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确立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做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教师的这些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特定兴趣与感受。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研读发现可以是师生在交流中促成的点滴积累的发现,也可以是一段时间的独立学习后的系统总结。
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含义
按照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性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习的形式分为传习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传习性学习指以接受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自主性学习指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课堂讨论及自主程度较高的实验和实习,而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具体讲,研究性学习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创设一种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景和途径,让学生以主动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以"问题"为载体,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可以自己选题,也可以在教师指定的课题范围内自由选题;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是几个人自由组合;为完成课题,学生有目的地选择学习内容、搜集资料并加以实验论证。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展开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获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研究性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完成,学习的资料也不局限于教材,学生可以通过多方式、多渠道获得知识,学生变课堂定势思维为创造性的开放式思维,这种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着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以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二、中学物理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因此,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一是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善于质疑、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努力求知的积极态度,产生积极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创新的欲望。二是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通常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和鼓励学生自主地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并进行成果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在学习中,通过研究性学习,要帮助学生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以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四是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析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五是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认真、踏实地探究,实事求是地获得结论,尊重他人想法和成果,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磨炼不怕吃苦、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六是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学生要深入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类的意义与价值,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关注人类与环境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在中学物理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心理发展正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心理特点表现为:精力充沛、热情高涨;想象力较丰富,开始有独立思考能力;求知欲强,具有质疑思想;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发展,有一定的发散思维,迫切希望能有证明自己价值的途径;自我意识觉醒,主动性、自尊心增强,渴望与人交往;有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由于高中生身体正开始走向成熟,而心智发展明显滞后,所以容易表现出消极的一面:如滥用精力与蛮干,急于求成、缺乏耐心,过分凭借想象力或凭空想象,不善于将精力集中,容易气馁。
2.中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职业的不确定性,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初步具备分析能力,兴趣容易转移,希望有较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3.传统学习方式的弊端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很少积极主动思考,而教师也很少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余地,试验操作也是学生按照课本事先写好的实验步骤直接操作。这种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传习性学习方式过分追求将教师讲解的知识完整而系统地接受,只重灌溉、疏于引导,只重接受、忽视探索,只重理论、忽视实践;形成了教师对学生的权威性和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及盲目崇拜性,作为潜能存在的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的不到尊重和发展,学生"奴性"严重,很少有批判和质疑精神。另外,传统学习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与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即学生学习仅限于课堂及课后完成作业、学习内容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必修,学生对教学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学生对校内外的各种教育资源的利用也十分有限。
4、中学物理的特点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除了具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外,还包含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它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严密的理论科学和定量的精密科学。中学物理又有以下几个特征:
基础性:中学物理不但是其他自然科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是一切技术科学的理论基础,所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其他自然科学进行科学研究普遍使用的方法。
实践性:中学物理特别重视与实践相联系,重视用实验去验证相关理论,重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前沿性:新版中学物理现在也要求扣紧物理前沿知识,如激光、超导、电磁流、反物质等,这在近几年高考中亦有充分体现。
探索性:探索的目的是使学生灵活有机主动地学习物理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细胞形态学;临床检验;必要性
随着各种先进仪器的使用,目前,在临床上,医生对血细胞形态学的检查结果并不是很看重,一般只是根据“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的数量来判断患者的病情。然而,由于今年来广泛应用抗生素,致使患者的血细胞在数量上变化不是很明显,不能真实的反应患者的病情。故而,作为一名临床工作者,血细胞形态的改变所反应的病情是值得我们了解并熟悉。本研究旨在让临床工作者重新认识血细胞形态改变的重要性和意义,从而更好的知道临床工作。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2013年1月6日~2014年1月6日期间在我院门诊因腹泻、发热、乏力等检查血常规提示有显著异常值而住院治疗的患者,并从中随机选取236例作为研究组;与此同时,选取2013年1月6日~2014年1月6日期间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人群236例作为对照组。其中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实验方法首先采集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液并制成相应的标本,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每组的细胞形态,并记录下每组中每个标本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形态”是否发生改变,若一个标本中只有一种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本类细胞记为“阳性”,若此标本中有2种、3种细胞或都发生改变,根据患者病情,选取此标本中的最能说明病情的细胞类型记为“阳性”。而对照组的“阳性”计算,如果一个标本中只有一种类型细胞形态的改变,直接将此细胞记为“阳性”;如果遇到一个标本有几种细胞形态的改变,则根据患者综合体检的结果酌情选取最接近本人的细胞改变类型记为“阳性”。然后计算细胞形态改变的阳性概率,并应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细胞形态改变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1.3 形态改变判定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镜下血细胞形态的改变,以下是不同血细胞改变的方式。中性粒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1)核左移;(2)核右移;(3)是否有中毒颗粒及空泡形成;(4)细胞肿大退行性改变等。 淋巴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1)空泡型、不规则型、幼稚型;(2)大颗粒淋巴细胞;(3)核固缩、核碎裂、微核等。 红细胞形态改变的方式: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 血小板形态改变的方式:(1)成堆出现;(2)血小板粘附聚集减少;(3)血小板无聚集现象,呈分散状。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形态改变阳性率比较研究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为78.0%,对照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为26.8%。研究组的细胞形态改变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形态改变阳性率比较
组别 例数 中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阳性概率率(%)
研究组 236 65 43 40 36 78.0
对照组 236 20 16 15 10 26.8
3 讨论
血液细胞学的检查主要是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虽然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各种检测血细胞的仪器应运而生,也为现代医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许多传统的细胞检查手段也相继淘汰。但是,由于血细胞分析仪尚不具备识别红细胞、白细胞、 血小板形态的能力,不能完全替代显微镜对血细胞的识别和分类检查[1]。 在临床工作中,如果我们医生一味根据各血细胞的数量来判断病情,很容易导致误诊,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如白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意义:(1)用以肯定或基本肯定诊断(可检测出白血病细胞,可确立白血病的诊断等);(2)为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白细胞增多更支持心肌梗死的诊断,白细胞正常支持心绞痛的可能);揭示疾病的严重性或监测治疗效果(通过白细胞增高的程度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急性细菌性炎症感染时白细胞的增高更为明显)[2]。显然,这些血细胞形态改变的检验结果是我们临床医生单从血细胞数量上而无法获取的。
本临床观察实验研究显示:研究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概率为78.0%,对照组的血细胞形态阳性概率为26.8%;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比较(P
参考文献: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均将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提到了重要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的和实施,将党和国家关于发展中医药的方针政策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医院中西药房合并,社会药店中西药物兼营,将以前的“两站式”服务变为“一站式”服务,符合《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符合民众的需求,可以避免因处方分散在两个药房无法审核导致的重复给药、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的现象。这样既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也保证了患者用药安全。然而中药介绍是需要专业术语和技巧的,介绍不好,会起到相反的效果[1]。但一些药学服务人员对中药以及中成药的专业知识掌握不足,对其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没有及时掌握,用药差错时有发生[2]。所以中西药房的合并,社会药店的中西药兼营,药学专业人员对中药知识的学习也同等重要,药品调剂、用药指导都需要中西药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西药复合型人才是当前中职药学教育适应市场需求、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我校进行了如下探索。
1修订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中药调剂课程,增强中药知识储备能力
目前,教育部专业目录从研究生层次、本科层次到专科层次以及中专层次,药学专业依然划分为药学(药剂)专业和中药学专业两类,并无中西药结合专业。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要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推动学校面向社会需求办学,增强职业教育体系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3]。目前执行的中职药剂专业教学标准针对教育部提出的要求做了相关课程设置的调整,但还是存在中药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比较薄弱的问题,专业核心课仅有“中医药基础”72学时,占专业核心课的22.2%,专业方向课取消了原来的天然药物学基础和天然药物化学基础,而中药知识在其他课程中出现的很少[4]。
我校及调研过的三所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虽然各自作了调整,但中药相关课程的学时占专业课的学时比例也都在20%以下。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导致学生对中药理论知识和调配操作技能的欠缺,与当前药学人才的社会需求和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为此,我校在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将中药相关课程占专业课的学时比例提高到28.5%。在继续开设《中医药基础》《天然药物学基础》《天然药物化学》的基础上,增设《中药调剂技术》,通过任务引领和项目活动,使学生了解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及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掌握中药处方常用术语、中药处方应付常规、中药的配伍禁忌、中药炮制等相关知识,了解汤剂制备的理论知识及中成药销售的相关知识。从而使学生能熟练完成中药调剂工作项目中审方、计价、配方、复核、发药、炮制、汤剂制备、中药储藏保管等具体工作任务,掌握其相应的操作技能和必备知识。
2开展中药知识竞赛,以赛促学,提高学生中药服务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提升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学校自2016年开始,每年开展药学技能大赛,比赛分理论竞赛和技能竞赛,理论竞赛涵盖药学和中药知识,理论成绩占总成绩的30%;技能竞赛分为药学技能赛项和中药技能赛项,各占总成绩的35%。赛前开放实验室、中药标本室,提高学生的中药鉴别能力。2017年在校赛的基础上,参加了山东省“技能兴鲁”职业技能大赛—2017年全省医药行业职业技能大赛中药调剂员(学生组)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2018年又组织并参加了烟台市第一届药剂专业中药调剂技能大赛,比赛包括笔试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技能操作包括中药性状鉴别、中药处方审核、中成药分类陈列、问病荐药四个项目。其中,问病荐药比赛项目,在莱阳卫校标准化病人(SP)协助参与下,模拟病人,现场演绎,在模拟情境中,全面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和现场应变反应能力。通过中药知识与技能比赛,提高学生中药服务能力,真正达到“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目的。
3开展现代学徒制,以师带徒,提高中药应用能力
我校药剂专业2017年被确定为山东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018年学校又被确定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给药剂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平台。学校与合作企业双方针对行业需求开展调研,优化专业服务面向和岗位面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制订药剂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还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融入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之中。坚持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相融合,课程内容与工作过程相融合,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相融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融合,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原则,将药剂专业课程模块化,即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学徒岗位能力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学生(学徒)在完成校内公共基础课程、部分专业技能课程学习的基础上,在企业培训中心和工作岗位,经企业师傅教学与指导,完成其余的专业技能课程、学徒岗位能力课程及专业拓展课程,例如:中药调剂技术的实操内容、中药的储存与养护技术的实操内容、药店实务及中成药销售等均在企业岗位,经师傅教学与指导完成,从而缩短学徒的岗位适应期,提高学徒岗位适应力,成为具有中西药复合技能的人才。
4成立中药社团,培养中药兴趣
根据学生的兴趣,充分利用学校的标本资源、植物资源,成立了“本草社”,在学习和实践中激发社团成员对中草药的兴趣。社团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旨在培养中药学习兴趣,提高中药操作技能,弘扬中医药传统文化。
一是组织社团成员游园识药,在校园内开展植物学习活动。让同学们近距离观察校园植物,了解校园百草,加强记忆,接触大自然。学习更多的中草药知识,激发同学们学习中药的兴趣,体验中草药散发的神奇魅力。
二是利用中药标本室或中药饮片讲述其来源、植物形态、采收加工以及性味功效。主要针对学生常见病及日常生活常用药的常识性知识,中药茶饮冲泡方法及其治愈病症,让同学们学有所用,真正的把中药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是通过讲授传统中药调剂工具如:戥秤的历史演变、相关故事等,使社团成员认识传统中药调剂工具,并学会使用,通过称量练习,提高操作技能。
我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是在专业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的,增加中药相关课程的课时,加强中药教学,提高学生的中药技能,把学生培养成中西药复合型人才,是适应岗位需求的重要举措。国务院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点工作要进一步发挥好学历证书作用,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鼓励职业院校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期待国家能够尽早启动药学、中药相关证书的认定,使具有中西药复合技能的毕业生在持有相关学历证书的同时持有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使其岗位工作合法化。
参考文献:
[1]陈国良.药店要"用好"中医中药[J].中国药店,2014,000(021):74-75.
[2]王东方.中西药房合并在医院药学服务中的意义[J].北方药学,2014,(11):135-135.
[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J].职业技术教育,2014(18).
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的基本教学过程是:确立阅读目标;初谈感知;提出问题;收集处理信息;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切磋分析,解决问题;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阅读;模式
开展研究性阅读,有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探求未知事物的能力,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有助于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某些不足,是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一种形式。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研究性阅读呢?笔者认为,其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基本教学过程如下:
一、确立阅读目标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阅读活动,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并广泛地联系相关信息,从中筛选、处理信息,以便实现阅读目的。因此,明确阅读目的,为阅读活动定向是研究性阅读的首要任务。
二、初读感知
这是研究性阅读活动的准备阶段,要求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熟悉内容,为发现值得探究的问题作准备,为深人探究教材打下基础。
三、提出问题
在阅读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初步感知课文,提出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研究性阅读,是和课堂教学结合在一起的,因此,我们提倡提出的问题必须是同教学目标结合在一起的问题。当然,在学生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意义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开始时可以由教师提问,由学生阅读、研究和解决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引导,教学要逐渐过渡到在教师启发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阶段。因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标志。有了问题就可以促使学生去分析、解决问题,这就会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深人研究。
四、收集处理信息
研究性阅读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因此,要求学生围绕阅读目的和提出的问题,独立自主地对相关信息进行收集、筛选、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也就是过滤次要信息,筛选主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所收集的信息,既包括已学习过的课文,又要注意向课外扩展。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教给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方法,指导探究的途径,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能够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进行研读。阅读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哪些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等等。教师的这些指导是帮助学生了解进一步收集信息的大方向,通过宽泛收集信息与初步的加工,帮助各学习小组明确进一步的学习视角与主题,这个主题的选择源自于学生的特定兴趣与感受。
五、归纳整理,阅读理解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各自收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提取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中,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境,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提取,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人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
六、切磋分析,解决问题
研究性阅读的最佳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研究学习,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研究问题)小组在研究问题过程中,互相切磋,讨论启发,促进发现,从而提高了阅读效能。学生正是在切磋、研讨中发现规则、定_义,明白了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七、交流评价,深化认识
【分类号】G434;F230-4
会计手工实习是指让学生学会用传统的手工记账方法,在纸质的凭证、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内容。
一、会计手工实习的必要性
(一)化抽象为具体,熟知会计记账流程
会计手工实习不同于《基础会计》的教学,它更多的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在基础会计中,学生只是掌握了理论,分门别类的接触到的凭证、账簿、报表等记账工具。对于凭证、账簿、报表之间的关系、填制依据等,都只有一个模糊的概念。
通过手工实习,学生能掌握一整套的记账流程:第一步,应该根据企业的业务需要为企业设置相应的账户;第二步,在取得原始凭证的基础上,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来填制记账凭证,而且原始凭证要附在记账凭证的后面。第三步,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规模大、业务多的企业可以填制科目汇总表,并根据科目汇总表来登记总分类账)来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第四步,对账,查看是否有错账或漏账;然后进行试算平衡,为编制报表打好基础;最后一步就是根据总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这些步骤都是一步一步紧紧相扣的,在做账的时候不仅记住了步骤,而且还在运用中记住了基本理论,这是对《基础会计》理论最好的消化和吸收。
一套手工账做下来,化抽象为具体,学生知道会计科目的含义了,理解复式记账法的精髓了,知道憑证、账簿和报表之前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自的登记方法了。这些东西弄懂后,才算掌握了会计做账的基本技能。
(二)合作记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由于手工实习通常是分岗位做账,最基本的岗位包括:主管会计、出纳、记账、审核,不同岗位相互独立,但是需要互相协作来完成整套账。这样有利于让学生对不同的会计岗位职责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需要团队内的成员互相协作才能完成实习任务,这样的实习氛围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目前手工实习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同高校在手工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尽相同,主要问题突出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硬件设施不足
部分以财经类为主的高校有专门的会计手工实验室,整套所需设备都有,也会专门订购手工实习所需要的专用教材和资料。还有一些学校也设置了财会类专业,但是学校整体发展重心不在财经方向,因此,对手工实习所需要的场所及设备的投入有限,或者干脆没有这方面的投入,这就导致出现了手工实习所需要的教学硬件设施不足的问题。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也往往将手工实习当成是《基础会计》的附属课程,利用部分上课时间完成手工实习,这就让教师的教学非常被动,导致理论也没讲清楚,实践也没有弄明白。
(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中没有手工实习这项内容,加上大部分企业都是电脑记账,学生会质疑“都是会计电算化的时代了,还学手工记账干什么?有什么用呢?”,这种质疑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不够。殊不知,手工实习是对《基础会计》所学理论的消化和吸收,手工账能做好,电算化只是手到擒来的事情罢了。此外,手工实习的过程也会帮助学生理解《基础会计》所讲的理论,整套账做下来,才会真正理解会计工作的流程以及每个环节需要掌握的技能,才会理解此前所讲的诸如“持续经营、货币计量”等等假设的重要性,才会明了关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关于“可靠性、即使性、谨慎性”等等要求的必要性。
三、解决手工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一)建立手工实验室,将会计手工实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
对于一些有财经类专业的高校,要充分重视手工实习课程,因此尚未建立会计手工实验室的,要积极投入资金建立专门的手工实验室。此外,修订人才培养计划时,将会计手工实习作为一门单独的实训课程纳入培养计划中。这样做,可以从制度上保障会计手工实习在专业课程中的课时量,为学生学好会计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制定会计手工实习考核办法,促使学生重视手工实习
会计手工实习一旦作为一门课程单独设置,就应该有专门的考核办法。当然,教师也应该在上课时向学生说明手工实习在会计学习中的重要性。本课程最简单可行的考核办法就是,分组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每组学生分角色完成从建账到编制报表的全部任务,并撰写实习报告。在规定的时间结束时,教师通过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来评分。无论学生是出于兴趣,还是出于应对课程考试的需要,都会对本课程加以重视,并积极主动付出时间、精力才完成手工实习课程。学生的重视,会令手工实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高技能,在手工实习中增加点钞技能学习
在手工实习中会分设出纳岗位,尽管现在点钞机被广泛采用,但是点钞仍然是作为出纳员应该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且许多财会专业的毕业生,都是从出纳岗位开始做起,因此,在手工实习中,增加点钞指法的讲授,让学生课余时间多多练习,增加自己的职业技能,也有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
(四)传统与现代,将手工实习和会计电算化结合起来
重视手工实习并不意味着忽视会计电算化。在手工实习纳入培养计划后,还要保持会计电算化在培养计划中的课时量,确保学生既能手工做账,又会电脑做账,传统与现代兼顾。
(五)鼓励教师向双师型发展,优化师资队伍
高校教师队伍中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自己本身也缺乏实战经验。因此,在现有师资队伍中,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创造下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让教师了解企业一些工作的需要,再将这些信息反馈在以后的教学中,让学生也能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同时,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会计职称或者注册会计师等证件,向双师型发展。此外,在后期的招聘计划中,倾向于招聘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优化师资队伍,从而让教师们理论与实践兼具,共同培养适应社会工作需要的优秀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 梁飞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基础会计》教学方法改革实践.财会月刊.2011(5)下旬
【关键词】 高中生物 研究性学习 必要性 策略
生物科学素养作为科学素养的一部分,是现代人一生都需要,并应不断得到发展的。一个人的职业可能与生物学没有直接关系,但任何人的生活和工作都不可能脱离生物圈,况且人就是最重要的生物。生物学素养包括具备基本的生物学知识,相应的技能和能力,对社会中的生物学问题的解决有浓厚兴趣并积极参与,用正确的价值观规范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同时,科学是开放的、发展的,今天被认为是正确的,明天未必仍然完全正确,科学贵在创新,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从这意义上讲,生物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有一定的学科优势,学生容易选择那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较感兴趣的专题进行研究,具备了研究性学习内容选择的开放性特点,面对着广泛的内容,应该如何选题呢?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由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设计研究方案,通过主动的探索和研究而求得问题的解决,从而了解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养成自主探究。
研究性学习过程运用于生物教学,具有以下优势:⑴研究性学习能让学生自主地参与观察生命现象,探索生命本质,从而获得生物学知识,有效地形成生物学概念;⑵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探究能力,而探究能力又是形成生物学概念的前提;⑶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探究生物世界的积极态度,如同交给学生一把开启生命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都是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以传授课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即使是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教师的控制下按部就班地进行。知识的传授很少有机会与学生的生活以及社会实践相联系。在生物课程中,贯穿研究性学习,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符合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可给学生一些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加深对生命科学的理解和热爱,更好地体现生物教学与社会发展的联系。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贯穿研究性学习的策略
1、最好的教学法――兴趣教学。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寓教于学,寓教于乐,从而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的要点。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学若能紧密结合物理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与生产生活密切关联的物理问题,并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研究动机,从而激发学生对周围有关物理现象的关注,激发对物理的情感倾向。只有在学生产生了兴趣的起点上,才会引发积极的思索和产生探求未知的愿望。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甚至有时废寝忘食。
2、合理质疑――激发学生思考。教师的作用不仅仅在于“给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引出活动!要善于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使其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向所研究的问题上来。问题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均应用围绕着问题展开。让学生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认识新问题和解决新问题中提高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形成、创新思维的培养。
3、可操作性――学习信心毅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的选题必须考虑是否具备观察、调查、实验等客观条件,包括学校条件、学生条件、社会条件,只有这样,学生的研究才能按部就班、有事可干,有充实感,有成功喜悦感。因此选题必须来源于学生身边周围发生的问题或者通过学生老师共同努力就能得到解决的问题,以做到切实可行。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动口、动手、动脑中,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存,有利于智慧技能的迁移,参与中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让学生在真实而未知的情境中动手去探求真知,亲自去解决实际问题,学习实验技能的方法,认识科学知识的价值,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断产生探究的愿望,有助于学生确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
【摘要】目的:通过运用活血化瘀与西药进行联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对其具体的疗效进行观察,从而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方法:将在2009.12-2010.12入住我院的经病理以及电子胃镜确诊的的12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62例),观察组(58例)。对照组单纯地采用西医疗法,而观察组则采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进行治疗。通过对比,观察上述二组的临床疗效、病理组织学以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疗效、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愈率以及电子胃镜检查结果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且呈现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可以逆转以及阻止癌前发生病变。基于此,此种方法可以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得到推广。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活血化瘀疗法;西药治疗;病理组织学
引言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CAG)是临床上常见的难以根治的胃病,其主要特点是发病率较高,病情容易反复性地发作,而且可以伴肠化、异型增生时容易发生胃部的癌变[1-3]。到目前为止,对其治疗的方法尚未形成标准,同时也缺乏公认有效的干预措施。然而,目前中医干预治疗方法以其自身所具备的特色与优势已经引起了人们广泛地关注。目前,在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过程中,一种疗效高、使用普遍的方法――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已经引起了人们高度地重视。本文就是将我院12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的方法,对其疗效、病理组织学以及胃镜检查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基础资料:本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120例,除外病理诊断疑有胃部恶变者,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合并心脑血管、肝肾以及造血功能等原发性的疾病、精神病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2000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1]之中所规定的临床诊断规范。将上述120例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随机性地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表1所示:
表1 本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基本临床资料(2009.12-2010.12)
组别 病例数(N) 性别比(男:女) 年龄范围(y) 平均年龄(y) 平均病程(a)对照组 62 35:27 16-77 55.2±5.8 1.8±0.2对照组 62 35:27 16-77 55.2±5.8 1.8±0.2观察组 58 33:25 18-79 57.3±6.4 1.7±0.1 P ―― >0.05 >0.05 >0.05 >0.05 由上表1可以看出,本组12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性别比、平均年龄以及病程等方面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在上述这几个方面不呈现显著性差异,这就为两组的对比消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更能反映出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法疗效的准确性。
1.1.2 临床特点:上述对照组62例患者中出现了上腹部隐痛的为32例,食欲不振、上腹饱胀患者为2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为3例;经胃镜检查,腺体发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以及高度增生的病例分别为14例、29例、19例;病理检查中Hp(+)为24例,肠腺化生为8例。观察组58例中出现上腹部隐痛为28例,出现食欲不振、上腹饱胀的病例数为26例,没有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例数为4例;经胃镜检查,腺体发生轻度增生、中度增生以及高度增生的病例分别为11例、27例、20例;病理检查中Hp(+)为21例,肠腺化生为6例。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对照组62例:单纯地运用西药治疗,主要包括如下几种成份,即空腹服用丽珠得乐110mg/包,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多潘立酮10mg,每天分早、中、晚服用[4];有胃酸过多的加用西咪替丁胶囊为200mg,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服用;维乐生2片,每天分早、中、晚服用[5]; Hp(+)活伴大便隐血者加用阿莫西林500mg,甲硝唑为400mg,每天服用2次,共服用两周[6]。上述西药治疗的疗程为3个月。
观察组58例:采用具有活血化瘀功能的中药,即选用丹参饮加失笑散加味治之,方剂为:橘络10 g,蒲黄10 g,春砂仁5 g,檀香10 g,炒延胡10 g,红丹参30 g,苏梗10 g,甘草3 g,大黄5g,五灵脂10 g。然后再辅以西药治疗,具体的同上。
对于中医活血化瘀治疗而言,还要分情况对患者进行治疗,这样才能够达到科学用药的目的[7]:(1)胃脘挟热型。该种类型的症状主要为大便不顺畅,舌红少苔或是见裂纹,舌红苔黄腻,脾胃湿热等,用去玉竹、石斛然后加黄连6g,葛根15g,苍术10g,此种配方能够起到清热化湿的效果;(2)脾胃挟湿型。该种类型的症状为舌淡、身重、胸闷、脘痞或是淡胖,其侧部有齿印,中医方法把脉细弱无力或是沉细,具体所使用的中医药物为党参、白术与获等,各为15g;丹参、黄蔑与蒲公英,各为20g;当归、厚朴与陈皮,各为10g,此种配方能够起到健脾化湿之功效;(3)脾胃虚寒型。该种类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怕冷喜热,大便稀松,舌淡苔薄白,恶心呕吐并伴有清水吐出,中医把脉感脉无力,具体应该加用吴茱萸、干姜各为10g,砂仁10g,此种配方能够起到温中散寒之功效。
1.2.2 中医诊断标准:经中医诊断为胃痞,进行症候学研究,观察主要症状(胃脘痞满,隐痛或是胀痛、乏力、纳差以及嘈杂等症状),次要症状(主要有呕吐,恶心、消瘦、大便不通畅等症状),然后进行中医辩证性分型。证型主要分为如下五种类型,即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气滞血瘀以及中虚气滞五型;病因学研究,对患者的饮食习惯(主要包括高盐、饮食不振、高脂、辛辣以及肥甘等)、饮酒、胃病家族史、慢性感染以及睡眠质量等方面的因素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学的影响[8]。
1.2.3 统计学方法:在实际治疗过程之中所得的数据均运用EXCEL软件以及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所得的结果平均值均以“”的形式加以表示,对照组与观察组二组之间的疗效比较用检验及t检验,表征二组统计学差异显著性与否用P值加以反映(P>0.05,二组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组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在实际治疗过程之中,由于阿莫西林过敏而出现了皮疹现象,其中对照组有4例(占4/62=6.5%)出现此症状,观察组有2例(占2/58=3.4%)出现了此症状,为了缓解此症状,改用克拉霉素500 mg/次,每天早晚各一次,并服用抗过敏药之后对该症状得以缓解;在发病过程中出现黑便的病例共有8例,其中对照组为5例(占5/62=8.1%),观察组为3例(占3/58=5.2%),经过查证,没有发现大便中有潜出血病例,出现黑便是由丽珠得乐引起的,并没有中断治疗,对照组患者中有2例(占2/62=3.2%)由于治疗明显地得以好转而自行中止治疗,观察组患者中5例(占5/58=8.6%)由于治疗明显地得以好转而自行中止治疗,均归入治疗效果显著统计;观察组4例肠上皮化生中1例逆转,2例好转;对照组4例中l例好转,3例无变化。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胃镜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结论
近年来,慢性胃炎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为人类所带来的危害也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其中,CAG是慢性胃炎病理变化较重的一个分型,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在于饮食失宜、劳倦过度以及七情过极等。易法根[9]认为饮食、七情以及劳倦皆可致瘀。现代中医理论认为,CAG主要是由于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不得治愈而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它的发病病程比较长。CAG主要的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抑或隐痛,纳呆,呃逆,嘈杂,腹部胀气以及胃脘痞满等方面的表现,且脉多弦、静脉出现曲张。CAG主要的病理性特征为:胃黏膜变薄,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失去了原本的色泽而变成苍灰色,出现了稍稍隆起的红斑;腺体也随着病情的发展而逐渐萎缩,发生腺窝增生或是肠化而最终导致胃黏膜长期处于缺血与缺氧的症状,进而引起营养缺失,从而使得细胞发生变性最终坏死,胃黏膜变薄,腺体发生萎缩。
现代医学在治疗CAG时,一般主张采用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生素联合应用。但由于该病症的疗程长、副作用大以及疗程长,患者难以忍受。近年来,随着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西医结合治疗CAG已经提上了日程,也逐渐地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当前时期下应该积极地探寻一条疗效好、复发率低的治疗方法,这也成为当前医学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CAG多为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不愈发展的结果,因此此病的病程较长。中医认为:“初病在气,久病人络”、“久病入络为血瘀”。中医认为CAG治疗宜活血化瘀,和胃止痛。如清•唐容川《血证论》中指出“浴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危氏认为:轻度肠上皮化生是可以逆转的,以健脾益气和活血化瘀结合应用效果最好。由本组患者所使用的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结果可以得知,在临床治疗疗效、胃镜检查结果治愈率以及在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治愈率三个方面,对照组均低于观察组,由此可以得出: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方法能够明显地提高疗效,并可以逆转以及阻止癌前发生病变。基于此,此种方法可以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得到推广。
参考文献
[1] 阚士宇,田德茂,陈如芳,等.养阴荣胃丸治疗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杂志,2006,25(2):94-95.
[2] 马纲.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辨证分型病理改变与血液流变学的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3):157.
[3] 沈铀, 谢璇, 黄伟铮. 中医活血化瘀法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J].广东医学,2007,28(3):476-477.
[4] 唐旭东,王萍,卞立群,等.胃食管反流病的流行病学研究[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08,13(1):22―27.
[5] 胡蔚.健脾和胃法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07,29(11):983-984.
[6] 余道兵.当归补血口服液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型增生的逆转治疗(附50例临床分析)[J].咸宁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19(2):113―114.
[7] 杨莉莉,杨薇薇,姚强.胃复春对萎缩性胃炎胃粘膜病理组织学变化的影响[J].新疆中医药,2006,24(1)13-15.
[8] Deeks JJ,Dinnes J,D’Amico R,et a1.Evaluating non―randomized interventionStudies[J].Health Technol assess,2003,7(27):iii―X,1―173.
【关键词】大学生;形体素质;发展研究
1 前言
当前我国绝大部分高校体育的制度一直延续着传统的应试体育制度,均以多年延续的体育课程和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这种现行的教学是远远不能实现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更谈不上使大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和科学掌握体育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虽然近几年许多高校在教学工作上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开设了许多体育俱乐部,设置了一些课程,但缺少明确的目的性、实用性和趣味性。所以大部分也只能是流于形式,未能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长期以来,许多学生认为体育健身可有可无,或认为参加体育锻炼就是自由活动,自身形体素质更得不到重视。
2 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背景
随着现代社会需求结构的改革,市场经济对人材需求的改变,人们的社会观念和心态也随之在改变。目前高校校园内的氛围已悄然变化。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日益频繁的人际交往和激烈的社会竞争,都是史料未及的。因此如何使在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阶梯中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材应该是目前高校教学所面临的首要任务;而高校要赋予每个在校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应该是以“育人为根本”,在“技能、智能、和体能”三个方面都有所发展。目前在所有高校抓教学的工作者中,对“智能”都抓的比较紧,各校在这方面也大力投入,可在“体能、技能”教育方面大多都比较忽视,甚至还人为地削弱了“体能、技能”教育。这种“重文”、“轻体”、“轻技”的现状再不引起重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未来事业的发展会很难想象,它将直接影响中国社会健康的发展以及科技兴国,甚至整个中华民族的盛衰。
3 大学生形体素质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形体,即一个人的基本骨架和肌肉所形成的一个人的外观。形体语言,即一个人的站、立、行、坐、形成一个人的气质、风度,构成一个人的基本外观形象美,所以一个人基本形体质量的好坏,是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工作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为人与人的相处,特别是第一次的接触,往往是通过对人体形体形象的认识而形成的第一印象,所以大学生形体素质的好坏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目前大多数高校所招收的大学生,70%是来源于农村,即使来源于城市的学生,由于这几年形势所迫,人们越来越重视知识和文凭,所以这几年的大学生他们在初、高中时代由于学校和家长的原因,学习抓的太紧,一味地抓学习、抓升学率,忽视了青少年的身体锻炼,使这些学生的身体素质均在下降,因而更谈不到形体匀称。
而形体训练是一项科学的、长期系统工程。通过调查,绝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学校安排形体训练课,使他们能改变自身的形体缺陷。通过形体训练能磨练意志、增强自信心、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体运动系统的灵活性、控制力和形体表现力为主要内容的形体训练不仅成为人们增强体质的方法,而且已成为人们适应社会竞争、获得发展的需要,同时在大学四年的形体训练中又养成了长期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终身从事科学锻炼的方法会使人在刻苦训练中学会克服困难、克服挫折。通过进行形体训练,那些体形非常臃肿肥胖的学生和那些豆芽菜形体的学生,多数都能达到身姿挺拔、形体健美、举手投足,气质明显优于常人。
4 建议
4.1 改革现有的体育课程教学纲要
体育课程以形体训练课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科学的形体训练过程,及其它全面发展体能素质的科学锻炼为全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题,为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综合实用性、趣味性、娱乐性为指导思想,以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需求来制定。
4.2 建议增加大学生在校的体育课程设置和时数
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第五条明确规定,普通高等学校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程且修满规定学分才能达到毕业要求。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规定每学期必须36课时,同时建议适当增加一定课时,基本上做到在校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形体训练课的培训和锻炼。
4.3 打破传统观念的教学模式,改革现有陈旧课程设置
建议学校应根据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和心理需求,按质、定量系统地安排形体训练课,保证长期、稳定、持久、健康的发展。此外,还应安排一定的课时发展一般体能素质课程,确保课程设计的总体思路与全国的《纲要》相一致。
4.4 建议大学社会体育化
为确保教学效果,建议大学体育师资力量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灵活机制,教师挂牌上课,学生可以自由的选择老师。有条件的学校可请进社会上有一定名望的资深教授、专家、教练来校挂牌授课并根据学生人头进行按劳取酬。
4.5 改善学校的体育场地和设施
根据在校生的情况,增加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的经费投入;正常情况下学校每年体育经费不少于教育事业经费总数的1.5﹪,并且要采用多种渠道筹措体育资金,在学生参加各种训练班报名时可适当收取一些报名费。因地制宜的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设训练场馆,一般在校生一千名的学校建室内训练馆250m2,以此比例方可达到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金林群.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与其引起的满意度的现状分析 [J]. 浙江体育科学,2011
[2]郭煜.浅谈大学生形体塑造 [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
[3]答英娟,陈永远.以内外因辩证关系审视大学生形体塑造课程的重要性[J].价值工程,2010
[4]徐慧文.形塑·美化·提升——高校大学生形体训练课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5]王欣.从形体美的概念看我国大学生形体课的开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