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德育的基本理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德育的基本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德育的基本理念

第1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论文关键词]高职教育管理 人本化 现代学校

现代管理学研究表明,管理体制已经发生了由控制性管理向服务性管理的转变,也就是说管理的主要职能不在于监督、控制,而是以提供适当的服务为宗旨。相比于传统的控制性管理模式,服务性管理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人本化,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尊重人的价值,寻求符合人性需求的服务机制。学校教育是一项“为人”与“成人”的活动,学校是为了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专有的社会组织,现代管理的服务性转向给我们的启示在于学校管理需要以人本主义为基本理念,探求人本化的高职管理机制,这也是高职教育管理机制转型的必然要求。

一、高职人本化管理的必要性

“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为了人生命质量的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然而,在传统控制性管理模式下,教育缺乏对人性的关怀,教育管理以监督为主要职能。在学校里,形成了以书记、校长为上层组织,各级处长、科长为中层组织,教师、学生为下层组织的科层化管理机制。这种机制是现代技术理性的产物,其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实现组织管理的系统化、机械化、精确化,它排除了人的一切情感、需要,人成为被组织系统所加工的无生命、无情感的产品,学生则处于整个系统的末端。由此所引发的问题,对于教师而言,就是容易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在工作中体验不到生命的成长,体验不到人生的意义、工作的成效,这也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教师职业心理倦怠;对于学生而言,则容易出现厌学、逃学现象。20世纪20年代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实验指出外部的环境条件并非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除了经济收入之外,人还追求社会的承认、心理安全等,自此,人的心理因素在管理中越来越受到关注。不久前,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所和新浪网教育频道进行了一次教师生存状况调查,结果令人担忧:超过80%的被调查教师反映压力较大;近3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的被调查教师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近40%的被调查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超过60%的被调查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要想提升高职教学质量,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就必须要改变高职院校管理机制,特别是由于高职教育自身独特的类型特征及明确的市场导向性,其情况更具典型性和复杂性。如何走出高职管理的困境,梳理高职管理的人本化理念,既是一次有益的探索,更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实现高职人本化管理的基本途径

学校管理必须面对两大课题,即对教师的管理和对学生的管理。因此,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都是人,一切手段和方法必须围绕人的因素展开,这就要求管理者在认清学校工作特殊性的前提下,树立一切活动以人为中心,把人视作能动性的主体,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挖掘人的内在动力作为最高宗旨和终极目标。因而,高职教育管理应从认识人的本质、研究人的本质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而教师则处于教学活动的主导地位,所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职业教育是融技术性与操作性为一体的教育,学生在未进行职业教育前,有可能处于对所学专业技术完全无知的一种状态,因此,教师的主导地位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进行有益的职业规划和职业指导是教师的首要作用,从学校教学活动的地位来说,教师毫无疑问是学校管理中的主体者。树立人本化教育管理理念的首要之处,就是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即以教师为本。

首先,实行人本化管理,必须尊重和欣赏教师,这是实施教师人本化管理的前提条件。受传统文化及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影响,职业教育长期处于一种受到鄙薄的状态,而身为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似乎也逊色于从事其他教育的教师。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欣赏,高职教师也不例外。学会尊重和欣赏教师,是学校走向“以人为本”柔性管理的第一步。

其次,加大人力资本投资,这是高职院校走向教师人本化管理的关键一步。现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向学习型院校发展,为此,学校在进行人力资本投资时,必须加大对教师的管理、教育和再培训。对于青年教师,学校要看重其待遇,使其有成就感和满足感,能够在工作中学到东西,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从而制订合理的教职工发展计划。另外,还必须针对教师的个人情况,将其放在合适的工作岗位上,使其对工作产生认同感,充分发挥其潜力,让他们从工作中受益,在待遇和发展机会上得到成果分享,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工作。

最后,在高职院校实行教师人本化管理,还必须让教师参与管理。要让教师能够感受到自身作为主体的地位和价值,让教师分享学校的管理权力。一个学校的发展,最有话语权的就是教师,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学生最需要什么,教学计划如何制订比较合理,教学质量是好是坏,教学活动理应如何安排。对于学校发展的具体因素,教师往往要比学校领导更具有直接的感知力。因此,要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不仅是人本化理念的体现,而且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职业心理倦怠,获得人生成就感。教师参与管理,就是要使领导和教师之间相互信任、和谐共处,营造人道化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改变单调的工作模式,实行多专多能,教师之间要相互平等,上下级之间要相互信任,从而形成一种家庭式的和谐学校文化。学校领导要时刻倾听教师的心声,加大感情投资,嘘寒问暖,使其产生良好的工作责任感、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样一来,学校才能形成良好的管理氛围,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校一切活动的最终指向点,所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高校强调以人为本,根本上来说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

首先,尊重学生的人格,视学生为朋友,把学生作为服务的对象,与学生平等交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不是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是基于一定的文化情境进行交往,这个交往过程是建立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基础之上的。教师可以是一个引导者、倾听者,也可以是学生的朋友、同伴。在这样的交往情境下,学生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的发展。当前的教学中倡导对话教学、交往教学、合作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式与理念,其根本上也是人性解放诉求下教学文化变革的要求,是人本化理念在教学世界的应用。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给学生更多的发言权。在决定任何一件事情前,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美国文化人类学家米德的研究表明,人类文化可分为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种。前喻文化主要是一种原始文化,是指青年人向老年人学习,是一种典型的灌输式思维;并喻文化主要是指文化在同辈之间相互传递,同辈之间相互学习;而后喻文化主要发生于后现代社会,是指老年人向年青一代学习。随着社会逐渐进入后工业化、后信息化时代,后现代社会的特征逐渐显现,知识更新速度加快,这就打破了原来由长辈们掌握知识文化的垄断模式,而逐渐出现年青一代更多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现象,老年一代需要向年青一代学习。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在学校管理中,学校领导、教师掌握的知识未必比学生更多,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这个过程对于长辈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同时,随着学生文化的解放,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得到尊重。自由表达个人的见解,这是人最基本的权利,学生的自由权利也应该获得人的尊重,具有自己的话语权。

最后,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激发学生的职业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的职业能力是职业教育课程定位、专业教学标准及课程开发、教学方案制订和实施等的关键点,因此,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从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过程来看,学生内在的心理需要,即学生的职业兴趣,是他们接受外部教育影响的根本前提。学生接受职业培训,是学生主体出于提高自身职业能力需要及就业需要,而对教师传递的教育信息进行理解与分析、反映与择取以及整合与内化的过程。所以,高职教育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根据其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激发学生自觉地接受教育管理,在受教育的过程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职业能力。

三、实现高职人本化管理的基本方法

(一)以德育指导学生成长

道德是社会的基础,是人类和谐共处的基本准则。职业院校实施德育的目的在于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实现人的德性生成,从而使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有应有的职业精神,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坚守职业理想,能够让技术服务于人。传统的德育方式秉持灌输式的思维模式,企图通过说教或者课堂教学而让学生的思想得到提升。其实,这是非人性化的,不能触及学生灵魂的说教,不仅空洞,更是一种资源的浪费。改变这一状况的具体方法,就是改变德育的方式及德育的内容。传统的德育内容,不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这些德育内容对学生确实是必要的,但其所传递的思想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没有合适的契合点,缺乏感染力与号召力,最终就不能形成德育的影响力及实效性。因此,首先,德育内容要实现由“高”到“低”的转变,处理好德育内容选择的“高”和“低”、“远”与“近”的关系。德育要贴近、关注学生的个体生命和现实生活,把职业道德规范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其次,寻求由“外”到“内”的自律型德育内容。再次,德育内容着眼点要从共性向个性提升。职业院校的德育应该在共性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育。最后,德育内容创新要由知识学习向能力素质培养转移。德育过程是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道德认知固然是整个道德形成的基础,但对职业院校的德育而言,应该更加重视职业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养成。

(二)以科研引领院校发展

现代教育管理理念表明教学管理者必须转换角色,从原来的教学管理者变为教学实践的研究者和参与者。而从目前的实践看,高职院校能否与企业或科研院所等其他社会力量紧密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关键在于学校的科研水平。学校如果没有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和适用性较强、市场开发潜力大的科研成果,就无法实现校企“双赢”,在“合作”中就没有地位、没有主动权,也就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校企合作。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特殊历史原因,长期以来,高职教育虽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高职院校尚未认清自身的角色定位,仍旧满足于上好课、教好书、育好人,一味地强调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而忽视了高校还要承担发展科学研究的任务,忽视了科研对教学的反哺作用,从而导致科研成为制约高职教育长足、健康发展的“瓶颈”。为此,我们迫切需要构建一套与高职院校实际相符的科研体系,在制度层面上为高职院校的科研工作提供保障,以科研增强高职院校的特色专业发展,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提高,以科研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最终形成办学的良性循环。

(三)以服务强化管理意识

第2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 生本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生本教育理念

1.1 生本教育概念

生本教育源于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郭思乐教授主持)升本教育体系研究。郭思乐教授在全面总结中国教育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以学生好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适应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及学生现状的改变,真正有效地推动教育改革,促使我们作出从师本教育走向生本教育的改革。

郭思乐教授指出,“我们提倡的生本教育,就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旨的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我们称之为生本教育。”所以,升本教育的实质是实现生命的提升,承认人的发展的无限性,教育应该充分发挥人的潜能;认为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应该发挥人的天性;特别强调人具有发展的需要,即尊重与爱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教育应该充分体现学生的需要。

1.2 生本教育主要观点

1.2.1 生本教育的理论基础

(1)人本主义思想。人本主义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突出强调人的重要作用,关注人的需要、情感、态度等内在特质,发挥人的主体性与创造性。人本主义代表人物之一的马斯洛提出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包括七个等级,从生理的需要一直到自我实现的需要,前一个层次需要的实现都是以后一个需要为基础的。所以,人本主义者认为教育教学活动也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把教师看成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促进者、合作者、辅导者、激励者,满足学生主体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需要。

(2)杜威的教育理念。美国现代教育的先驱约翰・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中提出“从做中学”、“学校即社会”、“教育即成长”、“教育即经验的连续不断的衔接与改造”等观点,重视学生原有经验及情境,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提倡“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由此看来,杜威的教育理念正是生本教育的有力支撑。

(3)“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与“教学做合一”思想。中国的儒家历来重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作用。《论语》中强调根据学生的年龄、气质、才能、志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即“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孟子发展了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提出教育教学中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即“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孟子・尽心上》);“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告子下》)。

陶行知在“知行统一”的思想影响下,提出“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即学生的学习应该遵循客观规律,教师的教则应该服务于学生的学,教与学都应该着重突出实践性。因此,在“做”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这也为生本教育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推动着生本教育朝着正规化方向发展。

(4)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形成与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主张建立属于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完善具有严密逻辑的知识体系。奥苏泊尔则提出“有意义的学习”,主张教育教学应该强调意义,防止机械学习。加涅也认为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适合和利用内部条件。这些都与生本教育的理念相吻合。

1.2.2 生本教育的主要观点

(1)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学生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本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自我价值。(2)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不歧视、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是生本教育的基本原则。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立性,拥有自己的思考系统,具备丰富的潜能和创新能力,所以,了解和认识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是非常有必要的。(3)教学观:教学相互促进、提高。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教及教的内容,而生本教育则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改善教师教的方式,培养学生内化知识的能力、学习的能力。(4)课程观: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生本教育的课程观就是“小立课程,大作功夫”。生本教育所说的课程应该包括校内课程、校外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显性课程、隐性课程,基础课程、整合课程等等。具体来说,生本教育突出强调交给学生的基础知识应该尽可能地简化,利用词汇语言、数学语言及艺术语言整合课程,通过活动与研究把各部分课程整合在一起,使各科课程本质化、综合化、活动化。

2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盲目性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往往具有盲目性。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到位。在实际教学中,有意无意地在向培养“工程师”、“建筑师”等目标靠近,只强调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忽视其“职业性”。另一方面,有些学校遵循本科培养模式,通过压缩课程内容的形式,提前完成课程计划,同时,片面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忽视学生的素质拓展、能力的提高及个性的发展,严重违背了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

2.2 不合理性

一些学校开设的课程存在结构不合理的现象,表现为需要开设的课程不齐全,且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结构比例不协调,有的课程开设过多,有的课程开设过少,缺乏统筹规划。同时,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缺乏联系性、可选择性及灵活性。另外,有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严重脱离经济社会的发展,不符合订单式培养目标的实现,没有建立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长效机制。

2.3 非实用性

一些学校的课程内容存在非实用性的特点。第一,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缺乏创新,其表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过于陈旧,跟不上社会的发展。第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所举例子也缺乏典型性与代表性,同时,例子与原理之间的先后顺序,即先摆出原理,然后用例子加以证明,严重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第三,课程内容缺乏迁移性。通过课程内容的学习,学生不能将一门课程的原理与方法合理运用于另一门或多门课程。

2.4 非主体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发展特点及需要;课程呈现方式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课程内容转化为教学的形式,比较陈旧,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所以,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合理发挥与实现。

3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问题的成因

3.1 重老师,轻学生

高职院校课程改革仍然重视教师的作用,重视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轻视学生的力量。所以,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的呈现形式等都以教师为本,突出强调教师的重要性。

3.2 重理论,轻实训

在课程改革中,理论课仍占主导,没有从思想上和行动上落实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计划。片面追求职业教育的理论知识与理论研究,不把理论与实训相互结合是导致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问题的主要原因。

3.3 重传统,轻创新

在课程设置方面,一些高等职业学校仅仅遵照旧有的课程传统,挖掘不出太多的内涵,对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管理创新不够,未能通过课程改革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及课程的特色性。高等院校即使知道专业课结构及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但是却无力改变现状或不知道怎么改变现状。除了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限的制约之外,高职教育与社会、企业实际脱节,是造成课程结构与内容问题的重要原因。

4 高职课程改革原则

4.1 学生为本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就是要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为本,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将每个学生培养成职业能力强、创新能力强、自我价值发挥完善的综合实用型人才。学生为本的原则对高职课程改革提出了以下要求:一是要调整课程教学内容与方式,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灵活组织教学;二是要落实学分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从而满足学生的需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三是改变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评价,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学生,以教学评价多元化、综合化来适应不同学生的多样需求。

4.2 全面发展的原则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也应该体现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据此,高职课程改革就应该注重在课程整合中体现“敬业、诚信、人文、心理健康、公关、协作、环保”等素质及能力的渗透和培养;德育目标与专业教学目标整合,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德育隐性课程渗透,如制度性、关系性、校园环境、社区性等隐性课程的渗透;鼓励学生参与志愿者、社会服务等综合实践活动。

4.3 职业适应的原则

学生的发展包括了三个方面,即生理发展、心理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往往更能体现学生的发展质量。而在课程改革中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职业,提前做好职业规划,推动自身社会适应能力。职业适应原则要求课程改革需强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实训为主体的实践性教学的深入开展;重视实习实践活动,把实习管理与实训管理相结合起来;注重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发展订单式培养方式,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5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

在综合考虑生本教育理念及高职课程改革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以江苏省南京市的南京某高职学校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为例,提出切实可行的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策略。

5.1 明确高职课程改革目标

南京某高职学校自2005年成立至今,坚持以“德国学习领域教学模式”进行课程改革,采用“行为导向”、“项目教学法”强化技能训练,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加强课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注重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提高,做好“工作页”的方法,不断推动课程改革工作向前发展。该校的网页设计课程,作为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严格遵循《江苏省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等相关规定,着重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当今信息时代、从事动漫方向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该课程改革旨在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页设计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网页设计行业职业技能。

一方面,以社会、岗位需要为依据,进行充分的社会及行业企业需求调研,通过与企业人士的研讨来确定课程目标及目标体系,而不是简单照搬本科模式,或是凭空想象,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与工作流程。该校的网页设计课程主要介绍HTML及Dreamweaver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助理电子商务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相关内容,辅以动画制作、图像图像处理、网站构建等内容,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坚持“双元制”教学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重实践、重技能培养的办学特色。

另一方面,必须重视课程内容的构建,高职课程的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科学世界,必须要注意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融合;其内容不能单一地指向技能维度,而应该指向三个维度:职业技能维、职业知识维、职业情感态度维,后者往往是在课程内容选择和设计时容易忽略的,但是它在职业素养中却非常重要。该校非常重视学生在网页设计专业上表现的动手能力,合理规划理论学习与实训学习的实践,利用66个设备先进的现代化实验室、28个配套齐全的校内技能实训车间、1200台计算机和130多个多媒体教室开展卓有成效的实践学习。同时,该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紧扣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争取在五年时间内培养出就业能力强、创新意识强、服务意识好的高职网页设计人才。

5.2 坚持生本教育理念为基础

生本教育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培养的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型学生,具有以往任何教育都无法比拟的优势,能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构建完善的课程改革方案。该校经过卓有成效的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之后,改变了之前上课听得懂,但是碰到真实的企业网页设计时,却并不能完全按照企业要求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网页的情况,健全了生本教育理念,循序渐进地安排课程内容,即“精美网页欣赏网页设计基础Dreamweaver快速入门站点创建网页布局网页中文本与图像的运用HTML基础层叠样式表交互的表单应用插入多媒体组件使用模版和库”,确保学生听得懂,学得会,能使用,充分考虑学生的接收能力,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

5.3 改革教学方法

南京某高职学校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在网页设计课程改革中融入生本教育理念,与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无论是在课堂中,还是在实训基地,该校的“双师型”教师都仅仅扣住学生的职业发展这一目标因材施教,采取目标教学法、网络辅助教学法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其主动参与课堂,缩短教师的讲课时间,延长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加强与国外知名职业学校的合作,交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5.4 优化考核方式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核,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还可以根据结果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课程考核一般采用笔试的方法来检测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这种考核方式不适用于网页设计这门课程,因为网页设计是一门对动手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如果仅仅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核,会导致学生机械记忆理论知识,忽视对技能的学习。该校根据网页设计课程的特点,对该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课程考核结合平时考核、实践考核、理论考核三部分内容,平时考核占总考核的30%,主要考查学生的作业、出勤率、表现情况及学习态度;实践考核占总考核的30%,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训报告、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理论考核占总考核的40%,主要考查学生的专业化理论知识。通过这种考核模式,该校网页设计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生的就业率也得到了很大提高。

6 结语

总之,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从学生出发,充分考虑学生学的重要性,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及经验在课程中的作用,推动各门课之间的衔接与联系,突出实训项目的必要性,最终建构起合理有序的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杨洁.试析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4):44.

[2] 陈玲,周静.生本教育理念下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改革的探讨[J].全科护理,2010(5):89.

[3] 郭璇,陈红兰,王宇.浅谈新形势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内涵与对策[J].江西化工,2012(9):101.

第3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一、本土化设计的内涵

(一)环境本土化

建筑单体与群体所在的地域,与其周边的环境是离不开的。在对建筑进行设计之前,必须要充分了解其周边的环境。这个环境不仅仅是指经纬度,气候,土质条件等各种自然环境,也包括当地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可以说,建筑周围的环境就是建筑所站在的脚下的这片大地,是建筑得以生存和根植的土壤。

(二)文化本土化

根植于本土环境,文化也是在环境之上要考虑的深层次因素。在文化的概念越来越宽泛,包含的要素越来越多的同时,文化的理解也变得愈加多元化。建筑设计的文化本土化可以理解为建筑生长在这片沃土上生生不息的文化,它跨越时空,从历史悠久的古老文明出发,逐步迈向当今的现代文化。它根植于古代的民俗文化,又呈现出现代的新生文化,种种行为,都是本土化。

(三)空间本土化

空间是环境到文化,文化到实质的进一步升华与体现。广义的空间是一个比较宽广的范畴,本文具体所指的空间限于建筑空间,其中包括建筑内部空间与建住外部空间。无论是建筑内外空间,空间所倡导的本土化强调建筑的地域性与场所感,一个良好的建筑设计,应当首先能让本土人民得到共鸣,能够呼吁和唤起人们的本土认知观念。

二、人情化理念下的建筑空间

(一)公共空间

建筑中的公共空间是人们见面、交流和沟通最容易也最频繁的场所。而当今的众多设计理念中,都强调要“以人为本”,而这个“人”更多的是指使用者,注重使用者的物质需求和情感需求,在人的行为机能条件上注重人的多义要求,并以此为基础考虑人与人的情感交流与人情味的实现。因此,公共空间中体现人情化理念,应当在物化空间和虚化空间中都注重这一点。

(二)观景空间

观景空间作为建筑内部空间与建筑外部空间的过渡空间,在促进建筑使用者走出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接触交流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人情化理念下,观景空间应当从人的视角出发,在由内部空间向外部空间的过度过程中,切记空间太过突兀,在半遮半掩中让人们自然地接触外部空间,给人已时而处于户外,时而处于户内的舒适感觉。

三、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在民宿设计中的体现

对本土化内涵与人情化理念进行提炼,以舟山市东极岛海岛民宿为例,具体说明本土化与人情化理念如何在海岛民宿设计中具体体现,如何使建筑成为体现传统东极岛海岛民居氛围的建筑。

东极岛地理位置独特,地处舟山群岛最东端。东至两兄弟屿接东海,南至黄大洋接洋鞍渔场,西至岱巨洋,北至嵊山渔场。东极诸岛远离舟山本岛,陆域面积为11.7平方公里,岛屿众多,拥有大小28个岛屿和108个岩礁。

(一)立面设计

建筑的立面可谓是建筑的脸面,在被人们所观赏的视野中,所占面积最大,也最能体现建筑的风格。对于民宿设计来说,不同村落中的乡土文化根植于所在村落的土壤,个体有区别整体又有联系,必须要体验这种差异和共性。

东极岛海岛村民民风淳朴,岛上石头较多,可考虑在建筑立面上去除建筑表面的水泥砂浆粉刷层,还原以建筑石材外表的本身的本真,露出建筑的粗狂与朴实,来彰显东极岛村落文化粗犷、朴实的一面。除了对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将东极岛民宿的风俗、文化、人文等浓缩升华后,具象的表现为建筑里面的色彩,构造形式,开窗形式,窗户栅格等具体设计手法。适度增加建筑南立面的窗户面积,以满足建筑内部的采光需求,同时辅助以木质栅格,与建筑整体立面相和谐,这些设计手法在民宿立面设计中的共性与个性共同体现了本土化与人情化的理念。

(二)院落空间设计

民宿建筑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家每户基本都有庭院空间,俗称小院子。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一种建筑形体组合方式,其中形态规整的庭院空间是“有宅必有园”的传统设计理念的具体体现。

对东极岛上的民宿进行调研发现,不管其庭院空间是何种几何形态,其本质都是建筑内外的半封闭半开放的过渡空间,民宿建筑都是以这种空间为中心,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这也是促进建筑内外的人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

例如在对东极岛的一个民宿进行设计的时候,考虑到将院落中的消极空间变得积极。在大片留白的院落空间引入一条长长的走廊,连接东西向院落,院落空间也变得更加有层次感。可见,良好的场所氛围需要建立在保留和继承场地原有文化记忆东西的基础上,并通过现代设计手法来对原有场所东西进行加强、补充、改善等,来营造良好的本土化和人情化空间设计质感。

(三)客房设计

客房是民宿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民宿的本质是为旅客提供住宿。客房中的设计细节最能体现本土化与人情化的设计理念。

在对东极岛海岛民宿客房进行设计时,也是从本土化的视角出发。在客房中,大面积的墙面和天花板可以使用当地的樟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在家中的感觉,客人躺在客房中也感到丝丝温情。同时,对墙体窗户加大开窗面积,增大采光度,提升人性化理念。在室内装饰方面,力求简洁大方,可将当地特色装饰渔绳悬挂于墙上,并在其他墙面悬挂当地的风俗画,渔民画等,着力展示东极岛当地的本土文化。

四、结语

第4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自此以后,通过不少老师的“生本教育”课堂也结合自己的网络学习,我不断的加深了对“生本理念”的认识。

生本教育是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也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它既是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理念。生本教育体系的有三个基本理念:价值观,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全面依靠学生。所谓生本教育,是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书中指出: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密决。

在我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每天都在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忙碌着,昨天谁偷了谁的钱,今天谁和谁又打架,诸如此类的事情弄的我是焦头烂额。当我深入的了解了“生本”的理念后,我在想,能不能在后面的班级管理中尝试一下“生本”的理念,深入发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调动学生的班级主人翁意识,让他们主动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首先,我进行了班委的重新组建。

我一改原来老师指定的方法,由学生们自己组织,他们推举几个平时班里较活跃而信任度又较高的学生组成组委会,采用自由竞选的方式产生。在之前先给全班同学说明,每个学生都可以参加这次的竞选,自己准备发言的材料,最后利用一节班会课的时间,由参加竞选的同学集中演讲、答辩,最后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投票选举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们自己推选出自己心中理想的班委,从而也让学生们体会到了自己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对今后班委的工作也是比较认可的。

其次,根据竞选的要求,班委会讨论并通过班委同学每个人的工作职能,确定今后工作的目标。

现在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一方面娇生惯养,在家里受到父母和爷爷奶奶等的宠爱,自制能力较差,但同时又有着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和自我的表现欲望,因此很有必要给他们提供一个参与管理班级的机会,供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在班会中,一般先由主要班委同学依次总结上周班级情况,充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接下来一定要安排足够时间,就其中的某一议题(如“班级卫生打扫应如何安排”、“纪律方面应如何管理”、“我班英语成绩应如何提高”等),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自己的见解,制定解决的办法。事实证明他们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人翁意识、积极的态度、独到的见解,时常让我们老师都惊叹不已。

再次,学生自主管理培养了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大大增强了每个人的集体意识。

在班级管理中,人人参与,主动献计献策,涌现出许多我们都想不到的办法。例如,正当我们老师为班上学生自律意识差,自习课上经常交头接耳而苦恼时,就有学生主动做班级的纪律管理员,负责维持自习以及老师不在家时的班级纪律情况等,效果较好。还有如专门负责班级多媒体讲台的总控机,专门负责投影仪的,还有教室的窗帘的悬挂、卫生工具的摆放等等,也都是学生自己主动提出的。

最后,“生本教育”加强了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了学生较好的集体荣誉感,我们教师也应该顺势教育他们凡事尽力,做到最好。

第5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生本教育 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

生本教育强调学生的自学、自主、自立,一切按照人本身的发展规律,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各方面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自身的科学、合理、健康的成长。如果我们的班级工作还停留在原来的工作方式上,恐怕就很难取得好的效果。班主任所面对的是有思想、自我表现欲较强的学生群体。因此,在工作中既要有宏观的群体管理,又要有微观的个性指导。那么如何在生本教育模式的大环境下搞好班级工作,是摆在所有班主任面前的一道难题。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认识到,班级管理不仅需要教师的责任和师爱,更需要管理技巧。

1.“生本教育”理念需要班主任有良好的教育方法

“生本教育”的班级管理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班主任要摸准学生的思想脉搏,了解学生的愿望与要求,“沉”到学生中去。针对班级存在的问题要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广泛听取学生意见,通过不断的师生交流,达成共识满足学生的合理要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严”并非苛刻、固执己见,而要从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学生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行正确、严格的教育和引导。当班级出现不正常现象或学生违纪甚至多次违纪,这就首先要求教师及时了解情况,分清对错和利害,初步拟出几种要教育的措施,正确处理自我管理中犯错的同学。对控制能力较差的同学,不要一棍子打死,应帮助其分析原因,然后择优选择合理、恰当的措施。在教育中不让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在非常真诚地关心他、帮助他。在具体的实施中注意调控好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变痛恨为痛心、发怒为宽容、责骂为劝慰、殴打为抚摸、训斥为商量、冷漠为热情。这样,哪怕是再桀骜不驯的学生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从而使之为所犯的错误感到后悔、不安,接下去的说理教育就好开展了。

2.“生本教育”理念需要班主任建立一支得力的班级骨干队伍

一个成功的班集体,除了要有一名优秀的班主任外,还必须有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级管理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班级“生本”制度建设,依靠班干部和学生来实施班级管理。所谓“以人为本,自主管理”,就是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许多事情,我总是尽量鼓励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做。当然,首先必须培养一支精明能干的班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以点带面,良好的班风、学风才能迅速形成。班干部作为联系班主任与学生的桥梁,他们工作能力的高低,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开学伊始,我首先了解学生的入学材料,给他们建立《学生档案》,然后进行仔细地研读。初步掌握了哪些学生学习比较好,哪些学生工作能力比较强,哪些学生比较活泼,哪些学生比较腼腆,对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进行都是侧面的了解。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则是对他们的全面了解。通过听他们的自我介绍,对学生有了个更进一步的了解。只要准备充分,了解深入,所选出的临时班委在开学这段时间定会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班级的各项工作必将逐渐走上了正轨,井然有序,而他们也必会成为班级的中坚力量,大大减轻了班主任的工作负担。

生本教育提倡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位同学,提倡建立一支班级骨干队伍,这个范围比“班干部”要大的多。青少年随着身体发展成熟,在心理、生理等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个性也逐步得到发展。班主任应切实关爱每个学生个性的张扬,并加以正确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个性,成为班级骨干。

在班级管理中要有创新意识,创设宽松和谐的班级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每个学生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让学生身心轻松愉悦,思维活跃,主动探索。班主任应关爱每一个学生,主动关心学生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解决学生纠纷,排除成长中的心理障碍,同时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班级安心学习,发展特长,张扬个性。

3.“生本教育”理念需要班主任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时代的发展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

第6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生本理念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079-01

引言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较为薄弱的教学环节。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师生缺乏阅读教学的重视,陈旧的教学理念、僵化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如何切实强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已成为生化初中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对此,笔者基于“生本”理念,就初中语文如何构建有效阅读教学提出了若干措施,以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一、以“动态”教学目标为导向,生成服务于学生的阅读教学

教学是师生双边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以“动态”教学目标为导向,转变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下“静态”教学目标对阅读教学的禁锢与僵化。教学目标的“动态”性呈现,在于形成恰当的教学目标,依托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掌握。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教材有深入的钻研,而且对学生要有充分的了解。在备课中,可适当的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指向性与适用性。对于学生而言,不仅便于师生良好关系的建立,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习惯,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有预设性的制定教学目标。这样,师生之间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教学形态,突出教学的服务性,让教学目标在师生的共同参与下“预设”,在课堂中“生成”,进而实现“动态”教学目标下的有效教学。例如,在《敬畏自然》的阅读教学中,笔者将教学目标定向为,学生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自然的伟大,并能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情感。殊不知,在实际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阅读理解已超出了预设的目标,将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隐射出来。于是乎,笔者便将教学目标变成“动态”性,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阅读教学,让学生在更多自由的教学空间得到发散式的思维培养。

二、以阅读教学情境为主线,在“问题”中引导学生

阅读教学更多地是以教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师扮演的角色在于如何促进中学生更好的学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初中生的个性特点,抓住学生对阅读的渴望与期待,通过教学情境这条主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此同时,在教学情境中穿插“问题”,形成“以‘问’带读”的教学情形。初中生心里的语文阅读不是“教师带、学生跟”的教学现状,而更多地是期待在良好的情境中体会阅读的乐趣,形成一份浓浓的阅读情感。例如,在对鲁迅《故乡》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时代背景的原因,现代学生难以对鲁迅笔下的故乡情感产生共鸣感,进而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有效开展。对此,教师可以针对文章的背景及文章内容,创设教学背景,让学生能够真切的感受鲁迅笔下的故乡。并且,为更好的引导学生,教师可以问题为引导,如为什么“我”对闰土的影像“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呢”?文章最后再次描写海边奇异的画面,作者有何用意?通过以问题引导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在阅读中对文章的把握。

三、以个性化阅读为切入点,构建自主阅读的教学氛围

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在个性化教学中彰显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而言,要努力实现有创意的阅读,基于多视角下的语文阅读,更符合初中生的个性特点。从初中生的内心来看,他们是喜欢阅读的,但如何搭建好阅读的平台是关键。教师应以个性化阅读为切入点,构建自主阅读的教学空间,让学生再不仅仅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更多地是以自我情感为串联,欣赏文章、评价文章。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以个性阅读为切入点,更能拓展学生个性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个性自由中获取阅读的快乐。例如,在对《沁园春.雪》的阅读教学中,为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教学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诗歌中的诗句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一来,学生在阅读之后,将阅读的理解以及情感,通过自己作画呈现,更让学生自主阅读下的个性得以充分体现。

四、以比较阅读为延伸,实现拓展性语文阅读教学

风平浪静式的阅读教学,既无法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也难以构建有效阅读教学。以比较阅读为延伸,削弱传统阅读教学缺乏活力的形态。初中生向往探究,基于比较阅读教学的实施,强化了学生对阅读的好感,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非常重要。在现代教学中,通过多媒体的有效运用,可实现拓展性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在立足课本的同时,将阅读的视野延伸至课外。例如,对《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进行比较阅读。

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完成上述表格,以强化比对阅读后,对文章的准确把握。从实践来看,在比较阅读教学的延伸下,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加浓厚,能够在自主阅读中,实现语文阅读的比较,进而达到拓展性阅读教学的目的。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非常之重要。

结束语

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现有效阅读教学,已成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单一性,无法支撑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对此,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个性化、创新化,是初中语文改革创新的重要出路口,尤其是以动态教学目标为导向、以个性化阅读为切入点,都在很大程度上创新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涛彩.初中语文自主阅读教学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研究),2011(01)

[2]张月娟.语文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J].中国职工教育,2013(08)

第7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目前,设计知识管理已成为国内外许多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研究热点,如美国NIST的设计知识库项目[2];欧洲WISE工程知识管理项目[3]、MOKA项目[4];韩国LG公司资助的知识管理项目[5];国家863资助的知识管理平台研究[6]等,但还没有一个实用的能支持概念设计知识重用的系统,对它的研究也还停留在理论准备阶段。

本文在研究了基于本体的的概念设计知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框架,研究了用户对本体的定义、对知识结构内容的自由扩充以及概念设计知识的检索方法等关键技术。

1、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建模

1.1 概念设计知识分类与表达

概念设计是对设计问题加以描述,并以方案的形式提出众多解的设计阶段[7].概念设计从不同的角度有多种定义[8].一般认为,概念设计是指以设计要求为输入、以最佳方案为输出的系统所包含的工作流程,是一个由功能向结构的转换过程。

图1描述了一般概念设计的工作流程,它包含综合与评价两个基本过程。综合是指根据设计要求,运用各种分析、设计方法推理而生成的多个方案,是个发散过程;评价则从方案集中择出最优,是个收敛过程。概念设计是将所设计的产品看成一个系统,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去分析和设计。具体说,概念设计就是将设计对象的总功能分解成相互有机联系的若干功能单元,并以功能单元为子系统进行再次分解,生成更低一级的功能单元,经过这样逐层分解,直至对应的各个最末端功能单元能够找到一个可以实现的技术原理解。概念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功能到结构的映射,概念设计过程主要包括:功能创新、功能分析和功能结构设计、工作原理解的搜索和确定、功能载体方案构思和决策。

根据概念设计的过程及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将概念设计知识分为元知识和实例知识(其分类如图2所示)。元知识中主要包括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结构知识等。实例知识中主要包括方案设计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产品实例等知识。

(1)功能知识。主要描述产品完成的任务,描述产品的功能及功能子项。描述产品要完成的功能,包括功能内容、实现参数、性能指标等;

(2)技术原理解知识。描述产品功能及功能子项的原理解答。它的表达要复杂些,一方面可用文字、数字表达它的说明、解答参数,另一方面,要有图形支持产品原理解答;

(3)结构知识。描述产品的结构设计状况,是对原理域知识的细化和扩充,是求解原理解的结构载体,可描述产品关键部分的形状、尺寸和参数。产品功能 结构的映射(简称为功构映射)就是对产品的功能模型进行结构实现的求解,是将产品功能性的描述转化为能实现这些功能的具有具体形状、尺寸及相互关系的零部件描述。在这里功能是产品结构的抽象,是结构实现的目的;而结构则为实现某功能而选用的一组构件或元件。功能 结构间的关系一般而言是多对多的映射关系。一个功能可能由一个或多个特征或元件实现,而一个特征或元件也可能完成一个或多个功能;

(4)实例知识。已成功或失败的设计范例,包括方案设计实例,产品结构知识实例、技术原理解实例等。它包含了更多的实际因素,是类比设计和基于实例推理设计的基础。

以工程机械中某型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总功能为摊铺水泥路面,总功能可细分为滑模作业、控制作业等功能,滑模作业功能又可细分为提水泥浆、挤压成型等功能。其中某个功能的实现可能会由几个结构组合而成,例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滑模作业功能就是由螺旋分料器、刮平板等几个结构一起才能实现。图3为该水泥摊铺机的功能层次定义和功能分解结构举例。该产品所对应的结构分解则如图4所示。图5中给出了对于滑模作业功能的技术原理解简图、技术原理解的评价、参考产品,以及实现该功能的说明等相关的知识。

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概念设计予以支持,对概念设计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至今仍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法。目前的知识建模主要是专家系统,最常用的知识模型包括框架、产生式规则、语义网络、谓词逻辑等。专家系统的知识建模主要侧重符号层的系统实现,很少考虑动态的,非结构化的知识,造成专家系统解决问题的局限性,使得专家系统不能解决大型复杂问题。

本体作为“对概念化显式的详细说明”[9,10],研究领域内的对象、概念和其他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很好地解决概念设计知识的表达、检索和重用等问题。采用本体描述概念设计知识可以支持细粒度的产品语义信息的描述,可以形式化地定义特定领域的知识,如概念、事实、规则等;支持语义层面的集成和共享,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可以对知识作普遍的、无歧义的语义解释,可以保证不同使用者之间进行语义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

1.2 本体建模过程描述

本体是某一领域的概念化描述,着意于在抽象层次提出描述客观世界的抽象模型,它包括两个基本的要素: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本体的构建必须满足以下的要求:对目标领域的清晰描述;概念或概念之间关系的明确定义;一般性和综合性原则。本体可以有多种表述方式,包括图形方式、语言形式和XML文档形式等。

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建模过程包括3个阶段:

(1)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目标确定。产品概念设计知识定位,概念设计知识的定位决定本体构造的功能需求及最终用户。

(2)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分析与建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相关概念及概念属性,并用XML语言进行形式化描述。这个阶段是建立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整个本体的生成质量,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阶段。

(3)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评价。对所创建的本体进行一致性及完备性评价。一致性是指术语之间的关系逻辑上应保持一致;完备性是指本体中概念及关系应是完善的。我们称该3阶段的组合为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建模的一个生命周期(见图6)。

1.3 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

在此我们以工程机械中滑模式水泥摊铺机为例,结合图3~图5中的实际知识,从概念实体、概念属性及概念间关系等方面来说明产品知识、功能知识、技术原理解知识、技术原理解实例等概念设计知识的本体表示,通过概念蕴涵、属性关联、相互约束和公理定义等方法揭示了概念间的本质联系,形成一个语义关系清晰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模型。建模采用目前最新的OWL语言描述。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继承了一个产品的所有属性,此外还具备了关系属性:摊铺能力,同时,又对属性摊铺能力作了限制:只能应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领域,且取值变化只能在摊铺宽度中(省略了关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似属性的定义,如摊铺厚度和摊铺速度等)。

(3)功能知识类

1

1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知识只有一个功能名称,且最少具有一个相关产品(省略了功能知识类似属性的定义,如功能编号、功能说明、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4)功能技术原理解类

表述的语义为一个功能技术原理解具有对应的功能名称,相关的技术原理解简图(省略了技术原理解类似属性的定义,如评价、参考产品、创建人、创建时间、存储位置等)。

上述描述中,使用类公理(subclassof)描述了两个类(概念)之间的继承关系,如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是产品类的子类。在描述类属性时,使用关系属性(objectproperty)描述了类的某个属性同时也表示了两个类之间的某种关系,如摊铺能力既是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的一个属性,同时也表达了和摊铺宽度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另外,使用属性公理domain和range表示属性的应用领域和属性的取值范围,如属性摊铺能力只能用于滑模式水泥摊铺机类,且它的取值只能是摊铺宽度数据集。

1.4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的特点和优势

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可以让设计人员更好地重用已有的概念设计知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或优势:

(1)支持用户定制知识类别。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如:功能类、功能技术原理方案解类等。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设计知识建模允许用户对设计中知识类别加以定制,针对每一类别定义其描述属性,从而较好的解决了概念设计中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2)支持概念共享的知识库构建。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的构造澄清了概念设计领域知识的结构,为概念设计知识的表示打好了基础,而本体中统一的术语和概念也使概念设计知识更好地共享成为可能。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表示在区分不同知识类别的同时,建立起概念间的共享联系。通过概念间的共享机制,避免了设计知识库的数据冗余和数据不一致问题,方便了知识的建模录入、检索及统计处理。

(3)多视图和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在目前的应用系统中一般采用基于关键字的数据库查询方法,由于其数据库组织不是建立在能够表示概念之间的关系、事实和实例的领域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无法实现智能查询和信息推理,也就无法解决语义异构性问题。由于不同的组织和人员可能使用不同的词语表示同一个含义,因此查询系统得不到意义相同但用词(语法)不同的内容。当需要对多个数据源进行查询的时候问题更为明显,多意词和同义词会使查询得到许多不相关的信息,而忽略另外一些重要信息。

在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中由于具有统一的术语和概念,知识库建立在本体的基础上,使得基于知识的设计意图匹配成为可能。采用基于知识、语义上的检索匹配,对用户的检索请求,通过查询转换器按照本体把各种检索请求转换成对应的概念,在本体的帮助下从知识库中匹配出符合条件的数据集合,解决了语义异构的问题。

从人在设计时的认知特点出发,可以采用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还可以利用本体中已定义的概念定义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比如需求功能知识检索视图、软件工具使用知识检索视图等,实现基于知识检索的设计意图的匹配。

2、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

2.1 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

结合工程机械行业的实际,本文提出了图7所示的基于本体的产品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结构,系统按照知识产生、获取和利用的流程来构建,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工具、数据接口程序以及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库,具体由4个部分构成。

(1)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概念设计知识的获取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定义、本体之间关系定义、本体知识库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获取整个过程。

(2)概念设计知识维护。主要包括从概念设计知识本体维护、本体关系维护、知识库重新生成到概念设计知识维护的过程,实现对本体的属性修改,各类知识之间的关系维护,以及知识库的更新等。

(3)概念设计知识检索重用。系统中提供基于多视图的知识检索方式,如基于功能分解树的功能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基于产品分解结构树的结构设计知识检索视图,及用户定义的其它知识检索视图。此外系统提供基于本体概念的知识检索方式,通过本体映射库,可以实现同义词的检索,保证可能会采用不同的概念和术语表示相同的设计信息的人可以得到相同的知识帮助。

(4)概念设计知识库的构建。要实现基于本体的,支持客户自定义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系统必须由足够的柔性,支持各类知识的存储,作为系统基石的知识库的构建就不能采用完全预先定义的方式,在系统中我们采用基础数据库加上在此基础上经过本体定义工具动态生成的各类知识库的方法保证基于本体的知识管理的实现。

2.2 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关键技术及实现

(1)基于本体的知识定义。工程机械产品概念设计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类型的知识,这些知识的描述和使用有着不同的特点,不能用相同的描述框架来处理。基于本体的概念设计知识管理允许用户对定制知识类别,对知识进行基于本体的定义,针对每一类知识定义其描述属性,较好地解决了多来源多类型知识的表示问题。

第8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一、融入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学生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情境的作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兴趣的激发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知识学习中来。例如,教学实践活动课“有趣的拼搭”的教学,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如下情境:森林里的动物开运动会,几个小动物运动员分别用乒乓球拍托着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进行规则性赛跑,让学生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猜一猜哪个运动员会赢。学生像是平时在家看动画片一般,热情高涨,很快投入到活动之中,原本枯燥无味的形体知识在生动的情境下一下子变得生动有趣,抽象几何知识变得直观、具体,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提高了学习品质。

二、观察实物材料,积累知识

大量教学实践经验表明,对形体特征的充分知觉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方式是观察,观察是儿童实现图形的形体性知觉、建立有关图形正确认识、了解图形间关系的重要手段。

例如,“认物体”一节内容的教学,笔者给学生分发了他们非常熟悉的积木,提出问题:请大家将积木分一分类,仔细观察想一想该怎样分?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通过“看”和“摸”这些积木,对正方体、长方体、球、圆柱这些形体有所感知,在此基础上笔者再引导学生进一步仔细观察,思考区分它们的方法,再次通过观察,学生就会有所发现。

笔者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物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上述四种形体,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感受这四种常见形体的主要特征,空间观念得以初步形成。

三、亲自动手操作,体验过程

成功的几何学习强调儿童的主动构造,不是一味地识记名称、形状和规则,仅“看”没有“做”是不够的,概念的学习必须经历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过程,才能实现从感知表象到性质的深入了解,最终构建空间观念。新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习方式的改善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自主探究性学习最直接的价值是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发展空间的观念是“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目标之一,空间观念是一种数学意识,对于小学生来说,这种数学意识必须有丰富的直观形象的积累和体验为基础,并在自主性的探究过程中得以发展。

第9篇:德育的基本理念范文

【关键词】 丰田汽车召回案例;成本控制;最佳质量成本模式;薄冰理念

从2007年9月至2010年2月9日,丰田公司因质量缘故共从全球召回1 170.6534万台汽车。据分析,此次召回事件约使丰田公司损失75亿美元。对于此次事件,法国主流媒体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压缩成本。然而,丰田公司并没有明确回应。

一、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与成本控制的关系研究

一般而言,汽车钢材总消耗约占全部原材料的70%。考虑到近几年钢材价格的实际变化,本文用“单位成本增长率-钢材价格增长率”来反映“成本压缩程度”。当该差值

表1中“钢材价格”是用我国数据来替代丰田公司钢材原料价格。考虑钢材属于垄断行业,其价格受区域影响不大,且仅用以进行相关性分析,故本文认为这种替换误差是可接受的。运用SPSS17.0对2007―2008财年“成本压缩程度”与“汽车召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得二者相关系数是-1.000(见表2),这说明了丰田公司此次大规模汽车召回主要是因为过度的成本压缩。然而,对2007―2009财年“成本压缩程度”与“汽车召回数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不具有相关性,如表2所示。

笔者认为,上述不一致不仅说明了丰田公司召回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其过度压低成本,而且也说明了这种过度压低行为很快就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损失。需要解释的是,表1中的“总成本”是丰田公司每财年全部费用,包括已售产品成本、融资业务成本、销售费用、总务费用、管理费用等。既然总成本包含全部成本费用,那么自然也包含为每财年召回汽车修复赔偿等费用。由表1可知,丰田公司在2009财年共召回815.9084万台汽车。如此多的问题汽车,别的暂不说,单单修复就是一笔巨大费用,故而2009财年丰田汽车的单位成本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其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增长率,这就造成丰田公司2009财年汽车成本压缩程度减少的假相。这种情形在丰田汽车历史上是出现过的。从表1可知,2004财年丰田成本巨大压缩程度,换来了2005财年于9月7日、10月19日和12月9日三次汽车召回,共计224.8351万台。

综上所述,从2007―2008财年数据看,丰田汽车召回事件与其成本压缩程度是完全负相关的。2009财年数据佐证了这种分析,并且表明这种过度成本压缩会增加未来的成本费用。虽然2007―2008财年数据显示此次召回事件与过度压缩成本完全负相关性(见表2),但综合考虑上述分析中替代数据的误差,本文认为,丰田公司此次召回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其过度压缩成本,且这种过度成本压缩会引发更大程度的损失,这与法国主流媒体对事件原因看法是一致的。

二、丰田汽车召回事件引起的成本控制反思

要保证产品质量,产品单位成本必然存在底线,即产品质量合格时的最低单位成本,可简称为“合格成本”。在实际环境中,产品合格成本是非常难以控制的,故而,企业通常会借助最佳质量成本模式(见图1)促使产品质量和成本处于一个合适的水平。丰田公司就是忽视了此模式,一味压缩产品成本使得汽车合格率降低,虽然产品的生产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有所降低,但事故成本却大大增加了,故才有大规模汽车召回及其巨大经济损失。

由图1知,企业若想有最大利润,惟有将合格率牢牢地控制在“最佳质量水平”这点上,这在实际环境中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实际中企业应该将产品合格率控制在一个区间上(如图2中的区间[B,C])。然而即便是一区间,企业同样也不易一直做到。因为当产品合格率到达区间上限C点时,成本最小化理念会迫使企业再将成本压向最佳质量水平这个危险点,这正如丰田前总裁渡边捷昭所言的“挤掉毛巾上的最后一滴水”。若企业技术管控水平高,当然也应该进一步缩小[B,C]区间,以实现总成本最小化。可是,又有多少企业生产者和管理者能完全清楚自己管控能力和水平呢?即便是以精益生产著称的丰田公司,也被成本至上理念逼到了危险的边缘,这正如丰田现任总裁丰田章男所言的“车子已经开到了悬崖边上”了。不过,笔者认为,一味压低成本、追求最低成本的丰田公司,不是现在才把车子开到悬崖边上,而是一直就行驶在成本质量的悬崖边上。只不过,此次距离悬崖边更近了,更感受到了悬崖边的危险了。

三、运用薄冰理念进行成本控制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味压低企业成本是非常困难且十分危险的。但若不控制,利润空间就会变小,企业就有亏损风险。为了把握好成本控制的“度”,笔者提出薄冰理念,即企业在进行管控时,应像认识薄冰、走薄冰那样,既要胆大心细、不断进取,又要时刻小心谨慎、反思自省改正。薄冰理念包括分层理念、危机理念和人本理念,其在成本控制中运用如下。

分层理念。不难理解,任何事物、人员、行为、活动等等,都是分层次和级别的,而且也一直在不断分层级中。企业的技术研发、流程再造、模式改进、理念突破、业绩提升等,无一不是在分层、在细化,也无一不是因为分层细化之故。比如,产品升级说明企业产品上升到更高层级。显然,企业成本控制也是离不开分层理念。分层理念要求企业对其成本构成项目不断研究,以了解更细更深的层级。同时,企业必须认真品味各层级成本构成项目对企业的影响,详细了解哪些项目可减少,哪些万不可压缩,从而才能制定好成本控制的对策。显然,分层理念有助于企业将其成本压向最佳质量水平点(见图1)。

危机理念。对企业成本分层细化,势必将企业各个层级成本构成压向成本最低点。而越发接近这点,成本管控越发困难。稍有不慎,就会出现如丰田召回事件这样的大麻烦,给企业带来各种的损失。因此,危机理念要求企业成本管控者应时刻具有如履薄冰的高度危机感和危机意识,万不可只看到成本过度降低所带来的巨大利润就得意忘形、骄傲自满起来,全然忘记企业成本控制的高难度和高风险。企业追求成本最小化,就犹如在薄冰上表演杂技一样,一旦不慎失衡,就会陷入危险之中。当然有危机感并不是要求企业成本管控者患得患失、不敢行事,而是提醒一定要保持必要适中的危机感。显然,危机理念将会使企业成本远离最佳质量水平点(见图1)。

人本理念。企业实际成本和控制,都是与人密切相关,且都是由人来执行和完成的。另外,分层理念有利于总质量成本向左推移,并逐渐推逼到最低总质量成本点;同时,危机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阻挡分层理念对总质量成本的推移,促使总质量成本逐渐远离最低总成本点,如图1所示。这不仅使得企业在成本控制上陷入两难境地,同时也增大了企业追求成本最低化的难度。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必须重视人本理念。人本理念要求企业重视各层次的员工、管理者,以及企业股东等一切利益相关者。企业在进行成本管控时,要特别关注企业员工和管理者的态度、素质、能力及其他方方面面,研究这些方面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同时,应积极鼓励企业所有人员参与到企业成本的控制中去。因为这些人员认真执行企业成本制度、及时发现相关问题、主动研究相关措施、积极配合企业成本管控,企业的成本控制要么就是一句空话,要么就是万分危险的。故而,企业一定要重视人的因素和员工的作用,用人本理念把握好分层理念和危机理念在成本控制中的具体运用,从而使薄冰理念可以真正保证企业安全地处于最低总成本的边缘,以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丰田历史召回记录[EB/OL].搜狐网:,2009-5-14.

[7] 丰田汽车09财年国内汽车产量可能31年来首次跌破300万辆大关,天琪期货:,2003-2-10.

[9] 张兰英,杨巍,赵刚.2004年钢材价格分析与2005年预测[J].冶金管理,2005(2):18-26.

[10] 2006年钢材价格分析及2007年预测,辽宁省物价信息网(会员专区):lnprice.省略/viewArticle,Member,Free.do?method=viewArticle&articleId=4028e48210fa6b1f0110fb9be

62e0008,2007-2-26.

[11] 何晓英.2008年钢材价格分析及2009年走势预测[EB/OL].海南价格网:省略/fxyc/list.asp?id=1200,2010-4-3.

[12] 何晓英.2009年钢材价格分析及2010年走势预测[EB/OL].海南价格网:省略/fxyc/list.asp?id=1419,2010-4-3.

[13] 蒋东镭.福特和丰田在美国召回近500万辆汽车[N].中国汽车报,2005-9-12.

[14] 魏洪.丰田召回汽车127万辆规模为历史之最[N].民营经济报,2005-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