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教学心得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小学音乐课成为小学生喜爱的课程,需要教师花一点心思,进行一些教学创新。在全面深入备课的同时,也要研究课堂呈现的方式,这会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结合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课堂融入舞蹈的作用。
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而舞蹈可以刺激学生全身的感官。在小学音乐课中融入舞蹈有以下几点好处:一是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在跟着音乐节拍翩翩起舞时,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全身肌肉关节及平衡度的协调配合,从而让学生身心协调一致地发展;二是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美化学生的形体。在音乐课中进行简单的舞蹈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站姿、坐姿以及走姿,有助于学生骨骼发展的同时,让学生自身形象气质也得到提升;三是可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丰富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跟着歌曲、歌词内容进行表现,让学生自己的想象力充分发挥和展现;四是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有助于学生记住歌词内容。
2. 舞蹈融入音乐课的实施。
在音乐课教学中,笔者曾经因为教材内容的需要,对学生进行过边唱边跳的教学,发现学生的积极性和互动性比以往的课堂表现都要好。总结了一下教学心得:一是舞蹈动作要简单易学,要形象化。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要考虑到全体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把最形象、最具体的动作教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乐趣并保持积极性。二是融入民族特色,让一些舞蹈动作经典化。比如,新疆舞蹈中经典的动作就是活动手腕、移动脖颈、蹲踏步等;蒙古族舞蹈就是粗犷形的,经典的骑马、挺肩等动作;傣族舞蹈最经典的就是孔雀舞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不同民族的特点,开阔知识面的同时,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三是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体灵活度不如其他学生,因为怕出丑,就不愿意进行舞蹈学习,这时,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的情况并鼓励这类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跃的学习氛围。四是注重培养学生欣赏能力。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在课堂中播放一些音乐舞蹈视频,舞蹈又被称为是音乐的衣服,把音乐的抽象感知形象化,让学生欣赏舞蹈的编排和仔细聆听音乐,从中体会艺术的内涵并增强艺术修养。
在音乐课中融入舞蹈的教学模式,有着独特魅力的积极作用,不仅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情感,发挥学生无限的想象力,而且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身心动作的协调性,在潜移默化中,全面提升学生所要具备的美好品质与修养。
二、结合游戏进行音乐教学
1. 音乐游戏教学激起学生兴趣。
孩子都有爱玩的天性,如何在音乐课中利用好“玩”,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这也是一门艺术。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往往把音乐课变成学唱歌的课,学生体会不到音乐的美妙和乐趣。运用游戏教学,首先结合音乐的基础内容――节拍,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理解运用好节拍。比如,音乐教学中,跟学生一起互动“小动物行走”的游戏,教师说“小猴子来了”,学生就打着半拍的节奏,模仿猴子的形象,并发出有节奏的“跑、跑……”的声音;教师说“狗熊来了”,学生就打着一拍的节奏,并发出有节奏的“走、走……”的声音。通过这种游戏,可以让学生掌握、理解音乐中的所有音符和节拍。
2. 音乐游戏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
学生本身就具有无限的创造力,在音乐课中,激发培养学生创造力,让学生通过音乐教学去创编音乐。如,教师可以让7个学生分别扮演音乐中的7个不同音符,可以给这7个学生7个标有音符的小牌子,让学生挑选喜欢的小音符出列,教师根据出列的顺序进行弹奏,让学生感受自己创编的曲子的旋律,这样,不仅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奇妙,还能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热爱。所以,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多设计一些这类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小游戏,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3. 音乐游戏教学锻炼学生合作意识。
一、小学音乐创新教学的现实意义
小学一月是为孩子打下音乐基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任何有实践意义的教学方式都可以看做是帮助小学教学提升的方式,但是创新的前提是尊重现实,现代的教育多数只遵从理论却忽略了现实带来的重要性,而音乐教育一旦脱离现实那么也就变得不切实际,因此我们应当从三个方向重塑小学音乐教学的现实意义。第一遵循学生的实际年龄,小孩子的理解能力没有成年人强,但是在6-10这个年龄段,小学生的记忆能力确实最强的,因此我们应当抛去繁琐的教学过程,从传统的强加孩子理解作品的错误教学当中走出来,改为强化孩子的基础学习,比如弹钢琴,在小学阶段孩子对任何大师或者著名作品的理解都是有限的,天才儿童的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普通教学,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首先尊重对钢琴教学的指法训练,以及乐谱熟悉程度训练,让孩子拥有超强的操作基础,先难后易,在拥有了自己的基础理念后,对后来的理解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第二遵循音乐的本质,音乐的本质是让人快乐抒绪的,音乐即属于民族特性同时也属于个人特性,是有非常强的思想基础以及社会环境基础的,因此让孩子在学习音乐前,应当首先熟悉什么是音乐,这些音乐对自己有什么样的影响,自己心中的音乐是什么,只有充分的了解了这些问题,才能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了解音乐的本质,从而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在实践的基础上谈创新,如果孩子都不了解自己学习的东西与自身与社会环境有这么联系与影响,只是一味的追寻音乐的技巧,那么绝对无法将音乐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也无法教好真正得以音乐;第三创新应具备时代精神,音乐是时代张力的表现,同时音乐也是抒发个人情绪的表现,只有将个人和时代完美的融合才能做好音乐的创新,现代的小学音乐教学当中并不注重对音乐的创新,而是一味的死板教育,从各种形式上改变音乐教学模式,认为这样的创新才是真正的教学创新,却最大的忽略了创新的本质,创新不是新的花样也不是新的模式,创新的本质是所创造出的作品能够符合时代脉搏的发展,否则再如何创作也只是原地踏步。
二、创新改革,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环境是创新的基础,我们在进行音乐创新的过程中,应当创造属于音乐的美好环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融入其中,保障孩子能在学习的同时了解自身所处的范围,以及范围环境作用下对孩子理解能力的帮助,因此良好的音乐教育同时也是培养良好环境的开始,对环境的改善也就成为帮助孩子音乐提升的重要环境,所以在基础教育当中对音乐环境的培养以及对教学音乐环境的塑造至关重要。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当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就是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究竟谁才是教学的中心。有些小学音乐教师认为,教师才是课堂的主宰者。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保障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地位。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人士,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有的时候教师偶尔唱错了音,小学生也不敢指出来,这样做容易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更谈不上实施创新教育了。要想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就必须要认识到,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必须要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追求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双向交流、和谐、自由的音乐教育教学氛围,建立起一种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小学音乐课堂没有强迫性以及权威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平等,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融洽、宽松的学习环境。
四、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要提升自身素质
想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要拥有一桶水,小学音乐教学同样如此。想要在小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就必须不间断地加强自身音乐专业素质的培养。有些小学音乐教师只是安于现状,多年来都一成不变地使用过去的教学模式,这也就从本质上阻碍了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发展。事实上,要想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必须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所谓的创新精神就是指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方法、技能、信息以及知识,提出新观点以及新方法的精神。而要想成为具有创新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音乐教师,我们就必须要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以及扎实的音乐专业基础,这是开展创新教育的前提和基础。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进行反思,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而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小学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有着更大的优势。因此,我们应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积极实施创新教育,从而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五、结语
关键词:音乐欣赏;小学音乐;重要性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提高学生学习音乐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对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音乐欣赏课已越来越被音乐教育界所重视。因为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乐的天地中,通过教学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音乐欣赏教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一、音乐欣赏能够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产生了欣赏音乐的兴趣,就产生了参与的动机。在欣赏教学中,要根据音乐作品和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欣赏教学有机地与器乐、歌唱、美术、律动、说话等教学形式融合,让学生充分探究和表现音乐。
音乐欣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欣赏主体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当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中,体验音乐美,与音乐融为一体时,必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和实践意识,这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主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调动听觉、视觉,去体验、表现音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性格、音乐素养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他们可能对一首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尽相同,这又要求教师用心保护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在参与中,学生体验到音乐的美,通过参与体验,学生们获得审美的愉悦,提高了审美能力和修养。音乐欣赏就是这样把学生引人一个美的天地,又启发他们去创造更美的世界。
二、音乐欣赏教学能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它以一定的音乐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人为审美主体,形成一种独特的审美观,通过对音响的聆听实现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师应创设适合音乐教育的审美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营造一个情境。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涵。丰富他们的听觉感知、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鉴赏力和表现力,从而达到启迪智慧、培养审美情趣的目的。
三、音乐欣赏教学磨砺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欣赏教学是让学生感知、体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欣赏教学除了培养学生感受和鉴赏美的能力之外还要学生将感受到的美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好动和爱美是学生的两大个性特征,唯其好动,才能将喜形于心的思想感情借助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出来;唯其爱美,才能通过模仿一定的动作表达美、创造美、欣赏美,比如在教《我是人民小骑兵》(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时,先启发引导孩子们创设一个与音乐内容相符的情境,让孩子们个个参与创造表演:有的孩子伸开双臂,如雄鹰展翅;有的孩子则扮演马儿悠闲地吃着青草;还有的则扮演着不同姿势的小骑兵,一会儿扬鞭催马,一会儿悠闲遛马……孩子们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表演得尽善尽美、淋漓尽致,让人回味无穷。因此,在上音乐欣赏课时,我们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人人参与表演,在活动中发掘潜能、表达情感、张扬个性、增强表现意识,从而使学生的音乐表现力不断得到培养,不断提升。
四、音乐欣赏教学引发学生的无穷想象力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力和思维的延伸与拓展,有想像力才会有创造力,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首先要加深学生对音乐形象的想象。一首节奏感非常强的音乐,可以给人以明快、跳跃和震撼之感,让人兴奋不已;一首节奏舒缓、曲调优美的抒情曲,可以给人美的享受,引发人们的丰富联想,同时音乐又具有不确定性,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坐在一起欣赏,个人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因为这与人特有的性格、气质、修养、民族风俗等都有一定的关系。所以,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有人听后想象到大海,有人想象到小溪,因此音乐欣赏带给人们的想象是无穷无尽的。因此,音乐欣赏要注意音乐的这种不确定性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不能强求一律。从音乐美的本质来说,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在欣赏教学中,要牢牢把握音乐这条主线,通过音乐情绪与情感的特质,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达到情感的审美升华。这种情感应该是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外化的层面上。有专家云:美的最后价值永远是以情感的直接验证为依据的,音乐教学的全部过程都应有感情的参与。
参考文献:
[1]卢兴兰.音乐欣赏与培养学生个性人格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05) .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一、创设学习情境,引发自由表现
在音乐教学中,一个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会照本宣读,过分强调知识技能的传授和训练。必须用自己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紧紧地吸引住每一位学生,把教学内容演绎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地使学生陶醉于音乐之中,不知不觉地让他们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尽可能地激发与满足学生音乐表演表现的兴趣和欲望。例如:我在教二年级欣赏钢琴独奏曲《捉迷藏》时,先让学生看捉迷藏的录像,再让学生讨论你们平时如何捉迷藏;接着让学生欣赏轻松、愉快的《捉迷藏》音乐,听着听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随着音乐节奏,进入了捉迷藏的游戏情境。这样,激发了学生热爱音乐的情感,提高他们音乐表演能力,使他们的心灵和音乐融为一体。
二、营造轻松氛围,激发自由想象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爱因斯坦曾描述过想象的重要性:“想象力比人类任何知识都重要。”当然,科学家的假设,艺术家的创作都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因此,对小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应尽量给学生有一个充满自由的空间,使人人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特长来进行自由地想象。当学生能根据音乐有选择地进行再造想象的时候,音乐老师所起的应该是引导的作用。如:五年级学生欣赏王海怀的二胡独奏曲《赛马》时,引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展开自由合时的想象。这时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有的说:在一望无际的内蒙古大草原上,好几匹马站在起跑线上,待听发令声,一齐冲出起跑线,谁也不示弱,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向终点跑去。还有的想象出一个女骑士,骑着一匹白马第一个跑到终点,得了冠军,高兴极了等等。在这样宽松的氛围里,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的状态,从而激发他们主动自由地想象。
三、更新教育观念,升华自由创造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教学,缺乏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以老师为上课的主体,由老师向学生传达知识。这样造成老师没有办法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不能全程参与学习的过程,最终使小学音乐教育成为了音乐老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学生慢慢在这种被动式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为在创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需要放弃过去高高在上的形象,与学生更多的交流,并通过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部参与,改原来的传达式学习为参与式学习,调动同学的学习兴趣,实现教育目标。
二、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针对小学生特点
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以此作为最根本的目标。创新教育是为了培养适应愈来愈多元化的社会需求应运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结果。在实施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以人文本的原则,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具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活泼”等特点,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时就要注意并利用这些特点,采用创新教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思考能力、观察能力,也可以帮助开发智力,促进学习其他课程。
三、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课堂氛围为保障
小学生比较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传统课堂中,学生被束缚,难以真正的感受学习的乐趣,更不会展现出创新方面的才华,而在进行创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构建良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将直接提升教学效果。小学音乐教师要诱导学生展现创新思维,教育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教会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要对学生的尝试和创新予以鼓励和支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解放学生的天性,以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四、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运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
传统的音乐教育方法不注重学生的自身特点,采用“一刀切”,对所有学生都采用教唱的方法进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基础、水平、理解能力等不尽相同,应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识能够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引起他们的兴趣,运用灵活多变的方式来教育学生,并且还要注意创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变。让小学生们产生对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自发的产生学习兴趣,这样才会使小学生真正的提升对音乐的感知,掌握所学习的知识,提升音乐素养。
五、小学阶段开展创新教育要保证创新思维的始终贯穿
创新教育中,要鼓励小学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去发现、去探索,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摒弃传统教育中禁锢学生思想,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将创新思维贯穿教育的全部过程,培养高素质人才。音乐具有美的特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学习音乐知识,提升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加强小学生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激发对音乐的兴趣,对音乐教育效果有促进作用。在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时,对音乐教室进行合理的布置,可使小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其快速进入音乐角色,理解音乐内容。具体做法包括:按照音乐会方法布置桌椅,让小学生更深层次的倾听音乐;在音乐教室摆放音乐照片或在教室墙壁悬挂音乐图画,让小学生对音乐加深了解;合理摆放乐器,吸引小学生注意力等。小学音乐教师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一员,想要开展音乐创新教育,教师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并且要不断提升,总结相关经验,以达到开展创新教育的要求。
六、结语
流行歌曲与民歌欣赏
中小学生单纯天真,他们喜欢新奇的事物,追求流行歌曲的奇光异彩。但他们社会阅历少,不懂得哪些东西是经典,哪些东西只是潮流。这方唱罢那方登台,更是迎合了中小学教育的年龄特点。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明星是他们的偶像,上课愿意欣赏流行歌曲,而不喜欢经典的民族乐曲。
在民歌教学过程中,笔者非常重视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重新认识流行音乐与民歌。笔者经常对学生说音乐家之所以能写出许多脍炙人口、紧跟时代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都喜欢到民间搜集民歌并加以改编创造。你们听我唱一首这样的歌曲:“大河向东流……”笔者只起了头,就被学生高亢的歌声淹没了。学生的投入程度、演唱激情使笔者很受感动。学生唱完,笔者立即会问:“这首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曲是怎么来吗?知道的请举手,学生一脸迷茫,死盯着老师想知道答案。笔者告诉学生:“这首歌曲是作曲家赵季平老师吸取了河北民歌《王大娘补缸》的主题音调改编创作来的。”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真的吗?”“有这样的事?”于是,笔者随手拿出《中国民歌精选》一书,找到《王大娘补缸》这首歌,用实物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然后边弹琴边演唱这首歌曲,学生一听,果真是那么回事,非常兴奋。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学生们接受了笔者把“民歌改编成流行歌曲”的建议,认真的欣赏着《太阳出来喜洋洋》,准备为这首民歌的旋律改写歌词,改动节奏,使之成为一首大家爱唱的“流行”歌曲。
这节课,转变了孩子们之前不喜欢欣赏民歌的态度,使他们知道了很多流行歌曲源自民歌,调动了他们学习民族歌曲、器乐曲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聆听与律动
在聆听音乐的时候,单纯的倾听是必要的,而把握节奏最切实有效的方法就是用身体动作来把握节奏。对于经常在电视里看见乐队指挥场面的学生而言,模仿指挥家们的动作,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事。随着音乐做动作几乎适用于所有的音乐。配合着乐曲像指挥者那样模仿指挥动作,这也是一种最富有音乐性的学习方法。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可以随着乐曲的强弱变化等做指挥动作,比如《土耳其进行曲》(贝多芬曲)、《卡门》序曲(比才曲)等,这些或欢快或激昂的音乐自然会激起学生的指挥欲望。
在聆听柴可夫斯基的《胡桃夹子》组曲中的《进行曲》第二乐章第一首时,主体部分(4小节)踏步,学生一边听一边进行身体活动,这时学生们一般会想象着去做小动作,比如手臂张开做小鸟飞翔状等等,也会随着长笛吹奏表现小鸟的旋律,学生们会做快速小碎步跑动的动作。
聆听与讲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一首乐曲在聆听之前不应该有过多的解说,过多的讲解会代替学生理解音乐本身的内容。因此,在让学生们聆听音乐的时候,认真地听辨乐曲的拍子、听辨演奏的乐器,还有乐曲的气氛,然后展开讨论;在欣赏外国声乐曲、歌剧选曲以及欣赏乐器独奏曲目和协奏曲时,对歌剧的歌词和剧情加以解说,说明内容或场面,或者对某些乐器加以解说,一边注意乐器的音色及演奏方法等,一边倾听音乐,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例如:在欣赏圣·桑斯的《天鹅》之前,利用大提琴演奏的唱片,或者大提琴的挂图来做说明,在听时提出这样的问题:现在来听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在欣赏民族民间音乐及外国曲目时,笔者引导学生在课前收集相关的地理知识、民间风俗、历史小故事等,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积累了更多的社会知识。
聆听与爱的渗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从感觉入手,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育人”的目的。比如,人教版有一个单元的教育主题是“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教学《东方之珠》这首歌曲时,诱导学生重点理解歌词中的关键句子,如“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等,感受炎黄子孙对东方之珠无比爱恋的思想感情。而《鼓浪屿之波》则用第一人称的手法写出了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学生在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同时,培养起了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当舒伯特的《摇篮曲》响起时,学生从舒缓、温馨、静谧的气氛中感受到的是音乐的柔美、抒情,感受到歌声里表达出来的母亲对孩子最纯真的爱。
新课程编入了大量优秀的欣赏曲目,为了让学生们从优美的音乐里不断进步,还需要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汲取课程理念,潜心钻研教材,设计好每节欣赏课。乘着音乐的翅膀,让心灵在音乐的天空放飞,让孩子们在欣赏优秀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生活的美好。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葫芦丝教学;器乐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是目前普遍被采纳的一种教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学术界目前较为一致的理解是指学校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及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即从传统“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传授模式”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的“学习模式”的转变。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学”,学生学习了就有教育,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学校要从“课堂、教师、教材”老“三中心”,向“学生、学习问、创造环境和经验,使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以学生为、学习过程”新三中心转变,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主构建”、“相互作用”和“不断生长”的过程,凡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构建学中心,是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着力于学生的发展,着力于学生的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之分,而是指教学理念、管理理念、服务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评价手段的转变。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学”。“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即从“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创造知识”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1]。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目前已经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国内外许多高校在教学改革中践行这一理念。
二、湖北工程学院葫芦丝教学的特点
葫芦丝是近些年来传播较广并得到不断发展的民族乐器,葫芦丝教学主要体现在社会音乐教育领域,高校器乐教学中的葫芦丝教学并不多见,笔者于2003年开始在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开设葫芦丝器乐课程,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选课人数较多,学生学习效果较好。
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的葫芦丝器乐课堂教学采用小组课的形式(2―10人)的形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第一要务。培养对葫芦丝音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每天的练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葫芦丝乐器的学习具有入门容易学好较难的特点,在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后要多给予学生鼓励,并让学生间建立起竞争学习的态度,形成“比、超、赶、帮、带”的良好学习风气。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可观的,而且教师上课也会比较轻松。
其次我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这种自我发展是指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包括葫芦丝演奏能力。学习不光只在课堂上,经常提供给一些较优秀的学生一些校内专业舞台或社会演出舞台的表演机会,并以此激励其他学生;也经常带他们参加一些不同级别的比赛,以开阔视野;并走出去参加一些葫芦丝名家的讲座等。走出去,开阔了视野,提升了演奏水平,提高了交际等能力,学生在“自我构建”中综合能力提升很快。
最后,在葫芦丝乐器的课堂教学中,对学过的内容我以演奏效果检查为主,并加以严格要求,对准备要学习的新内容,在集体听完演奏后,对重点与难点、整体与局部的把握,我先要学生发表意见,我做补充,答疑环节可以随时解决。对学习内容完成的时间并不以每周的上课时间为准,可以通过录制视频或音频随时发送给我,我随后检查并安排新学习的内容。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制定学习计划,有效地进行学习。
十几年来,湖北工程学院音乐学院的葫芦丝器乐教学就是一直按照这样的教学方式进行的,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其实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理论在器乐教学中的一种体现。
三、"以学生为中心"在器乐教学中的运用
葫芦丝属于乐器的一种,葫芦丝教学对于器乐教学具有借鉴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而现在倡导的"以学生为中心"理论也对我们的器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以学生为中心",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对学习器乐有兴趣的话,他对学习器乐就会有动力,学生不知不觉就会喜欢上这一课堂,在课下也会用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该乐器,这样在课堂上学到的东西就能很好的吸收了。"以学生为中心"也要坚持因材施教,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进行教学,由于每个的天赋不一样,对器乐的学习效率也不一样,当那个人天赋较高他就能更快理解老师讲,但有一些人悟性较低的,老师就要更加耐心地想那位同学进行讲解,而对那个人学的比较快的学生,应该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多加巩固,再加快学习进度,对待不同的学生有的放矢区别教学,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得到最佳发展。"以学生为中心"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学习器乐不能操之过急,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好高鹜远,要从单音、音阶开始学起,把技巧练习打扎实,由初级到中级在到高级过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如果仅是为了考级或者为了某个表演而准备一个高难度的乐曲,天天练习,而忽视了基本功的练习这样是没有效果的,只会导致整个曲子很零散,没有技术性。所以循序渐进对每个学生都适用。
"以学生为中心"应当要营造一个轻松无压力的器乐课堂,这节课的知识他就不能吸收消化,甚至连学过的知识都忘了,那么这节课上的就毫无意义,营造良好的环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教师也不能严厉要求学生他不能达到的要求 当然,学生也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有一个轻松的环境才能更好的促进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长善救失的原则,每个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不一样,在器乐教学中,有的人是节奏感比较强,有的人是情感表达能力强,有的是人舞台表演力强,这时就要利用他的优点去弥补他的不足,使其全面发展,节奏感强的人就要试着去把情感方面加强,利用他的节奏去引导抒发乐曲的情感,而情感表现较强的同学,应该更加明确告诉他节奏的重拍,这样每个人都能在自己不足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以学生为中心"要坚持学生和睦,师生和谐发展的原则,在课堂上留一些时间去让学生相互讨论,通过相互讨论才能让自己的视野变得更宽,能够了解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进步,同时也能增加同学间的感情交流,老师是帮助学生解答困惑的,当学生有不懂得问题就可以询问老师,这样对葫芦丝学习也有帮助。我觉得""以学生为中心"要让每个老师牢记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创新,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实力,才能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去教育学生,让学生更加相信老师,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思考,以此来提高学习效率。"以学生为中心"是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考虑。
"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器乐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理念,将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音乐教学
一、创设情境,丰富情感体验
1.多媒体课件进入情境
运用多媒体可以出营造出声画并茂的情境,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教授彝族歌曲《迷人的火塘》时,我先让学生观看了一组介绍彝族居住环境、服饰以及习俗的图片。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我配以生动的语言,让学生了解彝族的“蘑菇房”“长街宴”等,缩短了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因而在学唱歌曲的时候他们非常投入,从音乐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2.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处处有音乐,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例如,在教授《洗手绢》时,首先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做过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接着我就鼓励学生伴着《洗手绢》的音乐,创编一个自己劳动的情境,学生兴致盎然地活动开了,有的模仿扫地,有的模仿拖地等,劳动场面真是热火朝天。有了这些体验后,我就让他们把自己的劳动成果表演唱给大家听,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充满了生命力。
3.律动表演体现情境
对于小学生来说,好动是他们的天性,在音乐课上适当地根据歌曲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动作语言来表现歌曲的情境,从而感受歌曲的情绪,这样既很好地表现了歌曲,又让学生得到了兴趣的培养。例如,在教唱《玩具兵进行曲》时,让学生模仿叔叔的正步走,加上适当的动作,让学生在教室里走队形,学生兴趣高昂,一个个把歌曲的情境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激发兴趣,引导探究互动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要求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创新,使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力度记号》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聆听火车由启动向远方开去,然后由远处向近处开来的声音,想一想声音有哪些变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用自己理解的动作和图形表示出来。然后由小组代表将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展示。学生创编的动作和图形虽然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所表现的力度是一致的:由强到弱,再由弱到强。这时教师相机揭示音乐中的力度记号为“渐弱”“渐强”。
三、适时引导,创新表现形式
1.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
例如,学习《小雨沙沙》时,首先引导学生说说种子在土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长大长高的?接着让学生结合插图自由想象,并要求学生能用动作把种子发芽的情景表现出来,由学生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这样的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更容易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
2.创编歌词
例如,《这是什么》这首歌曲,在学生熟悉新歌之后,教师通过课件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进行歌词创编。
滴答滴答 几点钟 滴答滴答 七点钟
你在做什么 我在吃早饭 啦啦啦啦……
3.为歌曲创编伴奏
例如,学习《火车开了》,教师可以把全班分为三个组,第一组模仿每四拍一次的火车叫声“呜”,第二组模仿每两拍一次的车轮声“轰”,第三组模仿每两拍一次的“咔嚓”声。学生根据老师的指挥依次呈现,让学生体会三声部节奏的和声效果。
四、竖笛辅助,提高教学效率
竖笛的音色纯正清丽、柔和轻盈,被称为“柔和的笛子”。竖笛教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近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促进学生的听音、视谱、合作等各方面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学声部歌曲《春晓》时,通过竖笛的吹奏,将学生分组吹奏各声部,或一组吹一声部,另一声部来互相配合,这样多声部能完全和谐统一配合起来,在教学速度上比以往加快了一倍,而且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整个教学过程永远保持着十分愉快的状态。
21世纪是创造性的世纪,需要一大批敢于探索、会创新的创造型人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我们现阶段教育的当务之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通过营造创造的教育环境,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能力、表演能力等多种能力,最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音乐教育作为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已经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现代音乐教育中,教师习惯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习惯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做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练习,不厌其烦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名人轶事等。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创造性。
三、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音乐作为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这种教学手段单一、活动量小、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小学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中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中小学音乐教育要以学生为本,以音乐教育为手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让孩子自己去实践
音乐教育的首要任务,应该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着想,帮助他们,使他们也能够参加音乐活动,能够成为积极而有一定水平的音乐欣赏者,能够从音乐中享受到乐趣。我们可以让孩子们去实践,按照他们自己的想象、利用他们自己的各种可能性去安排,把音乐这一时间艺术和造型、表现等空间艺术结合起来,发挥他们在音乐欣赏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和个性特点。
(三)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小学生天生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音乐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力。要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应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乐理知识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有趣的游戏、舞蹈等,使之生动、形象、具体,容易理解和接受。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音乐王国,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激发学生的自由想象力,由浅入深地引导幼儿向更深层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