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音乐节奏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创新 和谐 节奏 自由 开放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教育要体现在教育观念上,渗透在所有教育活动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成为所有教育活动的一种基本指向。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从学生内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让他们在自我展示中,愉悦身心,增强自信,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创新中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对音乐及外界事物的感知力,培养具有个性化创造力的一代新人;鼓励学生求异、求新,不断培养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通过课题的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或唤醒儿童的创造潜能,使儿童全身心的投入到美丽动人的音符世界中,创造性地体验、感受、想象和表现,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实施的措施和策略:
一、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主体参与,激励学生创新
在小学低段的音乐课堂中,应创设一种能激发学生积极地、创造性地参与的环境和能调动学生自发性的宽松愉悦的氛围。教师的作用表现在对学生体验和探索音乐现象的引导,而不是控制学生发现的途径和范围。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不能由外部强加,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内部激发参与音乐的热情,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进行独立发展和创造性的活动。
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参与是创新教育儿童观的真谛所在。在小学低段的唱游课中,教师必须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使起主体地位不断得到提高,尊重学生意愿,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激励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创新中去。
二、在设置情境中引发学生创新
音乐作为最富有情感的艺术,只有创设一种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环境、气愤,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进入音乐,把自己的理解、感受用音乐语言表达出来。创设情境的手段多种多样,如讲故事、观看绘画和音像资料、即兴表演、运用电脑多媒体等。只要灵活运用,定能营造美好的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如创设故事情节:李爷爷带着孙子去公园玩,李爷爷说:看那是什么?孙子说:是蝴蝶还有小鸟。李爷爷说:你知道它们谁飞的高吗?讲到这儿我先让学生回答,再说出孙子的答案:小鸟比蝴蝶飞得高。在小故事中我先引导学生对比蝴蝶与小鸟飞行的高低,使学生对高与低这两个含义有具体的认识。再让学生将祖孙俩的声音高低进行对比
三、启迪创造性想象,唤起创新
想象力是人的知识、智慧、愿望、追求的延伸与拓展,有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开启各自的想象力。例如:歌表演《小企鹅》预先布置学生去想象小企鹅形象,上课时让小朋友们观看了一段南极小企鹅的生活录像,他们个个兴趣盎然,茅塞顿开,边看边模仿。待看完录像后,播放范唱音乐,叫学生们根据音乐情绪和歌词内容自由想象创作,如企鹅走路的姿态、捕食的过程、嬉戏的情景……再通过启发、提示、讲解、示范指导学生分段、分组想象创作,学生积极投入,创作出了很多动作,表演了各种情境。这样,有意识的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让他们的心灵深处不断涌起创新的浪花。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要在学生头脑中有一定的创新概念,让学生首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创新的行为和表现。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中逐步提高创新思维意识。例如: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单纯,认为不管什么事,只要是教师说的都是对的。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经思考随声附和的现象,教师应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反问学生,使他们自己认识“错误”的存在,随时提醒学生遇事要多动脑。
2.学生创新习惯的培养
创造性心理学中有一句名言:“创造力人皆有之。”儿童是具有音乐创造思维潜力的,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挖掘这种潜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要培养学生的创新习惯并不是一两节音乐课就能完成的,而是落实在每一节中。在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支持和鼓励学生自己创编节奏型,发明不同的演唱形式,自己创编打击乐为歌曲伴奏,自己创编舞蹈,为听到的音乐命题等形式,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习惯的培养。
例如: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动物的外形模仿。让学自主的进行练习,逐步发展下去,可以自由发挥。学生自编的动作源于自己熟悉的小动物,由于个性和爱好的不同,每个学生创想的动作各不相同。其次,让学生随着音乐把这三个动作串联起来,在音乐的伴奏下自由发挥创编律动,让学生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律感。。不知不觉中既培养了形式的记忆力,模仿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
3.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前提是热爱学习,渴望探索,贪玩乐而怕拘束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应针对儿童这样的心理特点,为学生营造一个无拘无束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其间纵横千里,乐此不疲。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常将学生请上来,或展现自己优…这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的胆量和自我表现意识,另一方面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美的舞姿,或描绘歌曲表现的意境,或做一回小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
关键词:节奏训练;小学;音乐教学;重要性
节奏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地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情况直接对学生的乐感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学生节奏感相对较差,其视唱能力必然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所以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初期阶段,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音准,更应该组织学生开展节奏训练,为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音乐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对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进行分析能够发现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只有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学生才能够奠定音乐艺术的学习基础,为学生未来良好艺术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因此在研究中应该注意对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意义
节奏教学是我国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由于节奏是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关键点之一,承担着音乐学习支架的重要责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想保证学生能够顺利构建音乐知识体系,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就应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一方面,对于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促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彰显,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必然会得到良好的调动[1]。另一方面,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能够辅助学生想象力的激发,而只有借助学生想象力的不断激发,节奏训练才能够真正启发学生开启自身抽象思维,促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丰富,让学生在良好的节奏感作用下自由的想象,实现对音乐艺术的良好感知。此外,节奏训练的合理组织也能够对学生情感激发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情感共鸣,而合理加强节奏训练就能够促使学生的情感共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真正感受到音乐艺术的巨大魅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向音乐真谛靠近。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借以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作用,为小学音乐教育的合理开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二)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对多种类型的音乐教学活动进行综合分析能够发现,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感受到音乐的模拟特征,节奏的轻重缓急可以实现对多种不同声音的模拟,促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感受到音乐在模拟方面的独特优势,进而更好的体悟音乐艺术的魅力[2]。此外,合理组织开展音乐节奏训练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好的积累音乐方面的基础知识,并且在节奏教学活动中,小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几种简单常见的音符、休止符的时值等基础知识,并对拍号的意义和强弱规律等形成初步认识,学生的音乐知识储备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丰富。例如在对小学人教版音乐歌曲《摇啊摇》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播放歌曲的录音,并要求学生结合音乐节奏做出划船的律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到6/8的强弱感,并且在后期哼唱过程中也能够实现对整首歌曲节奏的感悟,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掌握能力必然会得到显著的增强。可见,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中节奏训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发挥节奏训练的作用能够促使节奏训练在新时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二、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合理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措施
基于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师要想凸显节奏训练的重要作用,促使小学音乐艺术在新时期取得新的发展成效,就应该尝试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措施,为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相应的保障。具体而言,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组织开展节奏训练。
(一)借助课堂游戏开展节奏训练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明确指出,只有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断的体验,真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才能够保证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特别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其思想发育尚不够成熟,在心理特征方面表现出自我、爱动、对未知事物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这一特点[3]。同时,从小学音乐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音乐节奏相对较为简单,并且具有一定的生活化和场景化特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强烈的律动感。所以在小学音乐教学训练过程中就应该尽量把握多方面的特征,对音乐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对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特点和教学任务进行分析和把握,让学生在节奏训练中可以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取得良好的学习成效。基于此,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尝试引入游戏教学法,为节奏训练的优化开展提供相应的支持。例如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尝试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学习小组,然后为学生播放节奏感较强的音乐,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拍手、跺脚等。这样在小组游戏活动中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或者他人的错误并进行调整,学生的节奏感能够得到有效的训练,整体音乐学习效果也必然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合理应用诗歌朗诵比赛对学生实施节奏训练
诗词不仅具有意境优美的特征,并且还具有较强的节奏感,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也能够使学生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4]。借助诗词朗诵训练,学生带有感情的对诗词进行朗读,学生对节奏的感受能力和对歌曲的感受能力都能够有所提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诗词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朗诵打节拍,让学生能够对诗词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教师在诗歌朗诵训练过程中可以选择王维的《画》作为朗诵对象,并对诗句的节奏进行分析:××.×××—|××.×××|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样,学生在朗读诗词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进一步强化自身对音乐节奏的感知和把握能力,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未来全面发展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
(三)模仿生活场景实施模拟训练
小学音乐艺术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紧密的联系,因此要想提升节奏训练的效果,教师可以尝试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完成对音乐的模拟,将节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融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对节奏知识形成更为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在生活场景模拟训练中,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的积极性也能够得到显著的增强,有利于学生不断加深自身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记忆[5]。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尝试寻找一些生活中的特殊声音场景并进行模拟,深化学生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感悟。如教师可以借助动物走路的场景将音符形象化的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咔咔咔”走路,战马“嗒嗒嗒”奔跑等,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模仿在乐器上进行适当的弹奏,让学生对相关音乐节奏形成更为形象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使用不同的长短律动模拟生活中的象声词,如使用××|××||(咚咚、咚咚)模仿人的心跳声,使用××(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使用×××(咚咚咚)模仿人敲门的声音等。这样学生就能够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系统的认识,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合理组织开展教学评价工作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学评价也是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保证教学评价的质量,才能够促使各项教学活动得到顺利推进。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活动中,小学音乐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节奏强化训练时应该对学生的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学生的表现作出客观的评价,对学生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够对自身节奏训练情况形成客观的认识[6]。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评价时应该尽量使用赏识性的语言,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和交流,深化学生对于节奏训练的认识,促使学生的节奏训练效果得到逐步提升。此外,在组织开展节奏训练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将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小组互评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分析他人表现的过程中对音乐节奏方面的知识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保证学生的音乐艺术感知能力得到有效的增强。唯有如此,小学音乐节奏训练效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凸显,学生的音乐艺术素养也能够得到进一步强化。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师只有进一步加强对节奏训练的重视,注意充分发挥出节奏训练的价值,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才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将节奏训练当作重点内容,积极制定合理化教学策略为节奏训练效果的强化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
作者:孙丹丹 单位:杭州市闻涛小学
参考文献:
[1]陈奕萍.节奏训练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J].新课程•小学,2014,(01):42.
[2]钟晨.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3,(07):135.
[3]赵戈非,陈萃萃.浅析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J].戏剧之家,2013,(07):157-158..
[4]许樱.节奏训练在中职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当代音乐,2016,(24):41-42+44.
一、开展课堂游戏训练节奏
现代教育心理学表明,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参与体验、身心投入活动中,才能使学生学习状态达到最佳。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其身心特征表现为喜欢表现自我,活泼,爱动,对未知的事物表现很强的兴趣。从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节奏教学任务来看,其表现为节奏结构简单、生活化、常识化、场景化,且充满律动感。所以,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的训练应该充分把握小学生这些身心特征,充分分析音乐教材,了解小学音乐教材中节奏教学的特点、任务,把节奏与生活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地联系生活实际,使理论化的节奏知识变成非常生动和形象的东西。比如,教师可以带着学生玩律动方面的游戏,通过肢体有节奏的运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学生活泼爱动、表现自我、好玩等等这些的特点,也就达到训练学生音乐节奏的目的。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将学生几人分为一组,让他们随着节奏摇摆身体,或者拍手、跺脚等等。也可以让学生排成一排或者围成一圈,进行手的舒展和前后的踏步。再如,将全班学生以6人为一组、分别扮演时针、分针、秒针,模拟时钟走动的快慢来感受节奏。还可以由教师自创一些节奏,由学生根据节奏通过肢体语言摹仿表演出来。甚至由学生自己打出一些即兴节奏,由其他同学来模仿表演等等方式,都能有效加强小学生节奏训练。
二、运用诗歌朗诵训练节奏
诗词不仅词句优美,而且饱含深情,还能够使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对诗词的朗诵,本身就必须把握一定的节奏,所以小学音乐中节奏的训练还可以用朗诵诗词这一方法。教师可以找一些学生熟知的诗词,饱含深情地朗读或者带读,增强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力。要注意的是,在朗读诗词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随着朗读的节奏,用手拍打出节奏,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的感受到节奏。比如:
× ×. × × ×― | × ×. × × ×|
远 看 山 有 色, 近 听 水 无 声。
× ×. × × ×― | × ×. × × ×|
春 去 花 还 在, 人 来 鸟 不 惊。
学生在朗读自己熟悉的诗词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节奏的形象把握,又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协调能力。
三、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
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中去创造音乐,从中取材,以自然声音、现象、场景等为启发元素,经过教师的即兴创作,把节奏融合生活中,将生活化的元素融入节奏教学中,使学生形象的理解节奏,掌握节奏。通过模仿生活场景训练节奏,能够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心态中来学习节奏,把生活场景融入节奏教学不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节奏的积极性,更有利于学生直观明了的学会掌握节奏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节奏的记忆和理解。比如,在教学生如何认识音符时,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生活中一些动物的走路姿态,然后根据动物走路的节拍把音符形象化表现出来。引导学生模仿公鸡走“咔、咔、咔、咔”,马驹跑“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嗒”等。教师再根据学生模仿的节拍在器乐上弹奏出来。教师还可以从生活中不断挖掘哪些声音长与短不同的律动,引导学生用熟悉的“象声词”读出来、拍出来。如:
(1) × × | × ×|| 读作:咚咚咚咚 (模仿心跳声)
(2)×× 读作:嘀嗒(模仿秒针走动的声音)
(3)××× 读作:咚咚咚(模仿敲门声)
四、使用各种乐器训练节奏
关键词:节奏感;小学;音乐教学
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基石。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社会对小学教育提出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要求和高标准,而音乐正是启迪心灵、拓展思维的好帮手,所以小学音乐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音乐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在德、智、美、劳方面全方位的发展,让学生紧跟时代的步伐开创自己的天地。
如果把音乐比作是一幢高楼大厦,那么节奏就是大厦的钢筋框架;如果把音乐比作是一台电脑,那么节奏就是电脑的处理器;如果把音乐比作是一本书籍,那么节奏就是其中的灵魂。所以,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的魅力,体悟音乐中所蕴含的美妙旋律,让学生能较强地把握音乐节奏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将围绕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上在培养节奏感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节奏感的方法展开探讨。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节奏感的重要性
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发育还不完全,在诸多能力方面还很不足。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可以帮助学生训练思维能力,尤其是在抽象、创造性方面的思维,与此同时,也可以锻炼小学生的智力,有助于他们形成发散性、创造性思维。在培养节奏感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手脚口眼耳的配合,这样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躯体协调性。
节奏感就像是学生和音乐之间的一架桥梁,只有学生有较强的节奏感,才能体悟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愉悦。只要学生掌握了音乐节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其对音乐的鉴赏和理解能力,甚至还有可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天赋。通过节奏感的培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音乐,体会音乐意境,这样有助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让学生可以正确地识别美、欣赏美、体会美,甚至创造美。
二、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节奏感
培养节奏感,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大脑发育还不是很完善,所以很难较长时间在某件事上集中注意力,此时就需要老师加以引导,而引导的最好方法就是勾起学生的兴趣。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音乐节奏产生的浓厚兴趣,这样就会让学生的精力集中在音乐节奏上,这样就会非常清楚地体会到音乐节奏,并且产生自己的体悟。教师要很清楚学生感兴趣的东西,这样在上课过程中融入这方面的元素,才可以充分勾起学生的兴趣,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小学生喜欢听儿歌,喜欢大自然中的声音,那么就可以播放儿歌,或者在乐曲中添加自然的声音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再次讲解乐曲中的节奏就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大大地培养他们的节奏感。
其次,老师要改变上课的侧重点。节奏是一个很抽象的东西,而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领会能力恰恰很弱,鉴于此,教师不能侧重于节奏的概念性讲解,而应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感悟其中的奥妙。所以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改变以往不停地讲解、不停地灌输理论的教学方法,将讲解的时间尽可能地压缩,把教学的侧重点都放在听上面。教师通过播放大量能引起学生关注的乐曲,让学生细细体悟其中所蕴含的节奏,只有当学生的体悟和感受偏离正常的方向后,教师才及时地给予纠正与引导。与此同时,教师在听的材料中也可以添加一些高雅、动听的曲目,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
现代社会的小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大多都参加各种特长班,在这部分人中,许多是学习乐器,所以有一定的音乐基础,因此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可以引入乐器,学生自己弹奏,自己领悟其中的节奏是最好的。对于那些不会弹奏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和会弹奏的学生坐在一起,由会弹奏的带动不会弹奏的,这样就可以带动全班一起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氛围。除了引入乐器,老师也可以带领学生手工制作简易的乐器,上课进行演奏,以加深学生对于乐曲节奏的感悟。
著名音乐家、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提出了有他独特见解的音乐教学方法,即体态律动法。他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利用身体部位,加入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内容,从而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在培养小学生节奏感的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效果很好。教师在让学生听音乐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肢体触碰的方式来模拟乐器,从而加深学生对节奏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简单,要求低,同时又让学生参与其中,体验实践,所以既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节奏的把握。
节奏感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以后鉴赏音乐的基础,同时也可以受益终身,所以广大教师应该关注这方面的教育,结合现实情况,有针对性、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培养节奏感的教学,将我们的小学生教育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让学生倾听生活, 感受节奏。首先要学会倾听大自然。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妙的声音, 如大街的熙熙攘攘, 公园里鸟的啼鸣, 下雨时的雷雨交加、狂风大作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出来并将其带进音乐课堂, 让学生仔细聆听, 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声音变化的规律性。如快、慢、轻、重及清脆、沉重、轻柔、悲愤等等。当学生们已经倾听和认知大量声音后, 再告之这些有规律的声音便是节奏。如李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趣的节奏》时, 先播放了大自然中的声音, 请学生们闭眼睛听。在音乐中能听到很多动物的声音, 如麻雀叫、黄牛叫、鸭子叫、公鸡啼、小狗吠、知了叫对于孩子们来说, 从音乐中辨别动物的叫声并不难, 但他们对节奏并不太了解。李老师让学生模仿并体会每种动物的叫声, 感知其节奏。这样, 小学生对节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李老师又让学生自己寻找生活中的节奏并模仿出来。这时, 他们的学习兴趣更浓了, 全班的学生都积极、大胆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多次的教学实践证明, 这种借助与孩子们生活中紧密相关的事物来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的方法, 是最真实、最直观、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也只有这样的教学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在游戏中体会节奏
音乐游戏是在唱、跳、玩中进行学习, 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 所以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愉快。在音乐游戏中, 锻炼学生的参与能力音乐课上往往会出现某些胆小而不善于表现的学生, 针对这样的学生, 可让他们先从集体的游戏活动开始, 再以小组的形式参与, 着重关注他们的表现, 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方法让这些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如在音乐童话剧《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中, 像这样的学生可让他们先作为集体合唱部分在下面演唱歌曲, 其他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扮演不同的角色, 让全班学生都能参与表演, 从而体会到参与表现的乐趣。综上所述, 音乐游戏是学生学习愉快音乐课的桥梁。高尔基曾经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只有当孩子在音乐游戏过程中获得快乐, 才能唤起他们对音乐课源自心底的爱。在音乐游戏中, 学生不仅能学会相关本领, 体会到音乐活动的快乐, 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会在合作中学习, 学会与人交流, 锻炼了胆识, 增强了自信心。音乐游戏是学生打开音乐圣殿的一把金钥匙, 是帮助儿童架设学习音乐的一座桥梁, 更是他们遨游音乐世界的一双矫健翅膀。作为小学音乐教师, 我们要为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 聆听音乐优美的旋律、感受游戏带来的快乐而不断努力。
三、在视听中体验节奏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 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 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排除干扰专心的听, 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 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 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 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 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 收效会不错。因此, 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 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 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 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地参与。
四、在乐器中强化节奏
[关键词]音乐教学;节奏训练;音乐审美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一直以来属于艺术类专业的重点学科,节奏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通过节奏的培养,学生对音乐会有全新的认识,并且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但是,在节奏训练教学中,教师很容易将节奏训练与音乐知识分离,使两者之间没有很好的联系,无法让学生有带入感,一旦学生的节奏感没有建立,对日后的音乐学习将会产生十分大的影响。
一、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国高校音乐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欣赏教学为主,通过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欣赏音乐,从而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若加强节奏训练,则可以事半功倍,丰富教学的趣味性,达到综合素质教育的目的[1]。目前在高校音乐课堂中的节奏训练已经受到不少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以往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常常感觉枯燥,不懂欣赏,对音乐专业能力的学习较为排斥。但通过基础的节奏训练,加强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影响。并且高校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多数处在模仿时期,通过节奏模仿,学生的音乐课程不仅增添了趣味性,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音乐课堂的参与度。对高校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可以通过节奏训练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和节奏想象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渗透,将节奏感准确且全面的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在节奏感下有丰富的想象力,激发音乐创作灵感。我国高校公共艺术类学科中,节奏训练是音乐创作教学的有力支持,同时也能够启迪学生的音乐思想以及塑造其个人文化内涵。所以,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十分重要。
二、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训练的最直接方法就是为学生创造一种音乐环境,而在音乐的世界里,节奏占据了主要位置,是整个音乐的灵魂,任何音乐都有十分鲜明的节奏,学生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时,应该把节奏训练作为学习的第一课,而且任何物体都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组合到一起就会变成一种全新的节奏音乐。由于节奏的变化有多种,这正是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作力的一种方法。举例分析,在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为学生提供节奏音乐,先用简单的、常见的节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带着问题欣赏音乐[2]。例如,在多媒体课件中播放火车的声音、时钟的声音、汽车鸣笛的声音等,通过多种节奏声音组合到一起,让学生从中寻找共有几种节奏,通过形象化的引导方式进行节奏学习,为学生们创设学习环境,通过与日常生活中常见情况的联系,让学生有带入感,从而提升课堂效率。在深入教学法中,需要以领悟及感知为主要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播放的形式进行自主学习。在深入教学中,教师可以设定某一个特定音乐类型,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节奏分解元素,让学生了解到某一时期的音乐节奏元素的变化,然后带动学生进行自我发挥简单创作。这样一来,便能够让学生深刻领会到音乐内涵,同时增强学生节奏感知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2.利用打击乐器进行节奏训练
打击乐器是创建节奏音乐的主要乐器,并且在课堂中应用打击乐器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打击乐器面前,无论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多少都想尝试一下,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好奇心的特点引入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法。例如,教师进行打击乐器的表演,让学生跟着节拍拍手,再让学生自觉发现课堂中的“打击乐器”,包括课桌、水桶、黑板等,将这类元素融合到教师的表演中,体会打击乐器带来的节奏音乐。例如在“四分音符为一拍”的节奏型训练中,分别讲解2/4拍、3/4拍和4/4拍的不同点和相同之处,为每一个节奏类型命名,增加学生的记忆点。在对学生的练习中,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学生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节奏控制,一组学生拍手,一组学生发声,一组学生拍桌子,三组学生分别制造不同声部的节奏,节奏速度统一,内心要有拍点,不要受到其他声部节奏的影响,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节奏音乐[3]。随后教师对训练进行评价。在打击乐器节奏训练中,教师要注重节奏变化的不确定性,在培养学生节奏感时先利用单一节奏训练,以免为学生造成过多节奏因素的影响,后通过音乐节奏乐谱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节奏训练的重要性和魅力所在。
3.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
高校音乐教学不能仅限于课堂中,还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进行节奏训练。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外组建打击乐团,在乐团中提升自身创作能力和相互学习能力[4]。在学生组建的打击乐团中,教师可以给予多方面的辅导和训练,利用鲜明打击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节奏训练,通过语言、画面、声乐方面的培养,培养出学生的节奏感,利用课外乐团的组建进行锻炼。这样一来,在多渠道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音乐思维能够得以增强,并且在音乐想象力方面也得到了提升。由于节奏训练本身的律动性比较能受到学生的青睐,节奏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高校中是组建乐团的最佳地点,有着音乐环境和传播空间,学生在乐团中的参与度得到提高,在音乐课堂中养成自主学习意识,提高教学效率。
三、节奏训练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反思
高校音乐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在教学领域中积极探索、完善自我。所以,在节奏训练中,教师需要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带动学生自身节奏感的形成。就目前来看,高校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会存在两个问题:
(1)无法与音乐艺术教育联系。在声乐教学和节奏训练方面,高校音乐教师均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和教学技巧,但是在节奏训练和艺术教学的结合方面却比较吃力。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精力会集中在技巧训练上,在课堂音乐欣赏中无法完全贯穿节奏训练,也无法让学生体会到节奏的魅力,所以,节奏训练效果一般[5]。
(2)音乐教师对打击乐器了解不多,无法展开打击乐的节奏训练。由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教师无法确切地掌握每一种乐器的使用技巧,因此,利用打击乐器在节奏训练方面得不到很好的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不求“精”,但求“通”,并提升自身的理论讲解能力,在节奏训练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演奏技巧和理论讲解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完全发挥自身能力与魅力,才能让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既让学生感受到节奏的魅力,又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毛广平.节奏训练在职业院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探索[J].黄河之声,2011(13):64-65.
[2]高鸣.浅谈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舞蹈课程中节奏意识的培养[J].大学教育,2014(18):131-132.
[3]黄梅.安徽省地方音乐在高校音乐专业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J].宿州学院学报,2013(10):72-76.
[4]赵静.山西民间音乐在高校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4(01):93-94.
一、听说节奏训练
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要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童趣的氛围中进行,可结合自然现象、动物世界等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
1、听节奏,让学生用耳朵去聆听,去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刮风声、打雷声、汽车声等),让学生猜一猜,低年级学生好奇心极强,猜一猜是他们的爱好之一,固然兴趣浓厚,当我播放风声“呼-呼-”,学生一听就知道是刮风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的也不错。此外,还让学生听一些伴奏,听多了,学生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节奏哼了出来。
2、说节奏,结合刚才听的声音节奏外,还让学生说说平时生活中还听到了哪些声音的节奏。此时孩子们就会畅所欲言,不知不觉中对节奏就有所感悟,慢慢增强了学生的节奏感。
因此,听说节奏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听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良好的感受能力、动口能力等,也为以后的视唱练耳打下基础。
二、 模仿节奏训练
低年级学生爱玩好动,善于模仿。同时模仿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模仿成人的活动,模仿各种小动物,他们都乐此不疲,我们老师要给学生多多示范,在示范时,必须要准确、规范、到位,在音乐声中完整的进行示范,使学生对音乐的动作有一个完整的印象。我认为模仿节奏应抓住这几点:
1、进行语言节奏练习。让学生从语言出发掌握节奏,如:念句子、念儿歌,有节奏的念。如二年级歌曲《我的好妈妈》,抓住节奏ⅩⅩⅩⅩⅩⅩ
①ⅩⅩⅩⅩⅩⅩ②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Ⅹ
我会洗衣 服呀大家一起洗手洗手洗手洗手
我会梳头 发呀大家一起刷牙刷牙刷牙刷牙
2、动作模仿。根据一些简单的节奏型,师示范动作(拍手、拍腿、跺腿、耸肩等),让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学习节奏的敏感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去感知节奏。
如节奏型:① 师(拍手)ⅩⅩⅩⅩⅩⅩ
② (拍腿)ⅩⅩⅩⅩⅩ
③ (跺腿) ⅩⅩⅩⅩⅩⅩ
④ (耸肩)Ⅹ -Ⅹ -
3、语言动作同时模仿。师有节奏地边说边做动作,利用多种节奏(如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等)给学生示范,学生模仿,培养他们动作的协调性。
如:①师拍手(念)Ⅹ Ⅹ ⅩⅩⅩ ②ⅩⅩⅩⅩⅩⅩⅩ
请你跟我这 样做 请你跟我这样做
生模仿(念)Ⅹ Ⅹ Ⅹ ⅩⅩ ⅩⅩⅩⅩⅩⅩⅩ
我就跟你这 样做 我就 跟你这样做
4、模仿声音。
在教歌曲《动物说话》时,可播放(小鸡、小鸭、小鸟、小青蛙)图片,让学生模仿它们的叫声。这样的教学紧扣住了节奏的走向特点,不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爱玩好动的天性得以施展,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而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中把握了许多不同的节奏,逐步形成了一种听记节奏的能力。
三、读歌词节奏训练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也能提高学生的节奏感。教师在带领学生按节奏读歌词时,可以让学生随教师的伴奏或伴奏带进行朗读歌词,还可适时的加上拍手、拍腿等动作,让学生感受动作的节奏性。使学生熟悉这首歌曲的节奏、歌词,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四、用各种打击乐器训练节奏
打击乐器对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敲敲打打,本来就是学生的天性,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打击乐器很陌生,当我将各种打击乐器展现在他们眼前时,个个学生都瞪大了眼睛,非常的激动,迫不及待地想玩一玩,我及时捕捉他们这一份迫切,对他们进行各种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
1、 学习三角铁节奏 。
首先出示三角铁,让学生敲一敲,听一听,并说一说三角铁的声音是怎样的?生纷纷说:当-当-。师在黑板上贴:三角铁当-当-。
2、 学习双响筒节奏 。
在学习双响筒的节奏时,让学生区分高音区和低音区的声音,边敲边让学生模仿。师在黑板上贴:双响筒:哒哒 哒哒。通过以上方法,还学习碰铃、响板、木鱼、砂槌等打击乐的节奏,同时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通过敲一敲,听一听,去创造自己的节奏。学生在学习打击乐器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初步感受到各种乐器的音色,还懂得如何敲出特别好听的声音,可谓是一举多得。
五、利用多媒体,提高节奏教学效率
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肢体语言来助力对学生的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而动作音乐教学其最为重要的是利用各种声势来进行音乐节奏感的训练,而所谓的声势是指,将身体作为一种乐器来感知音乐节奏感。让身体来产生各种动作,让动作间相互配合,从而产生各种具有节奏感的声音。这样不仅能有效的活跃整个课堂教学的氛围,而且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以及音乐的感知能力。同样的,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通过对声势的把控来控制整个节奏,以此来代替单调的数拍子之类的节奏方法,这样能够有效的将音乐的节奏通过各种具体的肢体动作来进行展示,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肢体动作以及面部的表情来展示音乐所蕴含的各种思想感情,避免节奏的单一化。
2形象化的音乐助力音乐节奏的培养
小学教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而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感的培养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小学教学中音乐教学仅仅是副科,但是其对于学生而言却有着极其重要的重要,音乐教学其重点在于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节奏感,而音乐节奏感是人类的一种极为高级的感知能力,这不仅是天生的,更是后天培养的。在小学音乐的节奏感的培训过程中,相对于更加形式化的音乐以及情感化的音乐而言,形象化的音乐显得更加的普遍,同样的,所谓的形象化是指能够借助相关的文学以及图画来表现整个音乐,以此来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样的音乐能够充分的利用学生的听觉以及视觉来讲抽象的音乐逐步的转变成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形成形象的即视感。例如:在我国的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中,正是揭示了利用视觉的形象来展示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认识,再如: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伏尔加船夫曲》时,可以结合油画来进行欣赏,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对民歌所要表现的内容进行一个更加形象化的展示,这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本身是没有任何形象可言的,同时,他仅仅是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一种声音的组合,每一种声音的发出都能够产生一种更加微妙的情感,这样更加难以向学生展示音乐或者是描述音乐,而此时,可以借助相关的形象来将音乐想要展示的各种情感形象化,使得音乐能够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可以触摸的感觉,使得音乐逐步的从感性转变为理性,使得教师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加注重充分的利用形象化的音乐,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刻的进行理解以及认识,让学生更能够感受到音乐的节奏感,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
3演奏技巧助力音乐节奏感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发的重视音乐教学,同时也已经有部分的学生已经开始进行系统的音乐学习,诸如:有的学生已经开始定期的参加钢琴、小提请以及古筝等音乐乐器的学习,同时,随着现阶段的小学音乐教学设备的不断完善,这样使得通过对演奏技巧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成为了可能。在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乐器设备来进行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教师在进行演奏中所使用的演奏技巧来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同样的,学生可以有效的结合各种演奏动作或者技巧来想象生活中的具体的景象,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够有效的加强对动作的理解。因为在整个乐器的演奏过程中,这是一系列的动作的组合,如何学生能够用心的感受以及体会,必定能够从中感受到生活的影子。再如:在钢琴演奏中的“小鸡吃米”的动作时,尽管这套动作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何教师能够将这动作同生活中的具体形象进行联系,这样就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不仅如此,在日常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学生对节奏感的把控不到位的情况,而这种情况往往会严重的影响整个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的注重对学生掌握能力的把控,同时要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想象,在想象的过程中,不管的强化学生对动作的认识以及理解,从而更好的将演奏的节奏同音乐的节奏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控能力,进而有效的提升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在小学教学中,其是学生的启蒙阶段,同样,也是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中的极为重要的阶段,而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无法有效的对音乐节奏进行把控,因此,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师应当采用相关有效的措施,借助各种肢体语言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或者是利用各种形象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
4结语
关键词: 节奏感 音乐教学 训练方法
音乐是人类进行感情表达和情绪交流的手段与工具。每个人都具有音乐的才能,也都有用音乐进行感情表达和情绪交流的需要。节奏是音乐的灵魂,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它与旋律的关系密不可分,歌曲节奏掌握与否,直接决定歌曲学习准确性的强弱。音乐教学中,节奏感的训练尤为重要。现今的音乐教育领域,对音乐节奏的训练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视。教师要把枯燥的节奏训练变成让学生感兴趣地学习,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学习,灵活运用多种途径,逐步提高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教学中我们可结合语感、游戏、即兴创编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音乐节奏感,提高学生的音乐基础素养。
一、巧用语感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节奏与语言节奏有着密切的联系。最初的歌曲节奏就来自人们的口头语感节奏,许多人们喜爱的歌曲节奏大多和语感节奏相贴近。教学中可运用语感节奏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如:
2/4 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老师 好,同学 早,上课 请坐 好 。
学生根据语感朗诵的节奏练习,很快便掌握了这一节奏。又如:
2/4 X X | X X X | X X X X | X -
锄 禾 日当 午,汗滴禾下 土。
谁 知 盘中 餐,粒粒皆辛 苦。
在节奏下配上古诗《悯农》的诗句,随着熟悉的诗句脱口而出,这条节奏便被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语感节奏教学不但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新节奏,还充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使枯燥的节奏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二、游戏激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是游戏,教师可把节奏教学融入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教学中可做些模仿游戏,如:模仿火车开动声、下雨声、汽车喇叭声、鞭炮声、闹钟声等。当播放“叽叽 叽叽|”的声音时,学生便会模仿出小鸟的声音。他们在模仿中感受节奏、理解节奏,掌握节奏,避免了单纯枯燥的节奏训练。又如:歌曲《跳绳》一课,可让学生边读童谣边跳绳,在生动有趣的跳绳游戏过程中掌握歌曲的节奏,达到教学目的。
三、巧配打击乐器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打击乐器是通过敲击而发出声响的乐器,演奏起来清脆、响亮,各具特色。打击乐器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用小型打击乐器教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准确的节奏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学中可出示一些简单的节奏,让学生敲击为歌曲伴奏。如:《小雨沙沙》一课,可用沙锤:X X |、三角铁:X - |进行伴奏。再如:《快乐的小木匠》一课,可用双响筒:X X X X |、沙锤:X X X |为歌曲伴奏。在学生熟练演奏这两种乐器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加入串铃和三角铁进行自主演奏,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节奏创编,教师恰当地给予表扬,对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予以肯定。
四、即兴创编培养学生的节奏感
音乐教学中,除运用语感、游戏和打击乐器等方法练习,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创编节奏的机会。如:教学一年级“音的长短”时,在学生掌握“X”和“X X”节奏后,可做节奏填空练习。如:2/4 X X | | X X X | | X - 这种不完整的节奏,让学生进行补充创作,使学生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中掌握节奏,提高音乐创造力。又如:在学习切分节奏时,可先让学生通过旋律听辩、读节奏型的方法掌握节奏,再让学生在原有节奏型后创编二至四小节的节奏型。坚持经常做这样的练习,既掌握了歌曲中的难点,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可在歌曲教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节奏创编的即兴伴奏,在歌唱的演唱过程中加入拍手、拍肩、踏脚等声势动作,或选用较适宜的打击乐器即兴创编伴奏,通过手、脚或身体的其他部位感受音乐节奏,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节奏是音乐学习的基础,我们要设计科学、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循序渐进,潜移默化,通过组织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为以后的音乐学习打下坚实地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燕.浅谈即兴创编活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应用[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12.
[2]高纯.入学新生节奏感的培养[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9.
[3]蒋一禾.识谱教学贵在得法[J].浙江: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