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工程项目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管理;机械化施工
0 引言
机械设备使用费是工程项目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合理配置项目机械设备,提高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是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首要任务。
1 加强项目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工作
加强工程项目施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管理,是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施工能力的保证,同时又是确保项目施工生产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基础。设备的维修使用、竞赛考评、信息反馈要达到规范化,从而使管与用有效结合,在使用中真正求得实效。设备管理的基础和重心均在各个工程项目部,工程项目部应成立机械设备管理领导小组,由项目主管领导亲自抓,设置适应项目施工所需管理岗位,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技能、职责和安全教育,司助人员切实履行岗位职责。设备领导小组要加强对项目保障部的管理,专业技术人员要加强对作业层的机械设备维修,强化“两定三包”制度即“定人、定机,包使用、包保养、包保管”,建立施工机械设备技术档案及台账,坚持“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以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利用率,以完好的设备来促进施工生产加快项目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施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
2 工程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2.1 当前我国铁路建设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从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目标角度考虑,机械设备使用寿命的无限延长,不但会增加环保、能源消耗等方面的投入,还会带来因性能、可靠性的下降而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适时地对机械设备进行更新换代是必要的。在“重使用轻安全管理”思想指导下,项目管理追求的目标是质量。目前,由于施工任务繁重,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非常高、使用时间非常长,超出正常的使用要求,而留给监测、保养维修的时间不多。同时施工单位不够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监测、保养维修不到位,机械设备在正常运行中不管不问,直到出现故障才想到要对机械设备进行维修,而这时往往已经过了最佳保养维修时间点,大大增加维修成本,缩短了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由于机械设备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每次几乎都能落实到一个非常具体的管理工作疏忽的细节,正是平时基础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成为了事故发生的安全隐患.对基础管理工作的忽视与放任,造就了事故分析与防范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畸形体制,使机械设备安全管理缺少手段。
2.2 桥梁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桥梁建设在国内得到了很快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桥梁施工的进度,并严格要求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施工单位来讲,他们也越来越重视机械设备的重要作用。然而,这些施工单位只是重视机械本身,对这些设备的管理上确忽视了,这就会造成无法有效管理机械设备,进而会出现机械设备由于损坏而得不到及时维修,以及机械设备调度不及时,进而影响工程施工进度。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各职能部门缺乏协作,相互配合不充分,难以形成管控体系,导致机械设备的供需出现严重失调,若机械设备的调配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势必会造成设备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不高等情况,导致现场无法正常施工。
2.3 建筑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的现状
施工设备转移频繁,为了缩短建设周期,加快投资回报,是业主乃至全社会的主要经营理念,因此建筑施工项目普遍要求是施工工期短,长则几年,短则一年半载,这些施工项目工期长短不一,性质不同,当一个工程项目结束后,机械设备必须转移到另一个项目处,这样就造成设备转移比较频繁,成本费用也相应的增加。施工设备利用率波动大: 由于受工期安排,项目衔接,工程规模的大小等影响,施工过程中又必然存在着施工的高峰期和低谷期,施工高峰期,为了抢工期容易造成拼设备,拼人员的现象使机械设备没有保养的时间。低谷期时,设备闲置时间过长,又容易忽视管理。
3 对加强项目机械设备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1 严格风险管理制度
对机械设备作业实行风险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确保机械设备作业安全为重点,以推进机械设备标准化管理为载体,把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有机融合,构成安全风险控制体系,切实强化安全生产的超前防范和过程控制,最大程度地消除和降低机械设备作业的安全风险,从而达到预防、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后果的目的,实现安全风险全面受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确保机械设备持续安全稳定。
3.2 严格教育培训制度
要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促使其全面了解和掌握机械设备的操作规程、工作原理、性能指标、技术参数、安全措施等内容。每个操作人员都必须要考核合格,持证上岗。同时对操作人员进行机械设备管理单位、项目部和施工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树立其安全防范意识,建设单位应组织对临近既有线的机械设备施工安全规章进行专门培训,要有针对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坚决避免走形式走过程。
3.3 严格拆装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的安装与拆除要严格遵守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事先要根据现场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拆装工艺和方案,并报上级部门审查批准。同时必须请具有相应资质单位或生产厂家委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拆装,严禁无资质人员擅自拆装。
3.4 严格设备使用制度
机械设备必须建立主要使用制度,根据使用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编制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流程,严格按照定人、定机、定岗“三定”制度,按设备操作规程或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制度,持证上岗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机前检查、试机制度,安全员监督制度,台班工作记录制度和交接班制度的主要使用制度,确保机械设备安全、可靠、稳定的运行。
3.5 严格维修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是保证机械设备经常处于完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一项积极的预防工作.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做好保养记录,严格按国家规定邀请具有相关资质部门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加大对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的检测力度,认真落实设备维修、例行保养、定期保养、特殊保养的维修保养制度,确保设备性能良好,避免出现带病作业。设备维护好了,就可以减少停工损失和维修费用,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为国家、企业、个人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和加强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为此,设备的维护必须每班维护和定期维护相结合。每班维护要求操作工人在每班中必须做到:班前检查,班中正确使用设备,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下班清理设备;交接班时要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定期维护由操作者和维修工合作,根据规定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性能的优良。
4 结语
现代工程项目施工机械化程度高,提高了施工作业的规模,促进了工程施工的专业化生产,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缩短了施工的周期,对于提高施工企业的生产力,降低施工成本有重(下转第270页)(上接第258页)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韦并生.工程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3.
论文摘要:结合近几年油田公司在管道工程等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情况和工程机械发展现状,探讨一下在现代工程施工中如何使用、管理好机械设备,以发挥设备的最大使用潜力。
一、目前国内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高速增长,现代化建设规模的空前高涨。仅国家的“十五“规划,在交通运输、水利、水电、建筑、电力通讯及环保行业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重点投资多达20000万亿元左右。这些工程都是关系国计民生、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事,不仅需要建设者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更需要他们使用好、管理好建设施工的有力武器—工程机械。集成化、智能化、机电液一体化、绿色环保的工程机械设备是工程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基本保障,更是施工企业实力的一种体现。
目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施工企业在施工中投入的施工设备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施工企业自购,对外租用的设备很少。每个工程中投入的施工设备数量多、种类杂,旧设备技术状况老化,故障多,可靠性差;新设备技术含量高,操作、维修技术要求高,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施工对于设备高效率、高可靠性、低成本、环保的客观要求。
二、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存在问题
结合近几年本人在施工过程中的所见所闻,目前,国内施工企业在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管理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项目经理部中设备管理人员少,配置不合理,且人员综合素质差,缺少精通技术、懂管理的人员。
2.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管理者、操作者职责、权力和义务不清晰,不明确。
3.操作、维修人员技术素质低。
4.设备技术资料、档案不系统,管理混乱。
5.消耗品、易损配件配备不合理,不能满足施工需求。
6.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只重生产进度和施工质量,忽视设备管理。
三、项目施工中的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无论从领导到工人,每一个人都知道施工设备技术状况的好坏对于项目施工质量和进度影响有多大,特别是大型专业化施工设备,如重型起重机、盾构等常成为影响整体工程进度的关键环节。要想真正管理好施工设备,保证其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况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达到管理标准化。要想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严格的管理制度必不可少,而且制度必须覆盖住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要适用、可操作性强。制度一经实施,就要一丝不苟地执行。以工程机械为例,操作手必须每天认真填写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日发生费用记录,通过这三个记录,就可以充分了解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工作小时、维护、小修项目和故障情况,并能过日发生费用记录的核查、累计,可以知道设备周或月度费用消耗情况。根据设备运转记录、日常维护记录再结合设备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巡视情况,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以上实际情况,参照设备使用维护说明书的技术要求,编制下个月度的维护保养计划,安排修理作业。修理作业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管理制度,要按照正常的修理工作程序,完成修理之前的技术检验、故障分析判断、解体鉴定、制订修复方案,修理过程要执行自检、专检记录的填写和最终竣工的验收。
2.完善岗位责任制和工作情况监督考评制度。进行月度设备考核,制定详细的考评程序、奖惩办法,并将考评内容与设备运行工作小时、费用消耗、车容车貌、服务态度和维修成本等方面进行考核。在每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通知单的形式,传达到操作手或维修人员,限期整改,并到现场监督完成,并做整改后的验收。
3.加强岗前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培训和考核要有针对性,合格发证上岗,不合格下岗淘汰,接受再培训,操作人员上岗或转岗之前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操作、维护保养培训,并进行认真的上岗考核,要确保操作人员操作技能熟练、会维护设备、懂设备的基本原理、熟悉设备容易出现故障的情况及如何处理等。此外,管理、技术人员更应该加强学习,不仅要在理论上充分掌握设备的性能、操作、维护规程和维修技巧,而且要他们对重点设备也能熟练操作,在培训时给操作人员进行示范、指导。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备的使用寿命、施工安全、生产效率,更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四、结束语
要想真正管好设备,使设备管理上一个台阶,关键是要各级领导重视,把设备管理提高到与工程技术和质量管理同等重要的地位上来考虑问题,避免设备使用中的短期行为,杜绝施工中抢工期、拼设备的情况,另外在设备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过程中应率先垂范,一视同仁,让管理制度真正地运行起来,常抓不懈,要在企业内形成设备管理上轨道,实现设备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形成爱岗敬业、爱护设备、干好工作的良好氛围,真正从上到下重视、管理好企业的资产设备,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所在。
[参考文献]
关键词:长输管道;管理;协调
引言
长输管道是长距离输送油气的管道,其主要穿越地质、地形条件复杂的地区,因此在建设和运营中,管道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保证长输管道工程建设的顺利推进,应当加强管理。协调是管理的本质,其在处理组织内、外部关系时,具有以下作用:协调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解决冲突,强化协作关系;提升组织下效率等。据此,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浅析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的协调。
1长输管道工程协调的内容
在长输管道工程中,协调工作的开展主要与工程的特点有关,具体表现如下:(1)长输管道的建设、运营与维护主要以永久或临时等方式占有土地。近年来,长输管道的建设里程急剧增加,2015年的数据显示,我国陆上油气管道总里程约为12万公里。可见,管道项目的用地日渐紧张,使得在用地补偿、土地权利等上的矛盾激烈化,比如征地难度增加、阻工现象时有发生等。这是长输管道工程协调的重要内容。(2)长输管道工程的利益主体较多,且任一方出现阻工现象,均会对工程建设的进度、成本等产生直接影响。数据显示,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有效施工时间不到实际工期的1/2,可见协调工作在工程建设进度上的重要作用。综上,从技术层面上来讲,长输管道工程的机械化、标准化和技术含量正逐渐攀高,因此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影响建设进程的核心矛盾不再是技术问题,而应是如何通过协调来化解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及预见和处理阻工问题,继而改善工程建设的环境。
2长输管道工程管理的协调方法
根据上述内容,笔者主要从以下方面浅析如何协调长输管道工程的管理工作。(1)明确管理的任务与目标。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管理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为工程建设服务,这是协调工作的归宿点、出发点和矛盾所在。因此,所有从事管道工程协调工作的员工均应明确上述要求,以引导协调工作的正常开展和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环境。(2)坚持互利共赢原则。在长输管道工程协调工作中,协调人员应当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以企地双方的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实现互利共赢,同时利用沟通、协商等形式,践行自身的职责,进而实现为管道工程建设服务的目的。(3)积极向政府借力。在解决临时用地问题时,应在地方政府的引导下,建设方与业主方进行协商,亦或是政府职能部门结合工程实际出面协调和解决问题。例如,某长输管道改线工程采用地方统一标准,并在建设中,通过市政府牵头,组织建设方和业主方对相关工作进行协调,成效明显。实践证实,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积极向政府部门借力的协调方式是有效且可行的,值得推广应用。(4)坚持一定的原则。在现行法律、法规的条件下,政府部门通过制定一些赔补偿方式和标准来约束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所涉及的临时用地协调工作,注意在制定赔补偿方式和标准时,应当注意以下问题:突出政策性;合理确定赔补偿的标准,以免损害群众的利益或增加工程用地的费用。总之,上述标准的制定能为长输管道工程协调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进而避免一些不良现象的出现。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建设方应当重视以下要点:一是根据标准,坚决维护自身的利益,以减少损失和提高自身的利益,这是一切协调工作开展的宗旨和根本所在;二是根据标准,灵活解决和处理一些特殊问题,即在不违背标准的前提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寻求最佳解决办法。对于上述问题,首先要求协调人员熟知相关的政策标准,同时要求其具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和处理特殊事件的能力。综上,长输管道工程的协调主要为工程建设创造有利的内、外部环境,而在实践过程,具体应当注意以下事项:一是协调人员应当熟知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法规,以使一切协调行为皆有理有据,进而维护多方的切身利益;二是在沿线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妥善处理与沿线常住居民之间的关系;三是规范对协调人员的选聘与培养,即协调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工作作风、沟通协调能力和运用政策处理矛盾的能力等;四是实现协调工作的制度化与程序化,具体应当制定科学的协调方案和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大额资金使用集体研究制度等;五是高层管理人员应当加强与沿线地方政府进行沟通联系,继而提高其对工程建设的服务水平。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项目协调主要应采用一定的方法、手段和形式,疏通项目建设过程的一切关系,以此来排除可能影响项目建设的障碍和干扰,其具体分为内部、外部协调。总之,从管理角度来讲,协调是一种重要的职能,是管理的本质所在,通过开展协调工作,可使项目建设中产生的矛盾归入统一体中,进而实现均衡利益主体的利益及为项目建设与运行服务的目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当根据工程实际和施工要求采取最佳的协调方法和方法的组合。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电项目;工程机械;管理与维护
中图分类号:TH21 文献标识码:A
风能是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风能发电技术成熟、可再生,渐渐的成为了人们在寻求新能源发展中的重心,而对于如何管理风电项目的工程机械是目前业内热议话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解析。
一、风电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机械现场管理
风电项目离不开工程机械的作用,只有加强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才能保证风电项目的顺利进行。与其他大型项目不同的是风电项目的施工现场较为复杂,而且施工场地很大,风力发电机组在机械作业的时候,施工现场的环境也都相同,所以提高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非常重要。首先要充分的分析和评估大型机械施工现场及周边环境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在掌握现场的基础上,找出现场突发状况的应对措施,设立好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一定要对大型机械施工中途发生的突发的故障做好防范措施,并且在施工之前对大型机械操作人员及有关的领导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一定要依据风电项目中的具体施工情况,制定规范的机械管理要求和章程,例如大型机械安全管理的注意事项、大型机械设备检修及使用规范、大型机械设备的保养制度等,使大型机械管理能够在规范的操作下进行,建立完善的安全保证系统和机械管理体系,并在现场实际工作中加强大型机械的检查力度。
二、风电项目建设中的大型工程机械保养与维修
1 加强大型机械设备的保养:设备是风电项目中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因保养不当、保养不及时,而致使设备出现故障,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维修费用,还延误了工期的正常运行,因此,在风电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大型工程机械的使用与保养工作是保障施工正常运行的前提。设备的完好主要是依靠操作人员的保养,正确的操作,合理的使用来实现,操作人员需要有一定的责任心,爱护和保养好自己所使用的设备。要经常保持设备的干净整洁,如需加油的大型机械,一定要定期加油,严格检查是否有漏油的现象存在。加强日检,设备在每日的运行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观察,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及时的处理解决,防止设备的故障扩大和加重。大型起重机械的安全性离不了日常的保养工作,也是保障施工机械设备最重要的安全问题。在风电项目中组建一个有技术、有经验、有责任心的专业团体是十分必要的,团队中包括机械操作人员、保养人员、维修电工、专业技术人员等,一定要经过相关技能的培训,有多年机械保养的现场经验。大型起重机械都需要按照说明及相关规定在进行保养工作,而且需要通过相关部门的审核批准方可进行。在进行大型机械作业前,需要对参与作业的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指导和技术交底工作。保证操作人员能够在施工中规范、安全、准确的进行施工,而且需要定期记录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及保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保养的效果并加以存档。同时提高维护人员在安装过程中的职责性,当机械安装完毕后一定要依据相关操作要求进行试运行。个别需要特种检验的大型机械要去特检所进行检验,只有检验符合标准,并挂有安全检验合格证,方可使用。通过细心、全面的检查和审核,能够有效的避免大型机械的安全隐患。技术人员、维修工、保养人员及操作人员均需要进行全面的培训。特别是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一定要加强操作技术、安全规程、维护保养技术等方面的培训。培训形式可通过厂家的售后知识讲解、设备的保养维护、短期进修培训等不同方式进行。所有的培训最终目的都是能够使技术人员、维修人员、保养人员及操作人员在掌握相关技术的同时,还能够理解大型机械工作原理。
2 加强大型机械设备检查与维修:大型机械设备的检查是确保安全运行的基础,首先操作人员要在每次作业之前,对使用设备进行全面的检查,主要检查机械的安全性(如滴、漏、冒等现象)和机械的保护装置。对于大型机械的使用及保养工作,管理部门都需要定期的进行大检查,保证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检查内容包括相关要求和规定的执行情况、设备使用和维修情况、设备保护装置情况等。在每周还需要对设备进行周检,如果检查中设备出现问题,需要立即停止作业,有关部门在接到整改通知时,一定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并且进行规范操作的复查,保证设备维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以及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将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班组和个人上,保证每台设备都有专人检查。操作人员需要按照规定程序对大型机械进行检查、维护及保养,电气和检修人员也需要定时进行检查和维护工作,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加以记录以便及早的分析和处理。经常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工作,能够确保设备一直处于安全受控的状态。
三、风电项目大型机械设备的日常保管
由于风电项目都是处于偏远的地区,距离城市通常都比较远,周边可用资源非常有限,交通也不是很便利,以上的因素均给大型机械的日常保养及维修造成了很大的难度。在大型机械作业过程中如果出现故障而无法及时得到维修的话,不仅会严重影响工期的进展,也会为工作的环境带来危险因素,因此维修工具及备用件是对保养机械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根据每一台机械的特点,一定要库存一些常用的维修工具和备用件。如果某一类型的大型机械虽然不常用,但是非常重要,也需要对其配件进行库存。库存量需要依据机械操作人员及检修人员的工作经验进行相应的存储,或者通过与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沟通,制定相应的库存。同时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备用件设备库存单,做到实际物品与库存单相符,并保持备件的完好。
结语
对于每一个施工企业来讲,大型机械的管理都应该当作重点工作,不仅仅是因为大型机械的价格昂贵,也是保证工程进度的重要保障。风电项目的大型机械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一般大型工程机械的管理方法,又需要有风电项目大型机械管理的独到之处。本文主要阐述了风电项目大型工程机械的管理,意在提高大型机械的使用率,更好的为风电项目服务,也可以有效的降低工程施工成本。
论文摘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职能需要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来实现,而协调管理职能的实现是由各项管理活动中所蕴含的协调管理机制决定的。本文在阐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重要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并由此构建了整合这五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1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深人发展,现代工程项目越来越趋向大型化、复杂化,项目的参与方也由原来的少数几家上升到成百上千家。由于涉及到的项目利益相关者数目众多,致使项目的管理工作非常繁杂,传统的项目管理方法和理念已逐渐不能满足工程项目管理的需要,迫切需求一种新的方法和思想来实现工程项目的高效运转,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应运而生,而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实现依赖于协调管理机制的建立。
目前,有关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多( Multi-Agent)协调机制和调模型设计等方面。张青山和游明忠基于信息平台的协调管理构架的基础上提出了目标机制、信任机制、群体协商机制构成了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内容体系;卢华“队协商层、协作层和信息层3个层次讨论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同时对信息协调与策略、盟员选择与激励机制及供应链协调和效益优化进行详细研究;李刚,程国平从界面设计、信息技术、知识管理、跨文化管理的角度提出虚拟企业界面协调机制。但这些研究都是以供应链和虚拟企业为对象开展的,而对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研究却鲜有涉及。本文拟从分析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着手,提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的几大机制,并给出协调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以期对工程项目实践活动提供指导。
2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
由于工程项目不同于一般的科层结构,具有众多独特性,项目的一次性、参与方的多样性、信息的不对称、利益的不一致性、沟通的障碍以及机会主义的存在等因素使得工程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各种冲突和摩擦。因此,为了保证各参与方能够有效完成各自的工作以实现共同的项目目标,协调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而协调管理活动的顺畅开展则是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协调管理机制予以实现。在管理学中,管理机制是指系统内各子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形式及其运动原则和内在的、本质的工作方式(张青山、游明忠,2003)。从这个意义上说,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是指为了组织与控制项目各参与方达成协调一致,确保项目目标的全面实现而设计或安排的且必须遵循的一定的程序与规则,用以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关系的所有手段、方式和方法。
3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制
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应该包括两部分:、一是项目建设全过程中的协调管理机制,它是事先的主动型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另一部分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具体运行,可以用于指导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也可以为解决工程项目运行过程中各参与方之间矛盾与冲突而做出规则的安排,并使之程序化与规则化以不断地补充和完善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完善的协调管理机制,不仅可以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协调管理活动更加规范化、制度化,而且还能提高工程项目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敏捷度,降低了由于协调管理困难而导致的诸多风险。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主要包括决策机制、合作与信任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沟通机制等。
3.1决策机制
决策是人们对可行方案进行分析判断的过程,工程项目各参与方都拥有决策权,只是决策的空间不同。合作各方通过分工与协作共同完成项目目标,项目合作中的分工与协作表现为项目参与方决策的分工与协作过程,这一过程必然伴随着决策权在成员之间的分配。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决策与决策权可达到有效的统一。一方面,项目参与各方在项目建设合作过程中将自己的核心资源提供出来实现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各参与方拥有相对充分的知识与信息,尤其是与自身所承担任务相关的知识与信息,这就使得决策环境和决策条件各不相同。因此,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中的决策权是分散的,但又是在合作中行使的。这种合作基础上的分散决策是一种决策的均衡,也是提升工程项目组织运行效率的基础。
而从工程项目本身的角度看,尽管工程项目的合作各方来自不同的组织,但由于各合作方的相对独立性,导致了在利益和行动上都不会自动地趋向一致,当涉及到需要协调管理的事务时,合作者需要联合决策。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分散决策机制是不同于一般企业的决策机制,是对传统决策模式的超越,是专业化分工所导致知识的分裂以及相应的分散决策重新在工程项目体系内整合到一起,是分散与集中(确切地说是独立与协作)的辩证统一。在信息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迅速发展,工程项目所面临的环境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决策个体受有限理性的限制,正确决策必须依靠参与者群体的智慧,基于知识分裂的分工业务的分散独立决策以及借助发达的信息网络技术能保证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决策机制的科学性。
3.2合作机制
工程项目是由众多不属于同一个企业的参与方共同完成,当这些参与方为了某个工程项目走到一起时,即展开了合作对策过程,各个参与方之间通过合作机制,达到多赢的目标。由于工程项目的复杂性,不是某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必须通过合作来实现项目目标。但是在合作过程中,由于合作各方的能力不均衡可能导致合作各方间产生冲突和矛盾,这种能力的不均衡主要是因为各合作方所拥有的资源不均衡。合作机制是一种调整参与方间行为和资源配置的一种结构性装置,这种机制不仅对参与方的行为产生约束,同时也对能力不均衡提供一种补偿。因此,参与方间的合作机制对于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立合作机制的过程中,应该以工程项目的整体目标为目的,通过协调矛盾,资源共享,最终实现项目目标和各参与方利益的多赢局面。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中的合作机制主要包括信任机制、信息共享机制、风险共担和利益分配机制三部分内容。项目的各个参与方首先都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而进行合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一定的利益,但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只有合作各方目标一致,信息共享,不因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机会主义行为,才能实现完善的合作。
3.3沟通机制
沟通是一个过程,在沟通过程中,参与沟通的诸多要素之间在建设项目的环境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后产生出沟通的结果。沟通结果如何直接受到沟通过程中各个环节和各个要素之间的作用影响。有效的沟通是使不协调关系得以协调的关键。沟通机制的构成要素包括:沟通理念、沟通内容、沟通渠道和沟通反馈等。这些构成要素受到工程项目内外环境中的诸多因素影响。该机制运作是否有效取决于沟通过程中的技术层面要素,它包括各参与者的参与程度,整个工程项目体系内沟通氛围的营造,沟通制度的制定,各沟通主客体沟通策略与技能的应用及工程项目协调管理信息沟通平台的建设。沟通机制的运作是动态的,其运作过程和方式需要不断的完善与改进,沟通机制各要素的内涵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深化。首先,沟通机制必须与工程项目组织相匹配,通过沟通协调管理工程项目内部的运作,从而达成为项目目标服务的目的。第二,沟通机制内部各个部分需要协调一致,使其运作顺畅有效。第三,外部环境的多变性和不可预测性,必须根据工程项目外部环境变化进行动态调整。
3.4激励与约束机制
激励与约束是工程项目实施协调管理活动的手段,而手段发挥作用的载体是机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为了降低项目各参与方道德风险发生的概率,就需要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来保证项目各参与方利益的最大化与项目目标一致。由于项目各参与方承担的任务不一样,因而各专业参与方在自己所承揽的任务内所获得的信息与知识比他方要多,而利用这些富余的信息与知识量就有可能获得更多额外利益,从而就会增加项目的建设成本或导致项目失败。如何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合理利用各种激励与约束措施去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非效率损失,最小化协调管理费用,需要积极发挥激励约束机制的功能。因此,在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活动中,只有建立、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激励与约束手段才具有了赖以运用的载体,才可能将其作用持续地、良好地发挥出来。根据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的内涵,激励约束机制就是为了实现工程项目目标,以项目参与方的需求和动机为基础,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协调管理方式方法的优化组合,制定必要的监控手段及可实施、执行的制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形成相对固定化、规范化的能促使各参与方行为趋向一致、目标一致的激励与约束手段、方式、方法、程序、规章和标准。
4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运行模式
根据上面论述的五种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机制,本文认为可以从三个层次上探讨它们的运行模式,即决策层、执行层、信息层,外加一个无处不在的技术支持平台,以实现各协调管理机制的功能,如图1所示。
(1)决策层。决策层只要包括决策机制,着重于制定项目目标和任务分解,处理工程项目内外部之间的有关事务。由工程项目的协调管理机构来负责工程项目的整体协调管理.如有关规则的制定、参与方的选择与淘汰、重大冲突与矛盾的消解等活动,其形式是定期或特定的协调管理会议,一般以合同、规章制度、参与方的责权利等方式明确下来,对所有成员具有强制性。
(2)执行层。执行层主要包括合作机制、沟通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工程项目协调管理最为关键的部分,也是最为复杂的部分,由项目协调管理委员会通过这些机制去执行具体的协调管理活动,如各参与方的实施进度协调、材料设备供应协调、合同的具体实施协调等。采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即可进行现场协调也可采用会议协调;即可由事务双方协调也可通过第三方进行协调。
(3)信息层。信息层是前面两个层次予以实现的基础,为协调管理活动提供各种数据和信息支持,完成相关信息和资源的集成与优化调度,以更利于各种协调管理机制的贯彻实施,同时也可将协调管理机制产生的效用进行反馈,便于协调管理者判断机制是否适宜以及有无改进完善的之处。
(4)技术支持层。技术支持层在协调管理的任何层次和任何协调管理机制中都发挥重大作用。因为工程项目协调管理决策是基于并行工程环境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模式,由各参与方按某种方式组成决策群体,通过计算机协同工作环境、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提供支协调管理功能。由于这些技术支持的保障,工程项目可以实现各参与方之间、人员之间的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形态的协调管理方式。电话、传真、远程文件传输、网页浏览公告版、电子邮件、网络会议可分别实现这几种不同的功能,而且网络安全技术也为各参与方之间的协调管理提供了安全保障。
关键词:强化;机械设备;管理
随着水利建设的持续发展,工程施工项目的机械装备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机械设备使用费用约占了工程总投资的30%,机械设备已成为施工单位参与市场竞争和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力。机械设备管理是施工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怎样使机械设备管理跟上机械装备能力快速增长的步伐,发挥机械设备在工程施工中的作用和效率,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工程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优化配置与动态管理,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的综合管理水平,才能充分地发挥机械设备的资产效益,使工程项目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水利建设规模的快速扩大,工程施工机械化程度的逐年提高,为提高工程的施工速度和质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近十年来,施工机械设备问题已成为影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的普遍问题,甚至成为决定性的制约因素。加强对工程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的管理,也越来越受到各方的重视,笔者总结了施工项目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归纳如下:①习惯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设备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现场施工机械设备缺乏系统管理;②机械设备使用过程中仍存在赶进度、拚设备,重使用、轻保养,以修理代保养,以及设备超前磨损等,影响设备的使用期和使用效率;③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维修工作薄弱,对维修不够重视;④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调动频繁,现场基础资料管理不完善。
关键词:建设工程项目 机械设备 设备经济管理
1 设备费占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比重大
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来说,就是能使企业在相同的物质条件下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建设工程项目中,一项工程的设计费用占总工程费用比例约为5~10%,设备工程费用一般占工程项目投资的40%~50%左右,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一般要占企业全部生产资金的60%~70%左右,在固定资产中设备固定资产要占三分之二左右,在流动资金中,与设备有关的(如备品备件、二类机电等)大约要占25%~30%,在冶金系统要占到40%左右。所以与设备有关的各项费用(设备的购置费、维修费等)的使用情况如何,对全部生产资金的利用程度关系极大。
2 设备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离不开机械设备,机械设备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影响着建设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及投资。作为设备管理中的设备经济管理应从设备设计、制造、采购、维修及更新、报废等全过程每个环节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预测。设备经济管理的任务就是要用科学的方法,对设备一生各个环节的费用进行定量分析,主要是对设备投资方案进行经济分析,确定投资的最佳方案;对设备的折旧,按照各类设备的经济寿命提出合理的折旧年限;对设备的维修费用进行统计、分析,掌握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根据设备价值运动规律,按照经济原则,确定各类设备的最佳更新周期和大修费用的界限;做好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同各项工作。
3 设备经济管理的目的
设备经济管理是设备有关各项费用的管理,在机械设备管理中,设备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都是同等重要的。技术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物质运动规律,其成果是设备完好率,保证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下运行。设备经济管理,是为了掌握设备的价值运动规律,使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低,获得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好坏归结到三点就是两高一低,一高是产品成本高,另一高是投资费用高;一低是资金利用率低。这三种情况都与设备管理水平有关,更主要的还是与不重视设备经济管理有关。长期以来只重视设备技术管理,而忽视了设备的经济管理。就目前情况来说,对这个方面还没有完全得到解决,根本的原因在于看不到设备管理方面的经济潜力,缺乏先进的经营观念,缺乏竞争意识。
4 设备投资方案决策
设备投资是企业把某种资金固定化(购置各类机器设备),以期获得更大的盈利,由于投资又是一个长短期结合的决策,从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角度来说,短期投资方案,要衡量投资经济性的好与否,设备的投资选择和评价应利用盈利额、盈利率、终值、互斥方案等进行衡量。长期投资方案,是一年以上的投资,评价设备投资方案的优劣虽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但经济性的分析应该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把各方案所发生的费用和收益组成资金流量表,或从净流量开始分析,因为投资的经济性分析是用货币额这个共同的尺度来测定投资效果波及整个时期资本的增量为主要内容的。大体上投资方案有单一方案即独立投资方案,多方案包括互斥型投资方案、混合型投资方案,可以利用净现值法、净年值法、终值法、投资利润率、差额流量、投资回收期法比较设备投资的优劣,寿命期相同和寿命期不相同的方案也可以利用上述几个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设备的优劣。
5 机械设备的选型、配套
随着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机械设备层出不穷,满足了施工企业的需求。由于机械设备生产厂家的不同,其适用于各类工程施工的机械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价格亦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工程项目施工前,都要对其所要使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最合理的配置,即优化配置。在进行机械设备的配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5.1 经济性原则 配置机械设备时,必须遵循经济性原则,即要确定需要哪些机械,每种机械设备需要的数量、进场时间,同时还要考虑本单位现有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维修费用的高低,本公司人员的维修水平。新购设备的价格等等,通过比较选择最经济的机械配置,既能满足施工生产的需要,同时产生的责任成本又低。
5.2 实际操作可行、合理性原则 选择机械设备,还需要根据施工现场场地的情况,选择那些利于在现有施工场地安放的机械类型。配置机械设备的数量时,要根据施工生产的需要来安排,既不能因配置过多造成成本上的浪费,也不能因配置过少而致使制约了施工生产的进度。
5.3 进场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的确认、维护 机械设备的技术状况对工程施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果使用一台故障较多的机械,不仅会影响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还会增加机械设备的成本费用。进场后的设备在对其技术状况确认后,应在开工前对其进行一次全方位的保养,以保证开工后能正常使用。配件的库存量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多少来核定,同一种设备配件的库存宜以一台设备的库存量来定,且库存配件应为易损件,非易损件的库存应根据机况进行确定。配件的价格因地区不同而会有所不同,但配件管理人员应掌握常用配件的基本价格,以保证所购配件的价格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6 设备经济管理对提高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机械工程;信息管理
前言:
机械工程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极大的提升工程项目管理的集约化程度,从便捷工程统一管理、降低工作人员工作量、缩短机械工程在具体项目中的工期、减少生产与运营成本等方面均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新时期推进企业管理的重要管理模式。因而构建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是当前相关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深化的管理与发展内容,是近期内企业应着力探究并解决的重要工作。
一、信息管理系统
(一)信息管理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MIS)是一个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运筹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理论知识并使各个学科之间紧密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新型管理体系。如图一所示为信息管理系统工作流程的简易框架,其首先是利用经济学、统计学原理将运筹学以及管理学中的相关原理与管理模式进行计算与验证,然后通过计算机科学就计算与验证的结果设计一套完整的管理程序,通过计算机终端的控制使与其相连接的各个机械设备终端及用户端按照管理中枢的指令进行监控与管理。
图一 MIS工作流程
(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
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利用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对相关的数据进行计算与分析从而为企业或组织提供运行、管理以及决策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从实质上讲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性的人际系统,其通过利用各种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为工程的管理与决策服务。
二、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探讨
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强调的是在实际工作中对与机械工程有关系的各类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收集、加工,经过计算、分析等程序的加工后将其以各种程序的形式具体的作用到计算机程序系统以实现系统对机械工程的整体管理。如图二所示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应主要包含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数据管理机构及其相关的维护人员。信息管理系统费中四部分协调发展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作。
图二 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构成图
(一)强化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
第一,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分层次建设的。机械工程信息管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容易受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因而其建设有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系统设计的阶段性不但容易引起人力物力方面的浪费,还容易引发重复劳动、降低信息的集成效率等问题。
第二,信息管理系统没有形成自己的管理思想与模式,其开发程度仍局限于叫表面的水平,系统深度的有限性大大限制了系统对信息的综合整合程度,在发展中影响了其对用户的信息贡献程度。
(二)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的深化发展探究
1.强化系统进度与安全管理的集成
第一步,利用计算机程序建立详细的系统接口,使系统的进度与安全管理能够得到很好的集成,通过进度管理将各种信息输入信息管理系统内以强化系统的风险预控能力;第二步,强化对系统工作人员的严格约束以促使各方面的政策能得到有效落实。系统可以进一步强化对风险点的控制以在随时跟踪、随时记录的情况下及时就违章现象进行处理,以确保系统最终实现进度与安全管理上的有效集成。
2.强化系统进度与质量管理的集成
机械工程的质量是最终制约整个信息系统运转的关键因素,因而在强化机械工程信息系统合理发展过程中必须强化对系统进度与质量管理的集成,以强化系统的质量、为系统的正常工作提供质量上保障。
总结:
随着交通运输、建筑工程、机械设备研发等各个行业的快速稳定发展,机械工程将会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而为了保证其稳定的发展在设计过程中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其信息管理系统,本文通过总结信息管理相关的知识,从而着重探究了机械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在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进而对其今后的深化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促使其进行合理的改良从而促使其更好的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关键词: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进度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V547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3-0193-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282
水电站中的机电工程是生产电力及向电网供应电能的基础性工程,为了保证机电工程中的各类生产设备,包括发电机组、水轮机、励磁装置、油压装置及调速器等能够实现稳定运行,则应在机电设备的安装阶段做好项目管理工作。本文结合实践工作经验对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的
项目管理措施进行了探讨,旨在提高水电站的经济效益。
1 水电站机电安装管理要点
要保证项目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应把握好以下管理要点:(1)有效梳理机电安装中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在管理机电安装项目时,相关人员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提出管理目标,同时注意认真审核安装设计图纸是否科学、合理,包括设备通风管口、电气线路设计等。在管理项目时还应重视梳理好安装设计与安装施工之间的关系,保证安装项目中的各类工种能够实现协调配合;(2)注重采用协调统一的管理方法。为了管理好基础工程,则应注意确保土木工程的施工与机电安装施工实现有效配合,此外,应重视管理好机电安装中的交叉作业。由于水电站的机电安装施工可受到水文条件的影响,对于工期与工作量具有特殊的要求,因此在安装机电设备时通常会出现交叉作业的情况,为保证交叉作业的顺利开展,则应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
2 水电站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措施分析
2.1 质量管理
为了强化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工作可以采用以下措施:(1)强化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管理。在安装前应建立起质量管理制度及相关的组织体系,同时严格审查相关人员是否具有从业资质,机电设备质量是否符合要求,安装施工中所运用的各类工艺、机械、材料及试运行检验方法是否合理等。同时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施工方可以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控制安装质量。在安装施工阶段应强化现场质量跟踪检查工作,一道工序完成后及时检查与评定质量,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如需变更设计方案,则在变更前需进行严格审查,避免因设计问题而影响安装质量。安装施工完成后及时根据施工记录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反馈,避免发生类似的质量问题。(2)强化管理水轮发电机组、配电设备等的安装质量。此外,在安装各类阀门、管路前,应安排专人检查设备的内部是否已经清理干净。
2.2 安全管理
为了强化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工作,可采用以下方法:(1)做好起吊设备及用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起吊设备是机电安装工程中常用的施工设备,为保证安全使用起吊设备,则应建立起对应的安全检查制度,包括维护保养检查与使用检查制度等。检查人员应将安全检查结果以日报表及周报表形式记录安全管理情况,同时定期整理与上交报表。电力是保证水电站机电安装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安装现场中存在大量用电设备,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则必须管理好各类用电设备。首先,应定期巡检安装现场中供电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线路保护设施是否齐全等,对于不符合安全规定的用电设备必须及时进行整改。其次,应为用电设备配置安全防护设施,例如可将过负荷、漏电及短路保护装置安装在配电屏中,同时保证配电箱可防雨及防盗。(2)管理好爆破器材及辅助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机电安装具有土方开挖量大的特点,在施工中需要使用大量爆破器材,为保证施工安全,则要重视管理好器材采购运输及保管工作,在使用爆破器材时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以避免引发安全事故。在安装施工中常用的辅助设备包括排水、进水阀及励磁系统等,为保证辅助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则应注意强化安全检查工作。
2.3 进度管理
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进度时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制定周密的采购计划,确保能够按期供货。可以在考虑水电站安装建设需要、安装施工情况及设备生产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机电设备的采购计划,同时对总体计划进行分解,明确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及月度计划等,避免因供货延迟而对安装进度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应注意与工程的设计方进行沟通,尽量在安装施工中应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及新技术等,以便通过提高安装效率缩短工期。(2)应注意强化施工现场管理,发现存在安装施工矛盾时应做到及时化解。应安排相关人员巡回监督、检查安装现场的施工进度情况,发现影响施工进度的问题时,工程项目的施工方、监理方与建设方应及时沟通,以便处理好工序交接、吊装手段或交叉施工干扰等问题,保证标段安装管理、机电专业安装管理及土建施工管理工作可以实现有效衔接,从而解决机电安装施工中的互相干扰问题。此外,应对工序衔接过程进行不断优化,保证在安装施工的高峰期每天至少可以正常开展三班作业。例如,某水电站中500kV GIS的安装工期计划为85d,为了保证在计划工期内顺利完成安装工作,建设方与参建各方对安装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相互协作,为施工方营造了和谐施工环境,经过化解施工矛盾,施工方仅用了50d便提前安装好了三条出线及六台开关的GIS。
3 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安装项目是水电站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水电站中的机电设备能够维持正常运行状态,则应在安装施工阶段做好相应的项目管理工作。由于机电安装工程具有组成复杂的特点,所以在管理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应注意采用多种方法,包括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等,确保机电工程可以顺利投产发电。
参考文献
[1] 董建华.创新人才培养使用机制 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兼谈矿山机电安装企业人才培养之路[J].价值工程,2012,(19).
[2] 莫胜功,陈世玲,蔡明祥.探讨大中型机电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网友世界,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