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描写水果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水果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描写水果的作文

第1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记叙文;真情实感;细节描写

高考作文要求中,“写出真情实感”已连续多年被强调,甚至在阅卷指导中明确指出要“敢打两头分”,这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以暗示:保险文―议论文―不再保险。而且,高中生涉世未深,理性思维也尚未成型,要他们写一些审视人生、社会的论说文,实在有点强人所难;反之,实实在在记人记事的记叙文,更能写出真情实感,阅卷老师也更喜欢看这样充满人情味的文章。

一、存在的问题

所记人、事要能打动人,无非具备以下条件:有条理、有波澜的叙述;生动的描写,尤其是细节描写;所记对象鲜明有特色;语言有自己的风格;文章结构自然精致等。

但不少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记叙详略不分,主次不明,拖沓冗长,乏味无趣。

2.记叙和描写不分,以记叙代描写。

3.记叙顺序单一,文章波澜不惊;线索不明,条理不清。

4.缺少典型、动人的细节,不能运用多种描写方法。

……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化整为零,夯实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基础。

二、策略之详略分明

作为高中生,能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但其中的主次安排,不少同学却失去驾驭能力。常不分详略、拖沓无趣。

我的办法是借用语段压缩题加以训练,同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求概述能力差的学生复述课文情节。当然,这些仅起到精简文字的效果,真正要达到作文语言的“美”还需要火候。因此“修改”训练必不可少。如一学生习作,本意要表现母亲诚实,但他却将试衣至归还配饰的整个过程面面俱到,主次不分。于是我要求他着重对“坚决归还”的情节进行修改,可借用侧面表现:

记得有一次,母亲在一家店试衣服,回来才发现衣服的配饰没有归还。“反正她们没发现,算了吧。”“做人要诚实,不是我们的东西怎么能拿呢?”说着,母亲拉着我往回走去……

“要不是你送来,我都没发现……要换了别人……谢谢……”店员一个劲儿地道谢。母亲笑笑说:“不用谢!”脸上洋溢着轻松美丽的笑容。

修改后不仅文字精简掉一半,重点也突出了。

三、策略之分清叙述和描写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不少学生以叙述代描写,使文章像记流水账,机械乏味。

我从超市出来,发现父亲正在对面的水果摊为我挑苹果。经过一番精挑细选,父亲手中拿了满满一袋苹果,朝我走来:“来,这个拿去学校吃。”短短的一句话,使我眼睛湿润了。

文章表现父亲对自己的关心,本平凡而实在,但是作者以叙述代描写,没能抓好细节。

常见的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衬托等。只有借极具表现力的描写语言,将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生动表现出来,作文才有活力。

同样是父亲送自己,另外一位学生的描写就很到位:

坐在车站的长凳上,爸爸东张西望,这时一辆水果车经过,爸爸挑了几个又大又好的橘子。“石榴多少钱一斤……”“爸爸又装了几个石榴进去……”“呀!车子来了,我要走了,快点……!”我接过水果袋快步上了车。我坐定后从窗口望向爸爸,他笑眯眯地向我招了招手,吸了一口烟,吐出大片的烟雾。

在平时,我也注重片段训练,要求学生用常见的描写方法,对人物进行刻画,运用不同的修辞,注意句式变化。

四、策略之传神的细节描写

细节即“细枝末节”“细小处”,但它不等同于“无关紧要”“不重要”,相反,常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神奇效果,常是动人心弦之处。表现好细节,就不怕文章缺少真情实感。

脚步声渐进,听得出来,走得很谨慎,像是生怕稍重的脚步声会打破这份安静。

……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悄悄踱到我床前。一阵凉风拂过脸庞,妈妈正用扇子轻轻地为我扇去热意。蓦然,心里涌起几多温暖与感动。

……

这位同学能抓住“妈妈的脚步声”来表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精简细致,于细微处打动人心,远比说一百遍“世上只有妈妈好”更有说服力。

细节可以是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眼神,它跟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不冲突。选好细节、表现好细节我认为应做好以下三点:(1)要能体现人物个性;(2)细节要细;(3)有些细节要反复出现。

参考文献:

第2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 微课;习作教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14-02

1 习作前激发兴趣,扩充资料

习作教学的第一步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理解题目的要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普遍对静态的文字不太敏感,而对动态的视听画面比较有兴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利用PPT课件导入,介绍写作的要求或相关内容。但微课的视听效果比PPT课件更强烈,能够快速、及时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外,微课可以在习作前渲染气氛,在情境建设方面作用很大。教师在音乐渲染中有感情地讲解,使习作主题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不跑题。同时,教师可以把完成习作需要了解的资料以微课的形式在班级的微信圈、乐教乐学平台或是QQ群中、共享,学生会借助家长的手机或电脑进行预习自学。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问题与老师、同学在媒体平台上及时交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做学习的主人。

如三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六中的习作要求是:长城、颐和园、九寨沟、秦兵马俑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了更多的人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我们来写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旅游虽然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很多家长也会在假期中带上孩子四处游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因各种原因无法外出游玩,并且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只顾游玩,对导游的介绍,只能听其声而不知其意。这给习作指导带来重重困难。微课的使用无异于雪中送炭,填补学生旅游体验的不足。

2 在习作中学会观察,引发思考

学生习作素材的积累,一方面是从书本中汲取,一方面则来源于生活。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从低年级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在指导学生写作前一定要让学生先观察事物,把看图、说话和写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仅是感性的认知,还有理性的思考。

利用微课收集写作的素材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在班级活动时,他们经常自发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如猜谜语、踢毽子、跳绳、手指游戏等。还有一些班级、学校组织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运动会、合唱比赛、诗歌朗诵、拔河、应急演练等。如果教师能抽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学生记录这些场面,制作成简短的微课,能唤醒学生的记忆,在愉快的回忆中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或者是抓住其中有特点、感人的镜头,进行表情、动作、神态等细节的描写,使学生明白习作的素材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捕捉到。

利用微课整合课文资源 语文教材中不乏一些精美的文章,教师可以将其作为素材,如:刻画人物神态、动作、外貌的语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营造气氛的环境描写,体现人物特点的对话,等等。教师进行归类设计,加上音乐、图片、视频等制作成微课,可以更集中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供习作的机会。

利用微课培养观察的习惯 小学生不是不愿意观察生活,而是不会观察生活。他们对生活的感知很多时候以无意注意为主。只有日常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有意识、有目标、有条理地进行观察,才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和写作的能力。微课的优势在于把观察训练配成动态连贯的画面,使观察对象变得具体生动、形象饱满,而不是静态零碎的文字表述,对以感性思维发展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更易把握。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这篇课文担负着学习“写观察日记的方法”的任务,因此在本组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对爬山虎这种植物不大熟悉,认识爬山虎不难,要对爬山虎的脚有清楚的认识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过微课再现课文的第三段――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爬山的,引导学生从叶、茎、叶柄、细丝等位置逐步观察,从而了解爬山虎的脚的样子,探究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体会作者观察的仔细和用词的准确。在每一个环节中设计出与学生互动交流的“对话体”,如:请你读一读,请你找一找,你发现了吗,等等。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后,再来交流和评议。有了这些“原始资本”的积累,还可以选择描写含羞草、牵牛花等植物的例文,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描写方法去领悟作者是如何观察描写的。不明白的,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

利用微课指导习作的技巧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都是依附在课文阅读后面,导致教师没有意识和办法进行系统的习作教学。作文指导也是老调重弹,如“要抓住主要内容写具体,运用细节描写写细致,写出真情实感”等,对学生没有进行细致、实用的指导。借助微课,根据学生习作水平,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水果是人人常见、爱吃的东西,学生应该有话可写,但是写出来的内容却不具体、不生动。让学生带着体验、思考、准备走进习作中,是习作教学追求的理想境界。微课“如何把水果描写具体”就起到相应的作用。首先,引导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感受水果的外形、颜色、气味和味道,这样就使学生回想起自己吃水果的情景,可以从多角度观察;其次,两段例文前后对比,发现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文章更形象生动;最后,提供一些描写水果的词语,方便学生在写作中运用[1]。有了方法的指导,学生在家观看后,会激发观察、写作的欲望。可以说,借助微课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为学生少走弯路,激发写作的欲望,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习作后重视讲评,交流反馈

习作的讲评,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讲评,叶圣陶先生说过:“责令探索,彼必将用心而得之矣。”意思就是说在学生自己写了的作文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自己评价才能有所得。

对比讲评 教师在阅读学生习作的基础上,找出优点,共同或个体存在的问题,制作成习作讲评的微课,借助乐教乐学平台或其他媒介,构建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评价反馈变得更加灵活自由[2]。由此引导学生在比较中提高鉴别能力,吸取优点,思考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获得启示,提高自我修改的能力。

专题讲评 教师可以收集学生习作,制作微课截取相关的片段来分析,可以是写开头结尾的、人物描写的、场面描写的,也可以专门讲写作的顺序与技巧、优秀范文的欣赏、修辞手法的运用、写开头的方法、写中心句、过渡语等,通过专题讲评,使学生对某一方面的习作技巧认识更加清晰,更有针对性地训练,学以致用。

微课的介入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开阔了新的思路,充分照顾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使写作的任务向课前和课后延伸,转变“教师教、学生写”的被动局面,让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体。但现阶段还不成熟,只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要认真思考,不断探索,寻找微课与语文习作教学的结合点,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使习作成为人人都愿意做的事。

参考文献

[1]张一春.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J].中国教育网络,

第3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 作文 观察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42-01

如何写作文,作文写什么,往往成为小学生眼中最为困难的事情。新课标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以说,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素材的重要途径,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抓住事物的特点,从而引导他们用观察的钥匙,去开启作文的大门。现笔者就如何培养观察能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浅谈以下三方面的看法。

1 培养观察兴趣

小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直观具体的事物、生动有趣的对象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因此,要使他们认真观察事物,首先从观察的兴趣培养起。

1.1活动观察激趣

观察不是冷眼旁观,而是需要热情满怀地投入到生活当中,在活动过程中观察,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如玩老鹰抓小鸡等游戏,在游戏中观察大家的神态动作等;或者布置学生每人养一盆植物,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以及它的花、茎、叶的色、形、味;还可以让他们亲自喂养小动物,并观察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这些有着亲身体验的观察活动,既能激发小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又可以使他们在遇到类似题目的作文时,能有丰富的感受可下笔。

1.2阅读观察激趣

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有很多美好的文章对事物的描写都非常生动具体。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适时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例如,在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时,文中作者对杨梅形状、味道等细腻的描写把学生们都吸引住了。此时,笔者就要求学生们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水果。在写之前,笔者让学生们把自己喜欢的水果拿来,在课堂上,让大家先认真观察,并说一说水果的样子,为什么喜欢这种水果,然后再让他们动手写。有的同学拿来了桔子,其中一位同学这样描述:“桔子穿着一件橙红色的衣服,剥开桔皮,一片片桔瓣上还披着一层薄薄的蕾丝……”多么形象的语言,这正是因为他们的深入观察,才有了这么深刻的语言描绘。

因此,在生活中有许多观察的机会,教师不仅要教育学生热情地观察周边的事物,也应引导他们参与到生活当中。例如,不仅可以在校园中寻找春天的脚步,也应动手为学校增添春色;不仅要留心观察身边的好人好事,还应自己也拿出行动来……这样不仅使观察活动趣味化,也能让作文内容更加健康和充实。

2 训练观察方法

写作文离不开观察,观察也讲求一定的方法。因此,教师要指导、训练学生按要求进行观察。

2.1顺序法

观察应当按一定的顺序来进行,才能避免无章。例如,在观察动植物时,要由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观察景物是要由远及近,或由近到远;观察人物时,不仅要注意外貌,还要观察其动作及语言,并由此联想人物的心理活动等等。在顺序观察法中,方位顺序又是最基本的方法,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取一个固定观察点,按照一定的方位顺序对对象进行观察描述;其二是随着观察者的移动不断变换观察点,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例如,在《画杨桃》一课中,文中的作者就从与同学们不一样的角度观察杨桃,结果画出来的杨桃是五角星形状的。在写作练习时,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法,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一种事物,然后再进行描写,这样就能更加正确、完整地认识事物,从而使作文内容更加丰富。

2.2比较法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再进行判断与思考,从而提高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和认识。例如:在写动物的作文时,可以让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小动物,进行连续性的比较观察,作一些观察笔记,从而掌握不同动物的不同特征。这样,在具体落笔时,就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观察得最细致和自己最感兴趣的那种小动物的特征形象具体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会有“特征”可写,有话可说了。

2.3追踪法

追踪法,就是让学生对某一人或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进行连续性的、反复性的观察,以了解其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完整地认识观察对象,获取更详细而真实的作文素材。例如:同学们从小就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终日享受着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怀,但不见得就能把《我的爸爸》、《妈妈的一天》、《我爱我家》之类的作文写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们平时对父母的付出都习以为常,也并不十分了解爸爸妈妈的用心,这就需要他们对爸爸或妈妈进行跟踪观察,这样才能捕捉到更多感人的作文素材。

3 培养想象力

良好的观察能力还需要建立在想像的基础上,通过对事物的内在本质、象征意义,或相似事物的对比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开拓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还能使作文内容更具生动。例如:在写《奇妙的旅行》时,笔者带学生去操场边的“蚂蚁王国”进行观察,接着引导学生在汇总视觉信息的基础上展开想象:“蚂蚁王国”的臣民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是怎样建造自己的家园的?又是怎样相处的等等。其中有位同学就这样写道:蚂蚁们步伐整齐,喊着号子“一二一、一二一”就轻松地扛着一条大青虫往自己的王国走去……这样,就在学生的仔细观察下,经过合理的想象后,写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作文片段。

总之,面对学生的作文困境,语文教师应当树立学生们的写作信心,培养兴趣,找准方法,带领他们以观察为钥匙,开启作文殿堂的大门。

参考文献:

[1]魏木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之我见[J].小学时代(教师版),

第4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 作文 小学

如何让三年级的学生顺利跨入习作的大门呢?愚以为我们教师要在多个方面下工夫,做指导,通过各种方法来唤醒学生的表达愿望,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一、细心观察,要学生积累素材

叶圣陶说过,习作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习作。生活中到处都有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平凡中去发现伟大,在生活中观察到素材,积累好素材。在起步习作的指导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认识生活的重要途径是观察。只有去主动地接触事物,仔细地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准确和深刻的第一手资料,习作时才能有话可写、有物可描,习作才能比较真实生动。

例如在学《画杨桃》时,可以让学生试着观察和描写一种水果。首先让学生去观察真实的杨桃,使学生对杨桃的色彩、形态、味道等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掌握了描写水果的方法。接着是要让学生自己描写水果,此时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水果,教师加以引导,学生就能有顺序地观察和了解水果的形状、颜色、滋味和吃法等,懂得要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观察到什么。如此一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懂得了观察的重要性,培养起学生细致观察的好习惯。学生通过观察,一天天积累了素材,习作自然比较容易了。

二、勤于积累,要学生储备语言

先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实现质的变化。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习作的。三年级的学生因为还小,需要不断地鼓励和督促,才能促使他们积累语言。增加了语言的储备量,习作才会有话说。怎样让学生积累语言呢?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让学生去阅读,去大量的阅读,内容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课内的。阅读能洗涤人的灵魂,放飞人的心灵。翻开课本,每篇都是作者情动而辞发的产物。对课文中规范、生动、丰富、经典的语言,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摘记积累,另一方面又要及时给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立足文本,要学生运用方法

任何习作应当遵循自由表达和规则指导相结合这一基本原则。近年来,“淡化体式”、“文体不限”、“不拘形式”、“自由表达”成为三年级起步习作教学的主流。实际上,“淡化体式”并不等于“没有体式”,“文体不限”并不代表“不要文体”。学生处于习作的起步阶段,我们首先要教他们掌握一定的习作方法。习作方法从哪里来?我们应立足教材,从经典的范文中学习。

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都是典型“总――分――总”结构的写景文章。学完《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能让学生以地点转换顺序来记叙学校周边的“市民广场”;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按季节顺序描写学校附近的“凤凰山”。总结出写景的文章,分述部分可以按地点转换来写,也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来写。

课文教学,一定要抓住最大的习作特色做文章,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久而久之,学生在无形中就掌握了习作的技巧。

四、降低标准,要学生大胆表达

在起步习作的阶段,不必过分强调条条框框,应让孩子放胆去写。只要学生敢于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写下来,哪怕其中只有一个词、一句话有闪光点,教师都该给予充分地肯定。

三年级第一次习作,教师可以明确提出要求:“标题必须写在第一行的中央”,“文章要分段”,“每一自然段开头要空两格”。这些要求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做到,做到了就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学生就会在作文上更加自信。再次习作,教师又可以提出“会使用逗号和句号”,“准确使用冒号和双引号”的要求。有了要求,学生在写对话时会特别注意,使用的“冒号和引号”也会比较准确。教师还可以给表现出色的学生提出些问题,让他们进行修改。学生在教师逐步提高的要求中,就会从不懂到懂,从排斥到能写出合格的习作来。

五、组织活动,要学生亲身体会

在学生有了初步的语言组织能力后,教师得多开展活动或游戏,如跳绳、丢手绢、讲故事等。在活动前教师该告诉学生:做了后是要写习作的,要带着任务去活动,活动时要做到心中有数,为习作做准备。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充满热情与好奇。通过活动将课内的习作要求与生活中真实的感受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关注自己熟悉的事、熟悉的人和熟悉的物,形成鲜明、生动、丰富的习作素材,为写出生活的真实经历与体验奠定基础。活动是生动活泼的,丰富多彩的,有血有肉的,是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如果学生的习作能和活动联系起来,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六、积极评价,要学生树立信念

第5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生活; 作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82-001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观察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而且很善讲,他们不光讲自己的课余生活,也能讲一些从电视、课外读物以及家长的交谈中获悉的事件。我们老师可以利用拼音放飞孩子的思维,提早让他们写话,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语言组织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生活、情感进入作文。

一、发挥儿童的自主性,让生活进入作文课堂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因此,教师要关注儿童,了解孩子生活的主导活动,从儿童入手,把作文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生活的涓涓细流才会在学生笔下汩汩地流淌。在一开始教学生写作文时,我并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也去掉任何的规定,只让孩子随“性”而写,随“意”而作,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自由、自主、自在、自发地写。在作文中,学生可以自己命题,选择材料,具有一定的灵活余地,可以选自己生活中所见、所闻、所感,写自己熟悉的、有趣的、健康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有一位同学在写自己的妹妹时,就有一段十分精彩的描写:小小的脸上挂着一副大眼镜,总是扎着两条长长的老鼠辫,她长得不怎么样,可笑起来流蜜,怪不得叫她小甜甜……她每次哭都能达到目的,我和哥哥拿她没办法,只好在背地里说,女人真麻烦,什么甜甜妹妹,其实是只‘哭作狗’。…正因为是孩子自己生活的真实见闻,孩子们的作文中才会出现许多“生动活泼”的精彩生活画面,充分发挥了他们写作的个性。

二、培养儿童对生活的敏感,让作文成为儿童生活的有趣部分

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来源。作文时,学生感到无事物可写,其实并非无事物可写,而是自己没有发现,没有留心;或者是生活过于单调、枯燥。这时教师就可以找准孩子生活的热点、焦点,创设条件,走出课堂和家门,走向社会和自然,在参与观察、实践、思考中培养起对生活的敏感,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是作文成为孩子生活的有趣部分。每周六上午在语文活动课上,我带着孩子们去观看金鱼、欣赏画展、游览农贸市场、逛超市……一路看,一路讲,回来后,孩子们马上写作,效果挺好。如一名学生在逛了超市后这样写道:……一走进超市,就觉得里面闹哄哄的。我们来到买水果那里,看见有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红红的苹果,也有绿得发亮的青苹果,有黄澄澄的芒果,有绿色的小西瓜,有白白的白瓜,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水果,我拿起一个闻了闻,啊,真香呀!我馋得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再如一位学生是这样描写他所见到的荷兰鼠:它长着一双机灵的小眼睛,粘在头顶上的两个半圆,就是它的耳朵。尖尖的嘴巴整天动个不停,真是小馋嘴。身上黄白混合的花纹,使它比它的亲戚可爱多了。它的亲戚尾巴有细又长,可它好像借用了兔子的尾巴,短短的尾巴装在屁股上,像个感叹号……这样,孩子从生活中获得了丰富的作文素材,写的作文就有了情趣,有了纯真可爱,孩子们也乐于表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根据低年级孩子好模仿,可塑性强的心理特点,在写作文的过程中,我还注意树立我们身边“会写、爱写”的典型,在每一次作文后,我都要抽一定的时间进行欣赏,把写得好的作文在全班朗读。我做适当的点评。学生都希望自己的习作能在全班朗读,也爱听别人的作文,在听读过程中,时常会有笑声、赞叹声。

三、引导儿童认识生活,使作文成为走进心灵的桥梁

作文就如同一面镜子,通过批阅,老师可以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感情的脉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如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今天妈妈在我的书包里翻到了五元钱,问我是从哪里来的?我说,是小朋友把我的扇子弄破后,他自己赔给我的。妈妈说,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扇子弄破一点点,不能就叫别人赔钱,把钱还给人家……文章到此就结束了,倒是我关心起这五元钱的下落。经过仔细地询问,才得知这五元钱的下落:被两位小朋友买东西吃掉了,而且两位小朋友都觉得这样做很公平。再如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妈妈带我去街上买东西,在穿马路时,妈妈没有看来往的车辆就冲了出去,差一点和一辆摩托车撞在一起,我妈妈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们不要学她。短短的几句话,就道出了七岁孩子的真实想法。在课上,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小朋友,还引导大家讨论:你们在平时生活中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你爸爸妈妈这样做,你该怎么办?我们小朋友穿马路要注意什么?等等,通过讨论使小朋友们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学到了一些安全知识。

第6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一、认真倾听,听后写

小学生的听觉要比其他器官的发展快得多,所以我特别重视每天朗读文章给学生听,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思考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好在哪里?听完之后,大家交流,然后再学着写一写。

二、指导说话,说后写

说是写的基础,写是说的丰富。我们可以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模拟生活的场景,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先练习说一说,然后再写出来。如,学习了冰心奶奶的《雨后》,感受了小哥哥的开心,体味了小妹妹的害怕摔跤但又希望摔一跤的心情后,我问道:“你喜欢下雨吗?为什么?想一想,还有谁喜欢下雨?又有谁不喜欢下雨呢?”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特别热烈,讨论过后,我就指导学生把刚才所讨论的写了下来。

平时,我们还可以利用晨会周会,组织开展“我是故事大王”、“播报天气”、“说说开心事儿”等说话训练,说完后再指导学生把所说的内容写下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感情朗读,读后写

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增加了词串识字,这种识字方法是将意思相关的词语集中在一起,分别看,是排列整齐的几组词语;连起来读,意义上又有紧密的联系。这样的词串识字不但有利于学生积累词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如,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识字2》,这一组词串是将描写桂林山水的词语罗列在了一起,有描写美景的碧水、秀峰、倒影,还有描写山的形状的象鼻、骆驼、笔架。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欣赏有关于桂林山水的照片、图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其次,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桂林山水有“清、静、奇”三方面的特点;最后,组织学生进行写话训练。因为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所以学生们写起话来一点也不为难。

四、细心观察,看后写

看图写话是写作最初步的训练,是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认识能力、形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良好途径。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十分欠缺,他们看到一幅图后往往毫无头绪,不知该从何下手,可以说是毫无目的、毫无顺序可言。这就需要老师在一旁好好引导,首先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看整体――初步感知;看部分――分清主次;看顺序――理清思路;统领全图――展开想象。学生掌握了看图的方法之后,再鼓励他们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图中的内容有重点、有条理地写下来。

另外,课文大多配有彩色的插图,这些插图以及积累运用中的看图说话,还有学生喜欢看的动画片等都可以成为学生写话的好材料。教学时,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动画片放给学生看。如,学生喜欢看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于是我利用空闲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在看之前先设置一些问题: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它们在干什么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带着问题去想,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写话的积极性。

五、体验活动,玩后写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每周三下午的阳光体育活动内容是游戏,于是我就和孩子们一起玩他们所喜欢玩的游戏,每周只玩一种,结束之后,再指导学生将游戏的过程写下来。

除了写自己玩的游戏之外,学校也经常组织活动,如,拔河比赛、中队活动大比武等,这些活动也为学生提供了写话的素材。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把参加活动的经过和感受写下来。这些活动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是他们既熟悉又感兴趣的,所以他们喜欢写,也愿意写,这样的写话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六、尽心品味,吃后写

吃也是小学生的天性,但是许多学生往往是一吃了之。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这一生活习惯,指导学生练习写话。班上的学生都比较喜欢吃水果。于是我让每一位学生带来自己最喜欢吃的一种水果,调动起学生的视觉、触觉、味觉对水果进行描写。首先,指导学生对水果的外形进行观察,让学生说说水果的外形有什么特点;然后,指导学生观察水果的颜色等,并说一说;最后再让学生摸一摸、尝一尝,说说水果的味道、口感等等;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写话训练。

第7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描写家乡清明节的作文 篇【1】我的家乡在杭州,杭州是个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杭州西湖更是世界闻名的名胜古迹。那杭州的清明节又是怎么过的呢?让我来给你介绍一下我是怎么过清明节的吧!

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山上采艾草。艾草香香的,有一股中药的清香。艾草有驱毒、驱邪的作用。艾草要采多一些,这样做出的清明团子才会更香。采来的艾草必须要与空气隔离,用塑料袋装好,注意不可放在冰箱里保存。

第二天,先把艾草在热水里煮半小时。用漏勺捞出,再把艾草在大铁碗里用擀面杖捣烂,注意是一点一点捣。大约一次捣2-3分钟,直到捣烂为止。差不多的时候,把糯米粉一点一点慢慢揉进去,直到能揉成团你也可以投稿,在中途不需要加一丁点儿水。

皮做好了,可以放馅了。馅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咸的,这就要看你的口味了。我用的是肉馅,咸的。在包的时候要做到:①皮要薄,肉要多;②皮成碗形;③要轻轻揉,把口子慢慢的封合。做到这几点,清明团就既好吃又漂亮。

开始煮了,我用粽叶垫在底下,这样清明团就不会粘牢了。煮的时间也要控制好,不然要么太烂了,要么太生了。时间要控制在10-15分钟之间,做出来的清明团口感又好,外表也很美观,还不生不烂,特别好吃。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清明节!

描写家乡清明节的作文 篇【2】每年的四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又叫鬼节。

过清明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回家乡扫墓,坐车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了上一年的清明节,上一年的清明节是我和妈妈去的,不知道上一年的清明节和今年一样还是不一样。

我和爸爸到了家乡以后小学生作文作文人网你也可以投稿,就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和我上山扫墓了,我们慢慢的走在小路上,而小雨一直在下着,这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我们到了墓前的时候衣服全都湿透了,还好我们的供品还没有湿,我们的供品有水果,有鸡、鸭、肉、猪头、鱼,还有一些酒。我看见了一棵野果树,爸爸就爬上去要了一点野果,放在老祖先的墓前,还把那些鸡、鸭、肉、猪头、鱼和酒放在老祖先的墓前供给老祖先,我们不要为墓地除草、培土、修排水沟。

爷爷从一个袋子里面拿出了一些鬼钱,有一元的,十元的,一百元的,一万元,一亿元的,五亿元的。拿出来烧,我问:“爷爷,为什么要把这些鬼钱拿去烧?”爷爷说:“因为要把这些钱给老祖先用。”我不知道为什么死人也会用钱,我们扫完墓了,回到爷爷奶奶家的时候我们衣服全湿了,鞋子全脏了,我们把湿衣服换了,把脏鞋子脱出去了。

我最喜欢家乡的清明节了,反正就是喜欢清明节,每一年的清明节我都回家乡去过的。虽然很累,可我还是很开心。

描写家乡清明节的作文 篇【3】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我家乡的清明节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当然是扫墓了。清明节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献上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回忆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当然我们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更应该去瞻仰民族英雄,为共和国的烈士扫墓。如果没有这些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不会有我们的美好未来。我们用这种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继承先烈们的遗志,以高昂的精神面貌,投身到学习中去。青山肃立,绿水长歌,我们将永远铭记和颂扬革命先烈的事迹,继承先烈的遗志,将来更好地为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机。故有“清明前后,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农民伯伯在清明前后种下自己的希望,期待秋天会有好收成。人们也会纷纷栽下了一株株小树苗,美化自己的家园,使神州大地变得更加郁郁葱葱。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春天把五彩缤纷的颜料四处泼洒,万物复苏,万紫千红。我们趁着这美好时光,带着相机,去山上,田野踏青,寻找春天的足迹。

第8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首先。夯实基础,常练如何选择观察点。观察点,是指我们站在什么地方看景物,或从远及近,或从上到下,或从前到后,或从外到里。按照观察顺序叙述,这是描写景物的关键。为了把一个环境写得清楚、明白,首先要选好一个观察点。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然后再按照观察顺序把景物写出来。例如某同学写《开学典礼》:“这天,天空格外晴朗,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微风习习,送来一阵清新的凉意。校园内随处可见五颜六色的旗帜,身穿整齐校服、佩戴崭新的校徽的学子们已经整齐地排好队等待典礼的开始。”就是通过观察对象(天一云一风一校园一学子的变化,写出了新学期的好天气好心情,奠定了全篇的感情基调。

其次,抓住重点,把握景物的特征。描写一处景物,不是把看到的都写出来。如果事无巨细地叙述,就会使文章累赘、哕嗦,而要表达的内容又不具体明确。描写一处景物应该抓住它的特征写,完全是为了文章的主题服务,而不是为显示自己的文采飞扬。否则,就会闹“画蛇添足”的笑话。我们说的特征,是一处景物独有的,与其他地方不同之处。只有选择重点,抓住特征,才能把这个景物中的特色写出来,从而完成“景”的使命。如某生《马路市场》一文开篇:“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家楼下的那条马路变成了喧闹的集贸市场。不宽的马路上摆满了三轮车、货架,有卖蔬菜的,有卖水果的,还有卖肉食的。每到上、下班的高峰时期,这里就挤成了一锅粥,叫卖声、自行车铃声响成一片,着实让人头疼。”重点描写了“市场”的混乱特征。为下文的“治理”作了铺垫。

再次,掌握技巧,了解常见的形式。眼中之景,要转为笔中之景,还得掌握一些常用的景物描写技巧。1,直接描写型:如:四周宁静,只有大自然的声音,放眼望去,绵绵的群山、绿绿的田野、青青的河水,蔚蓝的天空下漂浮着几朵白云,身边芳草吐翠,燕舞莺歌,澄澈甘甜的溪水贯穿整个树林,好一幅自然和谐图啊!(江苏淮安卷《梦中的和谐》);风徐徐,将泛着金丝的叶儿拂在一处。暮色将启。粼粼的水波荡漾开去,揉成一道道金边,与延伸的青石小道浑然一体。《沟通》)。2,情景交融型;如:白云悠悠的日子,天空格外地湛蓝,大地异常地空寂。疾风过处,绿草上跃动着一颗充满活力的心。一颗心,再配一双脚,便勾勒出了我去远方放牧青春的风景线。(上海卷《充满活力的岁月》);窗外,细雨蒙蒙,微风夹杂着细雨扑窗而来,拂过我的脸上。那是怎样一种享受、怎样的一种惬意?坚硬之中透着一丝温柔,微痛之间夹杂着丝丝舒坦。(四川南充卷《窗外,那雨》)。3,巧用修辞型:如:他独坐窗前。深黑色的天空被窗棱划成几块。颗颗繁星散落在那皎洁的上弦月的周围。仿佛夕阳下的湖面上泛起粼粼金辉,夜很美,很静,简直另人不忍呼吸。(河南卷《最美丽的心灵》);西沉的红日,把缕缕落寂的橘红涂满天际。夕阳下,沧桑古老的小道上充满着迷离的格调,显得格外的幽静。天地万物似乎都酣醉在这片凝固着却极短暂的美丽之中,止住了一切声响。(山东卷《琴声感动我心》)。

最后,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一般来讲,每篇文章都有一种感情基调,每篇作品也有一种特定的氛围,作者往往用生动的景物描写,来渲染故事的气氛,从而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感染读者。借景抒情,是用特定的景物,来表达作者特定的情感的一种写作技法。然而,“情”是核心,“景”的载体,“景”只为“情”服务。离开的“情”,“景”就成了“空中楼阁”,就成了“照相机”。这正如王国维之言――“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如柳宗元借小石潭的幽深冷寂之景,表达孤寂悲凉之情;欧阳修借醉翁亭之秀丽风光,传自己与民同乐之志:袁宏道借满井初春美好之景色,表其寄情山石草木之趣。又如,鲁迅先生的《故乡》开篇“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的环境描写,一下子就将小说悲凉的气氛烘托了出来。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写作中要选取与自己心情相协调的景物,选取本身带有浓郁感彩的景物,不是为“景”而写景,而是为“情”而写景,“景”中必有“情”。

第9篇:描写水果的作文范文

一、寓教于情趣活动之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引发学习兴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和点燃学生习作的欲望。如何激趣,首先要选择有趣的活动内容,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

1、角色游戏游戏的天地是孩子们的乐园。课堂是一个静态的空间,在这静态的空间中,充分进行动态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在教学第六册看图作文《春游》时播放儿童曲《春天在哪里》,采用扮一扮图片中的人物,演一演课文中的有关情节的方法,使静态的图片,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孩子面前。

让全班学生边观看表演边思考:1、谁演得像?2、哪些对话是他们自己加进去的,加得合适吗?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加深了对作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对“捉蝴蝶”、“逮鱼”等动词的运用,理解得更为透彻,学生创造表演的能力得到发展。学生在作文创作兴趣的培养过程中,同时还蕴藏着儿童善感的潜能,如何培养挖掘?在教学《春天来了》景物描写时,可让学生们根据自己习作的内容,绘制一幅《春景图》,在活动课中,边朗读自己的佳作,边欣赏图画,学生笔下绿的叶,五色的花,可爱的小鸟,蓝蓝的天,嫩嫩的柳条,调皮的青蛙,构成了一幅幅美妙、充满童趣的画面。在教学描写——状物练笔后,可让学生结合所描写的电冰箱、邮筒、黄瓜、苹果等,绘制成美术作品,并附有文字介绍,在活动课中,供大家赏心悦目。

2、拼拼摆摆在教学描写景物方位时,可设计一些图块,让学生摆摆、拼拼,按顺序说出先摆什么,后摆什么,最后再摆什么。有些拼图,又可构成孩子想象创造作文的材料,如学生们自己设计造型别致,形象生动的《鸭子戏水》、《熊猫打煞、《动物运动会》、《小鸟盖房》……在口述的基础上,再进行小练笔,学生的读写能力得到培养。

3、交际生活中耳闻目睹离不开交际手段,学生进行书面表达,首先接通思维的线路是言语的交际。如《秋游卜塘》的习作前,我们上了一堂以汇报为内容的活动课,先让学生在小组自由交际感受最深的印象,再由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际,引导学生品析,最后围绕交际内容,归纳出以下练笔片断,如:(1)盼秋游;(2)发生在汽车上的事;(3)祭扫烈士墓;(4)我来到了百果树爷爷身旁;(5)我终于登上了山顶;(6)野炊啦;(7)我遇到了难题;(8)归途。学生通过活动课的交际,即提高了观察生活的能力,又拓宽了选材的思路。

二、寓教于操作活动之中

动手是孩子的天性,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天性”。激发学生以不同的动机参与活动,使全体学生全程参与全方位活动。

1、动动做做在教学有顺序描写一事物时,可要求每位学生带针、线、钮扣、布头,完成整个钉钮扣过程,再想想,你遇到了什么困难?整个过程的顺序如何?然后进行第二次尝试,比较两次钉扭扣的速度,效果有何不同。此外,操作小实验,制作贺卡,课程表,削水果,编抄报,设计读书角,整理书包、抽屉,都是操作训练的好材料。

2、玩玩比比叶圣陶先生说:“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儿童更是喜欢做自己所喜欢的活动,教师必须有意识地利用学生无意注意,召唤起他们有意注意,促使他们走进情境,从而达到感受情景,创造情景。

如不少学生各具特长——唱歌、跳舞、画画、集邮等,应鼓励他们多参与一些有益活动。活动课中,教师让他们介绍自己这些方面的亲自体验,一到此时,孩子们真诚的感情自然争先恐后的表露,并启迪不少没尝试过的学生跃跃欲试。再如让学生寻找同一类事物的两件物体进行比较观察,找出异同点,进行交流,从而感受“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绿叶,人不可能两次跨入同一条河流”。从小受到逻辑思维训练以及辩证唯物思维的渗透。

3、组织社会活动作文活动课不能局限于课堂,而要将学生带进社会大门。如组织各类作文竞赛,社会考察,信息调查,参观访问,书评影评,读书读报,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使学生在受到高尚情操陶冶的同时,意志的磨炼,毅力的培养,能力的训练也随之发展。

三、寓教于学法活动之中一位有成就的教师不单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探索真谛的引导者。

1、指导学法小学生作文常用的体裁一般是记叙文,其中包括写人、写景、记事、状物等,每一类文章都有其内在的规律。通过教学,使学生思维过程趋向于写谁?写什么事?为何写?怎样写?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寻找出学法,从而用这些学法积极主动地阅读大量文章,获得阅读、思考、钻研的能力。

2、作文评析“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评析课上,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品析原文优缺点,提供修改方案,小到标点,大到结构选材,大家畅所欲言,提高了作文审美能力。通过自评、自改的方式,让学生从小发现自己的错误,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