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初中数学特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数学特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特点

第1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数学学习,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为目标,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

力。因此,合理地运用教学练习反馈策略对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效率有着重要的实际价值。我认为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应着重于课堂练习,以现有初中数学的特点为基础,使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化、趣味性,注重课堂练习的题型和方法。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主要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审题教学,活化练习方式

审题教学意思是理解题意的教学方式。就是说在教育学生练习时,应告诫学生要分清题目的已知条件,搞清楚题目的求证目标和求解方向,审清题目的结构特点再来求解。在练习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受题”向“主动受题”进行转变,发挥学生在练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练习解题中的内部动机、探索精神和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自编题、自选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练习习题的质量,使他们的解题由“一题一得”向“一题多得”转变,让学生在活化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所学的数学知识点,以下面的两道例题为例。

例1.某商店正在销售一批名牌西服,每售出一件可盈利40元,平均每天售出20件,为了尽快减少库存,扩大销售,商店决定采取适当的减价措施。经市场研究表明,若每件西服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商店每件西服降价多少元时商店每天的平均利润才能达到1200元?

在此例题的解题过程中,首先列出方程式解出所设的未知数之后,还应该考虑“减少库存,扩大销售”这个问题,罗列已知的条件和数据,发掘隐含条件,分析目标之间的层次关系,推敲题目的叙述是否可以作为不同的理解,以此来进行解题练习就不容易出现错误了。

例2.在ABC中,ADBC,AB=AC,CM延长线交AB于N,M为AD的中点,求证:AB=3AN。

在这道几何例题中,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不同角度考虑来解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就会出现很多种证明方法:

证法1:取BN中点K,连接DK进行证明;

证法2:过点B作AD的平行线与CN的延长线相交;

证法3:过点N作BC的平行线与AD相交;

证法4:过D作DL∥CN与AB相交于L。

此类证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只是为了体现“一题多得”的解题思想,这样解答题目,会使学生对几何解题中辅助线的作用更加了解,遇到类似的题目会更得心应手。

二、解法教学,活化练习要求

解法教学即探索解题方法的教学,初中数学应该从学生的实际角度出发,保证教学进度、广度和深度都能够满足大部分学生学习水平和理解接受能力,让学生在审题的基础上,注重已知和未知的关系,探索解题过程,使得解题能够更加促进学生的思考,在解题中和解题后做到联想、猜想和回想。同时通过一定的课堂练习,保证每个学生的数学水平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布置课堂练习时分基础题、思考题、选做题等,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合理要求,以求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有如下一道例题。

例.二次函数y=x2-4x+3的图象与x轴交与A、B两点,交点为C。求:(1)A、B、C三点的坐标;(2)在y轴上作出一点P使得PC+PA的值最小,并求出P点的坐标;(3)在x轴上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得A、B、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若不存在,请说明不存在的理由;若存在,请说明理由并求出Q点的坐标。

在此题中,我们可以要求基础差的学生只做(1)题,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要求完成(1)(2)两题,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完成全部三道题,拔尖的学生,在要求做完全部题目后,启发他们结合本题再另添置条件,拓展思维,举一反三,以此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数学水平的目的。

三、理解教学,活化练习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提出,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要注重理解教学,所谓理解教学,是在找到解题方法之后,引导学生做出一个完美的题解,这在数学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来说,解题要正确、合理、完满、清楚、简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完善学生的解题步骤。

例.在ABC中,AD是中线,E为AB上的一点,AE=1/3AB且AD与CE交于F点,求证:FD=AF。类型此题在初中的练习中可以说是非常常见的,在学生的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找出类似题目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条件的转化,将两个题目的相同本质发掘出来,通过联想和猜想使解题更加清楚,提高学生对数学解题的认知水平。

第2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一、末位数字

根据整数的末位数字可以判断整数的整除性以及是否为完全平方数或连续自然数的乘积。

例1已知(a-2111) +(2112-a) =2113,求(a-2111)(a-2112)的值。

解:(a-2111) +(2112-a)

=[(a-2111)+(2112-a)] -2(a-2111)(2112-a)

=1 +2(a-2111)(a-2112)

=2113

(a-2111)(a-2112)

= (2113-1)

=1056

=33×32

接着可以求出a=2144。

例2方程1+1×2+1×2×3+…+1×2×3×…×x=y +5的正整数解x=?摇?摇?摇?摇,y=?摇?摇?摇?摇。

解:x=1时,1=y +5,无实数解。

x=2时,3=y +5,无实数解。

x=3时,9=y +5,y=2。

当x≥4时,前4项的和为33,后面的项均为10的倍数,故个位数一定为3,所以y +5是奇数,y 是偶数。偶数的平方的个位只能是0、4或6,所以y +5的个位数只能是5、9或1,因此,y无解,故只能是x=3,y=2。

二、各位数字和

根据整数的各位数字和可以判定数的整除性以及是否有可能为完全平方数。

例3有一个60位整数,其中有30位是1,另外30位是0。求证:这一个数不是完全平方数。

证明:因为这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为30,而30是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根据数的整除性判断法则,这个数本身是3的倍数但不是9的倍数。

不妨设此数为3N,其中N是不含因数3的正整数,那么它的算术平方根为,不论N是否为完全平方数,均不可能为整数,所以这个数一定不是完全平方数。

三、循环节

根据循环小数的循环节,可以确定某些相关数值。

例4已知a为整数,且满足0

解:因为 =0. 4285

=0. 8571

=0. 2857

=0. 7142

=0. 1428

=0. 5714

由上可知,这7个真分数化为循环小数后,它们的循环节的数字完全相同,只是排列位置不同,每个循环节的各位数之和为1+4+2+8+5+7+1=28。

设前若干位的位数为6N+r,其中N,r都是整数,r满足0≤r<6,那么这7个循环小数的前6N位数字之和当N取任意正整数是都相同,而且是28的倍数,所以后r位数字之和为20,这样,就要求 的循环节的前r位数字之和为20,经过计算,只有 的循环节的前5从位数字之为20,所以a=1。

如果把2008变为2016,则a的值不能确定,还有多种情况下,若干位数字之和变为其它数字时,a的值不能确定,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研究。

此外,数字的特殊结构也是解决某些竞赛题的突破点,限于篇幅,本文未予专题研究。

第3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

数学应用性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数学应用性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学生通过对应用性问题的解决和分析,在较为轻松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过程中,逐渐掌握和了解了相关数学知识和内容,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数学成绩的有效提升。因此,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是体现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有力途径,也是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手段,需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

一、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特点分析

1.重视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重视数学知识同现实生活的联系性,将复杂的数学理论同生活中的相关问题相结合,从生活经验出发,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定理和知识,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方面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落实,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更加重视应用性问题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研究信心和兴趣,更加深入日常生活,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反映社会动态发展,提高应用性问题的自身价值。

2.重视数学思想的强化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因此,应用性问题的构建和应用,对于提升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应用性问题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将逻辑性较高、结构相对复杂的数学知识同实际案例加以紧密结合,使数学教育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这是应用性问题教学特点的重要体现。对于学生来说,与生活越是密切相关的知识则越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同时,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应用数学知识,促进数学知识实用性的提升。

二、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优化策略

1.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提高应用性问题的实用性

就目前我国数学教育教学来说,存在一定的缺陷,社会实践性活动的缺失,容易导致学生生活经验的不足,导致数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应用性问题的学习和解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效的弥补,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数学理论知识的现实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生活素材的积累,加强对应用性问题的优化和更新,使数学应用性问题更加现实化、更加有效化。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生活素材的搜集和积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积累建模经验,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拉近数学教学同实际生活的距离。比如,合理的社会调查活动,能够让学生去多涉猎生活知识,去主动了解社会和生活,将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有效地渗透到现实生活当中,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教育教学内容。

2.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促进课堂氛围的构建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落实和推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在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注意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应用,充分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快速提升。比如,我们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学习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的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有关一元一次方程的相关理论和知识,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关应用性问题的解答和学习,这样能够有效提升课堂学习效率,促进学生对应用性问题的掌握和学习,促进学生数学解答能力的快速提升。

3.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教学效率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的完善和成熟,使得多媒体技术逐渐应用到现代教育教学当中,在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样能够有效地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相关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关信息进行合理地展示和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数学知识,对于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加强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解读和分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优秀教学方法的借鉴以及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从而提高初中数学应用性问题的教学质量,促进我国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喻杨.关于数学应用题的教学[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第4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一、新教材栏目设置新颖灵活、图文并茂,具有启迪性、探究性,与旧教材相比,更具人性化。

新教材在栏目设置上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图文搭配、风趣活泼、生动有趣,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了大量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阅读与思考”、“数学活动”等栏目,适当设问、引导、留白,加大了探索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的每章章头大都以生活中精美的图片引入;又以风趣贴切的语言引导,向学生展示身边现实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素材;引用真实的数据、图片或卡通形象,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数学问题;在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图形的认识初步”中,以北京2008年奥运会奥运村的模型为章前图,从丰富多彩、形态各异的图形中让学生找出自已熟悉的几何图形,激发了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接着教材继续向学生展示一张张精美的、学生熟悉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及其展开图,以帖图、设问、“观察”、“探究”、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建立空间观念。

二、新教材关注社会生活和实践应用,时代感更强。无论是作为教学引入,还是作为背景介绍,都引用了大量的社会生活素材,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教材以天上的星星比作“点”,以夜空中的流星划过留下的光线比作“线”,以太阳比作圆,以太阳从海平面上升起说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非常形象;介绍了大量的数学文明史:以中国古代算经《九章算术》记数法――算筹来介绍有理数的运算;以世界最精确的钟――原子钟的误差来介绍正负数;以尼罗河的泛滥谈几何学的起源;关注社会生活:以“建筑工人砌砖拉线”、“木工师傅锯木板弹墨线”来介绍直线,非常生动;“从算式到方程”中的“数字1与字母x的对话”说明字母表示数,非常有趣;“概率与中奖”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买彩票与中奖”的关系。

在代数方面,新教材引入了市场营销、通信收费、银行贷款、出租车费、统筹运输等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为社会生活服务,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几何方面,新教材通过图形的观察、展开、折叠、平移、对称、翻折等动手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知识,容易为学生所理解、接受,有利于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生活,学会合情推理,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三、新教材倡导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智慧、表达自己意见和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程度较高,课堂空前活跃,大多数学生发言主动,教师组织教学很顺利,学生的语言表达、合作交流和实践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学习基础不太好、性格内向、愿意在安静的环境下思考问题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多鼓励他们发言,或者直接安排这样的学生代表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就能提高这些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合作交流能力,使得这些学生也参与到集体的学习中来。 转贴于

四、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呈螺旋上升的方式,循环往复,有利于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密切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了互补性及递进性。

新教材改变了过去“先集中出方程,后集中出函数”的做法,按照数量关系,安排方程和函数交替出现,即按一次方程(组)和一次函数、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顺序关系,螺旋上升,强化方程和函数之间的联系,从函数角度提高对方程的认识,如第11.3节“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第26.2节“用函数观点看一元二次方程”。新教材淡化了几何、代数的分界线,融几何、代数、统计于一体、相互交错、螺旋上升、逐步递进,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内容。新教材还关注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渗透,为其它学科的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知识准备,有利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体现了数学的基础性。

第5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一、紧扣数学问题生活性,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数学是生活的艺术,生活中的一切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学实践证明,初中生学习能动性容易受外界事物的影响,但学生对生活化的数学知识充满亲近感和探究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以抓住数学知识生活性,认真研习教材内容,找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的有效切入点,创设出具有生活特性的数学问题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学习知识的兴奋点,能动探究问题的亢奋点,自觉进入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有效转变。

如在“二次函数”知识教学时,我在分析教材内容基础上,向学生设置了如下现实问题情境:“在一个直角三角形的空地上要挖一长方形的水池,要求水池的两个边在直角三角形空地的直角边上,若测量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0m,40m,50m,则水池的最大面积可以为多大?”这样的实际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浓厚趣味,从而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和情感,使学生自觉投入到学习知识的整个活动中,从而促进了学生学习自觉性的有效提升。

二、紧扣数学问题多变性,实现学生思维创造性的提升

数学知识是一个关系密切、相互渗透、有效融合的有机体。数学学科不管是在为其他学科提供数学模型的外在联系上,还是在各知识点体系的内在联系上,都展现出了丰富的关联特性。数学问题作为学科知识的具体展现,表现出鲜明的丰富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抓住数学知识点与章节体系之间的广泛联系,将多个知识内容有效渗透到数学问题中,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实现“异曲同工”的效用,促进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例如一道例题:“抛物线y=ax2+c(a≠0)过点A(1,-3)、B(3,-3)、C(-1,5),顶点为M点。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我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让学生解答的基础上我再向学生提出如下不同问题:“(1)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POM=90°,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若存在,求出P点的坐标。(2)试判断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K,使∠OMK=90°,说明理由。”学生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分析的过程中,一步步加深了对这一问题了解的深度,从而使学生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和进步。

三、紧扣数学问题探究性,实现学生动手实践性的提高

探究是学生具有的内在特性,学生总是对各种现象和问题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教师就可以在设置问题时,将需要通过探究活动获取的知识放置到数学问题中,使学生在掌握一定探究方法的基础上,运用鼓励性、启示性的教学语言,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情感,使学生探究欲望得到增强,在教师及时引导和指导下,实现对解题方法和思想的准确把握,切实提升学生动手探究的实际成效。

例题:如图1,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BC,∠A=60°,AB=2CD,E、F分别为AB、AD的中点,连结EF、EC、BF、CF。(1)判断四边形AECD的形状(不证明)。(2)在不添加其它条件下,写出图中一对全等的三角形,用符号“≌”表示,并证明。(3)若CD=2,求四边形BCFE的面积。

此题是在教学“梯形”知识后,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的一道探究性问题,学生在问题解答过程中,借助所学知识和已有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了有效解答,提高了解题能力。

四、紧扣数学问题反思性,实现学生良好习惯性的养成

反思作为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指导作用。实践证明,反思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进行“回头看”的过程实际就是对自身解题效能进行“自我反思”的过程。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反思手段,引导学生开展生生互评、个人自评、师生点评、问题讲评等不同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对解题方法和计算过程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认清需要努力的方向,为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指导经验。

例题:如图2,P为抛物线y=x-x+上对称轴右侧的一点,且点P在x轴上方,过点P作PA垂直x轴于点A,PB垂直y轴于点B,得到矩形PAOB。若AP=1,求矩形PAOB的面积。

我向学生出示了解答过程:PAx轴,AP=1,点P的纵坐标为1。当y=1时,x-x+=1,即x-2x-1=0。解得x=1+,x=1-。抛物线的对称轴为x=1,点P在对称轴的右侧,x=1+,矩形PAOB的面积为(1+)个平方单位。引导学生结合知识点性质进行辨析,学生在辨析过程中,对这一问题解题方法和思路有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说出了采用这一问题解答方法的优缺点。这一过程的有效开展,为学生正确掌握解题方法,找准解题思路提供了丰富的指导经验,有效加快了学生良好学习能力形成的进程。

第6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初中美术课程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程。传统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老化, 使课堂呈现出枯燥乏味的气氛, 而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旺盛, 叛逆性格突出, 虽然初中美术教师已经在课堂教学中投入大量精力, 但是结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多媒体技术正在慢慢地广泛应用到初中美术课堂中, 并且以其特殊的优势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欢迎。笔者相信,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初中美术教学打开一片新天地。

2、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心理特点

初中生的年龄一般在12~15岁, 现阶段的初中生心理水平不断成熟, 并且基本上能摆脱无意性、情绪性等不成熟的状态, 能够表现出较稳定的有意性、计划性和目的性, 虽然还受外界因素的影响, 但是其自身的自制力、抵抗力已显着增强。随着心理水平的提高, 初中生各感知觉过程也正在成长成熟。在初中美术学习过程中, 初中生已经能够比较准确地感受并且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色相、明度、纯度。除此之外, 初中生的感受力和判断力也显着增强, 注意广度和注意稳定性正趋于成熟, 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任务, 在40分钟的美术课堂中较高程度地集中注意力。

艺术活动最能充分体现人的个性特征, 而反过来, 艺术活动也能发展人的个性, 二者可以说是相辅相成、携手共进的。初中生对各学科的兴趣不同, 这除了与初中生自身、学科特点有关外, 还与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很大关系。初中生已经开始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感兴趣, 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把自己的兴趣和前途联系起来, 从而具有了学习动机。随着生活中对美的体验, 初中生开始形成与美术有关的审美、鉴赏、创造能力。

3、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美术教学要力求体现素质教育。初中美术教学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重在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要相信初中生学习美术的能力, 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学习美术的潜能。按照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美术课堂的设计应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面向全体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

2) 初中美术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使这种兴趣在实际生活中转化成对美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美术课堂教学应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在使学生思维变得流畅灵活的同时, 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潜能。

4) 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美术作品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标准要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

4、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初中阶段的美术课堂就是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创新能力, 并传授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初中美术课程所容纳知识量很大, 但是相应的课时寥寥无几, 这就要求教师在仅仅40分钟的课堂上提高教学效率, 同时保证质量。现如今, 多媒体技术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 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可以很好地解决美术课堂教学时间紧迫的问题。结合初中生美术学习的心理特点以及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简单阐述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在美术鉴赏课上使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美术鉴赏是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在多媒体教学出现以前, 教师的教学手段是非常简单的, 实际上不可能把绘画名品、雕塑作品真正搬到课堂上, 也无法带学生真正地走进美术馆观赏作品。在这种情况下,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就凸显出来,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美术作品的图片、创作背景、作者简介等资料, 等到课堂需要时, 直接在课堂上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即可, 教师仅需简单介绍, 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丰富的鉴赏知识。可以说, 多媒体技术在为初中美术鉴赏课提供丰富的美术素材的基础上, 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在美术设计课上运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深化教学内容 初中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关键时刻, 初中生的创造能力正逐步提高, 而初中美术设计课正有助于初中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如在教授学生手工设计制作装饰画这一节课时, 传统课堂一般是教师口头讲述制作装饰画的步骤及学生要注意的问题, 或者是学生直接看教材内容, 当然教师也可以当堂制作装饰画, 以传授给学生具体的方法, 但是在仅仅40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是不容易实现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提前制作微课视频, 或者利用PPT展示装饰画的材料、制作步骤, 并为学生提供相关装饰画图片资料, 这样做既可以提高课堂效率, 又有助于开阔学生的创作思路。

在美术素描课上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 突破教学重难点 初中美术课中的素描教学主要包括理论知识与技巧技能教学, 理论中主要包含构图、透视、观察等。以透视为例, 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能够化繁为简, 如教师可以使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 建立起一个包含透视三要素的文件, 其中包含被观察物件置于视平线上、中、下三个位置的状态, 并变静态为动态。同时, 理论应联系实际, 教师还要使用照相机拍摄一些类似物件, 并制成PPT课件。教师在此基础上再讲解这一内容, 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初中美术教学滥用多媒体出现的问题

多媒体技术以其鲜明的色彩、生动的画面、形象的演示, 打破了过去初中美术课堂教学单调乏味的氛围, 通过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声、光、电等多种信号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作为初中美育的主阵地, 美术课出于对色彩、图像、设计等更多的需求, 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美术教师热衷于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来, 大有一统天下之势。但是在近年来的初中美术教学实践中, 滥用多媒体所造成的弊端也日益显现出来。

弱化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中应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而有些课堂一节课需要放几十张PPT课件, 恨不得把所有的教学内容全部放到课件上, 教师只要操控电脑一张张地放映即可。而学生也只是木讷地观看幻灯片, 没有了思考与互动的空间, 久而久之, 会形成一种惰性思维。

抹杀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尤其是一线美术教师, 应该具备徒手直观为学生演示、绘画的能力。因为这种亲自示范不仅能够传授给学生知识, 更能够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尽管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也能展示技术技巧的全过程, 但是师生之间没有交集、没有沟通, 难免会出现问题。

忽视了流行元素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完美的课件并不是简简单单就可以制作完成的, 它和美术作品一样, 是经过精雕细琢形成的, 所以就会出现有的教师一劳永逸, 同一个课件连续使用几年的现象。可是时代的脚步并不会停息, 课件不及时更新, 难免会出现课件中很多审美观落伍的情况。

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性过强 一些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依赖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现如今一大批一线教师离开所谓的高科技--多媒体, 将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在美术教学中更是如此, 已经很少有教师在黑板上直接展示画画的过程。作为一名合格的一线初中美术教师, 要有的放矢地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不要做多媒体技术的奴隶.在实际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如果一线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没有多媒体就寸步难行, 这样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还可能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6、多媒体教学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对策方法

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呢?究其原因, 主要在于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没有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武装自己, 指导自己的初中美术教学。要想使多媒体技术与初中美术教学完美结合, 需要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相关内容, 形成正确的多媒体应用于初中美术教学的观念, 多考虑多媒体教学的过程, 创新多媒体教学的方法, 并且能够理性科学地评价多媒体教学取得的成果。

1) 在正确的多媒体教学理论指导下, 可以创设初中美术教与学的系统过程, 这一过程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教学效果, 从而避免过度依赖多媒体的现象。

2) 在开展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 既要考虑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如教学的目标一定要明确, 又要考虑硬件知识的教学, 可以借助多媒体对硬件进行模拟, 还要考虑软件操作和应用的教学, 互动性要强。

3) 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 而不是目的, 创新初中美术学科的多媒体教学形式, 让多媒体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科学评价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效果。作为一名一线初中美术教师, 对自己的多媒体课堂设计进行评价的时候, 应该保持理性的头脑, 并且要遵循客观事实, 严格按照美术教学所要求的艺术性、科学性、教育性、技术性等相关原则进行评价, 使课件的设计更趋于完美。

7、结语

总之, 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活跃在初中美术教学舞台上的一股新鲜力量, 教师可以在针对初中生心理特点以及初中美术教学特点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多媒体省时、高效、直观动态、声像同步的特点, 激发学生兴趣, 提高课堂效率。虽然也存在滥用多媒体而出现事倍功半的后果, 但这并不能抹杀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一些传统美术教学中的优秀方法和手段是多媒体技术不能代替的, 所以要秉承一种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的理念, 并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 真正做到合理科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

参考文献

[1]廖经花, 黄邦伟。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新课堂, 2015 (12) :97.

[2]田海林。浅谈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实践应用[J].科技资讯, 2014 (28) :180.

第7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一、紧扣数学问题的趣味特性,使学生愿意创新思维

趣味性是事物或现象展现出来的能够愉悦内心情感的特性,它能够有效激发人们的积极情感,提升人们参与活动的内在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其最精当的解释。心理学研究认为,情感是人们对事物或现象的内在真实反应,它是人们参与活动的内在源泉和不竭动力。因此,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数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生活特性、趣味特性等特性,将学生思维的内在情感进行有效发挥,使学生能在内心形成进行思维活动和解答问题的意愿。

如在“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关系”知识教学时,教师可抓住学生学习知识的这一心理,设置出生活性的问题情境:“用铝合金型材料做一个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窗框,设窗框的一边为xm,窗户的透光面积为ym,y与x的函数图像如图1所示。(1)观察图像,当x=?摇?摇?摇?摇m时,窗户透光面积最大。(2)当窗户透光面积最大时,窗框的另一边长是?摇?摇?摇?摇m。”使学生认识和掌握二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内在关系,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积极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从而实现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促进思维活动效果的显著提升。

二、紧扣数学问题的开放特性,使学生学会创新思维

开放性作为数学问题的重要特性之一,在对学生思维创新型能力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学生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数学学科章节与章节之间、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关系密切、内容紧密,具有综合各种数学知识,蕴含多种解题思路的综合性问题已经成为当前中考试题设置的重点和热点。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认真研究教材内容,抓住章节、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将各个数学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设置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开放性数学问题,让学生思考解法,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探寻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掌握解决问题的要领,为有效解决问题打下方法基础。

如在“圆的性质”知识讲解时,教师可出示问题:“如图2所示,O是正方形ABCD一边BC的中点,AP与以O为圆心,以OB为半径的半圆相切于点T,求AT:PT的值。”先让学生根据问题所出示的条件,找出问题中所隐含的未知条件。然后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进行解题思路的探讨,让学生学生代表进行说明。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点拨,指出此题解法共两种:一种是根据相似形知识数量关系进行求解;另一种是用方程性质来建立等量关系进行解答。然后对这两种解题策略进行对比,找出优缺点。教师将正方形、相似形、方程等知识点进行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发散思维,找出问题解答的关键,从而让学生找到解答问题的方法,实现解题能力的有效提升。

三、紧扣数学问题的探究特性,使学生能够创新思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任何知识或经验都必须通过实践探索才能探知和获取。探究能力作为学生所具备的三大学习能力之一,在学生学习成效提高上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数学问题以其知识的内容的概括性、关系的紧密性等特性,使数学探究特性更加强烈和具体。因此,在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扣数学问题探究特点,将具有探究特性的知识内容融入数学问题中,引导学生对自身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找出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如在“圆的位置关系性质”教学时,教师就可提供学生探究空间,设置问题:“如图3所示,如果现在在一个ABC中进行画图,我们以AB的长度为直径,作一个圆,并使O与边BC和AC各相交于点D和点E,连接DE交AC边于点E,现在请你在‘(1)AB=AC,(2)DEAC,(3)DE切O于点D’三个条件中,任意选两个作为问题条件,剩下的内容作为结果,从而组成真命题,并加以证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探究要求,组成学习小组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接着进行讲解,让学生对照解答方法,找出存在问题。最后教师指出:“这三个命题证明的过程实际上是切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在证明有1、2推证出3时应利用切线的判定;证明由1、3推证出2,以及由2、3推证出1时,应注意利用切线的性质。”这时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学生在检查改正中对如何更好利用切线的性质和判定进行问题解答,就会有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第8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问题 策略

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是一门集重点和难点于一身的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一些初中数学教师能够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积极寻找方法努力克服这些难题,但是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也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不能够发现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就不能思考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1.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的年龄不尽相同,对于数学教学的想法理念也不同,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数学教师教学理念陈旧的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一些年龄较大的数学教师不能够根据学生特点及小学目标的不断变化而更新自我教学理念,有些年龄较小的初中数学教师通过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也会产生类似的陈旧的教学理念。在陈旧的教学理念下,教师不认为学生是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认为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育的对象。此外,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虽然有些教师逐渐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时不能合理把握度,不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是给学生过多的自由。

2.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教学方式落后,不重视情景设置的问题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教学方式落后,情景设置欠缺的问题。数学课堂中的情景设置对于帮助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鼓励学生思考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有些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情景设置,仍然采用传统的纯说教的方式进行授课,这就不能营造活跃有生机的数学课堂氛围,不能提高初中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有些初中数学教师虽然能够进行情景设置,但是设置的情景不能产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

3.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不重视数学教材的使用的问题

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授课最根本的依据,新课标要求合理运用教材,保证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和正确率。实际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授课时并不参照教材,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授课,常常造成授课内容混乱,或者是授课内容偏离课本的现象,离开了教材的支撑,初中数学课堂将如同离开了支柱,不能让初中生学到最重要的内容。

二、解决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策略

1.革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教学理念陈旧,不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革新自我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指导七年级学生进行正数和负数的学习和辨别时,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基础的讲解之后,应该让学生说出自己在理解负数时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再进行进一步的解答和讲解,并配合这些问题,给学生们出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这样就能合理地发挥学生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是非常有帮助的。

2.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情景设置

学习的最终目标就是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解决出现的问题,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应该采用比较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知道学生更好更快地进行学习,设置情境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教学方式,在设置情境时,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针对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设置。例如,初中数学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可以引入生活中的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实例,如自行车利用三角形稳定性的原理,这可以让学生快速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含义以及原理。这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3.重视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

初中数学教材是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授课最根本的依据,初中数学教师的授课内容必须紧紧依靠教材,在使用教材时也要对相关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或展开详述。例如,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三章是一元一次方程,虽然在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这一章所占的篇幅并不是非常大,但是这一章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展开来讲,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每一个细节。

三、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内容的设置。针对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初中数学教师应该革新初中数学教师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注重情景设置;重视对初中数学教材的运用,重视重点难点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晏水兵.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0):171.

第9篇:初中数学特点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活动;开展实践

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既是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措施,也是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方法。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强化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并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意义

合作学习是现代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充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际协作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合作学习活动模式能够有效的刺激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合作学习模式,学生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知识被动接受的情况,转而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探究和技能学习的过程中,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其次,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能够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充分的交流合作,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合作学习模式下,还能够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能力进行培养,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为以后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和措施

1.科学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

科学确定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首要步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科学的确定合作学习的教学内容,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的、能够刺激学生挑战欲望的合作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任务主要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或者是学生提出的疑问等等,这些都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主要任务。

2.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

集体合作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基础,而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则是集体合作的重要前提,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的重要措施。良好的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主要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构建良好学习关系和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协作、轻松愉快的特点。教师可以在一些细节上优化课堂合作学习氛围,例如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到数学难题的解决过程中,或者是在教室的醒目位置张贴合作学习的标语或者是相关小故事。总之,初中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肯定学生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合作学习欲望。

3.合理的确定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是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确定学习小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掌握,包括学生的兴趣特点,数学基础能力和知识架构等,这样能够在学习小组分配的过程提供有力的参考。其次,科学确定合作学习小组的人数,一般情况下,学习小组人数以3到5人为最佳,并且要对小组内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相关基础进行合理的搭配,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优势。

4.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角色,对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进行科学的指导。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学生对学习难点和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熟悉,对存在疑问的地方和学习困难的地方进行标记,为小组讨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合作交流方向进行实时的控制,让学生的合作交流活动紧紧围绕数学教学的重难点和自身存在疑惑的地方。最后,教师还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做好总结和归纳,对学生的合作交流表现进行点评,再次强调教学内容,提升合作学习教学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合作学习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和效果,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科学的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雪峰.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及思考[J].考试周刊,2011(77):7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