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施工信息化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施工信息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施工信息化管理

第1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信息化管理

随着近些年来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速度也是越来越快,这为广大施工企业创造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同时,建筑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实施科学的成本管理、降低成本消耗,对增强企业的经济实力极其重要。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信息化的引入,不仅是带入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施工现场材料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优化施工企业内外资源,使施工现场材料的运作和管理更趋于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核心在于增强企业的中心竞争力。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无论采取如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最终的目的是要降低材料损耗,节约材料使用,降低工程成本,确保工程项目的利润最大化。越来越多的施工企业已经意识到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开始借助先进的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立细致的成本预算和分析制度,科学指定材料目标成本,将材料采购、检验、出入库及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工作。施工行业的信息化材料管理已经势在必行。

一、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存在的问题

1.1计划不准确,造成大量积压或供应不足。原因是技术管理方面,施工预算不够准确。

1.2采购信息不灵,舍近求远,造成大量浪费,提高工程成本。

1.3材料质量不合格,采购的材料没有进行相关质量部门的合格验证,这样的材料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过关,影响工程建设时间。

1.4现场验收不够认真,未能及时发现质量、数量问题,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要做到严格仔细的检查,务必做到质量、规格以及数量没有任何差错。

1.5施工现场材料放置地点不合理或者平面布局设置不规范等等方面,都会导致现场材料重新摆放,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施工费用,另一方面由此产生的噪音也会影响周围居民环境。

1.6保管人员业务不熟练,不懂材料性能,尤其是特殊材料管理知识的缺乏会导致特殊材料腐败变质,失去原有的功效作用,由于特殊材料价格昂贵,因此给工程施工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1.7部分材料管理人员素质和水平不高、管理思路不清晰,对具体工作程序不熟悉,甚至不了解,不能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分部分项工程用料无限额,造成大量出库,用剩不返回,既影响文明施工又造成材料浪费。

二、施工现场材料如何信息化管理

施工现场材料实施信息化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对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把施工过程中的有关各方和各个环节纳入一个紧密的供需体系中,对供应链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工作流和增值流进行设计、规划和控制,使施工现场能够及时有效的利用一切资源快速高效地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是服务于施工企业决策、生产、运营的管理信息系统和综合管理平台。

通过由施工现场材料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看出,作为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除了对材料不仅要调查研究,尽量寻找货和价的最佳结合点外;此外,还要将信息化管理运用到施工现场的材料管理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2.1加强培训,提高材料管理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素养

首先,通过培训,对材料管理者进行信息化管理考核,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有效提高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工作效率。

2.2材料采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材料供应信息化工作是一项经济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进度、质量、成本及项目的经济效益,在材料供应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部门提供的材料计划要求,按时保质保量,按品种采购供应,合理组织运输,对于盲目采购造成积压浪费要查明原因,由责任者承担其经济责任。施工现场材料信息化的管理,就项目工程建设的材料来源,有建设单位供应,公司供应市场采购和临时租入几条渠道,为正确组织材料的供应工作,必须正确地编制材料供应计划。材料供应计划由生产计划部门按月编制并应于规定日期申报下月材料计划。计划报给材料供应部门后,由材料部门结合供应渠道和库存情况,进行综合平衡,编制材料申请计划表报

送建方或下达采购通知单,便于及时组织供应。应避免临时抱佛脚出现停工待料现象,从而影响施工进度。

市场采购材料信息化的管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成,绝大部分的材料都以商品的形态出现在市场中,因此,开展市场调查,掌握市场动态,形成信息化的操作,加强市场采购材料的信息化管理,已成为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采购时要做到货比三家,购美价廉,这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在采购时直接从信息化管理中调出资料做出选择:首先价格和费用的选择。价格和费用的高低,是选择供货单位的重要标准,价格和费用的高低决定着材料的采购成本,对项目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影响。其次保证质量。即选择能够保证质量的供货单位。最后交货情况。就近选择供货单位,便于双方及时联系节省运输费用及其他费用。

2.3材料用料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材料使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是材料管理的中心环节。工程的施工过程就是材料物质的价值转化过程,因此,要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严格控制材料的使用,充分有效地利用材料。材料使用过程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信息化系统中的施工图纸和施工组织设计,合理使用材料,并及时反馈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信息,考核定额消耗情况,减少浪费,及时回收废料,尽量减少材料的二次搬运,降低材料使用的费用。要使材料使用过程能够按计划完成,要做到以下几点:

2.3.1办好领料手续。

当工程处于施工阶段,需要领用工程所需材料时,前来领料的工程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系统中,持有施工现场信息化管理系统中负责人电子印章许可的工程材料消耗清单,就能进入施工现场仓库进行领料。

2.3.2控制领料数量。

实际耗用材料的数量,必须以计算期内实际用量为准,不得以领代用,对超额领料应由相关负责人审核签认并注明超用原因,已领未用的材料,需要抓紧办理退库方面的手续。仓管员应及时在信息化系统中向财务部门提交材料消耗单据,以便财务部门及时、准确进行材料消耗核算,并与计划成本对比,及时分析材料成本差异,为领导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第2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工程施工;施工管理;信息化管理;工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信息技术已经打破计算机科学以及技术范围,本身就是这个时代推动力,随着建筑施工行业全球化发展,在建筑市场中激烈竟争,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将需要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确保建筑行业发展。

二.信息化的内涵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信息化的一般定义,是指由计算机和互联网生产工具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它包括信息技术的产业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信息化、生产方式的信息化、生活方式的信息化等几个方面。

我国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把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国家信息化就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需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即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发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时代潮流,是覆盖城市现代化建设全局的发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我们在全球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就是要抓住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三、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现代工程施工项目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施工的技术难度和质量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各个单位和各个部门之间需要传递的信息量也就不断增多,信息的传递也就变得越来越频繁,由此现代工程施工管理的复杂性和困难程度也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管理模式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可靠性、经济性方面都明显制约了施工企业在激烈竞争环境下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此时,对工程施工进行信息化管理,加强各个职能部门之间信息的传递,实现资源的高度共享,进而实现高效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现代化的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各系统之间的关联性极强,工程项目的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难度的增加与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都需要使用和存储大量的信息,没有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就难以实现管理的高效运行。加强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意味着加大施工过程中计算机的应用比重,还有更深刻的内涵。首先,信息化管理可以将所有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加工、传递和共享,减少了部门之间对信息处理的重复作业。其次,信息化管理使监督、检查等需要信息反馈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使工程施工的计划性工作和组织流程更加科学化。

四、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工程施工管理实行信息化, 集记录、查询、计算、传送、决策信息等功能于一身, 对施工和工程监理提供了科学、快速、准确的管理方式, 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其优势主要表现如下。

(1)缩短施工期限,可优化资源配置和施工网络,减少窝工和返工,缩短建设工期。

(2)节约项目成本,可利用网络招标系统降低采购成本, 通过基建财务管理系统加强投资和成本监控,实现快速工程决算。

(3)自动化收集信息,提高施工效率。现代利用高科感知功能对土壤表层的酸碱度、温度以及土壤实际密度等,并且能够对设备运行参数进行收集。传统模式是通过现场管理人员对现场亲自测定,对土壤酸碱度、温度以及实际密度的测定都要进行人工开挖,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传统科技发展的落后,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相对较差,与现代的信息化检测有很大的出入性。而现代的技术能够对现场检测完毕后,对当时检测的结果在CAD工程制图中进行快速修改,缩短了整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2.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

工程施工领域在信息化的引导下,大大提高了施工的有效性和精确性,同时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可以为企业提供更为便捷的信息,能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1)全面数字化。如今我国开始全面普及工程施工发展信息化的程度。施工企业不断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相关设备,为工程施工的信息化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于是,全面数字化开始深入到企业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等日常的企业经营活动中。所以,随着我国市场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施工企业全面数字化必定指日可待。

(2) 高效和精确管理施工项目。施工企业进行信息化发展令企业的内外部资源得到强化,而施工企业的管理层也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大大地提高企业和施工方的工作效率,无形地令施工项目获得一个高效的管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的运营成本开始逐步递减,而且还可以精确监控着企业的支出和成本,这种具备着高效性和精确性的发展趋势,无疑是吸引着施工企业的最大亮点。

(3)市场导向性。很多施工企业为了适应多变的市场,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而上文提及到,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相关设备,全面发展信息化。所以大部分施工企业都会积极利用信息化技术,以便自身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竞争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4)电子商务全面普及。过去,我国的施工企业大多采取传统的管理模式,对人力的依赖性过强,当施工企业发生人才流失时,许多项目的施工就没有办法如常进行。这时候,信息化的发展令建筑企业解决了这一大难题。电子商务的应用不仅可以加强企业信息资源的整合,还可以对信息进行处理,减少人力的参与,加上电子商务这一应用可操作性强、方便等优点,作者认为,电子商务在未来一定会成为施工企业重要的经营手段,为企业的不断发展铺路。

(5)采用适合行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施工行业具有较为鲜明的个性特征,目前市场上也没有一款完全符合施工行业特征的成熟的管理系统,其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无法复制,不同的企业进行使用时只能进行定制或者进行二次开发,不仅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难度,也大大的增加了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因此,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放性建设,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完善管理系统,为企业提供适合企业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策略。

五、结束语

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对工程施工项目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实现信息的共享和互访, 为项目参与人提供一个良好的协同工作环境,减少由于信息传递障碍造成的管理失误和决策失误,提高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茂刚.工程施工信息化管理的作用[J].施工技术,2000,29(11):3-5

[2]何莉.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27):106-108.

[3]刘芳东.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浅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7).

[4]陆正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建设[J].中国科技博览,2010,(15):28-29.

第3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字: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新生动力;经济实力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企业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如何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是目前施工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信息化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要加强企业的信息化管理。

一、我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普及,我国的信息化管理取得了显著成就。很多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网站,还有行政部门的管理也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已经开始使用网上管理系统。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工商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建筑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这些都为保证我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由于每个施工企业的经济实力不同,因此,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别。部分大型企业已经创建了公司内部的网站,如办公自动化系统、项目监管系统等,工作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一些简单的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共享,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但是,我国目前大多数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比较低,有很多工作还需要手工操作。大部分施工企业还没建立一个完整的信息平台,一些专业软件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能实现信息资源的共同分享和传递。还有很多企业错误的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配置电脑管理,还有部分企业的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较低,不能正常操作计算机,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施工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二、深入分析施工企业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很多信息管理软件在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得到大规模的应用。但是,我国很多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的日常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阐述:

第一,很多施工企业的领导没有重视到信息化管理对施工企业的重要性。很多施工企业对信息化管理定位不清晰,很多企业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意义,认为信息化管理就是用计算机来实现企业的日常管理,只是把业务盲目的搬到计算机系统中,没有考虑到企业相关的配套措施。由于很多企业的领导没有重视信息化建设,没有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制定相关的实施方案,这就使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失去了发展动力,不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

第二,企业的信息化管理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需要整个企业的共同努力。很多企业的领导认为信息化管理只是技术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工作,和其他部门无关,只是负责投资计算机,其他具体的信息化管理方案没有得到重视,只是发挥计算机的打字和储存资料的作用,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

第三,企业信息化管理缺乏整体的计划性。企业没有建立明确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门,很多信息化工作没有得到统一的安排,目标不明确,处于无领导状态,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原有的功能。企业的很多部门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不利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第四,企业的信息化和企业管理没有得到较好的结合。很多施工企业觉得只要用计算机管理就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我们应该在不断更新管理思想的同时注意信息化建设,从而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高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水平的具体措施

我国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不太完善,在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施工企业应该转变发展观念,意识到信息化管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信息化技术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信息化技术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企业各部门之间进行交流,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第二,企业应该不断完善自身的结构,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管理部门应该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做出整体规划和实施方案,这个管理方案的实施需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共同配合来完成。我们应该明确信息化工作的目标。明确工作职责,从而更好的推动施工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第4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信息化管理

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是指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财会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财会整合,核算,分析,控制,决策和监督等现代化财会管理。当前我们国家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进程处于起步状态,绝大多数企业财会信息整合控制能力较为薄弱,实际运用中存在种种问题,本文将分析制约建筑施工企业实施财会信息化管理的因素,并提出促进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的措施。

一、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特征

1.财会信息集中管理。传统财会管理中核算均为各部门单位独立核算,核算后数据逐层汇总后上报企业总部,环节多,传递慢.造成信息滞后,工作效率低下,而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则统一会计核算,减少核算汇总层级,则可有效的保证财务信息的及时性与准确性.可将各部门财会进行统筹管理,减小单独核算的差异性,提升了企业财务信息的统一性.,企业财务核算归于同一体系内。

2.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可以使公司在采购,结算,支付,管理等方面可以通过大量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提高企业的资金利用率,加强企业财务核算能力,使得企业整体财务水平得到提升。而公司则可以通过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可以及时掌握建筑工程各项财务状况,既可以有效监督,也可以实现全方位进行指导,规避失误。同时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可以有效提高企业财会运作安全性.企业的建筑施工需要大量资金运转,而企业与银行之间存取活动,企业间支付结算活动均存在风险因素.,如果借助网络银行等第三方支付手段,则可以使财务人员通过信息网络即可完成支付,转账,同时企业间支付有第三方机构担保,将资金风险降到了最低.同时网络资金交易均有系统详细备份几率,也可为以后可能出现的争端提供有效的证据.

二、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是集合工程建筑、室内装修、工程,房屋设备安装、房地产开发以及建材买卖,运用等多项只能为一身的综合性企业。但是很多时候企业只重视财务信息化单方面因素,忽略财务信息化的大环境影响。

2.企业建筑施工活动会随着工程施工地点变动而变动,具有流动性特点,而施工管理手段比较落后,使得企业无法及时掌握各个工程项目快速变化的工程费用及盈亏状况。

3.重视核算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由于建筑工程施工周期比较长,财会管理工作中大多采用粗略计算以及事后核算方式管理,对于事前分析和事中控制均很少参与。这种过于重视财务系统的核算工作,忽略企业管理功能,使得成本管理,预算监控,物流管理,资金流动管理等方面应用能力较低下,检索功能亦较弱,没有发挥出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

4.单方面重视企业财务信息化管理,而忽视整体的协调企业在建设财会信息管理时,往往会出现由于缺乏统一协调规划,导致各部门信息交流堵塞,各自为战,使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无法发挥自己的应有作用。而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无法完全共享信息,导致提供的财务信息单一,滞后,无法有效的汇总集成。而同一个部门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操作系统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汇总操作,造成系统与系统间的信息数据无法及时的共享,更会容易出现数据丢失等问题,不能真正实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

5.只重视企业财会信息化系统建设,忽视了财会管理制约机制。很多企业为了进一步发展,提高自身管理能力,都会投入成本建立符合自己企业发展需求的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是,企业在建立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同时常常会忽略财会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制度建设,从而使财会管理的内控机制与信息化管理系统不匹配。而有的企业为了加强对财会的管控,并没有通过加强建设企业信息化财会相适应的管控机制,而是依旧保留了传统的财会核算方式与制度,使得财会信息化管理的优势无法发挥,而且手工管理与信息化管理并存,会极大增加财会人员的工作量,无法发挥出建设信息化财会管理机制的初衷。

6.财会信息处理硬件条件过于依赖,不重视人员的因素。很多财会从业人员认为财会信息化会取代传统的财会系统。即在财会信息化系统中,计算机是主要因素,财会人员是次要因素。基于这样的认知,使得很大一批企业在建设财会信息化时,单方面的只注重提升硬件条件,忽视对财会人员的培训提升,造成企业财会信息化出现偏差。

三、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执行方案

1.强化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设施。财会信息化管理需把企业内部各部门信息纳入范畴,并将其信息资源将延伸到工程建筑的工程预算、原料管理、人事管理、资金利用等各个方面,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元之中建立电子信息网络管理体系,将传统纸质原始单据变更为在计算机信息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数据共享;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利用SQL SERVER、INFORMIX等大型数据库技术及Internet Plntranet技术使企业财会管理具有良好的网络管理功能,网络管理范围不但包括各单元汇聚的常规的局域网方式,还包含有跨地区的广域网方式,从而适应网络经济便捷性的需要。

2.工程建筑企业进行财会信息化管理,必须强化基础建设,优化财会管理信息化环境,大力培养复合型财会人才,以适应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的高要求。企业给财会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信息技术和专业财会管理知识培训,务必使每一个财会人员同时具备计算机信息技术知识和与之配套的信贷花财会管理知识,使财会管理人员成为“财会会计—计算机信息技术—企业财会管理人员”型的全能型高水平人才,以此促进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的快速发展。使得公司财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可以实现统一领导、分级化管理、统一规划、分步骤实施;同时,在企业中建立起健全完善的财会信息化管理责任机制,加强对财会信息系统的维护、参与人员的管理监督,对财会人员“责、权、利”相结合的管理监督原则,明确管理系统内组成人员职责和利益挂钩,实现做到事事有人负责,人人有专职,做事有标准,工作有监管。

3.加深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企业财会信息化的建设不是单个企业的事情,需要企业与企业之间交流合作,共同建设。因此,建立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无论是对企业,还是财会职员都是一项全新工作,再完善的财会信息化管理系统,也需要相对应的人员和环境才可以发挥出真正作用,融合进企业的发展步伐中。在这方面。就必须加强企业内的交流合作,以行内资源为基础,积极发挥有关行业协会和工商部门的作用,组织联合攻关,推动企业间交流合作,达到加快企业财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4.完善企业财会信息化管理制度和内部管控制度。加强成员组织与管理控制,建立财会系统岗位人员制定工作责任制度。加强企业财会信息系统维护控制,安排专职员工负责维护硬件,并且制定出设备检查,使用,维护,更新等制度,规定出使用硬件场所的用电,防火防盗制度等安全使用制度。强化企业财会系统安全控制机制,对使用企业财会管理系统用户和参与系统计算机设备进行分阶授权授权,防止未授权人员越权操作系统造成损失。

参考文献:

[1]高建立等.建筑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施分析[J].建筑经济,2008(1).

[2]曾华;何成旗.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煤炭工程.2011(S2)

[3]娄文辉.从信息理论看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8(3).

第5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初探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路桥施工企业通过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与信息门户实现全员协作与沟通, 通过工程施工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经营管理与企业资源计划实现企业综合管理与产业链整合, 通过电子商务实现供应链整合, 通过知识管理与商业智能技术实现科学决策与绩效考核, 使企业形成一个围绕工程项目施工的全方位、完整周期、整合型的信息化管理体系。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的项目施工管理决策能力, 提高企业对成本、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能力, 以及对设计、招投标、合同、变更、支付、资金、技术、风险的管理能力。

1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改进的方面

施工企业信息化走到今天, 纵观信息化的历史不难看出,在企业的信息化过程中充斥着众多的对于信息化认识方面的盲点, 要解决好这些盲点, 必须对信息化的盲点有客观的认识和深入分析。

1.1 企业在运作信息化过程中, 几乎没有多少企业认识到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目的与意义, 没有考虑企业未来的方向、企业未来的目标、企业各个施工项目的差异, 企业人员的素质与人员种类构成、同样也不会想到企业信息化应当如何搞, 往往头脑一热, 再经过软件企业的强力推销和市场推动, 一不经意就上了一个系统, 至于这个系统到底能够为企业作些什么却没有细想, 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未来目标的不统一、系统之间数据传递的不一致, 形成众多信息的独立体, 使信息系统无法实现一个真正全面共享、全面连通的有机体。而制定信息化战略的真正目的是避免信息系统的盲目上马, 而是通过对于路桥施工企业现状、未来的发展研究、人员素质等等一系列因素, 对症下药, 在解决企业非常紧迫的信息化局部系统的同时,着眼于企业目标制定整体信息网络、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机器、技术路线、软件商的选择、实施与咨询队伍的选择、信息化实现步骤等等一系列完整的规划, 使企业在未来的信息化运作过程中不至于走弯路。

1.2 信息化的采用, 必将引发施工企业业务流程的改造, 管理流程的改造, 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去改变的, 你不想去改造它, 让一个计算机系统去全面适应传统的、手工的操作方式,这样不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太大的变革,充其量只是减少了作过程的错误、减少了报表统计的工作量, 让信息流动加速, 而其它的一切如果全无改变的话, 信息流动的加速并不会产生实际的使用效果去加速企业整体的运作, 这是因为它无法对于手工管理的松散与不系统带来质的飞跃, 这种信息化只是一种手工的替代品, 无法称之为数字化下的信息系统。所以我们必须关注业务流程的调整、组织的调整, 使信息系统与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达到完整统一, 因为大部分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初期, 不能够也没有必要实现流程变革、组织变革, 因为这种变革只会使企业走向混乱、走向崩溃, 因为这种变革不应当以信息化过程为引发的起点。

1.3 信息化过程是漫长的, 不可能、也没有任何方法一蹴而就, 只能按照预先选择好的操作步骤和方法逐步去实现, 如果不甘心一步一个脚印, 那么信息化的下场将是非常凄惨的, 同时在操作每个步骤时, 必须非常关注每个步骤的需求范围, 不能够、也绝不可能把我们所设定的范畴随意放大, 如果放大将带来巨大开发困难和实施困难, 超越范畴实际的问题是现有软件无法使用, 必须经过客户化过程才可以使用, 这无形中增加了系统上线的时间、同时也增加了系统的不稳定性, 为实施的成功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这种困难会影响企业内部使用人员的信心, 也有可能会造成信息化过程中的失败, 同时也影响了企业信息化战略所确定的各个阶段的目标。

1.4 企业的不同, 决定了不同企业间人员素质的不同, 软件商、企业信息化人员以及企业领导层决不能过高地认为, 信息化只是一纸行政指令就可以摆平企业内部的部门、以及相关人员,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 会给信息化在实施过程中带来相当大的阻力。为了摆脱这种困难, 必须强化教育, 这种强化不是说教, 而是一种非常现实的、激昂的、危机性的教育, 让全体相关人员都意识到信息化实际上是企业走向长远的必然选择,同时还是每个员工就职能力的一次提高, 通过教育要摆脱他们心中的阴影, 只有这样才能够避免职工和部门领导的抵抗。

1.5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都很年轻, 年轻的几乎让你感到他们没有太多的工作方法与工作思路, 没有太多的人懂得信息化人员必须与工程施工实际相互结合, 这样造成了技术与业务的脱节; 与此同时又有许多项目部地处偏远, 并不太了解外面的技术已经日新月异, 还抱着原有的一些技术观念在看待事务; 而在企业工作中感觉最多的是, 企业信息化人员还有许多埋头于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JAVA 技术、SAP技术、网页编程技术, 这是让人最感到可怕的, 所以企业的信息化人员要想真正做好企业的信息化必须要下到子公司、下到项目部、下到采购部门、下到财务部门去虚心请教, 了解业务流程、了解管理结构、了解一些与管理相关的知识, 还要锻炼自己在工作中的管理能力,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站到自己企业信息化的潮头, 才能够为企业信息化出谋划策。

所以, 要解决上述信息化过程中的盲点, 应该通过必要规划、宣传、教育、演讲、文化传播、知识传播、工作方法传播, 让企业的领导层、管理层, 企业的主管以及企业普通员工真正了解如何避免信息化中的盲点、不再重蹈前人在信息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企业走向成功。与此同时为企业制定详尽的信息化战略, 让企业不再盲目, 不再害怕面对众多的软件公司、不在犯选择软件伙伴的错误、不再让企业信息化过程中无计划、无规则、无方向, 让全体员工能够感觉到企业信息化带来的益处, 这种益处不单纯体现在为企业、同时体现在为每个员工自身发展所带来的益处。

2 路桥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信息化应该是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同步的过程, 尤其要重视软件建设。当只有良好的硬件配置, 而没有开发或购置相应的软件对主要业务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 是达不到信息化建设的预期目的的, 硬件资源也会因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形成无形的资源浪费。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是从解决企业的焦点问题开始, 有总体规划, 采用先试点、后推广的方法, 有计划、有步骤、按次序、按重点地进行的过程。任何信息化不可能一次到位, 信息化建设应在总体规划的前提下, 分步骤实施, 这就可避免盲目建设, 形成各分系统相对独立, 彼此数据不兼容的现象, 同时也可避免系统的重复建设, 使系统的综合性增强,降低建设费用, 提高利用效率。

2.2 路桥施工企业的信息化, 应是坚持传统流程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的信息化, 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下, 路桥施工企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成型的流程和管理方法, 应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管理方式进行简单模拟, 并不能发挥信息化管理应有的作用, 不能从根本上挖掘企业潜力, 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也就失去了信息化的意义。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在传统流程的基础上, 按照现代化信息处理的特点, 与信息化流程相结合, 对其进行重新设计, 以求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绩效标准上取得重大改善。因此, 路桥施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 应特别注重管理模式创新和自身业务流程的改造, 通过信息化达到业务管理的优化、运营效率的提升。

2.3 信息化同时也应重视人的信息化, 由于职工对信息化的意识和态度, 会直接影响到整个信息化的效果, 路桥施工企业自身条件有其相对的复杂性, 在信息化建设前, 根据本企业职工知识水平和素质状况, 对职工进行信息化知识培训, 使其充分了解信息化是必要的。

3 结束语

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企业想要求得生存和发展其根本在于管理创新。这就要求企业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必须要不断的进行调整,创新管理。因此,在信息时代,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创新永远是公司发展的主题。没有管理创新,企业就难于发展。

参考文献:

第6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企业应用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发展,通信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持续不断增加,工程所涉及的数据也越来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不仅影响效率,而且准确率低,并在传输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信息化管理的融入不仅减少了工作量,而且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分析、收集与整理,并且实现了高层次数据的分析。

一、信息化管理应该注意的问题

1、信息化管理与通信施工企业基础管理的关系。目前有不少企业为了追赶潮流,过多的依赖信息化、商务电子,而忽略了企业的基础管理,特别是对自己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便更好的与信息化、网络化接轨缺乏耐心和明智的决策。

2、软件管理的引进与自我开发的关系。企业应该具有不断创新意识,但是又要有自己独特的软件,能够适时地跟上时代的脚步。

3、信息化管理与人才引进与培养的关系。信息化管理人才应该坚持自己培养与引进相结合,企业必须立足自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每个企业都要有一群优秀的人才,企业才能发展壮大。

二、信息化管理在通信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通信施工企业通过计算机设备、网络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度的开发、综合分析和广泛的利用,从而不断提高生产、经营、服务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来实现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目的。随着现在信息技术的不断迅猛发展和普及,企业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环节也发生了根本变化。通信企业想要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稳步前进,就必须要尽心信息化管理,所以信息化管理业就成为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必不可少的环节。在通信企业中由于信息化管理在信息技术的大量采用,增强和改进了其企业的资金流、人员流、信息流以及物资流的集成管理,对企业以前的管理模式和生产经营方式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带来了更本性的转变。信息化管理使通信企业的管理方法得到了创新,企业的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最终使得企业更加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1、改进组织结构,优化业务流程。传统的组织结构存在诸多问题,如层次多、等级多、缺乏活力、机构臃肿、信息传递失真、横向沟通困难、对外反应迟缓等弊端。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广大用户的需求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使得通信施工企业面临着复杂的市场环境,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在适应。然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迅猛发展,从源头上改变了企业收集、处理和利用信息的方式和途径,从而变革了企业的组织结构,优化了业务流程的调整。

2、加强技术创新,促进产品多样化。由于,现在网络的发展,让全球信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跨国界、跨地域的流动。信息的流动同时为通信施工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为企业开拓了新的市场,使通信施工企业与供应商和消费者建立起了有好的合作关系,进而提高了企业把握市场的水平和能力。

3、降低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信息化管理技术的不仅会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节,还可以改变结构。计算机制造技术和辅助设计不但可以使企业降低新产品的生产成本和设计成本,还可以降低现有产品修改或增加的成本。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竞争空间,使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

4、提高通信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信息化管理技术实现了异地信息同步交换,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及各种决策工具的应用,使企业在获取、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时候,能够更加方便快捷。通信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不仅仅是计算机本身,更为重要的是与新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提高了企业职工全体的素质,建立起了良好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制,进而提高了通信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三、总结

通信工程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信息管理的过程。通信企业要在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各种相关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当然完成这个任务需要各参建单位的协助。施工单位作为甲方需要有宽阔的视野来督促各参建单位完善通信工程信息管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最终获得一整套详实的工程信息档案。

参考文献

第7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一)在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阶段,对其调研力度不足。

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在开展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前期,对档案信息化建设调研不充分的问题。因此,如果企业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整合、进行检索以及编码工作,就可以很容易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企业信息档案的规章制度,从而从真正意义上形成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库,做到真正的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档案信息的管理,实现档案信息化。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只有2%的企业能够使用计算机进行企业档案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管理。由此可见,建立数字化的档案数据库是建筑施工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功更有利于企业更好的收集、处理、积累具有信息价值的庞大的档案数据。因此在档案信息化建设初期,要加强对其调研。

(二)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力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档案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在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中,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到很多企业内部因素的影响,比如高层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协调沟通不到位,又如档案人员对档案的管理能力不够好,对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单纯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只是简单的对工程档案进行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因而不需要太专业的知识和专业人才,导致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高、业务水平偏低、来源杂乱,这对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三)档案信息化的探索、开发和建设传统化。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的开发都流于“表层化”,仍然以比较简单的介绍、汇编和存储为主。比如在数字化的扫描或者目录录入方面,只是由传统方式转变为数字化的网络化的保管,在建立开发的工作中,更多的是改变了档案信息存储方式,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没有实质上的突破,甚至有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人员从不进行档案的编研及相关的检索工作,至于具有综合性、专题性的档案信息化的调研更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

二、关于解决建筑施工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方案

(一)通过几种手段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加强对企业档案信息化的管理。

加强对档案信息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工作人员的培训,要有针对的根据建筑企业档案的实际情况进行,要着重于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系统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与操作的培训。同时也要加强企业档案信息化软件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这其中包含:数据的管理、各个业务模块使用权限的控制以及意外事故的处理等。加强建立档案移交、管理分类方案。对于工程项目竣工档案,集团公司档案管理部门要形成一整套的收集、整理、移交规范。对企业档案、文件的分类以及其组卷原则,都要有统一的要求。

(二)从顶层设计入手,同时培育复合型人才,积极建设并完善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

将档案信息化管理规划到企业的发展中去,依照国家及行业的规划,同时结合企业自身档案信息化发展现状,制定切合实际的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发展规划。总体规划要从信息化现状、建设目标、系统构架、行动路线、与企业信息化的关系等方面出发,既要有短期要求,又要保证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长期目标,使档案信息化不盲从、杂乱。要加强基础理论、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对企业档案管理人员学历要求、专业对口性要求。加强对相关人员现代化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在恰当的时机引进专业人才,增强团队实力,为企业更好地服务。

(三)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引进新的方法,用应用来促进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建立。

改变企业档案一归档、保管工作为主的局面,注重档案的应用、扩展范围,提高员工参与档案管理的比例,形成全员参与的好局面。同时应用更加专业档案管理方法,充分利用IT新技术。

三、结束语

第8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企业管理;建筑施工;信息化;途径探索

近几年,我国建筑业在社会经济的带动下蓬勃发展,建筑材料层出不穷,建筑工艺推陈出新,新技艺、新设备的大量涌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让建筑企业面临着许多挑战。只有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才能让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质的提升。

1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1精细化的施工项目

如今的建筑工程施工,通常会用到现代化科技,如远程控制、网络、数字技术等,这不仅提高了施工作业的效率,还细化了工程项目的管理,让工程信息更加有效,让建筑企业内部、外部的资源信息得以共享与开发,因此领导者做出的决策更加科学,整个企业的管理逐渐细化,信息利用率提高,扩展了建筑企业的发展空间。

1.2电子商务化的企业管理

网络的便利使建筑企业更多的拥有接触电子商务的机会,企业管理因此也有了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方法。电子商务的最大优势是基于互联网构建一个庞大的“数据仓库”,企业从中可以获得自身所需的各种市场数据,从而达到快速处理信息的效果,这对建筑企业的管理工作意义重大,网络的便捷性使获取信息的速度变快,获取信息的数量变大,拓宽了企业获取信息的来源路径,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信息可以随时交换,信息的共享更便于建筑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和技术,给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模式之间的相互转变提供了现实条件。电子商务化的管理给企业带来的价值是远期的,因此企业应从眼下着手,结合实际探究如何融合企业管理与电子商务。

1.3数字化的工程施工过程

只有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施工都普及了数字化与网络化,才能说是实现了信息化。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企业与数字化工程施工管理的结合更为明显,许多建筑企业利用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手段抢占了市场先机,让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我国,“十二五”发展期间,数字化已经成为很多建筑企业在管理上的奋斗目标,这些企业已经意识到,谁首先握住了数字化的“利器”,谁就会拥有建筑市场的发言权。

2建筑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创新手段

2.1改变观念,加大宣传力度

信息化管理非一朝一夕之事,也不是靠一人的能力就能实现,需要企业所有员工的参与、支持和理解,也需要企业各个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接纳、学习先进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前提是改变固有的、守旧的管理理念,让企业全体员工形成观念上的共识,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树立克服千难万险的决心和勇气,只有这样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才能顺利开展。

2.2建立企业资金的信息化管理

将承接工程的施工进度作为分配成本预算的参考依据,统筹管理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资金以及整个建筑工程的总资金。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中收录建筑资金的相关信息,包括进项和使用情况以及资金的临时变动等,严格管理所有资金的流通,杜绝盲目使用资金的现象发生。建筑施工资金的信息化管理,不仅可以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而且还让资金的使用更加规范、有计划。信息化管理具备的记录功能,可以让每一笔资金变动都有据可循,相比以往纸质的资金凭证可以更让人信赖、更加便于保存,建筑企业的项目资金支出更加合理,成本的控制更加严格,降低了大额项目的投资风险。

2.3统筹规划,根据目标逐项实施

信息化管理必须有一个操作性强且明确坚定的目标,反复地评估和优化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内容,并分解成年度计划分步骤完成,另外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严格监督各项计划、制度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信息化管理的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2.3.1加大工具类技术的推广

生产控制系统:应用信息化特征突出自动控制技术完成整个生产过程的控制,比如通过数据采集统计进行建筑材料试验的检测、自动控制混凝土搅拌站、总量控制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施工情况。单机软件的推广:用单机计算机软件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如脚手架和模板的CAD设计、钢筋下料的优化、根据工程量清单实现高效报价。

2.3.2提高信息化管理技术水平

企业级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化管理制度和与之相配的编码,应根据企业法人管理项目进行开发,系统的重点应放在处理企业建筑施工业务以及与之相关的各项目的审核审批、施工监管与指导、指令的下达等方面。项目级信息化管理技术:施工项目管理的所有内容全部囊括在内,该系统的技术重点在于解决施工项目的成本、材料、报表和项目的基本信息这四项内容的管理,并与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之间,能够通过数据交换中心进行信息管理。

2.3.3信息化标准技术的推进

建筑企业应结合现有的资源、组织结构以及工作性质,并依据我国当前的规范标准构建编码系统,即为信息化的分类编码。建筑企业要想实现内部、外部之间的交流,必须建立统一的编码系统,这也是信息共享、信息互换的基础条件,也是全面落实现代信息化管理的前提。

2.3.4建立商务化的互联网体系

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设所包含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是电子商务系统。建筑的部件、材料供应商以及建筑产品之间的信息连接,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的,通过网络实现集中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又可降低成本。

3结语

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是当今时代建筑施工企业赖以生存与长期发展的重要途径。从工程项目的细化管理到施工流程的数字化管理,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企业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现状,不断改进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一支专业精、技术强、学识广的信息化建筑施工队伍,推动整个建筑业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大步迈进。

作者:刘磊 单位:中交二航局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吴家福.建筑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及发展的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2014.

[2]焦安亮,张鹏,侯振国,等.建筑企业推广BIM技术的方法与实践[J].施工技术,2013(1).

第9篇:施工信息化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管理;应用;特点

中图分类号: TU7 文献标识码: A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管理科学理论,使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人机系统。它具有以下一些特征:一是以解决组织所面临的问题为目的;二是以数据库和数据处理为基础;三是能够向组织的各层次、各部门提供所需的信息。建筑施工管理系统通过收集、存储和分析有关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帮助管理人员规划控制目标,检查工程实际状态,并提供决策参考,其目的是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和科学的管理方法,辅助管理人员进行工程项目的管理,它的研究运用了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建筑工程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二、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

在建筑施工管理中应用管理系统,目的就是在互联网上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方便,实现建筑施工管理的系统化,自动化和规范化。实现数据库的集中统一,并且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给建筑施工管理决策部门提供四种主要的信息服务:确定信息需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为其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力资源管理、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以及日常的作业提供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涉及面广、投资量大,必须有一个总体的工作思路,首先要做好总体规划,根据企业发展和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一定要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分出阶段性目标,从而根据企业自身的人力、物力、财力,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做到综合考虑工程成本、品质等因素确定工程最优工,根据工期目标、资源配置、劳动定额等条件自动生成详细的施工优化的网络计划,用以指导施工,根据工期、劳动定额等条件优化资源配置,对施工进度开展动态控制。管理系统要满足企业管理层的需要,实现管理层对信息的交换与共享,然后逐步向下延伸,最终保证内部信息流的通畅,管理信息系统要归为一个懂技术、能管理、会规划三者合一的综合部门来管理,保证其顺利开展工作。为了简化管理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相应的信息管理也就采用与企业贯标体系一致的系统。根据部门和管理要素的划分,确定管理信息的传输和控制模式;以计算机中心为核心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的处理、储存和查询;各部门按照业务内容和管理职责收集、汇总、分析数据,为数据中心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为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

三、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悠久的发展历史决定其具有显著的行业特点,主要体现在由生产对象、施工工具及建设地点的分散导致的离散性;由建设对象单件性导致的生产过程一次性、按需制定性及不可复制性;由业务环节、子系统逻辑联系性不强导致的业务松耦合性;由生产人员、材料不确定导致的流动性;由行业标准化建设程度不强、不能开展流程化管理导致的非标准性及随机事件频发导致的突发特性等。这些特性导致了建筑行业当前鲜有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全面应用,无法充分利用计算机的自动化控制特性借鉴其他行业模式展开对不确定性、充满特殊性质行业的信息化控制。综合以往应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建筑施工行业管理的失败案例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行业内采用的信息化技术是先进的、客户的管理水准是高端的,然而其系统管理模式的构建却往往不能充分适应用户的现实管理需求,同时又不能强迫用户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固有管理模式。而过分的迁就用户管理习惯同样会造成计算机庞大的信息管理功能无法充分发挥,只能停留在肤浅信息化建设的层面,或针对用户的特定需求受到技术瓶颈的牵绊,这一环节便是在建筑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难点。

四:信息管理系统的特点

信息化时代的特点决定,我们不能急功近利、盲目追求,而是应从行业研究强化做起,以遵循行业特性为根本,以夯实基础建设为前提,以成本控制为目标,以信息化持续发展为动力才能最终使科学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契合行业的业务核心特点,并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适应性提升。倘若一味的追求资质与表面形象的建设,那么势必会造成信息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毫无内容的空壳,对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们只有从实际出发,充分认清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漫长、艰巨而又复杂的重任,而非一朝一夕便能实现的短暂目标。同时坚决树立按照客观规律开展流程式施工管理,避免不务实、追求快速建设的不良现象,总结经验教训,从本质出发,制定科学的建设策略,才能使信息化建设之路走得更顺畅、更持续。在信息技术应用实践中,我们应从理性观察、理性看待的角度出发,不应全面依赖计算机的自动化处理功能,不应将其赋予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奇色彩,将信息化建设的覆盖面延伸的过于宽广,而是应充分树立计算机是一种服务型管理工具,是被人的意志所控制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其智能化、现代化控制特色,使之与人脑的充分优势实现取长补短、互相促进、高效完备的融合,并最终使两者在契合的良性发展中促进建筑施工行业的高质量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施工企业管理者还应以清晰的改革管理思路认清行业任务的核心发展目标,既不能过分依赖传统机械式管理方式,开展滞后性管理,忽视信息化建设的优势,同时也不能完全抛弃密集型生产企业、工业式施工的传统文化管理思想,而应从适度强化做起,促进循序渐进的信息化建设与传统人性化管理的充分融合。

五、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现状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行业基础、标准化管理环节相对薄弱,没有适应施工企业发展特色建立统一、成熟信息化管理体系的现状,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开放性优势,采取循序渐进提升、持续发展的改革方式,从完善建立建筑业务信息化系统入手,从创新、再学习、再改进等进程控制入手,推行温和建设的改革发展,才能有效避免行业由于过激烈的理念碰撞而造成休克式的不良发展。依据行业中不确定性变革因素较多的现状,我们还应充分依据动态式管理策略促进信息系统的全面完善,而非可复制的一沉不变式方案规划的固定管理。

结束语

针对目前计算机技术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特殊复杂性,完全依据外包管理或充分利用内部能力进行开发建设显然是不科学的。因此,为了促进建筑行业实现适度投入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我们可以采用内外统筹结合的先进模式构建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采用对外合作、强化内部建设的共同提升使建筑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呈现多元化、科学性、系统化的创新发展。同时在实践中我们还应充分注重信息化管理投入与产出的科学评估,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稳固持续投入、量力而行,使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及维护投入在科学的配比下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经济效益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熊俊琼.建筑施工项目的信息化管理[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