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调查研究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调查研究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调查研究制度

第1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摘 要 笔者结合自身在寿光市圣城街道财政经管统计站的工作经验,以及相关的财务制度管理知识,进行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的调查研究,找出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提出有效的优化建议,旨在推动村级财务的高效管理。

关键词 村级财务 改善状况 管理问题 高效管理

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推动村级财务制度的落实,全国各地区农村通过财务制度的运行进行财务管理,改善农村财务管理的不良状况。然而,各个地区的经济状况与管理落实程度不同,使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并采取政策进行改善。

一、村级财务制度运行现状分析

村级财务制度是各地区的政府为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而制定的一项有效管理机制。这几年来村级的财务制度在我国各个地区得以落实,然而因为不同的地区财务管理状况不一,使得财务管理问题不断出现,问题尤其表现在资金方面的管理上。

(一)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家有关管理部门重视农村财务管理问题,因此多条政策来监督、控制并调整农村的财务管理。不少没有管理经验以及不具备财务管理知识的村长作为财务主要管理者的角色进行农村财务管理。财务的管理需要用到会计的知识,不少村长并不具备会计知识,这样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就容易导致账目的不规范。加上村长掌握着财务管理的主要权利,出现村级相关资金变动无凭据现象,资金使用无法有效管理。

(二)资产的实际管理不符合制度标准

农村的资产使用应该建立在广大村民的利益基础上,进行民主管理与使用,然而当前我国大部分的农村资产使用并不符合相关制度标准。首先,在农村的财务资产承包中,出现承包不按照标准进行的不良状况[1]。不少的公共建筑、农田等农村资产并未让村民得以使用,而是被部分特殊权利的承包者低价承包使用。其次,村级公款使用管理中的问题。部分村级的干部凭借自身的干部权利,私自使用农村公款资产,导致农村应收账款混乱,许多借款收不回来,影响村级资产管理工作。最后,资产存款方法不符合标准。不少农村出现公共存款有许多开户、公共资产存入私人账户等问题,比如许多老式农村进行整改或者土地征用期间,资产存款不规范的问题出现较为普遍[2]。

(三)村级干部不重视财务制度的落实

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地区,大多的村级干部将生产发展视为首要的工作目的,对于其他管理工作包括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工作不够重视,误以为财务管理制度的存在与严格落实对于农村的生产发展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使得财务制度成为一项摆设,而无法有效落实。甚至忽略村民所反映的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不去开展财务管理问题的改善,种种不重视财务制度落实的现象都会加剧村级财务管理的混乱状况,致使不民主的村级财务管理状况愈演愈烈。不仅如此,在我国的各大农村地区,甚至还出现不少的村级干部不了解国家所颁布的财务管理制度以及相关的管理标准,国家的有关村级财务制度整改也就无法真正服务与农村财务管理[3]。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方案

财务制度的落实有效程度关系这农村资产的使用有效水平。因此,各大农村以及相关的财务管理部门要引起重视,加强农村财务管理。针对我国当前的农村财务管理不良现状,笔者提出以下几点优化建议。

(一)按照制度标准进行村级的财务管理

首先,村级的资产存款要按照标准进行一体开户管理,对村级的现金资产加强管理。在村级干部中设立相应职责和权利的职位,并让专业的会计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各个农村的一切收入与来款要及时存入相应的户头中,预留出部分现金资产作为备用资产。其次,把财务的管理和使用权利进行规范分解,改变一个人掌握所有财务管理权利的状况,避免财务使用不明的现象出现,让几个人共同分担财务管理的权利和责任,比如财务使用发票以及收据要经手几名村级干部的盖章,在村级的干部内部形成一个权力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作用,这样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公款贪污的现象出现。最后,开展持续性的审计制约,村级财务管理者的职业技能掌握水平会对审计操作水平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村级的财务管理单位要积极进行审计工作者的技能培训以及管理知识、会计知识的学习,尽可能提高村级的审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与工作效率。

(二)优化村级财务管理手段

自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村建立一项家庭承包经营制联合统分制度的生产经营机制,尤其农村的经验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多种生产经营制的出现是为了多方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的方式与手段。所以,村级的财务管理工作要迎合农村的公有制生产形式,进行财务制度的创新与优化管理,整合优秀的财务管理手段,将生产重点从生产转移到管理,油财务管理实现有效的财务使用和控制,实现农村财务的高效分配,进而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农村生活与经济水平的发展。

(三)推动村级财务民主管理制度

农村的财务管理关系到每个村民的利益以及整个农村的全面发展,因此每个村民成员都有权利参与农村的财务管理工作。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推动财务的民主管理制度,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与财力资源进行财务管理的完善,并切实进行财务的公开管理,维护各个村民的有关合法权益,特别在较大的财务使用问题上,要集合村民的意见,进行全方位思考和规划之后在进行财务的运行,切实达到透明的村级财务管理,推动农村和谐发展。

三、总结

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构成之一,其发展状况以及财务制度的落实情况会对国家的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直接性以及整体性的影响。村级财务相关管理人员要坚持国家财务管理政策,实现村级财务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何小定.十年会计委托五创新.农村财务会计.2010(08):52-53.

第2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关键字:收费制度 考研 家庭年收入

2013年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建立研究生教育收费制度,决定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面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会议要求,现阶段全日制研究生收费标准,原则上每年硕士生不超过8000元、博士生不超过10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已按规定实行收费政策的研究生暂执行原收费政策。早在2006年,我国教育部就已启动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到2014年实行全面收费政策,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同时也会对大学生考研意愿、方向等方面造成一定影响。基于对全面收费政策对大学生考研的影响问题,我们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此进行了研究,调查情况如下:

一、调查基本情况

(一)调查对象及其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为湖北省高校在校大学生,年级为在校大四学生,其中男生与女生的比例为1:2.。于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面向所有纳入国家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所以选择大四学生可以反映出研究生收费政策的最直接的影响。

(二)调查时间及方式

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于2013年10月在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发放随机问卷调查,截止2013年11月10日回收有效问卷112份。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家庭年收入对考研选择的影响

1、家庭年收入对学生放弃考研的影响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考研自费政策改变了一部分家庭困难的考生的考研意愿。在我们的调查中,低收入家庭中33.3%的学生会因为成本上升而放弃考研,相比之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参加工作,提前获取大学本科的投资回报(具体的薪资水平见下面附表)。另外37.5%的人认为实践比读研更重要,其中包括了部分想早点就业、减轻家里负担的贫困学生。从这个角度看,考研自费政策促使那些徘徊在考研与工作的寒门学子提早走上工作岗位。

数据显示,年收入在中等水平范围内较低和较高的家庭由于收费政策而放弃考研的人数分别占15%,12%,这充分说明大部分经济条件相对较为优越的考生的考研意愿不会由于自费政策而改变。还分别有35.59%,36%的学生认为实践经验重要,这得益于我们高校教育的考研政策导向:考研不仅是加强自身的理论素养的一种选择,更是能提升自己综合能力。高收入家庭中成本因素所占比重很低,但也有32%的人想直接工作,一方面说明了有经济能力的人能够自主的选择考研与否,这体现了经济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目前毕业生工作难找大家急于求稳的一个心态。总而言之,考研自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低收入家庭学子的考研积极性,而对高收入家庭的学子几乎无影响。

2、家庭年收入对报考情况的影响

(1)对拟报考院校的影响

由于拟报考院校具体的城市不同,其整体消费水平、物价水平以及公共基础建设等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也不尽相同,不同报考院校的奖学金制度及收费标准也有所差异。这些因素对学生而言,所产生的的经济负担也不同,因此,家庭收入水平成为了本科毕业生选择意向学校时的主要考虑因素。

一般而言,东南沿海以及重点省会城市的经济发展较好,消费水平也会比中西部城市的更高,且国家985、211等院校分布主要集中在这些较发达地区。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年收入水平在2万至7万的比例最多,达到52.88%,其次是7万至25万的人数,达到22.32%,结合下图的交叉分析结果显示,这部分来自所占收入水平比例最大的学生,首选是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211院校,高达38.98%,这意味着中等家庭的经济条件下,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成本相对较低、选择范围更灵活、准备难度相对较小,且回报率、认证度较高的国内顶尖大学,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准备考研学生的共同选择。而所占比例达22.32%的中高等收入水平的家庭条件使学生选择出国留学的比例更高,其经济实力与经济耗费成正比,其中,国外留学的人数多达20%。

(2)对学生拟报考专业的影响

对于6000及以下的学费,由以上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基本上在所有收入段都是持平状态,没有明显的大幅度增长和降低。考研学费6000-8000元,大部分的选择人群还是聚集在年收入为2万―7万、和2万元以下。考研学费在10000元以上的,我们可以看出,从年收入超过7万时大幅度增长。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对于年收入超过25万的家庭,10000元以上的报考专业在此部分权重所占是最多的,约占总人数的50%。

对于年收入为2万及以下的家庭中,大部分是体力劳动者,他们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凭借较高的学历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因此,这一部分的考研同学的动机更加的明确,他们有着更强大的动机。所以就费用方面而言,只要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他们会看好这种方案未来的投资收益,即改变自身情况的愿望和所付出的各项成本在未来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等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收入在2万以下的家庭基本上不会选择学费为年收入50%的学校和专业。

年收入为2-7万的家庭,约有40.68%选择学费在6000-8000元的费用区间。这一部分的家庭状况算中等水平,相较于2万元以下的家庭而言,不会过多的考虑学杂费用。然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同的学费标准对于这类家庭具有较大的制约作用。从表中可以看到学费在10000元以上所占比例在这一区间的(15.25%)是最小的。

对于年收入家庭在7万―25万和25万以上的家庭,他们对于学费的选择没有相对固定,但是根据图表,我们仍可以看出10000元以上的学费标准在这一区间所占比例最大。这部分家庭状况相对而言比较殷实,父母有较有力的物质基础创造条件。因此,更多的同学选择的也是相对而言较需要花钱或者是某个高校的王牌专业。诚然,这部分学生在专业的选取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根据自己兴趣特点。

(二)研究生收费制度与生源地的关系

生源地并不直接与考研意向选择挂钩,但是生源地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的整体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即宏观社会环境对每个微观个体会产生部分影响,从而影响家庭的年收入水平及考研意向的选择。根据我们的抽样调查显示,大部分受访者来自湖北地区,其中武汉市、宜昌市以及十堰市人数最多(比例分别为8.93%、24%、16.07%)。在省内比较,这几个地区为教育相对发达的地区,且经济基础较好,所拥有的优质教育资源较多,可选择机会及发展平台较大,选择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比较明显。湖北中西部考研人数明显多于东部地区人数。

由此可说明在考研学生中,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的学生更加注重考研的成本,他们对目标院校的选择会侧重其不同专业设置的收费标准、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国家对该校的扶持建设力度以及所在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等经济因素。而东南沿海地区,中北部等特大城市的学生则侧重于目标院校的发展前景、学校软硬件资源、基础设施建设等文化软实力,以及所在城市的发展机遇、就业机会、国家建设政策等因素。

(三)研究生收费制度与学生学业状态的关系

分析图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本院校校学生而言,考研人数和无意向考研人数基本持平在50%左右,而二本院校中考研学生人数明显大于无意向学生人数,三本中虽然考研人数和无意向考研人数持平,但是考研人数比无意向人数略低。因此,笔者认为在一本同学中,部分同学可能认为一类院校的本科文凭可以使他们比较好的找到工作直接就业,所以关于考研政策的改变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并没有很大。在二本院校中,由于当今严峻的就业形势,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优势,可能需要考研来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让自己的就业起点得以提升。而三本院校学生,可能综合考虑了当前就业形势和考上研究生的难度,故考研人数少于二本院校。

2、学生在校成绩对考研的影响

60.71%如上表,我们对调查对象在校是否获得奖学金,以此说明调查对象在校的学习状况,39.29%的学生获得奖学金,可以说明该生在校学习较为认真,成绩较为优异,而在这部分学生中仅有11.36%会因为担心自己学业成绩不理想,考不上,这些学生也可能多半为自信心不够强,没有挑战自己的勇气。然而,在60.71%没有获得过奖学金的学生中,会有29.41%的学生因为成绩放弃考研,这一比例远远超过得过奖学金的同学,充分说明在校成绩会对对自身学习能力信心不足的同学有较大影响,因而使他们有强烈的愿望直接就业充实个人工作经验,而不会选择考研这种方式继续深造,同时,即将全面实行的研究生收费制度会加深这部分同学不选择考研的想法,毕竟考研的成本和读研的机会成本会让他们觉得放弃考研选择实践更有意义。

结语

总而言之,考研之路注定不平坦,它既是对体力和毅力的考验,更是对智力和眼界的挑战。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如何摆正考研心态?如何选择考研专业和学校?如何协调日常生活和考研备考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你我深思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是考研还是工作,一旦一旦选择都要努力给自己的良心一个交代。

参考文献:

第3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论文关键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制度实践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论文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苍山县、郯城县三个区县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运行情况的实地调查,结合临沂市正在运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以看出,现行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市政府还需加大力度进行制度建设和财政投入,探索科学的养老保险城乡衔接机制.建立新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一、问题的提出

山东省临沂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从1992年6月开始,按照1992年民政部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以下简称《基本方案》)开展此项工作,该项事业发展较快(见表1)。但从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如今的制度建设还存在诸多的困境和难题。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突出存在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过程中。

二、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情况与存在问题分析

(一)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践情况实地调查首先,临沂市三个区县的被调查者都表示“愿意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而明确回答“不愿意”的仅占13.12%。此外,2/3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不了解其具体内容。

其次.虽然大部分被调查农村居民表达了对其他养老方式的需求,但更为现实的想法仍是“靠自己”和“靠子女”来养老,选择“靠社会养老保险”达到养老目的的仅占17.19%。

其三.有些被调查者只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受调查区的养老保险实际参加者占回答“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者的比例为48.15%。

其四.调查点67.56%的农民对制度能否持续和能否保障养老尚存疑虑。显然,农民渴望有新型养老方式来满足未来养老的需求.而目前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却作用有限,并未得到农民的完全认同。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大多数村民了解并愿意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但是人们并不指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养老目的。村民对“养老方式”的选择方式及其所占比例如图1所示。

可见,该地区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已发生了一定变化,但同时对社会养老保险尚有很深的疑虑从表1得出,2004年,该区人均养老金月领取额不到50元。2008年人均养老金月领取额不到70元。就该区农村生活水平看,绝大部分投保者领取的养老金不能真正解决其老年基本生活问题。65%的参保农民认为“只当是补充”。正是由于该方案在缴费标准的设计上并没有达到保证农村老人基本生活的目的。动摇了农民对这一制度的信心,抑制了他们参保的积极性。目前全市投保人数60.89万,约占应参保人数的8%.距山东省拟定的“2010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初步建立,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70%”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二)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1.制度设计不完善,体现不出社会保险的根本属性。(1)在制度设计上,由于缺少法律依据,实施制度仅作为一种行政行为,加之政策缺少连贯性,因此在具体实施中就带有随意性。(2)社会保险的基本特征是国家立法、政府强制组织实施,正在实施的《基本方案》规定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没有体现社会保险的强制性特征,难以形成制度。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也没有行政法规,影响了政策落实的效果和执法监督的力度。(3)现行制度缺乏公平性。主要表现在:第一,《基本方案》规定保险对象的参保年龄为1周岁一60周岁,对于超过60岁的老年人并没有像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那样予以补偿。他们成了制度的“真空”人群。第二,《基本方案》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和国家政策扶持三方相结合的原则,劳动者由于个人能力不同,收人有高有低:集体补助主要依靠当地乡镇企业,而乡镇企业经济实力也有很大差别,因而参保农民的个人账户积累额相差较大。第三,参保的绝大多数村和乡镇只补助干部。不补助群众;少数村即使补助所有参保者,也存在干部多补、群众少补的情况。(4)现行制度缺乏社会保险应有的互济性。《基本方案》采取个人账户积累制模式,由于大部分地区集体经济逐渐弱化,农村集体补助资金缺乏保证,再加上政府没有对投保者有最基本生活保障的承诺,现行农民养老保险类似于商业保险,实行的是个人自我平衡,养老金既不能实现代际调剂,也不能实现同代人之间不同收入者之间的调剂。

2.贫困群体未能从中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离帕累托最优状态甚远。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农民反映目前的生活仅够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并没有富裕的钱拿来参保。农村养老问题的重心在“经济收入问题”。低收入农户和贫困户是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社会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农村老龄化问题在相当程度上正是这一群体的问题。穷困者不能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受益,参保群体与未参保群体所占受调查总人口百分比和年家庭人均收入分别为11%、0.54万元和85%、0.134万元,这无疑违背了社会保险制度再分配的根本原则。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基本上是较为富裕的农民,而经济状况较差的农民则不能从社会保险制度中获益。

3.没有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机制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城乡之间不能相互衔接,限制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村居民、失地农民和农民工在农村和城市间流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如何转移和衔接,《基本方案》没有明确规定,这使得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相互隔离,给今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造成制度障碍。

三、构建临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

(一)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需遵循的原则

1.强制性原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强制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必须以法律的形式进行强制性规定.以保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有稳定的财政基础;并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的分担比例、运用以及管理也要用法律进行规制:二是对农村社会保障各方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必须由法律明确规定。

2.互济性原则。互济是社会保障制度思想和意识基础。农民个人抵御风险的能力非常有限,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通过互济将极大地提高农民整体的经济福利水平.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经济效用最大化。

(二)构建临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1.增强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直接财政投人力度。据资料反映,北京市大兴区政府每年拿出1500万元,对全区符合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的24.6万人进行保费补贴和建立储备金,使政府补贴真正落到农民身上。这一经验显示政府对制度建立的支持,可以为构建新型的临沂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资金筹集提供有益的启示。其次,取消提取管理费,农村社保机构经费由财政拨付。应尽快考虑修改现行制度中从农民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提取3%管理费的规定,由财政按机构正常运行需要拨款。这一方面可以增加农民的投保收益,有利于落实“政府积极扶持”的原则;另一方面也可降低经办机构因经费不足、借支基金而造成的管理和基金运营风险。第三.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基金。为了避免和应对这些风险的发生,市政府应每年从财政收人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基金,并专户储存。提取比例建议按当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收入的1%~3%左右确定。

2.尝试建立国民年金制度和农村养老保险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机制。农村居民和流动人口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建立城乡统筹养老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对于农村居民,应当根据“反哺”的基本策略,建立非缴费型的国民年金制度;对于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在短期内可为其建立劳资双方共同缴费的个人账户制度。在长期内可通过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使处于流动状态的非农劳动者进入“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第4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调查问卷;公众认知度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312-02

利用现代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将有利的其他物种的基因转入到受体生物体内,改造其遗传物质,使生物体在性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方向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食物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称为“转基因食品”[1]。

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品种与产量的不断增多,转基因食品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领域,数以亿计的人不可避免地开始食用转基因食品。由于转基因作物中转入了一种从土壤中提取的细菌(Bt),能够有效地毒杀靶标害虫,保证了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因此,当前国际上最具争议的是转基因粮食作物是否会对人类的健康产生影响。

虽然大量的实验结果显示此种转基因作物对非靶标生物无害,但由于人们认识上的差异,转基因食物尤其是抗虫转基因食物仍然遭到很大的抵制。近年来,我国在现代生物技术的研发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我国的转基因食品技术仅次于美国与加拿大[2]。因此,有必要对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情况做一个调查。

1 数据来源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获取数据,此次问卷的内容共包括4个部分,分别是调查者个人信息情况、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情况、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和信赖程度及调查者对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态度,共有14个问题。

2 结果与分析

2.1 调查者总体结构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样本200份,收回样本198份,其中有效样本180份,有效率为91%,其中,男性调查者为88人,女性调查者为92人,分别占总样本数的48.9%和51.1%。年龄段中18~35岁人群的比例最高,达到了95%,18岁以下、36~55岁以及55岁以上的人群只占了5%。社会背景方面,本文将受访者细分为2个维度,分别为教育程度、职业状况。教育程度中,学历最高的是本科,占46.3%,其次是研究生和大专学历,都占23.8%。就职业状况而言,在校学生占45%,其次是企业人员占16.3%。经济状况方面,月收入1 5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大半,达到了51.3%,其次是月收入在1 501~2 500元之间的人群,占了25.0%,占比例最少的是月收入3 501~4 500元之间的人群。统计结果显示,此次调查的人群偏向年轻化,且多为在读的大学生和研究生,受教育程度比较高,相应的高收入人群较少。

2.2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

民以食为天,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应该是人们较为了解的东西,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超过1/2以上的被调查者并不清楚食品转基因的目的,对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无影响也是不确定居多。目前,我国正在大量使用国外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和菜籽作为原料加工成色拉油,供我国的公民使用,致使我国的公民在食用转基因产品,这已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但是仍然有10%的被调查者没有听过转基因食品,33.67%的人甚至不清楚是否食用过转基因产品。从上述种种迹象来看,我国公民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比较低。

将被调查者的受教育程度(图1)以及转基因食品的目的(图2)这2组数据进行对比,从图1可以看出,此次接受调查的人群多为研究生和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了解到的科技信息以及科学技术的成果也要多过普通大众。转基因及其产品作为高科技的产物,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被调查者应该对它有比较公正客观的了解。但是在图2中,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知道转基因食品的目的,也不清楚转基因食品是否有害于人体的健康。由此可见,在我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也是有限的,而我国的普通大众对转基因的了解程度则会更低。

2.3 调查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来源及信赖程度

这部分的问题主要是为了了解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渠道及态度。调查结果显示,78.8%的被调查者从新闻媒体上认识了转基因食品,说明我国大部分的人都是通过各种媒体来了解一些新鲜的事物,大众媒体对人们的影响力度很大。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71.3%的被调查者选择相信有公信力度的媒体,但是对于这些媒体所宣传的信息,他们则持有一种怀疑的态度。这是一种互相矛盾的状态,从侧面反映了我国的大众媒体在人们心目中的信誉度很低(表2)。

2.4 调查者对发展转基因食品的态度

此次问卷调查的最后,就是想通过是否应该发展和种植转基因食品,来考察我国的公民对发展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态度。表3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对转基因食品的了解程度不够,被调查者对我国发展转基因技术和产品的态度较为中性,各个选项所占的比例差距很小,说明人们既不排斥,也没有很明显的支持转基因技术,在对转基因技术寄予希望的同时,对其风险也有疑惑。

3 结论与讨论

此次调查问卷的结果为:我国的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缺乏科学的认识,了解的程度普遍偏低;同时新闻媒体是影响我国公众认知新事物的有效平台。为了促使我国转基因及其食品积极、有效地发展,作者认为我国的教育部门和新闻媒体应该大力合作,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教育和宣传力度,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3-7]。

3.1 加大对转基因食品的宣传力度

进行“大众”教育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科普活动,增强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认识,从而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教育部门可以在中小学生的生物或自然科学中,安插上转基因的图片和介绍的内容,再辅以生动的图文讲解,萌发他们对转基因技术及食品的最基本层次了解,培养学生对转基因技术的正确态度。而在更高等级的教育层次上,则要注重对转基因技术深层次知识的普及,利用对转基因食品的前沿知识和潜在风险进行介绍,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社会上的人们,则可以在社区、广场中心等人群活动密集的场所开展关于宣传转基因技术的科普活动,让普通的人们亲自参与到科学活动中来,加强对转基因整体的认识。

3.2 媒体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大众媒体要树立好自身的公众形象,尊重客观事实,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配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正确地发挥好传播信息和引导舆论的领头羊的作用,对转基因及其食品进行正确的宣传报道,力求传播的信息被人们信服。现代社会,是属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社会,信息传递的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媒体,媒体的报道、评价和炒作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提供的信息可以影响人们对某一事物的判断,对于对某方面知识比较缺乏的人来说,甚至可以左右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新闻媒体应该有正确的立场,让更多的公民从报纸上、新闻上、互联网上了解到客观公正的与转基因相关的知识,改变目前学术界争得热火朝天、消费者茫然冷淡的局面[8],这将更加有利于我国转基因及其作物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何吉多.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意愿和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2] 张玲.转基因食品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07.

[3] 邱彩红.消费者对转基因稻米的支付意愿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8.

[4] 黄季焜,仇焕广,白军飞.中国城市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和购买意愿[J].中国软科学,2006(2):61-67.

[5] 罗云波.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J].食品工业科技,2000,21(5):5-7.

[6] 霍飞,江国虹,常改.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2003,19(9):1132-1134.

第5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行政机构

传染病的发生会给整个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所以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对传染病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防治结合、分类管理、依靠科学、依靠群众。卫生监督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对保障人民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我国目前针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对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高,但是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受到很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很多,国家相关部门必须针对这些问题,采取科学的改善措施,减少社会中传染病的发病几率,保证人民大众的健康。

1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卫生监督是有效防治传染病的方式,我国已经成立相关机构专门开展监督工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染病防治产生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卫生监督工作的现状还是不尽如人意,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多的。

1.1医疗卫生体制存在严重的问题

虽然我国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对医疗卫生体制进行了很大的改革,但是在卫生监督工作中发现卫生体制中存在的问题相对还是较多:第一,主要部门职责不清。根据目前我国的相关法律,卫生监督的主体是卫生行政部门,其下属的卫生监督部门是真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部门在工作的过程中没有规范性的文件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标准等进行明确。另外,对于公办的医疗卫生机构监督存在漏洞,因为公办医疗卫生机构既是卫生行政部门开办的,又需要卫生行政部门监督,这样就导致在卫生监督中很难做到一视同仁,对公办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的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2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目前我国法制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在卫生监督方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如《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日常卫生监督工作规范》等,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卫生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对卫生监督中的一些具体的实施办法涉及较少,缺乏针对性措施,一些处罚的标准混乱,卫生监督工作很难有序、科学的进行。例如,对于谎报、瞒报门诊日志的,在相关法律中规定要进行处罚,但是如果医疗机构不建立门诊日志,则无从查起,也就不能进行处罚。

1.3人员经费、培训问题

由于卫生监督的对象涉及行业比较多,包括医疗机构、公共场所、学校及托幼机构、消毒产品生产单位等等,这些单位的分布较广,卫生监督的工作量较大,卫生监督人员缺乏。对不同的场所卫生监督的标准不一样,涉及的监督内容不一样,而目前与传染病执法相关的法律法规门类是最多的。专业化的传染病监督人员比较少,缺少临床医生的加入,对待专业性很强的如《处方管理办法》的执法等,卫生监督的效果很难提高。另外,对于基层卫生监督单位来说,单位性质不明确统一,经费问题也是影响卫生监督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问题,很多卫生监督机构的经费严重不足,往往只能依靠创收来维持单位生计,严重挫伤了卫生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卫生监督员特别是传染病卫生监督员在面临许多新的传染病监管时,对疫情情况、诊疗方案、指南、防控方案等培训滞后,业务能力下降,不能及时掌握疫情新动向,造成工作被动。卫生监督员的形象未能得到全面提升,未能体现传染病防治的效益外在性。

2如何加强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

2.1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相关法律

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要对卫生监督部门、行政部门以及疾控中心三者的关系进行协调,使其形成良性循环。卫生行政部门主要制定相关的传染病防治方案和规划。在发放《医疗机构许可证》之前,设置前置程序,与卫生监督部门一起现场对重点环节进行把关审批。卫生监督部门即卫生监督所具体执行监督工作,对于违法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并通报各相关单位。疾控中心则需要对各种传染病防治规划具体执行,同时对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也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吸取实践中的经验,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增强法律的实践性,使其能在卫生监督工作中有更强的操作性。

2.2增强卫生监督机构执行力

卫生监督机构的独立性必须得到保障,卫生监督机构从属于卫生行政机构的同时,必须要高于普通医疗卫生机构,明确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性质,让卫生监督机构保证其执法地位,在执法监督过程中能保证中立地位,不偏不倚。传染病防治监督中具有专业化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配备足够的卫生监督人员的同时要加强他们的专业素质建设,加强相关业务培训,引进新鲜血液如法制、临床、药品专业人才,对卫生监督中出现的漏洞能及时发现和解决。另外,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中,执行机构要针对具体执行情况制定严格的标准,明确奖惩措施。例如,加强对执行队伍的管理,采用绩效考核的办法考核监督工作等等, 从整体上提高监督队伍的素质,保证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的有序进行。

2.3重视传染病信息监测

重视传染病的常规性数据和一时性数据的收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对每年开设的肠道门诊、发热门诊的开设情况,设施、设备、人员常抓不懈;要对重点单位如微生物实验室,重点科室如内镜室、供应室、医疗废物暂存间等加强检查、抽检;要对疫情发生时指定医疗机构的预检、分诊、门诊、观察室、病房等设置情况重点检查,找出存在的漏洞,从而防止医院中感染的产生。传染病爆发时的卫生监督是非常重要的,在传染病流行期间通过对疫情的动态及时掌握,从而能保证采取有效的措施。在疫情爆发之后,卫生监督机构应及时跟进疫情,对疫情展开恰当的处理,其中包括病人的转运、隔离、消毒等等,同时要将本地的疫情情况及时上报,让上级机构能对本级卫生监督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不到位的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另外,在传染病防治中卫生监督单位还应该主动与治病、防病机构、健康教育机构联合起来,形成纽带,全方位控制传染病疫情扩散。

3 结语:

总之,当前我国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相比以往有了很大的进展,无论在预防还是在控制疫情方面都有较为完善的控制措施。但是面对一些突发性传染病的时候,我国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就显露出来。为了提高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的质量,有效控制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相关部门首先要完善传染病控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卫生监督规划和方案,建立高素质的卫生监督队伍,对目前卫生监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改善。

参考文献:

[1] 韦雪芳.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现状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1,24(8):4230-4231

[2] 张冉燃.卫生监督如何落在实处[J].望,2012,12(52):50-51

[3] 黄文光,石健.传染病分析和预测及其在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3,20(1):46-49

第6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 职业学校女生性知识、性态度、的调查分析 当前大学生性态度及婚前心理调查研究 大学生的性知识与性态度现状及其关系 安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与性相关行为研究 广州市医学院校学生性态度与性教育状况调查 中职女生性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 成都市大学生性态度特点及其与恋爱关系适应的相关性研究 大学生性观念和性知识的调查分析与思考 大学生性知识来源和性教育需求的调查与分析 医学生性知识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苏州市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国地质大学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中职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查研究 青年官兵性态度与艾滋病预防知识现状调查 对中职学生上网状况的调查研究 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 中学生性知识的来源及教育需求的调查分析 军队医学院校学生性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 上海高职学院女生性态度调查分析报告 新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生营养知识、饮食态度的调查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6]张蒙,吴冬梅,王应平.中、高职护生性健康知识教育干预效果的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5):40-42.

[7]人口研究编辑部.羞答答的玫瑰如何开?——关于青少年的性教育.人口研究,2002,26(6):21.

[8]代玉文.女大学生性知识与性健康综合调查报告.中国性科学,2012,21(2):37-38.

[9]蒋芳,刘松青,韦先超,等.高职院校学生性教育现状的性别差异及对策探讨.中国性科学,2012,21(9):64-66.

[10]刘薪.青少年同伴间性话题沟通的研究综述.中国性科学,2012,21(5):43-44.

[11]陈昌霞,张洪峰.家庭早期性教育对青少年健康人格形成的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45-51.

[12]沈莉.大学生性知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6):45-49.

[13]魏寒冰.网络对大学生影响研究.中国性科学,2012,21(4):58-61.

第7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国际、国内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国内外跨文化交际研究专家普遍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应包含目的语语言能力与目的语文化能力。全日制继续教育学生作为当代教育体系的特殊群体,在英语语言文化教育,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得到的重视不够,处于边缘地带。对这一群体的关注,无论是教学科研层面,还是课堂教学的实施层面,都突显不足。本研究认为全日继续教育也是国家培养人才的途径之一,忽视该群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违背教学本体论要求。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日制继续教育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展开调查,并就相关原因展开分析。

二、相关背景

1999年美国教育部出台了“外语教育项目国家标准”。该“标准”有三个方面与文化有关,即交际、文化、对比,这就明确规定了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核心地位。在欧洲,受欧盟委员会的倡导和委托,Byram等人历经6年完成了名为“欧洲公民的语言学习”项目的研究。而“这项研究重要是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社会文化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张红玲,2007)。该研究对文化教学在欧洲的推广具有重大意义。美国及欧洲的文化教学大纲及相关政策同样适合其成人外语教学。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美国好多社区学院把全球化引入课堂,在课程设置中添设了文化解说、世界地理、社会学、人类学等文化教学课程。可见,基于自身国情,国内外成人教育在办学性质、办学目的、教学内容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互相之间还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国外的外语教学尤为注重学生的跨文化能力培养,这对我国的外语教学,包括继续教育的外语教学都不无启发。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62名已经通过江苏省学位英语考试的江苏大学全日制继续教育学生进行了调查,跨文化敏感度量采用了陈国明教授的量表,其中包含24个题项,各题由5个从“非常不赞同”到“非常赞同”的等级选项组成,供学生选择,总分100分。该量表所测内容包括交际参与度、交际信心、交际愉悦感、交际专注度等四个方面。而定性研究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就研究问题“导致学生目的语文化能力现状的潜在因素有哪些?”通过半封闭式访谈调查了其中的10名学生。相关数据的分析使用了SPSS12.0统计软件。

四、结果与分析

(一)定量数据的分析

跨文化敏感度量表测试成绩主要统计量显示学生的量表测试结果令人堪忧。总体平均分只有45.57(总分100分),这与学生的学位英语成绩的平均分(69.66)相差较大。此外,学生个体间的表现有显著性差异,显著水平达.000。这都表明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不强,跨文化交际的意识还不够强烈,跨文化交际能力亟待培养。

此外跨文化敏感度测试各类别得分率数据结果显示学生各类别的得分率表现也同样不容乐观。交际参与度的得分率为46.5%,交际信心的得分率为44.8%,而交际愉悦感与交际专注度的得分率分别为43.8%和46.7%。这说明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缺乏交际信心及交际愉悦感,而交际参与度及交际专注度的得分率相对高一些,说明学生已意识到参与文化知识的学习及跨文化交际活动的重要性。总体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学生跨文化敏感度的滞后,文化学习的缺失。因此,全日制继续教育也要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能力纳入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

(二)定性数据的分析

定性研究通过半封闭式访谈调查了其中的10名学生。该访谈包含三个问题,以下将作具体分析。

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英语老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是否融入文化教学的内容,为什么?”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调查对象认为他们的英语老师很少或只是偶尔在课堂教学中教授文化知识的内容。多数老师集中讲授的是语法、词汇、短语的搭配及课后的练习题。而究其原因,调查对象的结论主要归于三点。其一,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通过学位英语考试及四六级考试并获得相关证书,而文化教学不是关键点;其二,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没有时间实施文化教学;最后,老师自身对外语族文化可能也不是很熟悉,不能很好的实施文化教学。

第二个问题是“你课后是否会主动学习外语文化知识,为什么?”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课后从不或几乎从不主动学习文化知识。同样,调查对象也认为有三个因素。其一,他们认为外语学习的目的仅是为了通过各种考试,获得学位证书,而文化教学跟考试不相关;其二,他们对文化学习不感兴趣,也没有相关的学习氛围;最后,关于文化学习,他们不知学什么,也不知从何做起。

第三个问题是“请评估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你认为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是否应该相融合?”大部分调查对象承认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为薄弱,甚至有调查对象认为他们根本没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成因主要归结于两个因素。其一,缺乏交际信心。他们有时可以听懂外国人的话,但不敢上前与他们交流;其二,他们很少用英语进行交流,因为觉着自身英语基础差,口语更差。这两个因素与前文定量数据的分析结果也一致。不过所有学生都认为全日制继续教育的外语教学应该融入文化教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强未来就业的竞争力,以及学习更多的外语知识。

五、结论与建议

第8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关键词:志愿填报 调查 问题 宣传

中图分类号:G455

文献标识码: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79

由于就业形势的变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填报志愿时的观念,以及影响填报取向的因素都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了确定招生宣传方针政策,把握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参考,我们在学生高考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做了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

按照调查目的,设计了回答七个问题(见表1)的多项选择问卷调查表,统计出选择项所占比例(%)。本次研究共调查了1984人(其中医学类744人、化工类212人、生物类68人、机电类151人、师范类102人、建筑类281人、电子信息类145人、经济管理类281人)。

2结果分析

对于问题1,调查结果见表2。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择高职院校的理由主要是看中是否公办院校、声望如何和有没有自己喜欢的专业。

对于问题2,调查结果见表3。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主要是自己选择学校,老师对学生选择的影响力较小。

对于问题3,调查结果见表4。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选择专业,因个人喜好的占近50%,有30%多是父母决定的。

对于问题4,调查结果见表5。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网吧填报志愿的最多,其次是在自己家和同学、朋友家,在学校填报的很少。

对于问题5,调查结果如表6所示。从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了解高职院校的主要途径是网络和省上统一印发的报考指南,其次是同学和家长、亲戚;从学院所发的招生传单中了解学院的只占10%;从高中教师了解院校的很少。

表6报志愿前了解高职院校的途径

对于问题6,调查结果见表7。从调查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进院校网站了解过情况,1/5左有的学生咨询当地招生的老师或给招生办打电话咨询,也有不少学生专程到高职院校考察,参加招生咨询会的只有很少数学生。

表7报志愿前所做了解院校的事情

3 对策建议

3.1 招生宣传应突出院校的性质和重点专业

学生选择学校,主要看是否是公办院校,是否有自己喜欢的专业。所以在招生宣传中,应突出学院公办性质、业绩和有实力的重点专业宣传。

3.2 要充分发挥学生在招生宣传中的作用,重视对家长的宣传

学生选择学校和专业,除自己判断外,对其影响最多的是同学和家长。应重视利用假期等时间让在校学生去原来的中学,在低年级的同学中宣传的方式。还要注意策划针对学生家长的宣传,让学生家长认可学院,认可相关专业及实力。所以,可以在招生的关键时期开放校园、开放重点实验实训室,供高考学生及家长参观,展示实力,扩大宣传。

3.3 必须办好网站

学生了解报考学校的情况,70%以上的学生在填报志愿前进人院校及系部网站。所以,办好学院主网站及各系分网站是宣传学院实力最好的办法。鉴于现在网络比较的普及,学生在课余时间可以方便地上网,有1/3的学生自家也有电脑,除为了宣传学院外,对学生的学习答疑、心理辅导等也应充分利用网络来进行,方便快捷,事半功倍。

3.4 要重视统一印发的报考指南中的招生宣传

除网络外,考生利用最多的高考志愿填报参考资料是省教育厅统一印发的“高等学校报考指南”,要抓住机会,重视宣传,尽量多用版面,精心设计。

3.5 填报志愿时的招生宣传重点应在网吧

学生志愿填报要求在网上进行,由于一般高中校内条件所限,大多在校外进行,其中40%以上的学生在网吧填报。因此,填报志愿时的招生宣传重点应在网吧,要注意同网吧管理人员协调好关系,及时发放宣传资料,解答考生的疑问。

参考文献:

【1】刘建峰.加拿大高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3,(34):14-15.

第9篇:调查研究制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大学生;目标价值观;手段价值观;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7-0291-02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依法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自1999年出现在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当中,到今天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1年,全国共有独立学院323所,占全国本科高校总数的26.5%;独立学院普通本科在校生规模超过240万人,承担了中国20%以上的普通本科生培养任务[1] 。就重庆市而言,目前共有独立学院7所,在校生已达8万人 [2]。

做好独立学院大学生教育工作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在中国社会经济成份、就业形式及利益关系呈现多样化时,独立学院学生的思维出现了差异性、选择性和竞争性,价值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他们是一个特殊群体,既不同于公办高校的大学生,又不同于一般民办院校。他们接受高等教育且以大学生的身份走向社会,必将对社会发生重要影响。所以,分析当代独立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价值观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质量尤为重要。

一、研究工具和数据分析

结合本研究的特点,采用辛志勇于2002年在博士学位论文《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与行为关系研究》中编制的大学生价值观量表经过适当的调整进行问卷调查。重点调查了大学生价值观中的个人目标价值观和手段价值观,其中个人目标价值观分为金钱物质取向、工作成就取向、荣誉地位取向、自身修为取向;手段价值观分为知识努力取向、智慧机遇取向、人格品质取向。从辛志勇的研究结果来看,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3~4]。

所有数据使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差异检验。

二、独立学院学生人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此次调查对象主要为四川外语学院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大学生,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9份,有效问卷64份。其中文科生31人,理科生33人;男生27人,女生37人,均为四年级本科学生。

(一)个人目标价值观分析

在个人目标维度上的4个因子中,按照因子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自身修为取向、工作成就取向、荣誉地位取向、金钱物质取向。其中,因子分高于3.5分的有自身修为取向和工作成就取向,因子分低于3.5分的有荣誉地位取向和金钱物质取向。

由此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上倾向于把事业发展、工作上取得成就以及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个人价值的主要目标,而对于荣誉地位、金钱物质则是次要追求。这说明其人生价值观总体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把自身修为、工作成就上取得进步作为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拜金主义倾向并不非常突出。

在个人目标价值观维度中,因子分最高的为自身修为取向,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个人性目标中,非常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个人第一重要的价值目标。这是因为大学生正处于积累知识、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时期,他们必须在大学四年通过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与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寻求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

(二) 手段价值观分析

在手段价值观维度上的3个因子中,按照因子分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人格品质取向、知识努力取向、智慧机遇取向。其中,人格品质取向和知识努力取向的因子分明显高于3.5分,而智慧机遇取向的因子分略高于3.5分。结果。

由此可知,独立学院大学生总体上认为目标的实现手段主要依靠个人良好的人格品质、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努力,智慧机遇并不是实现目标的主要手段,但也不否认智慧和机遇对个人实现目标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本身是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靠着知识技能、个人努力不断地在学业上、生活上取得进步,并且改变了个人的生活状态,所以大多数学生认同知识技能、个人努力对人生发展的积极影响。

另外,大学生在心理上正趋于成熟,能够客观看待可控的内在因素与不可控的外在因素之间的关系:可控的内在因素是实现目标的首要条件,但不可控的外在因素对实现目标也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手段价值观维度中,因子分最高的为人格品质取向,这说明独立学院大学生首选人格品质作为人生目标实现的途径,认为人生的成功主要依靠自我良好的品质和德行。

(三)与普通高校学生价值观的比较

孙淑娟(2007)对南昌市4所高校668名大学生进行的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研究中,也采用了同样的量表 [5]。

与她的研究结论相比较,在个人价值观上,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在手段价值观上,独立学院大学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整体上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在各取向的平均值上有所不同。其中,独立学院大学生在人格品质和知识努力取向上平均值都明显低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尤其是人格品质取向平均值显著降低。这可能与大学生本身所处的当今社会环境有关。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普及,大学生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社会上暴露的不公平现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他们对获取利益应采用的手段的价值观,尽管如此,他们仍然从内心相信社会的美好多于丑陋、高尚的品质和知识努力带来的成功机会仍然远大于其他方式。这一点,应该与普通高校大学生是一致的。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总体状况为:在个人性目标上以自身修为取向为主,在手段价值观上以人格品质取向为主;总体上积极向上、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把培养良好的品质和德行作为人生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这一研究结果与辛志勇(2002)的研究结果大体一致,辛志勇(2002)认为,当代大学生总体上给人的印象是一个“好孩子”的形象:努力进取但不惹是非、尽职尽责,但对身边以外的事并不太关注、以自我的道德准则和自我兴趣为行为处事的出发点 [3]。

三、结论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对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良性发展意义重大。要让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获得和普通高校毕业生一样的竞争地位,符合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必须提高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而培养质量的高低一方面取决于独立学院制定合理的、与普通高校有差异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另一方面,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也决定了其成才效果。

人生价值观处于心理结构的最高层次,支配和调节着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人生价值观不同,那么人生目标、实现目标的手段以及衡量目标和手段的尺度也不相同。大学生在科学的、积极的人生价值观的指引下,能合理地规划人生,作出合适的行为,最终实现人生的目标[5]。因此,调查研究独立学院大学生价值观对于正确引导并制定符合其价值观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同普通高校的大学生相比,整体上独立学院大学生仍然具有积极努力学习的动机,因此,认为独立学院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甚至是低劣的价值观而在教育中将其分隔开来独立看待的现象是极其不正确的。只有将重点放到制定符合独立学院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革新上,找到一条与公办高校不同的差异化培养道路,形成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切实提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罗霞.200余所独立学院聚昆研讨创新发展[N].云南日报,2013-01-21.

[2] 张跃,等.重庆市独立学院发展策略初探[J].华章,2011,(32):157-161.

[3] 辛志勇.当代中国大学生价值观及其与行为关系研究[D].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