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固定资产的作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 财务 成本
资产管理的目标是以企业总资产为管理对象,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对企业资产实施动态管理,使企业资产投资最小化,为企业的投资、融资等重大经济决策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参与企业的基本运营,减少投资风险,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即企业利润最大化。资产庞大是国有企业较同等规模其他性质企业的一个显著特点,庞大的资产使国有企业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生产能力和竞争实力。随着企业自主经营权的不断扩大,而与此相对应的调控体系没有做好相应的调整,监督体制及有关法规不健全,使企业的资产管理工作出现了很大的漏洞,导致国有企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特别是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有资产管理难题也越来越大。如何建设节约型企业,管理好国有资产的问题日益突出。
1 目前企业固定资产存在的问题
1.1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忽视现有资产的管理使用,轻视现有资产的合理搭配和使用效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近年来,企业对资金的支出能够严格把关,但对需要的固定资产买回来以后,对谁来管,管什么、如何管的概念模糊。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观念淡薄,没有严格的财产管理制度,个别人占用了公家的设备物资;人员工作岗位变动对原来使用的资产没有移交,久而久之,设备物品没法查找,造成了固定资产的流失。
1.2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
固定资产的账实不符主要表现在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实有固定资产相差甚远。例如: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验收、不登记入账报废、报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冲减等。账实不符,家底不清,勤俭节约无从谈起。
1.3没有充分利用预算、计划采购等手段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事前、事中监控
财务部门在做年度预算的时候,对本单位现有固定资产的情况缺乏整体概念,对固定资产购置的预算编制随意性较大,没有从节约,整合资源的角度合理安排固定资产购置预算。只要财力允许,对各部门提出的固定资产购置计划来者不拒,没有从必要性、合理性的角度多作考虑,往往出现重复购置,部门资源独享。
1.4忽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监控,固定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财务部门与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财务部门只管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具体办法,资产使用部门无管理制度。无管理人员、财产登记不全。单位向各部门安排、配置了固定资产以后,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以致于一些固定资产已长期不存在,单位却一无所知。再者,有些单位闲置、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置较为随意,没有严格按制度规定的程序履行相关的审批手续,不对有关资产进行评估,擅自定价或随意处置,强行报废、低价出售、无偿调拨、无偿出借等屡见不鲜,无可避免地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1.5固定资产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
企业各部门与部门之间,下级部门与上级部门之间条块管理、利益分割的格局,部门林立,自成一体,互不协调,造成机关内固定资产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和铺张浪费。
2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创建节约型企业的对策
2.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强化资产管理观念
固定资产管理长期以来都是财务管理中较为薄弱、容易忽视的地方。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无人认真监督管理,根本原因就是观念淡薄。因此,必须清醒认识到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依法行使管理职能的物质基础,是集中核算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大力宣传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国有资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或国有资产法规政策的学习培训,使大家充分认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违法违纪的危害性,提高大家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规范会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质量起积极作用。另外,还要通过建章立制来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统一管理工作,负责建账,核算、清查,管理固定资产。建章立制,就是要财务部门会同本单位其他固定资产管理机构设立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各自的职责,规定各部门配备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把责任落实到个人,实现“以制度管事”、“有章可循”。同时,实行固定资产管理奖惩制度,管理目标与个人业务绩效评定挂钩,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大家自觉保护固定资产的意识。
2.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固定资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业务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授权批准的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审批人的权限、责任以及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企业应当加强对固定资产投资的预算管理,明确固定资产投资预算的编制、调整、审批、执行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归口分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账簿登记制度和固定资产卡片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账账、账实,账卡相符。企业应当建立固定资产处置环节的控制制度。明确固定资产的范围、标准、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企业应当建立对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监督检查制度,明确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的职责权限,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
2.3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事后监控
加强固定资产的事中监控,一要健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做到购置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证账与实物一致i二要规范固定资产日常核算,健全固定资产总账,明细账、卡片等资料,做到账卡、账账、账实相符;三要建立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制度,确保资产按规定用途合理使甩四是要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对随意侵占、挪用,非法交易以及毁坏、窃取、丢失固定资产的违法违纪和失职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造成严重损失的还应该追究法律责任。加强事后监控就是各单位处置资产(包括调拨、转让、报损、报废等)应履行审批手续,未经批准一律不得随意处置。处置资产应按规定进行资产评估,按资产评估价进行处理。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资产处置后要如实进行资产核销账务处理,对残值收入和转让收入要及时入账,不得私设“小金库”或另存经费支出专户以外的账户。
2.4完善固定资产及折旧的核算
关键词:工程咨询、国防工业固定资产投资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defense industry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of the feature from the construction purpose and the plan, construction cycle three aspects of the engineering consultation in the defense industry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in the rol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ulting,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 investment in the fixed assets
中图分类号:F540.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工程咨询是遵循独立、科学、公正的原则,运用多学科知识和经验、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为政府部门,项目业主及其他各类用户提供经济社会发展和工程项目决策与实施的智力服务。工程咨询为工程项目的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在国防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弄清建设单位项目建设的目的,做到有的放矢
只有弄清楚建设单位的目的和咨询报告对其的作用,依据建设单位的要求,提供恰如其分的服务,围绕其目的展开工作,才能重点突出。如:2011年航天某单位的火工品类项目要做安全评估,该咨询报告的重点就在于所建建(构)筑物与单位内部建筑物、外部建筑物的安全距离能否满足现行的火工品安全规范;所建建筑物的防火、防爆等级;消防措施等方面。对于项目建设的其他内容不需要做过多的论述。
二、优化建设方案,为建设单位所建项目决策把关,减少和避免决策失误
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力度的加大和科研生产任务的增加,各种项目申请立项的机会逐渐增多。某些单位在项目申报的过程中,由于对实际需求和客观条件考虑不够充分,策划的建设方案给后期工作留下不少隐患。
原则上,建设方案是围绕建设目标提出的,建设内容是保障特定任务的必须条件。目前,科研生产和条件建设是两条线管理,固定资产投资涉及的环节较多、周期较长,从而导致任务周期和条件建设周期客观上的不匹配。经过多年的积累,各建设单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科研生产条件,即使不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有些任务也是可以完成的,而固定资产投资背后的真正目标是改善条件、提升能力,建设模式由任务保障型转向任务能力结合型。
建设内容应该是在建设单位能够真正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内容,或者是值得去建设的内容。很多“高、精、尖”的设备(或软件)看上去功能很强大,但未必就适合建设单位的需要。这其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科研生产任务量、生产工艺、习惯做法、技能储备、工作制度等。一旦考虑不周,购置的设备很可能成为摆设,既浪费国家投资,又浪费建设单位的人力物力。如果在实施前发现类似问题,虽然可以适当调整方案,但是工作量增加是在所难免的,调整能否被认可还要经过有关部门审批。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和审批都是非常严肃的,项目建议书批复前一般都通过了专业咨询公司的评审,有的建设内容一旦确定就无可更改。据了解,某些项目批复的设备到货几年后,包装箱还是完好无损;批复的软件购置后,由于设计师使用不习惯,根本无人问津,更谈不上发挥投资效益了。
建设方案能否顺利实施受到财务实力、引进渠道、研制能力、行政审批、价格水平、外汇额度、建设周期、统筹建设、专业规范等各方面因素的约束,任何因素都可能导致相关建设内容不可行或者难以实施。
工程咨询在提冲建设方案的策划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使固定资产投资发挥最大的效益,也便于后期的顺利实施与验收。
三、合理的安排项目建设周期
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一般都是为特定生产任务服务。投建设周期可行性体现在与既定任务生产进度的相匹配,能够如期审计、验收。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建设周期是指投资计划下达到项目验收的周期。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应在相应生产任务开始前到位,并形成生产能力,而项目验收一般应在生产任务开始之后。对于项目主要建设内容,需要逐项分析,落实重大时间节点,以确定合理项目建设周期。对于统筹新建建筑物,涉及多个项目的进度协调,可能出现建筑物建设周期超过生产任务进度节点的情况,需论证临时的解决方案,以支持项目的建设周期可行性。如航天某科研任务定于在2013年完成并运行,而与其配套的运输方案,经论证要在2014年才能竣工验收,这就要求建设单位调整运输方案,建立合理的与其相匹配的运输方案。
结论
建设目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周期是国防固定资产投资所关注的重点。在工程咨询过程中,只有紧密结合任务背景、行业特点对其进行相关的分析,才能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使国防工业固定资产发挥其最大的效益,服务于国防事业。
参考文献:
[1]《全国工程咨询工程师(投资)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咨询概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关键词 卫生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绩效评价
资产是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基石,在全面深化医改、加速推进医改政策实施的环境下,卫生事业单位的发展目标与发展战略是否能与深化医改的政策相一致,关系着卫生事业单位发展前景的好坏。而资产在调整单位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的管理迫在眉睫。固定资产在卫生事业单位资产中占很大比例,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成为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
一、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根据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医院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持有的预计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1500元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有形资产;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
固定资产管理在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固定资产在卫生事业单位资产总额中所占比例极大,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效果。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完善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等后续环节的管理,为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发挥固定资产经济效益、提高卫生事业单位的健康服务水平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加强和规范卫生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对保障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推进医疗改革、提高卫生公共服务的必然要求。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促进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才能更好地保障卫生事业单位的良好运转,提高人民健康服务水平。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重视
全面医改实施以前,长期受传统经济的影响,卫生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模式。随着主管部门对卫生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约束不断加强,传统的管理模式有所改善,但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事业单位对资产管理尤其是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薄弱的现象仍然存在。单位领导层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不够,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管理体系不健全,科室使用人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责任心不强,这些都导致了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浪费、流失等现象经常发生。
(二)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在卫生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严重制约了单位的发展。一是有的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和制度过于老旧,没有及时根据国家及各级主管部门的政策要求进行修订与更新,有的单位甚至没有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仅靠工作人员的经验进行管理。二是有的单位虽然制定了较完整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但是没有贯彻落实,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各个环节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指导与约束作用。从而导致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账实不符、账账不符。
(三)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少绩效评价
随着对卫生事业单位经营管理的要求不断提高,绩效评价成为单位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有的卫生事业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绩效评价在单位管理各个环节中发挥的作用,过于重视绩效工资的考核与评价,而忽略了绩效管理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缺乏监督
随着卫生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单位内部的机构与岗位设置也逐步细化合理。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没有进行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致使科室使用人员缺乏职能部门的监督,职能部门缺乏内审部门的监督。
(五)卫生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薄弱
当前,卫生事业单位信息化建设正在不断升级与完善,但卫生事业单位的投入大部分放在了业务领域的信息化开发,大部分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即使有些大型的机构实现了固定资产的程序化,也只是简单的实现了固定资产的账务核算与清查盘点等功能,而没有实现固定资产的维修、维护、绩效管理等后续管理方面的功能。
三、加强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加强对卫生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
卫生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在单位的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才能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视程度。随着医改的全面推进,打破了卫生事业单位传统的管理模式,单位的整体运行模式也面临着重大的调整,如何开源节流,成为管理者们首当其冲要考虑的问题,这其中,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坏与否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另外,只有单位的管理者重视了固定资产的管理,才能积极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机构,合理设置岗位,进行人员配置,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与绩效评价体系,组织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机制。达到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与单位事业发展的目标相统一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事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5-0103-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高校规模不断扩大,高校数量不断增加,国家对高等院校的建设投入资金也相应增加,高等院校固定资产来源渠道也不断增多,给我国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以及事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固定资产是高等院校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物质保障,是其教学和科研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是反映高等院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随着我国教育体制以及财政体制的改革,我国高等院校已经逐步开始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资金来源多元化以及固定资产经营市场化的转变,过去的会计核算体系以及事务管理办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本文将结合作者多年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和研究的经验,指出我国高等院校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分析当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以及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和对策,为高等院校完善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提供借鉴,为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一、强化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固定资产是高校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高校正常运营的基础保证,强化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高校有很重要的实际作用。
1.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
教学和科研是高等院校的两项最基本的使命。强化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硬件设备和环境,保证日常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同时,科学研究也是高等院校的基本使命,强化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可以保证高效实验设备的完善,为高校科研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
2.防止固定资产的流失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各种管理工作一直处于改革和变动之中。固定资产是高等院校的最重要物质财富,在各校改革措施推进的过程中一定要强化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改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和事务管理,防止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流失。
3.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扩展,高校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益过于低下,不利于发挥固定资产应有的作用。通过完善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让有限的固定资产为高等院校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更多的效益。
二、当前部分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对学校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方式落后,已有的固定资产会计核算方式以及事务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今高校发展的需要,其具体表现如下。
1.固定资产计量标准以及核算范围设置不当
依据国家相关规定,我国现行的高等院校财务管理指导规章制度包括《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但这两项基本的规章制度自身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固定资产核算的范围不清楚。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规定,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指的是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单位价值超过相关规定值的物品,主要包括房屋、建筑、仪器设备等;使用年限超过一年但没有达到单位价值的大批采购耐用物资也当做固定资产核算。在这一规定之中可以清楚看到,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只有下限,同时对单品价值较低的固定资产核算较为模糊,这都会导致固定资产核算范围的模糊。第二,计量标准不当。以上两个标准已经设立多年,并没有依据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物价上涨情况对相应的单品价值的规定做相应的调整,导致大量的低值易耗品也进入了固定资产核算,严重虚增了高校固定资产核算价值。
2.固定资产事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脱节
与一般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相比,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着一定的脱节,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实物管理与财务管理相分离。大部分高校都有专门的财务处以及资产处,分管财务和固定资产。两个部门相互独立,导致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会计核算业务相互脱节。第二,固定资产使用者众多。与一般的组织相比,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使用者包括教师、学生以及职工等,使用者众多,固定资产管理不能够实现责任制,固定资产的损失责任不易确认。
3.固定资产入账方式不合理
与一般组织机构的入账方式相比,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入账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在购置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这就导致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损耗无法在运营成本中体现,各教学科研部门在使用固定资产的过程中不需要分担成本,不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同时,在这种入账方式之下,固定资产不会随着使用而发生减值,固定资产的账目减值在报废之前一直都是原值,这就会导致在一定时期内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虚高,在报废的时候又会大幅度增加成本,最终导致会计账目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4.固定资产的管理混乱
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在购置后还需要维护、保养、处置、租借、调用以及报废等。我国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比较混乱,对以上的业务处理没有实时反映在会计账目之上。在出现盘点亏空、损耗的时候,按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始价值直接冲减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对固定资产净值的变化不做任何的记录,导致会计核算与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不符。不能利用会计核算来真实反映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全过程,不能实现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导致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混乱。
三、完善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建议
高等院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对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针对当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具体措施予以解决。
1.合理设定固定资产计量范围及核算标准
我国高校固定资产核算范围以及标准主要依据《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及《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确定,这两个标准已经制定多年,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有效指导了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两项制度已经不能有效地指导当前的高校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以及实物管理工作。高等院校需要以上述两个制度为指导,制定更为详细、与当前物价水平以及高校物资采购范围更贴近的指导中规章制度,利用与高等院校固定资产实物管理更加符合的规章制度来引导和规范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保证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2.保证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的统一
当前,大多数高等院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都分属于不同的两个部门,部门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加上高等院校固定资产使用者众多,固定资产的损失难以确认,这就会导致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与实物管理相分离。高等院校需要强化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业务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让固定资产管理部门既要负责会计核算业务,也要负责事务管理业务,实现实物管理的责任制,减少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的损耗。
3.完善固定资产入账方式
我国部分高校固定资产入账方式极不合理,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入账方式,在购置之日起开始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直接将固定资产所有价值入账,在使用过程中并没有依据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以及减值情况登记相关账目。要解决这一问题,相关高校需要学习企业固定资产的入账方式,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实时地将固定资产损耗情况计入相关成本,并将相关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分摊到各使用部门之中,防止各部门不计成本的使用固定资产,利用会计核算监督和引导高等院校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切实提高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
4.完善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工作
高校属于特殊的事业单位,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与一般组织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比更加复杂。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制定完善的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并及时将固定资产的变化情况反映在会计核算之中,利用会计核算来记录和指导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实现对高校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固定资产对高等院校建设和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强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工作,不仅仅让固定资产的管理者充分了解到固定资产购置、维护、保养、处置、租借调用以及报废等业务,还要让全校的师生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积极主动地配合相关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主动保护学校固定资产,减少固定资产的损耗。
参考文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生存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F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7-0045-02
进入21世纪以来,各级政府对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的重视程度比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财政经费的使用更高效,国有资产的运作更合理,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更完善。我国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为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能够在使用耗损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原来的物质形态不变的资产。
一、我国固有资产管理的重要作用
国有固定资产管理有如下几点重要作用:(1)确保生产企业、运营商的正常运作;(2)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效率及其运营效率,从而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3)使生产工具的固定资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4)使企业生产力得到蓬勃稳健的发展。
二、当今我国固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日常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是不完整的。相关部门分散,并没有与对方多接触。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持续的政策,有必要成立一个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来管理,而且还建立了科学的管理体系和完备的物业资产管理系统。由于缺乏内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不足,导致固定资产意识淡薄。政府人员在日常管理中缺乏必要的重视,导致购建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产生许多不同方面的问题。
(二)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问题
1.没有充分发挥固定旧资产的潜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折旧资产被完全抛弃,而不能得到及时处置,逐步使这些固定资产护理受到不应有的损害。在工作中对于某些特定的任务购买一些仪器及设备。在相同或相似类型的机构,因为行政区块管理,行业管理等因素存在机构分立的情况,其财产清单中并未包括闲置资产,从而导致重复购买固定的存在资产类似的现象也很常见。
2.管理人员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欠缺
固定资产机构尚不健全的单位系统可能无法实现,许多资产管理公司人员大多身兼数职,有的单位将其列入固定资产管理会计师真实工作范围,违反会计制度内部检查“独立账户”的基本原则。因此,在必要的管理责任制度不健全情况之下,管理者往往会导致固定资产在客观意义上的管理薄弱。
三、针对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一)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
1.提高固定资产的投入产出比
维修或充分发挥设计新设备、重新使用旧设备的作用后,关键是要利用它来提高固定资产的效率:一是加强现有的固定资产,从采购到识别再到使用的过程中维护固定资产管理计划的有效发展,使其处于良好状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市场形势来看,这些资产的积压将会在第一时间实现价格的快速升值。
2.从思想、制度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直接负责管理,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问题,这是在固定资产管理中最重要的方面,也是不断完善逐步实现管理意识的知识和意识的管理单元,这是固定资产管理单位按照管理者的能力进行评价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进行健全,从而确保固定资产符合现实情况。
3.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
近几年来,公共支出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固定资产管理的费用,缺乏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系统。耗时资产,手续不全,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我国政府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是刻不容缓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可以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技术。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设,这是集约型经济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4.建立我国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评价机制
固定资产管理评估,需要建立健全监管模式,从而弥补固定资产管理之间的差距,建立中国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同时,要寻求适当有效的固定资产评价方法、标准和评价机制管理。奖惩办法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的指标,因此基础的标准化的评估可以基于定量目标进行量化,这通常情况下比较容易实现。
(二)加强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个别建议
1.按照固定资产的规定,在领导的单位变化转移时,调动人员调整;加强固定资产核算,特别是对大型耐用品,可根据固定资产管理,不负责交接购买,及时办理户口迁移手续,实物卡,防止固定资产流失在转移过程中。
2.根据固定资产核算计价原则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政府固定资产管理,高效运行。充分利用预算管理进行政府部门的固定资产配置。在不影响日常工作前提下,对资产、固定资产合理配置优先,严格执行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制度。
四、加强我国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高效运行的途径
加强固定资产的高效运行是政府部门固定资产管理机制的基石所在,是支持政府部门各个方面能够科学、合理、高效运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重要前提。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作用和高效运行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
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亟待提高,并需同时培养建立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在当今社会大背景之下,对于高素质人才。先进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功能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展并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统计数据、传递信息,更对固定资产的使用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促进对经济情况的分析及评估。
(二)明确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责任
负责人设置如下:负责综合,全面负责领导单位;领导分管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固定资产的管理;采用人工部门直接负责固定资产管理负有直接责任。结合固定资产和存货管理评价,定期履行评估和评价责任,并列入目标考核。固定资产管理是负责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固定资产基本名称注册、外观日期及其他相关信息。
(三)改善政府部门固定资产核算模式
固定资产会计实务折旧能够真实地反映使用固定资产,转移过程的价值和材料消耗,有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体现,更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决策的合理利用。本文重点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折旧仅限于登记,不反映在财务会计,这是为了更好地连接现有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但注册是有利于固定资产折旧,反映了真实值,所以这个记录是不是只占贬值的做法具有双重好处。
(四)严格执行制度要求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前后的监测,以确保其账面价值与实际库存始终是相同的;规范日常核算固定资产,完善和及时归档固定资产总账、卡片等资料真正保持一致,认真核对账单,使账户实相符;有效地建立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确保有效使用有合理目的的固定资产的责任制度;造成固定资产损失者应当承担责任。
【参考文献】
[1]朱平.如何有效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工作[M].现代企业教育,2010(5).
[2]齐晓华.浅谈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0年第31期.
[3]丁旭.做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科技风,2010(9).
[4]赵亮.论国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锦囊,2013(8).
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不仅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保障作用。然而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管理工作,涉及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财务管理、采购营销等各个部门,必须由企业内部的所有业务部门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但是目前我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却存在着较多问题,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以及资产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因此,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安全,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这对于充分发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收入水平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企业固定资产定义以及主要管理流程
固定资产主要是指能够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或者内部管理活动的有形资产,在企业的经营发展过程中能够长期发挥作用,而且其价值可以逐步的转移到企业的成本中。在我国现有的会计制度中,对于固定资产的定义主要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设备、器具,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设备物品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则主要是对企业固定资产的计划、采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评估以及报废处置等进行的管理。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固定资产的购建流程。对于基建项目、技术升级等新增的固定资产,其购建流程为首先进行项目立项论证分析,审批通过之后财务部门建立基建项目结算清单逐笔入账,并组织验收合格后,编制固定资产清册,同时对固定资产账目进行核对,并进行增值处理。对于自行采购、融资租入或者无偿转入的固定资产,重点是做好固定资产相关手续的办理,并根据相关凭据或者是资产的市场价格做好增资处理。
(2)固定资产的维护与更新改造。对于固定资产的维修,应该由使用部门定期进行使用性能分析,并将固定资产修理计划逐级上报经过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或者是技术升级,同样要根据使用实际需要,经过性能分析以及改造技术经济可行性论证后,审批后实施。
(3)固定资产的调拨。固定资产的调拨分为无偿调拨和有偿调拨两类,其管理流程为由使用部门提出调拨申请,在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净值、数量等进行全面的核定以后,由管理部门审批后按照调拨管理进行处理,同时进行相关的账务、收款等核算处理。
(4)固定资产的转让。固定资产转让流程为财务部门根据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等确定固定资产的净值等详细信息,在审核以后初步确定价格,之后完成交易,并对资产进行注销处理。
(5)固定资产的毁损、盘亏以及报废处理。对超过使用寿命的一些固定资产,在进行处理时,首先,由使用部门提出报废申请,之后由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现场核实,并确保账实相符,经过专业的资产评估事务所对资产价值评估以后,进行处理,同时将处置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及时入账。
三、当前我国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对固定资产规范化、精益化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非常淡薄,虽然针对购置审批都设置了严格的程序,但是后期管理却没有清晰地界定权责。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普遍存在着重购置、轻管理的问题,固定资产管理使用非常混乱,固定资产作为一种宝贵的生产资料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配置,造成了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着闲置浪费的问题。
(2)固定资产流失的问题时有发生。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固定资产的会计信息、固定资产账目以及实物之间的不一致,有时对于一些固定资产的处理流程未能及时在固定资产的账目中得到体现,固定资产账面上的价值与实际价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对一些报废、破损的固定资产没有及时地进行冲减等业务处理。此外,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财务监管的力度不足,财务监管往往只是停留在了财务核算方面,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安全管理。
(3)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不高。由于企业未能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尚未能形成系统化的联动管理模式,造成了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信息沟通不畅通,时效性不强,影响了固定资产等资源的共享使用,导致固定资产利用率不高,固定资产流失等问题时有发生,制约了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
四、企业固定资产精益化管理实施措施
(1)构建精益化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模式。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实施精益化的管理,企业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主导构建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的精益化,即实现工作流程、信息系统构建、组织管理与考核体系设置的精益化。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于工作流程精益化的改造,重点是对现有的流程按照实际需要进行重置与再造,重点确保购置阶段强化科学论证,使用维护与处置阶段更加注重保值增值与高效使用。在信息系统的精益化方面,重点是打造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处置、查询、财务管理、报表数据、统计分析以及使用维护等业务流程处理统一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在组织机构的精益化上,则重点是减少固定资产管理横向之间的壁垒,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次,对固定资产管理组织机构进行优化调整。在考核体系上的精益化,则重点是聚焦在提升固定资产的管理绩效方面。
(2)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企业的管理负责人应该充分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同时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在采购阶段重点建立固定资产采购的可行性分析制度、专家论证制度、采购预算管理制度等,确保采购工作开展有章可循。在固定资产的购置验收阶段,重点完善采购登记制度、采购招投标管理制度、固定资产动态管理制度、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在使用维护阶段的安全可靠。在固定资产的处置阶段,完善固定资产的调配管理制度、大额固定资产处理制度、闲置设备改造制度等,控制固定资产流失问题的发生。
(3)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管理而言,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提高固定资产的管理效益,在具体的实施措施上,首先,应该做好固定资产的盘活利旧,对固定资产的潜能深度挖掘,促进固定资产资源的合理优化配置。其次,应该积极的采用新技术,对企业的固定资产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延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确保固定资产设备稳定运行产生长期经济效益。第三,做好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及时将落后的资产替换为先进、新型的固定资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形成企业经营发展的新动力。
五、结语
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企业所有经济业务活动开展的基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内容较多,企业管理部门在业务工作的开展中,必须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优化固定资产管理流程,提高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监督,进而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完整安全,实现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作者单位为济南铁路局车辆处)
参考文献
[1] 李岱瞳.网络管理信息化在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中作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11).
1.1医院固定资产的确认
将一般的设备从500元以上调至1000元以上,将专用的设备从800元以上调至1500元以上,提高固定资产的单位价值,缩小固定资产的管理范围,并减少医院对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
1.2医院固定资产的分类
(1)将此前的“图书”类更改为“图书、档案”;
(2)将此前的“一般设备”更改为“通用设备”;
(3)将此前的“其他固定资产”更改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
1.3医院固定资产的折旧
医院在固定资产的管理过程中,需根据资产的不同性质对其折旧年限进行合理的确定,使之能正确地计算固定资产的折旧,准确地反映出医院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耗损而转移到医疗服务价值中去的那部分固定资产价值,真实反映医院的资产和净资产,揭示医院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对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供客观评价依据。
1.4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
通过增加“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项目,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提供了依据,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医院相关工作人员的绩效评价相挂钩,实行奖惩制度,促进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及准确性。
2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意识淡薄
部分医院对固定资产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或专人负责,管理责任、权限不明。设备科、医疗器械采购办、总务科、设备使用科室等没有严格的权限界定,部门之间缺乏沟通,一旦出现问题时,责任不清,相互推诿,无从追偿。
2.2制度不完善
医院固定资产从申购、验收、领用、调拨到报废、处置等各个环节,没有执行严格的审批约束机制,缺乏对固定资产实物形态有效监管,导致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不高,管理混乱造成固定资产的闲置、损耗和流失问题严重。
2.3购置不合理
在购置固定资产前,部分医院缺乏统筹规划,没有充分的可行性分析、效益评估、市场调研等。没有执行规范的采购审批程序,导致固定资产的购置往往取决于个人的意志,盲目购买所谓价高质优且功能复杂的产品,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利用率低,长期闲置造成资源和财力的浪费。2.4处置不合理在对固定资产的处置环节上,部分医院对报废、调出、捐赠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技术鉴定和正确估价,甚至未经审核、审批程序即自行处置,滋生私下交易,低价转让、出售等现象,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5账实不符
(1)大型医疗设备购置程序复杂,若信息不畅又没有发票,容易造成错记、漏记。
(2)固定资产报废时间跨度很大,并且科室申请销账时间、市卫计局和财政局审核报废设备时间、实物资产处理时间,均不在同一时点。
(3)医院科室迁移、改造装修,没有及时进行清点工作。改造后,导致国有资产大量丢失。没有实物,无法鉴定,资产核销审批手续难以通过,资产账面悬置。
(4)资产管理人员由于轮岗需要,更换频率较快,造成资产责任人对资产的认识和管理概念难以建立,加上病房往往追逐利益,仪器设备等资产透支使用,保养意识淡薄,移交、监交制度执行不严,一旦出现资产损坏、遗失等问题,相互推诿,责任不清,无法追偿。
3医院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3.1增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意识
领导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加大宣传,促使员工重视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从思想上认识到固定资产的地位和作用,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树立节约的意识,防止盲目投资,让资产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3.2建立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财务部门负责总账和一级明细分类账,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二级明细分类账,使用部门负责建卡(台账)。对大型医疗设备实行责任制,指定专人管理,制定操作规程,建立设备技术档案和使用情况报告制度,并根据各科室每月报来贵重仪器使用情况、收入等数据,进行“贵重仪器效益分析”,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设置“固定资产登记簿”和“固定资产卡片”,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并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登记每项固定资产入账成本中财政补助资金、科教项目资金、其他资金的金额及其所占有的比例。对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设置备查簿进行登记。建立固定资产日常保养、维护和维修制度,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使用,发挥其最大效用。
3.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1)设立财务部门、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固定资产使用部门。将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和分工划分明确,责任落实到部门和负责人的头上,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医院固定资产。
(2)在设备的入库、验收、保管、使用、调拨、维修、报废、核销、处置等各个环节中,加强管理人员与相关部门的沟通,相互之间及时核对资产的进、销、存,确保账账相符。
(3)建立清查盘点制度,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
(4)处理所有历史遗留问题,一次性的理清账实不符的现象,使之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能够规范地操作和进行。
3.4医院固定资产的购建
(1)购买10万元以上属于政府采购规定的医疗设备,购置计划应上报财政局、卫计局和当地政府采购部门,批准后,进行政府委托公开招投标。
(2)购买10万元以下的设备,在采购活动开始前必须获得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的批准才能进行医院内部议标,要求必须有3个以上具有资质的公司参加公开招投标,并由院领导、监察科、财务科、设备科、设备使用科室成立议标小组,作详细记录,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5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
(1)对于达到报废年限的固定资产,由设备维修部门技术鉴定,能维修正常使用的,可继续投入使用,不再计提折旧,另册管理。对于没有修复价值的固定资产不再进行维修。
(2)医院固定资产的报废必须经过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达到报废标准才能申请报废,并将报废资料上报财政局。经财政局审查、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报废。避免报废工作的不合理、不严谨导致的资产流失,有效地保护国有资产。
3.6固定资产管理的信息化
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化技术的管理软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入库、使用、报废等情况及时、准确、高效地作详细记录,并将固定资产的信息全部保存在云端。将固定资产的数据资源在院内进行共享、共用,使相关人员能够实时查看和掌握固定资产数据,防止资产闲置浪费,提高资产利用率。同时将所有资产数据上传到财政网,通过专人专网的方式,将两者进行同步。实行计算机网络条码管理系统,实现财务部门与资产管理部门实时核对账目,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监控,随时动态掌握其资产状况。
4结论
【关键词】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入,经济增长,VAR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
一、理论研究回顾
目前研究发现,固定资本投入与GDP长期增长率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关系,但这种正相关关系是否具有显著的双向影响关系,目前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上尚无一致的结论。本文也是基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现状描述和实证分析的角度全面分析之间的关系。
二、实证研究模型
2.1 协整检验
以1992年作为基年,对各年的环比CPI计算得出定基CPI数据,并利用定基CPI数据对GDP、Ct和It进行修正,消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采用Johansen检验变量间的协整关系。
协整关系方程:
长期LNGDP与LNEDU,LNINV有长期变动趋势,当教育投入增加1%时,GDP增加2.568367%,而长期来看固定资产的投入增加1%时,GDP将相对减1.15%。Orazio等以欧盟一些国家1965-1995年数据分析也显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影响为负,可能是因为我国在1993年开始逐步建立市场经济制度,民间投资开始稳定增长,民间投资增速明显高于政府投资,但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也出现了混乱,因此国家需要对此进行正确引导,以尽量避免此种现象的发生。
2.2 VAR模型的设定
处理后的数据通过平稳性检验与协整检验,据此建立VAR模型,模型如下:
模型通过平稳性检验,对结果分析发现固定资产投入对GDP滞后3阶有显著正的影响;教育投入对固定资产投入有1阶正影响,同时对GDP短期内没有显著影响。也说明教育的作用是长远的,而固定资产的投入对经济的作用是短期的。教育对短期固定资产投入也有拉动作用,可能传递到对经济的短期拉动作用,但是这种间接的短期拉动作用不强。要真正说明教育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GDP的因果关系再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来确定。
2.3格兰杰因果检验
协整说明教育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GDP长期稳定关系不一定是因果关系,需要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相互的因果关系,确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所在。检验结果如下:
固定资产投入是拉教育投入的原因,教育投入才对经济增长起到真正因果的因素,也反映了教育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的配套效应,是资源与人力相互合理搭配产生的共同作用,相互促进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
在教育投入和固定资产的投入间存在双向传导机制,但是在GDP和教育投入之间却没有,国内生产总值不是教育支出的Grange原因,从这种内在传到机制来看固定资产的投入是作用在教育上的。教育处在中间传导位置,对经济增长和固定资产投入都有这重要作用,也说明了教育投入的多重带动作用。实际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均不存在显著的格兰杰影响,从1992年以来我国经济整体上体现出投资和产出之间的弱因果关系。
三、结论与政策含义
教育投入,固定资产投入和经济增长有长期变动趋势,且教育投入的弹性系数大于固定资产投资,教育对GDP的长期作用大于固定资产对GDP的长期作用。在经济发生变动时,教育一般较为稳定,变动较为迟缓,而GDP,固定资产投入的响应较为强烈,而固定资产投入对经济的冲击响应会立刻体现出来,短期效应明显,考虑短期促进经济的发展可以采用增加固定资产投入的方式,若考虑长期发展可以制定教育投入的5年计划达到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
格兰杰检验表明教育投入是经济增长的真正因素,也反映了教育投入与固定资产投入的配套效应,是资源与人力相互合理搭配产生的共同作用。教育投入和固定资产投入存在双向传导机制,但GDP和教育投入之间却没有,GDP不是教育支出的Grange原因,教育推动力经济的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却没有带动教育投入的同步发展。在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的注重教育投入但同时也要和固定资产的投入相适应。
总体来说,我国的经济增长呈现投资驱动型特征。教育投入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作用,增加教育投入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效应和教育溢出效应的发挥,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具重要的作用。经济的长远发展需要增加教育投入来拉动,同时也应理顺教育投资结构,从而提高教育投入的产出效益,和固定资产投入投入配套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管理 新会计制度
近年来,针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和深化,为了不断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和财政改革事业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的会计职能,改变过去会计系统的缺点,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不断进行修改,最终依据新的会计准则印发了事业单位新的会计制度,该规定继承了原有制度的优点,并对固定资产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进行了更详细的规定,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全面管理提供了依据。通过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能够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事业单位效益。
一、新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重新定义了固定资产的含义,以前对固定资产的定义是指单位价值在500元(专用设备800元)以上,并能够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或者是单位价值虽未达到标准,但是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的物资,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标准已经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因此,新的制度将固定资产的单位确认价值提升为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还对固定资产的分类进行了更确切的划分,将固定资产划分为新的五大类,调整“一般设备”为“通用设备”,“图书”类改为“图书、档案”类,“其它固定资产”认定为“家具、用具、装具和动植物”,单位可以根据此规定对固定资产进行具体分类登记和管理。第二,折旧计提的变化,根据规定,事业单位除了对文物、动植物和图书档案可以不计提折旧外,应当对所有的其它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该规定创新性的引入了“虚提”的观念,能够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固定资产价值的计量和管理;此外还引入了“累计折旧”科目,新的会计科目的设置提高了实用性、公认性,其内容将更加全面、合理、会计数据将更加有用和有效,通过该科目可以了解固定资产后续的费用支出以及损耗程度,有利于提高固定资产的核算水平,加强其管理。第三,新制度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原则,这对其核算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收付实现制原则简化了会计核算,但是会导致资产不能及时入账的问题,新制度规定固定资产从形成、使用、报废全过程都要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对固定资产状况的了解,及时反映资产价值变化。第四,增加了单位财务管理绩效评价的任务,这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供了参考依据,新制度要求单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核算时,应该考虑到对绩效评价的作用,“算为管用”的思想也应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服务,这样才能调动单位人员更积极地参加到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去。
总之,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有更明确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更能适应市场经济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事业单位应该抓住此次契机,加强自身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现存的问题
1、轻视固定资产的管理,管理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属于国家资产,因此,很多单位的领导没有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固定资产的管理,只重视对财务开支的关注,如开支权限或标准的控制,但对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却不够重视;另外很多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导致管理职能划分不清,交叉混乱的现象,再加上事业单位特有的管理模式,使得财务部门、管理部门以及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统一的指挥,各自为政,推诿扯皮的现象,进而不利于固定资产的管理。
2、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涉及到固定资产的各个阶段,从购买、后续使用以及报废处理,事业单位都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安排,对固定资产进行全面的了解和监管。很多事业单位在现实中只重视固定资产的购买,却忽略了后续管理,尤其是在旧制度下,很多固定资产不用计提折旧,即使已经不再使用,账面上还存在其价值,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不利于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其次,缺乏对固定资产统一管理的部门,使得固定资产在后期的报废和出售环节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回收,很多固定资产由于权责不明,控制制度不健全,使用后不能得到完整的归还,因此经常出现丢失的现象,在账务处理上也不能及时的更新和记录,甚至相关的责任人员都不清楚固定资产的现存状况,导致管理的混乱,固定资产安全、完整性受到挑战。
3、不同类型固定资产的产权划分不明确
事业单位的业务范围可能存在不能的类型,那么固定资产的分类也存在差异,即经营性固定资产和非经营性固定资产的划分,由于对两种不同类型的固定资产产权划分不明确,经常会出现非经营固定资产被用到经营活动中的现象,这严重损坏了国家的利益;另外,在两种固定资产的转化过程之中,由于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导致固定资产的流失,有的会因为划分界限的模糊性,导致固定资产不良使用状况经常发生。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导致权责不明
事业单位与企业不同,其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行政管理和业务发展上,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重视不够,对于固定资产的购入、使用、登记、处置等相关负责人的职权没有进行明确的划分,相关的奖惩制度不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相关人员没有更好地完成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动力,因此很多单位就会出现随意调动使用固定资产,缺乏按相关程序办理登记手续的意识,固定资产私用现象频有发生,进而形成账外资产,这加大了国家固定资产的流失的风险。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管理意识的淡薄以及管理制度的缺失导致的,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该从制度建设着手,明确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做到人尽其职,物尽其用,进而提高国家资产的使用效率,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三、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建立健全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根据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对固定资产的核算、记录和报告等进行更全面的规划,做到有章可循,奖惩分明。
1、强化管理意识
为了让更多的人员能够认识到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事业单位应该组织学习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更好地落实管理工作,学习新的会计制度可以使相关人员紧跟时代的发展,随时了解自身工作的最新进展,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职能;其次,单位领导应该带头实践新制度的执行,树立固定资产保护意识,对其进行定期的考核和监督,并将结果与薪酬考核挂钩,从日常工作入手,时时关注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
2、使用新的核算方法
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新制度的要求引进权责发生制,克服旧制度的核算缺陷。旧制度对购入的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一次入账的方法,这就会导致当期费用的虚增,而引入权责发生制就会将资产分期摊入成本,实现资本化。新制度借用了企业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对固定资产定期计提折旧,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折旧方法,那么事业单位针对电脑、空调等办公用品可以使用直线方法,而对于一些生产设备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总之,新的核算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以及价值创造能力。
3、完善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事业单位应该根据法规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权利和责任,并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公示,该规则应该使各部门能够相互分工合作,并能够相互制约,通过设置岗位职责,明确每个人的职能,从而将固定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责任分解给相关的人员。第二,事业单位应该制定固定资产采购制度,对采购进行事前的预算和分析,不能盲目的采购,应该组织相关的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性、适当性以及经济性进行综合的评价,使采购的固定资产能够发挥其真实的效用,进而避免浪费,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固定资产的审批制度,对于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都应该严格审批,对于一定额度的固定资产或者重要的固定资产需要经上级批示后才能进行执行;第四,完善登记验收制度,登记验收制度能够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保证资产的安全性,因此单位应该对资产的每个环节实行登记验收制度,避免账外资产的产生;最后,制定固定资产清查制度,财产清查可以及时发现资产的短缺,实现账账、账实的检查,为固定资产的后续管理以及相关人员的职责履行状况提供依据,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资产流失。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还可以完善固定资产损坏赔偿制度、处置制度以及管理责任制度等,全面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和监督,促进管理工作向制度化方向不断前进。
4、建立健全科学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效果,因此,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管理制度能够被更好的实施,单位的审计、财务等部门应该发挥自己的监督作用,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大对相关工作的检查,尤其是实行突击检查,并把检查的结果和企业的绩效评价、薪酬奖励以及晋升相联系;其次根据检查的结果了解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重新的调配,尽量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资产的浪费,并及时解决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对相关人员进行奖惩,进而提高管理的效果。
四、结语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目前还存在很多的问题,新的会计制度的实施为单位内部制度的完善和执行提供了新的契机。因此,单位应该认真分析自身的情况,建立起高效、科学的资产管理体制,以此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成果,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推进事业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亦军: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影响与完善[J].财经界,2013(30).
[2] 李伊娜:议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完善[J].会计审计,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