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科研课题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英语;教师;高效教学;自身制约因素;探究
一、课题的实验背景
随着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英语教学现状引起了各级教育部门的重视。从这几年的课程改革实践中,可以清楚地意识到,从中央教育部门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再到学校、课堂;从课程标准到教学大纲、教材,再到教师采用的教育方法、手段和模式等,无一不是人为的操作过程。但许多英语教师由于长期受传统外语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方面与新课程改革所要达到的预期目标之间尚存在很大的差距。
《英语高效教学之“寻根课堂”》的课题,就是指要回到常态的英语教学环境,从影响教学效果的根源着手,从占教学主导地位的老师开始,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从教学的设计、学生的互动、教学活动的设置、管理等为研究内容,找出老师在实施小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适应师生双方的途径,来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新课程改革目标: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并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强课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布鲁纳认为,学生的认识过程与人类的认识过程有共同之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
教育学依据:以素质教育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边互动关系是当前教育理论的基准,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能动性,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依据。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
1.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2.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使教师在教学目标上实现向“素质型”、“个性型”转变
3.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使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动态化、多样化转变
4.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使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向启发式、民主式、开放式转变
5.通过本次试验研究,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体现平等化、民主化、合作化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教师对英语教学的态度和认识。一个教师的教学思想必然指导并贯穿作用于整个教学环节,指导其准备、实施、完成及评价教育教学任务。
2.教师对英语课堂的管理。对于有些顽劣的小学生来讲,教师专业精深的素养吸引不了他们的眼球。他们是比较直接感性的,因而在课堂上教师对他们严密灵活的管理反而更能促成一节优质高效的英语课。
3.教师自身的英语专业素养。可以说,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教学活动的优劣,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关系着一节课的成败。课堂教学中的教育活动直面人的生命,是一种传播文化、开发智力、培养品德、塑造人格的过程。
4.教师设计英语课堂教学的理念。刘兆一老师曾经讲到,教师在设计一节英语课时必须遵照“基于学生,关于学生,为了学生”的原则,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课堂上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完成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英语必须首先从设计的理念入手,为科学高效的英语课堂做好理论准备。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分析研究法,总结法,行动法,调查法。
六、课题研究计划
1.准备阶段(2010.5.20-2010.6.30)学习理论,制订方案
2.研究实施阶段(2010.7.1-2011.3.20)启动研究,实践总结,定期汇报交流
3.总结与结题阶段(2011.3.21-2011.4.1)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
4.课题研究成果表现形式:试验报告、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论文
5.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无论对语文教师的思想认识,还是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这些又是决定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所谓的课堂教学效率指的就是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里,老师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吸收内容的一个比例,换句话说就是45分钟学生学到的知识的多少,也就是学生通过此次课堂教学有无进步、收获和长进,或者学生的付出和学到的知识很不成比例,就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表现。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
新的课程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给小学低年级语文教育课堂教学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课改注重增强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和获得提高的一个重要方式,课堂教学的效率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以及最终学校学习水平的高低,因此,众多专家学者开始关注课堂教学课堂效率提高方面的研究,加强理念,与实际共赢。与此同时,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对于小学生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小学生在面对陌生的课程时,起初是较有兴趣的,如果教师能够用合适的恰当的方式引导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注重培养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兴趣,对小学生终生的学习十分有益。
二、新课改下影响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
一直奋斗在教育教学的岗位上,使我对目前的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现象深有感触,不论是一些学习习惯,还是课堂教学质量。就目前现状,可总结如下:首先,目前广大小学生在进行语文科目学习时,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引导,教师仅仅是将所有知识进行教授,而没有提炼更好的总结性课堂教学方法;其次,小学生年纪小,对事物缺乏准确的认识,和他们讲学好语文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他们是不会理解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生的情感交流是比较缺乏的;再次,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较为缺乏。这对于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是存在很大程度的不良影响的,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小学生语文课堂效率,值得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1、教师应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还不是很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要靠兴趣,而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依靠老师的引导。因此,教师应注重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教师应提高培养学生兴趣的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由人脑指令人体去实施一定的行为。通过这个朴素的哲理我们可以分析出,意识对于人的行为来说是起到了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第二,应采用多种方式课堂教学。教师往往只是将课堂教学内容复制到多媒体中,而很少利用多媒体的互动功能,多媒体有听说互动的功能,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施,在多媒体设施中安装对话软件,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小学生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第三,请名校和外国的学生参与学校课堂教学。教师在教授语文课程的时候,如果能够请到名校和优秀学生参与小学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会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生动,从而有助于增加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小学教师应该与小学生加强交流
交流和沟通不仅能够提高教师和小学生之间的感情,而且还能够为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参考依据。因为教师在和学生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会发现小学生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会了解到学生对于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教师积极和小学生交流低年级语文学习心得,并认真总结和小学生的交流内容,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而会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教师应注重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以及对于今后的语文学习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小学生养好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有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提高小学生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第一,列出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教师应该每天督促学生的语文学习,监督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要有计划,因为只有有计划地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低年级语文知识,才能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低年级语文学习习惯。第二,教师对表现好的学生多给予奖励,在同学中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应对表现自觉的学生加大鼓励和表扬力度。
四、总结
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不仅仅对于小学生现阶段的语文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对于小学生日后的语文学习也具有难以估量的影响。提高低年级语文的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增强和改变学生的学习理念,完善和培养广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借助各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增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养成主动学习的学习习惯。为如何通过低年级语文课堂教学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提供可行性强和有推广价值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董洪亮,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在四个多月的新教材教学过程中,我感觉新课改最重要的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学方法,把有限的教学内容拓宽,组织多种形式的综合音乐教学活动,即尊重教材,也勇于拓展教材和跨越教材,对传统的常规教学模式敢于去粗取精,除旧创新。这便给音乐教师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通过教学实践。我体会到:
(一)新教材遵循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教学效果,打破了学科封闭状态,体现了浓郁的现代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重点的新型教育观。新教材提供了一种合作的而非单一的,探究的而非灌输的,开放的而非封闭的课程体系,以这种育人理念去驾驭新教材,在教学上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教材改革最基本的特点,是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这就要求教师成为能给学生思维以启迪、方法和引导,与学生一起探究学习的民主型教师,成为拥有先进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走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的研究型教师。在新教材的实验中,教师不能只做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其角色应是多元的。
(二)新教材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适应了时代要求,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教材课程内容和教材设计有创意,具有多元性和多样性,改变了旧教材“难、繁、偏、旧”和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采用生动活泼的图文并茂编排方式,贴近生活,贴近现实,便于学生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来。
(三)新教材强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学习。
新教材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联,让学生自然地开放地学习,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在实践中学。
(四)新教材的音乐课程评价,有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音乐潜能特长,增强自信,促进音乐情感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在期末学生音乐评价中,我采用的是一种民主的生动活动的“班级学生音乐才艺特长展示会”,其评价内容是:音乐情绪与情感表现;演唱演奏能力;即兴创造能力;乐于与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方面,以星级制自评与互评等级达到相互学习交流和激励的目的。最后还设有宝宝的兴趣爱好与特长以及音乐教师寄语项,让我们时刻关爱学生的音乐成长与学生的自我发展。
关键词:小学教育;有效性;小组合作学习
一、前言
新课程的改革是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发展的,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完善,作为教育活动最为基础的小学教育也正在不断完善中,以促进学生可以在教育活动中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断被提出,可以说对于小学任课教师而言,这一时期是充满机遇与挑战的阶段,如何开展更好的教学活动,成为教师所关注的重中之重。由于在现如今的小学教育中,仍然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小学教育活动存在诸多问题,阻碍着小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善用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促进小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笔者就来谈一下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提出有效的对策之前,首先要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明确化,只有将这些存在的问题明确化,才能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有效的对策予以改善。在小学教育中,具体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枯燥,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的小学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听课为辅”这一模式占据主导,这种讲授式的教学方法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不仅会造成小学课堂教学学习氛围的沉重,调动不起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也就无法发挥学生的思维性,对学生的学习是极其不利的,而且也会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过多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无法提升小学教学的质量。
(二)教学目标模糊,教学效率不高
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还存在着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晰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出现就会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中所要表达的重点不明确,教学结构也设置得不够合理,学生也无法掌握该学习的知识重点,往往一节课上下来学生都不知道上了什么,长此以往,对学生的学习是非常不好的。
(三)没有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教师在小学教育活动中担当者重要的角色,而且小学生在这一阶段学习观念不强、意志力薄弱、好动以及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做好引导者工作。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不适合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得小学教学质量无法得以提升。
三、新课改理念下提升小学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在明确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之后,如何才能制定有效的解决策略,就需要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下面就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希望以此来提升小学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加强自身知识与能力,发挥好引导作用
在整个小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新课改理念一直在提倡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加强引导作用,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为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从自身出发,提高自己的专业性知识,立足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提高钻研能力和解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而开展适合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方法,注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讲解知识点的难度与深度,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二)综合多方面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物的完成如果是在兴趣的作用下,其完成的质量与在没有兴趣的作用下所完成的质量有着本质的不同。在小学教育中,学生还处于学习的最初阶段,教师如果能够通过教学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学生的日后发展是有极大的帮助作用的。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观点,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调动多种因素起到综合性的效果,慢慢地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三)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推进,教师对于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应该做出相应变化,以此来强化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小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组成模式,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可以使用奖励的机制来激发学生之间进行踊跃的讨论,在这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对于学生不懂的问题或者是讨论方向偏离主题及时给予指导,从而让学生良好地学习,提高小学教育的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小学教育有效性的提高是需要教师立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变,以此来促进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课程改革 主体间性 眼视光技术 间离性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到现在,课程改革在中国走过风风雨雨的三十多年,21世纪课程改革成为教育界探讨的热点,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从“接受教育”走向“创新教育”,是我国教育范式的转型,是对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超越。五年制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育在课程改革的历史契机下将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1.专业情况分析
眼视光技术专业作为一门新兴专业在我国起步比较晚,1985年天津职业大学首次开设这个专业,此后在全国各地掀起眼视光学的办学热潮。国内眼视光的办学模式效仿发达国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效仿美国,眼视光与医学相结合,培养眼视光医师和技师,从事医学领域的工作,国内以温州医学院为代表;另一种效仿日本,培养验光师和配镜师,从事商业活动,国内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代表。常州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从2002年开始创办眼视光技术专业,将视光与医学相结合,同时又融合商业元素,形成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探究经验。
2.课程改革主体间性的探究
课程的主体间性理论,从一个侧面体现当代的课程研究者比较注重介于课程活动的主体或要素之间的“间离效果”。主张教师与学生、课程与书本、课程与生活、课程与行业等相关要素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改革最终走向“人本化”的课程哲学方向及实践方式。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课程教学资源、学生的朋友、平等的首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情感需求的人、要求全面发展的人;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法律上是平等的,在学业上是“教学相长”的,教学过程是师生间的互动。
2.1教师与学生
在我国的教育研究领域,多尔的后现代课程思想释放他独特的影响力,树立新的教师观、学生观。与传统教育相比,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都进行了廓清。新教师观认为:①教师是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引领者、促进者和平等中的首席;②教师是专业不断发展与提高的专业工作者,是专业自主的反思型终身学习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教学实践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④教师是解决自己教学实践问题的专家;⑥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1]。新学生观认为:①学生是人,是身心有待发展成熟的未成年人;②学生是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发起者,是自主生成和建构知识的主体;③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是能够主动发展,具有巨大创造性潜力的受教育者[2],进而对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提出“间离性”取向。通过必要的“间离”策略,师生之间会产生一定的距离,这种距离可以让学生拥有对课堂知识再认识与再创造的空间,让师生之间存在对话的时间。师生之间由静态的“师教生学”关系转变为动态的“共生互学”关系。高职眼视光技术专业的教师不但是学生的老师,更要努力成为学生就业和行业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同行。对于尚未有定论的知识点或者行业发展动向、行业敏感问题,教师在课程中应尽量与书本和学生保持一定的间离性,给学生判断、辩证学习的空间。
2.2课程与书本
教师是课堂活动的指导者,是课程与书本之间的桥梁。教师的教案不再是简单的教科文本的精练,而是教师对知识点加入理解后的再创造。备课就像写作,“今天的写作强调必要的空置,即越过‘作者’而进入文本”[3]。也就是说,教师有必要越过教材的编撰者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而不是在课堂中机械地让学生授受教材,并让学生模仿教材的内容,否则培养出来的学生仅仅是一个“生物机器”而已。比如在使用综合验光仪完成主觉验光这一教学项目时,学生可以按照要求逐一完成该项目的各个子项目和模块,但是临床运用过程中出现的情况会相对复杂,例如多种仪器并存的情况,主觉验光中的子项目可以由其他仪器检查所取代,可以使主觉验光的时间大大缩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空间,设计相应的环节激发学生实践热情,将理论知识实践化,书本知识灵活化。
江庐中学“讲学稿,讲学合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可以借鉴学习。“讲学稿”根据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既是学生的学案,又是教师的教案,还是学生的练习册,注重学生主动学习、坚持预习、独立思考、钻研问题等习惯的培养,从而使教师的备课不但从内容上,更从形式上、作用上发生质变。
2.3课程与生活
课程现象学认为课程是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个体“传记经验”的不断重组,是学生生活世界独有的东西,主张不要从设计、教学、学程等角度谈论课程,而要从学生过去经验和未来精神解放的角度讨论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入手研究课程,从学生的生活世界入手反省教师的工作,这和以往传统的做法是不一样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就是要理解他们的经历、生活世界和生活体验。越是抽象难懂的课程,在教学中越要多与生活联系。比如人眼调节灵活度讲解时与一分钟仰卧起坐类比,验光中三分之一调节储备原则与举重类比,轻而易举有效攻克教学难点。
2.4课程与行业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实现有效教学的平台。本专业在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和项目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对实验室和课堂组织形式的变革要求越来越强烈。例如在空间上可以打破传统教室座位的顺序,而采用小组围坐或马蹄形座位安排,更有利于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及小组项目的完成,同时对课堂气氛的改善也产生相当积极的作用。另外,不论大小课教室均可采用多媒体、电脑辅助教学,使教学更具生动性、形象性、真实性,在教室里再现生活中、工作中相互讨论的情景。实验室和教室合二为一,不但可以开展常规的课堂教授教学模式,而且可以作为学生实习平台及模拟体验工作环境的场所。很多学生在企业实习、工作时面临这样的问题,是根据自己所学的标准步骤进行操作,还是遵循企业内部节省成本降低准确性的做法的。因此,我们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带教老师,通过教学与行业第一线的零距离接触,实现教学领域与企业的面对面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课程与行业的间离性,从而给学生步入社会设置有效的铺垫。这即是从“如何在课堂中认识”转向“如何在课堂中生存”的教学理念的实践。
3.课程改革主体间性取向的瞻望
对于中国教学理论研究而言,现时代是一个移植、引进、借鉴、创新的时期,各新兴学科的大量涌现,各种理论、方法的不断推陈出新,使得教学改革研究方法呈现出多元共存的格局,各种方法争奇斗艳、异彩纷呈。课程改革主体间性理论强调师生学习的主动性,降低教师的权威性,但是这种加强和削弱应适度。曾经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片面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学生的主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造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显现其落后性。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是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派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片面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削弱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忽视人类长期积累与总结的间接经验的学习,往往使学生的学习陷入一种自发性、盲目性的探索过程,同样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把握课改主体间性理论的同时,更要注重实际情况,避免矫枉过正,在教师主体与学生主体间找到一个有效推动教育事业的平衡点,课改才算真正成功。
参考文献:
[1]叶澜.当代中国教育变革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J].教育研究,第2006期:08.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教学目标]
1、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性质及主要用途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反应的条件,并能判断一些常见的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
3、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4、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及科
学探究能力。
5、通过图片展示,使学生感受化学知识的广泛应用。
6、通过对侯德榜实际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碳酸钠与盐酸反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每天都在补充的一种盐类物质食盐、碳酸氢钠用于干粉灭火器及发酵粉。待学习和深化的知识:归纳生活中常见盐的用途、碳酸盐的检验方法、应用性质和用途解决实际问题。已经具有的学科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自学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本节课有待学习和深化的能力:强化应用探究的方法学习物质的用途、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验的观察、描述、分析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学思路]
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个内容展开: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盐与酸、碱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复分解反应及发生更反映的条件——巩固练习,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1、采用小组讨论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实例深入课堂,真正体、验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2、教材中的探究性实验,采用设问讨论、投影正确操作、学生动手探究、及时交流等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让学生通过几条常见反应的方程式总结归纳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本节课不一定要求学生知道得透彻,可在今后的学习中逐步完善。
4、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本节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主要用途和性质;掌握CO32-的检验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反应。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
情境
(第二课时)
上节我们介绍了食盐的相关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身边一些常见的盐。
〈投影〉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柱子、豪华酒店的地面、胃药、侯氏制碱法资料等。
观看图片
思考讨论
得出结论
让学生感受外界的繁华,感受化学知识的用途之广,激发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这些图片,同学们知道它们所用的主要材料都是什么吗?
2、这里说的纯碱是碱吗?
引出
内容
〈介绍〉
1.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谈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碳酸钙还可用作补钙剂,如钙尔奇片的成分就是碳酸钙。
2.碳酸钠俗称纯碱,广泛用于玻璃、造纸、洗涤剂等的生产。
3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蒸馒头时可用它作发酵粉,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但不能治疗胃溃疡(易引起胃穿孔)。
[投影]组成、俗名和用途
听介绍,理解
可提出疑问
通过介绍碳酸盐的部分用途,消除学生看过图片后积虑在心头的疑问
提出
问题
物质性质决定用途,碳酸氢钠能治疗胃酸,原理是什么?为什么不能治疗胃溃疡?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图片,先来回忆实验室如何制取CO2气体
提出问题,
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碳酸氢钠会不会和盐酸反应
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回忆
知识
[投影]
盐酸腐蚀大理石地板的图片
〈提问〉
请同学们想一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是什么?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回忆二氧化碳的制法,写出化学方程式
通过实物实验的投影,使学生温顾而知新,让学生印象深刻。
分析
归纳
〈提问〉
碳酸钙、碳酸钠、碳酸氢钠他们在组成上有什么特点?
组成上都有碳酸根,都属于碳酸盐
学生思考、交流
归纳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
问题
〈提问〉
回到开始的问题,碳酸氢钠为什么能治疗胃酸?可能会生成什么?怎样验证生成物?
碳酸钠呢?能不能和盐酸反应?
学生思考、交流,
提出猜想
设计验证方法
回答了前面的问题
培养了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归纳
总结
归纳:盐+酸新盐+新酸
根据上面三个反应方程式,归纳总结CO32-的检验
总结: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盐酸,若有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若变浑浊,则证明是碳酸盐
学生思考,分析
归纳总结
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11-2]:
指导学生析出化学方程式
归纳:盐+碱新盐+新碱
指出盐和碱都要为可溶物
观察实验现象,写出反应方程式
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推断能力,训练有关方程式的书写
寻找
规律
[投影]
几条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判断其反应类型。再比较这节课中所出现的几个方程式,归纳这些方程式有那些共同特征?
找出各反应类型的不同点
寻找几个方程式共同点,尝试归纳总结
通过比较的方法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起来更深刻
归纳
概念
[归纳定义]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理解记忆
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提出问题
〈讨论〉
1.写出氯化钠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也属于复分解反应?
2.投影这几条方程式,分析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什么特点?
讨论交流
举例回答
通过举例分析,加深对复分解反应的理解,并引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归纳
总结
〈讲解〉
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只有当生成物中有气体或有沉淀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当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在这节课上是不完善的,随着以后的学习,我们会了解的更多。
听教师讲解
对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进行归纳,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小结
1、盐的用途
2、盐与酸、碱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及发生的条件
学生思考,回答相应问题
阅读
资料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4-75
相关内容
课外阅读
增加课外知识,进一步加深化学与生活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板书设计]
课题一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
一、用途
二、化学性质
1、与酸溶液反应
CaCO3+2HCl
=
CaCl2+CO2
+H2O
Na2CO3+2HCl
=
2NaCl+CO2
+H2O
NaHCO3+HCl
=
NaCl+CO2
+H2O
CO32-离子(碳酸盐)的检验
2、与碱溶液
Na2CO3+Ca(OH)2
=2NaOH+CaCO3
3.复分解反应概念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根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教科规办函[xx]16号文件)的要求,今天召开开题论证会,进一步完善落实研究方案后,正式开展研究工作。下面,我代表课题组作课题研究开题报告,请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进行指正、审议。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教育科研是人们探索和认识教育客观规律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决策科学化、推动教育科学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应用的重要手段,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措施。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要点》指出:“要进一步规范课题管理,强化课题管理环节,确保课题的顺利进行,并力争多出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教育科研的水平和效益”。这为加强课题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从目前国内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现状来看,各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工作无论在管理思想、管理组织形式、管理程序,还是管理方式、管理手段方面,都明显落后于教育科研事业的发展。资料表明,国内外研究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总的状况是:研究人员、研究成果少,研究面窄,研究水平较低。在研究内容上:实践性问题研究多,理论性问题研究少;操作性问题研究多,宏观性问题研究少;零散性问题研究多,系统性问题研究少。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加强对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理论基础、发展趋势以及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科学化与标准化等重要问题的研究,确定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基础,统一省级教育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概念,建立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程序化,且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机制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升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质量水平,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课题成果的最大的效益,是本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也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申报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研究与应用》,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xx年课题(课题批准号ffbo11495)。课题主持人黄宜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和条件
全面质量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应用于工业,后来从工业部门扩展到建筑业、交通邮电业、商业、服务业等众多领域,并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和运用,在日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以最经济的方式让顾客、社会和组织所有成员持续满意的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它认为,质量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产品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工序质量和工作质量,要综合考虑质量、价格、交货期和服务等等;质量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实现的过程,是整个组织活动的成果,质量管理必须对质量形成的每一个环节都加强管理,以预防为主,通过各个环节的作用,使质量螺旋上升。
这种模式的特点表现为全面、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全组织的质量管理,使质量管理成为全体成员的内在需求——以人文为本的自主管理;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进行管理,强调以最小成本投入获得最优化的效益和效率。全面质量管理的精髓就在于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和思路,符合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要求。教育规划课题质量同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一样,也有一个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从课题研究方向的确定,到课题的申报评审、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成果推广这些环节构成了一个系统,课题质量就是在这个系统中逐步形成的。这个过程是以与课题相关的重要因素——人的素质为中心,随着过程的不断发展,课题质量也在不断适应、不断改进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作为一个质量系统,其目标实现取决于各个环节的质量保证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质量。因此,必须将质量形成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质量管理体系中,实行全过程的管理。而要实施全过程质量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在研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要靠课题组成员去实施,都要课题所在单位和有关管理部门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并通过有效的手段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因此,课题研究过程比其它任何行业的生产服务过程都更加强调人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念建立以全面、全过程、全员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规划课题质量管理体系。
本课题试图以系统科学作理论支撑,以现代质量管理理论(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和ipmp项目管理系统理论)为具体指导,以我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具体实践过程为主
要研究对象,探索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现代管理的规律,建构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的体系,并在其试行过程中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提高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管理水平和效益,从而推动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标准化。
探索省级教育科研课题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不仅对我省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还可以为我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改革与发展提供新思路。我们将当代最新的管理科学——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引入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结合教育科学规划管理活动的特殊性,在引入、消化、应用这一管理理论的过程中,无疑也会发展和丰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开展本课题的研究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一是课题由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牵头,研究内容与承担的工作要求相一致,具有联系紧密的特点,因而有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内在动力,研究条件和研究时间均有足够的保证。二是本课题得到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和有关专家的重视和支持,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金宝成副主任,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熊川武教授,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申纪云、王健、张作功副厅长、张学军院长是本课题组顾问。主持课题的是教科院分管科研课题工作的副院长,能有效地保证课题研究的协调、实施;三是参与研究的人员有中小学、职业学校、大学的教师、校长,有省、市、县教研管理机构的研究人员、领导,有网络计算机专家,研究力量雄厚,大家都曾在不同层面上主持和参加过国家级、省级多类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管理经验,有的已有不少科研成果。
三、课题概念界定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不仅是最终成果本身的质量,还包括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研究工作质量及其组织工作的质量管理;(2)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过程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申报、开题、中期检查、结题鉴定、成果评奖、信息公布、成果推广等环节的质量管理;(3)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员质量管理”,主要是指课题指南设计者、申报立项评审者、课题组组长、开题论证者、中期检查者、结题鉴定者、省级评奖和信息公布者等人员的管理。使以上人员树立起“质量第一,人人有责”质量管理的观念。(4)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可控因素质量管理,即对影响课题研究工作和课题管理工作的可控因素(如课题质量标准、课题经费、研究进程等)实施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目标管理。(5)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能够量化的尽可能数量化。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理论研究
(1)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的规律及特点。
(2)国内外科研课题管理的动态与趋势。
(3)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
2、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研制(本课题的核心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工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体系研制
3、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依据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的理论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质量标准体系(包括课题的成果质量标准和课题研究工作的质量标准)构建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模式。
4、省级规划课题质量信息管
理系统开发(包括湖南教育科学规划网、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网络管理系统,含课题申报系统、课题信息储存、管理、系统以及课题库资料收集整理归档)。
5、试行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全面质量管理
(1)制订文件。
(2)组织培训。
(3)分组实施
(4)反馈、分析、整理信息。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与途径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之调查法、文献法、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具体措施是:
1、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广泛收集和查阅国内外有关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研究文献资料;收集整理国际上、国家和省有关管理部门关于教育科研课题管理的文件。
2、邀请有关专家作全面质量管理专题学术报告或举办座谈,使课题组成员的掌握全面质量管理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有关专门技术。
3、运用经验总结法,总结教育科研传统管理的经验,吸取精华,为建构新的教育科研课题管理模式打好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提高山西保德县
国家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以来,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只有硬件设施,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其真正为教学服务。笔者认为(以山西保德县为例,以下简称“我县”),要提高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利用率,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机构健全、领导重视
开展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作任务非常艰巨。我县教文广体局领导班子一班人,与时俱进,超前谋划,在着力转变思想观念,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专门成立了由教文广体局局长任组长的“保德县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为了科学领导,又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文广体局电教馆,由电教馆成员负责具体的工程规划、安装实验,后期培训等工作,由此,整个工程更加专业,深入人心。
二、搞好项目学校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三种模式”中各模式的设备已基本可以实现在项目学校中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但在具体应用中我们发现,现有模式并非尽善尽美,有的存在设计上缺陷,比如,模式二中卫星接收单元部分,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不能被保存,而且按照安装要求,节目观看用的电视机只能放在卫星接收室,这对于让学生来看“空中课堂”节目之类的事情来说是不现实的,所以按照现有模式,电视部分并不能很好地被利用。发现问题以后,我们及时研究对策,给学校做出以下三种整改意见,供不同条件的学校选择:第一,为模式二自行添置一如录像机,将好的电视节目录下来,拿到播放室播放;第二,为模式二中的卫星接收电脑添置外置USB接口的视频捕获卡,将电视节目进行MPEG采集存入计算机,然后通过光盘刻录或局域网让师生观看;第三,建立学校范围内的闭路电视网,将卫星电视节目直接进行转播。值得欣慰的是,意见出台后,得到了许多项目学校采纳。他们通过保德县教文广体局网站上公布的中国教育电视台节目表了解节目安排,有选择地进行录制保存,某些学校还采用了意见三,建立了校园闭路电视网,教学效果很好。
三、加大在“三种模式”教学应用的培训力度
我县从试点工作一开始就把骨干教师培训工作贯穿于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本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学校教师培训方案。我们的培训目标是:通过培训,使试点校一线教师和技术人员熟练掌握“三种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使其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明显提高,最终达到优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提高广大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使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索远程教育条件下教育教学应用模式,从而提高工程的投资效益和应用效果。为此,我们制定了以下培训内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法、现代远程教育的基础概念和应用、教学光盘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及教学设计实践、卫星资源接收和应用中的问题解决、计算机操作和应用的问题解决、运用卫星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与实践、运用网络资源的教学设计实践等,还包括各种模式的具体课例观摩。培训由县电教馆和教研室共同承担,采取多种教学手段与形式,打破单纯课堂授课的方式,积极探索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参与式学习、使用学习等多种方式。使用讲授、研讨、动手设计课例、优秀课例观摩相结合的方式学习,以提高教师实际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我们还积极使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与学习,在掌握具体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习的能力。
县级培训以后,我们要求受训教师要在各自学校展开校本培训,制定本校培训计划并且实施。我们还积极组织项目学校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各类远程教育应用培训。到目前为止,我县接受过县级上以远程教育应用培训的教师已达350人次。开展培训的同时,我们在保德县教育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上开辟了远程教育论坛,供我县教师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远程教育的理解、看法并展开讨论,好的经验由此也得到了及时的推广。
四、开展农村中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
开展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对于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效益,使教师深入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都是大有裨益的。我县局领导高瞻远瞩,早在工程初期,就已确立要及早开展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工作。并由县教研室在全县中小学开展科研课题研究改革的契机,与县电教馆联合启动了远程教育科研课题的选题申报工作,规定凡我县开展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均可申报。课题范围包括: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资源接收与整理、学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与方式、“三种模式”在农村中小学教学中运用方式的研究、中心校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为教学点提供教学服务的研究、远程教育资源应用效果测试与评估的研究等。我们要求,学校要根据“三种模式”应用中的教育教学特点、本校利用选题时也可以不局限于我们所列的范围而自行拟定科研题目。科研课题由各项目学校直接向我县教研室提出申报,经教研室评审后立项作为县级课题。待省市启动相应远程教育课题研究项目之后,再将选题科学、运行正常、有阶段性成果的课题项目推荐到省市级有关部门立项。
参考文献:
[1]王华.开放教育农科专业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1).
判断题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对
42.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错
43.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包括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说明书等。对
44.课题申报的基本要求,可概括为“仔细填写,初稿讨论,意见综合,修改报送”。对
45.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错
46.理论性科研论文的镇南关点在于实验的设计方案以及对实验结果进行的观察和分析。错
47.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对
48.学术期刊在出版论文前,一般都要作者填写论文版权转让书,以保护出版社和作者的知识产权不受侵犯。对
49.实验性论文的特点是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错
50.科学认识是人们对事物规律性的高度抽象,是对事物普遍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属于高级认识层面。 错
41.科研中,模拟方法可以作为最初的实验研究之用,也可以代替真是的实验。错
42.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提出假说设计是课题研究的基础。
44.本专业的经典文献包括教材、专著、学位论文、期刊文章、说明书等。
45.进行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同事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发展。对
46.学术惩罚既是一种管理手段也是最重目的。
47.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研究物质内在规律的科学,数学则是研究自然科学最有力的工具。对
48.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对
49.科学研究最大的特点在于创新,科研过程绝不拘泥于固定不变的步骤。
50.科研论文起着传播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课题研究的作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类。
错
42.物化的科技成果,主要评价指标之一为其产生的经济效益,可以直接进行社会评价。
对
43.学术报告是学术会议交往的重要形式,是研究者公开发表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途径。
对
44.成果创新查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确定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 对
45.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
错
46.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错
47.根据实验结果性质的不同,科学实验可分为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型实验等。
错
48.论文撰写是科研工作者必备的一种基本技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过程。 对
49.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统计可分为描述分析和统计推论两种基本类型,他们均属于定量分析的范畴。
对
50.张贴报告与口头报告具有同等的地位,二者相应的论文均被收录到会议论文集中。
对
41.科研抽象侧重事物的统一性而往往忽略其差异,若使用不当则很容易以偏概全,得出错误的结论。
对
42.实验型课题设计书的题目和摘要要求必须只能只用中文填写。
错
4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1974年12月正式成为联合国组织系统的一个专门机构。 对
44.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起到加速或延缓研究对象变化的作用。
对
45.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错
46.科研方法与科学方法意义相同,所以科研方法等同于科学方法。
错
47.科研论文起着传播科研信息、进行学术交流、指导课题研究的作用。 对
48.利用书目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对课题相关知识点、事实和文献进行检索,属于论文引文检索法。
对
49.目前,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处于成熟期。体系比较完善。
50.期刊是指一些记录的知识比较系统、成熟的文献。
错
41.科研方向是科研规划的中层,是指规模较大、时间较长的科研计划。 错
42.哲学方法是加工科学研究材料、论证科学问题等普遍适用于各门学科的具体思维工具。
错
43.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但哲学并不等于科学。
错
44.实验性论文的特点是的特点是提出新观点、新概念或新模型,侧重理论证明和模拟分析。
错
45.科研课题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特点。
对
46.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
47.科研论文中阐述的内容,通常是某个专业领域中在理论或实验方面具有创新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知识。因此,科研论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
对
48.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 错
49.研究工作无新意,科研成果创新能力不强,不能成为学术期刊退稿的原因。 错
50.成果创新查新的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确定研究成果的创新程度。 对
三、判断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41.进行任何理论思维活动,都必须运用一定的思维方式,都要使用思维规定和逻辑范畴,而各种思维方式都是一定的方法论的体现,同事也促进了科研方法的发展。
对
错
42.学习并实践创新思维方式,是训练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对
错
43.撰写高质量的科研论文,是尽快将科研成果公诸于世并得到学术界及社会承认的一个有效途径。
对
44.在科学发展的历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有着相同的科研方法。
错
45.论文一旦定稿投出,投稿期刊一般不允许变更作者人数和顺序。
对
46.科学论文的学术性是指科研论文所具有的学术价值。
47.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 错
48.科学研究是人类的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活动,方法问题是科研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关科研工作的成效。
对
49.科研活动能够提供认识社会和改变社会的“物质手段”和“思想方法”。 对
50.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对
41.参会者在会议上的口头报告或张贴报告不论是否通过大会论文评审组的评审,都会由大会统一印刷成论文集并公开出版。错
42.课题方案设计中,应用性研究多属于研究型方案设计。
43.科学认识工具可分为科研仪器和科研方法两种类型。
44.科研选题的程序是:提出问题形成假说查阅文献构建方案确立课题。错
45.科研论文,就发表形式而言,一般包括期刊论文、学术著作和会议论文3种基本类型。对
46.研究型课题设计书要求必须使用中文,还应注明本课题的项目来源和编号。错
47.学术会议对学术成果具有承认作用。
48.科研课题的基本类型有理论性研究课题、实验性研究课题和综合性研究课题三大类。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