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第1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关键词】无形资产;企业;事业单位

一、无形资产及摊销和减值准备的概念

(1)《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权等;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该资产产生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的商誉的存在与企业不可分离,不可辨认,因而商誉不归类为无形资产。无形资产特征有:不具有实物形态;属于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是为企业使用而非出售的资产;创造经济利益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2)摊销指对无形资产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摊购置成本,进入各期损益(对于企业)或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处理办法。各种无形资产应合理摊销。(3)《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当某项无形资产不能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响时,企业应考虑对该无形资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摊销和减值准备会计处理的对比分析

(1)《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购入和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摊销时,应一次记入“事业支出”科目,对于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无形资产应在受益期内分期摊销,在各期摊销时记入经营支出,尚未摊销完的金额为“无形资产”期末价值。对于未摊销完的无形资产成本,在事业单位转让或处置无形资产时记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而对于企业而言,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一般金额较大,且发挥作用期限较长,能在长期内为企业带来利益,在取得当期一次性进入当期损益较少当期利润会影响成本计算的合理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无形资产应当自取得当月起在预计使用年限内采用适当的方法分期摊销,计入摊销各期损益,减少各期利润,而不应在取得期间一次性记入当期损益。(2)无形资产将来为企业创造的经济利益不足以补偿无形资产成本(摊余成本),则说明无形资产发生了减值,具体表现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了其可收回金额。企业应定期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并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进行估计,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超过可收回金额的部分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减值,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处置无形资产时,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一经计提,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即使其账面价值得以恢复,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也不得转回。《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的减值核算没有明确规定,未对无形资产进行减值准备的核算。这不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利于无形资产发挥应有的效益。

三、加强事业单位无形资产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1)对于不实行陈本核算的事业单位,为避免出现账外资产,可以参照固定资产核算的方法,增设“无形基金”科目,反映无形资产所占用的资金。在取得无形资产入账时;借记“事业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同时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无形基金”科目。(2)对于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业单位,其收入有一部分来自于自己组织的经营收入,要求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时要注重收支的平衡及成本的计算。同时,这些单位中无形资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可以参照企业会计核算的处理方法,设置“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账户,以准确完整地反映无形资产的摊销过程及余额情况。(3)加强对无形资产定期盘点。事业单位可定期由无形资产管理部门结合单位财务部门对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检查,与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进行核对,至少一年一次。(4)在会计报表中增加报表项目。在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资产部类的“无形资产”项目下增设“累计摊销”项目和“无形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在负债部类增设“无形基金”项目,以反映无形资产的实际价值及无形资产所占用的资金,为单位无形资产管理部门提供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信息,也为上级预算部门合理安排无形资产的投放、调拨等提供客观、准确的会计信息。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第2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归属问题

本稿“ 第七条:企业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对于固定资产形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号———固定资产》的相关规定处理;对于无形资产形式的投资性房地产,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号———无形资产》的相关规定处理。”对此条规定,笔者认为似有不妥。

1、投资性房地产不应该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处理。首先,投资性房地产不完全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定义。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较高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而投资性房地产,则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而持有的房地产。包括企业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及房屋建筑物;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的开发产品(在此,我们仅以非房地产企业作为研究对象)。由此可见,以赚取租金为目的(出租)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划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范畴,而以赚取资本增值为目的投资性房地产,则不属于“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范畴。其次,虽然投资性房地产与原来意义上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物质形态上是相同的,但企业持有它们的主要目的不同,如果将他们进行统一的核算,明显不符合会计的“明晰性”原则,同时也会引起“折旧、摊销”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同时,从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中,绝大部分是以增值为目的。由此可见,投资性房地产不应该作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核算。

2、投资性房地产应该作“类投资”业务处理。从经济业务的内涵看,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业务与企业的“投资”业务并无质的区别,两者都是游离于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之外的以赚取增值为目的投资行为。但是由于企业会计准则所指“投资”仅指对外投资(将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主要形式为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而投资性房地产业务既不属于股权投资,也不属于债权投资,不属于对外投资的范畴,而是纯粹的对内投资业务。因此它也不完全符合会计准则中的“投资”内涵。如果将其纳入“长期投资”的范围,也似有不妥,但它的投资特征是非常明显的。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投资性房地产业务具有明显的投资特性,但与“投资”又不完全吻合。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这一特点我们将其定义为类投资业务,即不将其纳入“投资”的范围,但是按“投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在核算上拟采取类似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即借鉴“长期投资”核算原理,设“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进行专项核算。

二、投资性房地产的会计处理方法

(一)“投资性房地产”账户

为了核算投资性房地产业务,需增设“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该账户属于资产类账户,借方记录投资性房地产的取得成本、后续支出及因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产生的增值。贷方记录因出售、转让、转自用及报废或毁损的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处置时冲减的账面价值。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该账户按投资性房地产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

(二)“投资性房地产”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的列示

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类投资性质,拟将其列为“资产负债表”左边的第三大项,即介于“长期投资”与“固定资产”之间。

(三)投资性房地产持有期间增值收益的会计处理

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在持有期间可能会因为后续计量(按公允价值进行计量)而产生增值,获得相应的增值收益。根据投资性房地产的“类投资”特性,该部分所以应该全部作为“投资收益”处理。相应的,若产生减值损失,也将其纳入投资收益的范畴,以抵减收益。

(四)投资性房地产的账务处理方法

1、企业取得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1)以货币资金购入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实际取得成本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贷记“银行存款”或“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

(2)原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按转换资产的账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借记“累计折旧”,借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或“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账户,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贷记“固定资产”账户或按无形资产的账面摊余价值贷记“无形资产”账户。若记录结果有差额,则将其记入“投资收益”账户。

例1.某企业拟将一自用房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其账面原值为1000万元,已提折旧300万元,已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万元,经评估其公允价值为6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xx房产

600万元

累计折旧

3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万元

投资收益

50万元

贷:固定资产

1000万元

例2.若上例中房产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则会计分录为:

借:投资性房地产――xx房产

1200万元

累计折旧

300万元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50万元

贷:固定资产

1000万元

投资收益

550万元

2、投资性房地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企业在持有投资性房地产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相关的支出,如维护费用等。对于这部分支出应该将其作为追加投资处理,记入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以期将来得到补偿。

3、投资性房地产租金收入的核算。

企业以赚取租金为目的的投资性房地产,按期取得的租金应作为投资收益处理,直接记入“投资收益”账户。

4、企业处置投资性房地产的核算。

(1)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企业出售、转让投资性房地产时,按实际取得的净收入借记“银行存款”账户或其他相应账户,按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按两者的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2)企业将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将原投资性房地产转为自用时,按转换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按转换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3)投资性房地产毁损。企业投资性房地产因不可抗力因素毁损,应按其净损失借记“营业外支出”账户,按应获得的保险赔款借记“其他应收款”账户,按资产的账面价值贷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

5.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

如果有确凿的证据表明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地取得,企业应改用公允价值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即期末企业应按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进行调整。按资产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差额借记“投资性房地产”账户,同时贷记“投资收益”账户。

第3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无形资产也在不断的发展,这种形式增加了无形资产的类型,使得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地位不断的扩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无形资产业务的操作较复杂,以及还没有确切的规范制度,所以,想要促进无形资产的发展,就必须对其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探究与分析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情r,主要内容如下:处理无形资产基础业务的办法;不断改进处理方法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无形资产 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准则

在当今时代的要求下,公司领导者渐渐地发现了无形资产的重要意义,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中也占据越来越高的地位,因此,多数企业准备对无形资产进行大额投资,但是,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也会使得无形资产会计处理存在一些问题,并成为了大家关注的焦点。无形资产的处理情况与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关联,虽然,各个国家的学者分析了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但是,各个国家的经济情况是不同的,所以,对于解决这一问题并没有形成统一的原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经济环境会影响无形资产发展程度。

一、无形资产的概念

所谓的无形资产就是由企业公司管理以及控制的资产,并且该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看不见摸不着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有不同的形式,即(1)从该资产的分辨程度来看,可以分为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与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两种类型,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也就是不能单独转让的资产,它是和公司的整体相联系的。比如商誉,它的存在是依赖于企业的,它和企业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大多数的无形资产都属于可以辨认的无形资产,企业都会认可与赞同这种资产。(2)从来源上看,无形资产可以分为外购无形资产和自创无形资产两种类型,外购无形资产就是从外部采购的,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方法也是多样化的,可以自己采购,也可以和公司一同采购;自创无形资产是就是从企业内部建立的,并不存在于企业的每一个时期,一般仅存在于开发时期与自行研究时期。(3)从使用寿命来看,无形资产主要分为寿命有限的和寿命不确定的两种类型,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就是某些无形资产的并不是永久存在的,它的寿命会受到法律法规以及相关制度的限制,如专利权与版权等;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就是它们的寿命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如非专利技术与商号等都属于无形资产不确定型。

二、无形资产基础业务的处理方法

(一)购销业务

所谓的购销业务就是指出让方和受让方的业务,主要包括有代价的转让无形资产,也就是说,如果出让方以收益为主而出售无形资产的情况下,受让方可以支付一定的资金来购买无形资产。但是,在实际的转让中,还有些为解决的问题,比如,在转让无形资产时,有的会将当时的转让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以便日后查询,但是,有的就没有这种形式。 无形资产转让权也会有所差异,主要是转让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存在着不同; 在转让时的结算方式也会有所 差异,有的会选择一次性付款,而有的会选择分期付款。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差异会影响购销业务的发展,所以,会计处理方法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即对于转让的不同的情况,我们要不同的方法进行应对。

一般情况下,企业因转让无形资产得到的资金属于其他业务收入。如果,在转让过程中我们没有做备案处理时,就会采用以下两种方法,(1)补记账单,补记账单并不是随随便便由转让者回忆当时情况下记录的,它是经过严格的流程进行的,即要得到相关法定机构的同意,以及用之前的年度损益调整程度作为评定的基础; (2)核算相关税费.这种情况是企业不能很好的评估价格且不能确认无形资产时采用的方法。转让无形资产会提高社会经济市场的地位,所以,我们应该积极鼓励有偿转让无形资产的有偿转让以及企业部门对无形资产的投资。如果在转让使用权时,应运用核算相关税费的方法进行账面记载。

(二)自创业务

在实际情况下,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成本是不确定的,所以,所使用或者收入的资金都需要记录下来。例如,有的自创业务虽然花费了大量时间以及成本,却没有得到很好的收益,所以,我们无法确认该类型的无形资产;有的自创业务预算成本低,但是实际投入却花费了大量的资金,这为自创业务成本的确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自创的无形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但是,其具体成本并不是那么容易评估的。所以,自创成本支出作为当期费用计算更加的合适,企业对成本进行评估与合算是在想要转让或者出售无形资产的情况下进行的。

(三)成本摊销业务

无形资产属于长期资产,所以,我们需要按照严格的标准记录无形资产的成本价格,以便日后查询与使用。在记录时,要标明无形资产的原价以及每一项业务的成本等。除此之外,在记录无形资产时,必须在有效期内自线摊销,将该业务使用费用记录到管理费用中来。无形资产具有无残值的特点,因此,我们不需要按时按期的清理无形资产,在进行摊销时,就可以直接引用管理费用来记录摊销情况。

三、结语

总而言之,恰当的处理无形资产,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事情都具有两面性,无形资产的快速发展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所以,各个企业应明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的应对无形资产,并投入大量的时间进行处理无形资产的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将其制定一些规则,以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会计处理的水平。无形资产会计处理方法得到改进与提高,会极大的推动推动企业的进步,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贤兰.探讨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问题[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

第4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随着知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企业产品中渗透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含t越来越大,为了保护这些技术成果产生了无形资产的法律概念即工业产权,它实质是现代科技发展与商品经济制度结合的产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摇要大t相关并可靠的财务信息,无形资产则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企业重要的价值信息。上海石化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搏击,深刻地感受到新产品、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而逐年加大科研投人。.九五”期间的宜接科研投人达4.5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5借,目前每年的科技投人力争达年产值的1.5%,按年悄咨收人190亿计算,科研经费年投人将达2.85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无形资产积累,有的还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然而,在上海石化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如实体现大t积爪的科研无形资产价值。因此,正确地进行科研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不仅对于上海石化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竟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经营管理,提离企业效益具有!要意义,而且对于上海石化按照切TO规则,徽人世界经济主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其有,要愈义。

    二、目有企业科研无形资产时务甘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包括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的专利和劝人专利两类。对于企业均人专利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因其具有典型的无形资产核算特征,在计价、确认、摊销等会计处理上都有章可循,但对专利购人后的大量科研消化吸收支出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界定。而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由于专利申请和国家专利局审批手续的时间滞后,实际上已造成大量的会计核算空白点,因而使该部分无形资产从会计记录中流失。2、企业科研成果的会计核算。现有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及税务规定中,仅将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规定取得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列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范畴,而回避了企业大量已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也是无形资产这一客观现实,致便该项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合法、合理体现,实质上也造成了无形资产在会计记录上的流失。

    三、对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1、对企业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总成本的会计核算。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一般包括实价、法律费及一些必要的附加支出,这是一般的会计购人成本概念,但忽视了专利购人后的大t科研支出,如专项的差旅费、消化吸收费用等,这些理应包括在该项无形资产总成本中。经过会计处理,使购入专利的总成本被公允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在受益的会计期间。2、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6月发表的概念征求意见稿和1999年3月的修正建议稿建议用现金流量折现来确定现值作为计量某些资产的一项属性,这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t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历史成本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将是一个好趋势,即历史成本用于初始计量而计量属性用于后续计量,但尊重历史成本仍是企业会计实务的基本核算原则。虽然目前的西方会计实务和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都将专利申请涉及的科研项目总成本和专利申请相关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收益性支出在利润中核销,但西方会计实务已能较科学地将获得批准后的专利权计具有独占和排他性质,其他人取得这项权利,必须人无形资产,实质上是将科研项目历史成本转出,作为付出相应代价;当期无形资产的计价依据。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有明显的依附性;本项会计业务处理的关键在于专利权历史成本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计价公允性。首先,专利申请的相关费用转出是无可非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或潜在的效益。议的;其次,有的科研项目涉及几项专利,这就涉及专仅管省、部以下科研成果也可能同时或不同时具利权成本的分摊问题;再次,现行管理费中技术开发费备以上无形资产的特性,但其离开会计公允性尚有一归集的是项目的直接费,并不包括间接费,例如:科研段距离,至少还不能证明它代表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人员工资及科研辅助后勤费用。因此,就需要对企业科平,况且将其计入无形资产也无现实的需求和必要。就研专利权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应按权威机构评估上海石化来说,省、部以上的科研成果已完全能够代表价计价,估价价少于或等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的,按上海石化科研储备的真正实力。实冲销管理费用;若估价价大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4、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其滋价增加企业资本公积。传统会计采用直线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摊销,因目前企业科研专利无形资产的评估尚未纳人正只反映折余价值而不反映原值和累计摊销价值。随着常的法律轨道,故建议可采取以下计价方法: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超过有形资产,技术(1)对一个科研项目涉及多项专利权的,由专家组更新周期的缩短导致无形资产贬值的风险越来越大,对其技术含量、技术水平、难度系数、推广价值四个方加速摊销法和平均摊销法并举可确保企业科技型无形面评价,对每一项专利权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计算权资产价值的真实、公允性,建议在资产负债表上仿效固数,作为分摊科研投人成本的依据,也即无形资产的计定资产价值计量及备抵模式来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和价分摊依据。累计摊销价值。摊销年限可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2)对科研项目投人直接费,需分析、评估其合法、执行。

    四、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税务影响合理计人专利无形资产成本。1、现行企业技术开发税务优惠政策。此外,在企业科研资本化项目成本中,也包括了大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t的科研无形资产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因其已术开发费用,可据实计人管理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作资本化体现,可以不作为无形资产单独列示,但可作额时在税前扣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积为财务报表应披露的事项。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国家税务总局规3、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核算。定,对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西方会计实务和中国现行的会计实务,将科研费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用收益化已成会计公允,但中国的省、部级以上已鉴定的(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的科研成果,尽管其没有相关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支外,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用权,而其先进性、科学性、效益性也是公允的。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增长未从其确认条件分析,这类企业科研成果的效益能达到10%以上的,不得抵扣。被将来所证实,而且其科研投入成本能被可靠地计量;2、实施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后的税务风在价值计量方法上,完全可以参照企业自行研制取得险。专利权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但其不涉及专利申由于企业将部分科研无形资产转出管理费用(研请相关费用和权数分摊。究与开发费),使得技术开发费发生的累计总额在财务企业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可辨性,往往报表上反映少了一块,而无形资产总额多了一块,其差是一项技术工艺、设备或一项新产品,它更具备了无形额又在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中反映。而税法优惠政资产的五项特点:策规定中又无相关依据,环比总额达不到要求,很可能不具备实体形态,也不属于具体承受人的债权债造成无法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或少抵所得税,这是最务关系;大的税务风险;其次,由于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体现,引起,理费用虚减而利润虚增,使纳税所得额也虚增,多擞所得税。3、建议调整税务政策。鉴于以上会计核算实务与现行税务优惠政策的矛盾,建议将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及其摊销妞纳人计算技术开发费使用总倾的统计范畴,允其合并李受所褥税优惠政策;其次,对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板及其摊销倾纳,作为纳税所得额调减项目,鼓励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合规增加和会计处理上的合法体现。此外,国家税务机关应尽快调整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规定,与(企业财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相匹配。

第5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关键词】海水淡化;BOT项目;会计核算

一、海水淡化与BOT项目简要介绍

近年来,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水资源总量却呈现出严重不足,大力发展海水淡化产业,将成为我国供水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由于我国海水淡化技术起步较晚,技术水平落后,且海水淡化行业作为基础设施,投资巨大,因此采用BOT 方式建设既能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有效缓解政府建设资金紧张,又能补充我国淡水总量不足的问题,可谓一举多得。

BOT(建设(Build)、运营(Operate)、移交(Transfer))是非公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特殊的投资方式,是指政府部门通过协议授权私有企业(含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经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运营特定的公共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出售产品向特定用户收取费用以偿还贷款、回收投资并获取利润;特许经营期满时,该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指定的单位。

二、海水淡化企业BOT 项目会计核算实例分析

为了缓解当地水资源的严重不足,综合利用海洋资源,打造循环经济产业,某政府与甲公司(外资企业)签订了一项BOT特许经营协议,授权甲公司投资建设海水淡化厂,特许经营期为30年(含建设期1.5年)。甲公司与该政府所属企业乙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中外合资企业丙公司,由丙公司负责建设该海水淡化BOT项目。投入运营后,丙公司根据特许经营协议规定的价格和数量向该政府指定的单位收取水费。特许经营期满,丙公司海水淡化设施无偿转让给该政府。经过招投标不,丙公司与丁公司签订海水淡化项目EPC(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合同,丁公司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等实行全过程的总承包,对工程的质量、安全、费用和进度负责。

甲公司的海水淡化项目满足《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第五项的相关条件,应按照其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丙公司的淡化工艺采用反渗透法,原海水经过沉淀、气浮、超滤、反渗透、后矿化五个工艺流程,最终生产出淡化水,其间添加几种化学药剂,生产过程耗电量较大。海水淡化生产过程中没有半成品和在产品,当期成本费用无需分配,直接计入当期产量。下面将海水淡化企业主要会计核算业务列举如下:

1.项目建设期

(1)丙公司收到甲、乙公司投入的资本金,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实收资本”。

(2)丙公司购买办公设备包括电脑、车辆等(将来不用移交),借记“固定资产”,贷记”银行存款”。

(3)丙公司发生的其他各项开工前的费用均计入在建工程中,如项目论证、咨询费、勘察费等前期费用时:借记“在建工程”,贷记”银行存款”。

2.项目运营期

(1)发生成产成本

丙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发生人工成本、水处理化学药剂、电费等,借记 “生产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辅助材料”、“银行存款”等。

(2)无形资产摊销

丙公司无形资产摊销按特许经营期进行摊销(扣除建设期的剩余期限),无残值,采用直线摊销法,借记 “生产成本”,贷记“累计摊销”。

(3)水费收入

丙公司向用水单位收取水费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确认收入,借记 “银行存款”,贷记“主营业务收入”。

(4)贷款利息

丙公司计提借款利息时,借记 “财务费用”,贷记“应付利息”;支付利息时,借记 “应付利息”,贷记“银行存款”。

3.项目移交期

特许经营期满,BOT项目无偿移交给政府,因丙公司账上无形资产已经摊销完毕,丙公司对无形资产不用进行专门的会计处理。

三、海水淡化BOT项目会计核算特殊业务及难点分析

1.无形资产摊销计入生产成本

海水淡化设施虽然根据规定计入无形资产,但是其实质上具有固定资产性质,累计摊销计入生产成本,最终转入损益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与主营业务收入向配比。

2.政府补助与税收优惠

海水淡化行业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循环经济产业,因此国家各部委往往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丙公司就获得了国家发改委节能环保逐项资金和省科技厅技改专项资金。上述资金作为政府补助实际到账时计入递延收益,在特许经营期内分摊计入营业外收入。另外,海水淡化行业符合节能环保要求,企业所得税自取得第一笔收入开始实行“三免三减半”征收方式,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紧张情况。

3.非移交资产的核算与管理

丙公司购置的办公设备在特许经营权协议中未列入移交范围,因此核算时计入丙公司自有资产。这些资产的购置、使用、管理报废和更新均按照丙公司的固定资产政策进行核算。

4.知识产权移交

在BOT 项目有形设施移交的同时,与有形设施不可分离的专利权等以及在特许经营期内依托于这些设施形成的新的知识产权 ,一并移交给接收单位,且不得附带其他条件,确保移交后这些设施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崔岩.BOT项目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3年4期

[2]魏标,嵇大海.BOT项目公司会计核算探索.财会研究,2010年18期

第6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目前,对数字出版产品的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尚不明确,给企业管理人员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十分严苛。笔者通过自身经验尝试解决关于数字出版产品会计处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核心。

关键词:

数字出版产品;会计核算

数字出版产品主要包括电子类的小说、报纸新闻、文献以及手机游戏、彩铃等,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编码和传播的一系列出版物。有调查显示,2014年国内数字出版产业整体收入规模为3387.7亿元,比2013年整体收入增长了33.36%,说明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十分的迅速,但实际上对该类产业财务问题的相关规定并不明确,在某种程度上会制约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因此,文章为此对数字出版产品会计处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一、数字出版业务会计核算需要注意的问题

第一,研发过程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列入“研发支出”科目。一般企业新产品的研发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即产品研究阶段和产品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费用支出最终划归到不同的科目。对数字出版物这一特殊的研发产品,笔者认为应该将其划归到开发阶段中,其研发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支出都应被列入研发支出费用当中,包括研发间接产生的费用(员工的工资报酬、员工的差旅费、办公费等)、直接产生的费用。由于数字出版物形成的方式多样化,研发费用的支出情况也大不相同,但数字出版物的成本计算却如出一辙,主要包括素材的搜集加工、产品成型输出等环节,并且对于研发间接产生的费用可以确定为是该数字出版物费用的,要计入到产品的成本当中。

第二,完工的数字出版物应列入“无形资产”科目。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凡是符合无形资产标准的产品,都需要划分到无形资产中去。作为一种触摸不到的无形物,完工的数字出版物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等手段来为企业赚取利益,其成本也是可以可靠计算的,完全符合无形资产的标准,因此,数字出版商需要将已经完成的数字出版物列入无形资产当中,方便财务人员进行会计核算。

第三,数字出版物销售收入及成本应分别列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和“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根据所调查的数据显示,数字出版产品已经渐渐成为主流,成为出版行业的主要业务,因此,笔者认为数字出版物的收入和成本应该归入主营业务收入及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方面:一般的,数字出版商使用的定价方法主要有:免费策略、差异化定价、两段收费定价、产品组合定价等。不同的定价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收入额,如免费策略下,数字出版物的销售收入来源为其他的商业机构,产品组合定价策略下,数字出版商要权衡组合产品的相对价值,制定合理价格,确定产品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方面:数字出版商必须根据相关合同或规定,辨别产品的使用期限,采用不同的摊销方法,确定数字出版产品的生产成本。

第四,数字出版物的日常维护费用等应列入“销售费用”科目。由于数字出版产品是通过现代网络技术进行编码和传播的,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后续维修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包括硬件、软件、通讯线的维修和养护,新设备的添置、旧设备的折旧计提等,这些费用都需要列入销售费用里面。除此之外,工作人员的报酬、出差费用等等也需要计入销售费用当中,不能出错,否则将会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第五,数字出版物的后续确认和计量。数字出版物的后续问题主要指的是数字出版产品的减值现象如何处理。笔者认为,会计核算人员也需要及时关注产品上市之后的销售情况,一般情况下,当出现以下五种现象时,企业就需要做好计提减值的准备。

其一,若是在某一时间段内,数字出版产品的销售量和营业额大幅度不正常下浮,企业就需要做好折旧计提的准备及有关减值损失记录。

其二,若是数字出版产品市场或其他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动,导致企业的经营出现危机,企业需要做好折旧计提的准备及有关减值损失记录。

其三,由于外部因素(如市场利率的提高),大大降低了数字出版产品预期的盈利额,迫使企业不得不提前对该数字出版产品进行折旧计提的准备。其四,随着时代的发展及大众需要的改变,原出版物的内容已经没有市场价值,企业就需要做好折旧计提的准备及有关减值损失记录。

最后,当某一数字出版产品的利润远远低于预期的额度或是亏损极度严重时,企业就需要做好折旧计提的准备及有关减值损失记录。总之来说,要精确完成数字出版物的财务核算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做好财务明细,对每一流程中所产生的费用支出做好归类,方便后期财务人员的会计核算。除此之外,财务人员需要学会洞悉数字出版物市场价值和市场变化,及时做好折旧计提的准备工作,避免不必要的利益损失。

二、数字出版业务会计核算的重点

笔者认为,数字出版业务会计核算的重点应该放在企业税收优惠政策上。这些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如若企业的数字出版企业通过了高新技术相关部门的审核,该企业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将会降低15个百分点;数字出版企业在折旧计提方面,可根据实际的情况缩短相应的折旧年限。此外,还有一系列的免税政策,如数字出版产业在进行数字技术转让的时候,五百万以内的资金可以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而五百万之外的也并不按照法定比率缴纳,而是减半缴纳。会计人员需要及时掌握和应用,做好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三、结束语

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十分严格,在会计核算时需要注意诸多事项,文章详细介绍了需要注意的诸多事项,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扫清障碍。

参考文献:

[1]李华.数字出版行业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策略研究[J].财政监督,2014,29:24-27

[2]唐小龙.数字产品相关会计问题研究[D].长安大学,2015

第7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1、高校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1)不计提折旧,不利于计算高校学生培养成本。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教育成本补偿机制应该是包括人员经费,公务费,业务费,修缮费和固定资产折旧在内的所有成本的核算。由于现行的高校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不要求计提折旧,因此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就是购买时一次计入相应支出中,这种做法不利于核算每年高校学生培养成本。(2)不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由于不提折旧,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有形和无形损耗不能得到反映,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保持不变,就虚增了固定资产的价值,会计信息反应失真。而在高校的资产中,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相当大的比例,这其中就含有相当大的水分,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校投资者及国家财政拨款部门对高校会计报表的实际需求。

2、后勤及校办产业无偿占用高校固定资产。近年来,为了促进自身的发展,高校开始大力推进后勤集团社会化改革,加大对校办企业的扶持力度。后勤集团从学校剥离以后,对学校原投资建设的设备无偿使用,不作为投资处理。校办产业也存在占用校固定资产,产权不清的问题。这些校内经营单位,在努力搞好经营的同时,没有树立完整的成本意识,对无偿占用的设备不计提折旧,不注重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改造,这不仅造成费用计算不准确,虚增经营利润,而且使设备破损严重,提前报废。

3、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制度较混乱。一些使用部门不按规定报废资产,或变为私有,或低价处置,或随意变卖,不报经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就私自处置。即使资产管理部门,对报废资产也没有设立严格的报废评估制度,报废处理的大型资产不请专门机构评估作价,一般由管理部门定价或由几个买家竞标报价就可以随意处置了,造成学校资产流失。还有一些固定资产,早已失去使用价值,使用部门已将其淘汰,但由于没有履行报废手续,管理和财务部门不能将其及时销账,造成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不符。

4、资产重复购置,利用效率不高。随着高校的发展,设备购置的经费渠道除了财政拨款,还有利用科研经费。和相关联企业资助。资产购置资金渠道的多元性,有利于高校的发展,也造成资产购置无计划性。有的单位购买了设备但由于缺乏技术人员不懂使用,只能闲置,有的设备本来可以在校内调剂使用,但仍重复购置,而一些需要的大型设备又因缺乏资金无法购买,使相关的科研成果无法完成,高校设备整体的利用效率低下。

5、对无形资产管理观念薄弱。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大多数高校目前尚属于空白阶段。很多高校对利用自身的科研人员和设备所创造的无形资产尚未认识到价值,著作权,非专利技术,科研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往往被课题负责人,论文作者个人或者相关合作开发单位所占有,高校无形资产流失严重。

二、对高校资产管理及核算的建议

1、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范围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及一般设备,折旧方法参照企业会计制度。对房屋和建筑物采取直线折旧法;专用和一般设备中更新速度快,周期短的如电脑等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交通工具易采用工作量折旧法,其他的易采取年限折旧法。文物陈列品及图书,由于一般不会贬值,随着时间推移还有增值的可能,所以不用计提折旧。计提折旧的会计核算方法可参照美国高校的做法,每次计提折旧,借记:固定基金,贷记:累计折旧,但折旧价值不转移,即折旧费不进“经费支出”等科目。

2、明确产权关系,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投资管理。对后勤集团和校办产业占用的固定资产应按投资处理,按照资产评估价值入账,以保证学校权益不受侵害,并督促校内经营单位加强对资产折旧管理,正确计算经营费用,将固定资产投资取得的收益纳入财务统一管理,以确保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学校对后勤集团和校办产业的扶植阶段,对无偿占用的固定资产,可暂不实行货币结算,待其走上正轨之后,要规范收益分配制度,资产投资的收益要按规定分摊并返回学校。

3、建立定期清产核资制度,加强对报废固定资产的管理。首先应加强对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对早已失去使用价值报废的固定资产应及时到财务部门销账,保证资产账实相符。其次建立固定资产报废评估制度,确立一个资产评估金额标准,对达到评估金额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的报废应请专家评估,按评估价值竞标出售,低于评估价值不得随意处理,要报相关部门的领导批准;对评估金额以下其余报废资产的出售,应由管理部门和买家以外的第三方在场公证,并由买家公平竞标购买。这样既可以保证国有资产不对外流失,又可以节省相关成本。最后对报废资产擅自处理的部门和个人,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强处罚力度。

4、加强资产购置的计划管理。首先,学校应设立招投标部门,集中采购,公开招标,以节省成本。其次,学校应编制好设备的近期和中远期购置计划,安排好财务预算。大型设备的购置要考虑使用人员的实际需要和技术能力,参照校内现有设备使用状况有计划有目的的购置,尽量避免重复购置,此外,应综合考虑学校的发展需要,由学校组织牵头,积极筹措资金购置先进设备,推动科研发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

5、重视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及核算。首先加强无形资产的价值核算并计提折旧。自行开发并且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按照开发过程中的实际支出计价;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按照发票帐单所列金额或者同类无形资产的市场计价;非专利技术应当经评估机构确认计价。其次,学校应建立无形资产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对因为人员流动而造成的科研成果流失及校外开发单位非法占用行为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第8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在工业经济时代的早期和中期,生产要素主要是土地、劳动和资本,相应地,产品成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费、人工费与制造费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产品生产中技术知识含量的大大提高,知识因素在生产中的作用高度突出,逐渐成为关键的居于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因而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智力资本的价值即知识成本应作为产品成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将导致产品成本结构发生如下两方面的变化:第一,在原有的按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结构中,应按重要性原则将知识成本单列为一个成本项目,即产品成本应包括材料、人工、知识成本与其他间接费用4个部分。第二,在原有的按成本习性所反映的成本结构中,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的比例发生变化。由于知识成本大多是固定的,使得固定成本的比例提高,并最终超过变动成本。如在软件产业中,软件开发费是固定成本,它并不取决于这一软件复制的数量,软件的变动成本很小。

二、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将由品种法向批别法转变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方式采用标准化,也就是大量地、重复地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生产的效率取决于单位时间内生产出相同产品的数量。品种单一、数量庞大是这一时期生产的主要特征。因此,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品种法成为工业经济时期最基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在知识经济时代,生产方式采用非标准化即柔性化,批量小、品种多、型号杂、更新换代快是这一时期的生产特征。因此,现代成本计算方法应以批别法为主要成本计算方法。

三、企业工资将由计件工资制向绩效工资制转变

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有按职工出勤时间多少计算的计时工资制和按职工在单位时间(小时、天、月)内完成合格品的数量多少计算的计件工资制两种。这两种工资制在传统经济时代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职工生产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但在知识经济时代,评价一个职工对企业贡献的大小,其标准不再是出勤时间的长短或生产产品件数的多少,而是看其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及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因此,知识经济时代主要采用绩效工资制。可以预见,这种分配方式将打破“同工同酬”的格局,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和生产力向前发展。

四、企业将更加注重环境成本的管理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往往尽可能多地利用自然资源,甚至进行掠夺式开发,而不考虑或极少考虑环境成本,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破坏,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在知识经济时代,提高生活品质,创造美好环境是每个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企业为了避免或减少其因破坏环境发生的损失、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发生的费用,就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管理经营活动。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环境成本已成为企业运营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将更加注重环境成本的管理。

五、形成成本竞争优势是成本管理的核心目标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网上贸易的迅速发展使得国际市场上同类产品的价格将趋于一致,谁的成本低谁获得的利润就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将更加注重成本领先战略的运用,以形成自己的成本竞争优势,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赚得更多的利润。在工业经济时代,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单纯地追求产品成本的降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间竞争日益加剧,实施成本管理作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其目标已转化为努力形成企业的成本竞争优势。

根据现代成本管理的新特点,改进传统成本管理

一、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

从会计的角度看,知识经济最大的特点是无形资产占整个社会资产的比重增大,对一些高科技企业来说,它的比重甚至超过固定资产而居首位。而我国会计实务中,对多数无形资产没有计量。企业价值计量的不充分,必然使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在进行联营、兼并及国际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我国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需求改进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拓宽无形资产确认范围。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美国评价公司时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0多种,且有日益增多之势。我国目前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土地使用权等,应增加一些无形资产会计科目,如人力资产、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业务能力及企业文化等。

2.改进自创无形资产价值的计量方式。不应仅按照无形资产开发过程中实际支出计量,还应包括后期投入,同时还应评估确认其市场价值。

3.提高无形资产投资价值计量上限。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公司投入资本中,无形资产投资不得超2O%,这在无形资产对社会经济发展其着重要作用的知识经济时代,明显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调整无形资产摊销方法。无形资产尤其是专利权等知识资源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另一方面由于其前期带来的收益一般大于后期,所以应调整其摊销的速度和方法,可以像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折旧的方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引进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

如前所述,知识经济时代成本项目中各项目比重将发生较大变化,且成本核算的内容也将发生较大的变化,而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会严重扭曲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导致成本信息失真,决策失误。因此必须加以改进现行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区分各种不同的制造费用,分别采用不同的分配标准。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为各项标准可能会因时因地不断变化。二是从根本上改变现行的分配方法,引入作业成本核算。由于作业成本是从成本动因上寻找各项费用的分配标准,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分配标准不科学的弊端。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就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消耗作业。

三、引进环境会计,考核并控制环境成本

第9篇: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范文

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变化

与原有的高校会计制度相比,新制度的科目设置和体系更加科学规范,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有用性和报表的可读性,从而更适应政府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新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进一步完善了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内容,使会计要素计价更为科学 新制度增加了“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长期应付款”等权责发生制核算科目,对原有的“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和“应付及暂存款”科目进行了细化。增加了“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使职工薪酬的核算更符合配比原则。“应缴税费”科目的设置进一步规范了原有的“应交税金”科目,使反映内容更为完整。新增“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使资本性支出递延摊销到相应的收益期,真实反映了资产的价值。这些科目的完善,进一步对收付实现制进行了修正,使会计要素计价更为科学。

(二)进一步区分了要素项目的流动性,使会计反映更为准确 新制度进一步区分了要素项目的流动性,将原有的“对校办产业投资”、“其他对外投资”科目划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科目,分别核算1年以内(含1年)的投资和超过1年的投资业务;将原有的“借入款项”科目划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科目,分别核算1年以内(含1年)的借款和超过1年的借款业务;将资产占用的金额分为“事业基金”、“专用基金”和“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分别核算高校拥有的非限定用途净资产的金额、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净资产金额和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金额。经过区分,使会计反映更为准确。

(三)增加了“待处置资产损溢”会计科目,使资产处置更为规范 新制度增加了“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高校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主要内容有:按规定报经批准予以核销的应收及预付款项、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盘亏或毁损、报废的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捐赠、无偿调出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转让(出售)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高校处置资产时,应将相应资产的价值转入“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报经批准后再转销。一方面使资产处置更符合程序,另一方面完整地反映了资产的处置过程,使资产处置更为规范。

(四)增加了基建账套并入“大账”的会计处理,使会计信息更为完整 新制度取消了“结转自筹基建”科目,规定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单独建账、单独核算,同时至少按月并入“大账”的相关科目。这样就解决了原制度下学校“大账”反映经济业务不全面的问题,使会计信息更为完整。

(五)收支科目的设置更加科学规范,使会计核算更为清晰 新制度将原收入科目的“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合并为“财政补助收入”科目,将原支出科目的“教育事业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统一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等五项支出,并增加了“其他支出”科目,与“其他收入”科目对应。收入科目区分财政、非财政类,财政类分为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非财政类分为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支出科目区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基本支出分为财政资金、其他资金,项目支出分为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和其他资金。“经营收入”仍与“经营支出”科目对应,按类别、项目进行核算。这种设置明确了各类资金的性质,将财政、非财政类,专项、非专项类,经营、非经营类资金进行了界定,使会计核算更为清晰。

(六)进一步区分高校业务结果,使各类资金性质更加明确 新制度进一步将高校业务结果分为“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等,对财政、非财政类,专项、非专项类,经营、非经营类资金的运营结果进行了界定,与收支科目的设置相呼应,使各类资金的性质更为明确,会计信息更加清晰明了,增加了报表的可读性。

(七)会计报表增加了校内独立核算单位收支合并及附注的规定 新制度规定在年度收入支出表中,将各校内独立核算单位的收入、支出并入报表。对于具有后勤保障职能的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应将本年收支相抵后的净额并入“其他收入”项目金额;对于不具有后勤保障职能的其他校内独立核算单位,应将其收入、支出并入报表相应项目,并抵销高校内部业务的影响。会计报表还增加了附注内容,规定了有助于理解和分析报表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这些规定增加了报表的有用性。

二、新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建账衔接

(一)主要会计科目衔接转换 (1)将原“现金”科目余额转入“库存现金”科目,新增“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核算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高校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用款计划收到和支用的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2)将原“材料”科目余额转入“存货”科目,“存货”科目核算高校为耗用而储存的各种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及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用具、装具、动植物等的实际成本。

(3)增设“待处置资产损溢”科目,核算高校待处置资产的价值及处置损溢。增设“累计折旧”和“累计摊销”科目,作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科目的备抵科目,增设“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高校已经发生必要支出,但尚未完工交付使用的各种建筑和设备安装工程的实际成本。增设“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高校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

(4)将原“对校办产业投资”和“其他对外投资”科目余额中,1年以内(含1年)的投资金额转入“短期投资”科目,超过1年的投资金额转入“长期投资”科目。

(5)将原“应收及暂付款”和“借出款”科目余额中,购入物资、劳务、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转入“预付账款”科目,因开展经营活动销售产品、提供服务而应收取的款项转入“应收账款”科目,其余各项应收及暂付款项转入“其他应收款”科目。

(6)将原“借出款项”科目余额中,1年以内(含1年)的借款金额转入“短期借款”科目,超过1年的借款金额转入“长期借款”科目。原“应交税金”科目余额转入“应缴税费”科目。新增“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高校按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及为职工支付的各种薪酬。

(7)将原“应付及暂存款”科目余额中,因购买材料、物资等而应付的偿还期在1年以内(含1年)的应付款金额转入“应付账款”科目,跨年度分期付款购入固定资产的价款转入“长期应付款”科目,如有符合“应付职工薪酬”和“预收账款”性质的内容应单独转入“应付职工薪酬”和“预收账款”科目,其他各项偿还或结算期限在1年内(含1年)的应收及暂付款转入“其他应付款”科目。

(8)取消原“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经费拨款”科目,将原“科研经费拨款”科目核算的内容并入“科研事业收入”科目,“科研事业收入”科目核算从非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科研经费,以及从其他非财政渠道取得的科研收入,如开展科研协作、转化科研成果、进行科技咨询等取得的收入。新增“财政补助收入”科目,仅核算高校从同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

(9)在原“教育事业支出”和“科研事业支出”科目的基础上,增加“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离退休支出”三个科目,从不同方面反映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增设“其他支出”科目,与“其他收入”科目对应,核算其他业务收支。

(10)增设“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分配”科目,以反映不同资金的结转结余。原“事业基金”科目下设“一般基金”和“项目管理费及间接费”明细科目,取消原“投资基金”明细科目。将原“投资基金”明细科目余额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会计处理为“借: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贷: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

(11)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余额补齐。原“固定基金”科目余额转入“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会计处理为“借:固定基金,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按照“无形资产”科目余额,进行会计处理为“借:事业基金――一般基金,贷: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

(二)建账中核算项目衔接转换 会计核算中主要考虑按照资金来源建立项目字典。高校资金按照来源分为:代管资金、专用基金、预算安排收入、非预算科研收入、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补助收入、附属单位按照规定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会计科目的设置分别为“代管款项”、“专用基金”、“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建账的具体操作可按以下方法:

(1)“代管款项”应按照接受委托代为管理的各类款项建立项目,“专用基金”应按照提取或设置的具有专门用途的净资产建立项目,日常报账时要连带具体的项目。

(2)“财政补助收入”和“教育事业收入”属于预算安排资金,其项目设置应与学校内部控制预算项目一致。会计核算时这两个科目不控制项目,所有项目收入通过预算科目下达。如设置:6001 预算下达,6002 预算分配,6003 预算结余。会计处理为“借:预算下达,贷:预算分配”。但是,事业支出科目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科目要控制项目,日常报账时要连带具体的项目。这样,预算项目的期末结转结余应为全年预算下达的项目收入与报账支出的差额。

(3)“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 “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属于非预算安排资金项目,这些科目核算时应控制项目,日常报账时要连带具体的项目。其项目设置应区分专项资金和非专项资金。有限定用途的专项资金要建立具体的项目,以反映各专项资金的收支、结余。非专项资金可以建立一个学校性的项目,以反映学校可以动用的资金。如:经营收入有2笔,1笔为某学院的服务性收入,另1笔为学校销售产品收入。实际操作中可以分别建2个项目,“21001 ×学院××收入”和“20000 学校经费”。相应的支出类科目,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等,日常报账时要连带具体的项目。这样,非预算项目的期末结转结余应为全年核算项目收入与报账支出的差额。

(4)“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和“事业基金”科目应为部门和项目控制,以便反映学校各类收入项目年终结转结余。

(5)事业支出类科目即:“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科目所控制的项目应为相应业务部门和相关业务内容项目,不应包括行政管理部门项目开支。如:教务处、科技处、后勤处、离退休处等行政管理部门开展行政管理活动的开支项目,如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等,应计入“行政管理支出”科目,而不应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和“离退休支出”科目。

(三)基建账套并入“大账”会计处理 基建账套并入“大账”的会计处理可以参照以下方法:

(1)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明细科目,核算由基建账套并入的在建工程成本。基建账套按月并入本科目及其他相关科目。

(2)并账时,按照基建账套“建筑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科目余额,“借:在建工程――基建工程”;按“基建拨款”、“基建自筹”科目余额,“贷: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或非财政补助结转”。其余基建账科目余额并入相应“大账”科目余额。

例如,某高校201×年基建账套科目余额如表1:

[1]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财政部令第72号)。

[2]财政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

[3]财政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号)。

[4]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

[5]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