,具体表现为国际市场占有率等指标。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四、新兴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运行和完善

(一)新兴产业贸易预警机制的主体

建立由政府、行业协会、检测机构、公共科研机构、专业咨询机构和企业共同合作的应对机制。由政府(商务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等)收集信息、预警信息和预警级别,提供人才、资金等,并承担起制度保障和维护的角色。行业协会作为企业和政府机构的桥梁,是政府决策与企业诉求的传递者,并负责贸易争端萌芽时的调解和协助作用。专业机构加强对重点外贸风险的预警和指导。企业则通过预警信息平台积极获取最新通报消息,主动规避贸易壁垒并抗击不合理的贸易限制措施。新兴贸易预警机制的有效运行需要各方的分工合作,良性互动。

(二)建立信息共享平台

贸易壁垒预警机制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开发出企业出口产品所需的各类数据信息库系统,动态跟进贸易壁垒预测信息,定期及时国外贸易壁垒的最新动态,实现资源共享,可设新闻简讯、专题研究、专家问答、数据平台、应对策略、贸易壁垒知识库等模块。在信息收集方面,既要了解不同出口国的各类贸易摩擦,将我国的主要进口国列为重要观测对象,又要将不同类型的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信息进行汇总,特别关注出口量较多、出口价格降幅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产品。

另外,预警系统应具有稳定性,分地方系统和中央级系统。地方级系统将收集的信息发送给中央级系统,中央级系统再将汇总的内容经过信息加工后统一,分析后提出合理建议,组织协调地级进行预警。

(三)加强新兴产业预警机制的应用和宣传,实施综合预警

在建立和完善预警机制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大力宣传该机制,使出口企业意识到该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并及时了解各类预警信息,以做好应对准备。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是综合统一的机制,在出口商品方面对出口量较大的新兴产品进行监控;在出口市场方面对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产品进行监控;在贸易壁垒方面,对知识产权、保障措施、反补贴、技术性标准等举措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蒋国瑞.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体系建立及应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9).

[2]孙敬水.我国TBT预警机制的架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03).

[3]高维新.直面贸易摩擦:我国贸易壁垒预警机制的构建与完善[J].商业研究,2010(07).

[4]蒋国瑞,臧国军.技术性贸易壁垒预警指标新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7(10).

[5]魏少婷.关于建立新兴产业贸易预警体系的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3(11).

第7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 新贸易保护 民营企业 出口贸易

一、新贸易保护对温州民营企业的影响

1、出口规模大幅下降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由于发达国家频繁地采取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各国都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为由,纷纷提高了对进口产品的各项要求和进口标准,使中国产品进入这些国家的难度增加,许多外商采取减少订货、减少库存的策略来维持自身的经营。这也就直接导致温州民营企业出口市场萎缩、生产订单锐减。其中温州的传统出口产品鞋类、服装、眼镜等商品尤为明显,据统计,温州大三传统出口产品鞋类、眼镜、打火机2009年1―9月份同比2008年分别减少0.76%、5.88%、7.32%。2009年是我国遭受贸易保护形式最为严峻的一年,温州外贸出口产品受挫也最为严重(见表1)。

中国外贸增长在2008年底开始出现剧烈下跌。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式,我国政府果断决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保增长”的宏观经济决策主导下,国家在对外贸易领域也提出了“保出口”的基本战略。因此,到2013年外贸出口量开始有所反弹。

2、增加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削弱了温州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在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下,各国出台的保护措施要求将环境、生态、健康等因素考虑到产品的生产、加工、储藏、运输、销售中,这就必然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新贸易保护主义还对产品的研发、生产、检验检测、产品认证、使用等环节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而温州出口的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产品附加值不高,温州大多数民营企业科技水平不高,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价格竞争策略上,经营管理比较落后,要想达到发达国家制定的标准,就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这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温州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数据见表2)。

3、产生了示范效应

随着我国中小企业产品出口贸易的增长,“中国制造”给进口国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现实情况是,一种产品遭遇贸易壁垒时会连累到其他相关产品甚至波及一个产业,或一个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限制时,会有很多其他国家乘机搭便车,这样的波及和仿效行为给中国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温州中小企业所遭受的贸易壁垒也呈上升趋势,这就是形形的贸易壁垒带来的连锁反应。温州传统出口行业服装纺织品和鞋革连连遭受重伤,如:2008年7月,秘鲁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面料的鞋进行反倾销调查;2008年12月,巴西决定对中国输往巴西鞋类开始反倾销调查;2008年以来,在欧洲的法国、英国、西班牙、瑞典等国家相继发生我国皮革产品使当地消费者过敏事件,涉及的我国出口产品主要为沙发和鞋;此外还有阿根廷、沙特阿拉伯等对中国的鞋类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同样,温州的眼镜产品也不能幸免。继土耳其、印度、阿根廷、巴西等国对华眼镜反倾销案后,2008年8月,爱尔兰又对中国的太阳眼镜产品发出预警;厄瓜多尔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限制部分产品进口,眼镜产品位列其中;遭受贸易壁垒的温州产品还包括服装、低压电器、汽摩配、电子产品等等。这使得温州中小企业在开拓国际市场时面临巨大的挑战。到2008年,对温州实施贸易壁垒的国家多达40个,甚至连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对温州实施贸易壁垒。

二、温州企业遭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1、产品附加值低,中小出口企业存在互相压价现象

温州民营企业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服装、眼镜、鞋革、打火机、汽摩配、低压电器等行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温州产品之所以受到全球客户的欢迎,最主要的原因是这些商品物美价廉。温州中小企业能够以低价打开世界市场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具有丰厚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成本低廉。温州出口企业的比较优势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低端产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而且该市场准入门槛低,造成很多企业重复性生产,导致产能过剩。因此一些出口企业以牺牲劳动者福利和环境资源为代价换来不真实的出口低价。而温州企业这种“薄利多销”抢占国际市场的方式,易给进口国造成低价倾销的形象。

2、外贸发展结构不合理,出口地区较为集中

外贸结构不合理,最直观地表现在出口和进口之间的产业不协调(见表3、表4)。这种现象将导致两个问题的出现:第一,温州出口商品数量激增,不断挤压其他国家的市场份额,加上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加重了进口国对温州商品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第二,由于温州的出口市场目前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盟、日本等国,一旦某进口国市场行情被看好,便会有众多企业涌向该市场,如果一个国家对温州出口产品进行贸易保护措施,另一个国家肯定会模仿。

3、中小企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

从温州中小企业的出口产品结构上看,主要是技术含量较低的服装、鞋革、眼镜等小商品。而且民营企业经营的目标大都是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我们的民营企业很多时候只顾眼前利益制定经营目标和决策,忽略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的研发和相应的生产工艺的改造以及打造属于自己企业的品牌。很多中小民营企业把价格作为抢占市场的主要手段,产品通常是质量不达标,以次充好,致使企业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以致遭遇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

三、温州民营企业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分析

1、政府方面

面对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和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措施,政府有必要设立一个处理各种国际贸易摩擦的权威经济机构。实际上在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始这项工作,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温州政府要认真研究贸易保护主义,紧跟重点出口的国家和地区的情况,及时了解国外贸易壁垒的动向。可以安排专项资金用于贸易摩擦工作补贴,针对温州中小企业出口的特点,建立行业数据库,供企业免费查询使用;为温州相关企业了解和掌握国际市场信息和趋势提供情报分析。此外,商检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的价格分析,及时发现低价倾销的现象。通过这一工作建立起一个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系统工程,促使温州的对外贸易顺利发展。

2、企业方面

(1)提高民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首先,要加大技术的研发。实践表明,温州的民营企业具有较强的短期,短期内贸易额会有较大的提高,但由于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不重视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最终导致不能及时应对世界市场的变化,出口下滑。因此,温州民营企业在利用产品优势开拓国家市场的同时,应对世界市场需求变化的趋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加大对产品科学技术的投入和研发经费的投入,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或与温州的科研院校等联合研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产品的材料、技术含量、服务等各方面的附加值都得到提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其次,要创建自主品牌。温州民营企业出口还处于产品竞争阶段,并以价格为主要竞争手段,缺乏自主品牌。民营企业只有积极进行技术升级和产品创新,打造自主品牌,提升品牌的含金量,从以价格竞争优势转为以质量和品牌等非价格因素竞争,努力打造一流品牌,运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自主产品,才能不被淘汰。同时,温州市政府要在财政、金融、贸易、知识产权保护、通关建设等方面给予品牌企业更多的优惠待遇和便利,进一步激励温州民营企业塑造出口品牌。

(2)开拓多元化市场。从温州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来看,其主要集中在美国、欧盟、东盟、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市场趋于饱和,极易引发贸易摩擦,遭受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因此,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温州民营企业应考虑到自身经济实力相对较弱的特点,选择那些本企业产品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重点市场进入,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细分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以产品多元化应对市场多元化。比如可以积极开拓非洲、中亚、中东、南美和拉美等国家的市场,这些市场前景广阔、潜力较大,不仅给企业带来新的利润空间,而且能缓解金融危机带来的出口竞争压力。

此外,还可鼓励温州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立生产基地。这样就可以避开进口国的各种贸易保护主义的壁垒,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温州民营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因此温州市政府应对民营企业开发新市场给予支持,在某些方面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促进民营企业扩大出口。

3、行业协会方面

(1)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作为政府与企业、国内外市场之间的桥梁,行业协会往往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面对目前严重的对外贸易形式,行业协会要做好快速反应机制,加紧与主要出口国的交流与合作。同时,还可以建立本行业的产品供求信息平台,提供各国有关各种贸易保护的法律法规、各个出口市场的产品供需情况、出口市场相关生产厂家情况,以帮助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市场和出口数量,引导企业开发更多市场,分散国际贸易风险。

(2)加强企业之间合作。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是针对某类产品而不是某一家企业的产品,所以遭受伤害的也是整个行业,这时行业协会所起的作用就不容忽视。首先,它可以督促企业按照国家相关的外贸政策法规执行,加强企业自律,协调出口组织工作和出口产品价格,避免本行业企业为了自身利益恶性低价竞争,减少遭遇反倾销的机率;其次,在遭遇贸易保护主义的措施时,可以降低温州民营企业在应诉时的资金顾虑。单纯靠几家企业孤军作战,成本会非常高,有了行业协会可以建立统一战线,可以帮助企业集体应诉,分摊费用,避免“搭便车”现象。

(注:基金项目:本文为2013年温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当前贸易保护环境下温州出口型民营企业发展研究”(课题编号:13wsk27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琦、赵文涛: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与对策[J].陕西行政学院学报,2007(5).

[2] 尤宏兵:民营企业出口的现状、发展环境与扩大出口对策[J].经济问题探索,2001(8).

[3] 周玲:中国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2(2)上.

[4] 卢丽琼:温州企业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0(1).

[5] 李大伟: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趋势、影响与对策[J].宏观经济管理,2012(7).

第8篇:国外贸易风险范文

关键词:南通市;外贸;发展方式;对外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1)35-0179-04

“十一五”时期南通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除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2009年外,其余各年度进出口同比均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南通已是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市”。但纵观“十一五”时期南通外贸的发展全貌,在产品结构、主体结构、市场结构、贸易方式结构、出口品牌等方面,还存在着影响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分析“十一五”时期南通外贸发展的现状,剖析新形势下影响南通外贸发展的问题和制约因素,提出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应对举措,将有效地推进南通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十一五”时期南通外贸发展的基本态势

(一)外贸增速彰显“南通速度”,出口稳居主导地位

“十一五”时期南通外贸进入加速提升期。2006年末进出口总额首次跨上100亿美元的台阶,201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211亿美元;从100亿美元到200亿美元翻番,仅用了4年时间;在2010年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中,南通外贸进出口总量进入25强行列。

从占比看,出口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出口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基本保持在66%以上。从增长速度看,除了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2009年外,其他年份进出口额、出口额、进口额均稳步上升,基本保持在25%以上的同比增速。

从贸易差额看,各年度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的比例维持在33%以上,是江苏省整体相应比例的两倍多。南通贸易顺差占江苏省顺差的比例,远远高于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和进口总额的相应比例,充分显示了南通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比江苏其他市更具竞争力。

(二)外贸主体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占主导

“十一五”时期,南通市具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数,从2006年的2 737家增加到2010年的3 718家,5年内增加了981家;进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数,由2006年的11家,发展到2010年(截至11月底)的22家,5年内翻倍。从进出口实绩看,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贸易额在南通市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各年份均超过了70%。从长期来看,该类企业在南通外贸中的主导地位基本成定局。私营企业是南通的第二大贸易主体,且有较好的成长性。这类主体的进出口贸易额占比从2006年的17.11%发展到2010年的26.81%,短短的5年内,增加了9.7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份额较小,这两类贸易主体,由于管理机制僵化等原因,未来如果不对症下药的话,恐怕很难走出份额小且逐步萎缩的困境。

(三)一般贸易略占优且微幅上升,加工贸易微幅下降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份额略超50%,且呈微幅上升之势;而加工贸易份额比同期的一般贸易低10至18个百分点左右,且呈小幅下降之势。同期江苏省一般贸易份额远远低于加工贸易份额,2006―2007年两者的份额相差近30个百分点。从南通市贸易方式的同比变化看,除了2009年外,其余各年度一般贸易的同比增幅均大于加工贸易的同比增幅。

(四)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占领出口主阵地

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已成为最主要的贸易商品,此外高新技术产品和农产品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纺织业是南通传统产业,纺织品曾是南通第一大出口商品,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纺织品的市场份额逐步缩小,机电产品的份额逐步扩大,“十一五”时期机电产品已取代了纺织品而跃居南通第一大出口产品。从出口同比增幅看,纺织品的增幅小幅平稳上升而机电产品的增幅起伏较大,不够稳定。

(五)新兴市场增速明显,传统市场增速稳定

日本、美国和欧盟是南通的传统市场,三大市场的进出口、出口总额占据了南通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随着南通对新兴市场的不断拓展,这三大市场所占份额逐步走低,进出口份额从2008年的55.7%降到2011年7月的51.41%。从出口份额看,日本市场有小幅下滑趋势,而欧美市场有升有降。从出口增速看,日本市场同比增速平稳,而欧美市场增速明显。东盟已经是南通的第四大贸易伙伴,截至2011年7月,已超越美国,成为南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从进口看,欧盟的贸易伙伴国位次不断前移,2008年位居第四,2009年位居第三,2010年和2011年(截至7月)位居第二。

二、“十一五”时期影响南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问题

(一)出口产品结构偏轻,不同产品对外竞争力相差悬殊

尽管机电产品已成为南通的第一大类出口产品,但是同江苏全省相比,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远远偏低,比江苏省平均份额分别低20―28个百分点和17―31个百分点,而纺织品份额却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7―22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品尽管在南通已有一定的出口份额,但是这类产品大多是加工贸易产品,从制造环节看,主要是劳动密集型制作环节。出口增长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制作环节拉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但由于此大类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明显地以物质要素投入为主,最终导致出口商品的粗放型增长,产品附加值较低,贸易摩擦增多,能源消耗较为严重。

从不同产品的对外竞争力看,根据2010年的数据,南通传统出口商品如服装、鞋帽类、皮革制品、旅行用品及箱包等对外竞争力强劲,竞争力系数均在0.99左右,竞争力较弱和很弱的商品大多是资源性产品和初级产品,如纸浆、钢铁、有机化学品、农产品等。而近几年以造船、海运设备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快速成长,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船舶及浮动结构体竞争力系数达到了0.9998。

(二)外贸市场集中度高

尽管同南通有进出口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189个,但是南通的前十大贸易伙伴、前十大出口和进口伙伴,多年来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日本、欧盟、美国、东盟组织、韩国、新加坡、香港地区、台湾地区、德国一直位列前几位。日本、欧盟、美国、东盟组织这前四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占了南通65%左右的市场份额。外贸市场的过度集中,隐含着较大的贸易风险和不确定性。

(三)进口份额偏低

“十一五”时期南通进口在进出口总额中的份额远低于出口。2006―2010年间,累计实现进口总额236.08亿美元,仅为同期累计出口总额的44.33%,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30.72%,而贸易顺差累计已超过296.43亿美元,占进出口总额的38.57%。同期江苏省和全国这三个数据分别为70.75%、41.44%、17.13%和82.58%、45.22%和9.54%。南通的进口贸易占出口贸易及进出口总额之比,远远低于江苏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贸易顺差占进出口总额之比,却高出全省和全国水平。这种低进高出的运行态势,一方面拉动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增加了总体经济的不确定性。从经济长远发展情况看,进口总额增长相对较慢不利于提高南通出口商品的竞争力;不利于引进技术,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不利于引进南通市短缺的资源性产品;不利于改善贸易环境,为扩大出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四)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

“十一五”以来,南通进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为南通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但从对外贸易依存度看,2001― 2010年南通的进出口贸易依存度和出口贸易依存度都低于同期的全国水平。2001―2010年间,南通的外贸依存度最高不超过50%,出口依存度最高不超过30%;同期中国的外贸依存度最高达67%,出口依存度最高达37.1%。因此,南通在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南通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制约因素

(一)外贸企业资金短缺、贸易融资难度大

资金缺乏一直以来都是阻碍南通外贸企业发展的瓶颈。尤其目前,随着劳动力成本、人民币汇率和原材料价格等的上升,外贸企业的利润不断被摊薄甚至被蚕食,再加上因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银行信贷资金紧张,普遍惜贷情势的蔓延,资金缺乏更是南通外贸企业难以逾越的坎。资金链的断裂,使得不少外贸企业的经营举步维艰。尽管南通的外贸企业还不曾出现倒闭潮,但是不少外贸企业坦言,目前维持现状已属不易,想要搞研发和创新、拓展市场、创出口品牌等,更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外向型经济高端人才缺乏

南通滨江临海、紧靠上海,享有“中国近代第一城”的美誉,素有“山水丰盈、城园交融、绿化秀美、人居相宜”的江海风韵,又遇千载难逢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江苏沿海开发、上海深度辐射南通的三重机遇叠加南通,因此南通不仅宜居,更宜立业。尽管如此,由于产业结构、开放度等原因,从全省看,南通的吸引力不及苏、锡、常和南京,更不及上海和广东等地。因此外向型经济高端人才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南通推进外贸发展方式的进程。

(三)重点产业缺乏优势

根据传统的比较贸易理论,国际比较利益的存在导致了国际贸易的发生,而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实质是产业结构的反应,一般而言优势产业项下的产品相应地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通过分析南通主要出口商品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发现南通的船舶、服装、纺织品、家具、灯具、塑料制品等出口商品在全省的比较优势较强甚至极强,而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比较优势目前仍较弱。因此,南通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具有较强的优势,而在装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等产品附加值较高的行业竞争优势缺乏。

(四)出口品牌少,行业集中度高,附加值低

从品牌数量看,至2011年,获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南通只有一个,占全省25个的4%,远远少于苏南的苏州(5个)、无锡(6个)、常州(3个)等。① 而获江苏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数,2005―2011年,共有52个品牌,分属27个不同的企业。南通获省出口品牌数虽然纵向看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从品牌所属企业占年出口额超600万美元的企业比例看,比例很低。2008年、2009年、2010年,出口超过600万美元的企业分别为362家、333家和381家。

分行业看,南通的出口品牌主要分布在纺织服装、机电、轻工和五矿化工四个行业,其他行业则未涉及。截至2011年,52个获江苏省出口品牌中,属纺织服装行业的19个,机电行业的18个,五矿化工的7个,轻工行业的8个。纺织服装和轻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低。高新技术类出口品牌还是空白。

四、加快推进南通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对策

根据商务部提出的“转方式、调结构、促平衡”的目标,结合南通在推进外贸发展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兼顾南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下述相关对策。

(一)不断开拓创新,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培育优势产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机电产品是近年来南通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产品,是外贸出口的新增长点。尽管机电产品已是第一大出口产品,但不少产品南通仅承担加工制作环节,附加值低,因此应当推动出口产品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转变,加快由单一加工制造环节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一方面,采取措施,鼓励机电企业跟踪行业技术发展的前沿,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在国际市场上形成南通机电产品的技术特色和技术优势;另一方面,还要加速推动科研院所、生产企业和外贸企业的相互结合,实现科工贸一体化,促进机电产品的高科技产业化。在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后,以更高的技术水准推动更多的机电产品走向国际市场,并最终实现以高科技、高技术为主的资本、技术密型商品在出口份额中的主导地位。此外,通过引导企业加大出口产品研发力度,大力提升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由营销渠道以及具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的“三自、三高”产品的出口比重,尤其要提高船舶海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

2.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增加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未来国际贸易的竞争,将是品牌的竞争。南通的出口企业,基本上都是中小企业甚至是微型企业,大多缺少资金、技术和高素质人才,建设出口品牌的主动性不高。因此,南通的自主出口品牌数不多,仅有的几个品牌主要集中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五矿化工和轻工行业。南通出口品牌的短板,将严重影响未来南通外贸的发展,进而影响南通经济的发展。因此,实施出口品牌战略,刻不容缓。实施品牌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出口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具体而言,出口企业应当树立品牌发展观,根据企业实际,选择合适的出口品牌建设模式;重视“品牌人才”建设,夯实品牌培育地基;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奠定出口品牌基础;加大研发和销售力度,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提升商标境外注册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作为地方政府,一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浓厚的出口品牌创建氛围;二要健全出口品牌培育机制;三要加大扶持力度,实施品牌激励。而行业组织可凭借各自的专业优势,为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专利申请、各项认证、知识产权备案、营销机构和售后服务体系注册等出口品牌培育活动提供专业的培训、咨询和服务。目前,南通的家纺、服装、机械等自主品牌产品,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应通过加大这些自主品牌产品的出口,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做强这些品牌,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实行市场广度与市场深度的同步发展

南通“十二五”发展纲要中指出:“加快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实现由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的转变。”实际上,这是要求对外贸易既要有市场的广度,也要有市场的深度。

1.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扩大市场的广度。通过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扩大市场,做大市场这个“蛋糕”,是提升南通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外贸对南通经济贡献度的手段,更是分散外贸风险,减少贸易摩擦,确保南通对外贸易更好更快发展的手段。

南通市场多元化战略应以亚太市场为重点,以周边国家为支撑,发达国际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合理分布。具体而言,第一,巩固和深度开发西方发达国家和港澳地区等传统出口市场,如日本、欧盟、美国、香港等,并根据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制定相应的开拓策略。第二,重点开拓和发展亚、非、拉发展中国际和地区,如东盟、南亚、非洲、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第三,积极扩大和发展独联体和东欧国家市场。

在对非洲等地区市场开发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可能会存在一些障碍,如经济发展水平低、贸易规模不大、外汇短缺等,但这些国家的消费水平与南通的出口商品较为适合,是潜力较大的市场,所以南通企业在开发市场前,应当做好市场调研,针对市场需要,组织适销对路的产品。同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做法,将出口、对外投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等形式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开拓,以扩大出口。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国家(地区)间自贸区“零关税”等优惠政策,抢占已经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的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份额,大力开拓自贸区市场。

2.多方式拓展市场深度。通过品牌拓展市场深度,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国际推广,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品牌收购,并重点提升传统优势产品的品牌价值;通过提升质量拓展市场深度,注重出口产品质量,在市场中树立良好的区域制造形象。引导外贸经营方式向规模化、集约化、优质化发展,提高外贸的行业集中度;通过投资拓展市场深度,发挥南通市在家电、纺织、轻工等行业生产优势,结合境外市场特点,鼓励出口企业对外投资设厂,深度开拓当地和周边市场。

(三)适度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基础上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

无论是同江苏全省还是和全国相比,南通的进口额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都是偏低的,因而代表开放度的进口依存度自然也偏低。根据江苏省统计局的资料,进口对带动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比出口更大。通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1999―2010年间南通对外贸易与地区生产总值进行拟合,发现全市进出口总值每增加1亿元,平均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2.28亿元;出口总值每增长1亿元,平均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3.24亿元;进口总值每增长1亿元,平均带动地区生产总值增加7.47亿元。因此,适度增加进口规模,将更好地推动南通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适度扩大进口,不仅可缩短与国际接轨的进程,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经济整体的发展,还有助于改善贸易环境,为扩大出口打开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进口商品的选择上,应以扩大资本商品、短缺的原材料和南通市短缺的资源性产品为主;在技术引进上,一方面应扩大外商投资企业技术产品的进口,通过引进技术实现产业升级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另一方面应扩大市内急需的高新技术设备的进口。

(四)加强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夯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基础

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人才是第一关键。没有一支高端的外向型的人才队伍,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只能是“无米之炊”。应当通过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创新外贸人才培养机制、大力提高人力资本的投入等方式,形成具有南通特色的“引才引智”模式。

1.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借助驻外机构的帮助,通过调研,选择有代表性的海外市场,“走出去”举办高层次人才专场招聘活动,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力度;积极依托有关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引进创新创业人才、熟悉国际经贸法规和经济运行规律的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适应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的紧缺人才、信息网络技术复合型应用人才,真正使南通市外贸走上“人才强贸”轨道。

2.创新外贸人才培养机制。制订人才培育计划,按照分类培养、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加强外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合作培训、联合办学等方式,提高培养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适应南通市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和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发展需要的国际化人才队伍。

(五)加强服务扶持,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1.完善对外贸易预警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加强与国家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等机构的联系和合作,深入研究分析南通市贸易安全状况,及时收集国外贸易预警信息,为南通市企业、行业提前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开展全市反倾销信息、政策辅导、知识培训和普及,指导、协助企业有效开展应诉工作。帮助企业熟练运用进出口信用保险等各种金融避险工具,切实提高破解各国技术壁垒,有效应对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的水平和能力。

2.落实外贸便利化措施,为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提供服务。坚持做到以贸易便利化助推外贸发展方式的转变。认真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联合下发的有关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文件精神,以方便贸易进出口为出发点,在降低企业商务成本、货物通关、出口退税、信用保险、收结汇等方面给予最大的支持。引导企业切实做好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有效应对工作。

3.加强部门协作,凝聚合力促转变。南通市商务局要发挥外贸主管部门的带头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同财政、国税、海关、检验检疫、外汇管理、金融等部门的日常联系和工作沟通,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外贸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形成工作合力,从政策扶持、服务提升、困难帮扶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共同营造外贸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燕生.“十二五”时期中国外经贸发展的对策建议[J].宏观经济管理,2009,(10).

[2] 李京生.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J].宏观经济管理,2010,(9).

[3] 王晓红.关于浙江省促进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的调查[J].中国经贸导刊,2010,(16).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