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七夕由来范文

七夕由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七夕由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七夕由来范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据说,七夕节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中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唐朝王建有诗云:“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之为乞巧市。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置办乞巧物品,那时乞巧市场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简直成了人的海洋,七夕节是古人最为喜庆的节日。

七夕节还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有关。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常受哥嫂虐待,与一头老牛相依为伴。老牛感其善待,面授计谋,教他如何娶织女为妻。有一天,众仙女们到银河沐浴,藏在暗中的牛郎突然拿走了织女的五彩衣。惊惶失措的众仙女穿衣飞,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和女过着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的幸福生活,一年后织女生了龙凤胎。老牛临死之前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遇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老牛埋在山坡上。

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得知织女和牛郎成亲之事,勃然大怒,立即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着一双儿女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织女,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挥,昔日清浅的银河霎时间变得浊浪滔天,将牛郎织女隔在银河两边。从此,牛郎织女眼泪汪汪,隔河相望。后来王母娘娘准许每逢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于是人间喜鹊飞上天空为牛郎织女搭桥,谓之鹊桥会。据说在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民间姑娘信以为真,于是每到农历七月初七,在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让自己也能像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也能有个称心如意的美满婚姻,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七夕节。

所谓七夕节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乞巧活动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做些乞巧的小物品,再摆上些瓜果,赛乞巧,各个地区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但各有各的趣味。

在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很简单,只是陈列瓜果乞巧,此时如有蜘蛛结网于瓜果之上,就意味着太乞巧了。而鄄城、曹县、平原等地吃乞巧饭,乞巧的风俗却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拿来面、菜,一块儿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饺子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饺子,据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节活动,带有竞赛的性质,类似古代的斗巧风俗。近代的穿针引线,蒸饽饽,烙果子,有些地方还有做巧芽汤的习俗,即在七月初一,将谷物浸泡水中发芽,七夕这天,剪芽做汤,儿童吃巧芽,聪明伶俐;后来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就是斗巧风俗的演变。而牧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诸城、滕县、邹县一带,则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泪”,是牛郎织女相会时哭泣所致。胶东,鲁西南等地相传这天喜鹊极少,它们都到天上搭鹊桥去了。

如今浙江各地,仍有类似的乞巧习俗。如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这一天,用面粉制成各种小型物状,用油煎炸后称为“巧果”,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以祈求织女赐以巧技,或者捉一只蜘蛛,放在盒中,第二天开盒后如已结网,则称为得“巧”。

在绍兴农村,七夕夜会有许多少女,独自一人偷偷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倘若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位少女日后便能得到如意郎君。

为了祈盼牛郎织女能在天庭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七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杀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他们便能永不分离。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若喝其洗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曰“双七水”,人们在这天鸡鸣时,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七夕节到来之前,姑娘们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再用水浸泡,使之发芽,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之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至初七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焚香点烛,对空跪拜,称为“迎仙”。

第2篇:七夕由来范文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第3篇:七夕由来范文

事实上,像婷婷这样的小朋友不止一个了。由于在家中父母总是依从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父母又特地请老师们要“关照”好自己的孩子,很多老师们也只好就由着孩子们的性子,孩子们自然就以为别人什么都应该听他的,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便会感到恐惧不安,一些孩子会用哭的方式放弃进行的活动,而另一些孩子可能会采用暴力或其它极短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无论孩子们选择怎样的方式,这些负面事件都会给他们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甚至可能是心理疾病之始源。

毫无疑问,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已经成为早期教育的一门必修课了,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让孩子拥有坚强的心理品质呢?正如上面发生在婷婷的事情一样,孩子们总是在游戏中流露出自己的畏难情绪,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游戏作为一种训练幼儿心理素质的重要的手段。游戏作为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一种特有的教育手段,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它对幼儿智力、社会性、情感等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也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喜爱,也最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因此,游戏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那么,怎样开展呢?

第一,利用榜样的诱导的作用

幼儿最喜欢模仿,也是容易受暗示。父母或者教师经常给孩子们讲一些有关名人坚持不懈的故事会让孩子树立对这些名人坚强品质的敬重之情。那么,如果在游戏中幼儿遇到麻烦又开始退缩时,家长们就可以拿出这些名人的例子来鼓励自己的孩子。当然,在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中,教师可以以表现好的幼儿作为榜样,但是一定要注意说明为什么把这个幼儿作为榜样,教师可以说,“你看,某某小朋友输了,可是她有没有哭啊,她又继续参加了,因为她只要坚持不懈,最后总会赢的。”社会学家班杜拉把榜样学习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那么,在利用游戏培养幼儿坚强心理素质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榜样的作用来激励孩子。

第二,创设“困难”游戏情境,让幼儿接受“磨练”

幼儿接触的人和事情相对较少,不是所有的困难情境都能遇到,除了家长和父母要抓住游戏时机进行教育之外,也要创造更多的“困难”情境让幼儿去适应。因为主动创设的“困难”情境更具有预防性和针对性,能弥补自然情境的不足。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程度的不同来创设,比如,让三岁幼儿独自去选择游戏玩具,为四岁幼儿设置“障碍”训练,让五岁幼儿在野营中独自包饺子等等。这样的“困难”情境可以依照场地而变化,而在家中,父母就可以从让孩子完成一些有难度的家务活开始。总之,在这样的“困难”情景中,孩子才会一步步懂得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退缩。正如教育家陈鹤琴所倡导那样“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第三,用鼓励让孩子充满信心

六岁之前的幼儿还没有形成完全的自我评价体系,他们的评价是建立在教师及家长对自己的评价基础之上的。如果成人对孩子的失败总是批评,那么孩子便会处于一种消极的自卑感之中。相反,我们提倡在家长或者幼儿老师参与到孩子的游戏中去,当孩子遇到困难且退缩时,那么鼓励便是最好的精神支柱了。幼儿只有不断得到鼓励,才能在困难面前淡化和改变受挫意识,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教师要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言语鼓励,“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如果坚持下去,就更棒了。”也可以采用行为鼓励,比如让孩子在游戏中互相交换角色,让孩子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心理变化,懂得成功和失败只是暂时的。当然眼神鼓励也很重要,当孩子害怕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可能就只是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

第4篇:七夕由来范文

佳木(一)――珙桐

珙桐又名鸽子花、手帕花,珙桐科珙桐属。珙桐色花奇美,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全世界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一些地区的珙桐幸存了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相传王昭君出塞后思念故乡,写了家书绑在鸽子上,鸽子历尽千山万水来到王昭君的故乡湖北时候,已经疲惫万分,停留在一棵珙桐树上,寒风雪夜被冻死,化作了鸽子状的洁白花朵。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已,真正“鸽子花”的来由是因为它们狭长的苞叶呈乳白色,左右对称地长在花序基部,恰似白鸽的双翼。每年4~6月为珙桐的花期,盛开时,满树似白鸽群聚,振翅飞翔,非常壮观!因此珙桐的英文名也叫作Dove Tree(鸽子树)。

植物学家刘夙博士在他的著作《植物名字的故事》中提到,中国泱泱大国,既无国花,也无国兽,原因是人们的意见不统一,但无论如何,熊猫已经是大家心目中公认的国兽,君不见中国与各国外交往来总喜欢以熊猫相赠之以示隆重?而国花之位却尚无定论。

中国原产的珙桐怎么会漂洋过海到了欧洲呢?这还得从一名中文名叫谭卫道(Jean Pierre Armand David,1826~1900)的法国传道士和标本采集员说起,谭卫道1826年出生于法国西南部的一个小镇,1862年被天主教会选中派来中国传教,1862~1866年,他发现了麋鹿并将标本寄回法国,因此,直到现在,麋鹿的英文名也以谭卫道的英文名字“David’s deer”命名,此等殊荣非同一般。1867年,他二度来到中国,到西南地区的四川宝兴邓池沟任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父,他发现了大熊猫后制作标本,并寄回法国,西方人算正式“发现”了大熊猫。

最要命的,不仅仅是麋鹿和大熊猫,四川西南部那茂密秀美的森林还将另外一种美丽树木的发现权送给了谭卫道――这就是珙桐了。

谭卫道向法国植物学界报告了中国四川发现珙桐,因此,这种美丽的植物属拉丁学名又用了谭卫道来命名(珙桐属名:Davidia)。谭卫道于1900年逝世,但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珙桐却生生不息地保留了下来,被广泛引种到在欧洲各国和北美,作为珍贵的园林观赏树种。

珙桐原产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地,是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系的遗种,由于其珍稀性,被评为中国特有的Ⅰ级珍稀保护植物,有“植物界的大熊猫”之称。谭卫道在中国期间一共采集了1600多种植物的标本回法国,影响深远,是19世纪世界生物史上一位重要的人物。

另外,在《植物猎人》一书中也提及到谭卫道和珙桐树的故事。这本书中记录了从1820世纪,著名的10位植物“猎人”如何冒险走入未知的领域,宿山巅,卧湿谷,渡险川,涉泥泞,才把“养在深闺”的植物娇娘,引嫁到异域他乡,演绎了植物的变迁历史,也永久地改变了园艺景观。

现在中国国内也有一些植物园在引种珙桐,比如昆明植物园、武汉植物园和广州华南植物园等,但因为气候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始终不如在山谷里野生珙桐那样长得茁壮,那飞翔的一树白鸽子,流光花影。

佳木(二)――伯乐树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大家对于伯乐一定非常熟悉,其来源于唐代大文伯乐树引得游客驻足观赏学家韩愈作品《马说》,后来把伯乐喻为有眼光,懂得挖掘人才的人。而此伯乐非彼伯乐,乃来自于属命名的人的名字音译。

伯乐树是从属拉丁学名Bretschneidera音译过来的,该属名是用了一个叫作Emil Bretschneider(中文翻译名为埃米尔・布雷特施耐德)的俄罗斯人名字来命名的。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原波罗的海德国人。早年入学以德语教学的爱沙尼亚塔尔图大学攻读医学,1866~1883年出任俄罗斯公使馆驻清朝北京医生,当时在北京郊外山上做过考察。埃米尔・布雷特施奈德精通汉语,并利用东正教北京传道团图书馆提供的优越条件,潜心研究中世纪中国古典中外交通史文献和中国古代药草和植物学文献。他的著作《欧洲人在中国的植物发现》是20世纪前西方人在远东地区考察的标准参考书,鉴于他在植物界的卓越贡献,后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伯乐树。

伯乐树的另外一个别名“钟萼木”,则容易理解多了,是指它开花时像倒吊的钟而得名。伯乐树是我国特有种,单科单属植物,分布在云南东部、广西、广东、江西、浙江、湖南、贵州、湖北和四川。生于海拔500~1500米山地林中。由于人为破坏环境和结实稀少、生长缓慢等各种原因,目前处于濒危稀少的状态。它也是古老的残遗植物,对研究被子植物的系统发育、古地理、古气候均有科学价值。因此,伯乐树被列为国家II级保护植物,被誉为“植物中的龙凤”。

本人无意中在韶关南岭的一个山谷溪水旁边发现几株伯乐树,时值花期,满树繁花,绯红一片如云霞,非常美丽,当时只觉得诧异,如此佳木长在偏僻之处,回来后请教别人,才知道竟然是稀有的国家保护级别的伯乐树。南方有佳木如伯乐,竟然被我偶然所得,细想起来,实属幸运!

佳木(三)――桫椤

桫椤,别名蛇木,是桫椤科桫椤属蕨类植物,是已经发现唯一的木本蕨类植物,堪称植物界国宝,被众多国家列为Ⅰ级保护的濒危植物,有“活化石”之称。

第5篇:七夕由来范文

关键词: 区域游戏 材料投放 “拼拼乐”

区域游戏作为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形式,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重视和喜爱。区域游戏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材料实现的,材料的投放是影响幼儿游戏的关键。寻找和投放低成本、易收集、功能灵活的材料是活动区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活中,只要老师做个有心人,收集这些材料,并在区域游戏中适时投放,巧妙运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它们的用处,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工作中,我不断尝试,引导带领幼儿、发动家长一起收集废旧材料,并有效利用材料,开展、丰富区域游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面以我班“拼拼乐”的发展过程为例进行阐述。

一、参与活动,引导幼儿学习拼摆

中班幼儿的动手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且精力旺盛,好奇心强,已不满足于活动区中功能单一材料,开始对一些材料进行想象和创造,呈现出活动的探究意识。为此,我设置了“拼拼乐”游戏,并提供了牙签、粗细不同的吸管和底板,供他们拼摆。但是才过了两三天,孩子们就失去了兴趣,只剩下几个男孩,而且也不是在拼贴,而是用吸管“挥舞宝剑”,或开起“机关枪”,完全忘却了拼贴活动,违背了我的初衷。我想也许孩子们还没有理解玩法,也许随着能力的提高,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材料,为此,我调整了一些材料,增加了可以弯曲的吸管、雪糕棍等,并引导他们拼摆。

“看,老师做了彩色的云朵,真漂亮!”最先发现的格格立即惊呼起来,接着好几个孩子也围了过来。“哎呀,下面还可以拼什么呢?”我故做思考状地自言自语。“可以拼房子”、“拼小人”“拼马路”……一下子,孩子们都围过来给我出主意,“好,请你们帮我完成,好吗?”孩子们欣然接受了帮忙的“任务” ,我及时撤退下来。

从游戏的情况看,一开始孩子们都愿意参加,那是因为新推出的游戏,有一定的新鲜感,但是由于材料的单一,很快就失去了兴趣,重新调整并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与,孩子们能用新材料想象更多内容,拼摆的形象比较流畅,画面也丰富,而且这些画面多来源于生活。由此可以看出,中班孩子已经具备了想象创作的基本条件,能够对周围喜闻乐见的事物进行再现,但是需要材料的适合和老师的引领。

二、善于发现,给予幼儿提供支持

随着游戏活动的深入,孩子们的拼摆兴趣越来越浓,他们自己也会寻找替代品了,如自然角里的豆子、绘画区中的贝壳、益智区中的瓶盖、包装礼盒的蝴蝶结……一些平时在成人眼里的“垃圾”都成了孩子们的拼摆材料。而幼儿园里,老师常常要装饰环境,彩色的泡沫纸等是老师常用的装饰材料,但是边边角角往往都是扔进垃圾桶的,每次剪下的边角料,总有几个孩子们像宝贝一样喜欢,偷偷地放进口袋玩弄,他们会想象成各种东西,如小花、蝴蝶……何不收集好这些废旧材料,让幼儿学着剪剪贴贴呢?于是我注意将布置环境时用剩下的边角料收集好,归置于材料箱中,有剪好的几何图形,有只画没剪的半成品,还有纯粹的边角料,等等。于是幼儿拼摆的内容更丰富了,色彩也更绚烂,也有了简单的主题,孩子间也出现了合作萌芽,“拼拼乐”游戏逐渐“活”起来了。

由此可以看出,老师的善于发现和积极支持对引导幼儿参与活动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从而使幼儿的活动水平得到提升。

三、融合课程,将区域游戏发展延伸

随着游戏材料的变化和对材料互用性的掌握,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被进一步激发,他们希望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都在“拼拼乐”中展现。幼儿的系列变化也开拓了我的新思路:将区域与课程相结合,让区域游戏为课程服务,让主题内容在区域游戏中有效地得以延伸和发展。

比如在“上街去”主题活动中,有的孩子用冰棍棒、吸管、几何图形拼了十字路口、高楼房等;有的孩子用几何图形拼了公园一角;有的孩子则拼出了街上繁华的景象。在“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更是将自己眼中春天美丽的景色淋漓尽致地拼贴出来。在“小鸟你好”主题中,孩子们更是为小鸟搭建不同的“美丽家园”,而且会学着用语言描绘,有的还会编个小故事讲给大家听,充分体现了孩子们爱鸟的情感。“拼拼乐”游戏主题丰富多彩,“拼拼乐”游戏更“活”了。

四、变换创新,引导幼儿多向发展

随着幼儿生活经验的丰富,他们对拼摆的欲望也在不断变化,希望将自己生活中有趣的、喜欢的情景用作品表现出来。一次双休日,贝贝父母带他去游乐场游玩。到幼儿园后,他想拼出自己跟父母一起游玩的情景,可是过山车难住了他,在他冥思苦想时,我走过去问:“贝贝,你在拼什么呀?”“我和爸爸妈妈去游乐场玩了,想拼个游乐场里的过赛车,可是这个过山车不像呀。”原来,孩子在立体建筑上被卡住了。“想想看,如果我们把这块积木竖起来,把雪糕棒架在上面,是不是跟过山车一样呢?”在我的启发下,贝贝终于完成了“游乐场”的拼摆。

于是,在以后的“拼拼乐”中,突破了一贯的平面拼贴,孩子们承接了平面拼摆中材料融合的经验,在立体建构中探索着材料的综合运用,出现了立体构建的活动技能。于是他们对废旧材料的收集也越发广泛,拼贴技能也有了新发展。如:用勾线笔盖做墩子、用KT板做面,拼成立交桥;用扑克牌折叠、用夹子夹起做凉亭;用冰棍棒竖起做栅栏,用纸板折叠做树干……孩子们积极地收集着自己的“宝贝”,并大胆利用这些“宝贝”进行综合设计、立体搭建,充分表现自己对大自然、生活的感受,“拼拼乐”游戏也达到了。

第6篇:七夕由来范文

今年七夕节日期20xx七夕是20xx年8月28日,农历的七月初七。七夕节由来发展至今,已然成为歌颂爱情、表达心意的节日了。在这一天,恋人们从平淡相处的生活中抽离出来,纷纷向着心上人展现自己深沉的爱意。我最感动而难忘的七夕记忆是,当他举着实名定制的乐维斯戒指用深情的目光注视着我的时候,分明感受到那种“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的承诺与深意。

七夕晒书习俗介绍古代,七夕节有晒书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七夕前后,正是天气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各家各户忙晒伏的日子。晒伏,寻常百姓晒衣服,读书人家还会晒书。

那么晒书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呢?据史料记载,这一习俗起源于近两千年前的东汉末年。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这说明魏晋时期就有了七夕曝书的习俗。

唐宋时期,七月七晒书依然成风。唐韩鄂《岁华纪丽》称,时民间七月七有“暴书策,晒衣裳”的风俗。《宋会要》记载,宋朝仪制以七月七日为“晒书节”,当天三省六部以下,各由皇帝赐钱开筵举宴,为晒书会。

每年七夕都在三伏天,气温高湿气重,书籍容易受潮,读书人就选在七夕这一天中午把藏书拿到空场上晾晒防毁损。

有一个成语“郝隆晒书”,说的就是西晋时期,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参军郝隆饱学多才,七月七日见人家晒书,他就解开衣扣袒胸露腹躺在太阳下晒肚子,面对别人询问,他说:“我晒书”, 以示自己满腹经纶,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各地七夕习俗台湾

台湾七夕拜七娘妈之外,往往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

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

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陕西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七夕节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第7篇:七夕由来范文

七夕情人节是什么时候 20xx年七夕是几月几日?20xx年七夕节时间为:20xx年08月09日,农历七月初七,星期二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争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七夕情人节的由来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七夕情人节节日发展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第8篇:七夕由来范文

七夕,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这个节日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因此有了“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的诸多写七夕的诗词。千百年来,写七夕的诗词与文字不断更新,而苍穹里依然是那两颗星星,悬于太空,隔着银河,隐隐约约,对着人间暧昧地眨眼。今夕七夕,今夕是古典的浪漫又寂寞的七夕。沿着对七夕的浪漫、欢情与离恨,让我又萌生了诸多的思绪。

天如水,玉钩遥挂。七夕,上弦月之夜,曾经在葡萄架下听过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也曾聆听过唐明皇和杨贵妃“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的誓言;亦曾于黄梅戏那“隔山山有路,隔水水有船。天上人间云似海,相会何时恨绵绵……”的优美唱腔中,体会着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至深情感。多少年情不变,打开邮箱,我看到了两只喜鹊的嘴上衔着“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条幅伫立在邮箱的右上角;在网络中喜欢玩摘菜游戏,“百鹊筑桥,星梦七夕”的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进入文学网站,诸多关于七夕的优美华章在版面中显示……

千年七夕,葡萄架下,偷听金风玉露一相逢的私语。苍茫宇宙,河汉横空,隔断了牛郎织女星。彼岸的翘首,浪漫的而华丽的氛围,撩拨命运轨迹与两个世界等待交汇的景色。人间情缘,分合难定,只为了心中未了情。当繁星缀满银河,当晓风弯月一勾,这时我会放逐自己的灵魂,遥望浅笑去赴得心底的魂牵梦萦。静默中无形的情愫,在寻觅蔚蓝广阔的天空下那广袤原野中的清新幽静,我踏着爱的音符,迎着期待的目光,带着憧憬,带着向往,带着爱的杯盏,带着思念的琼浆,与你在今夜尽情地畅饮。醉吧,醉倒在知己的臂弯里,醉倒在天地博大的胸怀里。这时我会吟起那首诗: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夜色如水,卧看繁星,这是童年最美好的记忆片断。年少时喜欢看黄梅戏拍摄的电影《牛郎织女》,也许是年幼时养成的性格,对喜欢的东西就会痴迷进去,之后细细的领略,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数不清自己看了多少遍黄梅戏电影《牛郎织女》,对里面的唱段已经耳熟能详了。“望断云天人不见,万千心事待谁传?也曾梦里来相见,醒来但见月空悬……”今夜的月亮,她那完美的弧度,好像你对我张开的包容的怀抱。不知道这个包容的怀抱,是不是你蔚蓝广阔的天空下的广袤的原野?抬头望迢迢银河,昭昭明月,照亮了我寻你的方向。想起花瓣飘落的季节,想起我们一路走来的这些年,淡淡的温馨和思念就甜甜的从眼前飘过。清冷的暗夜,淡然若水,惟有恬静的心在红尘中穿行。情长路远,星河望断,两处缠绵苦恋。一束光,极淡;一段心事,极长……

第9篇:七夕由来范文

关键词: 游戏;游戏活动;儿童发展

随着整个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以及学龄前儿童数量的增长,乡村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方面缓解了幼儿就近入学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促进了乡村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办园者、幼儿教师、家长的幼儿发展理念的落后,还停留在每天识了多少字的层面上,并以此来评判幼儿园及教师的好与差。对于努力为幼儿创设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的幼儿园,则被贴上“只知道玩,什么也学不到”的标签,这样,使得办园者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重上课轻游戏,重传授轻探索,随着办园竞争的加剧,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殊不知游戏才是儿童的生命,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的各种能力是在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对幼儿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地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们与人交往、选择、判断、理解、创造的过程,幼儿健全人格的养成也有赖于游戏。可见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如何让乡村幼儿园的游戏活动“活”起来?

一、让园长的胆子“大”起来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那么,“一个好园长就是一所好幼儿园”。曾经在一个教育网站看到一位幼儿园园长的留言:“我是一所农村幼儿园的园长,我感觉孩子在我园成长一点也不快乐。他们每天必须要不停地写字、唱歌、背古诗、认字。我真想给我们的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玩耍、让他们在各种游戏中快乐地成长。但我们为了在众多的幼儿园中能生存、发展,以及为了能让我园的工作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评价幼儿园的好坏就是看看幼儿是否会写拼音、汉字及做一些简单的数学题等)。只有委屈了这些孩子,但我真的很心疼这些孩子。我现在真的不知怎样才能改变我园这种教育模式。”可见,乡村幼儿园的园长也是渴望实现教育理想的,他们缺少的是支持和帮助。他们的力量主要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同行的认可及家长的理解,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大力主张和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游戏活动,为幼儿园铺路搭桥,并积极对做得好的乡村幼儿园进行充分的肯定、宣传、推广,使其起到一定的辐射作用和鼓励作用。对于观念跟不上或消极应付的园所要加强管理和督促,消除负面消极影响,实现所辖区域幼儿园同步走,让园长们没有后顾之忧,胆子“大”起来。

二、让家长的观念“跟”上来

办园者的观念转变了,但要真正的实施,还得得到家长的认可。因此,家长的认识必须跟上来。农村幼儿家长群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幼儿的父母,比较年轻,接受新的理念比较容易,通过适当的指导,能很好地接受新的幼儿教育理念。一类是幼儿的祖父母,幼儿的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照顾,祖父母尽管年纪偏大,但受新时代的影响,并不是一味的守旧,有效的宣传和正确的引导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幼儿园可以采取下列方式方法改变家长对游戏活动的错误认识。

(1)家长会。家长会是幼儿园向家长进行宣传教育和指导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可以就游戏活动的开展召开专题家长会,要使家长会能起到行之有效的教育效果,切忌“一言堂”式地给家长念稿子,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例如,辩论式:将家长按不同的教育倾向分成两队,在教师的主持和引导下,就“好好玩”还是“好好学”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让家长碰撞思想、提高认识;还可以采取新闻会式:让家长就游戏活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教师予以回答和解答。

(2)“开放日活动。现在,每个家庭基本上都只有一个孩子,孩子们在家结伴玩游戏的机会很少,家长近距离观察孩子玩游戏的机会更少。幼儿园利用“开放日”,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近距离观察孩子在一日活动中的表现,家长会发现在游戏活动中,孩子是最自由的、最快乐的、最有自我的、最能展现个性特点的,这个时候家长的感受是最直观的。

(3)亲子活动。幼儿园可以多多开展亲子游戏活动,为父母和孩子提供共同游戏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亲身参与,使父母切身感受游戏活动对孩子的运动、语言、认知、情感、人际交往、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全面开发,从而主动获得恰当的先进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实现对游戏活动的认可。

(4)网络信息传播。刷微博、玩微信已经渗透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以其快捷、方便、便于交流的特点,迅速成为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幼儿园可以通过微信随时向家长传送先进的育儿理念,多种有趣的家庭亲子游戏活动,在家长遇到教育难题时,还能及时予以指导。家长们还能通过微信随时交流育儿经验并相互帮助,或开展几个家庭间的亲子游等联谊活动。

(5)社会力量。可以借助当地的中小学等教育机构以及当地镇政府、村委会等政府部门,加强教育宣传的力度和广度。还可以编写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或三句半,组织志愿宣传队,或利用农村文化宣传队进行表演宣传。

三、让教师的指导“动”起来

教师是幼儿园游戏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很多教师由于认识不够或嫌玩游戏麻烦,使得幼儿游戏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

(1)游戏活动的形式化。有的教师嫌游戏活动麻烦,平时不玩游戏,总是让幼儿死板地坐在椅子上听他讲课或干脆放动画片给孩子看。只在有检查时让幼儿玩玩游戏。

(2)游戏活动的自由化。有的教师组织游戏活动只是为了轻松,把游戏活动当成自由活动,认为游戏活动就是把幼儿放到一边让他们随意玩就行了,教师自己不参与其中,不做指导。游戏成了一种无目的、无计划的“放羊式”活动,甚至成为事故和矛盾的“滋生场”。

(3)游戏活动的模式化。有的教师在游戏中“导”的太多,设计的各种游戏根据计划、目标,层层推进,没有灵活变通,为了使游戏活动按时完成或看上去更有教育意义,经常用自己的标准去“导演”游戏,幼儿在教师的指挥下将游戏“演”完。看似完美,其实幼儿玩得“很累”。

游戏活动应该融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幼儿园在加强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对教师的指导。教师对游戏活动组织的好与差,关键在于教师要理解什么时候“组织”,什么时候“指导”,什么时候让幼儿独立自主。教师在组织和指导游戏活动时,应该做一个细心的观察者、优秀的引导者、问题的解决者、适当的支持者、认真的合作者。只有这样,游戏活动的教育价值才会最大化,幼儿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四、让乡村的游戏“活”过来

当前,各种课程模式的引进,高级玩教具的出现,使得乡村幼儿园“自惭形秽”,忙碌着追赶形式,而忽略了自己本身的“美”――乡村游戏。