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合同管理优秀案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合同管理优秀案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合同管理优秀案例

第1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设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教学方法;改革

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教学手段单一、不重视实践教学、考核形式单一等,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亟待改革。

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涉及到诸如工程造价和技术、工程法律等,对学生和教师都有较高的要求。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手段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主要还是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教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听,学生主要出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学生缺少参与、体验的机会,师生之间也缺少互动。课堂气氛比较沉闷,有的学生甚至呼呼大睡。这种“一言堂”的独角戏的教学方法必须得到改革,否则教学目标无法实现,教学效果不可能令人满意,师生关系也不会融洽。

2、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

当前,建筑专业课程设置的教学学时分配上占主要部分的是理论教学,实践学时分配少之又少。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建筑工程交易中心等辅教学,来让学生了解开标、评标和定标的程序过程;可以要求学生去咨询公司实习,了解招投标文件的编制程序;可以要求学生去施工单位实习,了解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及实施;教学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教学法来让学生熟悉招投标和合同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程序,全面系统地掌握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学会如何将书上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实际业务中。

3、考试形式单一。

通常而言,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试题型多为填空、简答及论述题等,主要考察的内容无非是教材中的一些条款、程序等理论知识,而对于工程招投标与合同条款之间的内在联系涉及较少,关于他们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的测试就少之又少,学生只需死记硬背来应付考试,这也无形中误导了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轻视,这样的考核显然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反映出不出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

二、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

教师要在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设计出合理、科学的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实践教学多样性方面进行大胆的研究和创新。

1、案例教学。

该课程可以结合现有的工程实例,采用案例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来探讨经典案例的实施,可以采用动启发和开放式的方法,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能力。教师在应用该方法时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如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最后要对学生的探讨成果进行归纳、拓展和升华。这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颠覆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案例教学法能科学地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技术服务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教学内容的职业性、综合性和实践性。教师主导下的学生分组讨论,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及求知欲。既让学生学会了专业基本技能,又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实现了传统教育的澶变。

2、开放式教学。

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加深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应组织学生参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观摩实景的招标会议。学校要加强校企合作和实施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邀请相关专业领域的企业专家、工程师等来学校做讲座,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来讲述理论知识,必然会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时,可以邀请以工学结合为突破,邀请相关企业共同参与,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

3、加强课程实践教学。

要结合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特点,优化教学手段,注重能力培养。提升专业培养计划的科学性,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论知识。教师在实施项目教学法时,应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尝试让学生协助老师完成科研项目的部分工作,这样既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要注重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生产与教学合一型”的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实习和见习活动提供方便,为培养人才市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打造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

4、改革考核方式,适应职业资格考试。

为了让学生适应建筑类执业资格考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采集、运用全国监理工程师、建造师和造价工程师等执业资格考试中的典型案例,要把自己的教学内容和这些考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学内容与这类考试的要求相一致,让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够顺利通过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各类执业资格考试。

三、结束语

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建筑工程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业需求的迅猛增长,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愈发重要。当前,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才能不断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才能为社会输送既具备优秀的招投标能力,又能很好地驾驭合同管理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阮雪琴等.高职院校((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40-41.

[2]蒋先智.试论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的教学创新[J].经营管理者,2014(07):347.

第2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合同管理;存在问题;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在水利工程的合同管理中,主要涉及的是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比如:对施工单位取得的酬劳的规定,对施工单位义务的明确,对当合同发生变更或须要解除合同时产生争议的解决等。水利工程合同的签订主要是为了明确签约双方的义务及权利,对水利合同进行管理是为了对合同中的双方关系进行指导、约束和规范,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一、水利工程合同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水利工程合同管理主要是对项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问题进行予以明确,包括内容有:施工单位所取得施工酬劳,施工所涉及技术问题方面合同签订,对于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履行义务进行明确,对于合同内容变更、合同解除以及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争议问题解决等内容,全过程进行管理的工作。水利工程合同的签订主要有具有水利工程签订资格和施工单位进行签订,明确各方的义务和权力。合同管理者主要有水利管理部分、相应的施工单位、项目监督管理人员以及其他相应的金融管理机构。水利工程合同必须按照法律要求进行制定,对合同关系进行规范、指导以及约束,保护双方的合法权益。水利工程合同明确施工过程中所涉及一切问题,是双方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主要依据,对于合同管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些两个方面:一是水利工程合同可以确保工程双方地位的平等,是双方诚信基础上签订符合法律效应的合同;二是通过合同的签订有利于双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互相监督,明确双方的义务和权力,确保施工双方能够执行双方的责任,保证施工过程中合同相关规定的落实;三是通过双方工程合同的管理可以使得双方对于合同履行得到自觉性,调动双方行使义务和权力的积极性。

二、水利工程在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招标过程的不规范化导致的合同管理问题

虽然我国的水利建设已经有了一定的规范,但对于合同双方来讲,由于利益的冲突不断,使得施工合同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一种情况是在工程的招标过程中,部分招标人会利用竞标人的迫切心理,迫使他们通过降低标价来接受一些招标人提出的较为苛刻的条件。而竞标人为了获利,就会采取一些偷工减料的方法,进而导致施工质量的降低,让水利部的相关部门蒙受损失。另一种情况是有些竞标者出于自身发展和其他的一些原因向招标者妥协,签订一些不公平的合同条款。甚至有些人为了得到工程,会串通招标部门的内部人员进行恶意的竞标,造成不公平的竞争,扰乱市场秩序,这同样也是不利于对施工工程的合同进行管理的。

2、没有有效的机制来约束水利工程合同

具体而言,就是水利工程合同条款没有很强的约束力,且存在招投标制作简单的问题,使得合约在履行过程中有诸多问题。如果合同双方由于缺乏经验,对工程的研究没到位,对合同以外的情况预见性差,就须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再一次的协商,造成工程建设的延误。此外,由于工程建设的需求,在有些项目上会存在不合法的分包及转包的行为,而这些行为使得合同管理困难重重,对工程的质量及进度管理都有很大的影响。

3、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合同中信用制度的建立不健全,导致工程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

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环节中,如果一方不能及时提供或者无法提供必要的信息,就会影响合同,进而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如果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期,没有有力的法律支持,就会影响工程的进度。在水利工程的施工合同管理中,如果缺乏完善的信用制度,就会出现下面一些情况: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部分承包商管辖下的施工人员及设备资质与合同规定不一致,实际与约定不符,这些都会造成工程的延期。尤其对于一些比较紧急的水利工程,工程延期会给今后的抗洪抢险造成影响,使得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损失。

三、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防范意识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的核心,也是订立合同的目的。特别是水利水电工程因具有投资大、工期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度大、地质情况复杂等特点,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往往会由于自然环境、地质情况的改变而引发设计变更,以及由于业主的原因而引起项目或者工程量的增加和减少,此外,国家逐渐加大了对相关建设项目的审计力度等,都将会给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主要包括工期风险、安全风险、成本风险、审计风险等。为此,要求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能管理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地集思广义,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开展风险管理活动,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有针对性地去解决履约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重大问题,化解、缓解、转移、规避以上风险。

2、增加合同管理人员,提高综合能力

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不仅要精通工程技术,而且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各种法律、法规,精通合同业务,熟悉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赔管理等工作。施工单位可根据企业和市场的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如:进行短期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利用网络,看案例,分析学习等。对合同管理人员必须实行岗位责任制,明确他们的责、权、利,建立竞争机制,根据考核,给予优秀合同管理人员一定的奖励等,最大程度地增强合同管理人员的责任心,挖掘潜能,提高效益。

3、注重项目实施阶段合同的交底

合同是当事人正确履行义务、保护自身合法利益的依据,因此,项目部全体成员必须首先熟悉合同的全部内容,并对合同条款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和认识,以避免不了解或对合同理解不一致带来工作上的失误。由于项目部成员知识结构和水平的差异,加之合同条款繁多,合同语言难以理解,因此,很难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吃透整个合同内容和合同关系,这样势必影响其在遇到实际问题时进行处理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影响合同的全面顺利实施。因此,在合同签订后,项目部合同管理人员应熟悉合同中的各种合同文件及相关文件和资料的主要内容,明确工程中的风险、重点或关键性问题,同时对项目的全体参与者进行合同交底。施工合同管理没有合同管理人员和全员的参与、主动配合就无从谈起,只有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使利益最大化。

4、合理进行设计变更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设计变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所以在工程开工前,就要好好地研读招标文件,充分理解条款中对变更的约定,以便到了变更时可以很好地做出变更的报价。再要看看变更对合同造价的影响,比如:某大型水闸工程,原来清单中,上、下游护坡护底部分是采用浆砌块石,后来在施工过程中块石价格大幅上涨,人工工资也上涨很多,而且工程量大,工期也难以保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继续采用块石护坡,肯定会亏本而且影响汛期泄洪,在保证满足强度要求后,可以打报告申请修改为混凝土护坡。这样修改后,工期有保证,而且不增加造价,承发包方都得益。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水利施工企业只有切实履行合同,维护合同双方的权益,真正把合同管理落到实处,才能为企业自身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间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刘静,赵树海.对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策略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1(5):121.

第3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合同;义务;权利

合同是一种契约,是当事人之间依法确定、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包人进行工程建设,发包人支付价款的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它是我国建筑业发展和科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工程承发包双方实现市场交易的重要方式和依据,是提高工程建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法律保障和重要工具。

一、合同在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合同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运作需要合同。任何建设项目的实施,都是通过签订一系列的承发包合同来实现的。可以说,离开合同,就没有工程质量,也没有对进度与费用的管理,更谈不上采购、人力资源、沟通、范围、风险及综合管理。另一方面合同的成立必须以市场为前提,没有市场谈不上合同。对市场来说,建设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实现建筑企业对市场的承诺,体现建筑企业的诚信,提升建筑企业的品牌和形象,使企业更牢固地立足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建筑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于:一方面使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接轨,满足市场的需要,提高建筑企业适应市场和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建筑企业在履约过程中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合同始终是建设项目管理的核心。(2)建设工程合同是承发包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明确承发包双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可以合理分摊承发包双方的责任风险,建设工程合同通常界定了承发包双方基本的权利义务关系。合同中明确约定的各项权利和义务是承发包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是双方履行义务、享有权利的法律基础。(3)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业主与承包商之间、不同承包商之间、承包商与分包商之间以及业主与材料供应商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争执与纠纷。而调解处理这些争执和纠纷的主要尺度和依据应是承发包双方在合同中事先作出的各种约定和承诺。所以,合同是处理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争执和纠纷的法律依据。

二、国内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同双方法律意识滞后,合同观念淡薄。工程承包合同制在西方已经推行了100多年,在我国则是近20年的事。受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影响,我们的法制意识与合同意识比较淡薄,从业人员的合同法律意识相对滞后,其主要表现在:(1)对合同与合同法律关系缺乏认识。订立和履行合同往往离开合同法律,缺乏依法订立和履行的意识,以致产生了不少问题,造成不少失误和损失。合同法律是合同订立和履行全过程的法律依据,其作用从宏观来说是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微观来说是规范合同各方主体的行为,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任何离开合同法律所签订的合同都是无效合同,不受法律保护。(2)部分合同缺失公正。合同中绝大多数条款是由发包方制定,大多强调对承包方的义务,对业主的制约条款偏少,特别是对业主违约、赔偿等方面的约定不具体,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买方市场培育了业主的“上帝”地位,客观的不平等地位,使业主方成为合同的主要违约方。(3)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条款不完整。合同讲究咬文嚼字。订立合法有效的合同,文字应当准确明晰,才能体现双方的真实意思,切忌不准确、笼统、含糊,这样容易产生歧义和误解,导致合同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合同还必须全面完整,切忌有缺陷、有漏洞。(4)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为加强工程建设合同管理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支持。《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违法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订的合同属于无效合同,而无效合同是不受法律保护的。目前不少建筑项目所签订的合同,有些是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实质也是无效合同。(5)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由于施工中的不确定因素和设计文件中固有的错、撞、碰、漏,工程设计变更在所难免。在履约过程中合同变更是正常的事情,问题在于不少负责履约的管理人员缺乏这种及时变更的意识,结果导致了损失。合同变更的目的是通过对原合同的修改,保障合同更好履行和一定目的的实现,更重要是为了维护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关键在于变更要及时。

2.合同管理制度滞后。一些建设项目不重视合同管理体系的建设,缺乏一套严谨的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管理未能体现规范化、法制化和科学化的要求。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程序不明确,或有制度不执行,该履行的手续不履行,缺少必要的审查和评估步骤。缺乏对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

3.合同管理人员的专门知识和技能缺乏。合同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

4.合同管理信息化程度偏低。一些工程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和维护手段落后,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相对滞后,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偏低。

三、解决工程建设合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对策

1.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是建设合同管理的首要任务,可以从下述3方面着手:(1)人员选择。建设项目领导可依照合同管理人员应具有的素质条件,选择本部门优秀人才担任合同管理人员。(2)专业培训。可根据实际,组织合同管理人员在职学习。方式方法可以多种多样:进行培训,结合实际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分析总结;听电视讲座,参加法律专业或经济管理专业的考试。(3)进行职业道德教育。通过以上途径,可全面提升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包括思想水平、法制水平、语文水平和业务能力。

2.建立和健全建设工程合同管理制度。根据我国的《合同法》和相关法规以及实际情况,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的制度,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合同法》的大多数法律条文都可以纳入合同管理制度中。随着市场的规范运作和市场形势的发展变化,合同管理上也会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完善原有的合同管理制度。

3.严把建筑承包资质管理关。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承包商参与市场行为的监督管理,对承包商的违法行为要严肃处理,维护正常的建设市场环境,确保建筑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

4.加强合同法律意识。减少合同纠纷产生。承包商由于缺乏法律和合同意识,在签订合同时,对其中合同条款往往未做详细推敲和认真约定,即草率签订,特别是对违约责任、违约条件未做具体约定,这直接导致了工程合同纠纷的产生。因此,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承包商要对合同合法性、严密性进行认真审查,减少签订合同时产生纠纷的因素,把合同纠纷控制在最低范围内,以保证合同的全面履行。

参考文献

[1]朱建元.工程招标投标案例评价及法律实务[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4

[2]佘立中.建设工程合同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第4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15-0161-02

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逐年递增,防控法律风险的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主要表现是:面临的法律环境异常复杂,调整油田经营管理活动的法律法规数量大,既有国内的法律又有国际的法律,还有“走出去”必须面临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而由于油田属于高危行业,法律调整因此有更严格的要求;经营管理活动相对人异常复杂,交易活动繁多,监管部门繁多,在国外经营有时要与项目所在国政府高层直接对话,而在国内生产有时不得不面对油区普通群众,对法律理解的差异性和对法律的认同性不一致,必然造成法律风险频率增强;自身合规性控制异常复杂,油田生产经营点多、面广、线长,各种行为主体活动的类型多、变化快,管理控制工作复杂,有的专业技术性强,有的监管要求严,稍有不慎即有可能导致法律风险。因此如何有效构建石油企业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识别监控机制和宣传教育机制,是石油企业领导和法律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为锁牢法律风险源头、及时化解各类法律风险,需要石油企业在法律顾问制度、法律事务管理、法制宣传教育等方面下功夫、出

实招。

1 落实法律顾问制度,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组织保障机制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依法治企的重要制度保证和组织保证。应坚持以法律风险防控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基本着力点,全面落实企业法律顾问制度。

1.1 建立“三种模式”,确保履行职责有机构

企业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落实法律顾问制度工作,认真落实企业法制工作三年目标计划的要求,不断加强法律事务职能体系建设。在企业层面,要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配备专职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统一管理企业各项法律事务工作,确保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有人抓,有专人管。在下属单位层面,根据生产经营规模、法律事务管理幅度、法律风险程度大小等实际,建立“总法律顾问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兼职法律事务岗位”三种组织模式,保证企业法律事务工作落到实处。实行总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总法律顾问岗位和法律事务机构;实行法律顾问制度的单位设立法律顾问岗位;其他规模较小的单位设立兼职法律事务岗位。通过科学设计法律顾问制度组织体系、落实法律风险管理职责,确保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到位。

1.2 健全“三类制度”,确保管理行为有规范

不断深化法律事务制度建设,整合制度功能,推进制度落实。建立以《法律工作管理细则》、《法律顾问管理细则》为引领的综合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法律事务管理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建立以《合同(信用)管理细则》、《授权委托管理细则》、《法律纠纷管理细则》、《商标管理细则》、《工商事务管理》、《法律中介机构管理细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管理细则》、《学法用法创新成果评审细则》等为支撑的法律专业管理制度体系,编制《合同管理业务流程》、《民事诉讼纠纷处理工作指引》、《工商事务办理指引》等一系列业务管理流程和操作指引,明确各个具体法律业务的管理任务、管理程序和管理规范;建立以《法律事务工作考评办法》等为保障的考核评价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力度。通过三类法律事务制度体系建设,推动企业法律风险防控长效机制的逐步形成,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法律风险的全面

受控。

1.3 培育“三支队伍”,确保工作质量有保证

建立以企业法律顾问、合同管理员、合同经办员为主体的三支法律人才队伍,不断提高法律人员的履职能力。培育法律顾问队伍,严格落实法律顾问持证上岗要求,认真组织法律人员参加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考试和继续教育,提高法律顾问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育合同管理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管理员参加合同管理培训及考核,加强合同法律知识、管理制度、典型案例的学习和交流,掌握合同法律风险防控基本技能,满足企业合同管理工作的需要;培育合同经办员队伍,认真组织合同经办员培训,加强合同经办员资格管理,提升广大合同经办员在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防控法律风险的意识和能力。只有稳步提升法律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才能为企业法律风险的预防和控制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2 细化法律事务管理,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识别监控机制

加强风险源头管理是企业法律风险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不断细化法律事务合同管理、决策管理及风险预警管理,确保重大法律风险得到及时识别和控制。

2.1 甘当“法律卫士”,严格合同管理

紧抓合同管理关键点,努力夯实合同基础管理。严把合同法律审查关,加强重大、重要合同法律审查,严格履行合同审核程序,明确重大风险点的控制办法,落实合同全过程管理措施,有效防范合同法律风险,杜绝违法合同、无效合同的发生;严把标准文本使用关,建设合同标准文本库,收集国家合同标准文本,通过合同标准文本“本土化”改造,开发完善企业合同标准文本,提高标准文本使用率,不断降低合同文本使用风险;严把合同运行考核关,狠抓合同管理检查考核,将合同管理指标纳入内部绩效考核兑现,并形成以合同法律专项检查为主,内控、审计、效能监察等多部门联动考核为辅的综合考核机制,确保合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2.2 善当“法律谋士”,参与决策管理

把握经营管理与依法决策平衡点,积极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企业规章制度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将企业规章制度法律审查嵌入企业规章制度的管理流程之中,对拟出台的各项管理制度从制订依据、程序、内容三方面进行合法性审核把关,确保规章制度的合法合规;为重大决策合法化提供法律审查意见,通过参加日常会议、项目可行性研究、专项问题协调论证等方式发表法律意见,提出法律风险防控建议,真正做到“决策先问法,违法不决策”;为加强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提供法律支持,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拓宽民主渠道,切实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3 敢当“法律勇士”,强化风险管理

找准法律风险管理切入点,建立法律风险预警新机制。勇于研究探索,认真落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通过编制或下达《法律风险管理年度报告》、《法律风险防范手册》、《法律风险提示》等做好法律风险警示管理,超前指导法律风险防控工作;勇于过程控制,认真梳理涉外工程、工程建设、重大对外投资等重点项目的法律风险点,提出风险预防和化解措施,落实法律风险控制责任,严控重点项目运行中各种风险;勇于维护权益,法律纠纷发生后,法律人员主动出击,敢于担当,善于维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各种法律争议、纠纷及历史遗留法律问题,最大限度地维护企业涉法权益,同时建立法律纠纷总结评价制度,对案件的发生和处理全面梳理,深刻查找和剖析导致案件发生的违法、侵权等法律风险因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将处理案件与改进管理有机结合,避免类似法律风险的再次发生。

3 注重普法工作实效,构建法律风险防控的宣传教育机制

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是企业法律风险防范的根本所在。要大力营造靠前送法、能动学法、自觉用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法律风险防控打下了坚实思想

基础。

3.1 突出普法重点,“送法”到“前台”

围绕普法对象,创造性开展送法活动。送法到领导干部、经营管理人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直属单位中心组等要带头学法用法,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中应安排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学习,做到按行权规则办事,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送法到重点项目、基层班组、职工家庭,针对重点项目的工作需要,到现场开办专题讲座,提出项目法律风险防范措施,通过“以案学法”和“普法小课堂”等活动,在基层班组广泛开展专题法制讲座,围绕与职工家庭相关法律知识,走进社区进行专题宣讲。

3.2 丰富宣教方式,“学法”建“平台”

围绕普法主题,建立学法三项平台。建立法制宣传平台,以“普法专题网站”、“法律事务工作信息”、法制宣传栏、黑板报等为载体,通过“举案学法”、“案例速递”、“新法速递”、“法制信息”等专栏,及时报道国家及企业普法动态,宣传新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法制宣传氛围;建立讲法培训平台,以“每季一讲”、“每月一课”法制讲堂为载体,选取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寻求更生活化更形象化的讲述方式,广泛传播法律知识;建立学法测试平台,以“每季学法测试”为载体,通过开展有奖网上测试、现场竞赛、座谈讨论等形式检验学法效果,培育和提高广大员工学法兴趣。通过普法三项平台的建立,激发员工学法热情,推动学法活动深入开展,有效保证员工学法的效果。

第5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企业;合同管理;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23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时代呼唤法治。法治有大法治,有小法治。小法治的集中体现就是“合同之治,契约之理”。合同作为承包商在工程中的最高行为准则,承包商所作的一切活动均是为了履行合同,因此可以说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点,它贯穿着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企业通过提高对合同的有效管理,加强了项目的风险防范;通过选择合格的签约方并获取满足工程需求的合同标的,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成本、保障项目各个经营环节顺利进行的目的。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工程目标,使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获取最优的经济效益。

一、合同管理的作用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它是以法律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签订合同的当事人,对建设项目相关合同所进行的策划、谈判、签订、跟踪、检查、协调等活动,以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并保证合同的如约履行,它是项目成本控制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也是降低投资风险的重要手段。合同管理是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使整个项目在预定的成本、预定的工期内完成,以完成成本、质量、安全目标。合同管理以达到双赢的目的,最终按业主计划获得一个满意的工程,获得合理价格和利润的同时也赢得了信誉,建立双方友好合作关系,增强了企业竞争力。

二、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中的问题

1、签约方与履约方不符

施工企业为降低成本风险,选用适宜本工程需要的劳务及物资合作方,并选用多家符合招标条件的供应方进行招议标,以确保招议标工作的顺利开展。然而在投标过程中,投标方易弄虚作假,递交不合格资质或窃用他人资质,多家陪标的方式下中标。此种情况下,投标方自身人员配备不齐全,组织管理水平较低,技术设备不到位等因素,往往会导致提供的产品质量不合格。若在未知情下,使用于项目上时,会给工程质量带来威胁,进度也受到影响,同时给施工企业项目安全带来隐患。

2、合同管理缺失时效性

单项工程施工时间较长,工艺复杂性高,难度大,而业主急于使用产品,及施工单位涉及的合同签约方地域性限制等因素影响,难免合同管理过程中产生口头性协议。由于项目管理人员法律意识的淡薄,及责任心不强,最终导致口头协议的盲目实施,有时直至履约终止也没有对合同进行签订。当施工范围、结算方式、供应数量等发生争议引起法律纠纷时将无依据可寻,各方合法权益将得不到法律的保障。

3、合同规范性文本

现阶段施工企业合同管理中对合同编制没有一个规范性文本,使得下属各项目编制合同时缺乏指导性意见。施工企业下属项目较多,随之合同编制人也较多,加大了同类合同重复编制的现象,加之编制人水平的有限,法律知识不足,合同风险随之提高。这种不规范管理,使得企业内部同类型合同版本较多,企业合同审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较多,使合同签订缓慢,随之也间接影响了项目施工进度。

4、合同的审查和审批不尽科学

目前在我国,很多施工企业在合同管理这一方面的管理能力都有待加强,例如审查和审批合同不尽科学合理、不够严格,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缺少应有的约束力,甚至处于放任自由的状态等问题。正因如此,建立合同管理体系己经迫在眉睫,建立起完善的合同管理体系将大大有利于我国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将合同管理的相关工作划归企业法律顾问机构进行管理,这是由法律顾问机构的性质决定的,是实现专业化管理必然的必然趋势。例如在一些管理层级较多的较大型施工企业,总部和各级下属企业都应该设立合同管理机构.对于大型施工企业的总部合同管理机构来说,他们会根据合同类别的不同,甚至可以将合同管理部门划分的更加细致,以便于更好的完成合同的管理工作。具有优秀条件的企业,应该在合同管理机构中聘请具备法律顾问资格,又有工程技术、施工管理专业和经验的人员做法律顾问,如此一来就会对合同的进行更加全面和专业化的审核,和对于合同履行过程的有效监管最大限度的制定和完善合同管理工作制度。

5、缺乏制度保障

合同在签订到履行完毕的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诸多的法律问题,也将很大限度的涉及施工生产的专业技术部门,因此在某一环节出现一点缺失或重大失误都有可能导致极为严重后果。所以,对于合同的管理,必须制定出严格的规章制度予以保障。大型的施工企业管理部门层次相对较多,通常条件下,既要充分发挥整个合同管理系统的积极作用,以便于最大限度的调动各级合同管理部门的工作热情,又要根据不同的实际状况,调整具体的合同管理方案。通常情况下,企业应通过对下级合同管理部门授权的方法,一次性将大量的合同管理工作交由部门及下属单位,进行对工程建设的合同的常态化管理。但是也会有不寻常的情况,当某一合同的合同标的较大时,风险较大时、涉及部门或单位较多时,此类合同都是由企业总部的合同管理部门进行直接管理。企业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合同宏观的、总体的、原则的、重要的合同管理和全面的监管工作,而下属单位则负责专业的管理及合同的相关履行工作,确定合同管理工作的重点。

6、对于合同的重视程度不够

施工企业的合同种类是相当多的,单从合同的管理角度来讲,都应严格管理起来,但是有时候,并不是所有的合同都要进行同样地关注。例如在施工企业中,对于合同标较大、风险较大的合同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除此之外,对分包合同也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担保合同、大额度的采购合同也应该被列为合同管理的重点。

7、领导者的水平有待提升

从某种意义上讲,合同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工作水平的高低,领导者的决策能力的强弱,都将左右着合同签订和执行的质量。因此,在合同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形成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合同进行三个阶段的严格评审,评审由企业的主要高层领导进行主持,相关关部门积极参加配合完成合同管理工作,工作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在投标的过程中,由合同管理部门联合投标部门、工程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对招标文件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合理的评审,以便于左后决定是否进行投标,对中标后的合同风险和难点进行合理的、紧密的分析。

三、提高合同管理核心价值

施工企业合同管理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建立综合的合同管理机制,将有力的促进施工企业建立“以适应市场为先导,以项目管理为基础,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资产管理为主体”的资产经营机制,促进施工企业核心能力和相应的市场竞争力的提高。

1、增强法律观念,依法进行合同管理

当前我国建设行业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备,尤其是《招标投标法》,《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工程投标及合同办理提出了详细需求,各行各业也依据国家法律拟定了有关法令。因而,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应当认真阅读有关法律法规,并对所签合同的标的、计量规范、质量需求、价款付出方法、合同实行期限、地址、违约责任以及合同条文的释疑等内容,应做出清晰详细的解说,避免呈现歧义,增强合同的严密性和可操作性。

2、积极推广使用合同示范文本

“三制”改革后,建设工程建设市场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行,己形成了自身的建设合同范本,使用合同范本有助于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防止合同缺项、漏项和不平等条款的出现,因此应积极推广使用。

3、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

在建设工程建设过程中,应选派具有丰富工作实践经验、懂经济、业务强,具有高度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员负责合同管理。对于合同管理人员要进行岗前培训,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要注意对执行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熟悉合同的相关内容,做到合理的执行合同内容,变被动的执行为自觉的执行。

4、对监理的选择

监理工程人员作为联系建设方和承包方的重要纽带,在合同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素质的监理人员能够公平、诚信地处理在进行合同执行的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实施,给工程建设创造一个轻松地施工环境,可以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四、合同管理问题的相关对策

1、提高对合同拟定与分析的重视程度

基于合同文本的基础形式,企业应该尽量采用合同示范性文本,由于在实际工作的过程当中,使用不同格式的合同而产生经济纠纷的事件并不少见。基于此种情况,企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应该尽量使用各类公用建筑、民用住宅、工业厂房、交通设施及线路管理的施工、设备安装的合同样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这样一来既可以有效防止所拟定的合同出现缺项、漏项及不平等条款,还有利于行政管理机关对合同的实施进行有效的监督,也更加有助于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对纠纷进行及时的裁判,最大限度的维护好合同双方的合法利益。

2、完善合同管理的相关制度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管理环节繁多,包括合同的洽谈、草拟、评审、签订、下达、交底、学习、责任分解、履行跟踪、变更、中止、解除、终止等一系列环节,假如建筑单位要对本单位的合同管理工作进行规范,首先就要基于合同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和健全合同管理制度,使合同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加科学更加有序的进行。因此,笔者认为,合同交底制度、责任分解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及进度款审查批准制度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应该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3、对工程合同进行动态管理

在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对合同的现场签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按照合同条款支付时应该避免过早、过量签证,特别是合同变更补充协议的过程中,合同的签认须要格外的小心谨慎,签证必须将相关合同条款作为衡量依据,以便于起到相互制约的积极作用。尤其要重视设计变更与施工图的错误,此类签证只需签变更或修正的项目,原图纸不变的勿重复签证,己经下料和购料的,务必签写清楚材料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变更日期等详细情况。及时记录、收集和整理工程所涉及的各种文件,对合同变更部分进行审核与分析。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合同变更应该与提出索赔是同步进行的环节,须业主与承包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再进行合同变更的相关事宜。及时处理停工损失,双方按合同约定的时间以书面形式,按合法程序签认停工的相关具体内容。严格执行定额规定,对于未对定额进行规定的情况,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或者参考相同类定额及有关的规定做出补偿。

4、合同管理体系机构的健全

施工企业应成立合同管理机构,使管理落实责任到人,实现部门规范化管理。综合财务部门及法律部门意见制定符合项目需求的合同管理制度,如招投标制度,合同管理细则,合同评定办法等。在制度实施过程中,定期对不符合要求的制度进行修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制度与实践相结合,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达到制度落实的目的。

5、合同动态跟踪与评价

合同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与合同有关的单位、人员都必须本着“守合同、重信用”的原则,严格执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确保合同的实际履行和全面履行。在实施过程中对合同进行分析,合同分析是从合同执行的角度去分析、补充和解释合同的具体内容工作,使合同能符合日常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工程按合同要求实施,为合同执行和控制确定依据。施工企业应加强对有关合同履行的动态监督,对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签约、交货(施工)、验收到结算及时跟踪、管理。各项目分包单位的负责人及签约人应随时了解、掌握本单位合同的履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随时对签约方合同履行情况进行动态评价。

6、制定合同规范性文本

施工企业应组织法律、风险、财务、技术等专家参与,根据项目实际需要,结合历年合同文件,总结分析出容易出现纠纷案例的原因,同时制定符合法律要求,且有效保障本企业利益的合同范本。

7、注重合同细节

施工方应加强管理人员合同管理意识,对产生的口头协议及时进行书面补充,使其更为合法化。以免出现合同签约人为无权人的情况,避免造成合同的无效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及信誉度受损。法人委托书中应附有委托事宜,并说明权限范围。注重合同签约的时间,如租赁合同,采购合同,往往由于时间上是疏忽导致合同价款的变化。

8、合同信息化管理

加强信息化建设对合同进行规范化管理,采取备案检查,对下属项目合同进行动态监控,并进行考核检查,完善分包方(优质)资源库。施工企业没有一个健全的合格签约方信息库,同时对签约方进行综合性评价,为企业的分包方(优质)资源库提供真实有效考核评价,为下次签约方的选择提供指导性意见,对兄弟单位合作方的选择也起到良好的建议。

结束语

施工企业通过提高对合同的有效管理,加强了项目的风险防范;通过选择合格的签约方并获取满足工程需求的合同标的,从而达到降低项目成本、保障项目各个经营环节顺利进行的目的。合同管理贯穿于从工程开工到竣工的全过程,加强合同管理,确保工程目标,使技术与管理相结合,以获取最优的经济效益。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管理中要注重方法,要讲究合同管理的技巧。所以要在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高度重视、充分的了解其重要地位,在实践中探索及归纳建筑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技巧,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促使参建各方自觉履行合同约定的条款,从而降低建筑市场风险,切实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确保建筑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孙新军.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2).

[2]马敏香.浅谈如何加强合同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2(03).

[3]战h.通过合同管理的信息化提高合同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2(08).

第6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二次经营、工程变更、索赔

二次经营是指施工企业在满足业主的需求(工期、质量、安全、投资),为对方提供高质量的产品的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管理活动。公路工程具有工期长、规模大、涉及的经济关系和法律关系复杂、受自然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大,导致项目的实际情况与项目招投标时的情况相比会发生一些变化,所以发生工程变更、索赔是比较常见的。

在工程开工后,需对公路工程合同文件(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投标文件、合同文本、投标图纸、施工图纸、技术规范、法律法规、地方性政策等)与实际实施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寻找其中的变更、索赔契机,积极开展二次经营,及时办理变更索赔手续,是保护施工单位的正当权益、弥补工程损失、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有效手段,也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因此,施工企业在公路项目施工中实施二次经营,有效地对项目进行科学管理,才能使项目获得应得的利润。

一、 变更、索赔的前提条件

1、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平衡好各方利益,超前筹划,精心运做,二次经营一定会有一个满意的结果。施工企业严格履行合同,按合同约定从进度、安全、质量上搞好工程建设,并在施工过程中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发现设计中不合理或错误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提议,为业主和监理采纳,既节约了工程造价,又改善了工程项目的运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一般能得到满足。

2、加强合同管理、搜集相关证据:变更索赔不仅是一种工程经济活动、更是一种法律行为,有力的证据是变更、索赔成功的关键。这些证据主要包括合同文件、施工过程中证明文件、费用计算依据、法律法规性文件等。合同管理分为合同分析和合同日常管理两部分。合同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为变更、索赔提供法律依据,而合同日常管理则是收集和整理工程中所有的文件资料,包括招标文件、合同协议书、投标文件、图纸、会议纪要、往来函件、变更洽商、气象图表、工程照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地方政策性文件等,并加以科学归档和管理,形成一个能清晰描述和反映整个工程全过程的数据库,为变更、索赔提供全面、准确、合法有效的各种证据。加强合同管理,搜集相关证据是索赔成功的关键。

3、编写有理有据的索赔报告:编写好变更、索赔报告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是一项集法律、经济、技术等专业性较强的复杂工作。索赔报告要客观真实,资料完整。索赔报告应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保证索赔事件真实;二是责任必须分清楚、准确;三是强调事件的突发性,是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无法预测和防范的;四是文字简洁,用词婉转,计算准确。

4、选择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合同管理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为合同管理工作弹性大,伸缩性大,岗位涉及的变更索赔金额动辄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因此要求合同管理人员要知识全面,不仅要懂预算,更要懂工程施工技术,熟悉工艺操作流程,了解施工组织设计。具备一定的物资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知识。合同管理人员要头脑灵活,有良好的交际能力及能遇事不乱、处变不惊的随机应变能力。合同管理人员要思路开阔,思想解放,思维活跃,索赔意识要强。时刻关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调整变化,外部外界条件的变化,凡是由非施工单位责任引起的外部条件变化,导致工程施工成本的增加,都必须及时收集相关资料,为施工索赔做好准备,重视合同,又不受合同禁锢自己的思维。

二、 工程索赔案例

1、工程变更的情况

(1)路基填料变更:湖北省某高速公路合同段路基填料原设计为土方,原土方调配取土场在施工时已无土可取,且该项目位于农场,很难找到合适的取土场。施工单位及时向业主、监理进行了书面汇报,建议采用石碴填料填筑。业主、监理经过多次讨论后,同意了该方案。此方案即解决了土源问题,也弥补了施工单位的工程损失。

(2)路基不适用材料换填变更:江西省某高速公路合同段路基全部为填方路基,路基水沟的挖方在设计工程数量表中全部参与了土方的调配,但是该项目处于鄱阳湖内涝区,路基基底都需要进行软基处理,水沟的挖土方不能作为路基的填料,经过监理工程师、设计代表和业主现场核查,确定水沟的挖土方按投标清单中挖淤泥(包括非适用材料),并且把路基中利用土方全部按借土填方替换。

(3)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的变更:湖北省某高速公路合同段桥梁桩基设计为砂土层,施工过程中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为砂砾石及岩石层。业主、监理经过现场勘察,并聘请有资质的勘察单位进行地质勘察,确认地质情况与设计不符属实,最终经予单价价格调整,弥补了施工单位的亏损。

(4)材料标准提高引起的费用变更:台背回填的填料、路基填料、路基用土工材料、桥梁用材料等在业主、监理的要求高于投标图、规范要求的时候可向业主提出变更要求。如湖北省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土工格栅施工图规定强度标准高于投标时强度标准,施工单位据此提出变更合同单价,业主及监理单位同意该单价调整。

(5)施工方案变化引起的变更:四川省某高速公路合同段原设计吴家河中2号桥设计为桥梁,且考虑桥下弃土31.5万方,由于原设计对弃土并未进行考虑,可能会造成弃土对桥梁桩基影响,且桩基施工与弃土交叉方案不具现场操作性。经与业主、监理现场沟通与研究,最终决定将吴家河中桥改为路基施工,基底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软基处理,基底以上5米厚范围内填片石碎石透水性的粗颗粒土、土工格室加强路堤稳定、一级边坡采用浆砌片石、二级以上边坡干码片石到顶、路基左侧靠山体部分空地(原设计弃土场)填平路基。

2、索赔的情况

(1)保险索赔:公路工程投标都会有建筑工程一切险和第三方责任险,建筑工程一切险作为施工单位回避风险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2)工程量变化:根据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规定,如果合同的工程量清单中某一个支付细目所列“金额”或“合价”超过签约时合同价格的2%,而且该支付细目变更后的工程实际数量超过或少于工程量清单中所列数量的25%,则该支付细目的单价或总额应予以调整。如景鹰高速某合同段水中桩数量加长,施工单位与业主多次沟通,业主同意对水中桩桩基进行单价调整。

(3)国家及地方政策法规引起的费用增加索赔:如湖北省交通厅2008年发文件《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主要材料价差调整指导性意见》,湖北省各高速公路项目可根据此文件对材料进行调差。

(4)非承包商原因引起的费用增加索赔

a、误工费用:由于业主征地、协调与合同规定时间不当,导致已经组织进场的机械、人员误工费用,应向业主进行工期和费用索赔。当误工事件发生的时,可以要求驻现场监理对引起的误工的人数和机械台班的数量进行核实,并签订误工的工程数量表,在后期和业主进行合同谈判的过程中提出补偿。

b、赶工费用:由于业主要求工期缩短或业主原因导致前期误工或者是由于实际施工图纸工程量的增加导致工期的延长,或者是发生了上述造成工期延误的原因,而业主按合同工期要求工程完工的变相的加速施工,引起在合同履行期间增加投入的费用,可向业主提出费用索赔。如周转材料的费用、机械设备、人员投入等。

第7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建筑工程;合同措施;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D9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24602

1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对比分析

在我国,很多建筑企业甚至对于合同的索赔没有概念,在签订合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人真的对合同的有关规定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比较,只是当做走走形式。只有在问题真正无法回避的时候才意识到索赔问题在合同中的重要性,却悔之晚矣。

1.1 总承包合同管理对比分析

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成本控制的领域里还没有完善的合同文本及相关规定,从而缺乏对于工程合同签订双方的约束和规定。在此背景下,工程的承建和承包制度非常混乱,不但很少按照合同中所规定的相关方法进行工程的建设,还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肢解工程、转包工程,使得合同的签订放在工程验收时根本没有能力对工程的相关质量负责,非常严重的制约了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同时,在我国,大部分建筑承包商都是单纯的安装企业,还包含少部分诸如基础工程、空调工程、装修工程等企业,实际上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总体工程承包能力,也没有与此相当的管理和经营水平。在这个前提下,造成了我国建筑业近竞争混乱,各种类型企业混杂的现状,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有序发展。

1.2 担保保险的对比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建设工程保险还相对落后,造成这个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1)保险金不足,同时经费来源不明确。

(2)我国相关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少,在社会中推行的范围还不够广、相关的经验也不够多,缺乏配套措施。

(3)由于我国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把具有社会互质的保险事业仍视为个别行为,甚至政府行为。因此建筑企业对于保险的认识不足。

1.3 合同的签订与履行

在我国的建设工程中,签订合同往往被认为是走走形式,大家总是一厢情愿的希望工程进度和质量按照预期的发展,但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随着工程的进行,各种矛盾慢慢显露出来,但是当时双方在一开始可能为了工程尽早开工,签订合同的时候过于草率,根本没有意识到可能发生的问题,所以在问题出现后,所谓的合同变成了一纸空文,有些承包商随意偷工减料,造成工程质量隐患,或者按照合同规定的进行施工又会大大超出前期预算。这样算法产生的纠纷越来越大,又没有办法解决,造成了工程无法按时完工,当事双方都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1.4 合同索赔管理

在长期的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对索赔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在自身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往往缺乏索赔的意识,这样在最后工程质量和自身利益受到了损失也没有办法追回。另一方面,我国对于索赔问题的管理也存在着一定的偏见,似的索赔工作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施工单位由于缺乏相关的经验和知识,不会、不敢索赔,缺乏有效的合同纠纷解决机构,也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企业索赔管理体制。

2 对加强我国工程项目合同管理的建议

2.1 承包商应开展合同风险管理,加强索赔管理工作

事实证明,合同成本的亏损,其直接因素主要是承包商的法律意识淡薄、相关经验和知识缺乏所造成的。很多案例都说明如果事先进行有效的风险预测、引入相关机制、签订明确有效的合同,大部分建筑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都是可以被预见和避免的。施工合同的签订,不但可以明确上方所具有的权利和义务,还可以作为索赔的重要依据。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不应仅仅把合同当成自己身上的“紧箍咒”,而是应该认真研究合同,利用合同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结合法律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最有效的管理和索赔策略。

2.2 建立、完善我国建设工程合同体系

我国已经出台了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这是我国建设工程规范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一步。但是,我国在实行和应用这套办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为了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体系,我国的立法机关和广大建筑承包商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3 增强法制观念,树立管理意识

在我国,之所以合同问题频频发生,归根结底是企业的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合同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建筑业逐渐走向正规的今天,作为承包公司的负责人员更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相关知识,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真正做到重视合同的作用,让公司里的每一个成员都认识到合同管理的重要性,才能最终达到履行合同规定行为的目的。

2.4 合同管理人才的培养

企业最有效的提高自身对于合同问题处理能力的方法莫过于加大对专项人才的培养和招聘的力度。一个优秀的合同管理人员不但要具备合同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更应该具备整个工程中各种技术的相关知识,并且熟练的掌握各种法律和法规,只有这样,在合同的订立、修改和解释的过程中才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同时,好的合同管理人员还应做好工程的索赔管理以及翻译外文合同的工作。但是在我国这方面的人才大量缺乏,各个企业也没有培养这类人才的意识。因此,企业应该从现在开始努力培养合同人才,因为人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基石。

2.5 营造良好的合同管理法律氛围

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加强施工合同管理,保证建筑市场正常健康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法律机制作后盾。

2.6 建立合同文档

合同文档是工程进行的重要参考,也是合同出现问题时的重要证据。随着工程项目前车的问题越来越多,工程项目的相关合同档案越来越复杂,要对合同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须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系统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事实证明,通过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合同管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3 与成本控制有关的合同措施

3.1 工程投标报价的制定

(1)投标报价的依据。

工程建设投资确定的依据主要包括:

①定额;

②工程量清单;

③环境;

④技术文件;

⑤技术方案;

⑥工程建设实施组织;

⑦要素市场价格;

(2)投标报价程序。

①研究招标文件:

承包商在投标前应该组织相关人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根据市场情况和相关信息制定相应的投标策略。招标文件是投标的主要依据。

②进行现场勘察:

承包商进行现场踏勘时,要取得有关项目的详实资料,作为投标报价、制定施工方案的依据。

③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对项目的情况充分了解后,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施工组织设计。

④核对工程量:

建筑公司在投标前应根据图纸内容仔细核对工程量。如发现错误,应及时通知招标者更正。招标文件中通常附有工程量表。

⑤计算工程费用:

投标报价可依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投标报价可根据企业对工程的理解程度,在预算造价上进行上下浮动。

⑥确定报价:

在投标实践中,基础标价不一定就作为正式报价,而应作多个方案的比较分析,供决策参考。

(3)投标决策。

投标决策是承包商是否参加项目投标而采取的研究、决定的过程。对于决策的重要性毋庸质疑,很有可能决定一个公司的命运。投标决策具体应包括三个内容:决定投标的性质;决定是否投标;投标中如何采用策略。

3.2 施工定额的合理制定

(1)原则:

施工定额编制体现定额平均先进原则、明确劳动手段及对象原则、符合质量要求原则、内容和形式简明使用原则、采用合理的劳动组织原则等。施工定额的编制按人工定额、机械台班使用定额及材料消耗定额分别编制。

(2)方法:

施工定额编制方法是主要从材料定额编制、施工机械编制、人工定额编制。方法如下:

①材料消耗定额编制方法: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有技术测定法、试验法、统计分析法和理论计算法。

②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编制方法:取定机械l小时生产效率、拟定正常的施工条件、取定机械工作时间的相关利用系数。

③人工消耗定额编制方法:人工定额的编制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为技术测定法、比较类推法、统计分析法、以及经验估计法。

3.3 索赔实施

(1)索赔起因。

索赔的起因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工期延误产生的索赔:工期拖延的原因不是由承包商造成,并使得工程不能按正常合同要求完成进而造成的相关损失。

②恶劣的自然条件引起的索赔。

③合同变更的索赔。

④合同缺陷索赔。

⑤风险分担不均引起的索赔。

⑥业主和指定分包商违约所造成的索赔。

⑦其他原因引起的索赔。

(2)索赔的种类:

①缺陷索赔;

②工程环境变化;

③变更索赔。;

④业主违约;

⑤不可抗力因素。

(3)索赔程序。

在相关的索赔事件发生后,承包人必须将索赔意向通过书面通知相关的业主。索赔程序在索赔意向通知书到达的时刻即宣告开始。索赔工作从总体上讲可以分为如下两个阶段:

①索赔的内部处理阶段。

在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之中,有明确规定:受损失方应在造成损失的干扰事件发生28天以内向对方提出相关的索赔意向,也应在书面的索赔意向书递交后的28天内递交正式索赔报告.接着,受损失方应对引起损失的事件进行调查,收集证据,计算索赔值,分析干扰事件原因以及责任,并最终起草索赔报告。

②索赔解决方式。

索赔解决阶段是指在递交索赔报告后进入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双方可以请人调解,也可以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等手段解决索赔问题。

(4)索赔工作的重点。

在工程施工阶段,工程的索赔工作是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生的工程事件。因此,不能将其看做静态的事件。那么一方面要保证索赔事件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首先要做好如下工作:

①索赔证据的管理和搜集。

建筑工程在实施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书面文件,这些在索赔的过程中都是很重要的证据。合同的管理部门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搜集:工程照片、声像资料、电话记录、往来信件、气象报告、进度计划、工程备忘录及各种签证;工程结算资料和有关财务报告、其他包括分包合同、订货单、工资单、官方的物价指数、国家的法律法规等。

②严格遵守索赔的时效性。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要对索赔事件分门别类,彻底调查,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掌握索赔的相关技巧。在此基础上,记录下和业主发生的索赔事件业作为证据。如果双方发生索赔纠纷,可以之作为法律的依据。

参考文献

[1]卜振华.项目管理模式与组织[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学会.建设项目监理实用规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建设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美]吉多,克莱门斯著,张金成译.成功的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第8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高速公路,成本控制,措施,施工项目

一、绪 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创造了辉煌的成就,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发展,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从2005年起到2030年,我国将斥资两万亿元,新建5.1万公里高速公路,使高速公路里程达到8.5万公里。公路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平均每年800亿的公路建设巨额投资规模,建设工程的成本控制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能否在竞争中取胜,关键在于能否在合理降低工程成本并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为业主提供质量优、工期短的产品。因此,项目成本是反映项目经理部及整个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指标。

二、 施工企业对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成本控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速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往往以个人经验为准则,效率与成效之间矛盾重重,项目成本失控问题时有发生。究其原因,关键在于企业自身管理体制滞后,对于现代项目的成本控制力度和经验不足,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当前项目管理的发展要求。目前,施工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现状表现为以下几点。

1、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各施工企业内部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项目成本控制认识也各不相同,但目前现状为成本控制意识薄弱。自开始投标,很多企业都忽视成本预算在投标阶段的决定性作用,在施组编制阶段忽视详细全面的施工部署,以及缺失过程中可变更的施工处理方案,由于资料的不完善,很可能直接影响着企业二次经营的收益。

在施工阶段,有些项目负责人简单地将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工程经济部。其结果往往是技术部、安质部只注重技术、安全质量和现场施工,较少考虑成本因素;物机部只负责材料的采购、验收、发放和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材料消耗随意性强,机械重复作业,缺乏计划和控制。事实上,项目成本控制涉及各个部门,往往部门间缺乏必要的沟通,没有真正做到分工协作和信息共享。究其原因就是成本控制意识不足。

2、忽视对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的控制

质量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而发生的一切必需费用,以及因未达到质量标准而蒙受的经济损失。据调查很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一味的讲求进度,而忽视了工程质量,结果就是在竣工验收时关关受限,为了达标,不惜花大代价来做表面工作;即使在交出后,往往在质保期内出现不少施工质量隐患。这样既影响了企业的信誉,质保金又会被大打折扣,所剩无几,甚至倒垫资金。由此可见质量成本不能过分降低,更不能忽视,否则会变本加厉的返还给施工企业。

相反,若是施工企业过分强调工程质量,虽然可以超过优质标准,甚至业主的部分奖励,但也会增加较大的质量成本,造成浪费,甚至拖延工期,影响企业信誉。

工期成本是指为实现工期目标或合同工期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发生的一切费用。目前有些项目经理工期成本管理意识不强,有些项目施工前期忽视工程进度,前期施工设备进场没有完成计划任务,造成机械设备的浪费及劳动力工作效率不高等情况,后期由于受到业主的硬性规定,又要采取特别措施赶工期,施工成本往往多于甚至数倍于常规施工成本。

3、合同管理不规范

不少项目部人员缺少合同管理能力,尤其是在劳务分包合同、材料购买合同和机械租赁合同等签订中,因为合同管理知识不足,或麻痹大意等原因,导致签订条款不合理,合同中未分清双方权利和义务,结算标准不明、履行时限模糊等。有时还存在项目部人员因贪图小利,被其他租赁企业或供货单位利用合同欺骗等现象,造成经济损失, 增加了项目额外成本。

4、物资管理漏洞不断

工程材料的成本占工程项目总成本的60-70%,是构成项目成本的主体。然而很多企业员工施工时“只领不算、只用不管”造成严重的材料浪费现象。有些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进度匆匆备料,材料进场不能合理堆放、验收,领用制度不健全,导致材料二次搬运浪费,保管费用增多,使材料总成本上升。

不仅如此,在审核阶段,许多单位会计部门对材料费用的核算过于简单,很多单位对各种材料不设“库存材料”科目核算,而是在材料购入后一次性全部计入工程成本;有些单位对部分材料设置了“库存材料”,但是形同虚设,出入库手续不健全,造成帐实不符,不能对材料成本控制起到应有的经常性监督作用。

另外针对质量、节约及奖惩控制措施不力,材料成本大量超支或者因偷工减料造成质量问题,本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结果却因职责分工不明确,最终不了了之。

三、项目成本控制措施及案例分析

针对上述高速公路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相应的项目施工成本控制的措施,并辅以案例分析,来阐述物资成本控制的必要性。

1、加强成本控制的处理措施

⑴全员成本管理意识的形成

自成立项目经理部开始,就应建立健全整章建制工作,在企业内部、项目部上下营造出整体重视、全员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成本费用的良好氛围。

⑵项目经理部成本意识的提升

全员成本意识的培养主要有几个方面,①项目经理的决心和信心;②树立全员成本意识:抓住个例,加大宣传教育;③部门间、人员间工作配合,相互监督的意识;④各级人员责任成本控制意识;⑤制定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以此来推动人员成本意识的提高。

2、加强质量成本和工期成本控制措施

2.1、质量成本控制措施

对施工企业而言,工程质量并非是越高越好。超过了合理水平,属于质量过剩或浪费。当然一味赶进度或偷工减料,而忽视施工质量,后果就不堪设想。工程施工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定有效的质保措施,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

2.2、工期成本控制措施

施工工期是以科学合理为原则,以合同工期为目标,要做好施工生产中的组织、协调和控制。

强化工期意识,做好前期策划。

在项目的成本管理中,首先要强化各成员的工期成本管理意识。项目经理是第一责任人,必须抓住项目控制工程的主要矛盾,针对项目责任成本目标,强化项目管理人员的工期意识;其次要组织专班人员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对新开项目进行前期策划工作。

多方出击,抓好征地拆迁工作。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项目要施工,征地拆迁工作必须提前做好准备,征地拆迁的快慢是决定施工是否按期完成的先决条件。施工的前期,一方面要主动与业主、地方政府、村委会等加强沟通,与其建立理解、信任、融洽的关系,为项目尽早开工创造条件,也为施工生产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加强拆迁征地成本的分析和适当投入,针对征地拆迁中的难点,采取对策,适当投入,妥善解决在征地拆迁中遇到的问题,以避免因征迁停滞,而造成的停工损失(机械租赁费、外协队伍损失、人员工资、材料保管费等),减少成本。

3、规范合同管理

项目部在组建后,必须针对班子成员、各部室主要负责人进行合同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使参与合同制定或参与评审的人员均能熟练掌握合同规范内容。

采用合同措施控制施工成本,应贯穿整个合同周期,包括从合同谈判开始到合同终结的全过程。首先是选用合适的合同结构,要争取选用适合于本工程规模、性质和特点的合同结构模式。其次,在合同的条款中应仔细考虑一切影响成本和效益的因素,特别是潜在的风险因素。对超出合同范围的工作,要及时办理变更追加,以尽可能地增加工程收入;对总包或业主单位不合理的要求要依据合同予以婉拒,以减少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4、强化物资管理措施

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项目成本的大小,也是反映一个施工企业对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因此若想实现控制成本的目标,必须实现物资材料的可控性。首先必须准确认识材料成本管理的重要性,树立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建立细致的成本预算和分析制度,科学制定材料目标成本,加强材料采购、检验、出入库及保管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控制;强化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信息反馈工作,以实现全过程审计监控,随时掌握成本动态。

5、案例分析

现以某工程局上海嘉闵高架项目部的物资管理为背景,对路桥项目施工材料成本的控制进行探讨。

5.1、工程概况

嘉闵高架某标段高架桥为城市-A级道路,主线桥一座2050m,匝道桥12座4330m,人行天桥一座890m,地面道路为城市主干路Ⅰ级,长1746m,包括沟浜清淤22262.4m3,填二灰22262.4m3,土工格栅15735m2,石灰土填筑9881m3等。工程数量中混凝土需求约为25万m3,钢筋需求2.6万t及其它大量配套物资。针对如此巨大的物资需求,为保证工地施工的顺利开展,项目部制定了严谨的管理制度,采取了积极有效的物资管理措施。

5.2、物资管理制度及措施

⑴整章建制、规范管理制度

根据集团公司、公司物资和机械设备管理要求,结合项目部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嘉闵高架物资管理办法》、《嘉闵高架机械设备管理办法》、《项目部物资系统业务评比办法》、《地材质量控制措施》、《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使各项目队、材料厂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有章可循,有制度可查,责任到人,使各项管理更加规范化,并按要求建立健全各种资料、档案,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程序文件中的规定执行。

⑵加强前期市场调查,确保市场调查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为确保工程施工用物资及时保质、保量的供应,项目部对上海市砼组合料、钢材市场、机械租赁、物流配送等进行全面调查。项目部通过各种途径对全国的钢材市场进行调查,全方位地了解所采购物资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的价格,使所采购的物资有了纵、横向比较,价格更公开化、透明化。

⑶强化物资采购管理,促使所采购物资公开化、合理化

为合理配备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根据业主要求,主要材料采取统一招标公开采购,集中供应,尽可能的使同种材料的供应商在同种基础上竞争。实行阳光采购,坚持谁采购谁负责,物资采购做到“比质比价、总量控制、就地就近、运输方便、综合平衡、物美价廉”的原则,达到了节约成本的目的,规范了物资人员的采购行为。

⑷全面实行限(定)额供应,加强材料核算

项目部各级物资人员严格依据《分工号物资需用量核算表》和《劳务合同》建立《分工号物资限(定)额供应台帐》并进行限(定)额发放,做到无工号、无去向、无计划不发料,严格按照施工进度分批分次对外协队伍进行发料;加强工号材料的核算工作,分析了节超原因,提出了改进意见。

⑸加强周转材料管理,提高周转材料利用率

物机部对各队采取指导、监控措施,对一些主要周转材料采取统一管理统一招标采购,各队周转材料用量比较大,要求各队的周转材料进出时必须在物机部存档,以便随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满足正常施工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成本;各下属物资部门周转材料自购或租赁必须有明确合同签订,平时做好周转材料的台帐管理及月末清理盘点制度,详细列出在用、待用及闲置材料,一旦有闲置材料,立即上报物机部,并及时做好调配处理,避免无谓的多支成本。

⑹定期组织业务检查评比和物资例会,加强物资现场管理

项目部每月5号前对各队上月的材料管理进行一次评比打分,对在评比中取得第一、二名的主管及材料员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较差的主管给予经济处罚及通报批评。组织各项目队物资人员学习优秀项目队的做法和经验,取长补短,促使各队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根据《嘉闵高架物资管理办法》,每月26号定期召开物资例会,主要任务是:工地材料厂提供甲控材料市场价格信息;各队提供自购材料信息;对上月的物资供应及管理工作进行总结,解决存在问题;审核落实物资供应计划。

⑺加强原材料质量管理,坚决杜绝不合格材料进入工地

项目部各级物资人员对原材料(含地材)从进货渠道、进场验收、检验等环节加强控制,从源头保证原材料的进场质量,对每个质量环节做到了有验收标准、专人控制,尤其是在地材的验收过程中,验收人员和实验人员对进场的每车材料逐车验收,以确保质量。

项目竣工期间通过综合成本分析和项目初步审计,项目部取得了可观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实践证明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严谨的管理制度,一定会实现项目盈利目标。

四、结语

本文从工作结构分解与动态成本控制,现代管理技术的运用和事后施工成本分析三个方向,为施工企业的现代化成本管理提出了成本控制的新思路。

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公路建设市场,施工企业惟有认真研究形势,苦练内功,将建设成本控制在最佳状态,才能获取利润,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汉波:工程项目责任成本管理与控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1.

[2] 周晓静、李敏: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体系的建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3] 刘丽娜:成本控制有效方法的探讨[J].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2003.

第9篇:合同管理优秀案例范文

关键词 E-HR 人力资源 信息管理

一、E-HR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背景

第一,现代煤矿对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需求。煤炭行业逐渐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在这转变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煤矿人力资源信息的掌握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二,集团公司对于下属子公司人员信息掌握的要求。集团公司为加强对下属各子公司人员的管理以及各单位人力资源信息的掌握,便试图通过网络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对整个集团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

第三,高山矿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一套优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简化办公程序、减少工作量、提高科学性,同时还可以智能结算工资,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准确性。

二、E-HR系统在高山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细则

第一,单位信息管理。单位信息管理包括对系统基本参数进行设置、公司基本信息维护、部门维护、岗位维护等。

组织机构管理系统作为人力资源系统的基础模块,主要为高山矿业构件组织架构,管理各级、各类组织相关信息、人员编制及维护员工任职情况,为HR管理者提供全面管理功能。提供各单位、部门、岗位的任职、超编、缺编情况等的报表和统计图,方便总经理浏览组织信息和分析员工任职情况,为分析决策提供帮助。

第二,人员信息管理。人员信息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几大业务模块:

一是人员信息采集。人员信息采集供公司进行员工原始信息录入。人员信息包括:姓名、性别、民族、籍贯、户籍、健康状况、部门岗位、学历、个人履历、参加工作时间、用工性质、党派记录、职级等个人信息。采集完个人信息后就可以将个人资料转入人员档案。二是员工信息维护。信息采集转入人员档案后该员工就成了公司中的一员,人员信息维护节点是对已转入档案员工的基本信息进行日常的维护修改、删除等操作。三是黑名单管理。该节点将本单位的解聘、离退人员或外单位人员记入黑名单功能,使得其他兄弟单位无法录用此人,并据此对招聘人员、员工信息采集中的人员进行检测,如是黑名单中人,则给出警告,无法采集该人员信息。四是员工信息卡片。信息节点可方便我们定制、浏览、打印各种公司员工信息卡片。五是员工花名册。本节点基于在职人员、解聘人员、离退人员、调离人员、其他人员基本信息、跟踪信息,提供输出各种人事花名册功能。

第三,人员变动管理。人员变动管理主要包括公司内部人员调动以及人员离职两大模块。系统中的人员调动是模仿在实际操作中的人员调配流程,可分为四个节点:调动申请、调动审批、调动记录以及调动查询分析。

在调动申请节点中,根据调动实际情况填写申请表单,内容要包括调动类型、调动原因、计划调动日期、调动后的人员部门和岗位等,填写完表单后点击提交按钮,申请填写完毕。

如有新的需要审批的调动申请表,则会在系统右侧区域内显示出来,上级领导可以通过打开该申请表单来查看表单详细信息。如审核通过可以选择右上角“审批操作”下拉选择“审批”按钮,如审核未通过可以选择右上角“审批操作”下拉选择“弃审”或者“拒绝”按钮,则该申请表单不能审核通过,重新将表单回执,通知申请人或由申请人重新修改表单后再次发出申请。

在调动记录节点中,主要可以进行两个项目的操作:一个是对已经审批通过的调动申请表单进行执行操作,该申请表单则立即生效;第二个是可以通过在该节点中直接增加调配记录来实现人员的快捷调动。

人员离职与人员调动操作类似,同样拥有以上执行操作。在调配记录分析和离职记录分析节点中,可以对一定时期内公司以及各部门人员变动情况进行汇总分析,以便及时掌握人员变动情况。

第四,人员合同管理。在人员合同管理中主要分为六个节点,即合同签订、合同变更、合同续签、合同解除、合同终止以及合同台账查询。

在合同签订节点中,可以根据公司人员类别,分别选择签订劳动合同、岗位协议、保密协议、自定义协议下的劳务工合同和临时用工协议。选择好签订合同类别后点击“增加”按钮即可在公司人员列表中选择需要签订合同的人员,再填写合同的签订时间、合同期限、试用期时间等合同的具体内容,填写完毕后系统会提示是否立即生效,点击“是”按钮后该份合同则开始生效。

在合同变更节点中,是对已经签订并且生效的合同,根据双方变更意愿对合同的时间、工作内容、待遇等内容进行变更,变更后按上述方法对合同生效。

在合同续签节点中,是对已签订合同人员合同到期后若继续聘用该人员,则对该人员进行合同续签处理,在原有合同基础上重新签订一份合同,签订程序大致与合同签订节点操作类似。

在合同解除节点中,是对员工离开公司已经与公司不存在劳务关系的时候进行此项操作,在合同解除中可以填写解除日期、赔偿条款以及解除原因后,即可与该人员解除与公司的劳动关系。在合同台账节点中,可以对公司已签订的和解除合同人员的合同内容进行查询、维护。

三、E-HR系统在高山煤矿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实施效果

该系统运用以来,取得了以下效果:

第一,准确掌握了公司的人力资源信息,能够科学地对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分布情况及时地了解,公司可以根据人力资源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招募、培训、选拔和管理,这无法体现在金钱上但某种意义上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价值。

第二,简化了一些我们人力资源日常业务的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自使用E-HR系统以来,公司在人力资源业务上的部分业务由原来的单个模块合并成一个大的人力资源系统,方便部门内部各业务板块之间的合作,并在一些业务上由原先需要几名同事配合才能完成的工作变成现在一个人可以独立完成,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

第三,集团公司及上级公司可以掌握本单位的人力资源状况,及时提出管理意见。笔者公司尚在发展之中,在人力资源管理上需加强,在这个时候上级主管部门就可根据我们公司现有人力资源状况提出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这对笔者公司人力资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第四,规范公司薪酬发放管理。在E-HR系统中,可以科学规范地对公司发放的各项工资、奖金进行分类分部门管理,对发放的各项薪酬可以根据既定的标准发放、减少工资发放过程中的失误,可以及时跟踪全公司每一位员工的收入情况,及时掌握公司薪酬动态及公司水平为公司的科学薪酬决策提供依据。

四、结语

本文主要围绕E-HR系统在高山矿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方面功能做了分析介绍,它不仅使高山矿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更实现了与财务流、物流、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的关联和一体化,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更帮助企业实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变。

(作者单位为贵州能发高山矿业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王影影,安徽砀山人,本科,助理经济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