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高一语文基础整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一语文基础整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一语文基础整理

第1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一、高一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特点解析

高一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在基于学生初中学习的经验基础上,经过逐渐发展演化而来,并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结合新课程理念不断地完善起来的,具有继承性,更具有创新性。

(一)教学的立足点在于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量和质,以及能力的发展

阅读教学的蓝本是教材,教材课文是经过编者反复筛选过的,具有代表性和经典性,它不同于课外读物或网络文字,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精读的过程中都获得语汇的丰富,再以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形式进一步了解精彩纷呈的万物世界,深刻体会语文学科的博大精深。通过对话,在老师的诱导下深入思考,在与其他同学的激烈争辩中明理是非,在穿越文本时空后与先贤圣哲谈经论道……长期坚持,不知不觉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得到提升。

(二)对话教学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学生的外在能力即智力因素一般有思维能力、记忆能力、观察能力、辨析能力等多种表现形式。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学生的意志力、克服苦难的决心等内部动因和精神支撑。表现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既定的目标。在对话模式中,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坚持和维护,就需要搜集大量的证据来支持,还需要对其他人的观点进行分析,在思想的相互碰撞中积极思维,严谨求证,不畏权威……这一过程就是对学生意志力、交流能力的锻炼和提高,从而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心理品质。

(三)对话教学注重学习型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

语文阅读教学对话模式是一种多边交流活动,教师基于文本提出讨论主题,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起着引领者的作用。在此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有声或无声的思想交流,外界新的观点需要学生去辨析,就需要去学习新的东西来补充自身的知识结构,如查找资料、阅读相关文本、上下文对照、历史背景分析等等,学习能力在经过多次的锤炼后最终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上,如此循环往复,浓厚的研究性学习氛围就蔚然成风。

二、对话模式在高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以文字品读为主

在教学过程的处理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类型的不同,要求学生直接采用默读、朗读、诵读、速读等直观的阅读方式对文章进行理解,为对话教学提供保证和基础。教师需要“惜字如金”,点到为止,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去探究解决。教师不可滔滔不绝地进行完整讲解,如对于作者的情况介绍,在课前的学案中就要求学生去图书馆或者网络上进行搜集整理

(二)创建以声图并茂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可以通过采用文本原声再现和相关图片展示来进行课堂教学对话。特别是现代诗歌都需要进行朗诵,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朗诵音频或者教师的教学朗读录音,因为别样的发现往往会在朗诵的过程中突然呈现。其次是散文教学,这类文本一般篇幅较长,学生的趣味性普遍不高,声音和图片的引入就会改变这一教学困境,调动学生各种感觉器官进行积极思维。最后,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其实文言文犹如英语翻译,是语言之间的转换,通过声图,教师可以把文言文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完整的演绎,让学生通过声图来进行文本的翻译和解读,让文言文教学不再迷茫。

(三)创造性地构建以音频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例如,在《死水》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先播放了《洗衣歌》的音频,接着再播放《死水》的音频,两首诗歌都富有喷薄而出的强烈思想感情,但两者却蕴含着完全不同的意境,前者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后者则让人感觉到人性的丑恶。第一次播放音频是为了让学生初次感受两首诗歌的异同,接着再逐节对比播放,让学生于声音中感受作者复杂的情感。最后再完整地播放一遍,在学生整体把握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让他们讨论解决:“死水”有哪些象征寓意?“丑恶”指的是什么?

(四)开创以视频为主的阅读教学对话模式

视频在阅读教学对话模式的应用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是对话模式在视频片段中开展,教师选取相关的教学片断结合读本,让学生在听觉、视觉多重感官的作用下进行文本的教学。第二是对话模式在视频剪辑中得到升华,高一课本每一单元都有单元总结,教师可以对该单元的相关视频进行汇总,让学生在对话中展开表达和交流。

第2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关键词】残缺心理问题补充兴趣指导

学生在高一年级的学习既是其初中学习的飞跃,又是其高中学习的起点与基础,在客观上起着初中与高中的衔接与过渡作用。能否搞好高一年级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高中三年学习的成败。那么,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学科,其教学又该如何搞好这一衔接与过渡呢?俗话说“对症下药”,在教学实践中我观察发现高一学生的语文学习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

一是语法知识的残缺。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高中语文更是如此:课文赏析、作业练习、测验考试等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语法。《语文教学大纲》(高中部分)中明确规定:“中学阶段,要学习必要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读写知识、语法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部分地区特别是山区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这些地区的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甚至删除了语法内容。因而学生进入高一遇到语法问题时自然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学习文言文时遇到词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问题,学生更是无所适从,“墨者黑也”。语法知识的残缺已明显成为高中语文学习的一大障碍。

二是学习容量的加大。学生进入高一,课程明显增多,一般由初三的六门课程猛增到高一的十一门。作为主要课程的语文,其教材内容也增多,篇幅加长。如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各级统考语文试题中单是阅读类就有科技说明文阅读、一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等。面对如此诸多内容,学生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一下子适应教学,当在情理之中。

三是学习要求的提高。《大纲》要求:“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说话能力。能比较熟练的阅读一般政治、科技读物和文艺读物,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做到思想感情健康,内容充实,中心突出,结构完整,语句通畅。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些要求,不是死记硬背就能达到的,也非一日之功效。学生必须有孜孜不倦的精神,严肃认真的态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句话,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高一年级的学生,确实是一个挑战。

四是不良心理的影响。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努力了但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片面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加上课程多任务重,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赏析、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对背诵、作文等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所有这些,如不及时矫正,都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由此看来,我们必须在高一正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仔细观察,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不利因素,并进行认真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教学实效,使学生打好高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教师在高一第一学期就要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

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份、单句与复句、常见的语病、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的活用及特殊句式等必须补充,并通过练习使学生熟悉掌握。其中词性中的能愿动词、介词、副词的语法特征,句子成份中的连动句、兼语句、双宾句,复句中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文言文中的词的活用等是难点,必须反复练习,学生方能摸清规律。这样,在高一第一学期学生全面接触了解语法知识后,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水到渠成,迎刃而解。

二、针对容量大、任务重、要求高的问题,教师可具体从四方面作出努力

第一,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好奇心强,学习热情高。教师就要趁此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如高一年级在阅读方面要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要培养自学能力,能阅读分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要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事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写作方面要养成练笔习惯,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说话方面要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途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并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着名作家作品等。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二,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学习要求高不可怕,怕的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注入式、填鸭式,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讨论释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摸拟课文片段即兴与作,围绕某一题目迅速想象或联想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方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第三,讲究方法,循序渐进。高中语文内容多,容量大,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

写作方面可让学生分阶段进行训练,先写一般记叙文,再写比较复杂的记叙文,逐渐培养选择、组织材料的能力,和根据内容需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说明等方法表达中心的能力。为了达到生动具体的写作效果,教师可让学生有侧重地训练描写,如在周记、作业中训练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或当堂快速作文,在全班讲评交流,以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说话方面一是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讲多说,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中回答问题,讨论问题,复述情节,课后介绍课外书籍,围绕中心发言辩论等。二是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胆怯心理,使学生逐渐做到多讲、爱讲、讲好。

第四,课外延伸,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仅有的语文教材也是杯水粒栗。《大纲》明确提出:“语文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指导。”因而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演讲比赛、故事会、辩论会、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说话、写作也不会文思枯竭,搜索枯肠了。

三、针对学生不良心理因素,教师要深入学生,热情关怀,将个别交谈与整体教育相结合,耐心疏导,促其矫正

第3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一、支点的特征

这个支点应该是个动态的存在。它可以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问题或重点话题,它决定于教师、学生和文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文本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必须经过读者个性化的阅历、积累、情感以及阅读理论和各方面修养的再构建,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所得,不是固定不变的。同时由师生共同构建的文本意义最终可能亦会超出文本和作者的原意。因此,当把课文的支撑点转化为师生双方对话的有效话题或中心问题。

二、支点应有的功能维度

1.尽可能地激起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内敛的情感。作为一堂课的支点,它必须能够直达该课文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学生的内心情感,收到强烈的激发效果。它的设置应能够把学生的认知能力、行为能力、情感活动调动起来,很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譬如《石钟山记》中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就是设问:作者在什么情境下笑?他笑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样的问题,把课文化难为易,成为一个个阶梯性的问题,一步步引导学生无限接近文章的主旨,把陌生化的课文转为可轻易接受的文本,进行和谐的对话交流,成为成功课堂的契机。因此,一个好的支撑点一出就能让学生豁然开朗,茅塞顿开,思如泉涌,学生敢于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教师亦可以轻松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也才能够使师生互动找到恰当合理的依托。同时,对于每节课支撑点的设置应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挑战性。如果一个问题的提出毫无技术含量,没有一定的深度,没有一定的技巧,一般不会激起学生的兴趣。为此教师必须站在很高的理论高度,熟练掌握语文高考能力要点,熟悉教材中的疑难点、关键点,善于发现文本中的问题,提起学生解读文本的兴趣。为此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必须技高一筹,只有师生对文本的理解存在差异性,距离化,这才会活跃课堂,否则课堂上就会尴尬。针对文本中的一般人或学生的错误解读,教师要能够激起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组织学生科学理性地研究。教师在解决文本时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肯綮,这是一个成功支点的前提。

2.支点应是课堂教学的焦点和切入处。它应能突破低效无序公式化的教学状态,是优化课堂结构的有力依托。它犹如光学中的光源一样,由焦点向四处发散,一步步向前推进;又好像舞台上的明星一般,灯光聚焦,成为瞩目的焦点。正常来说,支点应是课堂的所在,为支撑整个课堂的灵魂。作为切入点,它是一把解读文本的钥匙。语文教学的支点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学生需凭借它来深入解读文本,教师要借助它来高效地组织课堂教学。作为教师本人,课前必须花大力气寻找这个支点,这是备课和授课的重中之重。它可以使得课堂的节奏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作为焦点,一般而言它就是该节课的重点难点,吸引师生的目光和注意力的集中,由师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当然,还包括了把学生个性化的不完全的不科学的结论进行整理归纳,使之规范化,成为相对准确的答案,让学生明白自己发言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意见是整个答案的有机组成部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端正态度。

第4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下午悄悄地参加了中高年级语文月考分析会,昨天进行的数学学科,我没有参加。很多人告诉我教研会的时候如果我去参加,气氛反而不好,我于是就“退缩”了。今天实在憋不住,只好做“悄悄状”。“悄悄状”并不悄悄,进去的时候反而打断了老师的谈话。

大家分析的比较中肯,有理有据,还是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会议结束时下班铃声已经响起,简单的说了几句话,承诺给老师们把没说的整理到博客里。

会上最活动提了几个建议,一是整个时间把握不好,这是一直以来的通病。我想一切活动要以时间为第一标准,要精心策划,确定好每个环节的时间,严格执行。二是领导要后讲,先听问题,再做总结,并且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三是每个人要精简自己的发言,说的每一句话是否都有意义,都有逻辑,都有调理。

综合所有教师发言,大家对月考的形式还是认为必要和认可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学生审题不认真,马虎潦草。二是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失分率不高。三是阅读和作文问题突出,失分现象严重。四是差生较差较多,抓不过来。五是学生非智力因素影响学习明显。

自己计划的发言如下:

今天是第一次月考的质量分析会,我是十分认可月考这一形式的。每次考试结束,并不表示工作结束,要认真分析,通过考试查找问题,解决问题,及时给自己的教学提个醒。但是无论成绩好坏,不能仅仅把眼光盯在成绩上,尤其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要注重日常积累,注重阅读写作,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千万不能落入“做试卷,多抄写”的直接做法,反而与月考的目的南辕北辙。

做一名语文教师不容易,尤其在三小就更不容易,需要承载的东西太多太多。自从新教育实验实施以来,把更多的任务给了语文教师,很多时候语文教师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感谢大家一年多来的付出。针对语文教学,简要谈几点:

1、要坚持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路,继续探索适合我校学生的操作模式。加强对整册书、整个单元的规划和理解,让各个课型承担起应该承担的任务,淡化内容的分析和讲解,扎实的进行语文训练,强调一课一得。在课上要让每个学生动起来,脑动、嘴动、手动,每个学生都有任务,都要承担相应的角色,尤其在课上要关注后进生。后进生在课上认真听二十分钟,就好过课下拿出一个小时来补差。

2、重视晨诵、午读、暮省。从我的学校语文课程规划来讲,晨诵、午读和幕省承担着重要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学习语文起到重要的作用。每天早晨,看着学生们感受文字,在诗歌。中穿行,他们是幸福的。这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虽口不能,心向往之”。做好这三个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学生的语文成绩不会差。我很欣赏两位老师上的晨诵午读课。赵雪老师发明了一种很好的方式,每次晨诵总要找四个朗读最好的孩子,做引读,不知不觉孩子们就被这四个孩子带入情景,声情并茂。这个时候,教室里满是温馨,绝对找不出一个差生来。这个时候,赵老师也是最美的时候。另一位是石会老师,她和孩子们并没有太多深情激动的朗诵,但是却在课堂上流淌着一种沉思和睿智,就像她的人一样。

3、认真对待课外阅读指导课。在我的计划里,用单元整体教学很好地解决课内学习,用晨诵午读暮省解决语文情感的问题,用课外阅读指导课为学生打开课外阅读的大门,让学生走入阅读的广袤森林。今天上午听了刘维娜老师的阅读指导课《夏洛的网》,真的是被刘老师沉稳而有感情的课堂所感染,学生们深深的被文章中的人物和事件所感动,谁能说这样的一节课的能量小于一节课文分析呢。课外阅读指导课有很多种类型,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4、写作的训练要有技巧。在这次测试中,很多老师谈到了学生作文写的不好,有的学生作文仅得了个位数。其实按我了解到很多老师的作文教学,面临这个局面是很正常的。因为在对于语文学科很重要的习作教学方面,我们的方法和做法都少的可怜。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的一套“作文训练系统”。在这个系统里,学生的作文在一两个学期就会变样。这需要教师不断的摸索。在我看来,作文训练,要有量的保证,一学期就写八篇作文,很难让学生作文能力提升,要保护孩子的兴趣,如果学生没有了写作的兴趣,对于作文教学是最糟糕的。保持兴趣很简单,不断地去鼓励,哪怕一个词用得好,一个标点用得对都可以表扬。不断训练学生有表达的欲望。要大作文和小练笔相结合。这么多小练笔的素材,比如学校的活动,校园的美景,班里突发事件的评说,周围的朋友老师等等,都可以作为练笔的素材。为什么学生言而无物,是因为他们缺少发现的眼睛,归根结底还是缺少训练。

5、阅读能力的培养要抓长期。其实学生的语文能力最主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写作,一是阅读。读书能力和做阅读题的能力不是一码事,但又不是完全没有联系。读书的训练时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而做阅读题是学生考试的保障。我不反对每周有两三篇阅读题的训练,用速印机印好后裁开,隔两天发一张,第二天利用十分钟左右时间讲评,会起到很好的作用。一是拓宽了学生阅读渠道和数量,二是培养了做题能力。

不足和希望都很明显,不要抱怨学生,不要抱怨时间,任何抱怨都是无能的表现,寻找方法和解决问题才是能力的体现。祝愿月考成绩越来越好。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二)

一、命题的原则

本次试题的命题是以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依据,试题的内容力求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的重点;力求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多元性、开放性、情趣性;力求使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接轨,力求体现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题量适中,难易结合。

二、试题分析

1、将知识考查融于情景之中

2、将能力与知识考查有机融合

(1)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三、主要成绩

1、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第一大题“字词大观园”考查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在看拼音写字、组词、词语搭配上失分很少,学生的答题正确率在96%左右,这说明字词句教学在平时教学中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学生的积累能力在提高。从第二大题“知识万花筒”看,学生对课文中出现的四字词语、寓言和课文题目掌握比较扎实,同时也看出学生对成语、寓言、古诗等的积累面在增宽,个别学生还写出了课外的古诗和寓言, 1、3、4小题正确率达到98%。

四、存在问题

1、尖子生还需提。

2、基础知识教学还需要夯。

3、知识运用还要灵。

4、作文指导和讲评不够到位。

作文中出现错别字现象有,标点使用不正确,有的学生只是在每一段的结尾处用上一个句号。标点的书写位置欠规范,一般情况下,标点符号占一个汉字的单位格,有个别学生使用的标点只是紧缩在汉字的右下角;逗号、句号等标点符号出现在行首的情况也是有的。还有没写题目的。看出我们教师对学生作文批改、讲评做的不细。

5、审题能力和学习习惯还要加强

另外从卷面上看,有3本卷学生完全用铅笔答卷,还有三本卷个别学生也用的铅笔。还有的卷纸中出现两种颜色笔答卷,有黑笔还有蓝油笔,卷面较乱,勾勾抹抹,字迹也不够工整。我们三年级学生是刚刚学写钢笔字,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养成用钢笔书写习惯,这也是课标所要求的,打好扎实写字基本功。

五、改进建议

1、关注课堂,讲究实效

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能力,二是理解重点词句的能力,三是在语文实践中运用课文的表达方法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准确把握、巧妙设计好教材中的训练点,应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习惯。

2、树立大语文观,提高语文素养。

要树立大语文观,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注重课外知识点的渗入,融会贯通。把读和写并重,让学生在写、读、交流、修改的过程中提高正确用字的能力。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此外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注重课内外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体验,内化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3、重视习惯养成,培养非智力因素

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熟读背诵的习惯,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等。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学生做完题认真检查的习惯。

语文月考质量分析(三)

一、试题特点

高一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正处在初高中的衔接阶段,他们正在逐步熟悉了解高中语文的课程,摸索语文学习的方法。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学,让学生了解高考题型,本次高一语文质量检测试题体现了如下命题特点。

1、目的是督促学生加强课本知识的积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

2、重视语文能力的考查,目的是了解学生的现状,为下一步工作做准备。

3、重视学生古文的积累,考查他们阅读浅近文言文、翻译文言短句的能力,促进高中文言文的教学。在摆正能力与基础关系的同时,突出日常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各个语言材料中,分步骤地设计考查筛选、仿写能力的题目,突出平时语文教学的考点。对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的阅读,设计有梯度的题目,突出古典诗词的鉴赏和文言文教学的难点。在题型上和分值的设置上,力求体现高考的精神。

4、针对学生实际,命题难度适中。

二、年级成绩基本情况统计

*******

三、试卷分析

(1) 1—3题为小阅读,是对学生的筛选信息及理解分析能力的综合考查。考查的是课外阅读,突出分析教材的重要,突出知识点在课本内容,明确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2)4—7题是文言文的考查,包括实词解释、内容的分析理解、句式辨析和文言翻译。主要是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检测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8—9题是诗歌鉴赏,重点考查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在考查中检验学生是否掌握通过分析意象及典型艺术形象把握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到掌握表现技巧对诗歌分析、鉴赏的重要作用。

10题是背诵默写。本试卷的背诵内容全出自课本,难度不大,但学生的背诵默写中,因别字、错字、漏字而扣分的情况仍很严重。

(3)选考题,学生在文学类文本及实用类文本中选做。

11题考查学生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对诗文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考查学生从掌握文章结构入手分析理解所选材料的能力。重点评价学生是否能整体把握文本材料,关照全文内容,特别是能否从文章结构入手理清文章思路,进而准确地把握文本信息,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准确概括

12题是考查学生对文本材料中重点词语、重点语句的理解能力。重点评价学生快速有效的泛读和细致有针对性的精读能力,训练学生摆脱解题时先入为主的干扰,明确阅读必须回归文本。

考查学生从文本中提取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提炼、概括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理清思路,这样才能准确概括要点。

通过开放型试题鼓励学生个性化和创造性解读,培养学生比较鉴赏、思辨论述的能力。

(4)13—17题是语言文字运用。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及应用能力,是否能使语言表达具有实效性。课内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包括语音、词语、成语、语病、语序、修辞等内容。重点评价学生阅读应用文能否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对其文本进行准确排序;掌握恰当语境,选择准确词语,简明、得体表达,在考查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17题是考查学生仿写及发现能力,在考查修辞手法知识掌握的同时,考查学生分析句式及语境的能力。

(5)18题是考查学生写作水平及写作态度。重点评价学生对熟悉却又没有进行过理性思考的事物的认识,能否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可靠的材料支撑观点;能否对生活有深刻的认识,并在思考后解决现实问题。本题考查关键不在写什么,而在于怎么驾驭文字,怎么运用材料及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写作时要写出真切感受,要贴近生活,以人为本,但又要在感受的同时上升到理性的思考,培养善于感受,善于思考的能力。

三、问题分析

①课本知识掌握的不牢固。例如第10题,很简单,完全出自教材,但是,依然有一部分同学答错。第13题也是如此。

③题干审读不清,缺乏应考能力的问题。现代文阅读中,学生因题干审读不清而造成的失误是严重的。审读题干,一是抓不住关键词语。如第9题第12题,对能完全表明没有深入的研读;二是对题干的意思理解有偏颇。

④语文的表述与人文素养的问题。阅读中的开放题第16,17题,是从大语文观的角度考查学生,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表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从答题中看,学生的人文素养不深,理解能力不强。再者,开放题的表述语言零乱,错字别字多,在整体影响了要表达意思的清晰和正确。

⑤背诵、书写的问题。本试卷的背诵内容大多出自课本,难度不大,但学生的背诵默写中,因别字、错字、漏字而扣分的情况仍很严重。

⑥写作问题。①不善于观察生活。此次作文题,偏重观察思考,很多学生的作文,没有自己的思考的内容,内容简单、空洞,缺乏丰富的生活题材,因此也就不能有其思考的深度和认识的高度,只局限于作文题所提供的内容。②优秀作文缺乏的问题。令人眼睛一亮的好文章不多,多数作文在3类卷的档次。得分在46分以上的作文不多。③阅读积累贫乏的问题。词语的积蓄,材料的选用,尤其是名家的哲理的语言,学生明显缺少积淀。在表达上,不是内容之间缺少必然的联系,就是作文中语言口语化,或是没有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思想深度、认识能力,亟须提高。④语言干瘪的问题。多数学生的作文,语言松散不简洁,以叙述语言为主,少有精辟的议论和动情的抒情;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语病,标点符号不会使用,通篇只有逗号,错别字较多。

四、教学建议

1、深入研究教材,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训练。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对新教材的“梳理探究”部分一定要重视,这是语文知识点的积累与归纳,是运用能力的基础,而且还应补充教材不足的部分,并增设一些训练题,让学生真正把握好。

2、注重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分析鉴赏能力、表述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积淀是正确解题的关键。要引导学生多阅读,多训练,开阔视野。不仅有力于学生的考试需求,更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5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语文教学 语文教师 语言表达能力

一、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就是一个具备很高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就是能够为学校、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就是要帮助学生驱赶走心灵中的阴霾,帮助学生走出心灵困境、与之带来无量的光明,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馨;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要在心理上扶困济贫,嘘寒问暖,在生活上对学生的关心要无微不至,让不幸的学生化悲伤为力量,走出困境,自强不息,从事正常学习并获得发展;让顺利的再接再厉,学习得更快更好,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为学校奉献更多的光和热;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必须树立教学的价值理想,尽自己之所能,学习和掌握好开展教学工作的技能与方法,联合学校的力量,开展教学服务,完善教学功能,提高所有学生的学习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创新是是进步的前提,一个民族文明的象征和不朽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我们应以激发创造意识为起点,以培养创新思维为核心,以形成创造能力为发展目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创新。当前,教师要将创新教育理论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将教学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活动,建立新的教学策略入手,努力为学生创设语文活动情境,诱发学生对语文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以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

二、语文教师要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经过在学校的理论学习,我们回到学校进行教学,在这里,个人的才能得以发挥,工作的价值、教学的理想得以实现。

首先,一个语文教师要具备非常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一语可以杀人,一语也可以救世。古往今来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层出不穷,演绎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的故事。商鞅舌战群臣,得以顺利变法;诸葛亮舌战群儒,得以说服孙权抗击曹操。这些故事时至今日仍然激动人心。

人类需要交际,人和人之间需要沟通,即便是自己和自己也需要内部沟通,在这两种情况下都充分体现出了语言的巨大价值,更不用说在讲坛上,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一个语文教师要充分相信语言的力量,要充分使用犀利的语言这一利器。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面对糟糕的环境,如果自己不能和自己沟通,如果说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境,那么就会消磨掉他的意志,就会耗费他的大量精力,他就会感觉到疲惫不堪,他的神经系统和潜意识就接受了失败、灰心、沮丧等不良信号。这时候最需要有人对他进行心理帮助,引领他走出心理误区,作为一个高中的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那必然是对学生爱莫能助。反之,如果语文教师语言具备高超的艺术性,那么学生就非常喜欢学习语文,学生就会老师的语言艺术魅力所折服,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够专心听讲。尤其是高中的学生,他们自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很多人很多事情很不服气,如果老师不能技高一筹,是很难带领学生认真学习的,这一点非常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注意。

三、语文教学要提倡探究式教学

问题探究式教学则是以问题探究为特征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它分为5个步骤:确定选题,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制定研究计划;实施研究;处理信息,撰写报告。教师引导学生学会整理资料和加工处理信息,以恰当的方式表达研究成果;成果展示,交流分享。在展示交流中,使学生学会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学会辩论,学会交流。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学生往往成为教师说教的对象,对于教材的知识只要接受就行,所以课堂就显得特别的沉闷。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些非常死板的知识。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活生生的人,并非学习的奴隶,也不是盛装知识的容器,要凸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即要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读书,自己感受事物,自己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使他们自己明白事理,自己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只有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能力的提高。

四、语文学习要让学生真正了悟生命的意义

宇宙的奥秘与人生的真谛,无数哲人巨匠千百次地追寻,都不能穷其究竟。一个人,只有了解生命,才能够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学习,丰富了知识,他才能够掌握命运、给别人带来帮助,给社会带来奉献。在追求的漫漫人生路中,成功的快船不等待迟来之客,这就需要每个人在知识的寻求中精益求精孜孜不倦。

在人生的旅途上,成功固然可喜,失败了而没有被击垮更是难能可贵。要知道,眼泪和欢笑加在一起方使生活更精彩;任何时候都要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因为乐观能够扩展生命的意义,悲观只能让生活黯淡无光。

真正的人生意义需要用一生的行动来回答和夯实。价值和功利的区别有的时候混淆不清,好坏善恶有的时候是转身之变。这需要每一个年轻人认真对待,仔细甄别。

价值想的是能为别人做什么,功利想的是能为自己挣多少。作为一个信息化时代年轻人,要心存高远,志向须如宇宙恢弘,心灵要似莲花高洁。人生短暂,时刻要提醒自己,时刻要回光返照。匆匆地来,偶然生在人世;碌碌地去,必定愧对此生。

五、语文教学的重点依然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

第6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影视资源包括电影、电视等,以其特有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有声有色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具有在教育教学中有别于文本的应用价值。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影视资源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更是具有相辅相成的重要意义。有学者认为:“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信息化课程资源,集声音、图像、色彩、文字于一身,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是最具现代意义的教学手段。”[1]尤其是影视资源作为超文本的文化载体,对于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读写能力、思维训练、积累语言敏感性等方面都可以起到超出传统语文教学单纯以文本作为教学对象的教学效果,这有利于促进我国语文课堂从过去教师唱独角戏的传统模式向新课改提倡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教学模式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挥教育价值。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激发学生的语文阅读兴趣。大部分高中语文教学侧重于对课文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已经很难满足在网络信息时代成长的学生对于知识接受的多元化要求。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以真实生动的情景方式将学生拉入课堂,将枯燥的文字转变成生动具体的画面,吸引学生阅读的注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去积极地阅读原文,尤其是文学原著。比如在讲解《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老版电视剧《红楼梦》中的这一情节,勾起学生对小说中人物命运的关注,鼓励学生预测林黛玉与贾宝玉的爱情故事如何发展,对文本中的抽象文字进行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堂上将具体影视情节画面与文本阅读相结合,找到文本中对应的人物情节、细节,对文本更直接、更深刻地进行理解与认识,进而去自主阅读教材之外的文本,去获得阅读的快乐。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提高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黑格尔《美学》中曾经说过:“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2]影视资源的动作性基本上能够将文本中的人物站立起来,将静态的文字转变为生动可感可观的画面,有利于学生直接欣赏文本中的故事情节,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影视资源提供的素材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具有可开发性,比如古典诗歌中的意象:杨柳、、月、飞鸟、船等,如果用影视的方式展示出来,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对所学知识储存在大脑图层中。同样也有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如包括天文地理、风土民情的各种综艺节目,以其信息量大,夸时空性,可以为学生储备更多的形象化的写作素材。如高一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优美汉字》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CCTV第十频道的特别节目《探索发现之史说汉字》和《探索发现――发现甲骨文》、科教片《解开汉字之谜》、大型纪录片《汉字五千年》等节目对于文字的解读,这样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字的意蕴美和形体美,浸润在文化的熏陶中,体验文字的经典魅力,增强对祖国文字的热爱和自豪感。所以影视资源有助于学生形象性思维力、想象能力的提高和丰富的语言素材的积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语文文本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美、感悟美和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实现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性,真正地实践新课改提倡的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的主张。

(二)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

影视资源能将课文中的具体文本转化为感官的画面,促进对文本的多元化理解,转变传统的“人――人”的对话情景模式。教师借助于影视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学到更多的知识。随着新课改的实行,高中语文教师常常苦恼课时的有限性,不能将书本教学内容全部讲授,导致匆匆忙忙地讲解课文,甚至取消作文课,这不仅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寻找新的途径去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影视资源集视觉性、形象性、动作性于一身,无疑是教师的最佳帮手,尤其是在讲授人教版必修一第二单元文言文、必修三第一单元的小说、必修四第一单元的戏剧、必修五的第一单元小说,以及选修系列“中外小说与戏剧”“文化论著研读”和“新闻与传记”中的作品时,几乎处处可以结合影视资源进行教学。善于把影视资源作品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可以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在最节省的时间里,解读文本中的主旨和人物形象,达到教学目标。

(三)有利于发挥教育价值

“千姿百态的生活是影视作品的表现内容,而反映在影视作品中的生活,因为熔铸了艺术家们的理想、愿望、追求,使作品具有了极高的教育价值。”[3]影视作品是艺术家们在文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影视特点进行创作的,是一种再现人物思想情感、人物行为动作的,集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品质教育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在教学中,合理利用影视作品中的人物事迹、价值判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主义责任感和引导形成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三观”。当学生将抽象的文本转变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身临其境,感受影视作品中的“意美”“音美”“形美”,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德育、美育、智育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促使学生以正确的心态、美好的心灵,正确的审美观去看待生活,学会做人,懂得人生之道,这就是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尽管影视资源的开发随着老师们的重视,陆续被运用到课堂之中,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但实践证明,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无疑会对高中语文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

走马观花,流于形式。由于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对于影视资源相关理论知识的缺乏,不能够正确分析鉴赏影视作品,这导致影视资源只是单纯的在课堂播放,只是完成观看任务,并没有结合文本进行分析与鉴赏。这种教学方式主要问题在于教师放弃了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过度依赖影视资源,将教室变相成为电影院,把学生当成了观看者。这种让影视资源完全代替了文本教学的课堂状态,只是流于一种走马观花式的教学方式,严重脱离了对文本的解读和鉴赏,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思考能力没有得到发挥,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与影视资源开发利用的初衷相去甚远。

资源缺乏,质量不一。随着网络资源的风险性增加,很多相关的影视资源也难以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取,导致搜索困难。有些年龄大的教师或者偏远地区的乡镇教师由于跟不上时代,信息技术掌握的不够好,对于影视资源的搜集更是难上加难。教育部门目前也缺乏系统性的影视资源开发资料,教师有时候忙于自己的工作,对这一资源也重视不够,没有时间去搜集资料或者没有事先观看影视作品,没有亲自审核影视资料的质量,导致对其不甚了解或者质量不一。

缺乏引导,漫无目的。很多教师在使用影视资源的时候感到力不从心,原本想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时学到知识,可是因为教师缺乏专业的影视作品欣赏知识,导致其自身在影视欣赏与文本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发挥二者的优越性,就缺乏了对学生如何将文本与影视作品作比较性的探讨和研究的引导,导致学生漫无目的地看影视作品,被影视片中的画面情节所吸引,脱离教学目标。

影视资源的利用存在着上述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教师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教育价值的发挥。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践

如何把影视资源的优越得到性充分发挥,并且避免出现上面所说的流于形式的影视播放的尴尬教学境地,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

搜集整理,选择典型。当下海量的影视资源充斥着整个信息网络,只要输入关键字词,与高中语文课本相类似的影视资料数不胜数。如何选择适合教师自己教学水平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影视资料,如何把紧跟时代的影视作品和题材搜集好,就需要一一甄别整理,注重取舍,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与文本表达最相符的素材。选择好后,需要进行剪辑整理加工,分清楚哪些是课堂上需要全部播放,哪些只是选择性的播放,播放时间的长短等都需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上《林黛玉进贾府》这一节课,大部分教师倾向于选择87年版的《红楼梦》的第二集,这里只需要向学生播放前五分钟即可,学生肯定没看过瘾,就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欣赏影视作品和文学原著,避免过多占用教学时间影响教学效率,顾此失彼。

适时播放,回归文本。课堂上,需要选择恰当时机播放,一般选择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适时插入一些情节片段,在播放前先对文本进行阅读思考,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都有一定的主观看法后,带着疑问去观看影视作品,在这一个观赏的过程中,学生将画面中的人物形象与脑海中的主观印象进行比对,这时教师要求学生比较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差别,注意哪些细节等,再一次回归到解读文本,以免未看文本就来观看影视作品造成的形象先入为主,限制学生自由想象的现象,导致二者脱节。比如在观看电影《祝福》时,可以让学生讨论影片中加入的捐门槛一节的有无必要,加深学生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技术加工,形式多样。教师需要学习一定的影像剪辑技术,尤其要注重对特写镜头的捕捉,因为这一类镜头类似于文学作品中的详细描写,往往最能够加强对人物情感和心理状态的认识。同时学习鉴赏影视资源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给学生开设影视文学作品鉴赏选修课,提高学生对影视作品的鉴赏能力和专业能力。另外,教师不仅仅局限于电影、电视,还可以将大型纪录片、综艺节目、教学讲座等引入课堂,或者让学生分角色模仿文本中的人物进行表演,体验影视中对人物角色扮演的优缺点,寓教于乐,丰富影视资源的表现形式。

当然,影视本身因其独特性也会存在一些不利于文本解读的问题,比如影视资源不能很好的将文本中的人物心理描写直接作为镜头展示出来,作为导演只能舍弃不用,这是影视资源不及文本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鲁迅小说《祝福》中对于“我”得知祥林嫂死了的消息后的一段人物心理描写:“我独坐在发出黄光的菜油灯下想,这百无聊赖的祥林嫂……现在总算被武昌打扫得干干净净了。”这段本身富有哲理性和感彩的心理独白,影视作品就不能将无形的心理描写转化为视觉性的画面。所以教师在具体的影视资源开发利用中要懂得掌握尺度,不能过度依赖,应当遵循时机适时、程度适度、内容适量原则。

四、结语

影视资源的直接受众(学生)和传播者(教师)要充分合理利用影视资源这一媒介,最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意义。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立足文本、恰当运用影视资源,合理进行课程设计,正确引导学生,方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目前影视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呼吁所有教育者们积极参与到影视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来,创造更多的条件或者渠道满足于影视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部门则要对高中语文教师进行影视资源教学的培训,普及影视作品的鉴赏专业知识,提高高中语文教师对影视资源的教学能力,让影视资源真正有力的服务于高中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晓辉.新课程:语文教育怎样改革[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第228页。

[2]黑格尔.美学(第1卷)[M].商务印书馆,1997,第278页。

第7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关键词】语料库 语料库语言学 英语词汇教学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语料库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现。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基于语料库的语言学和语言教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语料库语言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得到广泛认可。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最基本的英语技能教学,是外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为语言学习者提供丰富的语境,有利于学习者语言知识的构建。本文将探讨语料库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影响及在其中的应用。

二、语料库及语料库语言学

长期从事语料库研究的新西兰语言学家G. Kennedy 在《语料库语言学入门》一书中指出:“在语言科学中,语料库是指书面文本或是转录的话语的载体,它是语言研究和描述的基础。”语料库是一个由大量的语言实际使用的信息组成的,专供语言研究分析和描述的语言资料库。它通过在随机采样的基础上收集人们实际使用的有代表性的真实语言材料而创建的,因此只要有足够的语料数量,抽样分析得出的结果则是可靠的,同时也是词典编撰及各类教材的重要材料来源。语料库语言学则是利用语料库对语言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依据语料库所反映出来的语言事实对现行语言学理论进行批判,提出新的观点或理论。

“语料库语言学是80年代才崭露头角的一门计算机语言学的新的分支学科。它研究机器可读的自然语言文本的采集、存储、检索、统计、语法标注、句法语义分析,以及具有上述功能的语料库在语言定量分析、词典编纂、作品风格分析、自然语言理解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中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使用,语料库语言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且由于现代语料库规模越来越大,拥有可以贮存和处理亿万字符的语料,使得语料库语言学成为一门独具特色的语言研究学科。杨惠中在其主编的《语料库语言学导论》一书中明确指出,在语言学领域,语言现象涉及人类活动的一切方面,出现了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神经生理语言学、语言哲学、语用学等众多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语料库语言学则是出现在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边缘的一门交叉学科。”它研究的是语言行为,而不是语言能力,通过考察语言的实际运用来寻找语言使用的规律。

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对英语的诸多层面进行描述,如词汇层面,句法层面,篇章结构,篇章类型等。这些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三、语料库在英语词汇研究方面的运用

语言学家Sinclair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提出外语教学可以从词汇入手。对词语语义、语用的研究一直是词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语料库中真实的语料能对单个词语的意义和语用功能做出更为客观的描述。这个研究成果对学习者深入全面了解词的意义和实际面貌很有帮助。词语搭配研究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词的词义只能通过与之相伴出现的搭配才能加以辨识。词的含义与上下文有极其密切的关系,即:词的含义服从于这样的一般规则:一个词用于一种新的语境时,就具有了新的含义。人们通过语料库可以在自然语境下观察词语的搭配行为和类联接,进而启迪词汇教学。

1.语料库在词频统计中的应用。词频统计是词汇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过去限制词频统计的一个最大难题就是手段的落后。数据的临时收集和手工整理,使得研究的投入大,收效低,数据不全面,相关讨论的说服力不强。近年来,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各地陆续有许多机读语料库相继建成,而且相应的索引软件也随之研制开发成功。语料库的出现和相关索引软件的开发使用,极大地方便了词频统计工作,使依赖词频统计的有关词汇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快捷、全面、分析准确的局面。根据高凤英对Birmingham语料库中2,000万的英文词汇的词频统计,得出30个最常用词汇,从高到低的频率次序是:the,of,and,to,a,in,that,I,it,was,is,he,for,you,on,with,as,be,had,but,they,at,his,have,not,this,are,or,by,we和国外学者对Brown Corpus,LOB Corpus,London Lund Corpus,American Heritage Corpus等其他语料库的研究相比,虽然词频排列顺序有所不相同,但词汇表里的单词非常相似,如在英语口语语料库中,前30个高频词,主要是人称代词、系动词、冠词和其他功能词。其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功能词,人称代词频率更高一些。语料库可以给我们提供英语中最常见的单词和最常见的词义,是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工具。要使得语料库具有代表性,能够真正反映语言的实际用法,还须根据建立语料库的目的,尽可能广泛全面地收集各方面材料。

2.语料库词汇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语言项目在篇章中的出现频率是语言学家都承认的一个重要特征。随着计算机语言学和语料库语言学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将语言事件的出现看成是随机事件。天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学者程实以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为例,研究了语料库工具Range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语言学家Johansson为了研究一些科技词汇在整个语料库和科技文本中出F的频率是否有差别,比较了Brown语料库中整个语料库中的词汇和科技文本子库中的词汇,结果发现,科技文体中词汇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某些和科研程序、科研结论等有关的词语,discussion,analysis,experiment,measurementsample,argument,conclusion,在科技文体中使用频繁;第二,表示类比关系的关联词,如same,similar,equivalent,equal,different,distinct,频繁地使用于一些科技文本;第三,相对于其它的表达形式,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出现较频繁,而处所副词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从语言形式的量化调查入手,可以从不同角度探讨作品的文体风格。例如对小说文体子库与人文学科文体子库进行了比较研究,列出这两种文体中“最具特色”的30个词,发现在小说文本中频率最高的是:mister,kissed,damned,impatiently;而在科技文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依次是:constants,measured,thermal,theoretically。通过对不同文体中出现的词汇比较研究,为深入探讨不同社会层面和认知层面的人背后所蕴含的思想内容、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思维结构的研究,也提供了有一定价值的资料。

3.语料库在词语搭配研究中的应用。Halliday (1976: 82)指出,语言学习中发生的许多错误最好从搭配角度加以解释;可以通过介绍词项及其习惯性语境学习词语搭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掌握一个词的搭配词比掌握它的词典释义更为重要。学习者通过了解搭配,可以产生更合乎本族语习惯的语言。Bahns(1993)主张用对比方法进行词语搭配学习。他认为,对外语学习者搭配能力发展造成主要障碍的并不是英语中存在着的大量词语搭配,而是第一语言和英语之间的搭配区别。从语料库中发现的大量实例表明,学习者往往按母语的规则来组合单词,而这些组合却是不合本族语习惯的。语言学家Palmer研究词语搭配时,也把词频这个变量纳入考察的范围。20 世纪30 年代,他以语料库为基础,对6,000多个基础词语进行搭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词语搭配在日常用语词汇中超过人们所估计的词汇量”。因此他提倡,语言学家们应该重新对词汇的本质进行思考。有一些经常性共现的词并不总是相邻出现,有些词语搭配并非连续出现。例如:在LOB语料库中,与at经常性共现的词有time,moment。但是在at和time,moment之间可能分别被几个词隔开,而它们仍然属于正确的词语搭配。如at the same time,at much the same time,at the moment,at the very moment等。

因此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解释词义,还要引进搭配概念,有必要研制一些新型的软件来从结构框架层面和具体搭配层面辨认词语搭配模式,从非连续性的搭配层面来对其归类并统计词汇表中的词语搭配,这样才能够更有效地描述词语搭配,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词汇的本质,进一步理解语言结构和心理语言过程,从而掌握地道的搭配词。

四、总结

语料库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有了一定的发展历史,语料库在记录保存特定时期的语言以及为研究者提供大量科学研究对象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无可替代的作用,以其多领域、多层面、多功能的优势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利用语料库辅助词汇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又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适应语言发展的趋势。

References:

[1]Kennedy G..An Introduction to Corpus Linguistics[M].London: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1998.

[2]Sinclair,J.M.Corpus,Concordance,Colloca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

[3]Halliday,M.A.K.Lexical Relation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6.

[4]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与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5]余国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M].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6]孙海燕.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

[7]程实.语料库工具Range在文体研究中的应用[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09(9):42-44.

[8]高凤英.语料库语言学在词汇和话语研究中的应用[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10(4).

[9]谭爱华,冯川源.基于语料库语言学的词汇教学法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

第8篇:高一语文基础整理范文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1

  北国的冬天,雪很大,但收获同样很大。在12月3日到2月2日,我有幸参加由国家教育部组织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基地的学习。重新思考过去两个月紧凑而充实的培训学习生活,我感触良多,主要总结如下: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情与责任并进,不破楼兰誓不还。

  去年11月15日,校领导推荐我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经过广东省教育厅初审,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复审,我得到了难得的培训机会。接到复审通过的通知,激动的同时倍感肩上责任之重大。激动,是因为在离开大学校园两年多后,又有机会回到大学校园吸取知识提升自己了;压力,是因为我心里清楚地明白,我们学校现在正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不断大胆探索,提升教职工的专业素质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绝不能辜负了校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期盼。激情与责任让我摆正了学习态度,不断鞭策我在培训期间争分夺秒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学有所成,成有所用,为我国职教事业奉献力量。

  二、培训基地重视,科学管理,组织严密,保证了培训质量

  培训内容精挑细选,无私共享资源。培训基地更提供了优质的培训环境,成立了包括邓春岩、刘长荣、郑玉才等知名专家、教授在内的培训团队,选定丰富的培训内容和专题讲座,在学习中,我时常被各位专家及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精湛的教学艺术所折服(比如邓春岩院长幽默务实的教学风格、刘长荣教授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张小芹老师耐心负责的敬业精神、刘策老师通俗易懂的授课技巧等等),希望自己能加强学习,不断实践和反思,为职业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另外,培训单位还将最新研究的职业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资源,供予学员分享,提升了培训质量,学员受益匪浅。培训形式包括授课、讲座、交流会、工厂实习等,主要培训内容见附表。

  三、我的收获与思考

  1、学习现代最前沿的教学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师德水准,更新了教育观念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了世界各发达国家如德国、日本、美国等国经济发展迅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各国总结出了非常好的经验,使得职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我了解到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认识到中职教育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通过各种讲座,我对职业教育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使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得以借鉴,少走弯路,对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有深远的影响。

  面对职业教育正面临较严重的生产发展压力的客观环境,作为职教系统中的一员,必须得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而通过学习郑玉才教授主讲的“教学改革研讨”及“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建设的探讨”等课程,让我开拓视野,郑老师还将对广东顺德梁球锯职业中学的考察成果向我们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我明白,其实要办成功的职业教育,找准自己的办学特色,树立自身的办学品牌相当重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企业规格为标准、以社会满意为目标,这些都是学校办学定位的重要环节。面对严峻的生存压力,我们必须勇敢地承认客观事实,鼓起干劲,大胆开拓创新,夹缝里谋求发展空间。

  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的天职,科学、合理、高效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唯一手段。通过学习刘长荣教授主讲的“专业教学法”课程的学习,我突感眼前一亮,倍感三尺教坛大有作为。刘教授结合她在职教领域多年研究的成果,向我们介绍了在上海中德合作中职师资专业教学法培训班学习的有关学习成果,分别对四阶段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讲解,尤其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专项指导。目前,我正参与学校“钳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任务,这些方法无疑如春风带来的雨露般滋润了我的心田,这一部分的学习成果将在我的教学论文里有所体现。而从刘长荣教授身上体现出来的尊重学生、把讲课当成是门艺术、严谨的教学态度等都是我必须努力去学习和实践的。

  身为学校的学科重点培养对象,如何能够尽快地承担起专业课程改革的任务,是摆在我面前的迫切要求。在学习邓春岩院长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核心教材建设的研讨”的课程后,我体会最深刻的有两点,第一,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寻找出存在已久过时的、不合理的教学认识,比如什么才算得上是核心课程,我们的教学内容和手段出发点是否合理,怎样教才能达到学生轻松学、老师轻松教、效果一样好的局面。第二,应该注意学生的"潜在性",教学的本位应该回归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无形中掌握知识的过程。这两点要求我们在教材的编写上,课程的设置上不仅必须要进行系统化的考量,更需要打破传统约束的勇气和善于创新的智慧。

  2、参加多形式的实践培训项目,夯实了专业技能,拓宽了专业知识结构。

  在两个月的培训过程中,培训基地为我们学员安排了形式多样的专业技能素质培训项目,其中包括机械加工专业理论学习、微机软件机房模拟培训,学校实习工厂实操训练、重点技校及著名企业见习等。

  学校学习,掌握了“斯沃模拟软件”及“mastercomx3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在机械加工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对普通机床的工艺编制到数控机床的使用及维修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提供,加深了对机械加工技术理论知识的理解,为日后的教学提供了知识保障。另外,通过在学校微机软件机房进行模拟软件的培训,掌握了“斯沃模拟软件”及“mastercomx3绘图软件”的操作方法,为日后在本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了知识储备。

  实习工厂实习。在为期3个星期的实习工厂实操学习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供自己的专业实操技能,主动要求增加实训项目,积极与学员交流实操经验,共同探索机械加工技能的魅力所在。期间分别独立完成普通车床加工、fanuc系统数控机床的编程及加工任务;为了提高一丝的精度,不断想方设法改变工艺设置,做到追求精益求精。我始终保持着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最早一个到位,最后一个离开实习工厂,并保持全勤,受到实训指导老师孙磊、杨龙飞老师的肯定。

  实训基地参观、观摩实习。培训基地还组织学员到校外进行交流学习。分别对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进行为期3天的观摩实习。期间我体会到如下几点:

  第一,参观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心得。秦皇岛市高级技工学校创建于1958年, 1998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连续十四年被评为“河北省先进技工学校”,曾获得“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机电类)”,“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荣誉,是一所以机电专业为主的国家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不仅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也非常突出。通过现场 观摩学习,我主要体会有以下几点:首先,该校办学规模较大,设备充足,以产教结合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把企业引到校园中来,就近提供实习岗位给学生,即能很好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又能实现一定的经济收益。其次,学校的文化建设贴近企业氛围,如图所示,实行6s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的教学效果。再次,该校的课堂组织模式是实行小班模块化教学,学生轮岗实习,教学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学生学习质量较突出,培养成果明显,毕业生广受企业欢迎。最后,专业定位明确,为当地经济发展输送大批人才资源,收到了相当好的社会反响。

  第二.参观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心得。山海关桥梁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1894年,占地面积123。71万平方米, 是中国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的铁路道岔、钢桥梁制造工厂,中国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行业百强企业之一。秦皇岛长白机械有限公司主要业务包括连铸结晶器及相关冶金设备、冶金设备在线离线检修技术服务、军品民爆等系列产品;是国家连铸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指定的连铸结晶器定点生产单位暨关键装备验证线,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期两天的参观,体会较深的有以下几点,首先,实地了解企业的运作过程,体会到质量是根本,品牌是生命的深刻内涵所在,另外和企业有关领导探讨了企业树立品牌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在企业文化中实施品牌战略的实际问题,其次,更重要的一点体会是,接触社会需求,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为我们日后对学生的培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德为先,技术为辅,企业对员工职业素养的高要求: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强调团队合作能力、强调能够持续性发展等等。这些信息无疑为我以后的学生培养工作指明了方向。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2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一年的骨干教师生涯已悄然而过。回首一年来走过的路,虽然很艰辛,但更多的是欣喜、是快乐、是成熟。能够被聘为骨干教师,这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压力与责任。于是,我把压力化作动力,做好每样工作,不辜负老师、领导、家长、学生对我的厚望。回顾一年的工作,我觉得既忙碌,又充实。现在我对自己的工作进行一个总结和反思,以此来促进自己更快成长。

  一、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参与教科研实践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觉得提高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今后不断努力的方向。我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1、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知识上做到课课清。对差生多些关心,多点爱心,再多一些耐心,使他们在各方面有更大进步。

  2、认真学习各类教育教学杂志中的先进教育经验。我订阅了包括《江苏教育》、《连云港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小学教学设计》等各级各类教育类报刊杂志,利用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来努力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

  3、认真参加各级教研活动与骨干教师培训,学习学校同事与名师的教学方法,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我还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学习教育教学方面的新思想,掌握新方式,运用新理论,提高教学效果。利用课余时间向电脑能手学习,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

  二、打造全优课堂,在实践中提升自身价值

  课堂是教师体现自身价值的主阵地,我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我将自己的爱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我积极推广“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并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1)备好课。我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教研活动,在领导的指导下进行听课,听讲座,领会课改精神实质。然后根据要求,撰写课后反思。回到学校,我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在教学上。备课时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学习好课改,虚心向名师及同事学习、请教,力求吃透教材,找准重点、难点。为了上好一节课,我查资料、做教具,集中别人的优点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全面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学生能更快掌握教材内容。

  (2)上课。我听了许多名师的课,发觉他们上课有激情,有很深的教学艺术,也深深懂得上好一节课不容易。上好一节课是每个教师最起码的要求,我在课堂教学力求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精讲精练,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难度的问题找优等生;一般问题找中等生;简单些的总是找后进生回答。做练习巡视时,我注意对后进生进行面对面的辅导,争取让他们更快地进步。

  (3)做好课后辅导,对后进生做到从友善开始,理解和尊重他们。从学习上生活上真正关心他们。能及时倾听学生意见,想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虚心向名师学习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博采众长,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4)每天我给自己一个反省的机会和时间,坚持独立地思考,即时做好教学后记,反思自己这堂课上得怎样,学生掌握了吗?哪些能力得到了提高,或是哪个问题没有讲透,怎样讲会更好。

  三、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做好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

  我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同时,发挥自身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积极培养青年教师,通过多种渠道锻炼,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学校培养新的教学能手。

  四、反思工作,不断进取

  一份努力,一份收获,我任教的毕业班在20xx年小升初考试中取的优异成绩,有多名学生考入实中与灌中。我写的论文《敢问作文教学的路在何方》获市三等奖,《构建优质课堂,让学生享受生活》、《作文的快乐教学之我见》等多篇论文获得县二等奖,另外我制作的课件《千克的认识》也在县优秀教育资源评比中获得二等奖。

  我常常静下心来想:作为一名骨干教师,我是否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我是否无愧于骨干教师的称号?在看到一些成绩的同时,我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提醒自己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来更好地适应现在的语文教学,在教科研方面的研究还要做得更加细和实。

  一学期来,作为骨干教师,我不但在教学上有了长足提高,在理论上也得到了充实提高。然而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特别是作为骨干教师,我必须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才能为美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

  骨干老师学习工作总结3

  平日只顾埋头于工作之中的我,无暇驻足回首自己在数学教学中曾走过的路,也不曾思考自己前方的目标在哪里。这个学期我有幸参加了楚州区数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收获颇丰。

  在开学初,我就给自己定下目标,一定要把握机会,用心学习、潜心钻研、大胆实践,并克服自己的弱项,要多读书、多动笔。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学习生活。

  一、认真学习,启迪智慧。

  我聆听多位专家讲座和名师的课堂教学,全身心的沉浸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被专家、名师那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教学艺术、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度的责任心、独有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不仅开阔了视野,加深了对数学学科及数学内容本质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我站在了一个新的高度、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学。

  1、学会听讲、学会记笔记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认真听讲,并坚持认真做好笔记,听讲什么?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刚开始,每次听“名家”讲座都似乎停不下笔,抬不起头,哪怕一个字都不舍得放过,没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就失去了与“名家”思维碰撞的机会。

  慢慢的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听”和“记”都要有“重点”,那何为“重点”?

  我个人认为:重点一,“名家”讲座的框架和思路,和重要观点。

  重点二,经典语句,名人名言,为自己的实践找到理论依据。

  重点三,值得进一步思考或对自己有启发的话或问题,便于课后反思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重点四,也是最重要的,对于“名家”讲座自己的思考是什么?哪怕只是在脑海里一闪而过的念头,有碰撞的思维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思维。尤其是自己“突发奇想”的“好点子”,便于回到岗位后的教学实践。

  这样,我一边听、一边思考,一场场讲座下来,我的收获颇丰。

  2、学会思考,学会反思

  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对学生说,“你得思考,光听不行!”今天当自己成为学生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这句话——“你得思考,光听不行!”

  思考应该是一种习惯,只不过在日常工作中“懈怠”了思考,而变得不愿思考,日久天长也就不会思考了。这又何尝不是游离于课堂之外的学生的现状呢?

  张大冬老师的讲座时刻激励着我,——做一个会思考、有思想的人;特级教师们一节节精彩的教学观摩课、备课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例子,无一不在警示我: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爱思、勤思、会思是何等的重要,张老师可谓是“一语惊醒梦中人”,特级教师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长时间思考一个问题。

  “反思”过去的理解就是“做错了,想想哪错了?怎么改?”或是“做得好,想想为什么会效果好呢,以后还要坚持”,片面的理解却让我以为这就是“反思”的全部含义了。

  到底什么是反思呢?反思就是围绕某个问题多方面搜集“证据”的过程,反思就是反反复复地思考!反思要不断的质疑,关注“傻”问题;反思要不断的追问;反思要追求“合理性”、“存在性”;反思要关注细节。

  教师的反思不仅仅是头脑内部的“想一想”(自己与自己的内部对话),而应是一个不断实践、学习、研究的过程(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理论与实践的更深层次的对话)。

  在大家的启发和区内名师的指导下,我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反思之旅。其中我通过一次在课堂中面对学生意外“生成”的处理,对教学任务与课堂生成的关系,捕捉课堂生成与教学机智两方面进行了反思,并撰写了多篇论文。

  3、爱上读书,增长“内功”

  曾经我是个不太爱读书的人,去书店买书也只是会考虑买学生思维训练、练习册、教学技巧、教案集等方面的书籍,虽然在工作中也感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但还是没有感到应该多读书,也不知道该读什么书。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逐渐更深刻的意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发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多读书、读好书可以开阔视野,积淀自身的素养,锤炼自身的数学功底。

  从刚一开始,如同“蚂蚁啃骨头”般艰难的读完《建构主义理论》第一遍,真可谓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到反复读了5遍后的如获至宝,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现在的课程理念的理论基石便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理念的更新,模式的转变,方法的变革以及教学设计的创新都基于对建构理论精髓的把握。

  随后我又读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骨干老师的成长》、《教与学的新方法上、下册》等经典图书,还阅读了《名师备课经验》等图书,不仅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理论素养,还积淀了教学“内功”,也使我更加迷恋上了我所热爱的数学教育,真正体会到了数学世界的美与理,我会努力把我对数学的理解、对数学的热爱也传递给我的学生,我们一同感受数学本身所独有的魅力。

  现在,读书已经成为我的一种嗜好、一种习惯,如果几天没有读书,心里就会痒痒的不舒服,我庆幸:我爱上了读书!

  二、研究、实践,教学实践,深思、肯干

  “把握数学的本质是一切教学法的根”,启迪我,投入做大气的小学数学教师要有扎实的数学功底,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尤其是学生观。

  “我听见过,就忘记了;我看见过,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而把自己所学、所感、所悟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够让它充分发挥作用,才是真正有效地学习。

  我先和建淮中心小学的陶老师一起研究设计了三年级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对于这个内容似乎已经有了常规的教学方法,学生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面积”与“周长”混淆,由长度单位过渡到面积单位是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一次飞跃。

  “怎么在学生头脑中有效的建立面积的概念”“如何让学生经历面积单位产生的过程”是我当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经过深思,我们大胆实践:

  (1)利用学生认知冲突,由“周长”引入,“一条线段可以围成什么图形?”让学生初步感受“线”与“面”的联系,“这些平面图形除了可以研究周长,还可以研究什么呢?”“研究大小”、“研究面积”一句不经意的问话开启着学生思维认知的闸门,在借助手势的交流中学生逐步清晰的建立了面积的`概念,体会了周长与面积的区别。

  (2)提供多种学具,使学生经历“面积单位”的产生过程。

  学生在按大小给5个平面图形“排队”的时候,遇到了问题,其中有两个图形很难分辨出大小,这时学生就想到借助一些小的图形作为标准摆在平面图形的上面,通过“标准”的数量比出大小,在实践的基础上再和学生一起讨论:哪个图形最好用,做“标准单位”更合适。……学生兴趣盎然,全身心的投入。

  不断的深入思考,也在不断的让我体会到“抓本质,重过程”对于数学教学的重要性。

  然后又与张兴小学的杨月梅老师一起研究了六年级数学的《倒数的认识》一课。

  虽然教学设计的实施并不是我,但我愿意把我的想法和老师们一起分享,共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我和上课的老师们一起收获、一起成长。

  我十分珍惜能有上研究课的机会,在乡内,我上了《倒数的认识》一课。

  我开始认真的翻阅教材中这部分的内容,整体把握教学内容,仔细琢磨每个例题要采用什么方法,达到什么目的,留给学生的知识是什么,可以培养学生哪方面的能力,渗透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能留下些什么?

  重新学习课程标准,参看《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上网查阅相关资料,翻阅《教与学的新方法》一书,再加上乡内名师的点拨与帮助,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头脑中日渐清晰,决定大胆尝试“明理驭法”的教学设计。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施得到了乡内数学老师的一致肯定与好评,自己一直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的“抓住学生课堂生成,运用教师评价语言教会学生学习”的研究在课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得到了全体学员的认可。

  三、感悟过程,真诚付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