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

第1篇: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关键词:初中化学;化学元素;化合物

一、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

制作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表格,要求学生自制一张表格,按照化学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本思路整理,即化学元素化合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可燃性,毒性,相对分子质量等,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整理分类.当今社会,网络科技发达,电脑成为千家万户的必备电子产品,学生可以利用电脑,将化学知识整理成Excel表格形式,学一个新的化学元素化合物,就添加到表格里,表格模板如图1所示.利用表格,可以利用Excel的分类筛选工具,将性质相似的化学元素物质整理到一起,进行对比学习.化学学习表格的制作,首先是化学学习的形式创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一般都易懂,但是很难记忆,都是定性的知识,属于说明性的知识,而且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知识点非常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感和枯燥感,结合Office办公软件辅助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厌倦和枯燥.其次,用Excel表格整理化学知识,比起纸质的笔记本要可靠得多,电子表格不容易丢失,修改起来更加方便快捷,查询起来也非常方便,将化学学习信息化,提高化学学习效率.最后,利用Excel文档的排序筛选工具,将学到的化合物进行分类排序,相似性质的物质能够迅速整合到一起,对于同一类物质的性质,能明显地概

括出典型性质.例如,观察H2SO4,HCl,HNO3,CH3COOH这些酸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可以总结归纳出酸的一般性质,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其他酸,不至于完全陌生,起码可以说出一些基本性质,尤其是在考试中会出现一些课本中未提到的物质,但却与课本里的化学物质拥有相似属性.

二、加强实验,加深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化学实验,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元素化合物的认识.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认识和生动再现,如果没有关于CO2的实验,学习CO2的性质时,只是按照课本文字记忆,很容易忘记,对CO2的认识不会有深刻的认识.相反,通过一系列实验,亲自去感受CO2的存在,亲眼观察CO2的各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亲自进行化学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每一种场景都会在学生脑海留下深深印象,这些实验画面都是与CO2的性质相关联,能帮助学生区分CO2与其他化合物的性质.实验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实验中,学生的眼,耳,口,鼻,手,脑都投入进去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触觉,嗅觉等发现实验现象,从现象看到本质,这样的形式,可以使化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积极投入到化学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对化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多做习题,巩固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

习题是对知识很好的检测和应用,多做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将所学的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进行巩固复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繁琐难记,而习题是对重点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度概括的总结,习题能达到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记忆效率最大化.另外,习题能够真实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查漏补缺,通过习题,自我检测,自我改正,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水平.

万丈高楼平地起,化学元素化合物是筑起化学的最小微粒和最基本组成单位.只有学好化学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才能学习更复杂的化学知识,才能为高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初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学习要与时代接轨,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鼓励动手操作,加强化学实验,学会观察,归纳,总结,寻求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习效果,不断提升化学水平.

参考文献:[WTBZ]

[1]陈永红. 中学化学教学法初探——论中学元素化合物教学[J]. 遵义师专学报. 1996(1).

[2]邸来生. 初中化学新课程教学的体会[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5).

[3]石郦. 新课标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

第2篇: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一、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做好事情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激发学习情感的催化剂。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化学学科是一门未知的、全新的学科,化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些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数。因此,学习兴趣是学好化学课程的关键。第一节序言课是激起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关键,对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演示了这样几个实验“烧不着的手帕”“颜色哪去了”“镁带燃烧实验”等,学生一时沉浸在实验的乐趣中,高兴之后纷纷问老师:“什么原因呀?”从而激起了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究的劲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通过丰富多彩的实验,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不仅能使学生更加真实、客观地观察到自然界中化学物质的奥妙,而且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原理、追求化学奥秘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在教师做完实验演示后,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己动手操作的欲望,都渴望了解化学实验背后的原理。

二、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新课标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目的。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分组实验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理论知识和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后进行动手操作实验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分组实验需要准备、整理,一节分组实验相当于三节理论课,耗时耗力,加上分组实验课学生特别兴奋,不好组织等重重困难,不少化学教师将分组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更甚者,将分组实验忽略不计,草草带过,这样的情况必须摒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以把握实验进程和质量为主,要千方百计给学生提供独立操作的机会,以保证学生有尝试、有体验、有收获,确实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的。因此,教师的实验讲解要有侧重,力求简明扼要。实验注意事项和操作规程要详细地加以解释说明,不但使学生知道怎么做,还要明白为什么这么做,否则会如何、能产生怎样的后果等,对于技术性较强的操作要边讲解边示范,将实验的要点交代清楚,以利学生动手操作。训练学生动手能力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遵守实验室规则、规范实验操作、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节约药品、注意实验安全、如实完成实验报告和注重环保等。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告诫学生要相信自己,尊重科学,勇于实践,使其真正明白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三、化学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前人总结的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创新精神,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有所创新。例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教材分别引进“倾倒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分别验证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实验多,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如何将几个实验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呢?”我发动学生大胆思考,积极讨论,集思广益,达成一致。方法是,取一个三通管,在它的上部和下部各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然后,将它与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连接。不一会儿,可观察到下部的试纸变红,而上部的试纸不变色,证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再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三通管的上方,观察到火焰无变化,再把燃着的木条放在下口处,观察到木条立即熄灭,由此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同时还证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又不支持燃烧的性质。最后将三通管取下来,把试纸变红的那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很快看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成蓝色,说明碳酸不稳定。此实验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而明显,证明性质更多,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总之,学生在化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实验手段,观察物质的反应与生成,认识物质的化学属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化学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学习的态度,有利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化学教师,在兼职化学实验员的情况下,是十分辛苦的,但看到学生试验成功后的喜悦心情内心深处感到很欣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我的付出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我将一如既往地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3篇: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初中化学;方法;能力;习惯

1.抓住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

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学生刚接触化学,老师通过一些小魔术和小实验,如“烧不焦手帕”、“玻璃棒点灯”,酸碱中和滴定中指示剂颜色的改变、沉淀的生成与消失、沾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但不接触会产生白烟等,对化学实验感到有意思会,从而引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使他们能积极主动自觉地学。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发明创造的源泉。

2.利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提出的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写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明如造纸术、火药、烧制瓷器(China中国)等,侯氏制碱法,1921年正在美国留学的侯德榜为了实现中国人自己制碱的梦想,揭开苏尔维法生产的秘密,打破洋人的封锁,发展我国的民族工业,毅然回国,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研究和改进制碱工艺上,经过5年艰苦的摸索,终于在1926年生产出合格的纯碱。为解决当时国内外市场急需纯碱,在较短的时间掌握并改进了著名的索尔维制碱法,使工艺过程缩短,而产量大增,1939年首先提出并自行设计的新的联合制碱法的连续过程,使纯碱工业和氮肥工业得到发展,这就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在平时的化学教学中,必须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他们为了将来更好地为祖国工作、造福人类、成为人们尊敬的有用人才而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树立远大的理想,学好化学的信心和为祖国繁荣昌盛而学习的高尚爱国情操。

3.巧妙运用多种方法,加强学生记忆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如何能帮助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教师要教会学生一些技巧。

分散记忆,如教材中第一章第六节里一下就出现了二十七种元素符号,让学生很难记住,为此我们从讲绪言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检查。我们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把重点内容写成韵语,简化记忆。

联想记忆。在第十二单元课题2《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中,讲到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有十一种,较难记住,可以联想糖类物质(碳水化合物C、H、O)、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前四位元素(K、Ca、Na、Mg)、化肥中含有的元素(N、P、K)、胃液的主要成分(H、Cl),剩下的就只需要记住硫元素(S),重复的去掉就可以了。

谐音记忆。在讲到实验室制氧气时,制取氧气的过程是“查(装置的气密性)、装(药品)、定(固定装置)、点(点燃酒精灯)、收(收集气体)、离(把导管移出水槽)熄(熄灭酒精灯)”记为“茶、庄、定、点、收、利、息”;在讲到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时操作的先后顺序可记为“一氧化碳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在记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谐音记忆为“加盖那美女,身体细纤轻,统共一百斤。”在讲碱的溶解性时,除了阳离子是铵根离子、钾离子、钠离子、钡离子、钙离子的碱可溶之外,其他均不溶,这些阳离子可记为“俺家拿被盖”就这样,通过谐音记忆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4.合理布置作业,提高学生动手和动脑能力

现在都在提倡教育教学的高效,对课堂高效的要达到目标提的非常明确。但是,对于化学而言,有时单靠课堂上时间是不够的,比如,小实验做‘水晶鸡蛋’让鸡蛋变成了半透明的;铁生锈,观察为了使涂有石灰浆的墙壁快点干,常在室内生个碳火盆,墙壁反而更潮湿等,都无法在课堂完成,化学学科在中考中分数占据比例较小,不布置作业,不能引起学生重视,不合理又会加重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厌学,那么,作业应该怎样布置呢?

山东的成功经验,高效课堂的五项策略中提到:课后尽可能实现“零作业”,如需布置,只布置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究、提升学生能力的拓展作业。针对化学学科而言,课后习题中设计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这点课后作业中都有涉及,通过自己动手,在实验中获取知识,学生印象特别深刻,同时获取的知识不易遗忘,也从而提高了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的各类问题,尤其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三聚氰胺超标奶粉事件、“瘦肉精”、苏丹红鸡蛋、化学火锅事件;酸雨、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地荒漠化、水污染、白色污染、生活垃圾的分类回收和利用,可燃冰的开发和利用,使用可降解塑料袋等等。通过学生做这些作业,不仅仅把学生从化学是一门无关紧要的学科的错误认识中走出来,而且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又能为生活服务,又在中学化学教育中加强了食品安全教育,因此,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做一个自觉抵制利用化学知识危害公民生命与健康安全的合格公民,这也是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的。

5.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以多媒体技术为灵魂的现代信息教育技术赋予传统教育新的内涵,多媒体技术服务于教学主要有以下优点: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易于激发学生兴趣。传输信息量大,传递速度可随机调节,以及操作的可重复性,易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交互性强,有益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培养。

在运用多媒体进行化学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时播放,从而优化认知结构,但它又不可能抛弃所有的传统教学手段,因此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在设计多媒体教程时,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正确处理多媒体和粉笔、黑板、实验仪器、语言表达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切忌满堂放。在化学教学中,主要从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第四单元课题1《原子的构成》、课题3《离子》、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等节用动画形式播放,使看不见的微粒形象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加深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第三单元课题4《爱护水资源》,第七单元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的教学中下载大量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和爱护水资源的重要性,节约用水刻不容缓;在第九单元《溶液》的教学中加入表格,溶解度曲线等,形成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课堂的高效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第十单元酸和碱的教学中,播放了化学版的《青花瓷》,不仅使课堂气氛大为活跃,而且使学生对发生的现象记忆深刻,因此通过多媒体,改变了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教学模式,使过去表达不清的信息变得显而易见,对于创设生动愉悦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6.建立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网络

在复习时将课本中各部分相应的知识点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梳理知识结构,提炼解题策略,总结解题方法。

按初中化学课标要求,将教材分成六个知识板块进行复习:即物质的化学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化学计算。并将每个版块划分成几个专题,进行逐一复习;重点知识重点复习。如: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知识、气体的制取净化和干燥,是复习中的重中之重,也是能充分体现考纲新精神的重要部分;难点部分各个击破。例如:离子共存问题,物质的检验和鉴别,除杂和分离,物质的推断等。在复习中除根据各物质相互关系形成知识网络进行系统归纳复习外,还应注重方法,我们把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种

气体进行综合归纳对比,对上述三种气体的性质、用途、制取装置、原理、收集检验等知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掌握。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一段名言“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一天两天孩子的差距可能不大,但是孩子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那就很难再改变了,那么对于初中化学的学习应怎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会预习。养成习惯,坚持预习;了解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及相关的内容,利用网络查找不理解的物质的性质、用途、制备方法,为听课做好知识积累。

会听课。注意力高度集中,专心听课;抓住重点,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把预习中遗留的问题课堂解决。

第4篇: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一、 多角度激励,充分调动学生复习的主动性

初中化学是一门客观性很强,且充满理性的自然科学,学生学习起来常常觉得枯燥乏味,尤其在紧张的复习中,这枯燥乏味的东西,更使他们头疼,此时,如果不想办法激发学生的热情和主动精神,再强的外力和再好的复习方法都没有效果。所以要想化教师的意志为学生的动力,把教师单方面行为变为师生良好互动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让学生明确学好化学是强国利民的需要。我常常反问学生为什么日本鬼子曾用化学武器、细菌武器残害我中华儿女,而我们却无交架、防御之力?为什么旧中国的日化产品都靠外国进口?怎样才能抑制环境污染和生活垃圾对人体的危害,如何开创新能源和健康的生产生活新机制?通过这些问题的启发诱导极大地将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爱生活的热情转化为学好化学的内动力,因此再紧张的复习他们也乐此不疲。第二:人性关怀,使不同程度的学生共同进步。化学课相对其它课起步比较晚,学习时间紧迫,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要将化学基础知识掌握并转化为能力,这本来是件难事,特别对那些智力和基础相对差的学生来说更难。因此,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用不同的关爱和方式方法去教育教学,使他们都能感受到学化学的成就感和进步的希望。如对化学成绩优秀的同学,我带着微笑鼓励他们说:“你的化学学得不错,要再接再励,老师会经常关注你哟!”对中等成绩的同学说:“你离优秀成绩只有一步之遥,你有攀登高峰的勇气和智慧,我相信你能成功的。”对那些成绩稍差的的学生,我更多地和他们在一起,有时不惜牺牲休息时间跟他们共同分析探讨,更多的是鼓励和关爱,帮他们提高基础,增强复习冲刺的信心和勇气。因为我跟学生关系融洽,他们都叫我“彬兰姐”。这样复习起来就不觉得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共同的责任。

二、 自主系统归纳,侧重复习

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之后,就有了复习好化学的强劲动力。可是化学必竟是一门很理性很系统的科学,光凭热情还不行,所以我指导学生复习化学的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根据《中考化学考试说明》的要求,以课本为依据将化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归纳,要求主线明确,侧重点明确,无疏漏。比如,以物质知识为主线,融入基本概念和理论、计算、实验的知识点,把复习内容分为单元复习和综合复习,综合复习内容又分为:物质的变化与构成奥秘,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与生活与社会发展、化学探究。对每个内容进行细化,如氧气,首先引出拉瓦锡的实验,知道空气成分的证明及组成、燃烧的条件、红磷、铁丝、硫等物质在O2中的燃烧的实验,其他生活小实验,空气其他成分发现及其性质和用途等知识点串联在一起,形成了系统的知识链。接下去还指导学生将氧气的制法、性质、氧气的氧化产生物等等深层次地归纳起来,制成知识卡,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形成个性化知识小词典,复习时要求学生根据各人程度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按排复习时间,明确各自的侧重点,做到主次分明,复习方向明确。

三、活用多种方法,巧帮学生释疑

学生经过系统的分析归纳后,会有不同程度的疑难问题突显出来,此时,如果老师活用创境法、设疑法、类比法、对比法等等方法和技巧进行启发破解疑难,让学生在复习中不断发现自己的潜能,觉得越学越有成就感,那么他们的复习劲头越足,信心越大,将他们自己推向学习的高峰。例如在复习“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后,我通过类比法引导学生分析如下信息给予题:在非金属中,有些非金属跟金属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非金属的置换反应:2NaBr+Cl2=2NaCl+Br2 2NaI+ Br2=2NaBr+I2中可知氯、碘、溴、三种非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2>Br2>I2,在此题中,我启发学生从金属联想到非金属,运用金属活动性判断方法来判断非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样类比,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强了,又如学生在电解水实验中问题难以判断时,我巧用比方法让学生自然判断准确,面对疑难我这样说:“糯米可以做成酒,因此糯米中有酒。”学生都笑着说:“这话错了,糯米可以做成酒,是糯米经过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酒,并非糯米中存在酒。”我接着说:“同样的道理,水电解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并非水中存在氢气和氧气。”这样一比,学生就轻松知道了答案。像这样的方式方法,在复习中我经常灵活运用,使枯燥乏味的复习课变得妙趣横生。

四、 巧做实验,让学生轻松感悟

第5篇:初中化学物质的溶解性范文

1 中考的基本要求

今年的中考化学科考试将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试题编制紧扣《化学课程标准》;试题编制立足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课程目标,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防止用“死记硬背”的方式对付考试。命题着眼于对课程标准实施的深入进行,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考查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及对学生今后可持续学习、发展有用的核心知识。整份试卷会淡化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降低了计算题的难度,重点考查大纲中要求理解和掌握层次的内容。试题会与社会、生产、技术、环境等问题相联系,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实际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化学就在我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适度编制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化学实验为情境的开放性试题,促使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品质,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化学实验考查,注重对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对化学基本概念、原理、身边的化学物质、化学基本计算等内容的考查,重点突出与化学实验有联系的部分。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练习与实践”等栏目所涉及的实验均属考查内容。既要考查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情况,又重视考查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处理信息能力;重视对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提高未来公民的科学素养。

2 中考复习的总体情况

中考化学除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为了更好的适应今年的中考,我们准备进行三轮的总复习。

第一轮,大约用七周的时间,主要以本为本,以指南为材料,按照课本的顺序,以章为单元,逐一复习。这一轮我们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复习,基本上能够把课本的所有知识点系统地梳理一遍,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能初步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教材的第八章《酸碱盐》是本书最难学的一章,基本理论多,化学方程式也很多。中考复习时我们先复习这一章,避免学生的回生,遗忘较多的知识,同时这可以及时解决学生的一些疑难问题,增强他们的信心。在这一章的复习中,我们强调学生要掌握《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和《金属活动顺序表》,学会按照复分解反应的规律书写化学方程式,并且从离子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在其它章节的复习中我们做到三抓,即抓基础、抓思路、抓规律。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提高能力的保证,要学好化学用语和基本概念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在讲解题目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类题型及解题思路,把一些经验总结给学生。化学知识之间是有内在规律的,掌握了规律就能驾驭知识,记忆知识。如我们可以把元素、原子序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离子、化合价、化学式等知识串连起来,使学生能够理解其中的联系,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再如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气体发生装置为试管,规律为只要是给固体受热无论是一种药品还是两种药品用来制取气体都可以用同制氧气一样的装置即试管。抓住规律可以加以运用。如信息题中告诉我们实验室制甲烷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虽然我们没学过这部分知识但根据固体受热制取气体的装置规律可知同制氧一样。再如根据化学式的计算,要抓好思路,根据题目的已知数据,利用四个基本公式列出一个或两个等式,基本上可以解决。

第二轮,大约用四周的时间,主要进行专题复习,适当地进行综合练习。因为近几年来中考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在不断地改革,改革使考试更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内容越来越接近生活,密切联系社会,题目也越来越新颖,注重渗透其他学科知识,考核考生信息迁移,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有必要针对一些新知识、新题型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适应当今中考的要求。比如开展信息给予题、开放性试题、探究性学习试题、实验设计题、推断题、鉴别题等一些专题讲座既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化学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又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中考化学试卷正不断加大了实验内容的权重,除了重点复习有关实验基本操作,仪器装置,更要强调实验的应用能力,如物质的检验、制备方法的选用、试剂的选择、实验原理的迁移、实验的探究、引起实验异常现象的原因分析、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评价等等。各题的解答都应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为前提,防止学生背实验而考出好成绩的现象,为今后化学实验教学将起到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