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文化与企业文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建筑企业文化品牌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正文
企业文化又称公司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共同理想、基本价值观、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企业品牌文化,指通过赋予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建立鲜明的品牌定位,并充分利用各种强有效的内外部传播途径形成消费者对品牌在精神上的高度认同,创造品牌信仰,最终形成强烈的品牌忠诚。建设成功的企业文化对外具有引力作用,对内具有凝聚作用;拥有成熟的品牌就可以赢得顾客,赢得市场,大大増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在我国建筑企业在文化的形成及品牌的建设上有一定的基础,但尚不成熟,建筑企业要长久立足于不败之地,打造企业文化品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
经营就是为了发展,发展就是为了生存,建筑企业的文化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导航仪,能为企业指导正确的行为方向,从而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健康、稳步地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的导向对于不同性质的企业,功能也是不同的,小型企业的经营方向就是求盈利,而大中型企业则是开拓市场空间,领先行业,立足产业,面向世界,把利润放到最大化。建筑业与能源产业、副食品业不同,运行结构模式更侧重劳动作业方向,80%的人员是从事建筑施工生产一线的人员,只有一部分是专业技术及管理人员,高级管理人员更是屈指可数,但往往该企业的文化形成、建设及推行掌握在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手中,绝大部分建筑企业单位都有着自己多年积存沉淀下来的企业文化。许多年前,企业文化思想刚刚萌生,尽管建筑业的文化发展方式和投入程度不同,但至少具有前瞻性的建筑企业还在至始不逾地强化建设不断发展完善,将制度和文化联合起来运作管理企业;而有的企业则只着眼于短期的工程数量、企业效益、企业规模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忽视了人文效益,一味的生产,盲目的经营,加上员工缺乏归属感,企业没了方向,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建筑业市场环境下,许多没有甚至已经摒弃了自己文化与品牌的企业便一蹶不振,最终结局是改制、并购、破产……然而此时此刻,高层管理者却也还没有意识到本企业独有的文化已经销声匿迹,整个企业已经失去了应有的凝
聚力与活力。
企业文化实际就是企业针对内部形成制定出来的文化。作为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对本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和处理,已成为当今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国建筑总公司作为老牌国有企业,成立于1982年凭借着其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始终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依法办企业为方向,坚持以股东、公司和员工的“多赢”为目标,以营造融洽的员工关系为根本,文化兼程的中建公司在短短的30年内就成长并获得了“全球最大500家公司”,“全球十大房屋承建商”的美誉。
近些年建筑业人才流动更新迅速,企业领导也意识到了“企业人才文化”的重要性,与10年前相比,现在的建筑企业无论从结构体制还是人员素质意识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企业文化有着更确切的领悟和认识,更容易接受,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员对企业对文化更具有认知性。一些成功的建筑企业通过编写企业文化手册,设立企业文化节日,宣传贯彻企业文化活动来加强文化建设,一年举办两次甚至更多次的企业文化活动,久而久之整个企业团队的文化氛围就浓厚起来。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激发员工的“自律意识”,从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更有助于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对内的,是为了明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方向,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衍生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效应产物,它就是品牌。
十几年前,建筑行业存在很多同样性质同样规模的施工企业,它们几乎拥有着同样资金实力、同样的建筑水平,每个企业也拥有同样的部门、同样优秀的员工,但谁又能想到没有企业品牌,没有品牌文化的企业竟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会销声匿迹,为什么市场选择了品牌唱响行业、文化底蕴丰富的企业呢?结果表明:有关系也许会有市场,但是无品牌就绝对不会有市场。谈企业文化就要谈到品牌,搞企业文化建设也不能离开品牌文化,要以建设品牌为载体来彰显企业文化,建筑企业亦离不开品牌,在某种程度上品牌锁定了客户的心,客户的忠诚度体现在他们会不变地选择了一个建筑商,选择了它所拥有品牌及其附属的一切建筑产品。
曾经有一种说法,“中国制造”是一流的产品、二流的包装、三流的营销、四流的服务,无论这句话说得对错与否,有一点可以说明再好的产品形成不了属于自己的品牌那也是“半成品”。同理,建筑企业也一样,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都是建筑产品,优质的产品博得了客户好的口碑,也换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然而产业的局限性使得建筑企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计划经济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市场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而来。一个建筑企业的品牌不只局限于“砌墙”、“盖房”、“修路”这些让人耳熟能详的名词,品牌包含研发、建设、策划、管理、销售、服务等多方面的过程,建筑业也可以发展成多元化产业。
很多企业的成功之处正是在于一个企业、一部分人对企业文化品牌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有无企业品牌对企业的经营方式、策略、员工价值观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世界著名电器品牌松下公司,作为一家跨国公司,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制定了影响企业的“七精神”及“自来水哲学”产品经销策略,在品牌推广上他推崇打造“平民家电”,并致力于与他国的技术合作与研发,不断扩大影响力,松下以其独特、创新、高质的产品得到了各国的广泛认可。如今,“Panasonic”这一品牌已深入人心,凭借着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身的多元化品牌经营理念真实地谱写了一部成立才百年的企业从一个生产作坊发展到一个国际跨国公司的成功传说。
这些年,国家对建筑市场的宏观调控,国有大型企业的主辅分离,种种形势与措施将建筑业进行了翻云覆雨的变革,建筑上的工程项目由原来的国家平均分配到现在的市场投标竞争,很多老建筑企业忽视了投资单位招标者对一个企业成长所形成的文化和创建的品牌的关注。对于企业来说品牌革命就意味着当初的欧洲工业革命,影响和意义远非过去所积累资本和财富所能媲拟的,当今的企业文化品牌就是企业的生命。
总结
企业文化和品牌在一个行业,在一个企业,所体现出的作用及效果是一个长期的、积累的过程,即使它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日后它将会推动整个行业、整个企业的整体发展,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影响力正成为一个企业发展和产生巨大价值优势的关键潜力。所以,建筑企业应该尽早未雨绸缪,高瞻远瞩般地从未来的视角审视今天,积极倡导推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创立自有品牌,努力打造有影响、有实效、有价值的企业品牌,用品质应对挑战,用服务占领市场,用效率满足需求,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为建筑业的繁荣昌盛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明辨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的相互关系
1.要明确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在概念上的共通性。我们知道,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点的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体现的总和,其核心内容是企业的精神、愿景、目标和价值观,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原动力。品牌则是一种错综复杂的文化象征,它是体现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等方式的形象总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以及自身的经验而所有界定。品牌的背后首先是文化,亦称品牌文化,而品牌文化则是指品牌在经营中逐渐形成的文化积淀,代表了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认知、情感归属,是品牌与传统文化以及企业个性形象的总和。拥有强势品牌文化可以赢得顾客,赢得稳定的市场,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服务品牌是作为一种特定的“产品”,体现在服务行业的一种被社会或一定规模范围内普遍认知的服务品质。它体现的是具有较强感召力和影响力的“强势服务”。“品牌”通过这种强势服务的过程铸就自己的独特品质,进而形成广泛的影响、被一定范围所认知的服务名称就是“服务品牌”。换言之,“服务品牌”是一种高素质、高效率的服务模式,又是一种无形的特殊商品。其实质就是一种文化形态。其内涵主要包括:科学的服务理念、真诚的服务情感、独特的服务模式、高超的服务艺术、熟练的服务技巧、先进的文化魅力、完备的服务体系和满意的服务保障等。由此可见,他们之间的核心内容、普遍意义、表现形式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具有共通性。但应当肯定的是,服务型企业文化和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文化虽然具有一致性和共通性,而服务品牌的问题就和一般意义上的“产品品牌”大不一样了。
西安办事处在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中,抓住两者的内在联系和共通性要求,推出了“全心服务、构建和谐、追求卓越、打造品牌”等系列服务理念,并以各种活动和介质为载体深入精细管理,形成了基本的服务文化和品牌建设理论,为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工作奠定了基础。
2.要明确它们在内涵上的紧密性。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上的关联性。企业文化和品牌的关系在其内容上是密不可分的,核心内容都是其特色文化及其价值观取向。但企业文化偏于企业内部,而品牌是某个区域的属性,和某个利益群体相关联,偏于企业外部。一个是针对员工及企业内部本身群体,一个是针对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如西安办事处的文化建设主体是全体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而服务品牌的建设受众就是外部客人和离退休老同志两个群体。企业文化用于凝聚人心,团结力量,以制造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品牌用于吸引受众,建立影响,以创造出长期吸服受众的文化。从外在表现形式上,虽有区别,但如果没有企业文化,“品牌”就难以为继;如果没有品牌,企业文化的外部延展就会逐渐与社会脱节,其文化魅力也会黯然失色。文化,其实质就是品牌的支撑和灵魂;品牌,就是文化的集中表现和结晶,在服务型企业尤其如此。
二是本质作用上的一致性,企业文化与品牌都不能脱离产品和经营实际,都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其本质作用是一致的。只有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协同一致的时候,企业才会取得长足的发展。在服务型企业,其“产品”的表现形式就是一种“服务”形式,这种形态就是服务文化即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所以,服务品牌的打造也必须遵循它的一致性要求,和企业文化建设同步进行。西安办事处结合离退休职工服务、大厦经营、物业管理三块主打业务的本质属性--“服务”,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和服务品牌的打造工程,抓文化建设时注重营造品牌效应,打造服务品牌时注意和文化建设相结合,起到了互相补充、相互促进、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三是其不可背离性。由于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的特质要求,很难想象,两者如果背离起来,会把企业引向怎样的歧途。一种沉闷守旧的企业文化是创造不出富有特色和激情的服务(产品)品牌的;反之,一种富有个性、被普遍认知的(服务)品牌如果嫁接到一个没有特色文化的企业上,那一定是沙滩上起高楼,一触即溃。“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没有文化内涵的品牌也一定是个空壳,必然不能长久。如名噪一时的秦池酒业就是最好的佐证。他们花巨资创意精彩广告,创造了产品的品牌效应,但在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上都缺乏底蕴,所以,只能是后继乏力、很快便轰然倒塌。基于这种认识,西安办事处本着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齐抓共管,两个成果一起要,把对客服务的品牌要求延伸到广大离退休老同志,一手狠抓企业文化建设,一手致力于打造服务品牌,使所有的服务对象—“客人”充分感受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独特魅力,同时产生了对品牌服务的“情感归属”,大厦“人气”不断升温,客流连创历年新高,离退休服务、物业管理满意指数大幅度提升,企业实现了和谐、稳定发展的好局面。
3.要明确其在外延上的差异性。概念上的共通性、内涵上的相溶性并不能代表两者之间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其外延的有关内容上,主要有三点:一是两者建立和形成的基础不同。企业文化主要是建立在企业管理基础上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面向的是企业内部,主体是企业员工。在企业经营发展的历程中,企业文化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慢慢积累、逐渐成型,要经历由不自觉到自觉,从无形到有形的过程,所谓“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就是如此。服务品牌则是在外传播的基础上建立起来,是一个完全开放的系统,主体是物或可物化的存在。它是在总结市场竞争和自身“产品”状况以及消费者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策划形成、需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接受检验、给“产品”一个明晰定位的“物化”行为,所谓“内化于心,铸造企业之魂。外化于形,塑造企业品牌”就是内化于“客人之心”,外化于“产品之型”,以塑造鲜明的形象,从而被广大服务对象—“客人”所接受。
二是两者的作用、传播对象不同。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是明确企业发展的目的和方向,统一企业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统一内部员工的意志,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取得良好的社会形象以形成员工和组织的良性互动,有效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服务品牌则用于吸引受众,建立影响。企业文化告诉别人,我们是什么样的企业;服务品牌是通过“产品”和消费者进行有效沟通、联系,丰富“产品”形象,塑造品牌个性,告诉人们“产品”的品质属性及其需要的理由,进而扩大影响力和提升客户忠诚度。
三是两者的构成体系不同。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核心理念、行为规范和核心价值观等层面,是在时间和空间层面上构成综合体系。其中,核心理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行为规范是指企业的经营风格、员工行为等。服务品牌的体系构成更多是从空间层面进行考虑,主要由品牌创立、品牌形象、品牌传播和品牌提升等几大环节构成,服务品牌建设的过程就是加强品牌管理、充分运用综合传播手段,将品牌的形象通过各种识别系统,如名称、标识等充分展示、不断提升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管理理念、行为方式、预期目标等则是企业文化或品牌文化。
二、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建设的相互作用
1.企业使命和愿景目标对服务品牌的建设具有强力引导作用。企业使命和愿景目标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也是服务型企业打造品牌的重要“精神”支持。铁人王进喜有一句名言“人没压力轻飘飘,井没压力不出油”。这个压力就是一种不断加压、永不停步的自我奋斗精神,一个企业的品牌创建也要有这种精神,否则就会一事无成。西安办事处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创造油田外办第一,西安周围一流服务”的愿景目标,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方向,为服务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原动力和强力精神支持。具体工作中,全体员工工作有方向,奋斗有目标,有力地促进了企业各项业务和品牌效应的大幅提升,经济效益也明显好转。今年以来,办事处经营工作连续刷新大厦投运九年新纪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其他离退休服务、物业管理等工作也受到广大老同志和油田好评。实践告诉我们,愿景目标是企业发展的方向,是旗帜、也是精神问题;使命感推动企业前行,是压力、也是动力问题。一个明确的愿景,其感召力可以凝聚人心,使之自觉为之奋斗;相反,就如没有航向的帆船,只能在市场的风雨中随波逐流,最终沉没。
2.员工价值观取向是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建设的核心要素。企业有了愿景,接着就是如何实现愿景的问题。企业愿景、目标是解决为谁干和为什么干的问题,而价值观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作为服务型企业,这个怎么干就是如何服务、服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检验标准,就是是否创立了具有强势感召力的服务品牌!
基于对价值观的重要性的认识,西安办事处在确定愿景目标后,首先把对员工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创建服务品牌的要求捆在一起,利用各种形式把员工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为实现愿景目标的自觉奋斗上来,为此还创办了《西办动态报》、文化长廊等,以引导教育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并根据效益情况提高了员工最低工资标准,投入资金改善环境、劳保福利和员工生活、住宿等条件,让全体员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见到了实惠,看到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为企业奋斗、为发展加压的思想已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在全体离退休职工中,开展“建设宜居家园,共为企业添彩”的系列教育活动,相继投入数十万元为老同志们配备了健身、器乐、舞蹈等文体设施,取得西安市老龄委支持,在民政局注册成立了老年福利协会,“九九艺术团”等系列老年文化活动团队也纷纷建立,老年助餐点、便民粮油店、纯净水供应、熟食服务部等惠民项目相继开业,极大地方便了老同志生活,较好地体现了“企业发展我发展、企业兴旺我兴旺”的价值理念,赢得了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和打造服务品牌的广泛信任和支持,企业的品牌效应渐次显现,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规范员工行为是企业文化与服务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文化要求企业除了锻造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外,还要建立一套指导企业开展各种具体业务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把价值观落实到具体的业务活动当中。很明显,价值观解决的思想问题,而行为规范就是解决具体的行为问题。尤其对于服务型企业和服务品牌而言,有别于其他“有形产品”,一切工作都要通过人的具体行为来“说话”。行为正确,符合了品牌建设的普遍要求,企业文化建设有了特色,服务品牌的创建就成功了一半。
三、建设服务型企业文化与打造服务品牌的初步实践
1.灌输理念,“种植”文化。针对办事处存在的各种文化杂糅并存、优秀文化缺位的实际,根据其单位性质,围绕接待服务、大厦经营、离退休和物业管理等主打业务,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在“精到、细致、和谐、卓越”上下功夫,相继提出了“日常工作高、严、细、实,管理箴言‘3456’菜单”和“六必服务”、“向学习”等30余条企业文化理念。并以学习简报的形式,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背诵;通过张挂标识、媒介宣传、组织考核、现场提问等多种方式,对员工进行灌输教育。为达到“种植”目的,还结合制度建设和实际工作,对照理念要求严考核、硬兑现。通过一系列硬措施,以“服务”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在全体员工的思想深处安家落户,为优秀企业文化的形成播下了具有优秀“基因”的文化“火种”。
2.改良“土壤”,培育文化。“贫瘠的土地长不出茁壮的禾苗”,恶劣的环境开不出灿烂的企业文化之花。对此,西安办事处把优化人文环境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点,针对几个单位曾经分分合合、糟粕文化和优秀文化杂糅的情况,抓住队伍整顿不放手,下狠茬在管理层下猛药。一手抓执行力落实,对照规章制度和实际工作,一项一项对号入座;一手抓违规违章的整治,对不符合新的工作标准和要求的,坚决推倒重来,情节严重的分别不同情况进行处罚、公示;对于执行制度。出色的也分别不同情况予以表彰和公示。“阵痛”之后,人文环境得以净化,萎靡之气直线下降,因历史原因积淀的一些文化糟粕逐步退出“舞台”,员工队伍的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土壤”逐步改善。为进一步稳固基础,办事处还相继组织开展了学习《公司船》等优秀书籍活动,开展强“三基”教育和“服务找差距”活动,在净化队伍思想环境的同时又补充了新的“营养”,基层建设、基础工作、队伍的基本素质等“三基”工作逐步加强,培育企业文化的“土壤”进一步“肥沃”起来。
3.精细管理,塑造文化。一是制度建设,靠制度“规范、约束”文化;二是管理,靠日常管理“修饰、塑造”文化。在制度建设上,相继制定、完善了员工行为守则和奖惩条例等制度体系,形成了系统的制度约束机制,为规范员工行为提供了强力保证。在日常管理中,通过不断锻造和塑造,优秀文化健康发展。锻造,是通过制度落实,约束文化建设朝着暨定的方向目标迈进,具有强制性;塑造,是通过具体的管理行为,修饰实施过程中不尽合理的“文化元素”,具有“可变”性。办事处利用制度这一杠杆,把现代酒店业“MOD”值班制度延伸到全处管理范围,组织主管以上管理人员轮流当“老总”,同时还坚持每月两次的绿化环卫、安全环保、服务质量、设施设备“十六字”大检查、每周三次的例行晨会和每月一次的党支部书记例会等制度,形成了“纵向无线延伸、横向并列推进”的“无缝隙”管理文化。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既不断发现和纠正着问题,也通过“一日老总”的实践找到了感觉,提升了自身素质,对于“塑造”优秀企业文化起到了扶正、固本的好作用。为使这种“塑造”过程更为广泛有效,通过员工留言、随时征求客人和员工意见,总经理信箱、公开厂务等措施,及时了解员工和服务对象的所思所想,也是办事处多渠道接受群众监督、及时遏制和修补不利于企业发展的元素、不断完善管理、“养成”优秀企业文化的有效措施。如此不断循环,优秀的企业文化之“树”在这种精细的管理和“雕饰”中茁长成长。
4.创造氛围,张扬文化。办事处围绕中心工作,坚持利用《西办动态报》及时总结、宣传、推广企业发展的经验、活动、典型事迹和员工队伍、离退休老同志中的闪光点,起到了凝心聚气、宣传典型、张扬优秀文化的导向作用。为进一步创造氛围,在员工活动的热点位置办起了文化长廊,其中的“厂务公开、特色服务、工作动态、员工感言、警示园地”等十多个栏目,成为广发员工的“精神家园”。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广大员工和离退休老同志的心灵得到净化,他们的思想得到熏染和升华。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和应该怎样,一目了然。这些文化设施、符号,不仅彰显了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潜移默化地塑造着“企业行为”,也张扬了它的外在形态,形成了“强势”文化建设大格局。一些老同志备受“感染”,纷纷加入到文化建设的行列中。有的以诗言志、抒发感怀,有的撰文书写心声、赞美企业发展变化,还有的自创歌曲,感召群众热爱家园、共建和谐,老年协会还定期组织开展红歌演唱、广场艺术节等文化艺术活动,即丰富了员工队伍和广大老同志的文化生活,也丰富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有声有色、如火如荼的企业文化建设,使其形态内容更具立体化和多样性,其形态内容、文化内涵也更具时代魅力。
5.打造品牌,提升文化。品牌,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尤其服务型企业如果没有“品牌”彰显其文化特色,所谓企业文化就会黯然失色。办事处围绕服务品牌的实施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从员工思想、队伍作风、“服务”方式等一点一滴抓起,在普及的基础上抓提高,在提高的前提下不断“进档升级”,为最终实现“品牌”目标孜孜以求。为促进品牌建设,办事处采取“拿来主义”,借鉴同行业先进经验“嫁接”到自身管理中。推行了餐饮“五字经”服务法、学习长庆物业的对客服经验等,为创“品牌”迅速积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同时把酒店业的服务理念推行到为老服务、物业管理和机关跟进等业务范围,让老同志们也享受到了“星级”服务的成果;通过举办讲座、办班培训等,在大厦导入“国际皇金管家机构”的经典服务模式;系列举措使吐哈服务品牌效应渐次显现。今年,“大厦”获国际皇金管家机构“皇金管家服务酒店”称号。
四、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企业文化是结合企业实际,用心为之的产物。西安办事处的实际情况就是如此,如果不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用心为之,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要么各种文化杂糅并处,影响企业发展;要么糟粕文化肆行,阻碍企业发展。要建设促进企业发展的优秀文化,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写在本子上或挂在墙上,更不能单纯靠总结、提炼文化,而是要知行合一,艰苦实践,倾“心”为之。
2.正确处理企业文化与“领导文化”的关系。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是一个团队的文化,但在创建的过程中,企业领导的所思所想又对企业文化产生深刻影响。企业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没有企业的领导做出决定和支持,企业文化建设就只能是一句空话,或成为“放任文化”。当然,仅有提倡是不够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还得身体力行、潜心为之,并使领导的意志和行为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意志和行为,如此,才能真正实现上下一致、共同打造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优秀文化的目的。
3.企业文化只有结合品牌建设才能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服务型企业文化不是纯粹的文化形态及其内容,它是企业在经营实践中的文化反映,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为综合,其结果还是落在“客户”对这种反映的共同认知上。这个认知度越高,其文化特色和品牌效应就越突出。因此,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和服务品牌的打造相结合,必须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当中去,进而以品牌的形式体现其文化魅力。否则,企业文化就会成为“无的之矢”,其服务品牌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4.企业文化不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环渐进的过程,是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过程,企业文化的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活动,其本身就有一个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又从理论回到实践、接受实践检验,不断循环发展的过程。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充分认识它的长期性、复杂性,不能一蹴而就。
5.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建设都不能忽视CI管理。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虽然是一种没有固定形态的“无形物质”,但企业的形象策划,企业外在的形象包装,则为企业赋予了鲜明特征,展现的还是企业文化的个性形象。而服务品牌的基础虽然是企业文化,但它终归是一种“产品”品牌,是“品牌”就有其固定的外在表象。这种表象,如标识、广告宣传等都要通过CI管理来实现。
【关键词】品牌文化;消费者行为;文化建设
从现代企业成长过程来看,众多成功的现代企业在迅速成长、快速盈利的背后,很大程度上是注重对自身在文化层面的建设,通过建设客户、员工、企业都认同的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来培养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的综合实力。但是很多企业对于如何建立长久的品牌文化却无从下手,企业的出发方式也往往源于自己对市场的需求,并没有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消费者是企业产业链的终端,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评定作用,如何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寻找合适的品牌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消费者行为就是一个逆向的方式去帮助企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建立一个适用于企业长期发展的品牌文化。
一、企业品牌文化的内涵
企业品牌文化和企业文化一样都是隶属于文化下,与企业文化的区别就在于是否给消费者心理感受和心理认同。它源于品牌的建立但又有系统的长远的品牌意识。品牌文化它们所代表利益认知、情感属性、文化传统和个性形象等价值观的总和,有利于消费者识别和区分这一特定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对此国内外学者对其也有其定义,陈明烜认为品牌文化的内涵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张新蕊认为这种文化是以品牌为依托,由企业与消费者共享和共同发展,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它应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外层品牌文化,即品牌文化物化形象的外在表现,它包括企业的名称、徽标、商标、电话号码、建筑物、内部装饰等等,这是品牌文化的最基本要素;二是中层品牌文化,即品牌在管理、营销活动中所渗透的社会文化的精华及民族文化的成果总和的展现,它包括品牌口号、厂歌、广告内容、公关活动、品牌管理方式、品牌营销方法等等,这是品牌文化得以体现的关键;三是,深层品牌文化,即品牌文化的精神,它包括企业理念、义利关系、企业良心等等,这些都是在长期的品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渗透在品牌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品牌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二、消费者行为分析
国内学者付力认为消费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得商品与服务而直接采取的个人行为。也就是说人们怎样用有限的资金和时间获得满意的消费品。消费行为不是无缘无故地发生的,它往往要受到诸如社会文化因素、经济因素、个人心理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中社会文化因素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他的消费必定要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从而形成反映这个社会文化的消费思想和消费行为。例如东方人有饮茶的习惯而西方人离不开咖啡,这源于地理因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由于习惯的形成而有了茶和咖啡文化,产生针对消费者的茶品牌和咖啡品牌。消费者的购买,为个人提供了最后的直接消费品,使商品的使用价值得到最终的实现,因此,消费者市场是一切市场的基础也是最终市场,其他市场以最终市场的需要和偏好为转移。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我们必须将消费者的行为同企业的品牌文化结合,能够收获长期稳定的消费者并做好产品定位。通常的消费者的购买模式主要包括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组织、购买方式、购买时间和购买地点。而决定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因素主要有:文化因素、心理因素、社会阶层因素、相关群体因素和经济因素。所有这些因素都可以更有效的赢的消费者并为消费者服务提供线索。
三、品牌文化对消费者行为影响分析
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取决于文化因素和相关群体因素。企业品牌文化植根于文化的大范畴下,怎么样的品牌及其文化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导向。制定品牌文化的目标就要考虑文化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社会教育水平、消费习俗、和地域位置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1.社会教育水平
国内学者付力认为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社会教育的发展水平,以及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消费者掌握某种知识的程度。不同民族、地区教育水平不同,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也不一样,因为消费者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消费者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以及消费者购买时的自觉性都不一样。正如不同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也就是基本需求不一样,社会教育水平高的消费者会选择干净高档的餐厅就餐,他们追求的会是温饱之外的就餐环境,相教育水平低的消费者对环境的要求并没有特殊的要求,可能对于就餐的价格和味道要求比较多。针对不同教育水平的人他们会对品牌的定位很敏感,特别是教育水平高的人群会对自己的选择更为苛刻和敏感。
2.消费习俗
消费者习俗是人们历代传递下来的一种消费方式。也可以说是人们在长期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消费风俗习惯。不同的种族、民族、地域、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制度,都可以构成不同的风俗习惯,引起不同的购买心理动机,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例如东方人会使用筷子而西方人会使用刀叉,这样有这不同的生活习惯自然会影响其对消费品的选择。针对纷繁复杂的消费者群体,企业一方面要尊重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提供给他们所喜爱的商品;另一方又要对这些不同风俗地区的人们所需物品采取相应目标市场策略。
3.
每个国家都会存在许多不同的宗教,而不同宗教的教规、戒律不同,从而对商品的偏好和禁忌也会有所不同,在购买行为和购买种类上也表现出各自的特征,这个时候的品牌文化就得明确定位,一些宗教明显排斥的文化不要在产品品牌文化制定中违背。伊斯兰教徒就会对猪肉有特别的排斥,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有很高的要求,针对这样的消费群体必须考虑到其宗教教义和需求。
4.地域位置
大部分的学者认为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国家,在一个国家内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各个地区的消费者有着不同的习俗、口味和消费需求。处于沙漠地区等缺水的地区可能对水制品的需求大,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对这方面的要求不大。有这样的需求也就要求我们的企业针对不同地域的风俗定位自己的品牌文化。
四、我国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建设目前在我国还不太受到重视。特别还存在很多误区导致企业的针对性很差。
1.目前企业的品牌文化建设缺乏战略眼光
伟大的品牌可以引领一个时代,改变许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塑造几代人的价值观,更代表一个国家的文化。麦当劳树立的美国式快餐文化,在解决现代人对速食的要求的同时,满足现代人对时间的要求,更加带动了一个速食时代的开始,更给美国这个国家树立了一个速食国家的印象,这就是一个品牌文化的影响力。目前的我国企业还没有可以将其品牌文化做到如此的境界。究其原因,中国目前企业的品牌文化主要还是功利性的,缺乏长期的战略性目标。
2.将企业品牌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品牌文化实质是针对消费者的,应该结合消费者的行为,分析这些行为制定自己的品牌文化,而很多企业忽略了这些,将品牌文化等同于企业文化的进行建设。虽然两者的目的都是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影响企业长远发展,决定其成败兴衰。但两者在概念、作用、着眼点等方面又有着明显的不同。企业文化强调内部的效应,基本属于管理的范畴,品牌强调外部效应,基本属于经营的范畴。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核心含义也不同。企业文化是企业形成的共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重点是企业价值观、企业理念和行为方式的塑造,是企业生产与发展的指导思想。品牌文化则以品牌个性、精神的塑造和推广为核心,使品牌具备文化特征和人文内涵,重点是通过各种策略和活动使这些消费者认同品牌所体现的精神,然后形成一个忠诚的品牌消费群体。
3.品牌文化与主流文化相悖
品牌文化应该是体现使用品牌者的特征。一旦某种品牌文化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起来,选用该品牌已成为消费者理解、接近该种文化方式的一种途径。大多数的品牌文化要能够成为长久持续的文化就要结合消费者的行为进行建设,而消费者的主要行为是通过其所在的主要环境中所产生,这种环境的影响就源于其主流的文化因素。所以塑造品牌文化需求与主流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将优秀的主流文化融入品牌文化,更易让大众产生共鸣。
4.在建设制定过程中忽视消费者个人特征,只讲究广而全
企业的产品需要有针对性,定位要准确,找到产品符合的消费人群才是关键,广而全的品牌文化实质上是没有文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消费者的个人特性的因素、消费者心理因素。不同年龄的消费者的需要和爱好不一样,对商品的需求也不同,而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往往也具有不同的需求和爱好,家庭规模和家庭生命周期阶段也影响消费的购买行为,这些消费行为的影响引导着企业品牌文化的建立。而目前的企业在建立企业品牌文化的过程中往往以同样的无差别的形式只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广而全的品牌文化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但是这样没有差别的文化却难以吸引消费者,这主要是忽略了消费的个体特征。宝洁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正是正视了这一差别针对不同年龄的消费人群制定了不同的产品,同一品牌下的洗发产品有去屑的,有柔顺的有修护受损的等等,这样的差异化注意到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不同需求的消费者,满足各种需求。另外在了解到不同的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后不断的升级产品性能,推出新的性能淘汰过时的产品,让企业走的久远,使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依恋和习惯,并树立起品质保证的信心。
五、基于消费者行为的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建议
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必须重视消费者行为分析。它为品牌差异提供了机会,吸引着那些与品牌核心价值相一致的人群。品牌的个性和形象是核心价值体现的两个主要方面。企业品牌文化以品牌个性和品牌形象来阐释其核心价值,映衬情感性利益和自我表现型利益价值主题。情感性利益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品牌时产生某种感觉,赋予品牌更深的意味。而当品牌成为人们表达个人主张或展现个人形象的载体时,自我展现的是具有文化特色的形象。结合这些内在的联系构建企业品牌文化的建议:
1.找准市场定位,符合主流文化的情况下寻求差异性
文化是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主要原因,在不同的地域上有不同的风俗习惯,企业在一定区域要寻求发展一定不能违背当地的风俗文化。在这一大趋势下,一定要注意个体差异,也就是要先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分析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根据消费者对产品某一属性或者特征的重视程度,为产品设计和塑造一定的个性或形象,通过一系列营销努力把这种个性或形象强有力的传递给顾客,从而适当的确定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
2.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形象
企业文化环境是企业经营的软环境,企业的组织文化能够作为一种黏合剂将本企业的职员凝聚起来,强大的组织文化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文化的信任水平。企业必须能够创造出共同的产品、有共同的目标,全体成员应当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员工之间要建立或形成互相认可、互相负责、共同遵守的契约。美国杜邦公司就是由于一次爆炸事件重视其安全生产,其开始就是对内部文化进行建立,安全生产渗透到每位员工的骨子里,要求完全的安全生产环境和要求,并建立透明的生产车间邀请参观者监督,保障每位员工的安全,这样的文化环境的建立从而也使得消费者对其企业和产品的定位为安全可靠的。
3.以不同的产品的品牌文化开发市场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于不同的产品类型可采用不同的品牌进行市场开发。在市场开发过程中,应根据市场情况变化及产品本身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品牌文化,形成品牌文化差异。在开发品牌文化时,要充分考虑品牌产品的社会消费对象的需求,消费对象的需求是开发品牌文化的基础,是形成文化区别的依据。消费对象需求不同,品牌文化也不同。
4.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也是品牌文化的一个组成不分。品牌是企业的生命,企业的生命在管理,管理的核心是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本质的内容,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员工是企业创造财富的第一要素,同时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要把培养和造就员工一流的思想素质、技术素质、管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作为打造品牌的重要内容来抓,通过塑造一流的员工打造一流的产品质量,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外树形象,就是要树立企业外在新形象。要把塑造企业良好形象作为品牌文化建设的重点,大力抓好产品、环境、员工、设备、标识、岗位、机关“七个形象”的塑造工作。赋予“七个形象”以具体内容,形成具有本单位风格、代表性的特色形象。
5.采用品牌延伸战略,搞好品牌经营
品牌延伸是指企业为一种产品树立了一定知名度的品牌后,再以该品牌为品牌,将其他类型的产品推向市场。品牌延伸战略是品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据美国一份调查报告显示:过去10年来的成功品牌有2/3以上是产品延伸,而不是新品牌上市。品牌延伸战略是品牌经营的一种主要形式。这种品牌经营方式不仅比直接树立新的品牌节省宣传开支,缩短新产品占领市场的周期,而且可以通过这种“一牌多品”的品牌模式将原有的品牌文化推向一个更广阔的空间,让更多的消费者来了解和接受这种品牌文化或是将这种品牌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6.利用品牌文化引起消费者购买行为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源于其购买动机,需求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行为,而高层次的品牌文化可以激发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例如当这种品牌文化符合消费者的个人理念或者心理预期时,消费者会比较倾向于选择购买。而企业在构建企业品牌文化时应注意消费者心理,现实换位思考,改进产品,使其具有消费者所重视的特性;在消费者低估了品牌特性的水平下,设法改变他们对本品牌的主要特征信念;在消费者过高的估计了竞争者品牌特性水平的情况下,设法改变他们对本品牌主要特性的信念;设法引起买者对品牌中尚未纳入评价范围的其他较优特性的注意。
参考文献:
[l]原瑞亮.浅析中国企业品牌文化现状及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1(12).
[2]朱立.品牌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刘素芹.企业品牌文化建设对策探析[J].市场周刊,2007(5).
[4]熊花.提升企业品牌文化策略研究[J].营销策略,2008(12).
[5]梁宁,董颖.基于消费者行为的品牌价值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
[6]魏继青.基于品牌意识的消费者行为研究[J].中国商贸,2010(8).
作者简介:
[关键词] 培育体系 品牌文化 企业品牌
当今的世界已经进入了品牌及品牌文化的竞争时代。世界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由此,笔者亦以为:品牌同样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品牌中不仅蕴涵着丰富的个性内涵,同时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全球著名品牌“可口可乐”告诉我们,可口可乐卖的是碳酸饮料,消费者买的却是美式文化;同样世界知名品牌“海尔”告知世人,海尔卖的是家用电器,用户买的却是中式文化。无数事实表明,优秀品牌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背景、独特的个性和突出的社会形象在市场相关利益者心理层面的历史传承、人格特征和社会文化特征这一维度上得到了市场中各方的充分接受与认同。由此可见,品牌文化是品牌的核心特质所在。所以,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也就成为了企业关注的焦点,并给予深入、持久地研究。笔者在通过对前辈大量的研究成果及重多的培育实践进行了认真、广泛地考察与思考之后认为:要科学地从事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就必须对其培育体系予以全面、系统地分析。具体地讲,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即: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要素、培育路径、培育步骤和培育原则进行探寻与考量。
一、培育要素
培育要素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第一项基本内容,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第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育要素包括产品、个性、定位、联想、情感、标识等要素。
1.产品要素。产品是品牌文化的载体,没有产品,品牌文化就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任何一种品牌文化均需和产品联系在一起。产品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实体的,它是品牌文化籍以形成的最基本要素。因为产品是品牌文化价值最集中、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品牌文化内涵最综合、最生动的表现。一个在市场中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同的产品,一定是其中蕴涵着优秀的品牌文化的产品。作为品牌组成的基本要素,产品还包含着功能、包装、价格和品质等其他内容。
2.个性要素。个性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中展现出来的独特品质。个性,一方面使品牌文化在市场上众多的竞争对手立独行与卓尔不群;另一方面,又使品牌文化于消费者眼中显现出自身独特的价值理念与风格。个性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关键要素。
3.定位要素。定位是指品牌文化所要进取的方向与目标,它是品牌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定位常以主题词或主题形象的方式出现。尚佳的主题词或主题形象陈述简洁、表现生动,能够在广泛的人群中迅速地引起高度关注、引发美好的联想。定位最重要的是将品牌文化由产品导向、竞争导向转变为顾客导向。
4.联想要素。联想是指由依附于产品、标识、服务等品牌文化的载体所引起的任何关联想象。品牌文化的联想越丰富、广泛,品牌文化的内涵也会愈丰厚、宽泛,更会为人们所关注。实践证明,联想与品牌文化紧密相连。
5.情感要素。情感是指品牌文化向消费者传递的感情诉求的信息。对于情感的理解可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文化的培育方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所倾注的感情,这种感情使品牌文化在市场表现上更富于人性色彩,且不停的健康延续、发扬光大,从而为品牌文化积淀更深厚的内涵;二是消费方对品牌文化所表达的感情诉求。消费者在享用品牌文化的过程中,逐渐累积起个人的消费偏好,从而形成个人的消费习惯,最终会成为品牌文化的忠诚追随者。由此可见,情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6.标识要素。标识是指品牌文化的名称和视觉形象。优秀的产品名称是品牌文化得以形成的重要条件。一个良好的品牌名称或视觉形象必定会给人们以美好的联想空间,并折射出其所内含的历史与文化。所以,标识也是品牌文化组成的基本要素之一。
以上六个要素相互联系、不可或缺。
二、培育路径
培育路径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所包含的又一基本内容,它也是构成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在明确了培育要素之后,还要正确地确定培育路径。而系统型路径就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一条基本路径,该路径由内部认同、目标定位、传递与传播三个系统环节所组成。
1.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里内部认同是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对品牌文化的产生与定位具有一致性方向的认同感,这是影响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根本性因素。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内部员工的广泛、深刻的认同,若要进行品牌文化的内部认同这一根本性工作,既要培育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精髓,又要培养出企业品牌文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要培植出使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制度规范得以有序、有力、有效实施的根基。
2.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关键性因素。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必须要对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判断和选择。品牌文化目标定位的基础依据应是企业同竞争对手相比较所具有的独特核心竞争优势及核心竞争能力。它包括核心技术优势与能力、核心管理优势与能力、核心信息优势与能力、核心创新优势与能力以及核心文化优势与能力。另外,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时,也必须在广泛调查与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客观地确定符合市场与社会需要的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核心价值的理性承诺。
3.是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传递与传播是指企业将其品牌文化向市场与社会进行传达与渗透的活动。它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过程的重要性因素。迄今为止,从理论与实践运用结果的角度观察,品牌文化的传递与传播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工作的重要策略。有关的专家学者在对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分析研究后认为,值得参考与借鉴的三种规律分别是,波浪原则、类马太效应和充电池原理。波浪原则是指企业在品牌文化传递与传播的轮次上要注意时间间隔;类马太效应是指品牌文化在市场推广时,一定要使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及承诺被目标消费群体所认知和接受。充电池原理是指企业品牌文化在其培育活动中必须重视做好首次循环过程,否则就像首次未能充满的电池一样,以后将永远无法充足。
三、培育步骤
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同样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步骤可分为以下六步。
1.第一步,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构建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是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法的首要内容。它必须依据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对所有与之相关的各种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进行提炼与归纳,在此基础上,构建出企业品牌文化的价值体系。例如:北京全聚德集团的企业品牌文化的目标定位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饮食文化,其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是一流品质、民族特点、正宗口味,由此派生出来的传统品牌文化就能在企业品牌文化价值体系基础上得以延伸,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全聚德文化的深深印记,进而形成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饮食文化的健康印象。
2.第二步,确立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通常,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确立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首先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范围; 其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个性;再次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价值;第四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的消费目标群体;第五是确定企业品牌文化消费目标群体的价值;第六是评估、维护、提升企业品牌文化同消费目标群体的关系。
3.第三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由内部管理系统和外部管理系统两部分组成。内部管理系统是根据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目标定位,在企业内部全体员工中建立高度认同的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并通过各项管理活动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外部管理系统是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和手段,围绕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核心理念与价值进行广泛地传递和渗透,以塑造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管理系统的过程。通过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管理系统的塑造过程,使消费者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企业品牌文化的核心内涵,并最终取得令消费者认可和满意的良好效果。
4.第四步,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整合企业品牌文化资源的关键首先是明确可以运用的企业内外部所有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企业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市场与社会的资源、要素。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主要是指能够反映并影响与品牌文化相关的企业内部文化资源和要素。以上两方面品牌文化资源主要包括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行业产业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等。通过企业品牌文化资源和要素的整合,确保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所需的企业内外部文化资源和要素的统一性。
5.第五步,实施与监控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方案。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具体实施,关键需要企业切实加强对培育方案全方位、全系统、全过程的执行和落实,切实做到有效地预防和避免培育方案在落实过程中执行不力或走样变形的情况发生。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又一关键是对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落实的全过程给予严密的监控,进而科学持续地建设和完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的监控体系,以形成系统性制度保障。企业品牌文化培育方案的实施与监控绝非一日之功,需要持久努力。
6.第六步,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优化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体系关键在于构建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全过程中,企业必须关注与满足消费者物质与精神的现实需要和潜在需求,在培育体系的塑造实践中经常地审视和检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目标定位和市场渗透,并据此进行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完善、创新和优化。
四、培育原则
培育原则同样是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一项基本内容,它是构成品牌文化培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培育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十项原则。
1.价值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是为品牌制造影响力和崇敬感,特别是利用各种方式与方法,为品牌创造更多的价值。
2.意识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关键在于建立起一种品牌意识,以彰显品牌文化的精髓,并保证它的意识形态存在的长久性。
3.中心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实际上是要改变企业经营过程的常规,将品牌文化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以使企业内的各个部门和各种环节、各种工作都能通晓品牌文化的发展方向与行动策略,并围绕其展开各自的活动。
4.定位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必须明智地进行,在并购新的品牌后,要扩大品牌文化的资产价值,且必须为此品牌做好科学的定位或再定位。
5.统一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将使其精髓深入全体员工的身心,并唤起员工才智的潜能,形成员工的高度忠诚,统一在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下,以促成品牌文化培育活动的持久进行。
6.责任原则。品牌文化不仅仅只是产品与服务的保障,也是一种和消费者的情感关系,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7.协作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建立品牌文化的构架,并确保这一构架能清楚和有连贯性地充分保证各子品牌之间的协作性。
8.合作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召集所有合作伙伴进入到同一工作平台。品牌顾问、品牌文化标识设计顾问、品牌文化公关顾问、广告公司等应整合在一起进行活动,并发挥各自的专业性特长。
9.传播原则。品牌文化的培育需要企业为品牌文化的传播建立起一个顺畅的沟通机制。在此机制下,开发出能够良好表达品牌文化的的语言,并在品牌文化培育过程中,充分运用和传播。
10.创新原则。企业品牌文化的培育通常要打破旧有的品牌文化培育模式,用创新的方式和与众不同的方法将新的品牌文化向消费者表达和传递。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建一个全面、系统且科学的企业品牌文化培育体系是企业从事品牌文化培育实践中具有战略性的关键课题之一。唯有解决好此课题,企业才能在品牌文化培育的实践中少走弯路,才能科学、持久地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品牌文化。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约瑟夫?马恰列洛:德鲁克日志[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埃里克・乔基姆勒:品牌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1
[3]李光斗:品牌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当今社会的很多企业盲目的最求企业品牌形象的建设,但是却忽略了建设后的品牌维护与更新管理,这样导致了企业品牌的老化,品牌老化给企业带了了销售疲软和消费者审美疲劳所带来产品畅销不当的严重后果。品牌和人是一样的,如果不按时的去管理保持与定期维护,品牌就会老去,本文针对企业品牌老化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谈谈品牌老化的应对措施,希望能对企业在应对品牌形象老化问题上有所帮助。
【关键词】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原因;应对措施
1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含义与表现
与世间万物一样企业的品牌形象同样有着出生、成长、成熟、衰败这四个时期的过程,我们把企业品牌形象的这个生命周期称之为企业形象的市场寿命。企业品牌形象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影像下变得越来越短暂了,并且企业品牌形象的模仿率越来越高,消费受众对品牌的多样化的偏好也大大的影像了企业品牌形象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品牌形象的渐渐老化。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有三种含义:(一)退化相对缓慢,在短时间内部会有消亡的迹象,但是随着长时间也必将会消亡。(二)在起初企业品牌形象表现相当的活力,在经营活动中没有对企业品牌形象进行维护和不断的创新活动,这样在消费者心中就会显现出该企业品牌形象“傲慢、呆滞、保守”渐进在消费者心中失去地位,从而渐渐被遗忘。(三)由于消费者的年龄增长,思想变成熟,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这样也会造成企业品牌形象没有生命力,从而需求发生了改变。这样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将不能在针对这类用户,过去的企业品牌形象承诺和特性将会被消费者抛在脑后,从而不在符合新的发展需求,成为一种不合,造成企业品牌形象不符合经济发展需求,使得企业品牌形象老化。
2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原因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成因有以下几点:首先,策略上的失误,造成这种原因的是企业品牌形象内涵的缺失,企业品牌形象概念和内涵的竞争是企业品牌形象竞争的本质,企业的自身形象需要自身的概念支撑。往往一些企业将企业品牌形象的竞争误解成为名称、标志的竞争,不在企业形象内涵上着手。
很多企业对自己的品牌广告大量投资,却不对企业品牌形象进行维护,虽然加强了消费者心中企业形象的知名度,但是却造成了消费者心中对企业品牌形象忠诚度的下降,使得企业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忠诚度、认可度不完整;在企业品牌形象的运作上,要注重企业品牌形象的合理运作,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商家进行投资,并且还可以获得更多的合作机会和有志之士的加盟,这样企业的资产会得到壮大,也会提升市场的竞争力,经济效应也会有相当的规模;企业不重视企业品牌形象文化的创新,企业要想把品牌稳固就必须不断发展,只有内涵丰富企业才能在品牌形象上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当今的假冒产品繁盛、国内各大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产品质量的下滑,都是企业品牌形象缺乏保护的主要原因;注意VI(视觉识别)系统引进的时宜,不能把单纯的口头传播占企业品牌形象的主导地位,这种不符合信息化时代的传播方式,同样也与大众传播途径方式不符,缺乏企业品牌形象的有效传播。很多企业在BI(行为识别)与目标消费客户这方面空缺,在企业品牌形象的渗透期间要利用大量的时间去让目标客户区适应企业的品牌形象,并且在推广企业品牌形象时让目标客户熟知新的品牌形象。MI(理念识别)系统作为企业运作中的核心,企业不能以初级阶段的认识去理解企业的理念识别上,这样会造成企业形象过于模糊,发展难以延续,大大的影响企业未来的后续发展;企业的决策人不具备成熟的企业品牌形象的观念,不能对企业品牌形象的战略发展进行合理的规划,看中眼前的利益,注重企业品牌产品的外在,如包装、广告效应等,这样缺少战略规划、忽略管理建设的企业也将不能得到平衡的发展;为消费者提供创新的产品或者服务,消费者追求的当今更强、更好、更多选择方向的品牌,没有改变、没有创新的品牌形象必将被消费者所遗忘并抛弃;企业的当权者必须有与时俱进的执行能力,在实行执行时同样不能失去时代和当代感,失去这样感觉的企业品牌形象是不合时代潮流的。
3 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危害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品牌形象的老化会造成相当大的危害,在消费者的把握上不但抓不住先的客户群体,同样也把老客户流失了。这样的形势是很难逆转的,大多消费者不愿意去了解已经熟知并且使用很久的品牌产品或者服务,这样就造成了高知名度新的品牌不被消费者认知的障碍,这样不被消费者认同的企业品牌形象必然失去整个市场。
4 应对企业品牌形象的老化的措施
造成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因素有很多种,例如品牌推广疲乏、品牌产品缺乏创新等等。作为一个品牌的经营者、管理者、设计者,我们有权利义务找出这些问题的成因,并且要做到“对症下药”。根据企业品牌实际情况,通常可以采用四种方法来解决企业品牌形象老化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做到产品的创新。这个方法就是通过创新企业品牌,让企业品牌形象永远保持青春活力,保洁公司大大多品牌就是这样做的。值得我们现代企业的参考与学习。其次,我们要为企业品牌寻找全新的“符号”,这个符号指的是产品的名称,它是多样的,可以使新的品牌色彩、新的品牌代言人、新的广告语等等。因为品牌是个抽象的概念,要想拉近消费者的距离,就得采用更容易让消费者理解的一个符号,一个形象,成为这种抽象事物——品牌的的代言人。第三种方法是创造品牌的新口号,品牌口号是让消费者认知的一个宣传用语,它包含了品牌的理念、品牌的利益、消费者对品牌的感知、购买动机及购买态度很多方面。最后,更新运作整合品牌形象。企业可以从从塑品牌主题,确定新的目标消费群体,推出新的消费群体所需求的产品,推出新广告、做新宣传、创新促销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来给品牌注入更新鲜的血液。
一、问题的提出
2008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ddbrand lab)按照品牌影响力(btalld intlu-enct~)的三项关键指标即市场占有率(sharc ofmarkeo、品牌忠诚度(brand loy-alty)和全球领导力(global leadersbip),对全世界各个国家品牌进行评分,并按照评分结果高低得出排名。哈佛大学排名第一,其代表的美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自不用多言。排名第二的可口可乐也并不是因为独特配方成为碳酸饮料的翘楚,文化性才是关键因素。2007中国有12个,2008年有15个品牌成功人选《世界品牌500强》,成为人选品牌数第七位国家。由中国移动、中央电视台、海尔、联想等15家企业组成了中国“品牌国家队”(见图-1)。
在这张最具权威性的世界品牌的“成绩单”上,世界品牌五百强中只有区区15个中国品牌,这与堂堂“中国制造”在世界的地位相比极不相称,这说明我们离品牌大国的目标还很远。
二、相关文献综述
关于最早提出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学术界存在争议。目前,被大多数学者所认同的说法是,“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有意识的企业管理活动、一种学说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
当时企业文化被称为“社风”,也叫“社训”。“在企业内部将全体员工的力量统一在同一个目标之下的一种文化观念、历史传统、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是增强企业员工凝聚力的意识形态”,这就是当时日本企业界对于企业文化的描述。日本企业能在二战后的废墟上飞速发展,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使日本经济全面复苏,利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一跃成为继美苏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并且涌现了像松下、索尼、丰田、本田、日立这样的世界级品牌。日本民族经济如此迅速崛起,原因有很多,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功不可没。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美国众多经济学和管理学专家在对日本企业进行全方位调查分析研究后,出版了著名的企业文化“四重奏”,这标志着企业文化理论体系正式建立。它们分别是:帕斯卡和阿索斯合著的《日本企业管理艺术》(1981);加州大学威廉·大内所著的《z理论——美国企业界怎么迎接日本的挑战》(1981);哈佛大学特雷斯,蒂尔和麦金斯管理咨询公司顾问阿伦·肯尼迪合著的《企业文化》(1982);麦肯齐顾问公司顾问比得斯和沃特曼合著的《追求卓越——美国管理最佳公司的经验》(1982)。
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初步统计有180种之多,各国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企业文化进行了阐述,在众多定义中以威廉·大内和埃德加,沙因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影响最大。他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成员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新成员的一套价值体系(包括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等)。”
关于品牌的定义也有很多,在品牌学研究领域里以美国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博士(1997)所下的定义最有影响力。他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他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企业提供给某个消费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相区别”。
三、关于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关系的思考
(一)企业文化与品牌具有相同的目标
衡量企业强弱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是企业所拥有的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c),它是指一个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的学识。它是一个企业所具有的在本行业独树一帜的、难以复制模仿的能力,可实现用户看重的、高于竞争对手的价值,可提供进入广阔多样市场的潜能,从而是长期利润的源泉。这其别是各种资源能力的协调与转化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企业由弱到强的过程,必定是核心竞争力由弱到强的过程;任何企业的行为都是为了更大、更快地提升企业价值。企业文化与品牌都具有相同的目标,那就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价值。它们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所服务,在企业的各种资源和能力之间发挥着协调和转化的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产物,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循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最高目标。它是企业理念形态文化、物质形态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复合体。从企业文化所具有的凝聚力作用来看,它有效地协调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关系,使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有效配置并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所服务。
品牌不仅是产品的标志,更是满足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性能、服务等需求的综合表现。成功的企业不仅要拥有先进的技术工艺、科学的管理、极高的美誉度、追求完美的企业精神,还要把这些文化转化为消费者所能亲身感受得到东西。品牌就具有这样的功能,它借助于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表达出品牌的追求,并超越了具体产品升华为特有的精神性内容,使消费者完成了独特的情感体验,实现了核心竞争力抽象能力到实际产品的转化过程。
(二)企业文化与品牌结构层次具有相似性
企业文化按照结构划分为三层,包括物质层、制度层和精神层;品牌按照品牌管理的层次划分为三层,分别是行为层、管理层和核心层。
从结构层次上看,企业文化与品牌都具有三层的结构:外层都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起到载体的作用;中间层是内层与外层的过度层,承担着信息传导的功能;内层是核心层,起到了定性的作用(见表-1)。
(三)企业文化与品牌的凝聚力与聚合效应
企业文化与品牌都具有稳定企业团队,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团队而言,是团队战斗力的来源。企业要在强手如林的竞争中谋求发展,不仅需要物质力量,同样需要精神力量。良好的企业文化,扮演的就是强大的精神力量的角色。它能将一盘散沙和卵石,凝固成坚固的混凝土。
强势品牌所具有名牌效应——聚合效应。所谓聚合效应,就是名牌企业在获得社会认可的前提下,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包括资本、人才、管理经验、甚至是政策,都会倾向于名牌企业。值得注意的是,聚合效应在聚合许多有利资源的同时。也
转贴于
会招来许多效仿者,甚至是假冒商品的制造者。如图-2品牌聚合效应示意图所示:
根据上文对企业文化与品牌作用的相关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与品牌关系主要体现在互利共生关系与转化凝结关系上。这种互利共生关系和转化凝结关系主要表现为信息的传递过程。
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存在共生性。企业离不开文化,品牌也离不开文化。企业文化与品牌两者都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就像放在天平两端的砝码,共同维持着企业各种关系的平衡,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并决定企业成败兴衰。具体来看,企业文化与品牌两者都是塑造企业影响力、控制力、领导地位的有力武器,为企业发展建设战略指明方向,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起着决定性作用。形象地说企业文化与品牌就像爬山虎与篱笆墙,爬山虎需要篱笆作为支架才能展开,吸收更多的阳光和养分;篱笆墙需要有爬山虎的固定才能经受得起风雨的洗礼。据近两年的专家调查结果反映,我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在3-5年左右。采用什么方法延长企业寿命,长期以来就是中国企业管理学界竭力想解决的问题。鉴于此,文章中如图-3“企业文化力-品牌力关系”模型所示,该模型揭示了企业的寿命与企业文化、品牌之间的关系。分析之前,必须先引人品牌力和企业文化的概念。品牌力是指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所具有的所有竞争力的总和。企业文化力是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是凝聚力、导向力、激励力和辐射力总和。如果说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灵魂的话,那么品牌就是企业经营的筋骨。根据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力度的大小比例,企业被分为九个类型,以下是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五个类型的说明。它们分别是野花式、式、昙花式、杜鹃式和玫瑰式。
野花式顾名思义,就是形容企业既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基础,又忽视了品牌建设,这种企业目前在国内比较多,企业寿命非常短。昙花式,是指那种虽然拥有深厚的企业文化,却不会用品牌进行“包装”经常性地表现出来。不能发挥企业文化力的持续性效应。式,是指比较中庸型的企业,企业文化力与品牌力都相对平均。杜鹃式,是指在品牌力建设上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忽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这样的企业虽然拥有移动的品牌知名度,但是缺少企业文化的支持便难成大器。玫瑰式的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比例上都较为合理,企业文化力和品牌力拥有宽阔的施展空间,能持续的发挥作用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寿命自然就会延长。综上所述,企业只有不断地提高品牌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底蕴,才能增加企业的无形资产和寿命;也只有用强势的品牌作为表现形式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传播出去,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
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存在互利性。企业拥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品牌;企业拥有什么样的品牌,也就相应拥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企业通过品牌宣传自己的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形象;企业通过企业文化打造强势的品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图-4所示半透膜模型。
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存在着一层半透膜,在这层薄膜两侧有一种因子可以穿透这层半透膜,这种因子叫做文化因子。正是这种因子的作用,使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存在着互利关系,维持着企业文化与品牌之间的互利性,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品牌是消费者对一个企业、一个产品的所有期望和认同;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品牌是企业向目标市场传递企业形象、企业文化、产品理念等有效要素,并和目标群体建立稳固关系的一种载体、一种产品品质的担保及履行职责的承诺。
五、结论及建议
(一)创新的文化成就成功的品牌 创新的文化是企业的原动力,成功的 品牌必定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品牌。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只有不断创新,不断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内在心理和需求,才能维护和提升品牌资产,才能加强品牌的实力和优势。可以说,创新的文化是企业竞争力的原动力。成功的品牌需要用创新不断完善。
(二)品牌服务是基础,文化内涵是根本,品牌建设的最高层次是文化传播
服务是品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品牌市场的竞争是品牌服务的竞争。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罗伯特沃特曼曾经对全美最杰出的43家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就是:虽然它们都属于不同的行业,但是都是以服务业自居。由此可见,品牌服务是企业对自己定位。重视品牌服务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品牌内涵的支撑,品牌展示着企业独特的文化魅力,没有文化就不可能创造品牌,更不可能成就强势名牌。
(三)特色的文化打造强势的品牌
“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技术,不人流的企业卖产品。”这句话道出了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之间的关联性。就像麦当劳和肯德基,麦当劳和肯德基为什么会成为快餐业的霸主?靠的绝对不是美国人自己都不吃的“垃圾食品”,而是文化,一种快速便捷与时尚的文化。
是什么力量让一个只拥有几百年历史的美国产生出来的文化如此迅速地为世界所接受呢?这就是将民族文化融入品牌的独特魅力和作用。
(四)民族的文化打造世界的品牌
【关键词】企业文化;落地工程;依存关系;融入关系;并进关系;协调关系
企业文化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是最终用来落地的。所谓企业文化的落地,是指企业文化被员工接受并自觉执行,是让企业文化的理念从口号转变为一个个具体的行为和结果,是使企业文化具有特色和操作性。文化理念只有从深奥的哲理式文化走向通俗易懂的大众文化,从书本中走进员工心里,得到广大员工高度认同和领悟,才能真正落地,进而才能生根、开花、结果。企业文化也只有根植于企业才能决胜于市场,只有落地才有持久的生命力。那么,如何推进企业文化落地由“虚”转“实”,从而达到凝聚人心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在推动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深入领会并把握好以下“四个关系”。
1 把握“文化与人的依存关系”
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因此可以说,员工是企业文化落地的土壤,土壤的肥沃与否直接决定了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生长情况。所以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高度重视员工发展,要加强员工职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与道德素养,努力实现员工、企业、电网共同发展。
电网发展是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企业发展是电网发展的根本保证,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企业是员工发展的舞台,三者紧密融合、相互协调、辩证统一。脱离员工的企业将缺乏活力,失去生机,离开企业的员工将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企业要切实关心员工、尊重员工,维护员工合法权益,把提高员工生活质量、提供员工发展空间作为价值目标。企业的每位领导干部,都要学会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爱员工,把员工当亲人。要不断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给予员工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和监督权。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舒心的工作环境、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环境和凝心聚力的文化环境,在企业内部形成思想共鸣、心理互通、人际互信、行动一致的和谐秩序。
要着力建设一流的员工队伍,只有一流的员工队伍,才能理解并全面推广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充足的队伍支撑。企业应切实贯彻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员工队伍建设的要求,建设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不断优化公司劳动组织结构,建立有利于员工成长的岗位序列与路径,为员工成长搭建事业平台。持续建设和改进绩效管理体系,以全员绩效管理激励干部员工创造优秀业绩,促进员工能力素质和工作素质的提升,加大绩效考核结果在组织薪酬总额、干部薪酬、员工薪酬中的核算兑现比重。建设覆盖全员的员工能力素质评价体系,持续强化干部员工提升能力素质的自觉动机。深入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建设员工培训基地,强化一线员工综合技能培训,广泛开展练兵比武、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后备队伍建设,实施青年员工职业生涯能力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导师带徒等工作,努力破除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瓶颈”。
2 把握“文化与管理的融入关系”
将文化融入管理。文化是无形的,需要通过有形的管理来体现,文化要引领和支撑企业的战略、组织、流程、人力资源、领导等方面的管理,必须把文化理念融入管理实务,才能真正实现企业文化的落地生根。
以“融入中心、进入管理”为新的工作思路,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等各项工作的有机融合、和谐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要以服从服务于企业发展为出发点、着力点、落脚点和检验标准,把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与生产经营这个中心有机融合在一起,紧抓“四个融入”,即:从体制制度上融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机构设置、职责分工、工作任务纳入企业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工作规范之中;从工作内容方法上融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部署、开展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现同部署、同推动、同落实;从评价考核上融入,注意借鉴和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手段,使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真正成为公司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从促进企业搞好改革、加快发展、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上融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进行评价考核,进一步提高评价考核工作的激励作用,使得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全面参与到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营的活动中。这样可以使企业文化逐步深化、细化,落实到管理实务中去,变成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
3 把握“文化与制度的并进关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企业文化是指导和规范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理念,同时也指导着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企业管理制度是要求企业内部成员共同遵守的、按一定程序办事的规章,是一种规范组织成员行为的方法,具有强制性、工具性和时效性。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虽然在形式上不同,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激发员工工作和创造的积极性,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可以说刚性的制度建设与柔性的文化建设具有辩证有机的统一体关系,两者各有重要作用,无可偏废、互补替代而又互为补充。
国内知名企业TCL集团,在近年曾经有一段时间,过于偏重企业文化方面的建设,企业精神、宗旨、信条、使命既全面又细致,但却忽略了制度建设的基础,以至于管理问题丛生,国际化经营遭遇挫折。幸好总裁李东升及时发现错误及时改正,加快推进高制度建设和管理。在文化建设和制度管理的双重作用下,目前TCL集团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另一家知名企业海尔集团的情形正好相反,由于放松了文化建设的配合,造成了内部活力不足,全面性发展受到影响。由此可见,企业的规范管理上水平,企业的生存和成长,需要文化与制度的永生相伴,需要文化与制度的两重视、双提高。
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内部法规和企业的经营制度影响和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和经营状况,同时也催生不同的企业文化朝向不同个性的方向发展。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是科学企业管理制度基础上形成的,企业管理制度的建设是企业文化的奠基石,没有建立起科学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就没有创建自身企业文化的基础。所以,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有关管理制度,真正实现制度和文化的协调统一,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协调统一,从而使员工既有价值化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
4 把握“文化与品牌的协调关系”
企业文化和品牌一样,不仅需要内部认同,更需要外部认同。将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品牌战略的高度,把企业文化和品牌结合起来,以品牌入手,打造企业文化,不仅可以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同时也推进了品牌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 品牌 文化效用 营销策略
当今市场上品牌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产品硬实力的竞争,同时还表现为产品软实力的竞争,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后者要比前者表现得更为突出,这种软实力就是文化。众多营销案例分析都证实了这一点。培育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是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而有竞争力的品牌文化应是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
一、品牌文化的界定
企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品牌文化的竞争。尽管营销界人士在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但多数人对品牌文化的本质还缺乏足够清晰的认识。
有的把品牌文化简单地归为企业文化,认为品牌文化就是宣传企业文化,在目标受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其实这种认识混淆了企业文化和品牌文化的外延,企业文化影响的是企业内部员工,强调内部效应,着眼于内部认同,属于企业管理范畴;品牌文化影响的是消费者,强调外部效应,着眼于社会各个消费领域、消费层次的多方面认同,属于经营范畴。两者不能简单地划等号。
有的把品牌文化视为一种时尚或包装,炒概念,把时髦当成产品文化,使品牌文化背离了诚实服务于消费者的宗旨。短期看,这种时尚炒作会使品牌营销获得成功;但长期看,会由于消费者的消费效用低于其心理预期而使品牌过早的消亡。
有的把品牌文化归为企业整体社会形象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样就使品牌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附属品,与民族、区域和消费者群体文化割裂开来。
有的把品牌文化归为民族或区域的特色传统文化,但这同样是把品牌文化当成了特色传统文化的附庸,缺乏借助于后者持续打造特色品牌文化的主动意识。
上述各种认识,只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品牌文化的某一个方面,未能给出品牌文化的本质属性。事实上,品牌文化是要折射出一种能够使自己区别于其他对手的消费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取向既不是单纯的企业文化,也不是单纯的民族或区域文化现象,更不是这两者的附庸或社会时尚,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其内涵是兼容于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能在企业和社会消费群体间产生共鸣,并使消费者从消费产品过程中获得某种强化的社会价值观念、信念、行为操守原则和精神。这种文化是以品牌为依托,由企业与消费者共享和共同发展的。其本质是特定产品的消费文化。
从这一定义看,品牌文化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
一是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兼容性。强调要从这种兼容中找出文化共鸣点,形成产品文化的卖点。
二是主动性。强调要在消费者群体中去积极的构建,去引导消费者,而不是被动地去适应企业文化或传统文化。
三是体验性。强调用产品体验去强化文化的认同。不仅要让消费者在体验中接受产品和服务当中所承载的文化精神,对产品和服务产生感情认同,更为重要是要通过创新不断深化产品体验来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四是一定时期内的核心价值稳定性。
五是流行性。
二、品牌文化的效用机理
品牌文化的最终目的是要在产品与某种特定文化之间建立起联系,在这一建立过程中,企业文化、社会文化与品牌是三个不可缺少的要素,三者的相互作用推动着品牌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本体。它是其成员共享区别于其他组织的价值观念、标准和做法。这些价值观念、标准和做法定义了什么是重要的,以及如何去实现它,为组织成员提供了方向、思想和动力。企业文化不能直接强加于消费者,但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一切理念和精神都要凝结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和服务上,并通过产品的消费,让消费者间接地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存在和影响。这种间接感觉只不过是增加了消费者的印象,与形成对消费者心灵产生触动的消费文化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转化为激发消费者购买的内在精神动力,须借助于社会文化的延伸和包装。
社会文化是品牌文化的客体,即品牌文化作用的空间和舞台。社会文化表现为社会群体意识和行为,包括共享的认识、观念、信仰、行为准则和习惯等。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社会阶层,都有不同的文化。任何一种文化都存在着激发人向往、产生震撼心灵的鲜活精神要素,品牌文化就是要挖掘和运用这样的精神要素,使企业文化贴近于消费者的生活,来扩大品牌的影响力。
品牌是品牌文化的载体。品牌作为企业产品或服务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直观标志,它可以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在品牌文化建设中,它充当企业与消费者进行信息沟通的桥梁,是企业占领市场的旗帜,是企业市场形象的具体体现。企业文化和社会文化只有共同作用于品牌,才能彰显品牌文化的活力。
可见,本体作用于客体,产生了共性的文化特性。这种文化特性不仅能与特定的产品特点相联系,而且还是目标消费群体乐意接受的,使企业文化形象在消费者意识中具体化,并与社会文化相融,于是品牌具有了活的灵魂―― 文化。传播这种文化,突出其特色,并用品牌实体的不断创新来强化消费者对这种文化特性的反复体验,就能够在消费者意识中建立起牢固的文化与产品的联系,即心理活动的操作性条件反射。这种操作性条件反射一旦形成,消费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与品牌文化有关的场景时,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暗示,并在潜意识中联想到产品品牌,渴望通过消费这一产品来获得精神的享受或激励。这样在品牌文化领域,企业的发展与消费者个人的发展就结合起来,消费者分享企业的成功与快乐成为其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从而增强了品牌在目标受众中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品牌文化的营销对策
成功品牌文化的营销应注重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融合,通过采取适宜的策略,打造品牌的竞争力。
1、品牌文化的定位策略
文化定位就是用某种能够引起消费者共鸣且能成为他们生活部分象征的精神价值属性来标识品牌的文化内涵,并使之以贴近生活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树立鲜明品牌个性的重要前提。
(1)借物定位
利用人们生活中所熟知的物的特性来代表所倡导的精神价值属性。如宁波卷烟厂的“大红鹰”品牌,以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来代表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七匹狼”品牌烟,以狂奔的野狼来代表合作、锐意进取的精神。这不仅反映出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风貌,同时也反映出了企业文化的精髓。
(2)用传统人物定位
利用象征传统文化的经典人物来获得某种精神价值属性的认同。如万宝路的西部牛仔,代表着拓荒者的精神。江中制药 “草珊瑚”广告中的“阿凡提”,彰显了企业以传说中“阿凡提”的智慧和幽默攻克疾病的进取精神。孔府家酒的孔府,是以孔子文化的源远流长来奠定品牌的悠久和品位。
(3)用抽象的生活理念定位
利用人们心中所向往和追求的生活价值观念来代表品牌文化的属性,并使企业文化服务这一属性。如奔驰汽车的富贵象征,七星牌香烟的唯美精神,白沙集团“我心飞翔”的自由与奔放,“六神”沐浴露的清爽,光芒太阳能热水器的健康热水和星巴克咖啡的“休闲、情趣与浪漫”等。
(4)用特定的文化现象定位
即用富有魅力和感染力的区域或民族特色文化定义品牌文化的价值属性。如“娃哈哈”品牌的成功就受益于新疆当地一首传唱极广的民歌《娃哈哈》,使消费者体验到了新疆人那种豪迈、快乐的情趣。
2、品牌文化的体验策略
品牌文化定位好了,还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不断强化这种文化体验。
(1)注重品牌文化表现内容与形式的更新
通过更新,使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在消费者头脑中保持鲜活的形象。如白沙集团在打造“我心飞翔”文化理念时,采取了“穿天门”、“环太湖”、“舞城运”、“贺金鹰”、“庆申奥”、“抗非典”、“颂神五”、“助刘翔”等系列公关活动,为品牌注入了“超越、创新、成功”等精神内涵元素,从而使白沙集团从区域性品牌发展到全国性品牌。星巴克咖啡在塑造“休闲、情趣与浪漫”文化主题上,从店面设计、室内布置、服务流程以及对外宣传上,突出这一文化主题的体验,在强化体验上下功夫,从而使品牌跻身于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2)巧用代言人
代言人不仅要能体现品牌文化的个性,并且还要选择短期代言,不断地用新面孔的成就去塑造品牌文化的核心理念。如迈克尔品牌运动鞋,先后以美国球星乔丹和中国田径明星刘翔等名人为代言人,为其品牌注入了超越极限、追求成功的优秀精神品质。这样,通过对品牌文化的核心价值的不断演绎,就能使品牌的价值观沉积在消费者的脑海里,品牌逐步成为其生活中的象征,促进品牌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3、品牌文化的本土化策略
品牌文化的表现形式与内容要与本土文化传统相容,体现尊重与和谐。这一点对跨国品牌文化的传播尤为重要。
(1)尊重
品牌文化在跨国传播时,其文化的内容与表现形式要有差别,既要尊重一国的文化传统,又不能损害另一国的文化,否则就会出现美国箭牌集团在俄罗斯广告中恶搞中国国歌的事件,从而损害品牌的国际声誉。
(2)和谐
品牌文化在另一国家传播时,应以这一国家文化中的人们所喜闻乐见的符号、语言和象征等要素来表达其内容和形式。
【参考文献】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并遵守的、带有本组织特点的使命、愿景、宗旨、精神、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以及这些理念在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行为方式与企业对外形象的体现的总和。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的融入企业,让企业对毕业生认同,我院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期间提出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对接与融和,提出在学习期间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非技能素质。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 通过有效地方式总结企业文化并融入校园
1.1 学生企业实践,提前感受企业文化
为了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的教学计划中,每个学年都安排了学生的企业实践,学生在企业中实习一个月。这样学生在学习技能的同时通过学生的感同身受也提前了解了企业文化,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一个企业。在企业实践中,学生遇到了很多具体的问题,企业的文化都在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比如汽车维修企业对生产的安全要求,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对员工的人文关怀等。有的学生在实践期间,曾因为在厂区吸烟而被处罚,有的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因为在工作上表现优异被奖励,还有的学生与企业员工共同过了一个有意义的生日。通过在企业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促动学生的思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改变着学生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在学生回到学校后,教师与参加实践的学生进行座谈,帮助学生解决在企业中遇到的思想问题,并对企业文化的相关部分进行总结提炼。然后将一些共性的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的相关行为融入的校园文化。
1.2 教师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
为了更好了解企业文化,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实践期间也同时体验企业文化。从教师的角度去看待企业文化,去了解企业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对员工的关怀和激励等方面的内容。每个教师都对企业实践中相关文化的部分进行总结,提出可以在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为文化的部分并予以实践。
1.3 与企业人员成立文化建设小组,共同制定文化建设方案
在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聘请汽车维修企业的各岗位人员畅谈对本企业的企业文化进行阐释,与他们共同探讨哪些企业文化对学生是可以为学生传播正能量,可以为学生毕业后快速融入企业带来益处。同时共同制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方案,将无形的企业文化通过有形的活动体现出来。
2 大学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成果
我院的校园文化中渗透着企业文化的气息,两者的融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如下:
2.1 引入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
我们将各品牌的维修企业的相关管理制度引入校园。例如我们将企业的考勤制度引入学生的考勤制度,教师在上课前不在点名,而是通过打卡机来监督学生,并告知不论你有任何事,只要没有按时打卡都是不遵守规定的行为,对全勤和出勤率高的学生进行奖励。将丰田品牌4S店的5S管理制度引入汽车实训车间,让学生参与5S管理标准的制定和实践,并对5S管理的效果进行反馈。在实训车间和实训室我们还引入了企业的看板管理,通过看板展示学生的实习进度,学生的实习效果,并定期更新,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引入企业的的激励制度,例如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学生表现优异,教师会发给学生奖励券,学生期末的时候会拿着奖励券换取一定的成绩分,这对学生也是一定的激励。
2.2 在教学过程中展示人文关怀
在有的维修企业,会给员工举办生日宴会,促进员工的交流。学校也引进了此项活动,学生生日的时候,其它老师和同学会送上祝福,比如大家一起为他唱歌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增加学生在班级的存在感,促进学生相互间的交流。
2.3 鼓励学生的自我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