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小学生音乐教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音乐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音乐教学

第1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音乐课堂教育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是要有合理的教学目标。要根据新课程标准来制订整个学期的目标,根据整体目标制订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的,以此作为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制订了标准就要严格执行,不能让音乐课堂活动成为一堂没有目标的活动课。

在制订了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设计有效的教学环节。每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都是经过精细设计的,都是不同教学环节取胜的重要体现。每一堂课都应该有一个主题,围绕主题活动搜素相关资料,用不同的资料把小学生音乐兴趣提起来。

2.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促进音乐课堂的活力

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音乐课堂不是听音乐,需要更多的艺术形式来表现音乐,同时用音乐来与其他艺术形式融合。在欧洲歌剧是一种十分流行的艺术形式,通过音乐来推动故事情节的演绎发展,在欧洲千年的历史当中一直长盛不衰,广受人们喜爱。同样音乐教育也要与其他艺术形式结合来开展音乐课堂教育,可以把音乐与舞蹈相结合,在帮助农村小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能通过舞蹈来建立兴趣,实现爱屋及乌。

农村学生一个最普遍的问题是羞涩,不善于表现自己,这在现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是难以实现突破发展的,通过音乐教育如果能够激发孩子们的自信,敢于并且善于表现自己,这将会对孩子们的人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还可以定期开展音乐比赛活动,营造良好的音乐学习课堂。

3.在音乐课堂上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音乐才能,并将口头音乐变为自创音乐

第2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团体辅导;考试焦虑;自我效能感

一、研究背景

根据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与新课程所注重的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并列的三维目标之一。从本质上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包含一系列内隐而复杂的心理成分,难以直接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中。这些心理成分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个体的人格素质。而培养健全人格正是新课程的理想目标,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身心功能处于发展和完善中,迫切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其激发内在积极品质,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和巩固分享、创造、自信、宽容、负责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和功能。

众多调查表明,有30%~70%的中学生存在较高的心理压力;学习成绩、同伴交往和亲子沟通是我校学生最主要的压力来源(郭俊彬,2008)。从积极的角度讲,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适度的紧张和焦虑感,从而提高智力活动的效率。但是,繁重学习任务和强大应试压力的持续作用,则会引起学生过度的情绪紧张、焦虑烦躁,降低学习效率及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帮助学生放松紧张情绪,调整精神状态,从而更好地投入学习和生活中,成为学校领导、老师高度关注的问题。

音乐治疗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学、心理学和医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从干预机制上讲,音乐治疗通过调节情绪进而促使个体转变认知,达到身心功能的整合,较之传统心理治疗有其独特的优势。在实践中,只要是系统地、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音乐作为手段从而达到促进人类身心健康目的的治疗方法和治疗活动,都应属于音乐治疗的范畴(陈菁菁,2004)。

综合以上因素,结合中学生身心功能均处于积极的发展变化中这一特点,我们尝试开设了“高中音乐团体辅导”选修课,运用音乐治疗的多种方法对普通高中生进行了系统干预,旨在激发学生积极的自我认知,感受同伴的情感支持,拥有建设性的人际关系;引导学生体验合作、创造的乐趣,品尝成功的喜悦;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和教师的指导语进行自我放松和自由联想,逐步达到缓解紧张和焦虑、增强行为控制能力的目的。

二、研究过程

(一)确定研究样本

为保证课程质量,我们选择了30名学生参加本选修课。在进行样本与总体数据的比较时,随机选择了样本所在年级总体的150名学生(全部来自普通班)。样本的整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1实验样本的整体情况

(二)确定因变量及测量工具

由前期访谈和问卷调查得知,学生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的第一位来源就是学习和考试,缓解考试焦虑、增强自我效能感是高中生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选择“考试焦虑”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两个因变量作为衡量辅导效果的指标,并选择了相应的测量工具。

1.考试焦虑量表(TestAnxietyScale,TAS)

TAS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考试焦虑量表之一。共37个项目,涉及个体对于考试的态度、个体在考试前后的心理感受和生理反应三个方面。各项目均采用“是、否”记分。评分“是”记1分,“否”记0分。TAS中文版在大学生中试测,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一周间隔重测信度为0.60,内部一致性系数中国整理(Cronbachα系数)为0.64。

为了使研究更具针对性和严谨性,本课程采用王才康1999年为大学生使用的版本,在正式测验之前对少数高中学生试测并对他们及其教师进行深入访谈,根据原文(Sarason,1980)在北京师范大学张厚粲教授的指导下,对个别词句和语序进行了修改,使其更容易被中学生理解而不产生误解。修改后问卷折半信度为0.769,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α系数)为0.807。TAS问卷的效度检验见表2:

表2TAS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拟合指标表

根据AMOS拟和输出结果,本研究所采用的TAS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Self-EfficacyScale,GSES)

GSES由Schwarzer等人编制,中文版由王才康等人(2001)翻译修订,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发现GSES具有良好的信度,其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α为0.87,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r=0.82(n=401,p<0.001)。本研究中GSES同样具有良好的信度,Cronbachα=0.85,重测信度r=0.83(p<0.001),折半信度r=0.80(n=150,p<0.001)。GSES只有一个维度。记分方法为:“完全不符合”记1分,“较不符合”记2分,“比较符合”记3分,“完全符合”记4分。分数越高说明自信心越强。

在辅导课程开始前的最近一次考试前施测两份问卷,在课程结束时的最近一次考试前再次施测两份问卷。用SPSS11.5和AMOS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三)实施系列主题活动

本课程属于音乐团体辅导选修课,平均每周进行一次,共12次。

1.音乐引导想象GIM

针对高中生学习压力大、紧张焦虑、情绪压抑、不够自信的现状,音乐辅导老师设计了以音乐引导联想(GuidedImageryandMusic,简称GIM)为主导、律动和歌曲讨论等其他形式为辅助的系列主题活动。GIM是一个“以音乐为中心对意识进行探索,用特定排列组合的音乐持续地刺激和保持内心体验的动力的一种方法”。在中学阶段,GIM主要在“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层次上进行。

“音乐精神减压放松”的目的是要达到身体和精神的深度放松,体验自我生命的美感和丰富内心世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选用了丰富多变的音乐组合主题,如高山、大海、小溪、阳光等,优美的音乐配合着亲切的指导语,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视觉想象,包括色彩感、形象感、运动感,让学生在自由联想中深刻体验大自然和自我生命的美感,产生心理上的“高峰体验”,激发内心的积极情感,最终获得更好的自我关注和自我评价。由于放松和注意力的集中对于个体进想状态非常必要,辅导老师耐心地教给学生肌肉渐进放松和调息放松这两种最常用的方法,并在每一次练习时温习使用,使学生更容易进入放松和自由联想的状态。

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练习,能够调节和改善学生日常的心理状态,使学生经常地处于一种良好和积极的体验中,从而更乐于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和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每次音乐聆听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要花一点时间来回顾音乐联想的体验,并探讨这些联想体验是否有助于焦虑的缓解、自信的提升。教师并不对联想内容进行分析和诠释,而是鼓励学生找出联想材料所包含的意义以及与自己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帮助他(她)进行自我审视,获得独立感和自信心。根据学生性格的不同特点,教师并不强求每个人都报告自己的联想内容,而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如绘画、书面语言报告、即兴演奏或肢体运动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2.其他辅助形式

教师还设计了一些学生主动参与的丰富的音乐活动,希望通过团队影响促进学生自我宣泄、交流,从而达到放松、减压的目的。

(1)音乐与节奏律动:教师选择一些节奏感鲜明的音乐,鼓励学生用跳跃、摇摆、扭动、敲击等律动和着音乐抒感、宣泄情绪。每当此时,不管多么内向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到随机小组中一起活动。

(2)歌曲讨论:歌曲讨论是音乐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多用于集体治疗。它是以讨论歌曲的形式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进行相互的情感交流。讨论的歌曲可以是学生自己随意选择的,也可以由教师确定某一主题的歌曲,例如,学生时代主题的歌曲、与母亲有关的歌曲、与家庭有关的歌曲,也可以由教师直接选择某一首歌曲。首先是对歌曲进行聆听,在聆听之后对歌曲的音乐性、对音乐所表达的情绪以及对歌词的讨论都是教师分析学生心理活动的关键。

(3)音乐联想与续写故事:可以给一段相同的音乐,请学生共同续写情节;也可以分组聆听不同的音乐,续写情节后在组内分享彼此的情绪和联想内容。这样的活动最容易引导学生发现自己与别人观点的差异,逐步学会容忍差异和欣赏差异。

总之,以GIM和其他辅助形式共同构成的团体音乐治疗课充分发挥了音乐的人际/社会作用、生理/物理作用和心理/情绪作用,在学生心理状态的改善方面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三、研究结果

(一)选课学生考试焦虑水平趋于合理

从横向角度比较,开课前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1.02,p=0.312)。经过一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水平有所降低,并且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见表3、表4)。

表3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考试焦虑的后测差异

(二)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增强

开课前,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年级平均值不存在显著差异(t=-0.256,p=0.799)。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显著提高,得分显著高于年级平均值。

表5选课学生与年级总体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后测差异

数据显示,本课程辅导效果非常显著。经过系列主题活动,选课学生的考试焦虑程度明显趋于合理,虽然对考试的认知和态度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但是个体在考试前后的种种害怕、担忧、紧张、恐惧、讨厌、烦躁等负面情绪以及多汗、肠胃不适、心跳加速、手发颤等身体症状明显减少,从而印证了音乐治疗“调节情绪先于转变认知”的内在作用机制。课程结束后,选课学生对考试的心理感受、生理反应及焦虑总分显著低于年级平均值(P<0.01或P<0.001)。数据还表明,尽管样本以普通班学生为主,一般效能感整体分数偏低,但是从纵向角度比较,系列活动显著增强了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P<0.05或P<0.01)。表明选课学生将音乐治疗课中激发出来的一般自我效能感迁移到了其他方面。这对于帮助学生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诸多问题与矛盾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结论、讨论与建议

(一)结论

1.音乐团体辅导能够降低学生对于考试的种种负面情绪以及身体症状,使其考试焦虑程度趋于合理,有助于学生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

2.音乐团体辅导能够显著增强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使学生拥有积极的心态,能够乐观面对学习和生活。

第3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课前准备;教学方式

音乐教育贯穿于人们的整个学生时代,是学生音乐素养提高的阶段,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音乐教育是养成学生音乐素质的基础阶段,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

一、课前的精心准备

在上课之前,教师必须对音乐教材进行全方位的掌握。要能够深入准确地理解教材,从而清晰地了解教材的思想内容。而且教师要能对教学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只依靠教学参考。此外,教师要能够深刻领悟教材文字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对教材进行深入开发。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方法等,从而选择那些能够激发他们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抓住契机,激活学生思维。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丰富课堂

1.趣味教学

小学生年龄较小,活泼好动,喜欢玩游戏,喜欢表现自己。通过设置一些课堂小游戏,例如,举行音乐知识比赛、猜歌名、歌曲接龙等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自主搜索信息积累知识,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些都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通过游戏和比赛的竞争,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学生会认真地学习,也会主动和同学们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合作学习,学生积极主动而富有激情的学习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能力和才华的机会,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信心的增强。

2.发现学生优点,适时鼓励

小学生渴望被人重视,希望自己能够成功。因此,应该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在教学活动中,要提倡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双边活动讨论中,虽有师生之分,但无尊卑之别。给学生创设一种合作完成某项任务的机会,激励他们独立思考问题,深入理解体会。然后将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交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下的一种责任感。教师要在有限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更多学习锻炼。每组教学完成后,要安排适当的练习或问题讨论,使大多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体验。精心编选测试的题目,逐层递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好的评价。

3.巧妙设问,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上教师提问与否,问什么,怎样问,都将直接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要选择提问的合适时机、得当的提问方式,启发学生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如果问题提问选择不当,会打击学生自信,影响课堂气氛。

4.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设备被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一些学习视频、教育视频和适合小学生的电影等,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形式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刺激学生的创新思维,勇敢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学会有效利用当前的科学技术网络为自己的学习服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配合多种乐器进行教学,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受能力

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带有一些乐器的辅导。如果一首歌曲表演有了乐器的伴奏,会给表演增添不少色彩。同时,乐器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乐器的演奏来感受音乐的节奏和律动,分辨音乐作品的音高和音低的区别。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对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提高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加强节奏感受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根据节奏打拍子的习惯。音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来安排,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练习,比如说先让学生学习四二拍子不带附点的句子,然后再逐渐加大训练的难度,锻炼学生节奏的打法。学生在这种打节奏的训练中,可以加强学生的音乐节奏感受能力,对提高学生的乐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加强了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给小学音乐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由于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特点,导致小学音乐教学存在很多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用乐器演奏相辅助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推进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

参考文献:

第4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这是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的名言。心理学也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情绪高涨、精神愉快,认知效果就好,学习兴趣强烈就积极主动地学,喜欢学和坚持学。所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健全审美心理是有着重要作用的:由于人的兴趣是通过实践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对音乐兴趣的培养就得从实践中获得。

新的课标的实施,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使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它的出台,给教师广阔的教学创新空间。加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竞争的日趋激烈、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我们音乐教学来说给予和挑战同样来得迫切。

在国外,音乐教学已成为1种快乐教学。他们把音乐课程赋予音乐教学以新的含义,他要求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研究和创新,并不断引发、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应用兴趣,让科学变成乐学,达到“乐”(音乐)即“乐”(快乐)地效果。从而在理念上国外确实要比我们高出许多。

对于小学音乐教学来说,音乐教育的魅力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说,而是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其主要任务是通过提供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并在音乐实践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奠定其终生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第5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学生视角 音乐教学

音乐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个人素养,而且还会使人的精神得到放松,有益于身心健康,欣赏音乐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更不能忽视音乐本身给学生带来情操上的陶冶和精神上的愉悦。全面发展的教学总目标,要求我们对于音乐教学不能再静默,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学理念也渗透到了每个教师的内心。那么究竟怎样才能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充分地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贯彻素质教育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创设音乐意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欣赏音乐的过程,就是和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所以在音乐教学上,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共鸣就显得非常重要。那么通过怎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实现这样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觉得可以从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创设恰当的情境来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常说,兴趣是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到成功,显然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就显得尤其重要。

比如在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我爱我的家乡》一课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祖国大好河山和自己生活周围美丽景色的视频来引起学生对于祖国、家乡景色的专注,进而产生热爱之情。基于这样的情感之下,教学《我爱我的家乡》一课,学生就会迅速地进入情境之中。在情境中学习课程内容,学生更容易体验到音乐所表达出来的美感,然后再让学生用多种演唱形式进行练唱,轻松实现教学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以审美为教学核心,不仅可以让小学生的文化视野得到开拓,也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构建和谐课堂,尊重学生创新意识

音乐带给人的创造力往往是无穷的,音乐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创作,充分尊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样不仅仅能够使他们与音乐产生共鸣,而且学生也会对音乐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在音乐欣赏中,教师应该确立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与之心通,与之一起徜徉在音乐的世界中。

例如在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七色光之歌》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上课之初便可以营造出宽松的学习氛围。教师运用精妙的课堂导入语,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同学们,你们都见过彩虹么?那么彩虹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学生会说它像桥,有很多的颜色等等。教师可以在学生的描述中,展示彩虹的图片,在热烈、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唱《七色光之歌》。教师还可以通过身体律动的形式,引领学生的情感体会,也可以采取让学生即兴表演的方式,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在这样的个体的创作活动中,学生们敞开心扉,不断地进步,逐渐实现精神的融合和音乐意境上的美好感悟。随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比赛,看哪一组唱得更好。教师和学生共同推选出学生评委,和自己一起构成评委组,对比赛进行评价,这样师生都在快乐而又积极的课堂中,收获到属于自己的音乐感受。

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从情感上带给学生学习的动力,引导学生在欣赏音乐中,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心体会音乐的美和所表达出的情感。师生和生生之间的互动,改变了传统的“要我学”,在教师潜移默化的引领中,学生不知不觉地过渡到主动参与式的“我要学”,从而实现高效的音乐课堂。

三、提倡兼收并蓄,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音乐有着一定的包容性,不管是古典音乐、外国音乐,还是民间音乐亦或是街头的流行音乐都是音乐作品,都有着各自的可取之处。很多的作品都可以对小学生的思想品格的养成,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虽然流行音乐没有古典音乐那样内容含蓄,没有外国音乐那样气势磅礴,没有民间音乐那样历史悠久,但是它却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近。流行音乐具有通俗易懂、曲调简单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小学生都具有追逐流行音乐的心理。既然如此,我们教师完全可以顺应他们的心理要求,对于流行音乐中的精华部分采取接纳态度,这也是实现音乐课的德育教学目标的一个途径,使学生成为一个健康品格的人。

例如在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教学中,可以培养学习浓厚的爱国情感。而在流行音乐中,也同样有这样的歌曲值得我们去借鉴,例如周杰伦的《发如雪》中将前世柜、尘埃是非、铜镜等古典意象融合在音乐中,带给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赞叹和对中国元素音乐的超凡欣赏力。还有就是《我最闪亮》这首歌曲中的歌词“灯光和花火一起闪亮,也亮不过我的梦想”、“被淋湿的翅膀才拥有穿越过那暴风雨的力量”等等,对于小学生坚持不懈精神品质的养成,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些都是流行音乐中值得教师去推崇、欣赏的音乐。

第6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主导,兴趣

音乐教育不仅是一种美育,还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教育,它关注孩子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的发展。小学是进行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也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关键时期,音乐教育实施的好坏,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爱因斯坦曾对音乐教育有过很高的评价,他说:“如果没有少年时代的音乐教育,就没有后来他在研究上的这些成就”。音乐教育如此重要,那么该如何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育呢?

1、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个体进行深入学习的内动力。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带着好奇的想法、快乐的情绪去认真学习。有了兴趣,会起着事倍功半的效果。在小学生心里,教师有着很高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老师的意见比较认可,为此,音乐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地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作用,带领学生们去感受音乐的美妙,让学生逐渐的从最初的对音乐的好奇转变为对音乐的热爱,更进一步的喜欢上音乐课堂,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认真、踏实的求知,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自己的音乐修养。

2、选择合适小学生的教材

对小学生而言,教材的选择很重要。在现行的音乐课本里,有些过分严谨,也有的显的过分活泼,有的课本主体反应的是儿童生活,有些是弘扬爱国精神,主体的不同,也会对孩子产生不同的影响,音乐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一定要慎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可以接受的程度,还要考虑学生的基础以及教材的难易程度是否衔接恰当,同时,不仅要考虑教材的趣味性,是否可以吸引学生,还要考虑教材的实用性,学生是否真的可以从教材上学到知识。只有选择合适的教材,教师使用起来才会运用自如,学生也会从中学到真正的知识。教材的选用要立足与学生的发展,有助于学生音乐情感的培养,为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小学阶段打好基础,从而积极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3、运用符合儿童的语言教学

小学生心理比较单纯,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会拉进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孩子越小,教师在孩子心里的地位越高,“向师性”也就越强。因此,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下,音乐教师在和孩子交流过程中,有意识的选择一些儿童语言,会增加孩子的好感,这不仅有利于音乐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树立教师在孩子心中的地位。除此之外,由于网络的快速普及,当今社会的孩子,几乎都为独生子、独生女,个性内向,不善于和其他伙伴交流,如果教师能够和孩子“交朋友”,间接的会引导孩子结交其他友谊,促进孩子间同伴关系的交往。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

课堂是孩子学习知识的地方,音乐课堂不同于其他课堂,更应该充满生机与活力。音乐教师在授课时不仅要整体的、全面的进行示范演唱或者示范演奏,还要针对曲目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片段的讲解,除此之外,还要对所选曲目产生的历史背景、故事情节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帮助学生能够更深的理解和吸收。“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较难保持,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时不时的观察学生们的反应,适时的穿插些小游戏、趣味性的小故事、或者表演性质的小组竞赛,以此来提高学生们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老师要鼓励学生用质疑的态度去听课,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答案,让课堂时刻散发思维的火花。要想上好一节课,音乐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好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应对办法,课堂上要时刻观察学生们的反应,及时把孩子的状态调整要最佳。

5、实施赏识式音乐教育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在音乐教育实施过程中,有些孩子的音乐天分较好,一点就透,一学就通,而有些孩子说严重些就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学起音乐来比较困难,对音乐产生畏惧心理。加上小学生的年龄小,自我意志薄弱,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暗示,老师的一个不满的眼神或者一句批评的话语,都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不可改变的影响,不仅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还会丧失孩子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音乐教师要对所有的孩子平等对待,尤其要鼓励音乐基础不好的学生多加练习,给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的机会,慢慢培养起孩子们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对学生实施赏识式教育,要求音乐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及时给与肯定,表扬学生的努力,还要把学生的课堂表现记录在案,作为音乐科目成绩之一,让学生知道后天的努力和勤奋比天分更重要。不断给在求知的路上的学生加足马力,是音乐老师要努力做到的。

6、恰当的布置音乐作业

有人说,音乐科目不需要留课下作业,只需要课堂上好好唱歌就好了,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美国的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孩子一旦自觉完成家庭作业,那么对于他日后的事业发展,是会远远的超过我们的想象力的”。课上时间有限,短短的一节课时间,老师不可能把大把时间用在孩子的练习上,也不可能把每个孩子的掌握情况都了解到。因此,音乐科目也需要布置家庭作业,如某种乐器的练习演奏、某首歌曲的演唱等等,家庭作业完成的情况,可以反应出孩子的知识掌握情况,教师会根据学生们的作业反应出的信息情况,讲解大多数孩子遇到的问题,订正孩子们的错误,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消化课上老师所讲的知识,是学生课外学习的重要手段总之,因此,布置家庭作业很有必要,而且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第7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效果 思考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222-01

在小学阶段实施音乐教学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和开发学生心智发展关键阶段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从而启迪学生的智慧,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实现艺术素质的提高和综合素质的进步。探讨如何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效果,就是寻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体验快乐的同时,享受收获知识的喜悦。

一、课堂教与学互动的思考

课堂互动是新课改条件下教学相长的重要体现,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小学生由于处在好奇心较大、身心发展较快的年纪,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活泼性,对外界的事物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但同时学习一件东西的耐心也较差。所以,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性格特点具有深刻的了解,能够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互动式的音乐教育无疑是在教师了解学生具体特点的情况下能够采用的效率较高的教学方式。

教师在音乐教学课堂上,要用感情渲染气氛、用肢体语言和神态表达音乐的美妙,通过精心的教学意境安排,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他们带着这份兴趣和好奇,自觉主动地去学习,去体会、去感受音乐的美妙,情不自禁地进入互动教学中来,真正做到以音引人、以乐悦人,使得学生对音乐教学喜爱的感情得到极大的升华。

音乐具体授课时,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激情,应逐渐让学生从教学课堂的配角向着主角转换,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去探讨音乐课程的知识。具体来讲,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寻找附点音符、连音,休止符等,更可以以故意写错的方式让学生予以纠正。但这个过程中应当注意对学生自信心的保护,要多采用赞扬教学法。

二、了解学生喜好,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喜好,只有了解学生的喜好特点,才能够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目的。具体来讲教师主要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具体来讲就是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伴着音乐进行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的行为具有较高的节奏感和意境感,能够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连绵的想象力。恰当的把游戏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会使得音乐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老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定位,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而不是命令者。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比如,在用一首简单的歌曲,让学生参与到听节奏走路作为音乐学习的前奏准备,紧接着以故事的形式,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进入教学的主题,从而实现教学效果极大提升的目的。

(2)注重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增加学生学习的乐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教育设施投资也得到了极大的重视,许多小学具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技术是一项较新的辅助教学设备,它们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效果,首选需要做到两点,第一,教师要及时补充多媒体教学操作有关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熟练的运用。第二,要学会把握小学生教学的特点,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把多媒体的生动、形象等特点带入到课堂中来。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会使得在听课的过程中,感知力无时无刻不占据着心理的优势地位,音乐教学抓住这点以电教光、声、影、色俱佳的优点,逐渐让他们入境。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也不是无限制的,如果整堂课都采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会使得学习的成效出现严重的偏差,找准使用时机,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多媒体教学在增加学习乐趣的同时,对教学效果提供更大的贡献。

三、关注学生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

认知能力是新课改条件下素质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激发学生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自由表达能力。关注学生的心理特征,重视认知能力的培养需要小学音乐教师关注以下两方面教学理念的正确运用。

(1)注重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正确审美观的培养

音乐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极大的不同,音乐教学注重听觉艺术的培养,听觉是一切音乐艺术的主要依赖,让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对听的甄别和欣赏能力的提高,树立属于自己正确而独特的审美观。因为,听是一切音乐学习的主线,缺乏对由听判别音乐的能力,那么音乐也就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审美观的培养是由节奏感、旋律感、结构感和形象感等多种要素共同构成,学生要在不断听的实践中,学会对这些要素的把握。俗话说孰能生巧,听得多了,便会对音乐具备了快速的审美能力。教师应在学生进行听的练习的过程中,找准时机,及时启发学生的审美能力,比如,听旋律猜歌名,听歌名和旋律等游戏,通过类似的活动和问题,教师可以主动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使得学生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内容等有初步的了解。为了避免学生在一遍遍跟唱的过程中分心,教师应当采取多样化的形式,给学生美的感受,同时强化他们的听觉。 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让学生主动喜欢你的音乐课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关注学生由音乐学习中能够获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以及表达能力的提升

小学生处在人生的初级阶段,对任何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幻想是他们的重要特点。小学阶段音乐教学应当尽量以这个特点出发,主动的适应学生好奇、好动、好想的特点。针对小学生注意力和耐心持续较短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应当尽量采用多样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全身的各个感觉器官,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去。总之,营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能力,激发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孩子喜欢音乐课创造基础环境。

参考文献:

[1]汤文婷. 丰富情境教学,合理提升小学音乐教学水平[J]. 新课程学习(下),2011(12).

第8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然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于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技能技巧的传授与训练,而忽略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全面实施,吹响了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强调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完善学生的人格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可见,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当前音乐教学改革的主攻方向之一。本文就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自己的点滴认识和肤浅体会。

一、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教育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它借助倾听来感知音乐的美,借助歌唱来表现音乐的美,借助表演来发展音乐的美。它对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创造离不开想象,想象是创造的基础。

我们在音乐活动中的想象,根据有无自觉的目的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根据独立性、新颖性、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他们有限的生活经验,小学生的想象以再造想象为主。

心理学认为再造想象是指在音乐活动中,根据已有的特定对象的启发和暗示,在创作与审美意识中形成相应的音乐表象的过程、心理学上把再造想象大致分为三种:一是对自然界音响进行再造想象的模拟,二是借鉴别人的描写、叙述、融入自己的构思再进行加工整理的过程,三是指二度创作(表演)与三度创作(欣赏)的过程。而小学生的想象,是随着表象的积累不断发展起来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的内容常常是事物的简单再现。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随着生活范围的逐渐扩大,知识经验的逐渐丰富。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想象中创造的成分会不断增多。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实际,结合其心理特点,帮助小学生储备更多的表象,利用生动、直观的言语向学生描述事物,指导小学生多阅读健康有益的文艺作品,从而启迪学生的想象力。

二、依托音乐欣赏教学,唤醒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富有感染力、音乐知识面最广的一种形式,也是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音乐教育的最佳方式。正因为如此,《音乐课程标准》把感受与鉴赏的内容提到了首要位置。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体。它不但可以充分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赏析过程中产生联想、想象、创造、情感等方面的审美体验,进而塑造人文精神,丰富审美情操,提高想象能力和鉴赏能力。它无论对音乐表现活动的开展还是音乐创造的进行,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音乐欣赏是唤醒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

三、运用学科综合方法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例如,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姐妹艺术的综合。从艺术本质上讲,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都是心灵的艺术;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它们都是源于一家,是高度融合在一起的。因此,要想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可以把音乐与舞蹈、与美术等其他艺术形象结合起来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学科综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让学生通过舞蹈律动来表现音乐,或者运用音乐与美术融合,即听觉与视觉的结合,都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1、音乐美术综合法(绘画法):

绘画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事。由于艺术创作是相通的。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生运用色彩、图案来理解音乐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他们这时的再造想像占绝对优势,可以让他们通过绘画来表达各自对音乐的不同情感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想象力。

2、音乐舞蹈综合法(律动法):

孩子天生好动,用此法可以帮助学生想象音乐形象。如:乐曲《狮王进行曲》,学生边听边跟着老师做迈步动作的舞蹈,通过迈步舞蹈来尽情想象狮子这一万兽之王威风凛凛的步伐和神态。再如聆听《乌龟》音乐,这是一段低沉、缓慢的乐曲。上课时,我先让孩子听一遍,接着,又让孩子们插上思维翅膀想象着听一遍。他们听后,可能会认为是笨重的大象,也可能是慢吞吞的乌龟或是胖乎乎的小猪。然后,我让学生按自己想象到的律动,在音乐声中手舞足蹈,表现各自想象的动物……这时,森林音乐会开始了,叙述的想象力也发挥起来了。

3、音乐自行创作法:

第9篇:小学生音乐教学范文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程;小学生;创造力

目前,新课改在我国已经轰轰烈烈的展开,新课改提倡的基本要义之一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贝多芬曾经说过:“音乐是比所有哲学、所有智能更高级的启示。”作为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也是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陶冶小学生的情操、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培养小学生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音乐在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价值,要挖掘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力方面的作用,为小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生音乐教育的功能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听到一首音乐的时候,学生首先会在头脑中对歌词及曲调自动展开想象,比如描写大漠、草原生活的歌曲会让学生自己立马想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丽场面,或者“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景象,当然,也有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意画面。这些图像或者画面的呈现与电视、美术画作等形式的画面呈现不一样,无论是电视这种媒介,还是美术这种艺术形式,他们都是比较直观地将画面展现在人们面前,而研究发现,人们的视觉比听觉或者想象力等感觉更为敏感,视线如果先看到了图像,那么其他感官的主观能动性会受到干扰,大脑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发挥也受到了影响。而欣赏音乐大多时候是听觉先行,人们的抽象思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派上用场,从而得到锻炼的机会也越多。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也要培养抽象逻辑思维,多听音乐可以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小学生年纪尚浅,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教师要保护他们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利用音乐熏陶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比如少数民族的音乐伴奏一响起来,学生会自动想到这是什么乐器,然后乐器的形象就会在脑海中自动出现,是北方少数民族粗犷的马头琴,还是南方少数民族细腻的葫芦丝,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提示,头脑中会大概有个图像。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马头琴或者葫芦丝长什么样子,所以这个时候即使知道乐器的名字,脑海中的图片形象是模糊的,有许多学生因为对这种音乐或者对这种乐声的迷恋.而去查询这种乐器的详细介绍,这个过程就是一个主动求知并解惑的过程。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发散性思维和急骤性联想能力

发散思维,即无定向、无约束地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方式。急骤性联想是指集思广益方式在一定时间内采用极迅速的联想作用,引起新颖而有创造性的观点。许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就是在安静的夜晚,一个人躺在床上,戴着耳机聆听着播放器中的音乐,万籁俱寂,人的思维跟着音乐节奏跳跃,可以是甜蜜美好的阳光灿烂场面,也可以是悲伤难过的风雨如晦画面,任何一种,都是头脑根据已有的见识、阅历,自主自发勾勒出的情形。无论是哪一种情境,人们的心情都会变得很好,自己的头脑异常清晰,这就是发散性思维在作用,让人的内心世界因为自我创作而丰富起来。

二、小学音乐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对策

(一)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音乐在促进小学生智力发展、完善小学生人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要使这些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就要围绕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全面性等基本特征,避免以往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存在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单一性等问题,为小学生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个性化教学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引导小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培养他们独特的个性。有鉴于此,音乐教师要与小学生加强互动,信任小学生、尊重小学生,让他们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感受到教师给他们的关爱与信任,愿意用心感受音乐的魅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为培养创造力奠定基础。比如教师在开展音乐节奏教学时,可以为小学生组织《寻找生活中的声音》的活动,引导小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大自然中听到的各种声音。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举了几个例子,比如水龙头没有关紧,发出“滴答滴答”的水声;刮风了,发出“呼-呼-呼”的风声;上楼时有“咚咚咚”的脚步声,其实这些都是节奏感的具体体现。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学生可以打开思路,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有节奏的声音,在此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二)加强启发式教育,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音乐教师要运用有趣生动的活动内容和场景,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小学生对于音乐艺术有一种天然的喜爱,他们有着丰富的思维能力,关键要靠教师将他们的这种思维能力挖掘出来。启发式教学法是取代注入式教学法的一种较为成功的教学法。在小学生音乐课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小学生的智慧闪光点,对他们加以引导和训练,激发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自主创造力,促进他们的多元化发展。比如在学唱《小乌鸦爱妈妈》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不改变歌曲原有结构的基础上,对个别词汇进行创编,比如把妈妈改为爸爸、奶奶、爷爷,再重新演唱改编后的新歌曲,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体会到学习成就感。再比如在教学《拔河》这首歌曲时,可以引导小学生将歌曲中的“拔河”用其他运动器材的名字来替代,例如踢毽子、跳皮筋等,并想象自己在游戏中是怎么玩耍的,尝试演绎新的歌曲,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精心选择音乐作品,运用多种方式演绎

作为人类的第二语言,音乐通过旋律、节奏、速度等要素来渲染情境、传达情感。音乐艺术的思想教育内容也十分广泛,爱党、爱民、爱祖国的歌曲比比皆是,这些歌曲对催发人的思维情感有着奇妙的效果。比如《快乐的小木匠》、《雪花》、《山谷回音真好听》、《小号手之歌》、《米老鼠进行曲》等,或是表现饶有趣味的童年生活;或是表达美好的生活情感;或是表现亲人朋友的友好感情,无一不闪烁着璀璨的人文之光。古今中外诸多文人志士都对音乐艺术有着狂热的痴迷。所以小学生音乐教师要为小学生精心选择音乐作品,逐渐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艺术修养和创造能力。另外,在为小学生选择音乐作品时,还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现有水平。比如针对《茉莉花》这首歌曲,这是一首风靡全国的江苏民歌,很多小学生都能从头唱到尾,即使不会唱出清晰的歌词,也能哼出主要旋律,在课堂上教授他们这首歌曲时,难免激发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选择独唱、合唱、钢琴、小提琴等不同音乐体裁的《茉莉花》,让小学生感受不同风格的音乐,这不仅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还能让他们在抒情的旋律中感受音乐的风采,对提高他们的创造力大有好处。

(四)引导学生动起来,参与实践活动

音乐必须由感而动,动是为了让学生参与创造,这里的“动”包含了动口、动脑、动手、动脚,所有身体器官都可参与,而最重要的是动情,这是孩子从感知音乐到理解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不同的乐曲引导学生不同的动。如欣赏《骑兵进行曲》时让学生模仿骑马的动作,用嘴模马蹄声。如欣赏《四小天鹅舞曲》时可以模仿小天鹅跳一跳,自编节奏谱跟着乐曲拍一拍。如欣赏《鸭子伴嘴》时让学生用嘴巴、舞板即兴模仿鸭子呱呱叫声,逗一逗,玩一玩,也可以用画图和文字题,看看学生是否理解了音乐。事实证明,儿童的智力、技能的形成最初依托于外部的动作,音乐教育是在动态中进行的,起伏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强弱有序的力度,缓急交错的速度,以及不同的情感交换都能激起儿童形体动作的反应,使儿童动起来,可以使他们的创造力也得到提升。总之,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创造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着美妙的音乐。小学生教师要借助音乐课程培养小学生的创造力,为他们的日后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焦淑娟.浅谈素质教育背景下发展音乐教育的作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