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类别范文

固定资产管理类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管理类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固定资产管理类别

第1篇:固定资产管理类别范文

Abstract: Internal control of hospital is an important way to ensure legal economic operation of the hospital, assets safety, complete financial report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improv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 Fixed asse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property of hospital, which ensures examination and treatment service. The safe, complete and effectively used fixed assets would directly influence the operation of hospital.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control points of fixed assets investment, acceptance, registration, operation and disposition about the fixed assets and professional equipment, for promoting the management of fixed assets, ensuring the safe and complete state-owned assets, and improving investment and service efficiency.

关键词: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Key words: public hospital;fixed asset;internal control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127-03

0 引言

固定资产在医院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在实际管理中,医院也都制定了与此相关的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主要以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现代医院管理对资产的内部控制从如何防范资产被盗、非法占有等安全性问题上逐步拓展到重点关注资产效能,充分发挥资产资源的物质基础作用上。因此,医院管理中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也必须从保障资产安全为重点扩大到资产安全和效益提升并重上来。

1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特殊性

1.1 固定资产的权属 公立医院是国家政府举办的医院,属于政府预算单位,其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资产管理归政府财政部门管理。从公立医院的单位性质上看,公立医院目前属于财政差额预算拨款的事业单位。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必须遵照国家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6号)实施。

1.2 固定资产的分类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分为四大类,即: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一般设备、其他固定资产。其中房屋主要是指医院用于提供医疗服务的医疗业务用房;专业设备是指医院为提供医疗服务而直接使用的设备,包括各类检查、治疗仪器设备;一般设备主要包括医院的行政办公、后勤保障等设备;其他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仪器仪表、量具等资产。

1.3 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 一般而言,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则通过折旧的方式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并构成产品价值的一个组成部分。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也会出现磨损,也应出现价值转移。但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其医疗服务收费价格并不实行按成本收费,而是由政府定价。因此,公立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并不完全转移到其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服务产品中去。这也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投资回报期和投资收益率产生较大的影响。

1.4 固定资产的重点管理类别 从固定资产的金额构成来看,房屋及建筑物、专业设备所占比重最大。简单运用帕累托分析法对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固定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流动性最差)外的其他三类资产进行分析:

由上表分析可知,专业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中属于“A”类管理对象。在医院运行中,专业设备作为直接服务于病人的固定资产同时也是直接产生使用效益,弥补医疗服务成本的直接劳动工具。因此,专业设备是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重点类别。

2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常见的风险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从流程上讲分为:固定资产取得、资产登记、资产运行维护、资产清查、资产处置等。各环节常见的风险主要有:

①固定资产取得未经过详细的可行性论证,导致资产取得后使用效率、效益低下;新增固定验收程序不规范,导致资产质量不符合要求,影响资产运行。

②固定资产登记内容不完整,导致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账实不符。

③固定资产操作不当、失修或维护过剩,造成资产使用效率低或浪费资源。

④固定资产丢失、毁损、调拨不清等造成账实不符,不查明原因和不追究责任造成资产不完整。

⑤固定资产处置方式不当造成的医院经济损失。

3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要点

3.1 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原则 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是以专业设备为重点,覆盖全面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各个环节的管控,其应遵循的原则有:应遵循全面性原则,即涵盖该项固定资产管理业务过程中的各环节;重要性原则,即关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重点资产、重点环节;制衡性原则,即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权责分配等方面的相互制约。

3.2 投资方案的财务可行性论证 详实的财务可行性论证,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固定资产购置中的不理,从而降低因资产使用效率低下而产生的投资风险。

在公立医院现有的专业设备购置过程中,财务可行性论证是被忽略和简单化的一部分,常常只是购置部门凭主观认识填列原始购置额、年预计服务人次、年预计收入及投资回收期等项目,其出具的论证结果往往都是短期收回投资,而实际情况并不完全如此。

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特别注意财务可行性论证,对于医疗设备购置的可行性论证,申请购置部门除提供年预计服务人次外,其余应由专业财务人员完成。财务可行性论证需要包含的主要财务指标包括:盈亏平衡点(BEP),投资回收期(Payback period),投资收益率(ROI),安全边际率等。在计算过程中,应以物价部门核定的与该设备相关的收费标准作为单位收入标准,以设备投入后检查项目中使用的耗材(包括化学试剂及卫生材料)作为单位变动成本的主要计算基础。

在实际工作中,专业设备尤其是化验设备在购置时常常附有与设备配套使用的化学试剂。此时,在可行性论证中除了关注设备本身的购置价格外,还应特别关注耗材的价格及“医疗收入卫生材料比例”指标,即该设备投入后单次耗材价格与单次收费标准之比,计算此指标是否超出常值,这往往是在内部控制中容易疏忽的地方。

3.3 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 严格的固定资产交付验收将保证医院所购置的固定资产质量,从而降低因质量不符带来的资产质量风险。

医院应当根据设备购置合同、供货商发货单等对固定资产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等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单。

在实际工作中,常有以设备开箱单替代验收单的情况。这样的做法比较简单,只是对设备的外观、数量、规格等进行了确认,对质量和技术要求无法进行确认。因此,医院设备固定资产的验收交付必须组织供应商、固定资产购置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共同参加。开箱时,对品种、规格、数量进行签字确认;设备安装完成运行一周(或一月)内,资产使用部门应根据设备招标文书中的技术内容对设备进行使用,并确认质量及技术要求,至此完成新购设备固定资产的交付验收程序。

3.4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 固定资产的登记造册管控,应全面登记所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全部情况,从而保证固定资产的真实反映,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在办理固定资产入库时,都会按要求编制入库单登记填列资产名称、数量、金额等主要要素。但是,有很多设备尤其是大型医疗设备,如CT、MR、检验流水线等,其供应商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台设备,而是一个包括了若干硬件(如设备配套操作使用的专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摄像设备等)、软件(该设备运行需用的专业软件等)的设备系统。此时,仅填列“××设备一台”不仅不足以反映资产全貌,而且容易形成账外资产,在资产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上存在风险。因此对于由若干软硬件组成的成套医疗设备,必须按照设备配置清单,将各组成部分在入库单附件中加以注明名称和数量,以将该设备的配套装备全部纳入管理。

3.5 固定资产卡片的登记 固定资产卡片是每一项固定资产的全部档案记录,因此,固定资产从进入使用开始到退出的整个生命周期所发生的全部情况,都要在卡片上予以记载。

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固定资产多而杂,大部分医院虽然固定资产的核算已采用了计算机形式,但是在使用部门端,仍是采用手工的形式,因此,纸质的固定资产卡片名存实亡,仅用于资产清查时的对账,而失去了卡片存在的真正意义。

对固定资产卡片登记的内部控制应从加强资产的计算机网络化管理入手,实行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计算机联网,通过联网的计算机内固定资产卡片详细记录各项固定资产的来源、验收、使用地点、责任部门、责任人、运转、维修、盘点、处置、残值等信息,通过规范登记权限、明确登记责任,使计算机中生成的资产卡片得以充分利用,替代手工卡片。从而避免固定资产的异常流失,确保完整、安全。

3.6 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 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起主要作用,对于各类专业设备的日常维护的流程应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定期检查、及时消除风险,从而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管理人员数量及业务能力等限制,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往往是接到使用部门的保修信息后才对固定资产实施维修工作,定期的检查保养等有所缺失。而对于大型设备在购买了年度保修后,医院内部管理人员几乎不再主动维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设备的使用效率。

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固定资产卡片建立起固定资产运行管理档案,并据以制定合理的日常维修保养计划,并对维护和使用人员进行考核,考核指标可涉及设备完好率、开机率、收入维保费率等。同时对于高、精、尖设备的维保费,也应该根据设备的使用年限和开机状况等合理评估后订立合同,而不是长年一致,避免在设备使用各个时期的资源浪费。

3.7 固定资产的处置 按照《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因此,对于公立医院固定资产处置的内部控制首先在于处置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固定资产使用期短、报废早、原因简单的情况,因此,公立医院资产处置内控的第二个方面应区分使用期满、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和使用期限未满、非正常报废的固定资产。对于前者,由使用部门填制报损单,经资产管理部门确认及医院授权人签字批准后按类别上报。对于后者,医院应参照《医院固定资产折旧年限表》的时间辅助确认,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详细说明报废理由及原因,资产管理部门应组织进行技术鉴定、建议处理方式、评估可回收残值后,按规定程序处理,对于重大资产的处置,应采取集体审议制度。

第三,关注固定资产残值的处理。公立医院报废固定资产,经过主管部门及财政审核后,部分可变现回收残值。在实际工作中,医院对于已报废固定资产管理有所忽略,主要表现在回收方式及残值登记的缺失,以废旧物资的形式变卖。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有:已报废资产去向不明、已报废资产残值不入账。因此,对于已核准报废的设备,医院一方面要在固定资产卡片上做好记录,另一方面要建立已报废资产备查账,登记报废资产的名称、规格、数量、原值、净值、报废后处理方式及去向、入账残值金额及时间等内容,以实现报废资产的可追溯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资产处置不当造成的经济风险。

3.8 固定资产的抵押 《合同法》中明确: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用于抵押。因此,在医院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应当明确,公立医院的固定资产不得用于抵押。

固定资产是医院开展医疗服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反映医院经济实力、规模大小和医疗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效实施对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可以使公立医院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执行程序、落实细节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和管控,从而保证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EB/OL]. http:///stock/roll/20100604/2276608.shtml,2010-06-04.

第2篇:固定资产管理类别范文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会计电算化;教学目标;课程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是“基于框架构建与任务驱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JJ1388)的研究成果。

财务会计专业是我校经济管理类主干专业,也是我校开办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历史。经过二十多年的摸索与积淀,培养了一支财会专业师资队伍,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形成了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并拥有了一定的教学设备及教学条件。会计电算化作为该类专业的核心骨干课程,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它将财会知识和计算机知识有机地融为一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管理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会计理论扎实、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娴熟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所以必须率先进行观念更新和方法改革,以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研究与实践,任务驱动教学法有利于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

1 《会计电算化》课程改革的思路与目标

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市场竞争激烈,只有具有良好素质和能力的人才,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就业能力刻不容缓。

我校培养目标是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人才,通过教学改革,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按照新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重新构建专业的培养教育方案;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方法,进行本专业课程的改革,按照素质教育、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重新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计划,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使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全面提高,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近年来我国会计准则、制度也在改进之中,会计教学的内容也需要不断调整更新。因此,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必须进行改革。为了搞好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变革,应敢于打破原有知识体系,对内容体系大胆做出相应调整,与学生认知、理解同步的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进行有机组合,边学边练。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的原则;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以“素质为本、能力为主”的原则。

1、必须以培育职业基本素质为基础

电算会计专业主要培养在企事业会计第一线工作的操作型、技能型人才。要使课程设置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就必须进行职业岗位分析,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企事业一线的会计、出纳工作岗位需要处理各项经济业务,包括现金的收入、支出,各种票据的管理,凭证填制,会计核算、财务分析、审计核算、信贷审查等等。这些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以下两方面的素质能力:

(1)基本素质。主要有:基层财会人员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如忠诚、守信、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等;懂得相关法律知识,能自觉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与合作精神;还必须具有基本的文化素质 ,特别是要具备一定的专业外语和计算机专业水平,这是因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的日益国际化以及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发展,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已成为学习和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必备条件,因此是不可忽视的。

(2)专业能力。这主要包括五种能力。首先是会计核算能力,如能够科学建帐,熟练运用会计方法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成本核算,组织财产清查,合理报税等。其次是财务管理能力,如能够设计会计制度、财务制度,正确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分析,具有参与企业筹资、投资管理的能力等。第三,财务决策能力,指具有财务预测和参与财务决策的能力。第四,电算会计能力,指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知识,熟练操作有关的财务软件,并能维护处理财务软件应用中常见的数据故障。

2、理论教学以够用、适度为宜。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课程教学目标是培养应用型财会人员,因而不可能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同时在教学时数上也有了回旋的余地。但如何掌握“必须、够用”的尺度,则需要根据职业岗位要求,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

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课程教学改革中的运用

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是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合适的项目,以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了前面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思路与目标的设定,就可以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而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1、明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任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工作中,首先要注重会计电算化的概念、特点、结构与基本模型等基本理论。其次,要使学生掌握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作为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可以将总账、报表模块作为重点任务,对于往来款项、职工薪酬、固定资产等模块的功能也要设置任务,帮助学生熟悉。再次,实际工作中会碰到系统出现异常或故障,需要工作人员能解决此类问题,设置系统日常维护任务,让学生学习财务软件运行过程中出现异常操作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最后,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锻炼,设置任务模块,锻炼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设计和优化能力。

具体实施时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任务设想,并指明每个任务的主要目标,囊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财务报表(UFO)系统这三个基本模块,而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应收款管理、应付款管理、财务分析等功能模块作为不同项目设想的可选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修改,提出每个项目都应与每个模块相对应的会计岗位职责与业务能力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并总结确定各任务具体内容与实施过程。

2、教学任务设计的重点。教学任务的设计需体现综合性、适应性、实践性、自主性、发展性。设计的任务应涵盖教学大纲范围内的大部分知识技能,并且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与知识接收能力分层次、分岗位设计,使其更适合学生要求。任务设计时候还需考虑会计工作实际情况,结合具体岗位需求,体现实践性特点,真正让学生体验到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同时,要把握好任务设计的难度,以学生基本能自主或协助完成为宜。

3、教学任务实施计划。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既要有较高的讲解能力,又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转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引导、鼓励,激发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积极协作,使教学任务实施效果得到保证与提升。

教师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明确各项目的具体内容、难易结合程度、项目成员组合搭配等关键问题。通过讨论,由学生结合明确每一预设岗位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再分组确定本组的岗位设置、人员配备与责权划分。之后,学生分组制订难易程度不一的任务实施计划,教师修改把关。

4、跟踪任务执行过程,评估任务完成效果。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注意掌握各小组的执行情况,开展组内业绩考评。对遇到困难和问题的小组,及时引导学生开展交流讨论,鼓励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学生无法自主解决的问题,教师再参与讨论,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就任务的完成情况,开展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最终,使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与技能。

5、任务教学的实施保障。会计电算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需要一定的重要物质条件作为保障。计算机、桌椅等硬件设备,以及计算机局域网、office、金蝶、用友等软件是必不可少的。为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进行软件安装、系统管理模块初始设置(包括账套、年度账、操作员、会计科目、部门档案、职员档案、往来单位、辅助核算项目、凭证类别、收付结算等)、总账系统模块初始设置(包括系统参数设置、数据与金额权限分配、期初余额录入等)。

3 加强课程教学管理,确保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1、充分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课堂讨论,特别是积极开展采用以案例分析为背景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减少课堂教授时数,提出适当的课外学习要求,供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育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强化学生的求实创新的精神,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

2、教学管理改革。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要结合实际,及时修订和新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从本校、本系实际出发,修订和重新制定切合我系实际的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重视教学管理研究,随时进行经验交流,不断创新。结合科研促进教学,科研和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可以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教学手段,开发网络远程教学内容和课外互动环节,提高教学和实验的效率与质量。

3、完善会计教研室的规范管理,做到活动有规划和记载,加强备、教、辅、改,以管理促效益,以管理促质量,规范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抓好会计专业课程监控是保证教育质量,完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4、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课程结构。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学生培养成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实用型人才,可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学时适当增加,同时增加实验学时数,将理论课与实验课学时比例调整为1:2。同时, 还要突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仿真性,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发挥实验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作用,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的零距离贴近。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 应增加企业使用比较多的应收、应付款、成本管理、存货管理等模块,以扩大学生的知识范围。

5、加强电算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专业教学改革对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除应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外,还要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我们将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为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保障,注重专业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建设。注重“双师型”高素质师队伍建设。鼓励和提倡教师通过不同渠道进行业务进修;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通过下企业定岗实习,技术服务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向学校争取人、财、物的大力支持。

4、加强教材建设。要结合我校实际和课程改革的需要,编写校本教材、教参和讲议。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调整教材,增加其适用性、合理性,适应专业主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需要,有计划地开展《会计电算化》教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呈领,贾永娜,程明凤.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1):142-146.

[2]马云平,邵华清.关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对外贸易.2012(1)

[3]王宇,谭广平等.关于独立学院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07)

[4]崔杰.对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定位的重新思考[J].商业会计.2011(23)

[5]程萍.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时空.2006(15)

[6]陈雪娟.我校会计电算化教学初探[J].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4)

[7]何玉英.对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几点思考[J].会计之友(上).20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