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科研课题研究方向

第1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

【项目课题】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JSP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共享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4G27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0、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化进程的高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为依托的信息技术正在被教育教学领域广泛应用[1]。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也在高校信息化时代逐步向高等校园教育延伸,各种教学资源共享平台系统软件的发展孕育而生并被广泛应用。它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各种动态化信息为载体(如图、文、音、像等),生动形象地向广大师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使得教学效果大为提高,为传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机。因此,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引入解决了高校传统教学形式单一的弊端,使得课堂生动、形式新颖,增强了课堂渲染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优化了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海量的信息资源,并通过大量视听教程与素材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进而使学生逐步自主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增强对知识的认知水平,积极主动探究、挖掘新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创新能力。

与此同时,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伴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推广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搭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可以围绕共同问题进行彼此相互交流与探讨,提高了教学的互动性,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能够实时答疑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极大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学效果。因此,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何更好地探究实现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与答疑方法将成为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的现状分析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是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完美结合的新一代课程教学技术,交互答疑则是多媒体资源共享课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加强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帮助辅导学生解决疑难问题使其获取正确解决方法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为教学效果的反馈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平台和参考依据。然而,现阶段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交流方式主要以Web BBS讨论、在线聊天讨论、Email电子邮件等通过单一的交互工具实现交互答疑方法,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彼此间的交互答疑,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具体表现在:第一,异步交互工具(BBS论坛、Email等)与实时交互工具(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交互式白板等)彼此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不能够灵活运用,缺乏整合,没有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第二,针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交互答疑活动缺乏强有力的管理监督,经常出现交互答疑时闲聊多、关于学习的讨论少,即便是关于课程知识的讨论,也常常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无法实现良好的交互答疑效果,缺乏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第三,交互答疑的方法手段比较单一,主要是人工答疑方式,缺乏自动性,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解决。

2、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方法探究

2.1异步交互工具与实时交互工具的灵活运用与整合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模块中应将异步交互工具和实时同步交互工具有机的结合起来,在BBS、新闻组等异步交互工具中嵌入QQ、语音聊天室、视频会议、IP电话等实时同步交互工具,使其形成一个完美、协调的整体,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提供多种交互答疑工具。与此同行,各个交互答疑工具彼此之间能够合理的过渡,彼此之间能够无缝连接,能够灵活的运用并能够相互通信而不排斥。由此,教师和学生彼此之间能够依据自身喜好和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交互答疑沟通方式,通过多种交互答疑方式呈现疑难问题解答,为学生提供可视化的解答指导,使解答的过程充满趣味性,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进而将各个交互答疑工具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2.2 拓展自动答疑功能,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交互答疑应拓展自动答疑功能,使得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课程时遇到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时,能借助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寻求帮助,学生能够第一时间找到疑难问题的解决之法,提高了解答疑问的效率。同时,自动交互答疑功能能够充分兼容并嵌入一些著名的搜索引擎(如Baidu、Google等),使得自动答疑不仅能在自己的资源库中搜索与疑难问题相匹配的解决方法,而且还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在浩瀚如海的互联网上检索相符的疑难问题,搜索相应答案。

如果自动答疑功能模块在相应的资源库中无法检索到与相应疑难问题对应的答案和学习资料,则自动将疑难问题转发给相应的辅导教师进行人工交互答疑,教师答疑后将此疑难问题及答案提交到疑难问题资源库中,并进行更新。随着资源共享课学习者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不断增加,自动交互答疑资源库将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更大程度上实现交互答疑的自动化、智能化。

2.3 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的嵌入与改进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自动交互答疑过程中,如果基于关键词进行疑难问题答案检索,则对学生抽取关键词语的能力要求较高,一旦使用的关键词不当则无法检索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同时,中文每个词之间没有固定的分界符,语法结构多变,同样是一些词语,排列顺序不同,语义就大不相同,中文比之英文要复杂的多、困难的多,如何仅仅依靠关键词进行匹配查询,难以提高查询结果的准确率与覆盖率。因此,将全文检索技术、中文分词技术、文本挖掘技术、中文语义检索技术嵌入到自动交互答疑方法中并能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疑难问题的检索具备一定的智能性,能够快捷、准确、方便、全面的检索到与自己问题相关的正确答案提高交互答疑的准确性与智能性,同时也能够检索与此问题相关的一些疑难问题的答案及相关网络资源,使得学生能从检索结果中获取更多的相关学习信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与技能面。

3、结语

多媒体资源共享课的交互答疑采用异步交互答疑、实时交互答疑、自动交互答疑的方法,使教师与学生彼此之间的交互答疑、沟通交流更为便捷,加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教师则可以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而了解学生在学习上的难点,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于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教学中的探索研究[J].赤子,2015,(06):80.

[2]姜翠玉,吕志凤,徐永强,宋林花.有机化学网络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5,(03).

第2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投入已成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点工作,这类仪器设备的运行成本高、价格高、科技含量高、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高,普遍存在闲置严重、使用率低的问题,尤其是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存在明显不足。[1]目前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模式处在较落后的水平,已经无法满足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发展需求,各高校对重点实验室加强开放的重要性认识普通不够,应提高高校重点实验室开放程度和开放水平,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能有效破解高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本科生缺乏真正接触和参与高水平科研机会的问题,可以更好地实现培养具有竞争力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2-3]

一、高校重点实验室向本科生开放的实施方式

为全面提升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开放水平、创新本科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需探索适应本科生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开放模式,提出系统性和具可操作性的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并在工作中进行实践和完善。

1.重点实验室逐步向本科生开放的模式与体系

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和在本科生人才培养中的作用,逐步形成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的开放工作,实现重点实验室向更多本科学生开放,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科研素质,促进高校的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竞争力。可建立以下模式与开放体系,如图1所示。

(1)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

实验室开放的具体形式分为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4]

学生参与科研型开放实验:主要面向高年级学生,实验室定期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部分优秀学生早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学、科研活动;学生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指导老师或学生自行拟定科技活动课题,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参加各类的科技活动;自选实验课题型开放实验:实验室教学计划以外的综合型、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学生在实验中必须独立完成课题的方案设计及试验装置安装与调试,完成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培养个别的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

(2)开放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条件。

时间的业余性:开放对学生应是业余、课外的;内容的提高性:实验的内容必须是教学计划外的,包括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等;选拔的严格性:原则上要求有良好的个人素质,专业课成绩优秀或在某一方面有特长,可通过笔试、实践操作等考核方法进行选拔,也可由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推荐。

(3)实验室开放的组织与实施。

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创新实验项目,在实验室负责人统一协调下,由实验指导老师与实验室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实施,申报可每学年或每学期进行一次,实验项目指导教师都应根据自身条件设计一定数量的、切实可行的、具有创新意义的实验项目,并向学生公布,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实验项目;[5]学生要求自带实验课题的,可向实验直接提出申请,设计好具体的实验方案;学生进入重点实验室开展研究,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损坏仪器设备的须按制度规定进行处理;学生在实验项目完成后,应向实验室提交实验报告、论文等实验结果,鼓励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并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或申请专利;鼓励和支持开放实验产生的创新性成果,对于比较优秀的个人或团队,给予参加一些比赛和参与教师项目的机会和经费支持。

2.本科生在重点实验室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政策与措施

改革重点实验室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并制定鼓励政策,要求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研的老师吸纳一定数量的本科生参与其项目研究,并在实验设备使用上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3]。

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开展本科生导师工作,制定《“优秀本科生培养计划”导师制管理办法》,本科生导师通过个人自荐、专业推荐、学院审定,并按不少于本专业教师的50%比例来确定,而学生则要求是学院在校全日制二、三年级本科生且前一学年课程成绩排名专业靠前的学生通过个人申请并经导师同意而产生。通过这项工作可进一步加深专业课教师与本科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业能力和创新水平。弥补当前我校本科生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对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专业归属感、专业追求有着重要意义。可结合这一工作,在导师的考核与奖惩等方面要求导师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和辅导,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或参加学生科技立项,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和学生科技活动主动接触和使用重点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

二、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实施方案

紧密围绕创新人才培养需求,依托实验室的研究方向,结合培养计划,科学设置课程体系,确定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课程设置、考核方法、培养方案等。以“夯实基础,强化实践,提高创新意识”为宗旨,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后备人才为目标,培养适应专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专业基本理论与技术,可从事相应专业领域的应用技术、管理、教学与研究等工作,努力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专业领域具有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和管理人才。

开设对象为相关专业的在校全日制二、三年级本科生,授课内容包括设备的原理、实验内容、操作方法、研究领域等,也可由专家学者以讲座形式对与实验室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前沿向本科生进行集中讲授[3]。通过向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申请,先进行试点再完善和修订实施方案,然后全面实施。实现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从以小组为单位上升到以班级为单位的全面开放。

在课程培养与考核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等综合素质。[6]同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重基础、重实践、重能力、重创新为特点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验选修课程的教学过程实行研究性、探究性与引导性教学和带项目学习,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安排一定的科研课题,将课程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实现带项目学习方式。

为做好重点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设实验选修课程的工作,实验室在设备购置和管理上也要进行一定的改革,除了建设大型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通过校园网实现设备的网络化开放与管理,还要在设备的购置上考虑研究需要和多学科共用的原则,还要注意保持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在添置设备的同时要对已有设备进行及时维护;[7-8]加大对实验室开放程度的考核力度,对仪器设备开放程度进行统计,并对大型仪器设备在人才培养、功能利用与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综合评价,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效益管理。[9-10]

第3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2009年5月7日,我们申请的广西工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交通土建方向《钢结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得到了批准(序号15),此后项目组成员按照各自的分工,就“交通土建方向《钢结构》教学内容改革”和“交通土建方向课程体系改革”两个方面展开调研,先制订了钢结构的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大纲、教学进度计划。之后考虑到钢结构在交通土建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按照现时代对交通土建方向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介绍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一些情况。

经过2009年以来参加项目的5位老师近三年来的共同努力,课程体系改革已经并且正在不断地取得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召开了“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专题研讨会”,就在交通土建课程群的教学中如何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举办了“当代道路桥梁建设事业的发展与交通土建教学改革”报告会,2010年11月26日还邀请了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项海帆就当代桥梁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交通土建方向教学提出哪些要求以及如何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等问题作了专题报告;修订了“关于交通土建方向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提出了更加完善的改革思路,制订了更加明确的改革方案。

(2)结合2011版交通土建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已经完成各课程的教学进程表,各类课程学时学分比例构成表(见附表一),教学活动年度安排表,辅修专业课程计划表,即将完成系列改革教材的大纲。

(3)本项目中还研究了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内容,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深入开展转变教学思想和转变教学观念的研究基础上,还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在进行教学手段现代化方面,正在加紧制定“钢结构与钢梁、混凝土结构多媒体面授式教学系统”和“钢结构与钢梁、混凝土结构测试与辅导系统”两套教学软件。虽然研制教学软件工作量较大,困难较多,但在承担这个项目的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4)增加实践性教学环境

在钢结构教学方面,在强调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我们通过参观、调研,增加学生对钢结构的感性认识。我们与地处柳州的西江船厂、广西水工机械厂已经取得了联系,让学生到工厂去了解参观钢结构生产过程,并与铁路部门联系,让学生去参观柳州铁桥、雒容铁路桥、浪江桥等,力争让学生在学生钢结构课程时弄清构造,掌握原理。同时,对于桥梁工程等重要的专业课程,我们通过在我校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的柳州城市投资有限公司的经理,联系正在施工的雅儒大桥、白露大桥、鹧鸪江大桥等工地,利用周六、周日等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学习。

(5)大力宣传、逐步推广教学改革成果

第4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关键词】定向运动 陕西地方高校 开设 可行性

定向运动是一项健康、益智的体育项目,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开设定向运动课,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发展学生个性。高校体育课程中增加定向运动教学,符合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对于拓展高校体育课程、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定向运动简介

定向运动源于陆地徒步定向运动,俗称定向越野,是参与者凭借对地图的识别和使用能力,

利用一张详细精确的地图和一个指南针,按照预先设计在图上的点标,在野外徒步赛跑,在依次准确到访地图上所指示的各个点标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到达终点者为胜的一项运动。该项目不仅能强健体魄,娱乐身心,而且更注重果断性、生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个性品质和个人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有利于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

二、定向运动对促进高校体育发展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体质的发展

随着现代化的飞速发展,提高学生的体质水平成为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指标之一。定向运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运动,它对人的跑、跳、爬等基本运动能力的练习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提高学生的速度、耐力等素质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参加一次定向运动的时间,短的也需要二十多分钟,长的则需要几个小时(一般为1小时),可有效地进行有氧锻炼,改善学生体质的要求。定向运动特有的趣味性使学生乐于坚持长时间的锻炼,在不断变化的地形中判断和选择,快乐地接受野外生存训练。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据某些学者的调查,大学中学生患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例在逐年提高,而喜欢进行体育活动的学生中发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很少。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压力过大,过度紧张,没有减压途径;自卑、自闭、嫉妒等负面情绪长期积压;人际关系紧张等。定向运动可以促进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自我娱乐,增加乐趣。

定向运动在户外进行,环境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这种环境中活动,在这里,不分种族背景、文化阶层、社会地位,大家相互交流,共享人生,具有极好的减压效果。定向运动因其独特的比赛场地和比赛过程,能够使学生在比赛过程中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其社交特点增加了学生的社会交往机会,培养了学生的杜会适应能力。

3.有利于拓展高校体育的内容和空间

学校体育改革新思路提出,要不断拓展学校体育课程的内容和空间;除了充分利用体育场馆设施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在野外开展教学和训练。定向运动顺应这一趋势,不用太多投资,需要的器材也较少,可以充分利用校园、公园、森林、山地、草原等现有自然资源,迅速扩大学生体育活动空间。一方面,解决了因招生人数增加和资金不足所引起的学校体育场地的相对不足现状,另一方面,使体育课程开设的形式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4.有利于发挥大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定向运动要求参加者在路途中必须独立的频繁读图、对照地形,以确定自己所在的方位,快速决定前进方向,正确选择运动路线。从起点到终点都必须独立地做出所有决定,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在整个活动中完全靠自己来判断所有事情,没有任何提示,只有自己独立处理路线中所发生的各种问题,依次,一个一个点标不停地判断寻找。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己的果断独立能力决定了路线的正确与否,从而影响整个比赛的进程。所以说,定向运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非常有效。

5.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国防素质教育

定向运动是普及地图应用,传播识图用图知识的有效方法。有消息称,中国的文盲率现在已经很低,但是图盲率却高达90%,这一比率世界罕见,这对我们的国防非常不利的。通过定向运动的开展可以使广大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育锻炼过程中培养识图用图能力并增强国防素质。

三、陕西地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

定向运动自20世纪80年代初传人我国以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在我国部分高校开展。陕西已有部分高校进行了定向运动的开设与探索,西北工业大学在2006年成为国内首批具有招收高水平定向运动员资格的17所高等学校之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中国学生定向协会副主席单位。但陕西地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几乎没有。因此有必要调查陕西地方高校开展定向运动的可行性,以推进地方高校的现代体育教学改革。

1.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所招设施要求较低

高校由于近几年扩招普遍存在着体育场馆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定向运动对体育场地的设施要求不高,直接利用校园、公园和野外一块地域就可以开展。这就解决了学校体育经费少、活动场地紧张、运动器材不足的矛盾。而作为组织者,只需要选择一块适合锻炼的空间,根据地形地貌绘制标准的定向地图和准备比赛需要的检查卡、点标、点签等器材即可。

2.陕西地方高校具备开展定向运动的校园环境

陕西地方高校的环境非常适合开展定向运动。目前,随着高校办学规模扩大,校园面积也在不断扩展,而田园式的校园是现代高校的最新建校理念,一些高校校园有很好的校园环境。很多学校的新校园多建在郊区,有山、有水、有树林的地形地貌,为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只要根据自己校园的地形地貌绘制标准的定向地图就能够开展定向运动。

3.陕西地方高校具备开展定向运动的校外环境

陕西省的地形地貌非常适合开展定向运动。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的黄河中游,地域南北长,东西窄。陕西境内山塬起伏,河川纵横,地形复杂。陕西地方高校分布于平原、山区者较多,有丰富的田野、森林、山地和河流等地形,这就为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因此,陕西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普通高校开展定向运动提供一个很好的校外环境。

定向运动作为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从观念上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充分开发和利用多种体育课程资源,将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小蓉.定向运动与开外生存训练[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11.

[2]王虹.大学生体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51-1352.

[3]赵健明,费薇娜.陕西省高校定向运动开展与现状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6):52-53.

[4]黄景龙.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拓展的现状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103-106.

[5]玮军梅,胡本东.定向运动作为高校公共体育必修课的可行性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 2004,26(3):111-112.

第5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1 颗粒脂肪移植的发展历史

1893,Neuber等[1]首次报道用自体脂肪修复组织缺损。1911年,第一次有人尝试注射自体脂肪在皮下组织以达到增大的效果。1950年,Peer等的研究表明自体脂肪移植成活率可高达50%。20世纪7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广泛应用,自体脂肪移植开始在国内外得到认可。20世纪80年代,随着吸脂技术的改进,肿胀麻醉的出现,这个技术更加普及于临床。1985年,Illouz and Fournier运用注射器抽吸脂肪后直接进行自体脂肪移植,具有操作简易的优点,被Illouz称为“microlipoinjection”。这个过程让脂肪移植修复软组织缺陷及萎缩更加简便。上世纪80年代,Loeb ,Bircoll,Chajchir,Gonzalez ,Pereira建立了脂肪移植的安全参数。1998年,Coleman用离心的方式纯化抽脂的脂肪颗粒,创建了Lipostructure移植技术即Colemans技术,提出要保证移植的脂肪细胞的完整性及其成活能力[2]。2001年,ZuK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并证实,抽脂术获得的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多项分化潜能、间充质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随着对脂肪源性干细胞的研究,不少研究人员表明ASCs具有来源丰富、取材容易、增殖迅速、多项分化潜能、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将脂肪源性干细胞与脂肪组织一起应用于临床,在再生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2009年,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吉村浩太郎首次提出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3](Cell-Assisted Lipotransfer,CAL),简称CAL技术,即将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 stromal cells,ASCs)与脂肪细胞混合,联合注射。CAL技术于2003年应用于临床至今,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组织缺陷及萎缩的修复再创一项技术。

2 可能影响颗粒脂肪存活的因素

自体脂肪移植已成为当前修复软组织缺陷最有前景的方法,脂肪移植术后效果如何取决于移植脂肪细胞的活性及其在受区的存活能力,国内外许多学者在脂肪移植的成活机制、提高脂肪移植后成活率及改进软组织修复效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有些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影响颗粒脂肪存活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移植脂肪获取的方法,脂肪移植的供区及受区的选择,抽吸的压力,吸脂的技术,颗粒脂肪注射方法,辅助药物的应用(生长因子、激素、维生素E)全身因素等,国外有学者提出如果注入大量脂肪颗粒后必须注意以下几点[4]:①抽脂时必须控制负压压力(低压范围:35~50kPa),防止高压抽脂,1990年,Nguyen提出高负压吸引法获取的颗粒脂肪接近90%脂肪细胞膜破裂、拉长、变形,仅少部分细胞保持完整形态,而剪碎法和注射器法获取的颗粒脂肪仅10%被破坏;②使用适当的器械,如:压力表及注射针头的应用,不仅简化了手术过程,而且提高了脂肪的成活率;③移植部位避免活动1周;④常规抗生素1~2周;⑤移植部位可用光疗;⑥塑身衣塑形1~2周。而本文主要探讨颗粒脂肪获取后的不同体外处理方法对其活力的影响。

2.1体外颗粒脂肪不同纯化方式对其活性的影响:颗粒脂肪纯化的主要目的是去除多余的肿胀液,其含有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国内有研究证实利多卡因及1/500000肾上腺素均能够明显抑制脂肪颗粒的活性[5],同时去除脂滴及其混杂于脂肪中的纤维组织碎块,彻底去除其中的小凝血块。具体方法是将装有颗粒脂肪组织的50ml注射器置于试管架上,反复加入生理盐水后静置沉淀并用长针挑除纤维条索及灰白色脂肪粒,排去下层水分,然后置于离心机中离心,收集中间层颗粒饱满纯黄色颗粒脂肪备用。Hlow、Chajchir认为,在脂肪移植中,纯化抽吸所得的颗粒脂肪组织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离心后去除多余的肿胀液、纤维条索、失活脂肪粒及脂滴能提高脂肪颗粒的数量及质量。尽管脂肪组织抽吸后纯化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多繁琐的处理会不会影响脂肪组织的活性和移植后的成活率,特别是会不会在繁杂的处理过程中增加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性,那么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更为简便的处理方法既减少了操作步骤又达到了纯化处理的效果,同时还可避免增加病原菌污染的可能。最近有国内外的学者提出,供移植使用的颗粒脂肪纯化的方法可以适当简化,目前应用最多的为静置法及离心法[6]。还有学者也提出对其不进行任何处理直接用于移植。

离心法是将脂肪颗粒混合物经过离心后去除下层多余肿胀液及上层脂滴,收集中间层颗粒饱满、黄色的颗粒脂肪进行移植。该方法纯化程度高,可以去掉大部分多余液体及油滴,使获得的脂肪颗粒更加纯净。有学者用锥虫蓝活性测定法及血细胞计数器对不同处理组的脂肪颗粒进行了研究,证明在适当的离心率(1000r/m)下离心或者经过生理盐水洗涤后的脂肪颗粒纯度及活性显著提高,而离心组与生理盐水洗涤组的差异并不明显 [7]。但是,目前学术界认为该方法对脂肪细胞有一定损伤的观点占大多数,国内外都有学者对不用离心力作用下的脂肪颗粒葡萄糖转移量进行了研究,发现无论是高速离心还是低速离心,脂肪颗粒的葡萄糖转移量均减少,说明离心对脂肪颗粒的活性有一定程度的损害,并发现随着离心力的增大,颗粒脂肪的葡萄糖转移量逐渐减少[8-9]。故有些学者认为,静置法更优于离心法,静置法不但可以去除水分等杂质,更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脂肪颗粒的活力[10]。

静置法主要是将颗粒脂肪静置1h,可见脂肪混合物分为上、中、下三层,去除上层脂肪细胞所释放出的橘黄色脂滴及下层粉红色的液体,收集中层颗粒饱满黄色颗粒脂肪备用。此方法目前应用较多,Kurita 等[11]通过研究后认为离心速度过快对脂肪源性干细胞和前脂肪细胞的完整性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静置后获得的脂肪细胞活性比离心后获得的脂肪细胞活性更好,静置悬浮法不但可以排除多余的水分等杂质,而且更大程度地保护了脂肪颗粒的活性,省去了颗粒脂肪洗涤步骤,减少了手术过程中对其可能的损伤及其污染。Rose等[12]将静置、洗涤及离心后所得颗粒脂肪组织进行碘酸 - 希夫染色分析,发现静置法所得颗粒脂肪组织细胞完整性均较洗涤及离心所得的好,但是同时也证实静置法纯化率低,时间长,析出杂质也不完全。Paul等[13]将注射器抽吸的脂肪颗粒与吸脂机抽吸脂肪颗粒分别按体外不同处理方法分为:①不做任何处理组;②500g离心2min组;③林格氏液洗涤组;④生理盐水洗涤组;⑤林格氏液洗涤后500g离心2min组;⑥生理盐水洗涤后500g离心2min组。将各组处理后的脂肪颗粒分别注入裸鼠背部皮下,12周后取材进行重量、活性及组织学观察分析,认为各组之间重量、活性及组织学观察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虽然裸鼠实验表明了各种处理方法后的脂肪组织在重量、活性及组织学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是我们认为静置的方法相对于其他处理方法不但可以去除多余的肿胀液及脂滴,而且减少了操作步骤,这样既可以保护脂肪组织移植后的活性又减少了手术操作中病原菌污染的几率。但是静置法具有纯化率低、不能完全去除多余的肿胀液、需时较长等缺点。

2.2 颗粒脂肪的体外保存: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在临床应用中,根据需要有时需要分次移植或者少量多次移植,特别是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后,更增加了抽取脂肪的量和时间,这无疑增加了颗粒脂肪体外停留的时间。如果颗粒脂肪在体外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而不丧失其绝大部分活力,一次吸取大量颗粒脂肪后在不影响其活力的情况下分次移植,或移植手术分次完成,这样不仅减少患者痛苦、手术室占用时间、医疗的风险及费用,还可减轻医生的劳动负荷。因此,如何保护和提高颗粒脂肪在体外停留移植前的活性显得非常重要。

一般而言,对于体外颗粒脂肪的保存,多数学者采取低温存储的方法,包括普通冰箱、低温冰箱及液氮罐的冷藏,早在1990年,Fouriner等就提出了冷冻后的脂肪组织移植效果与新鲜组织移植效果无明显的差异,随后许多学者在脂肪颗粒低温保存这一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Atik[14]将体外的脂肪颗粒用冷冻干燥、甘油浸入及液氮三种方法保存相同时间后移植于小鼠头皮下,一段时间后取材进行组织学检测,甘油浸入及冷冻干燥保存的脂肪颗粒均出现了较多的空泡及纤维变性区域,脂肪细胞明显减少,而液氮保存的脂肪颗粒和新鲜脂肪颗粒组织学形态相近。

由于为获取更好活性的脂肪颗粒,吸脂需用细管、低负压下进行,手术时间较长,特别是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应用,增加了提取脂肪来源干细胞需要的时间。另外,由于富集干细胞需cGMP标准的实验室,这有可能导致提取细胞和手术室不在同一单元,这无疑又增加了标本转运的时间,如何在这期间保护颗粒脂肪的活力就显得非常重要。Yoshinura等[15]将吸脂所得的颗粒脂肪在室温保存1、2、4、24h,4℃保存0、1、2、3天和-80℃保存1个月后进行组织形态学、油脂比例、GPDH活性及提取脂肪来源间充质干细胞(ASCs)的效率进行比较,认为室温保存下24h脂肪细胞破坏较前4个小时增大明显,4℃保存随着时间的增加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提取效率降低。Erdim[16]对不同温度下保存体外脂肪颗粒展开研究,发现4℃是脂肪存储最适合的温度,其活性与新鲜脂肪颗粒活性相当,而-20℃及-80℃存储的脂肪颗粒活性均降低。同时,对于其他温度的保存也有学者提出自己的观点,Oren等[17]就提出-80℃保存颗粒脂肪组织,他们将洗涤去除多余水分及脂滴的颗粒脂肪后放入-80℃冰箱保存2周,2周后室温1h融化后注入裸鼠皮下,对照组为将洗涤、去除多余水分及脂滴的颗粒脂肪立即注射入裸鼠皮下,15周后处死裸鼠取材,发现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重量、体积及组织学参数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该实验认为-80℃可以保存颗粒脂肪组织2周。

4℃冰箱保存脂肪组织的方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可,对颗粒脂肪移植的临床应用具有实际意义。这种方法不但可以保证移植后脂肪组织的活力,而且为脂肪源性干细胞应用于临床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条件,但是其他温度条件下的低温保存,例如:0℃、液氮中保存或者是否应用添加低温保护剂后低温保存颗粒脂肪组织并无权威的说法,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 添加细胞因子或干细胞对其存活的影响

3.1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在颗粒脂肪移植中可能的作用最早受到关注。许多学者认为移植脂肪颗粒时适当加入生长因子,可以提高颗粒脂肪移植的成活率。目前,对生长因子研究较多的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另外也有关于瘦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对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的研究报道。

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重要因子,研究证明将VEGF转染在脂肪源性干细胞上可以提高脂肪移植物的活力及质量,该实验将DiI标记的VEGF转染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脂肪混合物、DiI标记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脂肪混合物、胰岛素+脂肪混合物、单纯培养基+脂肪混合物,分别注射在裸鼠皮下,相同时间后取材进行组织学分析,发现前两组脂肪坏死及纤维化较少,DiI标记的VEGF转染的脂肪源性干细胞+脂肪混合物的毛细血管密度较其他组高 [18]。Yi等[19]的研究也证实了VEGF可以提高颗粒脂肪移植的活性及质量。他们将腺病毒介导的VEGF和脂肪移植混合物、腺病毒介导的蛋白基因和脂肪混合物、脂肪混合物和生理盐水移植于裸鼠皮下,进行组织学分析后得出上述结论。

瘦素(leptin)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人们之前普遍认为它进入血液循环后会参与糖、脂肪及能量代谢的调节,促使机体减少摄食,增加能量释放,抑制脂肪细胞的合成。王友彬等[20]实验证实瘦素对颗粒脂肪移植的活性有促进作用,由于血管内皮细胞上有瘦素的受体,是瘦素的靶细胞之一,瘦素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加快局部血管增生、增加局部血供,促进了颗粒脂肪的活性。瘦素还可使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分化。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生长因子及瘦素的应用有利于脂肪组织的生长,但是该方面国内临床应用病例较少,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和具有明确的临床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3.2 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简称为PRP,是一种经由自体全血离心处理后,得到的富含高浓度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血浆。PRP是否能提高脂肪颗粒的成活率倍受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Por等[21]对PRP能否提高颗粒脂肪移植成活率做了研究,他们将患者的颗粒脂肪和PRP 4:1混合注射入裸鼠皮下,将颗粒脂肪和生理盐水4:1混合作为对照注射于裸鼠皮下,16周后取材,结果显示两组重量、体积及组织学参数在统计学上均没有显著差异。但是Oh等[22]做了和Por相同的实验,即将脂肪颗粒与凝血酶和氯化钙激活的PRP混合(PRP组)注射于裸鼠头皮模型,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和脂肪颗粒混合,10周后取材。他们发现PRP组脂肪移植的体积和重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组织学观察也发现PRP组的囊肿、空泡、纤维增生明显少于对照组,但是细胞的完整性和炎症之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Oh等认为产生不同结果的原因是Por等并没有加入激活物,而且PRP的制备也不同。Kevin 等对448例在自体脂肪移植中添加PRP的患者及132例未使用PRP的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发现使用了PRP组患者移植区术后瘀血及水肿明显减轻[23]。关于PRP是否能提高颗粒脂肪移植后的成活率,不同学者均有各自的说法,但是PRP作为富含高浓度血小板,具有多种生物因子,能促进细胞的黏连生长,改善外周血管,促进细胞的更新,可能对颗粒脂肪移植后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3脂肪源性干细胞(ASCs):随着2001年,ZuK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并证实,抽脂术获得的脂肪组织中存在一群具有多项分化潜能、间充质来源的成体干细胞-脂肪源性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stem cells,ASCs),并且将其应用于临床。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ASCs对脂肪移植存活的影响上来。2009年,日本学者吉村浩太郎提出自体细胞辅助脂肪移植技术(Cell-Assosted Lipotransfer,CAL),简称CAL技术,即将抽吸所得的自体颗粒脂肪分成两份:一份用于患处的填充,另一份经胶原酶消化,离心后分离出多种细胞的混合物称基质血管成分(Stromal Vascular Fraction,SVF),其中含有大量的ASCs,吉村浩太郎将两部分共同注射于受体,含有丰富的ASCs的SVF粘附在脂肪颗粒上,不仅ASCs可以分化成脂肪细胞,促进脂肪再生,还可以促进血管化的作用,营养脂肪细胞。提高了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了脂肪细胞移植的成活率。根据吉村浩太郎的报道[24],40名受试患者中仅有4名出现了纤维囊或者钙化,其余患者均表示满意。虽然ASCs在颗粒脂肪移植过程中的应用有利于颗粒脂肪移植后的活性,优化了移植后的效果,但是随之也带来了相关潜在风险,从干细胞产品的管理、运输、病原菌的防治,甚至相关试剂的使用等均存在尚未解决的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但是ASCs的发现和临床应用将传统的颗粒脂肪移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展现出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4 小结

综上所述,自体脂肪移植已经成为当前软组织凹陷充填和美容为目的的软组织增大的理想方法之一,但是移植脂肪细胞的活性及其在受区的存活率均影响着移植手术后的效果。虽然国内外学者对于如何体外处理颗粒脂肪以提高存活率仍有争议,并且生长因子、PRP等是否可以提高脂肪组织的存活率还处在实验阶段,临床病例报道相对较少,而ASCs的添加又牵扯到干细胞的临床转换应用的诸多问题,但是我们相信随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自体脂肪移植会有更加广阔的前景,将成为整形外科领域一项不可缺少的技术。

[参考文献]

[1]Neuber GA.Fetttran splantation[J].Vehr Dtsch Ges Chir,1893,22:66.

[2]Coleman SR.Facial recontouring with lipostructure[J].Clin Plast Surg,1997,24(2):347-367.

[3]Yoshimura K,Suga H,Eto H.Adipose-derived stem/progenitor cells:roles in adipose tissue remodeling and potential use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J].Regen Med,2009,4(2):265-273.

[4]Prof. Yves-Gérard Illouz, Prof. Aris Sterodimas.Adipose Stem Cells and Regenerative Medicine[M]. Library of Congress Control Number: 2011929933.Berli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2011:45-55.

[5]李发成,雷华,李青峰.若干理化因素对脂肪颗粒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31-33.

[6]刘友山,徐靖宏.自体脂肪移植中脂肪组织提取及体外处理的进展[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12):1756-1758.

[7]Piasecki JH,Gutowski KA,Lahvis GP,et al.An Experimental Model for Improving Fat Graft Viability and Purity[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19(5):1571-1583.

[8]Xie Y,Zheng DN,Li QF,et al.The effect of centrifugation on viability of fat grafts:an evaluation with the glucose transport test[J].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10,63(3):482-487.

[9]栾杰,穆大力,穆兰花,等.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J].中国美容医学,2005,14(1):19-21.

[10]Rose JG Jr,Lucarellim J,Lemke BN,et al.Histologic comparison of autologous fat processing methods[J].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6,22(3):195-200.

[11]Kurita M,Matsumoto D.Influence ofcentrifubation on cellsand tissues in liposuction aspirates: optimized centrifugation for liposuction and cell isol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8,121(3):1033-1041.

[12]Rose JG Jr,Lucarelli MJ,Lemke BN,et al. Histologic comparison of autologous fat processing methods[J]. Ophthal Plast Reconstr Surg,2006,22(3):195-200.

[13]Smith P,Adams WP Jr,Lipschitz AH,et al.Autologous human fat grafting: effect of harvesting and preparation techniques on adipocyte graft survival[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7(6):1836-1844.

[14]Atik B,O¨ztu¨rk,G,et parison of Techniques for Long-Term Storage of Fat Grafts:An Experimental Study [J].Plast Reconstr Surg,2006,118(7):1533-1537.

[15]Matsumoto D,Shigeura T,Sato K,et al. Influences of Preservation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on Liposuction Aspirates[J].Plast Reconstr Surg,2007,120(6):1510-1517.

[16]Erdim M,Tezel E,Numanoglu A,et al.The effects of the size of liposuction cannula on adipocyte survival and the optimum temperature for fat graft storage:an experimental study[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9):1210-1214.

[17]Oren Shoshani,Yehuda Ullmann,Avi Shupak,et al.The Role of Frozen Storage in Preserving Adipose Tissue Obtained by Suction-Assisted Lipectomy for Repeated Fat Injection Procedures[J]. Dermatol Surg,2001 7,27(7):645-647.

[18]Lu F,Gao JH,Ogawa R,et al.Improvement of the Survival of Human Autologous Fat Transplantation by Using VEGF-Transfected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J].Plast Reconstr Surg,2009,124(5):1437-1446.

[19]Yi CG,Xia W,Zhang LX,et al.VEGF gene therapy for the survival of transplanted fat tissue in nude mice.[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6,60(3):272-278.

[20]王友彬,戚可名,赵敏,等.瘦素促进移植颗粒脂肪成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5):366-368.

[21]Por YC,Yeow VK,Louri N,et al.Platelet-rich plasma has no effect on increasing free fat graft survival in the nude mouse[J].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2009,62(8):1030-1034.

[22]Oh DS,Cheon YW,Jeon YR,et al.Activated platelet-rich plasma improves fat graft survival in nude mice:a pilot study[J].Dermatol Surg,2011,37(5):619-625.

第6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自体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在整形外科领域应用已久。1889 年,Vander Meulen[1]首次运用人类自体脂肪组织移植,1893 年,Neuber完成了第一例用多个自体游离的小脂肪块填充软组织缺损的脂肪移植手术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2]。但由于游离脂肪组织移植后吸收严重,易发生中心部位无菌性坏死,且对感染的抵抗力较低,故不带血供的脂肪块移植疗效并不十分满意。随着液态硅胶注射技术的问世,自体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随之有所降温。为了增加脂肪移植物的存活率,1986年,Illouz改用颗粒状脂肪组织移植取得了良好效果[3]。该方法除了脂肪颗粒容易获得、组织损伤小、操作简便、费用较低、移植脂肪有较大比例存活,并可重复多次注射等优势外,主要是自身组织移植,患者心理上易接受。临床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后发生感染、吸收,尤其是液化坏死的病例并不罕见。本文就影响其移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综述如下。

1颗粒脂肪的获取方式

Peer经过一系列人脂肪移植实验后认为,抽吸脂肪的存活率不如整块脂肪移植体[4],因为整块脂肪移植体内血管基本上没有破坏,比较容易建立宿主与移植体间的早期血管吻合,而抽吸时对脂肪细胞造成的损伤易引起移植后较多的脂肪细胞降解。而Ellenbogen认为[5],将脂肪切成直径为4~6mm的珠状,能提高移植体与宿主组织的接触面积,其存活率高而吸收率低。高负压吸引(接近一个大气压)后脂肪组织仅有10%的细胞形态完整,注射器法采用肿胀技术所获得的脂肪大约有70%以上的脂肪细胞形态完整。用20ml医用注射器完全回抽其负压为-61.3~-62.7kpa,在抽吸时随着抽吸混合物进入注射器,其负压逐渐接近至零,加上混合液的缓冲作用,对脂肪细胞的损害较小,而且细胞之间彼此分离,其体积/面积比率增加,形成类似于细胞培养的方式,有利于细胞的存活和分化[6],是目前较好的脂肪获得方式。如采用负压吸引器,压力应控制在560mmHg左右,如果超过此压力,在室温下可使脂肪达到煮沸状态,影响细胞的成活率。电动式获取的脂肪细胞大多死亡,仅有约20%的细胞存活[7]。

2供区因素

人体不同部位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肪酶(LPL)活性存在明显差异[8]。脂蛋白脂肪酶的生理功能是催化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核心的甘油三酯分解为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以供组织氧化供能和贮存。脂蛋白脂肪酶还参与极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之间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的转换。例如股部脂肪组织的脂蛋白脂肪酶活性高于其他部位,有利于移植后脂肪细胞的存活。有学者认为,口服过减肥药物的受术者,不仅抽吸脂肪较困难,而且抽出的脂肪中白色条索状组织较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脂肪细胞的成活率,其原因可能与药物影响脂肪代谢有关。浅层脂肪含量少、颗粒小而均匀;深层脂肪含量多、颗粒大而厚薄不一,在这些部位深层抽脂,既可抽取脂肪,又可避免抽吸导致的皮肤凹凸不平及皮肤坏死等并发症。另外,有实验证实,抽吸后的脂肪组织回植到原抽吸部位其存活情况好于移植于其他部位。

3受区因素

Guerrerosantos 通过动物实验证实[9],注射在肌肉内的脂肪颗粒存活率较高,其次注射层为接近真皮深面的皮下脂肪、肌肉内及骨膜表面,在面部应注射在SMAS 深面或骨膜浅面。在脂肪组织缺乏的部位,脂肪组织移植后不易存活,可能的原因是缺乏成熟脂肪细胞和细胞外基质对移植脂肪细胞的调节作用;另外,血运、营养不良的部位也不利于移植物的存活。移植于肌肉间或筋膜下的脂肪颗粒存活率高于移植于真皮下的脂肪颗粒,可能与局部血运有关。新近形成的凹陷脂肪颗粒移植后的存活率高于形成时间较长的凹陷,可能与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粘连有关。

4对脂肪颗粒的处理

4.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b-FGF[10]是一具有广泛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对前脂肪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具有促进作用。b-FGF中加入能促进纤维细胞生长的二乙氨乙基-葡聚糖凝胶(DEAE葡聚糖凝胶)作为b-FGF的运载工具对脂肪组织颗粒进行处理后[11],移植后的脂肪组织可基本保持不变,无明显吸收。另外,b-FGF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和结缔组织的增生。脂肪组织移植成活的关键在于血供的再建,有实验证实 b-FGF能促进再血管化的过程,有利于脂肪细胞的成活[12]。bFGF应用的有效剂量尚待进一步研究[13]。

4.2 胰岛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胰岛素是体内唯一可促进脂类合成并抑制其水解的激素,并有促进前脂肪细胞“拾起”脂肪细胞分解释放的脂滴形成新的脂肪细胞的功能,而且还能够抑制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胰岛素还具有支持其他药物脂肪聚集的作用[14]。因此,将采集到的脂肪颗粒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胰岛素液外用处理,然后再把颗粒脂肪移植到受区可有效维持移植物的体积。IGF是一种多功能细胞调控因子,对多种组织器官有生物学作用。IGF结构类似胰岛素,可作用于胰岛素的全部靶组织(包括脂肪组织),产生胰岛素样作用。在大鼠、猪、兔,鸡原代前体脂肪细胞培养中均发现IGF可促进脂肪细胞的分化[15]。IGF对脂肪分解的作用与浓度有关,高浓度的IGF能激活胰岛素受体,发挥抑制脂肪分解作用。而低浓度的IGF可以促进脂肪分解。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移植早期脂肪组织能否成活主要与局部的血液循环能否及时有效地建立有关。VEGF 中的分泌型可溶性蛋白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 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 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实验证实[16],在颗粒脂肪移植部位注入VEGF,实验侧较对照侧血管数明显增多。虽然VEGF 有上述的作用, 但尚无直接用于临床移植的报道, 考虑可能与其作用不持久, 也可能与价格较贵有关。

4.4血管生成素-1(Ang-1):Ang-1 是Davis在1996 年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发现的一种由498 个氨基酸所组成、分子量为70 000 kd 的糖蛋白,在血管平滑肌细胞或其他血管周围细胞表达。Ang-1的作用在于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成熟及稳定,并在血管生成过程中可促进其出芽及分支。Ang-1具有促进内皮细胞出芽、迁移、趋化和聚集,形成原始的管状结构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维持并稳定血管及抗炎作用[17]。与其结合的Tie-2 受体是特异性表达于内皮细胞和某些造血祖细胞酪氨酸激酶型受体。研究表明,Tie-2 在各级血管内皮细胞中均表达,尤其是在卵泡成熟、创伤修复等血管生成活跃的部位大量表达,其作用在于维持成熟血管的稳定,并参与内皮细胞新生血管化过程。

4.5 前列腺素(PGI)类药物:前列腺素类是人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物质,作用十分多样化。某些前列腺素是强烈的促血管生成物质。脂肪细胞既可合成前列腺素,又具有多种前列腺素的受体。前列腺素类药物与受体结合可升高环磷腺苷(cAMP)及Ca2+浓度,从而引起前脂肪细胞的分化,使前脂肪细胞呈增生态。朱晓海等[18]通过实验证实在脂肪移植中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和卡前列甲酯,可促进前脂肪细胞向脂肪细胞的分化,抵抗细胞内脂肪的分解,并结合其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有望提高脂肪移植的成活率。

4.6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TGF-β的作用主要在于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PDGF具有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分裂,在组织修复过程中促进功能性血管网建立的作用。细胞外基质在血管生成中有重要作用,它完整时是血管生长的屏障,当受血管形成信号的刺激时,内皮细胞就会在VEGF、b-FGF 辅助下产生胶原酶,发生蛋白溶解。从而减少机械阻力,使迁移的内皮细胞发育生长,释放内皮生长因子,有利于血管的形成[19],从而促进移植脂肪组织存活。

4.7 瘦素(leptin):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合成的能量代谢调节激素,它除了能够调节机体脂肪代谢外,还具有促进脂肪细胞成熟分化的功能。王友彬等[20]通过实验证实,血管内皮细胞上具有瘦素受体,是瘦素的靶细胞之一。瘦素通过作用于中枢靶细胞发挥促进脂肪代谢的功能,同时又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加速局部血管增生、增加局部血供,使脂肪代谢得以有效进行。另外,瘦素还具有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功能。但瘦素对颗粒脂肪的作用可能只维持在混合后较短的一段时间,随着移植组织内处理液浓度因时间的延长而降低,它对颗粒脂肪的作用也会随之减弱或消失。

4.8 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有学者认为[21],儿茶酚胺类药物肾上腺素和异丙肾上腺素可诱导前脂肪细胞和原始脂肪细胞的分化,对人前脂肪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有利于移植脂肪体积的维持。

4.9 抗生素:移植脂肪组织感染是颗粒脂肪注射移植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尤其是在移植脂肪组织部分液化坏死,在受区形成液化或坏死灶后对感染的对抗力更为减弱。一个有效的措施是在移植脂肪颗粒中加入抗生素进行处理。但有学者报道抗生素可降低前脂肪细胞的活性,且容易导致耐药菌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等不良后果[22],故术者亦应慎重考虑。

5脂肪颗粒的纯化

抽吸的脂肪颗粒中夹杂过多的血块或其他杂质,势必影响脂肪颗粒注射操作和增加手术后移植脂肪颗粒的吸收率[23]。因此,在脂肪抽吸过程中,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血液及其他杂质,使所得到的脂肪颗粒尽可能纯化。纯化脂肪的方法目前主要有冲洗纯化法、分层纯化法及捞取纯化法等。部分学者认为,离心后可获得更为纯净的脂肪颗粒,离心转速应小于1 500r/min,以免造成脂肪细胞破裂[24]。

6存储方式

有学者报道,为矫正脂肪组织移植后的吸收,减轻对供区组织的损伤及提高移植脂肪颗粒的存活率,可采用“一次抽脂,多次注射”的方法进行移植。该方法的特点是,预先估计移植脂肪颗粒的总量,从含足量脂肪组织的供区部位一次抽取,然后分次注射到受区,时间间隔以60~90天为宜,每次注射后将剩余的脂肪颗粒暂存储。此时,应对剩余脂肪颗粒的存储方式慎重选择,尽可能提高移植脂肪的存活率。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冷冻法,有实验证实冷冻脂肪与新鲜脂肪移植后的效果无明显差异[25],常用的冷冻温度有-80℃和-196℃两种[26]。具体存储方式有待进一步研究。

7移植注射操作技术

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必须严格遵循无菌原则[27],B型超声、电子、共振吸脂会使大量的脂肪损伤,细胞破裂或磨损,活性降低[28]。从脂肪抽吸时即应注意,术前详细询问病情,细测凹陷性瘢痕的部位、范围、大小及程度,并于术前1天注射生理盐水试验以确定是否适合该术式及脂肪移植的数量。注射前应注意先用粗针头皮下松解瘢痕粘连,脂肪注射操作时,脂肪应被注射呈扇形“线”状小粒,避免注射成较大的团块状,以免血运不佳脂肪被液化吸收或形成囊肿;在注射过程中常会发生“卡壳”现象,此时应检查一下注射器口是否被纤维结缔组织或脂肪颗粒所阻塞,将之剔除即可顺利注射,也可用小剪刀将其剪碎再行注射。还可用较细的针头进行抽吸,用较粗的针头注射。另外,有学者认为,一条隧道的长度和在其中注射的脂肪量与注射后脂肪的成活率密切相关,在23cm 的隧道内注射0.3~1ml 的脂肪,可使脂肪的成活率达90%[7]。脂肪移植注射时应过度矫正约30%~40%,以抵消脂肪移植后的吸收[29]。

8脂肪移植后的处理

颗粒脂肪移植注射后,48h内可冷敷或冰敷。24h内可进行局部按摩塑形,禁忌持续暴力按摩,以免脂肪液化,术后3~7天采用理疗以促进水肿的吸收,24h后若脂肪液化后出现红、肿、热、痛等症状,可给予抗生素,必要时可用注射器抽出液化的脂肪,一般无需切开引流。术后一般不需使用抗生素,也不需输液,理疗等,患者可从事正常的工作及生活,但应避免过度疲劳。

总之,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后的存活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临床整形外科医师必须熟悉并掌握这些影响因素,才能更好地利用和发挥颗粒脂肪移植术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Billings Ejr,May Wjr.Historical review and present status of free fat graft autotransplantation in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3:368-378.

[2]Neuber GA.Fat transplantation[J].Dtseh Ges Ghir,1893,36:640-643.

[3]Illouz YG. The fat cell “graft”: a new technique to fill depressions[J]. Plast Reconstr Surg,1986,78:118-126.

[4]Peer LA.Loss of weight and volume in human fat grafts[J].Plast Reconstr Surg,1950,5: 217-219.

[5]Gryskiewicz JM.Submental suction-assisted lipectomy without platysmaplasty: pushing the (skin) envelope to avoid a face lift for unsuitable candidates[J].Plast Reconstr Surg, 2003,112(5):1393-1405.

[6]张新合,高建华. 取脂方法及吸脂压力对脂肪细胞损伤程度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1,10:254-257.

[7]冯国平,李太颖,孙广慈.脂肪颗粒注射移植在面部美容外科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6,15(12):1364-1365.

[8]Hudson D,Lambert EV,Bloch CE.Site election for autotransplantation:some observations[J].Aesthetic Plast Surg,1990,14:195-200.

[9]戚可名,薛富善.整形外科特色治疗技术[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248-249.

[10]杜学亮,罗少军,郝新光,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颗粒脂肪移植后血运重建过程的作用[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5,21(2):128-131.

[11]Krukouski M,Shively R,Osdoby P,et al.Stimulation of craniofacial and intramedullary bone formation by negatively charged beads [J].Oral Maxillofal Surg ,1990 ,48 :468-475.

[12Folkman J,Kiagsbrum M. Angiogenicfactors[J].Science,1987,235:442-445.

[13]廖无安,谢富生,王琼超,等.小颗粒脂肪移植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缓释剂浓度的正交筛选[J].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8,14:283-285.

[14]廖天安.减少自体游离脂肪移植吸收的实验研究[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1997,3(1):75-77.

[15]Boone C,Gregoire F,Remacle C.Culture of porcine stromal- vascular cells in serum- free medium: differential action of various hormonal agents on adipose conversion[J].Anim Sci, 2000,878-885.

[16]钟晓春,倪有娣,何晓升,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移植脂肪质量保持率的影响[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1):36-39.

[17]郭杰,马 乐,郑大伟,等.血管生成素-1对移植颗粒脂肪新生血管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6,2(24):317-318.

[18]朱晓海,何清濂,林子豪,等,前列腺素类药物对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24(1):55-57.

[19]Li J,Zhang YP,Kirsner RS.Angiogenesis in wound repair: angiogenic growth factors and the extracellular matrix [J].Microsc Res Tech,2003,60(1):107-114.

[20]王友彬,戚可名,赵 敏,等. 瘦素促进移植颗粒脂肪成活的实验研究[J].中华整形外科杂志,2004,20 (5):366-368.

[21]Smas CM,Chen I,Zhao L,et al.Transcroptional repression of pref21 by glucoco rticoid p romo tes 3T32L 1 adipocyte differentiation [J].J Bio l Chem,1999,274(6):12632-12641.

[22]戚可名,王 阳,宫 辉,等,整形外科抗生素应用原则的初步探讨[J].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1999,15(6):450-452.

[23]Boschert MT,Beckert BW,Puckett CL,et al.Analysis of lipocyte viability after liposu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2,109(2):761-765.

[25]Chajehir A,Benzaqueen I.F-grafting injection for soft tissue augmentation[J].Plast Reconstr Surg,1989,84:921-923.

[24]Toledo LS,Mauad R.Fat injection:a 20-year revision[J].Clin Plast Surg,2006,33:47-53.

[25]陈 静,刘冠兰.冷冻脂肪与新鲜脂肪注射移植的疗效观察[J].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3,14(3):140-141.

[26]肖 斌,刘 毅,张绪生,等.脂肪颗粒组织在不同低温条件下冻存后活力分析及移植成活率测定[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07,13(2):97-100.

[27]Meyers H,Brown2Elliott BA,Moore D,et al. An outbreak of mycobacterium chelonae infection following liposuction[J].Plast Reconstr Surg,2001,107:608-613.

[28]Toledo LS, Mauad R.Fat injection:a 20-year revision[J].Clin Plast Surg,2006,33:47-53.

第7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方式的优点

(1)有利于教学情境的创建,同时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惠先生曾经提出:“教学的艺术本质不在于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术,其主要在于对学生进行鼓舞和激发。”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习鼓舞以及学习兴趣的激发,多媒体教学模式恰恰是其中最为理想的一种教学模式。

例如在讲解《保护智力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山寨”商标现象进行展示,例如“雕牌”和“周佳牌”“小天鹅”和“小夭鹅”“康师傅”和“康帅博”等,由此引入课题,之后向学生介绍智力成果权的基本概念和种类,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并运用相关法律法规,使学生进入分析阶段。由于学生对上述名牌产品十分熟悉,容易激发兴趣,从而使学生能够很快地融入本课时的学习中来。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为教学重点的强调与难点的突破提供有利的条件。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对多媒体教学课件进行充分利用,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通过运用充足的网络信息资源,从而使学生对知识信息的积累量有所增加,这样一来可以更有力地强调教学重点,并能实现教学难点的突破,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提供更有效的帮助与引导。

例如在讲解《上网的利与弊》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上搜集一些关于上网利与弊的漫画与信息,使学生能够通过对图片的观看来加深对网络利弊的理解程度,让学生明白过度地沉迷于网络,不但会直接导致学业荒废,还十分容易误导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充分地理解网络人际交往和现实交往的不同,避免了学生因上网交友受到身心上的伤害,教会了学生如何正确地利用网络来做一些有利的事。

(3)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使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容易被学生所理解。由于思想品德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且该学科中的知识点有很多带有抽象性,如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使学生无法理解其中抽象知识点的基本含义,同时还会直接导致知识点显得更加枯燥无味,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厌倦的情绪,从而严重地影响教学质量。若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可以使本来枯燥无味的、抽象的知识理论显得更加生动有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视觉与听觉上的感观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

例如在讲解《文化习俗 多姿多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对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标志性事物向学生展示,使学生能够充分感觉到世界各地的文化差异,同时可以使学生了解较为抽象的“文化”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利用方法

(1)利用投影方法,使情境的创设更具有真实性。初中生更热衷于观看直观画面,而多媒体投影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这种需求得到满足。投影教学还能对学生的感官参与以及相应的认知活动,实施有效的调动。例如在《感受社会变化》一课中,讲解到我国快速的社会发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来举例,向学生展示一些家庭在不同时期的条件,可以使学生能够从身边的实际生活中感受我国社会的发展。

第8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项目名称: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

二、项目地点:

***镇

三、项目单位: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项目简介:

(一)项目建设的重要意义

农作物病虫害是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发生严重时,可以造成农作物大幅度减产和使农产品品质变劣,影响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及身体健康水平的提高。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农产品既不能出口出境,也不能在国内市场销售,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甚至直接影响我国的食品、粮食安全。现代农业要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就对农业的高产、优质、高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生产中重要一环的病虫测报与防治,与高产、优质、高效均息息相关,而且,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不可避免的会加剧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的新情况也会随之发生,所以必须要加强监测和研究。同时,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预测决策技术等高新科技的发展及应用,也势必渗透到病虫测报的调查、预测、服务等各个环节。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对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二)、我**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现状

1、**农业生产概况

**位于**最西部,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5.3万亩,河滩地10万亩,耕地总面积45.3万亩;农业从业人口4万多人,主要种植玉米、油葵、籽瓜,西瓜、棉花等农作物产品。全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年降水量仅200— 40mm ,自东向西递减。境内地势东南高、西部低,平均海拨800—— 1500米 之间,属温暖带干旱区,为典型的大陆型气候,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日照时数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 7.2℃ ,≥ 10℃ 的有效积温 3392℃ ,全年无霜期限120—180天,属于生态绿洲农业。

2、病虫害种类

近来年发生的病害有20多种,主要为:小麦全蚀病、腥黑穗病、锈病、白粉病、玉米大小斑病、玉米瘤黑粉病、向日葵菌核病、西瓜、蔬菜枯萎病、疫病、炭疽病、早疫、晚疫病、霜霉病、灰霉病、细菌性角斑病、褐纹病、黄萎病、绵疫病、叶斑叶霉病、病毒病、脐腐病等。

主要虫害10多种:金龟子、地老虎、金针虫、蚜虫、红蜘蛛、玉米螟、草地螟、粘虫、双斑萤叶甲、蝼蛄、麦杆蝇、白粉虱、斑潜蝇、菜青虫、蛞蝓、蚂蚁、蓟马等。检疫性害虫主要是苹果蠹蛾。

3、病虫害发生及防治状况

我旗农作物种植面积分散,农业园区南北相距约 700公里 ,主要分布在**山西麓冲积平原。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等因素病虫害程度逐年加剧。据统计,全旗农作物各类病害发生面积10.3万亩次,防治面积9.55万亩次。其中:瓜类枯萎病、炭疽病防治面积2.4万亩次,小麦全蚀病防治面积3.1万亩次,向日葵锈病防治面积2.1万亩次,各类蔬菜病害防治0.75万亩次,其它作物病害防治面积1.2万亩次。虫害防治,全旗各类作物虫害发生面积38.7万亩次,防治面积36.1万亩次。其中,地老虎、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发生面积12.6万亩次,防治面积11.7万亩次;蚜虫、红蜘蛛发生面积10.1万亩次,防治面积9.5万亩次(其中油葵草地螟虫害发生面积10万亩,防治面积9万亩);蔬菜虫害发生面积1.5万亩次,防治面积1.4万亩次;瓜类发生面积2.1万亩次,防治面积1.6万亩次,其他害虫发生面积2.4万亩次,防治面积2.0万亩次

(三)项目建设的规模及功能

根据**镇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阿左旗农业生产的发展现状等诸多因素的考虑,在阿拉善左旗巴彦浩特镇建立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中心。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面积150㎡,以“滩”农业生产基地为依托,建立8个农作物病虫害观测点,管理归属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单位性质为技术性、事业性、公益性和非盈利性国有公益机构。项目建成后,以**镇为中心,以滩农业生产地为基础,辐射服务于13个苏木镇的农作物生产,通过基层信息汇集、信息,对农作物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测预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为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发挥积极作用。

五、建设内容

项目总投资150万。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投资20万;设备购置费用90万;其它费用40万。

(一)**镇农作物病虫害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面积150㎡,内设仪器室、药品室、收样室、样品室、样品处理室、标本室及灭虫设备库。

对农作物病虫 害进行取样、标本制作、测定,提供有效防治措施,并及时地扼制重大病虫害的发生。

(二)在“滩”农作物生产基地建立八个病虫害预测预报观测点,包括仪器设备、交通工具、工作经费等,主要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观察、记载、统计、上报。

(三)设备购置

为了应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防治,购置两台大型喷雾机(美诺3865型喷杆式机动喷雾喷粉机),配备检测检验设备。各观测点(8个观测点)配备一台中型喷雾器(美诺3850型),黑光灯、粘板等检测设备。

(四)其它配套设施

为了便于工作的开展,中心配备灭虫车2台,各观测点配备摩托车一辆及必要的办公设备。

六、建设的必要性

**总面积8.0412万平方公里, 东与内蒙古**市、**市、**市相连,东南和南部与**的**、**、*、*等地市接壤,西南和西部与**等地市、旗县毗邻,北部与蒙古国交界,现辖十三个苏木镇。农业耕地面积45.3万亩(包括河滩地10万亩),种植的作物主要以玉米、向日葵、小麦、籽瓜、西瓜、大麦等粮油作物为主。农业种植区分布广、跨度大、路途远,基础设施薄弱,仪器设备短缺,专业技术人员少,尤其是基层植保人员更为缺乏,在农业“滩”均未设立病虫测报点,对病虫害预测预报和发生初期信息不及时,从而贻误了最佳的防治时间,防治效率低下,病虫害防治呈现滞后性,同时不能有效开展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因此,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刻不容缓。

七、投资规模

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总投资150万,其中巴彦浩特镇应急防控中心土建扩建工程投资20万,建筑面积150㎡,大、中型喷雾器购置费50万,灭虫专用车购置费10万,药品贮备费用20万,检验检测设备购置费20万,建立8个基层观测点,投资23万(包括项目培训费、交通工具、必要办公设备及工作经费等),其它经费投资7万。(详见附表资金概算)

八、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实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对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确保农业保产、增效,农民增收、保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突发性气候灾害频率的增加和种植结构的调整及农田管理的变革,田间生态环境变化较大,病虫害成灾频率提高,病虫害对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病虫害的新情况不断出现,病虫害测报与防治,与农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息息相关;在当前农资价格上涨,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农民增收空间缩小的情况下,通过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可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以保障农作物稳产,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九、前期工程

编写该报告之前,编写小组对**左旗的农业生产现状,病虫害防治现状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现场调研,为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十、联系单位:***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十一、联系人:**

十二、联系电话:****

十三、电子邮箱:***

资金概算表:

名称

型号

(事项)

数量

单位

金额

(万元)

大型喷雾机

美诺3865

2

20

中型喷雾机

美诺3850

8

30

自动虫情测报灯

fsm(河北沧州)

10

0.5

灭虫工作车

农用运输车

2

10

观测点交通工具

**型摩托车

8

4

办公电脑

联想

1

0.5

其它检测设备

20

项目培训费

农业灌区农户专业培训

8

8

药品贮备费

20

工作经费

10

土建工程扩建费用

20

其它费用

7

第9篇:科研课题研究方向范文

1.课题的核心概念

“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这一课题的研究主要通过“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主动提出问题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同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进而创建紧张、有序、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课程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能力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课堂着重于师生的有效教学行为,以此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在下校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还比较传统,出现“满堂灌”的现象,学生只是接收知识的“容器”,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致使许多教学内容在课堂内无法完成,老师只得课内损失课外补,校内损失校外补,靠多布置课外作业来提高教学成绩,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羁绊了素质教育的推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制约了学校的发展。

能不能找到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策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高效率的学习,使师生在课堂上高效完成教学任务,课后不布置或少布置作业,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这一问题已经是目前我们课堂教学改革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进一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的瓶颈,从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入手,激活课堂、构建高效课堂,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我们进行的“课堂三导教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正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它研究的是课堂教学行为的问题,解决的是学生学习效率、能力培养的问题,它与新课改的精神、目标和任务是相一致的。

二、研究内容

探索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好奇心,发挥学生主动精神,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三导教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即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师引导为本、学校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为立足点,在课堂上通过灵活交替运用“导学、导疑、导练”三个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活动,来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教学改革形式,既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途径、方法,又能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行检测,并通过检测暴露出学生存在的问题,经过教师的点拨解惑,落实学生的学习目标,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独立思考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并对所学知识进行当堂有效训练与评价,从而达到人人达标的目标。

三、研究方法

为了使本课题研究更具有针对性,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并灵活使用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区域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研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总结并推广可行性经验和做法,使课题目标得以真正的落实。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

1.通过理论与实践培训,进一步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在区级培训的基础上,邀请省、市专家来我区作报告、开示范课、与教师座谈,强化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确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组织全员培训

(1)利用期初小学校长会、分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会,分别对学校领导进行培训,确保认识到位,统一思想。

(2)组织我区全体实验教师参加培训,抓典型实验学校,培养优秀实验教师队伍。

3.典型学校带动

第一、确立典型实验学校若干所;第二、利用典型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通过开放周、片际研讨、共同体等活动传递给全区实验教师,以此带动、辐射、引领全区课题实验研究。

(1)开展区域性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好的经验和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促进课题实验的稳步发展。

(2)组织全区性的教师竞赛,促进教师自觉参加实验。每年定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堂三导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

(3)开展区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及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以研带培,以培促研,研培结合,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4)编写导学材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保障。由小学教研室牵头,组织一线优秀教师编写四―六年级学生学习活动材料,并在网络上,为实验教师的上课提供方便,同时为课题实验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总之,课题的实验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同时辅以实验研究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确保本课题得以顺利实施。

四、研究成果

(一)教师方面

1.转变观念,增强教研意识

一切先进的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的;一切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一切教学改革的尝试都是新旧教育观念斗争的结果。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所以,要想推进课题实验的发展,观念的转变是先导。课题实验开始,我们把教师的培训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组织实验教师进行培训,学习有关“课堂三导教学”理论,还经常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了省内外的教学观摩研讨和培训活动,听取优质课、专题讲座、优秀案例分析等,要求老师回来后要在本校或全区里上一节汇报课或开一场讲座,把先进的理念传播给老师们,推广运用好的经验和做法;还聘请省内外专家来我区讲座、上示范课,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注重抓校本培训,坚持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教学反思与论坛相结合。老师们认真研读教育教学理论的有关知识、课程标准以及报刊杂志的有关文章,人人写学习笔记、心得体会。达到在培训研讨中学习,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增强教师课题研究的教研意识。

2.开展研讨,提高教研水平

课题实施的推进,研究是关键。面对课题实验的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抓住对“尝试”、“有效”两个词的理解。如何有效的进行“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的研究?只有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才能达到预期目的。

(1)开展课题调研活动。每学期我们教研室都要组织教研员到课题实验校进行调研,听课、评课、交流,了解一线教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为实验教师指明课题研究的方向。

(2)举办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课题实验校轮流开展一次课题专题教学研讨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专题研讨课、评课交流、经验介绍、讲座、阶段小结、论文汇编等。共举办了7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有教学论文或阶段小结等共汇编5册,取得较好的成效。

(3)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实施课题实验以来,曾举办了三次区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评优活动,主要以开展“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领域的内容进行教学专题研讨。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了“三导”教学的“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核心理念,“先学”就是让学生进行独学、对学、群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发挥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后教”就是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难之处进行点拨、指导,教师少讲、精讲,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说明白的不重复,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才讲。力求达到:“一节课我们关注的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的精彩,而在于关注学生参与的热情和学习状态;一节课我们不但要关注学生获取了哪些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取知识”的最高境界。

(4)开展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和城乡共同体活动。每个学期开展或组织一到二次区小学数学林爱村名师工作室“送教送培”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工作室成员的研讨课、经验总结、专题讲座、评课交流等等;还组织开展了城乡共同体教学研讨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围绕“课堂三导教学”课题研究的主题,组织课题实验学校的优秀老师到农村及薄弱学校进行“送教送培”,充分发挥了名师工作室成员及课题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带动辐射的作用,让优秀的课堂教学成果在教师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不仅促进了教师教学教研水平的不断提高,而且促进了城乡之间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3.提升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通过课题的实验研究,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尝试中来,走促进自己专业成长之路,其综合能力普遍得到提高,也培养锻炼了一批中青年教师。一是教师合理设计教案的能力明显提高。二是在刻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撰写教育教学论文的热情明显增强。课题实验以来,全区教师自撰了1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案例分析分别在CN、省级等刊物上发表;30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分别在市、区级刊物上发表。参加市级以上优质课评比20人次获奖(其中国家级1人次、省级13人次、市级6人次);参加区级优质课评比有40多人次分别获一、二等奖。多位教师参加市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好名次,还有老师被邀请承担市级以上骨干教师的培训任务。由此可见,通过课题实验的研究,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力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二)学生方面

1.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多种,可以是教师指导,学生领悟;也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教师引导。不同的学习方式,代表着不同的教育理念。通过课题实验,我们发现学生最大的变化是:教师在课堂中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学,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学生的学习情感开始由“厌学”转向“乐学”。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中品尝成功之乐,在合作交流中分享学习的快乐,敢于展现与众不同的想象与创造,展示自己的个性。一位六年级的学生在问卷中写到:“我会通过自学课本获取知识、理解知识,我们这样学习感到学得很轻松。我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整节课处于紧张的状态,但我们还是学得很愉快!”还有的学生说:“我们很喜欢这样的数学课堂,老师都是让我们自己学,不懂的知识老师才讲,我们真正学到了知识”等等,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不断增强。由于教师采用“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理念进行教学,在课堂中让学生充分展示学习的成果,老师利用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积累了大量的基本活动经验,掌握了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2)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养成。通过课题的研究,实验老师对学生经过精心的培训、辅导,严格要求,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断的养成。如:倾听的习惯、勤思的习惯、敢说的习惯、善问的习惯等。

(3)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逐步形成。实验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同时运用“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评价机制,让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等活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把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

2.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通过三年多的课题实验,学生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特别是有些学校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大。如:某实验教师从四年级跟班到了六年级,原来这个班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是比较差的,到六年级毕业抽检中学生的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还有一位实验教师他所执教的班级有好几位学生由原来的学困生转化为中等生,中等生转化为好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乐学、爱学数学。

(三)努力实践,推进课题发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课题实验开展以来,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充分了解学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教学,并根据导学材料进行个人的增加或删减,在课堂中留出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探索、学会质疑、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爱学、乐学数学。

课题实验校先后承办了多次课题专题研讨活动,教研员与一线老师一起研究了无数的课例,通过“备课―公开研讨课―听课―评课―反思”的基本案例研究模式,推进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经过比较分析,形成了“课堂三导教学”模式的一般流程。

1.导学目标

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将以往的“教学目标”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改造成学生具体的学习任务,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目的是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本节课我们要学什么?使学生学习有了方向,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自学诊断

让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课本的内容,边自学边完成诊断练习。学生对自学过程中碰到自己没办法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可灵活采取以下四种形式:一是让学生自我重点研读;二是小组讨论;三是向老师求教;四是引导学生通过“兵教兵”、“一帮一”的形式,解决在独立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3.合作探究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己搜集的信息,进行总结性精讲点拨,解答疑问,对有些问题进行规范性界定,也可以让已掌握知识点的学生进行讲评,教师补充。合作探究可以包括:

(1)预设的问题。

(2)学生在自学诊断练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3)生成的问题。

(4)教师重点讲解和辅导,解决疑难问题。

4.展示交流

是“自学诊断”和“合作探究”的升华,主要是解决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检测、提升的过程。通过组际展示,交流各小组在“自学诊断,合作探究”中取得的学习成果,让学生展示学习效果就是让学生表现自我,感动同伴,学会倾听,学会欣赏,进而在为自己为同伴自豪的同时增强学习自信心,完善自我,形成能力的重要环节。即当堂训练,巩固提升。展示交流部分的练习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完成的,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请教小组的成员,或者老师重点辅导,让好生帮助差生,并且要求他们做完练习后进行及时的批改或者让学生上台展示,进行集体的批改,这样也可以减轻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老师应采用一些评价的激励机制,促使学生抓紧时间完成作业。

5.归纳总结

(1)全课总结,归纳、概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2)渗透学习方法。即课堂总结体现两个方面:一是概括教学内容,突出重点,强化难点,总结规律,使学生对全课的内容和知识要点留下明确清晰的印象;二是总结提升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