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建工程安全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建工程安全管理

第1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基建 工程 电力安全 管理 改进

就我国目前基建电力管理工作的状况来说,我们必须对其重要性加以重视。并且针对电力基建事故频发的这一现象,应当不断加强相关的安全管理工作,以此来减少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我国基建电力管理存在的问题

1.没有做到落实基建安全管理的责任

在当前的基建电力管理中的部分单位的负责人对基建安全管理的工作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只对安全管理专业部门、专责人员的责任进行片面强调,不能够做好基建工作各个方面的统筹以及协调。而在工程现场的业主项目部以及施工项目部等等部门,都没有做好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并且对各项管理制度执行工作都不够彻底。

2.对基建安全管理工作的认识产生问题

目前的许多单位只是随关注本单位自身的工程建设有重视的心理,而对系统外工程安全管理则不能够产生足够的重视。另外部分的单位不能够正确认识建立科学、合理安全监理工作制度的重要性。这些观念都对基建工作造成了阻碍。

3.对于基建安全的管理不够科学

在当前的基建安全管理工作中,有一些单位对于工程现场以及相关单位的安全信息掌握并不够全面,并且对一些劳务分包单位的资质审查过程不够严谨。并且对于一些基层单位安全管理工作不能够做到具体的落实层面,运用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的问题没有一套合理的制约管理制度。除此之外我们还能够发现部单位基建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却没有将基建管理机构和人员进行合理的配置,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管理资源短缺以及管理的力量分散等问题出现。另外一些施工企业以及相关的监理单位中还存在一些安全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有限、知识不能够及时更新以及相关的培训不到位等现象。

二、基建管理问题的相应改进措施

1.对基建管理程序加以明确,促进基建管理制度的完善

基建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部门是较多的并且政策性强,工作的周期较长,因此对于基建管理工作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基本的建设程序加以明确。在一项建设项目开展之后,从工程的评估、工程的立项以及可行性的研究,工程的选址定位,到地质勘查,从施工准备、工程实施到竣工验收这之间要经过十分复杂的程序。针对这样的状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基建程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基建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这些正规的程序来开展工程,不能够对这些程序进行擅自的改变。

2.组建专业的管理队伍,加强管理服务意识

基建工程管理的工作中应当配备专业的建筑、给排水、暖通以及工艺工程设备等等方面的专业的人员,只有这样才能够提升工程管理系统集成能力,提升实施工程的能力。而在基建管理工作中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丰富的有关基建工作的一些专业的知识,并且还应适当地具备一些财务预算以及决算的能力,并且还应当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管理知识等等。除此之外,这些工作人员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以及管理能力,拥有认真踏实的优良工作作风。而对于当前的基建项目工程来说,完成竣工验收并不能够与基建管理任务结束相等同,在这些以外还应当做到提升管理以及服务意识,并且随时跟进使用方的一些意见并及时进行改进,做好工程的善后以及保修工作。

3.实施全面的管理控制,建设精品工程

(1)保证安全。在工程的建设中必须做到牢固树立安全意识,要做到建立起一个良好的工程安全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防止各种不安全事故现象的产生。并且应当充分保障监理公司在工程安全管理工作上的权利,保证能够对一些存在安全风险的工程来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理工作,并且对于一些设备损坏以及不安全的环节进行闭环管理。

(2)对质量进行控制。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当成立专门的质保部门,这样就能够将监理以及施工单位的质保工作一并包含进其中进行管理,并且帮助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质监工作的作用,这样一来就能够很大程度地提高工程的质量。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要重视基建管理工作以及其中的问题,把基建管理工作作为工作的重点。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只有通过更加规范科学的现代管理手段进行指导,才能够使基建工程的发展与时代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孙会明.新型电力基建安全管理分析[J].广东科技,2013(24):80+66

[2]徐平.电力基建工程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电源技术应用,2013(12):470

[3]卢文.对电网基建工程质量管理的探讨[J].广东科技,2011(16):169-170

[4]秦国强.浅析电网基建工程安全生产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10):236-238

第2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基于基建现场作业人员流动性大、素质参差不齐的现状,业主对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总体把控,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永远是安全生产核心,基建项目管理安全管理总体目标是防止人身伤亡事故,而目标最直接把控点就在于把控施工建设过程质量、安全,过程管理就是质量与安全融合的过程。微信能在何时何地直接管控现场等对项目管理是最有效、最直接、最明了的管理方式之一。

1、基建工程质量与安全辩证关系

工程质量就相对工程产品本身而言,安全是相对于人本身而言,“质量第一”与“安全第一”是怎样的相比较的?质量与安全互为“保险带”,质量第一,安全至上,工程质量没做好,生命就没有保障,安全没做到,质量就没有资本,质量终身制,时刻要安全。工程质量、安全文明两项指标的完成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抓安全和质量都需要有预见性;制度标准流程管理更是必须的,否则出现安全和质量事故职责连带问责。施工现场安全文明、设施、设备齐全有效到位,施工人员在安全的状态下,才能保证有好的施工质量,“质量在我手,安全在我心”才是质量与安全现实存在意义,也为保证施工质量、进度计划目标的实现。施工人员的安全技能意识是质量的前提,质量是安全的保证条件,过程中质量与安全关系是同时存在的,所以在保证人的安全条件下才能有好的质量保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抓好施工质量与安全过程管理

2、实验项目及成效:微信对现场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意义和效果

2.1搭建与参建商有效的沟通平台

作为建设单位建立一个微信能够充分与各参建商有效直接的沟通平台,特别是建设单位从法律法规文件、规程传达,参建单位施工过程存在问题的沟通,特别是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内提出,对依法依规建设提供第一手材料。平台中往往为各参建商及管理人员对现场提出的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等会作出第一反应,对现场即时能答复处理的问题能够及时的处理,避免对整个工程进度的影响,对问题的及时反应处理提高各项工作效率。微信为建设单位与各参建商搭建有效、快捷高效的沟通平台。

2.2直接对现场人、机、料、法、环管控

建设单位建立一个微信信息平台在建立沟通平台基础上,利用现代移动微信通讯工具、实现现场视频、相片、录音、文字等信息。对于一个工程在每天开工前的准备,强化现场人员资质、安全技术交底、环境风险辨识与控制措施,重点落实风险控制措施,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与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对习惯性违章,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及时纠偏纠正。通过微信平台实时监控过程有利于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到位监督履职,特别是对监理的现场履职到位到责,及时对施工流程、施工质量、隐蔽工程、WPS执行全程监督。根据建设管理人员施工计划的安排,实时在何时何地对对工程进度、实时情况进行跟踪与监督,以减少基建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不足或路途远、工作面多监督不到位的缺点。以微信的质量安全管控可采取对现场矩阵式管理模式,以现场的信息为中心,现场相关业主、监理、设计、施工副总、项目经理、项目安全员等管理方对共同参与现场信息,围绕直观信息展开沟通、协调。微信就像各相关管理方的眼睛,当你需要关注现场的某个人行为、物体状态、环境状况时,现场的管理人员将按现场实际上传信息。更像管理的眼睛一直在现场,且是可以同时关注多个项目、多个现场点,办公室、休息时间都能一目了然现场的人、机、料、法、环,以对现场质量、安全的可控在控。

2.3强化PDCA工作模式,对施工计划策划与实时计划动态调整

作为项目施工管理,工程施工的前期策划与执行对施工安全、质量、进度把控至关重要,对项目的各环节工作流程、风险辨识与控制、过程变化控制是关键前提。按照周管控计划及按送要求每周四报送下一周的管控计划,问题是对在周末中间发生的偏差如停电、工作方案的报审、进度停滞、天气变化对计划准确性打折,群微信在施工前对工程计划进行实时纠偏,并强化施工、监理、业主方的有效沟通,从而确定计划的准确率与可执行性。

通过计划的实时纠偏业主对施工现场的管理达到准确性,减少对项目现场的盲目监督与中高风险监督的遗漏,从减少项目经理主客观策划上的不足,也而使业主更有针对性、重点性的把控风险。 通过微信调整强化计划性责任及科学管理,对施工计划的执行力度、总体策划、沟通、协调、组织达到最佳流转状态,为实践性施工打下真正可操作流程、管理方法上的支持。对工作计划的开展尊循SECP核心, 使总体工作贯穿纵向、横向协调一致。

2.4现场点定位、可视化直管式管理

随着微信功能的完善,利用微信GPS定位功能对解决同一个项目工程同一天同时有多个点的现场管控瓶颈问题。根据线路工程特点,每天同时施工的点多、面广、施工难度大、现场监理及业主管理人员不足等不利因素,利用现场管理员的微信GPS定位对每一个点不掉队。利用微信GPS定位功能有利于业主管理人员确定施工点的方位,以便“四不两直”的飞行到场监督,减少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管理直接渗透到现场的每一个点。

2.5现场移动、集控直视式管理发展趋势

附着世界电力技术不断更新,项目管理与国际PMP接轨,给我们管理项目也带来了观念的更新,“四新”将不断推广与应用,现场过程管理始终是重点的把控的重点和对象,EPC项目管理模式理提出了“一站式”更高的管理。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通讯技术、国防技术、电子技术应用于电力施工项目管理中,过程管理将会进入一个电子通讯直视化时代,办公室管理现场将是信息代时代代表,也为我们规范现场人、机、料、法、环提供最可靠的技术支持。

3、微信在管控现场效果

微信对网区在现场过程管控中的效果可以看出,微信作为信息时代的新兴通讯技术,在对工程现场管控、沟通、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管理技术支持,在工程管理方法上更直接、快捷、更直观,对管理项目过程是可取的。对依法依规行事给予一个直接支持平台,也使工程管理单位、人员在提高效率、高标准、高要求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

第3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油田冬季;施工管理

对冬季施工质量和安全管理,都建立了冬季施工组织领导机构,启动了冬季施工运行方案,提高了冬季施工质量和安全的意识。组织开展冬季施工措施研究和建议,对相关措施进行了完善,要求并督促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完成了《冬季施工控制措施》编制。制定了详细的冬季施工方案,建立了消防管理的规章制度,严格执行了油田的安全管理规定,按照工程进度和需要办理了关于用电、动火、用气各种审批手续。做好冬季施工方面的宣传和动员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冬季施工质量和安全工作的认识。

一、地面工程

(1)施工电缆过路无套管;铺地方砖码放高度过高;施工场地铺设地砖过程中垃圾未及时收集。道路浇筑的局部有裂缝。

(2)混凝土顶板堆放物料,易对混凝土强度及外观成型造成影响。

(3)部分楼内部分窗口缺少安全防护围挡;楼内配电箱镀锌钢导管对接应采用螺纹连接或其他形式的机械连接。

(4)高层顶养护期的混凝土未加塑料薄膜覆盖,影响其养护温度;现场未见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室内砌体施工竖向灰缝存在透明缝

(5)用电和配电箱管理不规范,存在乱穿电线及使用大功率电器现象;无冬季应急预案;无安全生产知识和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记录;冬季施工措施中测温为一天两次,测温记录存在不真实的现象,(10分钟大气温度相差7度)。施工现场未见混凝土同条件养护试块。顶层消防水间窗口混凝土过梁存在孔洞、杂物质量缺陷。墙混凝土养护期未覆盖塑料薄膜,已出现裂缝;施工临时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冬施方案内容与实际不符;方案中采用的是现场拌制混凝土,实际采用的是商混,砌筑作业中作业面用模板和砖块支撑,存在安全隐患;冬季应急预案无可操作内容。无安全生产知识和消防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培训记录。大气测温记录不真实,且无混凝土测温记录;钢筋盘条堆放不规范;混凝土试块标养室温湿控仪器显示与实际不符;部分施工设备现场无安全操作规程牌。

二、冬季施工质量、安全管理措施

要高度重视冬季施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能按照要求认真开展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该项目的冬季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冬季施工措施控制基本有序。结合工程项目特点,对地面建设工程项目要求监理和施工单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冬季施工措施和方案,工艺安装、消防设施、仪电等施工基本措施,保养经过现场温度实测,能够满足质量要求。结合往年冬季施工措施和方案以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完善和修订冬季施工措施和方案,现场基础搭建了暖棚,使得混凝土浇筑的温度和养护工作比较到位。

(2)对混凝土的配比做了严格检查,对混凝土的入膜温度控制在10℃以上。对混凝土的入膜温度做了较好的控制,检查中现场抽查混凝土入模温度为13℃,符合冬季施工规程要求。现场灭火器的配备、安全标识牌比较齐全。

(3)部分项目冬季施工措施需要加强。工程主要表现在现场施工临时用电不规范,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标准化工作需要改进,另外生产辅助用房的混凝土的养护和质量控制力度需要加强,避免下步气温下降后影响工程质量。

(4)矿区工程中仍存在冬季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编制和执行不一致的现象,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的质量控制、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教育、安全保护措施细节仍需要加强。在日常检查中查出的涉及冬季安全生产和工程质量控制问题共计9项,现已全部整改到位。

三、冬季施工质量安全管理培训

要认真落实《加强油田基本建设工程冬季施工措施及安全管理措施》,对检查出的问题要立即组织整改。要定期对自己所属辖区进行工程质量和安全措施进行检查,做好属地的安全管理,将“防火、防冻、防滑、防中毒”等“冬季八防”工作作为冬季施工安全的重点工作,确保冬季安全施工。

3.1具体要求

(1)加强沟通与协调,施工作业方要按照要求办理相关作业手续,杜绝管线冻堵、凝管、泄漏、断裂等事故的发生。要严格落实油田相关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安全施工,加强工程中的现场标准化和安全管理工作,做好文明施工。

(2)工程建设遵循科学规律,按照规范做好冬季施工、冬季停工和复工的各阶段的工程质量控制和安全措施落实工作。

(3)要加强吊装作业、高空作业等的检查与监控工作。登高作业人员必须穿戴防滑鞋、防护手套等防滑、防冻用具,并按规定戴好安全帽、系好安全带,确保安全作业。

(4)严禁乱拉乱设用电线路和私用器,防止触电事故;宿舍及生活区内严禁明火取暖,防止发生火灾事故;保持室内通风良好,严防中毒事故发生。

3.2开展基本建设效能监察

(1)调研选商环节。检查承包商的选择是否通过招标择优确定,是否存在承包商串标、围标等虚假招标现象。

(2)市场准入环节。检查承包商施工资质是否符合要求,各类工程项目承包商是否具备相应资质,是否办理油田市场准入手续,是否存在承包商实际施工能力与准入资质不相符、无资质或超资质承揽工程的现象。

(3)合同签订环节。检查合同签订的程序是否符合国家、集团公司和油田公司的有关规定,合同条款是否严谨合理,承包商是否切实履行合同,是否存在承包商转包、非法分包工程的问题。

(4)日常监管环节。检查相关职能部门和项目所在单位是否对承包商实施了严格的监督管理,是否存在以托代管、以包代管的现象;对存在质量、安全隐患,出现事故或造成甲方经济损失的承包商,是否按规定给予处理。

(5)考核评价环节,重点检查是否定期对承包商进行了专业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承包商是否进行了相应处罚等。

3.3现场综合整治

(1)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切实提高现场管理水平,施工现场标准化,为施工组织提供示范样板。

(2)要超前谋划,结合地面工程施工建设的经验教训,综合考虑地面工程施工的需要,完善施工整体布局和现场标准化意见。

(3)基本建设管理。要依据基本建设管理程序组织和开展相关工作,确保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科学、有序、高效。作为工程项要充分发挥施工监管作用,设计、施工以及物资供应等其他单位部门要充分的配合和支持。

四、结束语

加强基本建设工程质量要求,通过对项目承包商的选择、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等环节的监督检查,进一步促进基建工程项目承包商的规范管理,强化施工过程控制,要加强基本建设系统的沟通与交流,要及时组织协调解决,促使工程建设项目管理部门、人员及承包商依法、合规、优质、高效,做到文明施工。

第4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安全管理是贯穿施工管理过程始终的重要环节。本文首要介绍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然后简要介绍了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improvement of people's living level,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has achieved great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a complicated system engineering, the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link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throughout th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then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site.

Key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afety production; management

TU71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和建设快速发展,城镇化快速推进,土木工程项目和城市建设方兴未艾。在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是原则和目标,要始终遵守“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是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筑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筑施工企业及有关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监督、调节和改进等一系列致力于满足生产安全的管理活动。

一、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的特点

1、产品的固定性导致作业环境局限性

建筑产品都是坐落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导致了必须在有限的场地和空间上集中大量的人力、物资、机具同时进行交叉作业,导致作业环境的局限性,因而容易产生物体打击等人身伤亡事故。

2、露天作业导致作业条件恶劣性

建筑施工大多在露天空旷的场地上进行的,导致施工的工作环境相当艰苦,容易发生伤亡事故。

3、体积庞大带来了施工作业的高空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体积十分庞大,操作工人大多在十几米,甚至几百米上进行高空作业,因而容易产生高空坠落的伤亡事故。

4、流动性大,工人素质低增加了安全管理难度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固定性,当这一产品完成后,施工单位就必须转移到另一新的施工地点,施工人员流动性大,素质较差,要求安全管理举措必须及时、到位,从而带来了施工管理的难度性。

5、手工操作多,体力消耗大,劳动强度高导致了个体劳动保护艰巨性

在恶劣的作业环境下,施工工人的手工操作多,体能消耗大,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都要比其他行业大,职业危险严重,带来了个人劳动保护的艰巨性。

6、产品的多样性

建筑产品的多样性,导致施工生产工艺的多变性,施工工艺的多变性要求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要及时、有效。

7、施工场地窄小带来了多工种立体交叉性

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建筑由低向高发展,而施工现场却由宽到窄发展,致使施工场地与施工条件要求的矛盾日显突出,多工种交叉作业增加,导致机械伤害、物体打击事故不断增多。

施工安全生产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的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个体劳动保护以及使用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也多发生在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坍塌等方面。同时,超高层、新、奇、个性化的建筑产品的不断出现给建筑施工带来了新的挑战,也给建设工程安全管理和安全防护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安全生产的原则与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生产首要原则是“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工程项目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抓好安全工作。它体现了安全和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能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其次是“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安全生产工作是衡量工程项目管理的一项基本内容,它要求在对项目各项指标考核、评优创先时,首先必须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安全指标没有实现,即使其他指标顺利完成,仍无法实现项目的最优化,安全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职业安全卫生技术措施及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以确保工程项目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要求。最后是事故处理“四不放过”的原则。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在处理事故时必须坚持和实施“四不放过”原则,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整改预防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领导不处理不放过。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做到资料齐全、规范。在施工现场入口处,施工起重机械、临时用电设施、脚手架、出入通道口、楼梯口、电梯井口、孔洞口、桥梁口、隧道口、基坑边沿、爆破物及有害危险气体和液体存放处等危险部位,都应按要求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示标志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工程施工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按工程的分部分项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进行书面详细交底,交底后由双方签字确认并注明交底日期。凡是上岗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者新的施工现场前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未经教育培训或者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作业人员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也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三宝”使用情况正常,“四口”等临边部位防护规范。“三宝”是指: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四口”是指: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等各种洞口。

三、现场文明施工管理

城区主要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必须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2.5m的围挡;一般路段的施工现场周围连续设置高度不低于1.8m的围挡。围挡材料采用硬质材料,应该做到坚固、平稳、整洁、美观。施工现场进出口应设置大门,门头设置企业标志,并设置灯箱或霓虹灯,夜间要保证亮起来。施工现场应制定门卫管理制度,进出口设置警卫室,有专职门卫人员进行值班。施工现场的大门进口处应设置“七牌两图”,适当位置设置宣传栏、读报栏、黑板报和安全标语等。施工现场应针对作业条件在危险部位规范、整齐地悬挂统一内容和式样的安全标志牌。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上岗时应整齐佩戴企业统一制作的工作卡,并持证上岗。施工现场宜有循环干道。道路上不得堆放构件、材料,保持经常畅通。施工现场门口处应设运输车辆冲洗设施,保证不带泥上路。施工现场的道路、作业场地、脚手架和塔吊等基础应设排水设施,形成排水网络,保证排水畅通。施工现场拆除下来的模板、支撑、脚手架料、垂直提升设备等杆件和施工余料,应及时分类运往规定地点堆放,不能马上运走的应堆放整齐。

此外,施工现场应当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设立消防领导小组,确定消防安全责任人,制定用火、用电、使用易燃易爆材料等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设置消防通道、消防水源,配备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并在施工现场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在公司各级编制的应急预案中体现有关消防方面的内容。建筑施工高度超过30m时,应设置专用的消防管道、器具和专用水源,并随层设置消防阀门。立管直径不小于50mm,设加压泵和泵房。二、动火作业的管理施工现场应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在危险区域进行明火作业,必须经有关部门批准。作业时,应设专人监护;作业完成后,必须确认无火源危险时方可离开。

施工现场应建立施工不扰民的措施,有责任人管理和检查。施工现场应针对施工工艺采取防尘和防止噪声措施,并定期对施工现场的噪声进行监测,如实填写记录;在允许的施工时间之外必须施工时,应由当地市环保部门批准。施工现场不得焚烧有毒、有害物质和随意抛撒建筑垃圾。

参考文献

第5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全过程控制;管理实践;基建工程

国际关系学院最近建设的小规模基建工程包含:新建工程、旧楼改造、电气水暖设备更新,基础绿化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种类复杂,工程具体项目种类分布不均匀,每个项目的平均金额在50万到2000万之间不等。施工单位成立项目专有小组,对工程的建筑结构、造价进行分析,对各部门负责区域进行具体分工,对建设单位、设计人员、监管部门、具体施工人员等建立协同交流渠道,对工程项目的具体范围整体调控,主要包括设计咨询、项目招标、造价管理、施工检查等方面围绕工程质量、进度、资金、项目安全性、环境保护等进行全程管理。

1工程设计阶段的咨询管理,减小投资风险

项目管理部门对设计负责方的资质进行审查,对合同内容进行检查,跟踪设计质量、设计进度。要求设计方在项目施工是提供设计的实时资讯和优质管理服务,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设计进度管理:在工程进度的要求下,对工程设计阶段的监控计划进行实时监控执行,项目管理部门应向设计人员提供完整的设计资料和外部环境资料。设计人员帮助施工人员收集具体设计材料,并对设计材料进行整理。项目管理部门帮助施工人员对设计方案的评定,通过沟通渠道将前期的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联系投资方确认经济可行性,并对设计文件的审核结果进行整理记录。项目管理人员对设计的方案图纸等文件进行审核,核对输出文件和图纸是否符合合同要求。

2细致分析招标具体条例的制定提供技术支持,协同招标管理工作

协同做好项目实施阶段全程的招标管理工作,完成组织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书写、工程清单、招标价位的编排、招标后的清标工作,想要高质量的完成上述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项目管理部门安排招标人到现场的勘查工作,把控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的编写,做好工程清单和招标价格的监控,对招标前个放对工程的疑问进行解答并记录整理,开标后的清标工作并递交清标文书,协同帮助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承包合同。

3加大施工、监理等各方面合同的执行,保障工程指标

做好各方的监管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资金、各方合同、施工安全、现场环境的标准性,确保项目完成时间。

3.1做好对监理单位的管理

对前期工程总进度做出计划书,对各项目具体分析,做好前期工程手续之间的交接,对进度表及时更新最好全方面准备。在依据总计划书的基础上,对一些复杂的项目,在具体工作前将其另行探讨提出方案进行解决,协同好建设方对开工前各项目需要的外界资源,避免外界对工程项目的开工造成影响,对监理方提交的工程师和监理机构成员名单及监理规划书进行查验,协同做好建设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避免问题的延误处理造成施工时间过长,参加监理方组织的工程会议。对监理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进行审查,监督监理工程师就职情况,审查监理季候递交的建立工作报告,对工程的进展实时监督,并对监理部门的工作间进行查验,将不合格处指出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和意见。

3.2做好对施工单位的管理

在工程具体施工前,要求施工单位或施工承包组织编制施工方案、查看建设方是否对施工单位签署施工计划审批权。施工单位施工方案必须在监理部门审核后由项目管理方签订并告知建设方同意后才能开工建设。

(1)施工阶段的进度管理:对工程建设的进度进行定期检查,将工程的进度与计划书相结合对比,找到执行进度与计划书的差异;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现有偏差会对工程的预期完工时间的影响,告知施工单位尽早解决,赶上施工计划书进度;加强监理方对施工方进度控制的管理、监督、审批施工方编制的施工进度计划,保障工程能后按照计划书执行,在规定时间完成工程建设。

(2)施工成本管理:对每个工程项目及其下属分项目的清单进行严格审查,并按照其进度进行拨款,工程的拨款结算是施工阶段投资控制的重要部分,结算方式分为按月进行结算、分段结算和完工结算。工程预付、分段结算,须严格实行签署制度,保障资金不会人为流失,也不会因资金问题延误工程施工。

(3)施工质量管理:做好施工图及监督技术交底中的质量审核,对资料进行审核,对监理方案、施工单位设计或使用方案再一次审查,保证工程质量多方面检测;加强对监理方及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的重视度;各方面抓好质量关,落实检验方法,对施工的整个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对施工质量文档进行核实。

4做好对工程范围变化和全程造价把控

对工程范围的变化定时召开会议探讨,对工程变更做好把关工作,对有可能发生的变更做好预期,拟定更好的实行方案。工程变更执行原则:对未经工程变更小组审查同意建设方却通过的变更不得实施,工程变更后及时对工期计划和资金计划作出调整,对变更依据进一步审查,将变更文件进行备份并作为第一附件提交,依据投资批复、施工合同、招标文件、造价文件对工程结算书、投资方协商文件的真实性及合法性再次审核,审查其工作是够按照合同执行,工程质量是够达标,资金定额是否正确,工程各方面使用的材料报价是够符合市场价格定位。

5结束语

由上诉管理方式可知要想有效的对各方面进行管理,就应对过去的管理方式进行改变,放弃原有的局部管理事后审核单一定额的管理模式,对工程进行全程管理,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从初步设计阶段、工程设计阶段、工程施工阶段、工程验收阶段全程把控管理,围绕工程造价、工程质量、施工设计方案等将工程的细节全程核实记录,避免因设计、采购、施工等沟通不良,割裂项目的整体性。有效的提升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攀东.浅析基建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3,14(5):94-95.

[2]赵鑫.基建工程造价管理的全过程控制[J].现代商业,2011,(33):167-168.

[3]景建萍.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81+190.

第6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机械;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1、建筑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的特点

建筑机械安全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一是机械安全技术,我可以称之为机械安全的“硬件”,再是机械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与“硬件”相对,可以称为机械安全的“软件”。建筑施工作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同的施工阶段要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操作人员专业知识水平较低,大部分都是农民工,技术知识缺乏,安全生产知识薄弱,建筑施工环境劣,露天作业,施工任务繁重,设备轻保养,这些都造成了建筑施工机械安全管理存在一定的难度。

2、建筑工程施工机械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

很多建筑单位的安监工程师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指导大型工程起重机械的操作,难以胜任该岗位职责。实际操作时,工程检查主要是以质量监理为主,安全检查为辅。如果缺乏足够的安全意识,会给建筑工程带来很多安全隐患,因此要加强安监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监理技能。

2.2、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现今,我国的建筑工程管理体系正处于改革期、快速发展期,有些企业便取消了应有的、专门开展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机构,这使得机械设备管理的各项职责非常不明确,最终导致无法对建筑机械设备开展高效的管理。除此之外,我国现在也没有专业性较强的管理制度,有些企业虽制定了管理制度,但也不尽科学、合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并不能发挥很大的效果,再加之对管理工作的不重视,最终便会使建筑机械设备的质量及工作性能都无法得到保障,影响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2.3、机械设备管理人员技术参差

现今,从事建筑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责任感都比较差。一般体现在:管理者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技术能力低,甚至还有部分的管理者未经专业的岗前培训便开始工作的现象。此外,机械现场施工工作时,还可能产生施工者随意变更操作机械设备的现象。可是操作人员可能也没有掌握较专业的技能,这便使得操作过程与规定不符,无法真正发挥设备的技术优势,甚至使设备出现严重的故障无法正常进行工作,这无疑又使得施工现场建筑机械设备的管理难度加大了。

2.4、机械设备使用问题

建筑机械设备一般都是在室外进行工作的,所以要受到施工环境、自然条件等多种因素的较大影响。此外,机械设备在工作时需多次开展组装、拆卸工作,所以也会呈现较大的磨损。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一定要在平时做好机械的检查、维修和保养工作,防患于未然。万一机械设备在工作开始前没有实行认真的检查,则可能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甚至还可能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不但制约了整体施工进度,还可能影响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及社会效益的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性能也会受到恶劣影响。

3、强化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的措施探讨

3.1、技术管理中的组织体系优化

考虑总包商和分包商的实际水平还有着差异性,在这基础上,我们要制定科学合理、切实有效的技术管理组织体系,这样才能摆脱过去完全依靠分包合同对技术管理组织体系进行的约束的模式,而是采用专人负责的形式,在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工作,保证在分包时,我们要落实好技术管理资格的工作,将责任具体到人。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个单位应做好人员的调度工作,协调好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不同部门相互配合进行施工,而且还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及管理,这样更好的提高他们的职业素质、施工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

3.2、加强人员培训,坚持持证上岗

培训内容既包括员工的安全意识培训,也包括员工的作业技能。具体分为以下几点:1)制定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和设备的安全操作手册,分发给每一位在岗员工;要控制好机械设备的准许使用权,培训上岗前机械操作人员的三级安全意识;2)对于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培训他们的安全意识。设备操作和维修人员,既要懂得设备的安全理论知识,也应该掌握实际的操作技能。要加强员工面对突发性危险事故的处理能力,以及对设备的及时维修能力,尽量避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

3.3、优化施工中的技术管理

为了创造出有利的施工条件,在施工准备阶段要使技术准备工作做足,从而使工程施工任务能够沿着设计方向顺利开展。在施工技术准备阶段,要充分理解和分析建筑工程特点、进度、要求,要根据施工的具体条件,制定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并进一步优化设计施工方案,从技术、物资、人力等多方面为工程建设提供完善的准备条件,通过完善的准备是施工按照预定的方向稳步顺利推进,并且要使建筑工程的交付时间和交付质量与工程要求相符合,同时,注重对生效率的提高和工程成本的降低。在制定施工组织计划是要明确施工组织计划在指导工程项目中的重要作用,将施工准备和基本技术条件考虑全面,同时在对职工组织计划中,要对岗位职责和岗位责任人进行明确,通过汇总修订后方予以采用。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是施工技术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对施工现场的技术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施工时间、施工成本以及安全管理等多方面加以控制,使施工过程技术管理得到优化,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消耗,实现管理上的经济效益。

3.4、加强对机械设备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管

要求机械设备安拆单位、使用单位和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监理单位和建设单位加强机械设备在安装、使用、拆除等危险性较大工序施工时的现场监控,行业主管部门等特种机械设备管理部门要进行动态监督管理。

3.5、加强机械设备维护保养

应设置机械设备安全员,负贵机械设备的正确使用和安全监控,并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检查,消除事故隐患,确保机械设备和操作者的安全。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经常开展有针对性的安全专项检查,对施工现场使用的塔式起重机、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等施工机械设备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使用。

3.6、建立机械设备风险评价体系

机械风险评价的研究对象就是机械设备或者机械系统。使用特定的系统去评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事故、危险状态或者危害健康的现象,然后选用一定的逻辑规律和迭代方法来确定危险事故、危险事件发生的概率和危害程度。机械的风险评价机制全面衡量了在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大量因素,从源头避免了安全事故的发生,从根本上控制了危险事件的出现。

图1机械设备的风险评价工作流程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建筑机械设备的事故重在预防,必须消除或控制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的危险因素。实际工作中,要全面加强机械设备从选型购置、安装调试、使用、维修、报废和更新等全过程的管理,以此切实保证整体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张乃超.建筑工程施工安全评价体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

[2]汪伟中.建筑施工机械安全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9,05:670+708.

第7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同时也有利于施工单位的发展和节约成本造价。

【关键词】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 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空间狭小,存在安全隐患比较多。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部门共同实施的过程,这样在有限的空间内,聚集了大量的人员、材料以及机械设备等,施工活动空间的狭小对安全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现在的建筑基本属于高层建筑,如果高层出现建筑材料的坠落事件,那么下边的人员、机械等必然会因为空间的限制,而无处躲闪,结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

(2) 施工环境恶劣而且施工周期比较长。一个建筑物从开始施工到施工的结束,最短也要一年,这样的施工周期无形中会增加安全管理的难度,因为长时间的施工周期,会导致安全管理人员在思想上存在麻痹大意的心理,同时较长的施工周期也会增加施工者的劳动强度,因为较长的施工周期,需要施工者面对各种不同的气候,施工者需要面对夏季的高温、冬季的严寒以及春秋季节的干旱、多风天气。

(3) 施工过程的随意化使得施工现场的危险因素比较多。正如前面我们所说的,建筑工程施工是一个多工种、多人员组成的,施工现场既包括各类施工人员,比如有专业的技术人员、机械操作人员、施工人员等,还具有大量的机械设备等,这些都需要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安排,但是由于受到技术水平、人员素质以及机械设备使用等方面的不同,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比较困难。

二、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

(一) 缺乏有效地管理体系

当前建筑市场秩序可以用“混乱”来形容,因为一个建筑工程有多个分包商来完成,工程转包已经成为我国建筑市场的“特色”,而针对我国特色的建筑施工特点,我国却没有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结果导致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没有发挥它的效应,比如当一个建筑工程施工出现安全事故时,很难确定事故责任,因为实施建筑工程的主体一般是经过层层转包的,它们一般没有相应的建筑资质,而要追究建筑总包,却又因为它们不是具体的实施者,不能对它们进行严厉的惩罚。

(二) 施工人员安全意识不高

人是影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主要因素,因此只有施工人员具备了安全施工的意识,才能促进建筑施工的安全,但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是建筑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是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没有意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安全管理属于建筑企业管理者需要考虑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联;二是施工人员在使用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时候,存在粗心大意,他们不按照规定的程序实施;三是建筑工程管理人员的意识也不高,安全管理人员是安全管理的具体实施者和监督者,如果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就不能带动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三、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处理措施

建筑安全作为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施工的全过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的特点。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要求综合使用法律、行政手段加强技术管理,采取综合治理的处理方式。

(一) 加大安全意识宣传力度

建筑施工企业安全问题关系到各个方面,对很多方面影响巨大,解决好建筑施工安全问题,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人民力量、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降低企业的成本投入、提升利润收入。既然施工安全这么重要,所以每一位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要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切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为所在的单位尽最大努力谋取利益,为增加国民收入贡献力量,树立安全第一的施工管理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要高度重视安全问题,增强安全意识,使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具备足够高的安全意识,加大对安全问题发生的预防力度,从源头处解决安全问题。

(二) 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法制建设

市场经济要求完善法律体系建设,法律应对安全生产方针、管理体系、安全责任制度和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明确的规定,加紧制定相应的建筑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对安全技术标准进行明确规定,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有法可依。

(三)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提升安全责任意识

施工企业可以对施工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既要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也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设置专业的培训机构,聘请专业的培训人员,对每一位施工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教育,对于施工人员对施工中的每一个细小的问题都要给予详细的解决,直到完全理解为止。管理人员的自身素养也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一个有责任心、有担当的管理人员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立足点。

(四) 明确建筑施工项目的安全责任人

负责安全的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足够充分的实践经验,警觉性需要出众,技术水平需要高超。只有具备雄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才有可能尽快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才能及时的汇报给上级部门,立即作出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措施。

(五) 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第一,建立并完善建筑工程安全管理制度和体系,但是一定要符合我国国情。第二,监督工作有待加强,以更加严格的监督工作来规范施工安全管理。切实解决以下两方面的问题:建筑施工安全机构和生产体系及其工作人员在其位不谋其职,并不发挥实效,不会切实有效的发挥其保证安全的作用。对这种机构和人员严加管理;施工企业把《建筑安全法》当做是唯一的安全管理法律,却没有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更为完备、明确的安全管理制度,而且得不到真正的落实。对于这种情况,需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备的安全监督制度,并真真正正地执行。

结语

总之,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 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施工企业务必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生产目标,落实安全责任制,对管理阶层以及一线施工人员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从各个方面做好宣传工作,同时对施工整个过程做好监督控制,争取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工程质量达到最优化。

参考文献:

第8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建设 安全风险 识别 评估 分级控制

中图分类号: TS958 文献标识码: A

0引言

近年来,国家经济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电力建设力度也不断加强,电网工程项目数量较多。而电网建设工程因为施工环境复杂、建设周期长、工作和工序繁多,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风险。由于风险是抽象的概念,同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对其严重程度进行合理的评估,也就难以科学地进行控制。国网公司2011年提出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办法”,对风险进行科学地识别和评估,量化描述,按照动态风险的分值确定严重程度,并进行分级管理和控制,增强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针对性,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

1 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

根据国网公司对施工安全风险的管理办法,将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类别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固有风险,指在正常情况下,施工作业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典型的固有风险有人身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火灾、坍塌、电网事故、交通事故等。

第二类是动态风险,是指在作业时特定情况下,施工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是以固有风险为基础,结合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实际情况,实施的修正计算。动态风险是确定风险管控措施的最终依据。

2 施工安全风险的评估

2.1 施工安全风险等级的划分

国网公司将安全风险从小到大划分为五个等级:

一级风险(稍有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低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轻伤及以下事件的施工作业。

二级风险(一般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轻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三级风险(显著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较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人身重伤或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四级风险(高度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容易发生人身死亡事故的施工作业。

五级风险(极高风险):指作业过程存在很高的安全风险,不加控制可能发生群死群伤事故的施工作业。

2.2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

2.2.1固有安全风险评估

固有安全风险值受风险发生可能性、风险事件出现的频率、发生风险事件产生的后果三个因素的影响,国网公司建立了《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并在清册中明确了各种情况下固有安全风险的数值和等级。

固有安全风险评估流程如下:

1、工程开工前,业主项目部组织设计、施工、监理项目部开展项目交底及风险点初勘工作。

2、施工项目部根据风险交底及初勘结果,从《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工程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办法》的《电网工程固有风险汇总清册》中选择相应的作业工序及其对应的风险等级,确定本工程各施工工序固有风险等级,编制本工程的《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预控清册》。

3、施工项目部筛选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经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后。

2.2.2动态安全风险评估

国网公司在动态安全风险评估中提出了维度和动态调整系数的概念,并建立了《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

维度即影响动态风险的六方面因素,即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根据这六方面因素的执行情况确定对应的风险值。

动态调整系数K为六个维度对应风险值的平均值。

动态风险的评估过程如下:

1、在分项工程作业前,施工项目部按照《维度实际情况与K值的取值关系表》,计算出各工序作业风险动态修正系数K,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识别、评估和预控清册》中固有风险值D1进行修正,得出动态风险值D2,D2=D1/K。

2、依据动态风险值D2,查阅《施工安全风险值D与风险等级关系表》,确认实际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建立《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动态识别、评估及预控措施台帐》。

3、实际作业时再次确认六个维度影响因素的取值情形与作业实际情形是否一致。当出现情形变化时,重新计算动态风险值及作业存在的安全风险等级。

2.3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的分级管理

建管、施工、监理单位应建立电网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理制度,按照“年度策划、月度评估、周预警、日报告”要求,对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实施分级评估管理,即省公司将重大风险纳入年度安全管理策划、业主项目部组织月度安全风险评估、施工项目部填写周安全风险预警清单、业主项目部实施重大风险日报告。

3 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

3.1 施工安全风险的动态控制

动态风险等级是确定决定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依据,要对施工安全风险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应考虑降低风险等级,以减轻事件后果的严重程度。由于动态修正系数K受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外部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实际情况影响,因此对维度进行控制是降低风险级别的有效措施。可以考虑从以下几种方法加以控制:

1、合理安排有关作业人员

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项目经理、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均必须持证上岗。对于技术比较复杂或难度较大的工作必须由有多次工作经验、业务技能水平较高、身体素质及精神状态较好的人员实施,除了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外,还必须由有经验的人员带领和监护,严禁临时用工参与此类工作;对体质不适或精神状态不佳的人员,适当安排从事比较简单的工作或暂停其工作。

2、使用合适且合格的机械设备

施工单位应建立现场施工机械安全管理机构,配备施工机械管理人员,落实施工机械安全管理责任,对进入现场的施工机械和工器具的安全状况进行准入检查,并对施工过程中起重机械的安装、拆卸、重要吊装、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督。施工队(班组)安全工器具应定期试验、送检。

3、加强设备材料进场管理

要严把工程设备和材料进场关,统一配送的设备材料必须进行到货验收,施工单位自购材料必须有合格证,并按要求送检,业主单位应组织抽检,确保不让不合格的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环节。

4、精心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方案

施工项目部应认真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安全文明施工实施细则》、《工程施工强制性条文执行计划》等安全策划文件并报审实施;对安全风险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或重要临时措施、工序、特殊作业等,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安全技术措施,报上级审批后进行专项交底,部分超过一定规模危险较大的项目还应组织专家进行认证审查。

5、合理选择施工环境

一是要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因为抢进度而降低施工标准;二是要尽量形成开阔的施工作业面,以便于施工,对于复杂环境要保证隔离措施的完善;三是要选择合适的天气进行施工,少数恶劣天气下不进行高风险施工;四是要在施工现场实施安全文明施工和安全设施标准化,创造良好的安全施工环境和作业条件。

6、完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

业主和监理、施工企业均应建立安全管理、安全保证和监督体系,并保证安全管理人员到位,项目现场均应配置安全员,完善现场安全管理各项制度,认真组织开展班前班后会等各项安全管理活动,认真开展安全监督检查,发现缺陷及时闭环整改。

3.2 施工安全风险的分级控制

3.2.1 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等级工序作业

施工项目部组织开展二级及以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监理项目部实施巡视检查。

1、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复核各工序动态因素风险值,仍属二级风险的,按照常态安全风险管理组织施工。

2、二级及以下固有风险动态升级为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采取措施尽可能降低至二级及以下风险。否则,按照三级及以上等级风险控制办法组织实施。

3、特殊条件(暴雨、雷雨、大雾、冰雪等恶劣天气时的户外作业)下,经动态因素调整后,对风险等级低于二级的,考虑到作业条件的特殊性,应将风险等级按照三级及以上风险进行控制,极端情况下,应停止施工。

3.2.2三级及以上施工安全风险控制管理

1、三级及以上固有风险工序作业前,施工项目部应组织进行实地复测,计算动态风险等级,并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

2、优先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三级及以上施工工序风险等级。采取措施后仍然在三级及以上风险的,应严格执行《电网工程安全施工作业票B》,制定“电网工程施工作业风险控制卡”,报施工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审批后,在作业前递交监理项目部审查、业主项目部确认。同时,根据分级管控要求,各级管控人员必须亲临现场监督检查、会签作业票。

3、四级及以下固有风险经过动态修正后出现五级风险的,应通过改善作业人员、机械设备、材料、施工方法、环境、安全管理等六个维度中某些维度的条件,把风险等级减低为四级及以下之后,再行施工。

4、采取措施后仍然出现五级风险作业工序时,施工项目部必须重新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含安全技术措施),由业主项目部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并报省公司基建部备案。作业时各级安全管理人员务必到岗到位,安全措施落实到位,条件不能满足时必须停止施工。

4 结束语

对电网工程施工作业安全风险进行分级管控是降低基建安全风险、确保电网工程施工安全可控、在控、能控的重要举措,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建设管理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企业均应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关于电网工程安全风险识别、评估、控制的工作流程开展相关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切实提升工程现场的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 国家电网基建(2011)1753号 国家电网公司基建安全管理规定[Z]. 北京: 国家电网公司, 2011.

第9篇:基建工程安全管理范文

关键词:深基坑,安全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51.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is 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dispensable construction method, it includes the underground continuous wall, retaining piles, gravity retaining structure, spray anchor bracing structure and the combined type supporting structure. This article from the deep foundation pit project management body of the foundation pit, the main safety problems existing in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and technical management are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the foundation pit engineering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controll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deep foundation pit, safety management, measures

引言

1 基坑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建设开发单位片面降低基坑工程造价基坑支护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建设开发单位往往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不愿投入过大的资金,认为是一种浪费。主要表现在:1) 建设单位为减少管理费用,很少聘用岩土工程专业人员,造成基坑施工现场管理缺乏经验,指挥人员技术素质太低。2) 片面强调基坑设计,忽视基坑施工。基坑设计是为满足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便于开展下一步的施工工作,所以片面强调基坑设计的高安全性;而基坑施工招标又片面压低造价,甚至以低于施工图成本预算选择施工单位“, 按图施工”几乎不可能,由此埋下安全隐患。

1.2 设计单位经验不足,盲目服从“经验”、“专家”或“规范” 个人崇拜主义和盲目执行规范两个极端行为,在岩土工程界是普遍现象,其缺陷表现在:1)“规范”中的设计计算以强度和稳定性为主,忽略变形控制。考虑到基坑周边环境防护的要求越来越高,按变形控制已成为许多基坑工程设计的基本依据,现行的设计方法并不能完全考虑基坑工程实际应考虑的问题,这样设计结果与实际工程的工作状态就必然产生差异。2) 基坑设计多以经验估算为主,过于重视专家意见。但“经验”或“专家意见”,并不能等同于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借鉴成功工程,融入个人的特点和要素,随意性较大,设计结果就难以把握了。

1.3施工单位现场作业不协调

基坑施工和运行期间,涉及的管理主体较多,单位之间的不配合或不友好行为严重影响了施工的安全管理,主要表现在:1) 基坑工序之间的分工协作不及时。目前基坑开挖和支护一般由两个单位来完成,在管理上分别独立地受建设单位领导,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开挖和支护的分工协作问题,以及责任不明确等因素,直接导致施工过程中各项不安定因素的增长。少数施工单位不具备技术条件,人力、物力等基本素质较差,不了解深基坑工程安全生产是建立在团结协作基础上的系统工程,片面地追求利润或迁就业主,如:超挖、工序衔接不及时、盲目赶工期等,使基坑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2) 各责任主体间沟通不畅,边坡堆载不明确。主体施工单位为了施工方便,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在基坑上口线附近堆放大量的建材,并搭设临建,甚至停放混凝土罐车浇筑混凝土和吊车安装塔吊,结果基坑边坡因承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发生了较大的变形,有的甚至坍塌。

1.4监测单位技术分析能力不足

基坑工程事故与基坑监测不力或险情预报不准有直接关系,分析其原因主要表现在:1) 监测人员技术能力不足。基坑监测过程是综合分析评价并进行决策的研究过程,目前监测人仅仅是测量员,只知道报告结果,不知道结果的来由,更谈不上如何处理结果了。明显的表现就是监测人不具备最起码的专业知识,知识面窄,更没有现场施工经验。2) 监测人员责任心不够。监测是周而复始的机械工作,监测人未免疲乏、懒散,对监测工作没有放到“安全第一”的高度来认识,导致监测质量得不到保证,监测数据不真实,使监测工作流于形式。

2164 %。

1.5 监理单位对基坑的管理经验不足

基坑监理的安全意识较差,安全责任得不到落实,管理经验明显缺乏,主要表现在:1) 人员安排不合理,缺乏岩土工程专业人员,不能也不会发现问题,更不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2) 工作缺乏责任心,遇到问题只会扯皮或推卸责任,不承担任何责任和经济损失。3) 故意淡化自己的监理职责,对基坑的关键工序没有旁站监理,也没有提醒施工单位高度重视,甚至对施工单位的错误行为没有及时制止,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2 基坑安全管理措施

2.1 组织管理

深基坑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管理主体较多,施工工序繁杂,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责任的界定相当模糊,因此,需要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这需要政府牵头,建设开发单位组织且为总管理责任主体,设计、施工、监理、监测等单位为管理责任主体,且互相牵制。

1)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深基坑周边复杂的建筑环境和社会环境,使基坑安全问题已不仅仅是基坑本身的事,而是一个社会稳定问题,因此,加大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督管理,是对本地区、全社会安全稳定、和谐发展的响应,使管理有创新、有突破。政府监管不仅要实物监管,还要进行合同监管,招投标监管等。从目前深基坑存在的问题分析,监管部门要有效执法,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问题,即加大对建设开发单位的监管力度:监督工程造价的合理性,监督合同履行程度,监督责任主体的工作落实情况。否则,安全管理仅停留在表面管理,造成责任推诿,不解决实际问题。

2) 建立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深基坑的安全管理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责任单位的管理工作,而是在政府指导下的所有参建单位的协作。加强管理创新,推进基坑科学管理,建设系统化的责任管理模式,要与权、利挂钩,只有责权利的有效统一,才有深基坑工程的有效管理。按照管理的控制职能:作用系统响应,构建深基坑工程责任管理模式(图1)。

图1 管理模式图

2.2 技术管理

目前基坑工程本身的技术深度还有待加强,涉及知识面广度还需要拓宽;基坑工程管理技术还不成熟,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管理型人才,这就需要制定岩土工程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系统的、战略的眼光看待深基坑工程的安全管理

1)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基坑工程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要求技术人员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知识面,才能有效地把握基坑关键技术,及时解决基坑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应急问题。首先,各责任管理主体应配备岩土工程专业管理人员,专业人员之间的沟通比较畅通,能够从问题的实质出发,按照责任分工切实解决问题;其次,加强设计单位和监测单位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他们不单纯是一个设计师和测量员,应该是一个集专业性和邻近专业知识较强,施工经验丰富的杂家;第三,培养专业性的施工队伍,掌握工艺流程,在关键技术上变被动管理为自觉行为。

2) 施工过程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施工已成为未来施工的显著特征,科技化、智能化是基坑工程发展的必然趋势。基坑工程作为一个与复杂地质环境紧密相关的系统工程,及时的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既可以真实地反映基坑实际的运作状态,指导下一步施工工作,又为科研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现有的技术设备条件下,很多基坑工程安全问题还不能通过单纯的理论分析计算来解释确定,信息采集积累的工作仍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3 结论

基坑的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管理,需要参建各方通力协作,不但做好工序间的衔接,还要做好各责任管理主体的交接。只要政府执法部门和监理单位有作为,建设开发单位有资金保障,设计、施工、监测单位及时有效地沟通,基坑的安全保障一定会在有效的监控范围内。

参考文献: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