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散文爱情范文

散文爱情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散文爱情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散文爱情

第1篇:散文爱情范文

偏执地以为,诗经,是种在纸上的芦苇,逍遥独濯于彼岸,我无法避开你从岸边走来的视线。岁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一路捡拾你失散的诗句,不断地洗涤和阅读。原来,爱情,可以这样直白,纯粹。

从遥远吹来的风,悠悠,细长,如卿语,挤入胸怀。你,听与不听,都在你的耳朵里。你,看与不看,都在你的眼睛里。一种远古的歌谣,你无法尘封;一种孤独的灵魂,你无法复制。

我,不认识诗经,就认识芦苇;等认识了诗经,却作别了芦苇。

因为一首蒹葭苍苍,芦苇,成了离爱情最近的草;因为一曲在水一方,芦苇,成了离爱情最远的箫。

2.

一不小心坐进五月,水岸已被芦苇占领。其实,五月,是芦苇最美的青春。青春,渐入佳境。

那是一群亭亭玉立的碧衣,宽而长的叶子从身体各部分舞出,指尖处是一曲月光的梦,垂下,等待一滴露珠的指引。立于长长的水岸,日日啜饮风露,夜夜静听水声,摇摇曳曳,深深浅浅,以千年苦役,换来爱情沧桑之名。

你可知道,她的葱茏,此时正温暖在肩,满满担负起苍生浓郁的希望

你可知道,她的水岸,此时正风华正茂,熠熠承载起生灵栖息的港湾

3.

西江,那一片沙滩,那一片芦苇,我把童年一头扎进去,袖藏飞镖,手提哨棒,横冲直撞,满身沾着泥土和草腥,把美好的时光痛快地扔给你。这里,让我长出鸟儿的翅膀。

哥哥,燕子回来了,你可听到芦苇钻出土地的声音 带我去挖芦笋吧!我已经嗅到她的味道。一颗颗牙尖儿刺破了大地的沉默,钻进了春天的怀抱。我提着满满一篮子的春天,慢慢咀嚼,回味。

总是,被一领笛声带到水边,一只水鸟儿站在苇叶的尖上,遥望远方。

雄黄还未打开,艾草,菖蒲,用芦苇叶子包裹的蜜枣粽子,已经铺成五月熏香的路。

一杆弯月,挂在心头,点亮,回乡的恋情。

4.

近水而居,依水而梦,除了癫狂的我,除了朴素的村庄,还有根根相连的蒹葭。

我的村庄并不在意爱情,爱情只能让自己又冷又饿,所以村庄的手,温柔地伸向芦苇。因为,芦苇,给了我和村庄裹腹的草香和收割的喜悦,给了我和村庄无比的丰足和乐趣。

我的爹娘,我的乡亲,伸出你们粗糙的手,抚摸每一寸土地,抚摸每一棵庄稼。

芦苇,你也是我爹娘的庄稼。爹娘,用你幼小的茎煮成村头的第一缕香,让我咀嚼春天,用你青春的叶裹成黏黏的岁月,让我饕鬄绿夏。

冬天,爹娘收割你的生命,拖着艰难的步履,把你担回家。你躺在那里,被斩头去尾,编成苇帘,你以微笑的面容穿尘涉水而去,换来我们过年的新衣。

5.

哥哥,你的苇笛吹坏了几根 秋天的苇花还早,我已经听到爱情的落寞。

哥哥,牵着你的手,我闭着眼睛也不会迷路。风儿舞动着芦苇绿色的裙裾,笛声在寻找逆流而上的伊人。哥哥的手,紧紧握着笛管,我在芦苇荡里迷了路。

等夏季过了,秋色再丰满些,爱情是不是也成熟得低下头,不再那么高傲,不再那么孤独,等待我们抱回家

可是,爱情,她是我们的主人。她指使遇见,安排我们的宿命,她掷下诺言,等待我们的轮回。

6.

江边的那一蓑烟草,现在唯有对你远观,却窥见你站在文字的山头翘楚爱情。滔滔江水,是你用之不竭的墨。岁月在你额头独舞,你在诵读不朽的诗句。

我的生命不会重复,你的爱情不会停止。

第2篇:散文爱情范文

这是两个相同天气的夜晚。

二年级刚开学,就迎来了一场大雨,北风呼啸,路边的小树被风吹得直不起腰来,豆大的雨点打在脸上,生疼生疼的。妈妈来接我了,只带了一把雨伞,幼小的我不懂事,这么大的雨,总归会淋到身上,可我却挨着一滴雨就抱怨,妈妈便努力把雨伞偏向我这一边,自己却淋湿了,回家后,得了一场大病。

过了三年,在同样恶劣的条件下,妈妈再次打伞来接我。当我不经意发现妈妈的右肩已湿了一大片时,心头一紧,难道这几年,妈妈就是这么熬过来的吗?雨还在下着,它没有淋湿我,却湿透了我的心,在漆黑的天幕下,我忍住泪,下意识地把伞往妈妈那边挪了一挪,此时妈妈觉察到了,转过脸,直视着我,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某种沧桑、憔悴和一种深沉的爱,那种爱是一般人无法看透的。我顿时醒悟过来,原来母亲给予我的爱,是热切的,是期盼的,看着妈妈的一丝白发,我心里像针刺一样难受。母亲啊!您是荷叶,我就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隐蔽呀!

雨中一高一矮,两个身影,渐渐消失……可刚才的那一幕,我永远不会忘记。

在我生日那天,我捧着精心准备的礼物,对妈妈说:“妈妈,收下我的礼物吧!今天虽然是我的生日,但也是您的受难日。”妈妈欣慰地笑了,我却哭了……

第3篇:散文爱情范文

窗外,一粒粒如珍珠似的雨点有意似无意、无意似有意地拍打着透明的玻璃,进入梦乡的我,被这淅沥的雨声惊醒。揉揉眼睛、伸伸懒腰来个鲤鱼打挺。打着一把花儿似的雨伞站在漠漠的天空下,望着这迷人的景色,不由得升起了一股思母之情……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多以感恩母亲最为之多,中国的大多数儿女不敢在母亲面前表述自己内心想说的话,我也是如此,只是偶然间,看见了这个活动,想把爱大胆的说出来。

母亲啊母亲,您还记得吗,小时为我送伞。

正在上课的我,被花窗外忽如其来的大雨所吸引,心中想到;咋办,我没带伞,怎样回家啊,一节课就这样在我的手中流过。放学了,同学们一个个在母亲的怀抱中与我擦身而过。我看见了,一把青色的雨伞在伞海中若隐若现,不到两分钟飘逸在我眼前,哦,原来是妈妈。她拉着我的小手走在伞下。咦,怎么回事儿啊,我的头顶是青色的、而母亲的头顶是灰色的,母亲的半个肩头被雨水打湿了,在她的睫毛上有一颗调皮的水珠滑来滑去。我嘟着嘴问道:“妈妈,你的肩头打湿了”“孩子,别撒谎了,妈妈的肩头没有打湿”“有,妈妈,你自己摸摸,湿湿的”妈妈摇了摇头。至今,我明白,母亲的做法是想让我得到更好的呵护。可是,母亲,您想过没?您越是这样做,越是让我感到心寒……

孟郊云: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世上最最伟大的爱,人间最最深厚的真情——那是母爱。母爱,有时是大树,有时是暖茶,有时是棉被……变的是爱的表达方式,不变的是对子女的那份爱;有母亲在的日子,有时是甜,有时是苦,有时是幸福,有时是酸楚……变的是感觉,不会变的是真实。

第4篇:散文爱情范文

傍晚来临,叮,叮,叮……放学了,全班人都走了。只剩下谢旭与欣儿在各自的位子上坐着,没有一点声音。所谓的男孩应该主动,谢旭走到了欣儿面前,把手拿了出来说:“跟我走”欣儿挺了一会儿,欣儿把她小巧玲珑的手拿了出来,谢旭跟着欣儿走了,就这样,两个人手牵手地走了。

两个人在清澈而又宁静的河边漫步。就这样,欣儿也归顺于了谢旭。因为欣儿本来就是like谢旭的,两个人从相识的日子开始,欣儿感觉到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事要发生似,但这时的欣儿根本不在乎这些,他们好不容易在一起呢?从相知、相爱,他们只牵过手,没有接过吻。忽然谢旭停了下来望着欣儿,欣儿的心调个不停。然后谢旭支支吾吾的……不知说些什么。

欣儿说了一句话,说:“你说什么?”谢旭拉着欣儿的手说:“跟我走”。两个人就这样,跑到了大海的边上。谢旭大声的叫着:“我永远爱欣儿”。欣儿当时竟然含着泪地笑了。谢旭说:“你…你准备好了吗?”欣儿不明白。这时没等欣儿说话。谢旭那甜蜜的唇就这样的翻盖在欣儿的唇上。欣儿这是第一次被人接吻。她的心,一下子就凉了起来,根本不知接吻是什么样的感觉。谢旭虽然喜欢过不少的女孩,但从来没有把自己最热诚的吻送给任何一个人,欣儿是第一个。

就从这天开始,谢旭与欣儿走的路与校园里其他成双成对的男女没什么两样。他们一起去教室看书,一起到食堂吃饭,一起上街散步。没有钱的时候他们吃一份麻辣豆腐,有钱的时候,他们到饭店里品尝熘肉段。

他们在无人的时候拥抱,接吻,不浪费任何一次熟悉彼此身体的机会。很快,他们也渐渐地变的很冷淡。所谓的:“追到手的人就像吞了的肉”在肚子里根本不在乎。他们有一种互相体谅的能够谅解对方的规律,也就这样谦让对方。虽然,他们现在在一起生活,但现在他俩有时还有一些冲突,但很快溶解了。

可他俩是很快乐的在一起,不过这时有个及大的问题处在他俩的之间——第三者

秋天是一个很伤心的季节,也是一个难忘的季节。谢旭和欣儿手挽手的走在上学的路上(说过来,情侣学生像这样很正常的)走着走着,秋风吹过。一股秋风枫叶的味道,树上的枫叶随风飘落在地。这时,旁边有人悄悄的说着:听说谢旭和欣儿两人现在很快乐。听到这些,他俩很愉快的走了。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了一个女孩,她说了一句:“谢旭,难道你现在有女人就不要我这个旧情人了”。(你们猜,她会是谁呢?不要我说了吧!)欣儿当场就听晕了!竟然不该出现的人出现了。每个人都不敢想像会出现何种结果?(等着我续续道来)很快谢旭也感到很惊讶。萧安琪怎么会出现在他的面前,不是听说Angel在写给欣儿情书那天不辞而别了吗?怎么这时会出现呢?时间好像停留在那一刻:欣儿差点晕倒在地。谢旭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盯在突然出现的Angel身上,而Angel却不知他俩在干什么,只是感到很奇怪!

Angel再次说了声:“怎么样?”谢旭和欣儿都愣住了,异口同声的说了声:“什么怎么样”。Angel也楞了一下,支支吾吾的说:我想你不会辜负我吧!(Angel我说过是个有情必靠的人,你付出他也会奉献自己的爱。)很快,谢旭不想让欣儿有任何的怀疑,只好瞒着把她先送到家,并说晚上来接她。但欣儿不放心他会做出对不起她的事,心中总是不放心,就偷偷的跟了去。这时Angel与他去了一个几乎无人去的雨亭中,很快他俩谈论了起来。欣儿在旁边根本一点也听不见,只好在旁边胡思乱想了。

谢旭与Angel在一旁谈论着他说一句,她说一句,最后决定谢旭是不会放弃欣儿的。Angel由于当时不闻不问的走了。是由于她家移民,她也是由于迫不得已的事,但她是不会放弃谢旭的。Angel由于太迷人、清纯,之几乎许多男生都喜欢她。但Angel在谢旭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真爱,她是不会放弃的。

第5篇:散文爱情范文

关键词:周作人 闲话体散文 “物哀”情结

“物哀”是日本文化中的一种情绪。物哀之美,即是那种悲戚荒凉的心境产生出的悲剧美、忧郁美,对生命的怜悯,岁月无常的感伤。这是日本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日本文学的一大特色。周作人认为:“‘物哀’氛围像一张巨大的网,日本大多数作家、流派都被它紧紧罩住,在各自的网眼里打结。”物哀不仅是一种哀怨和悲伤的情绪,以哀情为基调,表现出丰富的情感体悟,其最终指向是一种感动的氛围和情感。“物哀”情结对于周作人散文的创作在意象选取、叙谈风格、情感表达方面有极大的影响。

一、“物哀”情结与意象选取

周作人的散文被冠以“凌厉浮躁”和“平和冲淡”的风格。钱理群在论述两种风格时指出:“前者的思想意义与社会作用显然更加积极,因此常为论者引述;但真正显示了周作人创作个性,并成为他对中国散文艺术独特贡献而且在实际上影响更大的却是后者。” 可见“平和冲淡”风格更符合周作人的艺术气质,也更符合“物哀”情结的精神要求。回观他的散文意象的选取,都是从自然之物和人世之事上体现物哀之美。

1.自然之物

周作人对自然之物的钟情是溢于言表的,他的散文有很多以自然之物命题的,如《苍蝇》、《鸟声》、《金鱼》、《关于蝙蝠》、《两株树》等。其中《金鱼》、《两株树》和《关于蝙蝠》等被归为一类,副标题为“草木鱼虫之‘几’”,说明他对世间自然生灵的关注有着某种怜悯和关怀。除了花鸟鱼虫等这些自然生灵外,他还选取世间之物进行关照,乌篷船、十字街的塔、娱园等都作为一个引子将周作人的情绪点染开来,这些世间之物要么勾起无数的回忆,要么充溢点点的哀情,要么寄寓作者的思考,那种物哀情绪无不被灌注到这些意象之中。

2.人世之事

在周作人的散文中,还有呈现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对于“喝茶”那种细致的感悟和茶食的分类;对于酒文化的独特见解以及不同的酒在味道上带来的感觉;对于在济南旅行途中遇见的小事的描摹等都散发出淡然清新的味道。他把目光倾注于能触动心灵的状态,《初恋》中懵懂的爱恋以及对女孩殒命后的惋惜;《若子的病》中女儿的病揪着他的心不得安宁,而病情舒缓后的喜悦和高兴正是一位父亲内心最真实的写照。在意象的选择上,契合着他对生命形态的关注,而生命形态所蕴含的哀情恰恰来自那份“物哀”情结。

二、“物哀”情结与叙谈风格

俳句是日本文学的一种形式,是在攫住大自然的微光绮景,与诗人的玄思梦幻对应起来,造成一种幽情单绪,独在的禅味,从刹那间而定格永久。周作人的叙谈风格是在用平淡舒缓的语言表达某种人生滋味和心灵感悟。所以对于日本俳句的应用正是他“物哀”情结的表现之一。

在形式上,俳句短小精炼,适宜于抒发瞬间产生的心里感触,善于表现“物哀”之情。周作人的散文受制于叙谈风格的要求,以闲谈为主,文章较短,他在吸收俳句的体式基础上,将“物哀”情结通过叙谈的方式流露出来。在情感上,俳句将寥寥数字的小诗点染开来,蕴含着轻灵空淡的禅思和哲理,寄寓着日本人的“物哀”情绪。物哀包括对人的感动、对自然的感动和对世相的感动三个层次。周作人的散文在平和冲淡的叙谈中,透出某种人生意境和情趣,而这些意境和情趣与人生体悟相关联。虽然他的散文叙谈风格并非单受 “物哀”情结的影响而形成,但从形式到情感上,叙谈式的文字抒写无疑是对“物哀”情结的一种映照。

三、“物哀”情结与情感表达

周作人之所以选择平和冲淡的闲话体,是由于它更适合抒发和呈现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感悟。在他的闲适散文中表达了生活之趣、人生之苦和人情之美三种主要情感。

1. 生活之趣

周作人的创作总是注视那些颇显优雅和疏淡事物,在不断的谈天说地、畅谈古今、流连回味之中流露出文人士大夫的那种生活情趣。他在东京生活时已经完全融入到日式的生活方式中。回国后,他一方面回忆日本生活、日本文化来保持这方面的心灵感应性,另一方面又在中国的现实中,苦苦地去寻找这样的生活意趣。 而这些生活的意趣大多是与“物哀”情结相关联的,他在追寻这种情趣的过程中,无意识的打开了“物哀”的情感闸门。

2. 人生之苦

“五四”后,因精神压抑,理想遇挫,亲人离世,周作人对人生的苦楚有着深刻的感受,味道淡淡的苦让他心神不安;生命的陨落是他体验最深的苦痛,《初恋》、《娱园》、《若子的死》等就是他对生与死的思索。若子是他的女儿,从生病到死亡,给他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将他心里的苦味放到极大。 “物哀”情结以哀为根基,在“哀”的表达范畴内诉说各种情愫,最打动人心的是对于苦痛的惋惜和无奈。周作人将人生之路苦与哀的交响,流泻在散文中。

3. 人情之美

周作人对于人情美的倡导是与他“人”的精神和“人道主义”主张一脉相承的。在多年的旅日生活和日本文化研究中,他在平民的哀愁与欢喜中发现了日本人情美的精髓,那便是对于生活的切身体悟、对于美存在的赞赏和美丧失的悲伤以及对生命的关怀。他的闲谈体散文都散发着这种人情之美。而对于人情之美由衷的感动才是“物哀”情结最高的指向和归宿,这种潜意识推动着周作人以平和冲淡为表,抒人情之美为实。

周作人的闲谈体散文,受到日本文化“物哀”情结的影响,从形式到情感表达都透露着浓重的感时伤怀的情愫。虽然“物哀”情结只是日本文化对于周作人创作和为人影响的一部分,但对于他散文的精致和艺术价值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叶荭.以悲为美: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J】世界文学评论,2012(1)

[2]周作人.周作人自编文集【M】.止庵,校订.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第6篇:散文爱情范文

《大学语文》是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和提高写作能力、文学阅读欣赏能力的一门综合性文化基础课。要求学生在专科阶段所学《大学语文》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为学好高等教育各类专业课程及接受通才教育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专升本语文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专升本语文知识归纳11、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诗人是:白居易

2、先秦诸子散文主要以(议论)为主.

3、提出“不平则鸣”的是:韩愈

4、范增这一人物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5、开创我国文学中“悲秋”主题先河的作品是:宋玉的《九辩》

6、《剑南诗稿》是陆游的作品集.

7、《一个和八个》的作者是郭小川

8、《道德经》属于道家的作品.

9、《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0、被后世尊为“亚圣”的是:孟子

11、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属于:志人小说

12、我国古代第一部断代史为:汉书

13、与孟浩然同属一派的诗人是:王维

1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出自:李白的《将进酒》

15、明清传奇是:戏曲

16、我国古代最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聊斋志异

17、岑参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

18、写李杨爱情的诗作是:《长恨歌》

19、《诗经》中的《风》:量大,多为民歌

20、舒婷《致橡树》的主题是:爱情

专升本语文知识归纳2诗歌发展线索:

《诗经》《离骚》——三曹、七子、七贤——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散曲——清末龚自珍

《诗经》:现实主义源头,国风。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赋、比在中国诗歌中很常见,唯独“兴”是《诗经》特有的。

兴:欲言此物,先引他物。《关雎》《蒹葭》

三曹、建安七子——建安文学的代表,“建安风骨”,慷慨悲凉。

竹林七贤——正始文学的代表,嵇康、阮籍。

龚自珍:晚清最后一个大诗人。《己亥杂诗》,浪漫主义,305篇,最后一部诗集。

散文发展线索:

先秦散文——南北朝骈文——唐代古文运动——宋代诗文的革新运动(欧阳修)——清桐城派

唐宋家(唐2宋6,散文着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清中叶桐城派:强调“义法”,方苞、姚鼐、刘大櫆

(古典)小说发展线索:

萌芽:先秦神话雏形:魏晋南北朝笔记小说成熟:唐传奇发展:宋话本再发展:明拟话本顶峰:明清长篇章回

古体诗\近体诗:

1.唐代之前所有诗歌均为古体诗。

2.唐代开始,在诗歌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偶等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规定。

符合这些规定的看作是近体诗(格律诗:绝句、律诗);不符合这些规定的仍然视作古体诗(古风)。

现当代文学1919-至今:

与现代文学

(1915)是现代文学(1919-1949)的背景。两面旗帜:民主与科学1919-1937启蒙阶段:反封建1937-1949救亡阶段:反帝

“现代文学六主将”:

鲁迅:领军人物。

A《呐喊》《彷徨》小说集;《朝花夕拾》散文集(往事的回忆);《野草》散文诗集

B作品评价:杂文是“投枪与匕首的组合”,批判力度强。

C《狂人日记》——现代文学开山之作;《祝福》:祥林嫂,表现封建制度对女性的摧残(《故乡》表现人与人的隔膜;《社戏》表现孩提时代的童趣);《伤逝》:涓生、子君,唯一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小说。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王昭君》;《关汉卿》);新诗诗集《女神》(浪漫主义)。

:《文学改良刍议》(8条意见,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

茅盾:

1《子夜》书名由来(自然界23时-次日凌晨1时是最黑暗的时刻,“子夜”象征暗示当时的中国是最黑暗的时刻)。

2《林家铺子》(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困境)

巴金:巴金的逝世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终结。(五四时代)“爱情”“激流”;《家》:觉慧是巴金本人写照。《随想录》(回忆录):反思。

沈从文:中篇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西(行)散记》。“诗与散文的组合。”冷静、客观、深情的文字。

专升本语文知识归纳3古代散文

语录体:《论语》(《论语十则》)

纪传体:《史记》(通史)

史传:《张中丞传后叙》(叙事散文)

书信体: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史论体: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游记体: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古代诗歌

1、古体诗

四言古诗(《诗经》体):《诗经》的《氓》(弃妇诗、叙事诗)、《关雎》、《兼葭》(爱情诗);

五言古诗:陶渊明《饮酒》、《归园田居》(田园诗);

七言古诗: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乐府古题、爱情诗)、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杂言诗:屈原《渔父》、王粲《登楼赋》(借景抒情诗)、李白《行路难》(乐府旧题诗);楚辞体:屈原《离骚》、《国殇》;

乐府诗: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古题乐府(《行路难》、《春江花月夜》、王昌龄《出塞》)——新乐府(《游子吟》(五言古诗);歌行体:曹操《短歌行》、《春江花月夜》、白居易《怅恨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乐府旧题)、李白《行路难》

2、格律诗

(1)绝句(四句一首)

五绝:李白《静夜思》

七绝: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乐府古题)、张继《枫桥夜泊》李白《望天门山》、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送别诗)

(2) 律诗(八句或八句以上一首)

五律:王维《山居秋暝》(山水田园诗)

七律:杜甫《登高》、《秋兴八首》;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爱情诗)、《锦瑟》;陆游《书愤》(爱国诗)

3、歌行体

王昌龄《从军行》(七绝、边塞诗)、;曹操《短歌行》(四言诗);

陆游《金错刀行》(爱国诗);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

第7篇:散文爱情范文

在小说方面,得张爱玲精髓的,在大陆莫过于文学国母王安忆,而香港则唯李碧华,写两性之间的爱恨纠葛,缠绵悱恻中见刀锋,于繁华中见苍凉,于热闹中尝凄清,自是不谈。这里只说两个人的散文。散文最见真性情。

两个人的眼睛都在搜刮日常。张爱玲不承担历史也不打算去背负将来,其散文、小说都定格在一个时间段――现在。散文,注重的是“形散神聚”,“宇宙之大,苍蝇之微”都可以信手拈进文字,同时,在行文之中,尽可以通古今,达四海。张爱玲和李碧华于前者选择其一“苍蝇之微”,于后者,则在文中如游蛇般驱动思维,在时空的思维里腾挪跌宕,好不潇洒。张爱玲的散文有《流言》,《张看集》,不多,但是很精致。也很精到。如《到底是上海人》、《更衣记》、《谈跳舞》、《公寓生活记趣》、《私语》、《谈女人》、《迟暮》、《天才梦》,多是家长里短的日常生活记录,但这种日常一经张爱玲的瞳孔,既已经添色,添韵致,在经过她独特的心灵和情致的融会从笔端泻到纸上,便不再是生活的日常,而是传奇,曲折有致,色香俱全。

李碧华,物质都市滋养她的散文。出了十几个散文集子。如《橘子不要哭》、《梦之浮桥》、《水云散发》、《女巫词典》等。十几本文集,洋洋洒洒不下千篇,所言都是香港现代都市的情、事、物。《水云散发》简直像一本港人美食谱,通篇不离吃,在吃食中发掘世相;《梦之浮桥》则写各色男女及其人生,名人,反人,古人,今人,国人;而《橘子不要哭》则对饮食男女的人生、社会世相进行诠释、反观、总结、警戒。如果不怕拾人牙慧是真可以叫《写在人生边上》。散文《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写男女爱情悲剧的起源,《最爱和次爱》里写男人的劣性,毫不夸张地说,李碧华散文如同一只巨大的网兜,兜着香港人的生活。

从题材上讲,两人都注重日常,从日常的衣、食、住、行切入。

而从散文的情调上讲,二人是有迥异的。张爱玲着的是海派色调,是沪上十里洋场里弄的风情。典雅,精致,整洁。讲求意境,于看似不经意的娓娓而谈中见其结构之谨严、精巧。同时,在语言上也极小心,力求传神,字字求其精彩,甚至不惜渲染,用极华丽的字眼。作为自由撰稿人的张爱玲,凭着四十年代大上海的几十万世俗市民的读者群的底气,加上特定的时代背景,显得心闲气定,而上海人爱的是闲情逸致,所以,张爱玲的散文格调基本是闲逸的,当然,苍凉依然是其底色,那是流淌在血管里的东西,但是没有大悲,大喜。

张爱玲很注意意境的营造。这些意境的营造技巧使得张爱玲的散文显得隽永而意味深长。首先是以乐境写哀,哀境写乐,这种手法的使用在《诗经》中已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传诵千古,莫不与此种手法有关。在《迟暮》中,作者在起首段极写春之热闹,春之喜乐。“冉冉来到人间”的风。“支不住红艳的酡颜而醉倚在个封姨臂弯”里的桃花,“好像春神足下坠下来的一朵朵的轻云”般的柳絮,好一派群红灿放的春景,然而,这春景竟惹起了迟暮美人的伤悲,反羡朝生暮死的蝴蝶。以热闹的春光,飞舞的蝴蝶来映衬人的心境,形成哀乐对照,乐者自乐,哀者更哀。其次,张善于情境和物境的融合,从而使其意境都是“有我之境”在《秋雨》里有很多载着作者情感颗粒的词语。如“那潮湿的红砖,发出有刺激性的猪血的颜色”,这样的句子只有张爱玲才想得出来,这样的独异的词语才合她的心境。工笔细绘和写意式的点染是张爱玲的另一大技巧,如“有一天,下了一黄昏的雨,出去的时候忘了关窗户,回来一开门,一房的雨味。放眼望去,是碧蓝的潇潇的夜,远处有淡灯摇曳,多数的人家还没有点灯。”(《公寓生活记趣》)对日常的把玩“没事的时候他在后天井烧个小风炉炒菜烙饼吃。他教我们怎样煮红米饭:烧开了,熄了火。停个十分钟再煮,又松,又透,又不踏皮烂骨,没有筋道。”这就是上海人才有的耐心和情致,上海人的精致和可爱在这里。

而李碧华的散文里弥散着的是港粤风情,沾染的是岭南文化色彩。又因香港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所以,散文中,西方文化色彩十足,西餐文化,西片。西方物质文明气息浓郁,有时反倒遮盖了本土气息。李碧华不像张爱玲一样营造意境,因为是专栏文章,现代读者没有时间来咂摸,而尤其是在香港这样快节奏的大都市,聪明的李碧华选择了这种策略式的文风。《青蛇》的风格颇有张爱玲之风,但是,这种风格没有在散文中显露。文笔犀利,泼辣,仿佛一匙麻辣汤浇下去,辣得人心肺生疼,然而,即使是疼却也让人酣畅淋漓。这种泼辣主要表现在对人生世相的洞若观火似的体察,对男女情爱纠葛的剖析鞭辟人理。而张爱玲散文则是酸梅汤,甜中夹着酸涩。张爱玲还是乐意去建乌托邦,虽然虚无飘渺得连她自己也不相信。在《爱》里,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这个美丽的爱情神话感染了许多人,被世人反复引用,甚至背诵,相信爱情和不信爱情的都如此。李碧华则打破一切乌托邦。《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中,作者总结女性的悲剧“很不幸。女人喜欢的男人,总是有点火,有点邪,有点坏,有点不羁。”即,一切咎由自取。在《鲸鱼屋的愿望》中,作者狠狠地落笔“梦想绝大多数不能成真,能够实现的,都不是我们真心需要的。我们想要一个人,很多时候只得到一条狗。”

张爱玲散文以情调、意趣胜,固然,张的散文也因其精到的思想而令人惊异,而这种惊异是裹在那些令人意想不到的情景设置、句子、语词搭配以及词彩的夸张等技巧上,所以,读起散文,依然有种圆润浑成的美感。而李碧华则不借助意境的烘托,以犀利的思维取胜。这种思维使得她的散文显得“狠”“准”“利”。

如果说张爱玲的散文因起情致而像五四小品文,那么,李碧华散文因其犀利,独到的思想而更像鲁迅杂文。这种思维方式有二。

一、高速联想。张爱玲散文的联想多是有情感铺垫的,有意境的营造,所以意想之间有很大的拈连,不至于因思想破坏了文章整体的浑成、流畅,联想是层递式的,而李碧华则是脑筋急转弯。在《二手衰运》中,本来是写买二手货物要小心谨慎,若如此思维下去,文章不过尔尔,有饶舌婆的嫌疑,而她突然在末尾来一句“又爱上一个人之前,当然也应该了解一下:‘上手是谁?’”读者咋舌,还没有反应过来,这女子已经扬长而去。而在《心太软,心太硬,心太痛》中,对女人面对情场失利后的平静诉说,感到的不是轻松,而是更加深的痛楚,于是说“平静,也是对自己的毒辣。”一针见血。

第8篇:散文爱情范文

李智红这部包蕴生命意味、浪漫气息、自由野性、剽悍劲拔的散文诗集《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作为激扬、勃发、苍莽、雄壮、刚强等审美与语体风格之一脉,既秉承了屈原、李白、坡、辛弃疾等豪放型诗词或长短句的博大精深和自给自足的文学传统。又能给我们融通——横空出世冲破既有的抒情模式、慨当以慷攀登未知的精神高原——那一种向上僭越的艺术质素。一章章黄钟大吕式的散文诗,让我们感到血、肉、骨和精、气、神的浑然一体,感到知、情、意和理、趣、美熔为一炉,感到广度、深度、厚度集于一牍,穿透时空而精骛八极,移晷忘倦而心游万仞,仰望天穹而抵达终极,俯视大地而参悟现实,放开大嗓门吼唱思想,扬起大手势召引精魂。抒写大诗歌咏诵灵性,无论是敲高原铜鼓,启生命智悟,还是放情感风车,品乡土味觉,都能做到,跃马扬鬃,势如破竹,纵横捭阖,哲光闪烁,飘逸自如,感人肺腑。

李智红的“高原”系列散文诗,带上了浓郁的滇西文化色彩,体现了他对那片世代繁衍血脉、栖息生命的山川、自然、历史、文化、民俗、风土、人情的考察。体现了他对作为家园、根脉和原乡的“滇西品格”和云南高原纵深之处内质特色的体味。体现了他在浩荡深广的民族精神和神秘、奇丽、狂放、古朴和原生态文化特质方面的深刻思考。

“云南高原”作为西部地理的一处存在,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的精神漫游所指称的一个巨大的象征体。作为历史绵延和文化拓展的一个艺术符码。已然成为李智红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的源泉,成为他反复吟咏的永恒的艺术母题,成为他的胸襟为之阔大、精神为之振奋、心绪为之充实、情感为之系萦的灵魂的居所。

基于此,智红在《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自序中说:“面对着眼前那一片浑厚无极的、雄山阔土的息壤:面对着被亘古的太阳烧烤得黑里透红的高原群落:面对着那一片大起大落的泱泱江河与巍巍峰峦的云集与聚合:面对着那一只只豪迈地挺举过头顶,又深情地俯垂向大地的古朴的酒碗:面对着千百年来一直轰响在云南高原深处的雄浑而悲壮的铜鼓:面对着那匹银子般在大高原的旷野与河谷间,自由如风地奔驰或者徜徉着的白马:面对着废关弃土之上,那一丛丛坚守着不朽的清虚之气的高原剑兰,我热血沸腾,豪气横生。”

云南高原的诗性谱系与李智红的精神气质,在作品的情感底色上,都被赋予了内在而厚重的深度和力量感,赋予了一种饱和的、昂扬的、亢奋的、极致的情态,于多元化生的语境规约中,获得了崇高之美和“本真意义”上的凯旋。苍凉雄浑的滇西。铺展千里的高原,经由众神的谕示,引发和点燃了他炽热的诗情:“豪气横生的大山,放纵不羁的峡谷,桀骜不驯的江河……大手笔的勾勒,大气魄的写意,这就是滇西,一块被肆虐的瘴疠与美丽的传说反复敲打反复搓揉的祖土。/呵,滇西,当我们的祖先以烧陶、狩猎,以及开山凿石的双手,剥开你生命的胞衣,一团团等待燃烧的辉煌,便犹如隐忍千年的火山,喷薄而出”、“生命的博大和永恒,在这块褐红色的版图上,热辣辣、呼啦啦地展开”、“在滇西,鹰是一种境界,一种信念,一种灵魂的符号,一种生命的激昂”、“古老而又神秘的滇西。/容忍而又宽厚的滇西。/滇西,一种刚烈和血性的聚结。/滇西,一种深沉而又寂静的燃烧”、“兴奋的铜唢呐吹奏着隐秘心事的滇西。/厚实的象脚鼓拍打着坦荡胸襟的滇西”、“走进滇西,你就走进了人生一次神秘的冲动。/走进滇西,你就走进了生命一次酣畅淋漓的洗礼”、“在滇西,阳刚与阴柔既尖锐地对峙,又和谐的统一”、“豪气,在深邃的山川里尽情地喧嚣。/血性,在逶迤的峡谷中锐意地奔腾。/当我们注目着那浩然东去的泱泱大水,内心便充满一种由衷的敬畏,淋漓的快意”、“滇西,是一部尘世间恢宏的大有。/滇西,是一份生命中纯粹的真如”、“滇西,我发酵生命,栽种灵魂的红色胞衣。/滇西,我分娩希望,收割辉煌的巨大骨盆。”(《滇西·滇西》),这篇由21节短章组成的散文诗,恣肆,激情四射,尽力展现着诗人博大精深的文化操守、艺术修为、高超才情和恢宏气魄。通篇以饱满的主观情感的奔流作为抒情的节律与势态,全景式、全方位、全息化地对滇西的人文风貌与精神内核作形而上的歌咏,铺陈排偶的句群,把我们带入最大限度的,带入那种对于滇西这片热土无比陶醉的状态,诗里行间具有云蒸霞蔚、应接不暇、返朴归真、排山倒海的气势,是席卷与突进在滇西大地上的一道罕见的文学狂飙,是承载着一位彝族歌者所特有的嗓门与手势,对于生命野性和原欲之美的洞见烛照,一次纵歌振喉的诗化言说。只有那些端着粗陶海碗一醉方休。被无声地沸腾着的高原酒灌溉过喉咙的男人,才能唱出这样敦厚、结实、强劲、挥洒着浩然之气的滇西之歌。

“大高原的酒,是用蛮荒的传说发酵过的野性狂飙:大高原的酒,是用刚烈的血气勾兑过的隐隐雷霆。/大高原的酒,是液体的火,是流质的钢,是十万大山反复提炼过的豪迈,是千岁峡谷经久陶冶过的粗犷”(《大高原的酒》)、“铜鼓,凝固着历史的大音稀声。/铜鼓,蕴含着生命的呼啸,大山的气度,江河的沸腾……/擂鼓的人,的脊梁上,有青铜之光在闪耀。/擂鼓的人,磊落的襟怀中,有大高原的精气在汹涌”(《高原铜鼓》)、“素练奔腾,如灵蛇般逶迤过嵯峨的山川,仿佛纵情的狼毫,奔放于起伏跌宕的宣纸”、“雪的大气磅礴,只有巍峨壮伟的群山能够领会。/雪的深邃清远,只有大智若愚的峡谷能够度量”(《雪落高原》)、“一鞭怒水,挟裹着万钧雷霆,挟裹着旷世绝代的刚烈,横空抽下。/抽下,在开天辟地的刹那之间。/巨石崩摧,绝壁爆裂,大峡谷在创世纪的阵痛中,轰然衍生”、“涛声不灭,荡气回肠如神的战鼓。/千古一绝唱,只在这浩浩江水的冲冠一怒。/万岁一奇观,只在这深不可测的幽壑绝谷。/壮天伟地,唯有这江流。/鬼斧神工,唯有这峡谷”(《怒江峡谷》)、“极尽苍茫之势,极尽艰险之态,极尽博大之魂”、“那是一种铮铮风骨随心所欲的崭露,那是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一种大无畏的凝聚和凸现。/那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度,一种生命的超凡和灵魂的大智若愚”(《十万大山》),李智红在宏大的云南高原上,为我们书写浪漫化的冲动,以他的思想、信仰和激情穿越历史,穿越文化,穿越精神、心灵、感觉甚至梦幻的境界,诗人骨子里的浪漫主义情愫得以充分的释放,无论是高原的酒、铜鼓、雪等事物的书写,还是对于怒江峡谷和十万大山等沉淀沧桑式的玄览,都能将知识、理性、情感、智慧与审美妙合无垠,念天地之苍茫,扬气韵之生动,“渺小与伟大,瞬间与永恒,两对矛盾交织于人的生命意识之中,造成永久的心灵激荡。这便是深入诗美意蕴内核的宇宙意识。它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慨叹。”(洪迪:《大诗歌理念和创造诗关学》第86页,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08年1月版)。《醉在西双版纳》,由《浓醉葫芦岛》、《淡醉橄榄坝》、《魂醉傣家寨》等三章组成。踏上葫芦岛,诗人的灵魂便承受着一次绿色的捶打。身心也经历了一场绿色的洗涤:橄榄坝这片沃土,丰肥得丢一颗石子就会发芽。插一根扁担就会开花,那是一片多么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啊,连豪气干云的澜沧江也在这里蜿蜒流连,步步回头;走进傣家寨,就扣开了真善美的大门,它赋予我们以淡泊、彻悟和禅机,也赋予我们以五彩缤纷的民族风情。不论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在这里都让人心旷神怡。《庄子·齐物论》有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也许是人们一种需要坚守的生存方式,作为生命的体验,李智红的散文诗。凭着直觉与滇西高原上的山川自然相亲相爱,高原与诗互相渗透,互为内容,和谐相处。诗便在心物与情景之间降生了。所谓造化与心源相互融合,小我与大我完美统一。

作为散文诗人,李智红非常注重生命意义的探求与追询。注重滇西文化环境有的艺术气质和精神上自给自足的生存状态。透过“琴手”的生存史、心灵史、艺术史和精神史,挖掘出滇西文化的存在和个体的存在对于现代社会的价值和作用。琴手的使命就是用生命和灵魂完成一次悲壮而神圣的绝响,就是以自由的热血浇灌自由的花朵,指引所有皈依希望与心灵的人找到诗意的故乡。就是在意念与弦索之外,把生命跋涉成一道清凉的月光。“用生命的百折不挠锲而不舍,菩提着大地上每一颗被孤独反复拷打的心灵:用春意盎然灵动如蝶的柔指,弹拨着人世间每一阕被时光鞭挞流放的音符。/琴手,一个经典中长年流浪的孩子。/在高山之巅,在大河之源,你是注定要与我们相遇的,最伟大又最清贫的行者,一个高贵而朴素的精神之王”、“琴手的飘逸,发端于莽莽黄沙,形成于沧海横流。/琴手的胆魄,流转于千重艰险,驰骋于万里孤程”(《琴手》),就是这位物质上清贫、精神上富有的艺术之王,在众生的高处和生命的极地歌唱的王者。他的艺术存在的意义就在于,用一把古琴,为苍生歌唱,为红尘中坚守清洁精神的灵魂歌唱。为黑暗中反复闪现的星斗和玫瑰歌唱。于天地浩气的抒发中期许,于万缕清音的挥洒中流布,于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中倾听,生命的旋律和时代的强音。人与琴,琴与人已浑然一体。呈现出“一派静远和润的气度,一派道骨仙风的飘然”、“铿然一指,心骨俱冷。/悠忽一拨,体气欲仙。/一指一拨,是松之风亦是竹之雨。/一拔一指,是涧之滴亦是佛之禅。”(《聆听古琴》),“清气淋漓,翠叶扶疏的竹林中,一座小小的,小小的琴冢,始终在坚守着千年的清寂。/鼓琴人安在?知音安在?泪湿青衫的江州司马安在?”、“我的灵魂与血肉,又一次萦绕起一种旷世的清远与空灵。/美哉洋洋乎,志在高山。/美哉洋洋乎,志在流水”、“虚纳灵韵,送皎月东升。/绝去尘嚣,借清风入弦。/琴活着,是一种襟怀,一种气度。/琴死去,是一种化境,一种禅机。”(《琴冢》),李智红是个独特的“古琴诗人”,他是真正听得懂古琴的知音。古琴的乐调是我们灵魂的家园。它的清远与空灵。它的襟怀与气度。它的化境与禅机。总有一种声音能打动你,陶情冶性,澡雪心灵,那些深刻的意义蕴含,那些美轮美奂的意境创设,那些激昂自足的旋律飘曳,那些生活的真谛的揭示,都能在感受与聆听中获得一种生命的启悟,一种精神的表达。

高原人的爱情在李智红的笔下同样充满活力。诗人极为重视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诗化的生活世界,必须是一个诗化的内心世界。浪漫派诗哲诺瓦利斯提出“走向内心”,著名诗人里尔克提出扭身返回到“世界的内在空间”,里尔克写道:“不管外部多么广阔,所有恒星间的距离也无法与我们的内在的深层维度相比拟,这种深不可测甚至连宇宙的广袤也难以与之匹敌。”(转引自海德格尔:《诗人何为》,见《林中路》),诗哲提出的“世界性的定在”,是充满灵性的内心世界,是充满丰富的感受性的内在领域。“是一个充满爱、充满温柔的情感、充满理解的世界”、“伟大的爱以感情的温暖把无限的力量引入自身,承受它,仅仅承受它。这种爱的奔涌使一个人处于最为内在的存在的颤动之中,然而又是像投石入海一样委身于永恒的怀抱”(刘小枫:《诗化哲学》第210、205页,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爱情的审美生成,爱的激情与渴求,爱的真谛与灵性。需要人们走向内心。去真诚地感受,去执著地追求。李智红散文诗对爱情题材亦进行了真情地演绎,依然显示出高原的民族特色。那些相思的红豆,饱满的石榴。傣乡的红蜻蜓。月光下的凤尾竹,净玉般的细瓷,昙花的萼瓣,空谷幽兰,被诗人注满浩浩长风的天鹅,红河谷的睢鸠,蓝色勿忘我,那些穿红筒裙的妹子,头簪缅桂的女子,起伏成一抹流畅的春色的睡美人等等,无不打上云南高原文化与民俗风情的鲜明烙印。抒情主人公生命中一次次遭遇的激情。一次次炽烈而又持久的奔涌。一次次灵魂的捶打爱情的洗礼。一次次渗透骨骼的烧灼与疼痛,一次次心跳的绝响与彻底的轰鸣。一次次爱的潮涨潮落和情的起伏跌宕,都让人热血浩荡,心花怒放,躁动不安,驰思骋想。“人世间最朴素的爱情,其实就是一颗红豆与另一颗红豆,永远地厮守,直至被岁月风化成一枕清霜。”(《相思红豆》)、“九百个妹妹,是谁,使你们比雪地中陷落的狐仙更加美丽?/九百只火红的狐狸,九百个白色神话中幻变出来的,多情而又善良的妖精。/一次浅浅的回眸,比露水还要清冽的月光,就会箭镞般击落我的矜持,击落我坚硬而压满子弹的枪支”、“九百个妹妹分别代表了九百次心跳。/九百个女神衍生出九百朵圣洁的莲花。/被爱情终生驱使的相思鸟呵,请告诉我吧,你是如何在九百个妹妹的呵护之下,悄无声息地衔走了我锋利的宝剑和我眼神中无限温暖的麦粒。”(《九百个妹妹击鼓而歌》)、“激情如火山喷薄,奔涌于千秋峡谷,灼热于万寿江天”、“追赶幸福的猎手,随便射出一束寂寞的玫瑰,某个陌生的城市,便会一夜间坍塌数间闺房。/但我的心扉,早已被你那一曲名为《小河淌水》的云南民谣,连根撷走”、“生命中白驹过隙的女子哟,我备受诗歌鼓舞的激情,正为你奔涌,为你浩荡”(《LOVE散板》),作者在他的爱情散文诗篇里,用生命的激情去燃烧,用心灵的甘泉去浇灌,让我们尽情享受爱的浪漫,爱的温馨,爱的真情。这些充满着人性和人情味的作品,在美的追求中实现艺术秩序的整合。抒情主人公作为一位爱情的寻梦者。由情感作为文字的驱力,宣泄着自己对于爱的渴求与诗的凝想。舒卷自如,敏锐精妙。让我们看到一个诗人怎样以独特的诗心去开辟一条艺术的新途,把明朗与朦胧、质朴与典雅、豪放与柔弱、自由与严谨等艺术因素对立统一地融入诗中,写出了“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马克思:《经济学一哲学手稿》)。古罗马诗人奥维德在《爱经》中说,真正的爱情,就激情来说,是生命的一次震撼;就温柔来说,是彼此的呵护与关爱;就时间来说,是焦虑的等待,热切的期盼;就空间来说,有时大得可以容纳整个世界,有时却小得容不下半点猜疑。奥维德的爱情哲学,关乎人的内心生活。审美主体总是生活在不断地体验与感受之中。生活在自己与对象不断发生的情感关系之中,心心相印,爱情双方才能不断涌起情感的波流。其丰富的心理过程才会灌注灵气,勃发生机。对此,李智红在写他的散文诗观时说:“散文诗作为一种最自由,也最能表达心灵感受的,鲜活而又精悍的文体,是我繁杂的写作探索中一个最主要的形式。因为她灵动的语言,不仅是我建构生命与灵魂咏叹的骨架,而且通过她那种永不匍匐的具象,还带给了我许多有关生命、死亡、图腾与爱情的解构和启迪。”(李智红:《生命之诵,灵魂之咏》,见《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自序,云南民族出版社)。

李智红热爱高原,热爱云南,热爱故乡。在我看来。如果没有对于故乡美的爱。个人便只是没有精神的骨架。归根返本,领悟到乡土的本性,返回人诗意地栖居的处所,激发人们去温爱。通过诗的倾诉去洞悉故乡的真谛,是散文诗人的神圣使命。对于智红来说。村庄是他生命的胞衣之地。村庄是他最初出发的人生驿站;与乡村为伍,他的灵魂便有了依托;与乡村为伍,他的生命便葱茏蓬勃。那茶乡女子,那老屋头的百年火塘,那一脉剪不断眷恋的炊烟,那母亲河的乳汁,那高原的图腾,那傈僳山寨的芦笙舞,那唢呐悠远的声嗓,那彝山叶笛的袅袅余韵,那傣家泼水节的风情,那红高粱的金穗和喇叭花的苞蕾,都历历在目,亲切感人,是诗人记忆中最美好的东西,是血脉中永远流动的精魂。“纵横于乡村的每一条沟渠,都是我百折不挠的脉管和根须,都是引领我回家的,心灵的小路。”(《重返乡村》),“还乡”,是诗人哲学家荷尔德林思考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李智红散文诗的一个重要内容。“归心似箭的候鸟,永远铭记着迁徙的旧路”、“走天涯的人从外地回来,打老远便认出了自家屋顶上,那一挂永不更改的炊烟”、“民谣中的乡村扑面而来,心上的家园,却依旧遥远”(《民谣里的乡村》),“多少浪迹天涯的旅人,总能凭着民歌的指引,轻松地找到回家的小路。/在云南高原,民歌,就像是一脉营养丰富的奶水,滋养着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一方风俗,一方爱情”(《民歌》),就像当年荷尔德林盼望能早日重返与神灵同在的故乡一样:“我自你们溢出,/追随你们而浪迹他乡,/现在,我已饱阅人生,/又与你们,与欢乐的神明同返故园。”(荷尔德林:《致流浪者》),李智红重返民谣里的乡村,无论是鲜嫩的菜秧、慈爱的柴门、酩酊的荞酒、汲水的轱辘架、山上的杜鹃花、浓荫如盖的老槐树、温暖的豆油灯,还是登梅的喜鹊、浅草中的蟋蟀、燕子的尾翼、绿羽毛的山雀、一串晚归的牛铃,抑或是盲眼的乡村歌手、卖凉粉的女子、插秧的妹子,都能在诗人心中掀起强烈的感情波涛,从真纯的心田里流淌出人生的真味。接近这些真味,便有一种如食鲜蔬、如饮甘泉的清新,有一种逼人心灵的热诚与挚爱。

总的说来。李智红的散文诗澡雪心灵。具有强大的艺术魄力。他的这种风格非常鲜明。记得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作家的风格是他的内心生活的准确标志。所以一个人如果想写出明白的风格,他首先就要心里明白: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歌德谈话录》第39页),艺术家及其作品的这种雄伟力量开阔了我们的心胸。把我们提升到从来没有过的高度。因为真正好的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即具有歌德所说的“男子汉的魄力”(同上,第228页)。我们欣喜地看到。李智红的散文诗就显示出了他的雄伟力量,显示出了他的男子汉的魄力。他是这样坦言自己的追求的:“我选择那些最适宜表达我的思考,最能体现高原本质的,充满力度、气度、硬度的词汇,来建构我的散文诗,来诠释我的嗓门和手势,并力求在语言的铺排和文本的建设上,做到精气、灵气、豪气、骨气的完美和谐统一”、“我要尽力向读者传达的,其实非常简单,就是一种精神,一种气势,一种操守,一种境界,一种生命的特殊体验,一种淋漓尽致的,灵魂的宣泄和呐喊。”(李智红:《生命之诵,灵魂之咏》,见《云南高原的嗓门和手势》自序,云南民族出版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做得很好,做得很有特色,亦很出色。

第9篇:散文爱情范文

光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感情的文字,虚拟的情感,只是为了掩饰什么,新词是不少,句式有几个改变,都是一样的风格,有什么好看的,我只是个15岁的孩子,根本看不懂你们所写的,总是那几句,没什么创新,呵呵。都是关于红尘,可是有几个懂,真正的好文章是有血有肉的,某些人,我想问你们,难道你们的情感世界里只有爱情吗?亲情,友情,呵呵,每种都是一样的,看得都乏味,真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文豪,不是我鄙视你们,也不是我轻狂,就算我年少轻狂,口出狂言,只觉得你们的文字,如垃圾一般,散文让你们写成那样,我百般感叹,也许,真的没有人会写出纯美文了 建议你们回去看看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课本,看看生么叫散文,别人是怎么写的,你的呢?我自嘲,华丽的文,不值钱,谁不会用华丽的词藻呀,关键的是有几个能懂,你不觉得累,我看的浮华,难受,下次写点有营养的文。 这只是我个人意见,一样的东西看多了,再好,也觉得无味,散文也好,随笔,杂文,现代诗,散文诗,小说,成联,赋,古体诗。词,有几个能写出像样的,不是我讽刺你们,你们懂什么是散文吗?神散意不散,整日的爱情,呵,都是一群什么东西啊,现代文学就这么给你们糟蹋了,如果不懂,那真正的含义就放下你的笔,让后一代去创新,别在这玷污,有几个人的文是符合大众,老少,现在普遍的都是红尘,写给谁看的啊,看得我都烦

都说文学影响政治,你们所谓的文就是影响政治吗?都是一群看不破红尘的废物,什么破东西,几年后,你定会发现你所写的文没有任何价值,如废品一般,将文学完成这样,我真是佩服,也不知道编辑怎么当的?都是瞎子吗?这样的东西还能发表,我快吐啦,不堪入眼

我爱好文学,看不得如今的人写出这样的东西,不是我妄自菲薄,他们不如回家放牛,从新从小学念起来,通俗易懂才是好文章,都看不懂,算得了什么,我有权决定我看什么,只是觉得垃圾看多了,只会影响我的思想,使我变得麻木,甚至呆滞,哦,原来这就是所谓新时代的新‘散文“呵呵

如果某人看了觉得我是扯淡,那么我就来教教你什么才是文学,什么才是有价值有营养的东西,而不是你那种滥情的东西,如果给你们打分,100个人,在我眼里估计没一个及格,原来你们也不放过如此,我定能两年后超越你们所有人,记住,我只是个孩子,呵呵,对你们而言,估计没有纯美文二字可谈

sev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