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浅谈高中德育教育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浅谈高中德育教育

第1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探究教学

一、高中地理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1.社会发展要求渗透德育

当前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广泛传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趋势愈来愈快。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高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升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德育

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别提到,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即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乃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要实现课标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适时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心基本地理国情。

3.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渗透德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效措施。中学地理德育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观和发展观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效体验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提升关注国情、热爱家乡、放眼世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因此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1.对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认识不到位

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德育是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儿,淡化和忽视了本学科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职责。有的地理教师虽然对本学科要渗透德育有所认识,但实施极其简单化,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停留在片言只语的层面上,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敷衍塞责。事实上,在新课标下,地理学科教学本身包含着许多重要的德育因素和环节,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重大失误。所以,我们应该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好书的同时实现育人这个根本使命。

2.教学难度偏高影响德育渗透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一个非常普遍而严重的现实问题,那就是教学难度偏高,多数学生深感地理是一门学习难度极大的学科,有的学生出现严重偏科现象,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地理的想法。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地理教师必须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探究式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地理知识理解难度,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有效地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课堂教学德育渗透流于形式

有的地理教师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我国的高考模式决定了学科分数的重要性,考核和评判教师教学质量的好坏基本上是以学科达标率、合格率为基础,致使有的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弱化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据我所知,在很多学校排课中,一个班一周才安排两节地理课,且一个地理教师要担任多个班的教学任务。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在备课中就忽略了德育渗透环节,在课堂上也只注重灌输地理学科知识,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高中地理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

1.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精心策划课堂教学

如,在学习《城市规划》一节时,教师如果单纯讲授基本原理,就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用心研究教材内容,结合本地城市规划巧妙地将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融入其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处城市的规划布局现状,懂得怎样才能实现城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发展观。

2.积极开展探究教学,提高德育渗透实效

探究式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精神,有助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精心设置趣味性强的探究性问题,组织开展主题讨论、角色扮演、实践调查等方法,在合作探究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地理学科的无穷魅力和人文思想。比如,在学习“城市化过程中带来的问题”内容时,教师要在课前布置学生分小组调查、搜集材料,课堂上由小组代表展示调查结果,介绍在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教师进行鼓励性评价,引领学生积极讨论发言,从正反两方面去分析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探究式学习,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辩证地看待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树立环境保护意识,培养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强化热学生爱家乡的责任感。

第2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中 体育 教学 德育 实践

一、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基本要求

1.应把德育工作贯穿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活动很多是产生和反映在各项身体练习中,因此,应很好地将思想教育跟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教学过程学生思想活动变化的一般规律,积极把思想教育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既教书又育人。

2.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并有系统地进行体育教学过程的德育。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在备课时确定课中思想教育的任务、要求、措施与方法,使德育工作贯穿于课的教学全过程。

3.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身教重于言教,就是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为人表率,处处事事成为学生的榜样。体育教学过程的德育工作要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班集体的特点,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性别、体质、技术与技能等具体情况以及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备课时拟好德育措施,这样,一旦出现预先估计到的情况,就能心中有数“对症下药”,提高课的德育效果。

4.要善于利用集体舆论和发挥集体的力量做好课中德育工作。要发动和依靠学生群体,形成班集体良好的风气。善于调动和发挥学生中的积极因素,使学生自己教育自己。

二、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德育的原则

1.教书育人,“三育”并举。德智体并进,是体育教学过程的教育性规律。德育、智育、体育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方面,它们共同构成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教学则是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教学在一切情况下都在客观上对学生起着教育的作用。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增强学生体质,传授知识、技术、技能,以及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应当全面兼顾,既要有一定的练习密度和运动量,保证增强学生体质的实效,又要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技能的传授,同时通过组织教学和练习过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在课中既炼身体、强体质,又学到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提高了思想品德修养。

2.积极引导,正面教育。高中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并逐渐形成世界观的重要时期,这时他们的上进心、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比较强,尤其是当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中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在课中应坚持正面教育,以激励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和进步为主,对课中出现的不良现象,应摆事实,讲道理,解剖分析,启发引导,并进行必要的批评以达教育的目的。例如,在进行队列操练或徒手操时,常常会出现个别学生精神不够集中或动作迟缓等现象。针对这种情况进行教育时,一般宜用肯定、表扬学生多数的做法,以调动学生积极的一面,而不宜采用指责、训斥的方法,免致挫伤多数学生的积极性。

3.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由于学生的年龄、性别、健康、体质、认识水平和思想状况等各不相同,进行教育的要求与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例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应运用具体生动活泼的事例进行正面的启发教育,坚持多肯定、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而对高年级则应着重于摆事实,讲道理,以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又如,对男生要既严又亲,注意从活动中因势得导;对女生则要特别讲究教育的语气和态度。另外,还要根据学生体质好或体质差,技术好或技术差,是先进班抑或后进班,是纪律性强的班抑或纪律性差的班等不同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4.严爱结合,通情达理。体育教学过程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和严密组织教学。如果要求不严,管理不严,组织不严,教学任务就难以完成,教学质量就不能保证。但是,严要与爱紧密结合才能发挥积极的效应。爱是严的基础和内涵,严是爱的外延和表现,只有严和爱的结合,才能体现教师对学生的爱心、热心和耐心。因此,体育课中实施德育时,教师应当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注意维护学生的形象。这样,即使严格要求贯穿教学始终,学生也会感到通情达理,乐于接受,从而收到教育的效果。

三、高中体育教学过程德育的内容

1.选用世界伟人或者英雄、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从事体育锻炼的故事等,既可作为专题理论讲授,也可根据课中实际情况潜移默化地加以渗透。

2.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教学内容有别于其它学科的教材。其中有的具有比较鲜明的思想性,如队列练习、活动性游戏、球类、接力等等。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和发挥这类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如通过队列练习培养学生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活动性游戏和球类教材等,都有各自严格的规则和集体配合的方法,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爱护集体,遵守纪律以及胜不骄、败不馁,勇敢、坚毅等思想品德教育。而对于一些思想性不明显的教材,则要善于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培养和增强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明确体锻目的,不断端正对体育的认识和态度,从而提高参加体育锻炼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第3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物理教学;学习;公式;实验

物理新课改中明确提出,物理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传统的教学中课程目标单一,教学方式僵化,教与学明显分离等特点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那应该怎样顺应新课改形式下的物理教学,增强学生自主性,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兴趣呢?以下就是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与思考。

一、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看来兴趣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

1.在课堂中要创建一个民主的课堂,老师和学生处于同等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在课堂中以听为主,学生被动的等待老师的指导、安排、布置,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经常是“题型教学”,教师往往用例题教学替代概念的概括过程,认为只有例题用多了就会理解有关的概念,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死水一潭,更不用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这就要求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和学生真正的融入到课堂中,形成师生互动,老师积极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针对物理科目紧密联系实际的特点,老师在授课中要把理论性抽象性问题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应向学生提供大量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内容,这些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成为学生主动从事观察、猜测、实验、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的主要素材,这些内容丰富多彩的呈现方式,构成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运用与拓展”的基本教学模式。

3.老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适当用些幽默的语言,这样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使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这就要求在上课之前,教师要进行进行认真的备课,仔细揣摩语言和所讲授知识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有声有色的给学生传授知识,适当的幽默语言,能激起学生的注意力的集中与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学习知识,事实表明,教师风趣的语言艺术,能赢得学生的喜爱、信赖和敬佩,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即产生所谓“爱屋及乌”的效应。

二、加强学生对物理公式形成的认知

我们知道,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许多学生学不好物理的原因是对公式死记硬背,解题时死套公式、闭门造车,部分原因在于老师在教学中的方法不当,比如,一些教师在讲解基本概念时过分强调公式应用,省略公式的推导形成过程,这就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认知上的困难,致使部分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公式,其结果是阻碍学生物理思想的形成与思维能力的提高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进一步解释每个物理公式的形成过程,理清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将问题安排的意图,问题的思考角度,及问题处理的步骤过程呈现出来,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公式成立的论据,研究问题的方法、步骤等,激发学生探索求知世界的灵感,高中教学不但要关注教学内容,更要关注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要从物理本质上学习物理,抓住物理的核心概念,核心问题组织有效教学。

三、加强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做好各类实验,能起到开拓思路、激发兴趣、唤起追求的作用,认真改进实验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技能,造就创造人才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师一定要重视物理实验的教学,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分为两步,先是老师演示实验过程,提出问题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得出结论,再次是老师可以提前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由该实验的现象会引发出一系列的问题,老师先把这些问题总结出来,分配给各个小组的成员,每个小组该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让小组成员自觉配合,由自己写出实验步骤,组织分配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在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老师不要直接回答他们,只是给予一定程度的引导,还是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得出答案,即使是学生提问的问题比较脱离实际,老师也不要打消学生爱提问的积极性,老师应该爱护学生的这种精神,对于难做或棘手的实验时,老师要及时做提示或引导,不能代替学生去做实验,在物理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实验的具体操作和一些实践技能,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研究物理实验方法,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通过实验的亲自操作,能过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衔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水平,也增强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水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就是把教与学紧密的结合起来,将教师的发展与学生的发展相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才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第4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优美环境

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忽视的教育作用,对青少年个性的发展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青少年的思想、品德、行为都是在不同的环境中形成的。学校、班级要根据教育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设置优良而美化的环境,这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一种标志,同时也直接影响师生的心理状态和教学秩序。优美的环境能使中学生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乐于学习,有助于愉快教学的顺利进行。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和谐,关键在教师。教师应热爱所有的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在师生间架起情感的桥梁。像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的那样:“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不管在什么场合,教师都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只有意识到被尊重,才能愉快地接受教育。对优差生应一视同仁,处理问题不带偏见。平时应多鼓励引导,忌无处不到的批评训斥,任何鄙夷讥讽,怒斥甚至体罚学生都会引起的反感,造成师生之间的情感障碍。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相信学生都是求进步的,都是要学习,有旺盛求知欲的,能够改正错误的。

三、制造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愉快教学的最佳效果与良好的课堂气氛分不开。好的课堂气氛应该与学生的学习情绪和教学内容的情感基调相一致、相协调,教与学双方的认知、思维活动必须有一个真正宽松自如的天地。应该是既静谧又炽热,既活泼又紧张的。既有播种的繁忙,又有收割的喜悦;既有在知识的皇宫里舒心的漫步,又有攻克知识堡垒的激烈的战斗。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紧紧地吸引学生步入科学知识的群峰中饱享秀色,乐而忘返;使学生奔驰在知识的大草原,产生一种对崇高、悠扬而心旷神怡的美好境界的向往。

四、善于调控扣人心弦的教学节奏

节奏本是音乐上的术语,杰出的乐师总是十分讲究节奏和旋律的美,以此抓住听众的心,使之驻足凝神,屏气入境。教师也应象乐队的指挥一样,善于调节,使课堂演奏出优美动听的曲子。教学节奏是愉快教学艺术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过快,否则感觉不到乐趣,也不能过慢,否则断断续续。学生感觉不到完美,又要抑扬顿挫,既有“大弦嘈嘈如急雨”,又有“小弦切切如私语”,以此紧扣学生心弦。

五、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有位老师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通过录音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学生的内心为之振奋,思想产生了共鸣。

同时,语文愉快教学应避免以下几种观点。

1、有的老师认为愉快教学就是轻松教学,一味地降低要求,减轻负担,甚至不留作业。笔者认为,轻松并不等于愉快,不受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去学习,得到一种享受,那才是愉快。愉快教学不只是简单地减少学生作业,而是把学生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压力中解放出来,并不主张没有负担,只是不主张给学生过重负担,还要能在愉快中接受和完成任务。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那么即使没有作业,学生光坐在教室里,心理负担可能已经超重。如果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作业做得多也觉得愉快,即使老师不布置作业,他也会主动地、刻苦地钻研。

2、有的老师认为愉快教学无非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笑一笑,活跃一下课堂气氛而已,于是为了“逗笑”而插科打诨,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误入庸俗的“哗众取宠”。愉快教学不是简单的逗笑,不是点缀,也不是赶时髦的摆设,或脱离教学内容的外部形式,而是引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与教学内容血肉相连,有机融合在一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有如教学的整部机器的传送带,推动教学进程,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效率。

第5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高中语文情感教育情景创设语文教师教书不单是传授知识,还有情感教育,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呢?应通过朗读多创设情境让学生有情感体验,本文对此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人们的心理机制的中心,是很强的一种内动力。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具有独立的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深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这样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影响。

一、尊重学生,创设氛围,注重朗读,激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不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他们都有被人尊重的需要,教师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去对待学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尊严地来学习语文。以良好的心理正确对待学生,教师不能认为自己做事就一定不会错,要正确看待学生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你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有了感情,学生才能接受教师的教诲,教师才能有效地实施情感教育,从而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信在相互尊重的语文课堂环境中,也会收到良好的效益,促使学生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语文教学本身是语言教学,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充分利用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来教育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充分说明朗读在教学中的作用。如《荷塘月色》把课文进行稍加点拨,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表情朗读。因为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对文章的多次诵读逐渐领悟出来的。语文课堂教学与学习应该是一种美的享受,一种美的熏陶,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知识和文化的美,甚至它的每一个文字,每一个词语里都有着一个非常美的故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经常讲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故事以及有关的知识,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博大,找到学习的真正乐趣,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促使学生热爱语文,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创设情境,以情激情,展开联想,让课堂充满活力

语文就是情感的体现,丰富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情感是学语文的灵魂,如果不去品味文学作品中的情感,领悟文学作品的意蕴、意味,那么学语文也就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长此以往,学生学语文缺乏感情的滋润、心灵的陶冶,势必造成他们精神之源的干涸和心灵之花的枯萎,只有抓住情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情境,让学生感觉“身在其中”。比如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我运用了多媒体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在秋天有特别韵味的北方。学生赏心悦目,学习课文的情趣被调动了起来。再加上我声情并茂的叙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融入文本角色,到课文中去体会、去领悟文本的北平的秋,学生把生活情境带入文本情境,把生活情感融入文本情感,从现实世界投入到文本世界中,使文本描述的景物在内心成为鲜活的形象,最终使学生、教师、文本能有效地对话。这样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如《琵琶行》一课,月下弹琴的画面很美,皎洁的明月,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弹琴的高超演技,叙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的可怜身世。每个读者读到这里时都会凝思回神,前后观照,泛起情感的波澜。这给阅读提供了一个空白空间,必须加以补充,以满足学生的情感需求。然后在琵琶独奏《春江花月夜》舒缓抒情的音乐声中组织交流欣赏。

生命的课堂流淌着人性,只有当教师深情投入、真情流露、激情四射的时候,学生才能以情悟情、以心契心、以神会神,学生才能受到真正的人文熏陶和感染。人性的课堂洋溢着灵性,人性的课堂凸显着个性。新课程视野中的课堂教学,应在师生沟通与对话中实现生命的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灵动的鲜活的生命体,他们有着活跃的思想,一经点燃,他们将喷放出绚烂的烟火,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三、课堂练笔,升华体验,内化情感

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的感悟和积蓄的情感,若没有凝结成文字,过不了多久,就会消解、淡化。捕捉这种情感的蓄积点,及时练笔,能将这种情感、感悟沉淀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凝结成学生的思想。阅读教学的课堂练笔有别于传统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注重读写技能、方法的结合,课堂练笔则内容更广泛,内涵更丰富,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第6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是时代的要求。本文围绕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着力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性思维训练,教师在创新教育中应具备的素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创新精神 教育思想的转变

高中新课程计划的培养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学生品德和完善人格的培养,重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工具类学科之一的英语,既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又有发展学生心智的作用,是最重要,最基础的必修课程之一。

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创造力是时代赋予英语教学的要求。正如提出的:“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要下功夫造就一代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才,以带动和促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以创新教育为核心,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当作人才培养目标,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人类社会在不断创新中取得进步,人类本身也通过创新获得不断的完善和提升。

由英语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可以看出,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等基本技能素质和挖掘学生创新的潜力方面,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自可作用。学习英语不仅仅要进行单纯的词汇记忆,语法训练,更要进行读、说、听、写等基本技能训练,还要学会用英语表达和沟通。尤其是英语阅读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在英语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反应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善于理顺并能够看清多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利用新思想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水平人才,关系到能否实现科技进步和知识的创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进步。因此,在英语教育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更要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钻研,从而创造出新的知识,新的技术的能力。

英语教育教学虽然在创新培养上有着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学科优势,但是由于受传统英语教育理念的束缚,并没有充分发挥出相应的优势。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转变教学思想,以现代教学观为指导,从偏重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方向转变;从偏重教法研究向重视学法研究转变,从重视单一认知向重视全面发展转变,从重视学习结果向重视学习过程转变,从重视成果继承向重视发现,创新转变。进行创新教育,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是一种探索动机,进取动力,是一种向未来的挑战精神。教师在英语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做到教学有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不断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及时更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补充最先进的研究理论和成果。积极参加英语和其他学科的科研活动,触类旁通,富有创造性。

教育的本质是发展,是创新。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所以说,在英语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真正培养成具有丰富的英语知识,较高的科学素质,富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7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意识到,国家之间的竞争最终表现为国民科学素质高低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质量和数量的竞争,而是否且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新时期衡量人才素质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要靠教育,尤其是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那么,什么是创新教育呢?创新教育就是指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活动。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其意义就显得尤为深远。而高中新课程改革也即将全面推开,创新教育必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推行创新教育尤为重要。反过来讲,汉语言文学的蕴涵深厚丰富、博大精深,需传承,更需深入挖掘,只有创新的教育才能使其发扬光大。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在此,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发表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见解。

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创新教育实施的前提。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形成,往往以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好奇心作为基础。

学生只有在和谐、心理安全的环境中才能敢想、敢说、敢于批判,才能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而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背景下,“居高临下”、“一言堂”、“惟我独尊”,对学生“管、卡、压”,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忽视学生作为一个人具有的思想、情感、意志和品质,这种不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没有心理安全感,生怕说错了做错了遭到教师的批评、讽刺。久而久之,学生有了问题不敢问,不愿问,不敢发表与众不同的观点,少年老成,唯唯喏喏,人云亦云。长此以往,必然禁锢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其个性不能获得自由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培植学生的自信心、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对学生标新立异的想像和异想天开的探索精神要保持欣赏和鼓励的态度,对学生细微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肯定,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恰当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尤其对后进生的错误回答,千万不能说出有伤学生自尊心的话,更不能体罚学生。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赞赏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对每一个学生都不能抱有成见或偏见,所有的学生都是好学生,要及时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学会欣赏、赞赏学生。尤其对学困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建议,都应予以赞赏,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不断增强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问,敢于向权威挑战。

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打击或挫折,使得高中生不愿动口,不愿回答问题,更不愿提问。我所教的普通高中的学生尤其如此,好像已经习惯于你教我学,不想或者不敢去独立思维,这样就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想,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敢于向权威挑战就尤为重要。

三、不断创设情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大胆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丰富的联想、大胆的想象,人的思维才能超越时空,才能不受外界的羁绊。神话中的仙人,莫高窟的飞天,古人插翅欲飞天……唯有这些神奇的想象,才有了今天的飞机,才有了今天登陆月球的探索。联想和想象与创新关系最直接最密切,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最重要的环节。在语言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思考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去联想和想象。

四、在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才华。

高中学生,写作的任务观念逐渐淡薄,力图用作文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法上不满足简单的模仿,而是力求结合前期的写作知识,有所创新。有位高中三年级的学生这样说:“我也很喜欢作文,因为作文能渲泄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写作文时间过得最快,往往不知不觉一小时就过去了,写完后有一种成就感,感到是自己创造的成果。”应当注意到,这种“成就感”实际上就是创新的基础。

写作教学的过程,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相对集中的训练过程,具有创造性思维是创新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师必须注意写作之与创新的重要意义。

五、在语文课堂内外,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浑厚的兴趣之后,才有可能有所创新。在讲习题时,曾遇到过对李商隐的《柳》和曾巩《咏柳》的比较,题目设置比较枯燥,课堂气氛沉闷。我便改变方式,不从设置的题目出发,而是让学生讨论诗中的柳是什么节令的柳,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通过引导,归结到正确的理解。并打开思路,让学生分析课中柳的特点,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结到题目的设置上。

课堂内如此,课堂外也应是如此。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不仅在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在于进一步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活化课堂所学知识,并促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提高自己的语文综合素质。如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读书活动、诗歌朗诵等活动,创办文学社刊物,为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积极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是一项宏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语言教学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

第8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一、口才训练的必要与紧迫

1.从社会发展需求看,口才训练“势在必得”

我们的学生不论他们将来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社会上各行各业,哪不需要口才?就是汽车售票员,商场营业员、宾馆服务员也要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出色。当今社会,人们已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口才的重要,口才对于某些人来说,已经直接影响到其事业,所以越来越多的人试图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自己的口才。那么,我们的高中语文教学,应对口才能力的培养给予重视。从社会需求上看,口才的训练与培养“势在必得”。

2.从语文教学的目标看,口才训练“义不容辞”

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任务应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可是长期以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往往重视读写能力而忽视听说方面能力。一线教师并非不知道口才交际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踏上社会后的再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迫于考试的压力,迫于升学率的压力,不得不违心地引导学生抠字句背解释,把许多能力的训练挤出了语文课堂教学。现在,在语文教学改革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把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作为语文教学主要目标任务之一,必须在语文课中还它一席之地。这是一线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从学生的基础看,加强口才训练“迫在眉睫”

在高中实践教育教学中,从接触的学生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都不尽如人意。进入高中的学生,目标始终瞄准高考,而高考只有笔试没有口试。学生们整天埋头于练习卷,语文课上忙于听分析记答案做试卷,忙于记答题技巧,金口不开的时候居多,而且高中生相对初中生来说,心理上更趋于成熟也更趋于封闭,课堂上愿意主动举手发言的已经不多。即使老师点名,也是为回答而回答。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还很弱。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口才训练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这是社会对跨世纪人才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环。

二、口才训练中的目标与关键环节

1.普通话语音训练

在口才训练中进行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演讲是一个人讲,众人听,演讲者的发音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听众的理解是否正确。不仅演讲是这样,其他的口才表述亦如此,特别是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使用方言或带有严重方言口音的普通话会大大影响其效果。在口才训练中加强普通话语音的辨正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2.心理素质训练

刘伯奎先生在《青年口才训练系统》中说到,“在口才训练系统中,有两个举足轻重的环节:一为思维环节,一个人思维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此人口才水平的高低;一为心理素质环节,心理素质是否良好,决定了人们的口才能否在需要的时候得到应有的显现。”

我们先来谈心理素质环节。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相对于书面考试与比赛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口语考试与比赛中尤为重要。

那么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提高心理素质呢,一般说来,越怕当众说话越要锻炼当众说话,只有在反复的锻炼中才能克服紧张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永远开不了口就永远怕开口,只有多讲多练才能从“不敢讲”到“不怕讲”。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时注意唤起他们的自信与勇气,特别是对那些还未迈出“第一步”的学生,我们更注意鼓励他们抓住每一次机会锻炼自己,不让他们站在岸边看别人游泳,永远站在岸边就永远怕水,这时候我们必须伸出热情之手把他们拉下水,只有下了水才能不怕水,只有通过当众说话才能克服害怕当众说话的心理,加强口才训练,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3.思维训练

口才训练系统中的另一个举足轻重的环节是思维环节,思维训练也是口才训练中重要的一步。从心理学原理看,思维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着的,语言所表达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那么,思维如果不敏捷不清晰不严密,语言的表达也就不可能流畅清楚,很难想象,一个思维迟钝而又混乱的人,能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又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由此看来,“口才表述水平的高低与一个人的思维能力的强弱密切相关,口才表述水平的提高,其实取决于表述者思维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很大程度上应是思维的训练。我们知道,相对于书面表述来说,口语表达对思维的要求更高,特别是即兴说话,对思维的要求尤其高,书面表述可以思前想后,想好了再写,写了后面的还可以再修改前面的;而口语表达则是边想边说,说前面时就得想着后面的,这就要求表述者有极敏捷极清晰的思维。我们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思维训练中首先必须强化脱稿说话的训练。有些同学长期以来养成了离开稿子就说不了话的习惯。这样形成恶性循环,越拿惯了稿子依赖性越强,依赖性一强就越离不开稿子,而拿稿子念是无法训练思维的。所以在思维训练中我从一开始就采取“强行断奶”的措施,一律进行脱稿说话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就能使学生克服对稿子的依赖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其次,还要重视即兴说话训练,即兴说话,是口才训练中的高难度训练项目,它要求表述者有极其敏捷极其清晰的思维,因此,即兴说话训练也是培养思维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当然,不能一下子要求过高,应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形成一个训练的台阶。

4.语文课堂上的口语综合训练

第9篇:浅谈高中德育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职英语;愉快教育;教学改革

传统的外语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自我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往往使学生缺少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尤其是高职高专的学生,英语基础差,底子薄,在很多学生中产生了学习英语无用论的思想。目前,我国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完善,国家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而“愉快教育”的培养目标强调“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学生在愉快地氛围当中学习,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一、“愉快教育”的内涵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一师附小在倪谷音校长的带领下,针对当时学生学习负担较重的社会状况,开展了以愉快教育作为主题的整体性改革实验,实施智能教育、情感教育、意志教育并重的人格教育,提出了让孩子拥有愉快的童年,在社会激起热烈反响。1990年5月,国家教委把它作为第一批教改的成功经验向全国推广。

英国教育学家斯宾塞曾说:“教育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学生欲望的正当满足能导致精神的愉快,而反过来,又能成为求知的动力。”“愉快教育”是我国教学改革的又一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在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当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其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愉快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加学习英语的乐趣,将学习英语和将来的就业紧密结合,让学生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性,最终能够在愉快的课堂上掌握知识,锻炼能力。

二、“愉快教育”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愉快教育”的基础

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卢梭说过:“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助于教学方式的不断调整和运用。其次是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平等的师生关系更有助于课堂上师生交流。课堂上,语言的交流是课程进行的主要手段,但不能忽视的是教师通过其他语言来配合教学,例如,面对积极发言的学生应用微笑和点头的肢体语言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而面对腼腆内向的学生投向一个信任和肯定的眼神,会逐渐增加他的自信心。最后是教师应该从心理上感动学生。“愉快教育”除了促进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和今后的成长。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关爱、欣赏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增强责任感和成就感,多一些正能量,以良好的职业素养走向今后的工作岗位。

2、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愉快教学”的内在要求。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学生青春朝气,思维活跃,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切入到新的课程,通过话题的提出,引起学生的讨论,因为都是身边事或感兴趣的事,所以学生都有自己看法,有利于他们对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课堂气氛也逐渐活跃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课堂的“愉快”。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愉快教育”的有力保障。

首先,教师在教学中是讲解者、组织者、管理者和合作者。要使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愉快”,对课程有兴趣,教师就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和社会的关系,教材和职业的关系,关注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人和事,以他们的兴趣点出发,才能真正的让教师、学生、课堂在“愉快”中进行。其次,教师要有开放的心态,要终身学习。当今的时代由于信息接收渠道广,更新速度快,大学生的知识也不断增长、丰富,所以作为教师更应该不断更新知识,不能只会专业知识,像与学生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的职业发展,岗位职责等都应了如指掌。再次,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词汇也再不断更新,掌握最新的英语词汇,英语国家的社会发展情况,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小结

“愉快教育”最初是用在中小学课程教育,但其中很多理念同样也适合高职高专的学生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愉快教育”的不断渗透和运用,既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更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能使学生真正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作者单位: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戴曼纯.情感因素及其界定[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0(6).

[3]贾淑梅.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愉快教育”[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