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识谱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运用歌唱形式,激发识谱兴趣
俗话说得好,成功往往来源于一个良好的开端,由此可见,一个好的开始是多么的重要,它往往会调动起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歌唱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教师可以运用它将音谱知识引出来。例如,在讲解五线谱的时候,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播放《小燕子》这首歌导入课堂知识,调动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二、将乐器引进课堂,提高识谱效率
由于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课余时间都参加了音乐兴趣小组,学习了其他乐器。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把乐器引进课堂,指导学生正确演奏音符时值、音高的同时,训练他们听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识谱效率。例如,现在有不少学生课外学习了电子琴、钢琴等,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反复弹奏,寻找识别音符的方式,达到识谱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节奏训练,掌握乐谱知识
在音乐学习中,节奏非常重要。由于每首歌曲都有他们不同的节奏,而通过节奏的认识能够增强学生的识谱能力,因而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运用节奏这一独立的功能来激发学生对于识谱知识的兴趣。下面,让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运用节奏来帮助学生学习识谱知识。
例如,在学习《种太阳》这首歌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用手演示一下这首歌的拍子,再引导学生去寻找其中的规律。与此同时,在涉及旋律中的重、难点知识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节奏训练,这样既能避免一遍遍重复演唱的繁琐训练,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了解音乐的特征,掌握音乐中的相关知识。
同样,为了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掌握知识,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节奏大赛,将学生分为小组,分别“演唱”自己喜欢的歌曲(这里的演唱指打拍子)。在一个小组“演唱”的时候,其他小组要据此写出这首歌的识谱知识,最后找出表现最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种竞赛形式的训练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的拍子中掌握音乐知识,学会通过拍子找出相关乐谱,既能高效地完成教学,又能将知识渗透给每个学生,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四、练习熟练曲目,掌握识谱技能
在学生没有学习音乐知识之前,总会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曲目,并且还能哼上几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可以运用这些曲目,这样在传授识谱知识的时候就会比较方便,学生也能够很好地接受。
例如,在音乐课上,教师可以布置这样的作业,即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爱的一首歌,然后写出其中的乐谱知识,上交给老师批改。教师在批改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严谨,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要及时纠正。这样既不会使学生感到厌烦,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还有助于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身上所存在的问题,完善他们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进步。
五、通过实际练习,巩固识谱能力
学习就是通过练习来巩固“学”,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要意识到这一点,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增加和巩固知识。如可以围绕音乐开展类似识谱大赛、节奏大赛、歌唱比赛等竞赛,让学生充分地接触音乐,帮助学生巩固乐谱知识,培养他们的乐感,使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知识,而且还可以做到灵活运用。
识谱是音乐教学的必修课,始终也是困扰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识谱教学是音乐教学当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较难掌握的环节,不少学生模唱歌曲,尤其是直接模唱歌词的能力相当强,但是让他们唱曲谱时却感到了困难,这是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识谱能力的培养起着音乐大厦中基石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识谱教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阶段入手。
1. 低年级培养学生识谱兴趣和意识 (1)音符唱名的模唱。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求在识谱教学的初期(或准备阶段,即小学一、二年级)必须进行充分的“唱名音程感”的练习,使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牢固地掌握“唱名音程感”,为此,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唱歌教学中大量进行“唱名模唱”和“唱名背唱”。要求在一、二年级音乐教学中将所有所学的歌曲的歌谱全部要进行“唱名背唱”。牢固地、熟练地掌握了使用唱名表示音高的能力,对于以后(中、高年级和初中)的识谱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2)培养识谱兴趣。低年级音乐课要针对学生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理解力差的特点,从趣味的、新颖的教学形式入手,培养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例如:在对于一二年级的初学者来说,我以“脑筋急转弯”的游戏方法,出示卡片音符,引导学生集体认读,有说对的,有说错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认读积极性很高。其实,只是很平常的教学行为,给它加上一个智力测试名称,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就大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使其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作为音乐教师就要让学生每节课都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课堂,让他们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可见教师的灵活机智,教学的方法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行为的特点是多么重要。
2. 高年级采用不同的手段进行识谱教学 (1)歌曲中提炼出简单小结师生互动。三年级的学生对着七个音符的歌唱及书写都非常熟悉了,所以三年级要把音符体现在旋律里。所以我把每首歌都写在歌篇上,简单小节学生唱,较难的小节老师唱。师生互动,这样较难的小节也通过和教师的互动,在学生心里也有了大致的印象。在指导起来就容易多了。
(2)以节奏训练为切入点,分句识谱。音乐语言最重要的两个要素是音准与节奏,节奏入门要比音准容易。所以,节奏、节拍的训练在学生识谱过程中尤为重要。如果学生能够正确掌握歌曲的节奏,又能准确地把握节拍的强弱规律,进行识谱就更容易了。节奏训练先行,能使视唱教学中的难点得到解决,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 视听结合,提高识谱能力 视觉和听觉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的作用最大。而运用多媒体进行电化教学恰恰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听能力,丰富了他们的视听感受,从而使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多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提高了。并且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常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教学质量。
4. 给予鼓励,是识谱教学的动力 例如:歌曲《过新年》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以辅助识谱,当学生每次准确地唱出乐谱时,就给他们放出一张美丽的烟火图片,以示鼓励,学生每看到五彩缤纷、绚丽多彩的烟火都是兴奋不已,甚至是欢呼。可见在教学中,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将多媒体课件引入音乐课堂,运用于识谱教学,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识谱;创新教学;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254-01
音乐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仔细倾听,你会发现到处都充斥着美好的声音,无奈的是,很多遇见的音乐都转瞬即逝,当你想再一次沁心其中的美好时,才发现不是每一段音乐都具备重播的能力。单纯依靠记忆又无法保障其准确性,乐谱就是为此而存在的。为了将这种扑捉艺术的方式以科学有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一直是教育机构不断追寻探索的的问题。通过长时间的实践与经验的积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取得了成功的突破。它相较传统概念、程序化的枯燥教学更为生活化、自由化、理解化。它在整个教学元素中,融合了幽默与兴趣,使原本难以铭记的识谱变得快乐简单。
一、用歌唱建立识谱的兴趣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结果必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始,可见开始对结果的影响有多么重要。针对这一点,我们需要为学生与乐谱的见面会营造一个有力的坏境,唱歌无疑是最佳选择。对于音乐的初步认识,就是歌唱,这也是小学生众多爱好的交集之一。所以,完全可以利用唱歌,让学生的兴趣成为认识乐谱的推动力、催化剂。这需要老师的引领,基本教材上都具备乐谱的标识。让学生任意演唱教材中喜欢的曲目,建立与乐谱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接触,让识谱过程有一个快乐的开始。
二、通过学习节奏掌握识谱
我们都知道音乐是由两个主要元素构成的,即节奏和旋律。但是这两者中节奏最具独立性,在贯彻识谱学习前,完全可以利用节奏的这种独立性来激发识谱的认识。首先节奏无需伴奏可以独自打拍子,在演唱涉及到旋律的重点难点,可以采用节奏的训练,这样能够避免频繁重复演唱的繁琐。有针对性的提升技巧,是效率与质量的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喜爱的儿歌或者教材比较朗朗上口的乐章做起点,一边用手打拍子,一边读出拍子的识谱。这种节奏与识谱相互激发的方式,无疑是双向收益的教学方式。
三、在熟练的曲目中熟悉识谱
音乐的魅力在于在学生没有正式接触音乐学习前,都会有几首钟爱的歌曲,随时哼唱。这时学生的大脑以及对音乐旋律的储备奠定了基础,使得在在正式接触音乐教学时,能够很快吸收并铭记曲目,做到不用对照歌本就能演唱。虽然这其中包括一部分学生对歌词没有记清记准,但是大体音乐节奏的走向已经完全记住了,可以随时哼唱。这时候当歌词记不住时,学生的哼唱会自动转向识谱。这样促进了识谱在旋律和节奏交织的实践中灵活运用,以往的死记硬背法,通常会让学生对识谱有一个查数概念,即只能从头到尾的演唱,单独拿出一个识谱就反应不过来,但是用自己熟悉的歌曲来贯彻识谱的应用,能够使识谱的辨识度更加灵活敏捷。
四、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歌曲来继续识谱认知的道路
有一种现象作为教育方式的误区非常普遍的存在于大多数教育机构,准确的说这是一个落后的封闭的教育理念,即老师以“师”的身份,去为学生选择道路,出发点都是好的,每一个老师都说不会害了学生,但是这种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利弊失衡。举一个例子,一位爱花的园丁,他养了一盆仙人掌,他每天不辞辛苦的为仙人掌浇水施肥,可是在他的努力下,却加速了仙人掌的死亡。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了,教育方式与养花一样,中国也总是把新一代的学生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祖国的花朵,可是同为花朵却并不意味着都是同一品种,教学方式也应该更为多样化,有针对性的栽培每一个学生,回归到主题,教师不应当选择自己认为是对的曲目,来让学生演唱,因为我们不能保证这首曲目被每一个学生所喜爱,更不能保证它适合每一个学生,强加试的教育,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因为一首本不适合自己的音乐而被迫离开了解音乐的世界。歌曲作为艺术的一种表演,有别于理性概念超强的数学,一加一就是等于二这种死道理,艺术是多样化的,光从音乐的种类就有通俗、流行、美声、戏剧、歌剧、说唱等等众多,每一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翅膀,而老师的义务,就是作为一个伯乐,去发现这些翅膀,而不是用剪刀肢解它们,然后为他们插上不属于它们的翅膀。最好的老师莫过于兴趣,只有建立起兴趣的学习,才能有效吸收并飞速健康的成长,过于干涉与束缚,只会让生长缓慢且扭曲。这一点作为教育方式的重点,也是教育的核心,尤其在音乐这个挥发张扬个性的领域,一定要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其本身,莎士比亚说过:郁金香就是郁金香,变不成紫罗兰。
结束语:
本文对学习识谱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方法做了示范参考,但归根结底,音乐毕竟是陶冶情操的一种形式,它的可贵在于真挚,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识谱教学时,切记要按照学生自身的特点,不违背学生对音乐鉴赏的方向,再这基础上,扶持学生自己选择的音乐之路,让他对感兴趣的乐谱有更深一步的认知。教学说难很难,说简单也简单,主导这一切的无非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只要将努力用在核心上,必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摘 要】众所周知,音乐知识对于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与逻辑思考能力的要求都较高。但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发展还不甚成熟,如何在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征间寻得一个平衡,就十分凸显教师的教学艺术。在这方面,笔者觉得运用音乐图谱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它不但能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具体化,还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繁琐复杂的知识系统条理化,对于升华学生的音乐素养与能力大有裨益。本文中,笔者就从几个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能对各位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小学音乐;图谱教学;教学实践
新课程背景下,我们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就连音乐教材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打开最新出版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很多音乐图谱扑面而来。如何很好地优化运用这些音乐图谱,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多年来,笔者在进行图谱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积极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心得与体验,现在总结出如下几点,望各位不吝赐教。
一、巧用图形谱,建立音高感和节奏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长短、音节的强弱、旋律线条的走向都是我们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是提升学生音乐素养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适宜地运用图谱可以很好地突破这些教学重点。譬如,笔者在教授《新年好》这首歌曲的时候,就利用孩子们喜欢在除夕夜点蜡烛守岁的习惯,制作了形象生动的图谱,以烛光的忽明忽灭、上下跳动来展示旋律线条的走向,节奏的长短,音节的强弱,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在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这首歌时,笔者也精心制作了音乐图谱,配合其中的歌词进行教学,同样,不但学生很快学会了歌曲,更是深刻理解了歌词的内涵,记住了国旗、金星、红云、蓝天这些美丽的词汇,对于孩子们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大有好处。
二、图谱在欣赏教学中的作用
我们知道,欣赏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举足重轻的重要地位,是提升小学生审美素养、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坚持的时间较短,仅仅让学生“聆听”,他们很容易走神,影响我们欣赏教学的课堂效果,削弱了音乐欣赏的教学魅力。鉴于此,我们可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插入图谱进行辅助,以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他们的想象力与内驱力,促进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升,升华他们的审美意识与思想境界。譬如,在欣赏《动物狂欢节》的时候,笔者精心设计了大象、老虎、兔子、猴子、野猪等动物的图谱,引导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想象不同的音乐段可能是表达哪种动物的狂欢。之后,还鼓励孩子们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指导学生参与演奏活动,培养音乐的音色感
教师们可以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活用图形谱,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尤其是乐器的音色特点、配器的编排等,通过运用联想类比的方式将听觉的表象转换成视觉的表象,把音乐材料简单化、形象化。例如:在教学补充内容——欣赏贝多芬的乐曲《土耳其进行曲》时,首先选用图形“,”、“~~~~”、“”来分别表示打击乐器中的碰铃、铃鼓和木鱼,请学生根据乐器发出的不同声音将乐器与图形一一相配。其次,师生共同设计与乐器声相配的模仿性语音,如碰铃——“叮”、木鱼——“哒”、铃鼓——“哗啦啦啦”等。然后,教师出示乐曲的图形谱,接着组织学生听音乐的时候,有节奏地用选定的模仿性语音朗读图形谱。最后用相配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让学生在伴奏活动中感受和理解乐曲的节奏特点及音色。
四、不同类型图谱有着不同方面的运用
1.利用情景图谱,强化歌词记忆。小学生不但音乐理解能力有限,而且对于歌词的理解也不甚成熟,因为他们的语文能力也有所欠缺。所以,利用情景图谱不但可以优化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对于强化学生的歌词记忆也大有好处。如在教唱歌曲《两只小象》的时候,通过借助形象生动的图谱符号,栩栩如生地表达出“两只小象”、“河边走”、“扬起鼻子”、“勾一勾”等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歌词的理解与记忆。
2.巧设填空图谱,提供思考空间。音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人文素养。如果我们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提空图谱,更会多层次地,多元化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给他们以充裕的思考空间,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如在欣赏《牧童短笛》的过程中,教材展示了一组示意图,让学生用相应的图谱将旋律记录下来,给他们自我想象的空间和自我展示的机会,教师再将学生创作的较为突出的图谱出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与修改,最后让学生优选图谱为《牧童短笛》创作伴奏图谱,从而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了创编能力。
总之,音乐课堂不仅仅是听觉能力的课堂,还可以以适当的图谱进行视觉辅助。这样,不但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手段,契合了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还有效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与音乐素养,是我们必须重视、研究的一种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和小春.小学音乐教学图谱有效设计方法例谈[J].儿童音乐,2011(07):78-79.
[关键词]听力;识谱;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1-0081-02
听力与识谱在音乐教育与教学中两者是紧密联系的,讲听力离不开识谱、讲识谱离不开听力,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方面不足可以影响另一方面,一方面有优势可以促进另一方面。
1听力训练的方法
在音乐教学中,听力训练往往采取以下两种类型的方法:第一是采用听辨单音、音阶、音程、和音、和弦、旋律、节奏的训练方法,相当于传统的视唱练耳内容。例如:教师在钢琴上弹一个音或音程、短旋律,要求学生唱,辨认或记写。第二类是听辨分析训练方法,即分析学生或教师范奏范唱的歌曲、乐曲,通过分析欣赏曲目中的音乐要素来进行训练。在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中,第一类训练方法由于与教学内容没有紧密的联系,需要专门的练习时间。相比之下,更多采用第二类训练方法。其原因有二,一是第二类训练方法联系音乐教学的各项内容,只需少量时间即能完成训练任务;其二是心理学理论认为,人们听一个曲调,总是整体感受旋律的形式而不是单个的音符,人们对单纯发声的音反应并不强烈,而对一系列音形成的旋律则反应强烈,这是因为旋律具有整体性的缘故,这与人心理反应的整体性需要是相一致的。听力训练更多地用第二种方法更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音乐教学实际。如唱歌前辨听美的发声和节奏、音高;合唱时,辨听不同人声组合的音色,辨听合唱的谐和感;欣赏音乐前最好演唱或辨认音乐主题,欣赏之后分析音乐中的音色织体变化、和声、调式、曲式结构、乐器表现;演奏乐器时辨听旋律的音高、节拍、节奏、音色等。而最佳的训练方法是前述两类方法结合起来的训练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对象,要有所侧重地进行适当调整。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应与识谱教学结合,与音乐作品结合方能取得效果。
练习方法可以先从感性入手,先唱或听旋律音程,然后记写,逐渐过渡到听唱和声音程。往往将小三度大三度作为开始和重点学唱:听写的音程,接着训练大小二度、纯四、纯五度的听辨。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婴儿期的“呀呀”之语开始有歌唱表现之时,其音高倾向于小三度音程,因而国外的一些教学体系,如奥尔夫、柯达伊教学体系都从小三度开始训练,我国的教材大部分也是如此。听辨和声音程是倾听歌声效果的准备过程,可由师生分别唱不同声部,采用乐器与人声结合,学生互唱方法,通过听、写和辨认音程的不同色彩,比较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的音响特征。如果结合器乐练习、二声部合唱教学中的音乐作品来听辨,效果将更佳。
2节拍、节奏的训练方法
2.1音乐知觉是听觉的运动过程
在音乐实践中,节奏感是音乐感表现的基础。节奏感则以运动为基础。西肖在《音乐天才心理学》中写道:“音乐对于知觉通常具有运动性,这就是说,当我们听第一个音程的时候,作为对它的回答,我们利用某种实在的动作或想象的动作,使自身符合听到的东西……属于完全运动的有踏脚、摇头、挥手,或者以舌头标记时间。比这类运动更多的,甚至可能更重要的是喉头肌、舌肌、胸廓和腹腔肌,或大腿和人身摇晃乃是为回答一个接一个而来的刺激的整个肌肉系统交感运动的极端形式。人能用自己身体的任何部分打拍子,而意识不到它。”可见,由于音乐离开节奏就不存在,所以说每一种完善的音乐知觉就是节奏知觉,是积极的表现某种情绪内容的过程,不仅要听,还要运动。因此,音乐知觉从来也不只是听觉过程,而是听觉和运动过程。
2.2听、动、视结合的听觉训练
在节拍节奏的听觉训练中,往往采用拍手、拍腿、踩脚、捻指等声势动作结合的方法,还与语言节奏结合,与打击乐器结合的方法,把身体作为乐器表示音高及时值。如声势的四种动作的部位代表四个声部,每个声部的强弱变化又表现不同的音色。还有将节奏用“读音”加以概念化,是行之有效的节奏训练方法。
节拍、节奏的听觉训练主要包括对各种主要节拍(如基本节拍和复合节拍)和各种节奏的感受和辨别和记写,它常与识谱视唱结合在一起。如视唱练习以节奏为线索设计训练程序,先唱单纯音符、、后唱其他音符及其组合,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掌握各种基本节奏和节奏型,记忆基本节奏型,这种结合作品训练的方法是听觉训练的重点。
3曲调、音色训练的方法
曲调即旋律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人们在音乐活动中最易感受而且记忆最清晰最牢固的就是曲调,这与人的感知整体性的心理很适应。听力训练因此自始至终都应以曲调为最基本的教材。学习方法也可采用听唱曲调、记写曲调的方法。曲调的听觉训练往往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结合所学歌曲或篇幅短小的音乐作品进行,按照节奏以简到繁,结构由短到长,调式从自然大小调式到五声调式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与识谱视唱教学结合进行训练。通过各种声乐、器乐作品的欣赏或自己的音乐实践,听辨不同的乐器和人声音色,初步了解音色在音乐构成中的意义。
4识谱教学的方法
4.1五线谱与简谱
五线谱具有较强的直观特点,在多声部及转调的音乐作品记谱中比较方便、准确,还比较适用于乐器演奏记谱,这是世界通用的记谱法。简谱记谱简便、大众化,印刷、书写都方便。因此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记谱法。我国的情况是,两种乐谱同时并存,各校可根据师资、学生、设备等选择谱种。
4.2五线谱与简谱的识谱步骤
学习五线谱应结合乐理知识或者结合已学过的简谱知识进行。首先从了解五线谱表示高低音的方法及谱号谱表的作用入手,其次学习各种音符、休止符、五线谱表示音的长短的标记方法,熟悉其形状、比例和对应关系以及各种节奏组合的书写方式;再次学习调和调号,了解不同调在谱表中的记法、唱法。识谱练习中要指导学生反复进行认、读、唱、听、写的训练。可用首调唱法和固定调唱法训练识谱。基础差点的学生用固定唱名法,基础好点的学生遇升降号较多的调则改用首调唱名法。
学习简谱也应与乐理结合,系统讲授简谱的记谱形式、记谱方法和规则等有关知识,最关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乐谱与实际音响的对应关系,联系实际音响反复说明各种基本符号在乐谱中的意义、作用及读法,促使学生将熟悉的数字从概念上转化为特定的音响符号。简谱在记谱形式上虽有缺陷,但记谱原理有其完整的体系,如与听音、唱歌、视唱、乐理结合,通过认、听、唱、写多种途径训练,可促使学生掌握所学的乐谱知识转化为熟练的读谱技能。
总之,识谱教学应方法多样化,尽量避免单一枯燥地抽象地讲述概念、名词、定义,语言应生动形象、通俗易懂。
5听力与识谱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听力与识谱训练是达到音乐表现目的的方法和手段,并非目的。而训练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关键在于让学生能体验到更深更多的音乐情感,因此,不能单一为技术而进行技术训练,而应以发展学生的情感、丰富审美情趣为目的。否则,是本末倒置,舍本求末。因此,建议训练中考虑以下几点:
不宜采用单一为技术而技术的训练方法。应给音符以生命情感,避免教师只重视技术练习不重视分析的现象,只有通过分析才能有理解,有了理解才能激感。
结合音乐作品,尤其是歌曲教材进行训练,让学生分析体验音乐内容和情感。
进行听力与识谱综合训练时,应结合乐理和欣赏、歌唱和乐器教学,听、唱、写、认综合训练。
听力训练应“少吃多餐”,化整为零分散在每项音乐教学内容中,经常地系统地进行。
适当选民族音乐作教材,逐步积累音乐语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积累音乐经验。
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原则;听写进度慢于视唱进度的原则;训练有步骤且系统化的原则。
训练音乐记忆力。对有代表性的世界名曲主题,典型的乐曲节奏、民族民间音乐,要形象地讲解,让学生获得美感后,要求背记、,背唱,这是音乐信息的储存和积累的方法,其对进一步提高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创造力及发展音乐记忆力这一审美心理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对听觉有障碍的学生,不应歧视。要了解学生是否属于后天缺乏培养,或神经紧张等原因。心理学实验证明,凡有五音不全的学生,即所谓“音盲”,如通过听力识谱训练,大部分是会有好转的。教师应关心他们,鼓起他们的自信心。
变声期的听力和识谱训练。可多采用听音乐、默唱音乐、用乐器视奏音乐的方式进行,避免长时间唱歌带来发声器官疲劳的弊病产生。
听力与识谱训练是一项长期的教学任务。学生点滴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在于平时学习的积累。持之以恒地进行长期的听力训练,切不要急于求成。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 音乐教育 基本乐理 视唱练耳 整合教学
在高校中开展音乐教育的主要对象为那些不是非音乐专业的在校大学生,这种音乐教育追求的并不是一种专业性的知识,而是帮助学生们形成自己的审美理念,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自由而又全面的发展。所以在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不同于在专业的音乐院校开展音乐教育,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的受众是一群缺乏专业知识的大学生群体,教学的策略往往不能过于理论化。所以这就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征。
一、理论学习与音乐音响有机结合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共同构成了音乐教育的整体。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区别,但是这两者往往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够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对于普通高校的学生来说,虽然对音乐接触的比较多,但是往往局限于流行音乐,对于音乐的基本要素还是缺乏基本的了解,对音乐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层面,所以在实践教学中理论学习与音乐音响有机结合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把握,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音乐概念,从而能够快速地了解音乐的曲式结构,便于学生的记忆。其次,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增加音乐欣赏课的课时。许多的音乐作品中包含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与音乐元素。学生们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能够对风格流派以及其他知识做到整体的把握。
二、理论学习要在技能课中得到加强
音乐技能课能够将基本的乐理同视唱练耳进行深度的结合。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普通高校已经拥有了专门的音乐教室,因此可以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的把握。比如说在讲授和弦的时候,音乐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钢琴的名曲进行课堂讲解,讲解结束后让学生分组进行联系,试着辨别出不同的音响色彩,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也进一步提升了学生技能操作的水平。音乐教育需要学生自己亲身参与进来,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运用每一个学生的自身音乐系统来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乐谱,让学生自己唱,从而区分出旋律的强弱。
三、充分使用多媒体教学和实物教学
多媒体在现代的教学过程中应用得非常普遍,在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课程教学。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往往由于实践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音乐元素的把握只能够停留在抽象想象的层面上,在教学的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对于音乐元素的认识。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利用多媒体上的一些声音和图片,来调动学生的感受能力。同时,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一些演示软件,直接演示给学生看,增强学生的认识水平。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实物的使用,不要仅仅停留在音乐理论的讲授上,在讲授节拍的时候,教师可以实际进行操作,培养学生对于节拍的感受能力。
四、认真研究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瑞士音乐学家达尔克提出的,达尔克认为在实施音乐活动的时候应该让受众的身体自觉地去体验音乐,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引入律动、视唱以及即兴,长久的通过这种方法的培养,能够唤醒受众对于音乐节奏的把握,从而促使音乐在受众思想内的概念化。其次,德国的音乐教学学家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活动中人类应该恢复最原始的状态,在音乐活动中动作和舞蹈应该积极的包含在内,通过节奏的作用将这些要素结合在一起,能够增加受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自己的情感表达。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借鉴国外的优秀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改善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现状。
五、结语
目前我国的人文环境逐渐得到了改善,整个社会越来越追求审美教育,普通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的聚集地,则更加体现了这一点。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做一个具有高尚审美情操的现代化知识分子。在本文中笔者阐述了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整合的意义,针对如何整合也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希望能够起到些许作用。
参考文献:
[1]杨三川. 刍议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教学[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1).
[2]黄鹰.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整合与教学手段多样化探索――兼及音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J].中国音乐,2006,(01).
[3]张婷.浅谈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乐理课程与视唱练耳课程的合并教学[J].黄河之声,2015,(03).
[4]杨天宏.论高校基本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整合及教学[J].大舞台,2012,(0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小学乐谱 有效性
纵观音乐发展历程,乐谱为音乐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若没有乐谱,那些稍纵即逝的音乐将无法保存,音乐的学习、传播更无从谈起。所以,乐谱是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乐谱是记载音乐的符号,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工具。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造等教学活动。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实行单纯的识谱教学,将学生置于死记硬背的氛围中,教学乏味,学生对音乐兴趣的扼杀是必然的结果。识谱教学索然无味,这几乎成为了所有学生的感受;乐谱知识教学难,这也几乎是所有音乐教师的共识。如何调动课堂气氛,更为轻松有效的将识谱教学落实在四十分钟的音乐课堂教学中?面对这些问题,笔者从当前乐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以实践为重点,以审美为核心,将美育作目标的教学方法,由感性入手,循序渐进的制定教学计划,有的放矢的进行乐谱教学。
一、当前小学乐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音乐源自生活,同时又点缀生活。它具有如此魅力,能够直达人的身心,实现综合素质的整体跃升;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其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它内涵丰富,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快乐、健康和力量,而且能引导人们创造美好未来。乐谱教学作为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此作一些讨论。
(一)教师的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常言道: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在教学实际中,部分学校的音乐教师是未经过正规训练的代课老师,因而在音乐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技巧及音乐素养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另外,部分教师“重技艺轻理论”,忽视音乐教学理论知识的掌握现象也比较突出,从而导致一些教师专业知识单薄。所以,进一步提升小学音乐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为音乐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缺乏必要的重视
随着近些年素质教育的推行,音乐教学已取得较大改观,但部分地区学校仍以分数的高低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作为非应试内容的音乐课程自然就被排到了末尾。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内容安排欠妥,根据自己或迎合学生口味更改教学内容,否定教材歌曲,将流行歌曲引入课堂。学生会唱的歌多了,但因为缺乏必要的乐谱教学过程,导致其识谱能力低下,音乐知识与技能掌握能力极差。
(三)教学条件需要进一步改善
部分学校缺乏音乐专用教室,使学生音乐学习的空间受到了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已配备了投影仪、多媒体等设备,但这极少的运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独立音乐教室的缺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
二、提升小学乐谱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可塑性强、求知欲强,但理解能力较差、耐性不足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一些活泼生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由于音乐事物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这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音阶教学时,我设计了如下场景:有七只可爱小动物住在七所不同的房子里,它们分别是小牛do,小鸭re,小羊mi,小熊fa,公鸡sol,青蛙la以及小蛇si。练习完成后,让学生带上不同的音符,将这些音符送到相应的小动物家中,并唱出动物背面的音符,唱对了即是帮小动物找到了家,通过情景创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乐谱知识的印象,让学生学的轻松,记得高效。
(二)在唱歌中渗透乐谱知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当前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学生的识谱水平,选择那些学生喜爱且会唱的歌曲进行学习。在歌曲选择的过程中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歌曲要有一定的趣味性。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往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可以选择童谣歌曲《数鸭子》、《两只老虎》等进行乐谱教学。其次,选取学生熟悉的歌曲。对一首歌曲的熟悉程度会对识谱的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一首歌曲从会唱喜欢唱,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选取学生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乐谱教学,让学生理解到“识谱是学习音乐的有效工具”。学生学的轻松,对乐谱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三)采取形式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的热情
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小学阶段的学生生性活泼,教师只有激发学生对识谱的兴趣,这样才能更加高效。在巩固音阶教学基础时,我就与学生玩起“调皮的小音符”游戏,将学生分为7人一组,每位学生分别扮演其中一个音阶,当我弹到哪个音符时,扮演那个音符的同学就跳一跳。让学生边听老师的旋律便跳起来,学生在蹦蹦跳跳中得到了快乐,也学到了知识。
将乐器引进课堂也是进行乐谱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要学习菲字识,还要操纵乐器。表演的时候学生自然会将注意力过渡到谱表、音符、音调等细节问题中,这就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兼顾乐器的同时不仅要熟悉乐谱,还要用耳朵辨别其音高音准。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竖笛、电子琴等乐器的吹奏,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过程中锻炼识谱,逐步提升学生的识谱能力。
【关键词】图形谱 教学 小学音乐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7-02
随着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新的改变,尤其是教材中加入了大量极具创意的图形谱。运用形象而生动的图形谱,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在高低、长短、强弱等方面的差别,从而更易于让学生们接受与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孩子们的年龄与心理特征,以他们的需求为基础,切实淡化原本枯燥乏味的读谱知识,把音乐的多种形式和教学内容以图形谱的形式进行呈现,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入音乐,感受与理解音乐要素的重要作用,以实现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之目的。
一、图形谱教学概述
将音乐用图谱形式加以表现,是一种既原始也现代的特殊表现方式。图形谱具有直观和形象等特点,正好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所以,图形谱教学也就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之一。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之后,小学音乐课就大量采用了形式、形象、直观的图形谱以帮助学生们感受与体验音乐。所以,在图形谱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把这部分教学内容下放给学生们自学,为其提供一个自主化的音乐学习空间,让他们在探讨图形谱的过程中发现音乐之美。图形谱应用了实物、点、线等图形或者符号,能够体现出旋律之走向、节奏之长短以及音之强弱。以图谱形式将比较难以掌握的节奏依据不同的歌曲内容或者意境,设计成为框架型音乐,让学生们在其能力所及状况下自由应用,从而减小学习难度。
二、图形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低段教学中,运用卡通图谱能够帮助孩子们感受到音乐之魅力。这是因为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兴趣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通过创设轻松和谐的音乐氛围,能够切实调动学生们的参与意识,让其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实践之中。运用卡通图谱,能依据音乐作品风格与具体内容来创设出具体情境。通过设置良好的情境,学生们的视觉与听觉均将被调动与开发起来。比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时,笔者先简单介绍作曲家在小时候做过关于玩具的梦,让学生们想象有可能会有什么玩具,再分别欣赏数段配以不同玩具卡通图谱的音乐,让小学生们通过不断变化的卡通图谱,对不同的音乐做出不一样的身体反应。待学生们熟悉之后再欣赏全曲,最后由师生们进行合作表演。尽管低年级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关注一件事物,但是只要配上了生动而活泼的卡通图形,就能够让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二)在小学中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中段教学过程中,运用简易的图形符号,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为了能够进一步了解乐曲之中各个乐句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加深小学生对于作品在更深层次上的了解,以求实现作者所需的意境之高度,完全可以让小学生们自行用最为通俗的图画形式对音乐进行展现。比如,可以用来代表旋律线上行,可以用来代表旋律线下行,可以用来代表速度快,可以用来代表表示速度慢,可以用来代表力度强,用来代表力度弱。以上图形的使用完全取决于学生个人的喜好。鉴于中段学生已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知识积累, 简单的图形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听力与欣赏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其注意力能够高度集中。在运用图形符号之时,应当积极鼓励小学生们运用自己觉得最为明白的图形或者颜色来代表音乐,要求其能解释自身所画出的图形谱,从而在持续练习之中充分锻炼学生们的音乐感知力。
(三)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之中,应当要求孩子们能够自主地创编出图形谱,从而利用图形谱以帮助他们主动学习音乐。在音乐教学活动当中,一个必不可缺的重要因素就是想象。小学高年级学生尚处在富于想象和憧憬的年龄,其思维不仅十分活跃,而且极为敏捷。就如同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在音乐教学领域之中,创造力是全面发挥小学生群体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这对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来说,具有极为重要之意义。所以,学生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应当让他们进行更为充分地想象,以求更加活跃孩子们的思维,更加解放孩子们的思想,让他们能够拥有更为自由的音乐想象空间, 能够充分发挥图形谱所具有的积极作用,运用其独特的方式来大胆想象、充分解释和全面宣泄自身情感,进而张扬其个性特点,不断提高他们在音乐领域之中的想象能力。比如将一些富有表现力的作品进行设计,使全班同学可以参与聆听,并进行动作表现、打击乐器演奏和参与游戏的完整地图形谱。例如第八册中的《小螺号》,可以将音乐的速度、力度、节奏、乐节、乐段、配器等接近于客观地用图谱呈现,引导学生参与。笔者曾在最后一个综合环节中,根据学生对听海、看海、演海的表现,汇总设计成了这样一个图形谱表格,让学生自主表演:
又比如,在小学音乐欣赏课《船歌》课堂教学上,笔者首先会为学生们播放管弦乐音乐作品《船歌》,而且不给予其以任何指点,只要求小学生们一边听音乐一边选择一种合理的方式来进行表现。因为该乐曲的旋律流畅而且摇曳,所以大量小学生均会选择使用波浪线来加以表示。此后,笔者开始播放二重奏《船歌》,要求小学生们在画出图形谱之时能够和前一首乐曲有所差别。最后,笔者再要求小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形式,为乐曲取出名称,并且要能解释自己所画出的相应图形谱。同学们所提供的答案有很多,比如,有《美丽的水草》、有《摇啊摇》等,由此可见,尽管学生们的内心感受各有不同,但是其所出示的图形谱基本一致,这就说明了小学生们对于乐曲结构已经有了初步了解。
三、结束语
总的来说,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必须以培养和提升小学生们的音乐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为其成长提供比较多的自由发展空间与展示舞台,从而锻炼其胆量,提高其创新能力。图形谱——它正向我们广大音乐老师展示着其独特魅力,它是新课改实践中不可丢失或缺少的一块教学领地,设计新颖别致、入情合理的图形谱,将为课程标准的实践助燃,为学生的发展添翼;它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动力,真正把学生从知识与技能的套子里解脱了出来,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图形谱以其所具有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得到了师生们的共同青睐,作为提升学生们学习兴趣的重要辅助手段,我们要学会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合理地使用图形谱,让学生们在音乐实践之中更加积极而愉快地学习、理解与享受音乐。
参考文献:
[1]谢嘉幸,郁文武. 音乐教育与教学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顾颖慧. 识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 魅力中国,2009(12)(下).
[3]单森权. 识谱教学的新思考[J]. 中国音乐教育,2011(10).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阶段和心理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和我的一些课堂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开展识谱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学生心理特征,有效实现激趣引趣
心理学指出:“人的情绪和兴趣,对人的认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音乐教学特别是识谱教学中,要根据相应的内容,营造与教学内容相融、符合学生特点的情境。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力求使课堂情境更加形象生动,主题故事发展更加清晰。
在歌曲《小雨沙沙》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营造雨景,将“小雨”和“种子”两种主题形象提炼出来,假想它们之间的有趣对话,学生来分组、分角色做情境表演。教师适时将歌曲曲谱中“小 雨 | 小 雨 |沙沙 沙|沙沙 沙|”——“5 3 | 5 3 | 1 1 1| 11 1|”,“种 子 | 种 子 | 在说 话|在说 话|”——“5 3 | 5 3 | 22 2 | 22 2|”进行对比听辨和模唱,故事化的情境处理让曲谱变得生动易学。
二、制定识谱策略,突出基础训练
1.节奏感的培养对识谱教学的促进作用
节奏感是通过身体运动来感知的。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的教育体系中都有研究节奏要素的单独练习。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特点的节奏,然后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进行识谱学习。
艺术教材一年级歌曲《两只小象》的旋律节奏整齐,旋律中的固定节奏型“x x x x | x x x— |”重复出现四次,形成了主题鲜明的四个小乐句。我们可先让学生掌握主题节奏的读法、打法,再将整首歌词按节奏朗诵。
用听唱法学习全曲旋律的曲谱,这样学生学得较快,也不易错。待旋律演唱较熟练后,采用听唱法进行歌谱的视唱练习,结合肢体动作模仿小象表演,音乐课堂识谱教学效果良好。
2.运用熟知旋律唱谱对识谱教学的提高作用
在学生的音乐学习中,越是熟悉的越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与演唱的兴趣,也能够在识谱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视唱的信心,激发对旋律识读的热情,将原本复杂的曲谱视唱变得简单易学一些。
艺术教材中三年级的《卖报歌》,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一首歌曲,学生本身对乐曲主旋律有一种“似熟非熟”的印象。这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跟着乐曲轻轻哼唱,然后指导学生视唱乐曲的主旋律。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识记音符的音高位置,降低识读歌谱的难度,而且学生普遍都有较浓的兴趣和唱谱的信心,它比脱离音乐形象的单项技能训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三、优化识谱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识谱能力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多媒体课件运用到识谱教学中,对于突破教学重点,分散教学难点,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