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音乐教学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音乐教学分析

第1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普通高中音乐教学音乐素质

音乐是通过歌唱、演奏等独特的表现方式反映生活与大自然的方式和手段。它是一种通过鲜明的节奏、欢快的乐曲、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去感染、教育、启迪人的特殊艺术形式。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它通过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教学独特的魅力,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有直接的作用和功能。

一、提高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音乐课成了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课程。近年来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新现象,音乐课堂生机盎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发挥,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课堂气氛热闹非凡。很多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在努力探索如何在教学中实现互动,提高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乐趣,真正实现培养学生音乐素质的目的。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音乐欣赏活动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有人认为“欣赏是音乐活动的中心”,音乐的创作、演唱、演奏,最终都是为了听,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欣赏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音乐是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它的最大特点是感染人。音乐欣赏的过程是感情体验的过程,它既是欣赏者对音乐的感情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又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共鸣的过程。音乐欣赏具有普遍性,无论是音乐专业学习者还是非音乐专业学习者,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都能有所体验,只是感情体验的深度与广度不同而已,由于每个人的个性差异,所欣赏的角度不同,欣赏深度也就不相同。在音乐教学中,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素质是最好的方法和手段。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在音乐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习惯时,要帮助学生树立对音乐正确的音乐审美观念。只有建立正确的音乐审美观,才能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激情,逐渐地培养音乐素质。要激起学生的审美盼望要想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那么要发明一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气氛,激起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盼望。在中学教学中,分离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员能够经过很多办法,来吸收学生的留意,比方说把音乐教室布置的富有新意,乐器的摆放很有外型,背景音乐的播放很舒缓。

普通高中音乐教育是现阶段我国高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中学院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通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音乐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能力,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意识,促进当代高中学生身心和谐与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要具备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学生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感受音乐、体会音乐,感受音乐作品丰富的情感,体会音乐作品中美的境界。这样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提高文化修养,为提高音乐素质做好铺垫。

四、因材施教,区别对待

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由于前期受教育程度和个人自身条件不同,以及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普通高中学生音乐素质是存在差异的,普遍的问题就是音乐素质往往不高,而音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中学生的整体音乐素质。高中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体大学生的,每一位大学生都可以接受音乐教育,每一位音乐教师的最终目的都是把每一位受教育者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使学生的音乐素养得到普遍提高,最终喜欢音乐,终身受益。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及课本的不断改革和深化,我们要使学生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高中音乐老师要明确学生间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在音乐中享受快乐。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开发音乐课程,完善音乐课程体系,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培养全面音乐素质人才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在普通高中音乐教育中,我们要致力于挖掘学生的音乐潜能,培养创作精神和创造能力,激发音乐创造力,为以后学生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种创造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音乐潜能。

六、结语

总之,在普通高中音乐教学中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关系到学生的全面成才与发展。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音乐理论,在音乐教育过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今后步入社会,适应、满足社会需求,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余丹红.大学音乐鉴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65-66.

第2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音乐教学;现状;对策

音乐学科是高中阶段一门必修课程。作为一门艺术类学科,音乐学科主要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功能。我们开展音乐教学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音乐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形成一定的音乐技能,进而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从心灵上获得美的感受,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音乐教学工作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教学对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在此过程中,音乐学科的地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然而,与其他的智育学科相比,音乐教学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往往更加突出和棘手,从而导致当前高中音乐教学普遍质量不高,效率低下。由于音乐学科拖后腿,对于践行新课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高中音乐教学现状

1.对音乐学科重视程度不足

新课改的实施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素质教育理念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然而,无可否认的是,应试教育思想依然还占据着一定的市场,尤其是如今的评价机制依然以考试为主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从而使得应试教育的痕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除。音乐学科作为一门高考非考试科目,遭到了很多教师和学生的冷遇。有很多学校,语数外等考试科目挤占音乐课时的现象十分普遍,从而使得音乐教学活动无法正常的开展。除此以外,由于音乐学科不受重视,使得很多的教育教学设备的更新无法满足音乐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很多学校连一间音乐教室都没有,更不用提各种音乐器材和设备了。这种音乐设备器材的不足对设备依赖性较强的音乐学科来说无疑是一个严重的打击。

2.教学模式单一

音乐学科本应该是一门学生较为喜爱的学科,然而现如今,高中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普遍不高,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高考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教师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音乐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要么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唱一句的跟唱式教学,要么就是把音乐课完全当成了专业理论课,在课堂上进行专业的发声练习、范唱、识谱等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而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连好好欣赏一段音乐的机会都没有。

3.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通过音乐作品的赏析,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学习到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然而,过犹不及。很多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完全用音乐欣赏来替代音乐教学,教师一节课从头到尾会给学生演奏和播放大量的音乐作品,却不对作品进行解释,从而使得一节音乐课下来,学生除了听到了一堆的音乐,却没有足够的能力领略到其中所蕴含的内涵。

二、提高音乐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1.加强教育宣传,肯定音乐学科的重要地位

由于思想上的不重视,使得音乐教学在开展过程中处处碰壁。因此,我们要想提高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充分挖掘音乐学科的价值功能,首先就要从思想上入手,要加强宣传,使得教师和学生充分认识到音乐学科的价值。同时,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科的资金投入,使得学校的音乐设备至少能够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这样,在硬件上的条件具备了,才能谈得上教学质量的提升。

2.改进教育理念,丰富音乐教学模式

音乐学科既是一门带有一定专业性的学科,又是一门具有强烈艺术性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时候既要把握住它的专业性,又要把握住它的艺术性。一方面,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充分重视对音乐乐理知识的讲授,使得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但同时,教师要注意一定的教授技巧,而不要一味地进行“灌输”,可以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诸如把乐理知识的讲授同游戏、音乐欣赏、表演等形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化乐理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发挥音乐学科的艺术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作为教学手段,通过音乐欣赏、表演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3.开放音乐教学内容

音乐本身就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因此,我们的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教学内容局限在音乐教材上,而是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以外的音乐教学资料。例如,可以适当在音乐课堂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而又具有一定积极向上意义的流行音乐,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音乐教学活动的范围,开拓学生的眼界。

音乐学科作为一门美育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在高中阶段,大部分学生面临高考压力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音乐教学不但不会拖高考的后腿,反而会通过有效的音乐教学帮助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轻松的学习心态,健康的学习理念,从而为有效地进行高考冲刺提供动力。因此,作为一名高中音乐教师,一定要认识到这门学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努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的理念,努力通过音乐教学质量的提升来帮助学生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樊红星.对当前高中音乐教学现状的分析与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1年08期

[2]金奉,龚家胜.高中音乐新课改实施的困境与对策[J].华章.教学探索,2011年第01期

第3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教学效率;策略

尽管学生和家长逐步认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对于一些课程的学习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对于高中音乐的学习,本文从造成高中音乐效率低下的原因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两大方面进行了进一步探究。

一、高中音乐课堂效率较低的原因

1.学生态度不端正

高中音乐在高中的课程中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尽管教育部门一再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学生在学习这些提高相关素质的课程的时候,依然抱着无关紧要的态度,觉得音乐课的存在可有可无,有的甚至认为高中音乐课是在浪费其他科目的学习时间。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通常是消极不作为的,更有甚者在音乐课堂上溜号或者是做其他科目的作业,更不用提在课堂上配合老师进行课堂互动了,久而久之就造成了高中音乐课堂效率低下,因此,要解决高中音乐课堂效率低下的问题,首先就要解决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

2.教师教学不创新

很多教师虽然在意识上比较重视音乐课堂,但是在教学行为上依然没有改变之前的老路子,缺乏在教学思维、教学手法上的创新和多样化。例如,很多教师在上课的时候,依旧沿用填鸭式的教W方式,缺乏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的互动,这就使学生很难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并且会产生厌倦和困倦。另外,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大多数按照课本内容教学生唱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和了解。

3.家长心里不重视

新课程改革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了一段时间,也取得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但是,一些学生家长尽管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但是对于音乐这门课程实际上是不重视的,很多家长认为它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有的学生明明对音乐很感兴趣,在课后时间练习一下唱歌和乐器,但是家长认为这是不务正业,禁止学生在课后学习与音乐相关的东西,这其实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4.学校设备不齐全

音乐课堂效率低下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学校的音乐设备不齐全,尤其在很多稍微落后的地方,钢琴、小提琴、电子琴等乐器很难出现在音乐课堂上,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音乐课堂节奏单一,内容单调。教师在没有教学设备的前提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教学生简单地唱一些歌曲,并不能帮助学生直观地对如何认识乐器、演奏乐器有一个直观的体验,这也是音乐课堂效率低下的另一个原因。

二、如何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效率

1.调整学生学习音乐的心态

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音乐课堂的重要性和趣味性,向学生展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音乐,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音乐教学,这样常常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很多高中生可能对流行音乐感兴趣,那么教师在课前就可以播放一些类似的音乐,从而给学生讲解这首歌当中所出现的音乐知识,这样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将应该教授的知识点为学生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其次,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独特魅力,可以在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大的时候,为学生放一些舒缓压力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在生活中的独特魅力,从而从心底爱上音乐。

2.增强教师教学的多样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来展示教学内容,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讨论乐理知识,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小型的“班级音乐会”给予学生一个展示自己音乐天分的舞台,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激励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给学生播放一些音乐剧,例如《猫》《歌剧魅影》之类的,让学生了解到音乐之美,从而在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对音乐又多了一层了解。

3.改变家长对音乐的看法

除了在学校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之外,还要通过改变家长的想法来进一步帮助学生在课外对音乐有一个延伸学习。例如,学校可以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节之类的活动,邀请家长参加学生参演的文化节,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舞台应变能力,也使学生家长感受到学生的进步和音乐所带来的魅力,从而让家长不再反感音乐学习学生,为音乐课堂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基础。

4.加强学校的教学设施

教学设施是音乐课堂的硬件条件,因此,学校必须对此重视,使得应该有的教学设备和音乐器材能够齐全,这样才能够使得学生有一个三维直观的学习途径来了解音乐,了解乐器,了解音乐知识,让学生在演奏中加深对音乐的感受,从而形成对音乐学习的良性循环。

高中音乐教学策略的提升,要从学生、教师、家长以及学校四个方面入手,只有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家长对音乐课堂的看法以及加大学校在音乐乐器等教学设施上的投入,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高中音乐学习的现状,提高高中音乐的教学效率。

第4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 键 词:《西方音乐史》 音乐本体 音乐思维

《西方音乐史》是高师音乐院系音乐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音乐史论课程,它主要论述西方音乐中的各种音乐现象的发生、发展与演变过程,以及对这种演变过程的哲理性思考。在音乐各学科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强化和深入的情势下,《西方音乐史》在构建合理的“音乐理论课程体系”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学习《西方音乐史》,既是对学生已有的音乐理论进行系统的补充、丰富并加以整合的过程,又是对西方音乐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进行溯源、求证、提炼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西方音乐的发展进行人文关怀的过程。

西方音乐史首先应当是西方音乐本体形态嬗变的历史,是作曲手法演进的历史。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历史的目的是认识和揭示西方音乐在发展中的各种现象,和在特定历史阶段的本质,在把握这种音乐现象自身发展的逻辑关系的同时,来探求它赖以产生的历史环境以及它的发展与人、与社会发展的内在联系。音乐历史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音乐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这种内在的发展逻辑,具体体现在不同时代的音乐作品的表现形态和结构形式——创作手法,即作曲家的作曲技法的演变上。可以这样说,作曲手法是特定时代的作曲家的精神活动的结晶,它反映出音乐的具体物质形态与物化的表象细节。因此,“在音乐史研究中,固然必须了解不同时期有关音乐体裁和风格的某些史实,但更重要的是了解音乐本身。史实不过是干巴巴的骨架,只有音乐才能赋予骨架以生命和意义。”①音乐作品反映音乐历史的本真面貌,或者说,真正的血和肉是音乐的本身。因此,我们在《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研究中,不能仅仅停留在对音乐史实的观察、对音乐现象的“外围性”考察,而应当深入音乐的内部去分析。从根本上来说,对一部音乐作品或者一个时代乃至整个音乐发展的历史的认识与理解是离不开对音乐本体的具体声音结构和技法层面的分析与探究的。正如中央音乐学院的黄晓和教授所说的那样:“研究音乐本体,无论如何,始终应该是音乐学的核心的核心。”②因此,我们在《西方音乐史》的学习与研究中,如果想获得音乐的完整印象和对音乐的深刻理解,就应该把音乐本体的分析纳入教学的重要、有机的组成部分,力求更多地从音乐本体的嬗变轨迹及其因果关系中找出并理清音乐发展的线索。以此证明在空间和时间上鸣响着、流动着的音乐,是怎样作用于听众,怎样发挥着它的艺术效应和美学效应的。况且,由于音乐自身缺乏语言艺术中的那种语义性和造型艺术中的那种具象性,因而在接触音乐作品的内涵问题时,是很难将内涵与声音形式这二者分割开来而完全采取二元化方式进行阐释的。由此可见,音乐艺术本身的特性也决定了我们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必须以音乐为本,切实加强音乐本体分析在教学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具体说来,《西方音乐史》教学中的音乐本体分析,是对作曲家的作品从宏观与微观两个维度所进行的解构性的分析。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是对作品本身的体裁、形式的认识与判断;从微观的角度来说,是对音乐形式赖以产生和建立的“物质材料”所进行的再认识,即:对作品的旋律特征、音的组织手段、和声、结构布局、织体、配器方法等进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事实上,通过音乐本体分析,我们能够实现对作曲家创作过程及其创作手法的认知与辨识,感受到作曲家的创作思维历程。众所周知,任何一位作曲家的艺术经验与技巧的成熟都需要有一个锤炼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的发展正是无数作曲大师在对作曲手法进行锤炼、创新与发展中而不断发展的。而正是作曲家在创作中的不断求异与创新,推动了音乐创作与音乐思维的不断发展,最终推动了西方音乐文明的不断发展。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音乐技术手段的充实,音乐本身的丰富多彩也就不可能想象。”③作曲技术不仅为创作者提供了音乐创作的技术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创作者提供了某种音乐创作的思维方式。作曲技术“具有一种相似于艺术思维的特性,或者说,技巧操作就是创作中艺术思维的一种具体方式。因此,运用技巧对经验进行处理时,无异于如此这般地来感受、来体验、来思考。”④作曲家的创作正是把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特定历史环境的情感,通过特定的音乐表达方式而加以表现。当然这种特定的表达方式,是作曲家通过学习、继承、借鉴、融合、吸收那一时代的特有的创作手法,并开拓出新的创作手法而以具体的音乐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不管是作曲家的个人情感,还是他所采用的特有的表达方式,都深深地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换句话说,音乐技法的特征从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特定时代的观念和思想。作曲家在具体的音乐创作过程中,除了彰显出作曲家的个性和个人情感之外,同时也传达出作曲家对于人、对于社会的诸多体验与思考。伟大的音乐艺术家最能敏感地感觉到现实的苦难,并通过自己所擅长的艺术手段,表达出自己以及同时代人的心灵与叹息。作曲家在创作中包容着深刻的苦难、绝望和悲泣,也创造出幻想、梦境、美好的天国,竭力以“希望”来弥补人们现实的“缺憾”。

人是历史的人,也是社会的人,作曲家也不例外。在《西方音乐史》教学中进行音乐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关注音乐家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的音乐观念和思想。我们在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走进了音乐家的现实生活、实现了与作曲家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贴近并融入了音乐家的现实体验与情感领域,同时也直接地触摸到作曲家及其同时代人的心灵脉搏。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要从更高的层面上求得对于西方音乐历史的认识、理解与把握,不使音乐历史的学习与研究成为“空中楼阁”,首先就应当立足于对音乐本体的充分认识、理解与把握。究其根本,在学习西方音乐史的过程中,作品分析是观照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和揭示音乐本真状态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最佳方式。

如果从加强音乐本体分析的角度来审视现今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现状,情况却令人担忧。从教材来看,各地使用的高师《西方音乐史》教材大多使用的是“编年史式”的音乐史。这类教材是通过著作者的“一己之见”回答了音乐的“什么”,而对于其“为什么”却缺乏逻辑分析与论述。这类教材对具体的音乐本身较少关注或漠不关心,因而,缺乏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历史深度,其理论思考的结果就如同“海市蜃楼”。好的《西方音乐史》教材应当既有对史实的客观描述,又要对作曲家的作品技术手段进行逻辑分析与论证,并把作品放置在作曲家所处的时代、社会、政治及心智的范畴里去探究他的作品的时代意义,对这些史实与作品本身进行理性的思考。音乐史不是音乐事件的记录,它只能由音乐作品构成,事件及其记载不能取代作品在音乐史学中的主导地位。从现实教学来看,一个普遍的教学模式也是停留在史实叙述的层面,这从很大的程度上反映出教师在这一学科的教育教学观念的严重滞后。有的教师热衷于向学生介绍作曲家的奇闻轶事,更有甚者干脆就照本宣科,着实把《西方音乐史》上成枯燥乏味的“阅读课”。致使学生的思维停留于音乐知识的表层,其直接结果是阻断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与判断力,扼杀了学生的认识事物规律中的探究性思维,使学生最终远离了音乐,远离了西方音乐文化。

因此,在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强化“以音乐为本”的教学观念,把握音乐本体才是学习和研究西方音乐的“硬道理”,切实把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放在各阶段的音乐自身特点的分析与归纳。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对音乐本身“有极为丰富的感性知识,对不同时代、不同个性的作品能够从直觉上去把握音乐,既能够深入到音乐内部从微观上进行分析,又能够从宏观上从史学、美学、社会思潮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如今,在大力提倡教学与科研齐头并进的高等教育中,作为培养未来音乐教师的摇篮和前沿阵地的高师音乐院系,要培养出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西方音乐十分敏感、热爱西方音乐文化的未来中小学音乐教师,认识到《西方音乐史》教学中“以音乐为本”“以人为本”的施教观念是至关重要的。为稳步提高高师《西方音乐史》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应该带领学生在音乐发展的历史纷繁中,在不同时代、不同作曲家的乐谱和丰富的音响图画的编织中停驻,去寻觅、去思忖、去感悟,然后进行纯粹的感性体验之外的深层思考。

注释:

①(美)唐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西方音乐史》,汪启璋、吴佩华、顾连理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1996年版,第37页。

②黄晓和,《要关注音乐本体的研究》,原载于《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期,第91页。

③(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著,《19世纪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

④童庆炳主编,《现代心理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社,第440页。

参考文献:

第5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转型;制约因素;有效措施;教学思想;教学模式

语文学习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也是人才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高中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阶段,语文教学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着高考成绩,更对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有着巨大影响。在现代教育理念下,高中语文的传统教学范式已经跟不上现今的教学水准,满足了实际教学需要。所以,新课标改革提出实施“自主、合作、探索”教学,围绕学生组织设计教学活动,强调因材施教,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现阶段的新课程理念落实效果,确实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落实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阻碍着教学转型进程,不利于高中语文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客克服问题,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最大程度的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水准的整体提升,进入一个更好、更高效的教学阶段。

一、制约高中语文教学转型的相关因素

(一)传统教学观念影响根深蒂固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语文历来被认为是一门工具性的基础学科,教学实践过程致力于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训练,讲究的是师传生受。其实这种观念并没有错,但是它只适合于特定历史条件下及特定的教学阶段,如九年义务教育中的小学、初中,并不适合于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高中语文教学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不再局限于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但是一直以来,我国高中语文教学在这方面都比较缺失,而且受应试教育影响,衍生出大量枯燥、繁琐、重复的机械式学习行为,降低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限制了教学水准的提高。

(二)“授受”教学模式依然占据主体地位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高中语文教学模式依然以传统的师传生受为主,合作式、探究式、实例式、讨论式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较少,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自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不高,教师还未真正转换成为学生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帮助者,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转型。究其原因,除了受应试教育影响外,还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换不及时。面对较大的高考压力,传统教学模式在扎实学生基础知识上有着一定优势,却不乐于培养血神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改革不力,缺乏创新

新课改后,高中语文教学开始了新一轮的教学改革活动,但是信息技术的运用依然比较少,如慕课、微课运用较少,造成课程改革创新不足,只停留在较浅显的层面上。并且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如教学缺乏有效性,忽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过于根深蒂固,一时之间难以改变,减缓了高中语文教学转型速度。

二、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转型的有效措施

(一)加快教学观念的转变

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促进学生全面成长,高中语文新课程提出了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强化语文在生活中的运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第二,强调共同提高与多样选择相结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开放性;第三,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对学生的辅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这三个基本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想实现有效的转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不搞题海战术,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思维和文化品质。

(二)真正体现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我国传统教学中一直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模式,课堂往往是教师的一言堂。新课程改革后,老师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发挥,就要以创新为切入点,加强改革创新,在授课中经常提出一些多元化的主题,让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各抒己见、互相帮助,使学生在探讨中求知、学知,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古人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特别是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对教师的依赖较低,学生需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不仅利于现阶段的学习有积极影响,也利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应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手,为他们提供更多感兴趣的书籍,同时,在不干扰学生学习情况下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时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获取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利用现有的学习工具、资料去自学、预习课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较清晰的认识,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常言道,学无止境,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知识财富,永远也没有汲取完的一天,学生应积极阅读课外读物,博览群书,这是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主要途径。

(四)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过去的教学模式,虽然课堂依然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但是教学不再局限于三尺讲台,通过信息技术有了更广阔的天地,深度与广度有了极大的拓展。网络容量大、教学资源丰富,其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让传统课堂变得生动、高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创新,达到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例如,慕课作为一种网络上的开放课程,若能引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来,能高效的利用优质的课程资源,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同时也能为学生提供课下自主学习的空间,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五)加大教学改革力度

要打造有效语文课堂,必须注重教学谋略,跳出单一的课堂教学,驾驭、规划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活动,使之为新课程基本目标的实现而服务,推动高中语文教学转型进程。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与能力,加大教学改革与创新力度,多多运用新型教学模式,以打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当然,对于传统教学模式不是一味的摒弃,而是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融入到新型教学模式中去,实现教学模式转型的成功过渡,以创设符合现阶段需要的教学模式,改善以往教学中不良现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学转型在新课改以后已近进入了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传统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已经不适于现阶段的教育水准,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最大程度的推进教学转型。要想做到这一点,高中语文教师要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带领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代毅.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之变[J].大江周刊:论坛,2013(7):175-175.

[2]侯庆超.小议高中语文的教学转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4) :126-127.

[3]侯志鹏.高中语文转型刍议教学[J].祖国:建设版,2014(3):258-259.

第6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农村初中 音乐教学 质量提高策略

近年来,在与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师接触的过程中,通过交流了解到一些关于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农村初中的音乐教育质量,让我感到忧虑,经再三考虑,决定把这个问题当做一个课题研究。于是我联系了一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加盟,计划用一年的课余时间对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调查,研究探讨提高农村初中学校音乐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多维度调查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

我采取以下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情况:

一是我联系了一位农村中学音乐老师加盟做这个课题,自己向学校申请到这所农村中学支教一年,每周到这所学校两天,参加教研组或备课组活动,亲自上课和指导学生的音乐活动,深入了解教师的精神状态、职业心态、教研和备课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及学生对音乐课和课外音乐活动的情况;

二是我设计了一张问卷调查表,对我校的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初中三年期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发出350份问卷调查表,并全部回收,按学校分组分类统计,由此了解石狮所有初中学校近三年音乐课的开设情况。

三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本省其他地县一些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学情况。我是这样做的,外出培训时有意识地向一起参加培训的老师了解,向当年一起读大学的同学了解,回到老家的时候了解老家的几所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学情况。

通过以上三种方式调查了解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育的情况以后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初中比较薄弱的学校的音乐教学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实际问题:

问题1: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对音乐教学不够重视的问题。按课程设置要求,初中各年级都必须开设音乐课,由于学校管理者和音乐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对音乐教育作用的认识不到位及音乐学科是非中考科目等原因,各初中校初三年级普遍不开设音乐课,而且初一、初二年级的音乐课常常用于其他学科的迎考复习和考试,导致音乐课程成为学校管理者和师生都认为比较无关紧要的课程。

问题2:音乐教师以上其他学科的课为主,上音乐课为辅。有的学校初一年级初二年级班级数不多,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音乐课,两个年级的音乐课节数不足一个音乐教师的周课时数。因此,音乐教师还得兼任其他科目(如历史、地理、生物、政治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但是兼任的科目是要中考的,而音乐是不要中考的学科,所以音乐教师的主要精力投入在中考科目上,音乐课则成了音乐教师的次要课,久而久之,音乐教师的工作重心、专业重心发生转移。

问题3:音乐教师的一些应有的待遇得不到保障。在评优评先、职称聘任等方面,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会吃点亏。有的农村初中校的音乐教师已评中学一级教师多年,工作很努力,但每年聘一级教师都因量化积分偏低而聘不上,主要原因是教音乐的,不是中考主要科目教师。据一位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说,这已经严重影响到她们的教学积极性。

问题4:音乐教师的业务进修提高培训和校本教研均较缺乏。有的农村初中学校的音乐教师至今尚未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由于校内只有一位音乐老师,不具备本校音乐学科教研条件,由县市区组织的音乐学科的校际、片际教研活动较少,因此,音乐教师的业务提高和专业发展缺少外部环境条件主要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学习自觉性和个人的研究能力,很难有基本保证。

问题5:我还了解到,农村初中薄弱校没有音乐专用教室和音乐器材室,音乐教学器材缺乏,音乐老师在很多音乐课上无法完整展示。

二、提高农村中学音乐教学质量策略

以上问题的存在会影响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质量,改变这种现状,主要策略有:

策略之一:各县市区教育局和督导室对农村初中音乐教育加强督导监管,这方面的要求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也是最基本的要求:各校领导干部要了解音乐教育的作用,重视音乐教育,配备基本的音乐教学器材,按要求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第二层次,要开展最基本的几项音乐教育课外活动,比如班级合唱比赛、校园歌手赛、庆“六一”儿童节活动和元旦迎新晚会活动等,成为规定,常态化。

策略之二:每个农村初中学校音乐老师数量不多,有的规模小的学校只有一个音乐老师,所以各进修学校可搭建更多的校际、片际教研平台,经常性、针对性地举行音乐教育研讨活动,推动和促进农村初中薄弱校的音乐教育。

策略之三:承担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育的教师要尽最大的努力克服薄弱校的实际困难,搞好音乐教育本职工作,不要过于强调外部条件,而是要把提高音乐教育的重心放在优化备课,以课堂为主阵地,注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那么,如何优化备课,提高农村初中薄弱校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在此,我根据自己十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支教过程中深入课堂听课及参加备课组活动了解到的情况,提出优化备课的几点看法:

首先,优化备课,备课时想想自己的观念是否正确;备课要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备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深层次能力;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内容;备课时要备教学反思。

其次,课堂是音乐教学的主阵地,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做到:

音乐课堂教学要有创新。新课程要求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即变“一言堂”为“群言堂”,避免“满堂灌”,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让学生有主人翁感。所以,教学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在教学设计上抓细节,使教学设计有创新就更重要。对一堂课而言,好的教学设计能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进入深思的状态。

多媒体与音乐课堂教学要优化。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我校的每个班级都配有多媒体,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打破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从多方面获取信息,同时可以创造生动形象的教学意境,丰富教学内容。但是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一定要恰当,不能滥用。

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新课程改革倡导“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以及“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理念。音乐课堂教学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不经意的表情都将对孩子造成很大影响。其实,任何一个人都希望听到别人的赞扬与肯定,哪怕是一句再简单再普通的评价,也让孩子的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甚至影响人的一生。

音乐课堂教学要渗透德育教育。说到德育教育,也许有的老师会认为是班主任的事,其实不然,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歌唱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学习内容之一,歌唱一直是音乐审美教育中最普及、最直接、最生动的艺术教学形式,在歌唱教学中,让学生“想唱就唱”;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唯一称得上“无孔不入”的艺术,音乐无处不在,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堂上腾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音乐,鼓励学生课外多唱歌自主学习音乐。

第7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音乐学分量化 高中音乐教学 高中新生 音乐技能训练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力度不断加大。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国家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更对艺体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为承担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的我们应深知肩上的重任,积极投身到音乐教育改革的实践中来,认清时代、看准世界、面向未来,吃透课标、熟悉教材(包括小学、初中、高中教材),针对学生实际,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多方位强化高中生音乐技能训练、多渠道实现高中生音乐学分量化,有效完成高中音乐学科教学目标。

一、高中新生的音乐学识现状

1.高中新生的音乐教育基础薄弱甚至空缺。原因有二:一是中国近年来的跨越式发展让教育处于跨越式发展状况,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暴露出来的最大问题是师资力量跟不上教育发展需要。在农村中小学,不要说艺体学科,就连文化基础学科教师都配不齐。学校领导只能应急处理,不分专业,不论能力,“拉着牛就当马骑”,象征性地完成班级学科教学配备,如此的教学配置当然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二是应试教育社会化长期存在、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不管学校、家庭还是社会,看重的都是小考、中考的成绩而不是孩子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这样,即使有天赋的学生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即使有条件的学校也不能充分发挥艺体学科资源的教育功能,没有条件的学校,艺体学科教育当然就成为空缺了。

2.高中新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单一。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由于教师的原因,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模式局限于唱歌教学甚至是不规范的唱歌教学(不识歌谱只唱歌词、不唱教材歌只唱流行歌、不唱健康歌只唱情爱歌、不唱大陆歌只唱港台歌),让学生形成一种偏爱甚至扭曲心态。二是因为音乐学科教育处于空缺状态,学校、家庭没有正确引导,由学生自由接触市场音乐,大量的流行歌曲、港台歌曲、影视歌曲、情爱歌曲唱遍歌舞厅、唱遍网络、唱遍家庭影院、唱遍手机铃声,久而久之,潜移默化、近墨者黑,癖好就形成了。

3.高中新生的音乐技能缺乏。由于师资不足、教学设施短缺、应试教育观念限制等原因,除县级以上部分中学的个别学生外,绝大部分高中新生音乐技能都很缺乏,不会识谱、不懂乐器演奏、没有乐器听辨能力、没有音乐旋律形象感知能力、不知晓常识性的歌曲乐曲、甚至连一首流行歌曲都没听过的学生也大有人在。

然而,这些现象是允许存在的,而且有它存在的充分理由。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迅猛发展的今天,教育科研需要大踏步跟上,在政治经济建设人才需求量大、人才素质要求高的情况下,基础教育就显得力不从心。但我们又不能退回去一步一个脚印地走过来,只能与时俱进,走拉伸式和跨越式的教育发展模式,从而形成很多空档环节,这就需要教育战线上的同仁们用自己的信心和决心、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弥补它、充实它,让中国现在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础教育状况更合理化。

作为走在高中音乐教学前沿的我们,不能一味地叫苦连天,不能逃避现实、躲避责任,而是要敢于面对眼前的困难和问题,提信心、树雄心,想办法、出主意,多实践、多奉献,尽力完成课标要求(或与课标要求基本一致的要求),让学生兴趣浓厚、信心百倍地投入到音乐学科的学习训练中来,轻松完成普通高中音乐的学分任务,获得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二、多方位强化高中生音乐技能训练

1.检测学生音乐技能基础,划分出层次和类别。新生入学后,用一至二节课时间和一至二次课外活动,以问卷、提问、表演、互动、参与游戏等方式检测学生的音乐技能基础,对他们在受音乐教育程度(学前程度、小学程度、初中程度)、喜好(爱唱、爱弹、爱跳、爱听、爱说、爱写、爱玩、不爱)、性格(内向、外向、活泼开朗、积极向上、悲观消极、自闭自缚)、观念(音乐生活观、音乐艺术观、音乐课程观)等方面分门别类,为今后对不同群体和个体的针对性教育及训练提供准意向性取向。

第8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广西高中 音乐 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C-0165-03

2003年,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全国普通高中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广西作为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的最后一站,在借鉴和反思方面,提出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对广西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现状进行调查,结合地域性、民族性、本土性的文化特征,开发广西本土音乐资源,研发广西本土校本教材,旨在为广西普通高中音乐新课程改革探索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路径。

一、背景分析

(一)广西普通高中音乐师资情况调查

笔者通过对南宁市31所高中音乐教师调查,大部分年龄在30岁到40岁之间,占59.2%;从教师的性别来看,女教师41人,占75.9%;从教师的职称来看,中教一级的占50.8%,中教二级职称的教师占29.6%,中教三级的教师占3%,高级教师仅有8个人,才占教师的14%;从学历上来看,音乐教师中大部分都是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占87%,61%的是师范毕业的,而研究生仅有4个人,占7.4%。

(二)关于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研读情况调查

图1

如图1显示:57%的教师对《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有学习过,但是没有全面的了解;只有21%的教师认真研读过;22%的教师从来没有认真阅读过。

(三)广西高中音乐课开课情况调查

图2

图2数据显示,所被调查的广西普通高中音乐必修课的开课情况中,按照课标的要求坚持每周一节音乐课的占42.85%;隔周一节音乐课的占有35.71%;还有21.43%的学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设音乐课。

图3

选修课开课情况调查中,歌唱和音乐与舞蹈模块是受学校师生喜欢的,占的比例相对多一些,分别占44.44%和38.88%;其次是演奏模块占16.66%;创作和音乐与戏剧表演这两个模块目前是没有人选修。

(四)影响广西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正常开设的因素

图4

如图4所示,影响广西的高中音乐课程正常开课的原因中,学校不重视音乐课占57.14%;其次是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师占23.56%;受高考的影响的因素占14.28%;课时不够占5%。

(五)学校教学设备情况调查

图5

52.94%的学校有专门的音乐教育,教学设备齐全;29.41%的学校偶尔会使用多媒体音乐教室,教学设别有少量;有17.64%的学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教学设备紧缺。据笔者调查发现,有专门的音乐教室、教具齐全的学校都处在南宁市中心,而没有专门音乐教室或是教具缺少的学校多集中在县。

(六)广西本土音乐教学情况调查

图6

图7

图8

从以上图表数据显示,对于广西本土音乐的学习中,有一半的高中教师会在授课时涉及一些广西本土音乐的教授,当然也有42.85%的学校教师在上课时是从不教授广西本土音乐有关的知识的。在图表7中也可以看到,教师对广西区域音乐文化的熟悉情况也不是很乐观,会经常聆听本土音乐,对其非常了解的仅占10%,而完全不熟悉广西本土音乐的占有30.56%。在图表8中显示,学生是比较偏爱流行音乐的,很多学生表示对民族民间音乐不感兴趣。

二、问题成因

一是应试教育明显。据调查发现,由于学校受高考升学率的影响,应试化教育非常明显,在高中阶段注重学生应试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

二是开课不足。新课改后,广西教育厅明确规定课程的开设在满足开齐必修课的前提下,选修课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但是据笔者调查发现,南宁市有些学校隔周上课、不开音乐课的情况非常严重。

三是教学设备奇缺。学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资源严重缺乏,尤其是城乡差异非常明显。有些音乐教师有能力开这门选修课,可是没有相关的教学器材,也只能止步不前。

四是本土音乐教学重视不够。通过对教师、学生的调查发现,学校音乐教师缺乏对广西本土音乐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学生不太喜欢本土音乐,所以教师对广西本土音乐的教学上也是有心无力。其次,学校音乐教师对开展民间音乐采风缺乏积极性,自然教起来也相当的吃力。

三、对策研究

当前,广西高中新课程的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指导下,设立了30余所样本学校,通过样本学校带动其他学校。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学分制管理、开发校本资源等各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由于广西高中新课改才刚起步,课改经验不足,因此,很有必要为广西高中音乐课改问诊把脉,寻求解决办法。

(一)转变观念,重视高中音乐教育

1.转变音乐教育观念

一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重视高中音乐教育。2012年9月4日,南宁市教育局在召开的2012年秋季学期推进课改工作布置会上指出:如何把高考成绩与课改、教育现代化有机结合,是各高中学校当前最大的课题。据调查,目前还有21.43%的学校没有开设音乐课。

二是高中音乐教师要转变观念,明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使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笔者发现,许多高中音乐教师为了升学率,只注重高考特长生、艺术生的教学,而忽略面向全体高中生的基础教育。

2.改善音乐教学条件

高中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领导的重视力度是学生全面发展音乐能力的有力保障。虽然全区对新课程的改革非常重视,但对于音乐学科来讲,在其管理、经费的支持、教育模式等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加强师资培训力度

1.注重培养“学习、教学、科研”三位一体的音乐教师成长机制

教育部门应定期组织音乐教学工作者进行职后培训,可以邀请高校音乐专家和外省资深的一线教师传授经验,提供优秀课例展示;对于有潜力的高中音乐教师,可以选送到音乐学院进修或是到新课程改革比较突出的外省学校去培训学习,不仅能开拓音乐教师的视野,而且能提高其音乐素养和音乐技能。

对于培训过的音乐教师,回到自己的岗位后,应该通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再结合本校实际进行教学改革,真正能够做到把所学的教授给学生,在本学科基础上学会创新。同时,可以组织那些没有去参加培训的音乐教师来观摩、交流,这样,经过培训的音乐教师不仅把握住了音乐课堂,而且能够带动同学科的发展。

2.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评价考核制度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对广西高中音乐教师进行评价考核,不仅能体现公平性、实践性,而且还是鼓励音乐教师积极工作的最重要手段,应该从全方位来对音乐教师进行评价考核。

教学水平评价。每个学期应该坚持对高中音乐教师进行教学考核。通过自评、他评、互评的手段对音乐教师的教学方法、说课技能、课程任务、教案的编写等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

实践能力评价。音乐教师组织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音乐教师教学技能优质课比赛,组织学校合唱团、舞蹈队、乐队参加各种比赛,应该作为音乐教师评价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这是充分体现教师的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机会,应该与其职称评定挂钩。

科研能力评价。广西高中音乐教师要积极参与音乐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找出一条广西音乐教育发展特色的高中音乐教育之路,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其高中音乐教育理念、实践、教学方法、挖掘优秀课例等方面要有所研究。学校应根据音乐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一定的奖励。

思想品德评价。在音乐教师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评价一定要从各个角度进行评价,在德育方面,是否具备一名职业教师应有的品德;在其教学理念方面是否创新,应由学校、学生共同对其进行评价。

(三)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挖掘广西本土音乐资源作为辅助教材

开发广西本土校本课程资源,挖掘广西本土音乐资源作为辅助教材,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弘扬广西民族多元文化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是可以组织师生深入民间采风、田野调查。教师在民间音乐实践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民间实地体验和参与民族音乐活动。比如在南宁举行的“民歌节”、武鸣县的“三月三”歌圩、平果“壮族歌圩”等民族传统音乐活动。这种活动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广西本土音乐的热爱,学习本民族的一些歌舞、器乐。

二是聘请民间艺人到学校开设本土音乐教育选修课程。由于受教育条件、师资设备的影响,目前许多学校是少开甚至是不开任何选修课。因此,学校可以聘请当地民间艺人到高中学校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本土音乐文化的兴趣爱好,学到原滋原味的本土音乐,而且也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提高其音乐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第9篇:高中音乐教学分析范文

关键词: 高中 乐理 教学

音乐理论基础简称“乐理”,包括旋律、节奏、节拍、读谱、记谱及和声等内容,是学习音乐的一门基础知识,是音乐专业的必修科目。基本乐理知识阐释了乐谱上的符号,解释乐谱把音乐记录下来的原因,或者记录乐谱的国际统一标准。掌握简单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修养,提高学生在音乐学习中对音高及乐谱的理解能力。

一、基本乐理知识传授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并将其上升到基本理念的高度予以重视音乐课程是面向我校全体高一、高二学生的必修课。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属于学习音乐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培养这种能力的过程中,力求使学生最大效果获得知识,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音乐实践与基本能力相结合。

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就如同找到了音乐的钥匙,有了这把钥匙就会开启音乐殿堂之门。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希望学生能在掌握基本音乐元素及其基本组合后获得音效。学生有了音乐感觉,不仅能看懂乐谱,听懂音乐,通过想象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相联系,从而加深对某一音乐作品的理解,还能创新,转化为自己的作品,甚至能自如运用音符表现内心的情绪波澜。

二、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设计课堂教学

大多数高中生认为乐理知识难学且枯燥。因此,教师应一改以往乐理教学中以概念为主导的做法,缩短与实际作品之间的距离。在理论教学中,要与生动具体的实例相结合。例如,在音乐鉴赏中让学生唱音乐主题,第一单元第一课中欣赏钢琴独奏《少女的祈祷》,此曲为一段主题加四段变奏结构,曲式分析是乐理中较为复杂的环节,让学生通俗易懂地了解变奏曲式结构是尤为关键的教学环节。在这里应当尝试让学生唱出或记住主题音乐,并请四组同学分析四次变奏和主题音乐的关系、情绪的变化,理解变奏曲式结构特点。

赋予“趣味性”的音乐课程,能科学地规划教学进度,同时根据高中生的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实践性强的教学方法,并结合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用熟悉的流行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入新的学习环节,详细讲述实用型乐理的技术化应用,使乐理知识在他们兴趣盎然时潜移默化地进入脑海且牢记不忘。

三、重视音乐教学实践,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经过五年的音乐基础教学,在针对学生基础课的理论教学与实践中发现,基本乐理知识并非纯理论,传统乐理课有重视概念轻视实践的倾向,会使学生在脱离实践的理论中学习,这一问题不仅削弱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影响日后音乐基础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所需的能力培养。例如,简谱与线谱的互换,在教材中乐曲大多选用线谱而歌曲选用简谱,间接造成学生习惯简谱忽视线谱。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重视艺术音乐实践,设计有效教学环节,锻炼简谱与线谱的互换练习,提高识谱能力,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理解多元文化

面向全体学生是高中音乐教育的课程观。高中音乐教育普及基础乐理知识,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从而形成热爱音乐的情感意向,使学生各个方面的潜能得以开发,为音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也要注重个性发展。基本乐理是音乐特长生的必修课。音乐是一门体验性学科,是施展学生个性的最佳途径。只有熟练掌握乐理知识,才能为音乐特长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从而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在讲授基本乐理知识时,应该体现其内容的多样化,并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

多元文化教育正在努力使课程彻底改革,使课程真正反映文化知识多视点和多样性的特性。一个学生看待知识方法愈多,理解愈彻底。同时,学生们也慢慢意识到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在这种教育中,会促使更多的学生致力于了解他们生存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