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论德育的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报;教育;功能;使命
校报在高校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是不可替代的。作为思想阵地和舆论工具,责无旁贷地肩负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重大使命。广大校报工作者必须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努力提升报纸的品位才能完成历史赋予的重任,也才能使自身的事业富有旺盛的生命力。本文由中国收集整理。
(一)
在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我们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任务伟大而艰巨,这不仅要求物质文明有一个大的发展,而且要求精神文明也有一个大的发展。处在这样一个时期,高校培养人、塑造人的任务是极其繁重的。
舆论宣传作为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我们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紧密相关。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服从和服务于全党全国工作大局,这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不可含糊的。发展高校校报事业,满足广大师生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高校的改革发展和全面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校报事业与时代相呼应,最根本的体现就在于给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高校的发展进步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思想保证。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师生员工正为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新局面而顽强拼搏,并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但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过程中,必然会牵动政治、社会、文化乃至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高校是社会的缩影,又是知识、人才、信息的聚集地,经受着各种思想文化、各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和冲击,在前进的道路上困难是很多的,矛盾和问题也是错综复杂的,人们思想上的疑难和困惑也是难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既为高校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提出了更高而迫切的要求。无疑,坚持办报育人,努力采写出更多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新意、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优秀作品,为广大师生员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这是新时期高校校报回应时代召唤的神圣使命。
(二)
坚持正确导向,唱响时代主旋律,这是校报鲜明的政治本色。我国校报事业的性质以及它所担负的任务与职能,决定了这份报纸必须始终坚持以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领办报工作,讲政治、讲大局,牢牢把握正确的方向,为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服务。高校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耳目喉舌,负有凝聚人心,鼓舞人心的责任。事实证明,校报导向正确,可以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起到有力的宣传贯彻作用,并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任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反映和回答师生员工所关心的问题,服务于师生员工,这是校报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体现办报宗旨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校报功能的根本途径。同志曾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要始终坚持联系实际、深入生活、贴近群众,努力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校报坚持“三贴近”,这不仅是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校报自身发展的需要。贴近师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核心是贴近师生。的新闻观认为,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说话,为人民呼号,这是新闻工作不可动摇的基础即深刻的人民性和人民精神的体现。在高校,广大教职工是主人。一方面,我们的各项政策都是以师生员工为出发点和归宿,以合乎师生员工的利益。高校党委机关报必然要以反映师生的愿望和要求为己任。另一方面,广大教职工是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主体,师生员工是校园生活的主体,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是面向广大师生员工的,校报工作是学校党委和行政与师生员工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是直接面对师生员工的。校报宣传能否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是否让广大师生喜闻乐见,这事实上也已成为校报舆论引导是否有效的试金石。从师生比较关心、大家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入手,把宣传主题同师生利益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从根本上体现校报的宣传教育功能。
形式多样,生动活泼,风格独特,艺术精巧,这是校报宣传教育的魅力所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是空洞的,机械的,枯燥的,它是有机地、巧妙地把宣传主题渗透和溶解在各种体裁、各种风格的作品中。校报工作面对的是不同层次,不同品位的校园受众,作品的思想观点必须通过适当的、丰富而准确的表现力的形式使其内容更明白、更深刻地传达给受众。其收效必然要以师生的接受效果,以师生喜欢不喜欢,师生接受不接受,师生理解不理解为尺度。不讲究传播艺术,简单地重复一些政治口号,或者搞一些空洞的说教,不利于内容的表达,也不可能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达不到宣传的效果。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既体现校报的整体特点,又形成自身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校报才能受到青睐,博得众爱,其宣传的主题思想才能让师生员工入脑入心。
(三)
客观事实是校报的本源,是校报的基础。坚持新闻宣传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我们党在长期的新闻宣传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立业之本。实事求是是新闻报道特征和客观规律的要求,也是校报工作者应有的品格。作为校园传播媒体,校报首先是组织师生、教育师生、引导师生,体现党委意图,服务学校中心工作的工具。在政治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反映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通过准确全面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和主流来体现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实施正面的宣传教育。在传播功能、服务功能、娱乐功能、消遣功能上体现引导受众,影响受众,服务于受众的主观愿望和客观效果。如果不面对现实说真话,不依据事实讲实情,不联系实际发议论,其结果必然是在政治上、思想上、行为上和生活方式上等方面产生误导,使广大师生步入误区,进而使校报自身也失去生命力。
科学地反映实际,努力采写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这既是校报工作者科学文化素质的体现,也是校报工作者人生价值观的反映。校报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校报工作者自身的人生价值观正确与否,对于其观察、分析、判断事物以至构成作品的思想内涵有着重要影响。一位合格的校报工作者,其人生价值观不可能是畸型的、倾斜的,而是牢牢地定位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上。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保持良好的思想素质,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才能以高度的敬业精神去完成办报育人的神圣使命。
参考文献
(1)朱小丹:《提高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的能力》[J],求是,2006年第1期:36
(2)耿玲:《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几个重点》[J],红旗文稿,2007年第19期:35
关键词:小学德育;网络时代;困境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3-0021-01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近年来,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特别是手机的普及,不仅使得大学生的上网频率增加就连小学生上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13年1月15日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而网民当中最大的人员群体是学生,学生的占比达25.1%。且19岁以下网民占比为25.7%,仅次于20D29岁网民的30。4%。而网络中的文化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其中各种复杂资源的汇聚,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尚未成熟,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如果没有对其网络的文化的吸取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必定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1.网络时代小学德育的问题
网络时代的到来引起人们思想方式、生活方式、社会行为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它虽然可以在人们的文化交流与知识面的拓展上有着显著的贡献;但是对于人们的思维方式与思考方法也是一种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对于小学生而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小学生及其教育工作带来积极影响和机遇的同时,也给其带来极为严峻的负面影响和挑战。
1.1 冲击德育理念。网络作为一种以虚拟为主的社会交流平台,其信息的扩散有着多元化、复杂化等问题。我国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型阶段,而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强大的冲击。经济生活方式与社会的交流方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必然会带来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发现网络上涉及到网络暴力,黄色信息等,对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来说有着很大的危害。而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主要是思想层面上的教育,所以必将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
1.2 减弱德育意识。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人们在网络上的沟通与交流都是通过虚拟的数据来得以实现的。所在这种方式的交流下,没有有效的办法对其言行进行监督,在生活当中人性被压抑的一面会在这种几乎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得到宣泄。而这种宣泄必然会产生许多不良信息的传播,这种传播会使得学生的的思想变得离经叛道,对于道德与法律意识不断淡化。信息垃圾的泛滥,也会造成上网学生是非观念模糊,道德意识弱化。
2.网络时代小学德育路径探析
网络本身对于小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是有着一定的好处的,但是没有正确的引导则会使其这种方式被缺失,充分利用其改善德育内容、方法提高德育效率,又要采取措施消除网络对中小学德育的消极影响。
2.1 互联网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小学生在互联网中的德育教育的开展。同志指出:"互联网已经成为德育工作的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舆论宣传,其发展方针的主要内容是,在小学德育开展中要对互联网中知识进行正确的引导,将互联网中知识传递与知识面拓展的特性充分利用起来,对于网络宣传的力度与监督程度要积极的实施,使之成为党和国家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成为我们对外宣传的新渠道。
2.2 优化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网络技术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而言也是一种制约,其主要的变现方面是对教学方式与手段造成一定的冲击。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方法上面来f。要对小学生的上网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另外也要规范学生在网络上的言行,开展网络德育活动。在小学德育教育手段上,也要发掘网络作为现代德育的重要载体的作用,将网上的德育教育与网下相结合,既调动学生的德育知识也调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方向、对于德育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行提高,并且有针对性的提高中小学德育的实效性。
3.教学团队素质决定学生道德理念
3.1 道德情感冷漠。我们在进行德育教学时,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困难,那就是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冷漠是当今社会中思想扭曲的一种重要体现,在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时对精神需求向往的一种重要的方式。人就像社会当中的动物一样,人际交往对于人类来说是本性。而网络社会中的交流受到的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制约相对而言比较小。当小学生在生活与学习当中受到情感上的压制时,往往就会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网络交往中。但是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虚拟世界的人际交往当中,当进入社会面对正常的人际交往时就会不知所措,久而久之就会对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思想观念造成极大的影响。人际交往的缺失使得学生处于一个自己的世界当中,对于身边所发生的问题采取冷漠的态度,而道德情感的冷漠则是这种方式长期压制下最后的结果,并失去现实感和有效的道德判断力。
3.2 加强小学德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道德情感的冷漠取决于当今的社会现状,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涉世未深,在心里还是比较天真的,其道德情感是否冷漠,完全受到家长或者我们教师的影响。所以,教学团队的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同时意味着一点,过去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科技发展之后对于人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小学生的现代科技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网络文化使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更加多元化、复杂化和个性化,有不少人的政治意识、民族意识、本土文化意识逐渐淡漠起来,但是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期运用的方法也越来越复杂,如果没有一支优秀的教育团队对其工作德育工作进行指导,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学生的思想政治这块阵地将很难守住。所以,对于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结束语
我认为,互联网犹如一把锋利的双刃剑,既是知识传播的平台又是思想扭曲的病原体,虽然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成长有着一定的作用,但是也会使小学生的思想陷入"误区",作为教师,面对这种方法我们绝对不能不做任何考虑。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受教育者通过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单来说,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包括三个组成部分: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具体到行为上即是对学生吃苦耐劳、勇敢坚强、遵纪守法、热爱集体等品质的养成培养。
2.德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2.1德育是学校体育的基础,能指导学校体育的发展。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已经成为事实。当然,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如家庭成员结构、社会环境、小学体育教学本身等。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养成教育——德育,此因素从表面上看,似乎与小学生健康、学校体育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不然,懒惰;自觉性低;纪律性差;组织性、集体性、体育意识薄弱都是造成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见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养成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
2.2学校体育渗透德育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实践场地。
小学体育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它的教学形式、内容与其它学科都有明显的区别。它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组织性、纪律性,要求学生有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较强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它的某些项目能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恰恰是小学德育教育在体育课中的具体反映。所以,从这一角度看,体育教学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学校体育中渗透着德育教育。
3.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育教师作为知识传授的主体,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德育教学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烙在学生的心里,给他们直接的视觉和思想冲击。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学习环境、优化课程进程、突发事件德育教育、课外活动安排、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等教师作用的体现都会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综合素质的提高。
3.1营造有利于学生思想发展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是一种对学生情感、认知、个性、道德、价值观产生深刻影响的隐性课程,它包括物质化的环境和人际关系的精神环境。
3.1.1物质层面。教师应在学校已有体育物质环境基础上,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发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精心优化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风雨操场等设施,包括田径场周围的标语、橱窗、绿化、体育专用宣传画廊等,充分发挥物质环境对学生思想发展的陶冶作用。
3.1.2精神层面。体育教师应发挥主体地位,起到表率作用,真诚地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和维护学生的基本权益,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可进行模范评比,以及体育明星、冠军事迹讲座,等等,在学生心中树立偶像参照物,规范其品德行为。
3.2优化课程进程。
体育教学中的每一个项目都有其适应学生学习的规律,体育教师应该找到其内在规律,制定科学的课程目标;挖掘和合理利用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教学内容,合理的体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补充适宜的教材内容,扩展学生的思想境界。
3.3课外活动安排。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能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
3.3.1教师应根据学生思想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在校课外活动加以规划。一是精心设计和组织好活动,规划好活动的内容、方式等;二是指导学生的自由活动和交往。学生在大型活动如运动会中会培养诸如团结、友爱、坚强等精神,而在自由活动中可以养成独立、自信等可贵的品质。
3.3.2教师应指导和优化学生的课间十分钟活动,提高课间十分钟对学生情绪调节、情感交往、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功能,避免在课间找学生进行训诫性谈话,提倡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3.4教师自身素质的影响。
教师是德育教学的主体,也是影响学生德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教师素质的高低决定德育效果的好坏。要想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让学生对体育课认识更为全面,体育教师就应当从自身做起,让学生从内心佩服自己。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除了具备一名普通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过硬的学科技能外,还应该继续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文化具有教化、劝善的功能,文化的熏陶可以加深人们对人生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体育教师只有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学生面前才能有说服力;也只有这样,体育教师的内在气质才能在学生面前有所展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榜样。
4.结语
德育和学校体育教育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了体育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体现上述作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陈永洪.浅谈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读写与杂志,2007,(7).
[3]郭培杰.中学体育教改的几点思考[J].教学与管理,1995,(4).
一、增强学生自信心的重要性
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应该是互相信任的、尊重、支持的关系。我们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懂得取得的一点小小a的成绩小小的进步也是成功,这样会激发学生的进取心。在我刚开始教学时,上课有的学生经常答非所问,这时我总是大声地呵斥他们,久而久之上课回答问题的学生少了。我陷入了沉思:怎样才能使学生不再害怕,不管对与错都敢大声地回答问题呢?后来在和一位资深的老师聊天时,我将我的困惑说了出来,那位资深的老师对我说:“不妨改变一下你和学生的关系,试着和他们做朋友,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去做他们的朋友,你会有收获的。”
于是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的话是:“大胆说,不要怕,说错了没关系。”而且我在课堂上还出一些小错等着学生找出,然后很抱歉地对着孩子们说:“看,老师也犯错了。”这时,孩子们会笑出来,但是我不觉得自己很丢脸,因为那时学生们会觉得老师和他们一样,这样就拉近了我和学生们的距离。在我的班上有个很“特殊”的学生,父母对他没有任何要求。但是我并没有因为他的个人问题而歧视他,在课堂上我经常叫他回答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比如口算题,比如数数,他答对后我就在班上表扬他,这时他的自信心高涨,上课也很听讲。虽然他的考试成绩不是很好但是每次只要他有一点小的进步,我都会在班上表扬,现在他经常回家骄傲地告诉父母老师表扬了他,成绩也在慢慢提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很重要,学生有了自信心,就成了学习上的小主人。
二、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性
低年级的小学生基本上是按照老师和家长的要求去学习,有的学生学得相当被动。如果课堂上没有丰富多彩的情境,那么课堂将十分地枯燥,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老师应该创设多种形式的情境,通过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来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创新中得到满足,在满足中激发新的创新兴趣。
以前我在上复习课时都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做练习,学生一到复习课就兴趣缺缺,于是在课后,我进行了反思:是不是在做练习时我也可以用游戏链将整节课串连起来呢?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我将复习课设计成游园会,因为低年级的学生十分喜欢游乐园,我以冲关游园的情境开头,所有的学生既兴奋又紧张,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样的问题,结果一节课下来所有的学生都兴趣高涨,到了下课的时候所有的学生都很惊讶地说了一句话:“什么,都下课了?”这时我更加肯定情境的创设是多么重要了。在二年级的一节课“比…多(少)…的数”,在课的开头我设计了一道题:“妈妈今年34岁,比小明大24岁,比爸爸小3岁,请同学们算一算小明多大?爸爸多大?”有少部分不动脑筋的学生没弄清比小明大的意思就用了加法,结果小明算出来是58岁,而爸爸算出来是31岁,我接着追问:“小明58岁可能吗?”读清题目的学生哄堂大笑。这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可见情境的创设可以使学生愉快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可以使学生学得愉快、主动、自觉,并且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低年级的学生可塑性是很强的,如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等于把他们的创新学习变成了可能。在课堂上要支持学生提出更多更好的新观念,即使是不适当的观念也不要当即否定,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新的潜能,并能表现出创造性。在教学“可能性”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摸球的游戏,发现在一边摸球一边说的情况下学生学得按部就班,没有多大的兴趣,于是我将试一试的例题稍做修改,设计成超市的转盘摸奖的游戏,学生在转的时候发现三等奖特别多,于是就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很想知道是怎么回事。我对班上的同学说:“小朋友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转盘。”原以为低年级的学生很难说出原因,结果他们在强烈的好奇心下开拓了思维,很多学生都说出了三等奖所占的地方大,所以转到的可能性就大,而一等奖所占的地方小,所以转到的可能性就小。这样为学生创设了思维兴趣情境,学生急切地去寻找答案,就很快地发现了问题并能组织出回答的语言。教学时我将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去观察,主动得到了答案。学生的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既获取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四、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重要性
【摘要】音乐教育是其他学科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音乐教育在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理想、能力、意识、修养、情趣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
【关键词】音乐教育素质教育音乐欣赏教学音乐表演与活动
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既是素质教育的内容,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审美、情感、节奏、音准、创意等内容,都是学生素质教育的构成要素,其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情感培养和能力培养,它是衡量学生素质的基准。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指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高尚的人格。德国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际上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是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音乐提高学生们的精神境界和综合素质,也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音乐教育既能提高学生们的文化知识水平,又让学生们在审美观念、理想、能力、意识、修养、情趣等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1.音乐欣赏中陶冶学生情感
音乐教育能陶冶情感——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乐音,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并直接触摸到了他们的情感,不管是欢快还是悲伤的音乐都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就是音乐的语言。在平时的课堂音乐欣赏教学中,笔者就着重培养学生在音乐欣赏中获得真、善、美和获得心灵的净化。
例如,从作曲家冼星海的生平、作品的历史背景入手,在音乐欣赏中注重学生们情感的体验。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人们早已熟悉的作品,但对生活在温室的学生们来说,他们还不太了解也很难理解那个时候的历史,于是笔者从事件入手,给学生们讲解抗战时期的有关历史,还把自己大学时观赏纪录片《》的经历和感受与大家探讨。当学生们再次聆听《黄河大合唱》时,他们的内心都能感受到音乐作品对心灵的震撼,都有一种深深的感动,同时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热情。
优秀的音乐作品能使人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优秀的民族音乐,渗透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具有民族文化的独特气质,学习优秀的民族音乐作品,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例如,在学生们感受华夏音乐的博大和精深,放一曲古代编钟音乐《凯旋》。学生听乐曲的同时,笔者讲述:编钟同中国古代万里长城、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一样,是一个被世人瞩目的伟大奇迹——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体现。聆听宏亮的钟声音乐,让每个炎黄子孙为之自豪,为之振奋。再放一曲古琴曲《流水》,学生们无不被它淡泊致远而积极进取的民族气质所感染。这些优秀的民族民间的音乐语言,能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从而有效地进行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2.音乐审美中渗透德育教育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音乐则能美化人的灵魂,使人的思想情感得到升华。
例如,讲解古曲《春江花月夜》时,让学生从音乐欣赏中获得心灵上的享受,获得美的享受,让学生静下心来聆听、欣赏。首先用唐代诗人张若虚的诗来让学生们感受春江花月夜的意境,然后拿出一幅《春江花月夜》山水画让学生欣赏并讨论,学生们的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接着让学生聆听音乐,并要求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起讨论每一个标题音乐的意境及其音乐形象,让学生静下心来感受乐曲的生动、凄美——不少学生为乐曲的旋律所打动,他们用身体的语言来表现此曲的感动与共鸣。大家都被这生动、优美的旋律(时而舒缓,进而急骤)所陶醉。从一曲《春江花月夜》可让学生获得心灵的净化,道德情操的升华,抛弃了一切尘世杂念,达到崇高的境界,可以在音乐教育、审美教育的同时又融入思想品德教育。
3.音乐活动中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大多数音乐活动,都是集体活动,音乐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音乐课上的合唱、表演唱及课外的歌咏比赛等,大都以集体的形式出现,每个参加合唱的学生通过音乐艺术的实践,训练并形成统一的节奏,和谐的声音,均衡的声部,一致的速度与力度。每个人都要自觉地维护并保持合唱在旋律、情绪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形成具有统一要求和共同感情的集体。学生们都会自觉地接受纪律的约束,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遵守、协调统一的集体主义精神。
2008年的汶川地震让每一个中国人都沉浸在深深的悲痛之中,,每一个中华儿女纷纷慷慨解囊献爱心,患难见真情。此时我们也接到了上级下达的合唱训练任务,笔者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让世界充满爱》。讲到地震令人感动的真人真事,训练场地一得寂静,偶尔能听到一些学生的唏嘘哭泣声,我们一起带着感动走进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歌曲虽通俗却增添了深深的感动,学生们的情绪悄然入歌。笔者还在合唱当中创设了一个心型,大家内心都充盈着深深的感动。
4.音乐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
在音乐教学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一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差异,都带着一定的主观性和个性,从而使同一首作品产生的个体差异,即通常所说的“二度创作”。音乐教育的这一特点使其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取代的作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实现教学目标。笔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参与音乐创作活动——即兴表演,课堂中学生的参与和情感投入是衡量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要避免出现把学生管制得个个安分守己,不敢活动,如果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呆板,毫无情感体验,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在音乐学习中营造一个和谐的音乐天地和学习环境,更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自信心的形成。因此,要鼓励学生即兴演奏和即兴创作。
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处于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学生解放肢体,用身体语言做律动来表现音乐,通过音乐具有的动态特征,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的联系,音乐动态包括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创作等,节奏感的培养必须通过学生的身体运动和体验。
例如,在教学音乐欣赏广东民歌《赛龙夺锦》一课中,笔者通过讲解端午节龙舟赛的由来,让学生感受乐曲激昂的情绪,让学生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再展示龙舟赛的彩图,引导学生感受其节日群情鼎沸的气氛,让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要求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而融为即兴创作。提问:讨论①用什么乐器渲染气氛(鼓、锣、踏地)?②用什么作龙舟(凳子等)?全班同学都参与到热烈的龙舟赛中。笔者播放音乐,随着一声开始,两队开始龙舟赛的即兴表演。其他学生打击鼓、踏地等助兴,有些队用手作划船动作,边划边向前行进,有的学生用凳子作龙舟,课堂气氛非常活到,笑声、鼓声、音乐声,飞出了课室,飞进的校园、飞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学生们在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并在欣赏和表演中感受音乐魅力,在参与中培养集体观念,促进团结协作,并养成相互尊重的良好行为习惯。
以上所述说明音乐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深刻而全面的作用,现在的音乐教育不仅仅重视音乐水平,而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部在2000年新编的音乐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音乐教育的几项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通过音乐实践活动,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促进个性的和谐发展,使学生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和欣赏音乐的能力。”“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实际上,音乐教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种素质教育。我会在音乐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让音乐教学真正成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重要性
从一定意义来看,健康的内涵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它突出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比例越来越大,追溯原因,他们的心理不够健康。面对当前青少年面临的心理危机,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当务之急便是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培养具备“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适应社会能力”的新一代。而能否培养出具有优秀的心理素质、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则是直接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经常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甚至有些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的现象,如有的学生性格脆弱,有的学生性格倔强冲动,有的学生孤僻不合群,有的学生嫉妒心强,唯我独尊,有的学生娇生惯养,经受不起一点挫折,更有的学生产生叛逆心理等等,这些心理问题和心理现象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人格非常重要,而且也是势在必行。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它主要包括认知与学习心理、心理品质、人际关系三个方面内容。
(一)认知与学习心理
一般而言,认知与学习心理主要包括观察、记忆、思维、创造、学习环节和方法、思维方法、社会认知。研究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可以使小学生按学习规律去学习,讲究学习方法和用脑卫生,注意劳逸结合,消除学习中的被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掌握注意记忆、观察、思维规律,学会学习。
(二)心理品质
一般而言,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自我、自信、兴趣、动机、能力、性格、气质、情绪、意志、战胜挫折等。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让学生学会自我控制、自我管理与自我监督,从而学会做人。因为任何教育都必须通过学生自身的努力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情意结构,而内化的程度将取决于他们自身的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因此,心理品质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重头戏。
(三)人际关系
一般而言,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社会交往,善待他人,正确处理与同学、家长、教师与集体的关系。通过这方面的教育,可使小学生提高交往能力,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无论现在和将来都能在和谐、安逸、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如何进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还要以“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老师”的身份深入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如果教师本身存在心理问题,又怎么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学生呢?所以作为教师,要积极调整自我的心态,创造宽容、乐观、和谐的“体内环境”,开辟一块宽敞明亮的心灵绿地,用心去思索学生,竭力寻找他的优点,采取正面的教育,将会从中体会到教育是一种“享受”。
(二)平等对待学生,诚心尊重学生是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所以,教师办事要公平、公正,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多看缺点,对后进生多看优点。不可感情用事,要认识到只有一视同仁对待学生,学生才会从情感深处,萌发对老师的尊敬和信任。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只有转变心态,以亲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谐的口吻与学生交往,缩短师生间的“心距”,学生才能在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产生强烈的向上意识,逐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进行教育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1.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主要场所,最能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就是师生交往,课堂是学生心理成长的主要空间,教师要用爱心抚慰学生的心灵,用智慧去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有益补充。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兴趣不能持久,课堂上所受到的教育如果不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强化,天长日久难免会养成“说一套做一套”的不良习惯,因此,结合学生生理年龄特点,我们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讲故事比赛、跳绳、赛跑、接力、下象棋、转呼拉圈……在趣味盎然的活动中,同学们心灵受到了陶冶,能力得到了提高。
3.在班集体建设中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口语;初中英语;教学;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083-01
口语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会对学生的外语使用造成极大的影响。分析口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可明确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初中英语教学的提升,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一、口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1、避免英语教育的缺失。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沉浸在理论教学的层面,无论是语法教学还是语句教学,都获得了较高的水平,初中生的英语考试成绩是比较理想的。但在口语方面,很多学生都是非常生硬的,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后,才能将语句说出,且在发音方面不是特别的标准。口语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增加“说英语”的机会。初中生面临的学习量比较大,如果在口语上不多加联系,则很容易导致外语学习的意义缺失。学习外语的目的在于,增加与国外友人交谈的能力,提高对语言的理解能力,而这一切的目的,都必须建立在口语的大量练习之上。部分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仅仅是在课堂上做一些简单的对话练习,直接导致学生“课上掌握、课下忘记”的情况。日后,必须要加强口语的专业锻炼,否则很容易导致学生在外语交流上,出现严重的障碍。
2、提高英语掌握能力。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虽然总体的难度有所提升,但并不意味着“无计可施”,口语就是一项非常好的锻炼方法。初始阶段的教学当中,学生掌握的词汇量非常少,而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较多,容易导致口语练习跟不上需求,部分学生表现为放弃的情况。教师应鼓励学生坚持口语上的锻炼,例如听外语的歌曲,看外语的电影等等。口语在初中英语的教学当中,可以充分提高学生掌握英语的能力。首先,口语练习也是有严格的语法要求和语句特点的,日常通过口语的练习,可以较好的纠正发音,避免在做相关习题时出现错误。其次,口语练习的长期开展,加强了学生的英语知识体系建设。不同的词汇在不同场合,具有差异性的作用。这对于情境对话、阅读理解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在日常的练习中,模拟不同的场景和态度,练习不同的口语对话,以此来深入理解英语的知识,确保日后的应用符合要求。例如,“come on”的本意是加油、前进,但如果在日常的对话过程中,还有着“算了”、“别开玩笑了”等意思。如果学生单纯按照前者来记忆、理解,那么日后的交谈势必出现极大的矛盾、冲突。
二、解决英语口语教学问题的方法分析
长久以来,我国虽然积极的开展英语教学,但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学生在理论掌握上特别的突出,而实践应用则不符合“科学原则”,甚至是出现了词汇的生硬拼凑情况,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英语教学,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此,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当中,应积极研究解决口语教学问题的方法,深化口语教学的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1、教师坚持用英语教学。提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水平的最好方法,就是教师坚持用英语教学。很多教师也实践过这样的方法,但最终的结果是,学生根本听不懂教师在说什么,甚至依靠瞎猜来理解。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教师的口语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具有明显的美式发音特点、英式发音特点,初中级别的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师课堂上的英语教学,首先要坚持中英混合,英文占有大部分,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基础后,再完全转向为英语教学。初期的中英混合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记忆基础用语,包括“answer my question”、“raise hands”等等,常用语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融入到英语的口语氛围当中。经过5--10节课程的练习、记忆后,教师要不断的转向“完全英语教学”,这就需要教师每天都为学生制定针对性的英语练习计划,包括基础的问题理解、拓展的思考、各种习题的解答等等,坚持1个学期左右,学生的进步会非常明显。
2、整合利用教材。口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必须依靠教材作为媒介进行教学,单纯凭借教师的滔滔讲解,是不能得到良好结果的。初中英语教材是经过国家深入研究后编写的,符合我国初中学生的学习特点。整合利用教材,是为了重新设定教学方法、教学方案,尽量让学生对当堂课程的内容全部理解,课后练习深入巩固,提高记忆水平。例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What can I do for you?”是比较常见的语句,也是某单元的重点内容。以此来开展口语的练习对话,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教师让一个学生扮演顾客,另一个学生扮演店员进行对话。
Shop worker:Can I help you?/ What can I do foryou?
Customer:I'd like to buy a...
Shop worker:What color do you like?
Customer:Red.
Shop worker:What size do you like?
Customer:Large/Small/Middle.
Shop worker:What/How about this one?
Customer:Certainly.But that's too much。
经过上面的对话练习后,学生对本堂课程的理解有所提升,如果课后能够更加积极的练习,相信在口语水平上会有更大的进步。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将口语练习的比例进一步扩大,加深学生的记忆,促使学生在日常的交流中,多应用英语。
总结:本文对口语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讨论,从得到的结果来看,英语口语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日后的口语练习必须具备针对性,加强知识体系建设,提高实践能力,减少纯理论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戏剧语言 《认真的重要性》 王尔德
语言作为戏剧的基础成分,其跌宕起伏的剧情和人物塑造与戏剧语言息息相关。所以,戏剧的语言是理解和把握戏剧全文的一个重要突破口。蚓缬镅跃哂卸曰靶裕口语化,幽默感,感染力,机智语等特点。王尔德的戏剧语言富有批判性和矛盾性的特点,能全面突出剧中核心人物的特点和形象。本文旨在分析该作品中戏剧语言的特点。
一、隽语逆说
王尔德的一生中都充满着矛盾,他的宗教和家庭都与其意向相反,其本人的生活也是一个悖论的载体。隽语逆说是王尔德戏剧的一个亮点, 可以让人们更好地领略到语言魅力和戏剧特点。它的使用让戏剧有着强烈的艺术表现,突出上流社会腐朽本质的主旨。隽语也叫悖论、反论、自否和诡论,文学上把它称之为隽语或逆说。指的是充满矛盾的人和事物或自相矛盾的话语,即一句话中含有两个矛盾逻辑,是一种荒诞不羁却能被正常解读的表述。在这种语言中,句子表达的字面含义通常与语言语境相违,表里相对但又能自圆其说。悖论作为一种矛盾的语言特色,在戏剧中发挥着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
王尔德《认真的重要性》以家庭观和爱情观为主题,通过情节的发展,粉刺了处于英国伦敦上流社会,人们的丑陋和虚伪,将富贵公子小姐们贪图虚的主题推向。并告诫读者们“认真”在当时社会的背景下是不可能的,这些上流社会的人时刻认真对待自己的穿衣玩乐,饮食表情等小事,在对待诞生,爱情婚姻和死亡等人生大事时却是漫不经心,一笑而过,流露出他们与社会规范格格不入的行为方式。体现着名与实的悖论。前后矛盾的隽语表达透露着批判和幽默的气息,让人回味无穷。在《认真的重要性》中,作者王尔德把悖论语言使用得非常精彩。如:当巴拉克诺太太向杰克提出问题,确认是否可以与其女儿结婚时,这位高傲的贵妇人表达的方式让人出乎意料,与杰克的诚实认真形成了对比,产生了讽刺幽默的效果。具体如下:
“巴拉克诺夫人:你抽烟吗?”
“杰克:呃,抽的,不瞒您说。”
“巴夫人:我很高兴听到你说抽烟。男人应该经常有点事做。伦敦闲着的男人太多了。你多大?”
“杰克:29岁。”
“巴夫人:正是结婚的大好年龄。我一向认为,有意结婚的男人,要么应该无所不知,要么应该一无所知。你属于哪一类呀? ”
“杰克:巴夫人,我一无所知。”
“巴夫人:这我很高兴。我最不赞成把天生懵懂的人拿来改造。懵懂无知就像娇嫩的奇瓜异果一样,只要一碰,就失去光彩了。”
巴拉克诺夫人运用比喻和颠覆常理,似非而是的话语,把对生活中像婚姻这种重要的事情嘲弄得荒谬,让读者感受到出奇而有趣,王尔德戏剧中这种充满反刺和反论的对话,大大增加了幽默和戏剧效果。
在西西丽和劳小姐学习德文的对话中也能看出悖论的特点。当劳小姐让西西丽拿出课本学习德文时,西西丽以学习德文自己的外貌会变丑为由, 将容貌与学习德文二个完全没有联系的事物放在一起,编制了一个可笑的不学习德文的借口。西西丽的这句话中体现了反论语言的自相矛盾,表现了西西丽对学习德文的厌恶和排斥,同时也突出了文章荒谬可笑,幽默的特点。
以上的例子足以说明,戏剧语言的语意层次越深,他的语言张力就越大,含蓄隽永的效果就越突出。“隽语逆说”往往将同一个事件从多方面切入,用两个或多个角度,赋予一个独立的事件以多种矛盾。它的运用不仅仅体现在文学创作中,还蕴含在话语交际的精练化内,完美呈现了现代文化思想。
二、双关
使用双关语修饰,戏剧语言表达能够更具诙谐效果,加深戏剧语意,揭示全文主题。双关是在文章特定的语言条件下,作者巧妙地赋予同音和一词多义的词语多层含义,即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王尔德在《认真的重要性》中把双关这一语言特色发挥得惟妙惟肖。
剧中主人公的剧名就体现了双关。一方面,主人公杰克假称自己有一个叫做梁勉仁(Ernest)的兄弟,其发音与 earnest(认真)相似,意为认真的、诚实的;而另一方面,亚吉为能了有借口到乡下看望西西丽,宣称自己是其哥哥。恰恰他们心仪的姑娘、个贵族小姐想要与真诚的人结婚,想嫁给态度认真,品行端正的人。这让二位公子哥仅仅因“认真”的名字成功获取了小姐们的青睐,而小姐们只是纯粹的因为他们的假名“Ernest”与他们相恋,这个名字让她们感到安全可靠,可以将自己一生的交付给们。这就是谐音双关,它通过词语读音相似,给予了词语新的意思和含义。作者把 “Ernest” 这个既表示人名有指代诚实的词语运用语音上的双关,巧妙地将二者衔接起来,让读者和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讽刺和嘲笑。此外,在杰克与巴拉克诺夫人的对话中也存在一词多义的双关。
“Jack: I have lost both my parents.”
“Lady Bracknell: To lose one parent, Mr.Worthing, may be regarded as a misfortune; to lose both looks like carelessness. ”
在对话中,杰克用“lost”来表达父母都已经离开人世,但傲慢的巴太太却故意把lost理解为丢失的含义,这不仅暗示了下文杰克和关多琳之间困难重重的婚姻,同时也显露了巴太太的刻薄。
同时,关多琳与西西莉的对话中也透露了双关的特点。西西莉指出无须遮遮掩掩, 她若是见了铲子就叫铲子。此外,西西莉将谚语call a spade a spade(本意为实话实说)改为when I see a spade I call it a spade来达到真实,诚实的目的。表面上,她指的是没有使用过铲子,但事实上为的是突出自己高贵,社会地位优越,从未生活在乡村,来表示她和关多琳之间的社会地位差距悬殊,并以此嘲笑关多琳来自乡下。这种双关的语言游戏给文章增加了幽默,同时也增加和丰富了语言表达。
三、对比、绝对词和矛盾修辞格
在王尔德的众多作品中,还大量使用了对比,使用绝对词的修辞手法,通过修饰词语使语言表达得更加深刻和准确。运用对比把人物和事物进行对比突出人物形象,增加了语言的音律感和节奏感,使读者阅读时朗朗上口,赋予文字新的含义,更深刻的揭示了事物本质。比如:亚吉能与杰克的对话“你创造了一位叫作认真的弟弟所以进了城。而我创造了无价之宝的永久病人叫梁冕仁,于是下乡去了”,这句话中亚吉能运用对比的方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合情合理的借口,用俏皮的话语加以表达,突显对比张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达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喜剧效果。
《认真的重要性》中大量地使用了绝对词。如:一切、绝对、唯一等词,准确地表达作者的思维方式。据统计,在这部喜剧中,only(唯一)使用了12次,all(全部)出现了28次,every(每一)有12次。
此外,矛盾修辞在《认真的重要性》一书中也有所体现。矛盾修辞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和转折的逻辑,指的是把语义相对且相反的词语连在一起使用。为了渲染全文的气氛,突出戏剧人物心理,王尔德刻意将矛盾的风暴引入到人物对话当中,通过语言的传达魅力,把前后相悖的语言拼凑为一体,该修辞手法可以让幽默感流露在字词之间,时刻体现出文章的主题。文中巴拉克诺夫人与亚吉能讨论哈贝莉,按普通逻辑思考,哈夫人作为寡妇,应该是期待着自己变老,然而剧中的描写却让人大跌眼镜,使她朝着年轻的方向转变。读者和观众在欣赏这一幕时,大部分可能会觉得这是布夫人的可怜,但在之后画风却大转变,下半句包含了对布夫人的嫉妒。一正一反,看似矛盾却合乎情理,可以看出这是哈夫人在丧偶后的一种解脱,王尔德用这一前一后的修辞格, 讽刺了资产阶级公子贵妇之间的虚伪面貌和上流社会的糜乱之风。
四、结语
亚里士多德曾指出“语言是戏剧最重要的媒介”。该戏剧中的隽语逆说,双关,对比,绝对词和矛盾修辞格集中体现了充满智慧的戏剧语言和他独特的见解, 他幽默讽刺的语言描绘出了维多利亚时代上层人物的虚伪与腐朽,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引发读者深思。《认真的重要性》用跌宕起伏的情节和滑稽诙谐的主人公形象和语言,极大的冲击了当时所处时代的文学世界。活生生展示了当时所处的社会,特别是上流社会的人们,通常是表面上温文尔雅,尽显绅士风范,显示出认真和真诚,私底下却虚伪自私,刁难势力。
参考文献
[1] Parker, D.Oscar Wilde′s Great Farce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J].University of Malaya,2003.
[2] Styan.J.L.Elements of Drama[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367.
[3] 李家才.F实.现代.后现代--王尔德喜剧《认真的重要性》多元解读[J].文学评论,2012,11:38-40.
[4] 李依芳.探析王尔德戏剧中的悖论语言艺术美[J].戏剧讨论.2016,15:18-19.
[5] 蒋英杰.王尔德喜剧之语言魅力[J].青年文学家,2014,29:147-149.
[6] 曲宏欣.奥斯卡.王尔德作品语言艺术特色评析[J].芒种,2014,22:86-87.
关键词: 情感教育 教师 大学英语教学 课堂内外应用
情感是打动人们心灵的秘诀,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因。情感教育是现代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教育理论发展和创新的突破口。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它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促进学习者的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都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除了有获取知识的需要外,还有情感需要:成功感、愉、受尊重感等。作为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他们,用真挚积极的情感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打开他们的智慧之窗。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人们的行为有着巨大的作用。强烈而深厚的情感是人们进行各种实践活动的动力,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存在这种神奇的力量,它可使人精神焕发,干劲倍僧。教育活动也是如此,它不仅要有科学性和艺术性,而且还要有情感性。积极向上的情感、活泼开朗的个性有助于学生积极参加语言学习活动,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相反,很多消极的情感态度则影响语言学习,大量的外语教学研究表明,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如焦虑、害怕、羞涩、紧张、愤怒、沮丧、怀疑、厌恶等都会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学方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作为教师,成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应具备专业水平外,能否成功组织课堂教学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课堂教学的效果,又并非仅决定于教师的备课,还要受到情感因素的制约。
一、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英语的愿望和热情
师生关系是人际关系在学校的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情感的前提。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能使学生产生安全感,没有心理障碍,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效果会更加明显。
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理大门的金钥匙,也是教师智慧和教学艺术的重要源泉。
作为英语教师,首先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于漪曾经说过:“要真心实意地爱学生,热爱学生是人民教师的天职,我们要把热爱事业、热爱未来的强烈感情倾注到教育对象身上,对他们满腔热、满腔爱。没有爱,可以说也就谈不上教育。”[1]我们的教育对象正处于半成熟时期,处于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时期,他们的心理还不太成熟,情感还比较脆弱,他们心灵的窗户是不会向一个漠不关心他们、甚至他们感到厌恶的人敞开的。由此可见,一个除了上课之外从不去关心、爱护和研究自己学生的老师,即使他的课讲得再好,教学水平再高,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教书与育人如果不能在一个教师的整个教学活动中完美地统一起来,那么教书便失去了灵性和神韵。因此,教师要想在教学上获得成功,除了对教育事业、对所教学科有一种执著的爱,还必须重视感情投资,以自己真挚的爱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赢得学生的信赖,首先得将心交给他们,充满爱意地去关心、帮助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对你产生亲切感、信任感,从而唤起学生对师长的爱,进而将这种爱延伸为对其所教学科的好感,最终从这种好感中培植出对该学科的兴趣来。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本人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一方法,并由此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说明,爱是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是学生学好英语的动力。
二、关心、热爱学生,做到严爱相济
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3]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师表,而且应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因此,教师要恪守师德,严于律己,处处做学生的表率。英语教师必须同时具有科学的世界观、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全心全意搞好英语教学工作的敬业精神;有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一心一意为学生的奉献精神。
师爱的特点,决定了教师既要把无私的爱献给学生,又要严格要求他们,把对学生的爱和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爱而不溺、言而有格。严出于爱、爱寓于严,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还有,严中有爱,严格并不等于冷漠。比如学生完不成作业,要问清原因;学生背诵不下来,就帮助分析因由,教给他们有效的方法,这样的严格才有效。“一分严格之水,要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酿成教育的甘露”。如果我们希望自己的学生勤奋而努力,善良而坚定,有义务感和责任心,作为教师应首先明白“教育是任何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关心尊重学生,真诚对待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拨动情感的琴弦,引起感情的共鸣,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获得鉴别、欣赏、创造的能力。
三、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也要时刻不忘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建构主义心理学倡导创建解决问题的情境,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应进行丰富的、多向的交流,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教师温和的声音、微笑的面孔、理解的表情会给课堂带来愉快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正确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与批评的作用,主要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肯定或否定的强化,从而巩固和提高其成就动机。一般来说,表扬与奖励比批评与惩罚更具有激励作用。”[2]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好奇心、使用多种呈现方式,来提高其内部动机,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找出他们的积极因素。当他们取得成绩时,老师要在同学们面前表扬他们,这样会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慰感和成就感,使得他们信心倍增;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体谅学生,态度和蔼、委婉地指出错误,并多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比如:使用“Very good !”“Wonderful !”“Try your best !”“Don’t be shy,just try!”“Trust yourself,please !”“Never give up !”“Keep your courage,please !”“You did a good job. I believe you are the best !”“It doesn’t matter.I think you’ll be much better next time !”“Please sit down and think it over,OK?”等话语,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现自己”。教师要经常让学生轮流登台演讲、复述好文章、讲故事或情景对话等,这样,时间一长,学生们就会由胆怯、别扭到自然、大方,学生身上那种潜在的动力就会被挖掘出来,自尊心、自信心也会由此得以树立和提高。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掌握了本课的要点,而且对自卑感强的学生重新树立自信心有很大帮助。从另一方面说,他们已经是“学在其中”,“乐在其中”,“用在其中”了。即教与学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可见情景创设得巧,再赋予浓浓的情,两者完美结合,是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具体体现。
四、利用第二课堂,加强情感投资
课外活动又被称为第二课堂,由此可见,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般来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整个教学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以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为特点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学生往往乐此不疲。可以激发学生产生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极易激励学生产生学习的情感。教师应积极参与其中,与学生打成一片,在活动中认识、了解、熟悉学生。因为一堂课时间有限而宝贵,教师不可能把有限的课堂时间运用在情感投资上,因此情感投资主要在课外,如:出乎意料的理解、诚挚中肯的批评、催人上进的引导、热情关怀的话语等。在路上遇到学生之时,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会使学生感觉到老师的热情、关怀;在师生相聚之时,老师幽默的话语、真挚的态度、渊博的知识,使学生觉得这是一位可信、可敬的师长。不仅对学优生如此,对学困生更应如此。比如看到学困生,教师应该常常主动、亲切、随意地迎上去,用英语问个好,通过接触、谈心、观察及和他们一起活动等形式,发现他们身上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消除它们的自卑心理,填补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心理鸿沟。情感投资表现在点点滴滴的琐碎之中。总之,无论何时何地,教师都要用心去爱学生,天长日久,师生情感终归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五、丰富知识结构,沟通师生情感
教师要树立自己的威信和良好的形象,就必须使自己既是专门行家,又博学多才,知识面既“深”又“广”,能运用现代教育科学理论来指导教学活动。我们都清楚,学生最喜欢的是有学问的老师。多才多艺的教师不仅在教育教学中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且也容易获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若教师知识面过窄,教学中难免不出纰漏,闹成笑话。现在的学生见识广,思想活跃,如果教师对专业之外的知识孤陋寡闻,就很难与学生沟通情感,形成共鸣。
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语汇、敏锐的观察和严密的思维能力,才能做到语言流畅生动,富有感染力;只有理解学生的思想,熟悉他们的生活,才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讲得有血有肉,引人入胜;只有善于运用真挚自然的声调、情感丰富的言辞,才能使学生从腔调的变化上去体会老师的情感。我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负担很重,他们不仅要学习本专业的课程,而且还要过英语四六级、普通话、计算机等各种级别的考试,如若我们的教学不是一味地死背教参例句,生搬语法条文,而是配合教学内容,有意识地穿插一些清新健康的谚语、诙谐幽默的故事、言简意赅的典故、寓意含蓄的笑话,不就能改变课堂呆板沉闷、令人厌倦的气氛,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加深了印象吗?语言,在教学中是传道授业的媒介,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粗俗、过头的言论会使师生情谊丧失殆尽,优美得体的语言会使教师成为学生们崇拜的偶像。
总之,情感教育是英语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情感教学,采用适当的情感教育策略。只要教师情感运用得巧妙,就会带动学生的情感,才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优化英语教学形式,使英语学习真正成为学生内在的需求和向往。
参考文献:
[1]于漪.于漪文集[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张承芬.教育心理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