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日常化学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校园文化;日常行为;制度文化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253-02
校园文化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对优秀教学理念、校园精神的建设和宣传,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高等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高职学生在未来工作中的自信心、责任心,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
一、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
1.社团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高校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社团文化也逐渐渗透到高职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社团文化不仅关系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同时影响着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价值观的形成,影响着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到目前为止,社团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第二课堂,并成为一股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及日常行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一直注重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忽视了校园文化的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积极意义。社团文化的出现将分散的学生力量集中起来,将校园文化的教育内涵逐渐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
2.体育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体育运动是很多高职学生比较热衷的一项活动,体育文化也是最为接近高职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文化形式之一。高职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大多都比较青睐体育活动。体育运动不仅能够改善学生的体格,锻炼学生的体魄,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品德,影响学生的悟性,无形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是教育功能,高职学生通过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拼搏精神,以规章制度及道德标准为依托,提高自身的公平公正以及友爱团结的意识,有助于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
3.网络文化对高职学生日常行为的影响。随着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文化逐渐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主导。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高职学生良好日常行为的养成,网络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它给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冲击的高职学生的思想观念。例如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不良网络信息等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应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的构建,充分发挥网络对高职教育的积极作用。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缺失。校园制度不是一种单纯的制度体系,同时是校园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障校园文化的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旨在为国家及社会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故而很多高职院校在校园制度的建立中忽视了校园制度文化的完善,也有部分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为管理、社团文化建设等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时候这些制度并未落到实处,成为一纸空谈。
2.缺乏对校园环境文化影响的重视。高职学生身处校园及社会这两处大环境中,其日常行为习惯深受校园环境文化的影响。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成为高职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与之而来的是校园网络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这对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良好日常行为养成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现今学生较为热衷的网络游戏、网络聊天以及各种网络新闻充斥着校园的网络,逐渐使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偏离了原来的轨道,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对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严重的冲击。除此之外,一些西方思想也试图利用网络这个大环境影响高职学生的道德理念、行为观念,这对于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日常行为养成造成了恶劣影响。
3.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较弱。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高职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习惯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加之西方开放思想的不断渗入,学生独立、自主意识不断加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也需要其有较强的责任心,正视社会的发展,根据当前的社会需要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加强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使高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社会信息,在未来发展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然而,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给传递学生信息中存在存在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使学生无法根据最新信息开展学习活动,同时,高职院校未能对进入高校的信息进行合理控制,导致学生无法对所掌握信息做出准确判断,使学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经常失误。除此之外,学校开展的文化宣传活动缺乏创新,商业色彩现象严重,使校园文化丢失了原本应有的教育功能。
三、加强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实施策略
1.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良好校园制度文化的构建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在于规章制度的实施。高职院校应坚持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结合本校发展特点,以国家法律法规、道德标准为基础,建立出切实可行校园规章制度。同时,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制度体系的宣传,使学生对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个准确的认知,进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效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发挥高职教师的主导作用,带动高职学生积极参与到制度的宣传与实践中去,引导学生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日常行为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做出评价,提升学生的荣誉感,激发学生规范自身行为的决心,以维护校园制度文化为荣,使校园制度文化逐渐融入到学生生活的每个细节,在潜移默化中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
2.注重高职院校的环境文化对学生的教育。随着高职院校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应注重校园网络环境的管理,为高职学生营造一个干净的学习及生活氛围。高职院校应加强校园网站的建设,充分发挥网络的宣传作用,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正确规范自己的日常行为,将校园网络变为传播先进文化理念的重要工具。除此之外,应加强校园环境中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建设,通过校园环境的熏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于自然环境的建设,将学校建筑及校园景观进行巧妙设计,将学校的教学理念、办学特色、文化内涵融入其中,强化自然环境的教育意义。人文环境是通过有形的文化及无形的文化对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引导,例如学校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强化学校教育理念,加强校园校风建设等,无形中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日常行为。
3.注重校园文化重点内容的建设。首先,应积极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优秀历史文化,适度地对西方思想文化进行控制,使高职学生对民族文化产生一种优越感,尤其在面对政治问题时,应明确党的先进性,对不良文化进行抵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进而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其次,注重网络文化的建设,利用网络传播信息的及时性,保证学生对社会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对自身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除此之外,高职院校应通过网络技术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正确的引导,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田玮莉.论高校学生行为与健康[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2]赵元,丁敏娜.高校学生行为文化问题和对策的实证研究[J].学理论,2013,(11).
[3]金燕.建好校园环境塑好学生行为[J].中国冶金教育,2012,(02).
[4]曹建.互联网对高校学生行为的影响[J].科技广场,2012,(12).
[5]孔庆茂,王宗支.贯彻高校学生行为准则建立良好的学校秩序[J].中国高等教育,2011,(Z1).
The Impact and Application of Campus Culture on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Proper Daily Behavior
ZHANG Wen-bo
(Liaoning Mechartonics College,Dandong,Liaoning 118009,China)
【关键词】化学教学 创建 生活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173-01
化学是一门源于对生活的总结和升华并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化学教学中,我们要选择身边的事,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让学生用化学知识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让学生通过学习自觉地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处理简单的身边问题,让化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教育只有满足了生活的需要,才会真正具有生命的活力和生活的价值。现行初中九年级化学上下册中[化学・技术・社会]、[资料卡片]、[课外实验]、[调查与研究]等许多栏目,都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实用,并学会促进个性发展。现就初中化学教学如何创建生活化课堂提出几点建议。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化学学科知识和情境,生活化导入资源,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现象、社会现象、重大的社会事件、熟知的文学和历史素材等等。
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食醋中含有醋酸,山楂、柠檬、苹果、柠檬、柑橘等水果中含有柠檬酸等物质让学生体会酸,从肥皂和洗衣粉的使用中让学生体会碱,从而引起学生学习识别它们的欲望。在学习金属材料时,通过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锄、水龙头等,它们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社会实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中各种化学问题的意识。
二、课堂探索生活化,探究理解新知
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但单单的传授化学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往往会令学生感到乏味,把化学故事、生活化学带进课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自己的亲密关系,体会到化学有用性,让学生从心理想学化学,进一步了解并尝试解释身边化学的动机,能促使他积极的、有目的的学习。学习的过程,即是生活的过程,课堂教学活动,就是师生共同体验生活的活动。在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教学,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化学知识,在不断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
油条面团中常常加入纯碱、明矾,就可以引导学生探究原理。Al(OH)3是胃舒平的主要成分,能中和胃酸过多,保护胃粘膜,患胃病的人常吃油条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铝元素摄入过多对人体健康也有害。
这样,教师模拟了一个真真切切的生活画面,并设计一系列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识,巧妙地将学生融入到这生活化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补调动起来,议论纷纷,积极计论,课堂展现了生命的活力。毫无疑问,生活中的学以致用,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化学,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价值和功能。
三、课堂训练生活化,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课堂上,适时、适量选择必要的训练题供学生做是必要的。设计一个生活化的试题情境,进行生活化的包装,让学生在具体、有趣的生活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体会到化学的真实。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是人口、能源、环境,其中环境跟人类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要重点突破,可以就生活中的环保问题的某些内容设计案例,重点探究展开分析。
在学习钢铁锈蚀及其防护时,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是否见过钢铁锈蚀的事实,并根据自已的经验猜想钢铁锈蚀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猜想,组织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从而更全面的了解钢铁锈蚀的原因,并从中认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钢铁生锈。通过这样的设计,较好地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来达到理解和建构新知识的目的。
这样以把对知识的训练巧妙地设计为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倍感亲切、有趣,会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思考,真正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
四、课堂延伸生活化,提升创造能力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的学习课堂,作为教师还应该注重创设课堂情境,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问题,诱导学生对身边的所见所闻发生联想。实践证明,一旦所学的知识用于实践中,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大,这对于延伸课堂、激活知识、提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学习水的净化后,让学生走出课堂调查本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河水污染情况,参观本市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对水的污染及净化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意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学习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后,组织学生开展分析空气污染的成因并测定雨水PH的家庭小实验,开展酸雨形成的主要来源和危害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调查;学习了常见的盐后,提出:请你通过尽可能多的方法区分厨房中用的食盐和碳酸钠;学习了化学肥料后,让学生回家了解为什么碳铵等化肥要在早晚施用?铵盐为什么不能与草木灰、熟石灰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学习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后,让学生为自己设计一天的营养食谱等。这样,从实际生活应用引导学生进课外探究活动,不仅使学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随着科学的进步,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它大大改善了人类的衣、食、住、行和卫生健康等条件,提高了生活水平,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当今社会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和人口的巨增,人类面临的许多问题必须依靠化学知识来解决。试想,如果我们化学知识普及宣传到位,国民素质不就大大提高?脱离生活的化学是空洞的,化学教学一定要竭力提高公民素养,回归现实生活。
生活化的课堂教学能消除传统化学教学只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弊端,它可以激活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将教学目标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内在的需要,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学会更好地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肖树雄.让化学教学贴近生活学以致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
[2]张爱玲.化学与生活.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1)
【关键词】生活科学;学科教育;化学教学
在以学科教育为中心,应试教育为目的的影响下,教学中的热点是考纲、考点、考题,教师们挖空心思教学生们怎样对付一道道难题、怪题,学生们在漫漫题海中苦苦挣扎着,艰难度日。鲜活的自然科学变得如此枯燥乏味,令人生畏;丰富的化学知识被束之高阁,使人望而却步。花季的少年们背负着太多的沉重,常常表现出惊人的惆怅和无奈。
新课程标准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科学探究贯穿始终。这一要求体现了化学是有用的,化学的实用主义思想和化学学习过程中的人本主义思想,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化学的兴趣。学生愿意学化学,一是因为化学实验的"有趣、好看、好玩";二是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各种熟悉的生活场景中蕴涵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如果能够贴近生活开展化学教学,让学生亲身感受身边的化学并学会用化学的有关理论、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化学问题,可促使学生欣赏化学、热爱化学,获得愉悦的学习心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 以下是笔者在化学新课程模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1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实意义
1.1 用化学知识辨别生活现象的真伪
现实生活中时常有骗子利用化学反应的现象使人受骗上当,我们要用化学知识教学生揭穿这些骗术,辨别真伪或解释假象.案例:不法分子声称新开发的神奇药品具有排毒养颜功效,用方便面,碘酒,维生素C做实验来引诱人们上当.实验:把方便面放入杯中,加入热水,滴加酒精,很快变成蓝黑色,再加入神奇药品并震荡,方便面恢复为原色.揭秘:实际上这种神奇药品是维生素C ,淀粉遇碘变蓝色,维生素C把碘还原。
1.2 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的问题
人的衣食住行等与化学有密切联系,可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如小孩吃了加入三聚氰胺的三鹿奶粉变成大头娃或患肾结石,问学生:(1)不法奸商加入三聚氰胺的原因(2)家中如何检测奶粉中是否含有三聚氰胺?(查阅三聚氰胺【C3H6N6】PH=8微溶于水)
1.3 用化学知识拓展生活及科技视野
以问题为驱动力渗透学生感兴趣的知识,让学生了解身边化学和科技前沿,让学生了解化学的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工艺意义,如渗透食品、烹饪、保健、毒物、穿戴、环境、日用品等知识。
2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体会
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育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作为与生活最密切相关的学科,化学无时无刻不出现在我们的各种活动中,他就像一个魔术师,将自然界中一百多种元素巧妙地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美丽神奇的世界。而我们该如何把具有生命活力的化学完美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让他们获得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策略和体会。
2.1有意识地加强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一种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的意识倾向,能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钻研问题,开阔眼界,它也是一个人走向成才之路的一种高效能的催化剂。兴趣是调节课堂心理环境的内在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唤起,是展开化学思想的启动器,学生有了兴趣,上课便能全神贯注,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便可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与灵活性,便可积极主动地认识、实践和创造,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呢?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化学教材独有的特点:与工农生产、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做到在化学教学中,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社会与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
2.1.1用日常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学碳的性质时,我们可以联系为什么要用碳素笔填档案?为什么古代的字画可以保留到现在?在学习铁生锈时,联系铁制品表面为什么有的喷漆、有的涂油?在学习气体溶解度时,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打开啤酒瓶和易拉罐饮料出现的现象,来引入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在氯气一节学习中,我们也可从生活常识问题出发,导出问题,为什么自来水不可直接用来养金鱼?家中要用自来水养金鱼,应将自来水如何处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设置学习情景既简洁又显得真实,自然使学生感到非常熟悉,很快就产生浓郁的兴趣。
2.1.2用生产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化学教材中与工农业生产联系的内容非常多,例如农药、化肥、催熟剂、催化剂、人工降雨、玻璃雕刻、电解与电镀、合金材料、耐火材料、合成纤维、合成塑料、合成橡胶、有机溶剂等。我们可在课本的教学内容中向学生介绍相对应的工农业生产,如“氯气”一节的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氯气与漂白粉在工业、自来水消毒、战争中的应用等:在“铵盐”一节的教学中,可适当向学生介绍我国目前化肥的生产状况以及各种化肥的科学施肥方法;在“煤和石油”一节教学中,重点向学生介绍石油和煤的加工产品在工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可向学生介绍新型电池及应用等。让学生了解所学化学知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重要性后,往往能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知识和现象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每一个化学反应都有相应的化学方程式。学好化学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熟练地掌握学习过的每一个化学方程式。但是整个高中阶段要求掌握的化学方程式有很多,如何去记住这些方程式是一个难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反应实质的理解。但是由于教学条件所限制,不可能每个实验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做,有些演示实验是教师做给他们看的,这样学生对实验有比较直观的认识,化学反应的原理还是可以理解的。如果可以将化学反应与生活中有关的内容联系起来,学生对于反应的记忆就会更加深刻。例如在介绍铝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生成物是偏铝酸钠与氢气。很多学生总是忘了金属铝能和强碱溶液反应,或者知道会反应,但总忘记生成物是什么。所以在介绍这个反应时,可以引导他们想想每逢节假日,有些小商贩在街头卖氢气球,他们是如何制备氢气的。这时很多学生都会联想到一个锈迹斑斑的密闭铁容器。初中时候讲过利用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制取氢气,学生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如果卖氢气球的用的是这个原理制备氢气的话,为何锈迹斑斑的铁容器不会被酸腐蚀掉呢?学生会提出这样的疑问。这时候引导他们思考铁容器中不应是酸溶液,那会是什么呢?再向他们解释,其实目前充氢气球所用的氢气是利用是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原理而不是活泼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所以反应的铁容器才不会被腐蚀。有了这层认识,学生对这个反应的印象就深刻了。通过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学生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就会更加牢固。
讲授难点知识时,联系生活实际可使知识深入浅出,变难为易,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
例如在讲授一氧化碳 时,它的化学性质是重点和难点,但由于有些实验不易完成,就可联系煤炉燃烧的过程来讲述,底层的碳与氧气充分接触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向上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再与氧气接触燃烧,发出蓝色火焰,验证了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同时二氧化碳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也得到了巩固。另外一氧化碳是煤气的主要成分,同学们大多都知道煤气中毒,联系此例可讲解中毒的原理和如何防止煤气中毒。这样重点难点在联系生活实例中就迎刃而解了。
在讲述《环境保护》一节,如果按照课本内容平铺直叙,这一节课将会干巴巴,学生也从中得不到什么启示。如果找几个因为没有注意环境保护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例,则环境保护就显得重要和有意义了。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因光化学烟雾的污染历史上曾出现75%的人患红眼病;广东省有一个小山寨有一段时间出生的婴儿都是女孩,变成"女儿国",后来调查才知道是因为采矿队在采矿时破坏了当地的水质,水源被铍元素所污染等等。有了实际的数据和现实的例子,学生听课的热情高涨,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增强了。
2.3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目前,我们能够从书本上更快、更多地学习到前人总结的经验,但是书本上的知识理论性强,与实际应用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果一味地注重传授知识而缺乏引导学生到实践应用,不仅不利学生能力的提高,而且不利于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中处处渗透着化学,如果能够把化学知识同生活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使学生掌握知识并利用它去了解、解决一些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样会使学生为自己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而高兴,能充分体验到知识的价值对,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比如:学习了纯碱就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蒸馒头时,我们要加一定量的碱面,才能蓬松可口,反之则酸硬难吃呢?学习了乙烯就让学生明白利用熟水果催熟生水果。学习了乙酸就明白食醋的用途有很多,既有食用价值又有医用价值,还可以用来除水垢等。此外还有鉴别“真丝”与“人造丝”、鉴别真假金银、食品中的防腐剂、酒精和苯酚的消毒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会使学生更加感到学化学的生动有趣,他们也愿意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解释、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4开展研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作用;有效策略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新一轮课程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我国高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关键途径,其教学要求是让化学教师把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形式生活化,并把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生活经验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化学知识,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要求。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的作用
由于化学是一门实用性与逻辑性强的学科,其实用性主要就是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也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一般来说,我国的高中化学知识都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譬如,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中的内容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等等。而高中化学生活教学模式其实就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其应用原理是人们的社会生产以及生活各方面都离不开化学知识。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化学教学生活化,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利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更可以让学生明白化学知识源于生活,从而提升高中学生的学习效率,促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高中化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1.结合化学课程内容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活动主要是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学习,并且给学生布置作业,用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布置生活化的课后作业,如,利用小调查的方式让学生收集日常生活中哪些部分是需要化学知识的?这样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可以促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譬如,让学生做一次金属回收的调查作业,要求学生必须按时按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还应该让学生设计出更适合金属回收的办法,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还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卫生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抓住生活中的热点渗透到教学中
就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日常生活中的热点可以跟化学学科知识相促进,把生活中的热点作为载体跟化学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知道化学知识源于生活。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涉及二氧化氮以及二氧化硫等生活热点时,教师可以根据现阶段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从产生到原理,从生产机制到治理方法提出相应的对策。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我国高中化学教学的目的,让学生感受到使命感以及责任感。
3.实验教学联系实际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可以说化学实验教学一直都在化学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但是,高中化学课本上大部分的实验已经脱离生活,跟生活实际差距较大,这样不仅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也会让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厌恶的心理。因此,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有效的化学器具以及化学材料,尽量将化学实验生活化。譬如,把常见的柑橘以及苹果榨汁之后可以进行维生素C的还原实验;或者可以利用常见的淀粉制作吸水材料并完成模拟的保水实验。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化学知识。由此看来,将化学实验生活化,可以有效地提升我国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可以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4.把教学内容拓展化
由于化学是一门集实验和理论知识于一体的学科,它需要我国高中化学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拓展出可以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活动,同时应该把教学内容生活化,尽量地挖掘生活素材。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寻化学知识,并让学生对已获得的知识加以延伸,必要时教师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一起讨论并分析化学知识。譬如,在教学乙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设计类似于这样的问题:乙醇的作用是什么?乙醇的主要成分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综上所述,将化学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还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率。因此,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生活元素,以此促使我国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也不断地涌入了人们的视野当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成为众多教师关注的重点,生活化的教学要求教师将理论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化学本身就较为难懂,生活化的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变得真实可接近,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现状
1.教师观念落后。在化学的生活化教学中,主要强调的是要讲学科知识和生活中的实际相结合,而不是像以往一样,过分注重学科知识的构建。但是在很多的高中课堂上,化学教师上课依旧采用的是对知识的构建,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还是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缺少趣味性。除了不得已要和生活相联系,教师才会把教材上的知识点和实际的生活相结合,这样造成生活化的化学教学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落到实处。2.教学模式单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课堂的主要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在现在的绝大部分高中化学的课堂上,依旧存在着教师讲解过度的问题,但是化学是一门动手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的化学实验,化学器材的运用,都需要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教师讲解的可能能够让学生一时半会的明白原理,但是时间久了就忘记了,而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一点在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中体现更为明显,因为它本身就要求要将其和日常生活相结合。
二、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都是与科学有关,例如苹果为什么会下坠,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等等,这些日常的生活现象和学生的联系紧密,在课堂上引进这些素材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将相关联的知识迁移。其实很多的生活现象中就蕴含着很丰富的化学原理。例如为什么炒菜的时候锅里出现了火苗,用盖子盖住就好了,因为这样隔绝了氧气。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发现化学,理解其中蕴含的化学道理。例如在选修《化学与技术》这一课的时候,其中在《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这一课时,讲到天然水的净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里的自来水净化器,看看净水器是运用什么东西进行过滤的。然后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运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们加深印象,通过讲解,在课后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自制一个简单的自来水净化器,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运用化学知识分析俗语。中国的人民经常从生活中总结出各种各样的道理,这些俗语不仅仅通俗易懂,能够让即使没有知识的人也能够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也蕴含着很科学的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俗语,不仅仅能够使课堂变得有趣,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我们常常说“真金不怕火炼”。这其中就涉及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师可以通过这个俗语,去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金不怕火炼呢,为什么在一定的条件下,金又可以被融化呢?很多俗语,都可以运用化学的知识进行解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运用,让学生去感知化学,去培养自己的化学兴趣。3.布置生活化的作业。我们常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无论什么东西都要自己亲手经过了,才会有深刻的体验。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首先,能够及时地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作业上的对错能够反映学生对于知识点是否掌握。其次,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通过作业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真正的活学活用起来。最后,还可以为以后的复习奠定基础,最后的高考复习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很繁杂,通过作业的反馈,学生自己能够知道自己哪里学得好,哪里学得不好,进行更有效的复习。因此作业的布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生活化的化学作业,能够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由于高中做作业太多,有时候很多学生都直接抄答案,而生活化的作用本来就没有标准化的答案,学生们都要自己动手去做,才能找到答案。例如让学生自制净水器之类的,通过这样的做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其他能力。
三、结束语
高中化学不仅仅应该为高考服务,也应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成绩,还能够使学生的其他方面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作者:金川 单位:嘉峪关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门娟.赤子(上中旬).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研究.2014.10.15.
1 在日常现象中教学生学习化学
从学生所熟悉的实际生活现象出发,引发出课堂所要解决的化学问题。例如:在学习气体的溶解度时,可以通过讲解为什么一些重要的档案文件必须用碳素笔来书写的问题,进而引入碳的性质;生活中打开啤酒瓶和易拉罐时饮料会涌出的现象,来引入影响气体溶解度因素的问题;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净化水的多种方法逐渐引入水的净化等化学知识。这样做以后,不仅仅把枯燥乏味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和生动,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和实践能力。针对农村中学教学的特点,可以把初中化学的学习和农村的实际生产劳动更加紧密结合起来。例如:常见的化肥和农药的性能、使用方法和保管方法,市场上出售的农药和化肥的配制浓度以及配制方法。把化学肥料的化学式和计算常用的氮、磷、钾化肥有效成分的百分比含量等这些课本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结合起来学习,使对化学知识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和乏味,同时也培养学生把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使学生们更加的热爱化学。
2 选取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
将实际生活因素融入到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就会使学生非常清晰地意识到他们所要学习的化学知识是和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如,在讲解酸碱度时,很多教师是分组让学生测试硫酸溶液、盐酸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值,这时学生就可能会感到化学毫无意思,相反,如果在实验中让学生测试唾液、学生收集的工厂废水、果汁、洁厕灵等生活常见的材料,学生很可能会兴趣浓厚,因为那些东西都是实实在在的,而且课本上根本没有提到,测出来的结果完全是学生们自己的功劳,他们会很有成就感。在讲解“酸和碱”这一章节时,可以讲解一些生活中的小窍门。例如,碱在生活中可以用来去除油污,如炉具、洗碗等,因为在清洁剂的成分中也常常含有部分氢氧化钠。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人们用草木灰洗碗是同样的道理。讲解氯化钠的性质时,可以介绍食盐在生活中的一些妙用,例如,每次洗头时,可以在温水中加入一些食盐,用食盐水来洗头,可以防止头发的脱落,同时也能使你的头洗得更加干净。不小心划破皮肤时,用盐水及时处理伤口,可以防止伤口发炎和感染,盐水漱口能够健齿等等,通过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的了解,学生在学习时对生活现象和一些常见的物质也会产生自己的看法,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身边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化学的主观能动性。
3 让学生参与生活实践,充分认识化学问题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知识理解的延伸和升华。将学生手脚束缚,只是“纸上谈兵”的教学方法绝对是不科学的。在学习中,只有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实践,才可能使学生真正的明白其所学知识的有用价值。如:在讲解氢氧化钙的时候,找雪饼中的干燥剂小包让学生亲手展开实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会非常的高涨,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学生不但认识了氧化钙,同时还感到氢氧化钙离自己很近,并从中感觉到学习化学并不是枯燥乏味,而是十分有意义的。
4 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服务生活
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应让它服务于生活。在课外生活中,我们应当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开展力所能及的化学实验并解释社会生产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如:生活中利用燃烧法鉴别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对花卉土壤的酸碱性进行检测;对某些工厂排放出来的废水成分进行分析并了解它们对自然界污染情况,以及如何进行防治;自制冰箱去味剂;建筑与合成材料的性能及应用的了解;对不同种类的钢铁制品进行防锈防蚀处理。通过这些实验与调查活动,运用化学原理积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逐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在实践活动中能理解知识,并掌握知识。
总而言之,初中化学是一门生活的科学,在人的现实生活与未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化学。因此,化学的教学要贴近生活,找化学并运用化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意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从而达到使学生热爱学化学和会学化学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高中化学;老师;学生;兴趣
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新课改后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所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探索能力,在高中化学的教学课堂中,老师往往会创设一些带入性较强的情境,以此提升教学效果。
一、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必要性
1.新课改后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在课堂中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情境创设这一教学方法就很好地融入了这一点,它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化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正确理解、运用知识。
2.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不仅仅要传授基础的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在国家发展、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实际作用。情境教学法的开展实施可以让学生有机会参与到真实的化学实验中,体验到日常生活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使课本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进而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所以老师要巧设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热情地参与其中。
二、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
要想顺利地开展情境创设教学法,并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行。首先,情境创设要存在一定的科学性,换句话说就是创设情境及素材选取的时候要有科学依据,不能盲目而行,要注意与学生实际能力相结合,即所探讨的知识能够运用高中化学知识来解答。此外,老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一定要注重其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根据切身体会或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打破化学课堂一贯的枯燥无味。最后,老师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有现实依据的,可以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或是已被公认的,亦或是大多数学生已经得到过切身感受的,这样有利于提升学生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
三、情境创设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1.巧用生活经验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是这些角色是可以随课堂的进行而改变的,因为课堂教学的本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而老师作为“引路人”一定要发挥其正确的作用,老师要注意在合适的时机巧妙地将生活中的案例融入化学教学中,将学生的思维引入正确的思考探索中,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例如,在进行氯气的讲解时,可以这样创设情境:为什么早晨用自来水洗脸刷牙时总会有一股刺鼻的气味呢?氯气本身有毒,却又可以用来杀菌消毒,原理何在呢?这样巧妙地带入让学生懂得化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不可分,从而更好地理解、掌握课本中的知识。
2.巧用化学实验创设情境。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往往可以见识到“神奇”背后的本质变化。正是由于各种新奇、神秘的现象可以勾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参与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钙的相关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将生鸡蛋包裹在生石灰内,然后逐渐给生石灰加水,等实验完成之后会发现鸡蛋居然由生变熟了,为什么没生火鸡蛋也能熟变?像这样的实验在给学生带来惊奇的同时也能激起学生的探求欲望,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3.巧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当今是信息时代,网络的普及使学生对网络上的信息十分关注及敏感,老师要巧妙地利用好这一资源,将一些生动的、形象的材料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知其中所蕴含的化学知识,这样既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氯气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观看,某工厂氯气泄漏的相关图片或视频,同时提出以下问题:(1)氯气的泄漏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说明氯气具有怎样的性质?(2)厂区周边的许多庄稼枯死是因为什么?(3)现场的消防人员为什么用高压水枪向空中喷水?(4)如果当时的你正置身于此,你又会怎么做?这样既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有关氯气方面的知识,也能辅助学生学到一些在化学事故中自救的方法,情境教学的优点已经被广大的师生所认可,这也是用来锻炼、提升学生学习化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它不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对知识接受的能力,而且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创新、改革原则。现如今的中国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的宗旨,我们应该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学环境的软硬件结合,使学生养成勤学好问、劳逸结合的好习惯。老师通过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想学、乐学、好学,使学生明白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好的化学学习氛围,让每位学生参与其中、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参考文献:
关键词:认知冲突 挖掘 质疑 创设情境
学生在化学学习与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矛盾,如某些化学概念与学生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有时并不一致,这样学生就会对已构建的知识体系质疑、反思,产生“认知冲突”。这种认知冲突如果能被教师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在课堂上制造情境,形成悬念,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将起着更多的激励作用。
一、在教材内容挖掘中形成认知冲突
学生在学习化学前已在大脑中积累了较丰富的日常化学知识,如松花蛋蘸醋能除去其中的涩味;被蚊虫叮咬后,涂上牙膏就能消除肿痛等。这些日常生活常识为学生学习化学并应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有正确认识,也存在着与科学概念相矛盾的错误想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和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科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经验矛盾中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产生迫切解决问题的心理需要,从而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让生活中的错误经验得到有效矫正,实现化学的社会价值。如在教学“碳和碳的氧化物”时,教师可以问学生:“小学时我们用铅笔书写,老师让我们不要咬铅笔,是不是因为会导致铅中毒?”通过学习,学生们发现其实铅笔芯中不含铅,仅是石墨和粘土的混合物。学生们在明白了学习不能简单地望文生义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掌握了石墨质软的性质。
再如对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的教学,教师可以创设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你知道100+100=?”对于这样不屑一提的问题,学生觉得可笑,不假思索地马上应答道:“当然等于200。”然而,我却摇头提出了反对意见,并把100+100
二、在设疑质疑中引发认知冲突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疑来调动学生的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实例,从学生知识建构中的盲点入手,创设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相矛盾的内容,让学生生疑,增强学习的驱动力,有利于学生澄清模糊认识,同时还能让课堂气氛与学生的思维活动波澜迭起。例如,在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如下的问题:盐酸或稀硫酸能跟所有的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吗?显然,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感觉到难度较大,但又感觉到这个问题与曾经学过的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出正确结论:金属能否跟盐酸或稀硫酸发生反应及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由金属的活动性决定。又如教学“原子的体积极其微小”这一知识点时,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此有正确认识呢?倘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原子,则根本看不到,需要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放大200万倍才能观察到,可见原子有多么的小。再如头发的直径为0.08毫米,而50万个原子排成一排的长度还不够一根头发丝的宽度。
原子如此之小,但还有比原子更小的粒子吗?事实上,这样的粒子是存在的,科学家们通过不懈的努力发现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居原子中心,电子就在核外的空间作高速运动,而这个空间对于原子核和电子来说是巨大的。从表面上看,原子极其微小,原子内部却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好像不合乎逻辑常规,由此而产生认知冲突。经过讨论分析,学生认识到原子体积很小,与原子内部存在着很大空间,这是个相对的概念,原子核的体积与原子的体积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因此原子核外才存在着很大的空间。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则相当于体育场中的一只蚂蚁。通过这样的思维碰撞,就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潜能。
三、在问题情境创设中制造认知冲突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效优质的化学课堂,是一个以问题为核心并由师生共同设疑和释疑的课堂。只有学生全身心投入,大胆生疑,才能进一步提高能力,问题才有可能得到圆满解决。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学内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基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知识结构中存在的疑惑,科学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在科学探究中让学生有所发现,把新知识同化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探究的手段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取2支长度明显不一的蜡烛,分别点燃,然后放置于水槽中,再用另一只水槽将其罩住,让学生对其进行猜想: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大多数学生认为先熄灭的是最短的那支蜡烛,理由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然而,在实验中却观察到先熄灭的是高的那支蜡烛。学生实验前的猜测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产生了矛盾,这样学生的认知冲突便自然形成了。由此启发学生发生火灾逃生时,人为何不能直立行走,而应该沿着墙根匍匐前进的道理。这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被激起,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深刻性得到了一定的发展。还以“燃烧与灭火”为例,生活中我们知道水可以用来灭火,那么在水下能否将火点燃呢?很多学生认为这又是老师开的一个玩笑。但是当我们将生成的氧气通到热水中的白磷表面,在水底下就出现了火光闪闪的奇妙景象,这样在水下能否将火点燃的答案就一目了然了。由此,同学们对燃烧的条件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即只要满足燃烧的条件,燃烧就能发生,不论可燃物所处的环境如何。
一、创设化学教学情境的原则
1.贴近生活原则.在新课标中,化学教学的情境创设主要来自于化学实验、生活百科、社会实践、化学史.教师要丰富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获得化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增强情感体验,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能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2.导向性原则.学生在化学情境教学的学习中,以学习化学知识为目标,要深刻挖掘情境背后的知识链接,不能停留于情境本身,学会利用已学的化学知识和生活常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通过探究化学教学情境活动,达到将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的水平,扩展自身的知识面.
3.认知性原则.据科学研究表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将所学的化学知识慢慢转化成内部认知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问题设计要深入浅出,具有层次性,让学生通过形象生动的图像或实例素材掌握知识,提高化学素养.
4.持续发展原则.化学情境的创设不能困囿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上,要根据学生化学知识掌握的水平,适当提出更高的要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知识,鼓励学生经努力达到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感知水平,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
1.以生活为切入口.教师要在生活实例中渗透化学知识,创设有关自然现象、化学实验、亲身经历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让化学知识充分融入生活,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例如,在讲“生产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时,教师可在介绍化学知识前引入雷声,引导学生对打雷的自然现象进行思考,创设情境: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仔细观察大自然的风景呢?其实大自然中蕴涵诸多奥妙,今天我们一起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探索其背后的神奇所在.(播放风雨交加,电闪雷鸣的视频,自然引出下雨天人不要站在树下等生活中的话题)请你们先观察放电一段时间后空气颜色的变化,加水后气体颜色消失,pH呈酸性,猜想生成的酸是什么?“雷雨发庄稼”.知道其中的道理吗?教师创设下雨情境,引入氮气的性质,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氮循环产生深入的思考.
2.结合社会热点话题讨论.教者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增强化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社会热点话题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资源.
例如,在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时,教师设计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听过日本核爆炸事件发生后,不良商贩囤积食盐想谋取暴利,导致人们哄抢食盐事件发生,今天老师教你们进行粗盐提纯,让你们足不出户自己制造食盐,大家说好不好?通过日本核爆炸事件引起人们哄抢食盐的社会热点话题,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混合物分离和提纯”的关注,从社会热点话题出发,回归到化学知识,增大实际生活和化学知识的联系.
3.创设实验情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实验情境的创设,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又能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有利于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
例如,在讲“常见物质的检验”时,开展检验氯离子的化学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入微的观察,加深对化学反应的理解.教师创设情境:如何通过实验验证氯离子呢?往含有氯离子的试管里,滴加硝酸银溶液,有什么现象产生?加入稀硝酸溶液,有无变化?实验运用了什么原理?有无其他离子的干扰?如何彻底排除其它离子的干扰?教师要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优化实验方案.
三、对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