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摊经济的类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一批专科层次的学校经过多年的积淀和成长,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国家倾斜力度更为突出.近年来,民族地区各高校不断挖掘潜力扩大招生,使更多的民族地区学生得以接受高等教育,而高等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和服务于社会的能力,但在次过程中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经济数学在财经类院校专业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而成本是由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两个部分组成的.成本利润、收入需求、价格等经济量,是经济问题中必需考虑的因素.为了达到利润最大、成本最小、价格最合理,就要把握最佳产量、最佳销售量,而这常用到求函数的最大、最小值问题,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问题等经济学中最常见的最优化问题,而其实质就是求能够使目标函数达到极值的选择变量的值.作为科学技术之基础的数学,既有卓越的智力价值,又有卓越的应用价值.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数学将更广泛、更普遍渗透到科学技术、经济生活以及现实世界的各个领域.
1.1 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
数学方法在会计中应用的重要性,表现在数学方法无可比拟的优点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高度的准确性,二是烟密度逻辑性.由于数学固有的精确性优点,采用数学方法可以准确地研究和描述会计要素之间及会计要素内部的数量关系,是对会计信息进行量的分析不可缺少的手段,同时采用数学的方法,有助于赋予会计学中的经济范畴和概念以准确的定义,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内部收益率的定义等.运用数学方法严格遵循数理逻辑程序,从一定的前提必能得出确定的结论.运用数学方法,一方面便于从现有的理论中演绎出新的理论,收到事倍功半之效,另一方面,
有助于暴露出研究中的错误,以便加以匡正.如经济学中有两个非常常用的经济术语:边际和弹性,它们和经济数学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边际量表示一单位的自变量的变化量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变化量.如果掌握了经济数学,就很容易就明白"边际量"近似于或者说就是经济数学中的"一阶导数"即而不至于无从下手.如果没有经济数学知识,那么只能直观地凭对它的语言陈述理解这一经济术语,必然要求文字阅读理解能力强,但仍不容易准确地把握这一术语,因为它本身涉及的就是数量变化,只有用数学加以定量化才能真正准确地把握它.
1.2 经济数学在财经类专业课程的作用
所谓经济应用数学是指经济中所应用的数学知识.它涉及算术、代数、微积分、概率统计、运算学、对策论等多门课程.它们相互渗透,又形成众多的数学分支.
经济数学是财经类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重要的理论课,是会计、经济管理、金融类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升学考研及进行财政金融科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础性课程.经济数学不仅可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微积分、线性代数以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理论知识和运算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必备的基础,培养成为在金融证券、投资、保险、统计等领域从事金融分析、经济建模、系统设计工作的经济数学复合型人才,还可以通过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审美能力.
通过经济数学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能力,缜密的分析习惯,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及以后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因此,针对经济人才培养注重知识的有效管理和应用的显著特点,探索民族地区经济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更好的发挥经济数学教学在民族地区经济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2 民族地区财经类院校转型过程中经济数学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民族地区进行经济数学教学,除了和其他地区的的共性外,还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这就出现了一些 "不是问题"的问题.
2.1 学生认识知识存在障碍
由于地域、民族习俗、知识结构差异,导致了学生对待同一件事物认识、接受能力不同.特别是地处地区的大中专类院校,90%以上的生源为藏族学生,他们从小习惯于藏语交流与思考,很多学生都是从小学五年级,甚至初中才开始系统学习汉语,造成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到位,无法准确、全面掌握.
2.2 基础知识较薄弱
在讲授经济数学时,常常会用到一些数学基础知识,如加、减、乘、除,百分比等,而一些学生由于基础知识较薄弱,无法理解,更谈不上应用.任课老师时常不得不给这些学生"加餐".长此以往,学期初计划的课程无法完成,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
2.3 教学理念陈旧落后
传统的教学理念基本上是遵循"概念-性质-计算",忽略了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没有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提高.教师把现成的结论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是积极的主动学习者.由于经济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财经类专业文科学生较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逻辑推理能力本来就较薄弱,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数学枯燥乏味,对高数的学习越来越失去兴趣,最后甚至产生一种厌烦的情绪,长此以往,更谈不上教学质量了.
2.4 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手段滞后
民族地区的课堂教学中,方式仍然以"课堂以教师为主,教师以书本为主"的传统模式进行,基本没有创新可言,除了灌输枯燥的课本理论知识和反复讲授的例题之外,忽略了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思维的提高,缺乏现代化教学理念和手段.
2.5 生源与师资结构的矛盾突出
目前高校的持续扩招,一方面生源质量普遍下降,特别是财经类专业兼收文、理学生,入校后又混合编班,加之民族生源数学知识欠缺,班级内学生数学成绩相差90余分.学生的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个体差异很大.另一方面,部分在经济类专业教学的教师数学素养欠缺,无法将数学高质量地融入教学过程中;同时,由于部分数学教师因缺乏相关的财政经济专业知识,在教学中未能体现出数学在经济中的应用与结合.
3 对民族地区财经类院校转型过程中经济数学基础教学问题的思考
目前大部分经济数学教材的内容都存在"重数学理论,轻经济应用"、"重知识灌输,轻方法培养"的问题,没有做到"经济"与"数学"的相互渗透与有机结合,导致学生学习乏味、主动性低,没有从根本上弄清某些定义、定理的来龙去脉,不能从数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问题,不能从经济的立场抽象数学思维.民族地区财经类院校转型过程中经济数学基础教学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全新的问题,鉴于以上种种问题,笔者做了一些思考,并在教学环节中加以了尝试.
3.1 加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在每年新生入校开始经济数学课程教学前,安排4至6学时给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最常用的数学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有基础知识"垫底",在讲授新知识时能很快融会贯通.
3.2 突出专业特色,改革教学内容
财经类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应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教学内容应具有专业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财政经济类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在保证数学知识的严谨性、逻辑性的前提下,删除或简化繁文缛节.教学的内容应注重理将数学知识与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如存贮模型、最优价格模型、蛛网模型等等.通过学习交流,领悟数学与经济的联系,掌握新知识和新概念,真正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3.3 利用能够利用的各种方式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教师在课堂内外与学生的接触是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主要因素,及时的意见反馈能够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师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挖掘其探究欲望.同时,建立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平时讨论、数据收集、处理、数学模型分析等结果记入平时考核,改变过去固定的考试方式,尝试尊重个体差异有利于个性发展的新型考核方法.
3.4 融入学科励志小故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数学发展过程中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和重要成果,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科学性和艺术性,了解数学家探索数学奥秘的艰辛历程和闪光智慧.如在微积分的教学中,可适当穿插讲授牛顿、莱布尼兹、柯西的生平和他们在微积分相应理论建立中所做出的贡献,并分析与之密切相关的数学的发展等,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中所蕴含的博大思想,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5 尝试分层教学
因材施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分层教学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所谓分层教学, 就是从学生实际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出发, 在授课环节上做出相应调整, 即在教材、进度、课时、考试内容等方面区别对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采取不同层次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形式,调整教育教学内容,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各取所需、各有所获、各具所长,发挥学生的自身优势, 扬长避短,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入校时的数学成绩和学生个人的意愿将学生分为"高、低班"."低班"要求:在保证满足各个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要为基础,使学生掌握经济工作中常用的数学工具和基本的数学思维,具有初步的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班"要求:对于数学基础扎实,学习有余力,准备继续深造或者所学的专业对数学有更高要求的学生设定的.给学生适当介绍一些现代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对目前最新的数学工具及其发展趋势有所了解.这种新模式、新视觉、新感受、新体验,消除了一些学生"吃不饱",而有一些学生"消化不良"的现象发生.
4 结束语
有关部门表示,襄阳路市场的关闭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治理整顿售假违法行为,营造诚实信用、合法经营的市场氛围。因此,业内人士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的完善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在不久的将来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笔者认为,批发市场作为终端销售的一个主要渠道,它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不会退出历史的舞台,并且会向着良好的态势发展,终将走向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因此正确认识批发市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服装企业和批发行业的整体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如果把中国的服装批发市场的变化过程做一个形象的描述,可概括为“地摊式”,“大棚式”和“商城式”三个阶段。服装批发市场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出现的,1990年前后,服装批发市场基本上已经走过“地摊”阶段,进入“大棚”经营。到了90年代中期,“商城式”批发市场纷纷出现,步入加速发展期。
目前,年成交额百亿元以上的服装批发市场不下于10家,根据中国服装协会的调查,至2006中国共有39个服装产业集聚地,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因此,对于服装企业来说,了解国内服装市场渠道的现状,有利于企业营销工作的顺利推进,其中批发市场是消费者最为熟知,也是拥有最多消费群体的一个销售渠道!
一.服装批发市场的发展有四个特征:
1.固定消费群
服装批发市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直接消费者,这部分消费者主要为城市工薪阶层、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是处于消费阶层的中低部分。
2.大棚式到商城式
从前简陋的“地摊式”、“大棚式”服装批发市场竞相改造,这些“商厦式”的服装批发市场在硬件上几乎不亚于百货商场,但在软件环境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商厦式的批发市场仍采用摊位形式,往往缺乏试衣间,每逢节假日更是人满为患。
3.专业化
发展规模快速化,好多批发市场从原来的地摊式经营逐渐转化为规模化、专业化经营,面对消费者也发生了质的转变,有的甚至成为全国服装的批发基地。
4.低价位
传统的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位的路线,以此求得销售量的提升。那么从目前来看,少数服装批发市场逐渐走上了品牌化的经营道路,创造出批发市场特有的品牌服装之路,当然还面临着价格上的问题,毕竟批发市场走的是低价格的路线。
二、根据批发市场的规模、类型、影响面,可以分为三大类型:
其一,以服装文化、商贸、时尚为主要特征,成为以大产业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北京、上海 、大连、深圳等大城市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其二、以产业配套齐整为主要特征,市场信息反映敏锐,以生产中高档品牌服饰的企业为主体。温州、宁波,晋江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其三、以外向型经济为特征,形成以大型出口服装生产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服装产业群。浙江平湖、江苏常州、广东潮洲是这种模式的代表。其中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单一产品或专业服装生产为特色,形成以中小城镇为载体的产业集聚地。浙江嵊州(领带)、湖州织里(童装)、等地是这种模式的代表。
因此根据批发市场的三大类型,从流通的范围来看还可以把批发市场分为:区域性、全国性、国际性;从产品品类来看又可以分为综合性、混杂性、分类性。
三、服装批发市场呈现极强的地区性,按照地区进行归纳可分为以下六大板块:
华南地区:要分布在在广东、福建。地处华南沿海地区的广东、福建依靠紧邻香港、台湾地区得天独厚的条件,服装加工企业大批承接服装加工定单,形成产业规模。
西南地区:主要分布在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是通向西南的第一站,重庆和成都的服装批发市场担负着向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甚至西藏等地几百个市县分销纺织服装商品的任务。
华中地区:主要分布在湖北的武汉,湖南的长沙和株洲。上世纪80年代更凭其优越的地理优势,发挥着“引南接北,承东启西”的流通功能,成为中国中部地区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
华东地区: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在2003年全国亿元以上纺织品服装鞋帽商品交易市场前20名中,华东地区一下子入围12个。
华北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山东、河北。北京作为大城市的代表,其单体市场的交易额或许达不到全国统计排名前列,但整体商圈的交易总额足以让业内人士关注。
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沈阳、海城和哈尔滨。哈尔滨的红博世纪广场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服装专业市场之一。
众所周知批发市场是服装产业发展的最大枢纽,,以广州白马、东莞虎门、武汉、沈阳、常熟、浙江等为代表的批发市场在中国服装业里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庞大的销售体系推动了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但是近年来随着人均收入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大商场,购买时候更多的考虑品牌,再加上批发市场经营的不规范,贴牌的猖獗,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发展,那么现阶段阻碍批发市场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呢?
1、低利润
批发已经使企业的利润越来越低,极低的利润使得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众多做批发的服装企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还是铺货欠款,大量的服装通过赊销的方式铺到经销商的手里,造成较大的压力。反过来这些欠款又成了经销商和厂家谈判的筹码,导致厂家陷入被动。
2、库存压力
有人说:如果现在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都不用担心没有衣穿。服装企业做大了,往往是伴随着仓库急剧增大的代价。难怪很多老板说,自己辛苦一年赚来的,都跑仓库里去了。由于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库存问题成为最令服装企业头痛的问题之一。
3、没有自身品牌
批发市场是中转型的批发市场,自有品牌很少,大多是杂牌,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品牌将成为市场的主导,但批发市场无法建立品牌形象。尽管国内很多大的批发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加强,但批发市场的鱼龙混杂现象制约了无法走品牌化的道路,只能借助规范化的管理提升自身价值。
4、同行业竞争
批发的经营技能和素质都在逐步提高,也就是说批发商面临同业之间的竞争压力会越来越大,这方面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和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上。
5、贴牌仿冒严重
低廉的价格、丰富的款式品种、款式翻新速度是批发市场吸引消费者的杀手锏,任何一款品牌化的服装上市后,只要得到消费者认可,紧跟其后在批发市场就能随处所见其相同款式、相同牌子的服装,不同的是低廉的价格和服装质地问题,虽然现阶段有相关法规的实施,但无法从本质上根除,因为这种现象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和心理。
其中最为典型的是2006年上海襄阳路服装市场的关闭,因此贴牌现象不仅制约服装市场的发展还有可能代表一个批发时代的终结。
6、管理不规范
批发市场窜货严重,没有完善的服务体制,这是所有服装批发市场都客观存在的,当消费者或者商家的权益受侵害的时候,没有人或者相应的机制维护他们的利益,因此批发市场只有规范才可以走向繁荣,同时,要尽快实现信息化管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来提升业态;尽快提升批发商户的思想和理念,不能只依靠经验,必须要对经验进行创新。
7.批发市场的规划设计水平低,市场设施比较落后
局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小城镇地区的批发市场,设计比较单一,还是传统的大棚式经营,配套设施差,并且没有试衣间,这在一定冲度上限制了其自身的发展。
8. 马路经济给城市交通带来压力
绝大部分批发市场在设立的时候都选择在市区比较繁华的路段,因此人流量比较大,特别是周末和一些假期,加上市场管理的不规范,造就了太多的“马路天使”,给城市交通和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9.物流配送不健全
批发市场因为款式花样更新速度快而吸引消费者,但往往因为物流配送的效率太低,影响了销售的黄金时期,这有也是造成库存的主要原因。
10.批发市场追求短期利益
很多传统型服装批发市场由街道或地方政府掌控,缺乏市场管理经验,市场运作水平低,只注重税收不注重整个市场的发展规划。
有专家学者分析批发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终将退出历史的舞台,对此不敢苟同, 因为随着竞争态势的逐渐增强,中国服装批发市场在新的发展时期里,应该更好的把握发展机遇,迎接未来的挑战,创建持续的竞争优势,批发市场的发展应该把握其趋势和变化,随着竞争的延续,批发市场整体将呈现以下的发展趋势 :
1、服装批发市场将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多元化、层级化发展。
2、服装批发市场将与网络有效地结合,延伸市场效应。在现实与虚拟的市场里提升盈利空间。
3、服装批发市场将从以价格为主导的批发经营,向零售超市综合批发业态转型。
4、服装批发市场将通过区域联盟创建全新的竞争优势,为商户提供更多的商机。
5、服装批发市场未来将集中于为商户提供更复合的解决方案,帮助商户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如果从大的方面来考虑,未来的批发市场应该有其自身的特色经营模式,以专业代替商业,主要有如下四种新型模式:其一、产业集群型批发市场;其二、品牌孵化型批发市场;其三、营销渠道开拓型批发市场;其四、现代批发型
[关键词]增值税固定资产
一、增值税转型背景
为进一步完善税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第3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1月10以国务院令第538号公布,2009年1月1日施行。
在此次转型中,我们通过新老条例的对比可以发现,其中最大的变更莫过于其第十条关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规定,规定中取消了第一项购进固定资产,这意味着固定资产长达十多年重复征收增值税的情况就将成为历史,令企业经营者欢欣鼓舞。
此次转型给我们带来了思考,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我们有必要对此次转型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探讨,我们更应该深入地探讨增值税转型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二、增值税征收类型
依据增值税允许抵扣已纳税款的扣除项目范围的大小,增值税可以分为生产型增值税、收入型增值税和消费型增值税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的增值税区别在于对购入固定资产价值转移进入生产经营成本的考虑不同,由此带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增值价值的不同。
(一)生产型增值税,既不允许扣除购入固定资产的价值,也不考虑生产经营过程中固定资产磨损的那部分转移价值(即折旧);
(二)收入型增值税,对于购置用于生产、经营用的固定资产,允许将已提折旧的价值额予以扣除;
(三)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新条例中我国增值税的转型即为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的转变。
三、增值税转型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新条例的施行,是什么让企业经营者如此的欢欣鼓舞?让我们对新条例施行前后的会计处理作出比较就可见一斑。
增值税是以商品(或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作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按流转环节就增值额征税。即对于每个征收环节,应交纳增值税额=(该环节销售价格—该环节商品(或应税劳务)成本)×增值税税率=该环节增值额×增值税税率。从理论上讲,增值额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额。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C+V+M中的V+M部分。C即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即成本;V即工资,是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价值;M即剩余价值或盈利,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价值。
自1994年1月1日起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施行以来,我国实行了生产型增值税,在条例第十条中规定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这就意味着,C中所包含的固定资产损耗转移价值将不得作为成本抵扣,这样增值额为V+M+折旧,当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结束时,增值额即为V+M+固定资产买价。而企业在购入固定资产时已经交纳了增值税,销售环节再次被征收增值税,企业被重复征税,由此可以推断,固定资产比重越大的企业实际税赋将越高。一些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高新技术设备所占资本比重较大,折旧成本较高,而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机器设备较少,折旧成本较低,相比之下,先进技术产业得不到国家在税收上的支持,严重阻碍了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考虑上述原因,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第十条,关于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进项税额项目的规定中,取消了第一项,即购进固定资产。这一项变革经过了东北三省的试点,于2009年1月1日在全国推行,并明确了采用消费型增值税。这一变革极大地鼓舞了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经营者。原因在于,消费型增值税允许将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价值中所含的税款,在购置当期全部一次扣除。这样一来,固定资产购置当期即可实现全额增值税款的补偿,虽然固定资产价值不曾完全转移进入商品成本。消费型增值税的实施,从长期来看,当固定资产折旧完毕时,折旧期企业平均增值额为V+M,但购置当期增值额为V+M—(固定资产买价—当期折旧)(固定资产买价—当期折旧>0)。这样就避免了重复征税,并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企业在资金上的压力。但是,这种增值税的征收方式在理论上也有一定的缺陷。本来应分期摊入的固定资产成本在计算增值税过程种被一次性地摊入了购置当期,这样必然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应纳增值税额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金额上表现为下降,甚至大幅下降或出现倒挂现象,虽然这样的误差会随着固定资产的损耗增加而逐渐抵消,但是免不了让信息使用者费解。
综上所述,我国原增值税与现行增值税在固定资产增值税的处理上走向了两个极端。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要求,收入型增值税征收方式比较合理,但是这种方式在会计处理上比较麻烦,我们可以予以探讨。
四、对施行收入型增值税的一点看法
收入型增值税只将固定资产已提折旧的价值额予以扣除,真实地反映了商品的成本及增值情况,并使计税依据在税收与会计处理上保持高度的一致成为可能。其会计处理我们可以这样,购入固定资产当期,购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不得全额抵扣,每一期允许抵扣金额必然与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转移金额保持固定比率。因此,购置当期对进项税额可以作为递延税款借项记录,然后在各期根据固定资产当期折旧金额计算并结转记入进项税额予以抵扣。国家可依据企业折旧情况计算企业固定资产各期允许抵扣增值税额,实行税控。然而,具体实施较为复杂,尚待探讨,其实施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与努力。
参考文献:
[1]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调查的对象为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其中大一占32%,大二34%,大三24%,大四10%。男生47.52%,女生52.48%。其中大一中男生占45%,女生占55%,大二中男生占53%,女生占47%,大三中男生占48%,女生占52%,大四中男生占40%,女生占60%。
(2)调查对象月支出情况:结果显示,8%的学生月支出在500元及以下;54%的学生月支出在500-800元;24%的学生月支出在800元以上。
(3)调查对象闲置物品的类别:对调查对象的闲置物品(衣物鞋包、材料、电器、学习用品、电子产品、电脑、文件用品、自行车、其他)的调查结果表明,校园内闲置物品由多到少依次是教材、学习用具、自行车、衣物鞋包、电器、文体用品、电脑与电子产品。
(4)调查对象闲置物品的处置方式:调查表明,45%的调查对象对闲置物品采取闲置处理,34%的被调查对象采取送人处理方式,11%的被调查者会扔掉闲置物品,12%的被调查者会采取出售的方式处理闲置物品。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不需要或不喜欢的东西会依然闲置或送人,而不是出售,造成这种结果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找不到适当途径。
(5)调查对象对二手市场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8%的学生很了解,53%的学生较为了解,40%的学生不太了解。调查对象选择的二手市场的类型,35%的被调查者选择跳蚤市场,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地摊,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流动摊位,8%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其他。这说明,在校园跳蚤市场的影响下,很大一部分同学对二手市场有一定的了解,而也有部分同学对二手市场不甚了解,充分说明现今校园内二手市场规模小,影响低,买卖二手产品并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
(6)调查对象对已有的二手市场的满意度:只有11%的学生表示满意,5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满意,有12%的被调查者表示无所谓。
(7)调查对象对二手产品类型和服务的期待类型:从产品类型上看,最受欢迎的二手产品依次为电子数码产品、书籍、生活用品,分别占37%、33%和22%。从二手商品的关注面来看,最受关注的依次为价格、质量、品牌与服务。从服务上看,最受欢迎的依次为中介代购与团购、产品维修与服务、提供兼职信息。
(8)调查者对二手市场的前景评价:认为前景很好的学生占到58%,一般的占35%,不看好的比例仅占8%。
2基于调查结果建构网络交易平台———二货网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我们建构大学生网络交易平台,这一平台的主要栏目为:首页、全部分类。其中,我们依赖电子商务的B2C模式来建构二手之大卖场。所谓B2C主要指第三方与换物者之间的电子商务交易。二货专场中产品包括:二手书本、二手电子产品、二手自行车、二手电瓶车、二手其他物品。系统采用阿里的云服务器,云服务器不但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调整运行的配置,而且还可极大地降低运营的成本。运行环境使用linux+php5.4+mysql(数据库),这套运行环境也是当下最流行的Php网站的配置,具有速度快、架构灵活、低成本等优点。系统主要由4大模块组成:用户购物模块、商家管理模块、后台管理模块、WAP模块。在交易过程中,先由商家向后台管理方提供物品并标明物品种类、属性;后台管理方在看到信息后与商家协商,评估物品并确定物品的购买价值,把物品贴到网站上供用户浏览;用户可以通过网站了解所需物品的相关信息,并与商家进行协商确定购买方式;商家卖出成功后再与后台管理方联系,抽取相应佣金;最后,由用户对物品进行评价。
3“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
“二货网”交易平台的运维由专业老师指导下的课题组成员及其他有兴趣的志愿者承担。运维主要包括两大块工作:一是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二是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在交易平台的网站系统的运维方面,主要工作包括: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系统方案设计,提出运维建议,完成运维方案的制定及应急故障演练等相关工作;负责网络交易平台的日常运维工作,对网络交易平台系统的性能、状况等进行监控和报警;对交易业务数据及其它重要数据进行备份和保管;负责金融交易系统日常运行检查、应急操作、系统和网络监控及相关操作文档确定工作等。在交易平台的宣传推广上,平台以绍兴市某外语院校为基础,在稳定运营后在绍兴各大高校推广,然后进一步从绍兴各大高校推广至全浙江省各大高校,利用本平台为大学生商品交易以及信息交流提供方便。宣传推广上我们采用了品牌推广、口碑营销和新媒体推广三种方式。
(1)品牌推广。即在校园内通过海报宣传、座谈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知道“二货网”这一校园交易平台,让更多的人去使用它。网络交易平台以最优质的服务和最优惠的价格,迅速打开市场,建立校园交易平有的品牌。
(2)口碑营销。校园平台可以通过以个人账号前一个月免费上传自己的二手物品和新物品的方式,让大学生进行网上交易,让他们体会到创业的乐趣,使物品得到更好的利用。体验过后的消费者会相互转告传播,从而使我们的校园交易平台有一个良好的口碑。(3)新媒体推广。在日趋网络化的时代,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的距离更加接近,可以足不出户了解世间百态。网络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可以通过会、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推广,能够增加效益。而且,已经构建了二货网的手机app软件和微信公众平台,所以推广起来更加方便、快捷、高效。
4结语
一、激活期刊市场的关键在于发现读者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期刊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潜在市场。思想解放率先带来文艺类期刊的繁荣,不少文学期刊曾经创造了令人称羡的“轰动效应”,销量和影响力都十分惊人。但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经济、科技和文化生活类期刊有了长足发展,占据了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回顾改革开放近30年期刊业的风云演变,可以看到这个市场充满了“变数”。
商业经营界有句行话:“市场是做活的。”所谓“做”,就是花费心思去策划,通过有效的宣传和营销手段,争取用户的关注和信任,从而培育和拓展市场。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通过读者来实现的。要想赢得期刊市场,拓宽发展空间,就必须研究读者,树立“读者意识”。充分激活读者的阅读需求。
以刊登科幻小说为主的《科幻世界》杂志在这方面的成功尝试值得借鉴。
1979年。百废待兴的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各省的科学技术协会都纷纷办起了自己的科普刊物。《科学文艺》,即《科幻世界》的前身,就在这种大背景下诞生了。在此前后,以叶永烈、刘兴诗为代表的科幻作家,就以自己的作品引起了读者浓厚的兴趣,让科幻小说这一科技时代的新型文学样式进入了大众视野。但短暂的繁荣期很快过去。20世纪80年代,科幻小说遭到批判,卷入了姓“科”姓“文”之争,被认为是“伪科学”。《科学文艺》也随之陷入两难境地。
进入90年代后,“科技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日益迅猛的科技进步,带来了人们对高科技的关注热潮。《科学文艺》抓住这一契机,将刊名改为《科幻世界》,提出要“培养中国的‘科幻迷’”。把读者对象定位于大中专学生和中学生,通过科学幻想小说来倡导新观念和科学精神。这样,《科幻世界》就成为了一本定位明晰、宗旨明了、有明确市场方向的杂志,这对它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二、通过培养读者来争取市场
期刊作为特殊的商品,既要适合读者的阅读趣味,同时也应发挥引导读者文化消费、提高阅读品味的功能。在期刊运作过程中,市场引导办刊是一个方面,刊物引导市场是另一个方面,这就要求期刊经营者找到这两者之间的最佳契合点。
期刊要想在激烈的市场争夺战中获胜,关键在于如何坚持和强化自身特色。使之鲜明突出,通过自身的文化含量和风格特色,赢得读者的认同,培养和扩大读者群。一本刊物从吸引读者到最后赢得稳定的读者群,最终必定是质量和特色在发挥作用。好的刊物应该是刊物本身和它的读者都得到了共同的提高,都在不断地成长。
迎合读者和培养读者,虽然都体现出了办刊者的“读者意识”,但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办刊追求。前者只是以推销产品为根本目的,后者在推销产品的同时,注重了期刊作为精神载体的特性,注重了提高读者的道德修养、知识水平和阅读趣味。两者的追求境界孰高孰低,是很明显的,收效也是看得见的。迎合读者往往只能得到一时的短期效益。培养读者,让读者受益,将得到读者长久的回报,形成巩固的读者群。
这方面的成功范例当推《读者》。2006年该刊创刊25周年之际,4月号的发行量达到了1003万册,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期刊发行创下的最高记录。它的衍生读物如合订本、精选本、乡村版和系列丛书,都有不错的卖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读者》创刊于1981年,自创办以来,坚持高雅、清新、隽永的风格,被誉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即使在地摊杂志卖得很火的时候,他们也不改初衷,坚持自己崇尚“人性、理性、智性、知性”的追求,拒绝庸俗故事和涂脂抹粉的形象包装。正因为这样,不少读者数年如一日地爱读这本刊物,并且把它推荐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帮助杂志社扩大了读者群。这就是《读者》杂志坚持自身特色和培养读者所得到的丰厚回报。
三、以特色活动加强读者的向心力
我们经常说期刊要搞活动,有特色的活动,这样才能“活”起来。其实搞活动就是事件营销(event marke-ting)。简单地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这是近年来国内外十分流行的一种公关传播与市场推广手段,能快速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
而作为期刊来说,搞活动必须紧扣自己的办刊特色,以加强目标读者群的向心力为目标。之前谈到的《科幻世界》正是这方面的成功者。1991年,他们成功地承办了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一批蜚声国际的大师级科幻作家来到了中国读者中间,引起了极为强烈的反响。正是这次大会,初步树立起了“科幻世界”这个品牌,极大地提高了科幻文学在青少年读者中的认知度,并向社会传达了这一类型作品的正面意义。1997年。《科幻世界》杂志社在北京和成都两地成功举办“97北京国际科幻大会”,遍邀世界科幻界名家,美、俄两国的宇航局也派代表亲临大会。再次产生了轰动效应,被中央电视台列为当年“十大新闻事件”之一。在此之后三年,《科幻世界》的发行量三级跳,20万册、30万册、40万册,成为全球同类杂志中当之无愧的“老大”。
四、以良好的服务来提高读者满意度
培养读者,首先应该体现在用先进的思想更新读者的思维和观念,用科学知识武装读者的头脑,用美好高雅的格调陶冶读者的情操,使读者得到启发和提高,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前面提到的《读者》、《科幻世界》等杂志无一不是将刊物质量和社会效益摆在首位,读者订阅刊物“读”有所得,就会成为长期的订户,刊物因此也形成了自身的亲和力。
期刊还应该以良好的服务意识,培育和巩固市场。现代企业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十分注重售后服务。如海尔集团既注重产品的技术创新,又狠抓产品售后服务,以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服务信誉,赢得了国内市场,使事业迅速发展,成为首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他们的经营,充分体现了“善待客户,培育市场”的精神。作为商品的期刊,应该树立“培养读者,培育市场”的意识,通过有效的措施和创造性的扎实工作,加大为读者服务的力度,去赢得广大读者的信任,培育和巩固市场。
一些经营良好的期刊已经品尝到了做好服务工作赢得读者的甜头。《家庭医生》作为实用性期刊,常有不少读者在遇到疑难杂病时写信给编辑部,根据这一情况,他们开设了读者咨询热线,给予答复。订户增加了,刊物的医疗和医药广告版面升值了,产生了良性循环。
[关键词]走向非洲;互补性;机遇期;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F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14-02
[作者简介]蔡德林(1957-),男,辽宁大连人,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制度经济学。当后的首次出访选择了非洲,这次访问不仅是对中非传统友谊和长期合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当今全球化大背景下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国家将面临新一轮博弈的一种选择。同时也明确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奠定了我国“走向非洲”战略的新起点。
一、走向非洲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非洲大陆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是北非一些国家在“阿拉伯之春”的影响下,政局动荡,政权更迭或分裂。其次是我国在非洲的工作人员频繁遭到绑架劫持。同时,面对中非合作所取得的成就,一些西方国家关于“新殖民主义”的论调也不绝于耳。面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引发了人们的忧虑和思考。
走向非洲是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从目前的世界格局来看,原有大国在崛起的过程中,已经率先制定了游戏规则,划定了势力范围,留给新兴国家的发展空间已经十分有限。从近代历史来看,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是通过技术、资源和市场三位一体的经济要素组合和军事实力的保驾护航相结合实现的。其中,技术一般来自国内,而资源和市场则往往要依靠国外。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这种要素的专业化国际分工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经济腾飞是通过国内的改革开放和加入WTO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来实现的。同时也就决定了中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和发展空间。中国强调和平崛起,这和以往大国崛起的本质不同。和平崛起的实质是遵循市场逻辑,而不是采用强盗逻辑。从发展阶段来看,新兴大国的崛起有着技术方面的后发优势,但也存在着资源和市场方面的后发劣势。资源日渐枯竭,市场基本饱和,而新兴国家又缺乏通过技术创新引领世界经济,开辟新市场的能力。从崛起方式来看,遵循市场逻辑比遵循强盗逻辑不仅成本要高很多,更重要的是不掌握国际规则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将导致在资源获取和市场开辟过程中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甚至只能“避重就轻”,其成本和风险可想而知。
当今的国际秩序,无论是政治、经济、贸易、金融、军事、外交等都是由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所主导。全球的区域经济格局、贸易通道、战略要冲等基本上都被美国所控制。长期以来,非洲大陆成为“世界资源之战”的主战场之一。然而,随着1993年的“黑鹰坠落”, 克林顿总统宣布美国单方面从索马里撤军,从此远离非洲。因此,目前只有远离欧美的控制,非洲才能依托丰富的资源,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非洲的绝大多数国家目前都没有摆脱“贫困陷阱”,政权不稳,内战频发,资源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急需国外的经济和技术支持。因此,非洲为新兴国家提供了发展空间,对中国来说是继“9.11”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之后的第二个战略机遇期。同时,非洲国家需要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通过“以资源换发展”实现经济的腾飞。这种互利共赢的关系符合中非双方的共同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可持续的,走向非洲将是一个长期战略。
二、走向非洲是促进中非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
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并面临大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和非洲经贸关系的互补性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合作空间和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大。这不仅基于中非之间同属于发展中国家和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友谊,还基于中国和非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济结构之间的高度互补性。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与非洲的经济基本上处于同一梯队。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与非洲拉开了距离。目前,非洲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力求走出“贫困陷阱”实现起飞的关键阶段,渴望着资金和技术的全面支持和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而中国正面临发展方式的转变,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经济的崛起,积累了大量的资金、技术和经验,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在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释放过剩的产能,同时也需要弥补资源的不足。金融危机使欧美经济体债务缠身,财政紧缩,复苏乏力,自顾不暇。由主张贸易自由化演变为贸易保护主义,并热衷于搞欧美的自由贸易协定(FTA)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意图摆脱WTO,建立一个高标准的FTA,排挤中国和非洲。这对中非双方来说都将是一次历史性发展机遇。无形之中使得中非经济结构实现了天然的“无缝对接”。非洲专家普遍认为,一个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非洲的发展是中国的机遇,中国的发展也是非洲的机遇。十几年的中非合作发展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自2000年第一届中非合作论坛举办以来,本着平等磋商、扩大共识、增进了解、加强友谊、促进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的原则和宗旨,中非经贸合作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一是在贸易领域,中非贸易额从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上升到2012年的1984亿美元,增长了近20倍。有数据表明,中非经贸关系对非洲的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0%。
二是在投资领域,至2012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已近200亿美元,仅2012年对非洲直接投资就达29亿美元。其项目遍及非洲50个国家,而在10年前还不到5亿美元。能矿、建筑、制造等行业的项目数量继续保持增长,金融、航空、农业、旅游等产业的投资合作方兴未艾。
三是在承包工程领域,目前,非洲是中国企业的第二大海外承包工程市场。2012年,中国企业在非洲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就超过382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1/3。
三、走向非洲应立足于软实力
在经济实力上,中国比非洲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在法治观念等方面,中国并不比非洲有优势。非洲曾是殖民主义者的乐园,但殖民主义者也给非洲留下了法治观念和法律制度,非洲各国的法制是比较健全的。中国通过对非洲的贸易、投资、贷款、援助等,使非洲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中国企业在非洲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各种制约和风险在增加,安全形势严峻。其原因尽管许多方面来自于非洲本身和外界的干扰,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我们必须勇于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实现在非洲的长期发展战略。
据在非洲工作多年的人员介绍,中国企业为非洲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人的许多优良品质也得到了非洲人的认可。但在软实力方面的不足使我们的硬实力大打折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不善于依法行事。在非洲,有的中国企业主无视当地的法律,雇工不签合同,不交纳各种保险,不遵守最低保障工资标准,不按照法律程序解雇员工等。二是不遵守国际竞争规则。塞内加尔有个污水处理项目招标,中国人的报价还不到法国人的1/3。三是不团结。中国人把欧美人挤出非洲市场后,再互相压低价格,进行内斗,结果两败俱伤。四是不遵守当地市场准入制度和劳工、移民法规。非洲经济欠发达,劳动力供给充足,他们需要的是资金和技术,需要外国企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然而,还是有一些中国商人利用不正当的途径到非洲,摆地摊,开“黑店”,被认为是抢当地人的饭碗。五是忽视品牌和产品质量。在非洲,中国商店大多不成规模,中国商品虽价格低廉,但质量口碑不佳,在非洲叫得响的品牌很少。
关键词:路基 路面工程建设 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 U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subgrade pavement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of bridge construction, road &bridge engineering quality of plays the role of the decisi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for will bridge construction of roa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roadbed an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roadbed projec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道路的交通量及车辆的载重量都在不断地上升,这对路桥工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更要求桥梁工程中的路基和路面的质量要有保证。路基承受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并承受水、冰冻等自然因素的作用。并且它与路面共同承受行车荷载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路桥工程的使用寿命,路面结构层可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垫层组成,其是直接与外界接触的路面结构,它的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着道路的美观及行车的安全,只有路基和路面两个质量都有可靠的保证,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下内容将简要介绍路桥工程建设中路基及路面的施工技术,以供参阅。
一、路基的施工技术
1.1、施工前准备工作
1.1.1、施工放样
开工前,先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测,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增设必要的导线点、水准点。测量成果经监理工程师核准后,再按图纸放出路基中线、坡脚、边沟、路堑坡顶、取土坑、弃土场等位置。
1.1.2、排水沟的设置
在施工前,应结合永久排水设施修建临时排水沟,以保持路基施工场地处于良好的排水状态。
1.2、试验段施工
试验段施工应选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有代表性的地段,通过试验段的施工,应确定以下施工参数:不同填料适宜的松铺厚度、不同的压实机具和碾压遍数、最佳的机械配套、最佳的施工组织等。
1.3、填筑作业
1.3.1、土方路基填筑
土方路基的填筑应采用分层平行摊铺,每层铺填厚度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不宜超过30cm。每层填料铺设的宽度,应超出每层路堤设计宽度,以保证修整路基刷坡以后的路堤边缘有足够的压实度。
1.3.2、石方、土石混填路堤的填筑
填石、土石路基只能采用分层填筑,不得采用倾填。应根据压实机械类型和规格确定每层铺填厚度,且每层厚度不宜超过40cm。
1.3.3、挖方路堑基底的处理措施
挖方路堑基底有渗水等病害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如进行换填、做盲沟、加深边沟深度等。土方、石方强风化地段,必须超挖,然后进行回填,压实度不小于设计值。
1.4、路基填筑需要注重的问题
不同性质的填料应按水平分层分别填筑,不可混合到同一填筑层上,特别是透水的与不透水的土,不得非成层地混杂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影响路堤的稳定。
1.5、路基压实工艺及检测
1.5.1、影响路基压实的因素分析
影响路基压实度的因素有压实功能、碾压机具和方法、下承层强度、路基土含水量等。
压路机械合理选择的依据是要求达到的密实度和填料性质,并通过试铺试验段确定碾压遍数及松铺厚度。而填筑路基材料的含水量,则由于取土场、土石类型、气候、气象等因素影响变化较大,施工中极难控制,因此,填筑材料的含水量是造成路基压实度难以达标的主要因素,只有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方可得到最大密实度。
1.5.2、压实机具的配置
压实机具对压实效果的影响十分重要。在相同含水量下,压实功能越大密度越高,一般来说,对于不同的填料性质要选择不同的压实机具。
1.6、路基压实作业
1.6.1、土方路堤的压实
土方路堤在碾压前,应用平地机进行整平,并将填料含水量控制在比最佳含水量大,先静压一遍,然后振动碾压一遍。
1.6.2石方及土石混填路堤的压实
石方及土方混合料路堤压实前,应用推土机和平地机整出一个较密实平整工作面,在压路机碾压施工中,要用小石料或者石屑填隙,到出现石料不出现松动,表面平整为止。
1.6.3、路基压实度的检测
填筑路基时,每层碾压完成后应及时对压实度、平整度、中线高程、路基宽度等指标进行质量检测,各项指标符合要求后方能允许填筑上一层填土。
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技术
热拌沥青混合料是人工组配的矿质混合料与黏稠沥青在专门设备中加热拌合而成并用保温运输工具运送至施工现场,并在热态下进行摊铺和压实的混合料,其路面施工工艺简单介绍如下。
2.1、施工准备
选购经调查试验合格的材料进行备料,矿料应分类堆放,必要时做好矿料堆放场地的硬化处理和场地四周排水及搭设矿粉库房;做好配合比设计并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符合性检验;在验收合格的基层上恢复中线,在边线外侧0.3一0.5m处每隔5~l0m钉边桩进行水平测量,拉好基准线,画好边线;对下承层进行清扫,底面层施工前两天在基层上洒透层油,在中底面层上喷洒粘层油。
2.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各种集料分类堆放,每个料源均进行试验,按要求的配合比进行配料;设置间歇式具有密封性能及除尘设备,并有检测拌合温度装置的沥青混凝土拌和站;拌和站设试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沥青混合料及时进行检测;沥青的加热温度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之内,即150~170℃,集料的加热温度控制在160~180℃;温和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40~165℃;当混合料出厂温度过高应废弃,混合料运至施工现场的温度控制在不低于120~150℃;出厂的混合料须均匀一致,无粗细料离析和结块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应废弃。
2.3、混合料的运输
根据拌和站的产量、运距合理安排运输车辆;运输车的车箱内保持干净,涂防粘薄膜剂,运输车配备覆盖棚布以防雨和热量损失;已离析、硬化在运输车箱内的混合料,低于规定铺筑温度或被雨淋的混合料应予以废弃。
2.4、混合料的摊铺
根据路面宽度选用1~2台具有自动调节摊铺厚度及找平装置,可加热的振动熨平板,并运行良好的高密度沥青混凝土摊铺机进行摊铺;底、中、面层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摊铺机均匀行驶,行走速度和拌和站产量相匹配,以确保所摊铺路面的均匀不间断地摊铺。在摊铺过程中不准随意变换速度,尽量避免中途停顿;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节。采用双机或三机梯进式施工时,相邻两机的间距控制在10~20m。两幅应有5~l0cm宽度的重叠;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摊铺质量,出现离析、边角缺料等现象时人工及时补洒料,换补料;在摊铺过程中随时检查高程及摊铺厚度,并及时通知操作手;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在监理工程师同意后采取人工摊铺施工。
2.5、混合料的压实
压路机采用2~3台双轮双振压路机及2~3台重量不小于16t胶轮压路机组成;初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l~2遍,正常施工情况下,温度应不低于110℃并紧跟摊铺机进行,复压:采用胶轮压路机和双轮双振压路机振压等综合碾压4~6遍,碾压温度多控制在80~100℃,终压:采用双轮双振压路机静压l~2遍,碾压温度应不低于65℃,边角部分压路机碾压不到的位置,使用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碾压顺纵向由低边向高边按要求的碾压速度均匀进行,相邻碾压重叠宽度大于30cm;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不粘轮;不在新铺筑的路面上进行停机,加水、加油活动,以防各种油料、杂质污染路面。压路机不准停留在温度尚未冷却至自然气温以下已完成的路面上;碾压进行中压路机不得中途停留、转向或制动,压路机每次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同一横断面上,振动压路机在已成型的路面上行驶关闭振动。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被用到了路基路面的施工中,但是要保证路基路面的质量仅仅有这些还不够。其质量的关键在于管理,只有在施工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及时地总结经验,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不断提高路基路面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1]《道路桥梁工程概论》田海风等,化学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述
某城市的某条道路是城市主干道,全路段全长1000米,该工程包括道路改造、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等配套工程改造、绿化工程升级改造、以及道路交叉口跨线桥,相应的配套工程等。本文根据沥青道路路面的施工经验,探讨分析了道路沥青路面在施工准备、混凝土拌和、摊铺、运输、碾压和接缝等各个施工阶段的施工技术。
二、市政工程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分析
(一)施工准备阶段
(1)分析自身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根据工程实际,对人员、施工机械、原材料进行筹备和分配,即混凝土摊铺机、路面压路机、平路机、切缝机等主要机械设备和矿料、沥青材料等主要施工材料以及技术熟练的施工人员等的筹备和分配。在进行沥青选型时,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混合料的类型以及交通流量的大小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沥青标号。例如,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粗集料应选择外形好、抵抗冲击能力强、强度高的石料,而沥青混凝土细集料应该选择人工砂、天然砂及石屑。
(2)工作人员务必对施工设备和施工材料进行施工前的检测,确保其没有安全隐患和质量问题,并且需要经过监理工程师的检测和审批。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材料,务必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和规范。对于施工设备,在尚未开工之时就应该保证其水和油都是充足的,并且能正常进行工作。如果在检测中发现问题,应该及时找出症结所在,并进行维修。
(3)在沥青混合料的各项技术指标获得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根据《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来确定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此外,还需要利用生产配合比进行铺筑试验,通过这种方式来明确正式铺筑时的整体方案,为正式铺筑提供试验依据。
(二)路基施工技术
(1)路基的测量与设计
在路基施工前一定要先进行测量定线工作,测量路基的水准线、中线和导线以保证路线施工的准确性。其次,进行施工放样工作,放出路基的坡口、边缘、边沟护坡、路基边缘等具体的位置。最后,进行路基的土方地质实验,根据不同的地质制定不同的施工方案,以保证工程的质量。
(2)清理路线
当施工的工程路线图确定之后,要进行路线的清理工作。对路线用地的树木、杂草、垃圾以及建筑物等进行清除,并对路线用地内的沼泽或者淤泥进行清理,对于孔洞等进行填土加固,对古建筑等文物进行保护和加固。
(3)路基的筑填
路基的筑填要从底层开始自底向上水平分层筑填,并分层碾压密实。对于不同的筑填材料在进行筑填时一定要加强重视:根据不同材料的透水性采取不同的措施,当上层的透水性较小就需在两层填充料之间加铺过渡层。路基的顶面做成路拱,路拱横坡的坡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对于避免不同性质的材料的填充料混合,以免形成内部水囊或者薄弱面,确保路基的稳定性。
(4)路基压实
为了保持路基的稳定性必须要进行路基压实,以保证路面的密实度。由于经过挖掘、填充等工作,原有的地质结构已经被打破,必须经过压实工作才能保证路面的稳定性。路基的压实工作要根据具体的条件而定,对于不同道路,有不同的压实要求,对于特殊地质的路基,要进行特殊的压实处理,对于含水量较高的软土路基,常用的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换填法、重压法、垂直排水固结法等。湿陷性黄土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在未受水浸湿时,一般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除采用防止地表水下渗的措施外,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采取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等方法因地制宜进行处理。膨胀土是具有吸水膨胀性或失水收缩特性的高液限黏土,该类土具有较大的塑性指数,在坚硬状态下该土的工程性质较好,膨胀土路基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减轻和消除胀缩性对路基的危害。可采取的措施包括:用灰土桩、水泥桩或用其他无机结合料对膨胀土路基进行加固和改良;换填或堆载预压对路基进行加固;同时应对路基采取防水和保湿措施,如设置排水沟;设置不透水面层结构;在路基中设不透水层;在路基的边坡等部位植草、植树等;调节路基内干湿循环,减少坡面径流,并增强坡面的防冲刷、防变形、防溜塌和滑坡能力。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小型夯压机夯实。
(5)路基路面的排水
为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要及时的排出路基表面的水,所以要设置排水设施以保证路面不积水。路基的排水分为三种方法:地表排水、路面排水、地下排水。地表排水的主要方式是设置截水沟、边沟、急流槽等。路面排水的主要方式有分段集中排水和全路段的分散排水两种方式。地下排水主要是在路基的地下设置渗井、暗沟、渗沟等。
(三)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技术
混合料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从冷料配比到热料生产直到混合料各项指标,都进行全过程质量监控。对于道路表2路面各层结构使用材料以及要求中的上面层与下面层使用的不同类型的混合料,要保证其级配在相应的范围之类,然后再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下层面中较常使用的级配类型AC-20为例,其规范规定的级配范围如表1和图1所示。
表1AC-20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表 2路面各层结构使用材料以及要求
图1AC-20 级配限值图
在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过程中,对于混合料的均匀性要通过目测进行随时检查,避免冒白烟和离析现象的出现,同时要及时抽取试件对各项材料的用量以及马歇尔各项指标相关进行试验。为了不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操作人员应将各项数据输入电脑,逐盘打印各种数据,对人为手动操作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在沥青混合料拌和结束之后,应该立刻运输到施工现场。应按施工方案安排运输和布料,摊铺机前应有足够的运料车等候,对高等级道路,等候车辆宜在5辆以上。运输车辆尽量选择大吨位自卸型汽车。由于沥青的粘合性非常强,装料前务必将车厢清洗干净并涂上适量的隔离液,以便更好地避免沾黏。在运输过程中,良好的密封是保持生产配合比不变的重要手段,如果密封性能不好,渗漏和雨水的渗入会使混合料的配合比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混合料的使用性能。当运输距离较长或者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该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来保证混合料在运输到工地时满足使用要求。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外空挡等候,摊铺时被摊铺机缓缓顶推前进并逐步卸料,避免撞击摊铺机,每次卸料必须倒净,如有余料应及时清除,防止硬结。运输时,运输车辆应该保持恒速运行状态,避免频繁急刹车情况的发生。如果频繁急刹车的话,车厢内的混合料相互碰撞,很容易发生离析的问题。
(四)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工艺
道路沥青路面在摊铺施工前,应对摊铺机进行全面的检查,避免施工过程中因摊铺机出现故障而影响施工进度或者因停机时间过长原有的沥青混合料发生凝结,性能下降而无法使用,造成材料浪费;根据施工现场条件选择适当数量的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当采用两台以上的摊铺机进行联合作业时,要严格控制相邻两台摊铺机之间的距离,一般最小为10m,而且在摊铺过程中要使相邻两台摊铺机摊铺的路面有8cm左右宽度的重合,这样就可以确保相邻两幅摊铺路面在衔接处的质量。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松铺系数应根据试铺试压确定,施工中随时检查铺筑层厚度,路拱及横坡,一般来讲,在摊铺长度达到10m时,要对摊铺质量进行一次系统的检查,例如摊铺厚度的量取等,然后根据检查结果对摊铺过程进行及时调整。在摊铺过程中要对路面横向、纵向的均匀性及密实性进行严查,并根据监控结果及时调整摊铺工作。
(五)沥青混合料的压实技术
初压用来整平和稳定混合料、使表面压实、减少热量的散失。在初压之前要根据所建道路的等级选择合适的压实机具,而且在压实的过程中要控制好压实机行驶速度。初压应采用钢轮压路机静压1~2遍,碾压时应将压路机的驱动轮面向摊铺机,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在超高路段和坡道上则由低处向高处碾压,复压紧跟在初压工作后进行,碾压路段总长度不超过80m。经过复压基本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层。复压主要用来使混合料密实、稳定、成型,复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路面工程的质量,因此,应使用重型轮胎压路机配合振动压路机来完成,在进行复压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路面温度,尽可能在温度大于100℃的情况下作业。终压紧随复压而进行,其主要用来消除缺陷,保证面层有较好平整度,最后形成平整压实路面。终压是压实工作中的最后一个步骤,为了确保终压的质量,需要对终压效果进行及时检查,如果发现终压没有完成预定目标,就需要对该局部区域进行重新压实,确保路面质量。压路机不得在未碾压成型路段上转向、掉头、加水或停留。在当天成型的路面上,不得停放各种机械设备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及杂物。
(六)施工接缝处理阶段
沥青路面接缝分为横向接缝与纵向接缝,施工时接缝的处理不当会导致接缝处跳车、凸起、低洼等事故,直接会影响道路的外观、内在性质、使用要求甚至质量问题。当在道路施工时,必须要保证接缝处理满足要求。保证接缝构造要求的前提下,还要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压实度和足够的强度。一般先进行纵向接缝,即通过摊铺机成梯队行驶,全幅摊铺无纵向接缝。然后采用垂直接缝进行横向接缝。横向接头处宜用钢轮压路机横向碾压,再纵碾压,并用3m 直尺检查平整度,如有不符合要求时趁热整改。上、下层的纵缝错开超过15cm,横缝错开超过1m。
三、结束语
市政道路作为我国道路建设事业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缩影,它的施工技术也是其它道路建设所需求的。虽然在现代化发展中,人们对路面的舒适度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市政道路的修建越来越重视,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施工状况依然存在不足,比如施工管理不够具体,施工工艺不够先进施工方案不够完善,但是,只要加强前期设计与实践学习,在竣工后定期养护,市政道路沥青路面的建设工作一定会开展的越来越好,我国的道路建设事业也会更进一步。
参考文献:
[1]罗新送.浅谈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控制要点[J].江西建材,2014,10:115.
[关键词]乡村 超市化 经营
中国零售业将战略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在农村建立乡村超市,开拓农村市场,深挖农村消费潜力,不失为一条发展壮大的好路子。据统计,我国农村消费品市场2009年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8987亿元。农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潜力由此可见一斑。但令人惊讶的事实是,价格低廉、质量保证、服务优良的商业形态在农村地区还是比较缺少。
乡村市场是现在进行时,农村市场已呈现出多条经营渠道、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形式的新格局。农村具有较强的消费潜力,但不少传统的商业网点和店铺业态,其功能已日益满足不了消费者不断提高的购买需求。通过超市化经营,或连锁形式,可以借助总部强大的采购、管理、品牌、服务等优势,将零散性强的商业资源重新组合。农村现有商业的局限性为连锁超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潜力无限。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提出:“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真正启动消费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基础,是完成“十一五”规划重要目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全面启动消费,扩大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开拓农村市场,统筹城乡发展。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调整商品结构,方便农民消费,扩大零售渠道,超市化经营是乡村日用消费的主要方向。
一、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
1.对购买的商品一般要求经济实惠、经久耐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如经济收入较低的农民,购买实用的日用品只要求有基本功能就可以了。受收入水平的限制,价格仍然是农民选购商品首先考虑的因素,其次是售后服务,品牌质量。
2.农民消费观念转变,催生出集成型乡村超市。原先乡村里传统的夫妻店、代销店多,互相恶性竞争,进货渠道杂,商品质量次,价格高低不一,环境差,连锁超市的进入,打破了这种恶性循环,在各店业主中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进而农村消费环境也不断得到改善。
3.实用型转变为品牌效应。以前小店卖的品种单一无选择的个别小商品,无标识,现在农民也认识到了超市集中进货的品牌效应。
二、超市化经营的发展优势
1.良好的经济环境
2009年我国乡村总人口约7.9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1%,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地区的人均收入也在逐年增高,2006-2010年,我国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三年增长达8%以上。目前,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20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7.2%,而农村居民的纯收入大部分用于生活消费支出,为乡村开办以零售业日用消费品为主的超市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
2. 超市化经营商品种类齐全,明码标价,迎合农民消费习惯
超市化经营是它把原先分散在多个专卖店的商品集中起来,统一按不同用途分类放置在货物架上,便于消费者一次性购买或选择性购买。例如乡镇的文具专业店、厨具专业店、家电专业店、药品专业店、服饰店等。如果消费者一次性购买多种生活用品,需要到不同的店面购买。既耗时间也耗体力。乡村超市解决了上述问题,将各种不同用途的产品分类放置在货物架上,便于选择,让消费者在同一个地点可以买到所需的用品。再者,传统店铺没有表明价格,而超市里各种货物明码标价、物价合理,一目了然,使消费者免去询问价格的烦恼,专心购物,也买得放心。
3.超市对市场信息反应快,灵活性强,能随时满足消费者需求。
由于乡村超市经营规模小,经营者经常直接面对顾客,所以他们对顾客的需求变化能较早地发现与了解,对顾客提出的建议或意见能很快接受或采纳,以增加或改变商品结构和自己的服务水平,灵活控制经营范围和种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农民走出家门几步就可以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产品。
4.超市化经营,其经营者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
农村市场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零售业开发市场。其投资不像大城市的大型超市,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对于农村人来说,这是一种新颖而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力很大。乡村超市或是连锁经营或是单店经营,由于超市经营面积有限,一般是100―300平方米。货品数量比乡村传统商业店可选择性强,比大型超市少。超市服务人员约10到20人。对于农村人来说,这是一种新颖而便利的购物方式,吸引力很大。竞争性比较小,风险低,利润空间大。
5.方便食品零售额逐年增高
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生活消费商品化趋势明显加快。半成品食品、熟食、小食品、方便面、火腿肠、大众化糕点、各种饮料、冷饮类食品,在农村市场的销售将不断增加,需求空间很大。各种服务消费也将逐步进入农村市场。
三、乡村超市诞生面临的困难及存在的问题
由于乡村超市的发展还处于起步的过程中,就必然存在某些前进的阻力制约着他们的发展。分析来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1. 面积有限,货架拥挤
由于农村超市是由传统的零售商店或者家庭店发展超来,所以面积有限,一般是100到300平方米,店面有限,就直接造成货架拥挤,摆放凌乱,甚至有些蔬菜类经营采取地摊摆放。由于超市多是个体自主经营,店主的随意性就很大,尤其是副食品的批发多是当地小作坊的产品,其质量很难达到标准,虽然便宜但不卫生不健康。乡村超市一般座落在人流量较高的集市里面。因乡村超市的面积有限,销售店面类型没有明显的分区。这样大大限制了乡村超市的布局和拓展的速度。即使产品需求量比较大,超市的面积也很受限制。店面拥挤,货架摆放凌乱,增加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
2. 货品数量少,库存不足
超市有限的空间直接限制了上架货品的摆放问题。相对于大超市来说,乡村超市的货品比较少,商店库存不足。导致当货品销售殆尽时,货物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 再加上农村物流系统不完善,存货不足,很容易造成某种或某些商品的供给不足甚至断货。
3. 缺乏科学管理,服务有待提高。
超市经营仍沿袭传统零售店的管理模式,没有规章制度,随意性很大,缺乏有效的科学管理,相关服务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变化无常,没有统一的售后服务系统。
4. 缺乏科学管理,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服务人员没有接受专业的培训,没有系统的管理方法,在货品管理方面,没能及时地清查货物数量,及时清理过期产品,甚至出现价格标示错误的问题等等。服务员对货品的信息量不足,没有有效的解答消费者的问题。没有标准的服务行为规范,服务态度有待提高。
四、结论
农村消费观念的渐日转变、消费心理的成熟和消费需求的提高,农民将越来越注重购物环境的和谐、方便、自由和休闲。乡村连锁超市这一新颖经营业态和经营模式的出现,正顺应了新时期农村消费求真、求廉、求便、求全的发展趋势,前途不可限量。乡村超市的市场前景一片光明,是值得进一步挖掘的市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