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的方法和原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让学生更了解法律,并知道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在遇到某些情况下(如:被打劫、勒索等)懂得如何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内容
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学生预防侵害的基本原则与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们如何正确的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学情分析
青少年学法懂法,能增强自己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的,什么是违法的,什么是犯罪的,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用法律约束自己的行为,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法律鼓励做的,积极去做,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只有学好了法律,青少年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方法
讲授法 举例法
英文“euphemism”(委婉语)一词源自希腊语。词头的“eu”意思是“good”(好),词干“phemism”的意思是“speech”(言语),整个字面意义是“word of good omen”(吉言)或(好的说法)。一般认为,凡是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均在委婉语之列。
委婉语(Euphemism)是人类语言使用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人们谈论那些令人不快或尴尬的事情时,使用的较为礼貌的说法。它是一种修辞格,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是人们在交际中用来表达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的言语。从修辞学的角度讲,委婉语是一种修辞手法;从委婉用语的形式看,它可以分为词语的委婉和词句的委婉;从委婉的内容看,更是非富多彩,应有尽有。委婉语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从民俗文化学的角度看,它是属于行为禁忌民俗的一种特殊表现。在语言交际中,有时有必要忌讳人们说(或写)某些词语(或话语),这就是言语禁忌;被禁止或忌讳说或写的话就是禁忌语。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言语交际中被列入禁忌的内容还非得说不可,不能完全避开它们,于是产生了迂回婉转的表达方式,即委婉语应运而生。
二、委婉语的分类
英语委婉语一般可分两大类:传统委婉语(traditional euphemisms)和文体委婉语(stylistic euphemisms)。所谓传统委婉语与禁忌语密切相关的。像生、病、死、葬、性、裸、拉、撒等禁忌事物,如果直接表达,就是禁忌语,给人的感觉是粗鄙,生硬,刺耳,无礼。反之,如果间接表示,就是委婉语,给人的印象是典雅,含蓄,中听,有礼。所谓文体委婉语亦称恭维话、溢美之词,与禁忌语并无关系。英美人(尤其是当代美国人)在交流过程中,为了表示礼貌,为了避免刺激或是为了争取合作,有时会采用夸饰的手法,对一些令人不快的事物以美言相称。
三、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一般可分为下面几种类型:构词手段,拼段,词汇手段和修辞手段等。
1.合成法(compounding)。如:“gezudna”(goes +under+“床下放”,即夜壶)。
2.反成法(backformation)。反成法通过删除假想中的词缀构成委婉词。由于这种构词法产词不大,因此造出的词大多新颖别致,用来代替常见的敏感词,也能收到委婉的效果。如:bugle(盗窃)由burglar[夜盗]的盗删去“词尾”而成,用以替代。
3.首字母组合法(acronym)。首字母组合法将禁忌词语或敏感词语的第一个字母抽出来拼合在一起借以掩饰。如:BM(bowel movement,大便)the Big C(癌症)。
4.截短法(clipping)。截短法将一些词语斩头去尾以掩饰。如:“gents”(Gentlemen’s Room(男厕所)“lav”(lavatory,厕所)
5.曲读异拼法(phonetic distortion)。曲读异拼法有意将禁忌词语的发音略加变动,借以避讳。如:“god,gosh”(god上帝)
6.押韵替代法(rhyming slang)。押韵替代法利用一些词语与禁忌词语押韵的特点取而代之。如:sis(piss小便)。
7.逆拼法(backslang)。逆拼法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自后向前拼写,以便避讳。如:elly-bay(belly肚子)。
8.首字母异拼法(respelling of initials)。将一些禁忌或敏感单词的首字母按照发音拼写出来,效果委婉。如:dee(damn,该死)。
9.标点符号法(punctuation)。如:d—(damn该死的)son of a—(son of a ...的)。
10.同义词替代法(synonyms)。如:slim(苗条的,即skinny,皮包骨头)。
11.借词法(borrowing)。一般认为,英语中的本族词——盎格鲁撒克逊词——多为平民百姓的口语词,不登不雅之堂。所以很多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和学生都喜欢借用法语词或拉丁词婉指那些令人尴尬的事物。如:lingerie(内衣underwear)。
12.模糊词语法(fuzzy words)。如:affair(事物,即桃色事物)。
13.儿语法(nurseryism)。借用儿童用语充当委婉语。小孩子讲话天真无邪,如果大人,尤其是中年人模仿儿语,则有时效果既委婉又幽默。如:pee-pee(小便)poo-poo(大便)。
14.反面着笔写法(negation)。从相反的角度表达那些令人不快的事物,效果有时会比正面直说婉转些。如:unwise(不聪明,即愚蠢的)。
15.比喻法(metaphorical transfer)。根据禁忌事物的特点,将其描绘成具有相同特点的可以接受的食物。如:(go to sleep forever长眠,即die死去)
16.借代法(metonymical transfer)。用整体来代替那些不便直言的局面。如:chest(胸部,即breast)。
17.低调说法(understatement)。如:一种明抑实扬、言轻义重的含蓄的说法,用来表达不愉快的事情时,效果委婉,听者易于接受。smelly(有味道,即stinking发臭)。
18.迂回说法(periphrasis)。迂回说法将不便直言的事物用转弯抹角的方法表达出来。其结果是短词长写,“短话长说”如:adjustment downward(向下调整,即drop下跌)。
19.首字母曲解法(reinterpretation)。有意对首字母词作出别的解释,效果不仅委婉,而且带有幽默色彩。如:hot and cold(heroin and cocaine,海洛因可卡因合剂)。
四、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原则
英语委婉语的构成方法多种多样,但一般都要遵循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
1.距离原则。英语委婉语用婉转或温和的方式表达某种事实或思想,以减轻其粗俗程度。人们在社会交际中,有时不得不涉及一些禁忌语,于是就必须寻找另一种表达法替代它,这就是委婉语。这种委婉语的构成,实际上是依靠了一种心理上的“距离”。禁忌语之所以被禁忌,是因为人们把它与所指的事物等同起来,要消除这种直接的对等联想,根本的办法就是拉开这两者的距离,使新的语言符号与所指之间有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原则称为“距离原则”。例如;旧汽车不叫“old car,second-hand或used car”,而叫做“pre-owned car”。用这样的词,消除了直接的对等联想,拉开了两者的距离,似乎说者和听者都得到了一种精神上的安慰。
2.相关原则。人们使用的委婉语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原语言符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让听者根据语境,通过推理而领会说话者的意思。例如:英语中把“to die”称作“to fall asleep”,正像汉语中把“跛脚”称为“腿不方便”;把“死亡”称作“长眠”。距离原则要求所指事物与委婉语之间的距离越大越好,而相关原则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在正常的语境下,对方能理解的限度。
3.动听原则。动听原则是指它具有较好的意义,能给人美的联想。把“slums”说成“sub-standard housing”,把未婚先孕的女子说成“She is trouble.”而不说“She is pregnant.”。距离原则、相关原则和动听原则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是构成英语委婉语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郭金荣.中德跨文化交际论丛[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23-31.
[2]胡文仲.中英文化习俗比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50-260.
[关键词]批评;方法;原则“以学生为本”是当今教育界普遍提倡的理念,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似乎“批评”一词必须远离学校,远离教室,远离学生。诚然,体罚或变相体罚式的批评教育必须远离教育生活,但是,合理的批评教育同样必不可少。美国、英国、韩国、澳大利亚、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教育界都有明文,教师具有批评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并作了明确的规定。我国教育部也有言:老师有适当批评学生的权利。学生犯错,批评之,可起到警醒的作用;学生退步,批评之,可起到督促的作用;学生懒惰,批评之,可起到促勤的作用……可见,批评这一手段在当今以人为本的课堂中也是可以一用的。下面,笔者将就“批评教育”的内涵、方法和原则等作一简要阐述,以使批评有“法”可依,以利于高效课堂、和谐课堂的建构。
一、批评教育的内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对“批评”一词有一条这样的解释:“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将之引入教育学中,批评教育就是教师通过评判、提意见、督促、反馈等一系列行为使学生的错误得到纠正、缺点得到弥补的一种教育手段。其过程如下图1—1所示。
批评教育饱含着教师对学生的爱和人文关怀。正如林崇德教授所说:“表扬是爱,批评同样也饱含着对学生的爱。”
批评教育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手段,合理的批评教育和表扬一样是学生健康成长所必须的助力。表扬给予学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批评则为学生的成长指引方向。正如某位学者所说:“学生好比小树苗,教师好比园丁,小树苗想长成参天大树,就需要园丁不停地为其浇水、施肥、剪枝和除虫,浇水、施肥就是表扬,剪枝、除虫就是批评。”
二、批评教育的方法
1、根据师生交流的途径,批评教育可分为课上批评和课下批评。课上批评,即教师为约束课堂,管理课堂,对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进行当堂批评教育的方法总称。课上批评应以师生共约的课堂纪律为守则和标准,应讲究批评策略,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受到打击,不可为了批评而占用大量课堂学习时间。
课下批评,即教师通过面谈或事先建好的师生交流平台(如qq、微信、电话等)私下对违规犯错、不思进取或成绩退步等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法总称。课下批评对学生自尊心的伤害相对来说较低,而且在课下教师也有更多的时间对学生施展批评艺术,以使批评意见更易被学生接受,改正其行为。
2、根据教师批评的手段,批评教育可分为惩戒式批评和诱导式批评。惩戒式批评,是一种强制性的批评,是学生犯错较大,严重违约纪律之时,教师应采取的一种批评方法。马卡连柯曾说:“凡是需要惩戒的地方,教师没有权利不惩戒。”无规矩不成方圆。即使在今天极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界,惩戒式批评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批评方法,它既是教师的权力,也是教师的义务。正如杭州天杭教育集团的郑英老师所说:“如果放弃了应有的惩戒权利,教育就只剩下苍白无力的‘语重心长’和虚弱易脆的‘苦口婆心’;如果漠视了应有的惩戒义务,教育就成了轻描淡写的‘隔靴搔痒’和不负责任的‘放任纵容’。”当然,惩戒并不等于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可以实施的惩戒手段有多种,如扣个人量化分数、罚值日、罚看护花草、罚帮助其他同学等,少用或不用带有痛苦式的惩戒手段。惩戒式批评是一把双刃剑,教师运用时必须讲究可行性和科学性。
诱导式批评,是一种较为温和的批评,也是现代教育理念中最为倡导的一种批评法,要求教师批评学生时要讲究艺术,把握尺度。其模式有多种,如“榜样—批评—引导”式、“赞赏—批评—激励”式、“说理—批评—谅解”式、“幽默—批评—自省”式、“暗示—批评—自我检讨”式等。
“榜样—批评—引导”式,即教师批评学生时可以用身教或树立榜样等正面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自责,进而诱使学生改变。这样既不伤学生自尊,又使其明辨是非,还有利于其对更高层次的行为规范、道德要求等的认知。
关键词:模糊数字;翻译原则;翻译方法
1引言
在数学领域中,数字表达的是分毫不差的数量,是“实数”;而在语言运用的实践当中,数字往往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它的功能是表义,即:以精确的形式传递模糊意义,用于抒情达意、增强语势,是“虚数”。模糊数字的翻译即对“虚数”在语言间转换时的处理。
2数字翻译原则
2.1民族性原则
不同民族拥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因此在数字翻译的过程中应遵循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和表达习惯,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所表达的内容。
例1:There were 60 million Americans at home working to turn out the thousand and one things required to wage war.
译文:美国国内有六千万人在生产成千上万种军需品。
英语语言拥有自己的数字单位: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trillion等。而汉语语言中的数字单位和英语大不相同,因此翻译的过程中,应符合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
2.2通俗性原则
成语、习语、歇后语以及谚语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中含有大量模糊语义数字,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应以目的语习惯为准则进行处理,避免数字精确一对一翻译。
例如:
(1)万无一失:no risk at all.
(2)一不做,二不休: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3)吃一堑,长一智:A fall into the pit, a gain in your wit.
(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Once bit, twice shy.
2.3形象性原则
在日常生活中,数字可以与不同的词组合成千变万化的短语和句子,蕴含了各种形象,为了使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理解这些历史意义,译者需要深刻了解其内涵,在翻译过程中能最大限度,最忠实的将原文内容进行加工,转化为读者易于理解的形象。
例1: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译文:One boy is a boy,two boy half a boy,three boys no boy.
例2:他这一阵心头如同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是宁静不下来。
译文:His mind was in a turmoil these days and he was quite unable to think straight.
例3:哪个吴淑兰?敢情是有三头六臂?
译文:What Wu Shu-lan?Don’t tell me she has three heads and six arms!
3模糊底值姆译方法
3.1直译法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语某种具体的文化中的。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语义和语用功能大体相同的习语短语,数词词语也不例外。有些语句在翻译时可以保留原来的数字,不会对读者造成太大理解困难。
例1: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译文:A fence needs the support of three stakes,and an able fellow needs the help of three other people.
例2:一寸光阴一寸金。
译文:An inch of time is an inch of gold.
3.2不等值译法
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甚大,在数字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需要适时进行改译,符合目的语习惯,以便于读者理解。
例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译文:A hundred mountains and no bird,a thousand paths without a footprint.
例2:原来本是个管理的好好的企业,后来合股人内部发生分歧,现在搞得乱七八糟。
译文:It used to be a well-run business,but then disagreements arose between the partners,and now things are at sixes and sevens.
例3:柳嫂子就是有八个头,也不敢得罪姑娘。(《红楼梦》)
译文:Even if Mrs. Liu had eight lives she’d never dare offend you(杨宪益、戴乃迭译)
3.3意译法
由于文化背景、表达习惯等的不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不可能每一个表达都有对等的译文,为了不要增加读者在理解上的困难,同时也受到表达的限制,有些翻译的译文只能放弃数字,进行不等值翻译。
例1:那婆子们站了起来,眉开眼笑,千恩万谢的不肯受;见袭人执意不收,方领了。(曹雪芹《红楼梦》)
译文:The two women stood up,beaming,showing of declining and thanking her effusively;but on Xiren’s insistence they accepted the tip.
例2:Listen to John singing!He must be one over the eight.
译文:听,约翰在唱歌呢!他准有醉得疯疯癫癫的。
4结束语
模糊是语言的基本属性之一。数字在语言学的意义,既有其精确的一面,同时也有模糊的一面。对数字的模糊语义的处理是汉英翻译的难点,研究其翻译的技巧,有利于提高翻译的质量。计数是数字的基本功能,然而在日常生活,特别是文学作品中,数字却往往呈现出模糊性的一面。数字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数字蕴涵的独特文化所决定的。中英数字由于处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它们之间的互译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困难和难题。为正确解决问题,中英数字的翻译必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民族性、通俗性、形象性原则是指导模糊数字翻译的主要原则,直译和意译之模糊数字翻译的主要方法。通过全文的研究讨论可知,数字具有模糊性,数字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由其所在的文化决定,而且模糊数字在文学及日常交际中具有重大作用。总之,本文对模糊数字以及模糊数字的翻译方法的研究,丰富了语义模糊研究的具体内容,对于数字的语义模糊研究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数字翻译原则和翻译方法的研究,对于翻译文学作品以及日常交际中的模糊数字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郭秀伟,邵延娜.数字语义模糊性及其翻译策略[J].中国市场,2014(13).
[2]高金明.模糊数字的翻译[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3]王盼妮.英语数词词语的模糊语义[J].青岛师专学报,1994(02).
[4]徐徐.数词的模糊性及其翻译[J].海外英语,2012(21).
[5]孟洁.浅谈汉语中数字的翻译方法――以唐诗为例[J].大学教育,2013(10).
[6]刘锋,傅桂荣.数词模糊性翻译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1).
[7]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关键词:新创心理疗法和技术;必要性;评估;不可转译性
一、问题的提出
精神分析疗法也许可以说是心理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疗法,但是精神分析疗法问世后不久,就有许多人或发现了它的不足,或对之有所质疑,并因之而不断创立新的疗法去补充它或反对它。在百余年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中,新的发现和新技术的发明也层出不穷,随之产生了大量的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据了解,目前心理疗法多达四百余种[1]。
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很早之前就有一些零星的研究和实践,但是成规模的实践活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开始,而且多为引进学习国外的方法,学习的层次也较为粗浅,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后,才有一部分人能比较好地掌握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掌握的基础上,也逐渐有本土心理学家或根据中国的文化现实去改造国外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或结合本土文化心理学资源创立新的心理疗法或技术[2-4]。预计在未来,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立将会越来越多。
在新的心理疗法层出不穷的同时,一个新的问题也凸显出来,那就是如何评估这些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一方面,我们需要评估它们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此,心理科学中有相对较好的方法。例如,我们可以从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的理论逻辑结构、实证研究对理论命题的支持等来评定其合理性,也可以通过疗效研究去评定这种心理疗法和技术的有效性。通过评估决定这些心理疗法和技术能否被科学家接受。另一方面,也需要评估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必要性。如果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理论上并无创新,只是把已有的知识换一种方式表达出来,而且这种新的表达方式并无特别的优势,或者这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在操作方法上也没有创新,只是把其他心理疗法中的技术稍加改变,那么,这个所谓“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即使没有理论错误并且在实践上有效,我们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作为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来认可。
每一位科学家都有创新、发现和发明的愿望。但如果不对创新进行必要性评估,则有可能出现这样一个局面:很多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者纷纷创立自己的“新”疗法,而实际上这些新疗法中的新内容却寥寥可数,甚至有些根本不具备任何新的内容,只是把已有的疗法换一种方式重新表述。这样的话,将会造成许多的混乱,导致每一种疗法都只有创始人及其少数学生或合作者使用,各种不同的疗法各说各话而无法沟通,进而使任何一种疗法的发展都受到严重的限制。实际上,在心理咨询与治疗领域,这样的现象已经存在。
二、确定必要性的原则
为确定一种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是否有存在的价值,笔者提出的基本原则是: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应包含不可转译为已有心理原理的新原理,或者不可转译为已有技术的新技术,或者有能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问题的新方法。
此原则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可转译”问题。不可转译,也就是说一种新的原理或技术,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之间有真实的差别。如果可以转译,也就说明它们和已有的原理或技术没有真实的差别,表面上的差别只是指称术语的不同。用通俗的话说,猫被英国人称为cat,但猫和cat并不能算两个物种,除非你发现了狐狸,才能叫作发现了新物种。
当然,如果我们说,只要新的原理和技术与旧有的原理和技术不是绝对同质,有任何细微的差异即可算成新的,我们就会发现,不可转译是比较容易实现的,比如奥地利人的恋母情结和中国人的恋母情结在表现上必定有少许的不同;但是,在笔者看来,这并不应该让我们称为不可转译。因此,另一个原则是,所谓不可转译,一定要保证被转译的双方之间的差异足够大。用通俗的话说,英国cat和中国猫肯定还是有一些差异的,严格地说每一只猫和其他的猫都是不同的,但是至少你也要发现一种新的猫,它和以前发现的猫有足够大的遗传差异,才能叫作发现了猫的新亚种。如果我们不坚持这个原则,则随便一个人都会给自己家的猫起一个名字,比如叫作,然后就宣称发现了新物种叫作。
任何一种心理疗法和技术从发源地传到另外的文化中,必定都会有所改变,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尺度,即使不是完美的尺度也应当是有一定共识的大致的尺度,决定改变到了多大程度才能算有新的内容产生。从这个意义上,我个人认为中国的精神分析、行为疗法、系统家庭治疗和人本主义疗法还都不是新的疗法。
是否可转译,可以通过对新旧疗法的比较研究来确定。我认为,新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始人首先有义务证明自己的疗法和已有疗法的差异(如果不可能和所有疗法相对比,至少应和主要的疗法对比,或者和与自己疗法最类似的疗法相对比),其他同行也有权利对这个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性提出有根据的质疑。
三、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创新的不同内容
根据创新的内容可以将新疗法或新技术分为新原理、新技术和新应用。
新原理指发现了心理活动的新规律。例如,巴甫洛夫发现了条件反射原理;弗洛伊德发现了梦的活动规律、潜意识中初级过程的规律等一系列的原理。新原理本身并不是一种疗法的中心,就像发现了血液循环的原理并不是一种医术一样。但是,一种原理的发现可以成为一种疗法的基础。它可以给疗法提供一种更好的解释,甚至可以从这个原理中衍生出一种或多种技术。
心理学的原理是有层次区别的,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非常广,这些原理可以称为基本原理。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原理就是一种基本原理,它适用的范围几乎可以遍及当时心理学的全部领域。有些原理适用的范围相对比较局限,这些可以看作局部原理。例如,光环作用只是社会心理学中人际知觉方面适用的原理。如果我们用物理学作一个比拟,则牛顿力学三大定律属于基本原理,而电学中的法拉第定律则属于局部原理。
如果达不到发现新的心理学规律,但至少达到了能对一个心理学现象给出比以往的原理明显优越的解释,也可以算作一个新原理。如果做不到比原有的原理好,只能达到同样程度的解释,则一般来说我们不能认为这是个新的原理。因为,接受一个新的解释需要社会付出努力,新的原理和解释如果不能表现出更大的优势,我们就没有必要转换我们的解释。
新技术指在新或者旧的原理指导下,解决心理问题的新方式。它必须和旧的技术有明显的区别,区别越大,“新”的程度越高。新技术的存在可以成为判定一种疗法为新疗法的根据,技术创新程度越高,新技术越多,则这个疗法越有资格称为新疗法。
同样,一种新技术必须对解决心理问题有更高的效率或更好的效果,或至少要在解决某类问题上有更好的效果,亦或效果虽然和已有的技术差不多,但是,心理咨询师学习这个技术比较容易,再或者是它有其他的优点。否则,从原则上看,即使是新技术也没有价值,我们也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学习和采用新技术。当然,在这个方面,笔者个人的意见是可以允许一些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存在,因为技术是可以改进的,暂时没有更高效果的新技术,也许代表着一个未来通过改进会有更好效果的方向。
新应用指的是把已有的原理和技术应用于新的人群、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原理和技术本质上没有变化,但是,细节上必然会有一定的改变。
四、创新的不同程度
新的心理疗法和技术的创新程度是不同的,笔者在此提出一个评估的参考性等级。
1.对基本原理有新发现,并形成理论和技术体系,是创新程度最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全面疗法
这类疗法在原理的创新上达到了基本原理的层次,并且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体系。这类疗法中,创新的技术不只一两项,而是由多项方法构成了有组织的体系。它的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构成一种疗法。
心理疗法中,能达到这个等级的不多。精神分析疗法、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疗法、行为主义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系统家庭疗法、格式塔疗法等少数疗法可以当之无愧地达到这个等级,其他如现实疗法、交互作用分析等虽然也有自己的理论和技术体系,但是其中有不少内容是可以转译为之前的疗法的,所以是不是可以算作这个等级还值得商榷。如果以物理学中的理论来比喻,这类创新等级最高的疗法如同牛顿力学或量子力学,它们适用的领域也相对较广。
2.发现局部原理,或以局部原理为基础创造一种新技术,是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或可称为局部疗法
如合理情绪疗法、认知疗法等即属于这个等级。合理情绪疗法建立在一个关于情绪活动的具体原理上,即情绪不是外界刺激单独决定的,它也受到主体思维的影响。这个原理不能说明人的多数心理活动,而只涉及情绪的特点。合理情绪疗法的技术主要建立在这一原理上,所以只能算一个局部疗法。
局部疗法的适用范围相对较小。不过,即使它适用的范围比较大,也同样只能算作一种局部疗法,非最高创新程度的疗法。
3.创造一种全面的、体系化的方法
虽然在原理上并没有新的发现,但是创造了一种全面而有体系的治疗方法,这个方法由不只一个技术组成,也属于创新程度较高的疗法。它的创新程度或可以和局部疗法相当。
早期的行为疗法技术比较简单,后期的行为疗法虽然在理论上的创新内容并不多,但是在具体的技术中创新不断增加。产生了如代币法、系统脱敏技术、生物反馈技术等多种技术方法,而且这些方法可以很好地结合到行为疗法的体系之中,这些创新实际上就有资格被称为一种新的疗法。
4.创造一种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技术
创造了一种具体的技术,则似乎创新的程度不能算高。为了区别于上述的疗法,不妨称之为“××技术”。如眼动脱敏疗法,在笔者看来就属于这一等级的技术。这个技术是指导来访者用某些模式转动眼球,达到消除一些创伤性事件带来的后遗症的目的。眼动为什么能消除这些消极的影响,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很清楚的心理学原理能够解释。创始人只是发现了这个效应,并加以运用。其适用的范围也相对比较狭窄,只适用于那些有创伤后心理障碍的人。我建议不妨将其称为眼动脱敏技术。
我们看到,精神分析疗法、格式塔疗法等,都是包含了很多像眼动脱敏这样等级的具体技术的。如精神分析中的释梦技术、自由联想技术、移情分析技术等,以上任何一种技术都比眼动脱敏创新性高。如果把眼动脱敏放在和精神分析同等的级别,则显然对精神分析是不公平的。
5.组合一套适用于某一范围的方法,或可称为新组合方法或新应用
和专利申请中的实用新型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创造一种单独用来解决某一范围的具体问题的方法。比如,针对酗酒者的心理治疗方法、针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综合方法等。这类方法,并不需要在原理上有任何新的发现,也并不需要发明任何新的技术,只需要把现有的各疗法中的技术综合在一起,能解决这个具体问题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不需要有新技术,只需要对已有的技术进行组合来获得解决某一个范围具体问题的一套方法。
这样的一套方法并不需要永远有用,也许我们只用它来解决最近遇到的问题,也许十年后,这类问题比较少见了,这套方法也就可以不用了。
目前中国用于企业培训的一些技术都属于此类,如拓展训练、NLP技术等。它们对特定时期的特定问题很有实际作用。
这类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暂时性的产品,可以随时根据需要“组装”而成,但是并不需要把它们放到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疗法库藏中,因为他们对具体问题越适应,越有针对性,也就越缺少普适性,一般会很快过时。即使不过时,实用领域的人也需要用一个换汤不换药的“新方法”来取代它,从而让这些方法的购买市场保持新鲜感。
6.组合出一种适用于某一范围的具体技术,或可称为新组合技术
更简单的创新是为解决某一具体问题,把现有的技术加以调整,或者简单地组合,形成一个针对某一个具体问题的具体技术。例如,国内有一种方法,是把治疗强迫症的矛盾意向方法和行为疗法中的代币法结合在一起,用来治疗强迫症。其优点是有代币法的辅助,可以把一些在心理咨询室内的工作放到家庭作业中,让来访者独立完成,从而减少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这一方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是有所提升的。
以上是笔者对新创的心理疗法或技术必要性评估的一些看法,当然还不够全面细致,也远谈不上完善,希望各位同行给予关注、批评和建设性的意见。
[1]杨广学.心理治疗体系研究[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2]钟友彬.中国心理分析:认识领悟心理疗法[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1.1 高职生学习英语的现实情形
对比于普通高中生群体,高职学生基础薄弱,缺乏深厚的知识储备,他们由于在中考中发挥失常或存在一些客观因素而考入高职院校中,普遍缺乏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在学习上常产生厌倦的情绪,并且在英语学习中缺失一定的观察力,同时没有较强的记忆力,其思维方式和高中生之间存在显著的差距。教师要注意其主要特征,同时转换传授知识的形式,能够摒弃机械的英语教学模式。
学校为高职生开设了复杂而繁多的课程,因为开设了诸多专业课而分散了高职生的时间与精力,所以将忽略文化课方面的学习,特别是英语课程需要大量的平时积累,如果忽视了日常的学习,将很难做到厚积薄发。因此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的时候,要端正职业教育的态度,有效地运用教学设备,进行适宜的英语训练,使其与语境相符合,增强学生“英语与实际不脱离”的意识,从而更好地投入于学习中。
1.2 高职英语教学的现实情形
教师重视导入环节的程度存在差异,对导入环节的把握与驾驭的力度具备相应的不同之处。有的教师对于课堂内容予以过分的重视,且对导入的环节予以忽略,使课程如同“开门见山”一般;有的教师敷衍塞责,根本没有导入环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的导入环节与实际悖离,缺乏科学性,有些设计华而不实。因此,要有效地设计导入环节,使其密切地关联所学的知识,同时要提高创新的水平,使导入存在一定的新意,从而取得显著的效果。
2 高职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2.1 科学性
在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以此为媒介,可有效地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针对英语的兴趣得以激发出来,并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有效地调节课堂学习的环境;承上启下地衔接知识。假如课堂气氛是沉闷的,导入环节将为其注入新鲜的活力;假如课堂的环境极度活泼,要通过导入环节予以调节,从而回归至正常的秩序中来。
2.2 特色性
在课堂中,教师要以导入环节为媒介,使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假如无法彰显其特色或专业的主要特点,将毫无意义可言。教师在高职英语课堂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诸如做游戏、情境教学法等,丰富课堂的内容且使其更具活力,使学生在审美方面的情趣得以增强。授课教师需采取科学有效的导入环节,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与融会贯通,方可折射出教师的魅力,反映出课堂教学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融合学生群体。
2.3 情境性
老師可采取情境性的导入方式,使课本中的知识能够鲜活地呈现出来,并使刻板的知识内容变得生动与灵活。学生要深层次地理解知识,从而更好地优化教学模式。同时要与知识学习的情境融为一体,使学生在情境之中增强认知与意识。
2.4 情感性
导入环节需以情感为媒介,创设优化而愉悦的人际情境,打造集趣味性与智慧型于一体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富有爱心,使师生之间的代沟得以有效地缩减,使师与生处在同一平台中,为学生赋予平等学习的机会,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和全球文化无缝接轨的载体。
3 高职英语“课堂导入”的方法
3.1 影像资料导入法
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设施,课前预先准备影像,使学生的相关感受更形象生动。诸如讲授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的“Sports”单元时,在导入阅读课的时候,事先向学生播放有关滑板方面的视频:一个滑板爱好者展示其熟练的技能。教师可提问学生,由学生“Guess his age”,之后学生经由探讨解答问题且惊叹其实际的年龄。教师要带领学生阅读此文章,其主要内容是阐述滑板运动所需的相关技能。采取播放视频以及讨论问题等方式,使学生对于滑板运动而产生的感受更加直观而形象,使滑板成为集人物、体验、声音于一体的运动,于是学生在愉悦的场景中教师开始讲授课程。
3.2 问题导入法
设置有关课堂教学内容方面的问题,赋予学生探究与沟通的时间,使学生感知到课堂的重点环节,于是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从而实现导入目标。所设置的问题要尽可能地密切关联着学生,从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使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讲授新理念交互英语教程第三单元时,其阅读课的主要内容是哈利波特,因为学生普遍熟悉哈利波特,可将问题设置成:哪个人是你最喜欢的角色?将自由探究的时间留给学生,使学生找到真正喜欢的角色,于是将课堂氛围变得愉悦而活跃,同时使学生和课文的内容之间产生共鸣。
3.3 学生自主导入法
教师在授课以前向学生布置小任务,使其在课程伊始便能介于学习的环境之中。英语第一单元的内容为“Hello Hi”以其内容为依据,教师事先布置思考题目,让学生进行课前思考,检索有关中英国家问候语方面的内容,剖析其差异。各组同学在课下检索相关知识与背景文化的起源,并在课堂教学之前,划分成小组演示所做的PPT,别的同学加以提问与补充,使学生的学习获取显著的效果。给人以金子不如给人以点金的手指,学生经由认真地筹备以及彼此探究,实现了课堂导入的目标。同学均具备自已独特的讲述方法,因此其余的学生更容易理解课程的内容,从而为课程的顺利进行提供辅助。
3.4 情景故事导入法
儿童或成年的学生均对故事本身存在相应的亲切感,针对这个特点,教师可基于导入环节讲述趣味盎然的小故事,去带动课堂的活跃气氛,并使学生群体更好地融入课堂之中。如实用英语教程第七单元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圣诞节知识。基于导入环节,阐述圣诞节来历以及对于西方国家所产生的意义。笔者向学生传阅了与外国同学共进圣诞节晚餐的相关图片,为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都表示喜欢倾听老师所讲述的故事,特别是倾听老师的亲身经历。通过对故事的倾听,对学生所产生的说服力与影响力更强。学生原本对与圣诞相关的话题存在浓厚的兴趣,之后笔者引领学生以教学的内容为依据,使其掌握有关圣诞节方面的知识。通过课程,可向学生阐述现阶段我国青年所经历的且关于圣诞文化的影响方面,倡导对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妥善地对待“洋节日”,并采取适宜的方式度过,从而使英语更好地发挥在传播文化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英语 课堂导入 原则方法
对刚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初中英语还是比较困难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课堂质量和效率对初中生学习英语的质量会产生决定性的作用。一个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起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推进教师英语课堂的教学。下面就来谈谈我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积累的导入经验,谈一谈我认为的课程导入的原则和方法。
一、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原则
1.激发课堂兴趣为主导入的原则。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给予人无穷的动力,是一切力量最根本的源泉。不管做什么事情,带着兴趣去做总是能够发挥人最大的能动性从而能够创造最大的效益。英语的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学课堂的导入要以激发课堂兴趣为主,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导入的首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以学生为课堂主体的导入原则。在初中英语课堂导入原则里值得一提的原则就是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意思是说,教师在采取不同的课堂导入方法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在导入的时候,对于讲述一些学生们听不懂的晦涩的词句是非常忌讳的一件事情,因为英语学习原本对学生而言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加之晦涩难懂的英语开头,那么学生们对于英语的兴趣就会大大削弱。甚至会出现厌学的情况。所以,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以学生可以适应的方式进行导入。
3.多样性和针对性结合的导入原则。除了上文讲述的两条原则之外,课堂导入还需要遵循的原则就是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所谓的多样性是指导入方式的多样性,而针对性就是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导入方式。比如说,在上到有关电器的内容时,就应该采取相应的图片教学的方式,直接清晰地告知学生电器的样子,并且加以文字的说明来解释这些电器的应用功能。
二、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导入的方法
1.多媒体导入法。当今社会科技发达,大部分学校都配备着相应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教师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些设备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在教学课堂的导入中,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中通过播放图片视频以及音频等方式来导入课程。比如我们在给学生上“被风沙掩埋的楼兰”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多媒体设备上给学生播放有关楼兰的图片和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章节内容的兴趣。
2.演讲式导入法。演讲式的导入法主要指两种,一种是多媒体上播放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演讲,另一种就是教师在讲台上进行三分钟左右的演讲。举例来说,在上如何控制情绪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开始讲解关于情绪的知识,比如情绪的分类、不同的情绪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如何控制住我们的情绪等等。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教师要尽量使用学生能够赢得懂得词汇来组织语言,演讲时语速要放慢,要注重面部表情,还要注意观察底下同学的神态动作,并且适当地以中文翻译给学生听。
3.故事体导入法。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对好的故事充满了兴趣。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可以以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在课间分散的精力集中与课堂中来。这样做,也有助于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课堂。比如说,对于“追求梦想”这一章节的知识的教学,教师就可以讲述关于名人追求梦想的故事。当然,最好的就是和学生们分享自身追求梦想的故事。以教师自身的真实经历去导入课程,不仅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还可以帮助师生间更好地加强沟通和交流。
4.提问式导入法。在所有的课堂导入的方法中,教师最常用的就是提问式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最直接的引入课题的方法,也是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在上课的一开始,教会就可以直接对学生进行提问,比如说有关亲情的内容,教师就可以提问学生“what about your family ?”,“what things that you do always with your family?”在根据学生的回答接着提问“how do you feel about this?”接着就可以引入课堂的教学。
三、结语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的导入不仅需要遵循以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并且采用多样性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原则,同时还应该积极采用多媒体式、演讲式、故事体、提问式和游戏式的导入方法。当然,上文给出的仅仅是代表我个人的意见和看法,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方法去等着教研人士探究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发展,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找到最适合的导入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设计标准;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各种行业的发展,建筑行业在市场经济下也迅速发展起来。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特别是在人们对于房屋建筑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房屋建筑的设计更是衡量房屋质量的一大因素,它不仅会给房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带来影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性和使用性。下面就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原则和建筑结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简单的剖析: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和原则
1.1建筑结构设计的标准
建筑结构设计一般在建筑设计之后它既“受制”于建筑设计但又“反制”建筑设计。结构设计不能破坏建筑设计应满足、实现各种建筑要求,建筑设计不能超出结构设计的能力范围,不能超出安全、经济、合理的结构设计原则。其实严格说来,真正决定了建筑设计能否实现的是结构设计,从这个意义上讲结构设计显得更为重要。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便于施工这五点正是衡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是否成功的标准。成功实现这五条标准既是结构设计的最佳体现更是结构设计人员最终努力的目标。一个完美的建筑结构设计就是在努力追求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标准最佳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1.2建筑结构设计的原则 ——“顾全大局抓大放小”、“做好多道防线”、“刚柔相济”、“打通关节”这四条正是结构设计的通行原则。其中“顾全大局抓大放小”、“做好多道防线”、“刚柔相济”是设计概念中的战略问题,要想最终让这些战略思想得以实现靠的是“打通关节”这点来做保证。
(1)顾全大局抓大放小。“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等是建筑结构设计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虽然整个结构体系是由各种构件协同组成一体的但各个构件在结构中担任的角色不尽相同。
(2)多道防线。例如多肢墙与单片墙、框架剪力墙与纯框架相比前者比后者的抵抗能力要强。安全的结构体系是采取多道防线来设计的当发生灾难时如果把生存的希望全都寄托在某单一构件上是非常危险的。
(3)刚柔相济。结构刚度太大则变形能力差强大的破坏力瞬间袭来时需要承受的力量很大容易造成局部严重受损。而太柔的结构虽然可以很好的消减外力但容易造成变形过大而无法使用。因此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的。
(4)打通关节。在结构体系中关节无处不在因为结构的体系是变化的统一。理想的结构体系应该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任何关节这样的结构体系可以使任何外力都能迅速传递和消减。打通关节保持平衡的目的其实就是使其永远处于原始的静态当力量不能畅通时构件与构件之间的静态平衡被破坏结构就会发生变化。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方法
2.1在结构平面图上的设计方法
如果建筑的地域的防震烈度为六度区的时候,按照我国的防震设计要求,可以不必采用截面抗震验算,但结构的设计也一定要达到抗震的标准。所以对于砌体结构的建筑,软件建模可以省略,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只要注意受压和局部受压的问题,就可以直接设计。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要做建模也无可厚非,因为它可以利用建模来荷载导算。但是,如果建筑的地域防震烈度为七级时,就必须采用建模来进行计算。
2.2屋面结构图的设计方法
如果建筑的屋面是坡面式的,可以采用梁板式和折板式两种的结构处理方式。其中,梁板式可以用在建筑平面不整齐,板的跨度比较大,而且,一般屋面坡度和屋脊线转折比较复杂的坡屋面也都采用这种结构。而折板式则和梁板式的适用条件则相反。这两种结构处理方式的板都是偏心受拉的构件。在板配筋的时候必须有板负筋拉通,这样可以抵抗拉力。板厚基的厚度不能小于一百二十厚。另外,梁板的折角处对钢筋的配置必须有大样的示意图。在设计坡屋面板的平面设计图时,可以采用剖面示意图的方法进行表示,因为这样施工人员可以简单地从图纸上了解施工方案。设计人员在设计结构时一定要有空间概念,设计出来的图纸要简单明了,让施工人员能够看明白。因为坡面的房屋会导致有些楼层的墙体比较高,所以设计人员要和门窗顶设置圈梁互相结合这样可以降低墙体的高度。
2.3大样详图的设计方法
建筑详图如果没有发生错误,在这基础上可以进行绘制大样详图,还可以在曾经做过的详图基础上进行部分的改进。只要让建筑的整体外形不改变,考虑到结构的受力能力和施工起来比较方便即可。但在外形尺度和标高上必须和建筑专业统一协调。
2.4楼梯的设计方法
在设计楼梯时,对楼梯的梯板要控制好它的挠度,梯梁的梁下净高度要符合建筑标准,梯梁的位置要使上下楼层的位置一致。如果遇到有些不合适的地方可以运用折板楼梯,折板楼梯的钢筋在里面的折角处要把它断开分别进行锚固,这样可以预防局部应力集中在一处。对于梁下的净空要求和梯板宽度的问题都要注意。第一段梯板的基础要注意它的基础沉降问题,如有必要应该设置梯梁。
2.5房屋建筑基础要求
对于混凝土的采用要选用具有耐久性的材料,基础配筋最少要达到最小配筋率的要求,条基交接位置的钢筋布置要用标准图或者采用详图。对于条基交叉处的基底面积不可循环使用,基础宽度要调节好。在基础图中的构造柱定位不够确定时要对它准确定位。
2.6根据抗震要求,对房屋建筑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
对于普通的多层砌体结构的建筑,可以采用横墙承重或者纵横墙一起承重的结构体系。对于纵横墙的布置要力求对称均衡,在平面内要对整齐,竖向要上下连接好;不能采用没有锚固的钢筋的砼预制挑檐;楼梯间不能设置在房屋的转角处和近端。而对于有比较多钢筋砼住宅又比较高的建筑结构,尽量要做到:对于抗测力结构如框架和抗震墙要进行双向布置,这样可以各自承担地震力;框架体系的各个抗震力的结构要统一形成空间工作状态,不仅要对抗震墙之间的楼和屋盖的长宽度比以及对抗震墙的刚度进行控制以外,还要保证楼、屋盖的统一性和抗震墙的连接也要可靠;对于建筑结构的布置力求采用规则结构,如果碰到比较复杂的结构,可采用防震缝。
2.7对于建筑的结构计算和构造设计都要求合理
首先,对建筑底框砌体结构进行验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底部剪力方法仅对于刚度较均衡的多层结构,而比较薄弱的底层混合结构,还要把塑性变形集中的影响考虑进去;底层框架的混合结构不可以采用简易的防震墙方法,应该采用双保险的措施,抗震墙承担了所有的剪力,而框架可以根据刚度的比例对剪力进行承担。在对刚度进行计算时,框架不能折减,抗震墙的折减则可以减到刚度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之间。另外,在对楼板进行计算时,方法要准确,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在对双向板进行查表计算时,对材料泊松比的影响在计算时不可以忽视,不然会导致它的计算值偏小;在计算连续板时不可以用单向板进行简单地计算。最后,荷载计算不能发生错误。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工作不仅是建筑设计成功实现的保证更是建筑安全应用的基础。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是一项经验性很强的工作,作为结构设计人员在工作实践中,一定要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要严格遵照设计规范、标准。进行同时也应具备灵活创新的思维和严肃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加深对当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常见问题的认识与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结构设计水平以保证建筑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徐国华.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注意事项[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2]张蕊.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及存在的问题[J].科技咨询导报.2007(8).
关键词:幼儿;认知能力;色彩启蒙
1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的内容
“色彩”这两个字眼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的了解色彩、知道色彩给人们带来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不同的色彩给人的心理刺激不同,左右人的知觉、情感,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活泼或抑郁、兴奋或沉静、轻松或沉重。幼儿生活环境的色彩与其智力发展、个性发展、情绪好坏等有着极大的关系。
幼儿时期正是处于认识世界,了解大自然的起步阶段。幼儿对一切鲜新的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幼儿最初是通过颜色、形状、声音等感观刺激直观地感知世界的,孩子们没有更多的颜色概念,也不能区分各种各样的颜色,只是单纯喜欢鲜艳、艳丽纯度比较高的色彩。然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前庭功能不断完善,其大脑皮层通过六感来综合摄取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整合形成“感觉”。这种感觉使得幼儿对颜色的区分更加明确化,对颜色的兴趣也在渐渐地发生变化,开始有了各自喜欢颜色和讨厌的颜色。
学龄前幼儿尤其对色彩艳丽的颜色及形状有趣的搭配更能引起其强烈的兴趣,激发其探索的欲望。在涂画学习中认识色彩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诱惑。由于幼儿通常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所以在这一时期关注孩子的色彩心理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智力发育。
在绘画中,儿童画的内容是非常广泛,题材多样的。儿童画的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从孩子们五光十色、色彩斑斓的画面中不难看出,儿童对周围事物天真而又充满热情的感受,反映了孩子们稚嫩而又无限的想像力。我国台湾的郑明进先生在其《怎样了解幼儿的画》中认为:通过儿童画可以发现儿童的性格。例如心情愉快、活泼时,用色丰富且倾向于明朗的黄、红、粉红、黄绿等。色调而在忧郁、烦闷、不安时用色较少且倾向于黑、紫、暗绿等色调。 儿童绘画是突显幼儿天真烂漫的心灵的图像,也是幼儿在成长中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从绘画中多少可以看出儿童发展人格特质、自信心、人际关系、情绪反应等情况,可以寻找出儿童心理发展的蛛丝马迹。
2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色彩启蒙教育原则
2.1色彩启蒙教育的直观性原则
(1)色彩语言的视觉直观性。色彩具有直观性,直接影响着人的情感。在幼儿期,由于言语能力还比较低下,所以幼儿获得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形象信息。幼儿时期的孩子所做的画作,包括的内容广泛,题材多样。不论是国外儿童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国内幼儿所创作的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是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是以红、黄、蓝等丰富夺目的颜色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的感觉,这正是孩子们画画的主要特点,也是儿童画较之成人画作不同之处。
(2)物体形态的触觉直观性。当孩子们对色彩有了浓厚兴趣时,带幼儿开展了一系列填色、涂色活动。在活动中,将孩子们最喜爱的动画形象复印后,请孩子们自己涂色。由于这些是其自己最感兴趣的形象,孩子们涂起来格外仔细、认真。在初次涂色时,绝大多数幼儿涂不均匀,画面比较乱,为使幼儿涂色能力有所提高,有意识地教幼儿按照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有规律的涂色方法。或者准备一些彩色的纸板,用剪刀剪成小块,让孩子用各种颜色的晾晒衣服时用的夹子,夹住同样颜色的纸板。诸如此类的教育方式方法还有很多,用幼儿感兴趣的物体形象作为教育的辅助方式,让孩子愿意动手去接触面前所有的颜色,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色彩感觉,又训练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2.2 色彩启蒙教育的启发性原则
(1)遵循幼儿认知发展规律。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和幼儿辨色能力有关。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4 岁左右的孩子已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色即红、黄、蓝、绿,但在辨别一些混合色(橙、紫等)的时候往往会犯错误。孩子们不能正确而巩固地把颜色的名称联系起来,也不能很好地区别各种颜色的色度(如蓝和天蓝、红和粉红)。而从 5 岁―6 岁开始,在教育的影响下,孩子们能基本辨别混合色,颜色和名称能巩固地联系起来,细微地区别各种色调的明度和饱和度的能力也逐渐发展起来。
幼儿绘画时的用色,是印象色,不是写实色;是简单的颜色,不是复杂的颜色;是色的符号,不是色的真实。因此幼儿的用色是初级的,而不是科学的。因为儿童对客观的复杂、真实色彩不具备科学的分析力,对色彩中的细微的中间色、过渡色和混合色给以理解、比较和分辨,其关键不在其视觉机能,而是受其智力的约束,因此,过早地让儿童面对实物写生,承担起其智力难以承受的真实色彩的表现能力,是不太实际的,也不符合幼儿心理的奢求,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
(2)维护色彩教学基本前提。教幼儿画画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更不是培养专业画家,从美育的角度来看也仅仅是启蒙教育。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小学生或成人的绘画技法来教幼儿,更不能过多地让幼儿临摹各种各样成人画,否则不仅无助于幼儿感知客观现象,无助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力,甚至会遏制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年龄、教育方法等都相同的情况下,幼儿的表现也会有所不同。每个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特色,并且喜好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潜能也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对色彩感觉非常敏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后,会使用饱满的色彩进行绘画。有的幼儿的记忆力非常强,可以借此优势加以利用,多从记忆图案、色彩、形状、造型方面进行练习。教学实践证明,要先清楚地分析幼儿的个性特点与潜能,因材施教。先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和多动笔的好习惯,不要抹杀孩子们特有的、与生俱来的潜能,要多留意和发掘幼儿各自的长处,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给予幼儿最好的帮助。每个人的亮点各不相同,只要发掘出其亮点,加以活用,就能使之形成独特的个性特点和自身优势,挖掘出幼儿在色彩方面最大的潜能。
2.3 色彩启蒙教育的发展性原则
在认知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叫做“图式”。从功能上来讲,图式是指能帮助人们知觉、组纵、获得和利用信息的认知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到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通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使图式不断得到改造,认知结构不断发展。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或因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全部遗传图式的综合构成一个初生婴儿的智力结构。在儿童智力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图式。知在认知运动阶段,其图式被称为培知运动图式,当进入思维的运算阶段,就形成,运算思维图式。
3 以幼儿认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色彩启蒙教育方法
3.1 启发性色彩启蒙教育
幼儿往往有很好的直观映象记忆,并对色彩明亮、鲜艳的东西能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如在幼儿园里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小班幼儿用喜爱的色彩画线条、画圆圈,虽然没有创造什么形象,但孩子们仍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孩子们对色彩产生了一种情绪表达的需要和欲望。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小班的吹画活动中鼓励幼儿在画纸的不同位置滴上不同的颜色水,再用吸管从不同的方向吹,画面上的颜色相互流淌融合,创造出色彩斑斓的图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认识基本色,再辨别较多的色彩,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在中班的染纸活动中,教幼儿将宣纸折叠成形状后,用纸角蘸色,由于该纸的吸水性强,颜色就自然渗透到里面去,这样就出现晕染的艺术效果,重复蘸取不同的颜色之后,色彩相互渗透,出现了有趣的色调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认识色彩的冷暖、深浅、明暗、强弱的不同,继而认识调配色。在大班的喷洒印画活动中,先让幼儿在白纸上覆盖不同形状的纸片,用装有颜料水的喷雾器喷洒整张白纸,不同颜色交替喷洒到纸上,颜料相互混合就产生色调变化的效果,当揭开覆盖在上面的纸片,就显现出留有空白的各种图案。这种种趣味玩色活动都能激发幼儿对色彩的强烈兴趣,从中还能让幼儿了解三原色及间色、复色产生的过程,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感知色彩丰富多样的变化。
3.2游戏化色彩启蒙教育
认知能力是幼儿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知识的积累有着直接的关系。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也是将来生活和学习所必备的能力,从小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认知能力非常重要,游戏,是培养孩子认知能力的最佳方式。
我国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康灵敏教师在《色彩教学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作用》中也写道“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话的形式。由于孩子们所处的成长阶段,都喜欢玩游戏。因而,在游戏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色彩游戏。”
美术活动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是孩子们用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开展游戏化色彩教学活动符合儿童发展特点,能促进儿童形成良好的个性,并使儿童的智力得到发展。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一个形象思维极其丰富的阶段,都有着不同于成人的想法。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由各种色彩组成的,而这些更多的是在美术活动中一一展现出来的,特别是孩子们的感受力,创造力及表现力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从诱发兴趣,启发思路,激发创造力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让儿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让孩子展现生命之美,运用其特有的绘画的形式,突发的内心世界的美丽。
3.3故事性色彩启蒙教育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前儿童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觉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特别是幼儿园大班的儿童,其思维活动往往要依赖一定的实物和动作的支持,直觉思维的特点十分显著。另一方面,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和言语的发展,一些幼儿也开始借助于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和概念,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表现出形象思维的特点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运用更好的教育方法,配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教学,是至关重要的。
在现如今的幼儿美术课堂上,对于学龄前幼儿来说,游戏教育方法是最直接的教育方法。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即培养了幼儿的兴趣,又潜移默化的加强了幼儿对于色彩感觉的培养。但是反过来讲,幼儿美术教育,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玩的过程,这是一个在玩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知识补给的过程,如果把握不好“玩”的度,那么幼儿美术课堂就成了没有发展性的课堂。每一个色彩游戏的实施,都是搭配着一定的故事性来进行的。
一位美学家曾经这样说:“欣赏儿童画要用童眼去看,童心去品味”。一条线在孩子的心中可能是条河也可能是一只鸟。假如人们不懂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无法读懂孩子们的作品。儿童在进行每张儿童画的创作时,其内心里都有着和这幅画相对应的小故事,因为孩子们的智商发育还不够完全,只会按照自己的内心去想象,去给自己的画搭配故事,这就是为什么在面对孩子们的画作时,人们有时会显得一头雾水,不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义,但是作为创作者的儿童,却能讲出自己创作的原因和画面中所要表达的故事性。这就是孩子的画,是孩子心中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孩子自编自导,自圆其说并乐在其中。因此,面对儿童的绘画作品时,欣赏者也要做好听众,用心去倾听孩子们“谈画”,引导孩子们畅谈自己画中所表达的内容,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儿童画的奇异想象和诗情童趣,往往会因为技法上的幼稚而被成年人所忽略和忽视,但只要人们认真地倾听孩子们谈画,就常能发现许多被人们忽视的美。也只有用心的地倾听孩子们谈画,人们才能真正看懂孩子们的作品、读懂孩子的内心,也才会让孩子们在众人的褒奖与肯定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幼儿时期的孩子们正处于智商发展的重要时期,色彩不但能够培养孩子们的认知能力,并使之的得到一定的提高,还能通过游戏中的故事来培养孩子们各种道德品质的建立。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对孩子们进行绘画方法和主题绘画要求的指导,让孩子们按照要求进行绘画,不仅培养了孩子们在学习中按照老师要求学习的态度,还为以后的各种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由于孩子们对故事有着浓厚的兴趣,再加上故事中所包含的的内涵如此丰富,所以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充分利用故事的教育功能,让故事发挥出更大的更有效的作用,在故事中生动的理解色彩、认识色彩、了解色彩。
参考文献
[1]胡爱萍.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探析幼儿空间色彩设计[J].今日湖北(中旬刊),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