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化学小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量化考核 学生管理 数字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中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而百分之八十的贫困高职学生求学经费寄希望于国家和省两级的奖学金、助学金还有一些社会捐助奖助金。高职学生在校学生获得这些奖助金的一个必然途径,就是评奖评优环节,这个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奖惩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评价考核准确与否对促进学风建设起到正面影响或者反面影响。而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能够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过程进行客观量化打分,达到全面质量管理(TQM)规范化要求。本文从3个方面进行阐述:(1)必要性和可行性;(2)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3)实践操作方法。
一、学生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使用于学生评奖评优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学生数字量化评估系统的必要性
(1)数字化量化评估系统的使用,能去除人为因素,变主观为客观。过去的评优一般采用民主测评方式,由于原因要统计的数据多,时间紧任务重,人工无法完成。民主测评反映了一定的学生和学生管理人员多少意愿,但是带来主观不准确,测评数据不全面问题,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存在公平公正方面欠缺。而数字化评估系统是利用计算机代替人力得到评估结果,评价标准一致,特别适合大量历史数据量的统计,能迅速准确完成。
(2)改善了评估的透明性,过去评估过程透明度较低和学生参与度不足引发公信力方面的质疑。如果学生参于数据录入,评估系统输出的结果可以立即通过网上,评估过程可以全程监督,数据源、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更加公正和可信。
(3)变结论评估成为全程评估,以往评估工作量大,评估一个学期一次,没有互动过程,不利于学生习惯养成和自我约束。如果学生在整个培养过程能够不断地通过网上的评估结果,学生就能不断根据网络数据,自我发现不足,自我调整,自我修正,达到学院培养目标要求。
2.可行性
(1)评估指标、评估观察点是可量化的,学生成绩、学生纪律和其他品性情况是可以量化的,比如学分、纪律操行分等都是量化的依据。
(2)学生培养过程是可以量化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数字化评估成为可能,复杂的过程简单化,繁重的统计计算交给计算机,网络实时性提供监督平台,由此数字化评估系统开发和应用成为必然。
二、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量化考核在高职院校的评优、纪律处分等学生管理方面有许多法规依据,如国家规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具体的学院规定也有《某某学院学生奖惩规定》、《某某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办法》,但是到了系部落实上还存在问题:(1)每次考核,要统计的数据太多,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候使用简化程序操作,统计数据不全面,不利于对学生进行客观评价,存在公平公正方面欠缺;(2)量化不足,学生成绩,守纪状况和民主评议在评价体系中的分量不清晰,没有经过科学的论证;(3)评估的结果没有互动性和养成性,评估过程透明度较低和学生参与度不足引发公信力方面的质疑。
针对上面问题,结合高职职业培养目标,通过评优数字化考核来解决。
(1)制定与培养目标相一致的量化考核标准,从高职职业培养目标谈,培养目标是评价学生培养合格或者不合格的尺度,也应该是评优或者纪律处分的出发点。近年来,大学生的职业教育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素质能力扩展到就业能力的评价不仅仅影响到高职培养目标,而且扩展到学生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进行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思想政治评估已成为高职工作中的一项新的重要任务。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这项工作。本研究认为运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随时记录学生行为,进行计算机数据模型动态评价,能够把区分好坏的评价机制转变为一种促进学生自主反思的学习机制,能够更好实现高职培养目标,充分体现奖优罚劣的原则,逐步从经验型的教育与管理转化为科学、规范、制度化的教育与管理。网络交流手段和计算机参与计算的方式能够做到评估标准人人知晓,评估过程人人参与,评估结论人人信服。真实起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的作用
(2)建档工作,记录学生行为表现,研究一个操作性强的建档自动评估工具非常有必要。也就是开发能将学生培养教育过程的学生表现记录下来,进行量化输入评估系统,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大学生培养评价结构模型。利用比例加权获得评分是评估结构模型的基础,调整比例加权就能得到不同的培养目标下的量化结果,进而能够准确得到评奖、评优、评贫困生等不同指标下的人选,使政策的贯彻执行做到更客观、更公正和更快捷。
三、数字化量化评估考核系统具体操作办法
以上分析了数字化评估考核系统原理,下面谈操作方法,基本上分建档、数字模型加权预案和调整加权4个步骤。
1.建档
利用网络平台,实时纪录软件,评估加权方式完成是可行的方案。在实践总结出从每个学生四方面指标建档:①成绩指标;②纪律指标;③品行指标;④贫困指标。建档数据室评估考核系统的数字源,要保证及时透明的网络公布,对监督下的数据有专人及时更新。
(1)成绩指标的形成
学生成绩形成成绩指标,是反映学生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能力的重要指标,这个指标比较好评定,从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程度,完成教学考核、试验实训成绩就可以看到,每门课程结束由授课老师输入评估工具软件,学期结束可以得到综合评价。软件算法是∑(每门功课成绩等级×学分)/n,为了适应评价不同标准,评优成绩分5个等级,(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党员评定分2个等级(及格和不及格)。
(2)纪律指标的形成
学生纪律形成纪律指标,为适应就业要求,学生应养成守纪和良好生活习惯,依据《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奖惩规定》、《海南政法职业学院学生操行评定办法》等警务化管理要求,有寝室内务秩序、集队和上课考勤2个方面,实行由基本分、奖励分和扣分累计构成的综合评定。违纪一事一记录原则,每事按情节分3个等级,软件算法,基础分800,违反纪律扣分,800-∑(每次扣分等级×程度)+∑每次奖励分。由教官负责每周纪律情况汇总录入。
(3)品行指标的形成
学生品德形成品行指标,品行指标按照学生职业能力考察学生4方面情况:诚信度、团队协作交流度、劳动情况和励志度、实行民主评议投票+日常表现事迹打分,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增加工作透明度,达到相互监督,相互促进坚持以人为本。品行指标由平时奖励分、扣分累计构成,期末由民主评议得出综合评定值,由中队评议分、辅导员评议分、军事教官评议分,班主任评议分和团支部评议各占20%组成。综合表现按优90分、良80分、中70分、差60分四个等级划分)。诚信度主要考察学生有无恶意拖欠学费现象,有无伪造事实等现象,团队协作度考察学生有无维护团队荣誉事迹,有无经过交流协调管理好班级秩序;劳动情况考察不参加院、系活动、中途离开活动场所情况。励志度主要用于帮扶后进生,督促他们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对后进生取得的成绩及时鼓励和表扬。
(4)贫困指标的形成
贫困程度指标,只有在评助学金和提供勤工助学岗位的时候使用,建立贫困档案后,针对有贫困证明的学生记录生活消费情况,统计月生活费,生活费包括校园一卡通消费、网络消费、手机消费、个人计算机消费和住宿消费,累计消费分4个档次,每月消费200元、300、400、500分别记500分,400分,300分和200分。不容易评估的部分,如家庭情况,有无残疾家庭成员等采用民主打分方式,民主打分由班主任主持中队进行,录入分采用400分,300分、200分和100分4个等级划分。利用记录和等级划分累计出4项单项评估值,经过网络公布,多方修正后确定单项评估值。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建立数学模型和加权预案
数学模型选择多项加权求和法,选择加权,计算得到不同评优要求的学生总分。以下公式获得学生最后评估总分:
Q=q1*A+q2*B+q3*C+q4*D
其中:Q为学生最后评估总分,q1-q4是加权系数,A-D为4个单项评估值。
针对不同评优评审预案,设置不同的加权运算模型,就能适应不同的评估标准要求了,比如发放助学金或助学岗位时,按照院制定的《助学岗位方案》突出贫困指标,预按设置选择学习成绩指标、学生纪律指标、学生品德指标和贫困程度指标,所占比例1∶1∶1∶4加权,这是由于贫困程度是最重要的指标决定,而学习成绩指标和纪律指标,品德指标都属于次要指标,但又不可缺少的指标。学习成绩按要求可分2个等级,也可分5个等级,排名前的优先考虑助学。
3.调整加权
由于加权是估计值,所以算出来的排名表可能与预期不同,那么就需要调整加权,如果加权值设置不合理,最后的排名就不合理,本来应该选优的人没有选上,没有选优的人却选上来了。所以加权设置需要不断调整。怎样调整加权?首先预期值计算,选择3~5个代表的学生作为参考点,这些学生都是学管、任课老师,班主任都非常熟悉的差、中、良、好学生,那么用传统的方法打分,看看预期的排名如何,如果加权计算表与预期排名一致,那么加权取值正确,如果不一致,调整加权后,重新计算评估表,再与预期表比较,反复循环,直到与预定重合停止调整,得到正确的加权值。(如下图1)
上面谈了评优量化考核的原理和操作方法,基本上分3个步骤,建档和加权预案,建档考虑的是考虑学生各方面情况,尽量选取非相关的4个方面,学习成绩指标、纪律指标,品德指标和贫困指标;而加权预案方面要考虑到4个方面运算得出结论,那么要按照评选标准制定预案,也就是加权值,最后步骤就是调整加权,加权值如果调整好一次,那么以后评估标准不变,一般可以延续使用,不需要调整。
四、结束语
学生评估数字化改革实践,是评估体系从主观到客观的过程,从原来的结果评估过渡到过程考核评估的尝试,数字化建模是研究的重点,过程反馈将产生学生自我约束的效果。虽然本人在量化考核过程采用了警务化管理模式下的个案实践,希望对其他高职学校量化考核有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洪等.对医学生内科学临床实习综合能力量化考核的研究和探讨.西北医学教育,2008.
[2]王言和.职业学校教师量化考核的指标与方法.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关键词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02-0083-02
无机化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必须通过一些有效的方式来进行,绝对不能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师首先需要对学生的整体情况有一个透彻的了解,之后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深化实验方式方法,让复杂的东西变简单,变得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和主观上都能够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本文就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一定的思考。
1 当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验证理论为主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所学习的一切专业知识都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发展,同时实用性成为了主题。现阶段的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主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很多教师都以验证理论为主进行实验教学,使得实验教学基本上成为理论课的附庸,完全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书本上的知识虽然经过大量的实践和验证,但是学生并不知道知识的来源,单纯为了验证进行的实验教学,会让学生受到一定的框架限制,在思维上和学习方法上会产生很大的束缚,对将来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重理论、轻实验 从客观的角度来说,药学专业与其他的专业具有非常明显的区别,因为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通过实验来检验,同时也可以通过实验来获得更多的知识。综合性和针对性兼备是实验教学的一大优势。但现今的教学多半会注重理论,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应用的练习题,都在理论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变相将实验的部分时间和课程给削掉。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将理论和实验并重,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同时在解题过程中避免受到条条框框的影响。
教材策划上缺乏全局性、整体性 虽然我国的教材在不断地改革,而且编写教材的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地更替。但从整体情况上来说,高职院校所应用的化学教材中,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内容依然没有太大的改变。对于学生而言,理论是重要的基础,实验才能拓展学生的各项能力;对于教师而言,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仅会禁锢学生的发展,同时对今后的教学也会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为了让我国的高职院校教学更加人性化,同时对学生负起更大的责任,必须调整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比例,在主观上满足整体性和全局性的要求,并且逐步让学生将一部分的精力和时间转移到实验方面。
忽视实际操作,成绩评定缺乏客观性 为了让学生在理论方面能够掌握得更加透彻,很多教师都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而学生本身的惰性也使得在实验中没有得到应有的效果和反应。师生的共同“默契”,让无机化学实验从本质上失去了教学意义。除此之外,很多的教师在成绩评定方面缺乏客观性,学优生多半会得到很好的成绩评定,但是学困生即使在实验中得到了应有的效果和反应,也会被教师评定为较差的成绩。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成绩评定方面存在这样的情况,他们根本不关注学生的实验结果,只是单纯地根据日常成绩和学生表现来评定,在主观臆断的情况下,使学生成绩缺乏很大的客观性。
2 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
上述问题在现阶段的发展中越来越严重,而且很多高职院校已经达到不可忽视的地步,严重影响了高素质药学人才的培养。如果持续下去,会对我国的化工事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不同对策来改善。
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开发实验指导书 对于学生而言,要想在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中得到一个较好的成绩,就必须从根源着手。本文认为完善实验课程教学大纲能够避免教学重理论、轻实验的情况。同时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开发实验指导书,真正做到在实验中学习知识、验证理论、实现拓展。根据我国的高职院校特点,现阶段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体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的新理念,制定科学、规范、完善的实验课程大纲,使教学有章可循。新开发的实验教材从内容上应注意实验的前后衔接,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同时注意实验药品的节约。
调整相关实验教学内容,强化综合能力训练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学生的发展与日后的工作、生活息息先关,因此必须让学生学习到真正有用的知识。现今的一些教材表面上能够让学生达到各种各样的能力,但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些教材都是将大众的情况放在首位,没有考虑到地方教育的不同。今后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需要调整相关的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教学;另外,还要强化综合能力的训练,在实验操作、报告填写、结合理论研究等能力上,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发展。比方说可以在某些具体实验上给学生安排一些小型设计性实验内容,只告知要达到的目的,让学生自主设计、自己查资料,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热情,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改革实验教学方法、手段及考核方法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仅需要实验作为支撑,还需要一些其他方面的内容为辅助。比方说在做无机化学实验之前,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与实验有关的教学录像,使学生对基础实验规范操作和实验内容先有个初步认识,这在教学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采用“问题解决”型实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总是教师先讲解内容,之后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来进行实验,从而得到一个正确的结果,一气呵成的教学方式从表面上看非常完美。但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完全丧失了主动性,而且全部时间都在跟着教师的思路去学习和思考,没有自己的意识。这种教学并不适用于无机化学。为了培养尖端的药学人才,现今需要采用“问题解决”型实验教学方法,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来进行实验,教师只是辅以必要的指导。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获得的知识更加深刻,同时在操作方面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综合来看,“问题解决”型实验教学方法对学生是非常有利的,可以广泛应用。
3)采用多元化考试、考核方式。现今的高职院校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面,成绩评定过于单一,缺乏综合的标准,而且很多的环节都存在严重的纰漏。本文认为,根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方向,成绩评定应该包含以下内容:①对于预习的评价;②对实验原理和基本知识理解和掌握程度的评价;③对实验操作的评价;④对实验结果的评价;⑤对实验报告的书写与完整性的评价;⑥对卫生、纪律的评价。只有采用多元化的评定方式,才能得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3 总结
本文对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从本质上来说,无机化学的实验教学要比理论教学更有效果,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思考得到的知识,要比单纯地接受理论教学更有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加强高职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一定的改动,相信会得到更大的建树。
参考文献
[1]杨昱,徐雅琴,杨玉玲.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科学,2011(4):35-37,40.
[2]金凤.高等师范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
[3]翟全国,李淑妮,蒋育澄,等.高师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提升的实践与体会[J].广州化工,2013(9):216-217.
[4]李艳青,许佩瑶.电力院校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7):90-91.
【关键词】无纸化考试 大学英语 民办院校
一、引言
最近几年,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成为高校转型,特别是民办高等学校的发展趋势之一。黑龙江东方学院是全国第一批民办高等学校之一,全国就业50强,并已拥有专业硕士点授予权。作为国家钦点的应用型本科院校试点之一,我校本着建设“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应用科技大学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
在全校教学改革中,公共外语教研部针对大学英语的教学也进行了大量的改革,特别是结合信息技术新手段,引入了句酷批改网、新视野大学英语学习平台等软件,在全校范围内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但是,至目前为止,大学英语期末试卷仍为人工批阅,没有正式引进考试系统。因此,笔者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角度,试析推行无纸化考试改革的重要性。
二、推行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改革的原因
1.满足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需要,促进考试公平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迅速增加。对于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而言,想在就业当中争取到先机,首先就要有实现就业的“敲门砖”――各种从业证书。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最严峻的考验就是四、六级证书的取得。随着2008年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开始实行,网考(即无纸化考试)便成为考试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也提到, “大学英语新的教学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推行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改革,可以使学生通过网上测试系统,能够更加熟悉网考的步骤,并且可以由大学英语教师建立题库,能够做到多题多卷,甚至一人一卷,有效地避免了考试作弊的问题,促进考试公平,避免了以往考试划范围、学生背答案的问题;促使学院的管理者重视英语教学,改变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推行无纸化考试后,一学期可以做到多次测试,取成绩最好的一次为期末成绩。这种方式就是采用形成性评估方式,取代了以往的总结性评估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与现在的高考英语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妙。网上考试系统也可以通过自建练习题库,让学生课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随学随练,这就真正实现了学生应用计算机辅助学习英语的目的,也实现了接轨大学英语四、六级网考的目的。
2. 满足节约人力、物力的要求
推行无纸化考试能够有效节约纸张。根据学校教务处统计,每学期用于印制试卷的费用就高达几万元。黑龙江东方学院在校生1万多人,每学期参加大学英语考试的学生也有6000人左右,学校除了要安排教室,还要安排负责监考的老师。考后,又要组织大学英语教师集体阅卷。我校公共外语教研部在职教师37人,批阅全校大学英语试卷至少需要4天的时间,这不仅是时间上的浪费,也是人力上的浪费。因此,全面实现无纸化考试能够有效地节省学校的资源和经费,并且,实行机考也能够避免教师人为批阅试卷出现的主观错误,减少教学事故的发生。
现在,一个低端的考试系统需要20万左右,几年之内,考试系统的成本就已经被节省下来了,并且随着考试系统的维护和升级,它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其他学科。那么,每年学校除了固定维护软件的费用,就没有相关的考试试卷和安排监考教师的费用。所以,从经济节约的角度上看,推行无纸化考试是非常必要的。
三、推行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改革仍需解决的问题
1.资金的问题
目前,购买一个考试系统至少需要20万左右,虽然数目不是很大,但是对于发展中的民办高校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数字;软件每年的升级费用也有几万元。因为缺乏国家或者省市的资金支持,在所有民办学校推行无纸化考试系统也不是一件易事。
另外,推广无纸化考试,需要有较多的机房,我校机房数量有限,不能满足大量学生同时在线考试。建设机房的费用也非常大,这也是推行无纸化考试改革的难点之一。
2.网络系统维护
大学英语无纸化系统如果购入,后期的技术支持需要由计算机能力较强的老师负责,而大学英语教师由于本身的专业限制,需要接受详细的系统维护培训,可能需要时间。另外,在线考试时,没有足够的计算机老师可以全程跟踪,大学英语教师又不知如何处理考试系统的突发状况。师资培训这个环节也是目前推行无纸化系统的难点之一。
四、结论
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是大学英语新一轮改革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对于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发展学校的核心就是培养具有“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特色的毕业生,让学生能够应用英语,在求职面试中脱颖而出;提高四、六级过级率和考研率,真正为建设一流的应用型科技大学服务。响应国家 “互联网+”的号召,将互联网与大学英语课堂紧密结合起来,开拓出属于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吴启迪.教育部2005年第2次新闻会:介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有关情况 [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2005一02一25.
[2]张尧学.关于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总体思路[J].外语界,2005(5).
[3]李金海.大学英语无纸化考试可行性探析[J].沪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29-31.
[关键词]高职院校 手语会话 教学改革 就业为导向 实践
[作者简介]张墨(1979- ),女,重庆人,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健康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改革和德育教育。(重庆 401331)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2013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手语会话》课程‘任务驱动下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3jgkt004)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32-02
一、课程背景
“手语会话”作为一门工具性课程在社区康复、社会工作、社区服务与管理、社会福利、民政管理等公共服务类专业中占有重要地位。以社区康复专业为例,专业岗位群包括社区康复员(师)、康复护理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康复治疗师等,其针对的服务对象包括大量的听力障碍人士。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时必然面临为听力障碍人士提供服务,进行交流沟通的问题。“手语会话”的学习对残疾人康复、残疾人心理康复、残疾人社会工作等课程起到了重要的辅助和支持作用。在手语沟通交流能力的支撑下,社区康复专业学生对以听力障碍人士为服务对象的康复服务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和进行,专业教育教学的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二、以往课程教学的弊端
与行业企业对岗位能力的现实要求相比,以往的手语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以下弊端:(1)教学内容重点不突出。传统的手语教学主要在师范院校的特殊教育专业开展,主要针对特殊教育师资,重视对日常生活用语和特殊教育课程用语的教学。手语课程进入高等职业院校之初,往往照搬师范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仅仅省略特殊教育课程用语而强化日常生活用语的教学,忽略了职教特点以及学生职业特点和专业要求。(2)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手语教学以词汇的课堂讲授为主,缺少多样化的活动和练习,缺乏与听力障碍人士进行交流的实践。死记硬背大量的词汇使学生觉得手语学习枯燥无味,沟通交流能力得不到有效促进。(3)教学组织模式缺乏衔接。缺乏纵向和横向衔接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得手语课程往往被孤立在其他专业课程之外,学生不知为何而学,不知如何为用。因为脱离特定的职业联系而使手语这个工具失去生命力,学生与职业对应工作对象的手语沟通无法流畅、自如。(4)能力评价方式不科学。没有采取有效方式对手语应用的综合能力进行促进和评估,往往只考核了学生背记词汇的能力,而不是手语沟通交流的能力。考核以个人评分与教师评分为主,不能促进团体精神的培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以上教学特点一方面造成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手语感兴趣但学习效果不良,而由于课后练习和任务较少,学生缺少手语使用意识和手语认同感,导致学而不用边学边忘;另一方面因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往往只学习到了日常生活用语,且缺少与听力障碍人士沟通交流的经验,无法应对在社区康复类岗位上为听力障碍人士服务的要求,在为听力障碍人士进行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遇到交流障碍。
因此,如何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据,根据职业岗位群的相关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要求,科学合理地对课程目标进行定位,探索中国手语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思考与实践
我们针对社区康复专业在“手语会话”课程中进行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探索,通过分析调查市场,掌握专业面对的具体岗位要求,根据市场职业岗位具体的工作过程,分析完成其典型工作任务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以及各个岗位的职业资格要求,从而确定作为工具性课程的“手语会话”的改革理念、课程目标和教学方法等,并进行了项目教学法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果。
(一)明确课程任务
社区康复专业培养掌握传统和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亚健康理疗保健技术、心理咨询技术,具有康复治疗能力、康复资源协调能力、心理康复能力的社区康复员、康复协调员、康复治疗师、亚健康保健康员、心理康复员,能够在各级社区卫生康复中心、社会理疗保健机构和康复企业、残联等社会团体从事康复治疗与康复管理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此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手语会话”通过对日常生活和康复服务中手语沟通交流技巧的教学,使得学生了解手语的构词技巧。熟练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常用手语词汇,能够对手语词汇、句子进行表达和理解,并能够在职场中使用手语与听力障碍人士进行沟通交流。具备一定手语自学与教学能力、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能力,能够在社会服务中为尚未获得手语技能的听力障碍人士提供一定的手语培训。
(二)确定课程目标
1.职业发展目标。根据专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以行为为导向,确定学生在职业发展中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包括:通过中国手语的教学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达到高职教育的要求,使学生具备对新词汇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词汇的理论功底。熟练掌握手语的构建方式,掌握手指语的表达、组合方式。熟练掌握日常生活与职场中为听力障碍人士服务常用手语词汇、句子,熟练使用手语进行表达、理解。熟练掌握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的能力,具备手语自学与教学能力。提高应用上述知识技能的意识。
2.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养成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习惯,培养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一定解决问题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养成克服困难的精神,具有较强的忍耐力。养成及时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的习惯,及时反复练习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增强技能。
(三)明确教学内容
对社区康复专业进行岗位分析,根据专业的岗位面向设计适合于本专业的手语教学内容。将教学模块的类型分为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基础模块主要包括手语基础理论、社交用语、时间空间用语、家庭生活用语等,保证学生能够与听力障碍人士进行基本的沟通交流;专业模块主要包括职场称谓和职业用语,以适应不同具体岗位需要。
(四)更新课程理念
1.立足康复类职业岗位,优化素质结构。高职“手语会话”课程教学面向社区康复专业面向的相关岗位,如社区康复员(师)、康复护理员、社区康复协调员、康复治疗师等与聋哑人有较多联系的岗位需要。为了使学生能主动地创造性地适应职业生活,在培养康复服务核心职业能力的同时,强调职场能力整合,包括为适应岗位所需的能力(手语沟通交流能力、工作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为满足个人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自学能力,为适应组织管理所需的社会能力(合作精神、一丝不苟精神等),提倡在优化素质结构基础上强化职业能力。
2.基于工作过程,模拟职业环境,改革教学组织模式。根据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依照与听力障碍人士进行康复服务、社会服务、人际交往等工作流程,结合其他康复类课程组织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通过模拟职业环境、组织参与真实职业活动介入对听力障碍人士的康复服务和人际交往,积累职业经验和手语应用能力。由此锻炼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使学生在日常手语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得以熟练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康复类手语知识、技能、态度和关键能力。
3.采用项目教学,倡导体验参与。本课程倡导项目教学下任务型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项目的设计,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辅助下,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针对社区康复专业,设计五个项目:项目一:手语自我介绍(面试场景及康复服务场景中);项目二:手语自学和教学(分组进行购物、找人、聚会等日常生活情景的词句自学和教学);项目三:我是手语翻译员(手口互译);项目四: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比赛(小组选择一首歌曲,按照手语歌曲创编原则自行准备,能够进行手语歌曲的表演或教学);项目五:手语职场情景对话(康复服务岗位上,为听力障碍人士进行专业服务的情景)。
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对手语词汇的构词分析、手译口译、词汇创作、手语交流实践,采用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使用手语词汇造句、手语笑话翻译、手语自学与教学、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手语职场情境对话等练习形式完成个人任务和小组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教师与学生进行及时点评、反馈,及时发现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改进。在课外实践中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康复岗位见习、实习,到福利院、康复机构做志愿者等方式让学生获得手语实践机会和与听力障碍人士交往的感性经验。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如通过分组进行手语歌曲创编与表演比赛,不但促进了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也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4.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学生的发展是本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本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尊重学生在手语学习中能力不同、进度不同的个体差异。课程实施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提高技能、磨砺意志、活跃思维、展现个性、发展心智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5.注重过程评价和多元评价,推动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能力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多元评价+多方评价”构成。在教学项目的任务练习中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在手语职场情境对话中,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着重检测学生手语的综合技能和应用能力,最后以试卷的书面考核为补充,促进学生对词汇的识记。在评价过程中还注意评价的多元化(操作考核+书面考核)和多方化(小组评价+个人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行业专家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打破一张试卷定成绩和教师定成绩的做法,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6.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网站,拓展学习渠道。通过建设优质课程资源网站,便于学生通过网络教育途径进行手语课程的学习。为了充实课程资源进行多渠道开发,包括与康复行业企业合作,寻求在岗毕业生帮助,利用网络信息和书刊杂志、视频资料等,给学生提供贴近岗位实际、贴近时代的学习内容。此外在课程中我们录制的大量学生操作实践的手语视频,如手语职场情景对话、手语歌曲创编作品等,都成了重要的课程资源。通过典型的正面和反面材料的分析,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获得成长。
四、结语
“手语会话”课程在设计上本着懂方法、重应用的总体思路,突出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型、应用性特色,着重培养学生的手语实践应用技能,力求达到理论方法够用、技术技能过硬的目的。通过前期对“手语会话”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和设计,随后在我校社区康复、康复治疗、民政管理、社会福利等专业进行的一系列有意义的实践探索得到学生极大的配合和肯定。在手语教学项目各种活动中,积极而有创意的点子层出不穷,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展现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管理意识与管理制度不够规范
高校考试管理一直是高校考核中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方式之一,虽然一直在不断改善与优化,但是在管理意识上以及管理制度上还存在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如考核制度上教条过于呆板、不够灵活、与时展脱轨,不能很好地达到考试考核的效果以及目的。
2.考试环节设定不合理
高校考试的科学规划非常重要,但是现在很多高校在进行考试环节方面设计不够合理,不能贴合学生对于学习的需要,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测试的目的,在整体领导以及分层管理上都不够完善,不能做到逐层深入,管理手段不够先进,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与改进。
3.考试形式与课程结合不当
高校考试形式的调节与课程之间结合不够紧密,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考试不能很好地检测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表现。
二、高校考试管理制度优化措施
1.正确认识考试管理,规范考试管理制度
高校在考试管理方面改善与优化中,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在考试的管理制度上进行优化,提升对考试管理的正确认识,更好地实现考试管理中的科学化与规范化[1]。考试的管理制度与管理观念是高校在进行考试管理中最基础的要求,同时也是更好地实现考试管理的有利条件。高校为了更好实现考试目的,提高考试效率,需要结合时展的需要建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因地制宜地进行高校考试管理制度的制定,在制度的制定上需要紧紧贴合考试本身,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考试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2.加强考试管理规范,合理设定考试环节
高校管理中需要结合本校具体的考试管理实际情况进行考试环节的设定,对考试的具体需要进行不断的优化,将各个环节之间管理逐步落实,发挥考试管理在高校考试中的作用。在进行高校考试管理时,针对高校的考试管理组织,需要尽量做到整体管理、分层落实,从教务处直接领导,各学院、教辅部门根据要求进行分层管理,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进行科学的管理;将其中的考试试题以及管理体系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考前需要对考试管理人员进行全面的考前培训,尽量保证考试能够顺利进行,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恰当的、轻松的考试环境,明确执行考试的纪律以及规定[2]。学校领导、教务处、各学院及时进行巡视与检查,认真执行监考工作,坚持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职守。在考试中遇到问题或是出现状况需要及时进行解决,坚持做到公平公正的管理,逐渐完善考试的管理。
三、考试形式的改革与课程完善
考试形式改革能够很好地实现考试管理的多样化形式,针对不同的形式改革进行不同的管理,更好地实现人才教育的培养与选拔。对于高校中考试管理方面的创新与完善,不仅需要从高考的管理制度方面进行优化,同时还需要在课程教育方面进行改革,针对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逐渐深入,不断对其中的变化进行调节,实现平衡的状态。多种形式的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很好地实现考试管理质量的提升,还能在一定基础上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实现教学的发展与进步。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考试是最直接的手段之一,高校要针对考试管理中的科学化与规范化进行创新,逐渐改善在考试管理形式与课程教育形式上的多样化,建立健全考试的管理规范制度,加强管理环节的优化,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与科学的管理制度,逐渐实现高校考试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教师 组织公民行为 大学文化
教师作为高校这一特定组织的重要成员,是高校实现基本功能和形成大学文化的主要行为主体,不仅需要履行基本的工作职责,更需要职责之外的付出和奉献。因此,从大学文化角度来研究高校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管理,提高学校效能的新视角。
一、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文化价值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定义是对企业组织公民行为的迁移性研究结果,目前已界定的比较清晰。郭维哲、方聪安的研究将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定义为教师以超越正式规定的期望标准,自发性表现出有利于学校、同事与学生的美德行为。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两方面。首先,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大学文化建设的要素之一。大学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霍夫斯坦德在《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文化与管理》中将民族文化结构划分为物质生活文化、行为习俗文化、制度管理文化、精神意识文化四个层次构成,据此可演绎出大学文化应包括实体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四个层次,这四个层次由表入里逐次深入并相互依赖,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正属于行为文化层次范畴。其次,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是教师从事好教育职业的必要条件。“言传身教”是教师发挥其育人职能的根本途径,这包括了教师职责内和职责外的所有言行。因此,教师组织公民行为作为职责外行为,对学生精神健康成长和良好大学文化形成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学界有关研究发现,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高校氛围、学生成绩、学生自信、教学质量、教师数、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正向相关,这些都客观反映出了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对从事好教育职业的必要性和对优秀大学文化形成的重要性。
二、影响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现实问题
当前在高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教师现存的职业理想模糊、个体情感缺失、功利动机增强、责任心淡漠等现象,已然影响了教师的组织公民行为。具体表现为部分教师将教育职业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丧失工作兴趣,缺少奉献动力,只关注关乎个人价值体现的工作而忽视学生培养、学校发展等其他工作,自身情感缺失影响学生情感培养,“上课则来,下课则去”,没有将教育职能有效延伸到学生的生活当中等等。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大学教育已经从原来的精英式转变为大众化,高校学生规模迅速增大促使青年教师大量进入高校,而高校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周期较长、效率相对滞后;第二,受到市场经济体制有关规则的冲击,教师的价值观受到影响,加之高校的绩效考核、评价晋升等发展体制尚不健全,导致发展制度功利价值至上,忽视了教育本真的教育理念;第三,青年教师情感意识淡薄、情感定势积极性差、情感能力不足等现象较多,从而导致情感培养成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中的短板。
三、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坚持的[]理念
1.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以建立共同愿景为基础。高校的共同愿景能够让教师看到学校的现在和学校的未来,从而激发和改变教师的内在动机,增强其主体意识和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使其将个人理想与组织愿景有机结合,进而会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并改善教师的职业行为,因此建立共同愿景是激发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的基础。高校应尽量扁平化管理体系,广开沟通渠道,构建校领导与广大基层教师间直接、有效的交流互动平台,让教师能广泛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之中,不仅使学校领导层能够真实了解教师多元化的发展思想和满足教师现实的发展需求,而且使教师能够正确理解并认同学校愿景,并能为实现共同愿景作出更多的承诺和变革。
2.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以构建教师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教师核心价值观是教师行为中蕴含着的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道德风尚,体现了教师整体精神面貌和职业态度。当代教师的核心价值观呈现多元化趋势,但仍受制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支配、决定和制约。高校构建合理的教师核心价值观,应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作用,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贯穿在教学、科研和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指导、充实和净化教师精神世界;应把满足和培育教师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劳动,增强教师满意度和工作情感;应深化教师发展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科学评价管理体系,构建教师间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交流的互动平台,增强教师的组织信任感,提高教师工作内在回报。
3.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以提高教师素养为前提。高校教师素养集中地反映在教、学、研三个方面,决定着高校核心竞争力和优秀文化的形成。自觉性是高校教师整体素养不断增强的核心动力,它强调提高自我素养的主动行为和帮助他人提高素养的组织公民行为。高校提高教师素养,一方面必须坚持教师素养“应然”与“实然”的辩证统一,与时俱进地构造出教师素养的应然状态,并以教师素养的实然状态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调动教师提升素养的主动性,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素养成长机会和条件;另一方面必须完善教师素养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围绕教、学、研工作的全过程,通过随即调查、网络评教、质量反馈等多途径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激发教师素养提高的客观动力。
4.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为依托。教师工作满意度是教师工作效能的基础,对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投入、工作德行、组织公民行为等都会产生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到高校教育质量和文化的形成。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单独满足保健因素只能消除教师的不满意感,还需要满足激励因素才能够使教师实际感到满意。因此,高校应树立以教师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理念,首先通过改善教师的薪酬福利水平和分配制度,提高教师工作基本条件和环境质量,以满足教师对保健因素的需求;其次要更加关注教师激励因素需要,包括改革绩效目标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考核评价和激励制度,建立教师广泛参与的管理体系等,让教师充分体会到提高工作绩效内在的重要性、挑战性、成就感和荣耀感,从而与学校建立深层次的心理契约。
5.加强高校教师组织公民行为必须以构建开放性人文环境为载体。高校人文环境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文环境不仅能够承载和反映出教师良好的思想规范和包括组织公民行为在内的行为规范,还可以影响到受教育者的品行,进而可以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品格素养。建设良好的开放性高校人文环境就是要追求一种自由的、和谐的、开放的且具有创造性和独特性的群体精神状态,这就要求高校首先必须把人文环境建设作为实现其育人功能的一项系统工程,集思广益,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形成师生普遍认可且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特色建设路径。其次要重点建设好管理者与教师和学生间、教师与教师间以及教师与学生间的交流平台,实现学校管理充分体现民主和公平,教育思想和学术充分体现“百花齐放”,校园文化活动充分体现精品化、常态化和师生广泛参与化。
参考文献
[1]扶长青.教师组织公民行为研究回顾与展望[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8,28(5):98-100
[2]邸燕茹.大学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J].思想教育研究,2013,221(4):61-64
[3]霍夫斯坦德・G.尹毅夫,陈龙,王登,译.跨越合作的障碍:多元化与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计算机等级考试
1 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教学内容针对性差
现在,高职院校内所开设的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其教材与大纲多采用相同的版本,其教学的模式与内容也基本上统一的,其内容与学生的专业之间的结合较小,对于学生的不同专业要求没有进行区分,现在计算机这种技术的普及程度以经在各行各业之间不断的发展,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我们对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培养不仅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提升我国自身的国民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基础,在进行教学设置时,应该与我国的经济特色相结合,对于本校内的特争与专业方向进行结合,这样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才能有效的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1.2 重复学习、存在差异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现在的学生一般从小就开始不断的以各种形执开始接触计算机,在入高职院校内开始进行学习之前,一些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熟练使用的能力。但是高职院校内其学生的来源具有多样性,其学生个体间的差异也较大,现在的高职院校内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对于校内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差异都没有一定的认识,其教学的模式多是统一的方式进行,这样使得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时,一些存在差异的学生之中起点较高的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基础课程缺少学习上的兴趣,而其中一些起点较低的学生,计算机的基础课程进行设置时也没有相应的进行考虑,这是现在我国的高职院校内进行计算机的基础教学时普遍存的现象。
1.3 教学中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高职院校内的计算机的基础文化课教学过程中,主要侧重于对理论教学的重识,对于实践教学没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只是为了更好的通过等级考试,更重识书本上的知识,对于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操作能力的培养缺乏,使得学生学习完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以后进行实践操作时,其动手能力较差。
1.4 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计算机这一门课程是应用性较强的一门学科 ,教师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不能将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应用,那么学生的应用能力就会较弱,这样会间接与直接的对教学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 计算机等级考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1 只注重考试通过率
考试是一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不能成为了衡量某个人在某方面水平的评价工具,但是现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情况是,将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与学生是否能够毕业进行挂沟,学校的这种以通过率为导向的行为,让学生在应对考试时付出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对于考试中所涉及的各种知识进行记忆,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被限制,造成学生在考试完成后对于计算机的知识不会持续的进行学习。
2.2 考试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现在的信息技术发展非常快,其更新的速度更是的加快,现在的计算机的等级考试中所涉及的内容,与我们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不符合的。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不能对我国的现在的能给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进行满足,缺少与时代的链接。
2.3 水平测试结构有待改善
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其设置的内容与结构需要进行改善。许多的学生其学习的专业方向并非是计算机,但是考试中对于编程语言与内容的涉及也较多,但是这部份内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是很少涉及的,在此情况下,我们应该对此类内容进行适当的减少,并且应该增加学生上机操作的能力,减少试卷考试内容。
3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和等级考试的关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与考试二者之间的对象与目的是完全不同的,进行计算机的等级考试是为了检测,计算机的使用者对于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与能力的考试,其考试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其培养的是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操作与相关问题的解决能力。而高职院校内的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内容是对校内大一的新生进行计算机课程的系统教学,通过这种标准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计算机的文化与知识进行掌握。
高职院校内的大一学生通过学校开展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内容与计算等级考试内容进行二者间的适应,对于其中的理论知识进行掌握,为更好的通过计算机的等级考试做提前的准备。我们开展计算机的等级考试是为让学生更好的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掌握。
4 改革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的策略
4.1 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计算机基础这种实用性较广的课程,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教师应该在其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其中的学习应该是以自学为主。或是根据相关的等级考试内容,进行选修课程的设置,让学生自主的进行选择课程内容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对不同起点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4.2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实践动手能力是检验学生对应用能力的标准,学校对自身的应试教育的思维应该进行转变,对于传统思想进行解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多增加一些实践的机会,让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能力为导向。
4.3 变革原有的考试模式
高职院内可以让计算机的基础教学考试用等级考试的方式乾宅地替代,考试的过程应该建立成以学生的操作能力为主的能力测试,其考试的成绩取得,应该是以三个部份组成,理论考试、上机考试、平时考核。对于平时考核与上机考试的比重应该逐渐的增加,这样才能准确的对学生的计算机真实水平进行反映,对学生后期对于计算机内容的持续与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我校多年来以经采用此方法进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通过这种方式,其表现较好。
计算机的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与相互推动的关系,所以两者间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高职院校应该对此观念进行不断的更新,将二者进行有效的结合,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维畅,王桂敏,何武超.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教学与计算机等级考试关系研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58.
[2]瑛.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高职 工学结合 课程开发 现状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1-0103-01
一 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1.课程开发的基本内容
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快速实现学校到职业的转变,缩短毕业生适应生产岗位的时间,而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就是要实现更好更快地就业,而学生从学校走向岗位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工学结合模式使学生在学校长期与企业接触,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后能迅速融入就业岗位。同时,工学结合模式是检验高职院校教学水平的试金石,是高职院校进行课程开发的依据。
2.课程开发的原则
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已确定,即必须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而课程体系的结构、内容必须合理以实现教学目标。所以,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一般要遵循适应性、多元性、基础性、协调性原则,以培养应用型职业人才为目标,紧扣市场发展形势,构建与时俱进的教学体系,加强基础训练,开展多元化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
二 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现状
电气自动化专业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加上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开发必须体现理论知识与技能培养的结合,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促进学生顺利就业,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目前,其课程开发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开发动力不足、开发系统性差。
第一,开发动力不足。课程开发是一项非常艰辛的长时间的工程,需要教师付出许多时间和精力,努力研究学生特点、社会发展趋势、课程目标、教学情况等,进行系统的课程开发和建设。但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课程非常多,教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工作,还有科研工作,这使教师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进行课程开发。
第二,开发系统性差。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的问题,要解决的内容很多,如课程目标、学习领域的课程体系、课程门类、教学标准、评价标准、教学环境建设、师资力量等。就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专业而言,其课程开发包括十几门课程开发,涉及领域广,课程开发不仅是单门课程的开发,而是多门课程的系统开发。而高职院校的课程开发投入过少、系统性不强。
三 课程开发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1.发展趋势
第一,开发主体的多元化。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开发主体不应仅仅是学校的专业教师,还应有企业员工,使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紧密联系起来。所以,未来的课程开发主体应由专业教师、企业领导者、行业专家等人组成,共同进行课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第二,开发内容的针对性。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求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内容开发必须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岗位实际结合起来,理论知识不再是纯粹的课本上的知识,它必须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让学生看到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化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获取理论知识。
2.开发策略
第一,明确专业培养目标。从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和岗位能力要求入手,分析电气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并将其与高校、中职等学校的该专业培养目标进行对比分析,紧密结合高职院校的教学特点和教学深度,确定专业培养目标。
第二,归纳典型任务,确定行动领域。每一个岗位都有大量的工作任务,而学校的教学时间有限,只能选择其中的典型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课程中的课程内容开发就必须归纳典型任务,确定学生的行动领域。
第三,在课程开发中进行课程评价。课程评价贯彻教学过程始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课程评价应积极实现主体的多元化、内容的社会化,将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起来,将评价内容与职业资格鉴定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参加维修电工、电气安装等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给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出专业的工作鉴定书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努力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四 结束语
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越来越成熟和电气自动化行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领导和教师要认识到课程开发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一起探讨课程开发与建设,构建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为社会培养大量的高级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高考理综试卷,是很难得到高分的。主要是理综题目量多:一张试卷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拼在一起,而且题目有一点的难度。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考理综常用答题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理综常用答题方法和技巧
一、理科综合试卷结构
第Ⅰ卷 选择题 120分 第Ⅱ卷 非选择题 180分
题号 学科 分值 题号 学科 分值
1—5 生物 30分 21—24 物理 72分
6—12 化学 42分 25—28 化学 58分
13—20 物理 48分 29—30 生物 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总分300分,理论上每分钟应该做出两分题。其中:
生物80分,应该用时40分钟,
化学100分,应该用时50分钟,
物理120分,应该用时60分钟。
二、理综考试要科学安排考试时间理综三科合一,按分值分配,选择题大的安排应在50~55分钟左右完成,非选择题大约安排90~95分钟左右完成为宜。
做题时,基础题要力争全对,中档题少丢分或者不丢分。中、低档题得分数通常占全卷的80%以上,如果你能拿下各学科的中、低档题,就能够获得600分,而你有了600分垫底的心理优势,再做难题也会有信心攻克。
三、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答题顺序1.按照试卷题目的顺序从头做到尾
优点:可以避免丢题,漏题,节约时间
缺点:有时遇到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的难题时常常由于忘情投入,直等到发现身陷泥潭,已经进退两难,已经耽误了大量宝贵时间,使后面许多能拿分的中、低档题都没有时间做。
如果遇到一个题目,思考了3—5分钟仍然理不清解题的思路时,应视为难题可暂时放弃,即使这个题目的分值再高,也要忍痛割爱。千万不要因为捡了芝麻丢个西瓜,因小失大。
2.先易后难,从容解答
每科试题一般都是先易后难,若遇到难题,可以暂时跳过去,先做后面学科的容易题——等做完各科相对容易得分题以后,再回过头来做前面的难题。
做题原则:能拿到手的的分就先拿住——手中有分,心中不慌,然后再回头做难题,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得分少些不遗憾,得分多你就赚了!
3.先做自己的优势科目,再做其他科目
先做优势学科,既可以先拿到比较有把握的分数,做题时做出一个好的心态,又可以为非优势学科留有充分的时间。避免一开始就遇到难题使心情郁闷,使头脑发蒙的现象。
总之,对于多数考生来讲,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比较高的分数,就要学会主动地暂时放弃,暂时放弃费时费力的难题,腾出更多的时间做容易题,拿到更多的分数——古人田忌赛马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做题顺序的选择,因人而异。在平时训练中要尽早选定并稳定一种方法。
四、理综考试的技巧介绍1.正式开考前要统揽全局,合理安排
从下发试卷到正式开考前有几分钟的阅卷时间,拿到试卷在填好卷头以后,要适时浏览整张试卷,查看试卷的容量、难易程度。
⑴ 要看清共有多少道题
有多少大题?有多少小题?试卷反面有无试题?一方面可以防止由于紧张而漏做试题,另一方面心中有数,便于合理安排答题顺序和时间。
⑵ 要特别注意会做的试题所占的分值
要确保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基本不丢分,力争在难题和不熟悉的题上多拿分。
① 能顺利解答的题
那些一眼就能看出结论的简单选择题或填空题(一旦解出,情绪立即稳定)。
② 不能立即回答的题
可以一面通览,一面粗略地划分为A、B两类:
A类:题型比较熟悉、估计比较容易做作的题
B类:题型比较陌生、自我感觉比较困难的题
③ 在了解了考题重点和分值之后,对完成每道大题需要用多长时间基本做到心中有数。
通览全试卷的目的是克服“前面的难题做不出,后面的容易题也没时间做”的有效措施,避免在某一道或某一类题目上用时过多,耽误整体考试效果。也从根本上防止了“漏做题”。
2.开考后合理分配答题的时间
一般来说,答题顺序要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先做自己最擅长和有把握的题,把明显感到有困难的难题做好标记,留到后面来做。
排序原则:先易后难;先熟后生。
具体顺序:
先做自己认为会做的题;
以前似乎做过的题;
题目短,答案简单的题;
最后做自己感到吃力的题。
3.Ⅰ卷选择题答题技巧
⑴ 答题时要心态稳定,速度不宜过快
客观选择题都是单选题,难度不大分值又高,是得分的重点关注对象。选择题回答的好与坏对确保基本分的高低至关重要!
据统计,生物的前三道选择题错误率非常高,这是因为刚开始考试时很多考生心理紧张,为了抢时间,往往不到 3分钟,最多不过5分钟就做完了前三道题。所以生物选择题一定要复查!
另外,考生在检查答案时,如果没有足够充分的理由,不要轻易改动第一次的答案。
⑵Ⅰ卷的选择题最好按顺序做
对于没有把握的题随时标记,这些题是复查时的重点照顾对象。
⑶ 审题要细、要慢,做题要快
对于选项是肯定还是否定,要有根据,充分利用单选题的特点,运用好排除法和推理法。
① 提倡“两遍读题”
第一遍,快速阅读,抓住关键词;
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
② 掌握“错误原理”:
“知识错误”排第一,
“逻辑错误”排第二,
“表述错误”排第三,
“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
近几年高考生物选择题中,涉及“正确的是”、“不正确的是”、“错误的是”的试题约占了选择题的一半。
所以解答这类试题我们要掌握“错误原理”做逐项排除:
“知识错误”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逻辑错误”、“表述错误”的迷惑性较大,要注意辨析;
有些选项虽是正确的,但是与题干要求无关,可以排除。
例:下列关于生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状态下,所有生物均可进行无性生殖
B、无性生殖后代只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C、生殖细胞就是指配子,只有经过配子的两两结合才能完成生殖
D、由于突变和基因重组,有性生殖使子代出现杂合子是普遍现象
答案D
③ 启用“对比思维”,用“已知”推导“未知”
采用先对比,后排除的思维。表格、图表以及选择题的四个选项常常存在对比关系,通过对比后,一般都可能剔除个别选项。如果出现一些未知的知识或者选项,可以先对比分析已知的知识,进而推导出未知的知识,最后作出判断。
4.Ⅱ卷非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⑴ 要读懂试题,通过对试题所有信息的掌握和分析,搞清楚已知什么,问什么,求什么;
审题是解题的关键,审题失误,全盘皆输。一般来说,比较简单或一般难度的试题应该阅读两遍;而题干较长、信息量较大的综合试题,审题可分3步走:
第一步粗读:对题干所述内容有一个大体轮廓了解。
第二步细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未知、设问等相关条件。
第三步选读:排除题目中的干扰条件,挖掘出隐含条件,找出各相关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
审题时要逐字逐句看清楚,因为题目本身往往就是“解决此题”的信息源。
凡是题目中未明显写出的,一定是隐蔽给予的,只有细致的审题才能从题目本身获得相应的信息,这一步不要怕慢。
⑵ 学会寻找“题眼”和“关键词”
在做非选择题时,一定要注意材料、题干、设问、图表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也就是“题眼”,它会告诉我们试题要考查的内容和要求我们回答的知识。能否准确找到关键词是正确解答的关键的一步。
⑶ 准确定位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解题时,如果能找到关键词,准确定位知识点,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相反,如果连知识点都定位错误了,就会答非所问了。
要注意的是,一个试题常常考查多个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不单单对每一个小题,甚至对每一个设问都要能定位清楚所要考查的知识点。
小知识:
从近年高考看,如果一道大题只考查一两个知识点,常常难度较大,需要进行深入地扩展和发散;如果一道大题考查多个知识点,常常难度不大,许多情况都是用教材上的原话作答。
⑷ 有时答案可以 “从题干和教材原话”中去寻找
从近年来高考命题情况看,除了一些需要深入分析和归纳的试题答案外,许多非选择题的答案都是教材上相关内容的原话,或者题干、设问中的词语、语句组合而成的。如果能具备这种“从教材原话和题干”中去寻找和组织答案的能力,解题就会很轻松。
⑸ 要注意解题的规范化
考生解题不规范是参与高考理综评卷的老师时常议论的一个话题。这种失分不是“不会做”,而是“做不好”。具体表现为:文字表达不严谨,专业术语不规范,解题步骤不完整,逻辑推理不严密,计算结果不准确,书写太草,涂抹太多,卷面太脏等。
高考阅卷老师不会有耐心,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慢慢推敲那些拖沓繁杂,不规范的答案,极有可能直接判它是错答。所以,答案要求用比较规范的科学术语(关键词)进行描述。最后形成的答案要尽量简洁。
⑹ 要有“分段得分”的意识——答踩点分
Ⅱ卷题中往往有一些大综合题,中间有若干互相关联由浅入深的小题。综合题虽然很难,但是解题有一个过程,需要涉及几个知识点,每个小知识点属于易得分。
每个知识点多多少少占一点分,考生书面答案踩上要考查的点,就给点分,踩得多就多给分。因此,部分理解的题目也要做,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
⑺ 做题要预留弹性时间,避免因超时带来的紧张
不要把考试时间卡得太紧,每一科计划的时间都应留有5分钟左右的弹性时间,这样可有效地避免因超时而带来的紧张感。
有了时间上的合理安排,心情就可以得到舒缓与放松,水平和效果也就能最大限度的正常发挥和体现。
⑻ 答题时要稳扎稳打,力争一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