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经营状况分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企业经营状况分类

第1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2005年主导着价值两万亿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交易市场。根据2006年6月的数据,我国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已经处置了11 692亿元的金融不良资产,但至2008年5月,我国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及外资银行在内的银行业不良资产总额仍存有1.2万亿元。

目前,中国对金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有本息清收、诉讼追偿、破产清算、债权重组、债权转让等。其中,在债权转让处置中,对于大量的金额较小的债权,在很多情况下是批量打包进行处置的。

我国金融不良资产评估中的特殊性是,评估对象难以鉴定、评估依据资料不完整和评估程序受到较多的限制。

目前,批量打包出售的金融不良资产的价值分析,尚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和经验。金融不良资产包,通常是大量的债权,同时也涉及企业股权与实物等。其特点是包内涉及的债务人户数很多,银行及相关机构所掌握的有关债务人的信息又较少,大多不具备履行正常资产评估程序的条件。一般情况下,不良资产包是在尽职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价值分析,但在这样的分析工作中,主观因素的作用往往可能过大,从而导致价值分析的结果偏离客观的价值。为了减少主观臆测产生的差错率,我们认为,可以考虑应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原理及数理统计技术,建立数学模型,进行资产包科学合理的价值分析。这是我们的一个尝试。下面,我们将结合实例对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数学模型的应用进行说明。

2.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的分析模型

为了分析金融不良资产包的价值,需要建立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该模型由三个模块组成,即输入模块、分析计算模块和输出模块。如图1所示。

2.1 输入模块

输入模块有指标数值确定和数据采集系统两个程序组成。

确定模块的指标数值

影响金融不良资产回收价值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环境与还贷意愿、当地的经济环境、债权交易市场的情况、债权形态、抵押情况、担保情况、债务企业及债务责任关联方的性质、行业特点、剥离时的资产状况、债务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及债务企业的信誉情况、债务企业未来发展前景预测、借款时间、借款金额、借款用途、还款来源、逾期时间、银行贷款形态、诉讼前景和诉讼结果执行前景等。我们根据对目前金融不良资产评估的研究成果和我国金融不良资产的特征,并考虑所需求信息资料的可获取性,圈定影响因素的范围,构成输入模块初步的指标体系,见表1。根据指标体系,我们将进行数据采集。

2.2 分析计算模块。

分析计算模块是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核心。它由3个子模块组成。

数据分类处理模块

由于该指标体系中既存在定性指标,又存在定量指标,这就需要在正式运算前对指标进行分类。

特征变量选择模块

本模块的功能是在数据分类处理模块中,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因子分析法,选择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敏感且特征性强的变量作为特征变量。

价值分析模块

根据运筹学的决策分析原理,通过判别分析数据分类处理模块的样本数据与特征变量选择模块确定的样本数据,进行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预测。

2.3 输出模块

综合判别函数计算出每一债权的回收概率,确定债权包的综合回收率,并将计算结果按指定格式输出。

3. 金融不良资产包价值分析模型的建立

3.1 数据的处理

相关资料存在着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需要进行酌情处理。

如贷款本金、表内外利息和孳生利息占本金的比例、贷款时间三个变量的数据的处理方法,是对其取以10为底的对数。

还款记录、剥离形态、经济与地理区域、债务企业性质、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等定性变量,我们采取对样本不同特征的频率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在此基础上对有关影响因素(特征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类认识样本的分布特征。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回收率之间是否存在着显著差异,进一步进行数字化处理。

3.2 建立模型实例中债务企业经营状况的数字化处理

本模型建立实例中,采集了国内287家企业金融不良贷款案例作为样本。这些样本涉及各个行业、地区和各种特质的借款人。经过挖掘与研究,数据集中包含了影响偿债能力和反映借款人信用状况的众多因素。这些企业中的大多数处于半关停、关停和破产状况,只有42家企业(占全部样本的14.63%)维持正常经营。随着大部分企业经营状况的不断恶化,贷款回收率必然会逐步减低,但对于正常经营的企业,贷款回收率是很高的,能达到39%。表2为不同状态企业回收率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该结果表明,经营状况变量的不同状态对回收率会产生显著影响。

经以上分析,我们将债务企业分为破产、关停、半关停和正常经营四类状况,在数字化处理时分别设定为1,2,3,4。

3.2.1应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分析指标体系

因子分析法简介

在人们设定的各类指标体系中,可以发现指标间经常具备一定的相关性,从而促使人们希望用较少的依然能反映原体系全部基本信息的指标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指标,于是就产生了主成分分析法、对应分析法、典型相关分析法和因子分析法等各类以较少指标替代原体系中较多指标的方法。本次建模中,我们选择采取因子分析法对体系中的变量进行筛选,以达到浓缩变量数量,但又能够保证信息量损失达到最少的目的。具体过程如下: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求出因子载荷矩阵A。依据载荷矩阵A,建立起新的指标数量更为浓缩的指标体系。其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见文末图2)

分析过程

对样本做必要的数据处理之后,经过SPSS软件计算后得到上述12项指标的相关系数矩阵(见文末表3)。由矩阵看到某些指标间高度相关。通过计算巴氏的球形检验统计量的数值(342.527)并利用正态分布的可加性和林德贝格――勒维定理将巴氏球形检验,据此进行相关度检验。结果表明指标体系存在着系统变异,有必要进行因子分析。为了尽可能不丢失信息,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的主轴法,得到因子载荷矩阵。然后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共性因子结构模型。如果不能一目了然地看出其表征含义,则需要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采用Kaiser1958年提出的最大方差之正交旋转法(Varimax)将因子4次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4)。

表4中金融不良资产相关指标的统计分析结果,能够得到以下信息:如因企业大多存在还款记录,公因子f1与X3呈正相关,载荷系数为0.873;因样本中贷款时间都较短,所以f1与X4呈负相关,载荷系数为-0.363;因样本中贷款本金较少,载荷系数为-0.525;债务企业经营状况、有无保证人、保证人经营状况载荷系数分别为0.562、0.878与0.647, 载荷系数的变化与金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一致。

而f2、f3两个因子,与不良资产回收率的变化方向一致性较差,故确定f1为“回收因子”,f2、f3则舍弃。

通过以上的因子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金融不良资产打包价值分析中6个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3、贷款时间长度X4、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9、有无保证人X10与保证人经营状况X11。

3.2.2 应用判别分析法建模

判别分析方法的选择

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是一种根据变量观测,判断研究样本分类的统计分析方法。判别分析法是在一个p维空间R中,确定样本点X(X1,X2,…,Xp),应该属于哪一个Gj(j=1,…,k)总体。

进行判别分析时,通常是根据已掌握的一批分类明确的样品,建立判别函数和分类规则,然后将待分类的样品的实测值代入该函数,求出其函数值,并据此作出判断。

判别函数可用下式表示:

D(j)=a0(j)+a1(j)X1+a2(j)X2+…+ap(j)Xp, j=1,…k

其中,j是组编号,D(j)是判别得分,ai(j)是判别系数,Xi(j)是预测变量。

判别分析有多种类型,其中常用的有距离判别、Bayes判别和Fisher判别。距离判别是基于样品到总体间的距离所进行的判别。这种判别较为直观,适应面广。距离判别的缺陷是不考虑各总体的分布和由错判造成的问题。而在Bayes判别中,当两个总体都是正态分布,而在其协方差相同时,可导出一个线性判别式。Fisher判别利用方差分析导出一种线性判别函数,从而解决了距离判别和Bayes判别存在的缺陷。本文采用Fisher判别确定各样本点的预测类别归属。

建模过程

1.对金融不良债权有无可能回收进行判别

首先,对金融不良债权是否有回收可能建立判别模型,这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有回收和无回收两种情形。利用这个模型首先筛选出预期零回收的债权。

2.对金融不良债权能否全部回收进行判别

这同样也是一个两总体的判别模型,即将样本分为100%本金回收和非100%本金回收两种情形。

3.一般债权回收情况判别

在进行上述两种情形的判别之后,我们对回收率在0-100%之间的情况进行建模。首先将回收率区间分成10组,每一组作为判别分析的一个总体(或类别),再用SPSS统计分析系统进行变量相关性分析,建立一系列判别规则,最后确定判别函数。

我们仍以这287家样本企业为基础,演绎建模过程。

首先对债权回收情况进行特殊与一般性的判别,其中,有23家为零回收的债权,9家为100%本金回收债权,剩余255家为一般性债权,故将这255家一般性债权纳入到判别分析范围内。

其次,根据因子分析法得到的指标体系,即贷款本金数额X1、还款记录X2、贷款时间长度X3、债务企业经营状况X4、有无保证人X5、保证人经营状况X6,作为判别分析的预测变量,在对255家样本企业指标进行数据化处理后,作为预测变量样本值。

再次,采取Fisher判别建立判别规则,进行判别分析后得到了10组判别系数:

最后,根据显示的非标准化判别方程系数,得到判别函数为:

D(1)=-24.435+7.528X1+0.200X2+…+2.287X6

D(2)=-25.479+7.013X1-0.784X2+…+3.201X6

D(10)=-35.390+4.927X1-0.204X2+…+4.144X6

回收率计算

将所评估不良资产包中的新样本代入各个判别函数就可得到相应的判别得分D(j)(j=1,…,k),然后计算样本落在各组的概率。即:Pj=exp(D(j))/Σkj=1exp(D(j))

我们可以用每组的平均值或中间值来表示该组内的平均回收率。用上述判别分析得到的判别概率对各组平均回收率进行加权平均,就得到最终的回收率。

在此基础上计算所评估不良资产包的综合回收率。即:

Y=∑YiLi/L

其中,Y为综合回收率,L为全部债权金额,Yi为单户债权回收率,Li为单户债权金额。

4.结语

运用运筹学决策分析和判别原理,分析确定金融不良债权资产包,特别是对于产权关系复杂的信用债权资产包和无抵(质)押的担保债权资产包的回收价值,相对比专家判断法或交易案例比较法而言更为科学和严谨,且节约成本。

第2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关键词:国有企业现金流量表财务管理中图分类

1现金流量表概述

1.1现金流量表定义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经营、投资、筹资活动影响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增减变动的报表,可以比较明细地表述企业货币资金增减变动的原因,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客观、及时及前瞻性的财务信息。

1.2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对比

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主要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虽然能反映利润的形成过程,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充分地反映企业资金的变化情况。财务信息反映不完全,而现金流量表是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反映会计信息的有效补充。一方面,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不仅能反映现金的增减变化过程,同时也能反映各种会计要素变化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对现金流量表各种指标的计算分析能反映企业的“造血”能力和投融资方面的会计信息。

1.3现金流量表对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现在社会是“现金为王”的时代。任何一个公司的经营发展都离不开现金,就如同人的“血液”一样,现金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血液”,离开它企业就会倒闭破产面临死亡,只有它在企业内部不停地循环才能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不断地创造出新鲜的“血液”,它循环的结果就会给企业带来收益,为投资者创造更大的价值。所以,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要更加的重视现金流的管理,规避企业运行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2现金流量表在国有企业中的应用

2.1现金流量管理可以有效地评估企业的价值

企业价值是一种为利益相关者带来回报的能力,既不等同于企业利润也不等同于企业账面资产,它是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量的折现值,是企业资金时间价值的体现。可以预测评估企业未来的风险、发展前景,是企业财务实力的综合体现,可以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经营者的战略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它是动态发展的,在相同条件下,企业自由现金流量越大,企业价值也就越大,两者为正相关关系。现代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途径就是不断地提升企业价值,而在企业价值管理中企业自由现金流量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2.2现金流量管理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现金流量表可以为投资者解惑两个他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钱花到哪里去了,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但光看经营性现金流量还不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质量,只有通过比较分析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关系,也就是现金流量表的附表各项目,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和前景。经营性现金净流量是企业日常经营现金流入减去经营性现金流出后的净额。利润表的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盈利状况,为经营总收入减去经营总成本加上其他收益等的净收益,是企业的经营成果体现。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和净利润的比较是衡量一个企业盈利质量的重要指标。假设企业经营的收支都是以现金结算,那么此时的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就等于净利润。然而,在现实企业经营中是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其主要原因就是非现金收入和非付现成本的存现。

2.2.1现金流量表附表—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非现金收入,它就是无息的贷款,企业应收账款越多,账期越长,企业的资金成本就越高,资金的流动性就越差,盈利了但没有充足的现金流进入企业。同时应收账款的多少,账期的长短也反映了企业在同类市场中与竞争对手的地位关系,是否处于主导地位,特别对于国有中小型企业,财务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要尤为注重,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减少资金占用,盘活企业资金,不至于“断血”现象的出现。

2.2.2现金流量表附表—折旧摊销

摊销折旧是企业的非付现成本,EBITDA(息税折摊前收益)常被用来和经营性现金流比较,因为它等于息税前利润(EBIT)加折旧费用加摊销费用,当一家亏损企业需要再融资是需要对其EBITDA进行评估,可以快速地判断该企业是否具有偿还融资资金利息的能力。但其粉饰了更高的利润,并且易于会计调账,忽略业绩质量。所以它需要配合其他财务指标使用,比如,经营性现金流指标,才更有效果。要了解一个企业完整的运营现金流状况,就一定要看公司的现金流量表。

2.2.3现金流量表附表—预收账款

预收账款为企业对客户资金的占用,对企业来说它是一项负债,也是一项无息贷款,但是预收账款转化为收入的速度快慢,决定着企业的发展,这也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销售部门的配合提高预收账款的收入转化率,使负债转化为企业真正收益。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只有充分理解现金流量表附表—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关系,才能有效地分析和发挥现金流量表的作用,如果企业的经营现金净流量能够满足企业的资本性支出,说明企业具有造血能力,能够维持企业可持续发展。如果企业的经营性净现金流远小于企业净利润增长,企业就要加快资金回笼,同时配合以融资策略,以避免企业出现长期消耗现有资金造成资金短缺,使企业面临危险境地。

2.3现金流量表可以对资金进行有效监管

现金流量表通过对企业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列示,能有效地对企业资金进行管理。现金流量表能比较完整地反映企业资金的收支状况,同时配合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综合分析就能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向是否合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层提供有效数据,增强企业经营管理加速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回收率,增加资金回流、监管资金流出,从而达到对企业资金的监督管理和合理运用。

2.4现金流量表可以规范企业风险

现在的国有企业考核指标中大多注重资产负债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利润总额等相关指标,往往忽视了最能反映企业真实经营状况的现金流量,过多的关注利润总额,通过利润总额来看企业是否赚钱,其不知,利润表上反映的利润为财务账面利润,有些会计账务处理非常复杂,光看利润有局限性,况且利润也不能当作现金来使用,反而账面利润会蒙蔽管理层的双眼,认为企业账面有利润就有资金,比如企业的业务大部分是通过赊销的方式,账面存在大量的应收账款。企业创造了利润但现金流入很少。企业经营的好与坏不能单一地从利润表来看,现实中很多大型企业都是在企业蒸蒸日上时突然崩塌,打败它的不是来自于竞争对手,而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造成资金链断裂无法持续企业经营,资金就是企业的“血液”,财务管理就是要保证企业资金在其运营的每个环节合理占用并进行预警,在财务安全期内让资金流动起来,否则有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公司经营就是为了盈利,国有企业也是一样,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企业发展充足的现金流,在企业经营和项目投资时一定要测算未来的现金流量,测算将来是否盈利,此计划是否能实施,否则就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财务风险。

3现金流量表应用中需要格外关注的问题

3.1关注货币计量以外重要信息的披露

现金流量表中的财务数据都是用货币计量的,这就要求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必须重视非货币性方面的信息,有些非货币性财务信息比货币性财务信息更为重要,比如:财务报告的评论、审计报告表达、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情况等。由于货币价值量的不断变化和会计报表历史信息的不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需要关注表外信息—辅助信息和预测信息的披露,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3.2明确会计政策报表披露,保证指标分析口径一致

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会计政策进行关注和了解,同时还必须有对会计报表反映信息的偏差性在一定范围内可容忍,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保证各项目指标口径的一致性。

3.3关注理解表外融资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由于表外融资不在资产负债表各项目里反映,但其产生的费用和收益在利润表里反映,这就会有可能使财务报表数据不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表外融资主要有经营租赁、代销商品、应收票据贴现、银票、信用函证以及银行理财、资产证券化等。表外融资与现金流量表没有直接关系,却间接影响到企业的现金净流量。表外融资会创造收入,增加现金净流量,会对现金流量表产生影响。现在国有企业改革采取的模式大部分为混改或参股模式,表外融资的存在,就会使得企业财务数据相对于投资者而言信息不对称,企业投资者依据现有的财务报表信息会产生理解认知的偏差,会产生对企业经营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误判,增加投资风险。所以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关注表外筹资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避免财务信息的误导并加以防范。

4结语

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是现在国有企业的必然出路,是关系国际民生的大事,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让国有企业成为一名“资本家”而不是一名“资产家”,通过兼并重组的方式,让更多的社会资本流入国有企业,为国有企业的发展腾飞插上资本的翅膀,资本运作是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运作模式,如何有效地运用和控制风险就是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而最能直观地反映这一风险的就是国有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对它的有效分析,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运行状况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青青.试析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J].财会学习,2018(14).

[2]徐春萍.企业现金流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商论,2018(24).

第3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摘 要 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呈现出一些不足,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体制改革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必然选择。本文揭示了目前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中存在的问题,就企业如何建立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

关键词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问题 对策

一、绩效评价概况及功能

绩效评价指收集、分析、考核和评价企业经营和结果有关的信息情况的过程。绩效评价主要具有二个方面的基本功能:一是考核评价功能;二是引导促进功能。考核评价功能表现为绩效评价关注企业的真实绩效,为有效实现企业激励计划和出资人行使对经营者的选择权提供可靠依据。通过考核评价,可以加强对企业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有利于推动企业财富最大化的实现。引导和促进功能表现为通过预先设定的一系列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从不同侧面对企业绩效开展评价,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创造良好企业绩效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的和谐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元素,而企业绩效评价活动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虽然进行了不断的完善,但在指标设计中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和滞后性,对政府在国有企业治理中的职能范围、责任分担与权利分配认识不足,对企业机会成本、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科技创新考核力度不够。

二、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指标设置不全面,过分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企业内部员工的发展和企业长期持续成长等要素,缺乏对企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评价。许多企业为了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将市场份额、产品和服务质量、技术创新、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内容纳入企业的战略管理体系,而以上各种因素中有许多因素是不易量化且与企业的交易无关,同时市场瞬息万变以及经营活动的复杂性,使得企业绩效评价中不可计量的、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经营行为和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单纯的财务指标评价难以涵盖企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不能满足对企业做出综合、全面评价的需要,影响了和谐企业的构建。

2.大多数财务指标都偏重于企业过去经营成果的财务衡量,主要运用企业的历史数据进行静态分析。它是一种短期业绩的计量,不能准确反映企业动态经济状况,也未能充分关注企业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在此评价基础上,企业会放弃追求长期战略目标,追逐当前盈利目标,从而助长企业经营者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机行为。而我国目前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产业政策不断调整,企业发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大,静态分析难以正确反映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同时,评价指标几乎都是以上年实际或历史情况作为基数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忽视了横向比较。企业的经营状况越差、底子越薄,其基数就越低,只要企业稍微做出努力,评价结果就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改善。而原本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由于其评价基数较高,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3.过于侧重财务指标而轻视非财务指标。一方面现有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指标有20个,非财务指标仅有8个,两者比率失调。同时,财务指标更加重视过去经营的结果,而无法通过指标分析来反映指标形成的原因,更无法反映未来发展趋势,而非财务指标能够弥补这方面不足,但绩效评价在设计指标体系时欠考虑这方面因素。另一方面,指标无法全面反映国家的产业导向,近几连来,国家大力倡导企业节能减排,发展环保型能源和产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重点扶持新能源、新科技、新产品的研发。而现行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主要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注重对经济效益的评价,而对企业的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考核不够,更无法和国家的产业导向紧密结合。

三、关于完善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

1.财务报表分析要从“以创造利润为核心”转变到“以创造价值为核心”。经济附加值(EVA)是企业收入补偿了企业所有成本,包括投资者权益成本后的收益。EVA观念将促使企业经营模式从利润主导模式转向价值主导模式,通过对EVA的动态管理,引导企业走上持续创造价值的轨道。EVA观念引导企业经理人对企业所有的资产都要考虑资本成本,从而促使企业经理人直接关注与库存、应收账款以及机器设备有关的成本,更为谨慎地使用资产,快速处理不良资产,减少消耗性资产的占用量,减少不必要的规模扩张。

2.拓宽指标覆盖面,加大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一是在指标评价中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增加综合社会贡献分值,加大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绩效考核力度,引导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时兼顾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是增加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将企业在技改和研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作为企业发展能力绩效评价的重点,积极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使国家的产业导向政策真在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其他非财务指标信息反映量,如:企业战略、人力资源、售后服务等,更好地反映企业的业绩动因和未来发展趋势。

3.注重财务与非财务相融合的、价值创造动因及其可持续性评价的一种方法――平衡记分卡。对无形资产的确认、计量是财务指标评价的缺陷,平衡记分卡提供了一个透视无形资产创造价值的窗口,它有助于塑造企业核心能力,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平衡记分卡以财务报表为基础,但又超越了财务报表,由此决定了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的基本框架:财务评价、顾客评价、内部业务流程评价、学习与成长评价。

4.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标准。可以尝试用预计值作为标准值,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行标准滞后的时效性问题,当然以预计值作为标准值需要有较为科学完备的预测方法,要有长期大量真实准确的原始数据资料作基础,同时也要考虑到同时期内经济环境、相关政策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5.改进绩效评价方法。企业绩效评价既要评价企业的财务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的高低,又要评价在某一时期的静态和谐程度,同时还要评价在不同时期的动态发展程度,必须采用企业绩效多维综合评价法,将企业一定时期各类绩效静态评分的高低,各类绩效之间的静态和谐程度及不同时期各类绩效的动态优化发展状况相结合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第4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摘 要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是企业为提高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与资产安全保护的手段,也是确保会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企业制度规范的基础。文章主要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理论入手,探讨建立工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同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谈谈如何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关键词 会计控制 基本原理 核心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也是确保会计部门能够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对企业自身会计信息质量与资产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更加离不开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已经成为保证企业实现经营目标,明确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实力的基础。实践数据表明,一个健全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规范企业的会计工作秩序,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理论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一种先进的经营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控制主题可以将其分为两层含义:第一,针对企业自身,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通过会计工作对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进行控制,提高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保证顺利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第二,针对企业会计工作质量,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保障股东合法权益,企业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会计制度准则等运行。这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根本,只有控制了企业内部会计的工作质量,才能产生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活动提供很好依据。

针对以上两层含义,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含义应该是,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营活动的效率,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以及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建立起来的一系列会计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二、建立工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必要性

1.提高信息质量的保证

会计信息是每个企业决策以及经营管理的科学依据,是企业信息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的信息来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与否,将直接影响债权人的权益和投资者的利益,严重时甚至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紊乱。因此建立一个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对于企业自身发展,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收集、记录和传递加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上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求

在现在企业经营中,最大的特点是股份制经营方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进行分离,经营者受雇于所有者,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为其经营企业。这样对于企业所有者来说,企业是否能得到利益,投资能否实现增长是最为关心的问题,至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则直接由经营者负责。在这样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下,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所有者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直接来源。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能够为所有者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及时做出正确的评价。而企业经营者通过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调动所有者投资信心,更好的促进企业稳定高效的发展。

3.贯彻执行财政法规的需要

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组成的一部分,企业的财务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对经济的调控力度。因此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自觉接受国家控制。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才能保证会计工作职能的发挥。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不仅能够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还能通过建立约束制度对企业进行自身微观控制,保证企业经济快速有序的发展。

三、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该基于行业自身生产经营的特点,充分考虑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等问题。因此在建立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组织机构规划

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应该从企业自身的组织构成开始,企业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的核心机构,应当避免裙带关系,垄断企业内部会计部门。同时不同性质的职务,应当分工负责,定期轮换。

2业务授权控制

在公司企业中,企业所有者授权经营者大部分权利,来管理企业。通过同样的方式企业经营者授权批准企业需要的各级工作人员执行相关业务,通过各级授权进行业务责任制。权利授权制度,是会计工作稳定运行的基础,是企业在涉及重大对外投资和资金调度等决策和执行上的保障。

3财产安全控制

建立完善的企业资产控制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的资金流向,对于现金和货物等资产交由专门的人员负责管理,设立单独的出纳室或者收银机来保护资产的安全。

4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工具,直接关系到企业能否盈利,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完成。

5内部审核控制

为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严格执行,应该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该机构应直接受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领导,监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发现并解决会计控制中的缺点与不足,使会计控制能够更好的完成企业目标。

四、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工程企业内部结构的不断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将会更加突出。建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已经成为企业科学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是未来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敏,马熔蓉.企业内部控制若干问题研究.财经政法资讯.2006.5.

[2]梁爱萍,浅议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公用事业财会.2008.3.

[3]朱玉香.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管理科学文摘.2006.1.

第5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重庆分所,重庆40112)

摘 要:本文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重要性,内部控制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分析;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5-0087-02

一、简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表现在第一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企业会计资料的的准确可靠,快速反应出企业经营情况,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能够给企业日后的经营方针提供数据依据,而且还能快速发现和及时改正企业财务中出现的问题。第二可以有效的防范企业经营风险,当今社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经营效益,就需要有效地控制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风险,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加强对企业经营薄弱处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降低发生风险的概率。第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加强对企业经营的监管,保障企业资产的完整,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还可以对工作进行监督及考核,提高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

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企业大多数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可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企业对内部制度认识不全,没有正确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对经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要健全了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就等同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相关体系不够完善,缺乏相应的要求和标准,内部控制工作中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不足,因此对风险控制的力度不够,造成企业的损失。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给企业带来许多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许多挑战如许多实体经营企业盲目扩大企业规模,从而忽视了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金融行业因为我国金融改革和市场准入放宽要求而相互竞争提高利率,破坏了市场平衡这些企业都是不顾市场风险,没有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发展战略,造成企业的损失。2、企业内部管理问题,因为受到我国传统的观念影响,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涉及到“人情”,“面子”等问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制度规定与实际执行往往脱节或更新不及时,对人员及工作方针的决策的随意性很大,使企业的经营受到阻碍。3、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够,企业的内部监督过程中往往依赖于财务部,缺乏专门的审计监督部门,有些企业审计监督部门功能缺失,破坏了审计的独立性,容易导致内部控制制度脱离实际工作,丧失了制度的操作性。4、企业人员问题,企业工作人员如果工作整体素质不高也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在审计过程中财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以权谋私的行为时有发生,再加上现代经济快速发展,工作人员对经济的应变能力不强这些都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5、忽视信息的传递,在现在经济的发展下,信息流通的越来越快,信息的流通量也越来越多,信息流通包括企业职工的信息,客户的信息等,这些信息对企业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不仅对企业日后的经营还是对企业风险评估都少不了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可是目前我国对这些信息的传递不够及时,无论是对内部职工的信息收集还是对外部客户及经济发展情况的采集都不够顺畅,有时收集信息时采集到虚假的信息或无用信息,这样在信息分析处理中受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偏差,导致执行思想错误或上下员工沟通不畅造成经营不当,同样容易造成企业的损失。[1]

三、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需要根据当前经济的发展特点和企业自身经营状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包含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的改善。明确内部控制要素,要素有内部控制环境,经营风险预测和评估,控制过程活动的开展,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监控管理等。企业的性质不同,管理的标准不同对内部控制的要素要求也就不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要充分了解自身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要素要求。

2、改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中对内部控制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更新,机遇与挑战并行,企业要加快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脚步,根据自己经营情况改善内部控制的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良好的环境。

3、做好对经营风险的防范和评估

现在的市场上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企业的经营风险越来越高。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要加强对经营风险的防范意识,根据“swot”这一分析方法就企业自身的具有的优势,弱势,机会和威胁采用到风险防范及预测中。企业在内部控制中就市场竞争上利用自身的优势,弥补弱势,把握机会,合理经营减低威胁将经营的风险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专门建立风险评估部门,就企业经营状况和经济发展背景进行分析。

4、制定适合企业的控制活动

企业内部控制制定是为了控制活动的开展,不同的企业经营状况不同,面临的风险不同采取的控制活动也就不同,所以企业在开展控制活动活动时要先确立自身的经营目标,经营方式,信息处理手段,监管措施,工作业绩评估和整体的经营效果等控制活动,根据事先预测的经营风险进行评估,并且合理实施活动,同时注意活动开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做好信息的反馈,在成本控制的基础上,改善活动过程中不合理的地方。

5、加强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及搭建内部控制平台

现在科技的发展,信息流通速度越来越快,信息的数据量也越来越多,所以企业要加大自身经营信息数据库的容量,企业在自身原有的数据上分析利用还要通过先进技术手段收集更多的信息,对信息的交流和沟通在职工之间,职工和上层领导之间,职工和客户之间都要交流顺畅,保障信息快速的流通和信息的真实性。加强企业各部门之间的合作,这样能使信息更快的得以传递。对企业的资金信息和经营状况等搭建内部控制平台,将企业内部的这些信息合理掌握,加强对信息的管理,使企业能在风险防范和预测中根据自身的资金和经营情况合理做出评估。

6、加大监督力度

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要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该部门是企业独立部门不附属于其它部门,这样才能保障监督的规范性,在监督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的质量,面对问题时采取的措施及后期情况等严格监督,采用内部监督部门严格独立审计和合理的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需要内部监督人员拥有专业化的职业水平和职业道德责任感,企业高度重视内部监督,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时的开展内部监督评价活动,将内部控制监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改正。[2]

7、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加强企业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开展需要专业的人员进行,许多人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认为内部控制就和企业管理是一样,忽视了内部控制的特点,所以企业应对工作人员进行在职培训,提升专业技能或招聘专业人员,往往企业通过两种方式选拔人员,一是外部招聘,就内部控制专业人员引进公司,为公司带来新的思想,新的工作方式,二是内部提拔,对培训过后掌握内部控制的专业水平人员进行提拔,激发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员工之间互相竞争提高工作效率,另外企业的高层人员在对员工进行提拔和引进时都要注重是否符合企业工作要求及标准,自身也要在员工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无论是内部人员还是外部招聘人员都要加大他们对本企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使员工严格按照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做事,严格约束自身的行为,避免因为自己行为失当造成企业的损失,积极开展工作。[3]

四、总结

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和外部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要不断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在内部控制中面对的不同问题及时处理,采取合适的措施,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自我评价可以使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合理的规避风险,不仅使企业的工作效益得到保障也可以提升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持市场优势,适合企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兵;浅谈现代企业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财经界(学术

第6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关键词]信贷投放;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2-0024-03

1引言

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系统的核心,同时也是国民经济的特殊而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不只是对其经营业绩有影响,同时也对整个金融系统,乃至经济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2010年12月16日巴塞尔委员会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暴露的欧美国家金融体系和金融监管的重大制度性漏洞,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Basel Ⅲ),这次改革要求单一银行的稳健性扩展到整个金融体系以及金融体系与实体经济的稳健性上,更加注重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我国银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也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在综合考虑实体经济体系、银行自身经营能力以及所要发放贷款客户情况等因素下,制定符合条件的信贷投放政策。在我国,宏观信贷投放政策通常由中央银行制定,商业银行再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和周围环境制定符合实际的微观信贷投放决策,然而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不能再用传统的仅分析微观市场情况就制定信贷投放决策的方法,而应该拥有宏观视角,通过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市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制定信贷投放决策。因此,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企业综合经营状况和中国对外贸易情况四个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程度,从而给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建议。

2文献综述

信贷是指一种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它是以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到期偿还本金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由于商业银行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信贷业务,因此国内外研究学者对银行信贷的研究非常广泛,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2.1信贷投放与经济周期的关系

Bikker & Hu(2002)通过对OECD中的26个国家的经济和银行信贷数据研究,发现经济发展与银行信贷规模有很强的相关性,当经济扩张时,银行信贷规模也随之增加;反之,经济衰退时,信贷规模也将减少。中国工商银行课题组(2009)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和商业银行信贷情况,得出在我国经济周期波动与银行信贷是互为反馈的过程,经济周期对银行信贷经营在资产质量和赢利能力两方面都有影响。

2.2信贷投放与企业、消费者等市场因素的关系

Safaei&Cameron(2003)对加拿大1956—1997年的宏观经济季度数据分析得出个人信贷在短期内对真实产出的解释能力强于企业信贷,消费者具有更强的信贷约束特征。Bougheas et al(2006)对英国50万家企业11年的财务数据分析研究,发现企业规模、风险以及债务等特征会影响企业在银行信贷市场上的融资可得性。

2.3不同类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管理研究

聂广礼和成峰(2012)以上市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为研究对象,研究发现不同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对象同质性严重,区域分布比较集中。廖林(2012)针对西部地区特点以及西部大开发政策,分析了西部地区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面临的问题,并给予了建议。

在众多文献中,部分学者从宏观角度出发将宏观经济情况与银行信贷投放相结合分析问题,而部分学者从微观角度出发考虑企业发展和消费者因素与银行信贷的关系,但是并没有从微观市场与宏观经济两个角度结合来分析一个问题,同时大多数文献仅是定性地给出某一因素对银行信贷有影响,但没有说明这种影响是否存在时滞现象以及其持续时间多长等问题。因此,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分析方法从微观与宏观角度全面分析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因素,并就该因素的影响时滞和持续时间给出诠释。

3理论模型

信贷是体现一定经济关系的不同所有者之间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特殊形式,是债权人贷出货币,债务人按期偿还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信用活动。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是指商业银行作为债权人对个人或企业等客户贷出货币,并按期收取利息和本金的行为。由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对象主要是个人和工商企业,因此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可分为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商业银行在提供短期贷款时,通常会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个人的消费行为、企业所在行业的经济景气度等方面。正是由于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考虑到以上因素,因此本文选取全国大型银行人民币信贷支出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情况的代表;选取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和贸易顺差比作为行业经济景气度的代表;选取消费者满意度指数作为个人消费者对消费市场的态度的代表;选取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作为对企业经营状况的代表。

本文的研究方法脉冲响应分析是基于VAR模型的,其中VAR(向量自回归)模型最早由Sims在1980年提出。这种模型采用多方程联立的形式,它不以经济理论为基础,在模型的每一个方程中,内生变量对模型的全部内生变量的滞后值进行回归,从而估计全部内生变量的动态关系。最一般的含有g个变量滞后k期的VAR模型表示如下:

Yt=α+Φ1Yt-1+Φ2Yt-2+…+ΦkYt-k+Ut

其中:Yt为g×1阶时间序列列向量;α为g×1阶常数项列向量;Φ1~Φk均为g×g阶参数矩阵;Ut是g×1阶随机误差列向量。

4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影响因素VAR分析

4.1数据说明

本文引用中宏数据库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36个样本数据,其中DK=中资全国性大型银行信贷支出(银行总贷款),YJ=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预警指数),XF=消费者满意度指数,MYBL=贸易顺差比去年同期增加或减少额(对外贸易差额),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4.2单位根检验

要进行VAR分析,首先要对各序列的平稳性做单位根检验,以判断是否平稳。只有平稳性序列才可能存在协整关系,进而考虑VAR分析。本文采用ADF检验来验证变量是否平稳。

4.3格兰杰因果检验

4.4VAR模型的构建

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ve Model)简称VAR模型,该模型是多方程联立回归的变种,公式中每个变量为时间序列向量。为确定VAR模型的滞后阶数,本文采用LR准则,得出lag=3时LR值为38.728,符合LR准则,因此该模型定的滞后阶数为3阶,所以建立VAR(3)模型。

图1VAR(3)的AR特征多项式逆根图

通过计算模型的AR特征多项式,发现特征多项式的根的倒数全部位于单位圆内,如图1所示。这表明VAR(3)模型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当模型中的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即生成一个冲击,会使其他变量发生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会逐渐消失。因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银行贷款规模和信贷投放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但是宏观经济景气程度、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中国对外贸易情况、企业综合经营状况这四个变量对其的影响是稳定的。

4.5银行信用风险影响因素的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的意思是在扰动项(innovation)上加一个标准差大小的冲击,对于内生变量当前值和未来值所带来的影响。对一个变量的冲击直接影响这个变量,并且通过VAR模型的动态结构传导给其他所有的内生变量。上面通过VAR(3)模型分析了各经济变量对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趋势,为了更进一步分析各因素对银行贷款冲击的大小以及对信用风险的影响程度,本文进行了脉冲响应分析。

(a)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对银行贷款冲击

(b)消费者满意度对银行贷款冲击

(c)对外贸易差额对银行贷款冲击

(d)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对银行贷款冲击

图2各因素对银行贷款的脉冲响应分析

从图2中可以看出:

(1)宏观经济预警指标对银行贷款的冲击最为剧烈,影响时间最长,而且在第4个月宏观经济变动对银行贷款的影响最大,说明宏观经济变动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最为严重,但是该影响有4个月的时滞。

(2)消费者满意度对银行贷款的冲击在未来第三个月达到最大,说明消费者的消费市场态度的转变对银行信贷投放也有较为明显的影响,且这种转变作用到银行信贷投放的时间较短,从第二个月开始就显现,同时作用时间较长,三月影响达到最大以后逐渐减小。

(3)对外贸易差额对银行贷款的脉冲响应相比较其他变量而言冲击较小,对外贸易变化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从第二个月开始,且波动幅度不剧烈。

(4)而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对银行贷款的冲击在第二个月最为明显,说明银行信贷投放对企业经营状况变化的感受最为迅速,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时,银行会在第二个月就做出反应,但是这种影响持续时间不长。

5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宏观经济景气情况,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以及企业经营状况,进出口贸易情况等。其中,宏观经济景气程度和市场消费者购买欲望是对银行贷款冲击持续时间最长且脉冲响应最为剧烈的因素,虽然这两种因素在期初对银行信用风险作用不明显,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作用越来越明显,在3或4个月后达到峰值。由于银行信贷主体主要是企业贷款,因此工业企业经营状况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在第二个月起冲击明显,但是这种冲击较为平稳,不会出现重大波动。进出口贸易变化对银行信贷投放的冲击通常在一个季度后才显现出来,而且,这种冲击不会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银行在进行信贷投放时不能只单纯看重企业的运营状况,更应该考虑到宏观经济运行前景、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环境变化因素,这样才能更全面地考虑信贷投放政策,从而避免过度或过紧的信贷投放对商业银行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第7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关键词:饮食文化企业经营消费者

中图分类号:C29文献标识码: A

中国的餐饮企业经历了又不足到有余,由数量找质量的发展阶段。餐饮也竞争的重点也有单纯的价格竞争、产品质量的竞争,发展到品牌的竞争,文化品位的竞争。现在,越来越多的餐饮也经营者和消费者,特别市大中城市的经营者和消费者,多在谈论饮食文化,注意企业饮食文化的品位。这种现象反应了我国餐饮市场逐步走向成熟,也反映了广大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饮食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总是伴以饮食生活的变化与发展。既然饮食与人类文明有者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谈论饮食文化不能不首先谈到文化。

什么是文化?国内外的说法很多。据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统计,世界各地学者对文化下的定义哟164种之多。“文化市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文化就是生活,市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这里就市把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论述。

什么是饮食文化?这个问题虽然不向“文化”有那么多不同的介绍,但说法也颇多。在这里研究“文化”和“饮食文化”这个个命题时不应当从定义上出发而该从实际出发。就饮食文化而言,我认为它的研究范围应当包括饮食制品从生产到流通到消费的全过程中发生的经济、技术、科学、艺术、观念、习俗、礼仪等等方面所有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现象。基于上述想法,对当前餐饮业提高饮食文化品位问题,有以下粗浅的看法。

(一) 菜点文化

菜点文化应看做饮食文化的核心与基础,有人说,以前人们进餐馆吃饭吃菜就市为了饱胃,现在是吃文化。菜点文化,内涵丰富,提高饮食文化品位,从多个方面进行:

1、新原料的开发和利用。利用新的资源能力和效果应当是餐饮企业在开发利用他人没有使用的原料,制作出许多既美味又有营养的菜肴,就很有特色和品位,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业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在这里需要提请注意的是,利用新原料不能触犯国家法纪,不能破坏生态平衡,不能危害人身健康。

2、新设备的使用和加工环境的改善。对于餐饮企业来说,新设备、新工具的应用,以及原料、半成品、食品的储存条件和厨房生产加工的环境,则是衡量企业文明程度的尺度之一。

3、特色菜与创新菜大的开发。在餐饮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决定竞争胜负的因素很多,而没有自己的特色菜就不能吸引顾客。餐饮企业必须不断的推出新菜才能更好的吸引顾客。这样的推陈出新,业从一个方面体现出企业文化的品位。

(二)小吃文化

小吃文化是最具有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最有食文化韵味的一种民族文化。中国小吃的品种颇多,数以千计。不仅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魁宝也是光彩夺目的明珠。中国小吃具有鲜明的特点:

1、民族性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饮食习惯也不同,其重要的标准就是饮食和服饰,以及与饮食和服饰有关的各种习俗、礼仪等文化现象。大家都有自己的独特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文化。饮食文化与民族文化是孪生的,这在小吃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2、群众性

几乎所有的小吃都是平民百姓的生活食品,其消费者群体最为广大。它经济实惠,实用方便,可入席,可零点。可以边走边吃,不拘一格。它是大众的食品,又是大众的食文化。

3、地域性

不同的地区的自然环境与物产资源不同,其饮食习惯也有差异,而这种差异在小吃方面显得十分突出。

对于餐饮单位而言,经营状况的好坏主要取决于: 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企业经营理念及管理、营销策略和手段、场地结构和装修风格、菜品质量及成本控制、服务质量、卫生状况及其他因素。因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是选址初期工作,营销策略和手段应根据经营状况适时调整。不同的餐饮形态对场地结构和装修风格有不同的要求,服务质量和卫生状况也无需过多探讨。但是,餐饮企业经营理念统驭全局,渗透在每个方面。很多人认为对于小店而言,餐饮企业经营理念似乎无从谈起。其实不然。中小餐饮经营理念取决于经营者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及对餐饮行业的认知。当然我们可能会看到不少农民或者下岗夫妻大字不识几个却开店成功的案例。我把这种案例解释为或许他们自己都不察觉的企业经营理念加上一些有利外在因素偶然的契合了某种消费需求所以经营得以成功。这种偶然不具备可复制性。

事实上应该是这样,企业经营理念起着决定性作用。因为无论选址,装修规划,人员聘用管理等等都由老板的个人理念或朋友的建议所决定。无论单一小店或大型餐饮机构都应该确定适合自身的经营理念。即使菜品不对,厨师不力,装修不行,服务质量卫生状况不到位都是可以整改和调整的。而这唯一的指导方向就是自身的经营理念。

那么什么样的中小餐饮企业经营理念是合适的呢的呢?这取决于我们想要把它做成什么样。可能我们会从开店初期的雄心勃勃慢慢的被餐饮经营过程中一些琐碎的和一些无法预估的问题所干扰,然后会有许多疑惑而又找不到症结所在。这都是正常的,餐饮行业面对的是众多挑剔的胃口以及因为区域的不同存在不同的消费群体。所以具有很多不确定性。就像18世纪牛顿炒股血本无归的时候感到自己枉为科学界名流,竟然测不准股市的走向,感慨地说:“虽然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但我却估计不出人们疯狂的程度。” 是的,即使餐饮行业没有股市般变幻莫测。但实际也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中小餐饮企业经营理念在形成过程中应该作如下分析:

(一)餐饮业发展的趋势逐渐以大众消费为主流

这也是中小型餐饮单位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所在。但受限于单店规模和经营模式,不同的餐饮形态应根据周边消费人群消费能力及消费习惯准确定位。这种定位应该是基于我们主要满足何种类型的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这一定向前提下的。不要妄想兼容并包。因为没有任何餐饮单店可以满足所有的消费需求。但我们应该找准区域内的主流消费需求。这是决定单店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二)现代餐饮强调满足顾客的用餐体验

中小型餐馆不应该照搬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的酒店式服务观念,而应根据自身条件提供个性化、细腻化、多样化、人情化的服务。顾客不是上帝,而应该是朋友。

(三)通过对区域内主流消费需求确定菜品及菜式

出品形式统一化、质量标准化、品种创新化。让食客常吃常新,常食不厌。当然,这只是理想化的结果。通过组建优秀的厨师团队,高标准、严要求。中小餐饮企业是可以达到或接近这样的效果的。

(四)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科学、人性化的管理方法是中小餐饮单位经营者应该学习的课程。优秀的厨师团队和管理人才是立店之根本。

(五)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应成为餐饮经营者自身应具备并应灌输到每一位员工的工作态度。

笼统的理论只是试着探询餐饮经营者在选择餐饮行业时该做的一些思考。具体的中小企业经营理念应结合中小餐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餐饮管理者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以及对餐饮行业的理解和洞察进行必要的学习和论证。

开一个小型的餐饮企业似乎不是一件苦难的事情,如何将其发展壮大就值得我们深思。俗话说:滴水穿石、积小成多。将这些浅显易懂的知识运用到企业经营理念中,从每一个细节贯彻优良的经营理念,是餐饮企业发展壮大也不再只是梦想。

【参考文献】

1、林则普 中国烹饪2002.5

第8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摘 要 财务风险预警预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密切关注有关财务指标的变动趋势和影响企业环境因素的变化,努力降低财务风险。

关键词 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 建立 应用

一、财务预警模型

财务预警模型因选用变量多少不同分为单变量预警模型和多变量预警模型。现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单变量和多变量两种财务风险预警方法,企业集团可以根据集团的特征和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来进行方法的选择。

1.单变量模型

单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寻找最佳预警指标,使用单一变量对企业财务风险进行预警,最早通过单变量模型研究公司失败问题的是美国比佛(Beaver,1968)。他通过对美国1954年至1964年间79家失败企业和79家成功企业的比较研究,发现现金流量与债务总额的比率对财务危机预测的效果最好,其次是资产负债率。单变量分析法计算简单,但却因不同财务比率的预测方向与能力经常有相当大的差距,有时会产生对同一公司使用不同比率预测出不同结果的现象,而且不能全面反映企业的风险。

2.多变量模型

多变量预警方法通过多个变量的组合来综合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其从企业集团的宏观角度出发运用多个财务指标衡量企业风险,为管理决策提供帮助,进而规避风险或延缓危机的发生。相对于单变量模型而言,多变量模型预警财务指标能多方位反映企业经营状态,揭示企业产、供、销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预警系统的要求。

二、财务预警系统设计

1.财务危机的原因

(1)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本息。财务风险的最根本表现都是不能偿还到期债务的可能性,因此,在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中,应选取较多的偿债能力指标。可以选择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借款依存度等常见指标;同时考虑到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规模较大,可以增加长期资产适合率指标。

(2)企业获利能力持续降低,导致财务风险发生。这由获利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净资产收益率指标是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综合指标,考虑到集团的行业特点,还应该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指标。

(3)企业现金流入不敷出,持续借债导致资金恶性循环,导致企业出现财务风险,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变异性,对判别企业是否发生财务危机具有显著性,而在现金流量指标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显得更为重要。

(4)企业市场环境恶化,业务萎缩,导致企业财务出现风险,这由企业成长能力指标来预警,可以选择总资产增长率指标来关注企业的成长能力。

(5)企业资产管理效率低下,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危机。这可由企业运营能力指标进行预警。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和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利润/净利润)指标;考虑到集团应收账款问题比较突出,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也应纳入。

(6)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内母子公司之间,兄弟单位之间相互担保以及对集团外担保总额较大,以对外担保为主的或有负债很可能变为现实负债,所以应该将担保比重这一表外指标作为预警指标(傅俊元等,2004)。

2.预警指标的设计

企业在设置所有预警指标时,要对企业的历史数据、市场的平均数据和同行业的先进数据等作深入和仔细的研究分析,适度稳健地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的控制指标:

(1)现金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企业财务预警系统中最敏感的指标,它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危机的状况和程度。主要包括现金短缺率等。

(2)流动比率预警指标。这一指标是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各类资产的变现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也是仅次于现金状况的财务预警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流动资产比率。

(3)债务状况预警指标。企业债务状况的好坏是直接导致财务危机出现的根源,企业一定时期的负债结构也是判断企业十分可能出现重大财务危机的重要依据。这一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短期负债比率等。

(4)经营状况预警指标。一般讲,如果一个企业长期经营状况不良甚至逐步恶化,那么企业出现财务危机只是时间问题。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增长率、安全边际率等。

(5)信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的信用状况说明社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客户对本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的评价,这一指标主要包括销售收现比、赊销比率等。

(6)周转状况预警指标。这一指标的变化,直接说明了企业资金的利用水平和企业资产的运作能力以及说明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等。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等。

(7)投资状况预警指标。投资状况对企业财务危机的形成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这一指标主要包括年投资增长率等。

(8)成本费用状况预警指标。企业一定时期成本费用的控制水平,往往是体现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企业成本费用的浪费,实际就是资金的浪费,最终导致企业的效率低下和资金被蚕食,最终直接面临财务危机。

第9篇:企业经营状况分类范文

关键词:财务分析;问题;建议

一、引言

财务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一定期间的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财务分析,可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及资产管理水平并判断企业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财务分析还可以正确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情况,全面反映企业目前的财务状况,预测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有效的财务分析可以在企业管理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受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的制约,财务分析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认识这些问题并加以改进是财务分析者的努力方向。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会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会计资料进行财务分析评价时还存在一些问题,从而使财务分析不能在企业发挥应有的作用,且目前我国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还很落后,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二、当前财务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1.对财务分析的作用认识不够,分析的目的不明确。目前,我国一些企业的领导只重视生产管理、营销管理,而忽视财务管理,或者只注意销售额和利润的增长变化,而没有真正把财务管理与分析工作当做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没有认识到财务分析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从而不善于通过财务分析来全面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影响了财务分析的开展及其作用的发挥。在财务分析的目的上,往往也不是为了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强调满足领导需要或满足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

2.对财务分析本身的认识太片面。即仅仅把财务分析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仅仅是计算加工若干个财务数据或将指标提供给领导等,这些都是很狭隘的。实际上财务分析贯穿于财务管理的全过程,且财务分析绝不单纯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应由财务部门同企业生产经营各部门,对各生产经营部门在经营中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

(二)技术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所依赖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使财务分析失去可靠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企业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会计资料常常被人为包装,其中既包括会计人员在不违反会计规范下对会计报表进行的修正,也包括一些企业为自身利益无视会计法规而提供的虚假信息,由此为依据作出的分析结果较大程度上与客观实际不符,从而使财务分析失去意义。

2.财务分析过程过于片面,分析的对象过于狭隘,往往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主要表现在:(1)重客观分析,轻主观分析;(2)重成效分析,轻教训分析;(3)重事后分析,轻事前预测;(4)重盈亏分析,轻资金分析;(5)重定期分析,轻专题分析;(6)在分析中注重资产总量而忽视资产质量;(7)注重盈利能力的表面分析,而忽视长期以来形成的潜亏分析。

3.财务指标的构建缺乏内在的逻辑性。财务比率的构建应当重视分子、分母之间的逻辑关系。但目前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很少重视这方面的逻辑关系,不结合本企业生产经营的一些特点构造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财务指标,致使一些分析结果根本不能反映本企业的实际情况。

4.财务分析没有深入实际,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有一些企业财务分析没有渗透到财务收支和财务成果的各个业务活动中去,只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虽然也有人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措施,但却没有紧密结合实际工作。所以,这种分析很难起到对实际业务活动的指导作用。

(5)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没有抓住主要矛盾。财务分析报告内容繁多,可以从中分析的项目很多,但在全面观察、融会贯通的基础上,应当针对经营期内主要问题作重点分析,不能面面俱到,鸡毛蒜皮什么问题都写,但都写得不深透。财务分析提供的信息琐碎、零乱,企业的决策措施也就很难抓住要害,做到恰到好处。

(三)素质问题

1.财务分析人员对一些财务指标缺乏理性的分析。财务分析本身并非是解决问题的答案,而只是发现问题的一个过程。而我们财务分析人员在进行财务分析时,通常只是将分析结果与一些常规标准进行比较,没有对这些问题本身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滥用一些标准。

2.财务分析人员素质不够高,不适应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目前,财务管理正朝着战略财务管理的方向发展,要求财务人员不仅要掌握财务分析的知识和方法,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有全面了解,具备财务分析的基本能力外,还要具有较宽的知识面。有些财务人员素质不高,缺少搞好财务分析的能力;有的不深入实际,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财务分析,这必然影响财务分析工作的开展和分析质量的提高。

3.不了解业务经营情况,缺乏对局部与全局关系的把握。企业资金随着经营活动而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必然在资金变动中反映出来,所以要分析企业资金变动,就必须熟悉经营状况。在大量的分析报告中,往往只讲资金变化,不讲业务活动对资金变化的影响,把互为影响、二者一体的经济事项隔离开来。产生这种情况,在于财务人员缺乏对业务经营的了解,无法从资金变化中判断业务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评价经营业绩。

4.缺乏财务分析报告写作功底。在错综复杂的资金活动中,不能熟练的运用专门技术对复杂的财务活动及其成果进行分类解剖分析。因此,出具的分析报告不严谨,或前后矛盾,或不能自圆其说。另外,财务分析报告是根据分析产生的结果,经过综合整理写成的文字报告。好的分析报告,应当是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还要点出要害、说理充分、通俗易懂,而不是纷繁复杂,或者只简单排列几组数字,缺少实际价值。

(四)财务分析的结果在实际运用中存在问题

1.财务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运用相脱节。财务分析的目的是找出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但许多企业在好不容易组织力量把财务分析做好之后,并没有将分析的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其结果是,既浪费了企业的有关资源,也使财务分析人员产生失落感,进而影响了员工参与改善企业攀营管理的积极性。

2.在利用财务分析结果时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企业的生产经营是多方面的,企业经营状况也是多方面的,财务分析所得到的结果也应是多方面的。一些企业在将财务分析结果用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时,往往只重视分析结果的一个方面,而较少重视和考虑另外一个方面,其结果是,企业运用财务分析结果进行的决策,使企业好不容易从一个极端中逃脱出来,又陷入另外一个极端。

(五)缺乏同行业水平间的比较,尤其是与国际优秀行业之间的比较

由于企业难以得到同行业乃至国际优秀行业的相关比较资料,因此,目前我国企业的财务分析只局限于自身各期相同比率的比较或与计划指标的比较,很难判断出企业在行业竞争者中的地位,因此,将一个企业与类似企业和同期行业标准相比是非常关键的,忽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指标,企业在财务分析时,往往不考虑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无论是处于成长阶段还是衰退阶段,一律都套用同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事实上,在企业寿命周期的每个阶段,不同财务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变化。

三、对策探讨

针对以上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建议搞好财务分析工作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1.提高对财务分析重要性的认识。首先,企业领导要把财务分析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方法和手段来认识,在企业中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并通过分析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其次,财务管理人员要认识到搞好财务分析是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作用的最好途径,要努力搞好财务分析,不断提高分析质量,为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2.企业应建立科学的财务分析制度。以制度来规范企业财务分析工作不失为一种较好的举措。尽管一些企业目前已建立了财务分析制度,但还很不健全。首先,在企业中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配备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其次,应在制度中明确财务分析的目的、任务,明确财务分析人员的目标和责任;再次,应在制度中明确对分析工作质量的要求。不论是方法的选择,还是指标的确定,企业应有科学和统一的规范。

3.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财务分析要在报表资料齐全和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企业财务人员要充分运用多种科学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有理有据,富有说明力和建设性的财务分析报告。要经常深入实际、经过调查、发现经营中的簿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分析要有的放矢,讲求实效,针对性强,反映问题直截了当。

4加强事前预测分析,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企业会计要从以往的事后反映和监督的旧框框中解脱出来,开展事前预测和决策。决策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核心,关系到企业的命运。决策的制定来源于科学的预测。会计人员要用准确的资料,科学的方法作业会计预测,当好企业的参谋。

5.提高财务人员素质,不断适应财务分析工作的要求。如前所述,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财务分析岗位,培养专门的财务分析人员,既要注重培养其基本的财务分析能力,以及对内及对外报表等财务分析数据来源合理修正的能力,也要注重培养其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6.政府应创造条件为企业定期提供国内同行业乃至国际优秀行业的比较资料,使企业的财务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到较可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