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

第1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论文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概念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应当重视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物理教学中。”在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把容易混淆或是难以理解的物理概念加以展示,使静态的知识生动化,促使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世界的多种矛盾,分清主次、搞清楚各种矛盾的相互依存关系及发展方向,让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培养能力,从而真正实现物理概念教学的目的。

一、呈现物理情景,引入概念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一定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因此,在物理概念引入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物理情景,能使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上全方位地受到刺激,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动能”教学时,我把龙卷风、海啸、水库放水等动态视频组合在一起加以呈现,学生看到大树拔起、车辆掀翻、堤坝冲毁、房屋倒塌的画面后非常震感,也提了许多问题:“龙卷风怎么形成的?力量怎么样厉害?” “水狂泻下怎么会如此厉害?这是什么能量?”……这样以信息技术呈现物理现象,无论是视觉效果还是听觉效果,都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让学生对自然界物体具有的某种“能力”获得一种强烈的感受和直观的认识,从而为建立“动能”的概念打下基础。

因此,在物理概念教学中初中物理,创设与形成物理概念有关的生动的、新颖的情境,使学生感知大量的感性材料,对物理现象有一个明晰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物理概念,加深理解物理规律。

二、揭示本质属性,理解概念

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是在物理环境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并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相联系的基础上,通过同化或顺应不断加深认识和理解概念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摒弃现象和过程中那些表面的、偶然的、次要的等非本质的东西,以揭示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

如,“重力”教学时,我先播放铅球和跳高比赛的视频录像,然后提出问题:奋力投出的铅球和跃过横杆的运动员最终会处于怎样的状态?这样的竞技项目挑战的是人类的什么极限?问题的提出,激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待学生回答之后,再播放神舟七号航天飞船成功升上太空和宇航员在飞船舱内的生活和工作情景的视频,再一次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远离地球的太空中,宇航员可以用任意的姿势“漂浮”在船舱中,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展示现实生活中的重力现象,丰富了学生的感知,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在鲜明对比的情境中,抽象概括出重力概念的本质属性,使学生深刻认识到: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三、突破教学难点,深化概念

将物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无疑为课程目标的实现提供了近乎完美的渠道。信息技术独有的“模拟”作用,不仅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各种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物理知识,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而且可以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深化概念规律的理解。

如,“电流”一节,难点是学生无法观察到电流的形成与方向,因此,电流的概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时,我利用Flash软件进行仿真“模拟”,把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连成实物电路。然后闭合开关,电流(用红色线条表示)从电源正极(用“+”表示)流出,通过小灯泡时,灯泡发光,最后回到负极(用 “一”表示),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师生通过对这一直观模拟实验的观察、分析、归纳和总结,很快就能够理解电流的形成、方向这一重点、难点,对“电流”的概念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枯燥的物理知识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具体的图像,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模型。从而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四、动态分析过程,活化概念

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核心。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相互联系及其发展趋势是靠物理规律建立的。在物理规律教学中拓展概念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进一步揭示和理解相关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形象直观地“顿悟”概念的内涵。这有利于概念知识沿网状同化,从而达到活化概念的目的。

如,有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时初中物理,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变化情况的判断以及变化范围的计算问题,一直是历年中考物理试题和各种物理竞赛中的热点。而学生普遍感到此类题难度大,得分率也较低。

如右图所示的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右移动。请分析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变化情况。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时,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动态变化功能,制成课件进行以下动态分析:把电压表和电流表等效替换,电压表等效于开路,电流表等效于一条导线。由此不难看出,电路中的电流只有一条道路,即串联电路,电压表测量的事滑动变阻器的电压。

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对电路进行动态分析,既让学生充分理解了电路的规律,也加深学生对电学部分相关概念的具体认识,深化和活化了物理概念,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加强练习反馈,巩固概念

课堂练习的检测与反馈是打造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通过反馈练习可以使学生深化概念,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贮量大、速度快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和检测,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悦目、悦耳、悦心的效果,高效率地提高理解概念的程度。

如,九年级“惯性”一节复习检测中,我用多媒体播放飞机正确投掷救灾物质的动画视频,同时提出问题:飞机投掷救灾物质为什么要提前投掷?让学生用本堂课所学知识来回答。这样就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不仅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练习深化了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因此,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特点巧设练习,不仅突出了联系的针对性、有效性,而且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广阔途径。

【参考文献】

[1]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李韶峰.信息技术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整合的探讨.技术物理教学,2011.1

[3]潘献明.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几点尝试.时代教育,2010.9

第2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一、调整心态,端正态度。

进入初中,在学习物理时要完成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这一转变跨度很大,一些同学不能完成这一转变,他们感到物理难学,少数同学由于承受挫折的意志力薄弱,动摇了意志,以致于丧失了自信心,这种情况在女生中尤为严重,追其根由,是心理素质差所造成的,她们在入学前就听到了类似“初中物理很难学”和“女生学物理不如男生”、“女生学物理没有潜力”等说法。由于她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充分分析这些言论,在心理上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障碍,初二后她们是在尝试物理滋味的情境下学习的,这种消极的心理准备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的,极易造成不良的结果,未战先败,丧失了自信心,使学习上的问题越积越多,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形成恶性循环,最终放弃对物理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应排除心理障碍,正确分析社会上的言论,应认识到学习物理和学习其它任何一门课程一样,都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说物理确实难学,应鼓起勇气,下决心,施展所有的本领来对付,开始时应多投入一点时间,那么就一定能学好;另外,说物理难学,对所有学生都一样,起点都相同,有什么可怕呢?心理学认为,男女生在抽象思维方面没有多大的差异,其实女生在学习物理上有自己的优势,她们细心、认真、有耐力。

二、重视课堂上的学习

课前预习能保证课上认真听讲;课堂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阵地;认真做好笔记。

三、重视对所学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要善于把学到的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注意知识的运用,你得到的知识还是死的。只有通过具体运用,才能扩展和加深自己对的知识理解,学会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坚持独立做题

我国物理学家严济慈先生曾说过:“做习题可以加深理解,融会贯通,锻炼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道习题做不出来,说明你还没有真懂;即使所有的习题都做出来了,也不一定说明你全懂了,因为你做习题时有时只是在凑公式而已。如果知道自己懂在什么地方,不懂又在什么地方,还能设法去弄懂它,到了这种地步,习题就可以少做。”可见学习物理必须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这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2.学会分析物理过程

学习物理要重视物理过程的学习,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3.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1)顺藤摸瓜法,即正向推理法,它是从已知条件推论其结果的方法。

(2)发散思维法,即从某条物理规律出发,找出规律的多种表述。这是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的重要方法。例如,从欧姆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出发,推出如下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阻大于任何一个分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小于任何一个分电阻;串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两端的电压小;并联电路中,阻值大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小,阻值小的电阻通过的电流大。

(3)逆推法,即根据所求问题逆推需要哪些条件,再看题目给出哪些条件,找出隐含条件或过度条件,最后解决问题。

4.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要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对课堂上刚学过的新知识,课后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结论、应用等全过程进行回顾,并与大脑里已有的相近的旧知识进行对比,这时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书学习。在弄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要即时完成作业,有余力的同学还可适量地做些课外练习,以检验掌握知识的准确程度,巩固所学知识。

四、重视学习资料的收集、整理及知识的积累

阅读适量的课外书籍;整理自己的学习资料;注重知识的积累。

五、总结复习,独立作业。

及时复习和练习是巩固知识、加强理解的重要方法,先复习后作业,既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学习的一种重要策略。在复习时,要回想,即按课堂教学的顺序,先回忆这节课讲了哪些内容,每个问题是怎样分析解决的,想不起来再看书、笔记,对不清楚的地方要逐点分析、推导、比较、记忆。在此基础上,按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结合自己的认识作一个简单小结,把新知识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中。

第3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不管是出于外因,还是内因,初中生都觉得电学知识学起来比较困难.如何改变这一现象呢?

本文针对初中物理中的电学知识的学习展开论述,希望可以提高学生电学部分的学习效率.

一、打牢基础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再好的学习成绩,也要建立在基础知识之上.物理教学中的电学基础知识主要是指基本概念和规律,只有牢固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才能熟练地运用这些概念和规律解决遇到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

例如,电学中的概念包含了电流强度、电压、电阻、电功、电功率、磁感线等,这些都是电学基础知识中最基础的内容.还有电学中的一些规律:欧姆定律、焦耳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等,也是最基础的内容.这些内容如果掌握不牢,那么势必在做题时会不知所措,从而无法提高学习成绩.此外,还应掌握摩擦起电、感应电流、导体和绝缘体等其他基础知识,理解他们的含义,利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电学问题.

如何打牢基础呢?死记硬背是行不通的.我们要对这些基础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达到记忆,并灵活运用,经常反过头来回顾这些基本知识,多运用、多记忆,形成根深蒂固的知识网络.只有打牢了基础,才能进一步提高电学的学习效率.

二、抓好重难点解析

初中物理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精力也是有限的,而物理教学中电学内容是博大精深的,所以我们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下优化物理内容,抓好物理电学内容的重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先要找出哪些地方是重点,哪些是难点,然后对于重点内容,放慢速度,详细、深入地讲解,反复地训练,让学生对重点内容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学习.对于难点问题,要分析是否也作为电学内容的重点,如果作为重点,则需更加注意,通过对每一个细节的讲解来使学生达到深入;如果不作为重点,只需了解即可,但也需要尽量讲明白,尽量不让学生留下疑问.同时,对于难度较大的题目,教师应采用降低梯度、分设疑点的方法,会更容易达到目的.

三、提高分析能力

学习物理并非单纯是为了学习物理知识,更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在教学物理电学知识时,尤其是在教学生运用电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引导他们分析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在分析过程中联系所学知识,理清思路,循序渐进,抽丝剥茧,一点一点完成分析和解题.对于概念性问题,要认真读题审题,明确题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回答的问题,根据题中陈述的物理现象和过程对照所学知识选择解题所要用到的概念或规律,经过周密的思考或分析推理,作出正确判断或回答.对于计算题,应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根据题目条件,明确解题用到的概念或规律;求出正确答案.初中物理电学计算题是重点,是中考必考的内容,而且难度一般较大(常为压轴题),可以通过典型例题分析,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适量练习,掌握这类计算题的解题的技能、技巧,提高解题能力.这样,学生在练习中锻炼了分析、解题的能力,又将分析、解题的能力运用与练习中,从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重视图形和实验

1.重视图形

图形相对文字来说十分直观形象,由于物理具有抽象性,所以我们可以以图形来展示解题过程,对于复杂难解的题目辅之以图形.尤其是复杂的电路设计,需要我们运用图形来将其直观化,将抽象思维转变为形象思维,这样一来,学生才能更精确地掌握物理知识.此外,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还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

2.重视实验

第4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关键词: 分层导学 以诱达思 教学方法 物理教学

一、“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的可行性

新的课程标准提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就是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

为此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在同一个教学班中有考100分的学生但同时也存在着只考30分的学生)思考如何实现“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学校提出了“分层导学、以诱达思”的教学方法,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展开教学的方法。老师经过精选,将教材中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设置成分层次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和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回答老师精选的问题,老师再通过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精讲,并对学生有问题的知识点设置相应题目进行精练。这样学生通过自学书本就能掌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少说甚至是不说,而对于学生不会或有疑问的知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评训练。

二、“分层导学、以诱达思”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分层学中“导学提纲”的设置

初中物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素材,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探索的兴趣。例如在电阻与变阻器的导学提纲设置。

老师演示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自制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与电阻有关,今天我们一起研究什么是电阻。(教师演示)

1.导体对电流的?摇?摇 ?摇?摇?摇?摇作用叫电阻,用符号?摇?摇?摇?摇 ?摇?摇表示,电阻的国际单位是?摇?摇 ?摇?摇?摇?摇,简称?摇?摇?摇?摇 ?摇?摇,用符号?摇?摇 ?摇?摇?摇?摇表示,在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 1kΩ=?摇?摇?摇 ?摇?摇?摇Ω?摇?摇?摇 1MΩ=?摇?摇?摇 ?摇?摇?摇Ω

3.请你设计一个简单易懂、易观察的电路图研究你身边的物体电阻是大了还是小了?

实验后的结果:电阻大的有?摇?摇 ?摇?摇?摇?摇,电阻小的有?摇?摇?摇 ?摇?摇?摇

我们把?摇?摇?摇 ?摇?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导体,把?摇?摇?摇?摇 ?摇?摇导电的物体称为绝缘体。

那你觉得是导体好呢?还是绝缘体好??摇?摇?摇?摇?摇?摇。

要是有人触电了你要不要救他?要救你打算怎么救?

活动:刚刚研究了物体有的电阻大有的电阻小,那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课本92页实验探究。

猜想:电阻大小可能与?摇?摇 ?摇?摇?摇?摇有关。

要验证这些猜想,按照课本P92图15-2所示的电路,实验中通过观察?摇?摇?摇 ?摇?摇?摇反映电阻的大小。

需要的导体编号如右图。本实验应采用?摇?摇?摇 ?摇?摇?摇法。

a.铜丝b.铁比c.镍铬d.镍铬

本导学提纲的处理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学书本25分钟完成并投影出学生答案,让学生讲评就可以。这样不仅完成了知识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主动参与学习过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强调在实际应用物理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是对科学求知欲、科学探究勇气的培养,让学生要能读书而不只是能读书。

(二)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与过关

本内容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将学生在刚才的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巩固训练引导说明。

思考:1.做完以上实验时,大家能否回答出一开始的演示实验小蜜蜂调音量大小,风扇调速器使用,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灯泡的亮度。这些都在调什么呢?

2.一根导线的电阻为R,对折后接入电路,它的阻值变原来的?摇?摇?摇?摇 ?摇?摇;若把它均匀拉长一倍,则它的阻值变为原来的?摇?摇?摇 ?摇?摇?摇。

3.家里用的白炽灯灯丝如果断了,有时摇一摇又会重新接上,接上后会更亮还是更暗

4.你觉得家里的灯泡是刚开灯时容易烧断,还是工作一会儿后容易断呢?

通过这些题目练习和学生的分组讨论,诱导学生有较高的智力投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深入领会和掌握探究的学习过程,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技巧,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体会到探究过程中的失败与成功的乐趣。爱因斯坦曾说:“结论几乎总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况。”可见成功与失败过程都是学生非常需要去感受的。通过学生的分组讨论,形成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在合作中竞争,即变个人竞争为小组竞争。为了达到集体优胜的目的,每个成员都要动手动脑,积极参加讨论,为本组的成功尽最大的努力。这样既给了学生机会和权利又赋予了他们义务和责任,并能激发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在合作竞争中,能促进组员间团结协作,相互激励,彼此帮助,更重要的是不再让学生只会埋头苦读苦思苦想,而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不仅分层掌握了课本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学习努力思考,从书本上静态的知识引申到了生活中,特别是老师每天上课中都在用到的小蜜蜂调音量大小,让学生感觉到物理确实有用,物理就在身边。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社会。只有将所学的知识内容与现代科技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社会带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

(三)以诱达思

“以诱达思”,顾名思义就是要通过不同方式的诱导学生的思考和学习,但要让学生思考什么问题呢?

1.让学生思考学习目的:一有考试结束,经常听到老师和家长交流时夸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的,只要他能认真一点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也一再地思考:为什么我们的孩子都很聪明,却对学习不在意,对学习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呢?而作为老师我是先教书好,还是先育人好呢?我想所有老师都是有共同观点的,那就是先做人而后才学习知识。通过老师和学生的以心换心的交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定好学习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学习动力。

2.让学生思考好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才可能提高学习速度与学习效率。老师应该诱导学生思考总结一些特殊题型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也应该让学生总结每一块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如力学要注意画力的示意图;电学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同学力求做到“四会”:会表述:能正确地叙述并熟记概念、规律的内容,明确每个符号的物理意义,概念、规律的表达公式;会理解:能掌握公式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条件;会变形:会对公式进行正确变形,并理解变形后的含义;会应用:会用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和计算。重视画图和识图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表述的。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明确欧姆定律应用于某一电阻还是整个电路。另外必须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是串联、并联或是混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能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3.让学生学会反思:美国的生物学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在两个玻璃瓶中一个装5只苍蝇,一个装5只蜜蜂,然后将玻璃瓶的底部对着有光亮的地方,而将开口朝光亮较暗的一方。几个小时后,科学家们发现,5只苍蝇找到了开口的一端跑掉了,而5只蜜蜂在撞击瓶底无数次后全部死在玻璃瓶里。这是为什么呢?研究分析:按照蜜蜂的生活经验,它们总是认为有光源的地方就有出口,所心每一次总是全力以赴地冲向光源方向,即使是冲在前面的同伴经过几次撞击终于殒命瓶底,它们也不假思索地前赴后继。而苍蝇没有这样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几次在瓶底碰壁后,它们改变了单一的线路,终于在瓶口找到了出路。可见思考不仅是思考现有知识的结构并掌握现有知识,更应该思考这些经验知识是否正确、是否完整、是否需要改进,而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知识。

可见由于学生水平的分层、知识难度的分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现有的知识进行分层处理,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处理,从而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分层教学中又不能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以设置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在不断的思考中提升自己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苏明义.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2012:7,12.

第5篇:初中物理电路动态分析范文

随着多媒体的普遍应用,物理课堂教学是多媒体助推下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主阵地,是培育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双箭”的“发射场”。

一、多媒体的助推使物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双箭”腾起的理想发射环境

由于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最基本、最普遍的规律和物质的基本结构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探索求证、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使学习者不断地和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等发生交互作用。其内容的丰富性与方法的多异性,必然会激荡着学习者一泓心灵湖水,泛起一阵阵涟漪,充盈着学习物理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八年级物理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入门课,如何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物理有趣、有用,掀起学习物理兴趣的第一波浪潮,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利用媒体资源在上新课前收集信息,并加以整理。譬如,举办一些“物理趣味知识图片展”“生活中物理知识图片展”“身边物理小实验”等活动。当真正进入物理课堂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培养能力的平台,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动手做一些实验,特别是对一些性格内敛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和关爱。因为每位学生的潜质相差不多,但由于自身和外在因素往往会局限或束缚着他们潜能的释放。这一点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有了网络资源的“海量”供选,再利用物理这门学科自身特点和教师驾驭学科的素质要求,对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也就提供了理想环境。

二、多媒体的特殊作用使物理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双箭”的“燃料箱”

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中起着贮备能量、产生动力源的作用。有了多媒体的普及和有效应用,使这种作用得到更大发挥。体现在三个阶段:“前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后课堂教学”。

(1)“前课堂教学”的活动主体是教师。教师为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把握好“双培”(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实践能力)这根主线,除了做好知识准备、能力自育外,还要善于利用多媒体及网络资源梳理信息,结合学情进行静动态分析,做好设计合理方案、准备教具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学生在“前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比如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学具准备、收集信息等。

(2)“课堂教学”是物理学科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中心环节和主渠道,这里的内涵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产生的动力也是最强大的。

(3)“后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补充。它会因课堂教学中产生的“余波”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这“双箭”的腾起。

这个阶段需要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等方式中巩固课堂中学习、理解、掌握的知识以及获得的能力。只要有教师的适度参与,学生恰当利用网络资源,学生就会随时碰撞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火花,并且会烙印在学生的求知征途中。

给学生提供机会,让其个性得到张扬和发展,不要担心学生会“破坏”预设程序或“损坏”教学仪器。笔者曾经在上完《电压表》这节课后没有及时撤去吸附在磁性黑板上做演示实验的电路元件,有两位性格拘谨的女生利用教师在辅导其他学生的间歇,在求知欲和好奇心的驱使,到黑板上边讨论边摆弄着这些元件,她们连成了一个电路,出现了一种与她们想象不一样的现象:开关闭合灯亮而电压表无示数,开关断开灯灭而电压表有示数。她们百思而不得其解。这时上课的钟声响了,教师发现后就图论题,对她们进行了表扬和鼓励,并且教师还诙谐地说:“谢谢这两位女生帮老师设计了一个电路故障题!” ……这两位女生洋溢着笑脸,也为接下来的课堂拉开了很好的序幕。这些细小的瞬间,一句激励的话语可能会使学生的创造热情又一次升温,实践能力又一次跃动!

三、多媒体的助推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双箭”腾起的“燃烧室”和“加速场”

“当今世界教育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课堂教学上的较量”。对教师而言,教会学生把握宝贵的时间资源,学会学习,把握人的素质形成的各个“黄金季节”,使学生具备适应时代要求的整体素质,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课堂是学生素质形成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战场,而教师则是课堂教学的‘导演’。课堂教学的优劣和学生学科素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每一位教师课堂45分钟及其累积教学时间的运用。”

物理学科为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优势环境,同时,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物理课堂教学理所当然地成为“双箭”腾起的“燃烧室”和“加速场”。

1.有了多媒体的支持使具有内容丰富性、知识新颖性的物理课堂教学成了一个“磁场强大的磁体”,吸引着每位学生的求知欲和进取心

物理教学内容涵盖了力、声、热、光、电、磁、原子和原子核等知识,从宏观现象到微观世界,从基本概念到一般规律,其内容的丰富性和每一次学习的新知识,对学生学习物理都有着极大的磁力作用,教师在“导演”每堂课的时候,势必会根据该堂课应完成的教学目标,利用多媒体技术及网络资源,在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即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同时,在进行物理课堂教学时要善于借助多媒体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研究方法的渗透教育,诸如学习合力、串并联电阻时的等效法;研究电阻大小因素、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时的控制变量法;图示、图像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这都为物理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优质能源”。

2.具有活动形式多样性的物理课堂教学,在多媒体辅助下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发展平台

要使课堂焕发出应有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拥有创新性的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方法、学习技巧,同时,为了激发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把知识学活、用活、用巧,需要切实关注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育,使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创造技法,为进一步把学生自身培育素质的目标提升到以创新精神建立创新型生存理念上做准备。物理课堂教学这个很好的发展平台,使多媒体成了“活性剂”。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下列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潜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换位。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特点,在课堂45分钟的某个时段,给学生表演和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登台讲授来“指点迷津”;让学生当一次“节目主持人”来给老师或其他同学发问……通过营造氛围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和发挥,体现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主体的教学新理念。譬如,在学习《地磁场》的时候,就有学生向教师提问:“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我认为指南针也可以制成‘指东针’‘指西针’,你说可以吗?”此时若教师断然否定就会让这位学生的创新火花一闪即灭,在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共同讨论下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说法,并鼓励他在课外时间借助媒体资源做了一个“指东针”或“指西针”。

(2)互动的能量释放

课堂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课本、学生与教具学具、学生与多媒体网络互动起来,有效地利用好各种资源,在互动过程中使每位学习的主体(也包括教师)释放潜能,产生灵性和悟性。

(3)“导生制”的榜样效应

就是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以自愿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学困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课堂中某些时段让他们充当“小先生”,帮助“共同体”的其他学生,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还可以使导生的榜样力量自增和他增,随时会使创新实践能力得到内存与提升。

总之,有了多媒体助推作用,加上物理教学的丰盈,教学互动中活力的迸发,必定会让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双箭”得到飞跃。

参考文献

[1] 金马.创意生存:青少年创新素养的自我培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