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小学生德育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小学生德育工作

第1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中职学校 学生 网络 德育工作 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8-0098-02

引言

现阶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我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人们在平时生活中对于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虽然互联网在某些方面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但同时互联网也带来了许多令人忧虑的学生教育问题。因此,如何在网络教育过程中引导中职生规律安排学习和生活,并规范自己德育水平,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生网络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上网时间荒废

在现阶段很大一部分学生上网目的就是社交和玩网游游戏以打发时间。在对某中职学校若干学生的访问过程中,本文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拥有自己的QQ和微博,并且上网频繁的学生还同时拥有多个网络账号。绝大部分同学打开电脑首先会登陆自己的QQ和人人网等。本文访谈过程中询问了学生为什么对上网比较感兴趣,许多学生回答说“上网有很多娱乐”,“能够让空余时间玩网络游戏”,“可以交更多的朋友”,“排除空虚寂寞”等等。从学生反馈的消息来看,极少部分学生认为上网增长知识,更多的是娱乐和消遣;为了防止学生在网络上耗费过多的学习时间,部分学校将校园网中的聊天功能进行屏蔽,却适得其反,许多学生对于学校这一做法颇有微词,因此不再使用学校耗费大量财力和精力建立起来的为提高学生德育水平的校园网络平台,反而经常跑出学校到外面的网吧来上网。

(二)校园网吸引力不够

调查发现,几乎大部分中学或职高的学生选择去网吧上网,这一比例超过80%。分析其中原因,一方面是这类学校学生主要为住宿生,由于学生宿舍缺乏上网条件,晚上选择去网吧上网可以打发闲暇时间;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微机室网络状况不好,机器少学生多,很难找到位置,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少部分学生家里虽然具有互联网上网的机会,但是他们大都选择不在家里上网,一方面网络费用昂贵,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对于学生在上网时间和上网内容上控制较为严格,而大多数学生所喜欢的聊天和打游戏等活动绝对在家长的禁止范围之内。综合以上原因,大多数学生是非常愿意在网吧上网的。如果学生大都不愿意在学校上校园网,那学校该如何通过互联网对学生在道德思想等方面进行引导和教育呢?

(三)沉迷网络游戏过多

调查发现超过50%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在学校附近的网吧中,学生绝大部分都在玩网络游戏中度过,尤其是周末通宵达旦。造成这些不良现象的原因如下:首先,中职生处于青春期,精力旺盛,并且好胜心较强,自制力较差,对于网络游戏十分容易着迷,对于网络游戏中的刺激和挑战很难形成心理防御,例如在近几年许多中小学生沉迷于CS等网络射击类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学生无法控制和合理安排时间,经常几天几夜蹲在网吧,轻则荒废学业,重则影响视力和身体,许多重度网络沉迷学生视力上大大下降,精神恍惚,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更加不用说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中职学校网络德育的对策

以上分析过程中发现,目前我们对于如何利用网络优势为学生的德育工作服务,将学生在网络沉迷中的不利影响最小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这需要我们提出一些方案和对策,加强对于学生网络作息时间的管理,提高学生在学校学习中的热情,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和休息时间。本文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探讨如何利用网络来规范学生的德育建设工作。

(一)家长亲自参与

许多中职生在一个家庭教育较为宽松的环境中长大,父母亲对于孩子的教育不闻不问,导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容易走向歧途,对于网络游戏的具有高度依赖性,不愿意面对现实世界。因此在学生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中,父母亲必须参与到其中来,平时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日常生活,给予其关注和关怀,并以身作则让其领悟人生的真正意义。同时还要监督孩子的学习时间,规范上网时间和游戏时间,提高孩子辨别不健康网络的能力,花时间与孩子一起健康使用互联网资源,通过以上措施来逐渐学生形成健康的上网习惯。

(二)丰富校园网平台

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德育网站缺点较多,这是导致学生对校园网不感兴趣的主要原因,存在的问题如下:内容不新鲜,更新较慢;这一问题的改善需要校领导提高重视,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并加大校园网络资金投入,通过各种手段吸引学生来浏览网站。可以采取的措施有:(1)提供给学生丰富的网络教育平台和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这一过程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2)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上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比如关于理想、关于生活,关于人生感悟等等;(3)建立健全健康的教育专题网络平台,为学生在青春期的心里辅导提供帮助;(4)设立道德讨论平台,让学生们积极发言和讨论。(5)结合职业学校的优势,可以在校园网上提供相关专业知识竞赛和就业指导等栏目。

(三)德育工作的转变

首先,要多元化地实现德育工作。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德育工作方法不能够局限于传统的说教方式,在传统教育方式中,教师与学生关系疏远,单一的说教和授课让部分调皮的学生具有抵触情绪,不利于工作的开展。改善方法如下:首先,在网络德育教育工作中,利用其优势充分和学生进行互动,比如使用情理交融法、动情说教法和情感熏陶发等等;其次,开展网络心里辅导课程,提高学生的心里健康素质。青春期许多学生思想较为活跃,对于新事物和变化无法良好的适应,容易产生心里障碍,同时又羞于告诉周边的同学或老师,通过网络心里辅导课程,能够在保证学生个人生活私密的前提下帮助学生进行心里辅导和教育,效果显著。

三、结语

开展网络德育教育工作对于中职学生的人生和成长意义重大,从各个方面进行落实,不断完善教育方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经涛,王俊英.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J].开明出版社,2001.

[2]王文军.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辽宁高职学报, 2006(2).

[3]范源清.网络时代职校德育模式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

第2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德育工作;中小学生;主体意识;创新

前言

中小学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着所培养的人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德素养。现在的中小学生将是中国21世纪中国梦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水平,不仅关系他们个人的全面发展问题,而同时也关乎着祖国的未来与民族的希望。目前,在社会大众舆论导向上,仍存在着重智轻德,考分定论的倾向。不少学校为了生存与发展或迫于竞争压力不得不重智轻德,从而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未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忽略了对中小学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思想道德观的正向发展。为此,本课题成员集思广益,结合实践探讨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创新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明确德育工作的方向

树立正确的德育工作指导思想,首先要打破以政治思想教育代替德育的范式。政治思想教育只是思想教育的一部分,思想教育是德育的核心但不能代表德育工作的全部,故要清除以政治思想教育代替德育的偏识。其次,要克服以行为规范教育代替德育的偏识。培养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只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将正确的思想认识转化为正确行为的实践过程。再次,要克服以心理素质培养替代德育的偏识,德育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政治倾向性,但这不在心理素质内涵之中。要明确德育既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又包括心理素质、审美情趣及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德育过程是一项全面的、对一个人的内在精神世界的整体塑造过程。

二、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事实证明,传统的说教只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中的文字表象之上,容易引起被教育者的反感,德育工作起不到应有的效果。通过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渗透各种道德思想,而且在实践过程中,通过中小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把道德要求内化成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无形中就提高了道德思想水平。例如笔者周日组织部分同学到学校附近农村贫困家庭看望就读的中小学学生,并适当捐献点学习用品,学生看到还有极少部分学生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依然刻苦读书,感受颇深,一种改变贫困落后面貌,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油然而生,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到了感化,并从行动上开始关心贫困家庭的学生。由此可见,要把以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社会调查、微益劳动、社区服务和义务宣传等各种形式。

三、贴近生活,注重挖掘生活德育内容

新课程强调教与学要贴近学生的实际,面向周边真实的世界。因为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处处有德育,事事有德育,现实生活就是学校德育工作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和宝库。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学习中的苦辣与酸甜,从他们丰富的生活经历中提炼德育的内容,创新德育渗透的新方法,实现教书育人的初衷。其次,教师要更多地从学生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中捕捉德育实践的切入点,找准突破口,使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良好的日常道德行为习惯。从学生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德育内容,往往是使学生在个性鲜活生动、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与的事件,并从中得到了享受、体验到了快乐。这样的德育内容,就不会让学生产生“德育是一种说教”的认识误区和抵触情绪。

四、挖掘学生自我教育潜能,强化主体意识

传统的教育观念过多地强调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受教育者,中小学学生没有被成人社会确认为独立的个体,在教育中他们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被压抑了。事实证明,过去以规范约束为主的德育方式,已远不能适应当今青少年学生主体意识发展的客观需要。作为教育者应当意识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当今的中小学学生的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很小就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悟,并且能够表达自己不同于成人的看法。在社会多元文化的荡涤与融合下,传统中部分教育方式的过时和被淘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其实,而中小学学生天真无邪,性情犹如澄明通透的璞玉,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以及接受能力强的优势,进行自我教育并与教育者互动乃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者教学相长。而且随着家庭教育的重视,有自主要求、有自主意识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当然,就中小学生而言,他们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德育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不仅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依赖到能动的过程,这其间还不能脱离教师和家长的启迪与引导,为此,教师、家长需要做的就是为中小学们提供条件,指明方向,挖掘他们自我教育的潜能。

五、改革德育工作的评价模式

促进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对于提高德育评价效果来讲也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问,为此,应该采用一种新的评价形式,以做到准确、科学的评价。首先在评价的主体方面,应关注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德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了其主体作用,面对德育课程的评价,对自身的道德发展,学生更有发言权。评价也可以让家长、社会等多方面参与,使评价更为全面、深刻;其次,应将评价的焦点从结果转向过程之中。德育课程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已不再是考查中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以及应用的能力,而是通过对德育过程性评价获得信息反馈,一方面作为教师了解德育效果、改进德育工作方法的依据;另一方面作为中小学学生自我认识与评价的依据,通过评价反馈中的积极信息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倪孝和.切实落实以德治校,全面改进德育工作[J].甘肃教育,2001.9:9-10

[2]关颖.新时期中小学德育探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3.6:27-31

第3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中华传统美德 中小学生德育 道德力 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225-01

1 引言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可继承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需要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创新。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的品质、优秀的传统、高尚的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综合。儒、释、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来源,归结起来,可以概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华传统美德是人们行为习惯的基本准则,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是民族强大凝聚力的主要来源。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小学生文明行为养成的主要支柱,具有强大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中华传统美德有利于中小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涉及到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表现在: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思想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中小学生思想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中小学生不断前进;对中小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一项基本工程,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为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不仅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还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本文重点探讨中华传统美德在中小学德育中的道德力和影响力,以期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发展,提高人们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水平。

2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是一个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社会,全球化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大发展,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某些不利影响。如:青少年中的拜金主义、功利主义、道德滑坡等等。这些都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阻碍了他们的发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在弘扬中华传统价值观念,是集爱国主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身心和谐发展为一体的道德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社会中价值观的杂乱迷离。中华传统美德教育重视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彰显个性,着重个人的创新品质的塑造与培养,开发人的潜能,实现个人的创新、和谐发展。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都学生进行渗透性教育,是一种外在的知识与内在的情感的贯通和融合。“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还是我们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因为在良好的道德环境中,传统美德能够内化为个人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的准则,不断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完善我们的人格和道德品质,从而促进个人的健康成长。”(张俊杰、王钟坤、送,2010:138)

3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文明校园的创建

文明校园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文明校园的创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说,传统美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对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个人发展的层面上,还应当为学生营造有利的学习和成长环境。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知行合一,道德情感转化为学生的文明行为。传统美德教育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成为凝聚和谐思想、文明行为等各种优良道德品质的粘合剂,成为创建文明校园的原动力,将校园打造为“道德家园”,把学校建设成为“文明的家”。在文明校园的创建中,赋予传统美德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发挥其重要作用,就一定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文明校园创建中,结合学生实际,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生活、服务、人际关系、科教文化活动中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使他们将道德理念转化为自身行动,并升华为文明校园的创建行动。

4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与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我国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者。他们是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驱动力,是中国强大力量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未来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袁洪群(2007)认为,“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永恒性和历史的可续性”,“只要我们不断结合现实,赋予新的内涵,弘扬其精华,就一定能够对当前的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挥重要的作用”。(袁洪群,2007:50)毫不夸张地说,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关乎能否为青少年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5 结语

“站在全球化的立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道德的生活基础与社会环境发生该变后,必须实现传统美德教育理念与范式的转换,才能重新获得在现代社会境遇中的价值合理性基础与前提”。(林楠,2005:38)中华传统美德是和谐思想的集中体现,强调责任感和忧患意识,着重实践,把个人和集体、社会统一起来,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必然会产生巨大的道德力和凝聚力,对学生自身、校园建设,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产生无限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林楠,论全球化视域下青少年传统美德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2005(9上):38.

第4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学生;学校体育工作;角色;校运动会;班级联赛

学校体育工作是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的,同时也是在教师制定的相关计划、规则并在其组织下有序进行的。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只依赖于教师的组织是不能很好地完成相应的学校体育工作的,而这时让除去参加比赛的部分学生以外的大量学生加入到教师的工作范围中来的话,不仅有助于学校工作的开展和分担教师的工作负担,而且对学生的相关能力的锻炼起到不小的促进作用。

1从学校运动会方面看学生角色的新定位

1.1学校运动会组织的现状

学生数量较少的学校在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时以老师制定和组织为主,学生被动参与的模式进行。规模较大的示范性学校,人数大幅度增加的同时,由于比赛场次及时间都相对延长,教师自身的工作都无法有效完成的话,这样的高负荷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竞赛成绩,同时也会对相关教师自身工作造成影响。

1.2运动会组织过程中的问题

1.2.1教师裁判的组织难度加大

一般规模的中小学校,运动会的裁判都是由体育教师与抽调部分文化科目教师混搭组成的,同时由于抽调的人数较少,相对而言教师裁判工作还是可以实施开展的。随着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所需要的裁判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就在对教师的抽调上有了困难,如以前只需抽调2~5名教师,而现在需要10名以上的话是比较困难的。

1.2.2赛事裁判工作不能得到保障

教师抽调裁判本身就有一些被愿意的情况,如时间短还能完成,现在学校的运动会最少两天,多则三天,可能就导致有些老师无法全心投入,导致误判的产生,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者影响赛事的进行。

1.3针对性的对策与解决方案

由每班级派出几名同学参与裁判工作,一方面可以减少部分老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这段时间是学生的运动会时间,没有参与比赛的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给予的相关工作,这样的变动足够整个运动会的进行以及人员的调动。这些学生裁判全部安排到各个比赛项目里且由相关老师负责,学生辅助教师完成运动会的相关工作。

2从班级联赛看学生如何在学校活动中尝试角色的变化

2.1关于班级联赛的现状

班级联赛顾名思义是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课余的锻炼而组织学生集体参与的一项有组织的活动。每个学校的班级联赛组织形式可能会存在差异,但是不管学校规模大小如何,一场年级的班级联赛的赛制时间至少需要两周以上,时间相对较长。

2.2班级联赛相关问题的探讨

首先是人数不多的普通学校开展的班级联赛规模不是很大,比赛的形式也不会过于复杂,本校的全体体育老师参与即可,即由教师制定与组织,全部由教师统一比赛赛制,学生只需作为比赛参与者参与进去,这就使一部分没有参与的同学对该项运动不熟悉,不利于该项运动的发展。其次是学校规模较大,学生人数较多,仅依靠学校体育教师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相应的比赛要求的,这就需要学生以新的角色来定位。这里说的就是关于学生在班级联赛里新角色的转变,以班级为单位参加除去参加比赛的同学,选派1~2名的学生愿意和有兴趣辅佐老师完成这样比赛项目,工作是充当教师的助手,完成以前是教师应该做的裁判工作,学生做裁判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特别是在高中班级荣誉感极强的时候,学生去承担这样的工作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通过对学校近几年来班级联赛开展情况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3学生裁判工作的对策与实施方法

学生裁判工作是把双刃剑,处理得好效果不比教师裁判差,如何做好学生裁判工作,根据学校近年来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来讨论。学生做班级联赛裁判工作,首先是教师统一开会指导。在裁判员会议前的各班体育委员会议上就重点强调“服从裁判员的判罚”,具体的判罚应该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通过这样的会议,首先维护了学生裁判的工作,这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使学生敢于判罚,同时对裁判员的公正性提出要求,本班裁判不判罚本班比赛。其次是裁判员的培训以及模拟比赛。在正式的比赛前,先通过对学生裁判的培训,一般培训3次左右,时长一周,包含:裁判法和基本规则,模拟裁判执法等。通过一系列的比赛下来,使学生裁判员对该项运动有比较进一步的认识。学生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转变是当今学校体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有利于体育项目在学生中顺利开展和有效进行。学校体育工作需要学生的参与与改变,通过不断地创新,相信会有更多新的角色赋予他们。

作者:李杨 单位:柳州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许弘,仇军.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与趋势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2):80-83.

第5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以2011年德育工作会议和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引领,继续深入实施“1131”工程。坚持“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的原则,以完善学校育人体系为保障,以进一步提高工作实效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为德育工作者和艺术教育工作者专业化成长搭建平台。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艺术特长生的培养,努力发展德育特色和艺术教育特色,坚持推进工作创新。学习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工作目标

(一)建设一支善于学习,具有创新精神和管理能力的德育工作队伍。

(二)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我区德育特色。评选命名一批德育示范校。

(三)加强德育工作的常规管理,推动德育工作创新。

(四)深化主题教育活动,细化德育工作内容,丰富德育内涵,增强德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主动性。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进一步规范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年内80%的中小学要建立达标咨询室。

(六)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创建命名一批宝坻区德育实践活动和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基地并挂牌,注重组织学生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体验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回归自然,体验生活,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质,体验道德教育。

(八)注重特长生培养和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年内,小学特长生比例要达到4%,初中达到3%,高中达到2%;培养出3——4所艺术教育示范学校并挂牌。

三、工作内容及措施

(一)、加强师德建设,在全区营造“做德高之师”、“尊德高之师”的良好氛围

1、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职业责任感、使命感,使每位教师都做到“知规范、守规范、践行规范”,成为家长信任、学生爱戴的德高之师。上半年将在全区开展“教师职业形象设计”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学校依据本校实际规范教师的职业形象。

2、2011年我区师德工作的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精神,惩治师德败坏行为。为此教育局在上半年将制定《宝坻区教师师德奖惩办法》,对师德优秀和师德标兵进行奖励和宣传,对违反师德法纪教师加大严惩力度。各中小学、幼儿园依据《奖惩办法》和《中小学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单位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并对师德做出承诺和保证。

3.建立师德监督机制,预防有悖师德行为的发生。各学校都要成立师德监督委员会(由离退的五老人员、学生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对于体罚、变相体罚、三乱行为、收受索要家长财物等事件一律坚持“举报必查、查必有果”的原则,对于确实有师德问题的教师,坚决从重处罚,以正教师风气和教育行风。

4.建立和完善师德事件备案制度,实施师德一票否决制。要加强师德考核工作,把考核结果纳入到教师的评优晋级以及全员聘任、结构工资分配工作中。

(二)、加强队伍建设,为提高德育和艺术教育水平提供人才保障

1.加强“三全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队伍建设,强化教职工的育人意识和责任,切实增强德育力量

(1)进一步加强思想观念的转变,切实落实“德育为先”的要求。各学校要制定“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德育管理网络及岗位德育职责制,明确各岗育人职责和任务,细化成可供操作的条款并强化执行,从而真正把教书育人变成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2)树立“我的课堂我负责”的育人意识,把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

2、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1)中小学校长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主持制定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规划与计划,组织全体教师、职工,通过课内外、校内外各种教育途径,实施《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

(2)建立德育干部选拔制度。通过选拔,切实把热爱德育工作、素质优良、积极上进的教师选拔到德育工作岗位上。

(3)定期召开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继续完善实施德育干部汇报交流制度,为德育干部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

(3)有计划的举办德育干部培训班,积极组织德育干部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德育培训班,提高德育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实现德育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

(4)加强德育干部的思想建设,注重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干部业务能力。德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去,通过谈心、咨询等活动,指导他们处理好在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组织德育干部撰写论文和教育随笔,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构建学习型干部队伍。2011年教育局将以上工作的完成情况作为德育标兵单位评选的重要依据。

(5)继续实施德育干部巡回培训指导制度,为德育干部的成长搭建平台。上半年教育局将以学区为单位,组织开展专题培训活动,同时教育局将加大选派优秀德育干部参加市级培训的力度,为培养骨干德育干部队伍搭建平台。

  1     

查看更多>>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促进班主任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1)认真做好中小学班主任的选聘和培训工作。根据《天津市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的意见》要求,2011年上半年,教育局将制定下发《宝坻区中小学班主任岗后培训实施方案》,各学校根据《意见》和《方案》要求,建立相应的班主任培训制度,重点抓好班主任岗前、岗后培训以及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同时区教育局将组织全区班主任的专题培训,选派优秀班主任参加市级培训,并将班主任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之中。

(2)建立健全班主任工作保障机制。2011年,我区将建立实施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各学校根据要求也要制定更加有效的制度,在教师绩效考核中提高班主任工作量的权重,并在评优晋级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同时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鼓励班主任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学习生活成长情况,以真挚的爱心和科学的方法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3)建立实施班主任工作评估机制,为班主任的工作提供依据和导向。2011年,教育局将转发《天津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评估方案》,依据《方案》,各中小学每学期对班主任工作评估一次,教育局每学年对班主任工作抽查一次。

(4) 继续开展好家访活动,开展优秀《班主任手册》评比展示活动。

4、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队伍建设。年内组织开展思品教师培训和优秀思品课评选活动。

(三)强化德育常规内容管理与训练,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细化的与目标和内容,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学科德育目标落到实处。2011年,教育局将组织的与研究小组、班主任研究小组和科任教师代表对各学段、各年级德育目标进行细化,增强其可操作性;此外,教育局还将组织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成功小案例的收集评选活动。

2. 认真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实施好“四个落实”,即落实上好思品、政治课;落实举行好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落实办好高中学生业余党校;落实开展好时事政策教育。特别是要利用业余党校组织学生学习了解和掌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伟大意义。年内组织开展升降国旗仪式观摩和业余党校活动观摩。

3.认真开展学生品德教育。继续开展好“三个活动”,即“五尊五不五远离活动”;行为规范宣传周活动(每学期第一周);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评选文明学生和发挥行为规范示范校作用活动。强化学习,使每个学生熟知并践行《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强化体验和训练;年内,教育局将组织抽查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开展行为规范示范校达标验收活动。

4.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

(1加大心理咨询室达标创建力度,教育局对2011年基本达标的单位和不达标的单位进行抽查和第二次验收,并将抽查和验收结果进行通报;

(2)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特别是市教委组织的心理咨询师的专业培训,争取获得市、国家承认的资质证书,提高我区心理教师专业水平。

(3)各校要重视把心理教育课与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引导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的运用心理教育技术,全面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今年上半年,教育局将组织开展 “倾诉心曲、共创和谐”主题征文评选活动,促进学生心育方面的交流;下半年开展“与阳光为伴、为心灵导航”优秀主题班队会评选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消解学生心理压力。

(4)各校要开设学生心理信箱和心理e-mali,借助校园广播或心理热线解答有代表性的心理问题,同时要做好记录,以便今后总结发现学生成长规律。

5.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教育师生正确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年底将继续组织开展“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和“生命之歌”主题演讲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开展交通安全、防火安全等专项安全教育;

6.认真开展学生法制教育。在继续实施好“四个一”,(即:一课、一长、一庭、一考)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普法知识竞赛活动。

7.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德育工作

各校要建立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残障家庭、外来外出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子女的档案,把特殊学生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致力于打造亲情校园和快乐校园,使这些孩子感受到人间的关爱和生活的美好。特别要对留守儿童的德育要细致化,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情感健康、身体健康。要建立特殊群体学生名册,优先为这些学生择良师益友,使他们的成长能够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和帮助。年内,教育局将组织开展“我心中的爱心天使”主题征文活动。

(四)完善德育三结合管理网络,形成教育合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1.加强家长学校工作,重视家庭教育指导,形成家校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认真研究改进家长会的内容和形式,争取让家长来学校一次就能收获一次家教经验,鼓励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师评价中来,成为学校教育的合作伙伴,使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继续组织开展优秀家长、优秀家长学校的评选和观摩研讨活动,促进家庭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2)   

查看更多>>

2.积极探索实践教学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的有效机制

继续加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必修项目列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质的有利时机。学校要主动与所在地社区、村的联系,积极争取社区、村对学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及时向社区、村反映学校周边的情况,联合社区、村掌握学生的家庭状况,邀请社区、村的领导参与学校的德育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到周边社区、村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学校和社区、村联动的教育平台。

3.要因地制宜,积极开展各种富有趣味性的课外文化体育活动、怡情益智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劳动,培养劳动观念和创新意识,丰富课外生活。组织学生参加宝坻社会教育实践活动基地的活动、深入厂矿企业(工业开发区)、农家田间地头、社区、家庭调查考察等活动,开展以“知荣明耻,播种美德、携手共建文明宝坻”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如“希望工程”、“中小学生志愿服务队”、“小手拉大手”、“雏鹰争章活动”、“扶贫助残”、“文明社区(村庄)创建”等活动,开展“当一日农民”、“当一日工人”等角色体验活动。

(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环境育人功能

要积极贯彻教育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精神,重视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风貌,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着力提升校园整体育人氛围和文化内涵。

1、大力倡导学校组建“艺术团”、“俱乐部”、“科学院”等学生社团,构建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英语节、体育节、游戏节,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积极倡导学生在玩中学,鼓励学生玩好玩出成果来,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积极倡导广泛开展各种小型体育、艺术比赛和班际友谊赛,大力倡导学生自创游戏。要本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提高素质的原则,发挥好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年内,德育科将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和文化艺术节等校内各项活动。

2、建设体现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开展优良校风、教风、学风和校训、校歌教育活动。年内,组织开展优秀校训、校歌评选征集活动。

3、推广大钟高中“历史上的今天”教育经验,抓住民族传统节日、重大事件和开学、毕业典礼等契机,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

4、加强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电视等建设,发挥黑板报、橱窗、陈列室、校史展等场所的宣传教育作用。组织开展优秀校报(刊)评选活动。

5、健全校园网络管理机制,搞好网络教育、要建立学校德育网站,并根据学生思想成长和对信息的需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浏览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教育的积极作用。

6、开展“从心做起”感恩系列活动。在全区中小学开展“从心做起”莘莘学子回报母校、回报教师、回报父母感恩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围绕每年“教师节”活动主题为教师、为母校书写“感恩卡”,同时开展优秀感恩卡评选活动。通过组织开学、毕业典礼仪式,学生、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老师向学生传述殷切希望,学生向老师表达感恩之心。感恩教育要注重感恩父母方面的引导,教会学生尊重父母、孝敬父母。鼓励教师对毕业后的学生仍坚持给予指导帮助。

7、开展励志教育活动。

(1)创设富有激励性的校园励志文化氛围。

(2)开展以明理励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3)开展以学生磨练意志为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对自我规划的执行力,在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4)要创建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中心的励志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省、自我管理,在生活中励志,在励志中生活,自我解决问题,获得成功体验。

(七)认真落实《艺术教育规程》提高艺术教育水平

1.上半年制定下发《关于开展2011年校园文化艺术节的实施意见》,对2011年中小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做出具体安排;

2.组织召开“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研讨会”;

3.开展教师合唱团进校门活动;

4.开展校歌征集评选活动和中小学音乐、美术校本教材创作编写活动;

5.组织好艺术教师的基本功培训和双优课评选活动,继续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活动;

(八)开展德育工作示范校、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评选活动。

二?一?年一月六日

宝坻区教育局德育科2011年具体工作安排表

月份

工作安排

1.下发年度德育、艺术工作计划。2.做好寒假工作安排,各学校组织好假期期间的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文明礼仪等方面教育活动并上报寒假活动计划。(1月20日前交德育科)3.上报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德育工作总结、艺术教育工作总结。

1.制定《宝坻区中小学班主任岗后培训实施方案》,启动班主任培训工作。

2.迎春节,庆和谐,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

1.各学校上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艺术教育工作计划,计划后边要附工作进程安排表。启动中小学读书活动。2.评选区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上报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班主任、先进班集体。3.制定《宝坻区德育工作示范学校标准》、《宝坻区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标准》,德育年报表工作。4.开展“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5.开展中小学安全教育日活动,抽查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情况。6.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7.教师职业形象设计大赛。 [3]

  

查看更多>>

1.制定《宝坻区教师师德奖惩办法》。2.小交警会操比赛。3.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月活动。

4.筹备庆“六一”活动。

1.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设计评选。2.开展劳动教育活动,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3.心理健康教育课、思想品德课优秀教案评选。 4.师德情况调查。

5.“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校园艺术节成果展览及庆祝“六一”系列活动。

1.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教育。2.“学雷锋做祖国的好孩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及评选申报学雷锋优秀学生。3.开展环境教育月活动,校园环境建设检查。

4.评选中小学德育先进学校。

1.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评选区级师德标兵、师德标兵单位。2.2011学年首批德育示范校工作考核评估。3.上报2011-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德育、艺术工作总结。 4. 暑假期间开展各种夏令营、社会实践系列活动、开展“书香假期”、 “感恩教育月”系列活动。学校上报暑假活动计划,参加第八届中小学生空中夏令营。5.见习班主任上报。

1.班主任岗后培训、德育干部培训。

2.筹备庆教师节文艺节目。                                          

1.各单位上报德育、艺术工作计划、团队工作计划。计划后边要附工作进程安排表。2.行为规范示范月系列活动。3.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4.教师节表彰及师生文艺汇演。

5.千分评估。6.抽查班级合唱。

1.优秀班队活动展示,学校德育工作检查,重点检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的教育情况,2011年市级文明学生评选。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月”主题活动。

3.开展纪念少先队成立61周年系列活动。                                   

  十一

1.开展“行为规范示范周活动和“安全教育月”活动,举办第六届中小学生“珍爱生命,保护自我”安全知识竞赛。2.评选2011年市级优秀高中生。3.艺术特长生市、区级考核认定。4.家长学校教案评选及优秀活动观摩研讨。

  十二

1.开展法制教育月活动。2.整理档案资料,总结一年工作。3.制定2011年工作计划。

4.颁发班主任证书。

第6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我校以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加强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和班集体建设,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努力创设良好的学校德育环境,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实效。。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巩固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学生良好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探索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规律与方法,完善美育和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榆次区教育局政教科工作意见和学校总体工作计划进行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继续落实“我成长、我负责、我与逸夫同发展”的责任教育;工作中坚持学生养成教育为主线,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为重点,以多种形式为手段,以全员参与为保障,对学生进行培养教育,使之学会做人,学会学习,为成高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思路

(1)以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为中心,强化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做好各项德育“软硬件”建设,使学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规范化。

(2)建设一支强而有力的德育队伍:促班主任业务水平提升,强化年轻班主任的训练(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与培养。

(3)继续落实德育工作“三化”:德育工作网络化;管理工作序列细化;活动开展系列化。

(4)继续以常规工作为根本,责任教育为主线开展德育工作,力求两者相互融合,有机结合。

(5)夯实两个基础:学生日常行为常规管理、班级管理。

(6)工作中做到“四字”:真、实、细、心(用心去做)。

三、工作目标:

(1)学生严格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道德、行为显着提高。

(2)做实责任教育,使之不走过场,不疲于应付。

(3)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检查,“严”字当头,以“沟通、谈心”为手段,以“爱”使之感化;逐步形成我校德育工作管理特色。

(4)做好“三结合”工作及学校德育薄弱环节。

(5)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的基本原则, 推进道德讲堂的开展。

(6) 继续加强音乐吧的活动灵活性以及实效性,为学生创造平台。

(7)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四、具体工作:

(一)常规工作:

(1)落实养成教育,夯实常规行为基础。巩固《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工作成果,继续落实学生对《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沿用“星级评价”评比制度,以锦旗鼓励的形式对成绩较好的班级进行表彰,开学初继续开展《常规行为训练周活动》。

第7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道德缺失 健康成长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而德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时展到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时效性越来越差,尤其是农村学生的道德意识正在逐渐退步。道德意识的缺失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现代教育要想改变现状,就要分析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把握住德育的发展方向,把农村学生的德育确实摆在教育的首位,帮助农村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缩小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之间的差距。因此,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迫在眉睫,同时这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道德意识的缺失既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又将严重影响他们以后走入社会后,由于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带来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将产生恶劣的影响,因此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迫切要求。在我看来,农村中小学生道德意识的缺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良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信息的全球化,中小学生受到来自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多元化信息资源思想的严重冲击,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趋向多元化。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认知能力差,因此一部分思想活跃的、模仿能力强的中小学生模仿和追求这种时尚,使得很多中小学生受到多元化思想的负面影响,在学校才会出现打架、斗殴、酗酒等恶性事件。

(二)中小学道德教育的严重滞后。时展到今天,农村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学校在社会评价机制的压力下,不管是校长还是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往往措施性不强,学校教育以发展智力教育为主,总是“重智轻德”,评价学生更多的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忽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三)不当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即父母的教育动机、教育内容及教育方式。对于大多数农村中小学生来说,其父母大多在外务工,即“留守学生”。“远水解不了近渴”,祖辈的教育更体现在满足学生物质方面的要求,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掌握不好分寸,导致许多中小学生只求索取,不求上进,对很多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四)学生自身的因素。中小学生的心理和思想还处在逐渐发展的阶段,在外界信息的强烈干扰下,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前提下,行为往往跟着外界的思想走,使得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严重偏差。

(五)教育工作者意识上的偏差。由于社会流行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而目前的中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不高,使得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德育要求也不高。

学生的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生的道德品质问题,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

(一)加强学生的基础道德文明教育。学校要加强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讲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做文明人。道德教育要从规范学生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教室到宿舍,从上课到自习再到课外活动,教育工作者都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范的作用。从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开始,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认知水平,逐步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育方法上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使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二)转变道德教育的方式。要让学生认识到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服教育,而是要更好地利用课堂转变学生的道德意识,利用学生所遇到的道德问题和现象,组织学生讨论,可让学生观摩道德教育专题片,发表意见和见解。也可以利用课外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丰富校园文化,这样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明白和了解所接受事情的是与非,学会辨析事情的错与对。德育内容才会更加容易接受,而且普及性更快,才能避免空泛的说教和理想化的道德规范。

(三)学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中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道德品质的影响较大。对于农村中小学生来说,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给学生提供物质的支持是家长们的共识,而对学生精神方面的要求,往往被忽略。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与父母常取得联系,反映学生的思想动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让他们的思想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家庭教育发挥作用,才能对学生进行更好的管理。

第8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石,以规范教育科学管理为保障,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突出重点、争先创优,在更高水平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目标

1.学前教育: 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城区达到85%以上,乡镇达到50%以上,学前一年入园率达85%以上;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发挥示范性幼儿园的示范、辐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搭建各类幼儿园相互交流的平台;加强对民办非学历培训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大常规检查和指导力度,严格审批程序和年检规定,力促全县各公民办幼儿园朝规范优质方向发展。

2.义务教育: (1)小学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98%,小学无辍学学生,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率100%;初中毛入学率控制在98%以上,巩固率95%,初中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加大电子化学籍管理力度,完善学籍管理体制。实施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重点扶持相对薄弱学校。 (2)义务教育阶段聋、哑、弱智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以上。 (3)全县小学生学业成绩合格率达 100 %;初中毕业会考一次性合格率在20__年的基础上有所增长 ,学期抽考学科合格率达到 80 %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率98%以上;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学生犯罪率为0。

3.普高教育: (1)切实提高高中阶段入学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5%。普高学业水平考试一次性合格率达60%以上,综合考查合格率达到95%以上。学生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2)全县20__届高考本、专科以上上线人数力争突破20__年上线人数。 4.中小学生在自治区、市体育、艺术竞赛中取得较好成绩。

三、工作要点和措施

1.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内容,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习惯养成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小学阶段重点抓养成教育,初中重点抓规范教育,高中重点抓励志教育,不断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继续在全县中小学开展“学雷锋”活动,继承和发扬雷锋精神,把雷锋活动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与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塑雷锋的像、讲雷锋的故事、唱雷锋的歌、学雷锋的事迹,让雷锋精神走进校园,走入心灵、走进家庭、走入学生生活。

(3)切实落实《XXX市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完善各项德育工作制度,规范日常管理,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 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认真贯彻落实《XXX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学校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督促与指导学校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好学校文化建设规划,以建设优良校风为重点,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具有校本特色的学校文化。

(4)加强对新形式下德育问题的研究与探索。注重加强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与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不断创新中小学生校外教育工作机制,努力推进家长学校建设。

(5)加强德育队伍建设。一是进一步落实学校各部门德育工作职责,形成德育合力;二是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进一步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优化班主任评价管理办法;三是加大宣传力度,举办中小学德育现场经验交流会。

(6) 全面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经典诵读活动、星级评比活动,大力推广德育体验模式,不断丰富中小学德育工作内容,实现德育主题活动系列化,有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整体效益。

2.切实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1)认真贯彻落实《XXXX市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和《县教育局开展中小学“减负增效”工作的 实施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重点规范课程开设、学生作息时间和课外作业时量、学生用书、招生工作、办班行为、教师教学行为、教育收费、学籍管理等工作,学校和教师要严格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设置和教育教学内容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杜绝教学行为的随意性,保障达到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求。通过每学期的开学工作检查、教育视导、专项督查等方式,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办学行为的督查与指导。

(2)以《县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和《县中小学德育工作常规》为依据,进一步健全和落实学校管理制度,加强教育教学视导,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与精细化。

(3)加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研讨,积极组织校长参加各级相关研讨活动,继续举办中小学校长论坛,为校长提供学习与交流平台。

3.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提升教学质量 ,与相关部门配合,做好如下工作:

(1)督促与指导学校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常规,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监控与评价机制,向课堂要质量。尤其要督促和加强对苏木镇学校的管理,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教学常规工作的落实。

(2)指导学校以研究课堂、改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切实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大力提倡问题即课题的校本研修方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效率。小学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进一步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初中继续推进“学案导学”,优化教学方式。

(3)积极推进普高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普高教学质量。一是进一步规范普通高中课程开设,在继续开好文化课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技术类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积极开发校本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努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加强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开展研究性学习成果展评活动,加强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资源建设;三是加强对会考与高考的研究,优化教学策略,切实提高学考合格率和高考本专科上线率。

(5)加强质量监控,优化质量评价机制。一是进一步完善质量抽测制度,加强对毕业年级的质量监测,及时进行质量评析;二是进一步优化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考评价奖励方案,开好质量评析会;三是积极推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4.以加强标准化学校建设为契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1)督促与指导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根据《XXXXX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制定好切合本县实际的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并按规划要求分步实施建设项目,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

(2)切实加强对本年度规定的标准化学校建设项目学校的督查与指导,确保软件达标。

(3)进一步加强对已建成的标准化学校的管理与指导,督促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并充分发挥其辐射与示范作用。

(4)以乡镇中心学校为龙头,积极推进乡镇内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城镇学校扶助农牧区学校、优质学校扶助薄弱学校的的工作,积极倡导骨干教师跟踪辅导、轮教、走教制度,加强对薄弱学校的教育视导工作,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管理水平与教育质量。

(5)要积极推动XX中与市区优质高中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三是积极探索薄弱高中办学体制与办学方式的改革 。

5.落实好五项常规工作

(1)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搞好保学控流工作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学籍管理制度,通过学籍管理,进一步推动保学控流工作,规范学生异动手续;结合学籍管理,督促各学校及时做好相关表册、档案整理工作及数据上报工作。

(2)继续抓好体卫工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①落实《县中小学体育工作规范》,切实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一是督促各学校开足体育课程,切实落实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体育活动;进一步规范和改进体育课教学,开展体育教学评优活动。二是加强对学校体专生专业训练工作的指导,提高专业训练的效率;三是切实实施国家体质健康标准,督促学校建立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评价系统,及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数据上报工作。四是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组织参加市级学生运动会。 ② 认真抓好学校卫生防疫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一是认真落实《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与卫生防疫部门配合,督促学校进一步加强卫生工作与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做好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与监控工作,努力降低常见病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病率;二是配合相关部门依据上级文件精神做好中小学生健康体检工作。

(3)继续抓好艺术教育,提高学生艺术素养 ① 依据《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开展艺术教育专项督查,督促各中小学校切实落实艺术教育课程计划,努力改变重特长生培训,轻艺术普及教育的倾向。 ② 组织学生参加市县艺术比赛,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平台,组织好全县艺术节。

(4)进一步规范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招生工作 ① 认真组织好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进一步严肃考纪考风。 ② 进一步规范与优化高中招生工作。一是进一步规范高中学校的招生宣传工作,积极探索划块招生的办法;二是进一步完善高中招生制度;四是规范高中招生录取工作,杜绝学校之间争抢生源和超计划招生现象。

(5)扎实抓好青少年科普宣传与科技创新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 一是进一步健全青少年科辅学会组织机构,积极发展学会会员,规范会员管理,;二是加强对各学校科技辅导员的培训;三是配合相关部门搞好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抓好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科普教育共建共享试点工作和防震减灾科普宣传示范校工作;四是认真组织好和参加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四、月工作安排

1月份1.制定年度工作计划2.中小学期末考试与质量抽测3.整理基础教育工作档案资料

2月份评选上报区、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

3月份1.春季开学工作检查暨课程实施情况督查2.各校上报学生学籍表册3.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视导4.制定XX年初中毕业生体育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组考方案5.参加全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会6.上报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计划7.以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发表5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县各中小学开展 “学雷锋,做雷锋”活动

4月份1.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变动手续核对2. 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视导3.高中招生报名工作会议4.初中毕业生 体育考试5.初中毕业实验考试6.办理高中毕业证7.审查普通高中学籍8.制定2013-2014学年度教材教辅目录。

5月份1.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暨高中招生报名信息采集2. 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运动会及艺术节3. 制定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组考工作方案4.制定中考组考方案。

6月份1. 普高20__级学业水平考试2. 2013届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3. 教育视导。

7月份:1.小学初中教学质量检测2. 高中招生录取3. 中考成绩统计4.上报毕业表册8月份1. 科技辅导员培训2. 采集0周岁儿童信息3.普高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通报会、中考成绩通报会4.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9月份1. 秋季开学工作检查暨课程实施情况督查2.各校上报学生学籍表册、普高新生注册、中小学生入学情况统计3.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视导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5.采集外来务工子女和留守儿童信息

第9篇:中小学生德育工作范文

【关 键 词】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德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4)01-0116-03

一、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也亦学校文化,是校园中学生、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在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过程中所共同拥有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作风和行为准则等方面的文化。校园文化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和校园组织与制度文化。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灵魂。[1]

二、中小学德育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学校德育,具体到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学和小学学校德育。

小学生具有易变性和可塑性,由于认知等方面的局限,他们的内在学习动机还不是很强,他们的道德观念、行为与道德判断比较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德育中,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亲身示范,以在小学校园中点燃正能量。

初中生则具有矛盾性,处于叛逆期的他们想要独立,又具有依赖性,他们已有了自己的道德判断能力,不再像小学时那样以成人是非为是非,并且能够身体力行。所以,中学阶段的德育,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引导,以帮助中学生把握大方向,而不是为其制定一系列的条条框框,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三、校园文化建设与德育的关系

道德教育是时代的当务之急,是一个千古难解之题,也是一个需要智慧与艺术的教育之域。同教育离不开学校教育一样,德育也离不开学校德育。但如果说学校德育在整个德育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话,那么校园文化建设在学校德育中绝不是配角。

校园文化与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密切的辩证关系,可以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德育是校园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不同的校园文化则可成为各个学校德育的突出特色。两者有一致的目的,那就是都为了育人,为了学生、教师及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拥有健康、幸福和完满的在校生活。学校德育的文化建设功能是显而易见的,在构建校园文化的整体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功能。可以说德育是学校文化建设的灵魂。校园文化对学校德育而言,既是土壤,又是果实,尤其是对中小学德育。在快乐、和谐并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学生、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才能够真正接受和实施德育。

四、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及成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不良德育现象主要表现在“三重三轻”,即重分数、轻修养,重学生、轻教师,重显性、轻隐性。

(一)重分数轻修养

重分数是中小学一种普遍的倾向:“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打打打老妈的绝招”。学生比分数,老师凭分数,家长要分数。特别是重分数、轻修养,没有把道德修养放在应有的重要位置上,更谈不上以修养为先。形成今天这种局面既有历史方面又有现实方面的原因:

1. 重分数一直以来都是大多数中国人的传统。虽然小学升入初中考试取消,但家长重分数的思想丝毫没有减弱,老师也要所谓的看得见的成绩,校领导更是急功近利,认为唯有分数才能说明问题。在这种重分数的文化背景下,道德修养受到了“排挤”。

2. 片面追求升学率。小升初考试取消了,可中考还在,考得好才能进入重点高中,享受更好的教育资源,进而考上名牌大学,有一个美好未来。正是抱着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心态,才会压缩德育课程,偏重语、数、外等文化课程。德育课程本来就少,还经常被这些所谓的主科占用。

(二)重学生轻教师

近年来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符合教育教学的规律,是个好现象,但似乎又将学生的地位置于过高,以致过分重视学生,轻视教师。更有甚者,老师被学生打的住院不再是个别例子,不是学生敬老师,而是老师“让”学生。导致这种现象或趋势的主要原因如下:

1. 来自家长的压力。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集全家宠爱于一身,但凡孩子在学校遇到点事,受到点“委屈”,家长就会找学校、找老师“兴师问罪”。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从自身分析原因,就怪老师教得不好,都是老师的问题。孩子跟别的同学打架了,就怨老师没保护好自己的孩子,没管好别人的孩子。总之,出了事就是学校的责任,就是老师的责任。家长给学校施压,学校就会给老师加压,所以最终承担压力的主要还是教师。

2. 教师地位相对不高。教师地位相对不高,主要是指与其自身劳动付出所得和其他职业人员相比较而言的。这在经济上体现的很明显,虽然一再强调提高教师待遇,但中小学教师工资不高的事实,一时是很难改观的。随着网络的普及,中小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开放与多元,所以现在教师的职业权威也面临着挑战,不再是只有老师的问题难倒全班,而是“博学”的孩子们一些希奇古怪的问题使老师措手不及。教师作为知识分子代言人的垄断地位正逐渐受到冲击,教师作为知识传人和德行养成的传统威信正在弱化,处于退隐状态。[2]

(三)重显性轻隐性

在受功力主义文化影响的今天,不少学校德育也走上了功力的道路。越来越追求看得见的、立竿见影的德育途径,而将那些看不见的、不能立竿见影的,却有积极影响的德育方式置之不理。重视显性德育,忽视隐性德育似乎在中小学校成为“时尚”,突出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德育主要依赖课程教学。在德育方面,学校领导和教师比较重视课程教学,认为思想品德课、政治课这类“看得见”的道德教育才是德育的首选和主要途径。他们往往忽视学校中潜在的、具有巨大渗透性的校园文化对德育的积极影响,即使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初衷也不是为了德育,而是为了学校的形象。

2. 照规章制度宣科。学生违纪,按班规校规处罚无可厚非,但是许多老师动不动就拿规章制度压学生,甚至不去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及年龄特征和事情的背后原因,缺乏人性化。这样的德育效果甚微,并且往往会适得其反。尤其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初中学生而言。

五、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

从前文分析中不难看出,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具有双面性,如何发挥积极影响,克服消极影响是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的德育现象,现提出四种应对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

观念决定行动,既然发现校园文化中存在不良德育影响,那么,要想克服这些负面影响,首先就要更新观念。新世纪的人才应是德才兼备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与时俱进,必须要更新观念。[3]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在中小学德育工作中便要求更新德育观念,不仅要重视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将德育置于其应有的重要位置,而且要更新德育评价观念。德育评价标准就像是指挥棒、风向标,指引着德育实施的方向。就评选“三好学生”来说,“三好”:德、智、体,不能以一好代替三好。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衡量标准,而非决定性标准,如果仅以智育来衡量,那么就会形成一种为分数是高的局面,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畸形人才,如高分低能、高智商罪犯等。

(二)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就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而言,主要包含两个层次:一是重视对教师的德育。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实施的主体,同时也是学校德育的对象之一。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想取得对中小学生德育的成功,就必须首先重视对教师进行道德教育,即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德育者,先受德育。若只将学生视为学校德育对象,将教师视为德育实施者,那么,这种德育是畸形的德育,是无法取得德育的最大效果的,其结果只会使德育偏离主线越来越远。二是充分发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师是教育中教的主体,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当然在德育工作中也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教师是德育实施的主体,也是德育评价的主体。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能够影响到学生,他们可将学生引向德育的正轨,也能将学生带入德育的误区,所以要克服不良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

最高形态的道德教育应当是一种“无教之教”。[4]直接的、教条式的德育有时不仅达不到预期的德育效果,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而隐性的德育却常常能够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校园文化中,隐性德育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校园文化中不是缺少德育,而是缺少发现德育的眼睛。所以,学校中的领导、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都应当重视隐性的德育,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强大德育功能。

(四)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

由于现代教学媒体有着很大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正确运用它,可以更为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清是非,辨别美丑,培养道德情感和意志。[5]一部有意义的、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影片给中小学生带来的积极影响,无疑要大于老师们苦口婆心的说教。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做到模拟现场,再现画面,图文声像,将学生带入情境,使学生易于接受,德育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当然,校园文化建设中不良德育现象的应对策略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校园文化观,充分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隐性德育和利用好现代教育技术外,还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中小学德育的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和中小学德育就像一颗合欢树的两枝,一枝不完整,独枝难参天。它们拥有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人更好的发展,更幸福的生活,不仅可以使人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也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校园文化对德育的影响也是如此,不良或消极的德育影响既然无法避免,就只有使其最小化。所以,在中小学德育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线应该是最大化地发挥其积极影响,使其消极或不良影响最小化。当然这需要在校的所有师生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唯有如此,才能共建美好校园文化,共享优良德育成果。

参考文献:

[1]顾明远.论学校文化建设[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5).

[2]李孝川.学校生活中教师权威的隐退及其重塑[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5).

[3]张国民.抓好德育工作,深化素质教育[J].学周刊,2013(1).

[4]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5]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