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数字化教育范文

数字化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数字化教育

第1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第一,开发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作者技术能力不足。职业教育全数字化教材的内容开发除了文字内容外,动画、视频、互动栏目等才是开发的重要部分。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者大多是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他们大多不具备开发全数字化教材的理念和技术。第二,全数字化教材开发成本高。在职教师如果没有相应的课题项目资金,很难完成全数字化教材的开发。中小学全数字化教材开发,具有全国相对统一的教学内容。而职业教育课程标准多样,开发出的全数字化教材适用面有限,若传统出版社投资开发全数字化教材,是否盈利未可知,所以不敢贸然推广。第三,移动终端的硬件费用高。如果想以数字化教材取代传统纸质教材,必然需要为学生、教师配备移动终端。目前类似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这类移动终端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无论是学校买单还是家长买单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学校和家长都难以接受。第四,作为家长一方,更喜欢传统的纸介质教材的传授模式,一是因为平板电脑有辐射,对孩子的眼睛不好;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处于15~20岁的阶段,自控能力还很弱,用平板电脑上课很容易分散注意力。以上四点都是大范围推行全数字化教材可能存在的障碍,需要相关部门做很多工作,而且这些工作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

2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探讨

虽然说未来的教育领域实现全数字化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当前职业教育的现状是学生基础普遍较差、缺乏自觉学习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面对原理复杂的工科课程时,如果教材中仍然采用长篇累牍的文字理论,就很难调动他们的兴趣,更不要说理解其中的道理。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教学模式下,半数字化教材是目前的一种创新方式,是走向全数字化教育的一条必经之路。如果说把纸质图书称作旧媒体,将现在综合运用多种声、光、电技术的媒体称为新媒体的话,那么现在应该处于新旧媒体共存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中。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形式就是将多媒体技术与纸质教材完美融合,也不完全摒弃传统的通过纸质教材教学的方式。这种创新方式,一是解决了全数字化教材开发难度大的问题,纸质教材仍是教材的主要载体,数字化技术只作为必要的补充形式,不需要太难的技术及太多的资金,教师容易操作;二是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三是不使用平板电脑,家长也可以接受。运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的常用方法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在教材中嵌入动画、视频。学生可以不使用平板电脑,只用手机扫一扫书中的二维码,就可以直接看到一些立体化图片、动画等,有助于学生理解一些晦涩难懂的技术原理。此种方式只需要手机即可,适合职业教育阶段学生普遍拥有手机的情况。例如,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机械原理》一书,就是把抽象的机械原理进行立体化,将平面结构转换成动画,使学生快速理解记忆。还可以在教材中嵌入微课视频,在一些需要讲解操作过程又不便课上演示的内容时,插入过程讲解视频,非常直观方便,可以方便学生课上学习及课下复习。第二,教材中加入拓展知识。现在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也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时代。而教材的篇幅有限,不可能将所有内容囊括其中,当需要在教材中补充一些拓展知识时,也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书中的二维码自动链接书中没有的拓展知识,如图2所示;当书中一些知识需要查询时,同样可以直接用手机扫二维码跳转到网页进行查询。第三,在书中加入“增强现实”技术。AR(AugmentedReality,简称AR)技术即增强现实技术,是一种实时计算摄影机影像的位置及角度并加上相应图像的技术,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并进行互动。简单来说就是应用一种摄像头,类似于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的摄像头或者谷歌眼镜,将书中的内容立体、多角度呈现,这种方式非常适合于职业教育工科的教学。2013年的江苏书展上,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就曾展示过一款《采掘机械与液压传动》,号称国内首部采用AR纸数互动移动阅读技术的图书。将摄像头对准图书上印有黑白挖掘机图像的一页,显示屏上立即出现了立体3D的大红色挖掘机,齿轮不断转动。第四,搭建在线课堂。传统出版社可以将自己现有的教材服务网,改造成师生可以交互的在线课堂。首先,在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中针对该本教材,配备丰富的资源库,包括电子课件、习题答案、教学资料等,如图3所示,机械工业出版社的教材服务网就提供了可供教师下载的教学资源。同时,加入一个可以在线完成课后习题的板块,可以实现习题在线提交、教师在线阅卷、教师在线答疑、在线评价等功能。

3传统出版社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

教育教材时应注意的问题传统教材出版单位在应用数字化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教材编写时,要考虑到各地的地域环境、办学理念、教学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若处理不好,数字技术的应用不仅会如同摆设,还会制约纸质教材的推广,所以在设计教材的数字化资源嵌入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几点。第一,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在纸质教材中的创新应用只能作为补充、拓展形式出现,仍然要保证纸质教材内容的完整性。职业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范畴,受经济水平影响,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条件较好,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可以作为必要的补充,提高教学效率;有的职业学校信息化条件不好,要保证这类学校使用该教材时不会因为不能读取配套的数字化资源而无法完成教学。第二,要提高嵌入教材中的数字化资源的有效性。有的出版社为了迎合数字化浪潮,在图书中放置二维码。但很多时候,读者扫描后发现,图书上的二维码与图书内容完全脱节,或者关联少,甚至二维码直接作为广告植入,这就严重影响了教材的质量和出版社的品牌信誉。所以一定要选择对读者有意义、有作用的资源嵌入,让读者觉得学有所用。第三,要考虑视频的大小、播放流畅程度、图片精细度等。制作数字化资源时,要考虑到使用图3出版社网站的配套教学资源下载者的使用环境,要考虑到没有wifi而只能靠移动信号时资源播放的流畅程度等,这些都会影响读者的体验。目前数字化资源需要放到网络平台供读者读取,网络平台的选择很重要,一般有出版社自有平台或优酷、腾讯视频等公共平台。平台的带宽会影响文件的读取速度,所以要充分考虑在没有wifi情况下的播放流畅程度。第四,分摊开发成本。开发此类教材,数字化资源的内容是主要的。数字化资源的内容制作需要一定的费用,而职业教育教材版本多样,开发的资源适用面有限,回收成本较慢。所以目前职业教育的数字化教材开发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分摊成本,降低风险。出版社可以选择通过校企合作、成本分摊、成果共享等机制实现。或者结合目前职业院校的“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项目,将学校已经完成的数字化资源建设与教材有机整合。

4结语

第2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时期;美术教育;数字化;浅析

前言:

高校美术教育是艺术院校学生的主修课程。高校美术教育具有传承性,在我国高校的传统美术教育中,师徒亲手相授是其具备的主要特征。多年来,传统美术教育方式对于高校美术专业师生产生的影响,导致高校美术教育方式创新缓慢。近年来,艺术院校中动画专业、数字媒体专业等新专业的开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高校美术教育中,为高校美术教育数字化提供了较为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以往高校美术教育现状

(一)高校美术教学方式单一

在很多艺术类高校中,对于基础美术教学采取的仍然是老师手把手的当面教学,由于高校扩招,班级人数越来越多,导致美术教学中,教师只能以点带面的进行教学,而不能照顾到学生方方面面的问题。传统美术教育与新时期高校教学要求出现了不小的差距,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对美术知识的学习会产生迷茫,甚至厌烦感,最终对于学习失去信心[1]。

(二)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难以创新

从美术教学课程内容设置上分析,其教学内容最大的特点就是课堂教学缺乏一定的创新度。而枯燥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难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果美术教学模式比较新颖,学生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教师互动,在美术教学中提升审美能力。但是,事实上,高校传统美术课堂教学难以创新,严重的阻碍了美术教学发展。

二数字化技术在美术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首先科技信息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高校美术教育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启示;其次,科技信息数字化为高校美术教育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

(一)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发展契机

数字化技术以及数字化设备在美术教育中的应用,实际上是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数字化技术使得美术教育从传统的手绘、板书教育方式中,转换到电子教学方式中,有效的提升了教学的效率。通过借助计算机辅助设备改变了现代教育模式,为美术教育的创新型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换言之,在数字化技术下的现代美术教育逐渐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完善着美术体系的发展。数字化美术教育凭借着其创新性、高效性,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脱颖而出,推动了高校教育方式革新[2]。

(二)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教育资源

高校美术教育不仅是对学生美术技能的教育,更是对学生审美、观察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料启发思维,进行思考。传统的美术教育中学校所能够提供的资料比较少,导致美术教育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大环境,包含多种类型的美术教育资源。实现数字化的美术教育,能够通过网络多媒体为美术教学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学生在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导下,审美能力能够有效地提升。如教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全球艺术大师的作品,将网络博物馆中的名家名画在课堂上展示出来,以提升学生对于美术审美的整体性把握[3]。

三新时期促进美术教育更加的运用数字化技术的对策

新时期,以数字化美术教育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水平,首先需要高校充分的认识数字化美术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其次,美术教师需要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的优势来提升学生是美术素养;第三,高校美术教育需要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与数字化教学的结合;第四,教育需要关注文化的渗透,通过数字化美术教育的科技性和人文性来优化美术教学。

(一)高校应充分的认识数字化美术教学优势

在进行数字化美术教育推广中,美术教育方式一度受到很多阻碍。这是因为在很多艺术教育院校中,美术教育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认识中,关注的学生在笔墨纸砚中所得到的艺术素养,认为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是对传统教育方式的抵抗。还有的美术教育者认为盲目的认同数字化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也不利。但是,事实上,教育发展需要与时展相互结合,借助先进技术的优势来将美术艺术保留下来,使得其文化得到更好的宣传。数字化美术教育中,以键盘、鼠标、电脑软件等代替了传统美术教育方式,使得美术作品比较容易的被保留了下来,同时借助互联网等平台,使得美术作品得到宣传。这样的方式与传统的美术教育方式相比,优势明显。为了促进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能够在高校教育中被认可,需要高校美术教师能够认识到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对于实际课堂教学所带来的便利性。只有当教师能够认识到该种教学方式的优势,才能够在课堂上充分的利用其优势,使得美术教育实现数字化[4]。

(二)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

数字化美术教育方式的应用有效的提升了美术教学的效率。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下,学生的绘画经验习得大部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经验得到的,这些经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包含了绘画材料的调制等。但是高校美术教学时间比较短,学生将大部分的时间都应用到基础绘画材料的调制上,对于真正的绘画技能学习实践较少。而数字化技术的出现,学生在进行绘画环节中需要何种颜色,就可依通过计算机软件直接生成该种颜色。当学生拥有了大量的时间去绘画与思考,那么其对于美术的欣赏能力将会有效的提升。因此,利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美术教育,需要教育者巧借数字化美术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以鲁迅美术学院为例,在开展人物素描教学当中,学校为了营造艺术氛围,在校园电子信息馆中开展电子名人画展,鼓励学生参观,学生能够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提升自我艺术修养,且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得以提升[5]。

(三)注重传统美术教学与数字化美术教学的兼顾

传统美术不仅是一门教学课程,也是一个艺术素养养成的过程,数字化美术教育的发展,并不是对传统美术教学的忽视与取代,而是借助数字化技术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养成的效率。因此,在开展数字化美术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重传统美术教育与现代化数字美术教育的相互结合,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得数字化美术教育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适应性提升。美术教学对技巧与能力格外关注,电脑绘图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工具,但是我们不能放弃传统的绘画方式,与计算机着色相比,绘画颜料与画笔的结合,更加的能够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气息,这是计算机数字化软件所不能实现的效果。因此,高校美术教育需要兼顾传统美术教学方式和数字化美术教学方法,从多个渠道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6]。

(四)以数字化美术的科技性和人文性优化美术教学

在高校美术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手绘美术教学实现多元化的发展。在学生掌握简单的计算机手绘技术基础之后,鼓励学生进行手绘动漫与电脑动漫图的绘制。与当下的美术影视作品相结合,如,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大鱼海棠》动漫素材,倡导学生利用计算机绘制作品中的图画。这样的形式一方面激发学生投入到学习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了数字校园的优势。再如借助多媒体设备,将《中外园林》、《古代青铜艺术》、《现代雕塑》、《陶艺》等课程融入到美术教学中,通过PPT展示,介绍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增加学生对于传统美术艺术的认识。利用多媒体实现美术教学中的人文性,高校美术教学一般起点比较高,学生的艺术、文化积淀比较深厚,因此,在对高校美术教学进行优化的同时,也需要将中华民族的悠久文化进行传承[7]。

第3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数字化;艺术设计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2-0074-02

一、数字化艺术设计的特点

1.解放了手工时代对思想的束缚

计算机不但可以高仿真模仿传统的艺术效果,也比传统方式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如艺术设计,计算机随意缩放观察等优势,使设计更加精细,无需尺规等工具,比手工精确、规范。手工绘图需要纸笔、尺规等工具,勾形、渲染等过程,更改设计,修改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则有多样修改方式,如photoshop中的“历史记录”和“快照”面板,可随意双向一步步撤消或重做,退或进到任一点,3Ds Max的“堆栈”则可从已完成的设计中的任意一点介入,增加新命令或删除、更改旧命令,影响最终效果。传统绘图需要较强的绘画功底,而计算机辅助设计则更注重设计思想和修养,对绘画功夫要求不是很高。计算机解放了手工时代对思想的束缚,为创作提供了宽裕的自由发挥空间,使作品最大程度地完美。

2.丰富了艺术的传达形式

计算机的应用创造了全新的交流方式,及时交互是数字艺术独有的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形式数字艺术中,如Flash角色动画、网页、互动游戏等。交互功能改变了传统艺术中受众的被动角色,受众也可以参与到艺术的“创作过程”,让受众判断选择,不同的选择将出现不同的过程和结局,加强受众参与感,提高兴趣。

3.表现传统艺术无法企及的效果

数字艺术是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声音、文本、动画、音频甚至是气味等多种传达形式集合在一起,丰富了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提高了作品的感染力。

虚拟现实是高级人机界面,模拟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功能,使人沉浸在计算机生成的能看、能听、可触、可嗅等感受的虚拟世界里,能通过语言、手势、肢体动作、视线移动等方式与计算机实时交互,一切都与现实的感觉一样。它不仅可以模拟现实,也可重建古迹,甚至是虚幻的世界,让人感受真实世界中无法亲身经历的体验。

二、数字化与艺术设计教育结合发展现状

1.高效的数字化技术工具

设计教育从美术教育中衍生而来,在传统教学中,从概念构思到图形设计或实体建模分成多个层次和阶段,学生的设计水平相应逐步提高。设计学习是在一定的绘画基础、绘画技能及在掌握了有关工具和材料的前提下进行的。在数字化时代,电脑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传统的学习行为,大量的手工绘画、制图及模型工具转变为计算机图形设计、制图及建模系统。电脑还替代了学生有关重复计算和公式化、格式化、优化选择等大部分的理性工作,从而使设计的速度大大提高,使学生集中精力更多地致力于概念分析、创意构思、选择评价等方面。当一个构思成熟后就可交由计算机去修饰、扩展、强化或试验。专业化的电脑软件具有准确方便的参数化、变量化的功能,在设计中只要随时存储变化的结果,就能随时回到设计创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对以前的步骤进行修改并反复调试。

2.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的出现

计算机对设计最直接的贡献是带来了新的造型语言及表达方式,计算机构造物体的方式及图像处理上的特点,使计算机创作的作品表现出了新的风格,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传统的手绘技法与电脑设计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式,它们有本质的区别。运用虚拟的概念而非物质实体进行设计表现,是设计表现领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变革。在平面设计中,由于扫描仪及数码相机的出现,使设计者能直接地输入真实图像,通过二维或三维技术的辅助,就能模拟出逼真的虚幻世界。在立体设计中,计算机三维建模及渲染技术使设计师在观察物体时,它能表现出物体的各个侧面及细部,同时也能在空间的视点中对形体进行构筑和修改。艺术设计语言与网页设计语言结合,融入了互动语言和数字符号。新技术的应用开辟了设计传达的新领域,创造出新的美学形态和设计形态。

3.多学科的交融与新学科的兴起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领域的分界越来越模糊,学科交叉性发展、研究已成为高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内容。一方面,有些专业出现综合、合并,甚至消失的现象;另一方面,各种交叉、综合学科大量出现。

设计师必须掌握日新月异的电脑硬件和软件,灵活把握视觉新语言的表达。这就促使当今的艺术教育必然要融入新的理念,构筑新的教学体系——数码艺术教学。数码图形基础、Internet资源及传播应用、网页设计、三维动画、多媒体技术、数码影像处理等都被纳入艺术设计教学中。目前,艺术教育先进的国家已经将艺术设计的教育重心转向多媒体设计,设立了新的专业——传媒艺术设计专业、数码电影特技专业、数码游戏设计专业等。

第4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3月29日,美国教育部和全美联邦通信委员会宣布将颁布美国数字化教育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即未来5年在全美K-12公立学校普及数字化课本。

在这个计划中,美国教育部希望与数家IT公司合作,对目前联邦和州公立学校的中小学课本进行数字化改革,争取在2017年前后,让全美所有K-12公立学校都用上电子课本。

在这个计划名单上,出现的都是一些赫赫有名的名字:微软、英特尔、苹果、IBM、谷歌……一位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的技术主管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表示,几乎全美所有在数字教育产品方面有所涉足的大公司都加入到了这个五年计划中。

跟中国一样,在美国,数字化教育同样是个热门话题。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曾经委托第三方专业咨询机构做过一个调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化课本能带来更统一的学习体验,因为新内容可以定期给全国的学生。

4月5日~7日,记者在洛杉矶和华盛顿分别采访了一些中学和大学老师,他们均对数字化产品引入到教育领域持一个赞成态度。

在采访中,记者提了一个问题:是否担心数字产品会让学生过分沉迷?

“孩子们玩XBOX的时间比看课本的时间多得多,他们早就沉迷到游戏中了,在课堂上引入iPad这样的东西对他们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华盛顿一所私立中学的数学老师斯科尔·金对记者说。

在洛杉矶某所公立中学担任教务管理工作的道格拉斯·达赫尔曾经在上海参加过中美中学教师交流项目,接触过中国学生。他在采访中表达了自己对于数字化教育的看法:

“在中国,学习和生活分得很开,尤其是中学里面,所以很多中国老师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用平板电脑会分神,会用平板电脑去玩耍而不是去学习。但在美国,学习和玩耍的界限没有那么严格,你愿意拿平板电脑玩耍也无所谓,只要你按时完成课堂目标。”

美国教育部也通过全国训练和仿真协会的研究显示,数字化学习环境能够将学生学习一个主题的时间减少80%。另外,93%的教师认为,电子白板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工具,81%的教师对平板电脑也是这个态度。

严格说来,美国作为这个地球上最发达的国家,IT技术也是走在最前列,但数字化教育的推进却一直非常谨慎。

这并不是说美国缺乏数字化教育产品,而是因为美国的教育体系不像中国统一,而是相对独立分散,随意性很强。

在记者读书的纽约商学院,尽管很多人都拥有两台甚至三台电脑,但大部分课程都是由老师一版一版的写板书,巨大的三截或环形黑板是所有教室的必备。甚至在讨论室中都有超过一块活动白板放在其中。虽然学生的校内生活,师生交流大部分通过网页和E-mail进行,但对于课堂这件严肃的事情却并没有太多人愿意抛弃传统。

当然,美国的这个五年计划的优势在于以下两点:

1.平板电脑在美国的普及已经大大增加了其在教育应用的可行性,有数据显示,美国学生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已经高达76%,笔记本电脑的比例更是高达85%以上。

2.美国的教科书极端昂贵,动辄100美元的价格,通过电子方式反而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苹果公布的信息显示,未来苹果多媒体教科书的单价不会超过15美元就是证明。

数字教育背后的商战

这个计划之所以引人关注,不仅仅因为它是美国官方第一个关于数字化教育的计划,而是在于这个计划有大批实力雄厚的IT厂商参与进来。

谁的产品会成为全美各大中小学的数字化课本?这成为所有IT厂商关注的一个焦点。

在这个群体里面,苹果当仁不让成为众星捧月的焦点。此前,它曾推出专门用于教育的电脑产品,算是捷足先登。

更何况,它刚刚在1月份推出了最新教育项目iBooks图书商店,在此次会议上,有三家出版商选择了通过iBooks内容。所以,苹果成为FCC和教育部计划最为青睐的对象之一。

在数字化教育中,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曾经参与过美国教育部组织的数字化教育项目研究的达赫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完美的互动性,引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记者在苹果公司提供的资料上就看到一款最新APP,在这个APP里面,教师、学生用手指操控逼真的3D教科书进行互动,这款应用被命名为iBook2,即将登陆App Store供下载,平均一本15美元,大概相当于传统教科书价格的1/7。

这种互动教科书的作用到底如何?在加州某中学的两组学生,一组使用传统教科书,一组使用iPad互动书,经过了一年实验对比,在期末考试时,互动组有78%的学生拿到了优秀和先进,而传统组相应的数据仅为59%。

英特尔则是美国这个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的另一个积极推动者。

尽管英特尔是一家芯片公司,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它就参与到全美教育项目中。在十二年前,这家公司推出了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并在七年后推出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线版,用以帮助15个国家的逾150万名教师更好地将技术融入教案,以促进学生学习成效。

跟苹果更多侧重具体产品相比,英特尔在五年计划中的重点则是整体方案的提供。

斯科尔·金曾经在工作中接触到英特尔未来教育项目。在他对记者的描述中,记者发现英特尔在教育上更像一个方案提供商,利用电脑技术及互联网技术在课堂上搭建一个整体的信息化教育架构,帮助中小学教师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推动学生更快地接受各种课堂知识。

数字化教育离不开优秀的软件产品,在美国教育部制定的这个五年计划中,微软显然不会放弃自己的优势和机会,何况这家公司本身与美国教育部一直走得很近,今年2月才从美国教育部接过专供全美各地教师培育、聘用和职前训练的TEACH平台,负责进行全权管理。

在采访过程中,美国教育部提供了一些合作伙伴在教育方面的信息,记者注意到微软的一个数字教育项目“数字学习管理系统”。微软在数字化教育方面与英特尔比较类似,更多侧重教育方案的打造。

比如专门用于将教学内容生成与呈现的工具,即专门用于教育领域的“内容生成”软件和教学内容专用搜索引擎。这种专用引擎不但可帮助师生更为轻松和精准地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还可以让他们通过加注“标签”的方式凸显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

跟iPad相比,微软的教育产品更强调整个课堂系统的互动性,例如老师可以通过这个系统随时对学生进行一个简单测试,以了解他们对自己讲授内容的理解情况,学生也可以提出建议,请老师加快、放慢讲课速度,或对某个知识点进行更详细的讲解。

当然除了微软、英特尔和苹果这样的厂商,谷歌、三星同样希望在美国数字化教育的五年计划中获得自己应有的位置。

Google Apps产品经理沙恩·辛哈就告诉记者,谷歌在美国教育市场的优势非常明显,目前有超过1 000万学生使用Google Apps,其中仅纽约州就有310万。除了用于收发电子邮件和协作编辑文档的应用之外,该软件包还包括一些第三方应用,例如Endgrade Gradebook、为教师准备的备课软件、Class.io管理应用,以及为IT设备管理员准备的Thinkwave等。

爱荷华州公共教育系统数字学习技术协调员安迪·克洛泽表示,该州50%的学校,即27万名学生正使用Google Apps。他表示:“用户反馈非常好。”

谷歌方面还强调自己与其他厂商相比的优势,那就是免费模式:一旦能够为全美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提品,“我们并不试图通过这类业务来赚钱”,由第三方开发者提供的应用则采用免费和付费共存的模式,即应用的基本功能免费,而高级服务将收费。

美国人的数字化教育困扰

但是,美国这个数字化教育五年计划同样出现了困扰,那就是谁来负责数字化教育改革的成本支出?

以苹果的e-books为例,iPad2动辄500美元,让很多公立学校难堪重负。PC是可以安装在教室里的,属于学校的固定资产,但是iPad可是随身携带的。这就意味着必须一人一本。这就会让学校的财政支出提高10%,而9/10的公立学校都难堪重负,也就意味着5 800万学生,并不能立马享受到iPad教学的乐趣。

贫富差距,让iPad教学成了富二代的游戏,这显然不合理。

现在,美国高中平均一个学生在教科书方面的花费大概在100美元左右,学制5年的,每个年级的教科书不同,意味着每年100美元,5年500美元。这个价格看上去跟iPad价格相当,实则不然。因为如果使用iPad,它可能是会被损耗的,一旦遇到修理、升级、更新换代的问题,都要花钱。更何况学生至少要每年从iTunes上下载原价15美元的教科书,这么算起来iPad教学的额外成本高的离谱。

那么,为什么不让孩子自己带iPad来上学呢?

私立学校或许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公立学校不会出现。因为这不公平,起点不公平,资源不公平,会让贫富差距在孩子的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除了道德因素,阶级观念也会伴随着使用iPad得高分的现象而升级,这甚至可能导致法律诉讼。

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Inkling公司已经把目标指向了大学生,而不是中小学生了。Inking一年前为学术界奉献了60多本多媒体参考书。如今,他的书单增加到113本书。在iTunes上每个下载1.99美元。

当然,美国数字教育市场前景广阔,这是众多厂商从未怀疑过的。

此前认为只有大学生有能力负担,在中小学推出不合时宜。但是现在有了FCC和教育部撑腰,有厂商、运营商、出版商的通力合作,相信可以利用规模效应,把成本降下来,把质量提上去。这将会开创一个皆大欢喜的新局面。

总之,美国人为了让青少年在未来全球化竞争中占据更大优势,已经开始加速起跑。无论是苹果、三星、英特尔这样的科技厂商,还是新闻集团等出版商摩拳擦掌,甚至Sprint和T-Mobile等电信公司也希望加入进来。

对此,FCC主席Julius Genachowski和美国教育部长Arne Duncan喜笑颜开,他们期待着各位巨头能够联手开发一套低成本、高质量的互动数字课本解决方案,真正让美国的数字化教育也处在全球最发达的地位。

评论:从美国的数字教育学点什么

在美国,数字化教育更多的不像一个行政项目,而像一个由行业主管部门与社会教育团体以及学校共同推进的社会项目。

跟中国任何教育改革都是自上而下地统一推进不同,在美国,数字化教育的主力军是各种教育基金会和学校联盟以及背后的商业公司,而且他们分工非常明确。

教育基金是从教育理念上进行技术普及,商业公司则提供具体产品和方案的支持,而学校联盟则在教育部门的统一协调下来进行数字化教育的试点和普及。在这种模式的影响下,美国数字化教育的重点并不是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一个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CK-12基金会是一个非盈利组织,致力于用开源的方式降低教学资源的成本。他们开发了一个叫FlexBook的平台,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科学和数学的模块,用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举立刻让学生自学能力大大提升。

CK-12还推出了一个理念地图的项目,目的是挖掘在科学和数学方面有天分的学生。共有5 000人参与了这个项目,一旦脱颖而出,便可以进入麻省理工或者斯坦福进行深造。

与此同时,比尔盖茨和米兰达基金会等组织也在支持Khan学院项目,用以发展开放型图书馆。他们搜罗了2 700个免费的视频公开课存在YouTube上,内容涵盖了从数学到金融,从历史到物理。这种视频可以让学生自己控制教学进度,以便于更大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从某种意义上讲,Khan学院正在打造全球免费的虚拟学习平台。

硅谷投资人Vinod Khosla个人很看好高中教育的改革。他认为,与其墨守成规,把50人编成一班,搞大锅饭,还不如开小灶。让每个人都能在游戏中挑战自己的极限,顺便熟悉我们的游戏规则。

第5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装备;数字化管理;大数据;区域研究

一、研究缘起

1.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需要在对杭州市西湖区各中小学校教育装备规范化管理方面的调研中,我们发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着:学校管理意识淡薄;账目不清、帐实不符;制度不全,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足;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装备管理平台缺乏等问题。2.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要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装备必须要率先现代化,教育装备配置的标准化、均衡化、规范化和信息化,是教育装备现代化的必备内容。区域要实现教育装备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科学发展、均衡发展,必须加快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强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实施区域教育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管理,建立一个服务型模式下规范、标准、科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切实推进教育装备的“建、配、管、用”,提升教育装备在促进教育改革、推进教育统筹发展、助推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中的作用。3.国内相关研究国内对国有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只能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对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时间就更短了。2006年,邢顺峰、聂义山著的《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中,提到了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与管理制度、固定资产账簿设立、财务运作、使用管理,以及教学仪器管理、图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而对于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也仅仅是近十年的事情。董绍武主编的《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2005》将第二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的获奖论文汇编成一套大型专业论文集,许多论文在理论上、实践上,对教育装备管理都提出了很有价值的观点和论述。由此可见,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的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的研究还没有非常深入,虽然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尝试,但尚没有形成广泛运用的研究和推广。

二、概念界定

1.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对于学校而言,固定资产则主要指其各种教育教学设施等。2.教育信息化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随着城域网与校园网等网络技术为教育、教学、教研提供更加强大的服务,它们正促进着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发展,改变着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质量。3.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用现有的软件工具提取、存储、搜索、共享、分析和处理的海量的、复杂的数据集合。”大数据的特征:数据体量大(Volume)、数据类型繁多(Variety)、价值密度低(Value)、处理速度快(Velocity)。

三、研究实施

(一)组织领导,推进行动方案的有效执行

1.成立区信息化领导小组西湖区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区创建工作纳入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工作职责中,由教育局分管局长牵头,教育局基财科、会计核算中心和信息与装备中心协同推进,制定了创建方案,并召开领导小组动员会议,明确任务和职能分工。2.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装备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以装备中心主任为组长,中心行政装备室全体成员、各个学校分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为小组成员,定期反馈、商讨、总结。3.成立装备管理系统学校工作小组学校分校区成立教育装备资产管理工作小组,分工明确到部门和个人。以后勤校长为组长,总务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实验室管理员、信息中心负责人等为组员,进行软件操作的培训学习,根据不同的教育装备管理岗位职责,在装备管理系统中完成相应资产的录入和核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通过层层领导,并创建各级行动方案和计划安排,定期反馈工作进度,及时交流反思,提高行动执行效率,促使工作有序推进、高效达成。

(二)阶段实施,推进管理平台的建设开发

1.提前谋划,合理规划平台布局区域教育装备管理系统要遵循现代教育“大装备”的管理理念,要在全区各校得到推广和广泛应用,必须具备:能使资产管理工作简化、界面友好、操作方便、分级管理、后期管理功能强大等条件。基于如上考虑,在向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调研、征求意见、详细解读浙江省教育装备标准等文件之后,做了详细的需求分析。装备系统中实现分模块管理:分学校情况、系统管理、期初建账、装备资产管理、申购管理等,实现对学校详细情况的记录、校内所有资产的电子存档、电子管理、自动分析等功能,以期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装备使用效益。平台中做到数据唯一、分类清晰。不仅对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等课程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管理,也对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分类数据、实验室用房、功能室用房、音体美劳卫等教学设备、其他教学专用设备和一般教学设备等办学条件进行管理。2.试点先行,完善平台功能建设平台上线之后,我们反复思考,锁定了四所试点学校:九年一贯制西湖第一实验学校、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中学、有两个校区的翠苑一小、刚从求是集团中独立出来的竞舟小学,这四所学校学校是我们西湖区学校的四种不同类别学校的代表。试点学校成立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资产录入工作时间安排合理。从试点测试会议、装备中心下校调研测试问题、试点反馈会议、试点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做到时时反馈、周周总结,将问题与技术公司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一步一步完善平台中的各项功能。四所学校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积极配合、认真参与了试点测试整个过程的各个环节。3.经验指导,逐步推广平台应用资产管理不是学校某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学校自上而下、统筹管理的工作。装备工作“三分战略,七分执行”。为明确相关工作要求,落实操作培训,切实发挥平台在教育装备资产管理中的应有作用,先后分两批召开西湖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系统推广培训会议,涉及人员有全区中小学校、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的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等共200多人。四所试点学校以自身学校在平台应用、资产处理试点中的实际操作和体会为例,将他们如何做好教育资产装备网络化、数字化的经验和大家做了分享。便捷、及时的问题反馈交流平台必不可少,因此,我们建立装备管理平台QQ交流群,方便老师、技术公司客服等及时交流、解决碰到的问题,少走弯路。各校的经验介绍、平台操作说明书、人员分工参考、资产分类录入说明、培训会议录像等文件均放到交流区共享,供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重复学习。为了使平台应用推广工作顺利、有序,制定了工作安排表,并严格按照工作安排表有序推进工作。

(三)机制推进,提高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

良好的推进机制是装备数字化管理精准度提高的关键。重点构建和推进四个机制:1.应用试点机制确立四所具有不同类型代表性的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实施资产处理、资产录入、网络管理的试点,促进平台功能完善,形成资产处理策略框架,为全面铺开该项工作积淀经验和做法。2.数字化管理培训机制建立装备管理平台应用的分级、分项培训机制,实施有针对性的应用培训。组织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信息技术负责人召开区域推广培训会议。再由学校后勤校长、总务主任制定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工作方案和工作小组,通过分级培训布置任务。3.落实推进和考核机制将技术装备数字化管理列入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强化过程性、阶段性的督查和指导。在具体实施中,将教学仪器及设备配置情况、采购管理、装备管理情况列入了中小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体系中,各项考核内容要求明确、认定办法有依有据。4.装备采购审核报备机制将采购资料、装备管理系统细目录入核准与采购支付凭证开具有机整合起来,从而获取到真实准确的装备数据。将学校年度预算、申购计划通过申购管理网络上报,采购完毕的同时在教育装备管理系统中入库,依据入库情况、相关采购电子档案报备等情况,及时开具支付凭证。

四、研究成效

(一)实现教育装备资产管理数字化

1.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提高了学校教育装备管理意识,加强了学校管理力度,各类资产和录入落实到人,由分管校长负责审核学校所有资产的录入。特别是通过学校期初建账,对学校装备实体进行了一次全面核实,学校在区域的统一规范要求下,对教育装备实现了规格化、系统化、网络化的管理。同时解决了因为管理人员的临时变动,而使资产管理脱钩的问题。装备系统“日常管理”中的“入库”、“调价”、“报废”“、校外调剂”等操作,方便了教育装备的管理。西湖区多校区办学的学校较多,多校区或集团办学的学校后勤校长等能通过装备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各个校区的教学仪器设备、用房配套设施、现代教育技术、图书期刊、办公生活设备等使用情况、经费投入情况,为后期学校建设提供更直接客观的参考数据。学校使用网上采购流程功能,实现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批复、采购状态查询、物品入库等系列操作,大大简化了申购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从年度预算申报、申购计划上报、采购物品入库到支付凭证的开具等环节信息化之后,省去了多次跑教育局、装备中心的麻烦。同时电子档案的存档也方便了档案的管理和汇总。同时,实现了学校装备年报统计中所需的数据从装备管理系统中读取,简化了学校年报统计工作,同时更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2.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目前,根据管理系统上的数据,西湖区中小学、幼儿园、社区学院、直属单位等共有140多个管理总账号,已经录入了所有的装备资产数据。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系统,直接查看学校的资产报废情况、新增情况、校外调剂情况等,能一目了然地掌握学校的管理动态。通过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全面、系统、准确掌握各中小学教育装备的基本情况,实现对全区中小学装备的数据查询、统计、分析,科学、规范、直观地呈现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装备配置情况、每年新增及报废报损情况。能更准确地让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核准学校的教学仪器配置,并实施数字化装备管理和集中采购项目的网上申报和统计,提高工作效率,提升配置成效,促进装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

(二)凸显教育装备配备管理信息化

1.区域教育装备系统分级管理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实现了教育局、装备中心、学校三级管理。教育局账号可以对管理系统中学校的所有数据进行审阅浏览。装备中心实现了对装备系统中下级用户管理、各种数据的终审、查看、统计、教学仪器配备标准录入、资产盘点开启、采购计划审核、采购物品汇总等操作。学校可以实现本校的资产录入与管理、校内教师用户管理、权限分配、装备年报录入、上报,装备日常管理维护、年度预算上报、申购计划填报等。各个级别的管理中,还可以分出更细的不同权限,可以将装备管理的工作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实现教育装备管理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分级管理,方便了教育局全面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和使用情况;方便装备中心作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做好指令性工作的布置、督促,整体了解区域内教育装备配备情况,详细知道各个学校的配备、采购、维护情况,同时能便捷地指导学校解决教育装备使用配备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校教育装备管理工作亮点。西湖区多所学校为集团办学,有多个校区,在管理系统中,可以做到集团总账号管理查看集团内其他校区的装备管理情况。2.区域教育装备申购管理信息化结合“西湖区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操作流程”“、西湖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标准”,在装备管理系统上实现采购管理信息化功能,在网络平台上实现中小学年度预算审核、申购计划批复、支付凭证查询、采购汇总查询、采购物品入库等流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形成采购工作各环节数据和资料数字化档案,提高查询统计和审核评定的准确性。

(三)生成区域装备管理数据自动化

通过“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建立全区教育装备基础数据库。可通过实时监测、跟踪研究对象在平台中产生的行为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揭示出规律性的东西,提出研究结论和管理对策,为提升教育装备使用绩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如学校在教育装备管理工作新增、报废、盘点等工作中留下管理痕迹,学校新增资产比例准确分析,学校总体资产各比例分析,全区各装备资产配备情况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区域内教育装备均衡化分析等方面,可以找到内在规律,从而为教育教学服务,推进西湖教育信息化。西湖区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区域内全体中小学校教育装备管理电子化、区域装备资产管理网络化,有利于学校教育装备配备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但是,要使教育装备管理系统的使用绩效最大化,装备队伍的专业建设、管理制度的完善建立、系统功能的优化完善等是后续还要努力的方向。这样,才能使装备系统建设事半功倍,真正服务于学校教育教学,使西湖教育装备现代化,进而率先实现西湖教育现代化。

参考文献:

[1]邢顺峰,聂义山.中小学校固定资产管理基础与实务[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

[2]董绍武.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丛[M].地质出版社,2005.

[3]王谦.教育装备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1,(4).

第6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我国的数字化办公才刚刚起步,较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但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也将信息化逐步的引用到教学当中来。我国高度重视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1995年建立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并不断完善和提速。到目前为止,全国主要高校都建立了与CERNET相连接的校园网。1998年,教育部启动了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图利用网络通讯等技术实现优秀教育资源的共享,构筑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在世纪之交,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教改工程”,试图探索适应新世纪要求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大学信息化也有一系列的措施:如清华大学于1986年校园网开始启动到1996年“泰山工程”,现已完成“泰山工程二期”;教育部从1998年到1999年批准了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和湖南大学为远程教育试点,截止2001年8月,其试点学校增加到45所;1999年教育部推出《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8-2002)将校园网的建设提上日程,2000年4月中国基础教育网正式开通,同年10月国家教育部宣布全面实施“校校通”工程并计划到2005年全国高校都建立校园网;2004年2月10日教育部又推出《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制定出了加快我国今后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校园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蓝图。

2数字化办公对学生的作用

采用数字化教学,使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模拟真实情况的情景,运用数字化资源来导入课程,能通过情景画面,以情激趣,全方位、多角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使他们产生较强的学习动机。采用数字化教学可以给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学习资源。可以提供形式活泼,内容生动,信息量丰富的,具有交互作用的信息资源。随着近几年多媒体功能的强化,远程网络教育的兴盛,越来越多的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而且,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兴盛,能够学习到的学生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学到的知识的容量也在快速的扩大。数字化教学,给了学生很大的发展空间和自由,不仅仅局限于板书的内容的限制,数字化教学所采用的资源是可以移动的,方便了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和讨论。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领如门径,给了学生一个确定的学习主题,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自由,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资源,而不仅仅局限于老师所教的内容。培养了学生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数字化教学中学生是开放式资源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经验体会和学习成果应成为资源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生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学生通过对资源的筛选、鉴别、利用、重组,创新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发展了个性,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全面教育的目的,所以应该重视学生在资源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参与我们还可以了解他们对教学资源的真正需求,使我们的资源更加贴进学生,更多的体现多样化、个性化。作为教育专家在资源建设中主要承担理论上的指导,如对学生认知特点、心理特征、年龄特征等方面的指导交流,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充分满足于教师和学生的教学需要,又可避免学生对于网络的沉溺,从而促使我们的网络资源建设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其他关心教育的人员处在社会各行各业,对资源建设都有自己的见解,我们也应吸收其中有益成分应用到我们的开发中。开发人员主要是从技术角度来实现以上人员对资源的设想。他们每个人之间本身也存在着互相交流、反馈。数字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给了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容易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进而可以提升学生的整体的素质水平,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3数字化办公对教师的作用

数字化时代,对教师的定位和看法也将有所改变。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单向式的教学方式。由于数字化的出现,资源的共享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和权威地位,掌握着主要的话语力。但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对以往的教与学的结构模式形成巨大的挑战,学习知识的渠道和媒介也不再是单一的,不仅有纸媒文化,还有电子媒介尤其是网络上的各种数字化知识和资源,都对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挑战。随着数字化教学的到来,教师可以不仅仅采用板书的形式传播知识,可以采用多媒体,计算机的方式,教学设计变得较为的灵活,可以形象鲜明的帮助学生学习。随着教师的角色和观念的转变,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教师和学生是共同成长和进步的。数字化的教学出现之后,网络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教师可以把自己的教学体会和教学资源放在网络上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可以传播给更多的人,大家可以针对教学方式和资源的使用各抒己见,共同讨论和进步。数字化办公并不是让老师放弃传统的板书形式,多媒体、网络和板书相结合,可以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有助于将教学效果发挥出它最大的优势。数字化教学增大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让老师更能明白学生的需求是什么,也有助于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更多的知识。

4结束语

第7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教育资源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2)14-0008-03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基于政策要求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库和资源应用服务支持平台的建设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也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因此,研究和探索教育资源库建设更具现实意义。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提出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方向和思路。

一、我省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分析

“十一五”以来,浙江省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力度,实施了《浙江省教育资源建设规划(2008-2010年)》、“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高等教育精品课程、高校数字图书馆等建设项目,推进了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基础教育建立了以特级教师网络工作室、农村青年教师成长网络工作室和学科协作组为三大特色的浙江教育资源网,日访问量5万余人次;高等教育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200余门,初步建成数字图书馆并部分投入使用;大部分地区初步建成了市、县、校(高校)三级教育资源应用网站,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提供了资源。师生应用数字资源的能力与积极性得到一定提升,数字化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格局初步形成,全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初具规模。

虽然我省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持续推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资源建设与教育现代化要求、各类教育发展需求,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与满足个人学习智能化、个性化服务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目前,我省教育资源在内容上还不够丰富——基础教育资源主要限于义务教育段资源,学前教育段与高中教育段资源薄弱,面向学生的资源大量缺乏;职业教育缺乏支持专业课程改革的全省性教育资源库;高等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分散存储,没有得到充分整合与共享;特殊教育资源的形式和内容有待研究与实践;教师继续教育需要创新培训模式、促进专业发展;终身学习资源不能满足不同群体学习者的多样性、个性化要求。在资源建设上,往往采用从上至下的建设机制,建设的资源与实际使用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省、市、县(市、区)、学校都投入了相当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资源建设,但因未形成共建共享有效机制,资源建设未形成合力,各方面教育资源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在资源的应用上,静态资源简单堆砌的较多、使用率不高,缺乏互动性参与、协作性参与的优质教育资源,已建设的优质资源缺少建立应用推广与反馈机制,使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应用和优化。

二、教育资源建设思路

我省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范围涉及基础教育到终身教育各学段,资源使用对象多且差别大,资源内容与形式多样,建设相对复杂,结合当前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索了以下几方面的建设思路:

(一)在资源内容上的建设

教育资源建设的最终目的还是服务于教育教学。所以,资源的建设应以需求为导向,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充分考虑教师学生的实际需要。我们通过座谈调研、发放调查问卷、总结以往资源建设项目等形式了解了我省各类教育对数字资源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

1.主要建设目标

为缓解各类教育资源需求矛盾,基本建成涵盖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教师继续教育、社区与终身教育的全省性教育教学资源库,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体系建设;为增强资源应用平台的服务能力,基于云计算技术建成以浙江教育资源网为核心,融合各类教育资源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和海量学习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最终实现建立多层次、智能化、开放式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库和数字化终身学习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目标,全面支持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各类学习者“人人、处处、时时”的学习要求,形成资源广泛应用的格局。

2.主要建设内容

(1)数字化教育资源库

一是基础教育。为促进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利用、提供较为完备的课堂教学资源,建设覆盖各学段的学科资源库;配合即将启动的高中新课改,促进高中多样化办学,均衡教育条件差异,丰富课程资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建设多学科、多类型的高中选修网络课程;为大力开展基于网络的学科教研、资源汇聚、交流讨论与教学指导活动,开设特级教师(教育专家)工作室、学科网络教研组、教育教学论坛等各类网络教育社区;开辟面向全省学生的网络学习与活动频道,搭建学生自主学习环境;建立内容齐全、形式多样、方便选购的教育资源超市,鼓励广大资源厂商、教育机构和教师积极建设优质资源,形成有偿共享与资源互换平台,以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8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1.数字化教育资源。数字化的教育资源从狭义的角度来讲,主要包含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数据、电子信息等媒介教育资源,通过网络以及光磁等非实体媒介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教学资源和学习研究保存为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再传送至各服务器终端。广义上来说,数字化教育资源就是教育信息化过程中产生的所有支撑性教育资源的总和。

2.数字化教育服务。数字化教育服务主要指的是以现代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传播技术为基础的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此体系通过一定的平台向用户提供信息搜索、参考、传播以及交流等综合服务,使得用户能够快速从巨量的教育资源中迅速找到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的活动,它是一种兴起于网络时代、面向所有网络用户的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服务模式。

3.数字化社区教育。此次研究的数字化社区教育指的是基于数字化的社区教育体系,也就是在社区范围内运用大量的信息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建设各级各类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沟通交流的渠道,并采集数字化信息等等,通过此方式满足社区内民众对学习生活的需求。这种体系的主要特征有:第一,以数字化信息为教育环境,将教学资料通过网络数字化技术传播出去,建立数字化的教学环境;第二,实现终身教育理念,建立多种教育模块,服务不同人群;第三,建立多功能的虚拟教育平台,实现地方和高职院校以及社区的教育,丰富居民的学习方式,为教学交流提供足够空间,分享学习成果及研究成果,提升社区教育的服务水平。

二、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的社区教育将信息技术和社区的教育模式有效结合,通过网络手段突破空间和距离上的限制,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共建和共享,而建设学习型社会则需要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及灵活的学习方式,此外也需要快捷便利的学习服务体系。运用传统的教育手段是难以实现全面社区教育的,必须借助新的渠道或传播载体。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数字技术的发展正好提供了崭新的契机,运用现代技术实现远程实时教育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育模式的各种问题,并且网络化教育具有开放性、交互性以及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促进社区教育的普及,并体现教育的公平性。由此看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对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弥补教育资源的不足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数字化社区的教育服务调研

为更好地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本次研究进行了一次在线上的问卷调查活动,研究人员对问卷的有关指标都进行了探索性的因子分析及可信度检验之后,根据调查结构,本次研究满足要求。此次调研以江苏某省为例,时间为2015年5月至2015年7月,总共3个月时间,发放问卷1000份,收回问卷987份,除去无效问卷外,总共收回944份有效问卷。通过问卷调查结构可以发现四个问题:第一,社区居民不了解什么叫数字化社区教育体系;第二,虽然接受调查的各社区都已经基本实现了数字化教育体系,居民的需求和系统提供的教育资源存在很大差异;第三,学习资源不能实现多元展示,只能通过计算机查看,不支持移动终端;第四,支持服务能力弱,社区教育的相关人员无法及时进行线上线下的联系。

四、数字化社区驾驭服务体系构建

1.数字化社区教育架构的建设。该市的社区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级社区的教育实施组织架构,也就是由当地教育局主办、由当地社区培训学校承办、各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民间学校共同参与的四级社区教育体系架构。另外还借助该市的社区培训学校,充分发挥当地职校的科研及管理评价职能,在社区教育实施组织架构的基础上完善了该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也就是科研引领、社区教育以及社区教育管理的三大管理模块,在每个大的模块下面又建立了四个子模块。

2.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平台建设。该市按照确保传统教育服务功能并整合本土特色教育资源的目的,该市在自己的终身教育网上设立了教育咨询、技能培训、学历提升、健康养生、老年大学、儿童天地以及资格认证等多个板块,每个板块对应的课程少则数百门,多则两千多门。当地教育局和社区培训学校也分别建立起管理系统,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自主性和创新性。此外当地还建立了交流中心,为社区居民以及管理人员提供沟通渠道,方便完成好学习支持的相关服务。

3.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能力建设。数字化的社区教育指的是在网络开放的环境下进行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学习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数字化社区教育模式体现出远程教育的特点,即教育学的分离。因此,该市在及社会数字化教育资源时,也必须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教育的需求。建设数字化社区教育服务网络也加强了该市社区培训学校的统一领导以及社区教育中心校分级管理和民间学校合作的服务体系,三大体系共同维护着社区教育服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

第9篇:数字化教育范文

关键词: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17-0003-05

一、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在提高国民素质和增强国家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强。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作为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的重要方面,在教育信息化中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而学前教育作为整个国民教育的起点及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在教育信息化的大潮中也被不断地向前推进,其资源共享问题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全国第一教育大省,河南所处的中部地区又是全国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河南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整个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的学前教育信息化平均发展水平,因此,实现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均衡提升全省学前教育信息化水平,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采用实证研究法,在河南省多个地区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分析研究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享现状,希望对今后在全省范围内建立具有实践性和建设性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这次调查按照幼儿园的性质、质量等级和所在地(公办&民办、示范&非示范、城市&乡镇)随机抽取41所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作为调查对象,这41所幼儿园分布在河南省的郑州、开封、洛阳等13个城市和乡镇,确保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研究方法

这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调查法。问卷包括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获取途径及手段,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用户需求,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重复现象,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及问题等。为防止问卷中的问题不能涵盖教师要反映的实际问题,研究者还考虑了问卷的开放性设计,主要包括选择和自由填答两类问题。[1]问卷分园长问卷和教师问卷,均设计了23个问题,基本涵盖了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使用及共享的诸多方面。本次调查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1。

三、调查的基本结果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主要来源及获取手段

调查结果显示,有35.8%的幼儿教师表示所使用的教育资源主要来源于网页,16.5%和13.6%的幼儿教师选择了光盘和电子图书,此外,传统纸质图书被幼儿教师选择的比率为23.5%(如图1)。可见,目前数字化教育资源已成为幼儿教师的主要资源来源。

在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获取手段方面(可多选),搜索引擎和登录学前教育网站是幼儿教师获取资源的两种常用手段,被选比例分别为51.0%和57.1%。另外,49.0%的幼儿教师表示会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这一比例与上述两种手段的比例相差不大,这表明,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部分教师还是能够接受通过付费方式获取的。除此之外,选择通过同事之间互传获得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比例为36.7%,由这一比例可以看出,部分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或者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与他人共享,这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条件(如图2)。

(二)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及需求

目前,幼儿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课程资源、学科资源(如教学课件、案例等)、多媒体素材资源(图片、视音频、动画等)、软件资源以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调查显示(如图3),68.1%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学科资源丰富(32.70%)和较多(35.4%),半数以上的幼儿教师认为本园的多媒体素材资源丰富(27.90%)和较多(23.1%),这两类资源是幼儿教师可以直接使用于日常教学的常用资源,在需求调查中(如图4),也是需求最高的两类资源,其中,选择需要和很需要的幼儿教师比例之和接近100%。对于其他几类资源,也有九成以上幼儿教师表示很需要和需要。从调查结果可以反映出,幼儿教师对于不同资源的需求是不同的,建设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学科资源和多媒体素材资源是直接使用于幼儿教学、面向幼儿的资源,在建设时应数量与质量兼顾,重点建设。而网络课程资源、软件资源及教学管理信息资源大部分是幼儿教师进行自我能力提升及幼儿管理的主要资源,应做到精而新。

当问及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能否在量上或质上满足自身需求时,八成以上的幼儿教师表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无论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能基本满足自己的需要,但仍分别有14.3%和12.2%的幼儿教师认为在资源的量和质上不能满足。对于阻碍他们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有42.9%的幼儿教师认为是自身技术条件的限制。其次,是收费问题和设备条件,分别占25.5%和24.5%,而网络条件有限、外部资源不丰富等也是阻碍幼儿教师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2]

(三)幼儿园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现状

在对幼儿园之间是否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有效共享的问题调查中(仅园长卷),只有14.3%的园长认为自己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之间实现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当问及是否有和其他幼儿园或幼儿教育机构联合开发、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经验时,仅有8.2%的园长表示有过,另外,仅16.3%的园长表示有上述计划。

在目前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尚未健全的状况下,大部分幼儿园对外开放的资源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比较多的是挂在幼儿园网站上“家园交流信息”,多数内容是与家长交流的育儿心得,而一些丰富的学科资源、多媒体资源以及幼儿园的特色课程等都是只供幼儿园内教师使用,不对外开放。还有一部分参加评比的优秀示范课作品,评比过后就被束之高阁,本园教师尚难获得,他园教师就更不用说了,这就大大增加了资源重复建设的可能性,同时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另外,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每一个幼儿教师都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数字资源,但是,目前这部分资源并没有被很好地共享,一般都仅局限于同事之间的相互共享,而无法提供给更广泛的幼儿教师群体使用。[3]当问及是否愿意将自己拥有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给其他人使用时(幼儿教师卷),100%的幼儿教师愿意将自己的数字化教育资源以免费或收取费用的方式提供给本园的其他教师(如图5),49%的幼儿教师愿意免费提供给非本园的其他教师,还有25.5%愿意收取一定费用将资源提供给非本园的教师(如图6)。当问及是否愿意将本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提供给他园使用时(园长卷),73.5%的园长表示愿意免费提供给他园共享,22.4%表示愿意提供,但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如图7)。在共享他人及他园数字化教育资源方面,65.3%的幼儿教师和91.8%的园长表示愿意付费共享他人或者他园的数字资源。由此可见,绝大部分的用户都具有共享的意识,不仅希望能从他人那里获取资源,同时也愿意将自己的资源供他人共享,只是目前仍然缺乏一个有效完善的共享平台及机制去实现这样的意愿。

因此,目前幼儿园之间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的状况并不乐观。调查中(园长卷),有85.7%的园长认为,幼儿园间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并未实现有效共享,究其原因,有10.2%的园长认为是技术问题,2.0%的园长认为是管理,而认为两者皆有的占67.3%。除此之外,参与调查的园长还反映出诸多其他影响幼儿园间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问题,主要包括:①资源重复建设现象严重,外部资源不丰富。②缺乏共享的平台及专门的资源共享管理机构。③缺少教育技术专业人员。④缺乏资源共享理念。⑤缺乏政策支持。⑥幼儿园间存在竞争,资源自我保护现象严重。⑦收费问题。⑧信息不对称等。[4]

四、调查结果分析

以上的调研结果反映出我省学前教育在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各种制约因素与障碍严重阻碍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有效共享。

(一)资源分配不均衡

造成资源分配不均衡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水平不均衡。这不仅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还包括人才资源分配不均衡。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幼儿园和政府财政投入较多的示范园有足够的经费投入数字化资源建设,因此,资源相对丰富。同时,这些幼儿园也更容易吸引人才,为本园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服务,使得资源越来越丰富。而经济落后地区的幼儿园、政府财政投入较少的非示范园以及自负盈亏的民办园情况则刚好相反。

长期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必然导致各幼儿园信息严重不对称,而共享是要以互利互惠为基础的,只有当各共享主体都能获得相对合理的利益时,共享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如果在共享中几乎只有一方提供资源,而且得不到相应的利益补偿,则共享就不可能得到有效的实现。因此,幼儿园之间资源贫富差距的存在也使得资源共享变得相当困难,要促进河南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共享,就应尽量消除或者减少这种贫富差距,改善当前的资源配置情况。[5]

(二)传统观念的制约

调查显示,部分幼儿教师存在着一些束缚资源共享的观念,这些观念将会制约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

1.层级观念根深蒂固

由于我国幼儿园的分类层次的存在,像示范园、一级一类园、一级二类园、二级园、民办园等分类,各个幼儿园,尤其是示范园,为了彰显自己资金力量雄厚,或者在评比中保住自己的“示范”地位,在资源建设中盲目追求多而全的理念,对一些本可以多园联合开发或者区域共享的资源采取独立开发和购买的方式,导致部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复建设与购置。[6]

2.狭隘的竞争思想

竞争本是为了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但是当竞争的思维模式固化以后,就会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思想。许多幼儿园的资源建设就走上了一条以自我为中心的错误道路,只意识到与其他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关系,却从未考虑过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带来的双赢局面,因此,将获得的优秀资源独自使用或开发的创新优秀课程封锁保存,不与外园交流,以为自身在不断强大,其实却是学前教育行业的发展空间在不断缩小。

(三)硬件资源欠缺

硬件资源配置是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有效共享的前提。但是,调查中发现,我省幼儿园在硬件资源的配置方面不尽人意。在阻碍幼儿园获取数字化教育资源主要原因的调查中(仅园长卷),有近一半(49%)的园长选择了设备条件的限制,这一数据表明,我省幼儿园硬件资源配置水平仍然较低,而低水平的硬件资源配置必将制约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的有效共享。

(四)缺少资源共享平台

调查中发现,一部分幼儿园(32.7%)拥有自己专门管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数据库,但这些数据库都是根据幼儿园自身的发展需要建设起来的,缺少开放性和互联性,共享范围极为有限。此外,在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与建设标准的情况下,幼儿园各自为政,建立起来的数据库标准不一,很难实现有效共享。因此,建立适合共享模式与共享层次的平台,是真正实现全省范围内学前教育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的重要环节。[7]

(五)资金问题

政府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与国内其他教育学段的投入相比,学前教育总投入占全国教育总投入的比例在近十年间一直维持在1.24%~1.44%,[8]这不仅跟发达国家高达10%的比例差距甚远,也远远落后于包括非洲国家在内的3.8%的世界平均水平。[9]而中国0~6岁的儿童多达1.3亿,是世界同龄儿童的五分之一,1.24%~1.44%这个比例与1.3亿的学前儿童规模极不相称,从根本上难于支撑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10]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是建立在雄厚的经费保障之上的,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经费不足则无法支持设备的购置、软硬件的升级、人员的培训、数据库购置与更新、网上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更难以保障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教育信息化投入主要来自当地财政收入,而当地的财政收入则又主要依托于当地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任重而道远。

(六)管理问题

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全省范围内共享,是一件长期的、系统的、持续性的过程,必须站在全局高度,统一规划实施,形成完善的资源评价、认证机制,提高资源质量,实现资源的开放与共享。[11]而在实际调查中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管理,宏观调控薄弱,导致幼儿园之间很难达成一致协议。各园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均以自身需要为准,个别几所幼儿园之间会进行小范围的资源交流,但要实现大区域乃至全省范围内的共享很困难。

(七)专业人员

1.幼儿教师

调查中发现,多数幼儿教师能够较好地认识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重要性,使用信息技术获取教育资源的积极性也很高,具备了一定的检索、处理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比较好的是归类、保存和搜索,以及播放现存教育资源的能力,但组合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以及交流共享数字化资源的能力相对较差。[12]在对园长的访谈中可以看出,其实很多园长清楚,现阶段园内大部分幼儿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学前教育信息化的需要,但是,如何对这么大规模的幼儿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如何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都需要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和评价标准。2000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2002年,教育部下达“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2004年,教育部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2005年,教育部下达“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通知”,之后“国培计划”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纳入其中,等等这些,都是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的,而关于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标准、指导意见和培训却寥寥无几,这难免会导致幼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参差不齐,获取的数字化资源质量不对等,从而阻碍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实现广泛而有效共享。

2.教育技术专家

访谈中,当问及没有与其他幼儿园共享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原因时,有园长表示“我们不是不愿意共享资源,而是不知道怎么共享。其实我们希望获得更多数字化教学资源,也愿意将我们的资源与其他幼儿园共享,但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源交换过程,它涉及到技术、管理、评价等很多方面,应该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指导我们合理有效的进行共享”。目前,我省在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方面的确缺少一些能够利用精深的专业知识建立合理有效数字化资源共享机制的教育技术专家,这些教育技术专家不仅能够指导共享机制的建立,还能够采用最新的理论和科研成果优化建设成本,使我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水平达到最优。

3.教育行政管理者

调查访谈的过程中,许多园长表示,想要实现全省范围内的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不是某一个或几个幼儿园组织倡导一下就可以实现的,这是一个持久、连续、系统的工作,需要专门的教育行政管理者来制定一系列的发展规划、创建标准和规章制度,开展绩效评估、行政监督等。除此之外,教育行政管理者还要统筹各个幼儿园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高管理效益。[13]

五、结束语

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看到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共享现状不甚乐观,存在的问题不少,尤其是资源配置问题、资金问题,还有学前教育师资信息化整体水平与实际工作需要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缺乏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的问题,缺少政策标准和专业人才的问题,缺少统一规划领导等问题,都需要我们继续作相关课题和扩展课题的研究,积极为促进河南省学前教育数字化资源有效共享建立一套符合本省实际情况的共享机制。

[参考文献]

[1][12] 刘珍芳.浙江省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07,(8):34-38.

[2][3][4][5] 汤巨霞.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5.

[6][7] 江雪双.高校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的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8] 蒋冠瑞.学前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探析[J].教育导刊,2013,(1):16-19.

[9] 学前教育仅占教育总投入1.3% 约为世界水平1/3[DB/OL].http://.cn/2011/0309/1956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