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调查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通过强化自身虚荣心理来获取自以为是的自信和尊严,往往给他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危害。因此,在社会认知方面,虚荣心理自始至终都处于被人们逃避、贬义的地位,人们普遍认为虚荣心理有弊无利,只能给人们带来消极影响,没有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虚荣心理,从而忽略了其影响的双重性。实际表明虚荣心理对于强化成就动机、追求优越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首先通过文献阅读法对国内外虚荣心理的研究现象进行查阅回顾;其次,在明确其研究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对“虚荣心理”进行全面的分析解读,确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然后,对军校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军校学员的日常行为表现,分析总结军校学员虚荣心理的现状和特点。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军校实际和学员的具体情况,对虚荣心理的产生和发展进行归因。最终综合上述情况,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期将虚荣心理的消极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的同时,最大程度的保持并发扬虚荣心理的积极影响,使虚荣心理成为促进人们成长成才的强劲动力。
关键词:军校学员;虚荣心理;双重性;应对策略
1. 研究背景
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洛斯的理论,人的需要可以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和爱情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1]。现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已经逐步实现了“温”“饱”等生理需要,转而开始追求高层次的满足和享受。
虚荣心理的本质就是个体为满足自我需要,从而采取一系列行为措施获得某反应的行为倾向,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需求满足的心理现象。个体渴望拥有但是实际上却尚未拥有或者没有能力去拥有的某种荣誉,在言行举止上努力地表现出自己拥有该荣誉的表象是虚荣心理最为突出的表现形式,它的产生、存在以及发展是个人自尊心的过分体现,是对尊重以及成就的需要和渴望,但是由于某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最终导致了虚荣心理在每个个体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体现,影响甚至左右个体的生活。
在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是受地域、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国民贫富差距却越来越大。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没能接受父母以及老师的正确引导,而且他们本身社会经验不足、自制力欠佳,无论是个人心智还是心理承受能力均有待提高,所以使得虚荣心理对年青一代造成的影响极具代表性。但是,长期的传统文化积淀,使得物质攀比、恶性竞争以及等级观念等消极影响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变为了虚荣心理的代表,人们对于虚荣心理是否存在积极影响以及存在哪些积极影响都不曾深思,而是对虚荣心理持排斥的态度,导致虚荣心理一直无法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和认识。
军校作为部队基层干部的人才培养基地,聚集了大量来自天南海北的优秀人才,使得军校学员的日常工作、生活、学习、训练时接触的都是同龄人,竞争压力巨大,并且军校学员在不久的将来就会以一线带兵人的身份深入基层部队工作,身份特殊、影响较大。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措施对军校学员进行引导,对虚荣心理视若无睹、不以为然,那么,虚荣心理的消极影响必将侵蚀军校学员的思想,使得军校学员难免陷入物质攀比、弄虚作假、恶性竞争的泥潭,甚至可能将这些消极影带进基层部队,危害部队内部和谐,为部队的安全稳定埋下隐患。因此,制定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迫在眉睫。
2. 虚荣心理的相关概念
“虚荣”一词,《辞海》解释为:表面上的荣耀,虚假的荣耀。虚荣心理就是个体为满足自我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为措施获得某反应的行为倾向,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需求满足的执念。
高立宽认为,虚荣心理是指因期望拥有但实际上并未拥有某种荣耀而在行动上竭力表现出似乎拥有的个性特点,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是自尊心的过分表现,是一种追求虚表的性格缺陷,是人们为了取得荣誉和引起普遍注意而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正常社会情感,其产生实质是由于心理过程中认知过程发展不平稳、不稳定所致[2]。他将虚荣心理同自尊心、荣誉感和成就紧紧的联系在了一起。
法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的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他将虚荣心理视为一切恶行的源头,因为虚荣的存在,所以导致了种种恶行的横行。但是这种看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是片面的,并不能科学地说明虚荣心理的利与弊。
任中平认为,“虚荣心是用一种虚假的荣誉来保护自尊,或者说用以维护自尊的‘荣誉’是一纸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所以虚荣心就是一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6]。每个人都有一种对于自尊的渴望和需求,这也恰好论述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们因为对于自尊的渴望和需求而产生虚荣,又以虚荣心理为工具去维护自尊。
本研究认为,虚荣心理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无法避免的心理活动,是过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需求满足的执念,它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的,由于以往关于虚荣心理的研究和关注相对较少,因此虚荣心理始终被人们放置于负能量的范畴。可是虚荣心理并非仅仅是一种恶行,它还是人们追求优越的动力来源,也许它属于种被扭曲了的自尊心,但是只需对人们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教育,虚荣心理完全可以转变为个人成长成才的劲助力。
3. 样本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选取了XX学院400名学员为调查对象,问卷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82份,其中有效问卷371份。有效回收率为92.7%。在抽样时已经考虑过年级、生源、职务等问题,样本数据具体如表2.1
3.1.研究工具
由于以往关于虚荣心理的调查研究少之又少,军校学员为调查研究的主体更是没有前例,因此本次调查问卷是在军校学员关于虚荣心理的表现、认知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并参考郑霞论文中的调查问卷,结合军校实际进行了部分修改而成。
本问卷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学员的基本情况调查,主要是统计被调查者的自然情况,共6道题;第二部分为本问卷的正文部分,主要是了解军校学员关于虚荣心理的具体表现并发现其中问题,共有问题17道;第三部分主要是调查军校学员关于虚荣心理的认知和态度,共有问题7道。在编制本问卷时,根据军校学员的实际情况并参考相应的文献,注重问卷针对性以及分配合理性等方面的问题,使得填写问卷者可以明确调查问卷的主题,从而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填写,确保了问卷的有效性。
问卷采用封闭式问卷,即由调查者事先针对研究内容和对象设计好问题,并确定问题的答案,使被调查者只能选择已确定答案中的一个或多个现成的答案,极大地提高了问卷结果地统一性,便于分析,为研究调查提供数据支撑。在调查对象的选择上,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各个年级、部队生与青年生、骨干与学员,使每个类型的学员都有所涉及,避免出现调查空白,确保本问卷的信效度。
4.1 个人因素
每个人对不同的事物都有着一定的需求,即使我们已经过上了富足和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我们仍然想过得更好,仍然想获得更多的幸福,而且这种欲望是永无止境的。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这N欲求不满的心理是非常正常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首先是对食物、水、空气等的需求,即“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是最低的。之后,是确保自身安全和安定的“安全需求”。如果这种需求也得到了满足,接下来就会产生融入同伴和集团并被他们接受的情感和归属需求,即“社交需求”。在“社会需求”之上的,就是被承认、被尊敬的“尊重需求”,渴望在平时的生活中以及日常的工作中得到上级的肯定、同级的认同以及大家的尊敬,因此,尊重需求为虚荣心理的发展、壮大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最后,最高层次的需求是“自我实现需求”,即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这是非常高端的要求。当开始考虑满足这种需求并付诸行动时,人就会进入更高的阶段[10]。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表现,渴望自己的成绩得到肯定,渴望自己更加完美等等,这些渴望都是“自我实现需求”的本质体现,也是激发人们上进心的重要因素。同时,在自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些迫切的渴望就会激发人们的虚荣心理,希望以虚荣心理为手段来满足自我实现需求。
人往往不会安于低层次的需求,当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就会往高处发展,这是人类的特性。完整的人生是有缺憾,有了缺憾才会有需求和欲望,世间万物,难免有一些暂时无法得到或者没能力得到但恰恰是自己所需求的,这便为虚荣心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4.2 部队因素
本次研究的主体是军校学员,所有的调查数据均取自于军校学员,通过将本次所得到的调查数据与地方大学的类似数据相比较,发现军校学员的虚荣表现与地方大学相比,存在很多的相似之处,但是也有很多特别的地方。
军校作为部队里一个极为重要和特殊的群体,全面的保持并发扬的了部队的奖惩机制,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以及训练中,讲评工作的落实常态化,奖励和表扬会更加频繁。军校学员的这种鼓励先进的大环境之下,工作热情以及日常表现会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但这一切都是在可以得到上级领导以及同学战友的认可的基础上才得以保持的,只有得到了他们的认可,学员才能始终坚信“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并为此努力奋斗,以期获得更多的认可。
在所有人都需求得到社会认可的条件下,他们对于社会认可的渴望会变得更加迫切,这些迫切的渴望变向来讲就是虚荣心理所致,军校学员在虚荣心理的推动下,对于上级的表扬和认可、同学战友们的钦佩和支持会表现出极度的渴望,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军校学员为了得到认可,会表现出各种优良的品质,比如工作中积极上进、生活中一丝不苟、学习上认真刻苦、训练上精武拼搏,一名优秀的军校学员的标准不就是这样吗?若是如此,这样的虚荣心理有何不可。
参考文献:
[1]刘新爱.浅谈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理与名誉心[J]现代语文,2006(9):120.
[2]高立宽.艺术学院学报[J].(季刊),2008(4):93.
[3]任中平.当代大学生的虚荣心理及其矫正探讨[J]博士硕士论坛,2008.10:054
[4]成明译。(美)马斯洛.马斯洛人本哲学[M].九州出版社,2003.
[5]汪秀丽.虚荣:扭曲了的自尊心[J]中国青年研究,2003(6):30.
[6]查斯特菲尔德爵士.以虚荣心理来提升上进心[J]成功论坛,2002(1):6.
目的 探讨地震灾后60天住院伤员心理障碍及对策。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对48例住院伤员进行调查,分析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灾区伤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为41.56±5.38,抑郁得分(标准分)为55.21±10.15,二者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33.80,41.88P
【关键词】 地震;心理障碍;心理干预;汶川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barrier patients wounded in Wenchuan earthquake and its countermeasures.Methods Totally 48 patients were surveyed with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 60 days after Wenchuan earthquake,and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ean score of anxiety standard was 41.56±5.38 and only two cases suffered from mild anxiety;the mean score of depression standard was 55.21±10.15,and twenty cases suffered from mild depression and fourteen cases moderate depression.Both of the mean score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of the young peopl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adults group; the mean score of depression standard of the amputated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cores of anxiety and depression between sex,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occupation.Conclusion Persons wounded in earthquake still suffered from anxiety and depression 60 days after earthquake,especially for the young people and the amputated.It is necessary to trace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earthquake wounded persons and to provide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for those with mental problems.
【Key words】earthquake;psychological barrier;pyschological intervention;Wenchuan
焦虑和抑郁是现代社会人类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也是重大事件的首绪反应。重大的突发灾害事件是焦虑和抑郁障碍的首要引发因素[1]。“5.12”汶川大地震是继唐山地震后我国发生的最大一次灾难,由于涉及范围广、破坏性强,灾区群众不但经历了8级地震、余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危险,还承受丧失家园、丧失亲人之巨痛。面对如此巨大的灾难,个体容易产生无法抵御的感觉,并引发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并给社会带来一系列问题[2]。为了解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状况,制定长期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本文利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3]在震后60天对我院收治的48例地震伤员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震后我院收治48例伤员,其中男性22例,女性26例;年龄16~76岁,平均(44±16.56)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初中6例,高中20例,中专4例,大专6例。职业:工人20例,农民16例,个体商户8例,学生4例。伤情:下肢骨折18例,其中8例已行截肢手术,骨盆骨折12例、腰椎骨折12例,上肢骨折2例,多发伤2例,多处骨折2例。
2 方法
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 depression scale,SD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进行评定,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4]。由2名心理工作者床旁指导伤员自评,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对文化程度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量表内容者,由调查员向其详细讲解,然后由其独立选择,调查员记录。
3 评分标准
SAS、SDS分别包括20个项目,每个条目均按1~4级记分,评定时间为最近1周内,20个项目得分相加即得基础分,基础乘以1.25即得标准分。评定标准:SAS、SDS标准分≥50分,即可判断为焦虑或抑郁状态,51~60分者为轻度,61~70分者是中度,>70分者为重度。
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P
结果
震区伤员焦虑得分(标准分)与抑郁得分(标准分)均显著高于常模(P
成年组焦虑及抑郁均值最低,其次是老年组,青年组均值最高。成年组焦虑及抑郁情绪均值与青年组相差显著(P
截肢组焦虑均值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肢组抑郁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
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伤员的焦虑、抑郁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讨论
焦虑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感觉将要发生某种不利情况而又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主要表现为常常感到某种危险或威胁即将或马上就要发生,或者用合理的标准衡量,诱发焦虑的事件与焦虑的严重程度不相符合。抑郁是人们对自己生活中遭遇的应激无法控制、无能为力时的一种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无助、情绪沮丧、无兴趣、无乐趣、自杀意念、驱力减弱。本次调查对象大多是从地震倒塌的房屋中被救出来的幸存者,惨烈的地震场面,生命及财产的突然丧失,加上对自己的病情、家人的安全以及未来的生活状况等不可预计,而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本研究显示灾区伤员焦虑和抑郁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说明地震引起了强烈的的应激反应,对灾区伤员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这与张琴、郭敏等研究一致[5-7]。本研究中焦虑、抑郁症状分级为:轻度焦虑2例,轻度抑郁20例,中度抑郁14例,无重度焦虑、抑郁状态。较之郭敏等[6]的研究在程度上明显减轻,可能与我们的调查对象是震后60天住院伤员有关,除部分伤员的心理问题随着时间的变迁自然恢复外,与早期和一直在震区的人群相比,住院伤员得到了更多的心理辅导和干预。青年组的焦虑与抑郁得分均较成年组高,这与青年人的心理弹性较成年人心理弹性差有关。心理弹性是指面对丧失、困难或者逆境时的有效应对和适应。研究发现如果先前的应激压力经历被认为是可以控制,能够成功应对过去,这种经历就增加了控制感、自我效能感和自信感。心理弹性能使人们减少焦虑和抑郁,对生活挑战表现出更多的信心和希望[8]。由于青年人社会阅历不如成年人丰富,心理弹性尚未得到锤炼,加之青年人原本对生活满怀激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在瞬间出现的巨大灾难面前,对未来期望越高,失落感和无助感就越强,因此更易产生焦虑和抑郁。而老年组的得分也高于成年组,可能与老年伤员倾向于把自己内心世界的悲伤封闭起来,不愿倾诉有关。研究还发现,截肢组的抑郁得分高于未截肢组,说明肢体的残缺会带来更大的心理创伤。一方面残缺的肢体无时无刻不在刺激伤员的视觉,引起直接的心理创伤,同时,伤口的肿胀、疼痛等不适让他们承受了更大的痛苦。因行动不便,使得他们内心更加孤独,情绪得不到释放,因此,抑郁的程度更加强烈。本次调查中不同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伤员的焦虑、抑郁均值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这与郭敏等[6]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样本量较小有关,也可能与不同性别、文化程度的伤员都得到系统的心理辅导有关。
大量研究已表明,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会影响个体的知觉、注意、记忆及思维等认知能力和作业行为,甚至导致社会功能丧失[9]。因此,跟踪调查地震灾区群众的心理健康,制定长期、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改善灾区人民的心理健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应受到社会各界的持续关注。
参考文献
[1]郭兰,霍绍周.灾难应对及危机干预[J].国际中华应用心理学杂志,2006,3(2):190-192.
[2]刘静,肖军,陈祥慧,等.地震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1): 55-56.
[3]陈国鹏.心理测验与常用量表[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8.116-118.
[4]席淑华,卢根娣,马静,等.心理干预对地震伤员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8,12(12):1063-1066.
[5]张琴,郭琼.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148例汶川地震外科转出伤员心理危机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8,8(11):924-926.
[6]郭敏,高允锁,王小丹,等.汶川地震受灾群众焦虑抑郁症状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9,(2):383-384.
[7]李伦,孙甜甜,彭菊聪,等.汶川地震文县居民心理伤害相关问题调查[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89-391.
关键词:涉农;研究生;心理健康;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1-0099-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和培养机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涉农研究生群体诸多心理问题也逐渐显现。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研究对象为吉林大学农学部2013级及2014级共326名涉农专业研究生。以整体抽样为原则,回收问卷326份,回收率为100%。
2.调查方法。本研究采用计算机网上问卷的方式。调查共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症状自评量表(SCL-90)、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大学生人格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Derogatis编制,由吴文源引进修改,包括90个项目,共分为10个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症、其他项目,专门用于测查个体心理症状。根据SCL-90量表的评分标准,每一项因子按症状严重程度,采取1~5级记分,1分为无症状,2分为稍有感觉,3分为轻度到中度,4分为中度到严重,5分为程度十分严重。本次调查中,任一因子分大于等于2.5分即被界定为心理异常,因子分在3分及以上者需特别留意。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由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人格及能力测验研究所的卡特尔教授(R.B.Cattell)在多年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它用以测量人们16种基本的性格特质,这16种特质是影响人们学习生活的基本因素。根据16PF评分标准,每项因素得分在8分以上者为高分,3分以下者为低分。大学生人格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以了解学生中神经症、心身症、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学生的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状况的简易的问卷。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由费立鹏等人于1991年在美国心理学家Moss R.H.编制的“家庭环境量表(FES)”的基础上修订改写而成。该量表含有10个分量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广泛应用于描述不同类型家庭特征和家庭状况,以及这些特征和状况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学生心理素质的成长和发展,一方面与其在校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来自于其成长环境和家庭背景,尤其是学生个性和人格方面的发展。因此,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可以帮助我们从学生的成长环境特征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帮扶工作。
3.统计学处理。将所得数据整理后,采用SPSS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检验。
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在326份有效量表中,任一因子分≥2.5即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共计48人(14.7%),如图1所示。硕士研究生根据该量表测查出的心理问题多表现在强迫症状和人际关系敏感两方面。经Z检验(见表1),将本次测试所得因子分和总分与全国常模分数进行比较,我校2013级及2014级涉农专业研究生除总分和总均分外,各因子分都与常模分数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1)。其中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的因子得分得分高于全国常模;而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等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常模。这说明我校2013级及2014级涉农专业研究生在强迫症状、焦虑、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这几个因子上的心理健康状况差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敌对这几个因子上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相对较好。
2.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从表2可以看出,我校2013级与2014级涉农研究生在16种人格因素测试中反映出来的人格特征。
3.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在心研究生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凡是符合第一类标准的学生,一般要求约请面谈。从图2可以看出,在2013级与2014级涉农研究生中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人数共57人,占所有施测人数的百分比为17.5%。因为这部分学生或在测试问卷试题中对“想轻生”一项做了肯定选择,或是表现出最近一段时间对任何事情无兴趣、经常失眠,又或者是表达了想要寻求心理辅导的意愿。
4.家庭环境量表(FES)。如表3所示,我校2013级与2014级涉农研究生大多家庭成长环境优良,其中在家庭环境量表中各因子分除“亲密度”这一因子分大多集中于高分段外,其余各因子分都处于中等分数段,这说明学生家庭成员之间互相承诺、帮助和支持的程度较高;但同时“控制性”这一因子分则大多集中在低分段,这也说明大多数学生的家庭不会使用固定家规和程序来安排家庭生活。
三、讨论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压力;调查研究
心理学先驱耶斯基与多得森证明,在生理激励没有达到最高点之前,人们处理某项特定的任务的能力会逐渐下降,但超过这个点之后,当激励继续提高,人们的表现会下降。对身体而言,当你长期受到压力的影响时,很明显你的免疫系统就会减落,易受疾病的攻击。同时压力还在心理方面产生负面影响,压力是引起焦虑、恐惧症、沮丧、强迫性思维等其他心理疾病的原因。
一、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采用随机取样的方法,抽取徐州市2所小学学生155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78名,女生77名。三年级学生73名(男生35名,女生38名),五年级学生82名(男生43名,女生39名)。普通小学学生80名(三年级35名,五年级45名),重点小学77人(三年级40名,五年级37名)。对学生进行调查时,主试在场依据指导语解读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选择,以保证低年级学生能理解题目意思,准确作答。(二)方法。运用自编的“徐州小学生学校心理压力问卷”进行调查。根据压力理论的构想与小学生的特点,在参阅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部分小学生的访谈,了解小学生现状,对小学生心理状态的分析,编制成徐州小学生学校心理压力原始问卷。该问卷含20个题目,采用5等级封闭式选项(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确定、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依据各题百分比的多少,评判小学生受心理压力的程度与广度。共发放问卷162份,回收问卷162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155份,有效率为95.7%。(三)统计方法。调查采用集体施测、当场收回的方法。数据统计采用百分比分析。
二、讨论
(一)男女心理压力比较。女性在生理功能方面比男子坚强的多,女子通常更能忍受恶劣环境的压力。社会在男女两性的生物差异的基础上,塑造着两性的心理行为模式,使两性承担着不同的性别角色。致使社会各层对男女的期待不同,造成男女不同的心理压力状态。普通小学低年级的女生在学业上的压力要明显低于男生的压力,女生认为每天作业量多的比例为31.3%,认为学业成绩给学习带来来影响的比例为12.6%,上课害怕被提问的比例为20.0%,这些在学习方面所面临的压力都比男生所面临的学业压力要小,其重点小学的男女生在此方面的差异也几乎相同,仅在成绩排名上有所不同,此类女生更注重自己在班级中的地位,她们的成就动机要高于一般的男生。
在师生关系方面,小学期间女孩语言能力较男孩强,学习成绩普遍较好,受教师的表扬较多,因而容易受到重视。
一般情况下,女生比男生更渴望友谊。在选择伙伴的标准上,女生更倾向于选择温顺、礼貌、整洁的同学为友,而男生则倾向于选择刚强好奇的同学为友,在学习表现上,女生较细心,有耐力,成就动机较高,有时还相互嫉妒,男生则较粗心,自制力差,过错行为较多,成就动机不稳定。在小群体的聚集力上,女生弱于男生,但在师生关系方面,女生则强于男生,他们较多地得到老师的赞许和表扬。
(二)低年级与高年级心理压力比较。小学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升高逐渐增强的。观察表明,小学儿童在学习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低年级的儿童面对困难,他们表现得慌张粗心、懦弱,屈服于困难。随着儿童年龄的的增长、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年级的儿童克服困难的毅力也逐渐增强。30.2%的低年级学生认为作业量很多,高年级的比例为16.9%。高年级小学生的受挫力较低年级的学生强,面对困难与压力更为积极乐观。近80%的中低高小学生热爱学习,学习动机较强。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中年级以上的儿童,逐渐学会自觉的、独立的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逐步具有比较远大的、有较大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低年级的学生受到外控力影响,如权威等,自我意识不如高年级学生那样的强烈,因此经常受到教师的管制与惩罚,12.8%的低年级儿童认为老师经常惩罚自己,并且近15.9%的儿童认为老师对自己的管制极其严厉,而高年级的学生比例分别占2.4%和8.8%。但低年级的儿童与老师的关系更为和谐,他们与教师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高年级学生由于学习学业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与教师的关系较为疏远。在同伴关系方面,不管是低年级儿童还是高年级的儿童他们与同学相处很愉快,仅在嫉妒感方面有所差异,低年级的学生认为受他人嫉妒的比例要比高年级的高。
结论:基于“徐州市小学生学校心理压力调查”的分析结果,发现徐州市的小学生的学校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学业压力、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学校环境。
其中学业压力是学生主要的学校心理压力的来源;其次学校环境的不同也导致了学生心理压力程度的不同;最后是学校中的师生关系与学生间的同伴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心理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压力减弱,高年级的学生承受压力的能力增强。总体来讲,男女生的心理压力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低年级的儿童中,男生的心理压力要比女生的心理压力重,而到高年级则相反。儿童的同伴关系比较良好,能与同学和睦相处,其受的压力较小。在师生关系方面,普通小学低年级的男生承受的压力比较重,与女生的心理压力有明显的差异,但在重点小学中,师生关系良好,只存在高低年级的差异,男女间的差异很小。
针对小学生的学校心理压力状况,学校管理者与教育者不仅仅要从学校、教师方面着手,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还应注重从学生知情意内部方面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心理状况,正确对待心理压力的问题,让学生学会自己减压。
作者单位: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农民;心理健康;人格类型;经济收入;微机应用水平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从河北省各市、州随机抽取500名农民进行调查,获得有效样本470份,有效回收率94.00%。其中,男性230人,占48.9%;女性240人,占51.1%。年龄为19~65岁,平均(38.95±11.58)岁。经济收入方面,高收入119人,占25.3%;中等收入161人,占34.4%;低收入190人,占40.3%。微机应用水平方面,小学(含小学以下)154人,占32.8%;初中199人,占42.3%;高中117人,占24.9%。
(二)研究工具。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表调查农民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地区、经济收入、微机应用水平等。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调查农民心理健康状况。量表含有9个因子和90个项目,内容涉及躯体症状、人际关系、情绪状态、生活习惯、饮食睡眠等方面。量表的每个题目均以5级评分制记分,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反之,则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高。采用国内学者龚耀先修订的成人艾森克人格量表(EPQ)调查农民人格特征。量表包含P(代表精神质或倔强性)、E(代表内外倾)、N(代表神经质或情绪性)、L(代表掩饰性)四个项目。对测验结果的分析主要是依据标准分来进行的。标准分的平均分为50,标准差为10。如果某个被测试者的标准分大于60或小于40,就可认为该被测试者在某量表上具有高分或低分的特征。P分量表高分表示古怪、孤僻,行为不适应;E分量表高分表示为外向,低分表示为内向;N分量表高分表示情绪不稳定,低分表示情绪稳定:L分量表反映掩饰倾向。
(三)研究程序。专业调查人员将量表带到农民家中。填表前,调查人员向农民说明本调查的意义,以消除农民的顾虑,并给予统一指导语。农民当场做,做完后由调查人员当场收回。对于微机应用水平偏低者,由调查人员逐条宣读和解释,待农民同意后帮助填写。最后,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SCL-90结果。如表1所示,农民SCL一90的9个因子分均值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9-15.71,P
(二)艾森克结果。如表2所示,通过农民组和常模组在人格特征上的比较,农民组在P、E分量表的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8,6.08,P0.05);L分量表的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2,P
按龚氏修订的EPQ测算公式计算各分量表的标准分,发现有20.9%的农民趋向于外向性格,79.1%的农民趋向于内向性格或内外混合;有16.8%的农民情绪倾向于不稳定,有83.2%的农民情绪倾向于稳定;有25.2%的农民倾向于倔强、固执、孤僻,不关心他人,缺乏同情心或行为不适应。
(三)EPQ各分量表与SCL-90各因子的相关。如表3所示,通过对EPQ各分量表和SCL-90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得出P分量表与SCL-90的躯体化、强迫性、人际敏感、焦虑、恐怖等5个因子呈正相关,与抑郁、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4个因子呈负相关;E分量表与SCL-90的各因子中除躯体化因子外,均呈负相关;N分量表与SCL-90的各因子中除躯体化、恐怖因子外,均呈负相关。除了E分量表与人际敏感因子相关显著外(P
(四)农民的经济收入、微机应用水平与SCL-90各因子间的相关。如表4所示,通过对农民的收入、微机应用水平与SCL-90各因子间的相关分析,得出农民的经济收入除与躯体化因子正相关外,与其他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微机应用水平与SCL-90各因子都呈负相关。
三、讨论
调查发现,农民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农村的生活环境导致。中国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大多是靠天吃饭,手工劳作仍占较大比例;农民经济收入水平低,增长慢,农民消费需求较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农村的公共、公益事业发展滞后,农民上学、看病、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污染、赌博、封建迷信等问题严重。另外,由于农村的民主进程低,政治、经济、管理等各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乡镇干部服务意识差,农民的科学精神不强,致使一些乡村干群关系紧张,地方家族、宗族势力猖獗,、迷信等组织活动盛行。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很容易造成农民的心理失调,心理健康水平低。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竞争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及学者开始意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性,继财力、人力、社会三大资本之后,心理资本成为企业的第四大资本。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Fred Luthans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是财力,不是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1]。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的“积极心理学”运动。该运动提出心理学应更关注人们的积极情绪体验、个性特征和心理过程,帮助健康的人更幸福。2004年,Luthans和Youssef从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以强调人的积极心理力量为核心的“积极心理资本”概念,并认为在目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相对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个体积极的心理能量无论对个体本身还是组织的长远发展都更有影响力。Luthans2008年将心理资本定义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并且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1)自我效能:有信心接受挑战性的任务,并经过必要的努力能够成功;(2)乐观: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对于成功都有积极的归因;(3)韧性:能够从困难和逆境中,快速恢复过来;(4)希望:坚定不移地指向目标,为了取得成功,必要时重新设定努力方向。[2] ”他同时强调心理资本是可以测量、可以无限开发和能够管理的。
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发展的特殊阶段所表现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3],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如何,会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大学生处在青春期与成年期的转折点上,如何凭借自身的积极力量去适应角色的转变,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追求自我实现,这些对其自身的成长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分析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对于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以四川师范大学学生为被试,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20份,有效问卷203份。其中男84人,女119人。
(二)研究工具
1.积极心理资本问卷
采用张阔等编制的问卷,题目按利克特七点记分进行评价,得分越高表示受测者的心理资本水平越高。整个问卷共26道题,包含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维度,单维结构,部分题目要反向计分。该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各个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0以上[4]。
2.施测程序
由研究者本人担任主试,采用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
(三)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进行数据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研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在性别上是否存在差异,见表1。
表1 大学生心理资本的性别差异
注:*P
从表1发现,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也就是说男女学生之间的心理资本有显著区别。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在心理资本平均分上,女生得分明显高于男生。
2.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上的差异研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在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上的差异,见表2。
表2 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大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上的差异
注:*P
从表2发现,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在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上存在显著差异,获得过奖学金的大学生心理资本比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高。在心理资本各个维度上,两类学生在韧性、乐观两个维度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韧性比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高,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在乐观维度上得分比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同学高。
3.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年级、专业类别、是否当过学生干部上的差异研究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在年级、专业类别、是否当过学生干部上的差异发现,四川师范大学学生心理资本得分在年级、专业类别、是否当过学生干部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大学生心理资本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心理资本总分及在乐观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女生在心理资本总分、乐观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说明女大学生的乐观水平、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男生。
“男孩要穷养,女孩要富养”的教育观念得到了中国大多数家庭的认同,女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父母及长辈更多的关爱和呵护。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师范大学的学生,师范学校的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更适合女生,大学里每年奖学金的获得者绝大多数是女生,这些都无意间强化了女生对大学学习的投入,因此,女生更容易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乐趣。再者由于传统社会观念中对男女生的期望不同,给予男生的期望更高,在此观念及竞争的促动下男生面临的压力也大,而女生相对而言,压力弱些,因而女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5]。Schweizer等人的研究中发现个人乐观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而女生的生活的满意度较高,所以其乐观水平也相对较高。
从心理资本的总分来看女生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显著高于男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大学阶段,相同年龄下的女生要比男生更为成熟,她们对于学习更为专注,她们更认真积极地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做准备,加上她们普遍成绩优异这使得她们具有比男生更高的心理资本水平。研究结果说明,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大学教育过程中,要注重提升男生的心理资本水平,在关注和鼓励女生发展的同时要提升男生的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水平。
(二)大学生心理资本在学生是否获得过奖学金上的差异分析
关键词:心理健康;现状;起因;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1.128
1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各方面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一个很好的或正常的状态。平常所说的健康心理状态是指一种能够维持认知准确、情绪得当、态度积极、活动适当等的状态。
2荣昌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在2014年到2015年这一年内,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荣昌校区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300名学生进行SCL-90心理测量表问卷调查,并收回247份有效问卷。从回收的问卷分析得出,不在测量表中所列症状的人数有74人,约占30%;有点症状的人数有143人,约占58%;有症状的人数有25人,约占10%,中到严重的人数有5人,约2%;非常严重的人数为0人。
荣昌校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总体上来看一部分的学生心理比较健康,大部分的学生在心理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心理上面存在着相对严重的问题。
3荣昌校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可忽视。心理问题的产生既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学校以及其他的原因。找出心理问题发生的原因能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以及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
3.1个人
3.1.1生活环境的变迁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有4.6%的对象会在躯体上感到不适应,且主要分布在大一的学生群体中,还有86%的学生存在焦虑的症状。而对于许多大一的学生来说,在躯体上感觉不适并出现焦虑等症状是因为刚进入大学就面临角色转换与适应环境的变化。
3.1.2心理平衡的丧失
问卷分析得出有5.7%的学生有强迫症,2.8%的学生存在抑郁症。而大学生的生活中的心理失衡主要是因为荣誉的丧失。比如没有处理好名声、处罚等问题,常常会引起学生的不悦、怨气、忧郁等心理,影响大学生的自尊心,严重时甚至会对他们的情感和生活造成重大的障碍,从而导致强迫症和抑郁症的产生。
3.1.3人际关系的困扰
从校区的被调查者中发现有10.9%的学生存在人际关系敏感症状和8.6%的学生有敌对症状。主要是因为在校大学生适应新的人际关系的能力远比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能力低得多。一方面由于无倾诉对象,从而增加大学生的心里压力,另一方面因为交往困难,致使大学生出现自闭偏执等心理问题。
3.2学校
在我校,大部分的同学对“心理问题”还存在误区,自己去寻求个案咨询的人数十分少。一部分同学不会使用心理测量表对自己进行测量诊断,因此即使觉得心理难受以至于导致身体的不适,也不会想到是自己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有一部分的学生对于心理病存在不耻的观念,在发现自己的心理有问题时也不愿意主动去寻求帮助。
同时,我校心理辅导老师严重缺少,学校有5000多名学生,但全校的心理辅导老师只有三位。学校也没有开展多渠道的心理辅导活动,没有形成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治疗的严谨规范的心理辅导流程,使得我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3.3其他原因
从接受咨询的学生中发现,不良的家庭环境和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社会缺少对大学生的心理重视,使他们易产生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4解决办法
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其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适应环境、承受挫折的能力。为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做。
4.1大学生自身
其一,要求大学生由传统的被动心理治疗观念转变为自主自助观念。大学生要学会使用心理测量表对自己进行测量诊断,时时刻刻关注自己的心理,主动发现心理问题,寻求帮助,及时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
其二,学会简单心理调节办法,在发现自己心理不适的时候,运用简单的心理调节办法来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而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心理问题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到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处,向心理老师寻求帮助,请老师给自己进行心理疏导。
4.2学校
其一,建立专业团队,加强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工作,未经训练的指导方法容易出现偏差,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合格的辅导队伍。
其二,展开多渠道、课程化的心理教育。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状况,学校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应的课程;同时,展开心理咨询活动,通过校刊、校广播站等载体,普遍推广心理健康知识,让大学生学会自我调整心理,提高受挫能力。
其三,倡导学校规范心理辅导流程,形成自查-咨询-面对面交谈-行为矫正的心理辅导流程,改变校区传统单一的心理咨询模式。
1、问卷调查研究方案
1.1问卷调查研究目的
与建筑火灾相比较,毒气泄漏情况有一定的特殊性,例如泄漏事故被感知慢、泄漏源不易被确认等。在泄漏中人的行为反应也是多样的、有差异的。一般地讲,与火灾发生时人们的行为反应相似,人们一旦感知泄漏信息,要先查证、确认、判断所面临的泄漏的危险性,再决定离开泄漏危险场所。这一阶段的行为反应受诸多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过程。而一旦决定要离开泄漏危险场所,其逃生过程的运动很大程度上受到心理的影响[1]。
目前人在火灾中的行为已成为火灾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针对毒气泄漏时人的心理行为研究较少。为了在毒气泄漏时科学合理地考虑人的逃生问题,有必要对毒气泄漏区域及周围人们的行为反应进行调查研究。
1.2问卷调查对象
为了研究毒气泄漏中人的行为反应,保证收集到的数据有效,为人的行为反应研究提供比较可信的依据,我们针对发生过毒气泄漏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厂区内工作人员。
1.3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直接影响着调查结果,科学的设计调查问卷,是毒气泄漏时人的行为调查研究的关键之一[2]。问卷设计不仅要便于研究者研究,而且还要便于填写者阅读与填写[3]。让填写者确信此项调查纯粹是为了了解情况,没有任何利害冲突[4]。为此,根据已有的毒气泄漏知识及火灾调查问卷[5],设计出调查问卷。在问卷中突出了主要研究的泄漏行为反应及心理问题。
1.3.1厂内人员毒气泄漏疏散调查问卷
工业有毒气体泄漏人员疏散厂内调查问卷内容如下:
(1)个人信息
问卷的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员工的个人信息。这部分的问题包括调查对象的年龄、性别、所受教育程度、工作岗位、在该厂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是否经历毒过气泄漏事故等7个个人信息。
(2)所具备的相关知识
问卷的第二部分主要了解员工对毒气泄漏有关问题的了解程度。这部分的问题主要有:是否懂得毒气泄漏事故时的自救常识、工作环境、是否了解该厂生产工艺流程、是否熟知本单位各条疏散通道、是否清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堆放或储存的位置及性质、是否清楚本单位危险化学品可能导致的事故等。
对毒气泄漏有关知识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人们对泄漏事故作出的判断情况。这很大程度上引导了人们在泄漏时作出的行为反应。
(3)安全教育
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了解是员工所接受的安全教育情况。这部分包括两个问题:否接受过事故应急疏散等安全教育、是否参加过事故应急疏散的演习。
接受安全教育是员工上岗前及工作中非常必要的一项内容,它有助于员工对可能发生的危险有科学全面的了解,从而防止事故发生,并在事故发生时作出正确的判断,及时采取行动;而疏散演习更有助于员工在事故发生后各尽其职、各行其道,对保证人身财产安全,降低事故损失起到很大作用。
(4)获悉泄漏信息后行为、心理反应情况
问卷的第三部分主要了解员工获悉泄漏信息后的行为、心理反应情况。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闻到异常毒气气味的第一反应、得知事故信息的第一反应、听到事故报警的疏散行动时间、在事故中可能的最初反应、在事故疏散中可能有的反应、如何选择疏散通道、疏散通道人多时的行为反应、成功逃出事故现场后是否会返回救工友等。
2、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
在本论文研究中,问卷调查全部采用当面访问的方法。调查研究人员在企业的配合下深入企业内部,直接与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指导被调查者将真实答案按照调查问卷的格式及要求进行正确的填写和记录。当面访问的方法比起电话等其他访问方式具有较大的优势,如被调查者的回答率比较高、被调查者会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再填写问卷,可信度高。这样可以保证调查资料具有较好的质量。
本文数据统计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V13.0进行,首先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员工的基本信息分布及泄漏后的行为反应情况。在此基础上对部分差异较大的行为心理反应做进一步分析,检测其与个人因素的相关性。
3、问卷调查统计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83份,收回的有效结果问卷169份。
4、调查结论
本章对西安西化热电化工公司员工的169份问卷作了统计分析。被调查人群覆盖公司的管理人员、财务人员、技术人员及岗位工人,其中以岗位工人居多,占总调查人数的52.6%。并且员工中男性、中年、经历过毒气泄漏事故的人居多。
从整体的统计来看,该厂的员工基本都有一定的危险化学品及自救的相关知识,知道本厂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性。但本厂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并不是非常重视,只有61.8%的人接受过专业的安全教育,其他人靠生活积累或根本不知道。
本章重点分析了毒气泄漏时人的行为及心理反应。经过统计分析发现:
(1)员工闻到异常毒气气味时的第一行为反应与工作岗位相关,而与年龄、性别等因素没有很大关系;
(2)员工得知事故信息时第一行为反应与是否经历过毒气泄漏事故、工作环境、工作岗位相关,并且他们的影响度大小为:是否经历过毒气泄漏事故>工作环境>工作岗位;
(3)员工在事故中可能的最初反应与安全教育情况相关性较大;
(4)员工基本都能在1分钟之内采取疏散行动,在疏散时保持理智、冷静,配合救援工作并引导他人逃生;在选择疏散通道时多数会选择离自己近的通道;在逃出后多数人会根据当时情况选择是否返回现场救其他工友。
安全教育对事故中人的最初反应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应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有针对性的编制安全教育内容,定期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对应急疏散进行演习,这样会有效的降低事故的伤亡率。应配备专人在事故发生时组织疏散工作,避免危险区外的人误入危险区。
参考文献
[1] 刘小春,周荣义.国内化学危险品重特大典型事故分析及其预防措施[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6(14):6.
【摘要】 目的 对基层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调查,为开展心理社会干预提供依据。 方法 学采用SCL-90、EPQ、SAS、SDS、生活质量问卷及心理需求问卷,对基层医院耳鼻喉科疾病患者及同期健康体检人群共878例,分别进行调查评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耳鼻喉科疾病对患者心理状态均存在不同程度影响,其中焦虑发生率最高,抑郁及强迫次之,并且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睡眠质量、生活乐趣及治愈信心下降,患者迫切想知道疾病的知识、得到社会支持及康复知识。结论 心理因素与耳鼻喉科疾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并且与诊治效果密切相关,它可以作为诱因、加强因素存在,也可作为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中起重要作用。在临床工作中忽视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医护人员自觉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合作,完善社会心理因素病史记录,从单纯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并使患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回归社会。
【关键词】 耳鼻喉科疾病 医学心理学 门诊
【Abstract】Objective ENT outpatient hospital on the primary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survey, for the carrying out psychosocial interventions. Methods Using SCL-90, EPQ, SAS, SDS, the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questionnaire, ENT diseases, to grass-roots hospital patients and people over the same period a total of 878 case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investigated evaluated and analyzed statistically. Results ENT disease exist in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affected in varying degrees, of which the highest incidence of anxiety, depression and forced the second, and so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mainly for the quality of sleep, life enjoyment and confidence in the cure, patients are eager to know about disease knowledge, social support and rehabilitation expertise.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factors and ENT diseases, close relationship that exists between, and with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it can be as an incentive to strengthen the presence of factors, but also as a pathogenic factor in the occurrence of the diseas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 In clinical work, ignored 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may lead to serious consequences, and consciously improve their own quality of health care workers, strengthening communication with patient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improve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medical history records, from a purely biomedical model into a biological,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medical model is conducive to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the disease,enable patients to achieve a real sense of the health and return to society.
【Key words】 ENT disease medical psychology out-patient
WHO报告的中国疾病负担分布情况显示心理障碍已成为引起我国疾病负担最大的第二号疾病,将成为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2]。生理疾病引发心理疾病,心理理疾病引发加重生理疾病,两者互为作用,对人们健康造成双重打击。国际上很多发达国家早已生理、心理干预同步进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我国的临床工作中,治疗主要着眼于缓解症状,而未能广泛地应用,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待疾病。耳鼻喉门诊病人疾病特点包括:急症多,如异物、鼻腔出血,多阻塞性,多器官性,多疼痛不适性,多变化性,多交叉性。很多患者受疾病的困扰,影响了工作、生活、睡眠、娱乐及与他人的正常交流,甚至产生心理障碍。患者多有焦虑、恐惧、激惹和急迫的心理,特别基层医院的病人由于多为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对疾病各种信息的认识及来源不足,对他们实施心理干预,使他们战胜身心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尤为重要。本课题旨在通过对基层医院耳鼻喉患者心理状况的调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病情特征,不同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分析原因,作出判断,寻找对策,为实施心理干扰提供客观依据。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调查的对象为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4间基层医院耳鼻喉科2009年6月-2010年1月门诊病人,同期体检的健康人。共收回有效问卷878份,男542人(占61.73%),女336人(占38.27%)。年龄45.5±14.2岁,将调查对象分为2组,其中耳鼻喉疾病组600人,健康组(既往无耳鼻咽喉科病史)278人,经χ2检验2组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上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知晓自己的疾病,具有正常的语言表达能力,并知情同意配合本调查。为保证问卷质量,现场调查前由项目负责人对参加调查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统一调查方法,掌握调查中的各项内容标准和交流指导语。
1.2 研究方法
1.2.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3]。按Deragatis5级评分法,因子分1.5分为阳性征,与健康组相比较。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Questionnaire, EPQ) 要求调查对象如实填写,分为精神质(P)、内外向性(E)、神经质(N)、掩饰性(L)等四个分量表进行评分。
1.2.3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 scale,SAS) 要求调查对象如实填写,用于评定焦虑患者的主观感受。
1.2.4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 SDS) 要求调查对象如实填写,用于衡量抑郁状态的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
1.2.5 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自行制定问卷,观察耳鼻喉科疾病对睡眠质量、生活乐趣、家庭和睦、与他人的交往、正常工作、自尊心及治愈的信心等方面的影响。
1.2.6 分3方面共8个问题调查患者对疾病知识方面的需求(药物疗效及副作用;并发症的发生及预防;治疗过程及愈后);患者对心身健康方面的需求(康复指导如饮食、运动怎样坚持;劳动力是否会下降;此病是否影响生活);患者对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需求(渴望得到高级专科医师诊治;担心患病给家庭带来负担)。内容的8个项目分别量化为3个等级,需要解决为3分,一般需要为2分,不需要为1分。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由SPSS 10.0软件包统计完成。
2 结果
2.1 耳鼻喉疾病组的总分、阳性项目数、焦虑、抑郁、强迫、恐怖4个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
2.2 耳鼻喉科疾病EPQ、SAS、SDS的评定结果 耳鼻喉疾病组四个因子较健康组均显著性升高,而SAS评分及SDS评分 亦高于健康组。
2.3 耳鼻喉科疾病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四种耳鼻喉科疾病对睡眠质量、生活乐趣及治愈信心的影响较大,对社会人际交往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4 基层医院耳鼻喉门诊病人对疾病知识需求最迫切,其次是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需求,再次是心身健康方面知识。
3 讨论
既往对身心疾病已有部分临床研究[4],但耳鼻喉科尚无综合性社会心理调查分析。本研究调查基层医院耳鼻喉科门诊患者的心理状况,发现患者均出现焦虑心理,并造成抑郁情绪,表现为强迫症状,生活质量也下降,而患者对疾病知识方面知识的需求最为重视, 其次是社会支持系统方面的需求,再次是心身健康方面知识,主要原因是基层地区的病人多为知识水平低,接受能力差的病人,对疾病各种信息的认识及来源不足,而且经济能力较差又缺乏医疗保障。不同的人、不同的状况又有不同的心理反应,因此心理社会干预,需要实施个性化而不是统一的标准和模式。事实上,疾病对患者心理反应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长短,是根据疾病的性质、个体特点和社会支持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异[5]。患者发病后出现躯体化症状和复杂的心理症状,常影响患者休息,注意力不能集中,产生烦闷、焦虑不安、乃至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障碍,对于有一定个性基础的患者,甚至会使人产生悲观失望及恐怖感。这些心理因素反过来又会加重症状,从而造成疾病与心理因素之间的恶性循环,导致症状反复发作。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人体免疫系统有关[5],此时,仅按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去认识该病症是不全面的,必须根据个体的心理反映,按照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等多种模式,才能全面认识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诊断,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本实验观察的耳鼻喉科病人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均受疾病影响,而且因为疾病、康复知识的缺乏及社会支持不足更加重了焦虑、恐惧、抑郁令疗效大打折扣,因此医护人员应当给予患者及时的心理指导,帮助患者建立治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讲解该疾病知识,康复指导并联系家人给予社会支持。并向患者说明该疾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并不危及生命,纠正患者对疾病的错误认识,打消患者的疑病心理,减轻或消除患者各种不良情绪。当疾病不能彻底治愈时,学会“与疾病共存”[8],以适应疾病的存在,从而积极地进行生活和工作,改善生活质量。能否针对心理因素进行恰当的处理,将直接影响到治疗的效果。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提高疾病疗效,改善生活质量,并能缩短治疗周期,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
参 考 文 献
[1]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
[2]肖世富,严和骏,陆余劳,等.世界卫生组织初级保健病人心理障碍合作研究的上海样本结果[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2):90-94.
[3]张明圆.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6-27.
[4]马梁红.我国心身疾病的临床研究现状[J].临床荟萃,2000,15(18):841-853.
[5]王征宇,编译.临床心理评定[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179-184.
[6]杜方.心理社会因素与恶性肿瘤[J].医学综述,20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