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财务系统资产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财务系统资产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财务系统资产管理

第1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资产管理 信息化 B/S结构

近年来,国家对高等教育投入不断增大,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高校资产规模逐步扩大。资产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高校对资产“重购置、轻管理”,造成学校资产管理不善甚至失控,财务管理水平低下。

一、资产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提高资产管理效率。传统的手工资产管理效率十分低下,资产验收单、报废处置单依靠手工填制,分类汇总、资料归档等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错误时有发生。网络版软件的使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并且对账简单。资产购置时,使用部门资产管理员填制验收单后,通过网络上传至资产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并经相关部门负责人在网络上电子审签后,直接生成资产卡片,完成资产入库登记工作。资产调剂或报废处置时,处置部门在网络上申请并经审签后,资产进入调剂或报废处置库自动汇总。资产管理信息化能够全面简化资产入库登记、调剂、报废处置和清查对账等工作,极大提高学校资产管理工作效率。

2.确保资产信息质量。目前,许多高校已采用资产信息系统对资产进行管理,但信息化水平不高,使用的管理系统仍然是单机版,资产使用部门负责资产实物和卡片管理,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入库登记和资产明细账管理,财务部门负责财务报账和资产价值总账管理。由于主观和客观因素,经常出现数据不同步或不一致,相互对账的工作难度较大,造成资产信息不真实。提高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力度,使用网络版资产软件进行管理,能够确保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之间数据的适时更新,保证资产数量、价值等各项数据一致,提高高校资产信息质量,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完整。

3.防范国有资产流失。运用网络版资产管理软件进行管理,能够实现资产从采购、验收、登记入库、使用、报废处置等全流程监控,资产使用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可随时查询部门和个人管理的资产情况。工作人员调离或离岗时,相关部门可以核查资产交接情况,防止电子产品或其他便携设备随人员带走。高校房屋和设备对外出租或出借时,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对数据库资产信息进行更新,相关部门可以随时查看资产出租出借状况,督促资产出租出借收入上缴。资产报废或处置时,处置部门可通过网络申请,上报资产管理部门形成资产处置库。通过信息化管理,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监察审计部门和学校领导均可根据赋予的权限查看资产管理情况,提高资产管理透明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流失。

4.优化办学资源配置。高校使用网络版资产管理系统进行资产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将大型仪器设备数据在校园网内公开共享。学校在编制年度预算时,能够更好地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合理安排资产购置预算项目,避免大型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节约办学经费,优化资源配置。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和公用房分配部门能够方便掌握办公和教学科研等用房的配置情况,防止公用房的多占和闲置。在资产处置过程中,资产管理部门可以将资产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的待处置资产信息挂在网络系统主页,各部门资产管理员登陆界面后可以查找仍有使用价值可供调剂的资产,并直接点击该资产申请调剂,即方便校内各部门进行资产调剂,又可防止部分到报废期限但可继续使用资产被报废处置。

二、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选择

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已摒弃了资产手工管理模式,采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主要有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模式、C/S结构模式和B/S结构模式。

1.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模式。与传统手工管理模式相比,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使用优势明显。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快速扩张,特别是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兴起,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逐渐不能适应管理要求。单机版资产管理软件只能由资产管理部门资产管理人员操作,其他部门不能参与资产数据操作等相关工作,无法满足跨校区资产管理要求。资产清查和对账时,资产管理部门只能导出数据后与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逐项手工核对。

2.C/S结构资产管理模式。C/S(Client/Server)结构模式,即客户机(Client)和服务器(Server)数据链接模式,是一种局域网管理模式。在C/S结构模式下,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都能够参与资产管理工作,但由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需要安装资产管理软件支持,对不同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需开发不同版本的软件,并且新增一个客户端就需资产软件安装工作。同时,C/S结构模式虽然是对用户开放,但仅限于局域网内,即客户机需与服务器物理连接,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开放管理环境。一些跨校区办学的高校,利用VPN等方式搭建链接平台,但投入巨大,且系统操作速度经常受到影响,达不到管理的要求。C/S结构模式扩大了参与资产管理的部门和人员,但无法满足全员参与资产管理的要求。

3.B/S结构资产管理模式。随着网络技术的兴起和广泛运用,一些高校运用B/S结构模式对资产进行管理。B/S(Browser/Server)结构模式,即浏览器(Browser)和服务器(Server)管理模式,是对C/S结构模式的改进。在本模式下,只要终端用户具备Internet网络工作环境,即可通过网络浏览器来实现与服务器的链接,不需安装客户端资产管理软件。资产使用部门、管理部门、监管部门和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可以从不同地点访问和操作数据库,高效便捷,且成本相对较低。B/S结构资产管理模式以Web服务作为基本单元,能有效解决异地访问和操作,大大提高高校特别是跨校区学校资产管理效率。通过B/S结构模式的访问权限控制,还可以设置网上审批功能,实施资产的全电子化管理,实现全员参与资产管理工作目标。

三、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构建

2012年末,《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中明确提出,“高校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时录入相关数据信息,加强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财政部、教育部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财教〔2012〕488号)要求高校应结合办学实际,以信息化为方向,选择合适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切实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目前,与其他模式相比,B/S结构资产管理模式普遍适合高校发展规模和管理现状,一些部属院校和沿海省份高校已经建立或正在构建基于B/S结构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创建资产管理责任人系统。高校资产管理工作涉及资产使用、管理、监督部门和财务部门等,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各大类资产,特别是固定资产涵盖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家具及动植物等六大类,资产管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构建B/S结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首先需要创建校内资产管理责任人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中的部门目录应按照树状结构,按教学、科研、学生、行政、后勤等大类归类,即方便WEB系统查询和审批等操作功能赋权,也为高校下一步资产计提折旧、归属费用并进行成本核算奠定基础。各资产使用单位应建立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和资产审批人等相关制度,并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将相关信息初始化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资产审批人为校内资产使用部门主要负责人,是资产管理直接责任人,资产管理员负责部门资产管理日常事务,协助审批人参与资产管理工作。

2.设定分类资产管理模块。为确保学校资产账账、账卡和账实相符,高校资产管理系统应包括存货类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模块。货币资金等其他流动资产、在建工程和对外投资等可根据单位工作实际设置操作模块。固定资产模块下设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和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等子模块。各资产使用部门可根据需要分别登录不同模块和子模块进行相应操作。材料、试剂、燃料、低值易耗品等资产通过存货类资产或材料模块进行采购申请、出入库管理,并定期开展盘点。房屋及构筑物子模块用于对学校教学、科研、行政办公等公用房和其他构筑物基本信息的管理,初始信息包括建筑物名称、开工和竣工日期、建筑和使用面积、建筑结构、单元数量、工程造价以及建筑物内房间号、房间使用面积等。设备和家具等其他固定资产子模块应与房屋及构筑物子模块信息进行对接,资产管理部门可即时追查每一设备的具体存放位置和保管状态。资产管理部门定期通过资产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资产明细账与财务部门进行价值量核对,保证资产明细账与财务核算总账相符。

3.设置资产管理操作权限。B/S结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是一种开放型的资产管理操作方式,需对访问人员和操作权限进行合理设置。操作的权限包括采购申请、查询、出入库登记、调剂、汇总统计、审批、财务记账、日志管理和系统管理员等功能。资产管理部门在设置人员权限时必须按照资产购置、使用、出租出借、报废处置等流程,按财务内部控制要求,赋予资产管理员和审批人等不同的操作权限。在工作人员离岗、离职时,按财务交接规定,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办理相关工作人员操作权限的交接和变更。操作权限的设置必须互相牵制,不得由一人拥有资产管理全流程操作权限,以防范财务风险。此外,资产管理部门应配备独立的稽核岗位人员,对资产管理流程和权限功能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稽核人员不得拥有出入库登记等日常操作权限。

4.启动资产数据共享。运用B/S结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在服务器上安装资产管理软件,并将服务器置于良好的防潮、防尘物理环境下,可以保证用户全天候登录查询和操作。目前,高校内部资产入库和财务报账一般经过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两个部门办理,使得资产部门资产账和财务记账数据不能够同步更新,存在时间差。同时,高校财务制度中将固定资产分为六大类,教育部固定资产分类及编码为十六大类,造成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入账科目分类不完全一致,给对账工作带来麻烦。资产数据共享应将资产管理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进行有效链接。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经常担心财务系统直接对外链接会带来外部攻击风险,对两个系统的直接对接存在疑虑。高校应结合管理实际,在条件成熟时可以将资产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直接对接,财务核算时直接取用资产管理系统中入库登记数据,形成记账凭证。若未能达到直接对接,财务部门可采用物理隔离方式,运用其他WEB端口计算机与资产管理服务器链接。资产管理部门将资产入库信息通过条形码等方式及时传送到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将入账数据同步反馈到资产管理系统,完成资产入库登记、财务记账整个流程,做到数据有效对接,保证账账相符,避免手工对账等繁琐工作。

5.加强网络风险防范。B/S结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处于开放性网络环境,高校在运用WEB工具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的同时,应提高网络风险防范意识,防止外部攻击。风险防范可以从多方面入手,如加强软件操作内部控制,合理设置登录用户权限,强化登录用户管理。设置资产管理系统服务器防火墙,安装杀毒软件和木马检测程序,定期扫描服务器运行环境。利用WEB访问网址对登录访问进行控制,或将资产管理系统WEB主页控制在校园网内用户访问。定时对资产管理数据进行异地备份,保证资产管理数据安全。加强资产系统日志管理,对日志描述情况进行监控,将日志信息定期进行归档,以备后期查看。资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应适时对数据操作情况和审批权限使用情况进行监控,出现异常情况时即刻进行分析追查。稽核人员对信息化管理流程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监督资产管理人员操作规范情况,排查可能存在的风险。

四、小结

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以价值管理为主线,基于B/S结构资产管理信息化模式,运用资产管理系统软件,有效协调资产使用部门、财务部门开展资产动态管理工作。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使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将每一资产定位于领用人或保管人,实现资产管理中“人、财、物”的统一。同时,资产管理部门应定期开展资产清查,与使用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实物和价值核对。在条件成熟时,高校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对资产智能化追踪和监控,切实提高资产管理能力。

(作者为国有资产管理处副处长、会计师、硕士)

参考文献

第2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等学校 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3-105-02

一、引言

国有资产管理是高等学校重要的基础工作,关系到学校的改革发展及战略目标的实现。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十分重视学校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效,确保了这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还远非尽善尽美,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特别是与学校财务工作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还比较突出,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本文就这几个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给出笔者的建议。

二、几个突出问题

问题一:财务工作与资产管理工作脱节。在高校的内部管理职能部门之间,业务上关联度最高的恐怕就是财务处与资产处了。在办理业务的流程上就是上下游关系,比如固定资产采购业务,财务处下达了预算指标后,资产处负责办理采购手续,采购完毕后在资产处办理固定资a报增手续,再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整个流程基本上是在这两个部门之间走完。可见财务处与资产处业务的关联度有多高。但是如果两个部门之间的步调不一致,问题就来了,互相扯皮推诿,埋怨指责,严重影响办事的效率和效果。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很多高校干脆就把财务处与资产处合二为一,成立了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比如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减少不必要的行政成本,简化了办事流程,提高了办事效率,效果立竿见影。比较普遍的现象恰好是很多高校的财务处与资产处工作关系并不顺畅,甚至还产生很多问题,造成了财务工作与资产管理工作脱节。

问题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高校的国有资产除了有它的实物形态(当然无形资产没有实物形态),还有它的价值形态。高校的国有资产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类似于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常见的分工是财务处负责高校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资产处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二者各行其是。这样往往就会造成财务系统上的资产数与资产系统上的数字不相符。在财务系统上的国有资产是它的价值形态,按照会计科目的分类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和对外投资等;资产系统上的国有资产一般只包括固定资产,按照《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分类,高等学校的固定资产一般分为六类:房屋及构筑物;专用设备;通用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家具、用具、装具及动植物。很多高校的资产系统上的国有资产除了这六类以外没有其他类型的资产。即便如此,财务系统上的固定资产金额与资产系统上的固定资产金额也难以一一对应。这种国有资产的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相脱节现象在很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

问题三:重有形资产管理轻无形资产管理。无论是财务系统还是资产系统对无形资产的确认很不一致。《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六条规定:“无形资产是指不具有实物形态而能为使用者提供某种权利的资产,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以及其他财产权利。”目前,很多高校都没有对无形资产进行确认入账,主要是高等学校对无形资产计量的依据不足,难以进行评估入账。由于历史原因,有些高校干脆就不确认无形资产。这与《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要求是相悖的。在高等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校比较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而对无形资产不太重视,实际上造成了资产负债表上资产总量被严重低估。

问题四:资产清查后账务调整比较随意。《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四条“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进行清查盘点。年度终了前,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保证账、卡、物相符。对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应当按照规定处理。”近几年来,很多高等学校也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清查,审计部门进行的专项检查也要求高等学校要进行彻底的资产清查。清查的结果出来以后就要按照制度规定进行账务调整。这本属于一项正常的业务处理,但是一些高校的调账很随意,每年在财务决算发现账目不平衡时就任意对固定资产账目进行调整,比如对图书、家具的调整就比较频繁,并且调整的金额很大。这种为了平衡账表而作的账务调整既不严谨,也不严肃。

问题五:固定资产折旧难以落到实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四十三条:“高等学校应当对固定资产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计提折旧。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考虑残值。已提足折旧的固定资产,可以继续使用的,应当继续使用,规范管理。省级财政部门可以会同主管部门制定计提折旧的具体办法。”可见,《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要求对固定资产是要计提折旧的,除了文物和陈列品、图书、档案、动植物等以外,固定资产都要计提折旧。但是需要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什么折旧年限和折旧率来计算折旧额呢?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到目前为止,教育部和各省财政部门也没有专门对高等学校固定资产折旧问题专门下发文件。无形资产的摊销也存在类似情况。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或无形资产不进行摊销),最终的结果就会导致高等学校的财务报表中资产价值被高估。

三、原因剖析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管理体制的问题,也有政策制度缺失的问题。笔者认为,高等学校自身能够解决的还是学校内部的管理体制问题,政策制度缺失的问题只能是由行政主管部门来解决。实际上,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是一对孪生兄弟,如果人为地把他们的职能进行分割,必然会导致行政成本和协调成本增加,造成内耗。一些学校现有的机构设置还是按照十几年前的制度设计的,目前已经不能满足高等学校现实的资产管理要求。财政部张少春副部长曾指出:“资金管理是价值形态的管理,资产管理是实物形态的管理,财政管理和财务管理中,历来都包括资产管理的内容。”

《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第八条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财政部颁布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令第36号)第四条指出:“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活动,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推行实物费用定额制度,促进事业资产整合与共享共用,实现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的紧密统一;应当坚持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应当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这是第一次对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提供了法规依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对实物资产进行定期清查,做到账账、账卡、账实相符,加强对本单位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无形资产的管理,防止无形资产流失。”

从一系列的政策规定来看,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已然是一种趋势。并且高等学校既要重视资产的价值管理也要重视资产的实物管理;既要重视有形资产的管理也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从高等学校自身出发,把财务处的职能和资产处的职能合在一起,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对于确定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折旧率等问题应由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规定。

四、几点建议

1.为了减少行政与沟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建议高校应尽可能将财务处与资产处整合在一起。《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教财[2012]6号)第八条规定:“高校应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履行高校国有资产管理职责。”现在很多高校把财务处与资产处合并调整为财务与国有资产管理处,还有的高校行“大部制”,如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了财务部,包括了原来的财务处、资产处和招标办等职能部门。应该说这是一种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很多问题在这样的体制下会比较容易解决,这也更有利于高校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深度结合。

2.建立和完善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五条规定:“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化的要求,及时将资产变动信息录入管理信息系统,对本单位资产实行动态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做好国有资产统计和信息报告工作。”第四十七条规定:“各级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和资产信息报告,全面、动态地掌握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状况,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当前的情况是,很多学校的财务系统与资产管理系统是相互独立的,无法互联互通,导致两个系统的信息不能共享。这与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现实需求还有相当距离。

3.要对高校资产管理进行建章立制。高校资产管理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要管好这个系统必须要建章立制。从资产的采购、验收(入库与竣工)、使用(含有偿使用)、盘点、处置到报废等环节,都要用制度管起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五十一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加强资产管理,按照科学规范、从严控制、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的原则合理配置资产,建立资产共享、共用制度,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也对此作了相关的规定。

4.狠抓内部控制建设。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是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领域。《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十条规定:“单位应当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单位应当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资产安全和有效使用。”第四十四条规定:“单位应当加强对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强化对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关键环节的管控。”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建设特别强调对资产要实施归口管理,要明确资产的调剂、租借、对外投资、处置的程序、审批权限和责任,建立资产台账,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做好资产的统计、报告、分析工作,实现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可以说,如果高等学校的内部控制做好了,就可以为学校规避很多风险。

五、结束语

高等学校的资产管理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也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单靠某一个部门很难把这个大系统管理好。学校管理层应以战略的眼光统筹谋划,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融合在一起,强化制度管理和内部控制,通过信息化平台把资产管理工作做好。

参考文献:

[1] 张少春.齐心协力扎实进取开创事业资产管理工作新局面[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07(6):13

[2] 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新法规月刊,2006(9)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财务处 广东广州 510635)

第3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制度不健全、结合层次不高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具体办法,高校内部也没有具体制度规范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现行高校财务制度无论从框架还是原则都与“办法”的要求相去甚远,虽然教育部2009年下发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征求意见稿)对现行的高校财务制度作了较大的修改,但对双方的相结合问题仍处于原则性的层面,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深层次结合处在探索阶段,难以满足财务管理、资产管理自身发展需要。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衔接不畅,机构职责模糊高校资产的所有权、经营权、行政管理权三位一体,没有产权明晰、责权明确的运行机制。资产的管理职能分别由财务管理、设备管理、房产管理、后勤管理等部门兼任,资产管理的职能分散,缺少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更未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在高校资产来源和使用方面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情况下,如果不确立职责明确的资产管理机构,形成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建立切实可行的资产管理运行机制,必定造成资产管理出现混乱情况,导致国有资产流失。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核算口径不统一 对于资产管理,财政部门按11类核算,教育部门按16类核算;对于财务管理,由财政部和教育部颁发的“制度”则按6类资产核算。不仅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对资产分类不一致,资产管理内部不同主管部门之间资产分类也不一致,而且不同的资产分类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类转换标准。教育部门在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部门按16类核算资产、财务管理部门按6类核算资产的同时,要求高校按财政部门11类组织清查和上报资产决算报表。由于核算口径的差异,给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工作造成很大的困难,也导致资产信息的真实性、可比性大打折扣。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意义

(一)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由资产管理的性质与重要性决定的高校的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学、科研、行政工作的物质基础,是高校各项事业发展和提供公共服务的物质保证。加强高校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对进一步深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降低高校运行成本,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是管理的内在要求 财务管理是高校组织财务活动、划分财权和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则体现为资产的实物形态的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高校资产与财务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是资产价值量和实物形态的不同表现,二者互为因果。两者的关系表明,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结合是管理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加强资产管理有利于提高资产使用效益,也就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盘活存量资产,实现财务管理效益,推动财务工作,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资产管理又有其特定的对象,服务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侧重点是资产价值的管理,而资产管理侧重点则是实物量的管理,二者相互作用,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理。因此,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既是加强资产管理、促进资产合理配置、有效使用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的有效手段。

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管理机构,理顺管理机制 高校根据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精神,按照资产管理相关职能权限的划分,成立资产管理处或在目前的资产管理部门内部设置相关的资产管理科室,将全校的所有资产归于资产管理部门监督管理之下,形成“决策管理(学校)、综合监管(资产管理处)、归口管理(相关职能部门)、使用管理(各使用单位)的四级监督管理体系。理顺资产管理与归口管理、使用管理单位的工作关系,形成资产采购(购置或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管理等为内容的管理工作有效衔接,改变目前资产管理“重购置、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同时,在财务部门设置资产管理科或资产管理专职会计岗位,加强与资产管理处的联系与沟通,定期核对资产账,充分利用资产管理部门提供的有效信息,通过存量资产的使用效率和安全完整情况的信息利用,加强资产购置计划的预算审核,以有效存量制约年度增量,通过资产处置环节的信息利用,减少直至杜绝资产流失。改变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两张皮”的问题。

(二)加强资产环节管理具体表现在:

(1)资产购置管理。资产使用单位向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提出年度资产购置计划,财务部门根据综合监管部门提供的使用单位资产存量、资产完好率和资产使用效率审核后,进行综合平衡,报决策管理机构批准后执行;可执行的资产购置预算年中需要调整的项目由归口管理部门报主管校领导审核后报资产综合监管主管校领导审批执行。资产购置预算应保持预算的严肃性和刚性,不得随意突破。资产购置严格执行招投标程序,按照规范的合同文本,完整地填列合同规定的内容,履行相应的审批程序。

(2)资产使用管理。校内各资产使用单位应设置专职或兼职资产管理员,掌握本单位资产的使用情况。资产管理员要随时掌握本单位的资产存量和增量,登记资产的出租、出借情况,及时申报资产的变更信息,实时了解资产的使用状况。单位资产管理员变更时,及时告知资产归口部门和综合监管部门,办理资产移交手续。资产监管部门经常不定期地抽查各资产使用管理单位资产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资产处置管理。资产使用单位根据资产的使用状况和资产报废年限标准向资产归口管理部门提出报废申请,归口管理部门按程序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实物鉴定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批,资产管理部门根据实物审核明细表,与财务管理部门审核其资产实物与资产数据的真实完整性报资产管理主管校领导审批,并将报废资产数据转入资产管理系统待报废库。资产处置要严格按审批权限执行,对于高校占有、使用的房屋建筑物、土地和车辆的处置,货币性资产损失的核销,以及单位价值或者批量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的资产的处置,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规定限额以下的资产的处置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资产处置批复后,应将报废资产进行分类,招标公告,履行招投标程序,核减资产数据。资产处置收入进入学校财务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资产信息管理。资产管理部门根据资产购置预算、采购合同、实物验收报告和购置发票等相关资料审查其程序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并将资产的相关明细信息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在资产信息的录入工作中,力求资产分类正确,信息完整准确,相同资产的名称要求一致。同时,打印出资产验收单和资产条形码标签,并将名称相同、出厂编号不同的大量同类资产(如电脑等),列出明细清单,以识别标签的粘贴。财务部门在处理资产账务时,应将资产验收单编号或资产编号同时录入财务核算系统;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每月进行一次资产账务核对,并将资产验收单编号或资产编号所对应的会计凭证号导入资产管理系统,建立资产编号与财务凭证号的对应关系;年终及时处理资产未达账项,配合财务管理部门编制财务决算报表;在保持基础资产数据与财务相关数据一致的基础上,根据资产决算报告的要求编制资产决算报表。日常工作中,资产管理部门按季度向财务管理部门提供资产购置的预算执行、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情况,同时向学校资产各级管理部门和单位提供相关资产信息。

(三)规范资产管理与财务核算的口径 具体表现在:

(1)统一资产分类标准。随着国家公共财政体制的建立,财务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的提高,高校作为非营利组织机构,财务管理从属于公共财政、服务于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日益显现。高校执行财政部的分类标准,将教育部的资产16分类标准和现行高校财务制度的资产6分类标准统一到财政部的资产11分类标准上,是高校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制度要求所在。因此,高校应按财政部的资产分类标准,将固定资产分为土地、房屋建筑物、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仪器仪表、计量标准器具及量具、衡器、文艺体育设备、图书文物及陈列物、家具用具及其他类等共11 大类,并按新的资产分类标准组织资产盘点、清查、核对等工作。同时,建议财政部联合教育部组织部分高校制定出分类标准间的转换关系目录,以便具体实施。

(2)规范资产确认和计量标准。资产的核算对象有广义与狭义之分,财务管理是资产广义范畴,资产管理是资产的狭义范畴。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应根据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和高校管理的实际需要,明确规定资产管理(主要为固定资产)的资产核算范围;同时,制定资产核算的价值标准,尤其是价值起点在国家规定的标准以下,使用时间超过一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如家具等。资产的确认范围和价值计量标准的规范和统一,是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的基本内容。

(四)开展资产绩效评价 资产绩效评价是考核监督管理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率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建立包括资产安全完整率、资产使用效率和资产管理人员考核指标在内的资产管理指标体系。将校内各单位完成工作任务量、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成果与占有使用的有效资产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指标评价的导向作用,引导各资产使用单位强化资产管理的责任,从追求资产的数量转到追求资产的质量和效益上来。同时,建立和完善资产与预算有效结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以资产的绩效评价结果为依据,对单位和个人进行年度考核,并与下年度资产购置预算和工资预算挂钩。以存量定增量,逐步平衡校内各各使用单位占有资产的严重不平等现象,解决资产闲置和资产占用不足的问题,引导各单位增强资产的效益观念,明白资产的使用效益与资金的使用效益同等重要。因此,资产绩效评价工作可以为资金分配、预算安排提供依据,促进资金管理水平提高,有助于提高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水平。

第4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

资产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带给企业预期收益的生产资料。县级供电企业由于资产结构和分类复杂、价值大、分布地域广、变动频繁、更新快等特点,给电网资产运行、维护与管理带来很多困扰。由于近年来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推进和ERP系统及财务管控的上线,加强对固定资产的标准化、精益化、信息化管理,保证资产安全完整,配置科学合理是我们对资产管理的追求目标。

1.2 固定资产管理的内容

固定资产的管理应包括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管理;固定资产变动管理;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其中固定资产变动管理是重中之重,固定资产的变动指固定资产的增加和减少。增加包括购建、投资者投入、融资租入、债务重组取得、接受捐赠、无偿调入、盘盈及其他途径增加;减少包括资产的转让、出售、以资产对外投资、盘亏、毁损、报废、无偿调拨等。

2 管理现状

2.1 原始资料不规范、基础数据不健全

由于传统的管理观念较粗放,固定资产管理在财务管理中只注重价值管理,造成在资产卡片的登记上只注重金 额的登记,诸如座落地点、资产规格型号、责任人等基础信息不完善;部分资产存在“打包入账”的情况,但在资产清理时对打包资产又难以拆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做到一账、一卡、一物。基础数据不规范、不健全,难以适应ERP系统上线的要求。

2.2 在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上未执行统一标准

集约化管理前,系统内对各县局固定资产管理没有硬性要求,各县局未执行统一的固定资产目录和折旧政策, 以及历史时期财务人员更换原因和自身素质问题,对资产分类的理解不一,造成部分资产在分类上比较混乱,折旧年限上出现错误,严重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类管理。

2.3 资产管理意识薄弱,缺少业务流程化管理

受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谈到资产管理有些部室会认为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在对资产管理的理解上侧重于价值管理,忽略了对资产的过程管理。当固定资产发生了变动,如一些技改工程的实施会导致旧资产的拆除报废或再利用等信息并未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或传递信息滞后,导致财务部门对资产处置和资产卡片的变更不及时从而造成账、卡、物不一致。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环节缺乏相应的审批流程,资产管理大局意识不强。

2.4 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资产管理混乱

自国网公司实施农网改造以来,除二期农网改造形成的资产归县局自有,其他各期的资产所有权都归省公司所有,但其维护管理权在县局,造成农网资产所有权与管理权相分离。在对农网资产后续的更新改造中,省公司并未出台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核算办法。又由于县局农电管理中一些人员素质偏低,对辖区内的农网资产和自有资产区分不清,造成一些农网资产的更新改造上报于自筹投资的综合计划中,从而会使一些农网资产会在县局自有资产中重复登记。以上原因导致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界线不明确,在资产权属管理上比较混乱。

3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研究对策

通过对以上资产管理现状的分析,以及为适应ERP系统和财务管控的上线要求,我们认为加强县级供电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迫在眉捷。为了使管理现状得以改善,建议如下:

3.1 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目录》

加强对《国家电网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学习,修订县局的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在集约化管理的大前提下,严格执行国网公司统一下发的《固定资产目录》。按网省公司要求,及时调整错误的资产分类、折旧年限等信息,使资产分类、资产名称、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率等内容与国网公司保持一致。

3.2 措清家底,对现有资产进行评估和清查

为更好地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要对现有资产进行统计评估与清查,以此为固定资产管理打下基础。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对现有资产进行彻底清查,将农网资产与自有资产权属问题理清;将自有资产盘盈盘亏情况进行登记,由中介机构介入对资产状况出具评估和清查报告,财务部门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对房屋、土地数量和面积进行盘查,对未办理权证的积极进行权证办理;为适应ERP上线要求,对打包入账的资产积极进行拆分处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分类正确无误,为资产上划打下良好基础。

3.3 合理界定各部门的管理职能,明确资产管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县局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固定资产管理职能进行合理界定,并配备相应的管理岗位和人员。建立流程与职能相结合的跨部门协作管理模式,提高县级供电企业管理层面和各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的重视程度。财务部门可以作为牵头管理部门,并承担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职能,有关业务部门根据部门职责分工承担相关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职能,固定资产的具体使用、运行、维护、保管部门承担固定资产的使用保管管理职能,使各部门做到分工协作,目的明确。

3.4 实施流程化管理,加强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由财务部门牵头与各业务部室讨论制定固定资产的购置、报废、处置、调拨、转移等资产变动业务审批流程,对固定资产实施流程化管理。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益、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提高投资效益,提升专业化管理水平。

3.5 加强对在建工程的会计核算,确保资本性支出的预算执行

由于历史遗留或人员素质原因,导致一些工程的经营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未作严格区分,从而影响了工程成本的准确核算,造成转资资产原值不实。为确保资本性支出核算准确,应将在建工程的核算与全面综合计划和全面预算相结合,准确、合理的进行工程成本的核算并按时间节点要求编制工程财务决算,保证工程投资及时转资产。

3.6 积极推进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尽快适应基于ERP模式的资产管理

按照省市公司信息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根据本单位资产构成、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特点等实际情况,将固定资产管理统筹纳入企业信息化系统开发、建设和应用。利用条码技术与软件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很好地解决县级供电企业固定资产数量多、变动大、部门泛、价值高、使用周期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制定统一的固定资产代码体系,明确固定资产价值管理的细度标准,统一物资分类代码、生产设备分类代码与固定资产代码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等,实现固定资产的信息化管理以适应ERP系统的上线要求。

参考文献

[1] 任伟;发电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电力信息化;2004年11期.

[2] 钟璟毅;;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广西电业;2005年09期

[3] 吴小军;;也谈加强电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01期

第5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一)新会计制度下,单位资产的使用效率依旧不高

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在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实施后,虽然已经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以及非财政收入的核算流程,但是在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单位固定资产过度购置的问题在事业单位日常工作中非常明显。在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单位领导或者工作人员仅仅从单位的局部利益或者一时的需求出发,要求单位大量购置在工作中实际不需要的或者成本过高的固定资产,这些固定资产仅仅使用一次或者几次后便再没有其它的用途,这种现象造成单位的财政状况紧张,也使事业单位出现了大量的闲置固定资产。

(二)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进行处置管理

不管是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还是老的管理制度,对于事业单位的资产处置管理的相关规定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具体的资产处置与报废的期限只是从整体上来约束,这些资产在处理和报废之前的相关手续流程也仅仅是审批和履行手续,没有对事业单位的资产实际情况进行一定的核实,再采取报废或者处置。另外,对于单位一些使用效率比较低的资产也不注重管理,这些资产只是到期处置报废或者折价变卖,不能将其转移或者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其最大价值。

(三)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

目前,还有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没有认识到资产管理的重要性,认为资产管理仅仅是对单位资产的统计、核算,对其重视程度大大降低,这造成单位的资产管理理念非常落后。尽管我国已经实施了新的会计制度,但是还有许多的事业单位管理者没有在单位内部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体制,有些单位即使建立了资产管理机构,但是也没有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支持,所以资产管理机构形同虚设,更没有在单位内部形成一套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的、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体系。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就导致单位的资产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在有些项目中不能合理的节约资金成本,影响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

(四)单位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职业素质

由于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资金的管理,还有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的管理,涉及的环节比较多,所以工作内容就比较繁重,另外还会涉及到财务、会计、管理、计算机等多方学科的综合知识。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作为资产管理的主要工作者,他们的知识技能有时无法完全满足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需要。比如,有些单位的财务、会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比较低,所以在资产统计、核算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大大降低了资核算的工作效率,造成大量人力资源的浪费,甚至还会出现资产数据核算错误的现象,阻碍了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高效实施。

二、新会计制度下如何加强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一)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随着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颁布实施,事业单位也应按照新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完善单位的资产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中需要根据相关的核算管理办法实现对资产管理各项工作的统筹部署,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对于购置的固定资产以及折旧中的固定资产折旧政策在会计周期内必须统一,同时实现不同资产记录的相对分离,确保记录的清晰化,进而提高日后报表的利用效率。

(二)提高单位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

要想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提高单位内部财会人员的工作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财务、会计人员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和现代化资产管理方法,在招聘环节必须要严格按单位流程,杜绝“托关系、走后门”现象,财务、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有专业的资格证书。对单位内部的财会人员,必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同时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一步增强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责任感,使其在工作工能够遵守原则,不贪图利益,从而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不断促进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信息化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部分企业也开始实行现代化管理,行政事业单位也应该根据当前形势,在新事业会计制度下,不断创新、引进先进的资产管理系统。在单位内部实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单位资产管理现代化,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所以事业单位在实行资产管理工作时,应该积极引进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并应用到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中,使单位资产管理能够实现实时查询企业收入支出、综合分析、财政预算等功能,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的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管理。另外,资产管理部门还可以将单位内部所有资产的录入、统计、核算和现代化的信息系统结合起来,在单位内部建立一套科学、高效的实现资产管理系统,使资产的录入、核算、管理都实现信息系统操作,这样可以大大减少财务、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单位资产数据的真实性,使单位的管理层可以随时检查单位所有资产财务的运转过程,从而避免单位资金的流失,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

三、结语

第6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1.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和制度不完善。

高校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归属国家,使用权和管理权分散归属于学校的不同部门,国资处、财务处、后勤处,图书馆和各教学院系等都具有相应的管理和使用权。从调查结果来看,河南省大部分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立都比较规范,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但由于缺乏权威的领导管理部门,容易导致多头管理、管理机构和部门重叠的现象,致使国有资产管理组织部门之间协调困难。在管理制度方面,现有的制度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高等学校财务制度》、《高等学校会计准则》等,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各种经济业务,制度观念略显滞后。管理制度中存在“重购置轻管理”“、重钱轻物”的现象,对资产信息管理不重视,信息化程度不高。调查中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国资处、财务处和各教学院系之间缺乏统一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同高校之间的制度更是千差万别,制度不完善的现象较为普遍。

2.国有资产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

河南省部分高校的国有资产配置并不是严格依照按需分配的原则,导致购置的资产无法被充分利用。一方面,由于高校校内各部门的资产管理具有相对封闭性,资产的购置又缺乏严格的购置标准和预算规制,造成资产重复购置;另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部门之间特别是高校之间的资产缺乏统一协调机制,资源难以共享。这反过来又使得各部门愈发强调对资产的绝对占有和存储。

3.国有资产核算和评估不足,账实不符。

从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整体来看,未能实现与财务管理的紧密结合,缺乏日常性的核算和检查,导致账实不符的现象出现。例如,部分高校的相关部门利用本部门有偿服务取得的资产,未办理入账验收手续,使这些资产排除在学校国有资产账目之外;类似的还有高校接受捐赠的资产,入账不及时也造成一定的帐外资产;有的资产已经被使用部门报废了,但并未及时履行财务报废手续,造成账实不符。

4.无形资产管理环节薄弱。

河南省高校普遍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不够重视,存在管理盲点。实际上,高校是无形资产的富集之地,河南省高校的科研成果也相当丰富,但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缺乏科学严格的规章制度,造成无形资产的总体价值不清,管理混乱。例如,部分高校教师将科研成果据为己有,而且缺乏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擅自将科研成果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高校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没有进行准确的评估,或未能严格履行财务程序,转让收入未及时入账,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

二、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管理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高校对国有资产的地位、作用和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国有资产权益保护的主动意识。从表面上来看,这是由于高校的资产管理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管理理念,“重人轻物,重购置轻管理”,在思想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发挥资产的最佳效益,不仅是保障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要求,也是谋求高校长远发展的题中之义。但从本质上来看,高校的双层委托设置导致国有资产主体缺位,对二级者高校管理者的监督不力才是高校管理者管理意识单薄最根本的原因。

2.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从体制上看,河南省许多高校尚未建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资产的管理工作就由各教学院系、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等进行监督和管理,缺乏一个权威的机构进行统一协调和整合;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专职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但该部门和资产使用单位没有很好地对接,无法实行有效的控制、检查和监督的职能。由于高校管理体制不健全,使得学校的资产管理各个环节衔接不紧密,从购置、使用、维护到报废的各环节相互脱节,有的环节出现无人管理,而有的又出现交叉管理的状态。国有资产多头管理的模式,削弱了资产管理的权威性。

3.监督管理和绩效考核制度不健全。

高校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对闲置浪费、随意挪用、资产流失等现象的处置不够严格。由于没有建立系统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资产管理没有建立单位或个人责任制,造成管理责任无法追究,资产的效益和价值难以提升。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设置不科学,奖惩机制不合理等现象比较普遍,容易造成国有资产闲置和流失。

4.风险控制管理体系不到位。

河南省高校对国有资产浪费和流失等风险控制管理不到位。尽管高校建立了资产评估、监督核查、财务和审计等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但并未从风险控制方法、风险控制内容和风险控制指标等方面建立完整的风险控制管理体系。高校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仅仅停留在实物对账层面,现行会计账面不计提折旧,导致资产存在隐性风险;由于缺乏资产定期清查制度,导致国有资产提前进入待报废状态;国有资产对外投资的过程中,产权模糊,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的制约,带来很大的资产流失的风险。另外,对国有资产监管者和使用者可能出现的道德风险,也缺乏有效的控制防范措施。

三、强化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的对策

1.增强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树立现代资产管理理念。

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河南省高校的国有资产管理意识和理念相对滞后。强化高校国有资产管理首先是要增强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广大师生和员工要明确各自的权责意识,严格遵守国有资产管理政策法规和制度,树立产权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和动态观念;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等现代资产管理理念,把风险意识根植于每位教职员工的脑海中,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发现风险、预测风险、评估风险和应对风险,使风险降至最低。具体而言,高校各级领导和职工要形成重视国有资产管理的共识,遵循把资产管理和预算管理相结合、和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价值管理、绩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原则,将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校园文化。在资产购置、使用等管理过程中,注重遵循市场竞争的规律,树立投入产出的效益理念;在校办产业经营和科研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效益的提升。

2.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完善资产管理体制与制度建设。

我国高校国有资产实行“国家统一所有,财政部综合管理,教育部监督管理,高校具体管理”的管理体制。河南省高校应根据国家政策,建立“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国有资产管理机制。在此基础上,各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比如进行管理体制改革,促使国有资产管理由原来的行政管理向产权管理转变,资产管理机构以产权管理为中心行使资产的监督权、投资权和处置权等;促进国有资产管理由“归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管理、协调和监督。与此同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制度建设。具体来说,高校应建立和完善国有资产的财务预算管理制度、资产配置制度、资产使用制度、资产处置制度、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制度、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制度、资产管理绩效考核制度、资产监督管理制度等。制度建设始终是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重点。

3.升级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现代化水平。

构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完善国有资产数据库建设,实现资产的网络化和电子化,是实现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信息系统的建设有利于及时掌握资产的数量,价值、分布和经营状况,为资产配置、使用、处置和清查提供决策依据。首先,由学校资产管理部门统一规划,在教育部对高校资产分类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统一的国有资产信息管理数据库,并使其能够包括学校资产的全部内容。其次,基于校园网的硬件和技术基础,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开发或购买适用于校园网的资产管理软件,并使学校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可以根据权限了解到自己的相关资产信息。再次,将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对接和信息共享,如财务部门、预算部门、审计部门等,实现资产从购置到报废的全过程的动态信息管理。不断升级与完善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及各项功能,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4.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

针对河南省高校无形资产管理薄弱的现状,应当加强无形资产的管理,建立科学的资产评估和核算体系,防止无形资产流失,提高资产管理效率。第一,提高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认识到无形资产对高校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国资管理部门中设置专职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第二,建立并完善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如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对外合作转化制度、开发利用制度、资产收益分配制度等。第三,建立无形资产评估核算体系,将高校无形资产要素纳入财务核算范围,确保高校会计信息真实完整,重视无形资产投资转让时的评估工作,保障学校无形资产的权益。

5.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评价,建立风险控制管理体系。

第7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电力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化,竞争正日趋激烈。对于拥有高价值资产的电力企业而言,如何保障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科学有效,实现电力企业存量资产的保值增值,成为其获取竞争力的战略工具之一。因此,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壮大意义重大。基于此,笔者试图从财务管理的视角作为突破口,通过强化财务管理在资产管理中的突出作用加强电力企业资产管理。

一、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

财务管理是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最终目标,通过财务计划、财务决策、财务控制等职能,确保企业资金合理利用与配置的价值创造的活动。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这决定了财务管理在企业生产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以及资产管理等管理模块中的适用性。

资产管理是以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资产完整性以及保值增值为目标,涉及从资产采购、使用、维修、改造一直到资产处置(报废、变卖等)整个资产生命周期的管理活动。具体到一个资产项目,管理活动可以认为划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在每个阶段均涉及到项目设计、实施和评价三种管理职能。在实践活动中,应将这三个阶段资产管理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资产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至于财务管理与资产管理的关系,笔者看来,两者均需要信息化手段的支持,只有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做好这两项管理工作。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对于充分发挥两种管理职能、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效果显著。此外,前已述及,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其在资产管理过程中可以作为一种价值管理手段,有效地促进企业资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基于财务管理视角的电力企业资产管理的实现

前已述及,电力企业资产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建设(购置)前期、项目建设(购置)期、项目建设(购置)后期。每个阶段的管理内容均不相同,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方法和信息亦不相同。对此,笔者就财务管理在电力资产管理中的作用进行如下分析。

(一)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前期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资产的取得方式主要包括外购或自建,将每项资产视为一个项目,则在项目购置或建设前期阶段,财务管理部门为项目资产的引入提供财务方面可行性分析,通过计算项目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计算项目资产的引入给公司带来的经济价值,确定引入该项目资产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旦财务管理部门对引入项目资产后的状况做出悲观的估计,企业管理层则应当在充分考虑财务可行性的基础上权衡利弊,做出项目建设(购置)决策。此外,在项目资产取得方式上有多种途径时,也可以通过比较各种方式下取得资产的财务分析,做出相应决策。同时,财务管理部门还应当根据企业发展状况以及各部门资产需求计划,编制资产购置或建设预算,通过财务预算提高企业项目资产管理水平,防范各种风险。

(二)项目资产建设(购置)期

在项目建设(购置)期,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监督资产采购预算的执行,保证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预算的执行,财务管理部门应当严格资产采购计划的执行力,将项目资产的购置建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对超出年度预算的资产购置计划,须由设备采购部门将资产申购的原因详细写明,并提交办公会,经集体审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此外,电力企业所需资产须从国外进口,资产采购部门应当将资产进口订单、合同提交财务管理部门进行审核。由此可见,财务管理部门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前期主要是通过监督预算执行参与企业资产管理,确保电力企业的资产购置或建设在预算范围内。

在付款环节,财务管理部门应当根据企业各个项目用款计划统筹安排,避免由于资产购置或建设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筹资成本增加等状况的发生。对此,财务部门应当在资产购置或建设合同中明确付款计划,并定期对资产项目的付款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汇总,确保企业的资金能够满足各种款项的足额、及时支付,确保资产购置或建设的顺利进行,尽快达到可使用状态,为企业创造价值。同时,需要对外筹资时应当早作安排,避免临时筹资计划的高成本。

(三)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

电力企业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主要指项目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的日常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在项目资产建设(购置)后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产盘点清查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会同资产管理部门对企业资产进行盘点清查,编制资产盘点表,对企业资产的当前使用状况进行清查,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减值测试结果由资产使用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财务部门会签确认,并于期末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调整资产的账面价值。此外,对于资产盘盈或盘亏部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填制资产盘盈盘亏报告单,并对盘盈盘亏的原因进行分析,财务部门结合盘盈盘亏的信息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协助资产管理部门找出日常管理中的相关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出现。

2.在资产内部转移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参与并监督。为避免电力企业资产出现闲置和重复购置的现象,应当积极开展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部门应当结合资产账面价值,在与实物进行核对、评估的基础上完成相关交接事宜,财务部门作为资产内部转移工作小组的一员,应当充分发挥其对资产价值的敏感性,协助并监督资产实物交接,并做好资产划拨方面的账务处理。

此外,在电力企业资产封存、报废过程中,财务部门应当利用其专业知识,对资产状态的转变进行监督,并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一般而言,企业资产使用部门对其内部闲置资产向资产管理部门提出封存或报废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核准后,上交财务管理部门根据封存或报废资产的价值提出意见,并提交办公会批准,办理资产的封存或报废手续。

总之,对于资金密集型的电力企业而言,做好其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其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突出的意义。对此,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协同资产管理部门管理好资产,为企业资产管理献计献策,无疑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企业价值。

参考文献:

第8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关键词:高校 应用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高校国有资产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对于发挥国有资产效益,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条件,以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简称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之后,有效提高了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水平。但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一些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更好地发挥该系统的作用。

一、高校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资产构成多元化,国有资产数量和质量均有较大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日益复杂,管理难度逐渐增大。为了监督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合理配置国有资产,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益,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财政部颁布了《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7月1日正式施行。围绕两个《办法》,创新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管手段,财政部2007年研发推出了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并在有关中央部门和省份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基础上,财政部于2009年8月28日下发了《关于正式实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正式推广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化,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监管。按照财政部通知要求,全国各高校已经全面应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

二、高校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体制不完善影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目前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诸多问题,国有资产各管理部门之间协调性欠缺,相互脱节,导致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仍不同程度存在帐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明显降低了高校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效果。

1、欠缺专门机构负责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工作

部分高校未成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在国有资产管理上,仍沿用原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如后勤处管理房屋、建筑物,图书馆管理图书杂志,教务处管理设备仪器,财务处负责固定资产价值核算。因为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谁都不管或谁都在管的现象时有发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只由财务处一个部门使用,无法推广到其他部门,造成国有资产管理措施不到位。

2、国有资产管理交叉重复效率不高

部分高校对国有资产实行的是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而各职能部门分别归不同的上级部门指导、由不同学校领导分管,各职能部门为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往往会造成工作重复。如:教务处因为上报教育厅资产数据的需要,使用教育部资产管理软件(分16大类管理),由专人录入教学设备仪器的明细记录,获取上报教育主管部门的资产数据;而财务处因为上报财政厅资产数据的需要,使用财政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分12大类管理),由专人录入全校的资产明细记录,获取上报财政主管部门的资产数据。

(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大部分高校采用单机版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功能单一,使得部分业务无法顺利开展。

1、数据处理能力不强

该单机版只能独立运行和操作并对固定资产的各项数据进行输入,由计算机记载并核算,仅是单一业务和专门用途资产的管理,满足了目前一般管理需要,但是对于资产调拨、变动、报损等很多简单的操作,系统都不能独自完成,还需要人工大量地填写单子、录入数据、删除数据;固定资产卡片没有批量拆分功能,成千上百张卡片只能手工拆分等,不但系统效率低下,还有可能引起数据错误。

2、查询不方便

该单机版的“存放地点”、“使用人”等项目查询功能差,数据录入过程中对两个项目不能直接查询,需要将两个项目内容导出Excel表格才能进行查询,不能很好发挥系统软件应有的项目管理功能。

3、资产信息不能共享

该单机版无法与校园网链接,相关管理部门不能通过校园网参与实施各项资产管理活动,资产信息不能全校共享,造成各个部门的固定资产信息不公开、不能在校园网中迅速查询到想要的资产信息等一系列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校资产管理被动、滞后的局面,影响了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三、高校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改进办法

(一)创新归口管理部门的国有资产数据录入工作模式

对于尚未成立专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的高校,为解决查询功能差的问题,避免在应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工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资产明细录入的重复劳动,可充分发挥Excel表格的应用水平,协调好财务处、教务处、后勤处、图书馆等归口管理部门的数据录入工作。

1、调整部分项目的录入

第9篇:财务系统资产管理范文

1高校资产管理现行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高校资产管理现行模式

高校资产具有种类多、数量巨大、储存和使用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已经建立高校资产采购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旨在通过信息化技术,加强资产在采购、使用、处置、维修等环节的全面监管[2-4]。虽然大多数高校正在逐步建立资产管理制度,但仍存在实施效率不高、整体管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1.2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普遍呈现各自为政的管理办法和管理平台,平台对于资产从规划到处置的全过程也往往难以实时追踪记录。这种“半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逐渐不适用于高校资产管理的要求。因此校园资产管理急需更为智慧高效、规范完整的模式进行统筹规划。目前高校资产管理虽然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优化和解决。1)高校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不完善在规划阶段,程序流程不规范[5],审核不严谨,采购需求不合理,缺乏计划,导致重复购买同类资产[6];在采购阶段,未做到通用设备的统筹采购和统一分配,导致后期运行和管理难度大。在使用阶段,软件资源与硬件资源未能共建共享,导致资产普遍利用率不高[7]。在处置阶段,缺乏动态的长期监管,无法准确掌握待报废资产的真实具体信息,较难做到处置时账实相符[8-9]。2)资产管理平台缺乏与其他系统融合互通智慧校园是整合的、一体化的校园应用系统,具有高度的感知、控制、协同的服务能力。资产管理系统与教务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房屋管理系统、数字化校园平台、办公自动化系统(OA)融合互通性较低。各大系统由各部门自建和管理,功能分散、多头管理、相互独立,并未实现互联互通,无法实现资产档案、财务预算核算数据、文件签批信息等数据的共享[10],导致高校资产信息重复、数据不一致的问题。3)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力入库入账不严谨,未按照合同和招标文件的资产信息录入和审核;资产调拨后,使用部门、存放地点、使用人等信息未进行实时更新,缺乏长期的动态管理;处置过程缺乏可行性分析论证、市场价值评估[5],有些资产报废后长期没有下账,仍存放于原使用部门,造成账实不符;资产管理系统只具备简单统计和查询[11],未有相关数据分析等智能化功能,无法给管理者的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2基于全生命周期构建高校资产管理智慧化的策略

按照“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业务规范、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采资一体化”原则,对资产管理全阶段进行统一规划和整合集成,形成一体化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平台。该平台强调实名制和实名存放地的管理,全面实现资产信息数据共享和流程共享,有效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和资产使用效益[12]。实现资产全过程、全日志记录的过程化管理,将规划阶段、申报阶段、实施与使用阶段、处置阶段这四个阶段进行线上与线下的有利结合,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级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体系。

2.1规划阶段

围绕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统筹规划目标明确、突出重点分步实施、资源共享讲求效益、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主流应用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编制各部门资产采购项目规划,在资产管理平台上填写资产配置预算表,与教务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和数据共享。

2.2申报阶段

资产申报阶段主要分为资产初审、论证评审和立项审批环节。资产初审:各部门在每年规定时间统一在资产管理平台上进行线上申报资产采购项目,填写资产采购需求清单等。统筹部门根据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各部门资产采购规划及需求清单进行核对,调研场地需求和现有教学实训条件以及其他综合情况,进而审核资产采购的基本情况、必要性、可行性、实施方案、需求资产内容以及相关配套是否科学规范,并在资产管理平台进行审核意见的反馈,初审环节结束后,资产采购的相关材料自动流转到平台的下一环节。论证评审:组织校外专家、各职能部门进行线下论证和评审,校外专家主要对申购的资产从可行性、必要性,是否具有前沿性,是否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如何提高利用率,配置参数是否需要调整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各职能部门包括高职教务处、财务处、国资处、科研处、后勤管理处、保卫处等,对需采购的资产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招投标采购实施、软硬件资源共享、资产管理、消防安全等方面进行统筹考虑,并提出评审意见。由统筹部门在该平台进行意见的反馈,并与OA系统对接,提交申请校长办公会审议,关联各部门的相关材料,并自动流转到下一环节。立项审批:由申购部门在资产管理平台填写资产采购申请表,平台自动关联前期的资产采购需求清单,并上传项目建设报告等相关资料,由申购部门、统筹部门、职能部门在平台上进行多级审核和签批。

2.3实施与使用阶段

资产实施与使用阶段主要分为招标采购与合同签订审核、资产入账与验收、资产标签和单据、资产调拨、设备维修、资产折旧、数据上报、资产清查环节。招标采购与合同签订审核:申购部门上传招标采购文件、合同等文档至资产管理平台,由统筹部门、国资处、财务处将前期资产采购需求清单与以上文档清单进行比对,包括针对质保售后、培训、付款方式、拟采购资产的品牌、型号、参数以及台套数等内容等,并在平台进行多级审核和签批。资产入账与验收:由申购部门对到货的资产进行技术验收,并在平台进行资产入账,录入资产的相关信息,包括品牌、型号规格、数量、金额、购置日期、使用人、使用部门、存放地点、质保期、供应商等信息。由申购部门、统筹部门、国资处等相关部门去现场进行资产的商务验收,包括资产的品牌、型号规格、数量、功能等是否与合同清单相一致,并在平台进行多级审核和签批,与人事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OA系统、校园一卡通等进行对接和数据共享。资产标签和单据:资产管理平台支持对接自助服务终端,利用智能化终端可方便各部门对平台数据的简单方便操作,可实现身份认证、业务单据自助打印、个人业务查询、状态检查、自动开关机、系统配置等。资产标签采用射频识别(RFID电子标签,可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利用微信小程序扫描资产标签、房间资产二维码,可显示该房间下所有资产的详细信息及汇总信息。可在资产清查时一键上报资产异动,方便核查。也可利用平台的资产地图模块,点击某学院、某科室或某楼栋来查看该环境下所有资产的详细信息,以及统计资产总值、资产总数量等汇总信息。资产调拨:分为部门内调拨和部门外调拨。对资产进行调拨分配,资产设备从入账、入库到新使用部门后的调拨情况、使用轨迹都可实时查询到。设备维修:各部门在平台填写设备维修单,自动关联每个资产的入账信息、招标文件、合同信息、验收报告等信息,可查看每个设备的维修周期和步骤,与后勤管理系统、OA系统对接,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处理。资产折旧:按照年度计提,季度计提和月度计提三种不同的计提方式进行资产的计提折旧。完成分类折旧年限调整、数据治理、财务对账、资产的补提与按月计提折旧、折旧数据报送财务等工作。数据上报:实现常用的资产管理类统计报表,同时支持财政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上报数据一键生成直接导出上报。与教育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对接,严格按照教育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接口的规范,实现数据直接上报、事项同步的功能,减少学校重复输入数据。资产清查:利用条码采集设备,对已粘贴条码标签的资产进行快速清查。通过全面清查,准确掌握各类资产的详细资料,切实摸清家底。采取部门自查、资产清查办公室全面清查原则。由各部门领导总负责,资产管理员、各科室负责人担任资产清查员,负责本部门的资产清查工作,进行资产清理、盘点,检查资产原值、待报废资产的数额及资产损失、待核销数额等;关注资产分类是否合理;详细了解资产目前的使用状况等。及时在资产管理平台提交资产清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情况,资产清查总体情况,资产盘盈、资产损失清查情况,重大事项披露等。在各部门完成盘点工作后,由清查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对盘点工作进行全面清查复核,确认盘点结果,确保盘点工作质量。

2.4处置阶段

资产处置是指部门对各类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行为。包括报废、报损、转出、出售、投资等。资产的处置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执行国有资产处置制度,规范处置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处置阶段:首先将处置类业务由职能管理部门、国资处、财务处审批,对接OA系统,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决议;然后会议决议后进行集中的财务销账和资产销账,进行资产评估;最后完成实物处置操作,进行账面资产数据的核销,并与财务管理系统、湖北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OA系统、校园一卡通等进行对接和数据共享。

3结束语

高校资产管理是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优化。智慧校园背景下,研究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资产管理智慧化建设强化了高校资产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动态监管,通过系统智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各类资产管理过程中的异动信息,实现资产重要指标监控预警功能,并促进资产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

参考文献:

[1]蒋东兴.“云端一体化”高校智慧校园畅想[J].中国教育网络,2014(1):49-52.

[2]石鑫磊,张鑫.高校智慧资产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12):290-292.

[3]高东辉.智慧校园视野下的高校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20(11):38-39.

[4]徐召,胡宁,王攀,等.高校仪器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2):282-284,296.

[5]吴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及应对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164,167.

[6]高惠玲,王海滨,郭万喜,等.高校国有资产管理在“放管服”背景下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33-36.

[7]张会.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构建思考[J].财经界,2020(10):103.

[8]李明,王静,张石磊.智慧资产管理模式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22(7):157-158.

[9]曹杰,郭俊芝.智慧资产管理模式在高校资产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产业创新研究,2020(9):149,154.

[10]赵善庆.公立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新模式的构建——基于财务预算角度[J].财会月刊,2015(31):22-25.

[11]姜远达,王晓菊,杨雨薇.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下仪器设备管理系统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11):289-292,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