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室资产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 不足 建议
一、医疗机构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
(一)固定资产入账、领用程序不规范
一是按照《会计法》、《医疗机构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购入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医疗设备应作为固定资产入账。某些医院由于会计人员的粗心大意,固定资产明细账、总账中未对已经达到标准的医疗用书、大批量医疗物资进行确认,造成账实不符,对日后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追查工作造成一定难度。二是由于医院按照各科室对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归口管理,各科室未派专人、未设立固定资产卡片和明细账对医疗设备进行专门管理,加之医疗设备在各科室之间转移使用频繁,造成大多数医疗机构中医疗设备管理无序、账实不符。
(二)医疗设备等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维护存在欠缺
总体看来一些医院较为注重的是固定资产在购置时的前期准备,如对医疗设备采购可行性研究、预算安排、厂家信誉、设备价格、配置参数等十分关注,而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就很少像前期环节那样重视,最终使医疗设备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综合资产利用率降低。
(三)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如果制度的不完善,直接会导致固定资产管理上的不规范。一些医院虽已制定了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在很大程度上还不够完善。固定资产从始至终要经过一系列的环节,如采购、安装、维修、报废等,这些环节如果缺乏了制度的约束,固定资产的管理将会杂乱无章。
二、针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不足提出的建议
(一)树立良好的管理意识
建立以院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各科室主任为小组成员的医疗设备管理机制,将医疗设备的有效利用及完好无损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指标;医院各科室指定专门人员负责固定资产验收、使用、转移、维护、报废工作,定期与固定资产台账、卡片及财务账核定;以科室为单位,定期开展全院医疗设备盘点,不仅要在数量上保证账实相符,而且还要从保养维护、使用效率方面进行考核,从源头堵塞固定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完善
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完善的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不但可以保证资产的完整性及账务处理的准确性,还可以大大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资产丢失、贪污的发生。医院首先应该成立固定资产管理科室,专门评估各科室购固定资产的申请合理性、统一进行固定资产采购、定期组织盘点、及时处理报废固定资产。其次,在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标准、购置及科室转移申请批准、出售、清查等方面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做到凡是涉及固定资产的业务必须有章可循,有制度可以约束。最后,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对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毁损、丢失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罚;对在日常固定资产保养、维护方面表现突出的科室、医护人员进行相应奖励。
(三)通过固定资产整合提高资产使用价值
一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各科室采购申请内容,在批准采购后,优先从其他科室闲置的医疗设备中调剂使用,避免重复采购。二是将固定资产有效使用、日常维护保养情况作为考核医护人员业绩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使用意识。三是通过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观察,将各科室闲置不用、更新淘汰的旧设备捐献给基层医疗卫生院(街道医疗服务中心),使固定资产更好地发挥全社会效益。
(四)运用固定资产电子信息化管理模式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要结合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将它作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最为关键的一步。目前随着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在选购上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增加,种类也由于用途不同呈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以往的手工统计已满足不了目前的工作需求,一方面会耗费管理人员较大的精力,另一方面对固定资产的统计无法实现系统化管理。近年来,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运行已经有较长的一断时间了,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对于固定资产的统计和管理也可以引进电算化管理,将各科室、院长办公室安装电子办公系统,对各科室在办公系统中提出的采购申请,首先由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设定的权限进行评估,最后将使用科室、资产管理部门共同签字同意的电子申请单传送给医院领导办公系统,由院长最终签字同意购买。对于其他如使用、报废、出售等程序同样采用电子办公系统进行处理,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时时监控,避免资产的重复采购。
(五)注重管理意识的创新发展及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
在现今的医院管理中,不仅要追求精细化的经营管理方式,还要把创新思维投入到工作过程中去。创新对每一个部门管理都具有深厚的意义。因为创新的管理方式,是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同时,加强对人才的引进,人才是活跃在医院中的核心力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该医院的发展趋势,人才是医院不断创新、进步的关键力量,是医院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要想真正的加强医院的经营管理,就要重视人才的引进工作。首先,要定期的对人才进行培训、教育,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及业务水平;其次要施行激励机制,充分的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在最大程度上挖掘人才的潜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经济效益
固定资产是公立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公立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公立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固定资产管理是公立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以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对提高公立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公立医院的竞争力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当前公立医院管理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较为分散,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公立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模式是:财务部门管理账目;相关资产管理部门分类管理固定资产并负责登记入库;使用部门管理实物。这种管理模式就容易形成“各自为政”,管理分散的局面,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受财务部门调控,造成入账标准不同,从而导致固定资产的入账以及管理上出现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账物不符。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没有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规定,没有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对各科室即实物资产的使用部门进行培训和督导,没有规范统一的账目,从而造成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登记的账目与各资产管理部门的“金额数量明细账”存在着单价、型号以及数量等登记不统一,有的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甚至根本无账可查,只凭当事人的记忆。
(2)账账不符。有些设备的购入和安装需要两个部门共同完成,由于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来协调、指挥,设备购入从入库到出库的整个流程,容易造成各个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协调不够,出现问题互相推诿,造成入库不准确、不及时,有些由于付款不及时又没有及时进行挂账处理,所以财务部门不能按时登记入账,造成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账账不符,无法监督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
(3)资产调剂或变更账目调整不及时。各科室对自己使用的资产处置随意,与其他科室进行调剂使用时,不按照规定到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使用部门变更手续,导致资产实物使用部门与登记账目的部门不符,造成资产无法核对和清查,甚至造成资产的流失。
(4)人员配备不专业。在人员配备上缺乏专业人员,往往会安排非会计专业的物资供应中心、后勤中心人员管理固定资产,难以达到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性要求,导致核算质量下降。
2、固定资产管理上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倾向
重购置、轻维护,在科室撤并、人事调整、人员调动、装修搬迁时没有及时移交清查,导致责任不清,账物不符。固定资产使用不当,使用效率低下,甚至购买了根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固定资产。
(1)固定资产移交手续不完善。对离职调动人员所占用的固定资产应当如何办理移交手续,如何转移使用、折价或转让等工作缺乏专人监督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物随人走”的情况可能时有发生,资产使用部门的资产管理者更换时,没有资产交接制度导致资产实物账成为一本“糊涂账”。
(2)固定资产利用率较低。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薄弱,内部控制不够严格,造成有些固定资产闲置、浪费和损失,市场利用率低,维修费用比其运行带来的价值还要高。缺乏统一协调的调配使用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追求“小而全”的固定资产配置模式,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一些临床部门或许仅仅出于提升本部门形象而不是出于患者是否确实需要的考虑,要求购置大型先进设备,购置后资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导致固定资产使用价值隐形流失。
(3)固定资产折旧、成本核算不准。由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繁多、功能不一,同一类产品有多种品牌和规格,因其每一类品牌的使用年限以及有效价值的不同,如实行统一的折旧标准势必造成一定的误差,再加上管理不完善,造成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数据不真实等原因,而导致固定资产折旧率数据不能真实、有效地反映出各科室固定资产折旧成本。
(4)固定资产盘点质量不高。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品种多,数量大,分布广,不易清查,或清查时只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和使用率账物不清,影响领导决策,造成重置或闲置。
二、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
(1)第一级: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等组成。管理中心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财务部门设置固定资产总分类账,以及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控制固定资产总额。
(2)第二级:资产管理部门。第二级是设立专管固定资产的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全院的固定资产,这一层具体管理固定资产的二级明细账,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联系第一级和第三级的重要枢纽,任务重、责任大,需配备责任心强、有财务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要分科室、分部门的设立数量金额式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报废、损坏情况,并建立卡片,定期与领用科室核对,达到账卡、账物相符;定期与财务部门的固定资产总账核对,达到账账相符。
(3)第三级:资产使用科室。第三级是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应设专人保存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等事项。由专人负责,定期盘点和对账,人员调动时及时移交。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管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4-0114-02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持有的一些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较长的有形资产,包括仪器设备、建筑房屋等。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各医院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医院在大型医疗设备、专业仪器上的投入不断增加,这些设备和仪器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所必不可少的基本物质要素,也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因此,要科学有效地搞好固定资产管理,确保其安全和完整,充分发挥其效能,实现其保值增值,以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当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管理建议。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1.固定资产购置问题。随着降低医院药品加成率的政策出台,医院在药品上的盈利逐渐减少。为弥补收入的不足,医院就通过仪器检查收入来弥补支出的缺口,因此各医院竞相购买新设备、进口设备。出于医疗和科研的目的购置设备本无可厚非,但有些单位对重大项目的投资和大型设备的购进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只凭着主观要求盲目决策,各部门科室也各自为政,只顾局部利益,从自己使用方便出发,要求增加投资用以购置仪器设备,造成了固定资产重复购置。从全院角度来看,同类固定资产的使用率低,资产没有充分发挥作用,设备投资回收率低,甚至购买来以后闲置不用,造成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给医院带来了投资风险。
2.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问题。医院固定资产在管理和使用上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多方参与,财务科负责总额控制,设备科管理医疗设备,总务科管理房屋及家具,设备日常使用以专业科室为主。设备科和总务科各设有明细账,由于设备管理部门、专业科室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由于资产管理部门与使用部门相互脱节、沟通不够、缺乏制约,造成固定资产的真实使用状况不明,总账、明细账不符,账实不符,出现问题时各部门互相推诿责任,职责权限无法划分,这样导致固定资产信息失真,管理决策的依据也就缺乏有效、可靠的基础。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也存在问题,一些医院没有订立必要的保管维护规章制度,科室领用设备后缺乏必要的维护保养体系,特别是在使用公用医疗设备上,各科室都是只管使用不管维护,出现问题直接推到设备管理科,使机器损耗率过大,维护成本增高,无形中大大提高了固定资产的维护支出成本。
3.固定资产报废问题。多数医院没有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的报废也是分散管理。财务科负责总账核算,专用固定资产由设备科管理,其余的由总务科管理,原则是哪个职能科室购置的就由哪个职能科室负责管理,由于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与使用科室之间内部沟通、衔接效率低,造成报废的固定资产反映不真实、已报废的残值不入账和资产的盘盈盘亏处理不恰当等问题,长此下去,极易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从而影响医院决策的质量和政府对医院的监管。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1.加强固定资产购置的论证工作,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固定资产采购必须实行申购制度。需求部门提出申请、编写申请报告及可行性论证报告,医院管理层应在设备购置的可行性、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采购部门要召开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设备维护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科室组成的讨论组进行专项讨论论证,并提出本部门的建议,进行购置前的事前控制,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报医院管理层共同研究处理。固定资产采购必须采用招投标方式,通过招标、询问、比较、议价确定供货商。严把设备购入的质量关。采购部门是资产管理的重要部门,除根据规定实行公开招标外,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管理部门一起从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和价格关,保证设备的先进性和安全性。
2.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责,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医院应该完善现有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改变多头管理的局面。医院可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由院长、分管后勤设备的副院长、采购、设备和财务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全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召开采购设备的论证大会,组织设备清查盘点的领导工作、讨论审查设备报废等工作。固定管理中心下设一个固定资产管理科,负责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培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以及全院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的日常管理和设备安装验收及固定资产明细账的入库、变更登记。这个科室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是管理中心和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联系中承上启下的环节,要经常和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负责人沟通,及时了解各科室的需求,并形成汇总意见上报管理中心。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并分科室、分部门设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等情况,定期与财务部门金额对账,并到领用科室与实物核对检查固定资产的现状,达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固定资产领用使用部门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部门,应设专人登记固定资产卡片,资产的领用、维修、流转等事项由专人签字负责,订立专项制度定期盘点固定资产并和固定资产管理科定期对账,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
3.完善和实施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提高固定资产效益。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实施是医院固定资产效益提高的关键,固定资产管理科要从本医院实际出发,建立从固定资产的入库到使用再到报废一整套的管理制度,并积极实施。固定资产入库的验收包括设备、物资的质量和价格。要准确地登记资产购置的总成本,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统计的准确性,这是保证账实相符的关键。设备一旦购入就要及时验收入库,核对好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和参数,调试安装完毕后就要办理各种相关的手续,及时入账和建立固定资产实物卡。在调试中发现问题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和生产厂家反映,做好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事中管理控制工作。在固定资产使用中建立“三账一卡”制度,所谓“三账一卡”,即总账、一级明细分类账、二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卡片。由医院财务部门负责建立并登记固定资产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由固定资产管理科建立二级明细分类账,并按资产使用科室进行归类管理;各使用科室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卡,卡片一式两份,一份存放在财务科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另一份给使用部门存查。固定资产管理科应对固定资产使用、保值增值情况进行检查,将其使用效率和完好程度作为使用部门负责人业绩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保证固定资产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创造应有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行医院全成本核算,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医院积极推行院科两级全成本核算,将固定资产折旧纳入科室成本范围,实行固定资产有偿占用,通过成本核算促进科室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和利用,树立起投资要有回报,占用资产要交费的成本意识,用经济杠杆调节医院资金的投向,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医院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废、报损等,资产处置要严格按照“先报批后处置”的程序办理,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对需处置的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损耗程度、处置原因等方面作书面说明报固定资产管理中心,由中心领导汇同使用部门、固定资产管理科、财务部门对资产评估做出处置意见并签署书面意见后,向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报告,并按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置国有资产,否则应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4.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队伍的建设。制度再好也要有人来执行,能否建立一支高效的固定资产管理队伍是制度能否得到执行、能否执行得好的关键。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及时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前沿知识;设备科要加强和厂家的联系,培训设备使用和维修人员,缩短设备维护时间,提高设备完好率,为医院增加经济效益;固定资产使用科室要设立经济核算员岗位,负责资产卡片、执行物资管理核算制度。
5.充分利用计算机信息化管理固定资产。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可以引入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高效清晰地管理全院固定资产。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固定资产管理各相关部门的终端链接起来,各终端安装客户端管理程序,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并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设立专用管理计算机,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还可以在固定资产的“三账一卡”设备上贴上条码,便于随时随地查询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
总之,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吴慧琴.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索[J].山西财税务,2003,(2):15.
[2] 刘春玲,王兴玲,史敬华.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管理[J].中国卫生经济,2004,(2):32-33.
[3] 张秋霞.国有资产管理“报废”环节应引起重视[J].军队财务,2004,(6):26- 27.
[4] 李州.谈新制度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J].中国卫生经济,2006,(2).
[5] 吕喜龙.清理固定资产的做法[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7,(12).
[6] 刘颖,史桂环.浅谈医院固定资产管理[J].卫生经济研究,2004,(6).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医院的各级领导务必树立钱物同值的思想,像重视医疗创收、业务管理一样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上给予大力支持。医院党委要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纳入党委议事日程,作为经常性工作来抓。要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提高广大医护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加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业务量相当繁重的工作,医院领导要为财务、医疗、器材等部门配备必要的专业资产管理人员,只能专职而不能兼顾,并明确责、权、利,以便对全院资产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二、强化核算、规范操作
核算是固定资产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础不打牢,其他就无从谈起。要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对固定资产从购买前论证到处置每一个环节都要规范操作。购入资产时,特别是大型设备购入、大项工程立项必须经充分论证后报院党委研究确定,开支严格按批准的预算执行,否则财务部门不得办理报销和资产入账。对资产的报废、调出等要凭领导的审批单方可办理,财务部门也要及时调整账目,做到资产账上有登记,件件有人管理,以使各使用部门对项目、设备的需求有效地进行自我约束,要避免上了项目没有产出,进了设备没有效益的现象。医院要成立以院领导、医疗科、器材科、财务科等有关人员组成的清查小组,定期组织检查,对资产自下而上以物对账,自上而下以账对物进行清查,确保医院资产安全与完整。
三、建章立制、有章可循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首先要建章立制,做到有章可循。完善资产核算体系,对资产的购入、交付使用、维修改良、折旧、报废等方面都要制定相应的核算管理办法,如预算管理制度、处置审批制度等。其次要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各医院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建立包含项目申报制度、审批论证制度、报告制度、验收制度、定期保养制度、责任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等。再次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把实物资产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单位和个人,与科室的年终评优,个人的奖金、评功结合起来,增强单位和个人对资产管理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医院财务各部门可以制定资产考评标准对各部门、科室的资产管理使用综合情况进行考评。通过考评掌握各部门、科室资产的管理情况,及时向院通报考评情况,奖优罚劣,确保管好用好实物资产。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医院的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重要保证,是医院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的医院绝大多数为公立医院,主要通过财政补贴、贷款及自筹等多种渠道筹措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然而,现阶段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到位,职工管理意识淡薄,设备购置盲目,重购置、轻管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核销处置不及时等现象仍然存在。因此,切实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其完备率、利用率,对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当前医疗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已成为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责任和义务。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相关人员责任不明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没有明确管理部门,出现多头管理的状况。往往是财务部门管总账、管金额;总务管房屋、家具;设备科管设备,各部门购进、领用、保管等环节脱节,无明细账或有明细账却不健全。设备的领用、报废程序不规范,设备的使用责任不到位,造成家底不清、责任不明。领用科室也存在无责任人管理财产,保管不善、使用不当,造成财产设备的损坏、丢失等问题。固定资产管理各部门有的没有建立完整的报账手续,或是买入后不及时入账,报废后不及时销账,或是长期不对账,造成帐实不符,使得财务报表严重失真。
2、固定资产购置中存在盲目性、重复性,缺乏可行性论证及效益分析,资产配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责任心或某些利益的驱动,一些单位的领导及部门都比较热衷于买设备、搞基建,在事先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和效益分析的情况下,就匆忙地购置,结果购进的设备或是不实用,或是效益差,或是质量差,资产配置不均,甚至闲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同时,在设备的日常使用管理中重购置、轻修理,不注重维护和保养,一些简单的故障、小毛病得不到及时的修理,造成设备的损伤,甚至报废,也只好重新购置。
3、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不完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失真
当前医院会计核算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大部分医院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导致固定资产账面原值与现实净值随时间推移相差越来越大,与之相应的老化程度就越高,却得不到客观、及时的反映,不利于主管部门的监控、管理、评价。而且,由于固定资产的耗损、减值不能在成本中得以体现,从而不能揭示资产潜在风险,必然导致成本费用减少,虚增盈余,造成会计信息的严重失真。
二、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办法
1、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
固定资产清查后,在各项工作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建立固定资产三级管理模式,明确责任、制度到人。第三级部门是资产的占用、使用部门,从基层科室抓起,确定资产保管员,对本部门的固定资产负责,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和资产卡片,对资产领用、科室调换、报残、毁损、维修等程序要严格按规定流程办理。资产管理员调动时应及时移交。定期盘点和对账,配合二级、一级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核算和清查工作。第二级(中间级)是职能管理部门,如设备科、总务科、基建科等部门。这一层负责承上启下,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任务重、责任大,需思想好、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负责人和全院固定资产管理人。第二级应分部门、分科室建立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购进、领用、配置、报废、毁损情况,并建立资产档案,卡片与领用科室一式二份,详细记录固定资产的维修、转移等情况,适时保持与使用部门资产数量的统一和与财务部门帐面资产金额的一致。第一级是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心,是固定资产的最高层。人员可由院长、分管后勤的副院长、财务负责人及经济管理专家等组成。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负责全院固定资产管理,起草各种管理规定,检查监督实施情况,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固定资产清查,不定期进行贵重仪器设备抽查,提高资产的使用效能。
2、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
①固定资产管理中心应制定一系列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清查核对制度、固定资产档案管理制度,报损、报废、调出、调换、审批制度、考核评比奖惩制度等。
②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任何部门购入大型仪器设备必须执行请购、询价、公开招标这一程序。严把设备购入质量关,采购部门要和使用部门及管理部门一起从使用的实际出发,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及国内外先进技术,购入设备时严把质量关、价格关,杜绝盲目采购。同时,加强设备管理部门的维护、修理力量,及时检修、保养,减少设备的损耗,从而,避免设备重复购置,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
③加强固定资产指标考核强化增值意识,将固定资产管理列入医院对使用科室考核的内容。科室必须按制度将各项固定资产管理落实到人,由科室保管员负责资产咯片、执行物质管理核算制度;由设备科负责考核使用情况及设备定期保养维修,协助科室提高设备使用率,财务科将科室资产占用、维修、损毁等情况量化成数据,并将结果进行公布,进行奖惩。通过考核,强化科室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意识,促进医院增收节支。
④完善医院会计制度,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医院固定资产核算方法比较特殊,购入固定资产时,根据资金来源的不同,借记“专用基金——修购基金”、“事业基金”“财政专项支出”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月末按一定比例计提“专用基金——修购基金”,这样核算不仅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也无法为估计固定资产的残值和转让价值提供参考。建议参照企业会计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办法对医院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对高新医疗仪器设备,可采用加速折旧法,以更好适应现实中高新医疗仪器设备价值高、更新淘汰快的特点,并于季末、年末对固定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利于在会计报表上真实反应医院固定资产价值。
⑤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引入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固定资产。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各种软件的成熟,为医院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利用计算机能大大地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管理的质量,通过建立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把各责任中心的终端链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使医院的管理者对全院的固定资产的分布、配置、使用情况一目了然,从而为医院的管理、发展规划、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
总之,完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任务,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此项工作才能顺利、持续进行,使全体员工认清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资产利用率是保持医院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深化卫生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建立良好的固定资产管理体制,改变粗放的经营模式,使医院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县级公立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对策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公立医院改革的攻坚阶段,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是公立医院改革的重中之重。县级公立医院应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使用新的医疗设备和新的医疗技术,不断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身体健康需要。同时,随着对医疗设备投入的加大,医疗设备种类、数量不断增多,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还存在着制度不健全、利用率低、监管不力等问题。县级公立医院如何科学有效地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如何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县级公立医院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长期以来,很多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有的甚至没有建立完整的购置、使用、处置约束制度。由于执行新制度前医院的固定资产是不计提折旧的,也就没有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各科室购置设备前不进行充分论证,对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及使用效率没有充分的论证依据,致使医疗设备使用效率较低,有些甚至出现长期闲置的现象。执行新制度后,按制度要求计提折旧,并进行相关的成本核算,但还不是很完善。有的采购部门在购进设备之后,没有及时的报账,使财务报表严重失真,造成了账实不符;有的使用部门不注重设备的使用和保管,甚至造成了由于使用不当而导致医疗设备损坏的现象;有些科室对已到报废期或已无法使用的设备没有及时逐级上报审批,给固定资产管理增加了难度。
(二)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职责不明确
在县级公立医院中,固定资产由设备科管理设备的明细帐,总务科管理房屋建筑物及家用电器明细帐等,各使用科室负责设备的日常使用和保管。但是,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各相关部门在设备的采购、使用、报废处置等方面还存在沟通不畅、数据上报不及时、管理职责分工不到位的现象,造成实物和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不符的现象。设备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没有专业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大部分的设备无法维修,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的维护只能外请人员维护,加大了设备的维修成本。医院设备管理信息系统不够完善,设备科、各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的固定资产数据资源无法共享,容易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
二、如何做好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
(一)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各科室在申报购置前应对该项设备进行考察、咨询,有充分的资料论证该项设备确实适合本科室医疗诊治所需,才能按程序逐级上报,经相关部门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采购部门。设备采购部门应按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对达到规定限额以上的设备上报政府采购办或者参照《政府采购法》的有关规定,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办理采购相关事项,达到规定限额的应该请纪检部门相关人员参与监督。新购置的设备验收合格,办理入库手续后,使用科室才能办理出库领用,并负责日常保管,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设备使用达到固定资产规定报废年限的,使用科室应与设备科联系,经设备科检查认定后,能继续使用的设备应该继续使用,但不再计提折旧;确实无法使用的应填写报废申请单,经相关领导审批同意后报设备科办理报废手续。设备科把报废的设备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经上级财政部门审批,才能办理处置出售,所得残值收入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二)建立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职责范围
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应由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财务科等部门共同参与。其中:设备科负责固定资产的采购、日常维修及报废处置工作,同时负责固定资产卡片的制作,固定资产卡片应一式两份,一份交给使用科室保管,一份交给设备科保管,并且认真登记固定资产二级明细账。总务科负责管理房屋建筑物、家具等的明细帐登记工作。使用科室负责固定资产的日常保管,当固定资产发生故障进行维修时,在固定资产卡片上,科室和设备科都要进行维修登记,方便随时了解设备的使用和维修情况。财务科负责固定资产总帐一级明细帐登记工作,与相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与设备科、总务科、使用科室进行帐实核对,发现盘盈盘亏,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领导审批,进行帐务处理,保证帐实相符,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012年实施的新《医院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增加了“累计折旧”科目,要求公立医院按固定资产类别及使用年限每月计提折旧,计入当月成本费用。县级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数量较多,大部分设备使用年限较短,大型医疗设备价格昂贵,计提折旧要按使用科室、固定资产类别、使用年限、资金来源等进行核算,工作比较繁琐,工作量也很大,容易出现差错。要及时反映医院的固定资产规模、类别、新旧程度,保证计提的折旧数额真实、准确,必须建立一套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行核算,才能按时完成固定资产的各项核算工作,保证财务报表真实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在建工程项目的管理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国家对县级公立医院的投入不断增多,在建工程项目也比较多,医院应按《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单独建帐,单独核算。建立工程项目相关业务授权审批和执行制度,规定项目办工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严禁未经授权的其他人员办理工程项目的相关业务。做好工程概算、预算管理工作,工程项目预算在规定限额以上的必须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实行公开招、投标,保证工程项目的公开、透明。严格控制工程成本,按照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对超出合同规定的竣工时间的项目,应主动与工程承建方协调、沟通,加快工程进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工,避免增大工程成本,造成资金浪费。对已办理竣工结算的项目,应及时转入固定资产。
(五)利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为了使固定资产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能够有章可循,县级公立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有条件的医院应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把所有的固定资产分类别,按购置时间的先后顺序,以卡片的形式录入计算机软件,卡片的设置应包含设备名称、使用时间、规格型号、使用科室、预计使用年限、原值、已提折旧、现值等内容,以方便日后进行固定资产核算时使用。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部门包括设备科、财务科、使用科室、审计科等,所以,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应可以实现共享,避免出现管理脱节的现象。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信息数据,从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保管、处置等环节设置关键控制点,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避免出现重复购买、设备使用率低或闲置的现象,造成资金浪费。
三、结束语
在国家实行公立医院改革的形势下,建立和完善县级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管理机构,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范围。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实现固定资产保值增值,从而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医院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大喜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框架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
[2]漆东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2
[关键词] 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方法措施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91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64- 03
1 加强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组织建设,保障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公立医院的经济管理工作牵涉面广,仅依靠财务部门或审计部门是不够的。医院领导要高度重视经济管理工作。建议医院应建立经济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相应职责,即:领导组组长、领导组、经济管理办公室。领导组组长应由院长担任,作为医院经济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其职责是对医院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对经济管理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领导组成员中应包括院级领导、财务审计部门、采购部门、纪检监察、总务后勤、设备管理、医护管理部门等。其职责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定期召开会议,梳理医院各项经济活动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指导经济管理办公室建立健全各项经济管理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认真执行,对医院经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及时优化、改进各项经济管理流程。经济管理办公室一般应设在财务管理部门,其职责是根据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各项制度和规定,负责组织实施医院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成本控制、资产管理、绩效考评、内部控制等各项经济管理具体工作。
2 强化医院经济管理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经济管理工作氛围
各项经济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医院管理干部及职工熟知程度如何,管理制度能否得到有效执行,直接关系到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成败。公立医院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一般包括: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医院预算管理制度、成本核算控制制度、重大经济活动集体决策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绩效分配制度、固定资产及库存物资管理规定、资金支付流程管理规定、财务报销规定、各项费用控制规定等,涵盖了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公立医院应严格按照制度规定,结合工作实际,一要梳理优化各项经济管理业务工作流程;二要补充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对重大经济活动要实行集体决策制度;三要将医院各项管理制度汇编成手册,印发至相关科室及全院管理干部,以供学习执行;四要明确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管理的科室部门,加强内部控制,强化管理权责,进而使制度的执行落实到实处。
3 公立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管理的方法措施
3.1 医院预算管理
医院的财务部门应根据医院年度工作计划,按照规定程序编制每年的财务收支预算及物资设备采购预算;对按照程序上报批复的预算及时进行指标分解、具体落实各科室部门的预算管理任务,下达科室二级预算管理指标;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医院各项收支和物资采购,确保预算严格有效执行;对超出预算的各项收支,严格管控并按规范程序办理各项预算的追加、调整;每季度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汇报医院预算管理委员会。
作为医院管理层面,应定期召开预算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提高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同时应强化对预算执行情况考核结果的应用,应将各科室预算执行的考核结果与综合目标管理相结合,进一步强化预算管理对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约束。
3.2 医院财务收支管理
医院应明确各项收支由财务部门归口管理核算,严禁设立账外账,严禁科室及部门私自截留收入不入账;进一步规范资金支付和大额现金发放管理;通过加强内涵管理,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支出结构,提高业务收入中技术劳务性收入的比重。
作为具体负责医院收支管理的部门,应各司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医院的各项收支活动真实、合法、完整。其中,医院物价管理部门应根据省市医疗收费制定的公立医院医疗收费项目、标准,进一步补充完善医院医疗收费体系,依法组织各项医疗收入,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确保医院收入的完整性,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价格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收费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将检查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核;医院财务部门应设置票据专管员,加强各类财务票据的购买、使用、核销的登记管理工作;会同医保管理部门加强对各项医疗应收款项的催收回笼工作;完善退费管理制度,加强退费审核;建立健全医院各项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严格按照制度规定办理各项支出事项。医院费用结算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办理门诊及住院病人的费用收取及入出院手续工作;完善病人各项费用结算资料;建立患者费用复核制度,减少收费差错;收费员每天必须出具日报表并及时上交财务审核,严禁截留挪用,强化对收费行为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医疗欠费病人的管理,减少坏账。医疗质量管理控制部门及医保管理部门应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临床路径应用及单病种付费管理,加强病人次均费用控制;进一步优化医院业务收入结构,严格控制药品比例及耗材比例。医院人事部门应进一步落实公立医院定员定岗管理工作,制定切实有效的绩效考评方案,在保证医院各项经济工作运转的前提下,合理控制人员数量,提高医务人员薪资待遇,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
3.3 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管理
医院应成立成本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成本管理机构和岗位;建立健全成本控制考核制度,定期召开成本专题会议;强化全员的成本控制意识,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有效防止资源浪费;引进医院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科学开展成本管理工作,并将成本控制结果纳入科室绩效考评体系;积极推进保安、保洁、洗涤、食堂、停车等后勤服务社会化。
医院财务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方法与流程开展医院全成本核算工作,在以科室、诊次、床日为核算对象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化手段,探索开展项目成本与病种成本核算;定期对核算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医院医务护理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科室成本意识;在保证各项医疗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科学合理控制人员数量;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基础上,严格控制高质耗材使用,减少卫生材料消耗,控制药品费用。医院后勤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开展后勤服务社会化模式,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有资质的专业机构提供后勤社会化签约服务;应进一步建立健全节能管理制度,控制能源消耗,推动节约型医院的建设。基建采购管理部门要加强对设备、工程、材料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3.4 医院国有资产管理
医院应按规定要求设置资产管理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国有资产,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规范房屋等资产出租出借行为,对外投资必须进行可行性论证并按规定报批;加强负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控制医院建设标准和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严格资产管理,明确管理职责,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医院资产管理部门要严格按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的采购、验收、出库、调拨、处置等环节管理。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应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和货币资金核查;及时清理应收及预付款项;严格执行负债审批制度。医院采购管理部门在保证临床安全使用的基础上,合理确定存货库存定额,加快资金周转;加强库存物资盘点、效期的管理,对高值耗材实行条形码追溯。医院基建及审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基建项目的管理、议事决策与审核机制,健全建设项目招投标和监理制度,强化建设项目的过程管理,基本建设项目及超过一定金额以上的零星维修项目应按规定办理决算审计。
3.5 医院采购业务及合同管理
医院应进一步建立健全物资采购管理制度,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医院发展和需求编制每年的物资设备采购计划;严格遵循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落实药品耗材网上集中采购交易制度和备案交易制度,应纳入政府采购的必须按规定执行,未纳入政府采购范围的,医院应严格按照院部物资采购流程规定进行采购;进一步强化财务部门、纪检及审计部门对采购过程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履行情况实施有效监控,对重大经济合同的签订应组织法律、技术、财务专家参与谈判。
医院财务部门在汇总相关部门专项采购计划的基础上,制定全院物资设备采购专项预算并按规定报上级部门批准;医院采购管理部门采购药品耗材必须在省医药采购平台上运行,禁止平台外交易;应遵循政府采购规定及院部采购物资流程进行各项物资的采购;进一步完善各项物资的采购计划、验收入库、领用审批等环节管理;对计划外的采购业务,应严格按程序办理追加预算后方可按程序进行。医院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医院的所有合同业务实施统一规范管理,各科室签订的合同均应由院办进行统计、分类、归档,实行合同的全过程管理。医院审计部门重大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应进行专项审计。
3.6 医院绩效考核与分配机制建设
医院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实际,完善公立医院内部考核与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强各科室综合目标管理,进一步强化考核结果的应用。通过科学制定内部绩效考核方案和设立专项绩效考核资金,建立规范诊疗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规范诊疗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升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
医院人事财务部门要结合医院经济运行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分配方案和专项绩效考核奖励方案,要重点突出岗位工作量、服务质量、行为规范、技术能力、风险程度、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医德医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医疗质量管理部门应结合公立医院改革相关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科室月度绩效考核和年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方案挂钩。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方略
医院固定资产,是指医院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设备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业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在整个医院管理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尽量保证固定资产发挥其最大、最持久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其最大效力,延长使用年限,就必须做好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但在现实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往往不尽如人意,这是为何?
一、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诸多阻碍性因素
1、固定资产制度不健全,各部门职责不明
以严谨的、科学的、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来约束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使用是良好的管理手段。在现实工作中,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不同,制定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也各有千秋,但无论是从制度内容还是从具体条款来说,大多流于形式,缺乏明确的奖惩机制,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能、权限不明确,遇到具体问题时,相互推诿,“踢皮球”现象比比皆是。
2、管理理念出现偏差:重钱轻物,重购轻管
在传统的管理误区中,钱是第一位的,物是其次的,采购是大家争相抢做的事,而买回来以后该如何管理则少人问津。以至于固定资产愈发不正常加速折旧,固定资产毁损、遗失加剧,重复购置的现象也逐渐升级。
3、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手续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采买使用应有一套完善的手续。在日常的工作中,固定资产的入库和出库是两个重要的环节。采买固定资产后,库房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品名、规格、型号、产地、性能及用途、金额等内容入库,再根据领用科室(部门)、存放地点、保管人等基本信息出库,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些许内容的缺失。
4、清查、盘点制度不严密
按照规定,医院应在规定的时点对固定资产进行不定期或定期的清查、盘点工作。但仅仅是开展清查、盘点工作而已,前清后乱,边清边乱的现象较普遍,有些单位盘点后延期生成盘点表甚至连盘点表也没有生成。
5、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固定资产增减票据不全,不按照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现象
会计核算时,没有严格按照固定资产核算的规定执行,在原始票据不全的情况下,个别会计人员仅凭个人想象及判断,就现有会计凭证,思维延伸做账,随意增减单位固定资产;在期末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也没有按照《医院财务制度》的要求执行,造成不提、多提、少提、任意提的确混乱局面。
二、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难以落实的原因
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着不容乐观的局面,这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极为不利,对医院整体的稳定、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是重大的阻碍,同时也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有形和无形流失,日积月累,也不不断地侵蚀着着社会主义经济大厦。追根究底,不外乎与固定资产的当事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1、管理层的主观意识不强
在医院的管理层当中,大量存在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重视不够,首先,从源头上来说,领导们的意识中,有没有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也许还是个问号;其次,部分管理人员对固定资产的认定仅限于对其实体的认可,在固定资产的价值方面没有足够的认识。
2、相关职能科室职责分工不明确
囿于医院的体制建设及人员配备等多种制约,部分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制度中对相关职能科室的职责分工不明确,造成许多资产各相关科室共同管理,往往是“共管地带,共而不管”。
3、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
医院是事业编制的单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也算是“铁饭碗”的单位,有一部分人员以为躺在社会主义的“摇篮”里,安全、舒适。工作上马马虎虎,责任心不强,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上心,也不用心,总认为:管和不管差不多,反正都是国家的,“肉烂了在锅里”,导致医院现存仅有的《固定资产管理条例》形同虚设。
三、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方法及措施
随着医院建设的不断推进,新医改的渐行渐近,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日显突出。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使用地点分散,用途各异,根据“管和用”相结合的原则搞好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要依靠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努力,而且要将管理权限落实到具体使用部门和有关人员,加强各部门、各级单位及相关职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只有真正落实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管理才有下文。
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可以分为实物管理和使用价值管理:所谓实物管理,是指针对固定资产本身实体进行管理,也是传统意义上的具体管理,管理对象是实实在在的资产物品;而所谓使用价值的管理,是指针对固定资产表面的和潜在的是使用价值进行管理,也是现代管理理念指导下的抽象管理,管理对象是资产物品在使用过程中发挥出来的现实和延伸的作用。实物管理和使用价值管理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的横向和纵向,平面和立体的综合性、全方位管理,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切实、有效的定位,才能让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1、重塑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理念,还医院固定系产管理一个应有的地位
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于会计领域和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内容。在工作中,存在重视“重要”的、“重大”的事件,对诸如“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之类的课题,普遍提不上议事日程。或者即使说“重视”,也仅仅是在口头上说说而已,根本没有从观念上真正引起重视,钱才是钱。殊不知钱是钱,资产更是一种不易于管理、易于忽视的“钱类”。从个人观念、头脑中滋生的错误认识比更正现实中的错误要难上何止千倍万倍!只有从思想源头上看清固定资产管理的实质,才有可能端正我们的态度,将资产管理放在一个应有的高度;
2、建立健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相关的规章细则,点亮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指明灯
医院固定资产品名众多,形式各异,涉及的面较广,专业性较强,客观上要求管理人员有知识,懂技术,这是实现对医院固定资产科学、有效、合理管理的先决条件。在此基础上,明确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相关的规章细则,是管理人员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动作的行动指南。各医院的具体情况各有千秋,如何制定适合本单位院情的规章制度,使一个值得商讨的难题。现在业界普遍以“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为基本指导思想,把医院不同的固定资产按照不同类别交由相应部门负责具体管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和维修责任,具体落实到各级使用单位负责管理,以保证固定资产处于良好的状态,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我们设计了这样一套关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案:
全院的固定资产由院长统一领导;下设行政副院长负责控制实施过程,行政副院长对院长负责,并直接指挥财务科、设备科、总务科三个职能部门;三个职能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事项,对行政副院长负责。财务科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并负责对财产物资会计进行业务指导;财产物资会计负责对分属于设备科、总务科设置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使用科室固定资产明细账,进行数量、金额核算;设备科对专用设备、一般设备进行管理,下设采购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分别对相关设备进行采购、维修、维护;总务科对除专用设备、一般设备以外的其他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下设采购人员、维修保养人员,分别对相关设备进行采购、维修、维护;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情况负责,并指定专人管理科室固定资产清单。
固定资产的管理可采取以下的程序:由使用科室提出采购固定资产的申请,分类别(如:专用设备、一般设备、通用设备、网络设备、其他固定资产等)填写申购单,若为大型专业设备,应组织专家组进行专业论证,申购单由使用人、使用科室负责人、采购科室负责人、分管院领导签字后,交相应的采购人员,按照规定的采购程序和要求实施设备采购;采购完毕后入库:严格按照所采购固定资产的设备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名称、单位、价格、生产厂家、产地等信息与申购单的相关记录相核对。一般设备须送到物资库房验明正身,直接进入使用科室安装调试的特殊设备,须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验收,设备入库的同时,资产物资会计根据核实后的单据,登记固定资产一级明细账及科室明细账,并建立固定资产卡片,粘贴于固定资产上。当事科室办理固定资产的领用时,办理相应资产出库手续,完成相应的出库单,经财务科审核后付款,财务科做账并登于固定资产总账,使用科室在科室固定资产清单上进行登记;正常使用后,遇维修(分为日常零星维修和大型维修),由相关科室填写维修单,报告相应的维修人员,分析维修原因,落实责任,将相关的维修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罚当事人;固定资产需报废时(分为院级审批权限范围内报废和院级审批权限范围外报废),由使用科室填写报废单,报告相关科室、人员,经过报废认定及院级领导的签字核准、上级部门的审核同意,相关部门的备案后执行报废,并分析报废原因,落实责任,将相关的报废费用计入成本,如有责任人,则应扣罚当事人,同时,使用科室、资产物资会计、财务科均应进行相应的固定资产核销工作。
3、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的管理
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内容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固定资产需要量的核定。随着医院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的医疗服务项目逐渐开展,使得医院对固定资产需要量在结构和数量上都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在核定需要量之前,必须对医院现有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清查与核实,逐一登记造册。医院应以医疗服务的任务为依据,运用科学的计算方法,财务、设备科、总务科及统筹规划办公室应密切配合,广泛搜集信息、数据、指标,提出医院配置合理的固定资产需要量;(2)搞好固定资产的使用管理。“三分修,七分养”,设备平时的使用方式也很有讲究,我们应根据固定资产的分类不同,分门别类地制定相适应的管理措施:对房屋建筑物要建设好、使用好、保养好;对专业设备应制定专人管理,严格制定操作规范,保证设备正常运转,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对一般设备,可视艺员业务情况采取“定额定需,统筹兼顾”等办法进行管理;对图书,要分类进行登记编号成册,若有损毁一律照价赔偿;对其他固定资产,因其单价较小,数量繁多,更应加强分管责任人的落实管理,在管理中见成绩,从管理中见效益;(3)固定资产的维修管理。由于自然损耗和使用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虽然在使用过程中不改变其实物形态,但基于各设备部分的耐用程度和使用条件的变化,在同一时期内的磨损各异,各部门使用频率不同,使用人的使用方式和爱护程度的不同等原因,固定资产会出现局部的损坏情况,维修人员要根据不同的资产,开展不同的修理工作,为了尽量减少修理的频率及修理费用,相关部门应以预防为主、维修保养与检修为辅,遵循执行好以下日常工作:建立固定资产维修保养制度、定期做好检修并做好记录、拟定维修零配件配置计划、对医疗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抽查;(4)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医院应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管理机制。每次将清理、盘点的具体情况及结果形成书面的报告,将存在的问题一一列示,并提出修正意见及建议,报经相关领导批示后及时处理,一般应在年终决算处理完毕,如遇特殊情况,需经领导特批;(5)固定资产的档案管理。着重于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档案的管理:房屋建筑物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修建的前期论证报告、建筑物的地质、设计、招标情况、施工图纸、水电气管道安装图纸和竣工决算、使用维修情况等内容,由总务科指定专人保管;专用设备的档案应包括筹购论证报告、订货单据、合同书、验收证明、仪器设备技术性参数资料、操作规范、使用维修说明、保修卡等内容。
总之,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看似简单,其实却不容易做好的管理工作,各医院应根据具体情况,不囿于原有的模式,在不违背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大胆创新,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之路。
参考文献:
[1]卫生部/财政部,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1987.2
[2]卫生部/财政部,医院财务制度,1998.11
【关键词】 医院 财务管理
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是医院管理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今年已经实施,新的《医院财务制度》强化医院的财务管理,完善了医药的内部控制机制,对整体效益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医院要把握住机遇,不断深化内部机制改革,通过逐步完善财务制度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
1. 强化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
1.1要成立预算管理组织机构,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医院要建立预算管理委员会来组织全面预算的实施,院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对医院总体预算负总责,各科室负责人对本科室预算负责。要保证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只有建立一整套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意性和主观性。
1.2制定好医院的经济发展目标,这是预算管理成功的关键。医院的经济目标既要服从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又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卫生改革方向,并要考虑当地医疗市场资源配置情况、本地经济发展情况、市民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服务价格的变化等重要影响因素,认真研究,制定出医院的总体预算目标,并将预算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
1.3要保证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医院预算一经通过就要严格执行。全院职工都要有参与预算管理的意识和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及自觉性,确保预算目标实现。医院应注意通过预算的执行加强预算控制,根据国家政策积极增加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支付,应按照授权审批程序执行;对于预算外的项目支出,则应严格按预算管理制度规范支付;对于无合同、无凭证、无手续的项目支出,一律不予支付。
1.4要加强设备采购的预算管理。医院下一年度需要购买的设备,使用科室必须提出预算申请并作出可行性报告,递交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议,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对全院总的采购计划按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后确定是否安排进入医院预算。原则上不能超预算采购设备。
1.5医院预算管理的成功必须有强有力的信息支持,预算管理不仅要有财务信息,还要有大量的非财务信息,不仅要求有医院整体信息,还要求有职能部门及科室的详细信息和相关的外部信息,而且这些信息还要有前瞻性和时效性。要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信息要求,必须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化的信息保障体系。因此,在医院内部建立一套运行良好的信息收集保障系统,是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不断提高医院管理信息化水平,才能强化全面预算的管理职能,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1.6医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还必须有电子化信息处理软件的支持,通过软件整合医院信息。全面预算管理要做到对医院经济活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预算软件使用后可以及时将财务科、药剂科、物流中心、行政仓库以及HIS提供的报表汇总后自动计算出各科室收入支出以及科室报销情况,并能监控预算执行,按月、按季、按年进行监控,如若采购、报销金额超出预算金额会自动予以报警,这样就可以有效防止超预算现象的发生。
1.7要将各科室预算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联系起来。每月由经管办或财务科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实际发生额与预算差异进行分析,找出原因,以便调整及进行重点控制,保证医院预算与实际执行结果的一致。同时,将预算检查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对于支出超预算的予以处罚,反之奖励;对收入完成较好,超过预算目标的科室予以奖励,反之予以处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各科室负责人及科室成员对预算的重视,保证预算目标顺利实现。
2. 强化全成本核算,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新医院财务制度对成本核算做了明确要求,要求医院将业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以科室为核算对象进行归集和分配,计算出科室成本。为了做好全成本核算,有效降低医疗服务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2.1要建立成本核算管理组织。由于医院成本管理涉及医院各部门、各个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全院、全员的成本管理,所以,院长应亲自抓,具体核算工作由财务科配备专职成本核算员执行,各部门积极配合,形成自上而下、全员参与、相互配合的成本管理组织。其次要摸清家底,划分各种费用的界限。
2.2医院要调节与控制科室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还必须实现定编定岗,严格控制计划外用工,节省工资福利支出,对科室实行增人不增工资,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2.3要严格各种物资的领用、核对制度,通过对卫生材料实施定额管理来控制医院卫生材料成本过快增长。由经管办依据近几年科室收入卫材配比率进行加权平均制定各种卫生材料消耗定额,由消耗定额乘以下一年度科室预算收入确定各种卫材消耗,这也是科室预算支出测算的重要依据。按照预算管理制度节约奖励,超支处罚,消耗定额根据物价政策及医院内部核算政策每年调整一次。
2.4要加强对水电费等变动成本的控制。水电的控制一直都是医院的薄弱环节,若要医院职工重视节约水电,必须将水电完全计入科室成本,与科室效益工资挂钩。只有这样才能控制水电费的过快增长。具体核算方法:能独立安装水电表的科室按实际消耗直接计入科室成本;没有独立安装水电表的科室,可以按照床位数进行分摊,这样的核算政策可以鼓励科室多收病人,增加病床使用率。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挖掘医院发展潜力
旧医院财务制度规定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并计入当期费用。这种核算方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权责发生制下真实的收支结余成果。但由于计提的修购基金未通过“累计折旧”科目递减固定资产的价值,导致固定资产期末账面价值以原值列示,存在资产虚增现象。新制度针对此问题进行了修改,将修购基金改为计提折旧或摊销,从而真实反映了资产价值。为与新制度很好地衔接,加强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3.1要切实摸清家底,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并对价值较大,易出管理漏洞、属于关键部位的地方重点清查,做到账实相符,提高清查质量。
同时要将固定资产资金来源核实清楚,要区分医院固定资产是自有资金购入还是财政补助、科教项目拨款资金购入,以便新旧制度衔接后进行会计处理。
3.2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处置和清理进行经常性的核算和检查,严格固定资产的毁损、报废手续。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会计专业素质,熟悉会计业务流程,确保医院固定资产资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3要按新制度要求,进一步完善“三账一卡”制度。财务处(科)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同时协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物流中心、总务科等)设置二级明细分类账,按资产类别、名称、规格设置账户,登记固定资产的数量和金额,并按资产使用科室分类管理。还要协助和督促各科室负责人和护士长建立固定资产台账,记录本科室领用的固定资产规格、名称、数量等信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运用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实行电子信息化管理,定期与财务处(科)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
3.4医院处置、转让、报废固定资产或者发生固定资产毁损时,要按国有资产管理规定处理。固定资产管理办公室要经常与卫生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联系,加快审批进度,使医院固定资产的处置合理、合法、合规。
结束语
完善的财务管理能促进医院整体实力的提升,使医院在适应市场经济,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在新的《医院财务制度》的指导下,医院财务管理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拓展、完善,医院才能保持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侯常敏,程薇,刘建民.新《医院会计制度》解读与衔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