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辩论小技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传播技巧;体育评论;符号能力
体育评论员代表着所供职的媒体,面对赛场,他们有着极其广泛的话语权——可以对球员、教练、裁判甚至观众的表现进行评论,或褒或贬、或扬或抑。在当今体育传播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之下,电视体育评论员的“传播
技巧”发生了不同于以往传统模式的变化。
一、早期: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广播体”传播,代表人物:张之、宋世雄
注重受众群体研究分析和意见反馈是老一代体育评论员的优点,同时他们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研究每场转播的比赛看点,最大多数观众的欣赏口味、观众对比赛项目的了解水平。这是由张之老师开创的,宋世雄、王泰兴等发扬光大的早期中国体育转播解说风格。他们是主要运用有声语言向受众、传达、介绍体育节目的传播者。它的首要任务是传声达义,让受众了解信息、增长知识。遵循播音传播规律,掌握播音基础理论,语言规范、准确、清晰、流畅。对情景再现、内在语、对象感、重音、语气、节奏等基本的内、外部语言表达技巧运用得当。另外,不能忽略对体育运动的关注、了解和兴趣的培养。毋庸置疑的是体育节目播音员第一位的是有声语言的表达水准,而非其它。
传播技巧:广播体,较弱的符号能力
符号能力是特定的传者或受者使用一定符号的熟练程度、水平或特色等。传者的符号能力越强,越能对受者产生作用和效果。 早期的体育解说员从其解说对受众产生的作用和效果来看,无疑是比较弱的。当时的体育解说,是一种不讲求传受双方互动的“灌输式”解说。我国体育评论的开山鼻祖张之是广播体育转播的解说员。将中国体育转播风格发扬光大的宋世雄也在中央人民电台工作了20多年。其间从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月七八年左右的时间是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共同转播。由于中央级广电传媒的示范作用,反映在全国电视体育界说的形式上是一片高频男声,每分钟超过300字的语速;内容上是嘴跟着球跑,应用大量形象的语言去描述观众已经看到的比赛过程。例如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宋世雄对一场足球比赛的解说:“伊朗队的4号队员在禁区线上将球断了下来,马上发动快速反击,4号将球传给8号中场队员,8号带球快速通过中场,8号传给11号,11号一脚远射,球进了!”由此可见我国电视体育转播评论工作受广播转播解说的影响极大。张之的解说特点是“打机关枪”,京腔京味、音频高、语速快。体现出了中国传统体育转播的解说风格,在语言面貌上是积极向上的、充满创作激情的。是用圆润的声音、清晰灵动的口齿来传情达义的。宋世雄1997年就体育界说问题接受《中国体育报道》节目采访时说:“体育界说声音要高一点,为什么?现场乱,声音高了穿透力就强,观众就能听清。语速要快一些,为什么?只有快一点才能跟上比赛节奏,说话慢就不能当一个好的评论员。”
传播效果:体育解说员仅仅充当了受众的眼睛,而没能充当受众的大脑。
从他们身上,受众满足的是对体育竞技场上瞬息万变的动态把握,在大多数人无法详细观赏体育比赛的时候,让受众满意的就是他们那种极快的解说语速。那个时候由于电视节目的时效性差,受众习惯于将张之、宋世雄等解说员看成是绝对的权威。但是,从提高受众体育欣赏水平的角度来说,早期的这种“广播体”解说方式显然不能满足这一要求,解说员只是充当了受众的眼睛,将受众看得到的和看不到的图像信息及时传递给受众,而没有能够帮助受众对比赛进行深层次的、专业性的思考,在介绍比赛相关背景知识,拓展受众视野和推动体育运动发展方面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
二、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中期,“幽默语录”体传播,代表人物:韩乔生、孙正平
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中央电视台成名的体育转播解说员是韩乔生和孙正平。他们解说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由模仿到形成,由自发到自为的过程。最初的韩乔生、孙正平几乎是张之、宋世雄的翻版,刻意的继承与模仿前人,他们成名于“打机关枪、看图说话”的传播方式,也没落于这种传播方式。可以说,他们处在早期“广播体”解说方式和后期“专业体”解说方式的过渡期,在他们后期的体育转播中可以看出想要摆脱前人影响,加入“评论”成分的痕迹。但是,专业知识的贫乏和个人特点的缺失使得这种主观上的努力最终以失败收场。韩乔生留给受众的是一连串“解说口误”的记忆,这种早期的无意识口误发展到了后期成为一种有意为之的尝试,甚至发展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被称为“韩乔生语录”。
传播技巧:幽默语录体,影响日渐深入
在受众欣赏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以韩乔生为代表的体育节目解说员仍然沿袭前人的解说风格,但是,专业知识的贫乏让逐渐专业的球迷嘲笑声不断。更令人遗憾的是口误连连,例如“35公里之外的一脚远射”“……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某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打入一球” ①等等,不一而足。受众最初对这种韩乔生式口误的反应是深恶痛绝、避之唯恐不及,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地可以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看待这种解说上的失误,因为受众发现,这种超低级的失误和自己逐渐专业的欣赏水平之间能够摩擦出一种幽默的火花,令人忍俊不禁,受众越是专业,这种幽默所产生的效果就越发强烈。于是网络上,媒体上关于韩乔生幽默语录的文字越来越多,韩乔生本人也开始在转播过程中有意“犯错”,博观众一笑。这一点在2005年4月体育频道的一期《韩乔语录》栏目中得到了韩乔生本人的承认。
传播效果:幽默的语录甚至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但缺乏专业的知识
各路媒体中有关韩乔生语录的文字甚嚣尘上,很多学者甚至把韩乔生语录的风行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来看待,这也着实让韩乔生“火”了一把,尽管人们对这一现象褒贬不一,但各种类型的幽默语录还是纷纷浮出水面,有很多甚至超越了体育的范畴。体育评论员被受众认可的根本标准还是其对体育比赛的分析解读能力,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辟的分析评论为受众释疑解惑的能力。当受众对这种“幽默语录”体的传播方式逐渐厌倦的时候,韩乔生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三、后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专业”体传播,代表人物:黄健翔、张路
近几年来我们的体育播音事业突飞猛进地发展,一大批年轻的评论员走上了转播台,他们以宽泛的知识结构、新颖的思维方式受到了年轻观众的欢迎。如果说,播音员以出色的外形、嗓音和语言功底赢得观众,那么体育评论员则是以丰富的专业知识、精辟的分析评论、高超的预见性,为体育节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解说、评论员必须是某一领域的精深者,不仅能够讲得清、说得明,更要评得精、论得合情合理。因此,评论员需要精深的专业理论或实践,并且,应该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贝利,做过足球评论员,拳王阿里是重大拳赛转播的座上客,张路,本身就研究足球理论。这些都说明,观众看体育节目不单是一般的外行看热闹,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具有权威性的分析和点评。相对于早期的体育节目“播音员”,体育评论员观点的个人色彩非常突出,它鲜明、准确、有理有据,令人心服口服。
传播技巧:专业评论,极强的符号能力
毫无疑问,黄健翔最擅长的符号是“语言”,而且他拥有极强的话语能力——他是真正的靠话语取胜的解说员。他没有花哨的肢体语言,学不会矫揉造作的煽情,更没有和球迷套近乎的本事,甚至有些时候他让人产生距离感和敬畏感,但这都不妨碍球迷喜欢他。因为球迷在乎的是他的学识和机智,也就是他解说中体现出的专业和深刻,这正是他相对于宋世雄的僵化、孙正平的刻板、韩乔生的无知而在诸多体育解说员中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从历史战绩到教练风格、从球员特点到场上形势,黄健翔总能娓娓到来。夹叙夹议中,他还能结合精彩之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使球迷在欣赏一场比赛的时候能达到“广纳博收”的效果。例如1998年法国世界杯英格兰与阿根廷队比赛开始之前黄健翔在介绍比赛背景时的一段解说:“潘帕斯草原的风让阿根廷人把热情奔放的性格融入到了极富创造性的足球技术之中,他们的进攻能力足以让世界上任何一支对手胆寒;英格兰人是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后裔,他们是古代日耳曼人的一支,钢铁般的意志背后是他们对胜利的无限渴望。而1981年英格兰人与阿根廷人爆发的那场马岛战争也让全世界的人们都对17年后的这场比赛无比关注。”而且,对于场上的异样情况,他是唯一敢直言不讳地进行剖析和批判的解说员,观点鲜明、见解独到,发人深省。毫不夸张的说,黄健翔丰富的足球解说知识使他成为集“理论家”、“历史学家”、“批判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大成者。
传播效果:促进和推广体育文化的普及与发展
黄健翔1993年进入中央电视台体育部,至今已经在电视体育节目行业从业十年。在他从业的这十年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他的出现和存在,改变了整个中国电视体育节目的播音解说风格,开创了崭新的体育界的评论局面,提高了数以千万计的电视观众的体育欣赏水平及对体育文化的理解,是一个时代的缔造者和代表人物。 他的专业精深的分析评论与激情洋溢又轻松幽默的解说风格一样早已为广大球迷所接受。甚至有这样的一种说法:是黄健翔的解说培养了一大批新生代高水平的球迷,对足球运动在中国的普及、足球文化的推广和深入,起了特定时期的特定的作用。②
结论:通过对中国新老三代电视体育评论员“传播技巧”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向受众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他们的符号能力是逐渐增强的。早期的体育节目解说员,尽管他们驾驭“语言”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从对受众产生的影响来看来看,并没有获得与之相对应的效果,因此他们运用“语言”这一传播符号的能力又是比较弱的,符具和符义在很多时候是重合的。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电视行业发展速度慢,在早期实力比较薄弱的时候,电视体育评论受广播的影响比较多,没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到了中后期,发展环境的逐渐优良使得体育评论员的符号能力得到不断增强,符具和符义更多的表现出一种关联性,而非早期的完全重合。体育评论员作为传播者,对于手中产生的影响也日益深入。从三代电视体育评论员“传播技巧”的沿革之中可以窥探出中国电视体育评论几十年的发展轨迹。
注释:
①《恐韩:韩乔生语录》,第8页
②《影响未来:中国传媒三十人》之《黄健翔:球场小世界大》,宋 悦 曹红蓓 杨雪梅 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参考文献
①《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美]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 著,华夏出版社
②《论信息产业中的大众传播》,蔡玮 著,津图学刊
倾听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斯帕克斯是纽约的一家标志性餐厅,许多富翁、权贵和名人都经常光顾这里。这天晚上,光临这里的最耀眼的一位人物是王牌大律师大卫・伯依斯,他刚代表美国司法部就控告微软违反托拉斯案做过精彩辩论,在业界广聚影响。伯依斯到来后径直走向了凯文所在的餐桌前,他和凯文因为以前的案子而相互熟悉。
伯依斯加入到了凯文和汤姆的行列,三个人一起品酒聊天。几分钟后。凯文站起身来,到外面接电话去了。餐桌前只剩下伯依斯和汤姆两人,两人以前从未见过面,彼此都非常陌生,但伯依斯并没有离开,而是整整和汤姆聊了半个小时!汤姆后来对我说:“伯依斯先生真的是大家风范。他和我素昧平生,而且又是红透半边天的大牌律师。他根本不需要陪我聊那么长时间。实话实说,我并不是为他过人的智慧、尖锐的言辞或者吸引人的轶闻趣事所折服,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每问一个问题,都在静心地等待我的回答。他不只是在听,他还使我觉得,整个餐厅似乎只有我一个人!”
汤姆的最后一句话极其完美地描述了倾听和听的差别。当凯文因故离开后,伯依斯留了下来,并给汤姆留下了长久的良好印象。尽管他们两个都是律师,但名气、资历、影响力都相差甚远,将来有一天汤姆能帮上伯依斯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因此,很显然,伯依斯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显示兴趣,询问问题,毫不分心地倾听,这一切,只是表明,伯依斯在与人们交往中具备了一种可贵的能力或者技巧――倾听。
我不太明白,我们中的很多人为什么并不总是能够运用这种能力。当事情对我们很重要的时候,我们是能够做到倾听的。和成功人士相比,唯一的差别在于,我们不能始终如一地运用这个能力,但他们能。对成功人士而言,倾听已经成为他们的一个习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他们的脑子中没有礼貌性地听一下、入神地聆听这种转换开关。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如此。
倾听技能的90%在于听,我们最需要训练的也正是这90%――如何做到集中精力。所以,我发明了一种简单地训练我的客户倾听技巧的方法。闭上你的眼睛,慢慢地从1数到50,只有一个简单的要求:不能让任何别的想法侵入你的脑中,你必须将精力完全集中在数数上。
这个测试听起来很简单,但结果却出乎意料,我一半以上的客户做不到这一点。常常在数到20或者30的时候,那些杂七杂八的想法便侵入了脑中。要么是工作上的问题,要么是孩子的问题,甚至是昨晚吃了多少饭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试想,一个人连听自己数到50都做不到,他又怎么能做到倾听别人的谈话呢?
如同别的训练一样,只要坚持训练,你很快就能通过这个简单的数数测验。一旦你能做到不受任何侵扰地数到50,那么你已经具备了倾听的最重要的素质――集中精力。接下来就是剩余的10%的问题了。当你再一次与人交往的时候,无论这个人是你的配偶、同事、还是一个陌生人,你都要像对待摆在你面前的百万美元一样。同时,要借助使用这样一些小技巧:专心听,别打断;不要去完成别人的句子;不要说“我知道”;如果他称赞你,只需说“谢谢你”就可以了,不要说“我不行”“但是”“然而”等等;不要让你的眼光转移到别的地方;提出的问题要让说话人感觉到你用心听了他所说的话。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企业经营管理 技校学生
0 引言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际的企业经营管理案例,运用所学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对其进行思考、分析和辩论,就针对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一种教学方法。技校学生普遍存在着基础知识差且水平参差不齐的特点,有部分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厌学倾向,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1 案例教学法实施的步骤
1.1 选择恰当的案例 成功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是选择一个恰当的案例。要选取新的、有代表性的并且与学生的距离较近的案例。比如在讲到市场营销部分时,要选择一个市场细分的案例,同为高档汽车品牌,德国的奔驰就比瑞典的萨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便于进一步的教学。
1.2 学生自行准备 案例材料一般要提前一到两周发放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通过各种方法了解案例的来龙去脉,先简单地分析一下案例中问题的原因,并试着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列出一些思考题。
1.3 小组讨论准备 将学生分为5-8人一组的若干个小组。划分时要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积极性、分析问题的能力平均分配,避免出现小组间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每个小组还要选出责任感强的小组长,组织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参与,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多的获取同学们的观点。
1.4 小组集中讨论 每组派代表做一个15分钟以内的关于本小组对案例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发言,发言之后,其他小组成员可以对这个小组成员提问,而这个小组成员需要做出解释。这样的发言和讨论对学生拓展和深化案例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重点讨论分歧比较大的部分。
1.5 总结阶段 教师一定要在讨论之后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思考的过程就是总结的阶段,不仅是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方式,还可以是回答问题的小技巧。还可以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做出总结,这样的体会可能更深。
2 开展案例教学法应做好的几项工作
2.1 重视双向交流 传统的教学只是就某一具体问题给出具体答案,学生学到的知识较为死板。开展案例教学,要求学生有主动思考并分析总结的能力。因此要重视双向交流,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一个引导者,在学生们提问的一个又一个问题中,教师填充进新的教学内容,而且以后的教学方式也得到了调整。
2.2 注重案例的选择及撰写 在符合教学目标这一大前提之下,案例的选择要真实、有趣、时代感强,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技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选择的案例还要兼顾通俗易懂以及叙事完整,必要的时候,要将附带的背景材料一并提供给学生。
2.3 营造良好的讨论氛围 在案例教学法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仅起指导作用,因为用案例教学法教学时,主要是让学生讨论,辩论出自己的管理对策。对此,教师积极组织大家讨论、发言,既使是错误的观点,也要让大家认真分析,这样,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学生也会积极发言,无所顾忌,使课堂气氛浓厚。
3 影响案例教学法成败的关键
3.1 学生应做好准备工作 ①学习前阅读案例和熟悉案例的内容。②学习中要参与案例的讨论。③学习后要能与同学分享学习的心得。
3.2 教师应做好的准备工作 ①不管案例是选择的还是撰写的,都要对案例非常了解:必须了解案例中的议题,必须了解案例的运用原则,而且要准备研究问题。②在案例教学中,教学者的角色与传统讲述法不同。案例教学是在师生不断问答、响应与引导的过程中,探索问题解决的可能途径。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催化者、倾听者,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角。③创造一个适合讨论的教学氛围:教师应站在一个中立的立场,允许学生的各种反应,甚至是负面反应。④教学要因材施教,了解学生的背景和学习状况,能帮助对其进行更适合的引导。⑤教师对于案例教学法进行的模式、应该注意的事项,以及学生可能会有的反应,都应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与规划,以利教学的进行。⑥学生对于案例的辩论有一个由不习惯到习惯,由简单到复杂,由幼稚到成熟的过程。教师应当首先向学生指出案例教学的意义和作用,使其习惯于案例的讨论、发言和辩论,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4 结论
案例教学法将理论知识透过真实的案例的呈现,设计适当的案例问题,以提供学生不同的角度来探讨单一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体验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历程。尤其是对于《企业经营管理》这门课,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应工作环境的基本认识,以案例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对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会给学生有身历其境的感受。
参考文献:
[1]李静.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特点的调查及教学改革初探[J] 教改纵横,2008(12).
当然,在与同事和上司的交往过程中懂得使用适当的言辞,也并非易事。专家建议,在商业谈话中应该尽快切入正题,但在切入正题之后,一些人总是喜欢使用一些烦冗的托词,例如:“我原来只是认为……”,“我们也许可以……”这就使得表达效果大打折扣。要知道,谦虚不过是粉饰之物,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是大家继续讨论——不知不觉已没有了你的份儿。
要想改掉这些不恰当的言词其实并不难,法则就是——让你的讲话听上去更有力。斯图加特修辞训练学家及作家zngovogel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她说,“语言就像一个人的名片,你完全可以通过言辞来伸张你的个性,使自己变得与众不同。”我们头脑中已经有了成千上万的词汇,现在的问题就是,要如何来唤醒这些词汇,使它们成为我们成功的资本。因为只有懂得有意识地巧妙运用言辞,并避免讲那些毫无意义而空洞的话,才不会让自己变得很被动,而是应付自如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要做到这一点,可以参考下列的重要法则:
不要说“但是”,而要说“而且”。试想你很赞成一位同事的想法,你可能会说:“这个想法很好,但是你必须……”本来你让你的话字字千金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伶牙俐齿的你,当然深受同事和上司的爱戴啦!让你的话字字千金是认可别人的,这样子一说,这种认可就大打折扣了。你完全可以说出一个比较具体的希望来表达你的赞赏和建议,比如说:“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而且,如果在这里再稍微改动一下的话,也许会更好……”
不要再说“老实说”。公司开会的时候会对各种建议进行讨论。于是你对一名同事说:“老实说,我觉得……”在别人看来,你好像在特别强调你的诚意。你当然是非常有诚意的,可是干吗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呢?所以你最好说:“我觉得,我们应该……”
不要说“首先”,而要说“已经”。你要向老板汇报一项工程的进展情况。你跟老板讲道:“我必须得首先熟悉一下这项工作。”想想看吧,这样的话可能会使老板(包括你自己)觉得,你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却绝不会觉得你已经做完了一些事情。这样的讲话态度会给人一种很悲观的感觉,而绝不是乐观。所以建议你最好是这样说:“是的,我已经相当熟悉这项工作了。”
不要说“仅仅”。在一次通力攻关会上你提出了一条建议,你是这样说的:“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请注意,这样说是绝对不可以的!因为这样一来,你的想法、功劳包括你自己的价值都会大大贬值。本来是很利于合作和团体意识的一个主意,反而让同事们只感觉到你的自信心不够。最好这样说:“这就是我的建议。”
不要说“错”,而要说“不对”。一位同事不小心把一项工作计划浸上了水,正在向客户道歉。你当然知道,他犯了错误,惹恼了客户,于是你对他说:“这件事情是你的错,你必须承担责任。”这样一来,只会引起对方的厌烦心理。你的目的是调和双方的矛盾,避免发生争端。所以,把你的否定态度表达得委婉一些,实事求是地说明你的理由。比如说:“你这样做的确是有不对的地方,你最好能够为此承担责任。”
不要说“本来……”。你和你的谈话对象对某件事情各自持不同看法。你轻描淡写地说道:“我本来是持不同看法的。”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词,却不但没有突出你的立场,反而让你没有了立场。类似的表达方式如“的确”和“严格来讲”等等,干脆直截了当地说:“对此我有不同看法。”
中国文化中的禅宗美学
“禅”字,被诠释为“思维修”或“静虑”。禅语有云,“行也禅,坐也禅,语默动静体自然”,它追求的是天真朴素的自然状态,反对刻意执着的处世方式。
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在《美学漫步》中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禅”的观念,对于中国文化与美学有着重大意义。大家都知道,中国美学史上曾有过两次高峰:第一次高峰发生在先秦,由庄子完成;第二次延续较长,从魏晋时的“清谈”玄学之风,一直到唐宋的禅宗美学。
禅学最初不过是佛教思想的一种研习之法,后来与玄学相融之后才逐步完善独立。黄河涛先生在《禅与中国艺术精神》中说:“魏晋时期的佛教也从玄学那里借来‘薪火’,煮自己锅里的饭,放弃了使佛经传译走向窄路的‘格义’方式(笔者注:传统的佛教讲究研习经文),以‘言意之辨’取而代之(清谈辩论以求真义,这是玄学治学之风所倡导的),并把它看作是融合印度与中国玄学思想的最好的方法。”。
而通过玄学“言意之辨” 引发的“不立文字”(即认为依靠文字、理性等渠道获得的知识永远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强调心象与感受,认为参悟之道“不可说”)的思想,也最终使得魏晋南北朝的佛教,有了区别于古印度佛教的理论基础,使“禅宗”成功挣脱原始佛教的羁绊,成为了佛教的一支“教外分支”。
如果说儒家美学将“仁”视为其审美本体论的范畴,关注道德人格,道家美学将“自然”视为审美本体论,关注自然主义,那么在禅宗美学里,则是将“心”置于了本体论的位置――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里,回忆了禅宗大师慧能的著名故事:慧能在法性寺见两和尚,论风动还是幡动,争论不休,慧能一语道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也确认了禅宗突出“自力”的绝对作用,所主张的“心外无物”“明心见性”“顿悟成佛”。
宋朝开始,禅宗便成为彼时文人墨客相聚交谈的话题,也正是在宋朝,出入中国的日本僧侣增多,他们修得了禅宗,并回日本发扬光大。
今日中国,古典禅宗文化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几乎消失殆尽,但这一古老的文化美学风格,却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这也是为什么人们会觉得日本的设计中常透露出浓浓的禅意。
禅宗美学观对空间设计的核心影响
在介绍如何通过具体的装修方式增强空间的“禅意”之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要明白简单的“禅宗”两个字背后,到底蕴含着怎样的美学理念,也只有更深地理解了这一层,才能在具体的设计面前,抓住核心,不离其宗。
1、禅宗的无常观与设计的物哀美学
“无常观”,是佛学也是禅宗的核心理念之一。所谓“无常”,是指所有事物都要经历从生到灭的过程,所谓成、住、坏、空:事物在变化中循环,在循环中变化,
人类无法凝固住一个永恒的实体。
日本文化中的“物哀美学”与Wabi- sabi(侪寂之美)便是深刻理解“无常”之后的一种审美偏好。
日本作品《徒然草》中这样总结:“不完整的事物更有意义”“无论任何事物,圆满、完美都是不好的,保留着残缺的状态反而更有情趣。是一种超越了完美的不完美”。
这种对不完整、不规则、不对称、不确定的变化的执意,从妹岛和世、伊东丰雄的建筑,山本耀司、三宅一生的服装风格中都能看出端倪。比如山本耀司的和服,以层叠、包缠等手段形成非固定结构的着装,三宅一生用色以冷为主,有脆弱有变化,阴郁神秘,孤寂幽玄。
2、禅宗的不立观与设计的极简美学
铃木大拙曾把禅宗的四句箴言概括为“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此处所说的“不立观”与“不立文字”相通。
“不立观”轻文字、轻分析、轻理性衍生出的审美可以概括为“重意轻形”,这一点在中国减笔为主的禅画中有鲜明的体现。比如牧溪(法常和尚)、梁楷、马远、倪瓒赞、徐渭、石涛、山人的绘画。
3、禅宗的顿悟空无与设计的留白美学
宗白华先生说:“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而禅宗讲究“顿悟空无”“无念为宗”,其中的“空”观带来的最大美学贡献在于让中国古人的审美经验臻于“空灵”“缥缈”“无限”的境界,“留白天地宽”。
无论是一幅画,还是一处空间,起笔落物处应恰到好处,空即不空,无即不无,不着一笔,亦有血有肉。
4、禅宗中的不二法门与设计中的超越对立、动静不二
不二法门是禅宗美学思想的核心之一,其实质是超越“二元对立”这一日常认知方式(如:黑-白,生-死,好-坏,笔者注),运用“不二法门”,超越一切对立,明心见性,彻见本质。
而不二法门运用于设计中的具体例子,可包括“时空重构”“动静不二”“对称与不对称”等,不再讲求于某种绝对割裂,而是破二元,隔僵局,立新象。
推荐几位颇有禅心的画家
禅境搭禅画,可谓绝配。前面提到过的几个著名禅画画家,这里展开点说说。
马远,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人物,并以画水闻名。他创造性地把绘画化繁为简,擅长“边角之景”的构图手法:或取自然山水之一角,山峦雄奇峭拔,或峭峰直上而不见顶,或孤舟泛月而一人独坐,人称“马一角”,后人也有认为这是南宋偏安的写照。
石涛,画风雄奇朴茂,一生“搜尽奇峰打草稿”,提倡建立一种无所羁束、从容自由、即悟即真的绘画大法。他在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提倡的“一画”之法,就源自禅宗的不二法门:“一画”指超越有和无、主观和客观、现象与本体,进入无分别、无对待、不有、不无的境界。
山人,不得不提的画僧,他笔墨简练,布局疏朗,意境空旷,大气磅礴。画面出了名的“少”:画面内容少,绘画用笔少。然而其画有趣又生动巧妙,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单薄枯寂。
此外,还可以选择极简主义的摄影作品或者现代禅画进行搭配,后者中最近有个“老树画画”就挺火,他的画常常是茶余饭后,空地花开,颇有禅心。
更重要的是“物我如一”的禅意生活方式
说完表面技巧,还是要回到更重要的禅“意”上来:若要参禅,与装修相比,更重要的是禅意的生活方式。
美不是视觉上的生理冲击,不是形式上的简单模仿,所有对美的解析一定是来自心灵的解读。“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禅宗美学是一种神秘的整体的内部结构,蕴含着改变观者思想状态的能量。
想起日本茶道大师千利休说过一段话,“把炭放进炉子里,等水开到适当程度,加上茶叶使其产生适当的味道。按照花的生长情形,把花插在瓶子里,在夏天的时候使人想到凉爽,在冬天的时候使人想到温暖,没有别的秘密。”
禅意就是这个道理,不过石涛所说“代山川而言”,主客交融,冥合天人,物我两忘,能所俱泯。自然而然,物我如一,禅意在心中。
【关键词】课堂;公开课;作秀
“秀”字一词的词源就是英文Show,用标准的中文原意对应,有展示、陈列、炫耀、卖弄、辩护、演出、证明等意思。Show在英文中是一个中性词,这个词如果用在表演的舞台上,如“脱口秀”、“表演秀”之类的,应当具有褒奖之意,如果用在我们的课堂上,就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效果。
时下,各种“秀”悄然兴起,就连我们最清静的课堂都不甘示弱。各类培训的风靡,也就助长了课堂秀迅速茁壮的成长。校内公开课,校外的培训课,某知名学校的观摩学习课,各地市每年举行的赛教课等等,名目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顾暇不及,穿梭于这各种课堂之间,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几乎每节课都完美得让人惊叹,精彩得让人钦佩。但同时我也有了自己的另一种感受。
一、真实性
说到公开课的真实,不能回避的是公开课与常规课的区别。由于公开课的特殊性,它比常规课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失去了个性。对相当多的公开课承担者来说,备课是教研组的集体行为,大家提意见,人人当参谋,本来也是一件好事,为了“完美”,公婆的话都不得不听一点。但这样一来,公开课实际上已不是某一教师自己上的了,而是体现了“集体智慧的结晶”,任课者个人的风格已几乎不存在了。相反,一些真正有个性的公开课,往往在赛课中榜上无名。为了这个“完美”,公开课就越来越变成了表演。可以这样说,几乎所有稍微有点档次的赛课,在正式比赛前教师都要试讲一遍甚至几遍。讲到自己都毫无激情了,讲到学生都依葫芦画瓢会讲了。
讲课者在试讲之后,由教研组帮着反复“锤炼”。有的还会在试讲时录相,然后对着录相“精心雕琢”。于是,在正式比赛时,只是把已经彩排过多遍的戏再表演一次而已。如果所上课文学生本身就是学过的,教师上课时又当成新课文来教,其表演的成分就更明显了。这样的课,还叫语文课吗?可我们在这样的“秀”课后,大家无不拍手称赞,点头颔首,表示认可和肯定。甚至让听着羡慕和自卑起来,自己怎么就上不了那样一节“完美”的课呢。这样的课,教者自然辛苦得很,备课繁琐不说,就试讲得讲好几遍,到正式讲课了很少从内心生发激情,讲课没了激情那算不算是一种熬煎呢?!
二、实效性
公开课为了达到预想的“完美”效果,就越来越讲究形式了。开头说什么话?中间安排个什么小技巧?“亮点”安排在什么地方?结尾设计个什么“”?每个环节需要多少时间?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提前给学生下发答案让背诵,甚至连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提前安排好,但又要求全班同学都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都是些成绩优秀的佼佼者,那些学习一般的把手举起来其实只是个陪衬罢了……总之,公开课就是越热闹越好,越花哨越好,越“严谨”越好,越“精巧”越好!另外,老师在准备公开课的时候,很多时候考虑的是“时尚”,比如上面提倡使用电教手段,于是,可能就为使用录音机而设计一段朗读或为投影片设计一个环节;最近多媒体教学热门起来,于是很多公开课就生硬地把电脑搬进课堂,以显示“现代教学”。公开课为了能吸引人眼球,突出新颖,教师们把精力过多地花在怎么使公开课形式多样上,对教法及课本内容研究得不够透彻。课堂上引入手工、舞蹈、绘画、表演、辩论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但在紧凑的教学结构中,教师讲解文章、引领提升能力的部分就会相应缩减,教师讲得不透,学生自然是云雾里。那么以上那些形式也只能是金玉其外,华而不实了。
比如有位教师在讲《威尼斯商人》时,让同学们将精彩台词背了下来,并在课前精心排练,课上学生们表演得激情、四射,赢得了一片掌声,但表演占用了很多时间,同学们在欣赏之余对台词的内涵还是不能理解。同时授课要求结构完整,教师对文章内容及欣赏方法还没有讲透,下课时间就到了。这样的课堂,学生能学到多少呢?!课堂的实效性如何呢?!
三、引领性
公开课的目的一般是要倡导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引领我们走近进而走进教育教学的时尚。但这种“秀”出来的课堂,我们可曾看见教者的真实能力,我们可曾看见学生的真实水平,我们可曾看见教育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没,我们没看见。精雕细琢让我们只领略了她的美丽和动人,可华丽衣着下到底是怎样的实情,我们不曾了解。那么这样的课堂还有她的引领性吗?我们就算把公开课堂中的这种理念,这种教法学来,那在我们的平常教学中能顺利的操作吗,这样的课能推广吗?本人曾经就听过的一节课,用同样的手段,同样的方法,同样的教案原原本本上了一节实践课,问题百出,学生的理解,学生的回答几乎是五花八门,这个就需要我们进一步的引导,指点,讲解,而不是像公开课中那样,学生的理解都一步到位,且都没异议。也不像公开课中那样全班只要有一个同学能理解这个问题,我们老师对这个问题就不用再讲。这样的“秀”课,作为示范课,培训课,观摩课,最大限度是我们没学到什么,可这样的课,作为调研课,那可是伪真的,害处多多。
(一)选题背景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课堂。但是在初三的复习课教学中,由于知识点多,难度大、时间紧,所以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然而我校班大人多,学生基础层次不齐,加之复习课所涉及的知识是学生学过的,学生缺乏新鲜感而常出现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到了考试还会发现老师认为讲的很多变的题目,学生仍然犯同样的错误。如果初三物理整个复习阶段以知识梳理和“题海战”为主,让学生每天沉浸在枯燥的题海中,他们就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和斗志,从而大大降低了复习效率。
另外安康市2012年取消了初三寒暑假补课,到目前取消了晚自习和周六补课,给初三复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复习方式——大量做题,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复习课程,并且不降低复习效果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力学又是中考的重点和难点且知识繁杂,因此寻求省时高效的力学部分复习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二)力学在中考试题中的位置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知识,中学物理力学包含了物体的运动、物质的物理属性、力、力与运动、浮力和压强及简单机械。虽然力学内容繁琐、枯燥、题目难度大、逻辑性强,但由于和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因而在中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历年来都是中考的重点和热点。以近六年陕西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为例,力学在2008中考物理中占41.43%,2009年占38.57%,2010年占35.71%,2011年40%,2012年占32.86%,2013年占28.57%。
二、中考力学复习有效策略
《中考物理备考力学部分有效复习策略研究》课题组成员经过座谈、讨论,
并结合自己在教学中一些体会和想法,再通过学习研究制定出一套适合尽可能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系统有效地,电学复习策略。教学内容上将通过对《物理课程标准》、《中考说明》和近几年陕西省中考试题的研究,将对力学知识分层、分模块整理复习,并制定出与中考中所考察的电学试题的特点、难度吻合的、具有特色的电学复习复习案;从理论上将主要从教师的教学理念、复习课的教学思路及方式和学生在复习课中观念的转变、复习的小技巧等两方面进行研究。从而整理总结出一套高效、有效、系统的电学复习方法。
通过梳理把力学知识分为两大模块:一是基础知识;二是重点实验。基础知识又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物体的运动、力、力和运动;第二部分包括压强和浮力;第三部分是物质的物理属性;最后一部分是简单机械。重点实验包括速度的测量、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牛顿第一定律、浮力的影响因素、密度的测量和机械效率的测量。复习案的编写主要从课标要求和命题点的角度出发,分为基础知识、典型例题、易错题这几部分构成。然后通过上示范课分析复习案存在的问题,经过再讨论、修改、完善复习案,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摸索新的教学方法,最终形成新的教学思路。
经过长期实践我们归纳出了以下复习策略:
(一)不忽视课堂引入。
课堂引入对于复习课同样重要,无论是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还是在高科技领域里,力学知识无所不在。在课上可以用多媒体展示些现代的科技成果,比如磁悬浮列车的图片、神舟号飞船的升空时的视频、卫星通讯设备等图片或视频引入。通过展示科技成果,巩固兴趣。也可用有趣的实验引入,比如研究各类杠杆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用手中的铅笔、圆珠笔来自己组合杠杆。操作方法:用食指做支点,用中指压住笔的一端用另一只手来压动笔杆,通过手放置在不同的位置来施加动力,体会不同种类的杠杆特点。在研究轮轴时,可以引导学生用两支圆珠笔将“挂钩”勾在一起,用一只手握住一直比你,另一只手拨动圆珠笔,体会轮轴的胜利情况。
(二)相似知识对比讲。
例如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这两对力的相似性很高,学生不易区分。所以复习时刻将这两个知识点放在一起,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受力物体等来分析得出他们的异同点。再如复习实验时可将“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和“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三个实验一起对比复习。因为这三个实验都用到了相同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后两个实验都用到了转换法,但他们也有区别,“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这个实验中还用到了科学推理法。分析出他们在实验方法上的异同点之后,再逐个回顾实验过程,这样能让学生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这三个实验。
(三)典型例题举一反三。
例如,关于刻度尺估读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在复习这个知识点时可以分别给出分度值分别为0.1cm、1cm、1dm的三把刻度尺的读数题进行练习。再如简单机械一章公式较多,学生在做题时不易选出简单公式,所以可以对简单机械的计算进行分类,如分为“已知滑轮组两端的力和一端的距离,求机械效率”、“已知滑轮组两端的力,求机械效率”、“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和一端的力,求另一端的力”、“已知滑轮组机械效率和两端的力,求绳的绕法”等,然后每种题型强化训练。
(四)重点实验、创新实验再现课堂。
例如“探究密度的实验”,一般是两个方面提出问题,一是研究密度、质量、体积的关系,二是测物质的密度。看似一样,其实目的不同,实验设计思想不同,操作当然也不同。再说测物质的密度,一般包括测固体的,液体的密度的问题,固体还包括密度大与水、小于水的、溶于水的、不溶与水的,整体的、粉末的、颗粒的、易切割的。给的器材不同,实验方案也不同。课堂上我们就提出几个典型问题,给足实验器材,学生可以任选问题、器材、方法,设计实验实际操作,学生会在试验中自然发现一些问题,如不切合实际的设计,操作次序不当,误差较大等等。通过个体展示和共同评价,学生对测密度的实验就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
(五)把课堂放手于学生。
复习课不能由教师包讲,更不能成为教师展示自己解题“高难动作”的“绝活表演”,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主动积极地学习探索,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知识素养。教师可以先确定好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问题,把讲台让给学生,给他们展示自己的舞台,让他们去阐述、讨论、质疑、辩论。你会发现,学生的观众比教师的观众还多,听的也更仔细,各个都充满了自信。我们要做的,除了聆听,引导,还有赞赏。
三、研究成效
经过在农村信用社的1个半月的实习,我从客观上对自己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有了感性的认识,使自己更加充分地理解了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我这次实习所涉及的内容,主要是会计业务(对公业务),其他一般了解的有储蓄业务、信用卡业务、贷款业务。
1.会计业务
对公业务的会计部门的核算(主要指票据业务)主要分为三个步骤,记帐、复核与出纳。这里所讲的票据业务主要是指支票,包括转帐支票与现金支票两种。对于办理现金支票业务,首先是要审核,看出票人的印鉴是否与银行预留印鉴相符,方式就是通过电脑验印,或者是手工核对;再看大小写金额是否一致,出票金额、出票日期、收款人要素等有无涂改,支票是否已经超过提示付款期限,支票是否透支,如果有背书,则背书人签章是否相符,值得注意的是大写金额到元为整,到分则不能在记整。对于现金支票,会计记帐员审核无误后记帐,然后传递给会计复核员,会计复核员确认为无误后,就传递给出纳,由出纳人员加盖现金付讫章,收款人就可出纳处领取现金(出纳与收款人口头对帐后)。转帐支票的审核内容同现金支票相同,在处理上是由会计记帐员审核记帐,会计复核员复核。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一个入帐时间的问题。现金支票以及付款行为本行的转帐支票(如与储蓄所的内部往来,收付双方都是本行开户单位的)都是要直接入帐的。而对于收款人、出票人不在同一家行开户的情况下,如一些委托收款等的转帐支票,经过票据交换后才能入帐,由于县级支行未在当地人民银行开户,在会计账上就反映在“存放系统内款项”科目,而与央行直接接触的省级分行才使用“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科目。而我们在学校里学习中比较了解的是后者。还有一些科目如“内部往来”,指会计部与储蓄部的资金划拨,如代企业发工资;“存放系统内款项”,指有隶属关系的下级行存放于上级行的清算备付金、调拨资金、存款准备金等。而我们熟知的是“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则是与中央银行直接往来的省级分行所使用的会计科目。一些数额比较大的款项的支取(一般是大于或等于5万元)要登记大额款项登记表,并且该笔款项的支票也要由会计主管签字后,方可支取。
“一天之际在于晨”,会计部门也是如此。负责记帐的会计每天早上的工作就是对昨天的帐务进行核对,如打印工前准备,科目日结单,日总帐表,对昨日发生的所有业务的记帐凭证进行平衡检查等,一一对应。然后才开始一天的日常业务,主要有支票,电汇等。在中午之前,有票据交换提入,根据交换轧差单编制特种转帐借、贷方凭证等,检查是否有退票。下午,将其他工作人员上门收款提入的支票进行审核,加盖“收妥抵用”章,交予复核员录入计算机交换系统。在本日业务结束后,进行日终处理,打印本日发生业务的所有相关凭证,对帐;打印“流水轧差”,检查今日的帐务的借贷方是否平衡。最后,轧帐。这些打印的凭证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装订起来,再次审查,看科目章是否盖反、有无漏盖经办人员名章等,然后装订凭证交予上级行进行稽核。这样一天的会计工作也就告一段落了。
2.储蓄业务
储蓄部门目前实行的是柜员负责制,就是每个柜员都可以办理所有的储蓄业务,即开户,存取现金,办理储蓄卡等,凭证不在想对公业务部门那样在会计之间传递,而是每个柜员单独进行帐务处理,记帐。但是每个柜员所制的单据都要交予相关行内负责人先审核,然后再传递到上级行“事后稽核”。
3.信用卡业务
信用卡按是否具有消费信贷(透支)功能分为信用卡与借计卡。信用卡又按持卡人是否向发卡银行交纳准备金分为贷计卡与准贷计卡。贷计卡是银行授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无需预先交纳准备金就可在这个额度内进行消费,银行每月会打印一张该客户本月消费的清单,客户就可以选择全部付清或支付部分,如果选择后者,则未付清部分作为银行的短期贷款以复利计。而准贷计卡则是交纳一定的准备金,然后银行再授予其一定的消费额度的一种信用卡。借计卡是没有透支功能的,但可以进行转帐结算,存取,消费的一种卡。如建行的储蓄龙卡。信用卡还可以按使用对象分为单位卡与个人卡;按信用等级分为金卡与普通卡。
4.信贷业务
由于目前的实际情况,中小企业融资难,尽管央行一再出台有关鼓励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方案,但是,在各个银行内部都有严格的控制。建行也是如此。所以,银行目前也投入了个人贷款领域。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并不是直接将款贷给个人,而是与商家签订一定的协议,其实是将款贷给商家,然后商家把商品卖给个人,个人再还款给银行。银行在与商家签订协议时,审查商家的证件是否齐全。而个人要向银行提供有关的收入证明,身份证明等。一般都是以购买的标的物作为抵押,最常见的就是动产抵押(如汽车贷款)和不动产抵押(如住房贷款)。信贷部门实行的是审贷分离制,就是进行贷款客户开发与具体发放贷款,审核贷款可能性的工作人员是各司其职的。
5.小结
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也是对这几年大学里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了实际的工作与书本上的知识是有一定距离的,并且需要进一步的再学习。虽然这次实习的业务多集中于比较简单的前台会计业务,但是,这帮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银行会计的流程,核算程序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使我在银行的基础业务方面,不在局限于书本,而是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尤其是会计分工,对于商业银行防范会计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其起到了会计之间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的作用,也有利于减少错误的发生,避免错帐。俗话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最基本的业务往往是不能在书本上彻底理解的,所以基础的实务尤其显得重要,特别是目前的就业形势下所反映的高级技工的工作机会要远远大于大学本科生,就是因为他们的动手能力要比本科生强。从这次实习中,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起,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能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学习与实习的真正目的。
《二》首饰厂实习报告
要学好《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程,不单单要学好理论,还要重视实践。曾老师上课时不断地向我们强调,三分理论,七分实践,这就是学好这门课程最简单而又最重要的方法。于是我们两个班的学生组织了同学们积极到企业里参观实习,努力学好实践这门课。
在学习《生产与运作管理》这门课之前,我也去过不少企业,在我的家乡揭阳市,我就参观了很多五金厂。去年我们班同学去四川实习的时候也参观了很多大企业,我想这也会为我们学习好这门课奠下实践基础。由于时间也不是很多,同学们也都是争取在周末或者五一长假这些机会积极到企业里参观实习,虽然实习时间不多,但只要你去,相信就一定会有收获的。
今年月份,我去了一趟企业参观,在某个小城镇里聚集了很多五金厂,在众多的五金厂当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算金辉工艺厂了。记得两年前过来参观的时候,金辉工艺厂的规模还是不算大,而如今,不论从工厂占地面积、员工人数还是管理力度上,都比以前的水平提高几倍以上。也正是因为这样,才吸引了我想更进一步了解它。
走进工艺厂,门卫会面带笑容地欢迎客人的到来,如果你是陌生人,他会问你能否帮到你什么。总之,就是给人一种很友好的态度,使客人与之拉近了距离。不仅是门卫,工厂的员工直至老板,都给人一种友好、热情的态度。我想,这也是它不断发展壮大的首要条件吧,也是它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了这些条件,很难想象企业将怎样发展。
老板亲切地接见了我们,我们也有了和老板零距离接触谈话的机会。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该厂向来重视技术的创新和员工的培训。技术落后产品就没有竞争力,员工工作效率低下产品成本就高,而且质量也就没有保证,这是老板创业多年来的心得,也是该厂得以不断发展的原因之一。
老板谈到,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由于该厂靠近珠三角的惠州、东莞,还有潮汕地区的揭阳、潮州,而这几个地方均能为该厂提高五金原材料,所以使得该厂在采购原材料时有教大的选择空间,从而降低一些成本。在经过工厂的各项工艺加工之后,半成品及成品首饰不仅销往国内、港澳台地区,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及世界各地。老板还告诉我们,由于世界各地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相信首饰行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对于国内来说,经济的高速发展,该厂对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当时我们还参观了该厂仓库,由于规模教大,该厂也引进了先进的仓管技术及仓管员进行日常管理。当时仓库的五金材料之多以及近来五金原材料价格的一路高涨,我想该厂从这方面也应该获利不少吧!仓库管理员在对待客人的时候也是挺热心的,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伯亲切的接待了我们,他是该厂年纪最长的仓库管理员了。他告诉我们,他在该厂已经做了很久,工龄差不多就是和该厂的岁数一样大。以前该厂规模不大的时候,他就什么都做,可以说是老板最信任的人了。而现在厂房规模大了,他就管理仓库,负责协调所有仓库管理员的工作,对仓库进行日常维护,还充当仓库门卫的角色。而仓库的先进管理技术则由年轻有经验的仓管员负责。
参观该厂时候,我发现该厂的不足之处就是办公室人员的散漫,老板在时工作积极,而老板不在时却是聊天、上网什么的。也许是他们嫌工作量太小吧?我觉得该厂是不是应该削减办公室人员呢?或者采取一定措施来消除这些不良影响。还有一个缺点就是员工的工作轮换上做的不好。每个员工每天都重复着相同的工序,难免会觉得无聊,从而会降低劳动生产率。因此,该厂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轮换,每天都做不同的工序,效率也可以提高上来。
临走时,我同老板半开玩笑的说,等我毕业了要帮我留个工作岗位哦,老板豪爽的答应了。这使得我更下定决心,一定要倍加努力,一定不能让毕业就等于失业的悲剧在我们身上重演。最后,我也祝福该厂在接下来能取得更进一步发展!
通过这次的企业实践,我收获颇多的。企业管理首先是要找对人、做对事,最终的结果是要把事做对、做好了,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大都最愿意一步到位,尤其是在选人、用人上只知道要什么,不注重过程中必然的阶段、过程和方法。金辉工艺厂在用人方面做得是挺出色的.因为该厂所雇佣的员工大部分是本地的妇女和十多将近二十岁的小女孩,这些员工大部分很勤快,技术也好,这很符合首饰工艺这一生产过程,而且劳动力也便宜,也很灵活。而在管理层方面,由于该厂是家族式企业,高层管理者都是自己的亲兄弟姐妹。而中层管理者大都是大学生。
参加完企业实践活动,我真正理解了曾老师说的:三分理论、七分实践!正如一首歌这样唱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如果只埋怨上天对你不公,而自己不去拼搏,这样肯定成不了大事。同样的道理,如果没有参加这次实践活动,就光靠我们上课听、下课复习的方法,可能很难学好这门课程。现在,我们在学习这门课时也有了方向,不会再盲目地学了。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曾老师!别小看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一个很简单的被许多人忽略了的道理可能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三》法律专业区检察院实习报告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去区检察院实习,时间是从年月日至月日。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领导和检察人员交办的工作,得到院领导及全体检察干警的一致好评,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此次实习,主要岗位是审查科,因此主要实习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诉讼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实习中,我参加了几起案件的开庭审理,认真学习了正当而标准的司法程序,真正从课本中走到了现实中,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多彩的实际生活,细致的了解了公诉的全过程及法庭庭审的各环节,认真观摩一些律师的整个举证、辩论过程,并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适用及适用范围。跟随干警提审,核实犯罪事实,探询犯罪的心理、动机。真正了解和熟悉了我国的公诉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职能,同时还配合公诉人员做好案件的调查笔录和庭审笔录,做好案卷的装订归档工作。
实习期间,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向领导和检察干警求教,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政策,学习法律、法规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从而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为以后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这也许是我一个人的感觉。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就是我们的法学教育和实践的确是有一段距离的。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法学需要理论的指导,但是法学的发展是在实践中来完成的。所以,我们的法学教育应当与实践结合起来,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具体说就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以课堂为主题,通过实践将理论深化;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以暑期实践为主要时间段;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力求实践内容与实践规模同步调进展。
在实习过程中,也发现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国政府为推进法治建设而进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大成就。人们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与广度上还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时候,人们对有些法律条文是知道的,但却不知道如何适用它,以至于触犯法律;有时候人们对两个以上不同法律对同一问题的规定不明白,不知道该适用哪一部法律,有一个案件就是这样的,被告人原是某村会计,后来在改选中落选,这样一些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认为《会计法》是规定的要等帐目清算后再移交,所以就坚持不交出,结果被以隐匿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罪逮捕。这一个案例就说明我们的普法活动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实际,真真正正的让人们了解法律、法规的含义。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确立人们对法律的信仰,确立法律神圣地位,只有这样法治建设才有希望。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实习中所接触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甚至有两个犯有抢劫罪的被告人是八七年的。不考虑被告人家庭和自身因素,从社会大环境来说,我觉得社会也有一些责任的。从八十年代初改革开始到八十年代末,这是一个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段时间对精神文明建设有些放松,也就是说,有些犯罪人在童年时期就有可能已经沾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气。所以说,教育从娃娃抓起,不能只是一个口号,要真正落到实处。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月短暂而又充实的实习,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桥梁的作用,过渡的作用,是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经历,也是一个重要步骤,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一段时间所学到的经验和知识大多来自领导和干警们的教导,这是我一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这次实习也让我深刻了解到,在工作中和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做事首先要学做人,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学习法律的最终目的是要面向群众,服务大众,为健全社会法治,为我们的依法治国服务的。高等法学教育在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其培养的具备一定基本理论知识,技术应用能力强、素质高的专业技能人才,将在社会上起到重要作用。现代的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是一个处处充满规则的社会,我们的国家要与世界接轨,高素质法律人才的培养必不可少。因此,对人才的培养,应当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面向国际。法学教育本身的实践性很强,所以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模式是比较可行的,大学的法学院应当与公、检、法、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建立良好的关系,定期安排学生见习,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对法学的兴趣,避免毕业后的眼高手低现象,向社会输送全面、合格、优秀的高素质法学人才。
《四》平面设计实结
这次的暑假实习我选择了一家装潢设计公司,因为平时在学校从事编辑排版工作很想有机会到外面类似的公司里面实习一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实习的内容是学习平面设计(Photoshop和CorelDraw的使用)。
因为考虑到以后毕业有可能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因此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加深对各种平面设计的了解,找出自身的不足。这次实习的收获对我来说有不少,我自己感觉在知识、技能、与人沟通和交流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收获。总体来说这次是对我的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和提高。
第一天来到公司,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最终还是公司里的老师给我指了条路,让我用Photoshop和CorelDraw软件模仿教程做一些简单的图片,终于找到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片。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也这样做过,不过效果没有这么好,因为以前一遇到难的或不懂的就停下来不做了,而现在有老师在旁边,有不懂的就问,这使我受益非浅。
假如在作图的过程中如果使用几个小技巧,确实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photoshop小技巧
1.制作圆角矩形方块
首先在photoshop中建立一个新文件,在文件上用矩形选取工具画一个矩形框,接着选择选单selectfeather,输入半径值,数值越大则圆角矩形的半径越大。在选取区中填入颜色后,取消选取范围。选取选单imageadjustthreshold,由调整thresholdlevel来改变大小,如此就会产生您想要的圆角矩形大小。若要产生圆角矩形的选取区,可以在选取区作用的环境下,切换到快速遮罩模式,同样执行threshold以获得您想要的遮罩。
2.高解析制作
在用photoshop制作网页图形的时候,许多朋友为了快速的操作,都会把图选择低解析度进行制作,但是有些滤镜会因为图形解析度的不足,而无法处理,最后出来的效果也很差。所以建议大家在处理类似情形时,可以先在高解析度下完成绘制、影像编辑等工作,然后再向下取样,将影像缩成最后的大小。
3.保留选取范围大小
当您在photoshop中使用imagesize或cancassize改变影像大小时,原本在影像中选取的范围也会跟着改变,如果想要保留原本的选取范围,可以先切换到快速遮罩模式下(按下键盘上的q键),然后再选择“imagesize”或“canvassize”。使用imagesize指令会将影像与选取范围一同缩小;若使用canvassize指令则只会将影像缩小,而选取范围仍保持原有的大小。记着再将快速遮罩模式切换成标准模式。
4.快速隐藏图层
如果您在photoshop中只想要显示某一层图层的影像,是不是得一一将其他图层隐藏起来呢?这里有一个既快速又方便的作法:只要在图层面版上同时按住ctrl+alt以鼠标点选欲显示的图层的眼球图示,就可以将其他图层通通藏起来。另外也可以用ctrl+alt+快速键调整图层的前后次序。
二、coreldraw小技巧
1.擦去错误线条
如果您使用coreldraw中的手绘铅笔工具,不小心把线条画歪了或画错了,您不必急着将线条删除,只要立刻按下shift键,然后反向擦去即可。
2.动尺规
在coreldraw中事实上是可以让您自由移动尺规的位置,只要在尺规上按住shift键以鼠标拖移,就可以将尺规移动。如果您想将尺规放回原位,则只要在尺规上按住shift键迅速按鼠标键两下,就会立即归位。
3.利用coreldraw制作动画gif文件
事实上利用coreldraw也可以用来制作动画gif文件,您可以将coreldraw中的图层当成动画中一个个的影格,然后逐一输出成gif文件(其他图层上的影像必须先关闭)。再利用photo-paint的movie功能,先选择creatfromdocument将第一张gif文件制成movie,再陆续将转好的gif文件以“insertfromfile”来,选择“储存成…”动画gif的格式,于对话框中设定延迟的时间和位置,如此就算大功告
4.同时旋转与缩放
如果您在coreldraw中,拖拉物件的旋转把手时,同时也按住shift键,那么将可以同时旋转与缩放物件;若是按住alt键,将可以同时旋转与变形倾斜物件。
经过几天的基础训练,老师终于让我参与他们的策划,刚开始有点紧张,后来就慢慢熟悉了策划和后期制作的整个过程。慢慢地老师也把一些比较重要的交给我处理。这使我对这个行业认识就更加深了一步。
《五》旅行社导游实结
实习到了,说什么都要找个地方,实践一下,把自己三年来学习的东西拿出来,让社会检验一下,真真正正的与社会来个肌肤之亲。首先要做的是找个能发挥我们专业的地方,酒店或者旅行社。经过考虑,最终我选了旅行社。
以前总是向往做一名导游,觉得能游山玩水是一件很好的差事,当我做了导游以后,才发现原来要当一名好的导游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虽然做导游的时间不长,但每次上团都能和不同阶层的游客交流,每次都能有新的感受。导游要和各行各业的人交流,如果你的沟通技巧不强的话,交流则无从下手。一个好的导游,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成熟的个人亲和力。讲解生动引人,对自己的旅游线路,沿途风情民俗十分熟悉,还要和景区景点,酒店餐厅,甚至司机保持良好的关系。在前辈的帮助下我明确了要成为合格导游员应具备的条件:
一、强烈的责任感和服务热情。导游工作是一项脑体高度结合的服务工作,态度决定行动,拥有强烈的责任心,才会在实际工作中投入满腔的工作热情,为客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二、应具备广泛的基础常识。作为一名导游,尤其一名外语导游,在带团过程中不仅仅是一名讲解员,还是一个"大保姆"。客人事无巨细可能都需要导游为其操心,对于客人,面对的是一个无从下手陌生的环境,因此导游如果缺乏日常生活中的基础常识,就无法迅速为客人排忧解难。
三、语言清晰准确,讲解生动活泼。语言表达能力是导游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尤其是外语导游,语言正确清晰才能向游客传播中华文明,让客人了解自己的观点,同时充分了解客人的需求,及时提供服务,另外,生动活泼的讲解会使美丽风光锦上添花,会使沉睡的古迹死而复活,优雅的工艺品栩栩如生,从而给顾客留下难忘的深刻印象。
四、具备相应的旅行常识与专业知识.在带团过程中,团队随时可能出现不可预料的问题,导游具有相应的知识,就可在第一时间将损失减少至最低,为游客为公司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五、广博文化知识面.导游接触的游客中,各种社会背景、文化层次不尽相同,合格的导游就应该做一个"杂家“,上知天文地理,下知鸡毛蒜皮,这样在进行讲解中,就可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智慧来应对。
六、具有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导游的服务对象是不断变化的复杂群体,同时导游工作还离不开旅游接待服务中气体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偏差,都会令导游服务黯然失色,因此一个合格导游员要头脑清晰,有交情组织协调应变能力,保证游客的旅游活动顺利进行。
七、注意仪容仪表,自身修养。许多外国.旅游业是一个综合行业,许多外国游客到一个国家最先和最多接触的是导游人员,因此导游经常被人誉为"企业形象,民间大使“,良好的仪容仪表会给人产生美好的第一印象,从而反映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地区、国家的精神面貌和道德水准,因此良好的仪容仪表是提供良好服务的基础。
接下来在导游讲解方面,我也总结了几个要点:
首先你得明白游客们想听些什么,想听怎样的讲解。像我们这样的新导游一上岗总觉得最重要的是背好景区材料,把它们背得烂熟,张口就来,不会停顿,这就是表示自己已是一个合格的导游了,但是通过几次带团我发现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专业的导游就是不仅要成为“杂家”,还要成为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的专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成为专业的导游,还必须熟练掌握导游语言的基本技能。因为它是我们传播知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强大工具。其中最重要的口头语言表达,这是我们工作中最普遍、最常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人们常说看景不如听景。给游客讲解就是要像在和朋友聊天。你把游客看作朋友眉飞色舞地给讲游客不知道的事情,才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另一半是讲解技巧,它是一个很深奥很复杂的东西,其实有那么几条挺简单、易操作的规律。第一就是你讲什么都要和客人家乡或他熟悉的东西对比着讲。你对一个人讲一大堆他不熟悉的东西他会越听越累,但你提到他家乡的东西、他熟悉的东西,他必会来精神。另外,导游最好多记一些方方面面的笑话,随时随地在讲解的过程中插入一个相关的笑话,那样就会使讲解生动有趣得多。最后,什么都掌握好了,但就是没有掌握客人的生理情况,讲解可能还是会惨败。比如客人是乘长途火车而来,夜里都没睡好,你却在那里兴致勃勃地给他们大讲特讲,即使你讲得很不错,但他们生理上的困盹还是可能打败一切精彩的讲解,而他们的鼾声会如此地打击你的自信。这时候你要知道,你不是失败在讲解上,而是失败在关心人上。
多次经验的积累我发现当好一个导游,不但要有对景点的热情,还要有对游客的热情。这个热情不单单是指你为他们讲解好的热情,还包括对他们作为一个人的全部关怀。有些导游认为我把该讲的都讲了就完成了任务,这种观点可要不得。你讲了,客人没听进去,和没讲过一样,你的任务其实是没完成。要当好一个导游,必须要有对人的热爱精神,你千方百计想的是怎样让他们这一趟来得值。察言观色很重要,时刻注意客人的举动和表情,经常找他们聊聊天,是客人对你产生信任感。讲解的时候要清楚自然,不怕罗嗦麻烦,多讲几遍,让游客清楚明白,还要抓住客人的注意力,使得客人产生兴趣。要与团队的领导或需要照顾的人多沟通,多关心,这样有利于整个团队的进行。
在带团的过程中,谁也不能保证永远一切顺利,毕竟这不是只要我们自己做好就可以了,还需要其他工作搭档、合作单位、游客甚至天公来作美,而这些因素都不是我们所能掌控的。尽管有时候问题、事故的发生并不是我们的责任,还要被客人无端指责,但是,作为独立工作在旅游接待第一线的职员,当问题、事故发生的时候,负有帮助解决问题和协助处理事故的不可推卸责任,同时也是对我们的工作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能力的重大考验。面对初来乍到的游客,导游所表现出来的对旅游活动早有安排,对自己能胜任本次导游工作的信心,会是他们产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有时我们接待的游客文化层次较高,或是豪门权贵,这时,强烈的自信心对我们更为重要。否则,底气不足,连自己都驾驭不了,就更别奢谈驾驭整个旅游团了。强烈的自信心还能增强我们的吸引力,处处显得落落大方,从而赢得游客的尊敬和认可。
实践使我认识到,做导游的学问很大、很深,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学的来,像如何安排路线、食宿、应对突发事件、如何与游客进行沟通等等,这些方面都要成为游客眼中的“百科全书”,所以要想做个好导游的确很难,而好的导游服务对游客来说的确又是一种享受。作为一名导游员,业务是一方面,而关键的态度问题。要做一个游客满意的导游,就要经常换位思考,把游客当作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来对待。要充分认识到,导游就是服务,服务是导游工作的首要任务,而游客就是我们服务的上帝。在导游工作中,我就是咬定这个宗旨来做导游工作的。但是,导游的工作是难度最大、最能锻炼人和最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它是旅行社的代表和灵魂,它是游客外出旅行的忠实伴侣。
在带团的工作中,我失望过,彷徨过,受到一些冤枉的投诉,不公平的指责,没道理的批评,但更多的是体会到其中的美妙和欢乐,从中得到更多的教训和启迪,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懂得许许多多做人的真谛,这些都是书本中学不到的。这一次的实习经历对我以后的生活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那些酸甜苦辣,使我得到了磨练,我相信,通过我不懈的努力,我一定能成为合格的导游。
《六》会计部社会实践学习报告
转眼间暑假又过了,又迎来了充满挑战新学期。本人在宏达器材厂的会计部进行了社会实践学习,以下是本人此次学习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器材厂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部长,一个出纳,两个会计员,而教导我的是老会计姐。刚到会计部姐就叫我先看她们以往所制的会计凭证。由于以前的暑假有过类似的社会实践经验,所以对于凭证也就一扫而过,总以为凭着记忆加上大学里学的理论对于区区原始凭证可以熟练掌握。也就是这种浮躁的态度让我忽视了会计循环的基石——会计分录,以至于后来让我尝试制单的良苦用心。于是只能晚上回家补课了,把公司日常较多使用的会计业务认真读透。毕竟会计分录在书本上可以学习,可一些银行帐单、汇票、发票联等就要靠实习时才能真正接触,从而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别以为光是认识就行了,还要把所有的单据按月按日分门别类,并把每笔业务的单据整理好,用图钉装订好,才能为记帐做好准备。
制好凭证就进入记帐程序了。虽说记帐看上去有点象小学生都会做的事,可重复量如此大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和细心是很难胜任的。因为一出错并不是随便用笔涂了或是用橡皮檫涂了就算了,每一个步骤会计制度都是有严格的要求的。例如写错数字就要用红笔划横线,再盖上责任人的章,才能作废。而写错摘要栏,则可以用蓝笔划横线并在旁边写上正确的摘要,平常我们写字总觉得写正中点好看,可摘要却不行,一定要靠左写起不能空格,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摘要栏被人任意篡改。对于数字的书写也有严格要求,字迹一定要清晰清秀,按格填写,不能东倒西歪的。并且记帐时要清楚每一明细分录及总帐名称,不能乱写,否则总长的借贷的就不能结平了。如此繁琐的程序让我不敢有丁点马虎,这并不是做作业时或考试时出错了就扣分而已,这是关乎一个企业的帐务,是一个企业以后制定发展计划的依据。
所有的帐记好了,接下来就结帐,每一帐页要结一次,每个月也要结一次,所谓月清月结就是这个意思,结帐最麻烦的就是结算期间费用和税费了,按计算机都按到手酸,而且一不留神就会出错,要复查两三次才行。一开始我掌握了计算公式就以为按计算机这样的小事就不在话下了,可就是因为粗心大意反而算错了不少数据,好在姐教我先用铅笔写数据,否则真不知道要把帐本涂改成什么样子。
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姐很要耐心的跟我讲解每一种银行帐单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什么时候才使用这种帐单,有了个基本认识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